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带动家人或身边的朋友一起跑步大腿带动小腿吗

休闲娱乐生活服务其他类别扫扫有惊喜
08年地震跟你一起跑下楼的人,还在你身边么?一句话泪奔了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九寨沟意(di)外(zhen)又刷屏了朋友圈,对此我们选择安静等待救援信息以及官方发布的消息,不造谣不传谣。不过这次事件再次勾起了大众对九年前512汶川大地震的回忆,08年跟你一起跑下楼的人,还在你身边么?网友的回答很感人:1他们一直12岁 我21了。2那时一起在上学的路上抱住了树,如今我们同为人民子弟兵,随时等待整装出发。3当时上数学课。第一次遇到地震。下楼的时候,脚踩下去是虚的。心里闪过难过:如果我死了,我喜欢的那个人,恐怕他还不知道。今天刚和他在微信上说没两句,还是老样子,不怎么理我。我还是老样子,没有长进呢。08年坐标成都。17年坐标四川某地。408年地震时,我在重庆上大学,震感强烈,余震不断,拉着我手跑下楼的男生是当时的男朋友,那时候天真的以为我们经历了生死肯定不会分开,然而十年后我们都各自有了家庭。祈福四川!508年高三,我们班在顶楼,大家都往外跑的时候我还在抽屉里掏手机,她经过我旁边一把拉住我一起跑。所有的老师在走廊上组织我们往下跑,班主任腿不好,下楼后全班都在到处找她,老师们是最后下来的。震后向她借的坐车回家的钱一直没还,睡操场大家分吃一个鸡蛋。还好,大家都还在。6一个陌生人、拉着我跑下楼、愿他永远平安健康。7初中数学老师,同学们在背后给他取外号,受不了他的严厉,多次跟教导主任举报,故意做错事让他被扣工资,14岁的我们叛逆又无知,地震那一天他保护我们,全班49个人幸免于难,而他却永远留在了46岁。他没有带走美好回忆,我们一直把忏悔保留心底。
上一页&1共2页热门新闻更多
实时热点榜单热门视频
阅读下一篇视频推荐“独腿骑士”王闰黎再度参赛 昆明日报记者 杨艳辉“蜘蛛侠”都市时报记者 曲鸣飞“大圣”与美女合影 都市时报记者 孟祝斌“星战士兵”也来助阵都市时报记者 曲鸣飞  王闰黎小时分完赛  都市时报记者 李瑞莹 浦戈文“1小时59分。”当20岁的残疾人王闰黎用单腿和拐杖跑过12公里终点时,人群中发出一阵欢呼。这个成绩对于身体健全的业余选手来说已属不错,而对于王闰黎,跑出这样的成绩,更是赢得了很多观众崇拜的目光。  去年,“独腿骑士”王闰黎以1小时40分骑完昆明环滇池高原国际自行车邀请赛42公里。王闰黎是建水县人,2001年5岁时不幸遭遇车祸,左脚被高位截肢。但他身残志不残,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经常拄着拐杖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目前在云南财经大学读大二。  跑过终点,王闰黎轻呼一口气。“还行,每小时6公里速度在预计范围。”旁边的很多志愿者、选手纷纷跑过来询问他的名字,还有不少人要求合影。王闰黎一一满足了大家的要求。“除了拄着拐杖的胳膊有些疼以外,其他还好。”虽然被众人像明星一样簇拥着,王闰黎并不觉得自己是挑战了一个难以突破的极限。“我平时最爱打篮球,还爱骑自行车,参加过自行车环滇赛。我打篮球时经常投中3分球呢,昨晚我还打到10点多。”王闰黎说起自己的爱好,满脸阳光。“只有健康,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王闰黎说,虽然只有一条腿,但是并没有阻碍他热爱运动的心。  在比赛中,王闰黎还“迷倒”了一些选手,一个同龄的“粉丝”和他合完影之后,因为“太感动、太佩服、太励志”,想和他交朋友。  “建水小伙真厉害,继续加油。”一位老先生离开时不忘再为王闰黎喝句彩。  花絮  加油100%  沿路都是自主加油团  在围观的人群中,最显眼的就是沿路都是自主自发成立的“加油团”。“加油!加油!昆马加油,你们最棒!”除了热情的呼喊声以外,不少加油团还通过拉起横幅、穿上各式各样的服装来为选手们加油打气。  满足100%  跑完昆马和奖杯合个影  不少运动员来到终点后,为了让运动员们留下对此次昆马最贴心的回忆,今年在海埂会堂门外也专门搭起了一个可供运动员们合影留念的颁奖台。对于顺利完成比赛项目的运动员来说,站上领奖台捧着奖杯合影,和队友一起留下这珍贵的一刻也是一种不错的纪念。而为了捧杯合照,队伍也排出了十多米远。  