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大佬和牛竞技老板是谁的幕后老板是中国人吗,什么

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一在刚刚福布斯财富榜上,来自中国的许家印、马云等人因为公司市值的飞升,都成功榜上的超级富豪。正是因为如此,这些年来几乎所有公司的目标都是上市。不过也有一些企业家并不认同上市,比如中国华为的任正非、哇哈哈的宗庆后等等。在中国最大的隐形富豪家族一定非李嘉诚莫属,虽然李嘉诚已经是30年的华人首富,不过他的财富并不是杂志上披露出来的这些。在今的福布斯上李嘉诚财富只有区区312亿美元,外界评价这大概只是李嘉诚三分之一的财富。其实即使算上李嘉诚的全部财富,他或许可以超过比尔盖茨,不过也成不了世界首富。因为世界首富一定是美国的科赫家族。在世界上有著名洛克菲勒家族、罗斯柴尔德家族,不用多久科赫也将成齐名这些百名家族的新世界首富。科赫家族最大的资产来自于旗下的美国科氏工业。科氏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公司,2002年科赫家族的人称除非是他们死了,科氏工业才有可能上市。为什么说科氏工业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公司,他们在全球拥有超过六十万名员工,保守估计年营收超过了1000亿美元。科氏工业业务遍及多个领域:典型的如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其子公司美国科氏材料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专业道路沥青生产厂和供应商之一。乔治亚太平洋纸业公司(Georgia Pacific),全球第二大造纸公司亦是其旗下产业。科氏工业从1918年成立,历经了两代人的发展,在近百年的发展史中,他们居然不依靠资本市场融资,将企业做到现在这个地方,真的是令人匪夷所思。即使是中国的李嘉诚,他也是离开资本的力量,才创造出横跨22家上市公司的商业帝国。其实在现在的福布斯上,福布斯对于科氏第二代领导人,查尔斯·科赫与大卫·科赫的财富估计分别是430亿。不过试想,如果科氏工业上市的话,他们的财富将达到何种惊人的地步。1918年弗雷德·科赫在美国开始家族的创业史。他是荷兰移民的后代,曾获得过麻省理工学院化学工程学位。1927年,弗雷德发明了一种将原油高效提炼成汽油的新方法,这威胁到了美国各大石油公司的利益,因为他们不愿购买他的专利,又不想花大钱改造设备。弗雷德因此成为石油巨头们的“敌人”,遭到排挤。他于是去了苏联,帮前领导人斯大林办起了15家现代化石油提炼厂。有了雄厚的资本积累,弗雷德杀回美国再度创业,并逐步在石油领域风生水起。1940年,弗雷德·科赫兴办了一家炼油厂,从此开始了科氏的伟大旅程。科氏的成长得益于一系列的收购,而这些收购主要动用的是家族自己的资本,而不是资本市场的融资。为了保证科氏家族的控制地位,他们建立了科氏家族基金会,还兴办了自己的智库。他们的**上也非常活跃。弗雷德·科赫有4个孩子,分别是弗雷迪、查尔斯和一对双胞胎大卫、威廉。查尔斯也是一个商业奇才,他家中排行第二,性格跟父亲很像,因此也最受疼爱和重视。在他回到科氏之前工作,科氏在欧洲的业务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销售额急剧下滑,几乎入不敷出。查尔斯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这个烂摊子。他亲赴欧洲,在那里大量开办生产基地,同时拓宽原有的销售渠道、打入其它相关产品的市场,这些策略获得了成功。1967年,弗雷德去世,四个儿子继承遗产。在争夺公司控制权的过程中,查尔斯和大卫联合打败了威廉和弗雷迪。2005年,科氏工业收购了佐治亚-太平洋公司,此次收购,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私企收购上市公司的事件,它轰动了商界,也让科氏打败了曾连续29年位居全球最大私有化企业嘉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持股公司。2006年,科氏工业集团的总销售额为1060亿美元,超过了财富500强企业中的绝大多数。科氏没有公布其利润。科赫兄弟如今是美国最大的家族之一,他们不仅拥有富可敌国的资产,他们在**上也有巨大的影响力。查尔斯对上市毫无兴趣,他对媒体说:“除非我死了,科氏才能上市。”查尔斯、大卫兄弟二人也很有**头脑。他们曾想跻身政坛,靠**力量来保护和推广自己的实业和主张。大卫甚至参选过美国的副**。**活动,科赫兄弟为此付出不少。仅2008年,科赫兄弟控制的3个基金会总共向34个**和政策组织提供了经济资助。在中国许多人讲富不过三代,其实真正贵族都是可以富过三代,那些富不过三代的不过都是一些暴发户而已。看看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李泽楷,他们在李嘉诚的培训下,虽然不及其父,但是也出类拔萃的人物。这样的二代,又如何会败掉资产呢?《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二原标题:马云许家印超越李嘉诚都是虚的,真正超过李嘉诚只有这个华人家族2017年落下了大幕,在2017年的财富排行榜上,许家印排名第一,马云排名第三,他们都超过了老牌首富李嘉诚。其实自从2014年来,李嘉诚被吕志和超越后,王健林、许家印、马云等富豪都先后超过李嘉诚。香港的地产黄金时代似乎已经一去不复返,虽然李嘉诚依然拥有300多亿财富,不过跟内地的几大富豪已经离开了100亿美元以上的财富,而且李嘉诚的财富已经几年稳步不前了。不过其实熟知李嘉诚商业的人,都知道他的真正实力远远在内的几大富豪之上,不管是马云、许家印还是王健林他的真正实力跟李嘉诚还是有较大的差距。马云跟许家印身家能够暴涨,主要是因为阿里跟恒大的股票得到了市场的热捧,也就是马云跟许家印他们的财富不过是纸面上的财富。如果他们大规模套现,一定会引起市场的动荡。特别是许家印,他一个人的股票比整个市场还多。李嘉诚目前的产业遍布全球54个国家,而且除了房地产外,他们非常多的能源、港口、电信、电力、水务、零售这些基础的行业。这些行业很难在短时间内被取代,而且产业非常分散,李嘉诚的抵御风险能力堪称全球第一。李嘉诚是一个非常注重现金流的商人,这些年他在欧洲的投资,动辄都是上百亿美元,甚至是数百亿美元。其实别看马云前不久说要投入千亿搞人工智能,好像很多。这笔对于阿里巴巴来说,绝对不少,以阿里目前的盈利能力需要三年才能积累足这笔钱。不过对于实力雄厚的李嘉诚,拿出千亿来投资,并不是什么难事。前不久他卖掉了香港的中环中心就套现了402亿。一栋楼就抵得上马云的半个改变世界的计划。这些年李嘉诚在欧洲已经投入了数千亿元,马云拿出千亿就说得要改变世界,李嘉诚在欧洲搞了几千亿,也没说什么。那么在华人世界,有没有真正超过李嘉诚家族的富豪家族呢?答案是有的,这个家族是船王包玉刚的家族。熟悉李嘉诚跟包玉刚的人,就知道当年李嘉诚能够成为香港首富,包玉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包玉刚帮李嘉诚牵了汇丰这条线,汇丰不仅在当时以不竞标的方式将和记黄埔的股票几乎是贱卖给李嘉诚,而且在李嘉诚后来的事业发展中,一直是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包玉刚是浙江商人,他跟香港巨富邵逸夫是同学。包玉刚早年是一个银行职员,后来通过航运创业,成为了世界七大船王之首。包玉刚是李嘉诚之前华人世界最富有的人,不过包玉刚在1991年去世了,留下了巨大的资产。如今20年过去,包玉刚家族依然是华人世界第一富豪家族。包玉刚生前没有儿子,不过他几个女儿都非常出色,关键他的两个女婿更是人中龙凤。包玉刚70年代,开始减船登陆,后来在陆上创造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当他去世的时候就下了海上的事业,跟陆上的事业,这两部分分别给了大女婿苏海文跟二女婿吴光正继承。苏海文是法律专家,他在维也纳大学跟芝加哥大学深造过法律,后来跟船王的大女儿结婚,继承了船王的海上事业环球航运。环球航运在1986年的市值就已经接近200亿美元,经过了苏海文多年的发展,后来又兼并了挪威最大的航运公司还有最大的天然气运营商,如今环球航运的资产非常庞大,保守估计在千亿以上。船王的陆上事业,如今发展更是如日中天。在吴光正的发展之前,陆上的资产最重要的就是当年收购的九龙仓,这家当年船王流血赢下的公司,如今市值2000多亿,每年仅仅租金就达到了90亿元。除了九龙仓还有就是会德丰公司,这家公司是华人世界最大的财团之一,吴光正目前控制了13家上市公司,包括了九龙仓、置业信托、联邦地产、连卡佛、香港隧道、宝福集团、海港企业,还有新加坡上市公司马哥勃罗发展,还有连卡佛等等公司。吴光正这一系目前估计身家在超过了千亿。不过是吴光正还是苏海文,他单独都比不上李嘉诚,不过如果计算整个包玉刚家族的话,那肯定是超过李嘉诚的。而且包玉刚家族的财富,也都是真材实料,跟马云、许家印他们的账目财富是不同的。如果当年包玉刚不把财富分家的话,那么今天包家依然会是华人首富家族。70%的人在银行理财,拿1~3%收益,20%的人做信托、资管、P2P等固定收益理财,拿7~10%收益,10%的人做VC、PE私募股权,拿30%~40%收益,财富几何式增长。这就是为什么有钱人越来越有钱的奥秘!家庭财富的高效持续增长更主要的是需要你对新的理财方式的认知、眼光以及敢于接受的勇气。人类社会的一条铁定规律:要想改变自我就必须敢于合理尝试合作互惠可关注微信号:pap1117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三在比拼财力和实力的时候,两个人总是比一个人更有优势一些。专门研究和评估高资产人士的个人资产的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张全球最富有的十对夫妻档的名单,其中既有白手起家的亿万富豪,也有通过财产继承获得巨额财富的夫妻。看完,小编已哭晕.....▼第十位詹姆斯和林恩-沃尔顿夫妇(James and Lynne
Walton)净资产总和:362亿美元詹姆斯·沃尔顿是山姆·沃尔顿的小儿子,现任沃尔玛总裁,夫妇二人于2013年向慈善机构捐款3亿美元。▼第九位马克-扎克伯格和普莉希拉-陈夫妇(Mark Zuckerberg and
Priscilla Chan)净资产总和:385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是全球最大的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兼CEO,十年前,扎克伯格还只是哈佛的一名大二学生,他偶然与普莉希拉相识,九年后,两人结为连理。最近,扎克伯格向旧金山综合医院及创伤中心捐款7500万美元。▼第八位伯纳德-阿诺特和海琳-梅西尔-阿诺特夫妇(Bernard Arnault and
Helene Mercier-Arnault)净资产总和:387亿美元伯纳德-阿诺特是路易威登集团CEO,阿诺特继承了父亲的土建公司Ferinel,同时收购了包括迪奥和乐蓬马歇百货在内的多家公司。其夫人海琳是一位钢琴家。▼第七位杰夫和麦克肯齐-贝索斯夫妇(Jeff and MacKenzie
Bezos)净资产总和:398亿美元这对夫妇在婚后制定了亚马逊网站的商业计划并创立了这一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亚马逊目前的价值高达1750亿美元。▼第六位王健林和林宁夫妇净资产总和:407亿美元1986年,王健林借款8万美元建立了地产开发公司大连万达。30年后的今天,他已是中国商业地产领域的领军人物,拥有北美地区第二大影院连锁店,投资了五星级豪华酒店,拥有圣汐游艇的大多数股权。其夫人林宁是林氏投资集团的董事长。▼第五位查尔斯和伊丽莎白-科赫夫妇(Charles and
Elizabeth Koch)净资产总和:474亿美元查尔斯及其三位兄弟在1967年继承了父亲的产业,1983年,他和哥哥大卫买下了另外两个弟兄的股份。目前,查尔斯任公司董事长及CEO,拥有42%的股份。伊丽莎白也参与了丈夫的公司,同时负责全球创业指导基金会。▼第四位大卫和茱莉娅-科赫夫妇(David and Julia
Koch)净资产总和:475亿美元大卫略胜自己的弟弟查尔斯一筹,大卫是科赫公司的执行副总裁以及科赫化学技术集团的CEO,其夫人曾经是时装设计师阿道夫的助手,现任美国芭蕾舞学校董事。▼第三位沃伦-巴菲特和阿斯特丽德-蒙克斯夫妇(Warren Buffett and
Astrid Menks)净资产总和:650亿美元阿斯特丽德是巴菲特的第二任妻子,嫁给巴菲特之前,她不过是酒吧的女招待,而当时的巴菲特已经是著名的投资人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董事长、CEO。▼第二位阿曼西奥-欧特嘉和弗洛拉-佩雷兹夫妇(Amancio Ortega Gaona
