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符合条件的山地自行车30速有多快吗?

为什么有的山地自行车好几万,为什么这么贵
您可以邀请下面用户,快速获得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122623个回答
新手上路2000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86591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34486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30393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30220个回答
擅长领域:&&
在平台共有28944个回答
加载更多答主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点击可定位违规字符位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几千块的山地自行车比几百块的山地自行车好在哪?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383,875分享邀请回答tkxds.com里边对于山地车的价格有很好的叙述。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科普小常识:山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有什么区别?
点击上方蓝字快来关注我们吧!!!通常而言,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民用车就是最普通的代步用的;第二类是轮胎很粗的山地车;第三类叫做攀爬车;还有一类就是公路自行车比赛用的公路车,我们平时习惯叫它“赛车”。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生活方式的追求,山地自行车和公路自行车也日益受到年轻人的追捧,但有些朋友分不清他们,小编在此加以梳理其中的秘密,分享给大家。重量重量对于山地和公路来说很主要的,比赛的时候,山地车可以达到12.5kg,而公路最大限制是10.5kg。车子越重,你所消耗的功也会增加。车把操控件&山地为了在崎岖山道骑行,追求操控,使用的把比较宽,而公路追求速度,降低风阻,所以车把比较窄。刹车山地车需要力道大,制动力强,全天候的刹车系统。早的山地车使用吊式刹车系统,后来出现的V型刹车,现在最好的制动系统是从摩托车引进的盘式制动器。公路车除了刹车力道以外,最重要就是轻量。车架山地在颠簸路面,考虑的是轻量与艰苦的综合,而公路考虑的重点是踩踏刚性,轻量。公路车通常比较纤细,而山地车比较结实。山地车的车架角度很有讲究,而公路车的角度是差不多的。山地车的车轴比较粗壮,而公路车的车轴比较精致。前叉山地车的前叉属于山地车一个重要部件,拥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性能与舒适都加刚性加轻量的一个结合体,而公路车前叉只是一个属于车架相关的部件而已。轮胎公路相当于28,山地是26寸的轮径;山地车的轮胎通常在1.9"以上(特殊赛道下可能会选用1.5"),而公路车的轮胎宽度多在20毫米上下。山地外观给人感觉复杂,没有公路给人的感觉简捷流畅,山地车感觉比较稳,舒适,而且操纵性和制动性非常好;公路车的所有设计都是强调速度,因轮胎宽度较窄对路面要求高,湿滑路面容易打滑,灵活性较差。文章来源:
已有人参与,
经销商推荐
经销商名称销售热线商家资讯
360021-028-3
更多关于的资讯
更多关于的促销信息
骑境商城俱乐部
微信号:qjsc111
扫一扫,关注他!
报价:暂无报价
0张图片&62篇文章
CX ZERO图片
同厂商车型排行
暂无报价10
周排行总排行热门文章
12345678910
热门车型热门品牌
Copyright &#169;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行车之家你了解山地车吗?来,我们聊聊(后附福利)
13088 &&27
本帖最后由 白日鼠 于
15:05 编辑
& && & 嘿,朋友,准备买车了?入坑了?那你想买什么车?买了车打算怎么骑?你对山地车了解不?
& && & 下面我就来说说自己的浅见。
& & (一)首先你得先了解山地车的分类& & 目前的山地车,从近10年来的流行趋势来看,比较主流的分类主要有:XC,Trail,AM,DH,FR这5个大类。而从这5个大分类中,又细分出了若干的小分支。& & 1.XC=CrossCountry越野
XC山地车.JPEG (111.2 KB, 下载次数: 7)
11:18 上传
& & 竞速车种,竞技性非常强的一个车种,世界上主要的山地车比赛也都是以XC为主。从骑行环境来说可能80%是上坡及平地,下坡对XC来说只是一种过渡。并不是这个级别种所主要针对的方向。从器材方面来说,前叉行程大约在80-100mm左右,车架以硬架为主,国内做得比较杂,什么档次都有。(这一类车也是入门骑友选择最多的车)
