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任是故人(猜国际象棋用语语)

流光如逝水白发故人稀 怀念已故象棋大师金启昌(图)_综合体育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流光如逝水白发故人稀 怀念已故象棋大师金启昌(图)
题图:金启昌在八宝山兰厅为臧如意送行,左为著名棋人马鸣祥。据悉,这是金启昌大师一生的最后一张照片。
  金启昌叫张国权“傻子”& 最后一张照片拍在八宝山
  象棋大师金启昌病逝已近一月。捧读大师的棋书,思想与他接触的情形,怀念之情顿升,写下下面文字,再表哀悼。&&&&&&&&&&&&&&&&&&&&&&&&&&&&&&&&
  2009年夏天的一个下午,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一次象棋活动中,碰到了金启昌老师。金老师说,看了你写的《家有棋书老来读》,才知道你爱琢磨棋,我今天给杨局(指全总老干部局杨仕俊)他们带了几本书,送你一本。他从包里掏出四五本书,都是他写的,但品种不一样,他让我挑一本。我边道谢,边拿了一本。本想请他在扉页签名题字,但因为活动就要开始了,就先把书收了起来,想完了事再说。那天的活动很热闹,先是金老师的车轮战,后是对抗赛,热热闹闹,搞得挺晚,一岔乎,字没题成。回家仔细看那书,是专讲布局的,叫《中炮对三步虎》,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当是金老师的新作,心想下次有活动一定带着这本书,请他签名留念。
  觉得今后的日子很长,有的是见面的机会。
  北京景山棋苑关张之前,举行了一次茶话会,金启昌到席。他在会上的发言慷慨激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说:“搞棋不赚钱,想赚钱就别搞棋!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国权你也爱了几十年的棋,还下海经过商,你应该有这个脑子!你这会儿赔进这么多钱,你就是傻子,――赔进去百十来万,你不是傻子又是什么!”恨在嘴上痛在心中,说得棋苑老板张国权连连点头。他又说:“搞棋的人都不傻,傻人搞不了棋,但他全钻到棋里头去了,意识不到外面的变化,他们要是头十年、二十年下海经商,肯定比别人做得好!”他又话锋一转,说,“你张国权用下棋的脑子去经商,搞管理,失败是必然的....。.”他的话引发了争论,被别人打断,后来,他就再没发言。
  张国权也小七十岁的人了,而且当时还没完全失去老板的身份,当面称其为“傻子”者,金启昌之外,没人敢。他资格老,棋份儿大。
  早在四五年之前,与金老师关系密切的“东城棋王”马学辉就把金老师的联系电话告诉了我,我准备去采访他。与金老师通了电话之后,得知他住杨闸环岛,去那很不便,就想以后金老师进城顺便采访,省去路上的时间。结果一拖再拖,很多时候见了面,却忙于当日的活动,没有单独对他采访,现在已经成为不可弥补的遗憾。
  2006年春天,全国老干部象棋赛在河北巨鹿举办,我受邀驻会采访,与参加比赛的金老同住一楼。期间本有许多机会,但因一心赶写其它稿子而错过了与金老的长谈。那次,金启昌发挥出色,获得65岁以下组冠军。颁奖之前,我请他与获得65岁以上组冠军的河北老棋手亢海臣对弈留念,董齐亮、徐家亮、张国权、张登荣、王兴勤、张树新、郭仁喜、张金宝等十余人围看:炮二平五、马8进7、马二进三、车9平8,数步之后,我拍了几张,告诉他们可以撤棋盘了,但金、亢二老在众人议论、支着声中竟噼里啪啦下了起来,言语之中,还隐约夹杂着较真儿的火药味儿!
  老人之争,不逊孩童!
  象棋大师臧如意10月15日病逝,19日上午在八宝山为臧老送行的时候,遇到金老师。北京棋友平常三个一群两个一伙,但有事时心齐力合,满团结的。那天除北京棋院大小领导、在职棋手悉数到齐外,一二百棋友自发地聚在京西,凄痛之中,谈棋,忆旧,送故人。完了事,因赶时间回单位,匆匆与金老道别,没顾其它事。回来的路上,几位口无遮拦的棋友预测下一个“送”谁的时候,连数七八个,也没数到金启昌。
  因为与一些七老八十者相比,金老显得年轻而健康,还得有许多棋书问世。
  不想,11月18日,我正在成都采访全国智力运动会,突然接到北京棋友张国权、王景平的电话,说“金启昌过世了!”惊愕半晌,缓过神来,忙跟北京核实细节,之后,写成稿件,发回报社,把噩耗告之棋界。
  臧老嗜烟嗜酒,患了5年糖尿病,最终熬尽生命,71岁时辞世。
  金老烟酒不沾,平时注重养生,却忽视了脑血管疾病,因脑淤血突发,无痛而终,时年68岁。
  10月19日上午10时许,金老含悲向臧老告别,当时闪现在他脑际的是某次枰上厮杀的硝烟,还是发小时代共同学弈时的音容笑貌,抑或是感慨着“流光如逝水、白发故人稀”?不得而知。
  一个月后,金老辞世,含悲的他定格在臧大师的送别仪式上。
  金大师不朽!
  张展 文摄
不支持Flash
更多关于&&&的新闻
<FONT COLOR=#8f-12-15 09:35
<FONT COLOR=#8f-12-15 09:25
<FONT COLOR=#8f-12-14 15:40
<FONT COLOR=#8f-12-14 15:28
<FONT COLOR=#8f-12-14 15:26
<FONT COLOR=#8f-12-14 15:01
<FONT COLOR=#8f-12-14 14:57
<FONT COLOR=#8f-12-14 14:57
<FONT COLOR=#8f-12-14 14:57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端州又首(清·钱澄之)   押东韵题注:袖草雄,果。奉主宜①,信②!未须增,底用判③!本触忌,岂谓志④!   其二(清·钱澄之)   押文韵题注:再出辅吾君①,捧诏亦太勤。未惭「」号,难悔文②!去③,迥不闻。最称金,也畏李。   其三(清·钱澄之)   押删韵题注:霜严凛难攀①,更②。求,又。纵小名犹在,徒强主未孱。辞太戆,五千动③!   其四(清·钱澄之)   押庚韵题注:已,禁。自难迎,或可借。冒封恩滥诛①,官多撤②。过岭弃,幸邀脱馀生③!   其五(清·钱澄之)   押冬韵题注:浔州最,同膺封①。凭,檄马正。真疑滥,蛮地岂胜供!柳庆新,无计问②!   其六(清·钱澄之)   押虞韵题注:领,诏抚趋①。祗虑兵烽穷,丧!志,轻捐躯!多,岂宜诬②!   其七(清·钱澄之)   押庚韵题注:惜,升沈迥!宜,亦。竟博贵①,黠竖能邀回寺清②。独忆润州钱,空穿粤③!   其八(清·钱澄之)   押歌韵题注:疏上争,拥①。有才能,可。徵皆遍,佔已多②。也识帝心惜,榜尽可!   其九(清·钱澄之)   押删韵题注:间,变后尽可删!宫尹滥凭供俸窃①,新恩班②。为要频,漫假岂③!遍,还④?   其十(清·钱澄之)   押文韵题注:堵边未建勋,梧州册滇云①。赐,闻。谋启凭②,使烦重③!决,分?   其十一(清·钱澄之)   押虞韵题注:在苍梧,败后犹防列镇图①。恨,客散一舟孤!休,岂易趋②!激,中湘遗恸隅!
谓兴致不一,不拘流例,遇物即言之诗。有杂诗一目,凡内容不属献诗、公宴、游览、行旅、赠答、哀伤、乐府诸目者,概列杂诗项。即有题如 张衡 《四愁》、 曹植 《朔风》等,内容相近,亦归此项,如 王粲 、 刘桢 、 曹植 兄弟等作皆即以“杂诗”二字为题,后世循之。 李善 注“杂者,不拘流例,遇物即言,故云杂也” 唐
李周翰 注:“兴致不一,故云杂诗。” 清
:“案 王仲宣 、 刘公干 、 魏文帝 、 陈思王 、 嵇叔夜 、 傅休奕 、 张茂先 、 枣道彦 、 左太冲 、 张季鹰 、 张景阳 、 王景立 皆有杂诗。”分类:(1).十分之一。指税率。谓十分中取其一分。:“凡任地,国宅无征,园廛二十而一,近郊十一。” 贾公彦 疏:“云‘近郊十一’者,即上经宅田、士田、贾田任在近郊者,同十一而税也。”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四》:“十一不足,从而增其征,则财匮;千乘不足,从而加其卒,则民烦。”(2).十分之一。指利率。有时用为泛指。 宋
:“不学 杨郎 ,南山种豆,十一徵微利。”(3).十分之一。亦泛指经商获利。:“﹝ 刘伯龙 ﹞少而贫薄,及长,历位尚书左丞,少府, 武陵 太守,贫寠尤甚,常在家慨然,召左右将营十一之方。”(4).十分之一。表示可能性很小或很小的一部分。:“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丁嵓》:“ 嵓 之亲爱忧 嵓 ,乃共设计,以辘轳下巨索,伺 嵓 自缚,当遽引上,或希十一之全。”:“三年正月,将朝,骑至 亲仁里 ,狙盗发,射 石 伤……是日京师震恐,百官造朝才十一。”分类:诗体名。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平仄、对仗及用韵,都有一定格律。 宋
《沧浪诗话·诗评》:“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崔颢 《黄鹤楼》为第一。”第三七回:“将这题目誊好,都要七言律诗,明日贴在墙上,他们看了,谁能那一个,就做那一个。”亦省作“ 七言律 ”。 元
《诗法家数·律诗要法》:“五言律难于七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嫩。”第四八回:“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 老杜 的七言律。”分类:(1).处事;办理事务。:“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以恭给事则宽于死,以俭足用则远于忧。” 宋
《都知制》:“门闱房闼之间,朝夕给事,非谨信忠笃,乌可处斯任哉!”(2).供职。:“其父 郑季 ,为吏,给事 平阳侯 家。”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而 朝恩 幼子曰 令徽 ,年十四五,始给事于内殿。上以 朝恩 故,遂特赐绿焉。” 清 陈康祺 卷一:“ 天聪 已前,钧衡帷幄,悉任懿亲,异姓儒臣,但令给事文馆。”(3).引申为侍奉。 明
《五杂俎·事部四》:“ 东坡 读《阿房宫赋》,至夜分犹不寐……有二老兵,皆 陕 人,给事左右,坐久,甚苦之。” 清
:“有四丽人,敛衽鸣珰,给事左右。”(4).官名。给事中的省称。 唐
《答刘正夫书》:“ 愈 于足下,忝同道而先进者,又常从游于贤尊给事,既辱厚赐,又安得不进其所有以为答也。”:“只有一个 马给事 ,天性绝饮。”分类: 宋
沈作哲 分类:(1).新生;重新获得生命。:“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 郭象 注:“更生者,日新之谓也。”:“及至 秦王 ,蚕食天下,并吞战国,称号曰皇帝。主海内之政,坏诸侯之城,销其兵,铸以为钟虡,示不复用。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唐
《共受虚假身》诗:“死去虽更生,回来尽不记。” 清 昭梿 :“上知之,改调 江西 ,公如获更生云。” 郑振铎 《桂公塘》:“当最后的一骑走过了时,人人都自贺更生。”(2).菊花的别名。见 晋
葛洪 。再生,再起。 唐 赵元一 卷二:“上以国步多阻艰,恐更生一 秦 。” 宋
《乞常州居住表》:“岂敢复以迟暮为叹,更生侥觊之心。”《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吉尔杭阿 亦以照会复之,于诘责之中,仍寓羁縻之意,以免更生他变。”分类:(1).指著述。笔,书写记录;削,删改时用刀削刮简牍。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序》:“夕望汤池,观仰月之势,朝瞻美气,眺非烟之色,替于笔削。” 宋
《雷阳与吴元中书》:“平时观书,偶有所得,随亦忘矣。唯笔削之,则说而不通必思,思而不得必考,沉思博考,心醉神开,然后得之。” 黄侃 《〈新方言〉后序》:“ 侃 也愚昧……不贤识小,所以参左笔削。”(2).:“至于为,笔则笔,削则削, 子夏 之徒不能赞一辞。”后因以“笔削”谓历史著作。:“ 习氏 、 徐氏 俱云笔削,彰善瘅恶,以为惩劝。” 唐