and Flora Perez)净资产总和:707亿美元欧特嘉是零售时装大亨,他和第一任妻子一起创办了时装品牌Zara,其大部分财富也来自于此。2001年,他成立了Inditex,目前,Inditex是最大及最具价值的零售时装集团之一,佩雷兹在控制着集团50%股份的Gartler咨询公司担任董事。▼第一位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夫妇(Bill and Melinda
Gates)净资产总和:857亿美元盖茨的大部分资产来自于他在1975年创办的微软公司,目前,他的主要精力在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上,但仍担任微软公司的董事及技术顾问。众所周知,夫妇二人是著名的慈善家。▼看到世界上最有钱的10对夫妻小编只能默默地边哭边羡慕~并化羡慕为奋斗的力量不过在那之前还是先上方橙式压压惊_(:з」∠)_来源:网络方橙式天津最具人气时尚理财平台www.everp2p.com联系我们:400-022-8787长按二维码,关注方橙式《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四一、刚刚,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昨天日(7月30日)晚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和记电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Asia Cube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买方)订立买卖协议,公司以144.97亿港元现金将其在HGC(该公司持有固网电讯业务)中的全部权益出售给上述买方。144.97亿港元,这个规模有多大呢?目前,和记电讯的市值才135.4亿港元,李嘉诚此举卖掉了比总市值还高的资产,毫无疑问,这是一笔金额巨大的交易!在大举卖掉香港业务的同时,李嘉诚却又在欧洲大举加仓。7月27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和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以4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7亿元)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早在今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就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如此算来,李嘉诚光今年光收购这两家海外能源公司,就耗费了超过800亿港元的巨资!根据公开报道,最近4年来,李嘉诚出售中国大陆和香港资产的情况是这样的: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16年之前的交易中,李嘉诚卖掉的项目规模均没有超过100亿港元,规模不算很大。而2016年10月和2017年7月这两笔最近的交易,规模都超过了100亿港元。有卖就有买,再来看一下2010年之后李嘉诚投资海外的情况:从上图中,也明显可以看出,在2014年之前,除了91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之外,李嘉诚的海外投资规模还不算大。但2014年10月之后,李嘉诚每一笔海外收购的金额都超过了100亿港元,海外投资的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二、潘石屹、王健林纷纷减持大陆房产最近几天,李嘉诚连续搞出“国内减仓、海外加仓”的动作,这让锐眼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部分国内地产商减持大陆房产的行为。以知名地产商潘石屹为例,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旗下的SOHO中国每年至少卖掉一个上海项目。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凌空SOHO、上海外滩金融中心、SOHO世纪广场......这些项目已经被潘石屹悉数抛售套现。就在不久前的6月26日,SOHO中国又披露,将以35.73亿元人民币整出售上海虹口SOHO。在短短4年时间之内,潘石屹通过销售京、沪两地的物业项目,已经累计套现了超过340亿元!此外,前段时间大陆首富王健林以637亿的价格甩卖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7个酒店的事情,也再一次说明了地产大佬们在撤离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三、李嘉诚,低负债经营的智者仅仅在半年多之前,老王还放出豪言,要让自己的文旅项目超过迪斯尼,现在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却开始卖资产了。潘石屹、王健林,这些大户们越来越多的把钱回笼,单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大原因就是要减轻负债。关于债务,此前李嘉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内地房地产过去持续上涨,往往以高于市值的价格也无法投得土地。现在价格的确涨得太高,一般老百姓买不到,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过去两三年我们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已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若地产业务继续艰难地经营,高价投地而亏本,就是对不起股东。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有风险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众所周知,万达前段时间出售资产的一大原因是就是减轻负债。据统计,万达这几年在海外投资的规模高达人民币2500亿,截至2016年底,万达的负债率高达70%。所以银行这边“稍有动作”,万达就得迫于资金压力卖掉自己的部分业务。而相比之下,李嘉诚在海外投资的总额虽然远远超过万达,但其负债却是很低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末,1万多亿总资产的长和集团,债务净额才1400多亿。四、李嘉诚比王健林的高明之处为何王健林的负债这么高,李嘉诚的负债这么低呢?原因还是在于两人做生意的思路不同。1.李嘉诚在低买,王健林在高买如果要问李嘉诚做生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那么“低吸高抛”绝对是他的不二标签。早在1967年香港经济陷入萧条时,李嘉诚果断选择了抄底房地产行业,由此大获成功;而在2015年,李嘉诚趁着欧债危机之后的欧洲资产价格偏低时,再次抄底了一把。相比之下,王健林就买在了高点。举个例子,当年万达收购美国院线AMC时,支付了26亿美元,这比之前的市场预估值溢价了73%。2.李嘉诚投资的行业优于王健林回顾李嘉诚的海外投资,我们不难看出,他将大把的资金投向了港口码头、燃气水电这些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行业。有了充足现金流之后,负债自然就不会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就强。此外,在投资了传统的高现金流行业之后,李嘉诚还用较小的资金投资了一些最有可能产生超高回报的前沿高科技行业。李嘉诚投资的高科技公司有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开发者——DeepMind等。就在前两天,FACEBOOK的总市值突破了5000亿美元,据测算,李超人收获的回报很可能已经超过了40倍!而王健林的海外投资中,AMC影院、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这些文化娱乐和体育项目相比李嘉诚的传统高现金流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既缺乏稳定性回报,又缺乏想象力。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李嘉诚被称为“超人”绝非浪得虚名,其投资眼光、投资水平、经营功力令人折服,他比一般的商人高出了不止一个水平。“姜还是老的辣”,已经年近耋耄之年的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值得后辈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五 李嘉诚的生财之道他是华人的传奇,贯穿整个香港经济发展史;他是维持首富地位最长的香港人。在香港,他被称为“超人”,也被认为是除了香港**以外雇佣最多香港人的老板。说起李嘉诚的名字,相信中国很少人会不知道。李嘉诚有多少财产?单说数字或许缺乏画面感,根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榜,截至日,李嘉诚共有329亿美元的资产,位列世界第20位。其资产相当于2066万盎司的黄金、6亿8千万桶原油、香港2016年GDP的10.2%、58万倍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李嘉诚历年资产来源 彭博亿万富豪榜,云锋金融整理(日)钱多到一定程度,如何让财富保值甚至增值就成为了一门高深的学问。市面上的书籍大多只关注李老板的故事和八卦,却很少关注其资产的分布和配置。回顾李嘉诚的生财之道,从中有许多值得投资者借鉴的地方。李嘉诚现在担任多个集团董事局**,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能源业、网络业、电讯业以及传媒业。不少香港人戏称一辈子都在为李嘉诚打工,因为住的房子是李嘉诚盖的,用的电话网络也是李嘉诚提供的,就连去超市买东西也与李嘉诚有关。李嘉诚资产分布表(单位:美元)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截止日)李嘉诚在2012年曾向媒体披露会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市值约2041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当时身家的倍数计。事实上,在已经将大部分财富分配给两个儿子以及做公益后,现在以李嘉诚名义持有的资产主要是分布在长和系公司里。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日)李嘉诚的跨行业布局从披露易可查,自有记录以来,李嘉诚担任大股东的香港公司已经达到67家(统计包括退市公司及改名公司),其中有些公司李嘉诚目前已脱手。这一长长的公司列表,显示的仅仅是李嘉诚个人名义参与的公司记录,还不包括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的公司以及关联公司。这些公司遍布各个行业,可见李老爷子多么重视资产配置。潮汕人做生意,除了要考虑风险收益,难免也需考虑人情。例如当年庆丰金集团**陈发柱涉嫌诈骗被捕,李嘉诚因与其父交好,在其危机期间曾屡次出手帮助庆丰金。