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花样年家天下下有爱好踢球的吗

国内的公益气氛很浓,为什么没有类似于国外RED NOSE DAY这样的公益节日呢? - 知乎11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112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第三方登录:国内的公益气氛很浓,为什么没有类似于国外RED NOSE DAY这样的公益节日呢? - 知乎110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1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谋远虑,所以不穷。…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说的就是施计用谋对人生、对世事的重要性。
.兵者,诡道也。.用兵无谋,就不可开战。两军对垒,不仅是军事实力的对抗,而且也是智谋的较量。.以奇计为谋,以绝智为主.,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历代军事家克敌致胜的法宝;.用兵之要,先谋为本.,至今仍是人们所奉行的准则。.商场如战场.。商场竞争虽不像战场上刀光剑影,但机诈百出,令人防不胜防。商战不仅仅是比财势,更是比计谋,比智慧。没有永远的胜家,也没有永远的输家。只要你拥有金点子,照样可以反败为胜。
人事无边际,计谋无穷尽。如果说旧时官场有满足争权夺位、追名求利之需,决定个人升降沉浮、生死荣辱之境的权谋之术;那么在社会结构更为复杂、人际关系更为多样、价值利益更为多元的现代,则应该有超越这种权术、糅合现代文明的现代计谋,并藉此来帮助人们在处理各类事务中采取明智与积极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方式方法,理清解决事务的头绪,制造与寻找成功的机会。
有人认为计谋如同一只潘多拉的盒子,一旦打开将遗祸无穷。其实,这是一种曲解。
计谋为人类所独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人类精思奇想的升华、聪明才智的结晶。它在本质上是人类文化的一种智慧形态。
计谋通常分为阴阳两种,正大光明者为阳谋,暗中捣鬼者为阴谋。其实这种区分也是相对的,它与评判者所持的立场、利益、价值标准密切相关。罗贯中视汉家天下为正统,因此在面对两个充满韬略和计谋的人物——诸葛亮与曹操时,明显地尊刘贬曹。认为曹操的智谋用来窃国,是魔道,称其为奸雄;诸葛亮的谋略用于救主,是正道,称其为忠臣。如果立场变动,利益更换,则阴谋与阳谋也必然易位也。
所以,不必为计谋所诟病。我们可以从我们这个时代立场出发,运用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采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去评判历史,去臧否历史人物,去鉴别这些计谋的阴阳。
计谋形于外,是一种精思奇想,有形有象;而质于内则是一种深刻的哲学智慧,无形无象。取法乎上,仅得其中。一个人只有将其身心全部浸润在这种文化当中,用生命去体味,才有可能达到内谋谋圣、外谋谋智的境界,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圣、智兼备的大谋略家、大智慧家。
历史与现实是相通的。一个聪明的人,即使达不到大圣大智的境界,也会基于对现实生存与发展的考虑而去对先人的智谋进行扬弃性地吸收,并将其作为进一步开发个人潜能、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开创现代人际关系、创立全新生活环境的一个有益借鉴。
岁月,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但作为文化独特形态的计谋不应荒芜下去,智慧之灯也不应暗淡下去。.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就让我们擦亮智慧之灯,到计谋之河披沙沥金去吧!
第一章 隐辱忍痛 韬光养晦
避免过早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
使疑忌的人相信自己胸无大志,不足以在政治上对他构成威胁。
以静制动,以便等待时机在适当的时候发动使敌方猝不及防的反击。
韬,本意是.弓袋子.,有.进去.之意。晦,是黑暗、隐晦之意,进入隐晦状,别人看不清你,你却可以看见别人。
韬晦之计,是在自己力量尚不足、羽翼尚未丰.、战机尚未到时,通过各种欺骗的手法,表面上收敛锋芒,隐藏才能与行迹,甚至隐辱忍痛,借以掩饰政治上的野心和志向,解除对政敌造成的威胁感,麻痹政敌的警惕,等待合适的时机,实现预谋的政治目的。
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人们的真实面貌和目的常常需要加以一定的掩饰。韬晦之术以其独特的神功奇效,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尤其是各种野心家和阴谋家更是把韬晦之术视为自我保护和图谋进取的有效手段,研而习之,推而广之。
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们很早就学会了在政治斗争实践中运用韬晦的手段,从志向、才能、名望、感情、生理等各个角度和侧面进行掩饰和伪装,在敌国之间、君臣之间、同僚之间都可以发现它弄法作祟的踪迹。
忍小事不乱大谋
汉光武帝刘秀小时候,在家表现得十分勤快,尚干实事不尚虚夸,显得十分憨厚、平和。他虽想出人头地,但从来不露声色。为此,他的哥哥刘绩自比刘邦(少时是一个浪荡公子),把刘秀比做刘邦的二哥刘喜(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很是瞧不起他,并常常以此嘲笑刘秀。刘秀去长安读书,当他读到《论语》中.子臼:”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一句时,简直是手舞足蹈地说:.说得太好了,太好了,真是一针见血!.
从此,他便以这句至理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绩、刘秀兄弟二人发动青陵起义,结果皇帝却被刘玄当上,致使刘縯心中不快。
刘玄也清楚刘绩性情蛮横,又野心勃勃,再加上以他为首的青陵兵在与王莽的军队作战中,节节胜利,战功卓著,无疑,这一切对自己的皇帝宝座是个巨大的威胁。所以,总想找个借口除掉刘绩。
刘稷是刘绩的部将,听说刘玄当了皇帝,心中也十分不满,便大发牢骚说:.今起兵图谋大事,全是刘绩的功劳,他刘玄算个什么东西,有什么资格配称皇帝?.刘玄听后,想收买刘稷,封他为抗威将军,刘稷拒不接受。刘玄要杀刘稷,遭到刘绩反对。刘玄一怒之下,便将刘縯、刘稷一起杀掉;尔后,为了斩草除根,便伺机将刘秀杀掉。
刘玄为找借口,便派人去对刘秀宣布诏书说:.太常偏将军刘秀英勇善战,特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还没等刘秀谢恩,接着又宣布说:.大司徒刘绩,一向图谋不轨,常有抗帝之意,所以把他杀了。.以此来试探刘秀的反应,如稍有恨意,便就地将其正法。刘秀是何等聪明,对刘玄的这点用意怎能不知?小不忍则乱大谋。刘秀听完诏书后,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杀兄之恨,慌忙磕头谢恩说:.陛下赏罚甚明。我建功微小,不值一提,皇上如此嘉奖,秀实在受之有愧。兄刘縯素有反意。我也常劝他野心必毙,但他就是不听,发展到今天刑及其身,实在是罪有应得。.刘秀一席话语,表现得十分真诚,不要说报信宣诏之人深信不疑,就连他的部下也都信以为真,无不为刘秀的大义灭亲之举感动得流下眼泪。
宣旨人走后,刘秀回到帐内,关紧房门,便捶胸大哭,恨得咬牙切齿地说:.杀兄之仇不报,还配做人!.但在第二天,他又立即跑到刘玄住处,言必称陛下,口必言皇恩浩荡,绝不提昆阳大捷之功。既显得十分恭谨,又表现得粗犷大度,平时谈吐不透半点哀痛意,也不为刘绩服丧,饮食谈笑和平常一样。
刘秀.以小忍成大谋.的表演,终于使刘玄解除了猜忌,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以为刘秀真的忠于他。三个月以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被派往河北。从此,刘秀便摆脱了刘玄的监视和控制,迅速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扩充实力。他在到任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发展到十余万人,有了一大批既能征惯战,又对其忠心耿耿的战将,使其很快具备了和刘玄抗衡的力量。之后便公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刘绩易于喜怒,专横跋扈,锋芒外露,成了刘玄的刀下之鬼。刘秀性格内向,事不外露,城府深沉,容忍一时而不乱大谋。当刘绩被杀的消息传来时,刘秀为避免过早与刘玄发生正面冲突,极力克制自己,立即从出征的战场赶来当面向刘玄谢罪:他对自己所立战功只字不提,而且深深引以自责,也不为其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同平常,毫无丧兄之痛的表示。这番成功的韬晦表演,终于使刘秀转危为安、逢凶化吉,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加官晋爵,为其以后建立东汉王朝保存了实力,最终成就了东汉王朝的一统大业。孔子日:.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小事情不肯忍耐,就会打乱整个计划。对于孔子这句至理名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算是学到了家。
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力量对比不利的情况下,或者喜怒不形于色,爱憎深藏不露;或者制造假象,用表面上的臣服和亲近来掩饰内心的憎恶仇恨,此类手法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斗争中屡见不鲜。
做伺机而动的蛰龙
商朝末年,商纣王骄横奢糜,声色犬马,酒林肉池,荒淫无道。
他怀疑雍州诸侯西伯姬昌(即周文王)对他不忠,就把姬昌囚禁在美里。还把姬昌的长子伯邑考作为人质,留在京城为纣王当马夫。
一天,商纣王为了考验姬昌有无篡逆之心,突然心血来潮,竟将伯邑考杀死,烹成肉羹,派人送去给他吃。姬昌明知这是爱子的血肉,仍强忍着眼泪,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把肉羹吃了下去。纣王知道后,洋洋自得地对身边的人说:.谁说西伯是圣人?他把用他儿子做的肉羹吃掉了,还毫无觉察呢!.于是,放松了对这个.凡夫俗子.的警惕。这时,姬昌又派部下带着美女、骏马、珠宝来到京城,敬献给纣王。纣王见了喜形于色,心花怒放,立刻将姬昌释放了。姬昌回到自己的领地,暗中招兵买马,扩充势力,开始与纣王对抗。商纣王的骄横淫逸与惨无人道的暴政致使许多诸侯背叛了商纣王,归附西伯姬昌。姬昌死后,他的儿子姬发(即周武王)继承了推翻商纣王朝的遗志,礼贤下士,聘请姜子牙做军师,率兵讨伐纣王,与纣王军队在商郊牧野展开激战,杀得纣王军队溃不成军,血流漂杵。最后,纣王走投无路,只得纵火自焚。
姬发灭掉商朝,建立了自己的周朝统治,开创了历史上的盛世之基,完成了姬昌的未竟之业。周文王、周武王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的贤明之君。
权力斗争,变幻莫测,今日雄居高处,号令天下;明日屈处陋室,听命于人,这样的事情,在权力场上是屡见不鲜的。那种达则意气凌人,失则灰心绝望的人,十个有十个会在权力斗争的风波中被淘汰;只有那种处变不惊,善于忍耐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胜利。古代欲成大事者,无论身败名裂,还是功成名就,一般都有极高的涵养功夫:不为骨肉亲情所动,也不为被随意驱遣所羞,忍辱负重,以求生存发展,犹如伺机而动的蛰龙。
忍耐不是听天由命,逆来顺受,这种.忍受.,是弱者的人生哲学。忍耐是以坚强的意志,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而等待时机。它与.忍受.最大的不同之处是有所行动,有所作为。这种行动、作为,就是一方面积蓄力量,一方面又伪装掩饰,这就是韬晦。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楚庄王是战国时楚国国君,在他即位的三年里,从不过问朝政,日夜沉浸在田猎与酒色歌舞之中,甚至贴出布告:.哪一个胆敢向我提意见,立即斩首,毫不宽恕。.其时,邻国不断前来侵犯,国内的许多大臣也贪赃枉法,玩忽职守。一些忠于国事的大臣很是忧虑。可是,谁也不敢向他进谏。
大夫伍举看到朝政日益腐败,心中非常着急,冒死进宫求见庄王。此人个子不高,但语言机智而又风趣。他知道,如果直接向庄王提出看法,必然会碰钉子,便想了个巧妙的办法。庄王好猜谜语,他就给庄王准备了一个谜语。
伍举来到宫中,只见庄王左右拥抱着美女,周围排列着乐队,正在调笑饮酒。庄王看见伍举来了,笑着说:.你是来喝酒的,还是来听音乐的?.伍举说:.都不是。我有一件事不明白,特地来请教大王的。.