:“于是以此三科,参诸五志,则史氏所载,庶几无阙,求诸笔削,何莫由斯?” 宋
《送牛冕序》:“游馆殿,专笔削,褒善贬恶,有 班
马 之辞焉。”(3).特指。 隋
无名氏 《李元暨妻邓氏墓志》:“ 素王 笔削, 黄石 兵书,莫不悬穷显晦,暗鉴胜负。” 宋
顾文荐 《负暄杂录》:“ 韩文公 作《伯夷颂》,无一语及 武王 ,末后方云:‘虽然,微二子则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其罪 武王 如刀锯斧钺之加,凛然可畏,而略不露锋芒,真得笔削之体者也。”(4).谓对作品删改订正。 宋
《免进五代史状》:“至于笔削旧史,褒贬前世,著为成法,臣岂敢当。” 宋
《铁围山丛谈》卷三:“吾后见 鲁公 与 文正公 二父相与谈往事,则每云诗书盖多出 元泽 暨诸门弟子手,至若《周礼新义》实丞相亲为之笔削。” 明 尹直 《蹇斋琐缀录》:“国朝状元对策,皆经阁老笔削。”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香港兴中会宣言附言》:“右为《香港兴中会宣言》,其措词与《檀香山兴中会宣言》相同,仅有字句之笔削而已。”分类:无私而公正。 明
刘若愚 :“倘希旨煅炼,则支连蔓引,含冤而死者,宁能再生乎。益知执法者,凡事宜虚公详慎可也。”:“ 至发 颇清强。起自外吏,诸翰林多不服。又始终恶异己,不能虚公延揽。”:“﹝太后﹞尝勉上曰:‘祖宗骑射开基,武备不可弛。用人行政,务敬以承天,虚公裁决。’”分类:古官名。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其名称、体制、权限历代多有不同。 汉 有执金吾, 唐
宋 以后有金吾卫、金吾将军、金吾校尉等。:“中尉, 秦 官,掌徼循京师,有两丞、侯、司马、千人。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执金吾’。”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吾者,御也,掌执金革以御非常。’金吾,鸟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御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 晋 崔豹 《古今注》:“车辐棒也。 汉 朝‘执金吾’,‘金吾’亦棒也。以铜为之,黄金涂两末,谓为‘金吾’。” 唐
:“醉曾冲宰相,骄不揖金吾。”:“金吾、黄麾六军之仗, 辽 受之 晋 , 晋 受之 后唐 , 后唐 受之 梁唐 ,其来也有自。” 清
《御沟桥樱桃》诗:“ 长安 侠少旧金吾,立马墙头自弹乌。”分类:(1).没有过失。:“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何罪于天,无过而死乎?”:“诗发乎情者也,而情之所发,其辞不能无过。”(2).没有超过。:“夫挟彊 秦 之势以内劫其主,罪无过此者。”卷七:“何者最苦,一人言天下之苦无过淫欲。”:“所以承天,无过乎质。天其祐之,惟精惟一。”(3).不外乎,只不过。 唐
诗:“不肯长如漆,无过总作丝。最憎明镜里,黑白半头时。” 元
《冯玉兰》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五:“﹝ 陈德甫 ﹞无过在解铺里上些帐目,管些收钱举债的勾当。”(4).犹不如,比不上。 明
《牡丹亭·劝农》:“俺天生的快手贼无过。衙舍里消消没的睃,扛酒去前坡。”分类:(1).官名。 战国 时 赵 置,负责选任官吏。 秦
汉 时为武职,掌管京师治安。 汉武帝 时更名执金吾, 汉 诸王国皆置中尉。 唐 后期为宦官领禁兵的专职。(2).军衔的一级。低于上尉、高于少尉的下级军官。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他的姓名叫做 卢国忠 ,在退伍以前是中尉排长。”分类::“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旧以龙为君象,因以称随从帝王或领袖创业。 后唐
诗:“欲隐从龙质,仍馀触石文。” 清 戴易 《钓台》诗:“当时赖有从龙彦,却使幽人享太平。”:“有从龙入关者,有定鼎后投诚者。”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当中原逐鹿之时,正豪杰从龙之会。”分类:(1).有功劳,有功绩。:“利涉大川,往有功也。” 汉 范晔 《宦者传论》:“﹝宦人﹞其能者则 勃貂
管苏 ,有功于 楚
晋 。” 唐
《论淮西事宜状》:“士卒本将,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难以有功。”(2).有功之人。:“明主则不然,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 汉
《非有先生论》:“于是正明堂之朝,齐君臣之位,举贤才,布德惠,施仁义,赏有功。” 晋 羊祜 《让开府表》:“然臣等不能推有德,进有功,使圣听知胜臣者多,而未达者不少。”众多难成之事;很多困难。:“维予小子,未堪家多难。” 郑玄 笺:“多,众也。我小子耳,未任统理国家众难成之事……难成之事,谓诸政有业未平者。”:“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犹多故;多患难。:“未堪家多难。” 郑玄 笺:“我又会于辛苦,遇三监及 淮 夷之难也。”:“ 晋 有三不殆,其何敌之有?国险而多马, 齐
楚 多难。” 杜预 注:“多篡弑之难。”:“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 孔颖达 疏:“国家多有危难。”“ 繇 长子 基 ,字 敬舆 ,年十四,居 繇 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基 遭多难,婴丁困苦,潜处味道,不以为戚。” 唐
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韵》:“先鞭争跃马,多难患张鸱。”分类:(1).水与火。:“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单于大怒,围守闭之不与水火,欲胁服众。”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寓宿于山中孤姥之家。但有妇姑,止给水火。”《西游记》第二回:“就如那窑头上,造成砖瓦之坯,虽已成形,尚未经水火煅炼,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滥矣。”(2).借指烹饪。:“掌共鼎镬,以给水火之齐。” 南朝
《七召·肴馔》:“海椒、鲁鼓、盐、蜀姜,剂水火而和调。”(3).互不相容。喻势不两立。:“﹝ 山伟 ﹞与 綦俊 少甚相得,晚以名位之间,遂若水火。”:“王知群臣水火甚,令盟于太庙。” 赵振 《说败》:“盖各私其私,绝无国民同体之概念,不至互相残杀,互相水火,岂可得哉!”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六章:“弟对 王举人 深为不满,当面责备他两次,遂成水火,不相往来。”(4).谓水深火热。比喻艰险的境地。:“蹈白刃,受矢石,入水火,以听上令。”:“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 宋
《学士院孔子从先进论》:“圣人视天下之不治,如赤子之在水火也。” 明 叶盛 :“无如 英国公 ,屡典大兵,且威严胜,将佐无敢犯,可赴水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倘若你不仁不义,不能救民水火,别人凭什么要拥戴你?”(5).旧时用为大小便的隐语。《水浒传》第八四回:“ 石秀 说道:‘我教他去宝藏顶上躲着,每日饭食,我自对付来与他吃。如要水火,直待夜间爬下来净手。’”《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众牢子到次早放众囚水火。”(6).中医学指心与肾。:“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既济,心气通于舌。”(7).指马鼻两孔间的部位。卷八九六引 汉
马援 《铜马相法》:“水火欲明。”原注:“水火在鼻两孔间。”分类:(1).指一个角落。亦泛指事物的一个方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吕氏春秋·士容》:“故火烛一隅,则室偏无光。”:“虽赃污未露,而奸诈如是。举此一隅,馀诈可验。”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三章三:“他俩在客厅的靠后一隅,替我安下了一尊床。”(2).引申为片面。见“ 一隅之见 ”、“ 一隅之说 ”。(3).指一个狭小的地区。:“今久转运烦费,倾我不虞之用以澹一隅,臣愚以为不便。” 明
《渡泸赋》:“伟雄并乎三分,耻偏安乎一隅。” 沈从文 《从文自传·辰州》:“单是 湘 西一隅,除客军一混成旅外,集中约十万人。”分类:(1).西方和东方。 汉 焦赣 《易林·随之兑》:“两心不同,或欲西东。明论终始,莫适所从。” 宋
诗:“山水照人迷向背,只寻古塔认西东。”(2).用为偏义复词,指西方。 唐
诗:“只虑迷所归,池上日西东。”(3).泛指四方,无定向。:“怵迫之徒兮或趋西东。” 裴骃 集解引 孟康 曰:“怵,为利所诱怵也;迫,迫贫贱,东西趋利也。” 唐
诗:“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 宋
诗:“回风打船失西东,柁痴橹弱无适从。”(4).指酒杯。 宋
词:“此去定膺先宠,且须满醉西东。”(5).犹东西。泛指什物。 宋
词:“儿时初未识方红,学语问西东。”分类:(1).刚才;方才。:“ 佗 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因语之曰:‘向来道隅有卖饼人,蓱齑甚酸,可取三升饮之,病自当去。’” 北齐
:“ 沛国 刘琎 ,尝与兄 瓛 连栋隔壁, 瓛 呼之数声不应,良久方答; 瓛 怪问之,乃曰:‘向来未著衣帽故也。’” 唐
:“五嫂向来献语,少府何须漫怕!” 宋
诗:“向来秧底乾欲裂,白水漫漫俄盈陂。”(2).立时;即刻。 唐
诗:“迟暮堪帷幄,飘零且钓缗;向来忧国泪,寂寞洒衣巾。” 宋
词:“歌串如珠个个匀,被花勾引笑和颦,向来惊动画梁尘。”(3).后来;以后。 晋
卷十六:“鬼手中出一铁凿,可尺馀,安著都督头,便举椎打之。都督云:‘头觉微痛。’向来转剧,食顷便亡。” 宋
卷十一:“候向来城寨修完了毕,别奏取旨。” 明
《和侍郎尹公留别韵》之三:“从此略施经国手,向来閒却著书年。”(4).从来;一向。 唐
诗:“向来尘不杂,此夜月仍光。” 元
诗:“向来井处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觉宽。”《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这几年以来,所收米谷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尽数开载在那册籍上。今日交付二弟,表为兄的向来心迹,也教众乡尊得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有些人,谁也不和谁说话,谁也不看谁,仿佛向来就不认识。”(5).从前;过去;原来。 宋
诗:“人民城廓依然是,只有向来须鬓非。” 明
诗:“向来禾黍地,雨露长榛莽。” 清
:“我向来封为王,有血食之奉,故威福得行。”(1).从前;一向。 唐
诗:“草木沾我润,豚鱼望我蕃。向来同竞辈,岂料由我存。” 况周颐 卷二:“梅花身份绝高,向来未经人道。”(2).犹近来。 宋
