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83式太极拳背向演练太极拳

前言:我自打小学习太极拳起始至今,所学老师不止一二位。而陈庆国老师是众人之一。他的太极功夫正如我拜门老师郑昭明先生一样,是大家熟知的外界太极拳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的技艺都是过去太极拳的缩影。陈老师的太极技击功夫之实战在津门武术界都是人尽皆知的。今捧读其文仍然百看不厌,爱不释手,故摘其精要与真正懂太极,爱太极之雅士共飨!
听张老师谈武术,言简意赅,受益特深。张老师说:“练内家拳首先要调好呼吸。如果用于技击,要舍已从人。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平时练拳是知己功夫,一朝动手是知彼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张老师又说:“练拳也有明理,没有名师真诀是为盲修瞎练。投师不明,学艺不高。当老师的要自己先练明白,如果自己不明白,就不能去教别人,不能误人子弟。这个&明&不是名声鹊起的&名&,而是日月的“明”,是明白日月的老师。日月上下合起来是《易经》的&易&字。《易经 》 包罗万象 。日月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万法之王;一阴一阳,真意之乡。练拳要勤习默会,一丝不苟,百炼成钢。先极柔软,而后才能谈及极坚钢,无坚不摧。”说起犹龙太极拳,张老师说:“咱们的拳上对北斗,下踩七星,要天地人相应,练拳时要一脸正气,眼神要用睨视,因直视必显而易夺,睨视乃凝而不眩也。练拳时还要把气口走均走到,要舒展大方 。太极拳不光是柔软松弛,还要挑起四梢。十指的捻动要随舌头的转动合着气口而动。将展未展,似松未松,用内气运化。开始练拳以松、软、慢为主,随着熟练再求缠、绕、裹,进一步再求捻、拧、定、离、奇、闪、转。行拳如趟泥跋水,如临深渊、如覆薄冰、如风摆荷叶,通过大气的盘旋、内气的运转把拳打出润色来。”看张老师打拳是一种享受:在那儿一站,身体如同有一层气包裹着,神态庄严,眼神含光下垂半露,两手从腿的两侧徐徐升起,直至头顶上方百会穴处,两掌根相对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拇指依次缓缓合在一起,由百会经鼻准向下慢慢拉至胸前(此乃佛教手);再由掌根、手指依次变成一横一竖的道教手;又由道教手演变成双手抱拳不断滚动的儒教手。双手抱拳由胸口滚动至脚下,身形也蠕动着,走得很慢。借此演练下去,是头一趟的五步七星,势子很低,好象身体内外都裹着气一般。
张老师说:“这是头一趟的开势和头几势,有歌诀为证:&七星太极真玄妙,披法先参儒释道,凝神息气动中静,懒搭衣法意迟迟;顺势棚出舒双掌,伏身提膝走双按,蟾戏金钱向前欺,五步七星立根基。&拳怎么练怎么使。举手无定向,没有死规矩,急来则急应,缓动则缓随,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一动就缠,一发即弹。”张老师还说:“凡是用力气打人,够着打人,都不叫武术。”张老师真是不用力气打人,也不是够着打人,而是身法赢人、神态吸人、逼人,步法欺人。恰如一个人在水里和一群鱼戏耍,人对鱼看得见摸不着,鱼却可以任意游来游去碰撞人的身体。张老师还告诉我:“咱们的拳全称是“隐仙羽化犹龙派武当嫡传正宗太极神功拳。”这门拳功法较难,练起来很艰苦,在向张老师学拳的日子里,张老师一点儿也不保守,倾囊相授。老师教的认真,我也学的认真,虽然很累很难,但我终于坚持下来了。张老师看我能坚持练很高兴。他常说:“咱们这门功夫来之不易,希望你能认真练,把老前辈的功夫心法全部继承下来发扬光大,我就心满意足了。”老师的这些话,我时刻铭记在心,我愿意继承他的遗志,把本门功法传给武术爱好者。
