太极拳站桩和站桩能一起练吗

对苦练站桩朋友的忠告
我的图书馆
对苦练站桩朋友的忠告
看到许多练站桩的朋友,特别是意拳站桩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应该说苦练精神值得肯定。站桩确是个很好的运动,对放松身心,畅通气血,增加阳气,集整劲力等具有较大作用,但一定要注意两件事情。一是肢体不要用僵劲。一定要放松,只有放松后去掉僵劲才能谈“松和紧”的问题,紧不是僵。好多人开始时能注意松,但站了半小时后身体就开始僵了,自己没感觉到还在那里强站,特别是两脚长年僵站的话很容量出问题。站桩僵掉了后,其实是越练越不长功,反而增加无谓消耗,增加了心脏负担,对身体不好。好多人以站桩站得大汗淋漓为功夫标志,实在是偏了。盘太极架子也一样道理,本人早年除了读书就是练太极拳,真的是下了苦功夫练,有时对着镜子一个动作就练上好几十遍。但可惜没体会用意不用力的要领,实际上用后天僵力练(即所谓的“太极操”、“少林拳慢打”),大雪天也练得大汗淋漓,只留一件衣服,还以为功夫深,其实消耗了宝贵的能量,身体也不见得好。直到后来明师指点、喂劲,才知道原来练的和真正太极拳简直南辕北辙,现在想起来还有点遗憾。二是意念活动越少越好。开始可以用一些有为方法如数息、守窍等帮助收回散乱的心和促进放松,但逐渐要过渡到无为法,即去掉后天人为的意念。佛家有云“虚明自照,不劳心力”,此才是修练途径。人为用意其实都在用脑,用脑过多的话,一方面消耗能量比用肢体还要多,不利于脾胃健康,另一方面用意过多过重,很容易认同到身体的反应和虚妄的觉中,不利于精神健康。僵力和过多用意可能会带来一时的所谓硬功夫,但年纪一大,或碰到一定不利机缘,就会病来如山倒。这样的例子实在太多了,有许多是当年有名的大师,这在网上都有信息。禅宗有云:“不识本心,修法无益”,许多修行的人,一生苦修,但至死只在身、脑中修行,最终落得个世间生活没能好好享受,修行又是徒劳无功,实在是可惜。练功完全一样,只有哪天体验到了真正太极拳、意拳等内在精华,才能登堂入室,否则只能永远徘徊在门外,至死不得窥见内家拳学真谛。下面引用两篇反思文章,希望大家好好看看。其中一篇是意拳大家王安平先生写的反思文章,他传授的站桩曾经相当有影响力的,还著有《修真心语》一书。另一篇是他弟子春雷写的。&(一)我的反思从去年(日)我与吕静宇老师推出先天混元庄以来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无论是形法心法更加合乎健身养生的要求,远较浑圆桩优越,从而纳入了正途。浑圆桩是我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尤其是八十年代气功大潮时为了迎合一些人的心态注入的心法在短期来讲确实能收到一时的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其弊端多多。综述起来,有以下几点:1.麻热胀心法使人执着了己身,引燃了“武火”,自古以来的大道功法不要求“武火”,自然而然,心法恰恰自我加强了武火燃烧。2.不但麻热胀引“武火”燃身,而且又加强了“五内心法”之火,“浑圆五气”、“三层功夫”、“四个阶段”,层层递进“武火”,这样让修持者执迷己身“武火”之中,放松不了身心,反而加强了自我意识,约束了自己,致使身心受到了制约。3.由于心法多多,“武火”燃烧,致使个别人内气燃烧,内气外耗,练完功以后感到疲惫,这是消耗内气造成的。4.由于内意识心法过多、过早的拔苗助长,虽然出现多种特殊功能与修持中的40种特异现象与反应,但是都只是昙花一现,有些人甚至发生了严重的问题。特异功能多数人都具有条件,应该是自然出现的现象。不是硬性追求得来的,主观使心气得到的特殊功夫,反而会失去健康,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的大师表演多了,结果50岁左右牙齿开始掉了,头发白了,有的不到60岁就走了,这是多么不值得的事情。这是拿命拿健康换功夫,而有一些人又专门追求特异功能。由于一些人道德观念差,等出现了一些功夫以后,就挟技卖弄、炫耀、搞名搞利。当时从我本身也缺乏对学子进行道德教育,我本身道德文化也没学好,现在学的也不够好,尚需向大家学习,主观上要求做的不够,也是值得反思的。5.从总的来看,浑圆桩心法多多,要求练功时间也是越多越好,这就失去了自然的原则。小数练功者因强调时间问题,出现了与工作、家庭生活家务的不协调关系,产生了矛盾。有的学子会问,既然浑圆桩心法弊端这么多,为什么还要举办“10期”强化班?