大股东/董事之名称上市法团之名称李嘉诚tom.com limited李嘉诚TOM在线有限公司李嘉诚TOM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航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航空工业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李嘉诚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资源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聚雷天电池有限公司李嘉诚中聚电池有限公司李嘉诚中联系统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北海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民安(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永安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百江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至祥置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志鸿科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辰达永安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港陆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环球电讯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李嘉诚泓富产业信讬李嘉诚金匡企业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李嘉诚长发建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冠亚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星谦化工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流动电讯网络(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珀丽酒店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科维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茂盛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首长四方(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首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首长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李嘉诚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李嘉诚香港珠宝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祥泰行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软库发展有限公司李嘉诚港灯电力投资与港灯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 SS李嘉诚华人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汇贤产业信讬李嘉诚瑞年国际有限公司李嘉诚置富产业信讬李嘉诚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电能实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嘉禾娱乐事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嘉盛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德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庆丰金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锦兴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环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来源 披露易,云锋金融整理(日)以李嘉诚入股上表的这些公司价格来计算(未披露入股价格的以披露日期当日股价来计算),投资各个行业的权重如下:来源:披露易,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日)注:仅以披露易数据可查的李嘉诚第一次入股公司的价值计算,不考虑通胀与入股后的增减持。此图并非解释李嘉诚现时资产分布,而是自有记录以来,李嘉诚所有初次投资港股的行业投入分布。李嘉诚参与过的资产几乎遍布各个行业。令人意外的是,如果不考虑信托中的地产部分,以开发房地产出名的李嘉诚,竟然地产股投资比例不到总投资的1%。李嘉诚不建议投资者炒楼的理念在2017年长江和记实业业绩会上已经阐述过了,他表示自己过去十年都认为不应该炒楼,但自用的话不管便宜还是贵都应该买——“现在买贵点,算上通货膨胀,过几年你会发现也没有买错”。跨行业布局好处在于实现全周期的资产配置。在中国或美国乃至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域,行业都是周期性发展的。最初的牛车完全被汽车取代,煤炭和原油也有曾经新潮的时候,今天火爆的手游和科技股或许十年后也会被淘汰,只有配置到多个产业,才能够在不同的周期实现资产增值。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玩法,如果是普通投资者,巴菲特多年来除了自家基金之外,唯一推荐的投资品种就是各种指数的ETF,通过配置各种资产类别和板块(如科技板块ETF或新兴市场ETF的组合),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除此之外,通过配置资产到基金也是一个选择,“有鱼智投”中一大亮点就是帮助投资者精选合适的基金,即使单独买股票型基金,最低只需要120美元就可以把资产配置到超过10个行业内。来源:有鱼智投李嘉诚的跨地域布局“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李嘉诚李嘉诚在2015年针对外界关于他从内地撤资的流言,通过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李嘉诚称,他并没有撤资,只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的资产;在减少对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在内地零售业的布局;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在全球52个国家投资多项业务。来源:长江实业和记有限公司2016年年报(日)长和系近年重大(出售或减持)物业交易来源:长和系公司年报及公告,云锋金融整理(日)根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对内地资产的抛售始于2013年下半年,随着2016年上海世纪汇广场项目的抛售完成,“李嘉诚在内地持有的投资性物业面积只剩下了15 万平方米,仅相当于21 个足球场大小。” ——引用自第一财经,然而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李嘉诚都是有选择的抛售内地物业,此举并不是看淡内地市场,而是对资产的正确配置。被选中的物业不是收益率下降(例如广州西城都荟广场,本身已经延迟五年开业,招商半年后,不少铺面仍然空置),就是已经带来丰厚回报并且目前市价理想的资产(例如东方汇金中心,售价是买入地价的八倍多,此交易将带来净利润18.4亿港元)。事实上,这样的操作是一个生意人正常的理念实践——及时止盈止损与资本利益最大化。加快全球资产布局长和系近年重大海外收购项目来源:长江基建公告及年报、腾讯财经,云锋金融整理(日)即使发生了英国脱欧与欧洲难民危机等重大事件,李嘉诚近年依然持续重点投资欧洲的策略。对于海外资产的收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在长江基建的年报中阐述其战略意图:李泽钜认为集团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寻求能提供强劲,经常性及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良机。因而在投资地选择上,长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约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财务制度健全且欢迎海外投资的成熟市场。而在行业选择上,有四个标准:(1)有监管框架及长期合约为依据,以确保未来回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2)能提供即时现金流和利润贡献;(3)属于集团具备经验及熟悉的范畴;(4)能与长江基建或长江集团其他成员子公司产生协同效应。分散地域投资也是李老板的聪明之处,纵观近30年的发展史,日本、台湾、香港、印度乃至英国和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是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正如李嘉诚看好欧洲,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欧洲的部分企业已经“跌出”价值。英国脱欧黑天鹅过后股市并没有崩盘反而越涨越高,这就是分散投资的好处。李嘉诚的投资策略“我平时对经济、**、民生、市场供求、技术演变等一切与自己经营行业有关、或没有直接关系但具影响的最新、最准确数据及讯息全部都具备所有详细数据,加上公司内拥有内行的专家,当机会来临时我便能迅速作出决定。” ——李嘉诚精准抄底!1965年,香港爆发银行信用危机,房地产业又严重供过于求,香港房价暴跌。两年后更是发生了反英暴动,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窘境。这时李嘉诚却逆势抄底。果然在几年后香港楼市再次繁荣。李嘉诚在高位抛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此举也帮助了他在香港房地产业奠定基础。自1986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原油市场更是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却在这时入手石油业,以32亿港元的价格,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当时该公司日亏500万港元,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日赚1500万港元。他本人更是称这次交易是“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谈判前景未明,香港资本市场悲观氛围浓郁。英资“置地”集团着急出售“港灯”,李嘉诚此时入手34%的港灯股权。几个月后,股价回升,李嘉诚成功套现二十多亿港元,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拓展至公用事业。十年前,许多业内人士对李嘉诚的欧洲3G电讯业的估值极低,甚至有分析师嘲笑他的“Three G”为“Free G”。但是2015年的和黄将意大利的移动业务合并,交易价值竟高达218亿欧元。李嘉诚采取“人弃我取”的投资策略并非只是肤浅的想要哪个便宜买哪个,而是在审时度势后看好资产的发展前景,在最合适的时机入手,在众人非议中耐心等待,才能领先众人几百亿个小目标。试想,在上述的任何一个案例中,若是李嘉诚沉不住气,提早脱手,那些帮助他成为亿万富翁的垫脚石很有可能就成了分文不值的烫手山芋。对冲减风险2016年英国宣布脱欧后,被称“买了大半个英国”的李嘉诚成了最“受伤”的华人。其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接连受挫。4家公司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累计蒸发714亿港元。但是其实,李嘉诚早有准备。