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个欧洲国家的公主参加了马术比赛的马多少钱 并获得了多

英国公主勇夺欧洲马术赛冠军 目标锁定北京奥运_新闻中心_新浪网
英国公主勇夺欧洲马术赛冠军 目标锁定北京奥运
http://www.sina.com.cn 日02:48 新闻晨报
  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中)、女儿安妮公主(右)和安妮之女扎拉(左)三代都是优秀骑手。(信息时报供图)
  扎拉公主的妈妈安妮公主亲自为女儿颁发了金牌,这和1971年安妮公主夺冠时接受妈妈伊丽莎白二世颁奖的情形非常相似。(信息时报供图)
  据英国《每日快报》和《泰晤士报》12日报道,1971年,查尔斯王储的胞妹安妮公主勇夺欧洲马术赛冠军,轰动英伦。时隔34年,她的女儿、芳龄24岁的扎拉?菲利浦斯公主同样勇夺“欧洲全能马术锦标赛”金牌,将“王室神话”续写。据悉,这位踌躇满志的美貌公主眼下最大心愿便是代表英国队,出征北京2008年奥运会!
  【替补出场】倾盆大雨中表现完美
  据报道,9月11日,为期4天的“欧洲全能马术锦标赛”在德国布伦海姆进行到了最后一天。这一天的马术比赛总共包括3个项目,依次为盛装舞步、场地障碍和越野障碍。扎拉公主所代表的英国队原本有4名队员,可就在临上场前的最后一分钟,由于同伴的赛马临时受伤,扎拉公主被教练安排作为替补上阵。
  前面两项赛事,扎拉以其娴熟的表现一路领先,可是当赛事进入第三项―――越野障碍时,天空中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赛马场的道路一下子变得泥泞湿滑起来。要在这样的赛道上策马狂奔,无疑需要骑手拥有过人的勇气和技巧。成群结队的摄影记者聚集在障碍物的旁边,准备随时捕捉这位王室美女人仰马翻的“精彩镜头”。可是只见一身戎装的扎拉公主骑着胯下一匹栗色雄马,英姿飒爽地飞跃一个又一个障碍。
  当赛场的记分牌打出扎拉的表演成绩之后,现场观众齐声欢呼。这位现年24岁的美女骑手代表英国队夺得了全场最高分,以无可争议的表现获得金牌。而这也是英国选手连续第6次获得这一殊荣。现场的裁判无不惊呼,扎拉与她的爱马“Toytown”简直就是一对“完美组合”!当作为颁奖嘉宾的安妮公主亲自为女儿扎拉挂上金光闪闪的奖牌时,母女俩紧紧相拥,四行热泪夺眶而出。直到下了领奖台之后,兴奋不已的扎拉口中仍旧不停地念着:“不可思议”。
  【入行仅3年】基因源自“金牌父母”
  据报道,扎拉正式投身赛马运动是在2002年。这位倔强的公主自打立志干上这一行的那天起,便坚称:“我一定要以高超的骑术获得别人的认可,而不是靠着外祖母(女王)或是什么绯闻出名。”
  扎拉的成绩一半是自己的勤奋,另一半则不得不归功于其与生俱来的“马术基因”。据悉,扎拉的母亲安妮公主在1971年代表英国队获得了欧洲跨越障碍马术赛的冠军。在1975年加拿大举行的国际跨越障碍马术赛比赛中,她又摘取了银牌。1976年,她再次作为英国队的一员参加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奥运会。
  与母亲安妮公主相比,扎拉的父亲马克?菲利普斯上尉的成绩显然更为耀眼。他曾于1972年代表英国队在奥运会上勇夺金牌。凭着过人的骑术,他成了英国王室的乘龙快婿。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老当益壮的他再次取得银牌的佳绩。然而,这对夫妇却在1992年分道扬镳。
  有趣的是,目前担任扎拉跳跃障碍项目的教练就是她老爸马克?菲利普斯。用女儿扎拉的话来评价,父亲不仅是一位奥运金牌选手,更是一位杰出教练。他的指导简洁、有效,而他的目光则更像“激光”一般犀利,能够一针见血。袁海(本报专稿)
&【】【】【
【】【】【】
 电话:010-   欢迎批评指正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博客等级:
博客访问:14,769,964
【专题】中国马术新生力量——&陆炜&马术,是一个圆
骑手华天跨越越野赛连续木桩障碍 摄影Bob Martin
编者按&#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年走马马到功成。正值1984年马术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后的第30年之际,本刊将目光聚焦于马术,探访“中国马术新生力量”,我们希望,这既是对文化和一种休闲方式的探讨,同时也是在纵观中国马术的现在与未来。
本刊编辑部文
旧时乾隆七下江南,足见苏杭之魅力。时值5月,万物初绿、草木繁荫,又恰是这块富庶土地最令人羡煞的时节,未免激起人们出游正是时候的想法。
距离上海150余公里、苏州80余公里、无锡25公里的江阴,马术爱好者的聚会正在这个号称亚洲最顶级马术俱乐部里上演。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每逢周五,长三角附近的大贾富商、中产阶级以及马术爱好者皆会聚集于此,惬意的周末下一秒便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除了骑马扬鞭驰骋,他们还可参加马术兴趣班、学习专业马术和技巧,还有一点可不能忘了:拍照留念。
这仅是国内众多马术俱乐部的冰山一隅。引用全国数据统计&#年全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五百多所,超过600万匹骏马惬意地活在其中,生活起居皆得到了悉心照料。
就此而言,中国民间马术运动普及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马术繁荣的背后,是西来贵族文化的渗透以及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型:“以马会友”渐到“马背之交”
的新型商业谈判模式受到了中产阶级的追捧;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每周末都会参加马术培训。
1983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从1984
年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马术赛事到今天正好30个年头,但是中国直到2012年方成立国家级的中国马术队,职业马术在中国可谓是刚刚起步,不过,这项绅士运动近年来受到了国人的追捧,也推动了官方的重视。
一个层面是,从教育领域寻求马术专业队伍的突破。从2008年起,全国院校超过10所相继开设了马术、赛马等学历教育或课程,教育层次覆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紧接着,为了保证马术赛事能够商业化运作,武汉商学院又开设了社会体育赛马产业专门方向的专业。2011年,天津体育学院与武汉商学院又合作开办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专业。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浪琴的推动下,马术赛事也在国内逐渐铺开。据中国马术协会统计,单是2014年整年举办的国内赛事有18项、国际赛事也多达17项。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出任中国马术协会主席,足以看出官方对职业马术队的布控,未来的赛场上或也能嗅到来自国内的硝烟。
事实上,极富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马术三项赛,与板球、橄榄球、足球并称为英国四大运动,马术三项赛又是世界上第一项设立星级制的体育运动。
对欧洲人而言,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骑马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骑士与马匹的“共舞”,要从人与马的完美配合中传递出儒雅的绅士气派和高贵气质,马术的精彩也恰在于此。而骑士在比赛的过程中配上一块浪琴表就更显示出了优雅的绅士气质。因为有着对优雅、精准、传统的共鸣与默契,浪琴表与马术——这一有着王者之风的高贵运动,持续了近百年的悠长渊源与完美合作。
除去这些,陌生的场地以及观众的众目睽睽都会让马儿感到不安,比赛的过程中若有突如其来的声响或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致使马儿受到惊吓,那这名骑手可能就要抱憾而归了。
所以,作为一项绅士运动,马术比赛也如同音乐会般诸多要求:进入比赛场地后要将手机关闭或设置振动状态,走出现场后再接打电话;凡是运动员有仰视动作、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比赛项目不得使用闪光灯。
西来“新贵”
马术运动曾只活跃于上流社会和军队之中。一方面,参加马术运动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撑:赛马的购买、精心饲养;昂贵的损伤修复;训练用的马术用具以及宽阔的训练场地;而另一方面,马术运动也是崇尚“骑士精神”的最高体现。
这种事关骑士的尚武精神在我国崇尚马背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长河中也相当浓郁。成吉思汗的部落,便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元代,大都城里便有了赛马活动,遇有大型集会赛马骑射已然成为习俗。到了明代,春花草绿便是走马和骑射之日。清代以后,长于骑射的满族更是钟情于赛马。清末,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种名为“赛马会”
