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肌训练器比较弱,怎么训练

副主任医师
本站已经通过实名认证,所有内容由王逢贤大夫本人发表
当前位置:
&正确的腰背肌锻炼
正确的腰背肌锻炼
长期的久坐、弯腰可导致腰背部肌肉韧带被动拉长,并使得其弹性下降、劳损、力量下降,可导致黄韧带增生肥厚、椎体间不稳、骨赘形成(骨质增生)、小关节增生肥大,甚至发生椎间盘突出、椎体滑脱、椎管狭窄,从而导致腰痛及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对于曾经有过急慢性腰肌损伤、腰肌筋膜炎、腰椎小或者症,而目前处于缓解期的病人,加强腰背部肌肉锻炼,有助于增强腰椎的稳定性,从而延缓腰椎退变的进程,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腰痛的发生。接下来,教您几招腰背肌锻炼的方法,这几招既简单又实用!让您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只要坚持,一定管用!锻炼的方法:1. “燕飞”或“小燕飞”:(1)小燕飞法:俯卧,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2)燕飞法:俯卧,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但对于腰肌力量较弱或者的人士来说,上述方法比较费力,可以采用“五点支撑”的方法锻炼;2. “五点支撑”:五点支撑法:仰卧,去枕屈膝,将腹部及臀部尽量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及双足五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抬到最高点后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发展为三点支撑法:仰卧,去枕屈膝,将腹部及臀部尽量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及双足三点支撑身体的重量,抬到最高点后保持此姿势3~5秒,再放松肌肉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锻炼。注意事项:1. 锻炼的方法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不要勉强。年龄较大的人,刚开始练习的时候最好有家人在边上保护一下,熟练以后再自行练习;练习支撑法的时候如果用头支撑困难的话可换成背部支撑;2. 锻炼的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每天可练习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循序渐进,逐渐增加;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应适当减轻锻炼量,或暂停锻炼;3. 锻炼时不要猛然用力,以防扭伤;4. 如果是腰腿痛急性发作期,则不适合进行此项锻炼。
与医生电话交流
网上免费问医生
发表于: 23:17
王逢贤大夫的信息
王逢贤大夫电话咨询
王逢贤大夫已经开通电话咨询服务直接与大夫本人通话,方便!快捷!
网上咨询王逢贤大夫
在此简单描述病情,向王逢贤大夫提问
王逢贤的咨询范围:
脊柱外科,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等;小儿脑瘫,先天及后天畸形矫正;四肢创伤。
王逢贤主治疾病知识介绍
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好评科室
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科分类问答经验分享 如何练背(厚度篇)
先上解剖图:
大体上来说,从下往上拉的和从前往后拉的动作,都是对背部厚度有很好的效果。从下往上来的动作偏下背会多一些,而从前往后拉的偏上背会多一些,个人感觉。下面对各种动作进行一下介绍:硬拉:其实对我来说,硬拉只是一项力量指标(当然还有壮阳一说);我绝大多数的背部训练都没有把硬拉放进去。关于硬拉的技术动作我就不详细说了,一方面我个人也不是硬拉专家,另外一方面,网上包括各种帖子里有非常详细的介绍。只说一点,背部不能弓,否则容易受伤。说到硬拉的一项力量指标,但其实硬拉也是对下背部和背阔肌下部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当然,很多其他动作也可以练到下背腰及背阔肌下部。所以,如果单纯以背部发展为目的的话,硬拉并非是一项必修课。我近两个月把硬拉放入背部训练内容。每两次训练内容有所不同。第一次训练我只做极限重量的硬拉,内容是:从40KG开始拉,大约做8-10次的热身。第二组加到60KG,做6-8次热身;第三组80KG,4-6次热身;100KG做2次;120KG1次;140KG1次;165KG一次;收工练其他的动作去了。第二次训练,我先做极限重量硬拉,内容如上。练完极限重量硬拉之后,杠铃重量减到80KG。做3组,每组10次左右。谈及到冲极限重量这个事,我建议不要贸然去挑战更大的重量,而是先将最大重量适应稳固之后再进行更大重量的挑战。比如说,我这次加到150KG,感觉很吃力了,我下次做极限也就加到150。做几周之后适应了150KG,再将重量加到155KG(或者152.5KG)。毕竟健身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急功近利去挑战极限,硬拉的受伤风险要高于卧推和深蹲。(以前健身房有个3大力量的比赛,做到硬拉的时候噼里啪啦伤了一票人,后来硬拉项目取消了)另外,如果以锻炼下背为目的的话,史密斯机硬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你身高不够,脚下可以加杠铃片。重量选择极限重量的60%-80%做组即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杠铃划船:1. 关于姿势:如图.说一些要点:正反手握都没所谓,我通常是一组正手一组反手交替进行。与肩同宽的握距,有些人喜欢握很宽,我觉得那样刺激反而较弱;背部挺直不解释;站立脚不要分开太大,与肩同宽就差不多,站太宽不好。另外到顶峰的时候要锁紧背部,把肩胛骨收紧,这样刺激背部中间。还有就是,如果拉倒肚脐眼上面,就偏上背;肚脐眼下面偏下背。如下图,第一张偏下背肌,第二张偏上背肌;2. 关于锻炼的部位:总体来说整个背部都能练到;如果和地面的夹角比较小(趋于水平),那么练上背较多一些;如果和地面的夹角比较大(趋于直立)这样练下背会多一些。我通常会建议,如果重量不是很大的话,可以采用尽量和地面夹角小一些(30°)。之前也有个朋友问说健身房教练建议和地面水平。。这个我确实没见过,不评论。3. 关于重量:我会采用3种重量来做,但我一次训练只做一种重量(当然有微调)。一种是小重量,大约40-50KG;做3-4组,采用这种重量我会做的比较慢,而且顶峰收缩夹背停留一下。这种小重量的目的主要是打造背部轮廓,增强线条。第二种重量60-70KG,算是中上重量,也是3-4组,每组10个左右;速度稍快一些,夹背也是必须的,但顶峰停留时间就很少了,能停就停,停不住就不停。这种动作目的为了打造背部围度;采用这种重量的情况比较多。第三种是大重量(80-100KG),采用这种重量基本上是为了增加力量,练几次再练中等重量就感觉轻松愉快。一般我在极限硬拉之后会做几组这样的大重量,基本上就很难做到夹背了。采用这种重量的情况会比较少,偶尔做一下。不要把这种大重量的练习作为常规项目。4. 史密斯机划船:姿势类似杠铃划船,偏下背的感觉强一些,也是很棒的动作。顺便提一下,为什么我不太把硬拉作为背部训练的主流动作,主要是因为硬拉之后,再做划船这种动作,腰部往往会比较疲劳。最后想想还是上一张图吧:双臂哑铃划船:我很喜欢的一个动作,我开始还以为这是我原创的,后来看大卡也有用这个动作。网上也找到了图片,如下:我实际做的时候,斜凳子的角度会比较这个小一些(偏水平一些)。其实双臂哑铃划船也是可以像杠铃划船一样悬空做。但是我感觉用斜凳更好一些,避免对腰部产生太多的负荷,可以把精力完全集中在背部。握法:我通常会用两种方式来起哑铃,一种类似如图,哑铃垂直于身体,这种方式对背部上面刺激比较多些,可以感觉到三角肌后术及旁边那块的明显收缩。另外一种方式,哑铃平行于身体起,这种方式可以感觉到背部中间(斜方肌下部,竖脊肌上部)。重量:这个动作主要对中背轮廓有好的作用,不需要用大重量,我一般就用十几公斤的哑铃来做,动作较慢,充分体会中背的收缩与挤压,效果很好。V手臂划船:如下图的方式,把杠铃杆顶在墙角,用V手柄套在杠铃片上进行划船。我通常把这个动作和T杆作为互为替补的动作(这次做V手臂,下次做T杆)。姿势方面,我没有像图中这样拉到前胸这个位置。我差不多是拉到胸肌下部那里。另外挺直腰部也是必要的。重量方面,我是采用金字塔的方式;20 30 40 50 40 30.。。。。组间休息时间比较短,虽然做5组,我按4组计。