庄王问:.什么事?.
伍举说:.附近山上飞来一只大鸟,已经三年不飞也不叫,不知是什么原因,也不知道这是只什么鸟?.庄王说:.这不是一只平凡之鸟。它三年不飞,一飞必定冲上九重云霄;它三年不叫,一叫就会惊人。你去吧,你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
可是数月之后,庄王仍不改逸乐故态,荒淫无度的生活更加严重。大夫苏从认为这样继续下去,后果将不可收拾。他决心不用伍举的委婉方式,进宫直截了当地劝说庄王。
庄王说:.你没有见到我颁布的命令吗?.
苏从说:.见到过。我身为国家的重臣,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如果贪生怕死而不敢指出君王的过失,那不是忠臣。如果我的死能促使君王清醒过来,那我愿意一死。.
此语一出,楚庄王猛然起立,撤去歌舞乐队,立即临朝听政。他从此重用伍举及苏从两人,并经过调查核实,把在这三年中趁机营私舞弊的几百名官员尽数清除,把忠于职守的几百人予以提拔。庄王亲政以后,政治清明,百姓高兴。就在这一年,庄王兴兵灭庸(今湖北竹山),不久又起兵攻宋,缴获战车五百辆之多。楚国势力迅速强大起来。
韬晦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掩饰潜伏,麻痹了政敌的警觉,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突然行动起来,迅速撕去伪装,毫不迟疑地向着预定的目标挺进。这种.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的情况,常常使政敌出乎意料而猝不及防。
腹有宏图大略的政治家、谋略家,绝非每日喋喋不休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是深谋远虑,恃重志成,看准机会再讲话,并且不讲则已,讲则服众。
事实上,在这三年的时间里,庄王并没有因游乐而迷失本性。他只是假装沉迷逸乐,以便观察官吏们的真心,选用真正忠心而又有才德的人来辅佐国政。在此期间,楚国也得到休养生息。三年一过,条件成熟,静极而动,一飞冲天。庄王用意之深,后来很少有人能及。
楚庄王于外洒脱果敢,形象英武。于内智谋深沉,心机细密,是春秋五霸中最具霸王姿态的人物。读者从.三年不飞不呜.的故事中,也可领略到楚庄王的深沉与睿智。
从卧龙先生久居南阳僻壤,未出隆中便提出三分天下,到明太祖的谋士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见解,无不证明.一鸣惊人.是一种重要的韬略。卧薪尝胆,忍辱偷生春秋末年,吴越两国军队展开激战,结果越国被打得大败,越王勾践只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在今浙江中部)。吴兵又层层围攻,勾践无奈,只得听从大夫范蠡的劝告向吴王夫差投降:.勾践情愿为大王做臣子,而我的妻子也愿意为大王做妾。.
吴王夫差尚存一丝仁慈之心,缺乏猛追穷寇、斩草除根的决心,见越王如此谦卑,就不顾大夫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勾践的请求。于是,勾践带着妻子来到吴国。想当初,越王夫妇二人是何等的尊贵,而现在却穿着打工的短衫布裙,干着养马除粪的粗活,而且一干就是三年,毫无怨恨之意。这一切,都被夫差看在眼里。夫差认为勾践表现得不错,能悔过自新,于是,也就放松了对他的管制。
后来夫差得了一场重病,过了三个月还未痊愈。勾践听说了这件事后,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可用之机,于是在夫差召见时,跪在地上,请夫差让他.尝尝大王的粪便,以判断病情.。说着,便用手捞起夫差的粪便,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过了好一会儿后,勾践忽然满脸笑容,大声说道:.囚臣勾践再次恭贺大王,大王的病马上就要好转了。.
夫差听了,将信将疑,问道:.你怎么能知道呢?.勾践回答道:.臣过去曾师从名医,对如何从粪便观察病情颇有研究。凡粪便的气味与节气相顺,就无大病。如今大王的粪便其味酸苦,顺应了春夏之气,由此可知大王的病很快就会好转。.夫差听后十分感动,情不自禁地称赞起勾践:.你真是一个好人!.于是就让勾践搬到宫中居住.勾践终于如愿以偿。
范蠡又用重金买通夫差身边的侍臣,向吴王进献绝代佳人西施。夫差见了西施,顿时神魂颠倒,于是投桃报李,特赦勾践。
勾践回到了越国,刻苦自励,立志复国。他叫文种管理政治,范蠡训练军队,号召全国人民,发愤图强,准备以十年的时间奖励生养、积聚财物,并在这十年之中,加紧教育、训练军民,即所谓.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计划十年后打败吴国。勾践为了坚持锻炼自己的斗志,不忘国耻,不睡好床,而睡在柴薪上,饭前总要尝一下苦胆,以激励自己发奋图强。这就叫.卧薪尝胆.。
功夫不负苦心人,没出十年,越国就发展壮大了起来。只一仗越国就打败了吴国。
又过了几年,勾践带着文种、范蠡亲自率领大军进攻吴国。吴军大败,夫差逃到姑苏山(在今江苏苏州西南),派大夫公孙雄赴越求和。勾践不愿重蹈夫差纵虎为患的覆辙,只同意保留夫差一条性命。夫差愧恨交加,伏剑自杀。这样,勾践就取代吴王夫差,成了新的霸主。
在敌对国之间的政治争斗中,弱国一方似乎更需要依赖韬晦之术。通过自甘示弱,表面上向强国一方表示臣服顺从,甚至不惜采取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等极端的措施,来换取强国对弱国生存的容忍和许可,并且尽可能地有意夸大本国弱小的程度,使强国一方感到无足轻重而掉以轻心,从而创造出积蓄力量、改变力量对比、以弱克强、以小胜大的可能性。
勾践可以说是最了不起的善于忍耐者。从一国之君而沦为执役之奴,没有非凡的忍耐力,是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地位反差的;尝人粪便,经羞辱而不怒,没有非凡的忍耐力,是承受不了这么巨大的精神折磨的;漫漫十年,没有非凡的忍耐力,是经受不了这么漫长的岁月考验的。然而,勾践都忍耐下来了。正因为他有非凡的忍耐力,才最终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复国雪耻,夺回了丧失的权力。
赵盾把仇恨放在心里
晋灵公是一位荒淫暴虐的君主,他从高台上用弹丸打人,以观看人们惊慌地躲避弹丸来取乐。厨师给他烧熊掌焖得不烂,他就把厨师杀掉,放在畚箕里,让宫女头顶着走过朝廷。赵盾屡谏,晋灵公恼羞成怒,在佞臣屠岸贾的撺掇下,派人去刺杀他。执行命令的大臣是个有正义感的人,不忍杀他,自杀而亡。赵盾在家臣的掩护下逃得性命。出城时,碰上打猎归来的赵穿。赵穿是赵盾的姐夫,与赵盾同族。他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就让赵盾暂避一时。之后他采用曲意逢迎之策,获得晋灵公信任。最后乘机杀了晋灵公。
赵穿见到晋灵公假意说:.赵家人有罪,请罢我的职,再治我的罪。.晋灵公以为赵穿真诚,说:.赵盾事与你无关。.赵穿又投其所好,让晋灵公及时行乐,多选美女,以供淫乐。晋灵公大喜,问他此事由谁去办,赵穿就说最合适的人选是屠岸贾。灵公就令屠岸贾到民间去选美。
支走了屠岸贾,赵穿劝说晋灵公到桃园游玩。又说,为了安全,要为晋灵公挑选卫士。晋灵公很高兴。赵穿精选可靠甲士,趁晋灵公吃酒行乐时刺杀了他,接着又把赵盾迎回来主持国政。
赵穿把仇恨埋在心里,投其所好,用阿谀奉承的手段,骗取晋灵公的信任,以间接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正直的人们一直把赵穿历为视为卑劣的行为。其实,这并非赵穿所独有,而是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基础。政客们为了自己飞黄腾达,讨上司的欢心,迎合上司的心理,不择手段,好话说尽;商人们为了推销商品,取悦于顾客,曲意夸奖,笑脸逢迎。即使是些正直的人们,他们往往也间接地运用这种手段达到自己的目的。在日常生活之中,我们常常面临受到某些有求于自己的种种曲意逢迎之辞的包围,每每陷入窘境、甚至上了曲意逢迎之徒的当。所以须加警惕:.甜言之后有恶意,蜜糖之中掺砒霜.。
孙膑以失常掩盖正常
孙膑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与庞涓同师鬼谷子,但在才智方面超过庞涓。鬼谷子因孙膑单纯质朴,对他厚待一层,偷偷地将孙膑先人孙武所著兵书《十三篇》传授给他。
庞涓当了魏国大将,孙膑到他那里去做事,他才知道孙膑在老师那里另有所得,更加嫉恨孙膑。他在魏惠王面前诬告孙膑里通外国,并请魏惠王对孙膑施以刖刑。孙膑的两块膝盖骨被剔去,无法逃跑。而后庞涓把孙膑关在一个秘密的地方,表面上大献殷勤,好吃好喝地供养。孙膑不知就里,还对庞涓感激涕零。庞涓乘机索要《孙子兵法》这本书。孙膑因无抄录手本,只依稀记得一些。庞涓就弄来木简,让他抄录。准备在完成之后,断绝食物,把他饿死。但是,庞涓派来侍候孙膑的童仆偷偷把庞涓的阴谋诡计告诉了孙膑,孙膑才恍然大悟。
孙膑是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军事谋略家,他立即想出了一条脱身之计。当天晚上,孙膑就伪装成得了疯病的样子,一会儿嚎啕大哭,一会儿嘻皮笑脸,做出各种傻相,或唾沫横流,或颠三倒四,又把抄好的书简翻出来烧掉。庞涓怀疑他装疯卖傻,派入把他扔进粪坑里,弄得满身污秽。孙膑为了自己的远大志向,在粪坑里爬行,显出毫不在意的样子。庞涓又让人献上酒食,欺骗他说:.吃吧,相国不知道。.孙膑怒目而视,骂不绝口,说:.你们想毒死我吗?.随手把食物倒在地上。庞涓让人拿来土块或污物,孙膑反而当成好东西抓来吃。庞涓由此相信孙膑确实是精神失常了,疑心稍有解除。
此时,墨翟的弟子禽滑厘把他在魏国所见的孙膑的情况全部告诉了齐国相国邹忌,邹忌又转告了齐威王。齐威王命令辩士淳于髡到魏国去见魏惠王,暗中找到孙膑,秘密地把孙膑接回齐国。
嫉妒是一种不服、不悦、自惭、怨恨的复杂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是一把杀人害己的.软刀子.。原本是同学,仅因为孙膑的才能和.知名度.远在自己之上,于是嫉妒之心使庞涓燃起了阴谋之火,虚构罪名诬陷孙膑。结果,孙膑被刑之以剜骨刺字,致残终身。
孙膑在身陷囹圄之时,冷静沉着,故意装得愚蠢疯傻,忍受巨大的耻辱与折磨,骗过庞涓,保住了性命。在马陵之战中,孙膑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设计除掉了死对手庞涓,洗刷了耻辱。
韩信忍胯下之辱
韩信在投项羽的楚军之前是个穷汉,经常背着宝剑在街头闲逛。一天,一个无赖少年突然拦住他的去路说:.你经常背着宝剑,个子也长得挺大,其实是个怕死鬼。不然你敢杀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大腿下爬过去。.韩信非常生气,但他很快就冷静下来,从这无赖的两腿之间爬了过去,惹得满街的人大笑起来,韩信却若无其事,慢慢地走开了。
后来,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他特地把以前那个无赖少年召来,不但没有杀他,还赐了他一个.楚中尉.的小官,并夸他是个勇敢的人。