截至2015底,长和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为2,876亿港元,其中英镑占25%、欧元占25%、美元占比最多达36%,港元及其他货币同为7%。长和财务报表以港元计算入账,英镑贬值,英国业务所带来的盈利贡献兑换成港元,变相减少,但只要有相当大负债以英镑计价,长和实际要缴付的债务及利息将大幅减少,汇兑损失,随时变成汇兑收益。来源:pixabay.com而在今年,世界政局不明朗。土耳其修宪公投、法国大选、韩国大选、美俄关系变化等都对世界资产布局存在潜在的影响,对汇率的影响也极大。李嘉诚在今年还配置了一部分资产在黄金上,相信一定程度也是出于对冲部分货币贬值风险的角度。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抄底是“攻”,对冲是“守”。“李超人”不仅能攻,也时时注意守。“攻守结合”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李嘉诚今年上半年回报如何?今年是港股的旺年,以李嘉诚个人名义持有的香港公司股票在2017年上半年大都表现优秀,仅长实一家公司的回报率就有31.21%,以长实2016年年报披露的李嘉诚持股13185.03万股计算,上半年长实给李嘉诚带来的股票净收入最少就有19.5亿港币。正回报率最少的长江基建上半年股票净收入也有74亿港币(据2016年报,李嘉诚持有该公司71.93%的股本)。李嘉诚手持公司股票2017年上半年股价走势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日)注:年初价格为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年中价格为日收盘价长实地产(1113.HK)2017年上半年股价走势来源:有鱼股票至于赫斯基能源公司,虽然上半年股票表现不佳,但是公司业绩却可观。2017中报显示,赫尔基上半年三个月EBIT同比上涨62.7%,六个月EBIT同比上涨113.6%。上个月,李嘉诚出席汕大毕业典礼的时候致辞道:“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超人”李嘉诚超于常人的地方不是钱多,而是钱生钱的智慧。合理的资产配置,正确的投资策略,适当的风险控制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文章来源: 财经锐眼 ID:xdbc68、云锋金融 ID:majikwealth往期精彩文章:中央终于出文件了 !P2P理财再添保障!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P2P已经进入后监管时期,利好民营经济!一文读懂,P2P理财的收益为什么比银行高那么多!P2P这个行业越来越好啦!千万别错过它!《信·使》君对话火柴头主要负责人杨杰:“根据客户的家庭资金状况做财富规划”人生重要的理财阶段有三个,你知道吗?头条|P2P火了,五大银行全部设立普惠金融部,**亲自定时间表原创|不要过分贪图高收益,稳稳赚钱是王道!互联网金融不要停!加油,互联网金融!听听国家怎么说......原创|2017年下半年,三步骤教会你怎么理财风雨十年,P2P功不可没!一站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投资收益稳健!头条|央视历年点赞网贷!造福小微企业,P2P前景不可估量!财眼|快来算一算你在P2P里赚了多少钱?特大利好|仅五个月 P2P理财再度突破万亿大关,不投它还投什么?注意!只有P2P没有之一,真正落实普惠金融概念,造福百姓!最火的《欢乐颂2》 告诉你选择P2P理财!请放心理财!P2P理财让生活更美好!人民币贬值近2%!要想保值 赶紧投P2P!深度好文|关于“于欢”案,假如她懂互联网金融?《刺死辱母者》引发思考,P2P才是高利贷的终结者,小微企业主的福音!P2P利好,国内历史尚属首次,投资后受到17部委保护,想不安全都难!《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五一、刚刚,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昨天日(7月30日)晚间,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和记电讯发布公告称,公司与Asia Cube Global Communications Limited(买方)订立买卖协议,公司以144.97亿港元现金将其在HGC(该公司持有固网电讯业务)中的全部权益出售给上述买方。144.97亿港元,这个规模有多大呢?目前,和记电讯的市值才135.4亿港元,李嘉诚此举卖掉了比总市值还高的资产,毫无疑问,这是一笔金额巨大的交易!在大举卖掉香港业务的同时,李嘉诚却又在欧洲大举加仓。7月27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实地产和长江基建集团发布联合公告,拟以4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57亿元)收购德国能源管理综合服务供应商ista Luxemburg GmbH(简称依斯塔)及其附属公司。早在今年1月,李嘉诚旗下的公司就以约424.5亿港元的价格收购了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如此算来,李嘉诚光今年光收购这两家海外能源公司,就耗费了超过800亿港元的巨资!根据公开报道,最近4年来,李嘉诚出售中国大陆和香港资产的情况是这样的:从上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16年之前的交易中,李嘉诚卖掉的项目规模均没有超过100亿港元,规模不算很大。而2016年10月和2017年7月这两笔最近的交易,规模都超过了100亿港元。有卖就有买,再来看一下2010年之后李嘉诚投资海外的情况:从上图中,也明显可以看出,在2014年之前,除了91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之外,李嘉诚的海外投资规模还不算大。但2014年10月之后,李嘉诚每一笔海外收购的金额都超过了100亿港元,海外投资的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二、潘石屹、王健林纷纷减持大陆房产最近几天,李嘉诚连续搞出“国内减仓、海外加仓”的动作,这让锐眼不由自主地想起了部分国内地产商减持大陆房产的行为。以知名地产商潘石屹为例,从2014年开始,潘石屹旗下的SOHO中国每年至少卖掉一个上海项目。SOHO静安广场、SOHO海伦广场、凌空SOHO、上海外滩金融中心、SOHO世纪广场......这些项目已经被潘石屹悉数抛售套现。就在不久前的6月26日,SOHO中国又披露,将以35.73亿元人民币整出售上海虹口SOHO。在短短4年时间之内,潘石屹通过销售京、沪两地的物业项目,已经累计套现了超过340亿元!此外,前段时间大陆首富王健林以637亿的价格甩卖万达旗下13个文旅项目和77个酒店的事情,也再一次说明了地产大佬们在撤离内地的房地产市场。三、李嘉诚,低负债经营的智者仅仅在半年多之前,老王还放出豪言,要让自己的文旅项目超过迪斯尼,现在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却开始卖资产了。潘石屹、王健林,这些大户们越来越多的把钱回笼,单纯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一大原因就是要减轻负债。关于债务,此前李嘉诚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这样一段话:“中国内地房地产过去持续上涨,往往以高于市值的价格也无法投得土地。现在价格的确涨得太高,一般老百姓买不到,投资地产的公司也有危险。过去两三年我们买入的项目较少。香港地价已高,已看到不健康的趋势……若地产业务继续艰难地经营,高价投地而亏本,就是对不起股东。我做生意的原则,一方面是对于债务和贷款问题要非常小心,如履薄冰。另一方面,我在地产经营上步步为营。如果地产价格太高,到老百姓买不起的时候经营就有风险了,我不会冒险去赚最后一个铜板。”众所周知,万达前段时间出售资产的一大原因是就是减轻负债。据统计,万达这几年在海外投资的规模高达人民币2500亿,截至2016年底,万达的负债率高达70%。所以银行这边“稍有动作”,万达就得迫于资金压力卖掉自己的部分业务。而相比之下,李嘉诚在海外投资的总额虽然远远超过万达,但其负债却是很低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年末,1万多亿总资产的长和集团,债务净额才1400多亿。四、李嘉诚比王健林的高明之处为何王健林的负债这么高,李嘉诚的负债这么低呢?原因还是在于两人做生意的思路不同。1.李嘉诚在低买,王健林在高买如果要问李嘉诚做生意的最大特点是什么,那么“低吸高抛”绝对是他的不二标签。早在1967年香港经济陷入萧条时,李嘉诚果断选择了抄底房地产行业,由此大获成功;而在2015年,李嘉诚趁着欧债危机之后的欧洲资产价格偏低时,再次抄底了一把。相比之下,王健林就买在了高点。举个例子,当年万达收购美国院线AMC时,支付了26亿美元,这比之前的市场预估值溢价了73%。2.李嘉诚投资的行业优于王健林回顾李嘉诚的海外投资,我们不难看出,他将大把的资金投向了港口码头、燃气水电这些持续产生现金流的行业。有了充足现金流之后,负债自然就不会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自然就强。此外,在投资了传统的高现金流行业之后,李嘉诚还用较小的资金投资了一些最有可能产生超高回报的前沿高科技行业。李嘉诚投资的高科技公司有Facebook、Skype、Siri、AlphaGo的开发者——DeepMind等。就在前两天,FACEBOOK的总市值突破了5000亿美元,据测算,李超人收获的回报很可能已经超过了40倍!而王健林的海外投资中,AMC影院、马德里竞技足球俱乐部,这些文化娱乐和体育项目相比李嘉诚的传统高现金流行业以及高科技行业,既缺乏稳定性回报,又缺乏想象力。从以上两点可以看出,李嘉诚被称为“超人”绝非浪得虚名,其投资眼光、投资水平、经营功力令人折服,他比一般的商人高出了不止一个水平。“姜还是老的辣”,已经年近耋耄之年的李嘉诚,在生意场上值得后辈们学习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五 李嘉诚的生财之道他是华人的传奇,贯穿整个香港经济发展史;他是维持首富地位最长的香港人。在香港,他被称为“超人”,也被认为是除了香港**以外雇佣最多香港人的老板。说起李嘉诚的名字,相信中国很少人会不知道。李嘉诚有多少财产?单说数字或许缺乏画面感,根据彭博社亿万富翁榜,截至日,李嘉诚共有329亿美元的资产,位列世界第20位。其资产相当于2066万盎司的黄金、6亿8千万桶原油、香港2016年GDP的10.2%、58万倍美国家庭的平均收入。李嘉诚历年资产来源 彭博亿万富豪榜,云锋金融整理(日)钱多到一定程度,如何让财富保值甚至增值就成为了一门高深的学问。市面上的书籍大多只关注李老板的故事和八卦,却很少关注其资产的分布和配置。回顾李嘉诚的生财之道,从中有许多值得投资者借鉴的地方。李嘉诚现在担任多个集团董事局**,经营范围包括房地产、能源业、网络业、电讯业以及传媒业。不少香港人戏称一辈子都在为李嘉诚打工,因为住的房子是李嘉诚盖的,用的电话网络也是李嘉诚提供的,就连去超市买东西也与李嘉诚有关。李嘉诚资产分布表(单位:美元)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截止日)李嘉诚在2012年曾向媒体披露会将自己持有的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市值约2041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李嘉诚称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金额会是李泽楷当时身家的倍数计。事实上,在已经将大部分财富分配给两个儿子以及做公益后,现在以李嘉诚名义持有的资产主要是分布在长和系公司里。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日)李嘉诚的跨行业布局从披露易可查,自有记录以来,李嘉诚担任大股东的香港公司已经达到67家(统计包括退市公司及改名公司),其中有些公司李嘉诚目前已脱手。这一长长的公司列表,显示的仅仅是李嘉诚个人名义参与的公司记录,还不包括李氏家族其他成员的公司以及关联公司。这些公司遍布各个行业,可见李老爷子多么重视资产配置。潮汕人做生意,除了要考虑风险收益,难免也需考虑人情。