的西式赛马由外地传至京城。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战事的消停,西方国家开始把战时的军用马过渡到骑成休闲用马,并且大力发展马术运动。而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力渐渐复苏,才出现了现代马术动发展的土壤。
现代马术运动的历史已无处可考。1734年美国弗吉尼亚成立查尔列斯顿马术俱乐部,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马术俱乐部。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由于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和主办国希腊对该项目缺乏兴趣,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年马术比赛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只设障碍赛一个项目。
英国王室格外钟情于马术运动。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安妮公主(伊丽莎白女王之女)参加了马术比赛,成为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竞技的第一位王室成员,尽管她并没有获得奖牌。
其后,安妮公主的独生女扎拉·廷德尔是英国顶尖的马术选手,曾被选派参加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马术三项赛团体银牌。
高尔夫、马球、马术等系列绅士运动,填充着国人追求贵族文化的心理;随着刘丽娜、华天等一批新生马术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国人对这项绅士运动愈发充满热情。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现代马术发展史中,香港地区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先头兵。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的马匹检疫和药检设施都与世界接轨&#
年北京奥运会把马术比赛设在香港,曾掀起过一股不小的马术热潮;而由浪琴冠名、亚洲唯一荣获CSI5资格的“香港马术大师赛”更标志着中国的马术赛事走向更高规格。
【封面故事】—— 陆炜
马术,是一个圆
陆炜,中国马术史上首位在全国最高级别障碍赛中夺得金牌的女骑手
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特约记者洪菁菁
陆炜的马术职业生涯,已经20年了。
这些年,由运动员到教练员到中心副主任,既是身份的过渡,也是身份的叠加。
长期的国内外训练、比赛,加上日常思考、观察,陆炜看得见进步,也说得出差距。她知道方向,懂得方法,努力却不着急。
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尝试马术,因为“这是一项很有魅骑手华天跨越越野赛连续木桩障碍& 摄影/Bob Martin
编者按&#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年走马马到功成。正值1984年马术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后的第30年之际,本刊将目光聚焦于马术,探访“中国马术新生力量”,我们希望,这既是对文化和一种休闲方式的探讨,同时也是在纵观中国马术的现在与未来。
力的运动”。
“从他(应陆炜要求,文中均以“他”和“他们”称呼马儿,陆认为马儿也是运动员,更是好伙伴。)的左前方靠近,把手心向上摊开让他闻一闻;然后碰一下他的脖子,拍拍他安慰一下,或者发出一些温和的声音,让他知道你没有恶意,再试着慢慢靠近……”在陆炜的指导下,记者小心翼翼地接近眼前的生灵——他高大,双眸清亮,咫尺相对时,似乎能撞进人的心里。
他叫“香缇”,陆炜的专属马匹。陆炜和他聊了几句,然后剥开一粒水果硬糖;香缇娴熟地凑过来,饶有兴味地开始咀嚼,表情沉醉、认真,——是个漂亮、优雅的家伙。
“我要练马术”
陆炜打小就喜欢动物,自然包括马。
1988年,因为练现代五项,陆炜开始接触马匹。“那时候上海没有马场,我们就在养马岛训练。为了练力量和骑坐,不让用脚蹬,用的是军用的鞍子,比较粗糙,皮都磨破了;很多时候因为太痛,队员们都会摔下来。”陆炜回忆着,期间发生的一幕她记忆犹新:
“有次我刚好摔在一匹马的肚子下,他瞬间将一只脚跪下,并顺势在地上打了个滚。低头时发现白色T
恤上有个大大的马蹄印,这才知道马儿为了避免伤害我才做了那些动作。他是那么敏捷、有灵性,他的反应快到我根本来不及察觉肚子上的重量。”
这样的经历一下子拉近了陆炜和马儿的距离。她开始习惯时常摘些草来喂养他们,习惯和他们亲近、交谈,习惯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3年底,脚腕骨刺、浑身是伤的陆炜从现代五项退役。时值上海筹备八运会,开始建马场,同时建设的还有一支现代马术队伍。
“前任场长徐根发负责招人,当时上海会骑马的也就现代五项的队员;他就问我们这帮退役队员有没有兴趣。因为对马的感情,也因为练现代五项时虽然骑术不大好,但也被夸过有天分,我就想这是一个好好练习的机会,说不定我会做得更好呢?于是,就很开心地说‘我要练马术!’”
遇见神龙宝
因为马场在建,上海的第一批马术运动员在香港马会训练了一年半。那也是陆炜第一次全方位了解“马术”的概念。
因上海体育局与香港马会一直保有良好合作,从开始到现在,香港马会都会免费送给上海马场一些退役马匹。马场再根据伤病情况对马匹进行分类,一般几十匹马中会有两三匹达到全国锦标赛标准,其他则效力于现代五项或二线队员的培养。
从赛马到马术,会有一段重新调教期。“赛马相对来说性格比较急躁、敏感,伤病也较多,所以训练时要非常小心。相较于之前追求速度的赛马,马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从肌肉用力的方式到思维模式,都需要转变。有的接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缘的话一两个月就能适应。”陆炜所说的“缘”,就是人与马的契合度,因为“比起技术,这个更加重要”。
返回上海半年,香港马会又一批赛马退役;那些马儿“休假”后就被送到上海马房,当时一位爱尔兰教练负责分配马匹。陆炜清楚地记得那个号码——
“L79”,这是第一匹退役后直接交到她手中的马,也就是说将由她自己完成调教。
路上,陆炜一直想象着“L79”的模样。及至马房,抬眼一扫,只见一匹马儿不安分地将脑袋伸在外面。“嘿,这马还挺有个性,不会就是他哦?”果不其然,这正是日后的“神龙宝”,一个呆在马房里很乖很乖的“Good
Boy”,出来后就很疯很疯的“Super Jumper”。
调教从“打圈”开始。一般情况,马儿跑个15分钟就“放松”了,但神龙宝跑上半小时都会兴奋依然。他有跳跃天分,并且动作流畅。就是这样一匹马,在摔过陆炜四五次之后,终于开始接纳她、信任她,“他开始知道只要我在上面,就不能做一些让我摔下来的事情”,陆炜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
彼时陆炜开始用声音给他一些指令,帮助他理解要做的事情,“要紧的是合适的力度以及合适的时机。”陆炜补充道,“指令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跑=驾’、‘停=驭’;每个国家会有区别,但在英法美,想让马起步或者加快步伐,就会发出舌音:zezeze;想让马儿停下就是wow,只要很轻地发声,他就能听懂。当你说话的时候,他的耳朵会往后动。”
训练时用英语居多,因为多数马匹是欧洲血统,并且从出生到上马接受的都是国外专业调教,有“童年记忆”;运动员长期在国外训练,用的也是英语。“从专业上来说英语不用说出很完整的词汇,并且更能反映语调的变化,马儿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比赛的精确。但日常接触多了,饲养员讲中国方言他们也能懂,甚至我们开不开心他们都能觉察出来。”
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陆炜开始觉得自己与神龙宝心灵相通。
“有时候我们在慢步走,然后我准备快步了,但可能只是肌肉有反应,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他已经知道了,就抢先一步加快了步伐。这就像自己带出的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
2001年全国马术锦标赛,他们获得障碍赛个人赛冠军。陆炜觉得这对自己和神龙宝都是很大的鼓励。比赛时只想着全情投入,依次完成每个动作,结果出来后,陆炜才意识到自己和神龙宝都变成熟了。“对我来说,是自我价值的肯定,至少我的选择没有错,也有更大的力量继续往前走。神龙宝也变得自信了。之前比赛他都要戴耳罩,后来不需要了;之前挑战新的障碍时还会犹豫,但那之后他好像觉得‘I
can do it’, 会轻松地面对。”
“我想我们都是比赛型选手,骨子里有着相似的东西,刚开始比较谨慎,认定之后就义无反顾。2012
年,神龙宝离开了;但他至今令我难忘。全运会的时候我们又拿了第三名,那之后就是亚运会,我们有很大希望代表国家队参赛。但他旧伤复发,当时我就一边为他治疗脚伤,一边用备用马训练。我在清理那匹马的时候,他会伸出头来看我。等我再去照顾他时,他突然一个转身,屁股对着我,然后用眼神偷偷瞟着,似乎很生气,这才知道原来他吃醋啦!然后我就哄他,说我还是最喜欢你呀,还喂他吃糖,刚开始还不吃咧!过一会儿终于好了。那之后我就把他和备用马的马房分得远一点,让他看不到。真是很有意思!”