韩信后来解释说,他当年完全可以不从那无赖的胯下爬过,而且可以杀了他。但小不忍则乱大谋。如果当年他杀了那无赖,杀人要偿命,哪还有机会来施展自己的满腹韬略呢?当他做了将军后,又不报复那无赖,那是给天下人看,韩信宽容大度,那些过去和他有矛盾的人也就放心了。
司马懿诈病让对手放心
公元239年1月,魏明帝曹睿病死了,他的儿子曹芳即位。明帝死前,由于曹芳年仅八岁,不能理政,故下诏大将军司马懿和曹爽辅政。最初几年,两人之间还面和心不和地维持着,但从正始八年(247)后,两人的权利之争日渐表面化。曹爽的资历、名望、军事才能虽不如司马懿,但他是曹操的侄孙,有宗室之亲,故被封为大将军,在权利争夺中始终占着主动。曹爽见司马懿权势日重,而且又手握兵权,很是妒忌,伺机夺其兵权、控制朝政。果然不久,曹芳按照曹爽的意思任司马懿为太傅,明升暗降,命令他将军权交给曹爽、曹真兄弟。
司马懿知道这是曹爽从中捣鬼的缘故,内心虽然有一千个不愿意,但是圣命难违,便从此称病不去上朝。曹爽知道司马懿诡计多端,心中怀疑有诈,便派荆州刺史李胜到司马懿府中探听虚实。司马懿知道李胜来的用意,故意装做大病在身、神志不清、语言错乱之状。不一会儿,他又以手指口,侍婢会意端上一碗粥来。司马懿又假装喝不进口,边喝边流,十分狼狈。李胜见状,心中暗喜,回来报告曹爽。曹爽听后十分高兴,于是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
此时,司马懿正决定要除掉曹爽。他白日装病,夜间设谋准备,伺机而动。公元249
年1月,魏帝曹芳祭扫高平陵,大将曹爽和他的兄弟们同行。司马懿得到这一消息,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发动政变。他首先以皇太后的名义下令关闭各个城门,尔后率军占据武
库,又派军占领曹爽营地,解除其武装。接着,他又派人上书魏帝指责曹爽等人背弃先帝之命,败乱法纪,排斥旧臣,安插亲信且骄横日甚,怀有谋逆之心。为此,司马懿才不得不采取兵谏的办法,为国除害。但这封信落在曹爽手中,并未报告魏帝。司马懿又派人告诉曹爽,指出如其主动放弃军权,归降认罪,可保身家性命。曹爽兄弟见之慌张窘迫,不知所措。在走投无路之下,曹爽兄弟只好决定出降,上书魏帝,主动要求免除自己的官职,尔后侍帝回宫。此后不久,司马懿又以曹爽图谋叛乱,下令将曹爽兄弟及其心腹全部逮捕处死,诛灭三族。司马懿除掉曹爽之后,独掌了朝政,为以后司马氏篡权奠定了基础。
司马懿成功了,探讨一下他成功的原因,可以窥出决定政变成
败的诸多因素:等待时机。当司马懿被曹爽排挤之初,他完全可以和曹爽进行一番较量,但是他没有那样做,等了长达九年的时间。在这九年中,曹爽倒行逆施、腐朽无能的本质得到充分暴露,天下失望,人心怨愤,而司马懿却声誉日隆,被看成国家的柱石,舆论倾向于他这一边。
深藏不露。保密对政变至关重要,这个.密.,既指内心的秘密,也指行动上的机密。
假传圣旨。任何一个政变的发动者为了使自己的行为具有合
法性,增加号召力,总要拉大旗作虎皮,说这是出于皇帝的旨意,或者为了保卫皇帝。野心家们为了达到目的,是什么借口都可以找出来的。
突然袭击。政变的酝酿时间可以很长,但政变的实施时间一定
要短。要在对方全然没有准备的情况下,打他个猝不及防,速战速决,丝毫不能拖泥带水。
兵权问题。这是决定政变成败的头等大事,是任何一位政变发动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政变既要以武力作后盾,也要以武力开路,暴露罪名。任何一方政变的发动者,为了显示自己是正义在手,总要暴露对手的罪名。如果对手的确恶名昭著,自可大肆宣扬;如果对手名不当罪,便添油加醋,无中生有,凭空捏造。军事谋略是为了消灭敌人,政治谋略是为了战胜对手,都是血淋林的事情。
司马懿故作病重垂危的姿态,从表面上看,其目的似乎只是为了应付上司的猜忌不安和同僚的嫉妒谗毁,是一种消极被动的自我保护手段。其实不然,这是一种有效的韬晦手段。韬晦并不意味着真正的退却忍让,而是深藏着一种强烈的进取精神,是一种进取的掩护手段。
如果在政治斗争中彻底败北认输而不复他图,在宦海沉浮中自甘沉沦而万念俱灰,也就不存在韬晦的需要。只有在主观上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而环境和时机等各种客观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才会产生对韬晦之术的依赖。正因为如此,历史上的韬晦行为总是同政治抱负和权欲野心形影相随。作为一种进取手段,韬晦之术常常被野心家、阴谋家所借用,成为他们实现私欲的重要凭借。野心需要韬晦作为掩护,韬晦必然隐藏着进取的野心。风烛残年、久卧病榻、奄奄一息、不久人世之人,即使不能令政敌产生恻隐之心,至少也可以使他们稍觉安心。
喜怒不形于色
刘备失去了徐州,不得已依附曹操。曹操在许田打围,遮住献帝,身迎.万岁.欢呼。关羽见此愤怒至极,提刀拍马就要去杀曹操。刘备却摇头送目,示意不可造次,反倒欠身向曹操称贺。这不是刘备自己不气愤,而是为图中兴汉室基业暂把愤怒藏在胸中。
曹操青梅煮酒论天下英雄,视天下群雄如同草芥,不值一提,独视刘备与自己为英雄。刘备听了此话,大吃一惊,将手中汤匙惊落于地下,惟恐曹操看出心中底细,又巧借雷声震怀,轻轻掩饰过去了。如果刘备不是具有如此高度自我克制的修养,是难以躲过曹操鹰隼般的目光的。
曹丕被立为太子以后,王宫左右女官齐向曹操夫人卞后致贺说:.将军被封为太子,天下人全都高兴,夫人应该把库房里的东西,全拿出来赏赐。.卞夫人说:.大王只因曹丕年纪最大,所以定为合法继承人,我只能庆幸我免除了教导无方的责备,哪有什么理由高兴赏赐呢?.女官回来,向曹操报告,曹操愉快地说:.怒时不形于脸色,喜时不忘记节制,最是难得。.
相反,曹丕听到自己被立为太子的消息,高兴得抱住仪郎辛毗的脖子叫喊说:.辛君,你知道不知道我是多么的兴奋?.辛毗的女儿辛宪英则十分清醒地说道:.太子的责任是:代替君王主持祭庙,管理国家。代替君王,不可不忧虑责任重大;管理国家,不可不恐惧治理困难。他应该忧虑恐惧才对,反而大喜若狂,如何能够长久,魏国国运难道能兴隆?.后来事情的发展,果真如辛宪英所预料的那样。
人们往往对.喜怒不形于色.持有一种明显贬义的看法,以为只是驯良忍让不敢形之于色。其实不然,惟大英雄能本色。喜怒不形于色实际上是指英雄人物所见者大,所虑者远,善于克制自己的感情,不为小小的悲欢所左右,是谋略家们应有的一种修养。
鲁迅就曾批评过那些.咀嚼着身边小小的悲欢,而且就看这小悲欢为全世界.的人。
从刘备、卞后的表现看来,喜怒不形于色是一种高度的自我控制。自我克制是心理活动中最重要的调节机制,也是心理成熟的最高标志。善于抑制感情冲动,保持清醒的头脑、缜密的思考和明晰的理智是成熟的政治家应有的表现。后人有诗赞刘备: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李渊纵酒自晦
唐高祖李渊曾是隋朝旧将。公元613年6月,隋室礼部尚书杨玄威造反,率兵围攻洛阳。隋炀帝立即命令当时任卫尉少卿的李渊乘驿马飞驰弘化郡,代替元弘嗣为留守。
这样一来,关西十三郡的军队都受李渊节制调遣。此时李渊手握重兵,已有篡隋之心。
他为测定人心所向,进一步壮大声威,对部下处处注意布恩施德。因此,有才有谋之人,都前去归附于他。
隋炀帝杨广见李渊相貌奇异,且颇得人心,势力日渐增大,不由心中猜忌起来。后来,炀帝下诏书让李渊去他那里进见。李渊知道此去凶多吉少,便托病不去。当时,李渊的外甥女是炀帝的嫔妃,炀帝便向她问道:.你舅舅为何迟迟不来?.李渊的外甥女王氏说他已卧病在床。炀帝又恶狠狠地问道:.能死吗?.李渊听到炀帝诅咒自己,心中更是害怕。从此,他便日日酗酒,公然受贿,装出一付浑浑噩噩、贪财贪杯的醉鬼的模样,以掩饰自己。从而使炀帝放松了对他的警惕。
在中国古代的官场上,剑拔弩张、锋芒毕露者总是容易引起政敌的猜忌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惧和威胁。从而难免树敌招怨,壮志难酬。与此相反,那些庸庸碌碌、胸无大志的人们,则可使政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容易被轻视和忽略,反而能够出人意料地成功。
于是,不示人以大志,便成为一种重要的韬晦手法。在时机尚未成熟之际,权术家的野心和权欲常常隐藏在恬泊淡然或沉溺酒色的背后。他们暂时收敛锋芒,表面上与世无争,极力掩饰自己的政治志向和权力欲望。李渊深明此理,而且表现得也极为出色。
傻人有傻福
李忱是唐宪宗的第十三个儿子。他幼时显得十分呆痴,极为沉默寡言,仿佛哑巴一样。宫中人都将他看成傻子。唐文宗、唐武宗都是他侄子辈的人,可一点也不尊敬他,经常拿他开心,以诱使他开口说话来取乐。
当唐武宗病危之际,宦官们以为像他这样呆傻的人物,易于他们控制,便立他为皇太叔,接着将他推上了帝位。这就是唐宣宗。可他一登基,召见百官、裁决政务,侃侃而谈;评判得失,全然合理,令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他在位十四年,约束亲属,礼待大臣睦如兄弟;明察慎断,刑法无私;从谏如流,俭约律己,人们称之为.小太宗.,是唐朝后期一个难得的中兴之君。
伪装欺骗并不能~概而论为坏事,问题在于针对谁。在战场上,士兵的伪装欺骗是保护自己、消灭敌人的有效手段。像李忱这样的皇族成员,身处嫌疑之地,明显地扬才露己,不可避免地会遭到皇帝的猜忌,结果是十分危险的。李忱的装傻,实在是一种出于不得已的自我保护。
皇帝藏刀防不测
宋高宗赵构与秦桧可以说是天作地合的一对昏君臣。他们在卖国乞降、认敌作父、摧残爱国力量、迫害民族英雄岳飞等罪恶活动中,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宋高宗因秦桧卖国有功,赋予他极大的权力,由他独任宰相十八九年,并加封他为太师,建康郡王,举凡朝廷的内政外交全由秦桧作主。秦桧的儿子、孙子也因一人得道而鸡犬升天,被封以高官。
表面上看起来,宋高宗对秦桧真是宠信无比,恩礼有加,对他一定不会怀有什么猜忌了。其实全不是这样。秦桧由于长期专擅朝政,朝廷的各个要害部门,都由他的心腹、党羽把持,连宋高宗身边的贴身侍从和御医都是秦桧的人,宋高宗的一举一动他们都要随时向秦桧报告。宋高宗虽然在政治上昏聩,在对敌斗争上软弱,但是他并不傻,他知道自己被秦桧的势力所包围和控制,可是他不能对秦桧采取行动,因为秦桧有金人作后台,得罪不起。他只有把对秦桧的猜忌与不满深深藏在心底。为了防止遭到秦桧的暗害,他每次上朝时都在靴子中藏着一把短刀,以作防身之用。这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也算得上是独一无二的了。
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六十六岁的秦桧病老交加,眼看将要命归地府,他希望将相位传给他的儿子秦熹。秦熹及秦氏党羽也四处活动,希望接父亲的班。
宋高宗表现出对秦桧十分关怀。在秦桧咽气的前一天,他大驾亲临宰相府,探视病情。此时秦桧虽然还有一口气在喘,但已经说不出话了。宋高宗解下自己的红手帕亲自为秦桧擦拭眼泪,仿佛恋恋不舍。可当秦桧问起由谁来接任宰相时,宋高宗冷冷地回答了他一句:.这种事情你不应该打听。
离开秦府当晚,宋高宗立即令人起草了一份诏书,解除秦桧祖孙三人的一切职务。
第二天一早,便将这道诏书颁布于朝堂,可谓迅雷不及掩耳。当天夜里,秦桧便一命呜呼了。消息传来,宋高宗长出一口气,拔出了靴中的短刀说:.从今以后,我再也不用靴中藏刀了。.