& & 目前软架XC比较少,有竞争力的车型也集中在一些欧美品牌上。这个车种的最大特点是骑行强度,对体力要求很高。& & 2.Trail林道车,
林道山地.jpg (95.65 KB, 下载次数: 4)
11:18 上传
& & 这也是最泛指的山地车穿越车种,可能更多的是业余车友骑行,不是特别考虑竞技性。这也许是实际车友最多的一个车种。骑行环境上来说其实跟XC差不多。上坡和平路可能占70%,下坡的比例以及难度可能会达到30%左右。器材上,Trail车种的前叉行程一般来讲应该是100-120,车架为硬架或者是行程4-4.5英寸的软架。这个车种的最大特点是骑行强度以及技术要求比较低,玩家从中可以享受到更多骑行的乐趣。& & 3.AM=AllMountain全山地
AM山地.jpg (91.98 KB, 下载次数: 4)
11:18 上传
& & 全地形车种,玩这个需要车手同时具有一定的体力以及技术。既然是全地形,就以为它的骑行环境可能是上坡、平地、下坡各占1/3。上坡的体力要求,下坡的操控能力,以及通过障碍的技巧都需要掌握一些。器材上来说前叉一般在120-150可调节,车架基本上以行程5-6英寸的软架为主。(现今已经基本固定在5.5-6英寸这样)硬架有,但是很少。在中国比较容易买到的也只有Santa Cruz的Chameleon了。AM的玩家可以说是真正懂得享受的山地车玩家,他们会挑战各种未知的艰险地形。当然,他们也能享受到大自然最优美的风景。& & EN = Enduro耐力赛,EN属于AM的强化版,简单来说可以讲是高强度的AM。下坡的比率将会超过上坡和平路。上坡+平路可能约为40,而下坡可能为60%。器材上来说,前叉为120-160mm可以调节,车架主要是6-6.6英寸的软架。这个级别的玩家已经可以玩一些高速的下坡以及小高度的落差。& & 4.DH=Downhill速降(坠山赛)
DH山地.jpg (229.43 KB, 下载次数: 4)
11:18 上传
& & 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纯下坡的车种。可能只有10%左右的平路+90%的下坡,几乎不会有上坡。道路一般是天然的山地下坡路+人工修护。这是一种纯粹追求速度的玩法,对于车手的操控技术有最高的要求,丝毫的差错将使你的成绩名落孙山。DH的器材规格目前来说比较统一:前叉行程一般都是200mm,车架行程在8英寸以上,中轴规格83mm;后轴规格150*12mm。这样一是为了强度,二来用户购买零件相对比较方便。& & 5.FR=Freeride自由骑&&
& & 不讲究速度,纯追求技术的玩法,骑行环境中包含了70-80%的下坡以及少量的平路和上坡。加拿大温哥华North Shore以及Whistler的山路上就有很多这样的道路,对技术和操控的要求极高,尤其是车手的平衡性,在那些独木桥上更加显现无疑。器材上来说,前叉主要是160或是180的行程。车架行程一般在6.5-9英寸之间(是的,你没有看错,9英寸)。玩家追求的是玩技术和胆量以及挑战一些刺激的路线。这里还要提一下,著名的Red Bull 红牛坠山赛其实属于FR而不是DH,因为它是由评委打分而不是看时间快慢。在国外的资料上一般将红牛坠山赛定义为Extreme Freeride极限自由骑。FR 是10多年前源于加拿大的一种骑行方法,自由骑,想在哪里骑就在哪里骑,想怎么骑就怎么骑。技术性为主,速度其次。经过多年演化,目前又细分成了若干更加具体的种类:& & DJ=DirtJump土坡腾跃:这种玩法在年轻人中很受欢迎。对场地要求简单,只需要一块空地,一些土堆成锥形或是梯形的土包。沿着斜面起飞,飞到空中后降落在另一侧的斜坡上。在空中可以随性做出各种花式动作。给人的感觉是很炫,很刺激,也很开心。这种车对器材要求不高,一个比较结实的车架;一支行程在80-100mm的比较结实的前叉;简单的传动机构;一个后刹车甚至没有刹车都可以。
土坡.jpg (121.8 KB, 下载次数: 4)
11:42 上传
& & 4X=FourCross四人对抗赛车:4个选手一起出发,在人工修建的含有各种障碍的场地里同场竞技,最先到达终点者获胜。这是所有山地车里最火爆最刺激的一种。选手之间允许合理的身体冲撞,比赛中翻车事故比比皆是。绝对是刺激的选择。赛道是人工搭建的场地,会有转弯墙、土坡等各种障碍。器材方面跟土坡车很接近。硬架或者是3.5寸左右专门4X的软架;100mm的前叉;反映灵敏的变速和传动装置;当然护链器是必备的;4X的比赛对选手的技术要求也是相当过硬的。既要求有DH选手那样的操控能力,又要有非常强大的爆发力,还需要超群的腾跃技术。很可惜,在国内几乎就很少有这样的专业场地以及比赛让玩家去参与。& & ST=Street/Urban街式车:大多数玩家都会在城市的街道或者街边上玩,玩这种对场地几乎没有要求,一个小空地,一条空旷的马路都可让Street玩家发挥自己。简单的豚跳(Bunny Hop)、后轮骑(Wheelie)、后轮滑(Manual)、前轮滑(Nose Manual)、360转身(360)等动作就可以让车手玩上一个下午的时间而乐此不彼。器材上跟DJ差不多,一个结实的街车车架,一支80-100mm的前叉,一套不错的刹车(可能只有后刹,甚至无刹车),单速的传动就够了。& & SS=SlopeStyle花式下山:近几年新开始流行的一个自由式玩法,有点类似飞包。但是需要推土机在倾斜的山坡上堆出很多巨大土包,以及各种技巧类障碍物,选手利用地形起跳在空中完成各种特技动作。因为这种玩法过于需要地形的支持,所以这样的玩法在国内,基本上只能看录像或者是照片。器材的话通常是用160mm的前叉以及6.5寸左右的车架。