这个动作主要练习背阔肌的下内侧,是对背部厚度很好的练习,不过对背部上部刺激较小。T杆划船:这个动作是我最喜欢的。我感觉对整个上背部刺激都非常明显,而且这个动作感觉比其他动作都要累(往往这种动作效果才好)。如图:通常胸部悬空那种T杆我是不太喜欢的,因为过多的胸部悬空的下拉动作,会对腰部负荷比较大。不说受伤不受伤的问题,主要是腰部酸了之后会影响动作的质量(本来能做10个,因为腰酸就只能做8个)。所以T杆也好和双臂哑铃划船也好,最好前胸有得顶(包括器械划船)。如果你的健身房有这种T杆,那真真是极好的,千万不要错过。动作和重量:我会尽量做重一些,可以完成8-10个标准动作,顶峰要完成中背收缩。如果不能完成中背收缩就太重了。另外握法也有两种,如果是水平握,对大圆肌以及背的中上部有明显的感觉。如果是略窄一些的竖握,也可以很好刺激大圆肌并且对背部中下有很好的感觉。我通常会每种握法做两组的样子。器械划船:这种划船器械比较多,没法说太细,我自己最近在做的两个如图:如果你在健身房看见这两种器械,都可以用来作为背部训练计划内。姿势没什么好说的了,我通常会做10-12RM的重量在这类器械上,而且都要背部充分收缩,充分打开。另外提及一点,对于第二种器械,我偶尔会用做这样的动作,直接后拉直接夹背,手臂不怎么弯曲,类似于做耸肩,但是是向后耸夹中背。V手臂三件套动作:如果你的健身房有可调滑轮,可以尝试这种动作。1:把滑轮放到最低,用V手臂(或者两个柔性手柄),从下往上拉,类似于V手臂划船(如果我做了V手臂划船就不做这个动作了)。用一个适中的重量,至少可以做10个。主要感觉中间两条肌肉的收缩。做2组。然后继续2的动作:2:找个长凳坐在上面,滑轮高度调到坐下来到肚子的位置。然后从前往后拉,重量也是适中。其实就是绳索划船,也是选择可以做10个左右的重量,到最后的时候把中背夹紧,充分收缩停留。做2组,然后继续3的动作:3:把滑轮放到最上面,跪在地上,从上往下拉。拉到最下面的时候身体后倾一些,把V手臂拉到胸部位置。也是类似前两个动作,体会最后那一下中背的收缩和夹紧。上面3个动作,从不同的角度来练习背部中间两条肌肉(斜方肌下部和竖脊肌上部)杠铃耸肩:一般来说耸肩练习斜方肌,可以放在肩部练习里面。不过我放在背部里。其实斜方肌也算是背肌的一部分。和一般的耸肩有些不同,我在这里练耸肩,是把杠铃放在身后,这样更有利于刺激到斜方肌的下部。重量适中,可以做15个甚至更多都没所谓。最后LZ献身自拍喜迎拍砖:
赞~棒极了!!
记得看过硬派健身一篇帖子,说
正手1.5肩距宽握上身接近水平,杠铃拉到胸部,对斜方下部刺激多
反手和肩同宽上身较竖直,杠铃拉到腹部,对背阔刺激更多一些
所以我现在都是正手完了马上接反手做超级组,然后做三组
还有我搜过硬拉对背阔肌有啥刺激没,基本上似乎很少有人提到硬拉对背阔的刺激
当然硬拉练斜方是肯定的了
引用2楼 @ 发表的:记得看过硬派健身一篇帖子,说
正手1.5肩距宽握上身接近水平,杠铃拉到胸部,对斜方下部刺激多
反手和肩同宽上身较竖直,杠铃拉到腹部,对背阔刺激更多一些
所以我现在都是正手完了马上接反手做超级组,然后做三组
还有我搜过硬拉对背阔肌有啥刺激没,基本上似乎很少有人提到硬拉对背阔的刺激
当然硬拉练斜方是肯定的了
这是个动作 不过算是杠铃划船的变异版本了 属于非主流吧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2楼 @ 发表的:记得看过硬派健身一篇帖子,说
正手1.5肩距宽握上身接近水平,杠铃拉到胸部,对斜方下部刺激多
反手和肩同宽上身较竖直,杠铃拉到腹部,对背阔刺激更多一些
所以我现在都是正手完了马上接反手做超级组,然后做三组
还有我搜过硬拉对背阔肌有啥刺激没,基本上似乎很少有人提到硬拉对背阔的刺激
当然硬拉练斜方是肯定的了
硬拉还是可以练到背的 不像其他动作那么直接。。如果我很久没练硬拉偶尔练一下 单独不练其他背部动作 第二天背也会疼痛紧张。 如果只想练背的话 硬拉做不做也没所谓。还有你提到那种划船 感觉会设计三角肌后束比较多。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4楼 @ 发表的:
硬拉还是可以练到背的 不像其他动作那么直接。。如果我很久没练硬拉偶尔练一下 单独不练其他背部动作 第二天背也会疼痛紧张。 如果只想练背的话 硬拉做不做也没所谓。还有你提到那种划船 感觉会设计三角肌后束比较多。
对的,youtube上有个人,用这个高胸位的划船练后束的
不过总体来说,往下腹拉,背阔肌用的更多,往胸上拉,斜方肌中部逐渐用力多起来
感谢楼主分享。
马克可可可
这么好的贴怎么没人评论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请教一下,斜方肌的下部分怎么练呢?