大凡帝王的深藏不露,或是由于情况不明,不便表态;或是由于时机未到,不可鲁莽;或是由于形势不利,无力反击。因此,帝王的深藏不露,是为了弄明情况,等待时机,积蓄力量,而决不是长期隐忍,无所作为。
宋高宗作为一个皇帝,说来也真够可怜,外受欺于强敌,内受制于权臣,一辈子也没有抖一抖帝王的威风,发一发雷霆之怒,只是在秦桧死了之后,才敢舒展地出一口气。
他的深藏不露,其实也是窝囊无能。
朱元璋不当出头的椽子
在元末农民起义群雄并起的时代,朱元璋接受了谋士朱升的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露锋芒,后发制人。如果一开始就称.王.,就会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过早地暴露自己的实力会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招致群起而攻之。陈友谅杀死徐寿辉,建立汉政权,国号大义,自称皇帝,结果.其将士皆离心,且政令不一.。
这种做法对朱元璋夺取江山是极为不利的。而.缓称王.,就不会引起别人注意。.高筑墙、广积粮.,暗中积蓄力量,扩大势力,待时机成熟,再后发制人,夺取江山。朱元璋依此谋略而行,最终建立了明王朝。
姜太公曾对武王说:.鸷鸟将击,卑身翕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要周武王在伐商行动前,锋芒不露,装出无所作为的样子,以免引起对方注意。
在目的未达到之前,不要轻易地暴露自己的政治意图,以免树大招风,引起对方的注意,而应在暗中积蓄力量,把握时机,达到自己的目的。
皇叔装疯骗过侄子皇帝
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在朱元璋打天下的斗争中,他立功最多,颇为朱元璋所器重,封他为燕王,令他镇守北平。皇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曾有意立他为太子,但因他之上还有两位兄长,为避免兄弟相争,朱元璋只好以孙子朱允炆为帝位继承人。对此,燕王朱棣一直耿耿于怀。
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时,各地藩王都是父辈,割据要地,虎视眈眈。户部侍郎卓敬上书密奏:.燕王智谋过人,又镇守北平这样的形胜之地,兵强马壮,不可不防。不如将他迁往南昌,万一有变,也容易控制。.朱允炆本就对他这位智力超人的皇叔很是疑惧,见此密奏后,深以为是,便着手做了一系列相应部署,对朱棣严加防范和监督。
朱棣也确实对这个软弱无能的朱允炆不大看得起。他没当上皇帝,心中有怨,早有取而代之之意。于是,在王府内私制兵器,招兵买马,暗中操练,做起事准备。不久,燕王朱棣的阴谋被人告发,朱允炆严加训责。燕王朱棣颇感恐慌,马上起兵反抗朝廷吧,时机还未成熟,但又不能束手待毙,于是他心生一计,决定以装疯来迷惑朝廷。
他经常狂呼乱叫,奔走于燕京的长街闹市;或闯入酒楼饭铺之中,夺人酒食;或颠三倒四,胡言乱语;或昏睡于泥土污秽之上,终日不醒。
.燕王疯了!.这个消息传遍朝野。体格一向健壮的他突然会变成这种模样,也令许多人感到疑惑。北平布政使张柄和都指挥使谢贵便决定亲去王府探个究竟,当时已是夏历六月,正值盛夏,酷热难忍,却见朱棣围坐在火炉边,浑身发抖,连呼:.太冷了,太冷了!.见有人来,甚至都站不起来,不得不拄着拐杖起身迎接。此情此景,使得张、谢二人不由不消除了怀疑。
虽然纸里最终包不住火,但燕王的装疯却为他发动的.靖难之役.赢得了时间。等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朱棣便以.靖难.为名,公然与朝廷对抗。经过四年血肉相争,朱棣攻陷京城,登位称帝,史称明成祖。朱允炆下落不明,有的说在宫中自焚而死,有的说逃亡在外,出家为僧。
在生理方面制造假象,迷惑和麻痹政敌,使其放松警惕,不加提防,常常能够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朱棣夺取帝位的野心蓄谋已久,他为此而进行的准备也是多方面的,如广结人才,暗蓄军备,装疯只不过是整个活动中最富戏剧化的一幕。从生理方面进行掩饰,最便利的方法莫过于装疯卖傻。精神病人总不会形成现实的政治威胁,谁会同疯子进行认真的政治较量呢?装疯卖傻挽救了不少古代政界中人的厄运。
朱棣的夺权成功了,成了鼎鼎大名的永乐皇帝,而他装疯卖傻这一幕居然还能在正史中保存下来,看来他对此并不忌讳。也许,他以为,这并没有玷污他的光辉形象,反而显示了他的机智谋略。本来嘛,在权力斗争中,一切手段都无所谓是,无所谓非,最终的结局是评判一切的惟一标准。
第二章 上言皆闪 主为皆可
文饰不如情饰。
在上司面前能而有度。
廉价的赞誉之词,可以成为猎取实际功利的.敲门砖.。
要使对方欢欣愉悦,最好的办法是满足对方的需要,投其所好。
趋附谄媚是阶级社会人际关系中常见的现象。趋附谄媚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采用不正常的手法,奉承巴结,吹捧讨好,博取被谄媚者的好感和欢心。
趋附谄媚者并不是无谓的表演,也不是甜言蜜语的浪费。他们之所以卑躬屈膝,是出于实用的功利目的。官场上充满勾心斗角、相互倾轧,于是,趋附谄媚之术便成为某些官员们自我保护的手段。
现如今趋附谄媚者的处世方法也常为一些.有心.者借鉴。揣摩对方的心理,投其所好,顺情说好话,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样的事情在现如今的人际交往中也屡见不鲜。
张仪为楚王.费心.
战国时代著名的策士张仪客居楚国时,曾有一段时间总觉得楚王对他的态度有所疏远,对他的看法也不予认同,甚至在侍从中也能听到对他的不满之声。张仪心生一计,求见楚王,说:.在贵国我没有什么用处。我请求北上去晋见魏王。.
.好。你愿意去就去吧!.楚王随口而出。
.附带再说一句,大王需要魏国的什么东西吗?如果需要,我将从那里弄来敬奉大王。.
.宝石、黄金以及象牙等等,都是我们楚国所产。寡人对魏国无所求。.楚王冷冷地说道。
.那么,大王是不好色了?.
.你指的是什么?.楚王急忙问道。
.赵魏等中原之地的女子非常漂亮,常常使人误以为是天仙。.张仪竭力强调这一点。当时,楚国作为南方的落后国家,对文化先进的魏国等国所在的中原地区怀有一种自卑感。这样,果然楚王不再居傲怠慢。
.我们楚国地处偏僻之地。早就听说中原女子美貌异常,虽然有所闻,然而还没有亲眼见过。请你费心……楚王于是送给张仪许多珠玉作为替他.费心.的资金。南王后与宠姬郑袖听说此事后,心中十分惊恐。南后和郑袖当时在楚国权势显赫。两人都派人向张仪赠送大量黄金,嘴上虽说是行旅之路费,实际上却是阻止美女人楚之酬报。张仪从她们手里取得了大量黄金,然而,这只是一个开端。
他在最后辞行时,请求楚王赐他酒宴。他说:.当今乱世,往来艰难,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与大王相见,望大王赐酒!.于是楚王摆酒设宴为张仪送行。酒至半醉时,张仪起身下拜,请求道:.这里再没有其他人,愿大王召所喜爱的人侍酒。.楚王答应下来,就召南后、郑袖上来斟酒……张仪惊叹一声,在楚王面前倒身下拜:.张仪对大王犯有死罪。.
.什么?.楚王惊奇地问。
张仪于是说道:.我走遍天下,还没有见到如此美貌之人。我说到赵魏去买美人,但对于拥有如此绝美丽人的楚王说什么再从其他国家带来美人,这就是欺王,罪当至死。.
听到对自己后妃的夸赞,楚王一点儿也不生气:.不必介意,我本来就认为天下再没有像她们俩人这么美貌的了。.至于南后和郑袖,听到张仪的话都高兴不已。张仪就这样得到了楚国宫廷的宠信。
无论什么时候,恭维过于直露,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要使对方欢欣愉悦,最好的办法不在于奉献厚礼或者曲意逢迎,而在于满足对方的需要,投其所好。
适其所需.投其所好
秦国王族中有一位叫公孙消。他屡次出征,都立下了战功,然而地位却怎么也不能升迁。什么原因呢?原来,他为秦王的生母皇太后所嫌恶。公孙消千方百计也无法消除皇太后的成见,即使公开地献殷勤依然遭到厌恨。
有一位名叫献则的策士看到这种情景,就向公孙消建议说:.皇太后的亲弟弟华阳君在周朝做官,很不得意。太后为此记挂在心,然而由于是自己的亲戚难以开口,心中无奈而沉郁不安。现在你以秦王族的身份向周朝施加压力,让周朝任华阳君为相,这样,就必然可以消除太后对你的偏见,你的计划也就可以实现了。.公孙消照此实行,皇太后果然喜不胜言。
公孙消无论奉献多么贵重的宝物,也不能取得如此收获。只有投其所好,适其所需,才获得成功。
在现代社会,行谄谀之术者更是大有人在。身居要位,手握重权者,要善于识破谄谀者的险恶用心,善于将阴谋者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其阴谋得逞。
不哀恸的理由
争宠投父王所好,是皇儿们竞争太子位的惯用手段。但如果逢迎的痕迹太明显,一旦不成功,便会背上恶名,从此一跤摔下去,再难有出头之日。
帝王立太子的原则是立长立嫡(古代称正式配偶所生的儿子为嫡子,以别于姬妾所生的庶子),但又有贤明的附加条件即立德。因此在皇帝的后代中,无论是具备名份条件的,还是不具备名份条件的;已内定为太子的,或企望被定为太子的都无不着重在表现自己贤明上下功夫。
西汉成帝刘骜在当太子时,他的叔父即在位元帝的弟弟中山王刘竟去世,刘骜参加吊唁,竟然没有一点哀恸的表示。元帝对此大为不满,认为像这样不仁慈的人,怎么能去供奉宗庙,作为老百姓的父母。
眼看太子的地位难以保住,这时太子的监护人史丹先生急忙出来为太子辩解,他说:.这可不能怪太子,是我看见陛下过于悲伤有损龙体,所以特别叮嘱太子不要再在父皇面前表露悲伤之态,以节陛下之哀。.元帝听了此话,恍然大悟,暗自责备自己差一点错怪了太子。
是啊!太子如此.深明事理.,怎能不.仁慈.呢?也许史丹的辩解太天衣无缝了,竟使他没有悟出真相来。真是莫大的悲哀!