从历史的经验来看,人们对问题的认识,尤其是对大道大法的认识与浑圆桩的心法的认识要经过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这几年反复学习鬼谷老祖仙师的《本经阴符七篇》凝真法脉,才使我逐渐认识的,直到去年第10期强化班以后,和吕静宇老师真正下定了决心,推广先天混元庄,去年10月1日我在山庄首次宣布并讲了课。已经学习了浑圆桩心法再学先天的自己有个比较,进步会更快、更好,会更加热爱鬼谷老祖仙师的凝真法脉。鬼谷老祖仙师教诲,“静和者养气,养气得其和,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心法多多,往往造成了身心的不平静。鬼谷老祖仙师又教诲,“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太虚,待神往来。”鬼谷老祖仙师讲要“无为而求”。必需要有正确的心法传承为条件。鬼谷老祖仙师在“盛神法五龙”圣文中提出了有关“七个一”的教诲,不良的心法就远离了“一”了。在《道德经》里道祖关于静的教诲更多了,如在第十章教诲,“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呼?”第十六章教诲“致虚极,守静笃。”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第五十五章“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等等道祖的教诲,都强调了静守的作用,不主张多种思想、多种心法。希望大家以鬼谷老祖、道祖的教诲为座右铭。后天的浑圆桩心法助长诱惑了少数修持者的私心、情欲的膨胀,先天的混元庄就避免了这些,反而加强了道德自我性情的陶冶修养。通过后天心法弊端使我反思到:1.人们的主观思想一定要符合天道的道理:①天道的根源性(自燃性):静为之枢,心法多多,就不静了;②天道的规律性: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心法总是在体内燃烧不能平静。身体过早就走下坡路,这是心法多出现了不平衡,而耗气多的原因;③天道的原则性:无为自然,心法多了追求了就不自然;④天道的法则性:在阴阳中不断自我调节平衡,一味的追求功感只求阳不求阴,只求功感而失去了静的法则。说明人使用主观的意识会脱离客观自然的轨迹。违背了天道的规律、原则一定会受到惩罚。2.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一味追求功感,有了眼前的兴奋,失去了以后的健康或以此功夫换得名与利,又以健康做代价,这是不划算的。人以健康作支柱,眼前长远利益相统一,这是天道的原则。3.人的思想言行应以“一”作原则指导,“一”又是静,“一”又为宗,“一”又为根,道祖、鬼谷老祖仙师的圣作中都提出了关于“一”的教诲,而后天的心法多多,违背了“一”的原则、法则。这就是说,读经书讲一,下来自己练的是二、三、四。说明学一套,做又是一套;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失去了做人的原则,失去了道的根本。应是一、一到底,不变样,不走形。4.天道生法了万物,我们应效仿天道,而后才能引发自身的潜能,开发智慧,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客观自然的行为中。况且人人又各有分工不同,各有各的作用,除人的共性以外,又都各有个性,这个个性也是自然的,不是勉强而为的。勉强、主观上的意识必以自我损失健康而告终。效法就是行不言之教。种种心法是后天的。先天无法而自然,后天有为是心法。开始可以心法“一”字做前提。如先天混元庄“意息相随,心随息”入了门,就不要了,自然而然了。“意息”就只是一个“息”字而已,不能再要别的名堂了。5.鬼谷老祖仙师的“持枢”教诲,凝真法脉,道祖的《道德经》等经书是我们常学的经典,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想起来就学一阵子,应天天学,对照圣真的教诲,做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我过去就没有学精、学通、学好,近几年才勤奋了一些,还是差得远。今后我们大家一起学,共同进步。6.王芗斋先生说过:“执着己身不是道,离开己身事更糟”,心法多了就执著己身了,人体生命与自然合拍就健康长寿,拘泥于自身,会影响身心的洒脱。7.不要把修持当作名利的追求,而应作为效法天道,终身道德行为的向往至高理想。过去不少学子当作一时的爱好、情趣、名利的需要,这是应该说明的。好了,希望大家继续讨论、批评。微信搜索:太极之窗 (ID:tj_window),每天为广大太极爱好者推送太极相关的精彩内容,还等什么?快来加入我们把!!
