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练习者需要不同的瑜伽垫吗?

2被浏览3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练习瑜伽的你,选到合适自己的瑜伽垫了吗?练习瑜伽的你,选到合适自己的瑜伽垫了吗?闲看云起时百家号近些年瑜伽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瑜伽馆更是风靡大街小巷,健身房里也是各种瑜伽课程层出不穷。好多瑜伽只需要一张瑜伽垫就可以开始进行,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决心进入瑜伽世界的你应该为自己挑一张合适的瑜伽垫。虽然瑜伽馆和健身房基本都会提供公共瑜伽垫,练习者可以直接使用。可是一批又一批练习者赤手赤脚的使用瑜伽垫进行练习,又是躺又是趴,汗水和皮屑一层层被留下来。而清洗的频次远远赶不上使用的频次,也有可能有些根本不会清洗。而且瑜伽学习阶段的不同使用的瑜伽垫的要求也不进行同。为了自己的健康和安全,需要挑选合适的瑜伽垫。理想的瑜伽垫应该表面的颗粒均匀,手感柔软,无毒、无味、防滑、回弹能力强,能有效阻隔地面寒气抓地力强,具有突出人体皮肤亲和性。瑜伽垫最重要的指标是防滑性,也是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不同材质的防滑性能其实相差不不是特别大,没有绝对的防滑或者不防滑产品,绝对没有商家宣传的“防滑性能提升XX倍”。好的瑜伽垫表面有非常复杂的凸起花纹,能起到防滑的作用。如果可以试用的话,做“下犬式”这个瑜伽最常见的姿势,如果能保持4~5次的呼吸,手脚都不向前后滑,就说明垫子的防滑性不错。目前市场上瑜伽垫的材质一般分为布垫,橡胶发泡、TPE发泡、PVC发泡、EVA、乳胶垫、CBR垫子等。瑜伽垫材质切忌随意选择,使用得最广泛的为TPE的和PVC。TPE产品质量好,弹性足,柔软而防滑效果高。PVC发泡的垫子就比较广泛,价格比较便宜,颜色多样,生产成本低。挑选时最主要的,是从垫子的两端(垫子卷起来后)看一下是不是有很均匀的气泡,气大一些并且均匀最好。然后看是否有刺鼻的味道。好的瑜伽垫不会有太大的味道,如果好长时间,味道依然没有散尽,那么为了身体健康不要使用。打开后仔细看看做工,是否精细,同时单面发泡,接触地面的一面不是防滑设计的不行。用手掌轻推瑜伽垫表面,要有一种干涩的感觉才能防滑。关于瑜伽垫的厚度,市面上常见的瑜伽垫,有3.5毫米,5毫米,6毫米和8毫米几种厚度。最基本的一个建议是,初学者可以使用厚一些,如6毫米厚的瑜伽垫,目的是防止运动损伤。在有一定基础和经验之后,可以改用3.5毫米至5毫米厚度的瑜伽垫。为确保卫生最好每隔一周就清洗一次。晾干瑜伽垫的时候不要把它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闲看云起时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世界很美好,带着一颗平静的心去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瑜伽垫如何选择? 四大方面需考虑瑜伽垫如何选择? 四大方面需考虑挑肥减瘦百家号瑜伽这一种运动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女性的喜欢,瑜伽是一种全身心修行的一个过程,练习瑜伽讲究的是一种意境,它需要我们慢下来去练习,去感受,放空我们的思想,把一切杂念抛开,通过练习瑜伽动作,从而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仅是让我们健身,还能够改善我们的心理健康。所以说,瑜伽这一项晕哦东具有独特性,它非常注重个人的独一无二性,所以瑜伽对于每一个练习者的指导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瑜伽垫的选择也会有一定的讲究,不同的练习者,不同阶段或者是训练的目的不同选购瑜伽垫都是不一样的。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瑜伽垫的选择应该要注意什么。