& & (二)弄清楚自己要玩什么了,接下来就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车了。& & 1.先说尺寸选择。& & 我们买衣服和鞋子的时候,通常是宁大勿小,但对于购买自行车,我们的原则恰恰相反,是宁小勿大。& & 山地车就尺寸而言,可以从两方面来讲,一是轮径,二是车架尺寸。山地车轮径一般分为26,27.5和29三个尺寸,但也有24甚至更小尺寸的攀爬或童车。& & 作为入门的骑友,主要还是从26,27.5和29三种尺寸中选择。轮径的大小和通过性成正比,与操控性成反比。目前厂商主推的是27.5,山地XC赛一般选择29尺寸的多,这对车的操控要求也相对高一点。26尺寸操控相对灵活,所以自由骑行的选择26的较多。轮径方面主要还是看个人偏好。& & 至于车架尺寸方面,目前主要从15寸到21寸不等,当然也有更小或更大的。另外,各个厂商的车架尺寸也略有区别。以下简单介绍一下身高大致对应的尺寸。& & 15寸——适合身高:150cm-165cm;& & 17寸——适合身高:165cm-175cm;& & 19寸——适合身高:175cm-185cm;& & 21寸——适合身高:185cm-195cm;& & 作为初学者买车,我的建议是如果你的身高165,那就去买15寸,要是175就去买17寸,尽量靠近小一号的选。& & 2.再说入门选车配置。& & 作为入门骑友,通常大家选择入门型的山地车预算都在2000元至3000元之间。那么这个价位的山地车该怎么去选呢?很多朋友在初到论坛提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预算3000,选什么车,求大神推荐。”& & 我个人觉得吧,入门车型,3000内的,主要还是考虑耐用,所以尽量选择捷安特、美利达、喜德盛、UCC等相对知名的牌子,当然千里达、凯路仕烈风、福玛特也是可以作为后备选择的。捷、美、喜、U四个牌子而言,大城市小城市开的店都多,便于购买,也便于维护和维修,同时质量方面也有保障。同等价位的情况下,各家配置上区别不大,性价比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所以我觉得完全可以看自行车的外观和涂装来选择,当然了,作为入门车友选车,我觉得更应该看中的是售后服务这一块,毕竟买车是为了骑车,骑车就会有大小的问题出现(多说一句,各位入门的骑友,不要觉得3000块的车非常厉害很无敌,其实作为老鸟,我想说,3000的车也就是辆好骑的车而已,该出故障还是会出故障,有小问题也会很正常。平时见过一些入门骑友天天缠着车店老板调车,一点点不适就说车有问题,说实话有点无语),菜鸟和老鸟的区别就在于对车子结构、性能方面的了解和维修能力。所以建议各位入门骑友尽量在本地门店选购车辆。如果是进阶的朋友,那么你可以选择网购自组自己折腾了。作为3000元级别的整车,我比较推荐美利达挑3或者捷安特XTC800,喜德盛传奇500也不错。& & 如果要是组车的话,个人建议预算3000以上再考虑组车,因为目前各厂商对入门车型这一块的竞争很激烈,3000以下的整车配置的性价比已经直逼组车了,所以身边朋友找我组车的时候,低于3000的预算我一般是不建议组的。至于具体的配置,3000元的价位一般就是三十速,油簧叉,轴承轮,油压刹,铝合金架。当然了,做到这几点并不难,关键还是要零件的级别。套件禧玛诺610级别,不过一般配的都是浩盟牙盘,飞轮还有可能是日驰的,自组的话就可以做到全套610。油刹级别就是彦豪,或者禧玛诺315或是速联DB1之类,轴承轮的话基本是玖欲花鼓轮,前叉的话XC28,三拓XCR什么的比较多,这一级别的整车通常在13公斤左右。& & 至于具体的配置方案,因为大家预算不同,喜好不同,所以方案也是多种多样。但我自己的组车偏好是车架和轮组占大头,传动和前叉次之,脚踏和坐垫要稍微多花点钱,油碟偏爱速联家。传动系统里,预算够的请把牙盘级别调高一个档次。这样做的原因在于车架和轮组基本上决定了你跑起来舒服与否,牙盘对于发力十分重要,脚踏是你可以花比较少的钱就能提升骑行感觉的零件,坐垫关系到你的屁股舒适度或者是更好的发力。至于前叉,如果你平时郊区跑的少或者烂路不多玩的不激烈的话,油簧都足够你用。入门气叉就足够好,变速套件方面,其实30速已经足够使用。关于车架的推荐,目前我自己用过,认为发力比较好的铝合金车架是BHzenith,YETI arc,JBCpro 钪合金和风暴架,卜威的一些产品也不错。台湾峰大的架子,意大利威廉架子感觉偏软。整车方面,美利达BIG9,捷安特大公主也不错。其他牌子的车骑接触不多,就不多作评论。
山地车架篇关于材质,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吧。目前市面上的山地车材质主要是碳纤维、铝合金、钢架、钛合金这几大类。对于这几种材质,我们不能单纯的说哪个好哪个不好。因为他们各有各的优势,而且我觉得车架这东西,只要适合自己,自己喜欢,那就是最好。简单说一下吧:& && && &1.铝合金,