馆藏&1262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练习太极拳为什么要从练习“站桩”开始
(一)什么是“站桩”运动
“站桩”亦可名之谓“植物式运动”,就是将身体摆好一个姿势,不许动,一直保持其形态不动,直至不能支持为止,这就叫“站桩”,是练拳前的“前奏”,站桩就是练桩功。是通过静站形式来形成动力定型的,是有动有静,动静统一的运动,不练习站桩是体会不到静极生动的意境,站桩是产生和发达本能劲力的最佳捷径,但由于简单、朴实枯燥乏味,而往往被人们忽视。著名武术大师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对站桩情有独钟,评价最高,将站桩的功能与作用推向从未有过的高度,他认为欲知拳真髓首由站桩起,“从不动中求速动,从无力中求有力,从笨拙中求灵巧,从平常中求非常。”、“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不动,不动之动乃是生生不已之动。”这些精辟、独到的见解将站桩的重要意义推向新的高度,赋予新的境界。
“站桩”是一种静力紧张性锻炼法,但静止是相对的,人体的重心不像无生命的固体,而是随着体内血液循环,呼吸和消化过程而时刻在移动、调整、变化。站桩时人体内部全身肌肉的纤维是处于不断的紧张——放松——紧张——放松的状态,而不是始终处于紧张状态,站桩到一定程度时大小腿肌肉会出现酸、胀、痛的感觉,并会出现肌肉的微细颤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由于肌肉的耐劳能力和控制能力的增强,跳动与酸、胀、痛的现象会逐渐消失,站完桩后可做些简单的放松肌肉的活动,如起蹲几次,原地跳跃几次或散步、行走片刻,腿部就会有一种温热的轻松感,绝不会把肌肉练僵。相反凡是通过站桩训练的人会显得特别灵巧,爆发力良好,呼吸畅通,血液循环旺盛,疏通经络,强健筋骨,润养肌肤,促进新陈代谢,改善先天和后天的不足,开发人体潜能,增智开慧,使身体内部的各系统得到全面调整提高人体的耐力和体力,增强人体的力量和素质。站桩时人的大脑经过强烈兴奋的皮质神经细胞的负诱导,可加快工作能力的恢复过程,它既是一种消除疲劳的积极方法,又是一种预防疲劳的方法,因此无论是脑力劳动者用脑时间过长感到的疲劳或者是做完容易疲劳的动力工作之后,只要进行一下站桩的静力练习,都可快速地恢复疲劳,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积极休息方法。
(二)“站桩”的重要性。
“站桩”又称桩功,是我国武术传统中最独特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之一,桩功虽然简单易练,但对姿势、架势、意念的配调要求较严格,所以桩功是形、意并重的体认功夫。各种武术门派都有其不同的站桩姿势与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训练腿功、臂功、腰功在静止稳定不动的姿势中锻炼内部气息的调动,使劲力逐步增长,人体的下盘能够像树桩那样的稳固不动,使身体素质很快得到改善与提高,身体各关节的灵活性和肌肉的控制能力都得到加强,能延长人的运动寿命,武术界流传的许多谚语如:“未学拳、先学步、未学打”、先练桩”、“练功先站桩”、“筑基功”、“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百练不如一站”、“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练拳不站桩,建屋未打桩”、“练拳不练桩,到老一场空”等等。上列大量谚语都是前辈们对站桩重要性与必要性的一致肯定,练习站桩就是锻炼下盘功夫。也就是练“中定势”,使所有拳势变得坚实有力,为今后的推手发劲技击打下牢固的基础。体用结合,古往今来的技击名家无不经过“桩功”的严格训练。每一个定式拳姿都可作为桩步练习的姿势练习。每天选择几个拳姿练习,轮流练习,反复练习,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整个套路连接教学打下良好的定型坚实基础,使关节的承受力加强,动作的开合幅度更加准确,肢体随和,得心应手,能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质量。这里要提醒大家一点,站桩也和练拳的方法一样,有用力与不用力之区别,用力就鼓了劲,是外家拳的桩,桩成则稳,动步则浮,不用力的桩才是太极拳的站桩方法。