她说当初第一眼看到香缇时,似乎看到了神龙宝的影子。
“马术是团队较量”
每天8点半开始上马,每星期出3次早操(7点开始);11点半,在食堂吃午饭。然后午休,下午2点起床,备马、做准备活动,2点半开始训练,4点或4点半结束;以打理马匹、训练年轻队员为主。”陆炜三两句便勾勒出“普通的一天”。
“现在中心共有82匹马;两个项目:场地障碍和三项赛;每个项目4到5人,运动员加教练员一共十来人。每个人清楚队规,然后自我管理。训练时主要关注运动员和马匹的状态、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大家相互提意见。骑手在马上训练,教练在地面观察,这时候教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骑手与马
本刊编辑部/文
骑手华天跨越越野赛连续木桩障碍 摄影Bob Martin
编者按&#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年走马马到功成。正值1984年马术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后的第30年之际,本刊将目光聚焦于马术,探访“中国马术新生力量”,我们希望,这既是对文化和一种休闲方式的探讨,同时也是在纵观中国马术的现在与未来。
本刊编辑部文
旧时乾隆七下江南,足见苏杭之魅力。时值5月,万物初绿、草木繁荫,又恰是这块富庶土地最令人羡煞的时节,未免激起人们出游正是时候的想法。
距离上海150余公里、苏州80余公里、无锡25公里的江阴,马术爱好者的聚会正在这个号称亚洲最顶级马术俱乐部里上演。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每逢周五,长三角附近的大贾富商、中产阶级以及马术爱好者皆会聚集于此,惬意的周末下一秒便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除了骑马扬鞭驰骋,他们还可参加马术兴趣班、学习专业马术和技巧,还有一点可不能忘了:拍照留念。
这仅是国内众多马术俱乐部的冰山一隅。引用全国数据统计&#年全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五百多所,超过600万匹骏马惬意地活在其中,生活起居皆得到了悉心照料。
就此而言,中国民间马术运动普及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马术繁荣的背后,是西来贵族文化的渗透以及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型:“以马会友”渐到“马背之交”
的新型商业谈判模式受到了中产阶级的追捧;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每周末都会参加马术培训。
1983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从1984
年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马术赛事到今天正好30个年头,但是中国直到2012年方成立国家级的中国马术队,职业马术在中国可谓是刚刚起步,不过,这项绅士运动近年来受到了国人的追捧,也推动了官方的重视。
一个层面是,从教育领域寻求马术专业队伍的突破。从2008年起,全国院校超过10所相继开设了马术、赛马等学历教育或课程,教育层次覆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紧接着,为了保证马术赛事能够商业化运作,武汉商学院又开设了社会体育赛马产业专门方向的专业。2011年,天津体育学院与武汉商学院又合作开办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专业。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浪琴的推动下,马术赛事也在国内逐渐铺开。据中国马术协会统计,单是2014年整年举办的国内赛事有18项、国际赛事也多达17项。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出任中国马术协会主席,足以看出官方对职业马术队的布控,未来的赛场上或也能嗅到来自国内的硝烟。
事实上,极富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马术三项赛,与板球、橄榄球、足球并称为英国四大运动,马术三项赛又是世界上第一项设立星级制的体育运动。
对欧洲人而言,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骑马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骑士与马匹的“共舞”,要从人与马的完美配合中传递出儒雅的绅士气派和高贵气质,马术的精彩也恰在于此。而骑士在比赛的过程中配上一块浪琴表就更显示出了优雅的绅士气质。因为有着对优雅、精准、传统的共鸣与默契,浪琴表与马术——这一有着王者之风的高贵运动,持续了近百年的悠长渊源与完美合作。
除去这些,陌生的场地以及观众的众目睽睽都会让马儿感到不安,比赛的过程中若有突如其来的声响或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致使马儿受到惊吓,那这名骑手可能就要抱憾而归了。
所以,作为一项绅士运动,马术比赛也如同音乐会般诸多要求:进入比赛场地后要将手机关闭或设置振动状态,走出现场后再接打电话;凡是运动员有仰视动作、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比赛项目不得使用闪光灯。
西来“新贵”
马术运动曾只活跃于上流社会和军队之中。一方面,参加马术运动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撑:赛马的购买、精心饲养;昂贵的损伤修复;训练用的马术用具以及宽阔的训练场地;而另一方面,马术运动也是崇尚“骑士精神”的最高体现。
这种事关骑士的尚武精神在我国崇尚马背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长河中也相当浓郁。成吉思汗的部落,便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元代,大都城里便有了赛马活动,遇有大型集会赛马骑射已然成为习俗。到了明代,春花草绿便是走马和骑射之日。清代以后,长于骑射的满族更是钟情于赛马。清末,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种名为“赛马会”
的西式赛马由外地传至京城。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战事的消停,西方国家开始把战时的军用马过渡到骑成休闲用马,并且大力发展马术运动。而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力渐渐复苏,才出现了现代马术动发展的土壤。
现代马术运动的历史已无处可考。1734年美国弗吉尼亚成立查尔列斯顿马术俱乐部,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马术俱乐部。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由于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和主办国希腊对该项目缺乏兴趣,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年马术比赛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只设障碍赛一个项目。
英国王室格外钟情于马术运动。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安妮公主(伊丽莎白女王之女)参加了马术比赛,成为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竞技的第一位王室成员,尽管她并没有获得奖牌。
其后,安妮公主的独生女扎拉·廷德尔是英国顶尖的马术选手,曾被选派参加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马术三项赛团体银牌。
高尔夫、马球、马术等系列绅士运动,填充着国人追求贵族文化的心理;随着刘丽娜、华天等一批新生马术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国人对这项绅士运动愈发充满热情。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现代马术发展史中,香港地区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先头兵。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的马匹检疫和药检设施都与世界接轨&#
年北京奥运会把马术比赛设在香港,曾掀起过一股不小的马术热潮;而由浪琴冠名、亚洲唯一荣获CSI5资格的“香港马术大师赛”更标志着中国的马术赛事走向更高规格。
【封面故事】—— 陆炜
马术,是一个圆
陆炜,中国马术史上首位在全国最高级别障碍赛中夺得金牌的女骑手
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特约记者洪菁菁
陆炜的马术职业生涯,已经20年了。
这些年,由运动员到教练员到中心副主任,既是身份的过渡,也是身份的叠加。
长期的国内外训练、比赛,加上日常思考、观察,陆炜看得见进步,也说得出差距。她知道方向,懂得方法,努力却不着急。
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尝试马术,因为“这是一项很有魅
骑手华天跨越越野赛连续木桩障碍 摄影Bob Martin
编者按&#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年走马马到功成。正值1984年马术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后的第30年之际,本刊将目光聚焦于马术,探访“中国马术新生力量”,我们希望,这既是对文化和一种休闲方式的探讨,同时也是在纵观中国马术的现在与未来。
本刊编辑部文
旧时乾隆七下江南,足见苏杭之魅力。时值5月,万物初绿、草木繁荫,又恰是这块富庶土地最令人羡煞的时节,未免激起人们出游正是时候的想法。
距离上海150余公里、苏州80余公里、无锡25公里的江阴,马术爱好者的聚会正在这个号称亚洲最顶级马术俱乐部里上演。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每逢周五,长三角附近的大贾富商、中产阶级以及马术爱好者皆会聚集于此,惬意的周末下一秒便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除了骑马扬鞭驰骋,他们还可参加马术兴趣班、学习专业马术和技巧,还有一点可不能忘了:拍照留念。
这仅是国内众多马术俱乐部的冰山一隅。引用全国数据统计&#年全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五百多所,超过600万匹骏马惬意地活在其中,生活起居皆得到了悉心照料。
就此而言,中国民间马术运动普及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马术繁荣的背后,是西来贵族文化的渗透以及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型:“以马会友”渐到“马背之交”
的新型商业谈判模式受到了中产阶级的追捧;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每周末都会参加马术培训。
1983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从1984
年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马术赛事到今天正好30个年头,但是中国直到2012年方成立国家级的中国马术队,职业马术在中国可谓是刚刚起步,不过,这项绅士运动近年来受到了国人的追捧,也推动了官方的重视。
一个层面是,从教育领域寻求马术专业队伍的突破。从2008年起,全国院校超过10所相继开设了马术、赛马等学历教育或课程,教育层次覆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紧接着,为了保证马术赛事能够商业化运作,武汉商学院又开设了社会体育赛马产业专门方向的专业。2011年,天津体育学院与武汉商学院又合作开办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专业。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浪琴的推动下,马术赛事也在国内逐渐铺开。据中国马术协会统计,单是2014年整年举办的国内赛事有18项、国际赛事也多达17项。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出任中国马术协会主席,足以看出官方对职业马术队的布控,未来的赛场上或也能嗅到来自国内的硝烟。
事实上,极富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马术三项赛,与板球、橄榄球、足球并称为英国四大运动,马术三项赛又是世界上第一项设立星级制的体育运动。
对欧洲人而言,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骑马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骑士与马匹的“共舞”,要从人与马的完美配合中传递出儒雅的绅士气派和高贵气质,马术的精彩也恰在于此。而骑士在比赛的过程中配上一块浪琴表就更显示出了优雅的绅士气质。因为有着对优雅、精准、传统的共鸣与默契,浪琴表与马术——这一有着王者之风的高贵运动,持续了近百年的悠长渊源与完美合作。
除去这些,陌生的场地以及观众的众目睽睽都会让马儿感到不安,比赛的过程中若有突如其来的声响或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致使马儿受到惊吓,那这名骑手可能就要抱憾而归了。
所以,作为一项绅士运动,马术比赛也如同音乐会般诸多要求:进入比赛场地后要将手机关闭或设置振动状态,走出现场后再接打电话;凡是运动员有仰视动作、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比赛项目不得使用闪光灯。
西来“新贵”
马术运动曾只活跃于上流社会和军队之中。一方面,参加马术运动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撑:赛马的购买、精心饲养;昂贵的损伤修复;训练用的马术用具以及宽阔的训练场地;而另一方面,马术运动也是崇尚“骑士精神”的最高体现。