尼古拉.jpg (30.69 KB, 下载次数: 4)
11:42 上传
(尼古拉铝合金架)
& && &&&其实主要是指6系和7系铝合金。6000系列铝合金代表6061 主要含有镁和硅两种元素,是一种冷处理铝锻造产品,适用于对抗腐蚀性、氧化性要求高的应用。可使用性好,容易涂层,加工性好。7000系列铝合金代表,主要含有锌元素。也属于航空系列,是铝镁锌铜合金,是可热处理合金,属于超硬铝合金,有良好的耐磨性.也有良好的焊接性,但耐腐蚀性较差。两种铝合金已经是发展的很成熟的铝材。
& & T6是热处理工艺,比如6061-T6就是一只经过T6热处理的6061车架,因为经过热处理铝的强度会变大。
& & 7005 T6 抗张度是51000 PSI,6061 T6 抗张度是 45000 PSI,
& & 7005 T6 伏降强度是42000 PSI,
& & 6061 T6 伏降强度是40000 PSI,
& & 这样一看7005铝比6061的铝强度要大,但是6061铝比7005铝的韧性要好。6系铝材的特点是:中等强度,具有良好的塑性和优良的耐蚀性。特别是无应力腐蚀开裂倾向,其焊接性优良,耐蚀性及冷加工性好,是一种使用范围广、很有前途的合金。7系铝合金是另外一种常用的合金,品种繁多。它包含有锌和镁。比较常见的铝合金中强度最好的就是7075合金,但是它无法进行焊接,而且它的抗腐蚀性相当差,多用于CNC切割,锌在这系列中是主要合金元素,加上少许镁合金可使材料能受热处理,以达到非常高的强度特性。6系的铝材其实更适合做车架或者其他需要焊接的铝制品,而7系的铝材以7075为代表的则更适合做牙盘这类一体成型不需要焊接的单体大强度铝制品配件,比如牙盘盘片、把横、把立等。一些大品牌的高端车架使用的铝合金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而不是这些常规的铝合金。比如TREK大力宣传的α-铂铝合金,据说更轻、强度更高,但是鬼知道是神马玩意。再比如早年的捷安特ATX-860,使用了一种叫Cu92的材料制成的车架。其实市面上并没有7075铝材的车架,就是因为这种铝材无法进行焊接,车架上会出现的7系铝材编号目前只有7005,多是MOSSO这类车架工厂所使用,制作前叉或者车架。而捷安特等技术更加成熟的工厂还是普遍使用6000或者6011的铝材。7005的铝材于7075的最大区别就是能否焊接,但是7系铝材的高强度特性还是不错的优点。然后是从重量与原材料成本上看:如果按照同样体积的实心铝材原料块来讲,两种编号的铝材肯定会存在重量与价格的差异,但是考虑到一个车架大概仅使用了不到2000g的铝材原料,在这个比例下单单不同铝材会产生的成本或者重量差异并不明显。也不存在“7005的车架必定比6061的车架贵”的概念。至于为什么捷安特的车架普遍使用6000或者6011铝材。主要因为他的加工工艺跟抽管技术都是国际上比较领先的。通过锻造技巧与抽管的精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6系铝的可塑性优势,并且在提升强度的同时降低其重量。捷安特的XTC TEAM等系列中高档车架就曾经都使用6000的铝材,并同样提供给骑乘者非常优秀的强度与性能。& && &2.钢架
德国泰勒.jpg (31.11 KB, 下载次数: 4)
11:42 上传
(泰勒钢架)
& && & 自行车多采用铬钼钢材料,加入铬和钼两种材料的合金钢。钼能够使钢的强度提高,防止回火脆性。铬能够提高合金耐腐,抗锈,防止高温氧化的能力。钢材是使用在自行车上最久的车架材质,主要优点包括长时间骑乘的刚性佳、管材有弹性(吸震)、管材接合方式多且加工性佳、易焊接且不需要热处理,因此成本与价格相对较低。缺点则是重量过重,保养不当容易生锈,管材塑形较不易且有金属疲劳的问题。然而现今许多合金钢材已可在刚性、弹性系数、传动性、稳定性上得到很好的效果,唯一美中不足的依旧是重量较重。钢材中以铬钼钢最普遍,其强度高且易于抽管加工。钼可使钢的强度提高、防止回脆性;铬可使钢耐腐蚀、抗锈及防止高温氧化。& && &3.碳纤维,
YETI.jpg (190.98 KB, 下载次数: 4)
11:43 上传
(yeti 碳纤车架)
& && &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高模量纤维的新型纤维材料。它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堆砌而成,经碳化及石墨化处理而得到的微晶石墨材料。碳纤维“外柔内刚”,质量比金属铝轻,但强度却高于钢铁,并且具有耐腐蚀、高模量的特性,在国防军工和民用方面都是重要材料。它不仅具有碳材料的固有本征特性,又兼备纺织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是新一代增强纤维。目前生产碳纤维原料比较好的厂商是日本东丽,市面上大部分品牌碳纤维额车架也是使用日本东丽碳纤,T700,T800系列的碳布。碳纤维车架的特征是:轻、钢性好、冲击吸收性好,但是,充分发挥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在技术上看起来不是那么容易,各碳纤维材料厂家之间的品质差异也较大。自行车厂家考虑到成本问题,不大可能使用高等级的碳纤维来制作车架。虽然存在上述的现实问题,但是碳纤维车架还是具有其他素材所没有的优点,可以制造8、9kg左右的轻量自行车,这种碳纤维轻量自行车,登坡时最能体现其优点,登坡顺利而爽快。车架缺点是复杂的应力计算。构成碳纤维车架的是碳纤维,它的特点是拉伸强度强,但剪断强度弱,加工时需要进行复杂的应力计算(纵刚性、横刚性),根据计算把碳纤维片重叠成型。加工技术各厂家各异,应选择有经验而可靠厂家的制品是很重要的。& &&&4.钛合金,