欢乐100%  戴着奖牌与海鸥亲密合影  由于终点就在海埂大坝附近,为了让更多运动员享受和海鸥玩耍的乐趣,在终点的饮水点上,除了提供矿泉水供运动员饮用以外,还提供了不少鸥粮,这样运动员就可以领取免费的鸥粮和海鸥来次亲密接触了。  时报昆马英雄榜  时报记者李有国  1小时39分跑完半马  累并快乐着  参赛者:都市时报记者李有国  日,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耗时1小时39分跑完了半马,我人生的第一个半程马拉松就这样产生了。  这既是意料之中,因为无论是上学还是工作,我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跑步锻炼,也属意料之外,来得太突然,前段时间一直也都只在10公里左右上下浮动,然后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提前完成了半程马拉松。  其实用心去感受跑步,可以发现,一个人的一生就像是一次跑步旅行,有开心,也有痛苦;有坚持,也有放弃;经历的人和事就是那沿途的风景,迎面而来再与你擦肩而过,唯一能留下的是旅途中的人和事物,带给你的关于心情关于情谊的美好回忆。我奔跑,我快乐!  让我奔向终点  参赛者:都市时报记者李晨晨  随着鸣枪时间渐渐逼近,站在人群中的我却看不到起点,只听到一阵阵欢呼雀跃声,慢慢地,人头开始攒动,比赛已经开始。  跑到东寺街时,放眼望去,人山人海,我只能见缝插针地用自己的速度穿梭于人群中。稳稳地按照自己平时的配速奔跑,这可是自己人生的第一个马拉松,就这样一直鞭策着、鼓励着自己跑向终点。  当自己跑到终点门时,忍不住想要秀出自己的好成绩——2小时24分冲过了终点。  我们胜利了  参赛者:都市时报记者贺靖  昆马进城,全民狂欢。用奔跑的方式,重新认识生活多年的城市,和上万名跑友一起,激发出自身无限的潜能。  这不仅是一场比赛,也展现了春城的魅力,而道路两边呐喊助威的观众,无微不至为选手服务的志愿者,也让外地的朋友感受到昆明人民的热情好客。作为选手来说,在这么好的环境中享受比赛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一位跑友衣服背后印的一句话“欢庆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因这句话而诞生的马拉松赛及其精神延续至今,而昨天所有参加比赛的选手,不管成绩如何,大家都是当之无愧的胜利者,让我们欢庆吧。  和家人一起跑才骄傲  参赛者:都市时报记者浦戈文  对于一个经常参加不同马拉松的跑步爱好者来说,马拉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吸引力,但是这个家门口的马拉松却是不能不跑的。  对于一个跑者来说,自己跑得好并不骄傲,骄傲的是能带动身边的朋友和家人一起跑才骄傲。本届昆马,看到身边的许多同事也奔跑了起来,自己也带着家人完成了12公里的挑战,这样的感觉,比自己完成了100公里的比赛更爽!  一家三口享受奔跑快乐  参赛者:都市时报记者张玉杰  昨天孩子比往常早起了一小时,睁开眼就喊着参加跑步的运动会(其实马拉松),吃完早饭,一家三口早早来到了起跑点等待最后的开跑。  2月26日下午领到家庭亲子跑的号码牌后,心里压着的石头终于尘埃落定。很幸运在昆马报名截止后,家庭亲子跑依旧持续线下报名,昨天才得以站在昆马的起跑线上与家人完成赛程。  由于工作的原因,平时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人、孩子,难得有昆马这么好的机会一家三口在一起快乐地奔跑。  最好的亲子活动  参赛者:都市时报记者余苏晏“昆马”家庭跑无疑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既能让孩子感受运动的魅力,又能在比赛中开拓眼界,我和孩子还可以为了同一个目标相互鼓劲,增进感情。尽管我5岁的儿子并不完全明了我的用心,但只要提到能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他也就欣然同意了。  回到家之后,儿子依然舍不得拿下自己的号码牌,对于他来说,这块号码牌就等同于半程选手的奖牌,是他收获的荣誉和自豪。儿子说明年还要参加“昆马”,要第一个到达终点线。我发自内心地告诉他:“儿子,你真棒!你是妈妈的骄傲!”来源都市时报)你有带动家人或身边的朋友一起跑步吗?-微众圈
微众圈,我的微信生活圈!