这种事关骑士的尚武精神在我国崇尚马背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长河中也相当浓郁。成吉思汗的部落,便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元代,大都城里便有了赛马活动,遇有大型集会赛马骑射已然成为习俗。到了明代,春花草绿便是走马和骑射之日。清代以后,长于骑射的满族更是钟情于赛马。清末,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种名为“赛马会”
的西式赛马由外地传至京城。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战事的消停,西方国家开始把战时的军用马过渡到骑成休闲用马,并且大力发展马术运动。而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力渐渐复苏,才出现了现代马术动发展的土壤。
现代马术运动的历史已无处可考。1734年美国弗吉尼亚成立查尔列斯顿马术俱乐部,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马术俱乐部。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由于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和主办国希腊对该项目缺乏兴趣,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年马术比赛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只设障碍赛一个项目。
英国王室格外钟情于马术运动。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安妮公主(伊丽莎白女王之女)参加了马术比赛,成为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竞技的第一位王室成员,尽管她并没有获得奖牌。
其后,安妮公主的独生女扎拉·廷德尔是英国顶尖的马术选手,曾被选派参加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马术三项赛团体银牌。
高尔夫、马球、马术等系列绅士运动,填充着国人追求贵族文化的心理;随着刘丽娜、华天等一批新生马术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国人对这项绅士运动愈发充满热情。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现代马术发展史中,香港地区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先头兵。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的马匹检疫和药检设施都与世界接轨&#
年北京奥运会把马术比赛设在香港,曾掀起过一股不小的马术热潮;而由浪琴冠名、亚洲唯一荣获CSI5资格的“香港马术大师赛”更标志着中国的马术赛事走向更高规格。
【封面故事】—— 陆炜
马术,是一个圆
陆炜,中国马术史上首位在全国最高级别障碍赛中夺得金牌的女骑手
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特约记者洪菁菁
陆炜的马术职业生涯,已经20年了。
这些年,由运动员到教练员到中心副主任,既是身份的过渡,也是身份的叠加。
长期的国内外训练、比赛,加上日常思考、观察,陆炜看得见进步,也说得出差距。她知道方向,懂得方法,努力却不着急。
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尝试马术,因为“这是一项很有魅旧时乾隆七下江南,足见苏杭之魅力。时值5月,万物初绿、草木繁荫,又恰是这块富庶土地最令人羡煞的时节,未免激起人们出游正是时候的想法。
骑手华天跨越越野赛连续木桩障碍 摄影Bob Martin
编者按&#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年走马马到功成。正值1984年马术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后的第30年之际,本刊将目光聚焦于马术,探访“中国马术新生力量”,我们希望,这既是对文化和一种休闲方式的探讨,同时也是在纵观中国马术的现在与未来。
本刊编辑部文
旧时乾隆七下江南,足见苏杭之魅力。时值5月,万物初绿、草木繁荫,又恰是这块富庶土地最令人羡煞的时节,未免激起人们出游正是时候的想法。
距离上海150余公里、苏州80余公里、无锡25公里的江阴,马术爱好者的聚会正在这个号称亚洲最顶级马术俱乐部里上演。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每逢周五,长三角附近的大贾富商、中产阶级以及马术爱好者皆会聚集于此,惬意的周末下一秒便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除了骑马扬鞭驰骋,他们还可参加马术兴趣班、学习专业马术和技巧,还有一点可不能忘了:拍照留念。
这仅是国内众多马术俱乐部的冰山一隅。引用全国数据统计&#年全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五百多所,超过600万匹骏马惬意地活在其中,生活起居皆得到了悉心照料。
就此而言,中国民间马术运动普及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马术繁荣的背后,是西来贵族文化的渗透以及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型:“以马会友”渐到“马背之交”
的新型商业谈判模式受到了中产阶级的追捧;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每周末都会参加马术培训。
1983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从1984
年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马术赛事到今天正好30个年头,但是中国直到2012年方成立国家级的中国马术队,职业马术在中国可谓是刚刚起步,不过,这项绅士运动近年来受到了国人的追捧,也推动了官方的重视。
一个层面是,从教育领域寻求马术专业队伍的突破。从2008年起,全国院校超过10所相继开设了马术、赛马等学历教育或课程,教育层次覆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紧接着,为了保证马术赛事能够商业化运作,武汉商学院又开设了社会体育赛马产业专门方向的专业。2011年,天津体育学院与武汉商学院又合作开办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专业。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浪琴的推动下,马术赛事也在国内逐渐铺开。据中国马术协会统计,单是2014年整年举办的国内赛事有18项、国际赛事也多达17项。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出任中国马术协会主席,足以看出官方对职业马术队的布控,未来的赛场上或也能嗅到来自国内的硝烟。
事实上,极富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马术三项赛,与板球、橄榄球、足球并称为英国四大运动,马术三项赛又是世界上第一项设立星级制的体育运动。
对欧洲人而言,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骑马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骑士与马匹的“共舞”,要从人与马的完美配合中传递出儒雅的绅士气派和高贵气质,马术的精彩也恰在于此。而骑士在比赛的过程中配上一块浪琴表就更显示出了优雅的绅士气质。因为有着对优雅、精准、传统的共鸣与默契,浪琴表与马术——这一有着王者之风的高贵运动,持续了近百年的悠长渊源与完美合作。
除去这些,陌生的场地以及观众的众目睽睽都会让马儿感到不安,比赛的过程中若有突如其来的声响或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致使马儿受到惊吓,那这名骑手可能就要抱憾而归了。
所以,作为一项绅士运动,马术比赛也如同音乐会般诸多要求:进入比赛场地后要将手机关闭或设置振动状态,走出现场后再接打电话;凡是运动员有仰视动作、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比赛项目不得使用闪光灯。
西来“新贵”
马术运动曾只活跃于上流社会和军队之中。一方面,参加马术运动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撑:赛马的购买、精心饲养;昂贵的损伤修复;训练用的马术用具以及宽阔的训练场地;而另一方面,马术运动也是崇尚“骑士精神”的最高体现。
这种事关骑士的尚武精神在我国崇尚马背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长河中也相当浓郁。成吉思汗的部落,便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元代,大都城里便有了赛马活动,遇有大型集会赛马骑射已然成为习俗。到了明代,春花草绿便是走马和骑射之日。清代以后,长于骑射的满族更是钟情于赛马。清末,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种名为“赛马会”
的西式赛马由外地传至京城。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战事的消停,西方国家开始把战时的军用马过渡到骑成休闲用马,并且大力发展马术运动。而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力渐渐复苏,才出现了现代马术动发展的土壤。
现代马术运动的历史已无处可考。1734年美国弗吉尼亚成立查尔列斯顿马术俱乐部,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马术俱乐部。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由于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和主办国希腊对该项目缺乏兴趣,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年马术比赛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只设障碍赛一个项目。
英国王室格外钟情于马术运动。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安妮公主(伊丽莎白女王之女)参加了马术比赛,成为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竞技的第一位王室成员,尽管她并没有获得奖牌。
其后,安妮公主的独生女扎拉·廷德尔是英国顶尖的马术选手,曾被选派参加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马术三项赛团体银牌。
高尔夫、马球、马术等系列绅士运动,填充着国人追求贵族文化的心理;随着刘丽娜、华天等一批新生马术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国人对这项绅士运动愈发充满热情。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现代马术发展史中,香港地区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先头兵。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的马匹检疫和药检设施都与世界接轨&#
年北京奥运会把马术比赛设在香港,曾掀起过一股不小的马术热潮;而由浪琴冠名、亚洲唯一荣获CSI5资格的“香港马术大师赛”更标志着中国的马术赛事走向更高规格。
【封面故事】—— 陆炜
马术,是一个圆
陆炜,中国马术史上首位在全国最高级别障碍赛中夺得金牌的女骑手
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特约记者洪菁菁
陆炜的马术职业生涯,已经20年了。
这些年,由运动员到教练员到中心副主任,既是身份的过渡,也是身份的叠加。
长期的国内外训练、比赛,加上日常思考、观察,陆炜看得见进步,也说得出差距。她知道方向,懂得方法,努力却不着急。
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尝试马术,因为“这是一项很有魅
力的运动”。
“从他(应陆炜要求,文中均以“他”和“他们”称呼马儿,陆认为马儿也是运动员,更是好伙伴。)的左前方靠近,把手心向上摊开让他闻一闻;然后碰一下他的脖子,拍拍他安慰一下,或者发出一些温和的声音,让他知道你没有恶意,再试着慢慢靠近……”在陆炜的指导下,记者小心翼翼地接近眼前的生灵——他高大,双眸清亮,咫尺相对时,似乎能撞进人的心里。
他叫“香缇”,陆炜的专属马匹。陆炜和他聊了几句,然后剥开一粒水果硬糖;香缇娴熟地凑过来,饶有兴味地开始咀嚼,表情沉醉、认真,——是个漂亮、优雅的家伙。
“我要练马术”
陆炜打小就喜欢动物,自然包括马。
1988年,因为练现代五项,陆炜开始接触马匹。“那时候上海没有马场,我们就在养马岛训练。为了练力量和骑坐,不让用脚蹬,用的是军用的鞍子,比较粗糙,皮都磨破了;很多时候因为太痛,队员们都会摔下来。”陆炜回忆着,期间发生的一幕她记忆犹新:
“有次我刚好摔在一匹马的肚子下,他瞬间将一只脚跪下,并顺势在地上打了个滚。低头时发现白色T
恤上有个大大的马蹄印,这才知道马儿为了避免伤害我才做了那些动作。他是那么敏捷、有灵性,他的反应快到我根本来不及察觉肚子上的重量。”
这样的经历一下子拉近了陆炜和马儿的距离。她开始习惯时常摘些草来喂养他们,习惯和他们亲近、交谈,习惯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3年底,脚腕骨刺、浑身是伤的陆炜从现代五项退役。时值上海筹备八运会,开始建马场,同时建设的还有一支现代马术队伍。
“前任场长徐根发负责招人,当时上海会骑马的也就现代五项的队员;他就问我们这帮退役队员有没有兴趣。因为对马的感情,也因为练现代五项时虽然骑术不大好,但也被夸过有天分,我就想这是一个好好练习的机会,说不定我会做得更好呢?于是,就很开心地说‘我要练马术!’”