林斯基.jpg (131.31 KB, 下载次数: 4)
11:42 上传
(林斯基钛合金)
& &&&钛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结构金属,钛合金因具有强度高、耐蚀性好、耐热性高等特点而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钛合金的特性类似铝合金与碳纤维的综合,它有类似碳纤维的弹性,也有铝合金般的轻巧与刚性,且而腐蚀不生锈、骑乘感佳,但缺点是材料成本昂贵,因为钛的提炼与加工过程复杂、焊接技术难度高,因此价格居高不下而无法普遍化,多用于小管径的车架。一般车架多采用3AL、2.5V或6AL-4V的钛合金。钛的比重比钢轻55%,不容易氧化。为了提高拉伸强度,有混合铝、钒等的钛合金。
钛(Ti)在地球上的存量为金属中第四位,钛及其合金,强度蓖美合金钢而重量及强度仅其一半,加上优越的耐腐性,成为军事及航空、太空工业所必要材料,目前钛合金管用在自行车上的普遍性不高,因其冶炼成本较高,国产钛合金车架比较知名的是航轮宝钛,通常价格也在3500左右,欧美品牌则更贵,比如林斯基。。。
& & 1.硬尾车架& & 硬尾山地车,目前也是大家使用最多的车型。但硬尾车架也是有细分类,比如土坡,XC,攀比,BMX等。在这里我只说说大部分骑友会选择的XC车架吧。好的XC车架,我认为是五通部分要够硬朗,发力好,这样才骑的舒服骑的快,材质方面我个别偏向于碳纤和铝合金。当然了,要是你喜欢长途,其实我觉得钢架和钛合金架更适合,因为相对来说更加舒适和耐用。下面简单给大家推荐几款铝合金车架(纯属个人想法,如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谅解):1000元内:入门的铝架台湾峰大可以用用。元:我之前一直是推崇台湾JBCpro的车架,但前度时间我问一个台湾朋友JBC的近况,他表示在台湾地区也有段时间没有见到JBC的身影了,其官网也关闭了。不过其生产的母公司,台湾穗高工业目前还在经营,其现有销售的上地车品牌有菲斯达。不过这又扯远了,说正题。1500元左右的山地车架,组装的话我还是比较推荐卜威。接近3000元的我比较推荐YETI arc。元:BH zenith和崔克8.9不错。说实话,放在90年代到2010年前,我个别比较喜欢台湾穗高工业的菲斯达和JBC的钪架。5000元以上的土豪请自行选择,哈哈。& & 2.软尾车架& & 说起软尾车架,其实这不是我擅长的项目,因为自己只骑过软尾XC,AM,DH都没有接触过,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只说说自己通过朋友接触到两个台湾牌子车架吧,算是比较冷门的,一个是台湾fastrax,一个是台湾xtension。知道这两个牌子的骑友可能不是很多,我简单说一下吧,fastrax(菲斯达)是台湾穗高工业旗下的牌子,我自己喜欢的JBCpro也是这家工厂的。Xtension 是由一群单车的狂热份子所组成,裡面有职业车手、工程师、车架设计师、与专业製造技师。这些成员从理论设计、工程完图、专业製造到比赛骑乘,都有顶尖丰富的经验,也曾参与过国内外多个名厂的设计、製造、与测试工作。这是百度上面的一段介绍,台湾本地的朋友说这个牌子很小众,但口碑却十分的好。至于那些大牌子的软尾车架,我想在论坛上,百度上大家已经见的很多了,评测也多,我就不去搜集整理了。
fastrax软尾.jpg (41.44 KB, 下载次数: 4)
11:49 上传
xtension软尾.jpg (32 KB, 下载次数: 4)
11:49 上传
前叉篇先说说常见的前叉有哪些吧。就品牌而言,广大车友见的比较多的应该是下面这些了:
fox.jpg (19.69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美国的避震器厂家,这个基本就不用说了。应该是广大车友心中神一样的存在,装X利器。价格不菲,早几年至少都是三五千的级别,这两年为了竞争中端市场,也有两千基本的叉子出现了。ROCKSHOX
rs.jpg (109.85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算是最早开始做避震前叉的那一批厂商,后来被美国SRAM收购,经典的SID系列是我最爱。产品线比较丰富,几百都几千都有,车友们也见的多。马尼托(MANITOU)