引用10楼 @ 发表的:请教一下,斜方肌的下部分怎么练呢?
所有后拉类动作杠铃和双臂哑铃划船 机械划船 甚至滑轮下拉后倾 V手柄下拉后倾都可以练到。主要注意收缩和停留。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楼主的给的训练量对于初入健身房不久的新人适用吗? = =
引用12楼 @ 发表的:
楼主的给的训练量对于初入健身房不久的新人适用吗? = =
我列的是练习的一些方法
不是一次这些都练
楼主这篇太棒了,我就是背部很弱,除了引体向上不知道怎么练。练过俯身飞鸟,这个动作感觉练到斜方肌去了。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LZ缺少一个好动作就是单臂哑铃划船,这个动作我也很喜欢
引用15楼 @ 发表的:LZ缺少一个好动作就是单臂哑铃划船,这个动作我也很喜欢在另外个帖子宽度篇里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引用16楼 @ 发表的:在另外个帖子宽度篇里恩恩,看到了,之前很少用那个动作,后来用起来感觉刺激效果特别好,最近手腕伤了哑铃单臂划船用的少了,今晚上去练背,GO go go
我记得我看过一篇文章,硬拉对突破瓶颈期,增长背的厚度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觉得硬拉要放在杠铃划船之后
楼主你好,练过单臂哑铃划船和杠铃划船后,更多感觉是手臂在用力,背部感觉不到,请问原因是什么?
引用19楼 @ 发表的:楼主你好,练过单臂哑铃划船和杠铃划船后,更多感觉是手臂在用力,背部感觉不到,请问原因是什么?哑铃太沉了,我之前也有过这个感觉,你换一个轻点的,手臂和背部呈90度时感觉夹紧背部,这种刺激很爽,昨晚刚练完。杠铃划船记得手臂放下后背先发力带动手臂,肩胛骨夹紧,背部收紧,腹部核心收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418人参加团购99.00元&169.00元
526人参加团购819.00元&1399.00元
93人参加团购95.00元&249.00元
1400人参加团购538.00元&1299.00元
747人参加团购949.00元&1599.00元
57人参加团购249.00元&829.00元
193人参加团购119.00元&399.00元
90人参加团购99.00元&329.00元
153人参加团购709.00元&899.00元
2706人参加团购629.00元&1399.00元
592人参加团购639.00元&1199.00元
7人参加团购19.00元&49.00元十几年的盆腔积液,怎么都治不好,请问有什么好的办法,谢谢!...
大家都在看
电话:010-
电话:010-
原创文章精选
扫一扫关注我的热心医生
快速免费咨询医生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
副主任医师手机版更便捷
腰背肌锻炼方法都在这里了!
