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膝盖中为什么会跪膝

为什么有些人练太极拳把膝关节练伤了
就太极拳而言,与其他运动项目相比,其健身效果是非常好的,其运动也是非常科学的,这是家喻户晓,举世公认的。太极拳因其运动轻缓柔韧、随和自然,男女皆适,老少咸宜,被称为终生运动,因此,太极拳也由武术而演变成了全民健身运动。太极拳也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说目前全世界练太极拳的人已超过了一亿五千万人。太极拳堪称世界第一大拳,是其他任何体育项目不可企及的。
大家知道,运动是把双刃剑,既能健身,又能伤身,任何不当的运动都会造成身体的伤害。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各项功能皆是在运动发展的,所谓“用进废退”,但任何运动都要方法正确,适度、适当,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太极拳亦如是!
我们知道,人体结构上是由灵活关节和固定关节组成。其中肘关节与膝关节是固定关节,它们只起上下伸缩折叠的功能,没有旋转的功能。我们的身体有两个固定关节,一个是膝盖,一个是肘,它们都是折叠关节,不允许左右旋转与晃动,尤其是膝关节。当你不用力、全身放松,这样去练拳的时候,随着身体的运动,必定导致膝关节的左右摇晃,在与脚不对称中训练,势必造成膝盖受到损伤,更不要说练拳发力了。如果膝关节损伤了就很难恢复,功夫基本上也就一半废掉了,所受的也是一辈子的苦了。
是伤膝关节的元凶之一,何谓跪膝,即把力压在膝盖头了。表现出来就是弓步时,前腿的小腿走过了,膝盖超过了脚尖。注意,这里指的是弓步的前腿,不是后腿。有很多人,不明拳理,认为虚步,弓步,三七桩的后腿膝关节也不可超过脚尖,最后形成弓马不分,贻笑大方。
看其两膝盖是不是前后摆动,两腿是两个桩,不许前后摆动,摆动了就失去了根基,下盘不稳,在技击中必败。还要看其两膝的方向是否是跟脚尖方向一致,如果不一致,很容易损伤膝盖,很多练太极拳的膝盖损伤,跟这种情形有关。
学任何文化艺术都要把心放平,不要贪多嫌少。练太极拳更是如此,要徐徐善进。初学者最好从站桩入手,先增强体质再说。同时,练功量也不要太大,要在自己的身体承受范围内练习。随着功夫的增加,练功时间也会增加,这是要注意时间的调整。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如何分清练太极跪膝的拳病?
编辑丨鹿鸣
练基本功也好,行拳走架也好,推桩守桩也好,揉手推手也好,如果姿势下肢出现了跪膝拳病,那是不符合练习太极拳的技术要求。更有甚者,可能太极拳的功夫还没练出,膝已有伤痛。常见有三种跪膝的姿势动作,分别述说以下。
弓步的前实腿跪膝
例如弓步前实腿的膝盖向前过于倾斜,有人俗称弓膝,另有人称为跪膝。如果膝盖前缘的垂线过于倾斜,不仅劲力不顺遂,而且有容易被人牵引借力发放。如果膝盖前缘的垂线超过了脚尖,不但有以上弊病,还有使膝盖、膝关节出现伤痛。初学者有个实际问题是如何感知自己的膝盖前缘垂线是否过于倾斜了?此处“过于”两字的实质是膝盖过于受力产生的僵硬和走向失重的滞势。要想弓步前实腿不跪膝,就得把松腰松胯练上身并改变下肢劲路走向的练法。观察一下就知道,前实腿跪膝的劲路主要走大腿前面、膝盖、小腿胫骨、脚掌的,有些老练家对此俗称“劲走阳面”。如果松腰松胯的劲路主要走裆部、大腿后面、膝关节后面、小腿后面、脚跟,有些老练家对此俗称“劲走阴面”,这样的话,就能掌握膝盖前缘垂线处于较佳的度量。所以有前辈指出:真能松腰、松胯、松裆,何来跪膝?我在授拳实践中获知:对于“劲走阴面”而言,指导弟子、网络学生体悟松膝是较为重要的,要让他们认识松膝有啥意思与实质内容,松膝对养生和技击有什么好处,通过体验门内的松膝功法来让他们体认怎么是松膝的和不松膝的练法。