文饰不如情饰
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儿子,均能词赋,在文学史上,合称.三曹.。曹操被汉献帝封为魏王后,在诸子中选立自己的继承人。长子曹丕虽被立为太子,但觉得自己的地位很不稳固,认为二弟曹植是自己强有力的竞争者。于是,两人都想方设法争宠于曹操。
次子曹植,能文能武,胸有大志,才思敏捷,比曹丕有过之无不及。曹操筑铜雀台,率诸子登台,令他们各自作赋。曹植年仅十九岁,援笔立成,文词通达耐读,曹操很是惊异。每当曹操问及军国大事,他都能应声而答,因而倍受宠爱。当时曹操身边有名的谋士杨修、丁仪、贾适、王凌等人,都倾向立曹植为太子,并为曹植应付曹操的考察出谋划策,使曹操认为曹植比曹丕更有能力。
长子曹丕也与一帮亲信官吏积极谋划。他虽然文才不如曹植,但在政治斗争经验上却胜他一筹。他笼络的都是些明于政略而且在朝中掌握实权的官僚人士。出于打击曹植的目的,曹丕经常派人探听弟弟的活动,并收买曹植府中的下人,让他们到曹操那里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杨修等人为曹植出谋划策的事情,引起曹操的疑心。
面对曹植争立的威胁,曹丕问深有谋略的太中大夫贾诩,如何才能巩固自己的地位。
贾诩说,要宽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简约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业业,不要违背做长子的规矩。曹丕听了他的话,时时注意修养,深自砥砺,使曹操对他的印象越来越好。
有一次,曹操要率大军出征,曹丕与曹植都前去送行。临别时,曹植作了一篇洋洋洒洒之文,极力称颂父王功德,并当众朗诵得声情并茂,使得曹操和他的左右文武大臣万分高兴。曹植也因此受到众人的夸奖。曹丕怅然若失。这时,他的谋士吴质悄悄建议他做出流涕伤怀的样子。等到曹操出发时,曹丕什么话也不说,只是泪流满面,趴在地上,悲伤不已,表示为父王将要出生入死而担忧。他一边哭着一边跪拜,祝愿父王与将士平安。曹操及左右将士都大为叹息。
这样一来,形势大转。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曹操和左右大臣都认为曹植虽能说会道,但华而不实,论心地诚实仁厚却不如曹丕。一番考察和鉴别之后,曹操最终把曹丕定为太子。虽然都是矫饰,都是向父皇争宠,有的做得巧妙,有的做得矫情,矫饰不好声色。
矫饰不好声色
隋文帝杨坚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太子杨勇生性宽厚,但过于任性,不懂得如何讨人喜欢。杨坚素来节俭,见杨勇生活奢侈,心中不快。独孤氏是天底下第一妒妇,绝对不允许丈夫和后宫其他妃子有什么来往,甚至对儿子和大臣的事也不放过。
杨勇有很多内宠,内中昭训云氏尤得欢心,而对嫡妃元氏却十分冷淡。独孤氏为此忿忿不平。元妃不久病故,独孤氏怀疑是被云氏毒死的,派人专门调查杨勇有什么过失,想把他废掉。那杨勇竟浑然不觉,倒是远在扬州的晋王杨广,对其父母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了如指掌。
杨广是杨坚次子,相貌俊美,生性聪慧,还在少年,就已有美名。后来南平吴会,北却匈奴,在兄弟之中,功名卓著。一次出外打猎,途中遇雨,侍从送上油衣,杨广却不愿穿:.士兵都淋在雨中,我又怎么能例外呢?.说得充满感情,令随从感激不已。
当他侦察到太子杨勇失宠这一秘闻后,为了迎合父皇母后之意,意图取代太子,便极力.矫饰.起来。首先他针对杨勇多内宠引起皇宫内外议论这一点,极力抑制了自己的欲望,显示自己对女色不感兴趣。
他虽然也合法地拥有众多姬妾,但只和正式配偶萧妃居处。凡是有人前去拜访他,无论贵贱,他必定和萧妃亲自迎送,招待周到。所以,一时间连宫中执役的下人也无不称赞他仁孝。他还为此专门收拾了一间房间,陈设朴素,服役的宫女既老又丑,并把故意弄坏的乐器放在角落里,不让人掸去灰尘,表示这类东西他是从来不碰的。文帝和皇后来看他,他就在这间屋子里和他们相见,使隋文帝觉得他不好声色。他和杨勇同样拜在好色的登徒子门下,但又兼习竖刁残忍的杀子之术,凡与姬妾生的孩子,从不留在世上,丢人现眼。独孤皇后还以为这个儿子不爱姬妾,对他的宠爱因此与日剧增。同时,杨广又在暗中笼络大臣,通过杨坚最信任的仆射杨索,设计诬陷杨勇,把他定罪后打人大牢。这样,杨广终于如愿以偿,迁居东宫。
杨坚病危时,杨广喜上眉梢,赶紧和杨索勾结,做登基准备,百忙中还不忘对其父亲宠爱的陈夫人施行非礼(这时独孤氏已入黄泉)。杨坚知道后,方才醒悟,用手敲着床大骂:.这个畜生哪配继位,独孤害了我大事!.说罢派人立即召回杨勇。杨广先发制人人富杀了父皇。陈夫人闻讯,惊惶失色,自度难免。傍晚,杨广派人送来一只小金盒,陈夫人以为是毒药,哆哆嗦嗦地打开一看,竟是几枚同心结。陈夫人羞愤异常,当晚就被杨广奸污。第二天,杨广登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淫主隋炀帝。
在古代专制制度下,在位君主对于继承人选一般具有绝对的决定权。他们在挑选继承人的时候,总是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倾向,而这种好恶倾向又常常是以是否.类己.
作为标准的。例如汉武帝因其幼子.类我.,.甚奇爱之,心欲立焉.,后来果然得立为帝,是为昭帝。汉宣帝则因与其太子政见有别,断言.乱我家者太子也.,几次想废黜。
能否符合在位君主心目中的标准,往往成为君权移交归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对于君位继承权的竞争者或者既定的继承人来说,为了争夺或巩固储君的地位,需要极力讨取在位君主的欢心,在政见、形象、爱好乃至生活习惯等各个方面尽量掩饰自己的个性色彩,力图表现为在位君主的.翻版.。
不让对方猜透心思
后晋时期,冯道奉命出使契丹,意外受到礼遇,契丹王还有意留用他。冯道内心不愿留在契丹,但又不敢拒绝。于是,他一面上奏契丹王,说:.辽与后晋有父子关系,事子若事父,这样看来,我现在实际上等于出仕两朝。.博得契丹王的好感;另一方面,冯道命令部下购置薪炭,以备寒冬之用,表示他不敢逆旨而就此回国。使契丹王觉得他是难得的.忠义.之士,且有隐衷难言,因而心生怜悯,便允许冯道回国复命。
这时,冯道却故作姿态,滞留不走,经契丹王多次催促,才慢慢地收拾行李。出发后,他沿路停留,以示依依之情,一行人费时一个多月才越过国界。对此,随行人员都迷惑不解地问他:.我们归心似箭,都恨不得插翅飞回,为什么你却老是盘桓不走呢?.
他说:.这是我的以退为进之计。我何尝不希望早点回国呢?可是不论我们如何赶路,契丹只要快马加鞭,一日之内就可追上我们。因此,我佯装对辽地有不舍之情,避免对方猜透我的心。.回国后,他又以不念异国之封而毅然归来的行动得到后晋皇帝的赏识和信任。
冯道在五代十国时期,服侍过八姓十一人等不同种族(沙陀人、契丹人、汉族)的皇帝。每有一个新皇帝到来,他都要远道跪迎。一旦被委任后则恭顺至极。他谦逊乖巧,遇有皇帝与大臣们的意见相左时,则悉心揣度各方面的意见,能调和的则采取折衷的办法调和,或者故作姿态,制造假象,欲进故退,不让对方猜透心思。
父皇面前,能而有度
帝王在选择太子时心理是很矛盾的。太子仁弱一点吧,怕将来继位后缺乏驾驭众人的能力;太子贤明一点吧,又怕众望所归会危及自己。宋太宗见到自己的太子颇得人心,就酸溜溜地说:.人心都归向太子,欲置于我何地?.皇帝既有这种心态,太子也委实难处。不能不得人心,也不能太得人心;不能太不及父皇,也不能太胜过父皇,这中间的尺寸确实是很难把握的。
隋炀帝的儿子杨柬就因为把握不好这个度,而与父皇形成隔阂。造成父子失和的是这样两件事:第一件事是为了一个美女。有一次,乐平公主告诉炀帝,有个女子十分漂亮,但不知为什么炀帝听后无所表示。过了一段时间,乐平公主以为炀帝对此人不感兴趣,就把她推荐给了太子杨柬。杨柬马上把她纳入后宫。后来炀帝忽然记起这事,就问乐平公主:.你上次说过的那个美人现在哪里?.乐平公主回答说:.已被太子收用。.
这件事本身是不能全怪杨柬的,因为他不可能凡得到一个美女,都先请示一下父皇是否感兴趣。乐平公主是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按理炀帝问起,她满可以将始末和盘托出,但这样一来,就有可能引起炀帝对她的不满。所以,当炀帝再度问起这件事,她意识到自己捅了漏子,只好含糊地说一句.在太子那里.,似乎与己无关。
第二件是为了打猎。炀帝去狩猎,命杨柬率领一伙侍从参加。狩猎的结果是杨柬猎获颇丰而炀帝一无所得。炀帝龙颜大怒,认为自己在众人面前丢了.面子.,一问左右,说是猎物被杨束手下一伙人阻挡,所以打不到了。炀帝因此猜忌起杨柬来,认为他是为了想出风头.于是处处寻找杨柬的不是。俗话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何况太子本非圣人,结果太子的名号也就无法保留了。父子间从此结怨,直到后来宇文化及起来谋反,派人分别去囚禁、杀害炀帝父子时,炀帝还认为是杨柬派人来抓自己的,杨柬也认为是炀帝派人来杀自己的,父子至死不能相明。
中庸之道,无处不在。皇子要当上太子,继承王位,也要深谙此道。过于仁弱,力不服众,难以驾驭天下;过于贤明,众望所归,又危及皇帝老子的地位,使其持有戒心。
因此为了继承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只得隐忍自己,在夹缝中求生存。
唐代萧至忠出身于世袭官宦之家。武则天时期,她的侄儿武三思权势过人,萧至忠便一头拜倒在武三思门下,很快由一个小小的吏部员外郎升为御史中丞。他仗着武三思的权势,在官员任选上肆无忌惮,飞扬跋扈,渐渐有了一些名气。不料武三思被中宗太子李重俊所杀,萧至忠~下子成了丧家之犬,不得不重新寻找靠山。他利用自己与武三思的旧情,极力向曾与武三思有染的韦皇后讨好。但他却没有武三思风月场上的本事,未能把韦皇后勾搭到手。无论他如何努力,和韦皇后的关系总是密切不起来。但萧至忠并不气馁,他挖空心思,竟想出了一条与韦皇后结成.冥婚.之亲的妙计。
所谓.冥婚.,即是将已经死去的未婚男女同穴合葬,使他们在阴间结为夫妻,又称.鬼婚.、.幽婚.。这是一种起源比较古老的陋俗,唐代曾盛行一时。韦皇后的弟弟韦洵死时未娶,而萧至忠恰好有一个女儿未嫁而终。于是萧至忠便去和韦皇后商量,要把他的女儿许配给韦洵为妻。韦皇后满心欢喜,一口答应了下来。到了某一吉日良辰,萧至忠便将自己亡女的棺柩从坟中起出,吹吹打打、热热闹闹地将其送人韦韦的墓穴,完成了.再婚合葬.之礼。
死人虽然无知,但活人却大获收益。萧至忠靠着这层.冥婚.之亲,大大密切了与韦皇后的关系,很快就官至宰相。他用女儿的清白之骨为自己换得高官,真可谓机关算尽。
然而,贪位者的嘴脸又是最多变的。他们所巴结的,与其说是某个权贵本人,不如说是其权势和地位。~旦他们失去了原有的权势、地位,这些人就会毫不犹豫地立刻翻脸,与之彻底决裂。景云元年(710年),李隆基等人发动政变,杀死了专权的韦皇后并追究其身息神!.乾隆帝道:.景色不过如此,还有什么好游的!.一个内侍回答道:.陛下竞没听到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么?何不去江南一游?.其实,乾隆帝早有此意,只是怕众大臣阻拦罢了。现见近侍提起这事,于是就十分高兴地说道:.卿言有理,正合朕意。.