例如当年庆丰金集团**陈发柱涉嫌诈骗被捕,李嘉诚因与其父交好,在其危机期间曾屡次出手帮助庆丰金。大股东/董事之名称上市法团之名称李嘉诚tom.com limited李嘉诚TOM在线有限公司李嘉诚TOM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中海集装箱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航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航空工业国际控股(香港)有限公司李嘉诚中国航空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国资源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中国远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中聚雷天电池有限公司李嘉诚中聚电池有限公司李嘉诚中联系统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五龙电动车(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北海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民安(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永安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百江燃气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至祥置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志鸿科技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辰达永安旅游(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港陆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电讯香港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电讯国际有限公司李嘉诚和记环球电讯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李嘉诚泓富产业信讬李嘉诚金匡企业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生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李嘉诚长发建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冠亚商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星谦化工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流动电讯网络(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珀丽酒店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科维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科联系统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茂盛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首长四方(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首长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首长国际企业有限公司李嘉诚香港生力啤酒厂有限公司李嘉诚香港珠宝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深圳中航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H股李嘉诚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祥泰行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软库发展有限公司李嘉诚港灯电力投资与港灯电力投资有限公司 - SS李嘉诚华人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汇贤产业信讬李嘉诚瑞年国际有限公司李嘉诚置富产业信讬李嘉诚铂阳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电能实业有限公司李嘉诚嘉禾娱乐事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嘉盛控股有限公司李嘉诚德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庆丰金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锦兴集团有限公司李嘉诚环能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来源 披露易,云锋金融整理(日)以李嘉诚入股上表的这些公司价格来计算(未披露入股价格的以披露日期当日股价来计算),投资各个行业的权重如下:来源:披露易,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日)注:仅以披露易数据可查的李嘉诚第一次入股公司的价值计算,不考虑通胀与入股后的增减持。此图并非解释李嘉诚现时资产分布,而是自有记录以来,李嘉诚所有初次投资港股的行业投入分布。李嘉诚参与过的资产几乎遍布各个行业。令人意外的是,如果不考虑信托中的地产部分,以开发房地产出名的李嘉诚,竟然地产股投资比例不到总投资的1%。李嘉诚不建议投资者炒楼的理念在2017年长江和记实业业绩会上已经阐述过了,他表示自己过去十年都认为不应该炒楼,但自用的话不管便宜还是贵都应该买——“现在买贵点,算上通货膨胀,过几年你会发现也没有买错”。跨行业布局好处在于实现全周期的资产配置。在中国或美国乃至全世界任何一个地域,行业都是周期性发展的。最初的牛车完全被汽车取代,煤炭和原油也有曾经新潮的时候,今天火爆的手游和科技股或许十年后也会被淘汰,只有配置到多个产业,才能够在不同的周期实现资产增值。有钱人有有钱人的玩法,如果是普通投资者,巴菲特多年来除了自家基金之外,唯一推荐的投资品种就是各种指数的ETF,通过配置各种资产类别和板块(如科技板块ETF或新兴市场ETF的组合),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帮助投资者分散风险。除此之外,通过配置资产到基金也是一个选择,“有鱼智投”中一大亮点就是帮助投资者精选合适的基金,即使单独买股票型基金,最低只需要120美元就可以把资产配置到超过10个行业内。来源:有鱼智投李嘉诚的跨地域布局“决定一件事时,事先都会小心谨慎研究清楚,当决定后,就勇往直前去做”-
——李嘉诚李嘉诚在2015年针对外界关于他从内地撤资的流言,通过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和长江实业地产有限公司发表声明。李嘉诚称,他并没有撤资,只是根据经济形势,重新配置了国内外的资产;在减少对内地房地产投资的同时,加快了在内地零售业的布局;并积极推动“走出去”战略,在全球52个国家投资多项业务。来源:长江实业和记有限公司2016年年报(日)长和系近年重大(出售或减持)物业交易来源:长和系公司年报及公告,云锋金融整理(日)根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对内地资产的抛售始于2013年下半年,随着2016年上海世纪汇广场项目的抛售完成,“李嘉诚在内地持有的投资性物业面积只剩下了15 万平方米,仅相当于21 个足球场大小。” ——引用自第一财经,然而仔细分析后可以发现李嘉诚都是有选择的抛售内地物业,此举并不是看淡内地市场,而是对资产的正确配置。被选中的物业不是收益率下降(例如广州西城都荟广场,本身已经延迟五年开业,招商半年后,不少铺面仍然空置),就是已经带来丰厚回报并且目前市价理想的资产(例如东方汇金中心,售价是买入地价的八倍多,此交易将带来净利润18.4亿港元)。事实上,这样的操作是一个生意人正常的理念实践——及时止盈止损与资本利益最大化。加快全球资产布局长和系近年重大海外收购项目来源:长江基建公告及年报、腾讯财经,云锋金融整理(日)即使发生了英国脱欧与欧洲难民危机等重大事件,李嘉诚近年依然持续重点投资欧洲的策略。对于海外资产的收购,李嘉诚长子李泽钜曾在长江基建的年报中阐述其战略意图:李泽钜认为集团目前的主要目标是寻求能提供强劲,经常性及稳定现金流的投资良机。因而在投资地选择上,长江基建偏好那些具有契约精神、法律清晰透明、财务制度健全且欢迎海外投资的成熟市场。而在行业选择上,有四个标准:(1)有监管框架及长期合约为依据,以确保未来回报的稳定性及可靠性;(2)能提供即时现金流和利润贡献;(3)属于集团具备经验及熟悉的范畴;(4)能与长江基建或长江集团其他成员子公司产生协同效应。分散地域投资也是李老板的聪明之处,纵观近30年的发展史,日本、台湾、香港、印度乃至英国和欧洲,没有一个国家或地域的经济是能够长期高速增长的。正如李嘉诚看好欧洲,主要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欧洲的部分企业已经“跌出”价值。英国脱欧黑天鹅过后股市并没有崩盘反而越涨越高,这就是分散投资的好处。李嘉诚的投资策略“我平时对经济、**、民生、市场供求、技术演变等一切与自己经营行业有关、或没有直接关系但具影响的最新、最准确数据及讯息全部都具备所有详细数据,加上公司内拥有内行的专家,当机会来临时我便能迅速作出决定。” ——李嘉诚精准抄底!1965年,香港爆发银行信用危机,房地产业又严重供过于求,香港房价暴跌。两年后更是发生了反英暴动,进一步加剧了房地产市场的窘境。这时李嘉诚却逆势抄底。果然在几年后香港楼市再次繁荣。李嘉诚在高位抛出,获得了不菲的利润,此举也帮助了他在香港房地产业奠定基础。自1986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11美元的历史冰点,原油市场更是经历了两次石油危机,全球石油股票低迷。李嘉诚却在这时入手石油业,以32亿港元的价格,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股份。当时该公司日亏500万港元,如今这家企业已经成为“和记黄埔”最大的盈利和中流砥柱,日赚1500万港元。他本人更是称这次交易是“一生最伟大的投资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英就香港回归问题谈判前景未明,香港资本市场悲观氛围浓郁。英资“置地”集团着急出售“港灯”,李嘉诚此时入手34%的港灯股权。几个月后,股价回升,李嘉诚成功套现二十多亿港元,同时也以此为契机将业务拓展至公用事业。十年前,许多业内人士对李嘉诚的欧洲3G电讯业的估值极低,甚至有分析师嘲笑他的“Three G”为“Free G”。但是2015年的和黄将意大利的移动业务合并,交易价值竟高达218亿欧元。李嘉诚采取“人弃我取”的投资策略并非只是肤浅的想要哪个便宜买哪个,而是在审时度势后看好资产的发展前景,在最合适的时机入手,在众人非议中耐心等待,才能领先众人几百亿个小目标。试想,在上述的任何一个案例中,若是李嘉诚沉不住气,提早脱手,那些帮助他成为亿万富翁的垫脚石很有可能就成了分文不值的烫手山芋。对冲减风险2016年英国宣布脱欧后,被称“买了大半个英国”的李嘉诚成了最“受伤”的华人。其旗下上市公司股价接连受挫。4家公司的市值在两个交易日累计蒸发714亿港元。但是其实,李嘉诚早有准备。截至2015底,长和银行及其他债务总额为2,876亿港元,其中英镑占25%、欧元占25%、美元占比最多达36%,港元及其他货币同为7%。长和财务报表以港元计算入账,英镑贬值,英国业务所带来的盈利贡献兑换成港元,变相减少,但只要有相当大负债以英镑计价,长和实际要缴付的债务及利息将大幅减少,汇兑损失,随时变成汇兑收益。来源:pixabay.com而在今年,世界政局不明朗。土耳其修宪公投、法国大选、韩国大选、美俄关系变化等都对世界资产布局存在潜在的影响,对汇率的影响也极大。李嘉诚在今年还配置了一部分资产在黄金上,相信一定程度也是出于对冲部分货币贬值风险的角度。