“站桩”是练内功的主要方法之一,要重视桩功,要将其视为内家拳功法的生命与基石。这一宝贵的基本功训练方法不仅长时期地传承在武术教学中,同时也长期流传在戏剧武功和杂技武功中,武术、戏剧、杂技等都离不开桩功的基本功训练,都把它当作为掌握专项技能,提高专项和巩固专项的最坚固的基础。功夫是靠练出来的,方法再多再好如不能长期地持之以恒的锻炼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要提倡一勤、二苦、三恒的学习态度,若想要练出太极真功夫者,非先练桩功不可,站桩时间可采用递增法,初学时2——3分钟,1个月内增到五分钟,第三个月增至
分钟就足够了,练习站桩要始终坚持不停顿,不要追求近效、速效,要追求远效应。因为它是中华民族所独创的特殊学术,是既平凡而又非常的运动形式与方法,切莫因为它简单、枯燥而等闲视之,功夫是不会负有心人的。
站桩运动和其他体育锻炼一样必须遵循顺序渐进的原则,一站即起,时间太短,运动量过小达不到锻炼目的,时间过长,运动量过大,使某一关节或某一局部肌肉出现难以忍受的疼痛反应,全身疲乏无力,会影响第二天继续锻炼的进程,因此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强弱,及时自我调整运动量是非常必要的,运动量的大小可以运动前后的每分钟脉搏跳动数量与呼吸平均次数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正常情况下人体直立时每分钟脉搏平均为60——80次,呼吸平均为12——18次,这是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恒定数量。通过站桩练习,人体的内因通过外因起变化,促使血液循环加快,生理功能明显发生变化,脉搏跳动次数与呼吸次数必然随着站桩时间的增加而增快、增多,这种变化就是体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也是身体逐渐由弱转强的过程,因此最好能将每分钟脉搏跳动控制在100次左右,呼吸30次以内(年老体弱者的控制数还应降低些),要以每个练功者自我感觉为主,练过后四肢骨骼有轻微的酸、麻、涨、痛感觉为好。要是经过一夜的休息后酸麻胀痛的感觉尚很明显,没有消失,说明运动已经过量,则应适当减轻其运动量。综合上述情况看,要想练好太极拳必须要从练习站桩开始,若想要有所成就则更须要终身练习站桩不辍。
(二)练习站桩功的注意事项
医师暨武术家于永年老师在他所著的《站桩》一书中关于“站桩的注意事项”写得很完整、全面。现将其抄录如下以供初学站桩者参阅。
&1.站桩开始之前要排除大小便,做好准备工作,以免中途排便影响站桩。
&2.站桩前最好把领扣解开,腰带放松,手表摘除,鞋带解开,使肢体不受任何束缚。
3.初练站桩者,身体衰弱者,站桩时不要闭眼,每次能练20分钟以上,并有轻松舒畅感时可以自然地闭上眼睛,如因闭眼而感头晕或站立不稳固者,不要勉强闭眼,睁眼站桩有固位作用。
&4.站桩时嘴不要紧闭,也不要故意张开,要保持自然,上下唇与牙齿之间微微离开一点空隙。
&5.站桩(疗法)是以保持一定姿势不动为主,自己去体会在这过程中,身体内部所发生的变化。思想不易集中者可以默记呼吸次数,一呼一吸算做一次,但不要憋气,也不要故意加快呼吸或延长呼吸,要任其自然不要勉强。
6.站桩时,背向太阳较好,以免阳光耀眼,秋冬季节在阳光下晒背、站桩,特别舒服。
7.在室内站桩时,空气要新鲜,温度要适宜,周围环境尽量保持安静。
8.当腿部肌肉发生颤动后,身体有前后摆动现象,这时要注意控制摆动范围不要过大,以免发生前倾后仰现象,可以利用左右摆动来限制前后摆动,摆动时要慢不要快。
&9.站桩完毕后,要逐渐减低运动量,应慢慢地直起两腿,轻轻放下两手,并将双手掌相互搓擦10——20次,然后再用发热的双手掌上下搓擦脸部,手背叉腰在原地休息2
——3分钟,待四肢的酸、麻、胀、痛反应完全消失后,再举步离开原地。
&10.失眠患者,每晚就寝前站桩者由于神经类型不同,分为两种。