你有带动家人或身边的朋友一起跑步吗?
摘自公众号:发布时间: 18:00:27
这个栏目就是供大家一起来聊天的,聊得好老王会送出小礼物,跑步孤单但不寂寞,这一路上有你有我有大家。 玩法:每天一个话题,大家一起来海阔天空开脑洞,只要你的留言有质量有人气,每天就有机会得到老王送出的三份小礼物。(受微信系统限制只能放出100条留言,越好越有机会放出来哦!) ▲ 今日话题 你有带动家人或身边的朋友一起跑步吗? 根据你的经历在下方留言板回答话题7475
微信号:running_guide你跑步的时候在想什么?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76,976分享邀请回答2713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椒江小伙跑步3月瘦25斤 现已带动60余人一起跑_跑步频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椒江小伙跑步3月瘦25斤 现已带动60余人一起跑
椒江小伙洪源松
  6月5日,1993年出生的椒江小伙洪源松照常在朋友圈记录:“晨跑日记:坚持100天1000公里。打卡:100Day”,并配了当天跑步的图片。这条状态一发,引起无数朋友点赞与评论,评论最多的一条:“哇,见证了你每天的奔跑,真的好棒,现在我每天也开始长跑了。”
  椒江小伙洪源松坚持每天晨跑10公里,已坚持了100天,带动了60多人一起跑
  陪跑下了决心
  整整100天,每天10公里,洪源松跑了100个10公里,朋友对他说:“让我一天跑十公里,我都受不了。”对此,洪源松说:“以前我也是这种想法,跑了之后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去年,极限马拉松运动员陈盆滨回到家乡台州奔跑,从温岭大溪站一直跑到黄岩加油站。洪源松参与了这场活动,随行陪跑。“陈盆滨是我们老乡,也是我的偶像。我很早就开始关注他的消息,从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到他成为登上美国《户外》杂志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洪源松说,最重要的是,陈盆滨能够不断地挑战自我、坚持到底,他的精神鼓励了很多人加入到体育锻炼的队伍中来。
  那天看到陈盆滨跑到终点,洪源松在心里默默地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坚持100天,每天10公里。别人能够做到的事情,自己也可以。
  一跑瘦了25斤
  有了目标以后,洪源松每天早起,长跑成为每日之晨必备的项目。
  刚坚持了几天,家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你每天跑,实在是太累了,跑完以后还得去厂里上班,干嘛要给自己压力。还是隔几天跑一次比较合适。”洪源松向家人解释:“既然我定下了目标,就要做好。长跑本来就是考验毅力的锻炼,不能半途而废。”
  凡事坚持21天,就能养成一个习惯,这条理论一直激励着洪源松。天气晴朗,他在市民广场附近跑。刮风下雨,他到市体育中心跑,从不间断。刚开始,跑完后膝关节会疼痛,洪源松就多做拉伸运动,调整跑步的速度。就这样,他越跑越顺。“我爱跑步,叫我阿甘。”洪源松说。
  更让洪源松惊喜的是,原来180斤的体重,通过100天的长跑,瘦到了155斤。现在朋友看到他都会调侃:“这一跑,跑掉了25斤肉,胖汉子瘦成了肌肉型男啊。”
  带动大家一起跑步
  为了让自己能够坚持长跑,洪源松从第一天开始,每天都在朋友圈进行“打卡”。“这样大家都能够监督你,你的目标就更明确了。”洪源松说。
  洪源松身边的朋友和同学看到他的坚持,不少人心动了。60多人在他的带动下,也开始了每天的长跑之路。
  “有些朋友准备坚持100天,每天跑个5公里。每个人情况不一样,但都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跑的。”洪源松说,体育锻炼的坚持精神,是一股正能量。自己能够传播这股正能量,心里无比自豪。
  100天长跑的目标实现了,洪源松说,晨跑会一直坚持下去。不仅如此,他还给自己定下其他计划:羽毛球、引体向上、长跑,这些活动都将一起提上行程,将体育锻炼坚持下去。(台州晚报)&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朋友一家人乳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