正所谓“创业容易守业难”。抄底是“攻”,对冲是“守”。“李超人”不仅能攻,也时时注意守。“攻守结合”才是真正的致富之道。李嘉诚今年上半年回报如何?今年是港股的旺年,以李嘉诚个人名义持有的香港公司股票在2017年上半年大都表现优秀,仅长实一家公司的回报率就有31.21%,以长实2016年年报披露的李嘉诚持股13185.03万股计算,上半年长实给李嘉诚带来的股票净收入最少就有19.5亿港币。正回报率最少的长江基建上半年股票净收入也有74亿港币(据2016年报,李嘉诚持有该公司71.93%的股本)。李嘉诚手持公司股票2017年上半年股价走势来源:彭博社,云锋金融整理(日)注:年初价格为2016年最后一个交易日收盘价,年中价格为日收盘价长实地产(1113.HK)2017年上半年股价走势来源:有鱼股票至于赫斯基能源公司,虽然上半年股票表现不佳,但是公司业绩却可观。2017中报显示,赫尔基上半年三个月EBIT同比上涨62.7%,六个月EBIT同比上涨113.6%。上个月,李嘉诚出席汕大毕业典礼的时候致辞道:“我年轻过,历尽困难试炼,我深刻知道成长之路是非常不容易的;在高增长机遇巨浪中,愚人见石,智者见泉。”“超人”李嘉诚超于常人的地方不是钱多,而是钱生钱的智慧。合理的资产配置,正确的投资策略,适当的风险控制才是真正的“生财之道”。文章来源: 财经锐眼 ID:xdbc68、云锋金融 ID:majikwealth往期精彩文章:中央终于出文件了 !P2P理财再添保障!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P2P已经进入后监管时期,利好民营经济!一文读懂,P2P理财的收益为什么比银行高那么多!P2P这个行业越来越好啦!千万别错过它!《信·使》君对话火柴头主要负责人杨杰:“根据客户的家庭资金状况做财富规划”人生重要的理财阶段有三个,你知道吗?头条|P2P火了,五大银行全部设立普惠金融部,**亲自定时间表原创|不要过分贪图高收益,稳稳赚钱是王道!互联网金融不要停!加油,互联网金融!听听国家怎么说......原创|2017年下半年,三步骤教会你怎么理财风雨十年,P2P功不可没!一站式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投资收益稳健!头条|央视历年点赞网贷!造福小微企业,P2P前景不可估量!财眼|快来算一算你在P2P里赚了多少钱?特大利好|仅五个月 P2P理财再度突破万亿大关,不投它还投什么?注意!只有P2P没有之一,真正落实普惠金融概念,造福百姓!最火的《欢乐颂2》 告诉你选择P2P理财!请放心理财!P2P理财让生活更美好!人民币贬值近2%!要想保值 赶紧投P2P!深度好文|关于“于欢”案,假如她懂互联网金融?《刺死辱母者》引发思考,P2P才是高利贷的终结者,小微企业主的福音!P2P利好,国内历史尚属首次,投资后受到17部委保护,想不安全都难!《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六世界上不上市的公司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就是老干妈。今天要说的是市值大约要过100亿美元、在其行业位置举足轻重的超级巨头公司,它们的力量大到甚至能控制世界的命运。既能提高知名度又能融资,他们为什么不上市呢?中国
老干妈:先说家家必备的老干妈。老干妈生存的核心价值就是产品,他们的产品强硬到什么程度呢?强硬到根本没对手,老干爹通通滚一边去。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产品强到老干妈这个程度,你也不需要上市。
华为、哇哈哈:再耳熟能详的就是华为和哇哈哈了,一个是世界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年营收超过600亿美元;一个是全球第五大饮料企业,年营收超100亿美元。
这两个公司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员工持股,华为有超过6万员工持股,哇哈哈股东数量有1.5万+;二是不差钱,其流动资金均超100亿美元。
还有一些私企,比如滴滴、新美大、蚂蚁金服、小米等等。不过这些企业应该是站在上市门口的,虽然现在他们还不至于撼动BAT的地位,但如果这些公司都成功上市,他们终将以“王者姿态”开始在各自领域战斗。
中烟、汇金、中邮、铁总等,这些国企哪个不是万亿级别的体量?一旦上市将能让祖国大地的资本震三震,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企业是不会也不能上市滴~不过旗下的某些子公司倒是有上市先例,比如中国中铁和以前的中铁二局都是上市公司。美国
硅谷独角兽:Uber、Airbnb、Palantir
Koch Industries科氏工业集团: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业务遍及多个领域: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
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大约拥有60,000员工。在原油贸易领域,科氏年贸易量超过七亿吨。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
Bloomberg彭博社:大数据时代的翘楚,市值很有可能超过千亿美元。
玛氏集团:是1911年创立的跨国公司,主要业务涉及零食类(糖果巧克力)、宠物类、主食和电子产品的制造和营销。公司年收入逾300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65,000名。大家熟知他的产品,包括德芙、MM’S、士力架等,后来收购了箭牌~益达绿箭彩虹糖还有**卷真知棒啥的都是~
亨氏集团:著名食品公司,多制造番茄酱等西式酱料,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中国也有运作,比较熟悉的产品是:亨氏奶粉及婴幼儿辅食、广合腐乳、味事达耗油等。
Bose博士:全球最著名的音响制造厂商,MIT几个毕业生创立,很多豪华车如奔驰宝马路虎上都有BOSE。这家公司年营收35亿美元左右,但是公司创始人Amar Bose博士视钱财如粪土,2011年把这家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都捐给了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欧洲
宜家:在中国被挤爆了,不用多说了。
Lego:乐高,全球第二大的玩具厂商。
Bosch:德国著名工业及电子设备制造商,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另外还制造高端的各类家电,2014年的收入为706亿欧元。
ZF:德国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世界第二大,2014年的收入为184亿欧元。(基本属于德国国企,不要只说中国才靠国企把公司做大)。亚洲
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和海上油田,控制着1/10的全球原油市场。沙特阿美倒是把IPO提上日程,谁家交易所能抢上这么一单,那可就是睡着也能笑醒。擅长推特治国的美国**特朗普11月4日在推特上发文称非常欢迎沙特阿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你看,这史上最富的美国**也是按耐不住了。农业贸易
Cargill 嘉吉: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于1865年创立的,经过150年的经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贸易、加工和销售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
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出口贸易,现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大宗商品贸易
Vitol维多集团:总部在瑞士,但是荷兰人控股。维多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原油贸易公司,年营收3000多亿美元(具体数据不详)。感觉是深海里的巨鲸,举个例子,在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它也能从伊朗拉出来原油。
Trafigura托克集团:成立于1993年的托克是全球领先的独立大宗商品贸易和物流公司之一,也是少数能够实现产业链整合与全球物流的贸易公司之一。其中矿石非常多,年营收近1500亿美元。为什么不上市?
企业掌门人们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
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
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
总结起来就是:
1. 差钱,但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所有的高技术企业或者所谓的独角兽,一旦上市,财务数据透明且估值体系清晰,融资额度反而容易受限制;
2. 股东结构尚不到位或不利于上市。比如:华为、哇哈哈以及各类国企巨头;
3. 不差钱,不想因为融资反而受上市公司法规的各种限制。比如:宜家、Bloomberg、Cargill、Louis Dreyfus等。
4.保密需要。企业上市以后,与上市以前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你已经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你需要如期披露年报,需要严格依照要求公开各种信息。而有的企业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
这倒不是说,他肯定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而是每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同,有些企业的很多信息是不能公开的,否则极易遭到竞争对手的拷贝甚至打击,或者会带来其他的一些灾难和麻烦。免责声明:转载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如您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对您的知识产权造成了侵权,请立即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核实并处理。《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七这里是土豪的赚钱速度。——掌柜近日,福布斯富豪榜发布了一组最新数据,在过去1年里有很多亿万富豪赚翻了。尤其是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佐斯,一年财富暴涨276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赚2200万元人民币,成为全球涨幅最大的赢家!当然,会赚钱的可不止亚马逊老板。今天,掌柜就为大家盘点全世界最会赚钱的10个人,来看看这些大佬们的赚钱速度!1.杰夫·贝佐斯:276亿美元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过去一年里的财富净值大幅上涨了276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赚2200万元人民币,现身价728亿美元。2.巴菲特:148亿美元过去一年中,巴菲特赚了148亿美元,使他的财富增长到了756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富豪。3.马克o扎克伯格:114亿美元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过去一年里每天都赚了3100万美元。Facebook老板持有他共同创建的社交网络的24%股权,随着Facebook股价飙升,他的财富每天都在暴涨。4.