马尼托.png (104.35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原在ANSWER PRRODUCT 旗下,07年被HAYES一并收购。后置叉桥涉及辨识度比较高(当然了,DT前叉也是采用后置叉桥)。其大行程的前叉性能十分不错。在国内,车友们见的比较多应该是R7系列前叉,入门的M30,以及R7LTD,PRO,MRD等。口碑还是不错的。但个人感觉是刚性略显不足,特别是对体重大,或者XC比较激烈的情况下。三拓(SR-SUNTOUR)
三拓.jpg (26.82 KB, 下载次数: 5)
15:14 上传
台湾荣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实际上是日本的一个品牌,1912年ShikanosukeMaed在日本长野本州岛开办铸造厂开始, 1991年公司开始逐渐转移台湾,而荣轮也最终被同化为一个台湾品牌。对于SR Suntour品牌来说,XCT、XCM、XCR已然被普通的车友所认识,入门级气叉“神叉”的名头更是在广大车友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性能也较为稳定。DT
DT.jpg (44.27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在欧洲的一些大牌车上常常见到,比如NICOLAI BMC一类的,一些顶级车上也有用。因为其后叉桥的设计,很多车友误认为是马尼托,实际上DT可以算是毒品级的,重量轻,在赛场上总能看到它的身影。野宝(X-FUSION)
野宝.jpg (97.54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X-Fusion母公司是成立于1982年的野宝科技公司。野宝公司在单车产业以质量闻名,创设X-Fusion品牌时,当然是以全球一流的品牌为目标。其品牌注册与营运中心皆设在美国加州,几年来在台美两地的工程团队戮力合作下,XFusion品牌的后避震器已被Specialized,Bergamont,Bionicon, Decathlon, Ghost, Lappirer, Nicolai, Steppenwolf, Stevens, Sunn...等国际品牌采用。这也代表著X-fusion产品通过了欧盟严格的安全规范。左撇子(CANNONDALE)
timg.jpg (16.1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其独特的Lefty、Fatty前叉很有特色的产品,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爱好者。__dale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品牌魅力,与FOX,MANITOU等进行技术合作,诞生了有SPV、terralogic、RLC功能的Lefty前叉,再加上内外叉筒之间特殊的4排滚针滑轨,倒冲设计,结构完全区别于普通前叉,各方面性能都非常优异,其价格也不菲,可惜因为特殊尺寸头管,在大多情况下只能用在C记自己的车上。HEAD SHOCK就是头管避震,是LEFTY出现以前的老产品了,避震系统做在头管里头,这样叉子的反映可以很灵敏,也可以做的很轻(一般在1200克左右),可惜因为头管特殊,只能用C家架子,且不能转接。马古拉(MAGURA)
马古拉.jpg (14.19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除了刹车,MAGURA还有避震产品,它的叉子以前评价并不是很好, 但近些年稍有起色,其独立开发了前后双向叉桥设计,拥有了MANITOU那样的纵向高刚性 也获得了MANITOU所缺乏的侧向刚性RST
RST.jpg (18.39 KB, 下载次数: 4)
15:14 上传
公司名称:台湾达建工业(金达伟)RST品牌以低价位和在全球自行车市场的广泛运用,改变了避震只能属于高价位奢侈品的现状。印象中早期很多捷安特的车子都用RST前叉。近年来因该品牌价格攀升,及台湾地区SR、SPINNER等品牌的直追导致该品牌近年市场占有略有下滑。我自己用过RST CHAMP冠军叉,前两年刚出来的时候要1598,现在闲鱼750左右可以买到全新的,给我的感觉是比三拓神叉好用。马祖奇(MARZOCCHI)
马祖奇.jpg (89.5 KB, 下载次数: 5)
15:14 上传
算是四大品牌前叉之一,产品线相当丰富,产品以强度和可靠性著称。但国内销售不太多,车友们见的也不是很多。
品牌说完了,接下来我们说说结构分类吧。1.弹簧顾名思义,就是以弹簧作为避震介质的。主要用于低端叉,其结构简单,一般都是在前叉的一边有一根弹簧,或者两边都有弹簧,一般前者居多。这种叉子成本低,价格不贵,名牌的一般在300元左右,二线品牌一般都在200元上下。这种叉子一般都具有软硬调节功能通过压缩弹簧来获得不同的软硬,同时,要损失一定的行程。一根标称80mm的叉子在调到最硬的清况下,会损失20mm左右的行程。
油气.jpg (35.21 KB, 下载次数: 5)
15:33 上传
(弹簧与气压的区别)