词:“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分类:(1).首功;大功。:“ 太祖 元勋,启立辅臣,支庶藩屏,侯王并尊。”:“ 桓公 取 管仲 于射钩,故能立弘烈,就元勋。” 宋
《司马温公行状》:“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之官,给以一品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2).有极大功绩的人。:“逮至 汉 初, 萧
曹 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帝以 子仪 、 光弼 俱是元勋,难相统属,故不立元帅,唯以中官 鱼朝恩 为观军容宣慰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要寻访着了那位真命天子,做一个开国元勋。” 毛泽东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口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分类:(1).与之相同。:“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郑玄 笺:“ 卫 之诸臣行如是,不与诸伯之臣同。”《淮南子·泰族训》:“故圣主者,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2).犹同。谓与人一齐。 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四折:“寡人带酒,与同二人欲要起身,被店主人家扯住。”《水浒传》第六七回:“却说 关胜 与同 宣赞 、 郝思文 ,引领五千军马接来,相近 凌州 。”分类:(1).旧时对宰相的敬称。:“相公征 关 右,赫怒震天威。” 李善 注:“ 曹操 为丞相,故曰相公也。” 唐
《皇帝即位贺宰相启》:“相公翼亮圣明,大庆资始。” 宋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丞相称相公,自 魏 已然矣。” 清
《咏拙政园山茶花》:“近年此地归相公,相公劳苦 承明宫 。” 吴翌凤 笺注:“按:‘前代拜相者必封公,故称之曰相公。’”(2).泛称官吏。 宋
王□ 《道山清话》:“ 陈莹中 云:‘ 岭 南之人见逐容,不问官高卑皆呼为相公,想是见相公常来也。’”《水浒传》第二二回:“今早 宋江 出去走了一遭,回来把我女儿杀了。老身结扭到县前,这 唐二 又把 宋江 打夺了去,告相公做主。”:“正值 韩大尹 升厅,押过 许宣 当厅跪下,喝声打! 许宣 道:‘告相公不必用刑,不知 许宣 有何罪?’”(3).旧时妇女对丈夫的敬称。 元
《举案齐眉》第四折:“ 梁鸿 云:‘夫人请穿上者。’正旦云:‘相公,我不敢穿。’”卷十七:“这人姓 魏 ,好一表人物,就是我相公同年。”(4).旧时对读书人的敬称。后多指秀才。 元
武汉臣 《玉壶春》第二折:“相公,你不思进取功名,只要上花台做子弟。”卷二一:“店家道:‘原来是一位相公,一发不难了。’” 清
卷二:“古称秀才曰措大,谓能措大事也,而天下之能措大事者惟相,故又呼秀才为相公。”(5).旧时对男子的敬称。 清
《桃花扇·听稗》:“他是江湖名士,称他 柳相公 才是。” 姚雪垠 《长夜》二二:“ 胡相公 跟你婆子没有说一句二话,都巴望着能快点把你赎回。”(6).对学徒的戏称。 王老九 《王保京》诗:“小时候,家里穷,粟店里边当相公。挨打受气苦情重,好比小鸟入了笼。”(7).旧时指 京
津 等地戏院中饰小旦的男演员。第三二回:“他们当着这班人,敢则不敢提‘小旦’两个字,都称相公。” 瞿秋白 《论文学革命及语言文字问题·学阀万岁》:“清客是什么东西?清客是‘介于相公与先生之间的人物’。”自注:“‘相公’是 北京 戏班子里的相公。”(8).指男妓。参见“ 相公堂子 ”。分类:(1).老年人自称。犹老夫。:“ 康 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宋
词:“老子旧游处,回首梦耶非。”《水浒传》第二六回:“老子不曾有些礼数到都头家,却如何请老子吃酒?”(2).对老年人的泛称。“ 宁 益贵重,增兵二千人”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宁 ﹞因夜见 权 , 权 喜曰:‘足以惊骇老子(指 曹操 )否?’” 唐
诗:“皤然一老子,拥裘仍隐几。” 元 秦简夫 《东堂老》楔子:“如今老了,人家就叫我做东堂老子。”(3).父亲的俗称。:“儿年少,自能走,今为老子不走去。” 宋
卷一:“予在 南郑 ,见西邮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4).自高自大的人自称。一般人亦用于气忿或开玩笑的场合。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老子办正事,你这不点儿大的小东西,也要来打岔。” 巴金 《憩园》十二:“你敢动一下,老子不把你打成肉酱不姓 赵 !”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老子这张嘴么,就这样,说是要说的,吃也是要吃的。”(5).相传为 春秋 时期思想家。道教的创始人。姓 李 名 耳 ,字 聃 ,故亦称 老聃 。著《道德经》五千言,亦名,为道教的经典著作。(6).古星官名。:“老子四星及周伯、王蓬絮、芮各一,错乎五纬之间。”:“老子星色淳白,然所见之国,为饥为凶,为善为恶,为喜为怒。”分类:(1).永久快乐。:“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夬》:“如鱼逢水,长乐受喜。” 清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复》诗:“如作器者言词良,长生长乐乐未央。”(2).指 长乐宫 。 汉
《西都赋》:“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3).用以泛指宫殿。 唐
诗:“ 长乐 钟声花外尽, 龙池 柳色雨中深。” 清
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参见“ 长乐宫 ”。(4).见“ 长乐坡 ”。分类:(1).古职官名。 周 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 秦
汉 以后,中央要职有御史大夫,备顾问者有谏大夫、中大夫、光禄大夫等。 唐
宋 尚存御史大夫及谏议大夫, 明
清 全废。(2).爵位名。如 秦
汉 分爵位为公士、上造等二十级,其中大夫居第五级,官大夫为第六级,公大夫为第七级,五大夫为第九级。见。 隋 、 唐 、 明 、 清 的光禄大夫、荣禄大夫原为文职散官的称谓,专为封赠时用。(1). 宋 医官别设官阶,有大夫、郎、医效、祗候等。见 宋
。后称医生为大夫。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 周大夫 说:‘本来么,乍暖还寒时候,最容易伤风。’”(2).对于手工艺人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启请婆婆,过对门裱褙铺里,请 璩大夫 来说话。”分类:王莽 篡 汉 称帝,国号 新 , 扬雄 作《剧秦美新》一文,称颂 新 朝之美,以取悦于王莽。后因以“美新”为阿谀谄媚之典。 清
:“清议熄,而后有美 新 之上言,媚奄之红本。” 胡怀琛 《乙卯杂诗》:“千古美 新 留话柄, 西京 才子说 扬
刘 。”分类:(1).公开奏章纠举内容,让被弹劾的人知道而服罪。:“﹝ 何武 ﹞迁 扬州 刺史,所举奏二千石长吏必先露章,服罪者为亏除,免之而已;不服,极法奏之,抵罪或至死。” 唐
《太子太傅贞宪赵憬神道碑》:“絜矩以杜奇邪,露章而无吐茹。” 清
卷七:“ 雍正 六年,奉旨,停止科道密奏,各用露章。又奉旨,露章之外,亦准密奏。”(2).泛指上奏章。 唐
《唐南阳郡王赠某官碑文铭》:“ 宪宗皇帝 不得已下诛诏。不浃日,露章自 润 曰:‘十月十二日, 锜 就擒,从乱者无遗馀。’”:“﹝ 庞勋 ﹞遣伪将屯 柳子 ,屯 丰 ,屯 滕 ,屯 沛 ,屯 萧 ,以张其军,乃露章求节度使。”(3).用指奏章。 清
《广阳杂记》卷一:“今人称督抚纠参之本曰露章。”分类:(1).官名。谏议大夫。:“又置师友祭酒及侍中、谏议、六经祭酒各一人。” 唐
诗之三:“ 蔡州 纳节旧将死,起居谏议联翩来。”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更立一无情面之谏议在侧,以辅圣聪不逮。”(2).谏诤。 汉
赵晔 :“ 子胥 力于战伐,死于谏议。”(3).指谏诤论议的文字。 刘师培 《〈文章学史〉序》:“如 房玄龄 深识机宜, 马周 长于机变, 魏徵 少学纵横,然 房 长于书檄, 马 长于敷奏, 魏 长于谏议。”分类:以前;开始的时候。第四九回:“先时你只疑我,如今你也没的说了。” 茅盾 《烟云》六:“夫人先时让他看着,只装不觉得,可是随即别过脸去,扑嗤地笑了。”谓向皇帝上书直言。:“独可抗疏,时道是非。” 唐
诗:“乞身已见抗疏频,优礼新闻诏书许。” 清
《玉搔头·极谏》:“严亲忧国太焦劳,抗疏甘将斧钺膏。”分类:(1).朝班的行列;朝官的位次。 宋
:“ 汉 家太史 宋公 孙,漫逐班行谒帝阍。” 明 文肇祉 《上林斋宿》诗:“自愧衰年通仕籍,强随鹓侣缀班行。”(2).也泛指行辈、行列。 五代 王定保 :“ 扶 即 薛 谓近从兄弟班行,内外亲族绝多。” 元
《端正好》套曲:“凤凰池上,依八卦摆班行。” 清 王韬 《淞滨琐话·徐麟士》:“妙选女乐百人,各就班行,彼歌此舞,更退迭进。”(3).指朝官。 唐
诗:“远镇承新命,王程不假催;班行争路送,恩赐不时来。” 宋
《辞史官表》:“班行之内,学术过于臣者甚多。” 清
《编校文端师集感赋》诗:“久推勋德冠班行,馀事仍看各擅场。”(4).泛指官位或官阶。 宋
《东轩笔录·张文定公》:“ 定公 三为宰相,门下厮役,往往皆得班行。”:“知 青涧城
种谔 招西人 朱令陵 ,最为 横山 得力酋长……乞除一班行,使夸示诸 羌 ,诱降 横山 之众。”(5).指朝廷。 唐
之一:“苍惶出班行,家室不容别。” 宋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中贵悚惧曰:‘念某乍离班行,不知州府事体。’” 明 王琼 《双溪杂记》:“天下之人皆知 谦 以身佩安危,功在社稷,而 谦 亦自信其得效忠荩,扬眉吐气于班行。”(6).同列,并列。 宋
《奏乞将边任官员三年满日乞特转一资》:“主兵武臣并都监巡捡寨主监押等,自来与诸处武臣班行,一例五年磨勘,既劳逸不均,又迁转无别。” 元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可与 萧
曹 比并, 伊
傅 齐肩, 周
召 班行。” 明
:“ 柳宗元 文章识见议论,不与 唐 人班行者,《封建论》卓且绝矣。”(7).指戏班、乐户。 元
《蓝采和》第三折:“勾栏中得悟,再不入班行,唐巾歪裹,板撒 云阳 ,腰系编带,舞袖衫长。”(8).指戏中行当。 元
赵明道 《斗鹌鹑·名姬》套曲:“乐府梨园,先贤老郎……﹝调笑令﹞省郎,是你旧班行。他诉真是咱断肠,不知音枉了和他讲。”犹颁行。:“﹝ 王莽 ﹞分遣五威之吏,驰传天下,班行符命。”:“ 正元 中, 毌丘俭 、 文钦 反, 毓 ( 钟毓 )持节至 扬 、 豫 州班行赦令,告谕士民。”:“太常 刘芳 与 景 等撰朝令,未及班行…… 芳 卒, 景 纂成其事。”分类:风骨节操。:“ 王凌 风节格尚, 毌丘俭 才识拔干。” 宋
诗:“文章馀 正始 ,风节贯华皓。” 明
《送同年孟与时之任成都序》:“ 赵先生 独申大义,至廷骂阿党,风节凛然。” 章炳麟 《革命道德说》:“季 汉 风节上轶 商 周 , 魏武 虽任刑法,所用将士悯不畏死,而帷幄之中参豫机要者, 钟 陈 二 荀 皆刚方皎白士也。” 分类:(1).迟疑。 汉