  从生理角度来看,腰椎的稳定性靠两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维持,即脊柱本身和与之相关的肌肉系统,前者为被动的稳定系统,后者为主动的稳定系统,任一系统的发生病理改变都有可能出现腰痛等问题。总之,无论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保健,还是术后患者的锻炼,腰背肌力量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核心肌群的训练,患者腰椎的稳定性、平衡性、协调性都能随之增加,便可以达到减少慢性腰痛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核心肌群:所谓的核心肌群,指的是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负责保护脊椎稳定的重要肌肉群,腹横肌、骨盆底肌群以及下背肌这一区域。简单说,就是躯干部位的腰背部肌肉。    腰背肌锻炼的优点  1、稳定腰椎,纠正腰椎畸形  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后腰椎的内在稳定性下降,常出现腰痛和腰部活动受限,导致腰肌力量变弱,腰椎外在稳定性降低。腰背肌锻炼则可以增强腰肌力量,在外围形成有力的支撑力量,稳定腰椎位置,改善腰椎功能。  2、减少炎性物质及代谢产物的堆积  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神经根性疼痛主要是炎症引起的,一方面由于炎症的化学刺激,另一方面由于炎症水肿,而腰背肌锻炼可使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有助于稀释致痛物质的浓度,并带走致痛物质,促使局部肿胀吸收。  3、改善神经根、硬脊膜粘连  由于椎间盘局部炎症的存在,在疾病后期可形成神经根和硬脊膜粘连,使疼痛症状难以消除。而腰背肌锻炼可使神经根、硬脊膜在锻炼的过程中受到被动的牵拉和移动,从而改善神经根、硬脊膜粘连,使疼痛随之消失。  简单的运动方法  1、仰卧位腰背肌锻炼  该类方法中最常用的是五点支撑法。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肩(一个点)、双肘部(二个点)和双脚(二个点)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次练习。我们设计30次练习为一个周期。所以,(2秒+2秒)*30=120秒。仅仅2分钟,就完成了一天的任务。    2、俯卧位腰背肌锻炼  该类方法中最常用方法是飞燕点水法(即小燕飞法)。锻炼时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记住,这非常重要),用力挺胸抬头,通过颈部肌肉使头胸离开床面,同时膝关节伸直,通过腰部肌肉使两大腿用也离开床面,持续2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2秒,就完成了一次练习。我们设计30次练习为一个周期。所以,(2秒+2秒)*30=120秒。仅仅2分钟,就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如果想增加效果,每天可以进行2个周期。    3、直立位腰背肌锻炼  该类方法就是连续向后退步走路,待患者可以双下肢承重并无不适感时开始锻炼。该方法主要是患者出院后有效的康复锻炼方法,老年患者尤为适用。  4、“平板支撑”运动  平板支撑(plank)是一种类似于俯卧撑的肌肉训练方法,在锻炼时主要呈俯卧姿势,可以有效的锻炼腹横肌,被公认为训练核心肌群的有效方法。其实平板支撑是一种类似于俯卧撑的肌肉训练方法,不仅不需要任何器械,活动占地面积小,可以随时随地地锻炼,而且它的动作要领也非常简单。身体成一条直线,用脚趾和前臂做支撑,腹肌收缩保持10秒,再放松,注意全过程不要憋气.要求10秒,10个。  虽然平板支撑从始至终只有一个动作,但也需要注意一些技巧,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锻炼效果。首先是,肘关节和肩关节与身体一定要保持直角。其次,在运动时要注意循序渐进。初练者可以先从30秒练起,然后逐渐延长时间,普通人坚持到两分钟就已经足够了。目前平板支撑的世界纪录是4小时26分,是由一名北京特警在日创造的。    锻炼才是硬道理  术后早期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有助于促进腰背肌的血液循环,增加局部氧供应量,减轻局部组织水肿,并且使脊柱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和灵活性,防止脊柱不稳及肌肉疲劳而产生的腰腿痛,对术后功能恢复大有裨益,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提高脊柱的动力性稳定,也是防止椎间盘手术后再次复发的重要措施。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
播放(37044)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播放(33478)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阅读(323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48275)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39196)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郑州院区
播放(23139)
│珠海市人民医院
播放(29649)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3234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播放(28296)
│中日友好医院
播放(38064)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普仁医院
播放(48288)
│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
│301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播放(27372)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播放(2399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3313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748号
所有权归属:新疆有来健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沪ICP备号-4 Copyright (C)2018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背肌训练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