(l).站桩完了后不久即能人睡者属于抑制型。可在就寝前站桩,完毕后稍息片刻即可就寝。
&(2).站桩完了后反而较站桩前兴奋者,属于兴奋型。最好在就寝前2——3小时站桩,以便有1——2小时间隔充分休息时间,然后再就寝就比较容易人睡了。
&11.饭前或饭后半小时之内,不宜进行站桩,以免影响食欲及消化作用。
&12.妇女月经期间,如无不适反应,可继续站桩,但应减轻运动量。如有反应就应休息停练,待月经停止后再站桩。&
&&&&&&&&&&
摘自黄明山著《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黄氏教学法》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太极拳练站桩要注意的事项
我的图书馆
太极拳练站桩要注意的事项
练站桩不得其法,有可能会发生偏差。因此,最好请有经验的老师当面传授。练武术站桩要注意:
1 .循序渐进,切忌贪多。进功不可太猛,练功时间不可太长,初学时架式不可太低。否则会出现呼吸不顺畅、疲倦困乏、烦躁或膝痛等不正常反应。
2 .取法自然,切忌憋气。全身关节节节松沉,架势自然,重心稳定。呼吸尤须任其自然,若呼吸长期不自然,或初学时就练习多种呼吸方法,就容易引起憋气、努气等现象,轻则发生胸闷、头昏,重则引起岔气、气痞或庙气等症状,个别人甚至会因气机紊乱而引起恐慌心理,出现短暂性的类似神经官能疾患的一些症状。这都是自学站桩者尤须注意的。
3 .选择环境,切忌受惊。人静时,切忌受惊,否则容易产生不良后果。所以练站桩必须选择环境宁静、空气洁净和地面干燥的场所和时刻,尤其是警惕外界噪音或人物、事物等干扰。一般地说,练武术站桩的行功时间较养生站桩为短,其架势也较低些,而入静也稍浅些,这样行功是不易受惊的。但万一受惊,只要处之泰然,或缓缓收功,做些自我按摩和导引动作,就能使精神很快恢复正常,从而避免发生偏差。初学者每次从一二分钟开始,最长以不超过20 分钟为宜,久练者(指已练出腰腿劲的人)一般只在练拳前站桩数分钟即可。
4 .持之以恒,切忌徽散。徽散历来是练拳习功者之大忌。凡练功时马马虎虎,一蹲即起;或直膝挺立,不求深功;或不求甚解,不得其法;或一f .十寒,缺乏恒心的人,往往是收效不大,事倍功半或有始无终者。这正是初学者不可不引以为戒的,所谓“懊始者可望于终成”也。
初学气功站桩常有以下几种错误练法,笔者根据文献记载及个人练站桩功之体会,提出一己之见。
一、直膝挺立练站桩应稍微屈膝蹲身,即使是高定位站桩亦应如此。如直膝挺立,容易疲劳,不易耐久,时间一长会引起小腿部静脉曲张。
二、稍蹲即起初学者怕两腿酸痛,往往一蹲即起。这样功效不显,且有悖于站桩要领。须知站桩,一名档功,又名马步。凡档部不做程度不同的撑圆,就谈不上练档功。凡两膝不屈,两腿不蹲,丝毫无骑马之势,就失去了马步之意义。如因病弱,可降低要求,把架势放高,时间缩短。
三、超长站桩
练站桩,时间不宜过长。那种认为“站桩时间越长越好”的说法是错的,其结果会使人勉强硬撑而致偏差。初学时,应从2 ? 3 分钟开始,逐渐递增,第1 个月内增至5 分钟,第2 个月内增至10 分钟,第3 个月内增至15 分钟,以后就可按个人情况而灵活掌握,但一般能练到20 分钟左右就足够了。
四、面壁而站
有的人练站桩由于听信某些传说而喜欢面壁。其实面壁练功,弊多利少。因为目前练功环境不可能绝对安静,而墙壁能反射声波。面壁的人距壁较近,闭目入静,如外界干扰通过声波反射,往往易使练功者受惊而出偏差。
五、误吸废气
目前各大中城市的废气公害较为严重,练功者吸气深,受害远较不练气功者为大。因此,选择练站桩的时间、地点都要避开废气。
六、身僵气促
身体僵硬,大多是因站桩时肌、筋、骨节没有放松。这样站桩十分费力,稍站即腿酸膝痛,困乏难忍,容易造成心烦气促。所以练站桩必须注意松静自然,做到体松、气顺、心静、步稳。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网易考拉推荐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IMG title="点击下一张或使用键盘← →翻页"
style="WIDTH: 720 HEIGHT: 72"
height="72"