第一:选择时应该注意它的厚度,有人会觉得瑜伽垫应该是越厚越好,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瑜伽动作中,有很多都是体式平衡的动作,如果用太厚的垫子来练习的话就不太好。而初学者在选择瑜伽垫的时候可以选择不超过十毫米的厚度。第二:需要注意的是正位线条,刚刚接触瑜伽这一项运动,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去受伤,而瑜伽垫中的正位线条就很好地结合了科学正确的瑜伽概念,对于初学者练习瑜伽动作时,可以很好地帮助他们找到动作的精准的体位,长期坚持下去,就会慢慢地养成了一个练习瑜伽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根据自己的身高来选择,材质,防滑效果等等都需要考虑在其中。【原创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挑肥减瘦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新潮流健康减肥方法!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从瑜伽垫上的练习来看一个人的性格,比星座都准
从瑜伽垫上的练习来看一个人的性格,比星座都准
记得以前一块练习瑜伽的一个同学,这个人比较神经质,有一天问老师:我觉得我练习瑜伽越来越神经质了,有可能瑜伽练习会让人更加神经质吗?老师说:瑜伽让人更神经质,或者瑜伽治好一个人的神经质,取决于你是怎么练的。我们经常说要出现在瑜伽垫上,但是出现在瑜伽垫上还不够,还要看出现在瑜伽垫上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练习时重要的还有要带着什么样的态度和意图出现在瑜伽垫上。瑜伽练习给你的东西,原来早已在你心中。想到这里提醒了我,我可以写一下我对一些瑜伽垫上的“面相”的观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什么样的人练的往往是什么样的瑜伽,什么样的练习往往说明了练习者是什么样的人,不同的人格往往可以从瑜伽垫上的练习看出来,比星座还准? 呵呵,抱歉,叔我不玩星座,叔我只玩标题党!哈哈,来吧,对号入座:冷酷/心肠比较硬的人一个狠下心的人通常会不自觉地要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和身体上的伤害;所以这类人通常都是身体欠灵活。因为要自我保护的缘故,身体变得过于僵硬;比较难打开,所以在做需要比较深层打开的体式,尤其是肩膀和胸腔区域灵活性要求的体式的时候,就非常难,打开的非常缓慢;类似这样的体式包括需要肩部灵活性的捆绑体式,比如马里奇;或者需要胸椎灵活性的体式比如后弯。这些体式都会非常挑战。而且如果对人类和世界关闭了心的人,通常情况下和老师的关系也基本上会被怀疑和不信任笼罩。这样也会导致不跟随老师指导,拒绝老师帮助,或者不相信老师而使得练习进步的过程更加缓慢。但是这类学生一般情况下力量过人,能够保持一个非常稳定的练习。
情绪比较激动容易起伏的人一个人如果情绪容易忽然起伏甚至失控,这样的人通常很难把控什么时候需要用力什么时候需要柔下来。他们的练习基本是由当日早晨起床时候是什么样的状态而决定的。假如情绪不好,练习就是一团糟。假如感觉没有力气,练习就摇摇晃晃。假如感觉不爽,就发泄般地冲进体式管他什么顺位呼吸班达。实际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有好的日子和不好的日之后,但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基本上都是在这两种日子中间的某个点,不是完美也不是一团糟。但是对于情绪化的人,很少有中间,不是特别好就是特别糟。这样的人如果碰到好日子的次数多,练习进步就特别快,反之就越练越不行。