于是,乾隆命大学士刘统勋代理朝政,和坤为开路先锋,自奉太后乘銮舆去东门运河码头,率千余艘船只浩浩荡荡离开京城,开始了江南之行。在运河两岸,乾隆皇帝的船只走到哪里,哪里就要泼水清尘;当地自督抚以下,都要摆设香案,跪伏在地,迎接圣驾。
乾隆皇帝一行先来到山东,在济南停了一天。接着顺运河南下,几天之后,来到扬州。扬州富绅汪如龙听说皇帝驾到,知其是有名的.风流天子.,便投其所好,献上了一个名叫雪如的歌妓。汪如龙仅此一举,便被赏二品顶戴,并准许在御前当差。扬州其他地方官吏、商人、绅士,都在码头跪接。
乾隆帝上岸之后,只见城里大街小巷,都是锦毡铺地,路两边挂着绸帐,装饰得富丽堂皇。乾隆帝在众嫔妃和文武百官陪同下,走过街道,来到一片梅林,不禁问道:.这梅林实在好极了,不知何时营造?.随驾导游的扬州大商人江春立即跪地奏道:.是奴才江春听说陛下要驾临扬州,特地根据北宋诗人王汉的《梅》诗意境连夜雇人布置起来的。.乾隆帝一听,十分高兴。乾隆帝离开梅林,来到大虹园,为其山青水秀所吸引,兴致大发,顺口说道:.这里确实风景如画,然美中不足的是少一座白塔!.江春听后,暗中询问了白塔的图样。回到家中,连夜召集工匠,赶运木材、石料,限期一夜之间建起这座白塔。
第二天,江春建议乾隆帝再游大虹园,说又添新景。乾隆帝听取了他的意见,又来到大虹园,一下子便被那高耸人云的大白塔惊呆了,急问左右大臣这是怎么回事。大臣们回答道:.是江春连夜召集数千名工匠专门为陛下建起来的!.乾隆帝叹道:.难得爱卿一片忠心,朕今日特有兴,就在此摆宴以赏众卿吧!.圣旨一下,众人立即准备起来。
到了晚上,塔下临设行宫。文武百官,富商大户,应邀而至。一时间,整个行宫灯火辉煌,宫娥彩女翩翩起舞,乾隆帝乘兴举杯道:.朕此次江南巡察,实为整顿吏治,今见一片繁荣富庶,井然有序,朕甚放心。为此,朕特赐众卿酒一杯,各加顶戴一级。
江春造梅林、筑白塔实为用心良苦,特加顶戴一级!.乾隆帝话音一落,众人皆跪倒在地,高呼万岁不止。
以惊人的速度使梅林、白塔在一夜之间拔地而起,这在当时简直是个奇迹。江春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实为用心良苦,不过这还是很划算的。因为皇帝一高兴就会行赏,这样,顶戴花翎,美女琼浆,就什么都有了。
.桐荫深处.承雨露
慈禧太后姓叶赫那拉。清咸丰皇帝当初遇上她,完全是一种偶然;而叶赫那拉氏得宠于咸丰皇帝,在一定条件下,又属于一种必然。这条件,完全是叶赫那拉氏凭她那先天的丽质和超人的心计创造出来的。
公元1850年2月,清道光皇帝驾崩,咸丰皇帝即位。这时,清政府的腐败,导致民不聊生,进一步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南方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仅广西一省就有二三十支起义队伍。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他们讨伐清廷,打得清军焦头烂额,弄得刚刚即位的咸丰皇帝心神不宁。后来,咸丰帝起用了汉族地主出身的曾国藩创建的一支湘军镇压太平军,取得了一些胜利,并占领了湖北的武汉等地。消息传到京城,咸丰帝十分高兴,心神欣慰,设宴与诸大臣庆贺。庆贺之余,咸丰帝率嫔妃去圆明园游玩。咸丰帝与嫔妃正在边玩边笑,忽听.桐荫深处.传来南方的曲调,委婉动听。咸丰帝就问身边的太监:.是谁在唱?.太监答道:.是宫女兰儿。.
这兰儿便是叶赫那拉氏的小名。那拉氏因为其祖先住在叶赫(辽宁省开原县北)而得名。她是安徽道台、满族人惠徵的女儿。那拉氏从小生得机灵,又长得仙女一般,且有鸟似的嗓音,会唱南方江浙一带的小调,故18岁便被选人宫了。那拉氏人官后,由于皇帝妻妾很多,而自己地位很低,根本见不到皇帝。然而她又不甘心让自己的黄金岁月白白过去,决心千方百计地接近皇帝。于是,她便经常打听皇帝的爱好,并不惜重金买通太监,以便得见龙颜。这一天,她在.桐荫深处.唱歌,就是太监因为拿了她一份重金而专门安排的。如果不是受贿太监引路,偌大一个圆明园,咸丰帝是根本听不到她的歌声的。
咸丰帝听到动人的歌声,似有听其喉知其貌的感觉,身不由己地朝.桐荫深处.走来。走至近前,果然见到一位丽质少女:身材长得恰到好处,真个是增之太高,减之太矮,亭亭玉立,无一不韵。那满头的万缕青丝,格外润泽;一双眸子,明如黑玉。太监见皇帝两眼发直,心中暗笑,便请皇帝坐了下来,向那拉氏喊道:.皇帝驾到,兰儿还不快快过来见礼!.那拉氏闻言,不敢怠慢,急急忙忙来到咸丰帝面前跪倒请安:.向万岁爷请安!.这六字出口,似雏燕黄莺之声,清脆悦耳,咸丰帝顿觉浑身酥软,忙让她站起来。接着,又让兰儿唱几首歌,并且让她端茶。众人~见,知道皇帝不想走了,一个个便自觉地离去。随后,咸丰帝便在那拉氏的服侍下,来到别宫住了下来。
一宵恩爱,那拉氏便被封为贵人。从此,那拉氏仗着色艺过人,又兼善于察颜观色,投其所好,甜言蜜语,竭力趋承。过了几年,那拉氏为咸丰帝生了一个小龙种,这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
咸丰皇帝虽然嫔妃众多,却没有一个能为他生出儿子来。这回那拉氏为他生了个儿子,咸丰皇帝哪有不高兴之理?这是命运的巧合,还是功到自然成的结果?母以子为贵。
不久,那拉氏就被封为懿妃,随后,又被封为懿贵妃。咸丰帝死后,同治皇帝即位,那拉氏垂帘听政,为那拉氏加徽号为.慈禧.,故称为慈禧太后;又因她住在西边的长寿宫,所以又称她为.西太后.。
如果没有当初兰儿在圆明园的施计弄巧,就不会有.桐荫深处.的承受.雨露.;如果咸丰皇帝已经儿孙满堂,或者那拉氏未能为他生个儿子,那么,又会怎样呢?也许兰儿就永远还是那个兰儿;也许中国近代的历史又会成另一番模样。可惜历史不能假设。
为皇帝吮痈的黄头郎
邓通,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汉文帝即位之初,他只是一名职位卑微的.黄头郎.。这种郎官值事未央宫西南的苍池之畔,负责为来此游赏的皇帝、嫔妃等人使舟划船、职司杂役,位同奴仆,一般说这种人是很难出人头地的。
有一次,汉文帝梦见自己在一名黄头郎的帮助之下登身天上,醒来之后便到苍池边寻找这位梦中之人。他看到邓通的相貌、衣着与梦中的黄头郎有些相似,便把他召来询问,知其姓邓名通,十分高兴,认为.邓.与.登.音同义通,邓通正是自己所要找的黄头郎。邓通由此一步登天,被汉文帝带入宫中,宠幸日盛。
可是,邓通除了会划船之外,没有什么本事,惟有趋附谄媚胜人一筹。他虽然被汉文帝任为上大夫,但其表现却与那些奴仆、宦官无异。他每天守候在汉文帝身边,连朝廷官员各种正常的休假日也一概放弃。满朝文武都把他看作是供皇上消遣解闷用的.弄臣.。谁也没想到,他居然一再加官晋爵,备受文帝的恩宠和信任。
有一次,汉文帝患病生疮,邓通亲自守在身旁,侍疾问药,殷勤备至。他见汉文帝疮脓没有去除,便不顾其腥臭难闻,用嘴将疮中的脓血吸出。他的这番举动,深深感动了汉文帝。因为文帝曾让太子为自己吮疮吸脓时,太子嫌其脏臭,面有难色,不肯俯就。
汉文帝认为邓通关爱自己胜过亲生儿子,因而更加宠幸邓通,不仅给他加官为太中大夫,赏赐财物无数,而且还将蜀郡严道的铜山赏赐给邓通,享有自行铸钱的特权。结果,邓家的钱遍布天下,邓通由此而成为财富超过王侯的暴发户。
《庄子》中曾写道:.秦王有病召医。破痛溃疮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所治愈下,得车愈多。.后世.吮痈舐痔.的成语,即由此而来。《庄子》一书多寓言,此引秦王召医一段,意在讽刺那些逢迎拍马的佞幸小人,未必实有其事。但邓通为汉文帝吮痈,却是正史所载的真人真事。邓通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个安分守己的老实人,但从他的实际行为来看,并非忠厚善良之人。在汉文帝这个尚清静、好俭朴、不嗜声色的宽明之君面前,他不以花言巧语作佞取宠,而是事之如奴仆,动之以忠情,虽然看似辛劳笨拙,其实也是一种极致的机巧和狡黠。
谄媚逢迎有时不是为了一时一事的具体目的,而意在着眼于潜在的、长远的利益,即所谓.放长线、钓大鱼.。谄媚作为一种早期预付的投资,期待着未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辈子只信奉一个.谄.字
陈万年是西汉宣、元二帝时期的大臣。《汉书》上说他为人.廉平,内行修.,又说他.事后母孝,淳厚备于行止.。似乎是个孝谨清廉、宽厚忠直的正派人。其实这只是一种假象,善于察颜观色的陈万年是以.善事人.而著名于世的。
汉宣帝时,外戚史高显达无比,骄横放纵。对史高这样爱财好货的贪吝之人,陈万年主要采取重金贿赂的手段来献殷勤。他向史高等人行贿,竟然达到了倾家荡产的程度。
丞相丙吉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为人宽厚,清廉正直。对这样德高望重的人,陈万年不敢以金钱收买,而是通过恭敬其辞、殷勤其事来博取好感。有一次,丙吉患病,朝中公卿都到他家中探望,丙吉不愿见客,就打发家臣出面向大家道歉,众人于是纷纷告辞离去。陈万年却托故不走,亲到丙吉病床前侍疾尝药,一如丙府家奴,一直忙碌到夜深才离去。他的表演骗取了丙吉的信任。丙吉在临终前向宣帝极力保举,终使身无长技的陈万年爬到了御史大夫的高位。
陈万年对谄媚之术不但研而习之,而且还传而教之。他的三儿子陈咸,是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对逢迎拍马、趋附谄媚之人,或上书直陈或痛斥讥讽。陈万年见状又急又怕,便不顾自己老病之身,将陈咸召至病榻前,向他传授为官之道,.语至夜半.还是意犹未尽。准知言者谆谆,听者藐藐,陈咸不胜其烦,昏昏欲睡,竟然一头撞在屏风上。陈万年这才感到自己是在.对牛弹琴.。他老羞成怒,厉声喝问:.我在辛辛苦苦教你如何为官做人,你不但不听,反而在睡觉,这是为什么?.说完举起棍杖就要打。陈咸慌忙跪下赔罪说:.你所说的我全都明白,无外乎是教我怎样去谄!.真是一语道破了陈万年为官处世的天机。
谄媚之道深受古代官场中人的重视。图谋进取者、邀恩求宠者、保官守禄者无不研而习之,传而教之。陈万年宦海沉浮一生,信奉的是一个.谄.;他治绩平平,却能名列三公,靠的也是一个.谄.;而他打算留给子孙的传家宝,还是这个.谄.!有其父必有其子。陈咸不负父亲的.谆谆教诲.,后来通过谄媚贿赂权臣陈汤,官位由太守擢升为少府。陈氏父子通达的仕途,充分显示了谄媚之术在古代官场上的神通。
王俭诵书表心迹
在南齐高帝萧道成的辅佐大臣中,王俭是受宠最深的一位。这不仅因为他曾多次为萧道成出谋划策,更是和他巧谀巧佞分不开的。靠军功起家的萧道成早年曾师从名儒受业,.治《礼》及《左传春秋》.,后来虽然辍学从戎,但仍然喜学好读,.博涉经史.,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不俗,颇有儒将风度。
王俭出身于名门世族,少年时期就以.专心写学,手不释卷.而闻名,算是一个博通古今的饱读之士。刘宋末年他投靠萧道成后,很快就发现了萧道成有文墨之好的特点,便投其所好,答问谋议,每引史据典,把满腹经纶用作逢迎的工具。
萧道成称帝后,在宫中设私宴款待几位亲信大臣。席间,他一时高兴,便吩咐每人表演一个节目以助酒兴。几位大臣不敢怠慢,纷纷使出拿手好戏来取悦皇上,有的弹琵琶,有的抚琴,有的唱歌,有的跳舞。萧道成的爱将王敬是个粗俗武夫,也乘着酒兴脱光膀子,跳起了武人所擅长的.拍张.之舞。虽然雅俗俱有,热闹非凡,但萧道成却意有不满。善于揣摩主子心思的王俭一语惊人:.臣无所能,惟知诵书。.说罢便跪倒在萧道成面前,高声朗诵起《封禅书》。
封禅是古代一种表示帝王受命而有天下的典礼,凡是认为自己功德无上、事业鼎盛的帝王,都要到泰山举行这种告祭天地的盛典。《封禅书》是一篇为汉武帝歌功颂德的谀世之作。王俭咏此,显然是借古颂今,向萧道成献媚:既把萧齐的建立说成顺应天意之举,又把萧道成比为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一石双鸟,不谄中有谄,不谀中有谀,可谓恰到好处。萧道成听了很高兴,夸赞说:.儒者之言,可作万世之宝。.