alt="双丰收博客主要日志一览表 - 双丰收 - 双丰收的博客小屋"
src="http://img534.ph.126.net/IB7i6sO0GNjlmDfxoLVCHg==/26529查看: 15156|回复: 1
客观认识练太极拳(站桩)对膝关节利大于弊
本帖最后由 不单岐黄 于
00:42 编辑
& &&& 客观认识练太极拳(站桩)对膝关节利大于弊-------福建泉州陈超群& &&&太极拳经过先人上百年的研究、传习,发展到今天,已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强身健体方法和医疗体育手段。太极拳外练全身的关节、骨骼、肌肉,内练意识、精神气质、神经功能。起初练的是动作、姿势、筋骨和皮肉,深入进去练的是意念、内气活动,从而由外至内、由内向外锻炼。这种方式不是简单的活动,是在意念的支配下,使人的神经系统、运动机能和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得到全面的改善,它的健身价值是全面的、自然的、科学的。然而近年来关于时有练太极拳伤了膝关节的报道,甚至有的专家直接把膝痛、膝关节损伤与太极拳挂钩。健身效果极佳的太极拳,似乎成了 “损害膝关节”的元凶。太极拳对膝关节影响如何,现将我练习太极拳以来的体会结合运动医学理论和中医理论阐述太极拳对膝关节影响的客观前提同大家一起探讨。& & 一、 首先我们先来讲讲太极拳站桩的对膝关节的医疗作用。&&1、 太极拳站桩对类风湿性膝关节炎有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膝关节炎症轻度积液时,由于站桩时双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度角度,使下肢肌肉产生持续不断的收缩运动,以此加速积液的吸收好转。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的同时也对血沉有明显的下降作用,下面是北京铁路总医院 一组类风湿性膝关节炎血沉的站桩前后变化记录:& && && && &站桩& && && && &&&站桩前& && && && && && &&&站桩三周& && &&&& &&&患者& && &&&第一个小时& && &&&第二个小时& && &&&第一个小时& && &&&第二个小时& &&&朱某& && && && &19& && && && && && &72& && && && && && && && &8& && && && && &&&20& &&&葛某& && && && &32& && && && && && &57& && && && && && && && &15& && && && && &32& &&&马某& && && && &20& && && && && && &41& && && && && && && && &6& && && && && & 15& &&&王某& && && && &26& && && && && && &56& && && && && && && && &5& && && && && & 17& & 陈某& && && && &30& && && && && && & 60& && && && && && && &&&10& && && && && & 262、太极拳站桩对增加膝关节力量及小腿力量均有很好的作用,也是治疗髌骨劳损的一个有效手段。膝关节有上的或腿部肌肉力量差的,初练时往往站上3-5分钟就站不住了。经过大约一周时间的锻炼,就可以站20分钟以上,并且感到很轻松。做这种姿势的站立时,开始几分钟可以出现大腿前部中段的肌肉以及小腿后部肌群有酸、麻、胀、痛的感觉,过后则逐渐感到酸胀移到膝关节附近,同时工作者的肌肉群发生不同程度微细颤动。这种微细颤动,并不会引起全身的颤抖。用手抚摸膝关节髌骨表面可感觉到西关街里面及髌骨的上下缘“吱吱”作响,继续站下去则颤抖明显,大腿肌肉发现有节奏的抖动,会使膝关节处温度升高4-5度,这种温度的升高会对髌骨区域的慢性劳损(包括滑膜炎)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这种温度的升高起码说明在局部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且有利于局部毛细血管扩展,促进炎症吸收。