遇见神龙宝
因为马场在建,上海的第一批马术运动员在香港马会训练了一年半。那也是陆炜第一次全方位了解“马术”的概念。
因上海体育局与香港马会一直保有良好合作,从开始到现在,香港马会都会免费送给上海马场一些退役马匹。马场再根据伤病情况对马匹进行分类,一般几十匹马中会有两三匹达到全国锦标赛标准,其他则效力于现代五项或二线队员的培养。
从赛马到马术,会有一段重新调教期。“赛马相对来说性格比较急躁、敏感,伤病也较多,所以训练时要非常小心。相较于之前追求速度的赛马,马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从肌肉用力的方式到思维模式,都需要转变。有的接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缘的话一两个月就能适应。”陆炜所说的“缘”,就是人与马的契合度,因为“比起技术,这个更加重要”。
返回上海半年,香港马会又一批赛马退役;那些马儿“休假”后就被送到上海马房,当时一位爱尔兰教练负责分配马匹。陆炜清楚地记得那个号码——
“L79”,这是第一匹退役后直接交到她手中的马,也就是说将由她自己完成调教。
路上,陆炜一直想象着“L79”的模样。及至马房,抬眼一扫,只见一匹马儿不安分地将脑袋伸在外面。“嘿,这马还挺有个性,不会就是他哦?”果不其然,这正是日后的“神龙宝”,一个呆在马房里很乖很乖的“Good
Boy”,出来后就很疯很疯的“Super Jumper”。
调教从“打圈”开始。一般情况,马儿跑个15分钟就“放松”了,但神龙宝跑上半小时都会兴奋依然。他有跳跃天分,并且动作流畅。就是这样一匹马,在摔过陆炜四五次之后,终于开始接纳她、信任她,“他开始知道只要我在上面,就不能做一些让我摔下来的事情”,陆炜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
彼时陆炜开始用声音给他一些指令,帮助他理解要做的事情,“要紧的是合适的力度以及合适的时机。”陆炜补充道,“指令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跑=驾’、‘停=驭’;每个国家会有区别,但在英法美,想让马起步或者加快步伐,就会发出舌音:zezeze;想让马儿停下就是wow,只要很轻地发声,他就能听懂。当你说话的时候,他的耳朵会往后动。”
训练时用英语居多,因为多数马匹是欧洲血统,并且从出生到上马接受的都是国外专业调教,有“童年记忆”;运动员长期在国外训练,用的也是英语。“从专业上来说英语不用说出很完整的词汇,并且更能反映语调的变化,马儿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比赛的精确。但日常接触多了,饲养员讲中国方言他们也能懂,甚至我们开不开心他们都能觉察出来。”
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陆炜开始觉得自己与神龙宝心灵相通。
“有时候我们在慢步走,然后我准备快步了,但可能只是肌肉有反应,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他已经知道了,就抢先一步加快了步伐。这就像自己带出的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
2001年全国马术锦标赛,他们获得障碍赛个人赛冠军。陆炜觉得这对自己和神龙宝都是很大的鼓励。比赛时只想着全情投入,依次完成每个动作,结果出来后,陆炜才意识到自己和神龙宝都变成熟了。“对我来说,是自我价值的肯定,至少我的选择没有错,也有更大的力量继续往前走。神龙宝也变得自信了。之前比赛他都要戴耳罩,后来不需要了;之前挑战新的障碍时还会犹豫,但那之后他好像觉得‘I
can do it’, 会轻松地面对。”
“我想我们都是比赛型选手,骨子里有着相似的东西,刚开始比较谨慎,认定之后就义无反顾。2012
年,神龙宝离开了;但他至今令我难忘。全运会的时候我们又拿了第三名,那之后就是亚运会,我们有很大希望代表国家队参赛。但他旧伤复发,当时我就一边为他治疗脚伤,一边用备用马训练。我在清理那匹马的时候,他会伸出头来看我。等我再去照顾他时,他突然一个转身,屁股对着我,然后用眼神偷偷瞟着,似乎很生气,这才知道原来他吃醋啦!然后我就哄他,说我还是最喜欢你呀,还喂他吃糖,刚开始还不吃咧!过一会儿终于好了。那之后我就把他和备用马的马房分得远一点,让他看不到。真是很有意思!”
她说当初第一眼看到香缇时,似乎看到了神龙宝的影子。
“马术是团队较量”
每天8点半开始上马,每星期出3次早操(7点开始);11点半,在食堂吃午饭。然后午休,下午2点起床,备马、做准备活动,2点半开始训练,4点或4点半结束;以打理马匹、训练年轻队员为主。”陆炜三两句便勾勒出“普通的一天”。
“现在中心共有82匹马;两个项目:场地障碍和三项赛;每个项目4到5人,运动员加教练员一共十来人。每个人清楚队规,然后自我管理。训练时主要关注运动员和马匹的状态、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大家相互提意见。骑手在马上训练,教练在地面观察,这时候教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骑手与马距离上海匹之间的反馈状态,其中可能就有骑手在马上容易忽视或者觉察不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就对症下药。”
每个全运会周期,他们都会出国训练,一般持续3
到5个月。两个队伍会到不同的国家,因为每个国家的强项不同,但一般都在欧洲。
与国外接触多了,见得多了,陆炜对中外的不同和差距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在很多问题上,她不但有了认识论,也有了方法论。
“国外每周都有比赛,只要体力、财力允许,就可以参加。每次比赛,运动员与马匹的心理状态、体能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比赛适应这种压力和不同,才能在比赛时有比较稳定的掌控力。但国内一年仅两三场比赛,你根本不知道马匹在比赛时会有怎样的转变,无从预测,又如何驾驭呢?”
“中国的马文化历史悠久,但中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脱节;而国外一直没有断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匹的功能在转变,从运输、打仗到体育竞技,他们会围绕功能对马匹进行主动培育,在速度、耐力、稳定的性格塑造方面,持续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然后,这些加起来,就形成了马术文化,也形成了产业链,继而更加专业、更加科学。比如从小马出生到上背,国外有非常专业的调教师,这是从无到有的培养,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我们基本是从国外买来有一定调教基础的马匹。”
在她看来,马术比的是团队实力,运动员、教练员、钉掌师、兽医、饲养员、理疗师,缺一不可。国外的优势正在于科学的系统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我们可以操作的就是完善兽医设施。国外有专门的机器测试马匹肌肉的消耗程度、疲劳状态,但我们还没有。没有硬件支撑,很多东西都是纸上谈兵。国外教练可以肯定他用的方法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一个方法背后有庞大的数据支撑,有反馈,有成果,有论证,所以他有这个自信。加之各大财团和企业的支持,马术环境就更加宽裕。但在中国,了解还不够,民营俱乐部维持运营已经很不容易,没有足够的资金,专业化程度就达不到那么高。”
“马术也是技术型项目,中国在技术型体育项目上向来不差。我们只是缺乏经验,我觉得只要加强普及,随着大家接受程度的提高,中国这方面的base就会越来越大,有了足够的基础,其他就水到渠成了。”
6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关于马术的“形而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设在香港,陆炜担任赛事经理。两年时间,她都忙于赛事组织,从场地、人力到物力的各种资源整合。这期间,她只骑过一次马。
那一次,她接连骑了三匹马,腿因此酸了很多天。“我早就习惯了生活里有马,对我来说,每天骑马溜达一下,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少了就会不完整。那两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喜欢那样的工作,不过要是可以骑马的话,就更好啦!”