萧道成和魏晋以来借.禅代.之名篡取天下的统治者一样,试图以提倡孝道来掩饰自己忠节有亏的行为。他又令人吟诵《孝经》,便是这种用心的一种表露,但其中又另含深意。他虽然不忠于刘宋王朝,但却希望臣下效忠萧齐,诵书之令正是这样一种暗示。
王俭对此心领神会,借诵书向萧道成表白忠心。以诵争宠原本是谄媚之举,竟被王俭做得如此自然体面而风雅,也确实不易。
选大树乘阴凉
封德彝所以能够有幸成为隋唐之际的大奸巨憨,除了他多揣摩之才外,还得益于他的附托之巧,即根据形势变化进行政治投机。
隋炀帝时,权臣杨素病死后,封德彝转又投靠在虞世基的门下。为他出谋划策,教他如何谄媚趋附。通过封德彝的一番指教,虞世基终于成了炀帝宠臣,而他也随之成为炀帝面前的红人。但当炀帝、虞世基等人困守江都、坐以待毙之际,封德彝却早有打算,一头扎进字文化及的怀抱,成为江都兵变的积极参与者。他惟恐宇文化及信不过自己,所以总想露上一手,以博得新主子的赏识。隋炀帝被抓获后,封德彝不待宇文化及吩咐,就气势汹汹地走上前来,指着炀帝开口就骂,谁知炀帝却问他:.你是士人,为什么也这样?.做贼心虚的封德彝顿时面红耳赤,张口结舌,赧然而退。但不管怎样,总算给宇文化及留下了好印象。
封德彝跟着宇文化及没多久,便看出此公难成大气候,于是找了个借口,拉着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转而投向唐高祖李渊。李渊初见他时,连讽刺带挖苦,难听话讲了一大堆,封德彝厚着脸皮洗耳恭听,竟一点愧色没有,又向李渊献上.秘策.以示效忠,终于哄动了李渊,被封为内史舍人。封德彝虽然摇身一变成为大唐朝臣,但仍然旧习难改,热衷于狡兔三窟的投机钻营。
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各自培植党羽,二虎相争,高祖李渊则态度暖昧,摇摆不定。封德彝看出这父子、兄弟三人最终将成水火之势,便采取首鼠两端、阳奉阴违的卑鄙手段,一面向李渊父子三人分别表示效忠和亲附,一面在三人之间挑拨离间、煽风点火。最初,他曾屡次向李世民表达自己的忠心,很快就骗取了李世民的信任。
但他又看到李世民亲党太多,担心自己将来不受重用,于是暗中向李建成大送秋波,并在李渊面前竭力维护李建咸。.玄武门之变.爆发前的紧要关头,封德彝依然不肯放弃投机立场,居然一面力劝李世民抢先下手争取主动,一面则在李渊面前大肆攻击李世民屈居在太子之下,鼓动李渊早下决心,除去李世民。同时又对李建成说:.为了天下大业,不能顾惜亲情手足。应该像汉高祖那样向项羽去讨一杯用自己父亲烹制而成的羹。.
挑动他动手。
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和基本的政治立场,没有真情实感,没有起码的道德观念,完全从个人利益出发而大行朝三暮四之计,这是一切政治投机家的共同特征。但像封德彝这样胆大妄为的无耻之人,在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他之所以敢于如此冒险投机,正在于他自恃所作所为异常隐秘,世人不知。李世民夺取帝位之后,把封德彝当作功臣行赏,提拔他为尚书右仆射。封德彝病死,李世民还深切悼念他,为他废朝三日,直至贞观十七年时才追究其罪。以李世民之英明,尚且蒙受封德彝的欺蔽,更遑论才能一般的君主。
郭霸请尝.黄龙汤.
唐朝武则天时期,庐江人郭霸经过数年投机结营,官至右台御史。他自称有.忠鲠.
之节,实际上却是个好谀善佞之徒。
有一次,御史大夫魏元忠生病,在家里卧床休养,许多幕僚和下属结伴登门探视慰问。当大家向主人告辞离去时,郭霸却托故留了下来。面对一脸病容的顶头上司,郭霸脸上露出忧虑之色,要求看一看元忠便液,来判定他病情的轻重。元忠不肯,郭霸便再三请求,辞色恳切。元忠无奈,只好解下一泡尿来。郭霸端着尿认真观察,仍说看不出个究竟,于是提出要喝上一口尝尝滋味。魏元忠极力阻挡,郭霸则坚决要求尝一尝。元忠见此,不由疑窦顿生,便不再劝阻,郭霸将这些尿液尝了一口,品味再三方徐徐咽下,忽然兴高采烈地向魏元忠拱手道喜:.大夫的便液起初味甘,而现在昧苦,可见,不要几天病就好了!.郭霸满心指望以此博取上司的欢心,谁知魏元忠为人刚直,看到郭霸的这种丑态,十分憎恶,很快就把这件事给抖露出去。结果天下人无不耻笑郭霸的卑琐无耻。
.黄龙汤.也罢,尿液也罢,都是常人无法咽下的污秽之物。但那些奸佞小人却视粪汁如肉羹,食之痛快淋漓,视尿液如甘露,饮之畅心惬意。其献媚取宠的手法,真可谓无所不用其极!
拍马屁有.术.,如不懂得此.术.,就会拍到马腿上,反受其害。拍得妥当,就能飞黄腾达。社会上善于拍马之徒,实不少见,有抬轿子的存在,就首先必须有坐轿子的人存在,当权者喜欢人家又拍又吹。上有所好,下必盛焉,这是歪风不止的重要原因。
大肚内装的都是赤胆忠心
安禄山是一个出身于营州的胡人。幽州长史张守首先发现他武勇善战,让他做军中的战将,而且屡立战功。但是在开元二十四年四月与奚、契丹的作战中吃了败仗,张守问他战败之罪,决定将他处斩。行刑时,安禄山大叫:.杀我安禄山,还有谁能破契丹?.
张守忽有所悟,命令停止行刑,决定派人把安禄山送到长安,请玄宗处置。玄宗因为不忍为一次战败之责而失去一员镇边的战将,于是就赦免了安禄山。
安禄山口齿伶俐,又善于阿谀逢迎。他千方百计谋求发迹显达,妄想称霸朝堂。平日,从将相到宦官,不论尊卑,他都要进行笼络,遇有机会便设宴相请,或行贿送礼,以取悦于人。同时又不间断地摇唇鼓舌,自我吹嘘。因此,唐玄宗听到的都是对安禄山的赞美之声。有人说他是一员勇将,有人说他是忠臣,于是,唐玄宗在温泉宫初幸杨玉环的第二年,擢升安禄山为营州都督。
安禄山利用自己的胡人身份,故意在玄宗面前装出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以装疯卖傻来骗取玄宗的宠信。有一次,玄宗引他与太子李亨相见。安禄山对太子故意直立不拜。
左右催他行礼,他却故作糊涂地反问:.臣为藩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是什么样的官?.
玄宗信以为真,便告诉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岁之后,传位于太子.。安禄山这才做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谢罪说:.恕臣愚钝,只知陛下,不知太子。臣罪该万死。.一边说,一边对太子行礼。玄宗见此,感叹不已,特别对他的淳朴坦诚赞许不已。
安禄山当上了都督以后,更加卖力地取信于玄宗,同时,由于他在边疆又立下了战功,于天宝元年,被封为平卢节度使。天宝四年,即杨玉环被册封为贵妃的那一年,他又大破奚和契丹,更加得到了玄宗的宠幸,命他兼任御史大夫,后又兼河东节度使。
安禄山是个大腹便便的巨汉,但每次入朝见玄宗时,他都是欢快地跳起胡人之舞,以取悦于玄宗。有一次,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问:.爱卿的大肚腹内,到底装满何物?.