3、对膝关节骨刺的治疗作用。膝关节骨质增生最常见的原因是退行性变(老化),维系膝关节稳定韧带损伤后,人体为了修复局部组织,调用人体大量的钙离子堆积在局部,应力的集中或超限的载荷使筋膜和肌肉产生代偿性的增生。骨面增生其实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附着在骨面的筋膜和骨膜发生过度摩擦老化后“长茧”,太极站桩时,股四头肌颤动带动了髌骨,造成髌骨与股骨之间的维系研磨,这种现象类同于局部劳损的高频率自动微细研磨,这种高频率自动微细研磨对骨面增生不是按摩手法所能做出来的。二、接下来我们谈谈几种引起膝关节损伤的前提。任何一种运动损伤都有其损伤的条件,太极拳也是。一般多为技术动作不规范,膝关节主动肌和拮抗肌群力量不足,重心过低,过度疲劳这四类原因。所以练太极拳避免损伤我们需要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指导,需要对膝关节运动时的参与肌群有个了解,下面我以站桩时膝关节为例做肤浅简述。& & 1、参与松跨下蹲时维持站桩稳定(特指膝关节)的肌肉有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臀大肌.腹外斜肌.比目鱼肌.缝匠肌。其中作用力最大的是股四头肌,但是股四头肌是下肢股部最发达的肌肉,根据运动损伤原理,同一肌肉群最易损伤的是最不发达运动量对大的肌肉。所以现在多数报道说是股四头肌损伤这是有悖运动医学肌肉损伤原理的。& & 2、上述 这些肌肉如股四头肌。附着在髌骨上面,髌骨是膝关节的一块活动籽骨,也是人体最大的籽骨 功能是协调的膝关节运动的 。髌骨不但“盖”在膝关节前面起着保护膝关节的作用,而且在大腿骨下端和小腿骨上端形成伸膝功能的支点。站桩下蹲时大腿的主要肌肉(股四头肌)收缩伸膝时,由于髌骨增大了力矩,使得伸膝的作用大大增强。髌骨通过杠杆作用能使股四头肌力量提高约30%。髌骨的第三个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如果将膝关节比喻成木工榫孔结构的话,那么,髌骨应该是一枚滑动的楔子,随时根据膝关节的活动将其稳定在需要的位置上。 髌骨有保护膝关节和稳定站姿势,所以正确的站桩姿势是要从膝关节角度170度160度150度循序渐渐锻炼过度到更小的角度,但绝对不能低于90度。下蹲时虽然对股四头肌 缝匠肌、阔筋膜张肌等腿部肌群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但同时的站桩下蹲角度不一样对髌下脂肪垫的挤压力也不一样,有试验数据显示下蹲90度髌骨下韧带、脂肪垫所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的5-6倍,但当膝关节与脚的方向一致的话则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的4-5倍。所以练习时“膝脚同向和顺”“脚趾微微抓地,全身重量放在脚掌上,两膝微曲前不过脚尖”这些站桩要点都是古人在站桩中避免膝关节损伤留下来的经验。& & 3、试从古中医角度论太极站桩运动膝关节损伤前提。(只论任脉关元穴下盘气源以下经筋系统)。膝关节足三阴三阳经筋系统循络而过,站桩时其中股部作用调动的是足厥阴肝经(从足走头)、足太阴脾经(从足走头)和足阳明胃经(从头走足)的精气,同时也协调了这三脏腑的功能,同理站桩时间过长,熬夜、过度疲劳后站桩对这三脏腑的能量蓄积影响,熬夜和过度疲劳会耗损肝血,肝主筋,脾主肌肉四肢。肝血亏虚,筋失濡养,则出现筋脉拘挛,关节活动不利; 从而影响站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为膝关节在锻炼过程中损伤提供了前提。 上述是本人作为医者习练太极拳关于膝关节利弊分段剖析,同时应亦为粗浅认识,借此此抛砖引玉,与同练习者交流。
谢谢分享心得,值得一试。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极拳站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