《九叹·离世》:“余思旧邦,心依违兮。” 明
《马氏日抄·徐尚书》:“妇依违未应,公色愈厉,起解驴欲行。”(2).谓模棱两可。《公羊传·襄公二年》“ 齐姜 与 缪姜 ,则未知其为 宣 夫人与? 成 夫人与” 汉
何休 注:“ 齐姜 者, 宣公 夫人;九年 缪姜 者, 成公 夫人也。传家依违者, 襄公 服 缪姜 丧未踰年,亲自伐 郑 ,有恶,故传从内义,不正言也。”(3).依顺;依仗。:“﹝ 高祖 ﹞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言论,人皆依违之,不敢难也。”:“此国之大事,宜君臣各尽所见,勿以朕先言而依违于前,同异于后也。”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此辈依违权势,贼害忠良。”(4).形容乐声抑扬动听。:“飞声激尘,依违厉响。” 刘良 注:“依违,乍合乍离也。”分类:(1).官名。:“昔者 晋 有六将军。” 孙诒让 间诂:“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 春秋 时通称军将为将军。”(2). 战国 时始为武将名。 汉 代皇帝左右的大臣称大将军、车骑将军、前将军、后将军、左将军、右将军等;临时出征的统帅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材官将军等。 魏
南北朝 时,将军有各种不同的职权和地位,如中军将军、龙骧将军等,多为临时设置而有实权;如骁骑将军、游击将军等,则仅为称号。 唐 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 宋 、 元 、 明 多以将军为武散官。 明 代的总兵官有挂印带将军号的。此外, 宋 、 元 、 明 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 清 代的将军有三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 满 族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如 江宁 、 广州 、 成都 等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边疆地区(如 黑龙江 、 吉林 、 伊犁 ),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 太平天国 朝内官职,丞相最高,以次为检点、指挥、将军。(3).泛指高级将领,或对军官之尊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 秦 ,将军战 河 北,臣战 河 南。”:“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 南朝
宋 鲍照 :“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4).象棋术语。又称“照将”,简称“将”。亦用以比喻给人出难题。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我看,这个整改又要来一个鸣放高潮。把大字报一贴,你为什么不改?将一军。这个将军很有作用。”(5).中药石硫黄,大黄的别名。分别见 明
李时珍 石部、草部。(6).复姓。见。分类:御史台。 唐
《哭长孙侍御》诗:“礼闱曾擢桂,宪府屡乘骢。” 仇兆鳌 注:“御史所居之署, 汉 谓之御史府,亦谓宪台。”:“俄而 假 自 浙西 观察判官入为监察御史, 收 亦自 四川 入为监察。兄弟并居宪府,特为新例。” 宋
:“臣职在宪府,不惟不能奉承大臣风旨,亦不敢奉承陛下风旨。” 清
《百字令·宿王介子先生斋头话旧》词:“ 荆州 初识,记霜清宪府,天寒 梦泽 。”分类:(1).竭力规劝。:“犹之未远,是用大谏。” 孔颖达 疏:“言大谏,谓其谏之深。”(2).古代官名,掌谏诤。:“使 鲍叔牙 为大谏。” 尹知章 注:“所以谏正君。”(3). 唐
宋 时谏议大夫之别称。 唐
《北里志·王苏苏》:“有进士 李标 者,自言 李英公
绩 之后,久在大谏 王致君 门下。” 宋
:“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谏议为大坡、大谏。”分类:(1).风宪;风纪。:“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陀, 膺 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尚书令臣 羡之 ﹞亏损国威,无大臣之体,不有准绳,风裁何寄。” 明
《答舒云川巡按书》:“执事之使于 江 南也,輶车所至,风裁凛然。”(2).指依法裁处。:“遂使直指风裁徒徵事件,长吏考课惟问钱粮。”(3).指刚正不阿的品格。 宋
《财用上》:“士大夫矫枉过直,邈然以风裁自持,不复肯言财利之事。” 宋
卷十六:“尔风裁峭洁,志概激壮。” 清
诗:“黄门高节著 莱阳 ,伯仲风裁在抗章。”(4).指文学作品刚劲有力的风格。 明
《升庵诗话·古梅》:“ 萧东之 《古梅》二绝……甚有风裁。”(5).风度神采。 唐
《祭宋员外文》:“德木千寻,人材八尺。夐云鹤于风裁,濊陂湖于胸臆。” 宋
《李仲举墓志铭》:“始, 仲举 使余与 深之 游,余甚幼,而能记 仲举 言行,象其风裁,至今想见之。” 元
《集贤大学士赵国公王开府庆八十应制》诗:“霜简惊风裁,天官肃羽仪。”一本作“ 风采 ”。分类:(1).指掌管某一范围工作的负责人。 清
薛福成 :“当是时, 阿文成公 以元勋上公首相,为枢府领班。” 欧阳予倩 《屏风后》:“那边的领班说的,他还想用钱疏通那会长呢。” 沙汀 《记贺龙》三十:“大家晓得的, 清 朝时候,一个领班那多凶啊!什么案件都要先经过他,手下总是养起好几十个徒弟。”(2).指带领他人工作。 梁启超 《中国专制政治进化史论》第三章:“自 热河 蒙尘以后,始置议政王,位军机大臣上。后虽裁撤,而军机常以亲王领班。” 康濯 《工人张飞虎》上一:“公司里每有大的出勤活,多是他领班,他查看查看,指点指点。”(3).特指 宋
元 南戏和 明
清 传奇演出开场时介绍剧情概要的副末。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新城北录下》:“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 元 院本旧制也。”分类: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夏四月壬子, 高园 便殿火。” 颜师古 注:“凡言便殿、便室、便坐者,皆非正大之处,所以就便安也。园者,于陵上作之,既有正寝以象平生正殿,又立便殿为休息闲宴之处耳。” 宋
《监丞周公墓志铭》:“ 孝宗皇帝 召对便殿,论奏合上指。”:“会 契丹 遣使修贡,赐宴便殿,因出剑士示之。” 鲁迅 《故事新编·非攻》:“ 墨子 穿着太短的衣裳,高脚鹭鸶似的,跟 公输般 走到便殿里,向 楚王 行过礼。”分类:犹连日。 唐
诗:“说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 元
:“不见朱楼高到天,凤箫龙管连朝起。” 清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分类:君主召见臣下令其回答有关政事、经义等方面的问题。 宋
《谢除中书舍人又表》:“一封朝奏,夕闻召对之音;众口交攻,终致南迁之患。” 明
诗:“坐咏西清暇,君王召对稀。”第四十回:“及至他得了讲官,大考起来,渐次升到国子监祭酒,便累蒙召对。”分类:皇帝慰谕公卿、诫约朝臣的文书之一。:“凡王言之制有七……六曰论事敕书,戒约臣下则用之;七曰敕牒,随事承制,不易于旧则用之。” 吴晗 《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兵部右侍郎虽只是正三品官,却因为是中央官,又是皇帝特派的,奉有敕书(皇帝的手令)可以便宜行事,是中央派驻地方的最高官员,职权就在三司之上了。”参阅、。分类:(1).昨天夜里。 南朝
宋 鲍照 诗:“昨夜宿 南陵 ,今旦入 芦洲 。” 前蜀
词之一:“昨夜雨霏霏,临明寒一阵。” 巴金 《探索集·长崎的梦》:“昨夜,我梦见我在 长崎 。”(2).日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夫人与 郑恒 亲。虽然昨夜见许,未足取信。”分类:(1).缄封退还。多指封还诏敕。:“﹝ 哀帝 ﹞益封 董贤 二千户…… 嘉 封还诏书,因奏封事。”(2). 唐 以后为门下省给事中的主要职务之一。 宋 费衮 《梁溪漫志·学士不草诏》:“ 唐 制惟给事中得封駮,本朝 富郑公 在西掖封还 遂国夫人 词头,自是舍人遂皆得封缴。” 清
:“ 唐 制,凡诏敕皆经门下省,事有不便,得以封还。”参见“ 封駮 ”。分类:亦作“ 朝庭 ”。
(1).君王接受朝见和处理政务的地方。:“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邢炳 疏:“朝廷,布政之所。”《淮南子·主术训》:“是故朝廷芜而无迹,田野辟而无草。” 清
:“先帝为 咸阳 朝廷小,故营 阿房 为堂室。”(2).指以君王为首的中央政府。《商君书·农战》:“今境内之民及处官爵者,见朝廷之可以巧言辩说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大将军闻,愈贤 黯 ,数请问国家朝廷所疑,遇 黯 过于平生。”:“ 并州 牧 董卓 被徵,将兵入 洛阳 ,陵虐朝庭。” 唐
《杂言寄杜拾遗》:“而我不飞不鸣亦何以,只待朝庭有知己。” 清
《芝石记》:“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气以生,终不可谓非天下之瑞,特当此之时荐之朝庭,固不若其蒙翳于榛莽荒草之中也。” 柯灵 《香雪海·水流千里归大海》:“最使这个封建朝廷伤脑筋的,是不断从全国各地传来老百姓造反的消息。”(3).借指帝王。:“至乃残食孩幼,朝廷悯悼。”:“朝廷之于 伯通 ,恩亦厚矣。” 李善 注:“ 蔡邕 《独断》云:‘朝廷者,不敢指斥君,故言朝廷。’” 明
李诩 :“朝廷每受朝时,置一金佛于宝座香案上,当其前。” 清
《桃花扇·逃难》:“方才 香君 回家,也说朝廷偷走。”(4).朋友。《敦煌变文集·唐太宗入冥记》:“皇帝缘心□□,便问 催子玉 :‘卿与 李乾风 为知己朝庭否?’ 催子玉 □□(答曰):‘臣与 李乾风 为朝庭。’帝曰:‘卿既与 李乾风 为□□(知己)朝庭,情分如何?’ 子玉 曰:‘臣与 李乾风 为朝廷已来,□□ 管
鲍 。’” 蒋礼鸿 通释:“‘知己朝庭’就是知己朋友,所以 催子玉 用‘ 管
鲍 ’来比喻他和 李乾风 的交情。”分类: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如 晋 持节都督, 唐 观察使、节度使、经略等。 辽
金 时皆有其职。 清
吴廷燮 著有 唐 、 辽 、 金 《方镇年表》,可参阅。:“方镇去官,皆割精兵器仗以为送故,米布之属不可称计。”:“ 德宗 以 均 任方镇,欲遂相之。” 宋
卷一:“ 开元 九年置 朔方 节度,自是始有方镇。” 清
《樵香小记·翚帅师》:“古者兵出于农,有事则聚而授甲役,竣则散而归田,非有营卫之屯聚,方镇之瓜分,可籍之以为变。”分类:(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词:“底事 昆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2).此事。 宋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侬,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分类:传说中的猿猴类动物。(1).披挂铁甲的战马。 唐