2007年,上海举办特殊奥运会。“马场有一匹之前香港的赛马,性子容易激动,但是当一位特殊人士骑上去的时候,那匹马就好像知道一样,全程都非常放松。就技术而言,那位骑手肯定不如专业骑手,但他表现出的状态比专业骑手好得多,别人看着也是享受。我觉得这就是马术的魅力,不仅是竞技上的公平,也是生命层面的公平。”
“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运动,一项人与动物共同完成的运动,与征服无关,关乎的是沟通、配合与默契。”
在陆炜的理解中,很多竞技运动都像带着箭头的直线,而马术,是一个圆。
“迷上了,就很难脱离。”
陆炜说,人的一生,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休息,剩下三分之一做其他事情。而她工作的那三分之一都献给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多么幸福的际遇。
她说自己顺其自然地走到今天,会继续顺其自然地走下去。只要是与马相关的工作,她都乐于接受。总之,她对现状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期待。(完)
150余公里、苏州80余公里、无锡25公里的江阴,马术爱好者的聚会正在这个号称亚洲最顶级马术俱乐部里上演。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每逢周五,长三角附近的大贾富商、中产阶级以及马术爱好者皆会聚集于此,惬意的周末下一秒便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除了骑马扬鞭驰骋,他们还可参加马术兴趣班、学习专业马术和技巧,还有一点可不能忘了:拍照留念。
力的运动”。
“从他(应陆炜要求,文中均以“他”和“他们”称呼马儿,陆认为马儿也是运动员,更是好伙伴。)的左前方靠近,把手心向上摊开让他闻一闻;然后碰一下他的脖子,拍拍他安慰一下,或者发出一些温和的声音,让他知道你没有恶意,再试着慢慢靠近……”在陆炜的指导下,记者小心翼翼地接近眼前的生灵——他高大,双眸清亮,咫尺相对时,似乎能撞进人的心里。
他叫“香缇”,陆炜的专属马匹。陆炜和他聊了几句,然后剥开一粒水果硬糖;香缇娴熟地凑过来,饶有兴味地开始咀嚼,表情沉醉、认真,——是个漂亮、优雅的家伙。
“我要练马术”
陆炜打小就喜欢动物,自然包括马。
1988年,因为练现代五项,陆炜开始接触马匹。“那时候上海没有马场,我们就在养马岛训练。为了练力量和骑坐,不让用脚蹬,用的是军用的鞍子,比较粗糙,皮都磨破了;很多时候因为太痛,队员们都会摔下来。”陆炜回忆着,期间发生的一幕她记忆犹新:
“有次我刚好摔在一匹马的肚子下,他瞬间将一只脚跪下,并顺势在地上打了个滚。低头时发现白色T
恤上有个大大的马蹄印,这才知道马儿为了避免伤害我才做了那些动作。他是那么敏捷、有灵性,他的反应快到我根本来不及察觉肚子上的重量。”
这样的经历一下子拉近了陆炜和马儿的距离。她开始习惯时常摘些草来喂养他们,习惯和他们亲近、交谈,习惯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3年底,脚腕骨刺、浑身是伤的陆炜从现代五项退役。时值上海筹备八运会,开始建马场,同时建设的还有一支现代马术队伍。
“前任场长徐根发负责招人,当时上海会骑马的也就现代五项的队员;他就问我们这帮退役队员有没有兴趣。因为对马的感情,也因为练现代五项时虽然骑术不大好,但也被夸过有天分,我就想这是一个好好练习的机会,说不定我会做得更好呢?于是,就很开心地说‘我要练马术!’”
遇见神龙宝
因为马场在建,上海的第一批马术运动员在香港马会训练了一年半。那也是陆炜第一次全方位了解“马术”的概念。
因上海体育局与香港马会一直保有良好合作,从开始到现在,香港马会都会免费送给上海马场一些退役马匹。马场再根据伤病情况对马匹进行分类,一般几十匹马中会有两三匹达到全国锦标赛标准,其他则效力于现代五项或二线队员的培养。
从赛马到马术,会有一段重新调教期。“赛马相对来说性格比较急躁、敏感,伤病也较多,所以训练时要非常小心。相较于之前追求速度的赛马,马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从肌肉用力的方式到思维模式,都需要转变。有的接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缘的话一两个月就能适应。”陆炜所说的“缘”,就是人与马的契合度,因为“比起技术,这个更加重要”。
返回上海半年,香港马会又一批赛马退役;那些马儿“休假”后就被送到上海马房,当时一位爱尔兰教练负责分配马匹。陆炜清楚地记得那个号码——
“L79”,这是第一匹退役后直接交到她手中的马,也就是说将由她自己完成调教。
路上,陆炜一直想象着“L79”的模样。及至马房,抬眼一扫,只见一匹马儿不安分地将脑袋伸在外面。“嘿,这马还挺有个性,不会就是他哦?”果不其然,这正是日后的“神龙宝”,一个呆在马房里很乖很乖的“Good
Boy”,出来后就很疯很疯的“Super Jumper”。
调教从“打圈”开始。一般情况,马儿跑个15分钟就“放松”了,但神龙宝跑上半小时都会兴奋依然。他有跳跃天分,并且动作流畅。就是这样一匹马,在摔过陆炜四五次之后,终于开始接纳她、信任她,“他开始知道只要我在上面,就不能做一些让我摔下来的事情”,陆炜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
彼时陆炜开始用声音给他一些指令,帮助他理解要做的事情,“要紧的是合适的力度以及合适的时机。”陆炜补充道,“指令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跑=驾’、‘停=驭’;每个国家会有区别,但在英法美,想让马起步或者加快步伐,就会发出舌音:zezeze;想让马儿停下就是wow,只要很轻地发声,他就能听懂。当你说话的时候,他的耳朵会往后动。”
训练时用英语居多,因为多数马匹是欧洲血统,并且从出生到上马接受的都是国外专业调教,有“童年记忆”;运动员长期在国外训练,用的也是英语。“从专业上来说英语不用说出很完整的词汇,并且更能反映语调的变化,马儿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比赛的精确。但日常接触多了,饲养员讲中国方言他们也能懂,甚至我们开不开心他们都能觉察出来。”
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陆炜开始觉得自己与神龙宝心灵相通。
“有时候我们在慢步走,然后我准备快步了,但可能只是肌肉有反应,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他已经知道了,就抢先一步加快了步伐。这就像自己带出的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
2001年全国马术锦标赛,他们获得障碍赛个人赛冠军。陆炜觉得这对自己和神龙宝都是很大的鼓励。比赛时只想着全情投入,依次完成每个动作,结果出来后,陆炜才意识到自己和神龙宝都变成熟了。“对我来说,是自我价值的肯定,至少我的选择没有错,也有更大的力量继续往前走。神龙宝也变得自信了。之前比赛他都要戴耳罩,后来不需要了;之前挑战新的障碍时还会犹豫,但那之后他好像觉得‘I
can do it’, 会轻松地面对。”
“我想我们都是比赛型选手,骨子里有着相似的东西,刚开始比较谨慎,认定之后就义无反顾。2012
年,神龙宝离开了;但他至今令我难忘。全运会的时候我们又拿了第三名,那之后就是亚运会,我们有很大希望代表国家队参赛。但他旧伤复发,当时我就一边为他治疗脚伤,一边用备用马训练。我在清理那匹马的时候,他会伸出头来看我。等我再去照顾他时,他突然一个转身,屁股对着我,然后用眼神偷偷瞟着,似乎很生气,这才知道原来他吃醋啦!然后我就哄他,说我还是最喜欢你呀,还喂他吃糖,刚开始还不吃咧!过一会儿终于好了。那之后我就把他和备用马的马房分得远一点,让他看不到。真是很有意思!”
她说当初第一眼看到香缇时,似乎看到了神龙宝的影子。
“马术是团队较量”
每天8点半开始上马,每星期出3次早操(7点开始);11点半,在食堂吃午饭。然后午休,下午2点起床,备马、做准备活动,2点半开始训练,4点或4点半结束;以打理马匹、训练年轻队员为主。”陆炜三两句便勾勒出“普通的一天”。
“现在中心共有82匹马;两个项目:场地障碍和三项赛;每个项目4到5人,运动员加教练员一共十来人。每个人清楚队规,然后自我管理。训练时主要关注运动员和马匹的状态、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大家相互提意见。骑手在马上训练,教练在地面观察,这时候教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骑手与马这仅是国内众多马术俱乐部的冰山一隅。引用全国数据统计,2013年全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五百多所,超过600万匹骏马惬意地活在其中,生活起居皆得到了悉心照料。
匹之间的反馈状态,其中可能就有骑手在马上容易忽视或者觉察不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就对症下药。”
每个全运会周期,他们都会出国训练,一般持续3
到5个月。两个队伍会到不同的国家,因为每个国家的强项不同,但一般都在欧洲。
与国外接触多了,见得多了,陆炜对中外的不同和差距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在很多问题上,她不但有了认识论,也有了方法论。
“国外每周都有比赛,只要体力、财力允许,就可以参加。每次比赛,运动员与马匹的心理状态、体能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比赛适应这种压力和不同,才能在比赛时有比较稳定的掌控力。但国内一年仅两三场比赛,你根本不知道马匹在比赛时会有怎样的转变,无从预测,又如何驾驭呢?”