安禄山答道:.并没有什么稀奇之物,这里满装的都是对陛下的赤胆忠心,故而如此庞大。“玄宗爱其应答机敏,又大加赞赏。
细心的安禄山很早就发现了杨玉环对玄宗的作用,所以他想方设法要取得杨玉环的信任,以便借她的裙带关系实现他的狼子野心。一天夜里,安禄山又进宫晋见玄宗。他看到玄宗和杨玉环并排坐在一起。他首先向杨玉环行礼拜见。玄宗一见,面露愠色,责其无礼。安禄山坦然答道:.如陛下所知,臣乃胡人。胡人之礼,总是以女为先。所以臣依胡俗,先朝拜国母。国母乃是大唐的母亲,臣得拜见如此花容月貌的国母,实在是荣幸之至。.杨贵妃听后心花怒放,玄宗也随之放声大笑。于是,安禄山又趁热打铁,说:.臣请为国母跳胡人之舞,为国母遣怀。.然后,他就做出滑稽的姿态,开始为杨玉环跳舞。
在杨玉环的要求下,玄宗把长安御苑的永宁园赐给他做为私邸。又让他与杨家一族的杨国忠、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结成兄弟之谊。安禄山一见玄宗对自己如此信任,又心生一计,突然提出了一个古怪的要求:.陛下既已深知臣对陛下的忠诚决不亚于任何臣子,因此,臣冒昧奏请,容臣将美丽的国母娘娘,奉为臣的母亲。.听安禄山这样说,唐玄宗并不责怪,反而觉得安禄山是个值得宠信的人。于是玄宗笑呵呵地问安禄山:.莫非这也是胡人的习俗吗?若奉贵妃为母,朕又是你的什么人?…此事何须臣再奏明。臣本是陛下的赤子。.就这样,安禄山成了杨贵妃的养子。
由于得到了玄宗的特殊批准,杨玉环的这个.儿子.可以自由地进出除了皇帝和宦官们才可以出入的地方。唐代有.三日洗儿.的风俗,小孩生下三天之后,母亲要给他洗澡。天宝十年(751)正月三日,亦即安禄山过罢生日的第三天,安禄山为杨贵妃.作三日洗儿.。安禄山为了让杨贵妃高兴,不仅像个婴孩般地让她给自己洗澡,洗完后还躺在杨贵妃用锦绣料子特制的大被服中,让宫女们抬着他在庭院中转来转去,从此宫中皆呼禄山为.禄儿.。玄宗听说这件事以后,责备安禄山太过分了,安禄山笑嘻嘻地说:.陛下所言甚是,虽是母后,这样戏耍孩儿,也未免太过分了。臣乃陛下赤子,对臣如此胡来,成何体统,嘿嘿。.面对安禄山这副嘻皮笑脸的样子,玄宗也是哭笑不得。就这样安禄山利用自己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的特许,与杨贵妃打得火热。
安禄山凭借着与杨玉环的裙带关系,赢得了玄宗的宠幸,也赢得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终于在天宝十四年发动了叛乱,攻城掠地,直逼长安。玄宗不得已,带着杨玉环及其他人逃往西蜀避难。途中,由于护驾的士兵愤于杨国忠及杨玉环的误国,杀死杨国忠,并逼迫玄宗在马嵬坡这个地方把杨玉环用白绫绞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
奉承吹捧不同于发自内心的真诚赞扬,它是为.利己.而.誉人.的。谄媚者利用人们喜欢被人赞扬的天性,以奉承吹捧为手段,通过种种溢美之词,满足谄媚对象的虚荣心,从而达到讨好巴结的目的。奉承吹捧者常常是不顾事实、不讲原则、没有是非标准的,或者无中生有、口吐莲花,或者夸大其词、无以复加。在吹捧者的口中,假的可以变成真的,错的可以变成对的,恶可以变为善,丑可以变为美,庸才成为天才,昏君成为圣主。廉价的赞誉之词,成为谄媚者猎取实际功利的.敲门砖.。
李莲英上下两面光
清末太监李莲英在帝、后斗争中,始终站在慈禧一边,维护后党的利益。但在表面上,他假装同情光绪。光绪被囚禁在瀛台时,慈禧派人送给他的饭菜,几乎都是馊臭的。
李莲英常常以请安之机,偷偷地在衣袖中藏些糕点带给光绪,使光绪感恩戴德。在八国联军打进北京,皇室避难于西安的路上,李莲英见光绪衣着单薄,马上当着众人的面脱下自己的外罩给光绪披上。一路上问寒问暖,照顾得尽心尽力。李莲英不仅对主子和大臣们很会恭维,对手下的奴才也善于.体恤.。
慈禧六十寿辰时在颐和园中游园,由于工程紧张,有些建筑的装修还没竣工。李莲英为了使慈禧不致发怒,就带路绕道走,躲过还没修好的建筑。如果发现地面的方砖还没铺好,李莲英就紧走几步,站在缺砖的地方,用长袍遮盖,挡住慈禧的视线。他这些为下人遮掩过失的举动,确能起到收买人心的作用。
圆滑世故的人正是通过各种灵活机诈的方法博得上司的宠爱,收买下级的人心。这就为他们弄权枉法营造了掩体。如严嵩和和坤,在其贪贿罪行被揭露后,其主子还一再爱恋.忠义.而赦宥他们。
在媚上欺下,处理各种关系方面,他们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有利的就上,名日是我该得的;没利就让,名日发扬风格;而且要能够抓住主要矛盾,对有用的人要交,对没用的人要踹。一句话,要一切从.我.的利益出发。
第三章 难得者时 易失者机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机会有时需要捕捉,有时则需要去等待。
“先发.制人,.后发.也未必制于人;先下手为强,后下手未必遭殃。
古往今来,统兵打仗、从政经商都十分重视对形势的判断和时机的把握。
时机有两方面的涵义即时间和机遇。时间资源看似丰富,实则十分缺乏。时间如流水,去而不可复得,因而也是最宝贵的。《孙子兵法》说:.兵贵胜,不贪久。.强调了用兵要抢速度、争时间,要以速度取胜。速度所以重要,就是因为速度就是战机,就是力量。在方向、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速度与力量成正比。势速则难御。流水之所以能漂石,靠速度;飞鸟之所以能搐杀鼠兔,靠速度。有速度才有优势。
机遇又称契机,它表征的是对特定人们有利的态势和机会,对人活动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的偶然事件。在能力等已达到的情况下,能否抓住机遇,往往就成为成败与否的关键。
难得的是时间,易失的是机会。所以,无论干任何事情都一定要把握好时机,迅速行动。
做政治投机的大买卖
吕不韦性情豪放,知书达理,谈吐不凡。虽说是个生意人,但看上去既像个彬彬儒者,又像个达官贵人。他常常想从商界步入政界,因此,也就特别留意这种机遇。当他在赵国的邯郸做生意时,见到秦国派到赵国为人质的公子异人,认为是.奇货可居.。
于是就问他父亲说:.种地盈利几倍?.他父亲回答说:.十倍。.吕不韦又问:.买卖珠玉盈利几倍?.他父亲回答说:.百倍。…拥立一个国君,盈利几倍?…那就不可数了。.吕不韦直言不讳地说:.现今努力种地,艰苦耕作,还是吃不饱穿不暖。
如果帮助国君继位,恩泽可以留给后代,我愿意做这件事。.
吕不韦平时注意了解秦国政局及内幕动态,他打听到秦昭襄王由于原太子早死,选中次子安国君为王储,而安国君宠爱的华阳夫人却没有子嗣。吕不韦料定秦昭襄王年老,在位将会不长,安国君定能继位为王。但华阳夫人无子,担心下届王位被他人夺去,定会考虑寻找嗣子以自保。吕不韦的政治谋略活动由此人手。他在从事这一政治投机活动前,必须取得异人的信任,以免白费心机,于是,他对异人说:.现在你托身于一个祸福难料的国家,一旦撕毁盟约,你就成为一堆粪土了。如果你听我的谋划,想法要求回国,就可以得到秦国君的君位。.处境艰难的异人,听到吕不韦这番打算,喜出望外,当场保证,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就与他共同分享秦国。
吕不韦辞别了异人,来到秦国进行活动。他对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说:.现在君王的年纪很大了,一旦逝世,太子执政,你就危如累卵,如同鲜花一样短命。我有个权宜之计,能使你永久富贵,不会有危亡的担忧。.吕不韦的话吸引住了阳泉君。见此,吕不韦又继续说道:.秦王年纪很大了,华阳夫人又自己没有儿子,子俣有承继君位的资格,土仓又辅助他。秦王一旦逝世,太子继位,士仓执政,华阳夫人的门前一定会冷落得长起蓬蒿来了。公子异人是个有才德的人,目前他被遗弃在赵国,没有母亲在国内帮助他。他整天翘首西盼,巴不得立刻回国。华阳夫人如果肯请求秦王立他为太子,那么,不能继承君位的异人也能继承君位了,没有儿子的华阳夫人也能有了儿子。.阳泉君听了吕不韦的这番话,认为这是保障他及华阳夫人高位厚禄的绝妙计策,于是劝说华阳夫人认了异人这个非亲生的儿子,并把他迎回秦国。
虽然华阳夫人同意并请求赵国把异人送回秦国,但赵国却不同意。吕不韦只好日夜兼程地赶到赵国做工作。他劝赵王说:.异人是秦国宠爱的公子,他的生母虽不在宫内,华阳夫人却想要回他来做自己的儿子,假使秦国要攻灭赵国,是不会为顾怜一个质子而推迟计划的。赵国只是抓着一个不起作用的人质。如果赵国好好地欢送异人回国,异人被立为太子后,他是不会忘恩负义的。他一定会想着你们的恩德而同赵国和好。现在,秦王已经老了,一旦逝世,虽然您手里有异人这个人质,但还是不足以和秦国结交。.
赵王觉得吕不韦的话言之有理,就把异人放回了秦国。
秦昭襄王去世后,安国君继位,但他在继位后的第三天就去世了。这样,异人便继位为秦襄王,尊华阳夫人为太后,同时任吕不韦为丞相,封为文信侯,赐予他河南洛阳十万户的食邑。
.奇货可居.是吕不韦盗窃秦国的通天大阴谋。吕不韦曾在邯郸娶了一位既漂亮又善舞的赵姬怀有身孕,异人同吕不韦饮酒时,见到此女,十分喜欢,请求吕不韦忍疼割爱。吕不韦虽然很生气,但想钓到.奇货.,于是就把赵姬献给了他,但隐瞒她有身孕的事。赵姬后来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政。吕不韦为了教育其子吕政以后能以.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占备,外连横以斗诸侯.,更让他知道.不受珍器重宝及肥美之地,而能以振兴策去鞭笞天下,统一中国.,于是仿效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之所为,礼聘各地知名之士三千余人作为门客,使他们各施其所长,以收集古今学说,编辑成一部所谓.一字千金.的综合性巨著,即《吕氏春秋》。这本书成为太子吕政的必读之书,吕政当了秦王,就是具有雄才大略的秦始皇。
投其所好,须.投.得准,否则便会.费力不讨好.。要做到这点,不仅需要善于揣摩欲讨好者的心理,而且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洞悉就里,审时度势,把握时机。
一旦瞅准了时机,就倾力而为。吕不韦的成功,对于我们也有深刻的启迪。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通讯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里,市场行情瞬息万变。信息就像一根根敏感的神经,牵动着整个世界,牵动着每一个经营者,刺激着商品经济活力,改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凝聚为一种强烈的竞争意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谁能做到讲求时效,把握机遇,快速反应,谁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捷足先登,稳操胜券。
项羽审时度势夺军权
公元208年,秦将章邯率军攻打赵国巨鹿。赵王歇向楚国求救。楚怀王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率军去营救赵国。楚军到达安阳后,不料宋义却畏缩不前,驻留此地长达46天之久。项羽劝说宋义立即攻秦救赵,被宋义拒绝了。当时天寒多雨,将士挨冻受饿,痛苦不堪。而宋义却亲自跑到无盐这个地方,大摆宴席,为自己的儿子到齐国做相送行,并借机扩展个人势力。
乘宋义离开之际,项羽鼓动将士们说:.我们奉命攻打秦军,救援赵国,现在却留在这里不能前进。这里遇到灾荒,将士只能吃个半饱,军中已存粮不多。上将军对此丝毫不放在心上,只顾饮酒作乐,根本没想到要率军去赵国征粮,并与赵军汇合奋力抗秦,反而美其名日等待秦军疲惫之机再打。如果强大的秦国攻击刚刚复国不久的赵国,必然能把赵国灭掉。赵国灭掉之后,秦军只会更加强大,根本无机可乘。况且我军刚刚在定陶吃了大败仗,大王坐卧不安,将全军交给上将军指挥,国家安危,就在此一举了。不料上将军却如此不爱惜将士,只顾徇私,这样的人怎能做社稷之臣!.
项羽的话立刻在全军中引起共鸣。当宋义返回安阳时,项羽乘机将其杀死,然后号令全军,说道:.宋义与齐国密谋反楚,楚王命令我将其杀死!.将士上下无不服从。
消息传回国内,楚怀王只好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去营救赵国。此后,项羽破釜沉舟,九战九捷,歼灭了秦军主力,解除了巨鹿之围。
楚怀王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项梁听从谋士范增之计拥立的。楚怀王名为皇帝,实为傀儡,但他趁项梁战死后,在彭城(今江西徐州)夺取项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毛家天下的证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