2.油簧这个词要分开来理解:油阻+弹簧。这类叉子就是在上者的基础上,在弹簧的另一边增加了油阻尼。油阻尼就是使用油调节弹簧回弹的速度快慢。这类叉子一般在调节软硬的基础上,同时具有回弹调节,锁死功能,部分具有行程调节功能。目前市面上品牌入门山地车基本都使用这一类前叉,但这类前叉产品价格差别很大,从400-1000元不等。一般情况下,这种叉子重量上没有优势,但是锁死功能在平路和爬坡时能体现出较大优势。3.油气
油气1.jpg (80.7 KB, 下载次数: 5)
15:33 上传
(马尼托为例)这个和上面的油簧叉类似,只是用气压代替了弹簧作为避震介质。通过打气来调节软硬。一般对于不同体重的车手,会有不同的气压值对应。Rockshox 的,Manitou的R7就属于这类产品。这类前叉由于使用空气代替了弹簧,所以重量上可以更轻,一般都在1.8kg以下。但相对来说,价格更高,一般都在1000以上,但目前入门级别的也有700左右的。这类叉子同样具有回弹,锁死的功能。4.双气
双气.jpg (25.56 KB, 下载次数: 4)
15:33 上传
比如Rockshox中高端产品就是采用正负气压, sid team就使用了这种技术,这种叉子更轻,重量在1.6KG左右。相对价格更高,一般都在2K以上。5.智能避震FOX将这种技术在的其X系列的产品上。其主要特点是,当车手送从面向下压避震的时候,避震并不动作,而在骑行过程中,当路面不平坦时,从下面传导上来的力可以让避震动作。这类叉子非常昂贵,价格在4k左右。
变速套件篇1.速联和禧玛诺变速:以下是美骑网在搜狐上发的文章:http://www.sohu.com/a/5730但其中有些观点,我个人不是十分赞同,比如在套件等级的划分上,速联X5实际上应该略高于M4000等级的,X7的定位则是M6000,X9至少是M7000基本,其刚上市的时候应该是XT级别的。只不过这几年速联的产品线更新换代快,后面出的NX实际应该是X5或X7的换代版,GX则相当于X7 X9。这样划分会比较合理。2.蓝图变速
蓝图.jpg (44.43 KB, 下载次数: 5)
15:39 上传
这几年才出来的国产变速器品牌,去年在参加美骑100比赛的时候,有幸试用了一下蓝图变速系统。给人的感觉很像速联家的变速器,不过比速联的还要偏硬朗一点,变速比较精准,但是他们只生产指拨和前后拨,并不生产飞轮和牙盘,所以需要自己去混搭,我个人觉得性价比还是不错的。手感也OK,耐用度方面因为没有长时间使用过,所以不做评价。但毕竟是国产的品牌,预算有限的同学还是可以考虑一下的。3.微转
微转.jpg (43.55 KB, 下载次数: 5)
15:39 上传
台湾微转在山地变速方面还是做得不错的,手感比禧玛诺的硬很多,比较干脆。台湾地区可以说是全世界自行车工业的后方大本营,这里出产的自行车真的是覆盖了全球,所以在配件的质量方面还是可以放心的。我之前也曾用微转变速器组过车,当时选择微转也主要是因为经济因素,当然了,微转的实际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预算少的同学,又想自己组车的还是可以考虑微转变速器的。4.Campagnolo
Campagnolo1.jpg (95.39 KB, 下载次数: 4)
15:39 上传
Campagnolo.jpg (114.14 KB, 下载次数: 4)
15:39 上传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是Tullio Campagnolo,20年代早期他在意大利自行车行业就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直到日的一次比赛标志了Campagnolo在这一行业设计上冒险旅途的开始。当时由于不利的气候条件,Tullio Campagnolo 被迫在多洛米蒂山(Dolomites)Croce d'Aune Pass顶部退出比赛,而他因此联想到可以为自行车车轮开发一种快放机械装置。这一想法加上之后的更多思考是现代竞技自行车的发展中决定性步骤的标志。Campagnolo变速套件相对于禧玛诺而言,总体上性价比应该略高,只是国内此品牌套件见的并不多。但在国际比赛中,其名气和性能与禧玛诺、速联相比,丝毫不逊色。
下面我谈谈自己对入门车套件的看法:公路车方面,说实话我不是太在行,但总的来说入门最好就是105!105!105!山地车方面,我仔细讲讲自己的看法吧。通常来说市面上组车也好,整车也好,入门级别的山地车基本都是27速或者30速,多以禧玛诺品牌为主。Alivio(M370,现在是M4000),Deore(老M590)这两个基本的比较多。当然了,速联家的X5套件入门也不错,只是目前市面上货不多,我两年前曾用X5组过车,感觉变速干净利落,还是比较喜欢的,如果要我在X5和Deore中选,我会选X5。通常要是自己组入门车的话,我一般是建议Deore级别变速器,一套算上牙盘也就1000的样子,市面上配件也多,后期维护方便。如果预算紧张也可以将牙盘更换为台湾的浩盟,这样能省个小两百(但我个人觉得牙盘其实是整个变速套件中最重要的,如果不是经费限制或者单纯为了追求套件级别的话,我的建议是牙盘可以高一个级别)。要是经费不你紧张的话,我建议是直接SLX套件(M7000),经久耐用,个人感觉不别XT套件差。
刹车篇(一)线碟对于线碟,个人至推荐avid BB5和BB7。2008年以前,那时骑车要是看到哪位车友装了个BB7,会羡慕的不得了!