“中国的马文化历史悠久,但中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脱节;而国外一直没有断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匹的功能在转变,从运输、打仗到体育竞技,他们会围绕功能对马匹进行主动培育,在速度、耐力、稳定的性格塑造方面,持续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时间。然后,这些加起来,就形成了马术文化,也形成了产业链,继而更加专业、更加科学。比如从小马出生到上背,国外有非常专业的调教师,这是从无到有的培养,要求是非常高的。而我们基本是从国外买来有一定调教基础的马匹。”
在她看来,马术比的是团队实力,运动员、教练员、钉掌师、兽医、饲养员、理疗师,缺一不可。国外的优势正在于科学的系统和成熟的商业模式。“目前我们可以操作的就是完善兽医设施。国外有专门的机器测试马匹肌肉的消耗程度、疲劳状态,但我们还没有。没有硬件支撑,很多东西都是纸上谈兵。国外教练可以肯定他用的方法是对的,为什么?因为一个方法背后有庞大的数据支撑,有反馈,有成果,有论证,所以他有这个自信。加之各大财团和企业的支持,马术环境就更加宽裕。但在中国,了解还不够,民营俱乐部维持运营已经很不容易,没有足够的资金,专业化程度就达不到那么高。”
“马术也是技术型项目,中国在技术型体育项目上向来不差。我们只是缺乏经验,我觉得只要加强普及,随着大家接受程度的提高,中国这方面的base就会越来越大,有了足够的基础,其他就水到渠成了。”
6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关于马术的“形而上”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马术比赛设在香港,陆炜担任赛事经理。两年时间,她都忙于赛事组织,从场地、人力到物力的各种资源整合。这期间,她只骑过一次马。
那一次,她接连骑了三匹马,腿因此酸了很多天。“我早就习惯了生活里有马,对我来说,每天骑马溜达一下,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少了就会不完整。那两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喜欢那样的工作,不过要是可以骑马的话,就更好啦!”
2007年,上海举办特殊奥运会。“马场有一匹之前香港的赛马,性子容易激动,但是当一位特殊人士骑上去的时候,那匹马就好像知道一样,全程都非常放松。就技术而言,那位骑手肯定不如专业骑手,但他表现出的状态比专业骑手好得多,别人看着也是享受。我觉得这就是马术的魅力,不仅是竞技上的公平,也是生命层面的公平。”
“一项男女同场竞技的运动,一项人与动物共同完成的运动,与征服无关,关乎的是沟通、配合与默契。”
在陆炜的理解中,很多竞技运动都像带着箭头的直线,而马术,是一个圆。
“迷上了,就很难脱离。”
陆炜说,人的一生,三分之一工作,三分之一休息,剩下三分之一做其他事情。而她工作的那三分之一都献给了自己喜欢的事情,这是多么幸福的际遇。
她说自己顺其自然地走到今天,会继续顺其自然地走下去。只要是与马相关的工作,她都乐于接受。总之,她对现状非常满意,对未来充满期待。(完)
就此而言,中国民间马术运动普及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马术繁荣的背后,是西来贵族文化的渗透以及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型:“以马会友”渐到“马背之交”
的新型商业谈判模式受到了中产阶级的追捧;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每周末都会参加马术培训。
力的运动”。
“从他(应陆炜要求,文中均以“他”和“他们”称呼马儿,陆认为马儿也是运动员,更是好伙伴。)的左前方靠近,把手心向上摊开让他闻一闻;然后碰一下他的脖子,拍拍他安慰一下,或者发出一些温和的声音,让他知道你没有恶意,再试着慢慢靠近……”在陆炜的指导下,记者小心翼翼地接近眼前的生灵——他高大,双眸清亮,咫尺相对时,似乎能撞进人的心里。
他叫“香缇”,陆炜的专属马匹。陆炜和他聊了几句,然后剥开一粒水果硬糖;香缇娴熟地凑过来,饶有兴味地开始咀嚼,表情沉醉、认真,——是个漂亮、优雅的家伙。
“我要练马术”
陆炜打小就喜欢动物,自然包括马。
1988年,因为练现代五项,陆炜开始接触马匹。“那时候上海没有马场,我们就在养马岛训练。为了练力量和骑坐,不让用脚蹬,用的是军用的鞍子,比较粗糙,皮都磨破了;很多时候因为太痛,队员们都会摔下来。”陆炜回忆着,期间发生的一幕她记忆犹新:
“有次我刚好摔在一匹马的肚子下,他瞬间将一只脚跪下,并顺势在地上打了个滚。低头时发现白色T
恤上有个大大的马蹄印,这才知道马儿为了避免伤害我才做了那些动作。他是那么敏捷、有灵性,他的反应快到我根本来不及察觉肚子上的重量。”
这样的经历一下子拉近了陆炜和马儿的距离。她开始习惯时常摘些草来喂养他们,习惯和他们亲近、交谈,习惯将他们纳入自己的生活方式。
1993年底,脚腕骨刺、浑身是伤的陆炜从现代五项退役。时值上海筹备八运会,开始建马场,同时建设的还有一支现代马术队伍。
“前任场长徐根发负责招人,当时上海会骑马的也就现代五项的队员;他就问我们这帮退役队员有没有兴趣。因为对马的感情,也因为练现代五项时虽然骑术不大好,但也被夸过有天分,我就想这是一个好好练习的机会,说不定我会做得更好呢?于是,就很开心地说‘我要练马术!’”
遇见神龙宝
因为马场在建,上海的第一批马术运动员在香港马会训练了一年半。那也是陆炜第一次全方位了解“马术”的概念。
因上海体育局与香港马会一直保有良好合作,从开始到现在,香港马会都会免费送给上海马场一些退役马匹。马场再根据伤病情况对马匹进行分类,一般几十匹马中会有两三匹达到全国锦标赛标准,其他则效力于现代五项或二线队员的培养。
从赛马到马术,会有一段重新调教期。“赛马相对来说性格比较急躁、敏感,伤病也较多,所以训练时要非常小心。相较于之前追求速度的赛马,马术对他们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从肌肉用力的方式到思维模式,都需要转变。有的接受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有缘的话一两个月就能适应。”陆炜所说的“缘”,就是人与马的契合度,因为“比起技术,这个更加重要”。
返回上海半年,香港马会又一批赛马退役;那些马儿“休假”后就被送到上海马房,当时一位爱尔兰教练负责分配马匹。陆炜清楚地记得那个号码——
“L79”,这是第一匹退役后直接交到她手中的马,也就是说将由她自己完成调教。
路上,陆炜一直想象着“L79”的模样。及至马房,抬眼一扫,只见一匹马儿不安分地将脑袋伸在外面。“嘿,这马还挺有个性,不会就是他哦?”果不其然,这正是日后的“神龙宝”,一个呆在马房里很乖很乖的“Good
Boy”,出来后就很疯很疯的“Super Jumper”。
调教从“打圈”开始。一般情况,马儿跑个15分钟就“放松”了,但神龙宝跑上半小时都会兴奋依然。他有跳跃天分,并且动作流畅。就是这样一匹马,在摔过陆炜四五次之后,终于开始接纳她、信任她,“他开始知道只要我在上面,就不能做一些让我摔下来的事情”,陆炜说着说着便笑了起来。
彼时陆炜开始用声音给他一些指令,帮助他理解要做的事情,“要紧的是合适的力度以及合适的时机。”陆炜补充道,“指令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跑=驾’、‘停=驭’;每个国家会有区别,但在英法美,想让马起步或者加快步伐,就会发出舌音:zezeze;想让马儿停下就是wow,只要很轻地发声,他就能听懂。当你说话的时候,他的耳朵会往后动。”
训练时用英语居多,因为多数马匹是欧洲血统,并且从出生到上马接受的都是国外专业调教,有“童年记忆”;运动员长期在国外训练,用的也是英语。“从专业上来说英语不用说出很完整的词汇,并且更能反映语调的变化,马儿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比赛的精确。但日常接触多了,饲养员讲中国方言他们也能懂,甚至我们开不开心他们都能觉察出来。”
随着彼此越来越熟悉,陆炜开始觉得自己与神龙宝心灵相通。
“有时候我们在慢步走,然后我准备快步了,但可能只是肌肉有反应,连我自己都没意识到,但他已经知道了,就抢先一步加快了步伐。这就像自己带出的孩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也是其他运动无法比拟的。”
2001年全国马术锦标赛,他们获得障碍赛个人赛冠军。陆炜觉得这对自己和神龙宝都是很大的鼓励。比赛时只想着全情投入,依次完成每个动作,结果出来后,陆炜才意识到自己和神龙宝都变成熟了。“对我来说,是自我价值的肯定,至少我的选择没有错,也有更大的力量继续往前走。神龙宝也变得自信了。之前比赛他都要戴耳罩,后来不需要了;之前挑战新的障碍时还会犹豫,但那之后他好像觉得‘I
can do it’, 会轻松地面对。”
“我想我们都是比赛型选手,骨子里有着相似的东西,刚开始比较谨慎,认定之后就义无反顾。2012
年,神龙宝离开了;但他至今令我难忘。全运会的时候我们又拿了第三名,那之后就是亚运会,我们有很大希望代表国家队参赛。但他旧伤复发,当时我就一边为他治疗脚伤,一边用备用马训练。我在清理那匹马的时候,他会伸出头来看我。等我再去照顾他时,他突然一个转身,屁股对着我,然后用眼神偷偷瞟着,似乎很生气,这才知道原来他吃醋啦!然后我就哄他,说我还是最喜欢你呀,还喂他吃糖,刚开始还不吃咧!过一会儿终于好了。那之后我就把他和备用马的马房分得远一点,让他看不到。真是很有意思!”