比尔盖茨:110亿美元现在身价860亿美元的微软联合创始人,最近从其丰厚的股票投资组合中获益,其中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6900万股和废物管理公司数百万股。5.查尔斯·科赫:87亿美元过去一年,查尔斯·科赫(Charles Koch)分享了他弟弟的幸运,也获得了87亿美元的收入。现在身价483亿美元。6.大卫科赫:87亿美元与他的哥哥查尔斯一起,大卫科奇拥有私人集团科赫工业集团的84%。该集团在制造业,石油炼制,商品贸易和牧场业有兴趣,在过去一年中表现非常好,目前,大卫科奇身价483亿美元。7.拉里·埃里森:86亿美元甲骨文联合创始人拉里·埃里森在财务方面有了辉煌的一年。去年11月份,甲骨文以93亿美元收购了NetSuite,而埃里森从交易中获得了35亿美元。过去一年,埃里森的财富增长了86亿美元,身价达522亿美元。8.马云:78亿美元(535亿元人民币)由于阿里巴巴的收入激增,去年阿里巴巴董事局**马云的财富净值增长了78亿美元,这位网络购物巨头现在身价283亿美元。9.伯纳德·阿诺:75亿美元随着LVMH在2016年创下创纪录的收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Bernard Arnault拥有这家法国奢侈品集团62.5%的股票,使个人财富增加了75亿美元。目前,Bernard Arnault拥有的财富价值415亿美元。10.迈克尔·布隆伯格:75亿美元媒体大亨迈克尔·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去年赚了75亿美元,现在,身价475亿美元。来源:多赢综合整理◆分享到盆友圈◆◆就是对多赢最大的奖赏◆- 其他文章推荐 -關注多赢之后,回复「热文」即可查看3月爆文:1.《马云一口气拿下3600家超市!震撼全球!》2.《老大爷惊天退休计划:800万卖房,180万买回!打死你也想不到,太绝了!》3.《别等到孩子绝望了,才后悔没看到这部央视纪录片—镜子》4.《她是首富夫人,丈夫入狱后挑起一个千亿帝国,从巨亏8亿做到总资产1500亿...》5.《这个中国女人从洗衣妹站上了人工智能的巅峰,不仅胜过柯洁,还成了美国人膜拜的偶像!》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送您188红包券+1万元体验金』《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八中国人都有一个看热闹的心,尤其是每当有排名出来的时候,都是议论纷纷的!3月1日,福布斯公布了2016全球富豪榜。其中,中国首富王健林排名第18,这也是史上首次有来自内地的富豪进入榜单前20。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不久前胡润发布的2016全球富豪榜对比,两大榜单再次出现多处不一致,特别是在对四川上市公司富豪的统计上,胡润榜刘永好家族是四川首富,而在福布斯榜,刘永行家族排到了第一。王健林跻身全球20大富豪,国民老公好福气从富豪榜总人数来看,美国仍然是世界上亿万富翁最多的国家。总共1810名富豪中,美国占了540名;中国内地则以251人上榜居第二位。随后分别是:德国120人、印度84人、俄罗斯77人。不过以2016年全球新上榜的富豪来算,中国则以70人新上榜独占鳌头。其中,内地首富依然是“国民公公”王健林,在榜单上他的总身家达到了287亿美元,位居第18位。这也是榜单上首次有来自中国内地的富豪打入前20位。“超人”李嘉诚则身家“缩水”,由17跌至20。纳入福布斯榜单均为全球身家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而由于经济环境下行富豪身家缩水,今年上榜人数由2015年的1826人减至1810人。不过也有富豪逆势而上,facebook创办人扎克伯格的身家就大幅上升了112亿美元,总财富增至44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六。这下国民老公的热度再提升了一个档次!胡润、福布斯内地“前十”差别大几天前胡润也发布了2016全球富豪榜,两相对比很容易发现,两大榜单有多处不一致。福布斯榜单中,王健林的身家为287亿美元,而在不久前发布的胡润榜单中,王健林家族的身家才约为260亿美元。虽然对于首富来说这样的差距也就是一个“涨停板”的事儿,但是在全球富豪榜上的座次差别就大了。福布斯榜单中王健林排名第18,这是史上首次有来自内地的富豪进入榜单前20。而在“缩水”了的胡润榜中,王健林家族财富总和位居全球第21位。并且,在上榜的中国内地富豪前十位中,除了王健林、马云、马化腾座次不变之外,从第四位开始两张榜单就出现了较大差异。在胡润榜中高居第四位的宗庆后家族,在福布斯榜单上则是“前十不入”,仅仅排到第12位。而在福布斯榜单上以63亿美元财富排名第十的刘强东,在胡润榜单上的身家约合63亿美元,但却只能排到第28位。四川首富两榜各不相同同样,四川出身的富豪们的身家、座次也出现了多处不一致。例如,在胡润榜单中,刘永好家族以68亿美元的财富位居刘永行家族之上,而在福布斯榜单中,刘永行家族则以51亿美元的家族财富力压刘永好家族。紧随刘永好之后的新晋四川富豪依然是柯尊洪家族,胡润和福布斯两张榜单上柯尊洪家族的财富分别为27亿美元、26亿美元,基本一致。但在福布斯榜单上,柯尊洪之后便是天齐锂业掌门人蒋卫平,榜单上他的身家为21亿美元,而在胡润榜上则是财富约23亿美元的刘汉元、管亚梅夫妇。同时,在胡润榜上榜上有名的宋睿、补建等均在福布斯榜单上难觅踪影。尽管同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富豪榜单,但胡润与福布斯两张榜单上富豪们的座次、身家几乎都是年年“打架”。究其原因,则是因为除了具有披露义务的上市公司之外,私企的经营状况大部分都是保密状态。仅凭公开采访、同行业类比估值等方法计算富豪身家,其准确性值得商榷。胡润榜最后也表示,榜单的信息来源包括重要的中、外媒体报道、全球股票交易所、实地采访等等,并表示不否认榜单会因为某种原因而漏人的可能。福布斯榜的数据来源也与之类似。不过不管两个榜单大佬怎么样打架,最重要的是有钱就行了,登榜不登榜都是浮云了(说得好像小编能登榜一样),就像国民老公就算不登榜,也还不是分分钟钟成“网红”,开开心心赚大钱一样!所以赶紧趁机会投资吧!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文章发布前未能及时获得授权。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微信号:华银金融】。《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九
摘要:“世界上不上市的公司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就是老干妈。而小富今天要说的是市值大约要过100亿美元、在其行业位置举足轻重的超级巨头公司,它们的力量大到甚至能控制世界的命运。既能提高知名度又能融资,他们为什么
“世界上不上市的公司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就是老干妈。而小富今天要说的是市值大约要过100亿美元、在其行业位置举足轻重的超级巨头公司,它们的力量大到甚至能控制世界的命运。既能提高知名度又能融资,他们为什么不上市呢?”另外如同MBB这样的顶级咨询公司(Mckinsey、BCG和Bain)、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各大顶级律所,因为其业务规模和为客户服务的性质,小富也就不纳入名单了。中国咱中国嘛,就得分私企、国企来说。私企先说家家必备的老干妈。老干妈生存的核心价值就是产品,他们的产品强硬到什么程度呢?强硬到根本没对手,老干爹通通滚一边去。可见,打铁还需自身硬,你产品强到老干妈这个程度,你也不需要上市。再耳熟能详的就是华为和哇哈哈了,一个是世界著名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年营收超过600亿美元;一个是全球第五大饮料企业,年营收超100亿美元。这两个公司有几个共同特征,一是员工持股,华为有超过6万员工持股,哇哈哈股东数量有1.5万+;二是不差钱,其流动资金均超100亿美元。任正非和宗庆后还有一些私企,比如滴滴、新美大、蚂蚁金服、小米等等。不过小富看来这些企业应该是站在上市门口的,虽然现在他们还不至于撼动BAT的地位,但如果这些公司都成功上市,他们终将以“王者姿态”开始在各自领域战斗。国企中烟、汇金、中邮、铁总(中国铁路总公司)等,这些国企哪个不是万亿级别的体量?一旦上市将能让祖国大地的资本震三震,不过小富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企业是不会也不能上市滴~不过旗下的某些子公司倒是有上市先例,比如中国中铁和以前的中铁二局都是上市公司。美国硅谷独角兽:Uber、Airbnb、PalantirKoch Industries科氏工业集团:全球最大的非上市公司,科氏工业集团成立于1918年,是一个典型的家族型企业,年销售额超过500亿美元。其业务遍及多个领域:原油开采、炼化、贸易、管道运输、农业和畜牧业、金融服务、道路沥青等。科氏还拥有北美最大的液化石油气加工集团,占北美市场总量的25%。大约拥有60,000员工。在原油贸易领域,科氏年贸易量超过七亿吨。科氏还是美国第六大电力供应商,供电业务遍及全美五十个州。Bloomberg彭博社:大数据时代的翘楚,市值很有可能超过千亿美元玛氏集团:是1911年创立的跨国公司,主要业务涉及零食类(糖果巧克力)、宠物类、主食和电子产品的制造和营销。公司年收入逾300亿美元,全球员工总数65,000名。大家熟知他的产品,包括德芙、MM’S、士力架等,后来收购了箭牌~益达绿箭彩虹糖还有**卷真知棒啥的都是~亨氏集团:著名食品公司,多制造番茄酱等西式酱料,大家不是很熟悉。但是在中国也有运作,比较熟悉的产品是:亨氏奶粉及婴幼儿辅食、广合腐乳、味事达耗油等。Bose博士:全球最著名的音响制造厂商,MIT几个毕业生创立,很多豪华车如奔驰宝马路虎上都有BOSE。这家公司年营收35亿美元左右,但是公司创始人Amar Bose博士视钱财如粪土,2011年把这家公司的大多数股份都捐给了母校麻省理工学院。欧洲宜家:在中国被挤爆了,不用多说了Lego:乐高,全球第二大的玩具厂商Bosch:德国著名工业及电子设备制造商,世界第一大汽车零部件厂商,另外还制造高端的各类家电,2014年的收入为706亿欧元。ZF:德国著名的汽车零部件厂商,世界第二大,2014年的收入为184亿欧元。(基本属于德国国企,不要只说中国才靠国企把公司做大)。亚洲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公司,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陆上和海上油田,控制着1/10的全球原油市场。农业贸易Cargill 嘉吉: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世界最大的动物营养品和农产品制造商。于1865年创立的,经过150年的经营,嘉吉已成为大宗商品贸易、加工、运输和风险管理的跨国专业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的贸易、加工和销售公司,经营范围涵盖农产品、食品、金融和工业产品及服务。Louis Dreyfus路易达孚:创建于1851年,总部设于法国巴黎,开创和发展了欧洲谷物出口贸易,现在是世界第三及法国第一粮食输出商和世界粮食输往俄罗斯的第一出口商。大宗商品贸易Vitol维多集团:总部在瑞士,但是荷兰人控股。维多集团是世界最大的独立原油贸易公司,年营收3000多亿美元(具体数据不详)。感觉是深海里的巨鲸,举个例子,在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的情况下,它也能从伊朗拉出来原油。Trafigura托克集团:成立于1993年的托克是全球领先的独立大宗商品贸易和物流公司之一,也是少数能够实现产业链整合与全球物流的贸易公司之一。其中矿石非常多,年营收近1500亿美元。(注1:以上两个怪咖都来自荷兰,其实腾讯目前最大的股东是Naspers,其拥有腾讯35%的股份,这个公司最初也是来自于荷兰。)(注2:Glencore,Vitola和Trafigura是大宗贸易的传统三强,而Glencore在2011年通过香港-伦敦双重上市筹集100亿美元,在日其市值约为173亿美元。)为什么不上市?企业掌门人们均拒绝上市,基于这样一个判断:企业要挂牌上市,就得定期公开运营数据,企业的股价也会受到股票市场整体氛围的影响。尤其企业专注长远发展时,可能因尝试新产品或进行结构重组,需要增加投入,营收也会下降。碰到经济衰退时,投资回报也会减少,资本市场的压力就会接踵而至,逼迫经营者为迎合市场采取各种短期行为,导致抗压力减弱。