BB7小.png (278.37 KB, 下载次数: 4)
09:08 上传
(BB7)(二)油碟1.SRAM 速联
guide.jpg (102.77 KB, 下载次数: 5)
08:56 上传
(guide rsc)
速联是美国的牌子,大集团,旗下牌子很多,套件、刹车、前叉、轮组、三件套。。。基本上你只需要买个车架,其他配件在它家都可以解决。其刹车产品线比较丰富,更新换代也比较快。早期的J系列,E系列,XX,到后来的DB1,DB3,DB5,GUIDE R RE RSC ULT。。。。。。我自己用过的型号其实不算很多,J3,E3,DB1,DB3,DB5,GUIDE R,给我的整体感觉是制动力没的说,确实暴力,但问题也是有,比较J3碰到过漏油,E3,DB1,DB3都碰到过涨油,现在自己还在用的就是GUIDE R,目前正常。手感方面当然是贵的好。我自己组车也是喜欢用速联家的刹车,虽说没有禧玛诺那么“免维护”,但制动力的反馈让我骑行很安心。2. Shimano禧玛诺
禧玛诺 saint.jpg (101.39 KB, 下载次数: 4)
08:56 上传
这个牌子我就不用多说了,小日本的。。。虽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有强烈的爱国情结,但作为一名骑行者,我不得不说这小日本做的东西确实不错。刹车产品线跟套件同步,我自己用过SLX和XT,也试用过M395,给我的感觉是手感比较轻,有时候有刹不住的感觉,但实际还是刹住了。基本是免维护,涨油的问题是没有遇到过的。车友们用的也比较多,低端入门M395够用,进阶骑友们最爱SLX和XT,用着放心。3.Magura马古拉
louise.jpg (81.82 KB, 下载次数: 4)
08:56 上传
lousie.jpg (136.09 KB, 下载次数: 5)
08:56 上传
(Louise carbon)
德国的牌子,在台湾设有独资工厂。MAGURA一字为创办人古斯塔夫.马耿威特(Gustav Magenwirth)的姓氏,以及集团总部所在地的伍拉赫(Urach)小镇两字的缩写,早期仅为本集团注册商标,在创办人Gustav Magenwirth发展出全世界第一套自行车油压刹车系统后,MAGURA即成为全球知名的领导品牌象征。于1893年创立的MAGURA,集团总部位处在德国工业重镇巴登福登堡邦(Baden-Württemberg)内,与Mercedes-Benz(奔驰)、Porsche(保时捷)、SIEMENS(西门子)与Bosch(博世)等国际企业总部比邻而居。马古拉刹车的产品线很丰富,MT2 MT4MT6 MT7 MT8,制动力很不错,反正我是觉得用着比禧玛诺过瘾,但跟速联却又是不同的感觉,也是我喜欢的牌子吧。但目前自己唯一使用过的马古拉刹车,就是现在车上的那个Louise carbon碳纤版。说实话,这个刹车很少见,贴个图你们看看,可以算收藏级了,很漂亮的一款。4.HAYES 汉斯
汉斯.jpg (45.4 KB, 下载次数: 5)
09:04 上传
汉斯(HAYES),美国的牌子,实际上它和马尼托是一家,马尼托就是被汉斯的母公司收购的。从它的官网上看,主要产品有五款,prime,dyno,padar,mx expert,cx。市面上见的比较多应该是prime和dyno。我曾在喜德盛的成品车上感受过汉斯油碟,制动力的话感觉还行,但不是我想要的那种,可能是因为用的入门级汉斯油碟吧。所以不多作评论。5.hope
hope.jpg (106.11 KB, 下载次数: 4)
08:56 上传
(hope e4)英国的牌子,工厂位于英国一个名叫BARNOLDSWICK 的小镇,著名的航空和汽车制造公司劳斯莱斯也在这个小镇。中高端玩家装X的最爱,当然了,制动效果确实不错,手感也不错,还很好看(骚气),但我是真买不起。。。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见的比较多是tech evo V4。真心好东西!当然了,hope家还生产花鼓,这个我们后面再细说。6.TEKTRO彦豪
汉斯小.png (163.45 KB, 下载次数: 5)
09:05 上传
(彦豪家的新品)咱们台湾的品牌,捷安特、喜德盛、美利达等入门型号车中经常见到它的身影。产品线十分丰富,M7系列是彦豪顶级水平刹车,但整车市场使用很少。M5系有HD-M520,HD-M510,HD-M500,比如喜德盛就有使用。M3系列有HD-M352,HD-M330等。M2系列有HD-M290,HD-M285,是彦豪入门级油压碟刹,使用车型较多7.formula
formula.jpg (103.94 KB, 下载次数: 4)
08:56 上传
(CR3)你会不会认为液压碟刹的历史很复杂?错了!其实,你只要参观过意大利托斯卡纳的普拉托市,就能清晰梳理现代山地自行车液压碟刹的发展历程了。同时,这里也是 Formula 的发源地,它们发展史同时也是液压碟刹简史。
formula刹车.png (382.59 KB, 下载次数: 4)
08:56 上传
(首款formula,真的骚)
这是 1987 年第一代液压山地碟刹,甚至还没有个真正的名字,他们把它暂时称为 the Formula。这个源自意大利的刹车,制动力黄暴!话说当年Avid(速联油碟前身)就是从formula挖走了工程师才生产出了他们第一款油压碟刹。所以,你懂的,formula值得你拥有。
& & 本帖后续会不定期更新和增加一些内容。论坛里朋友们有什么好的意见建议或者觉得需要解答的常见问题,我也会尽量搜集整理给大家。
& && && && && && && && &&&大福利来了:(单车机械师全集)&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2.43 KB, 下载次数: 4)
08:56 上传
选择打赏数量
剩余0香蕉币
根据《网络安全法》规定,账号需要绑定手机号才可以使
用评论、发帖、打赏。
请及时绑定,以保证产品功能顺畅使用。
不错啊....
楼主辛苦了,谢谢分享!!!
也来学习拓展下山地知识~
这个是轱辘哥家的计算方法,给你参考
也没能完全帮到你,以后看到好的编法资料再推荐给你
论坛管理员
户外骑行有风险,BIKETO提醒你购买
BIKET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走山地自行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