她说当初第一眼看到香缇时,似乎看到了神龙宝的影子。
“马术是团队较量”
每天8点半开始上马,每星期出3次早操(7点开始);11点半,在食堂吃午饭。然后午休,下午2点起床,备马、做准备活动,2点半开始训练,4点或4点半结束;以打理马匹、训练年轻队员为主。”陆炜三两句便勾勒出“普通的一天”。
“现在中心共有82匹马;两个项目:场地障碍和三项赛;每个项目4到5人,运动员加教练员一共十来人。每个人清楚队规,然后自我管理。训练时主要关注运动员和马匹的状态、技术动作的完成度,大家相互提意见。骑手在马上训练,教练在地面观察,这时候教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是骑手与马
骑手华天跨越越野赛连续木桩障碍 摄影Bob Martin
编者按&#年是中国农历马年,马年走马马到功成。正值1984年马术运动正式进入中国后的第30年之际,本刊将目光聚焦于马术,探访“中国马术新生力量”,我们希望,这既是对文化和一种休闲方式的探讨,同时也是在纵观中国马术的现在与未来。
本刊编辑部文
旧时乾隆七下江南,足见苏杭之魅力。时值5月,万物初绿、草木繁荫,又恰是这块富庶土地最令人羡煞的时节,未免激起人们出游正是时候的想法。
距离上海150余公里、苏州80余公里、无锡25公里的江阴,马术爱好者的聚会正在这个号称亚洲最顶级马术俱乐部里上演。
正所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每逢周五,长三角附近的大贾富商、中产阶级以及马术爱好者皆会聚集于此,惬意的周末下一秒便开始。在接下来的两天里,除了骑马扬鞭驰骋,他们还可参加马术兴趣班、学习专业马术和技巧,还有一点可不能忘了:拍照留念。
这仅是国内众多马术俱乐部的冰山一隅。引用全国数据统计&#年全国的马术俱乐部已达五百多所,超过600万匹骏马惬意地活在其中,生活起居皆得到了悉心照料。
就此而言,中国民间马术运动普及和发展已初具规模。而马术繁荣的背后,是西来贵族文化的渗透以及新的社交方式的成型:“以马会友”渐到“马背之交”
的新型商业谈判模式受到了中产阶级的追捧;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每周末都会参加马术培训。
1983年6月,中国加入国际马术联合会,从1984
年中国代表队参加国际马术赛事到今天正好30个年头,但是中国直到2012年方成立国家级的中国马术队,职业马术在中国可谓是刚刚起步,不过,这项绅士运动近年来受到了国人的追捧,也推动了官方的重视。
一个层面是,从教育领域寻求马术专业队伍的突破。从2008年起,全国院校超过10所相继开设了马术、赛马等学历教育或课程,教育层次覆盖了研究生、本科、专科。紧接着,为了保证马术赛事能够商业化运作,武汉商学院又开设了社会体育赛马产业专门方向的专业。2011年,天津体育学院与武汉商学院又合作开办了体育专业硕士学位马术运动竞赛与管理方向专业。
而从另一个层面上看,在浪琴的推动下,马术赛事也在国内逐渐铺开。据中国马术协会统计,单是2014年整年举办的国内赛事有18项、国际赛事也多达17项。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出任中国马术协会主席,足以看出官方对职业马术队的布控,未来的赛场上或也能嗅到来自国内的硝烟。
事实上,极富历史特色和文化内涵的马术三项赛,与板球、橄榄球、足球并称为英国四大运动,马术三项赛又是世界上第一项设立星级制的体育运动。
对欧洲人而言,马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骑马不但是一种艺术,更是骑士与马匹的“共舞”,要从人与马的完美配合中传递出儒雅的绅士气派和高贵气质,马术的精彩也恰在于此。而骑士在比赛的过程中配上一块浪琴表就更显示出了优雅的绅士气质。因为有着对优雅、精准、传统的共鸣与默契,浪琴表与马术——这一有着王者之风的高贵运动,持续了近百年的悠长渊源与完美合作。
除去这些,陌生的场地以及观众的众目睽睽都会让马儿感到不安,比赛的过程中若有突如其来的声响或是摄影师的闪光灯致使马儿受到惊吓,那这名骑手可能就要抱憾而归了。
所以,作为一项绅士运动,马术比赛也如同音乐会般诸多要求:进入比赛场地后要将手机关闭或设置振动状态,走出现场后再接打电话;凡是运动员有仰视动作、需高度集中注意力等比赛项目不得使用闪光灯。
西来“新贵”
马术运动曾只活跃于上流社会和军队之中。一方面,参加马术运动需要有雄厚的财力支撑:赛马的购买、精心饲养;昂贵的损伤修复;训练用的马术用具以及宽阔的训练场地;而另一方面,马术运动也是崇尚“骑士精神”的最高体现。
这种事关骑士的尚武精神在我国崇尚马背文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长河中也相当浓郁。成吉思汗的部落,便是在马背上打下的江山。
元代,大都城里便有了赛马活动,遇有大型集会赛马骑射已然成为习俗。到了明代,春花草绿便是走马和骑射之日。清代以后,长于骑射的满族更是钟情于赛马。清末,伴随着国门的打开,一种名为“赛马会”
的西式赛马由外地传至京城。
二战结束以后,随着世界范围内战事的消停,西方国家开始把战时的军用马过渡到骑成休闲用马,并且大力发展马术运动。而我国直到改革开放以后,国力渐渐复苏,才出现了现代马术动发展的土壤。
现代马术运动的历史已无处可考。1734年美国弗吉尼亚成立查尔列斯顿马术俱乐部,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马术俱乐部。
1896年首届现代奥运会,马术被列为比赛项目,由于组织工作难度较大和主办国希腊对该项目缺乏兴趣,最终没有成为正式项目&#年马术比赛首次进入奥运会,当时只设障碍赛一个项目。
英国王室格外钟情于马术运动。在1976年的蒙特利尔奥运会上,安妮公主(伊丽莎白女王之女)参加了马术比赛,成为了在奥运会赛场上竞技的第一位王室成员,尽管她并没有获得奖牌。
其后,安妮公主的独生女扎拉·廷德尔是英国顶尖的马术选手,曾被选派参加2004年和2008年的奥运会,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获得马术三项赛团体银牌。
高尔夫、马球、马术等系列绅士运动,填充着国人追求贵族文化的心理;随着刘丽娜、华天等一批新生马术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初露锋芒,国人对这项绅士运动愈发充满热情。
在中国近三十年来的现代马术发展史中,香港地区一直是当之无愧的先头兵。作为曾经的英属殖民地,香港的马匹检疫和药检设施都与世界接轨&#
年北京奥运会把马术比赛设在香港,曾掀起过一股不小的马术热潮;而由浪琴冠名、亚洲唯一荣获CSI5资格的“香港马术大师赛”更标志着中国的马术赛事走向更高规格。
【封面故事】—— 陆炜
马术,是一个圆
陆炜,中国马术史上首位在全国最高级别障碍赛中夺得金牌的女骑手
月份,上海中华艺术宫将有一场环球马术冠军赛。“如果普通民众能因此对马术运动有所了解,我想这可能就是这项赛事在中国留下的最有意义的‘遗产’”
特约记者洪菁菁
陆炜的马术职业生涯,已经20年了。
这些年,由运动员到教练员到中心副主任,既是身份的过渡,也是身份的叠加。
长期的国内外训练、比赛,加上日常思考、观察,陆炜看得见进步,也说得出差距。她知道方向,懂得方法,努力却不着急。
她希望更多人了解甚至尝试马术,因为“这是一项很有魅
匹之间的反馈状态,其中可能就有骑手在马上容易忽视或者觉察不出的问题。发现问题后,就对症下药。”
每个全运会周期,他们都会出国训练,一般持续3
到5个月。两个队伍会到不同的国家,因为每个国家的强项不同,但一般都在欧洲。
与国外接触多了,见得多了,陆炜对中外的不同和差距有了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在很多问题上,她不但有了认识论,也有了方法论。
“国外每周都有比赛,只要体力、财力允许,就可以参加。每次比赛,运动员与马匹的心理状态、体能变化都是不一样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比赛适应这种压力和不同,才能在比赛时有比较稳定的掌控力。但国内一年仅两三场比赛,你根本不知道马匹在比赛时会有怎样的转变,无从预测,又如何驾驭呢?”
“中国的马文化历史悠久,但中间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了脱节;而国外一直没有断过。随着社会的发展,马匹的功能在转变,从运输、打仗到体育竞技,他们会围绕功能对马匹进行主动培育,在速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奥运会马术比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