:“半酣秋风起,铁骑门前嘶。” 前蜀
:“晨趋鸣铁骑,夜舞挹琼觞。” 陈毅 《泗宿道中》诗:“半规残月照,铁骑送长征。”(2).借指精锐的骑兵。:“且厉五千铁骑于北隰之中,起火为应。” 元
《答禄将军射虎行》:“将军部曲瀚海东,三千铁骑精且雄。”分类:(1).谓眉骨圆起。:“ 高祖 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晋
《西征赋》:“造长山而慷慨,伟龙颜之英主。”后因用以指帝王的容貌。:“陛下不得言臣不早识龙颜。” 唐
诗之一:“五色綵毫裁凤诏,九重天子豁龙颜。” 鲁迅 《热风·智识即罪恶》:“他只穿一件极俭朴的爱国布的龙袍,但那龙颜却比活的时候胖得多了。”(2).借指帝王。 晋
《三国名臣序赞》:“夫未遇 伯乐 ,则千载无一骥;时值龙颜,则当年控三杰。” 南朝 梁
《郊居赋》:“值龙颜之郁起,乃凭风而矫翼。” 明
诗:“龙颜授玉册,殿上亲祗领。” 端木蕻良 《浑河的急流》:“龙颜一听大怒,因此就降旨灭他九族。”(3).谓鱼头如龙。分类:(1).大的兵车。:“元戎十乘,以先启行。” 朱熹 集传:“元,大也。戎,戎车也。” 汉
《封燕然山铭》:“骁骑十万,元戎轻武,长毂四方,雷辎蔽路。” 唐
《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元戎十乘,驱 卫
霍 于前军;甲士三千,列 孙
吴 于后殿。”(2).大军。:“虚御府之藏以赏元戎,开禁仓以振贫穷。”:“统辟元戎,折冲绥远。” 颜师古 注:“元戎,大众也。” 宋
《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挥使制》:“出总元戎,作先声于士气;入为环尹,寓军政于国容。” 清
诗:“ 关陇 车书此日同,相公拜命领元戎。”(3).主将,统帅。 南朝
《移齐王》:“我之元戎上将,协力同心,承禀朝谟,致行明罚。” 唐
《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以谋画佐元戎,常有大功。”《老残游记》第六回:“杀民如杀贼,太守是元戎。” 陈毅 《开国小言》诗:“元首耀北辰,元戎雄 泰岱 。”(4).军器名,弩的一种。“ 亮 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亮 ﹞又损益连弩,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矢长八寸,一弩十矢俱发。”分类:手执斧钺。表示威权。:“出军行师,把旄杖钺,誓士众,抗威武,所以征畔逆止暴乱也。” 晋
:“缊袍丽于裘服,把橦安于杖钺。” 唐
诗:“杖钺褰帷瞻具美,投壶散帙有馀清。”亦以喻掌握兵权。:“今 稚 逆命,擅杀 张辅 ,明公杖钺一方,宜惩不恪。”分类:(1).受命自主征伐。 汉
《白虎通·考黜》:“好恶无私,执义不倾,赐以弓矢,使得专征。” 晋
:“桓桓 长沙 ,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 宋
《奏辞宣抚副使札子》:“以宣抚之重名,实寄专征之大事。”(2).指擅自进行征伐。:“ 幽
厉 失德, 周 道日衰,纲纪散坏,下陵上替,诸侯专征,大夫擅政,礼之大体什丧七八矣。”分类:(1).谓约束以法。《韩诗外传》卷十:“制礼约法于四方,臣弗如也。”:“其约法:违大人言者,罪至死。”:“幸因约法之弘,承解网之宥,犹当降等薪粲,遂乃顿释钳赭。”(2).简省法令。:“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 雄 性宽厚,简刑约法,甚有名称。”(3).宪法制定前,暂行的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如辛亥革命后所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亦指政治集团在夺取政权过程中制定的政策或法律。如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布告》公布的约法八章。分类:(1).南方人。:“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南人,南国之人。” 唐
词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明
:“﹝ 孛罗 等﹞欲使跪, 天祥 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 清 昭梿 :“ 侍郎 性爽朗,少随 文端公 居 两江 久,习染南人风度。”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据我所见,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优点是机灵。”(2). 金 代对 汉 人的称呼。:“初, 女直 人不得改为 汉 姓及学南人装束。”(3). 元 代对 南宋 人的称呼。:“ 蒙古 、色目人作一榜, 汉 人、南人作一榜。” 明
:“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 人、南人万中无一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盖亦仅有而绝无者也。” 鲁迅 《花边文学·北人与南人》:“至于 元 ,则人民截然分为四等,一 蒙古 人,二色目人,三 汉 人即北人,第四等才是南人,因为他是最后投降的一伙。”分类:出兵;起兵。例如:举兵出征;举兵北上。分类:(1).形容人群没有严密组织而临时凑合,如群乌暂时聚合。:“ 廆 曰:‘彼信 崔毖 虚说,邀一时之利,乌合而来耳。’”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飞乌见食,群集而聚啄之,人或惊之,则四散飞去;故兵以利合无所统一者,谓之乌合。”《三国演义》第十七回:“ 术 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谢嗣凤 ﹞散家财,结同教,招亡命,乌合数千人,揭竿而起。”(2).指暂时凑合的一群人。 清
《上三省督府剿抚议》:“不若移一旅之师……随宜扑剪,联楼结寨,渐次烧除,兔窟既破,乌合焉栖?”参见“ 乌合之众 ”。分类:(1).强大的敌人。:“不谷不德而贪,以遇大敌,不谷之罪也。”:“战不穷武,而大敌歼溃;旗不再麾,而元憝授首。” 清
昭梿 :“然不死大敌,而亡于小丑,未果尽吾之勇。”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五:“大敌当前,他们要联合工农反对敌人;工农觉悟,他们又联合敌人反对工农。”(2).比喻危害极大不容存在的人或事。 巴金 《沉默集(二)·丹东的悲哀》:“他说那些喝酒赌钱吃得饱饱贪图淫乐的荡子是共和国的大敌。” 郭小川 《学习笔记》:“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主观主义的方法,是共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分类:谓骏马奔驰飞腾。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马白赋》:“临 广望 ,坐百层,料武艺,品骁腾。” 唐
诗:“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清
诗之一:“神马骁腾曾眼见,人间衔勒果难施。”分类:(1).虚名;虚誉。:“布衣循私利而誉之,世主听虚声而礼之,礼之所在,利必加焉。”:“自顷徵聘之士, 胡元安 、 薛孟尝 、 朱仲昭 、 顾季鸿 等,其功业皆无所采,是故俗论皆言处士纯盗虚声。” 宋
诗:“一日虚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清
《风筝误·遣试》:“若不是他引我进去相见呵,万一谬采虚声聘定了,把鸾凰效,兀的不是神仙魑魅同偕老。”(2).假话;空话。 唐
《制策一道》:“臣伏见赦令节文,周备纤悉,空文虚声,溢于视听,而实功惠未有分寸及于苍生。” 唐
诗:“可使御戎无上策,只应忧国是虚声。”:“异时伐 宋 , 唐州 之役丧师七百,主将 讹论 匿之,而以捷闻。御史 纳兰 纠之, 宣宗 奖御史,而不罪 讹论 ,是君臣相率而为虚声也。”(3).虚假的声势。 宋
《言西边上殿札子》:“ 谅祚 又数扬虚声以惊动边鄙,而将帅之臣率多懦怯,别无才谋以折冲御侮,只知多聚兵马以自卫其身。” 明
《送刘都谏左迁辽东苑马寺簿》诗:“东虏近乘胜,虚声震京甸。”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六章第二节:“ 朝鲜 政府亲 美 疏 俄 仇 清 恶 日 , 满清 依 俄国 虚声援助, 日本 得 美国 实力支持, 中
日 斗争愈益紧张。”(4).空谷间传出的回声。 唐
诗:“川凫连倒影,岩鸟应虚声。”分类:强加之罪;无罪。:“是以忠臣死于非罪,而邪臣起于非功。”:“ 操 因睚眦,被以非罪,篣楚并兼,五毒俱至。” 唐
诗:“ 纬卿 陷非罪,折我昆吾锋。”卷一六八引 五代
范资 《玉堂闲话·发冢盗》:“虽自知非罪,而受箠楚不禁,遂令骨肉伪造此赃,希其一死。”分类:奉命出使。:“奉使则 张骞 、 苏武 。” 唐
:“仆从 汧陇 ,奉使 河源 。” 清 王端履 卷一:“ 秀水
钱箨石 侍郎,奉使祭告 尧 陵。”分类:(1).出名。谓名字为大家所知。:“庆勉敦敬以显之,富禄有功以劝之,爵贵有名以休之。” 尹知章 注:“贤者有名,爵贵以休之。” 宋
本觉寺 一长老,少盖有名进士,自文字言语悟入。”卷十二:“且说 婺州
永康县 有个有名的秀才,姓 陈 ,名 亮 字 同父 。” 胡云翼 《中秋月》第一部一:“E校是 汉口 有名的商业大学。”(2).有正当理由。:“师必有名。”如:师出有名。(3).道家指万物本原的命名。与“无名”相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分类:官名。始置于 战国 时,或称掌书,尚即执掌之义。 秦 为少府属官, 汉武帝 提高皇权,因尚书在皇帝左右办事,掌管文书奏章,地位逐渐重要。 汉成帝 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办事。 东汉 时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从此三公权力大大削弱。 魏
晋 以后,尚书事务益繁。 隋 代始分六部, 唐 代更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从 隋
唐 开始,中央首要机关分为三省,尚书省即其中之一,职权益重。 宋 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名,行政全归尚书省。 元 代存中书省之名,而以尚书省各官隶属其中。 明 初犹沿此制,其后废去中书省,径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遂等于国务大臣, 清 代相沿不改。(1).古代使者所持的节,以为凭信。:“货贿用玺节,道路用旌节。” 郑玄 注:“旌节,今使者所拥节是也。” 孙诒让 正义:“ 李 注云:‘节,所以为信也。以竹为之,柄长八尺,以旄牛尾为其毦,三重。’……《司常》云:‘析羽为旌。’旌节,盖即以竹为橦,又析羽缀橦以为节。其异于九旗者,无縿斿也。 汉 节即放古旌节为之,故 郑 举以相况。” 唐
杨炯 《建昌公王公神道碑》:“乘使者之輶车,掌行人之旌节。”(2).借以泛指信符。 萧三 《送毛主席飞重庆》诗:“和平、民主、团结,三者都不能一缺--这就是人民付托给 毛主席 的旌节。”(3).旌与节。 唐 制,节度使赐双旌双节。旌以专赏,节以专杀。行则建节,树六纛。 唐