家族企业则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步伐制定策略,定力要大很多。罗斯柴尔德家族总结起来就是:1.差钱,但等待更好的上市时机。所有的高技术企业或者所谓的独角兽,一旦上市,财务数据透明且估值体系清晰,融资额度反而容易受限制;2. 股东结构尚不到位或不利于上市。比如:华为、哇哈哈以及各类国企巨头;3. 不差钱,不想因为融资反而受上市公司法规的各种限制。比如:宜家、Bloomberg、Cargill、Louis Dreyfus等。4.保密需要。企业上市以后,与上市以前最重要的一点区别就是,你已经变成了一家公众公司。你需要如期披露年报,需要严格依照要求公开各种信息。而有的企业是不能接受这一点的。这倒不是说,他肯定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东西,而是每个企业的运作模式不同,有些企业的很多信息是不能公开的,否则极易遭到竞争对手的拷贝甚至打击,或者会带来其他的一些灾难和麻烦。来源:知乎、搜狐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这个家族才是真正的世界首富,李嘉诚都比不了,自称打死都不上市》 精选十导读:山东债务链危机在这几天集体爆发了。曾经作为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支柱企业之一的齐星集团,如今卷入百亿元债务风暴之中,也使得市场对山东邹平县的区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瞬间提升。金融界网站综合信托圈、英才杂志、侯安扬微博首先套用一下上善若水投资总监侯安扬观点,定一下总基调:从整体经济去判断,山东算是比较好的了,比传统的广东江浙北京上海差一些而已,如果觉得它这个问题很大,那其他省份真要呵呵一把了。最近出事的辉山乳业和齐星集团,好歹是个百亿级别的债务而已。。。要知道,地产界里激进的民企那是万亿级别的啊,这才是核爆级的债务。回到我们说的山东债务链危机,早在3月初,就有做空机构对同属“邹平板块”的全球最大铝生产商——中国宏桥(01378.HK)开炮。受此影响,中国宏桥股价当日暴跌,市场蒸发近43亿!中国宏桥与其存在关联的魏桥纺织(02698.HK),均为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旗下企业,背后实际控制人为山东首富张士平家族。据《福布斯》2016年中国富豪榜,张士平家族财富365.2亿元,排名27。周五,网络流传出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关于防范和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围堵中国铝产业有关建议的函》——这封函提交至的对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时间是3月9日。这封函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附件”——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关于应对美国机构做空事件的紧急报告。“近期以来,来自美国的做空势力针对山东魏桥创业集团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做空行动,影响特别严重,可能引起巨大的风险,现就相关,紧急报告如下”——魏桥集团,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前三强,2016年集团销售收入达到3750亿元。魏桥集团有纺织和铝电两个业务板块,这两个板块均是全球规模最大、盈利最强的。以魏桥集团为核心,在当地形成了纺织、铝业两大产业集群,涵盖了全产业链,两大集群内的企业有2000多家,综合年产值5000多亿元,合计解决就业近30万人(其中魏桥集团自己的员工16万人,上下游企业员工10多万人),为当地滨州市直接贡献了半数以上的生产总值,占据当地金融机构半数以上的信贷总规模。此次做空事件,名为做空,实为绞杀魏桥集团在香港的两家上市公司——中国宏桥和魏桥纺织。我们推测此次敌对行动的直接诱因,始于2015年,魏桥集团在非洲几内亚的铝矾土矿山完成建设并投产,该矿山投产后,美铝、力拓很快就丧失了在全球市场的原料定价权,直接触及其根本商业利益。……紧急报告称,一旦做空势力实现上述目的,必将产业以下严重影响:1、当地两大产业集群会遭到致命打击,直接影响中国10%的纺织市场和20%的铝业市场,中国企业近年来在国际市场上获得原料定价权会再度落到以美国铝业、力拓为代表的美资企业手中。2、两大产业集群直接涉及2000多亿的国内银行贷款,应对不当,必然会引发区域性的系统性金融风险。3、两大产业集群涉及30万人(含魏桥集团的16万员工)的直接就业,一旦风险蔓延,势必引发剧烈的社会动荡。为此,山东魏桥恳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给予三点支持: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在各大富豪榜、被定义为“山东首富”的山东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张士平,并没有像其他明星企业家那样经常出现在镁光灯下,人们也几乎难以看到关于他的个人传记。显然,身在名利场内,张士平却喜欢与众不同。张士平一直用一部200多块钱的功能机,怕丢失或者坏掉后找不到同款,甚至还买了10台做备用。偶尔,张士平也会拿出一部iPhone拍照。当然,对于他来说,这部手机不是智能终端,除了拍照也只是发挥另一功能,向旁人展示上面的铝材是来自于魏桥创业。今日,小编和大家分享一篇与此有关的旧闻,周二《又是山东!又是高利贷!这个全国百强县怎么了?》一文中已经推荐一遍。再推一遍,了解一个典型邹平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成长史,或能窥一斑而知全豹,更加了解邹平如何成为今天的邹平。英才2013年第7期山东首富的野蛮扩张史,揭秘魏桥帝国一个卖毛巾的小厂如何用25年杀入世界500强,创始人张士平何德何能?来源:英才,记者:李文友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又迎来一个闷热的黄昏。汽车和电动车挤满了马路,穿着蓝色制服、拎着黄色头盔的电厂工人穿插在拥挤的车流中,鸣笛声、叫卖声、孩子的哭声,凝和着空气中的热浪上下起伏。沿着主干道一直往小镇西端走,路上的煤灰逐渐多起来,道路被染成黑色,不时有运煤的福田大卡咆哮着碾过路面。不远处,数十米高的煤堆和直插暗灰天空的冷却塔赫然入目,三个热电厂在道路南侧依次向西延伸开去。在电厂东边不远处,工人的住宿楼、影剧院、办公大楼、幼儿园、诊所,紧密相邻,浑然一体,形成一个独特的企业小社会。这里是魏桥创业集团(以下简称魏桥)的一个普通厂区,也是其董事长张士平经营的神秘帝国里一个微小的角落。他的整个集团拥有企业14家,员工16万,下辖7个生产基地,10个工业园,十几个大型纺织工厂,10个电厂和8个铝厂,其总资产937亿元,2011年以1615亿元的营收杀入财富世界500强。与之伴随的,是张氏家族以数百亿元的财富登上各类排行榜,成为 “山东首富”。魏桥之巨、家族之富原本不为外界关注。直到2012年,一则“魏桥自建电网的电价比国家电网便宜1/3”的消息引爆舆论,批评与赞誉同时包围了这家原本低调的企业,数十家媒体涌入魏桥镇。由此,魏桥集团开始广为人知。时至今日,魏桥仍保持神秘色彩,历经20多年的发展,其与地方经济紧密融合,和地方**彼此支持,而对陌生的外来者则充满警惕。与魏桥镇厂区的情形相似,在其总部邹平县,20多平方公里的魏桥工业园区里,厂区、宿舍,甚至文化广场等大小门口至少两个保安驻守,其总部大门甚至有8个保安把关。即使相隔50多米,也会有保安一路小跑突然出现在手拿相机拍照者的面前,并提高嗓音提醒:“再拍就没收,拍花草也不行,这是规定”。这是一个怎样的帝国?它又怎样强悍地成长?外界最读不懂的是,魏桥浸染的纺织业、火电、铝业都非景气行业,纺织连续5年行业性亏损,火电连续 10年行业性亏损(去年扭亏),铝业连续 6年行业性亏损,魏桥何以能在产业不振的大背景下,实现家族财富的暴涨?一个卖毛巾的小厂如何用25年杀入世界500强,创始人张士平何德何能?《英才》记者在北京独家采访了张士平,随后又奔赴山东滨州市、邹平县、魏桥镇等地,探寻魏桥的财富发家轨迹,试图解码中国民营企业蝶变为世界级企业的基因。财富分水岭在滨州和邹平等地,魏桥的影响随处都可感受到。就连邹平的出租车师傅都能煞有介事地说出一段“张老板”的故事。一位退休的**工作人员告诉《英才》记者,邹平县每年都会召开经济工作会议,第一个发言的企业家必是张士平,“不用多说,张总只要很平淡的说出今年又交了几十亿的税,我们坐在下面的人都会心中一凛,那可是县里税收的一半,很震撼。”张士平的生意越做越大,魏桥对地方经济的影响愈加明显。而地方**对其的支持也成“人之常情”。于是,一路走来,皆大欢喜。在魏桥兼并国有企业滨州一棉后,市**下发了优惠政策:土地全免费,三年税收返还。在邹平,**会对魏桥所需土地,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给予大力支持。房价高涨,民工短缺。为留住人才和劳动力,魏桥多年前便开始自建员工住房。魏桥规定,只要干满五年,员工结婚就可以以千元的成本价购买单位提供的住宅,但员工以后不可以向外销售,可按原价交回。《英才》记者在邹平调研时发现,在城区会仙一路南侧,月河五路南段东侧,会仙二路北侧,月河三路东侧,都有魏桥为中高层员工提供的新住宅楼。魏桥的壮大无疑为张士平在地方和行业里获得赞誉,“亚洲棉王”的呼号也足够耀眼。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若按拥有财富的数量级来算,2011年之前张氏家族的财富只在10亿元当量,这与魏桥的巨大体量似乎并不“匹配”。虽然魏桥旗下核心子公司魏桥纺织(02698.HK)于2003年9月在香港成功上市,张士平家族的持股比例达到32.4%,但魏桥纺织的上市还不足以让张氏家族的财富有质的飞跃。如果以魏桥纺织日收盘价计,这部分股权价值仅12亿元。但在日,也就是中国宏桥集团有限公司(01378.HK)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后,张氏家族的财富就开始以百亿来计算了。从年,张士平一共收购和自建了91.6万吨铝产能设施,到日,中国宏桥总资产达到133亿元。2010年,随着上市的临近,中国宏桥显示出强劲的收入和盈利增长态势,其当年总收入和利润分别达到了151.3亿元和41.9亿元。终于迎来张士平数年来期许的那一刻。日,中国宏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盘中每股最高价达8.09港元,最终以每股7.9港元报收,按张士平及其夫人郑淑良共同持有84.96% 的股权计算,中国宏桥给其家族当日带来近400亿港元的惊人财富。由此,中国宏桥上市成为张氏家族实现财富跨越的“分水岭”,一夜之间成为山东首富。虽然,长期专注于实业的张士平为何对上市“费尽心思”,至今仍不得而知。但张士平告诉《英才》记者,上市成功后,其平时“想不起”去关心股价。而据接近魏桥的人士讲,张士平常用自己强烈的财富价值观来教育自己的骨干:怎么叫体现人的价值?你们都有钱,我钱最多,你们都属于社会上的富有阶层,但钱能顶什么东西?我认为真正能体现价值的最高层次就是干。你干得越多为社会造福越多,你就赚得越多。你干了,价值就实现了。现在,张士平每天依然是6点半准时到公司上班。平时出差,只要感觉没必要,一个人拎上包就走,不带随从。张士平告诉《英才》记者,他非常看不惯有了职位、财富或权势就带上一大班随从讲风头和排场的人,“管理、纪律和作风都是上行下效。如果一个领导出行要有十几个跟班,这种作风,何谈企业的效率和成本控制?不用想都明白。”据张士平的堂叔、魏桥村村委书记张尊水讲,张士平“发达”后,日常生活从来不用名牌,“吃饭还是喜欢自己家里做的”。事实上,在15万平方公里的齐鲁大地上,类似于张士平这样的企业家不在少数。距离魏桥十几公里的西王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玉米油生产加工集团,也是邹平第二大企业,旗下有四家上市公司。其创始人王勇的人生际遇与张士平极为相似:出生西王村,当过村书记,后任西王福利油棉厂厂长,西王集团成立后任董事长。现在,西王的年销售额已突破260亿元。同处邹平的七星集团董事长赵长水、传洋集团总经理宫传洋和西王集团的王勇都曾表示要“努力赶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牛竞技老板是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