半马步、虚步的后实腿跪膝
例如半马步、虚步的后实腿膝盖超过脚尖太多,那是后实腿膝盖往前跪下的拳病。后实腿膝盖超过脚尖太多,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到膝上,一是使膝关节僵硬,肩、腰、胯的松沉劲力不能顺畅的落到脚下;二是由于膝关节承重太大又加上慢练的时间滞长,所以较为容易造成膝关节伤痛。一般来说,后实腿的胯骨尖、膝尖、脚尖是大体同一方向,有允许误差值,在膝关节承载正常和没有影响松腰、松胯、松膝的前提之下,膝盖适量超过脚尖1至3厘米是没有问题的,正常的感觉是膝关节后面吃劲和膝盖不受力,膝前虚、膝后实、劲力走膝关节而不走膝盖是松膝的主要特征。如果膝盖超过脚尖时膝关节后面没有吃劲而是膝盖受力过大,那就是拳病了,得在腰、胯、裆中找出哪处没有较好松开的原因。不要缩胯夹裆,也不宜过度的开胯展膝,这些弊病可以通过松腰来感知,缩胯夹裆和过度的开胯展膝都会使腰松沉得不大舒服。
弓步的后腿跪膝
例如弓步后腿弯曲屈膝,是否膝盖跪下的拳病,不能一概而论,得要透过表面看实质,一分为二的辩说。如果后腿的膝盖、膝关节没有分清虚实的整膝有跪意的弯屈,那是消极性的懈跪动作,影响了后腿之胯至大腿、膝关节、小腿、脚底节节贯串的松开,制约了虚实转换的功效。
为了深入一点说明后腿跪膝的问题,先说一个引子。有些练拳者说弓步的后腿稍许弯曲是对的练法,另有些练拳者说弓步的后腿伸直是对的练法,究竟哪个说得对呢?其实这些人不真正懂得弓步的虚实状态。对此我认可太极名家董英杰先生的意思:弓步的后脚,不用时为虚,可以稍许弯曲;用时为实,接对方之劲力卸入地面或发劲于脚底时后脚伸直。
初学者可能提问:何谓没有分出虚实的整膝呢?膝盖、膝关节、膝腘(俗称膝窝)没有分清虚实就是指整个膝部都是一样的不受力不吃劲或者同样的受力吃劲,因此从腰胯过来的松沉劲力陷于膝跪姿势而不能较好的传递到脚底。倘若膝盖、膝关节分清虚实,就会有膝盖为虚不受力、膝腘为实而吃劲的感觉,也是真能松膝的体认。即使后腿为虚不用劲的时候,也会在膝部感觉出膝盖为虚、膝腘为实的相对状态,用文字表述虚实状态的分量可能不够准确,以言传身教的心领意会为准吧。
膝部处于分清虚实的状态,看上去腿有点弯、膝有点屈,这是积极性的“跪膝”(在跪膝两字加上双引号,以表明不是拳病的意思),与消极性的跪膝有何区别?一是积极性的“跪膝”不是定势,而是过渡性动作。二是腿弯、膝屈的多少是对应于实际情况的恰到好处,其中有后虚腿“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练法,也有后实腿“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练法,这种练法与预应力结构的弧线拱桥有某些相通之处,就是具有良好的预应弹性和弹力。三是积极性“膝跪”的腿弯、膝屈,重在内在松膝挺拔和扣中展的功夫,还需要松腰松胯的保障与支持。我把“预应”两字看成太极拳听劲、接劲的内涵意思,膝关节有了“预应”的拳意,后腿至脚底就会节节贯串的松开伸直或松沉蹬地。消极性跪膝的腿弯、膝屈没有如此讲究。有兴趣者不妨自己站个弓步桩叫拳友推按一下,以此体验积极性“膝跪”和消极性跪膝的区别所在。
温馨提示:《太极》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您联系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353被浏览77,521分享邀请回答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痛能练太极拳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