诗:“旌节罗广庭,戈铤凛秋霜。”:“先时, 张献诚 与 旰 战, 献诚 屡败,旌节皆为 旰 所夺。” 宋
《愧郯录·旌节》:“旌节之制,命大将帅及遣使于四方,则请而假之。旌以专赏,节以专杀…… 唐
天宝 中置。节度使受命日赐之,得以专制军事。行即建节,府树六纛。”亦借指节度使。 唐
诗:“常怪偏裨终日待,不知旌节隔年回。”(4).指军权。 宋
《广卓异记·出入六十年富贵》:“十拥旌节,两登相位,三掌邦计,再领盐铁。” 清 昭梿 :“公于 乾隆 丙子、丁丑间即从征 西域 ,久拥旌节。”分类:(1).铜铸的马。:“悉取 洛阳 及 长安 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以充铸焉。” 北魏 郦道元 :“ 明帝
永平 五年, 长安 迎取飞廉并铜马,置 上西门 外 平乐观 。” 明
《玉合记·译宾》:“合有金鹅之献,以代铜马之图。”《人民文学》1978年第10期:“后来阿爸被捆在铜马上活活烧死了,阿妈也被迫跳进了 金沙江 。”参见“ 铜马法 ”。(2).即铜马军。:“又别号诸贼铜马、大肜……等,各领部曲,众合数百万人,所在寇掠。” 清
诗:“时来一夕收铜马,事去经年运木牛。” 毛泽东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第二节:“从 秦 朝的 陈胜 、 吴广 、 项羽 、 刘邦 起,中经 汉 朝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巾……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民的革命战争。”参见“ 铜马军 ”。按照马的骨法铸成的铜马模型。:“ 孝武帝 时,善相马者 东门京 铸作铜马法献之,立马于 鲁班门 外,更名曰 金马门 ,臣既备数家骨法,以所得 骆越 铜铸以为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诏置马 德阳殿 下。” 金
《杂诗》之一:“区区铜马法,徒识牝与骊。”新莽 末年 河北 的农民起义军。当时 河北 起义军有 铜马 、 大肜 、 高湖 、 重连 、 铁胫 、 大抢 、 尤来 、 上江 、 青犊 、 五校 、 檀乡 、 五幡 、 五楼 、 富平 、 获索 等,共数百万人,各自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力量,其中以 铜马 军为最强大,领袖有 东山荒秃 、 上淮况 等。公元24年起义军被 刘秀 陆续击破, 铜马 部众多被收编。后来 铜马 、 青犊 、 尤来 馀众共立 孙登 为帝。不久失败。指节度使。:“ 李灵耀 反, 河 南节帅或不奉法,擅征赋,州县益削。”:“新进后生多至节帅,而 守素 久次不迁,殊无陨穫意。” 徐兴业 《金瓯缺》第四章:“莫不是令尊节帅来京颐养?”分类:寒微平常;浅薄平庸。:“ 汉明帝 天子之尊,犹祭以杅水脯糗, 范史云 列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饭。况吾卑庸之人,其可不节衷也。” 清
《江若度文序》:“虽然,与吾并世而生,固有贤者矣,吾未尝不知其贤,而情或不与之相属。有其人甚卑庸,而吾甚爱之。” 清
《王天孚诗序》:“ 胜水
王 君 天孚 ,自爱其才气,而思与古之人为徒,不屑为卑庸鄙恶之文,以干时而求进。”分类:(1).犹遇到。 宋
《述怀》:“一日偶遭际,用舍何敢必。”《歧路灯》第四八回:“ 谭爷 近来遭际不幸,在家必是不舒坦。” 王旡生 《中国三大小说家论赞》:“天下有过人之才人,遭际浊世,抱弥天之想,不得不流而为厌世主义。”(2).犹际遇。 宋
:“父子相承,四上銮坡之直;弟兄在望,三陪凤阁之游。比之前贤,实为遭际。”:“上曰:‘卿今日何减 吕望 之遇 文王 !’ 佶 对曰:‘ 吕望 比臣遭际有十年之晚。’” 清
《送王冰庵出导绍兴》诗之三:“却笑 买臣 遭际晚,白头始绾 会稽 章。”(3).泛指人生经历。第六四回:“我曾见古史中有才色的女子,终身遭际,令人可欣、可羡、可悲、可叹者甚多。” 清
卷八:“古诗人遭际,有幸不幸焉。” 沙汀 《困兽记》一:“他在十分诙谐的诉说着他回家以后的遭际。”(4).指遭到的不幸的事情。 清
宣鼎 :“女凄恻而前,拜伏膝下,直陈遭际,泪堕辞前。” 清
陈其元 《庸闲斋笔记·南汇李高士》:“流连慨慕,想其孤忠,而悲其遭际,亟思兴复。” 沙汀 《祖父的故事·老太婆》:“而且她会一个人突然哭泣起来,悲叹着她的遭际。”分类:(1).古指大诸侯国。:“ 玄王 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公羊传·隐公五年》:“诸侯者何?天子三公称公,其馀大国称侯。” 何休 注:“大国谓百里也。”:“ 宏 顿首自陈:‘无功享食大国,诚恐子孙不能保全厚恩,令臣魂神惭负黄泉,愿还 寿张 ,食小乡亭。’”(2).泛指大的国家。 郭沫若 《牧羊哀话》三:“大国的客人,那是我们 闵家
佩荑小姐 呢!”(3).比喻具有独立性的事物。 南朝
刘协 :“于是 荀况 、《智》, 宋玉 《风》、《钓》,爰锡名号,与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分类:安坐而拥有。:“坐拥大众,侵食百姓,《大东》流于远近,怨毒结于众心,不可谓爱人。”第四十回:“只看外省有个经费不继,开起捐来,如那班坐拥厚赀的府厅司道,合那班盘剥重利的洋商盐商,都得花到上万的银子,才捐得这件东西到头上。” 李大钊 《大哀篇》:“此辈蝇营狗苟,坐拥千金,以供其贿买选票者,又果谁之血髓耶?”分类:(1).军中用以指挥的旗子。 汉
:“有狂兕从南方来,正触王左骖,王举旌旄而使善射者射之。” 唐
诗:“ 关 东领藩镇,阙下授旌旄。”(2).泛指旗帜。 宋
诗:“长怪名卿亦坐曹,忽乘五马列旌旄。” 清 恽敬 《新喻县文昌宫碑铭》:“是日肇祀于新宫,牲腯酒馨,旌旄从风。”(3).借指官兵。 唐
:“ 秦 山当警跸, 汉 苑入旌旄。” 清
《避乱》诗之六:“此地村人居,不足容旌旄。”分类:(1).骄横,强暴。 唐
玄奘 :“横行邑里,跋扈城国。” 李大钊 《面包问题》:“一般武人,却是一日跋扈一日。”(2).引申为恃强抗拒。:“而 续 蚁封海阿,跋扈王命。” 宋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上则将帅拥众,有跋扈之心;下则士众久役,有溃叛之志。” 清 昭梿 :“国初既定 云贵 ,因命 吴三桂 、 耿继茂 、 尚可喜 等世守边圉,以为藩镇,后渐跋扈,拥兵自重。”(3).勇壮貌。:“迾卒清候,武士赫怒,缇衣韎韐,睢盱跋扈。” 张铣 注:“跋扈,勇壮貌。”(4).鱼虾跳跃之貌。 明
孙柚 《琴心记·归途遇寇》:“蔽海之虾跋扈,争如白虎临头。” 清
阮文藻 《观毒鱼》诗:“小鱼戢戢波面浮,大鱼跋扈高一丈。”参见“ 扈业 ”。(5).指跋扈将军 梁冀 。 明
王錂 《春芜记·宴赏》:“夫人 任氏 ,貌比 无盐 ,性同 跋扈 。”参见“ 跋扈将军 ”。(6).飞扬貌。 宋
诗:“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王滋 《邓氏大姊王娥芳墓志铭》:“九岁受篆法于 独山
莫先生 ,跋扈婉通,自穷笔蓺,盈尺之字,尤为世珍。”(7).比喻占据统治支配地位。 朱执言 《论社会革命当与政治革命并行》:“贫富悬隔,由资本跋扈;不放任竞争,则资本无由跋扈也。”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我的集子里,只剩着‘庸俗’在跋扈了。”分类:1.征调军队。:“徵兵 九江王
布 , 布 称疾不往,遣将将数千人行。” 隋
诗之二:“边庭烽火惊,插羽夜徵兵。”:“ 金 行枢密院、知 河南府 事 完颜哈达 以徵兵失律,坐诛。” 清
《赠黄西津总戎海澄》诗:“将军飞鞚摧锋出,间道徵兵望 贺兰 。”2.谓征集百姓服兵役。 唐
《与鄂州柳中丞书》:“徵兵满万,不如召募数千。” 唐
诗:“无何 天宝 大徵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毛泽东 《三个月总结》:“国民党恢复征兵征实,引起人民不满。”3.指被征入役的兵士。《天讨·楚元王〈谕立宪党〉》:“各国的征兵,没有一个人不尊贵; 中国 的征兵,天天被打,同奴隶一样。”分类:(1).举动。:“长民者衣服不贰,从容有常。” 孔颖达 疏:“从容有常者,从容,谓举动有其常度。”:“ 重华 不可遌兮,孰知余之从容!” 王逸 注:“从容,举动也。”:“众芳芬郁,乱于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 吕延济 注:“从容,犹举动也。”参阅 清
王念孙 《广雅疏证》卷六上。(2).悠闲舒缓,不慌不忙。:“宽而有制,从容以和。”:“倏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汉
《长门赋》:“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 略 从容闲雅,本自天资。” 宋
《归田录》卷二:“其弟伺间,从容言之。” 元
《日损斋笔记·文献黄公神道碑》:“俯仰从容,不大声色。”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他的神情很从容,象是睡觉。”(3).以形容声响,谓浑厚而舒缓。 清
《默觚上·学篇十》:“钟磬之器愈厚者,则声愈从容;薄者反是。”(4).盘桓逗留。:“寤从容以周流兮,聊逍遥以自恃。” 唐
《三梦记》:“夜已久,恐不得从容,即当睽索。” 元 孙叔顺 《粉蝶儿》套曲:“停立在曲槛边,从容在芳径里。” 清 恽敬 《舟经丹霞山记》:“舟人放溜恐触壁,以纤逆挽其舟,逶迤投壁下,故得从容其境。”(5).斡旋;周旋。:“ 陆贾 位止大夫,致仕诸 吕 ,不受忧责,从容 平
勃 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 宋 王谠 :“﹝ 宣宗 ﹞每上殿与学士从容,未尝不论儒学。” 宋
《金山寺水陆堂记》:“盖 新 ( 瑞新 )者,余尝与之从容。彼其材且辨,有以动人者,故成此不难也。”:“时 吕蒙正 以长厚居相位, 王沔 任事, 仲甫 从容其间而已。”(6).宽缓。 北魏
贾思协 :“若急须者,曲乾则得。从容者,经二十日许,受霜露,弥令酒香。”卷四:“只是妻弟已将此一项用去了,须老夫赔偿。且从容两日,必当处补。”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五》:“还是‘人之患’较为从容,即使有时逼上午门,也不过费两三个钟头而已。”(7).谓经济宽裕。卷二三:“是居 镇江
吕城 ,以耕种为业。家道从容。”第六十回:“我添了月钱,家里又从容些。”(8).谓顺利,顺手。卷十五:“ 江老 虽不怎的富,别人看见他生意从容,衣食不缺,便传说了千金、几百金家事。”(9).指中药肉苁蓉。 唐
:“从容犀局静,断续玉琴哀。” 明 李时珍 ﹝释名﹞:“此物补而不峻,故有从容之号。从容,和缓之貌。”怂恿;劝诱。从,通“ 怂 ”。:“ 鼌错 为太子家令,得幸太子,数从容,言 吴 过可削。”:“ 衡山王 以此恚,与 奚慈 、 张广昌 谋,求能为兵法候星气者,日夜从容王密谋反事。” 清
《广雅疏证·释训》“从容,举动也”:“自动谓之从容,动人谓之怂恿,声义并相近,故怂恿或作从容。”分类:(1).临朝之时。:“ 昭王 临朝叹息, 应侯 进曰:‘臣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大王中朝而忧,臣敢请其罪。’”(2). 汉 代朝官自 武帝 以后有中朝、外朝之分。中朝即内朝。:“群臣莫知其故。于是中朝将军 辛庆忌 ,右将军……俱上书。”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3).朝廷;朝中。:“中朝苟乏人,兼才者势不独多。” 唐
诗:“岂得长高枕,中朝正用才。”《孽海花》第六回:“上策取 南交 ,自立为王,向中朝请封号。”(4).指朝廷官员。 清
《送云麓观察督粮粤东》诗:“ 唐