驱动性强的人如果一个人有一个目的一定要千方百计地达到,每天都跟打了鸡血一样,这人练瑜伽肯定也是来征服体式,来征服序列,来征服高难的;这样的人一般会在瑜伽练习中有很快的进步。但是带着“无论如何都要达到目的”的心态来到垫子上的人,往往都喜欢抄近道,比如利用惯性来跳,或者直腿玩穿越,或者跳的时候用手指尖撑地,或者呼吸非常快和浅;这类同学还会每天练好几次,比如下午做额外的练习。这类人受伤的频率很高。前面说了这类人的进步很快,但是这是在练习的前5年甚至前10年,但是这类人狂奔着的路上往往有一个巨大和摧毁性的路障,因为他们短路掉了练习中太多的基础的小东西,ego大到了一定程度,生命递给你的一个ego crusher 小我摧毁器肯定也会相当的巨大。但是遗憾的是,此类人很可能不是退回原路,软化自己的心态,重新学习基本的技能,而是一如既往地用征服的心态对待这个更大的路障,结果就是伤的很重。很多人就此该干嘛干嘛去了,驱动性强的人常受伤,到后来一受伤就是受重伤。
自卑的人有很强自卑感的或者对自我价值怀疑的人必须有一个在神坛上的老师。假如这些人幸运的话,碰到的老师可以利用这样一种关系更好地指导学生的练习,甚至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如果没有这样的幸运的话,会被老师利用或占便宜。这类人需要不断地被确认和被安慰,需要从老师来的不断的反馈,假如没有被老师调整到或者碰触到,就会觉得这节课根本不值得来。下课之后,她们总是喜欢聊自己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在教室里,你一眼就可以看出她们脸上写着的失望。这类练习者的命运掌握在她们的老师手上,如果老师有能力负责任,她们的进步会非常非常快,而且可以通过瑜伽练习找回一些自信。但是如果碰到不好的老师,自尊心和羞耻感反而进入了恶性循环,不久她们可能就不想继续瑜伽。而且这类人有的时候在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时候还会特别公开地诋毁瑜伽老师,瑜伽馆,甚至瑜伽。
理智分析型的人理智和分析型人有很多地方和驱动型人格非常相似,他们也经常在练习中进步特别快,但是后来碰到一个巨大的路障 - 但是这个路障往往不是身体层面,而且是不可以被拆解和用逻辑来分析的。这类人会很容易掌握和搞懂顺位啊,解剖知识啊,精准啊;而且他们的练习通常是特别好特别稳定。事情在一个阶段相当美好,直到很长很长时间以后,忽然这些人遇到了一个体式 - 这个体式粉碎了他们已知的一切逻辑知识和理论体系。如果这个点还没遇到,那是时间还没到。理智分析似乎总是可以解释一个体式,但是某一天你发现你有力量,够灵活,啥啥都没问题,可是有一个疯狂的体式你就是做不到。阿汤到后面的序列有的是这样的“坑”。 瑜伽最终从身体层面带你到能量层面和灵性层面,这时候所有的理智和分析能力全用不上了。比如很多理智分析型的人会在阿汤后面序列的深后弯类似Kapotasana抓脚上被耽误很长时间,因为他们就是想不出为什么他们身体条件都到位顺位那么好怎么还是做不来,到最后都变成放弃心态。往往理智分析类的人是自己把自己hold在一个地方不动,但老师却希望他们在序列中快点向前走。我听一个资深阿汤老师说,这类人往往就是那些做初级序列和半个中级序列做得特别舒服的人,做起来动作一点都不费力气,超级美丽优雅;可是就是搞不明白她们为什么不能继续前进。可能是她们需要升级操作系统了,这些人只有进入超越理性分析的层面才能继续向前走。
可能把瑜伽人格当成星座写有点娱乐价值大于实操价值,不过我还是希望大家看了之后有启发,不说啥震撼吧,也多少能够增加点自我意识 - 瑜伽练习,我们毕竟不是用它来强化某种人格的,而是用来弱化这个人格的。要想通过瑜伽练习来弱化人格,我们首先就需要对自己的“瑜伽人格”有一个意识,意识是改变的前提。《瑜伽经》1.3接着1.2的“瑜伽是思欲的止息”说“于是看的人(seer)和的自然本性合一” 。瑜伽的最终目的就是剥去种种人格,因为无论你是上面的那一款,你的本性,我的本性,大家的本性都是一样的 - 就像海洋的深处一般安静。但是当我们带着各种“思欲”踏上瑜伽垫就成了瑜伽垫上的奇葩种种,我们能做到的是意识到我们脑中的内容,能够觉知到这些脑中的内容怎样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能够用这样的觉知去引导变化在我们身上的发生。是的,你改变不了你的星座,但你也许可以用瑜伽改变你星座的宿命。}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