宋 中朝厌过岭,今代轺车喜驰骋。”(5).偏安 江 左的 东晋 、 南宋 分别称建都中原时的 西晋 、 北宋 为“中朝”。 南北朝 时,亦称 南朝 为“中朝”。:“时著作郎 虞预 私撰,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长秋寺》:“﹝寺﹞亦在 延年里 ,即是 晋 中朝时金市处。” 宋
:“中朝文有 汉唐 风,南渡诗人尚数公。” 宋
卷四引 张孝纯 挽 张叔夜 诗:“畴昔中朝士,簪绅仰令名。”:“ 梁 故 建宁公
琳 , 洛 滨馀胄, 沂川 旧族,立功代邸,效绩中朝。”(6).指中原。:“﹝ 邕 ﹞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是时,天下已乱,中朝士人以 岭 外最远,可以避地,多游焉。”(7).中原王朝。 清 时亦指 中国 。 宋
诗:“中朝厚仁恩,四海望阊阖。”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契丹 主曰:‘中朝 党进 者真骁将也。如 进 辈有几?’虏所以固矜者,意谓 进 本虏族, 中国 无之。”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我中朝素严海禁,闭关自守,不勤远略。”分类:名号与爵位。 晋
:“输货势门,以市名爵者,谓之轻财贵义。” 南朝
宋 刘义庆 :“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南朝
《萧骠骑让封第二表》:“名爵无假,前世之雄规;车旗勿滥,中叶之英轨。”1.征收;求索。《谷梁传·桓公十五年》:“古者诸侯时献于天子,以其国之所有,故有辞让而无徵求。” 唐
诗:“已诉徵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宋
《进策·论议上》:“故 杨炎 变之以为两税之法,已而盗起兵兴,征求无节,法又大弊。” 明
:“徵求皮肉尽,枯骨待削剥。” 清 薛福成 :“性贪黩无厌,徵求财货,皇皇如不及。”2.征召访求;征询。:“先以诏书告示三郡,密徵求武士。” 唐
诗:“幸逢明圣多招隐,高山大泽徵求尽。” 明
:“ 宋氏 徵求,力倍功半。” 清
:“凡天下图书之遗逸,贤才之隐滞,则承旨而徵求焉。” 巴金 《家》三十:“ 觉新 也奉了祖父的命令来征求 觉民 的意见。”3.犹征逐。谓交往过从。 明
《分咏西京杂记得新丰》:“忆昔初从 丰
沛 游,少年屠狗相徵求。”分类:(1).谓太子从君出征。:“大子奉冢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视君膳者也,故曰冢子。君行则守,有守则从,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古之制也。” 宋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东宫居曰监国,行曰抚军。”(2).官名。将军称号。 三国
魏文帝 封 司马懿 为抚军将军。其后 晋 、 南北朝 皆有此称,省称抚军。:“吾东,抚军当总西事;吾西,抚军当总东事。” 晋
诗:“桓桓抚军,古贤作冠,来牧 幽都 ,济厥涂炭。”(3).官名。 明
清 时巡抚的别称。 清
:“入为御史,劾 宜兴 、 乌程 、 巴县 三阁老,一太宰,二抚军,皆人所不敢言者。” 清 酉阳 《女盗侠传》:“ 朱 某 江苏 人,以诸生捐纳知县,需次 山东 ,奉抚军委,解饷入都。”分类:(1).遭逢祸患。:“昔者 虞
舜 窘于井廪, 伊尹 负于鼎俎……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 汉
:“悯贞良兮遇害,将夭折兮碎糜。”(2).被杀害。:“﹝ 宣帝 ﹞生数月,遭巫蛊事,太子、良娣、皇孙、 王夫人 皆遇害。” 唐
诗:“遇害 陈公 殒,于今 蜀 道怜。” 郭沫若 《洪波曲》第九章六:“他那时也住在 西安 ,在 宣侠父 遇害之前的十天左右,他才离开 西安 的。”分类:官名。秋官之属。掌五刑之法。见。后泛指主管法律刑罚的官。 唐
:“县省司刑官,户乏诟租吏。” 王琦 集注:“见 昌谷 之民,不好争讼,不少王税。” 唐
:“ 禹 谟推掌诰, 汤 网属司刑。”分类:元凶,大恶人。 前蜀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凶于北陆,清氛雾于中原。”分类:(1). 汉 代御史大夫下设两丞,一称御史丞,一称中丞。中丞居殿中,故以为名。 东汉 以后,以中丞为御史台长官。 明
清 时用作对巡抚的称呼。:“御史大夫……有两丞,秩千石。一曰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清
正统 十四年,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 邹来学 巡抚 顺天 、 永平 二府……今巡抚之称中丞,盖沿于此。” 清
《内阁侍读严道甫传》:“ 毕中丞
沅 巡抚 陕西 ,招至官斋,为文字交。”(2).指宫官,内官。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琵琶》:“ 文宗 朝,有内人 郑中丞 ,善胡琴。”原注:“中丞,即宫人之官也。”分类:(1).本来的意思;原来的意图。:“ 勤 还,陈 霸 ( 侯霸 )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 唐
诗之二:“ 韩公 本意筑三城,拟绝天骄拔 汉 旌。” 宋
卷十:“ 晋 人所谓见 何次道 令人欲倾家酿,犹云欲倾竭家赀以酿酒饮之也…… 韩文公 借以作簟诗云:‘有卖直欲倾家赀’; 王平父 《谢先大父赠簟》诗亦云:‘倾家何计效 韩公 ’,皆得 晋 人本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在他与 龙光 的本意,是要和医生串通,要下两样反对的药,好叫病人速死。” 鲁迅 《二心集·“硬译”与“文学的阶级性”》:“但我从别国里窃得火来,本意却在煮自己的肉的。”(2).主旨。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五:“夫序者,述作之本意。” 清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古人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非他,即作者立言之本意也。”(3).自己的意思,本人的意思。 晋
:“气绝之后,便敛以时服,殡已便关,关必便葬。上无损于国,下从我本意。” 宋
《云麓漫钞》卷八:“今中宫虚位, 张贵妃 有宠,恐奸人附会,请正母仪,非出陛下本意也。”分类:(1).天体运行的中心;中天。 汉 扬雄 《太玄·周》:“植中枢,周无隅。” 范望 注:“正午为中,枢立则运,言二极相当,为天杠抽运。” 唐
诗:“中枢移北斗,左辖去南台。” 明 许承钦 《月夜渡东溟》诗:“鱼龙寂无声,朗月炳中枢。”(2).朝内;中央政府。 唐
:“凌云羽翮掞天才,扬历中枢与外台。” 宋
《代何提举贺范枢密启》:“光膺睿命,进贰中枢。” 茅盾 《国庆三十周年献词》:“感谢中枢高远瞩,煌煌立法树常规。”(3).旧指兵部。:“大 清 兵薄都城时, 杨嗣昌 夺情任中枢,主和议。” 清 代官书有《中枢政考》,记载八旗绿营兵制。(4).指事物中起主导作用的部分。 鲁迅 《书信集·致翟永坤》:“据我所觉得的,中枢是‘钱’,绕着这东西的是争夺,骗取,斗宠,献媚,叩头。”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打散敌人的首脑机关,使他们的指挥中枢与各部队断了连系。”分类:(1).忠诚坚贞。:“惟乃祖乃父,世笃忠贞。”:“昔君问臣事君于我,我对以忠贞,君曰:‘何谓也?’我对曰:‘可以利公室,力有所能,无不为,忠也;葬死者,养生者,死人复生不悔,生人不愧,贞也。’” 唐
:“ 颜回 竟短折, 贾谊 徒忠贞。” 明
:“ 王恕 素志忠贞,可任大事。”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一个人民的战士,对革命事业,要像金子一样忠贞。”(2).指忠诚而坚定不移的人。:“﹝陛下﹞摄正之初,拔用忠贞,其馀维纲多所改正。”分类:(1).谓拜谢厚命。命,吊问之辞。:“秋, 宋 大水。公使吊焉,曰:‘天作淫雨,害于粢盛,若之何不吊?’对曰:‘孤实不敬,天降之灾,又以为君忧,拜命之辱。’” 杜预 注:“谢辱厚命。”(2).受命。多指拜官任职。 唐
诗:“吾兄镇 河 朔,拜命宣皇猷。” 宋
《贺庆州杜待制启》:“伏审拜命宸章,作藩侯阃。” 况周颐 卷三:“故拜命仅期月,即托疾引去矣。”分类: 宋 沈括 分类:哪里想到。 汉
《答苏武书》:“然 陵 不死,有所为也……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 三国
《与吴质书》:“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谓百年已分,可长共相保,何图数年之间,零落略尽,言之伤心。”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一》:“况当强种鳞鳞,蔓我四周……非左操刃右握算,吾不知将何以生活也,而何图风水宅相之说,犹深刻人心,力杜富源,自就阿鼻。”分类:(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凡邦国之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郑玄 注:“使节,使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行道所执之信也。” 宋 徐铉 诗:“我持使节经 韶石 ,君作閒游过 武夷 。”(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于是王乃令官奴入宫,作皇帝玺,丞相、御史、大将军、军吏、中二千石、都官令、丞印,及旁近郡太守、都尉印, 汉 使节法冠,欲如 伍被 计。” 唐
诗:“ 川 合东西瞻使节,地分南北任流萍。” 宋
诗:“使节纷纷下禁中,几人曾到此城东?” 清
《和孙屺瞻侍郎见怀原韵》诗:“吏民喧使节,湖海正秋天。”(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分类:(1).泽名。:“ 郑国 多盗,取人于 萑苻 之泽。” 杜预 注:“ 萑苻 ,泽名。于泽中劫人。”一说,凡丛生芦苇之水泽皆可谓之萑苻之泽,见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后以称盗贼出没之处。 明
吴承恩 《赠邑侯汤滨喻公入觐障词》:“盗息萑苻,净扫鼪鼯之迹;讼清枳棘,坐消雀鼠之风。” 清
招广涛 《募兵》诗:“不见萑苻中,流劫日纵横。” 沈昌眉 (3).水杨的别名。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水杨,蒲杨也,枝劲细纫,作矢用。或言萑苻,亦水杨也。”参阅 明
李时珍 。分类:亦作“ 驰驱 ”。亦作“ 驰驱 ”。 (1).策马疾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又选其贤者使为常侍诸吏,与之驰驱射猎,一日再三出。” 颜师古 注:“驱与驱同。” 唐
诗:“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待同驰驱。” 清
《入栈纪行》:“壮怀在驰驱,漫自赋感遇。” 徐迟 《直薄峨眉金顶记》:“一座大雪山,先显现了它的腰身,然后显出了它的高峰群,它的全貌。它如同蜡象,驰驱而来,无可比拟的巍峨。”(2).奔走;效力。 宋
《代张公祭蔡子正资政文》:“声闻于朝,遂付兵枢,剔朽锄荒,许之驰驱。” 清
《〈人境庐诗草〉自序》:“余年十五六,即学为诗,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几几束之高阁。”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东京学界告乡人书》:“今日磨礰学风,他日驰驱国事,离法律之观念,即寸步不可行。”(3).放纵。:“敬天之怒,无敢戏豫,敬天之渝,无敢驰驱。” 毛 传:“驰驱,自恣也。” 唐
《论游幸状·人君动敬天道》:“又古人云:‘动人以行不以言,应天以实不以文。’伏维陛下稍节驰驱,以顺天意。”分类:指没有成功或未能如愿。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总论》:“近 彭城
刘士章 ,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 唐
诗:“东西未遂归田计,海上青山久废耕。” 宋
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宁调元 《读史感书》诗:“投河未遂 申徒狄 ,伏剑应期 温次房 。”如:未遂政变;犯罪未遂。分类:返回朝廷。:“二十九年冬,还朝,上以御所乘苍鹰船上迎之。” 元
《贾侯修庙学颂》:“ 至大 二年,还朝拜户部尚书。”第一回:“入了 浙江 境,才打听得 危素 已还朝了。”(1).犹沟洫。:“坎为水,为沟渎。” 汉
:“ 子路 为 蒲 令,备水灾,与民春脩沟渎。” 章炳麟 《吊伊藤博文赋》:“信寻常之沟渎兮,固鲵鳅为之长。”(2).比喻困厄之境。 唐
《上门下裴相公书》:“及夫为计不良,困于沟渎者十年矣。” 宋
:“谓言相濡沫,未足救沟渎。” 清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圣德实弘,尚许偷生沟渎。”(1).报答皇上。 唐
诗:“怀恩欲报主,投佩向 北燕 。” 唐
诗:“舍舟策马论兵地,拖玉腰金报主身。”(2).指报答主人。第三回:“在你老人家可算得忠心报主咧。”分类:(1).即使。 北齐
:“纵使得仙,终当有死。” 唐
之三:“纵使 卢王 操翰墨,劣于 汉
魏 近《风》《骚》。”《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纵使是真,必是个无耻的人,还有许多无厌足处。” 冰心 《往事(二)》八:“除夕的梦纵使不灵验,万一能梦见,也是慰情聊胜无。”(2).放纵;听任。 明
《通达下情题本》:“织造内官纵使群小采打闸河。” 明
《智囊补·兵智·侯渊》:“ 渊 潜伏以乘其背,大破之,虏五千人,皆还其马仗,纵使入城,左右皆谏。”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各地权贵也经常纵使家奴侵渔商铺,名为和市,其实胁取。”分类:做官的道路;官场。:“ 子范 少与弟 子显 、 子云 才名略相比,而风采容止不逮,故宦途有优劣。” 唐
:“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宋
诗:“莫笑未归田里去,宦途机巧尽能忘。” 明 杨珽 《龙膏记·游仙》:“下官才涉宦途,再完伉俪,事业未终,遽难从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 继之 叹道:‘老弟,你未曾经历过宦途,那里懂得这许多!’”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这在他的宦途上是一大蹭蹬,比 李白 在 天宝 三年被赐金还山的待遇,还要冷落。”分类:亦作“异议”。
(1).不同的意见。:“以列侯奉朝请,每有四方异议,辄召入问筹策。” 北齐
:“内外清谧,朝野晏如,各得其所,物无异议。” 金
《论语辨惑一》:“ 林少颖 云:‘其所以相接而成文者,盖弟子见其事相类而录之,本无异议。’” 巴金 《春》一:“ 觉新 看见大家都这样主张,也就没有异议。”(2).指持不同意见。:“ 躬 掎 禄 曰:‘臣为国家计几先,谋将然……臣与 禄 异议,未可同日语也。’” 唐
《论淮西事宜状》:“当今之世,则人人异议,以惑陛下之听。”参见“ 异义 ”。(3).法律用语。指法官对狱案判断有不同意见者,得提出另行讨论。《唐律·断狱·疑罪》:“诸疑罪,各依所犯,以赎论。即疑狱,法官执见不同者,得为异议。议不得过三。” 长孙无忌 等疏议:“‘即疑狱’,谓狱有所疑,法官执见不同,议律论情,各申异见,‘得为异议’,听作异同……如丞相以下,通判者五人,大理卿以下五人,如此同判者多,不可各为异议,故云‘议不得过三’。”分类:(1).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始乎无端,卒乎无穷;始乎无端,道也,卒乎无穷,德也。”:“圜而环之,令之肉倍好者,周旋无端,终而复始,无穷已也。” 唐
诗:“怏怏步长道,客行渺无端。” 清
《与友人论学书》:“时而为和,谓之春;和升而温,谓之夏;温降而凉,谓之秋;凉升而寒,谓之冬;寒降而复为和。循环无端,所谓生生之为易也。”(2).没有界线;没有头绪。《淮南子·俶真训》:“狡猾钝惛,是非无端,孰知其所萌。” 晋
:“错综六情,而处无端之善否。” 晋
《喻道论》:“六合遐邈,庶类殷充,千变万化,浑然无端。” 清 王晫 《〈快说续记〉序》:“广引博喻,错杂无端。”(3).谓无由产生。《商君书·修权》:“下信其刑,则奸无端矣。” 高亨 注:“端借为‘耑’……草木初生为耑,无耑,言无由萌生。”(4).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 注:“媒理断绝,无因缘也。” 晋
诗:“福钟恒有兆,祸集非无端。” 唐
诗:“ 楚王 江畔无端种,饿损宫娥学不成。” 茅盾 《子夜》十:“﹝ 李玉亭 ﹞被人家无端疑忌,他想来又是害怕,又是不平。”(5).指莫须有的罪名。:“ 张忠 怨 璆 ,与诸阉官构造无端, 璆 遂以罪徵。”:“ 李
杜 二公为大臣,不能安上纳忠,而兴造无端。” 晋
:“嫌疑象类,似是而非,因机会以坐无端,借素信以设巧言。”一本作“以生无端”。:“ 羡之 等暴蔑求专,忌贤畏逼,造构贝锦,成此无端。”(6).谓无故肆虐为害。 唐
之十二:“雪侵春事太无端,舞急微还近腊寒。” 宋
诗:“吾母病肺生怯寒,晚风鸣屋正无端。”《前汉书平话》卷上:“ 周勃 向军阵前便骂:‘反贼怎敢无端! 汉王 有甚亏你,教你前退番军,却向此处造反!吾特来伐罪。’” 清
《永遇乐·病中》词:“怨东风一夜无端,狼籍几番红雨。”(7).无心;无意。 唐
诗之四:“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是劳精神。” 宋
词:“游丝有意苦相萦,垂柳无端争赠别。” 清
之二四○:“濯罢鲛绡镜槛凉,无端重试午时妆。”(8).无奈。表示事与愿违,或没有办法。 唐
:“无端嫁与五陵少,离别烟波伤玉颜。” 宋
词:“秋渐老,蛩声正苦;夜将阑,灯花旋落。最无端处,总把良宵,祗恁孤眠却。”(9).犹无知。 宋
孙光宪 卷八:“我年少无端,致其父子死生永隔。”(10).为詈词。犹无赖。 元 孟汉卿 《魔合罗》第三折:“你这个无端的贼吏奸猾,将老夫一谜里欺压。” 元
《杀狗劝夫》第三折:“我不合打那无端的逆贼。” 明 叶宪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刬地喧呼,无端狂少打散我一场惊搅。”《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龙王大骂曰:‘无端匹夫,当日在 玉帝 面前当殿辱吾,好生献出宝珠,万事皆休,如若不然,立刻一命难逃。’”分类:(1).阴谋诡计。:“ 昭剪 与 东周 恶,或谓 昭剪 曰:‘为公画阴计。’”:“ 孙懿 以高明见忌,而受欺于阴计。”:“ 度 与 李逢吉 素不协, 度 自 太原 入朝,而恶 度 者以 逢吉 善于阴计,足能搆 度 ,乃自 襄阳 召 逢吉 入朝,为兵部尚书。” 清
《西施亡吴辩》:“当时以 勾践 之坚忍, 种
蠡 之阴计,卧薪尝胆,日伺其后。”(2).内心的意图。 汉
王充 :“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是则 豫让 拔剑斩 襄子 之衣,不足识也; 伍子胥 鞭笞 平王 尸,不足载也。”分类:封建时代尊称本朝。亦作为皇帝的代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 晋
《陈情事表》:“逮奉圣期,沐浴清化。” 唐
诗:“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明
诗:“ 秦 日 长城 号塞垣, 汉 时故郡称 天水 ,圣朝扫荡无烽烟,射猎之地为桑田。” 清
《江宁府学记》:“今兵革已息,学校新立,更相与讲明此义,上以佐圣朝匡直之教,下以辟异端而迪吉士。”分类:新的政令;新的施政纲领。 宋
:“化国安新政,孤臣反旧耕。” 清
《读史偶述》诗之三:“讶道年来新政好,近前一卷是。”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所谓新政者,亦任其迁延堕坏而已。” 邹鲁 《四川光复》:“以新政涂人耳目,而吏治日窳。”分类:古代天子、诸侯所用辂马的带饰。繁,马腹带;缨,马颈革。:“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缨七就。” 孔颖达 疏:“繁,谓马腹带也。”:“既, 卫 人赏之以邑,辞,请曲县、繁缨以朝,许之。” 汉
:“ 叔孙于奚 者, 卫 之大夫也。曲县者, 卫君 之乐体也;繁缨者,君之驾饰也。” 汉
《独断》卷下:“繁缨在马膺前,如索裙者是也。” 宋
《司马温公行状》:“公言 孔子 不以名器假人,繁缨以朝,且犹不可, 允言 近习之臣,非有元勋大劳,而赠以三公之官,给以一品卤簿,其为繁缨,不亦大乎!” 清
:“而乃繁缨棨戟,徒夸品秩之尊。”(1).官名。 秦 有主爵中尉, 汉景帝 时改为主爵都尉,掌有关封爵之事。 武帝 时改名右扶风,成为地方行政长官,又变为行政区之名,与以前职掌全异。 隋 于吏部置主爵侍郎一人, 唐 以后改称司封,为吏部所属各司之一,主爵之名遂废。(2).主持祭祀。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一旦生员》:“会大祭,某以子贵受封,族老推其主爵。”分类:(1).未必妥当。“ 顾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曰:‘ 顾公 欢悦,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当重思之。’”(2).没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分类:(1).大都,表示总括一般的情况。:“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其治大抵放 张汤 。” 颜师古 注:“大抵,大归也。” 元
《勤有堂随录》:“大抵自下者人必高之,自高者人必下之。” 丁玲 《奔》:“大家互相交换了一些家乡的苦难……大抵都相差不远。”(2).大要;要旨。 北齐
:“俗之谤者,大抵有五。”:“虽诗赋与奏议异轸,铭诔与书论殊涂,而撮其指要,举其大抵,莫若以气为主,以文传意。”《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分类:(1).远方的人;关系疏远的人。指外族人或外国人。:“以安宾客,以说远人。”:“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唐
《授入朝契丹首领达于只枕等二十九人果毅别将》:“朕闻德教加于四海,则远人斯届。”:“帝谓蛮众攻夺常事,执一二人罪之,不足以革其俗,且曲直未明,遽罪其使,失远人心。” 鲁迅 《伪自由书·王化》:“ 瑶 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用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