犹龙太极的练功程序和辅助功法都是从无极桩开始,把定势八法按要求做好,注意立身中正和圆满绷撑,有意无意之间做到似松非松,然后万念俱空,只有天地我在其中。此时身体内外气机在运行之中,混混蒙蒙,一片虚空和轻灵。正如拳谱歌诀所云:“混元一气在吾先,始在阴阳未判前。”此乃无极之象,道气也。此时才可开始起势练拳(包括初学入门及各种基础训练之功法),这叫“开天辟地分阴阳”及四面八方。其诀云: “虚实动静此中分,内外合一任曲伸。”此乃太极之象,道用也。犹龙太极和其它太极有着明显的很大不同,其中的斜肩吊背即为其中之一。本门对于斜肩吊背和一字线法的基础训练也有纲领性的要求,其诀云: “斜肩吊背真难看(难以看出之意),位置自然有高见。手足往来皆有定,有定犹贵能善变。善变无形亦无穷,无穷功夫在百练。”从婴娃抱肋(胎含力功法)到周身法和五步七星的核心功法,要有内太极、外太极的修练过程。其内太极窍妙云:“内太极,呼吸气。子午窟,先天地。升与降,开和闭。河车灵,三宝聚。内成丹,仙道立。”外太极口诀是:“太阴形,偃月芽。三字诀,上下插。颠与倒,不离家。出乎此,乱如麻。”
练道家的太极必须要注重三盘九宫的练习。所谓三盘即肩以上为上盘,也称天盘;胯以上至胸腹为中盘,也称人盘;胯以下至足为下盘,也称地盘。此三盘象征天、地、人三才。三盘之中又各有其丹田:即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所以又叫“三田相连为一贯”。上丹田藏神,其捶头歌云:“眉梢眼角有情缘,生死关头转瞬间”(此凝神睨视,一字线也);中丹田蓄气,其捶头歌云:“金蟾开口运神功,能用呼吸万法通。”(此运用金蟾吊气之法调整呼吸也);下丹田藏精,其捶头歌云:“灵明觉性力无边,一粒金丹上指尖。”(指气运周身气贯指尖,乃精气神所至也)。所以本门拳谱上讲行功走架乃:“三才一贯,三田相连,内有真宝,内炼为丹,外用为捶。”上丹田内隐“金蟾望月捶”、中丹田内藏“混元一气捶”,下丹田内有“如意紫金捶”。
拳谱中对太极练法亦有曰:“太极门之拳法专用秤砣劲,老牛筋力。最大者,吸呼神光为也。”而在太极定势八法中把提顶吊裆放在了首位,以示上至百会顶头悬,下至会阴一线穿。如此才能立身中正,支撑八方。能吊裆才能裹腿护臀,能护臀才能练出臀收偃月三张弓的弓力来。并能吐故纳新(吐腹中之浊气,纳新鲜空气),纳气于下丹田(也叫归根复命) 。注:人的呼吸不仅是口鼻,毛孔也能呼吸。所以叫“孔孔生春”,又叫“全体透空”。练道家的太极还要逐渐做到内呼吸、胎息等。所谓九宫者,即每趟太极拳都有九种架子练习方法,象征八卦加中宫,称为九宫大路。其九种架子分别为:慢架子——八卦属艮;快架子——八卦属巽;松架子——八卦属离;紧架子——八卦属坎;轻架子——八卦属坤;硬架子——八卦属乾;方大架子——八卦属震;圆小架子——八卦属兑;中定架子则属中宫大通。此为九宫大路,其具体练法如下:旧时练拳,上、中、下三盘之中又分天盘、人盘、地盘练法,实际是高架子、中架子和低架子练法。并要求每打一趟架子时——比如打高架子,从头到尾都得打定架子,而且还要用绳子拉成水平线不准高也不准低。也就是说无论是高、中、低哪一盘,都得按此标准去练。经过一段时间把三盘架子都打好了,再由高、中、低架子综合演练。九种架子也是分九个层次去练,然后再将九种架子配合具体要求去练。最后再列出某一种架子进行单练、专练,单操、双操,单杀、双杀及行门子等。
犹龙太极共四趟拳法(又叫四气)。而练犹龙首先要分六大练习程序进行。即:1、松、软、慢。2、缠、绕、裹。3、松缠、软绕、慢中裹。4、翻、绞、拧、缠。5、捻、拧、定。6、离、奇闪转、虚空灵巧。分述如下:一、 开始要以松、软、慢为主,此时练慢架子,松架子,轻架子,方大架子。为何以此四种架子练拳呢?因为慢架练迟,如懒搭衣法意迟迟,又形如抽丝,快了怕弄断,慢了又抽不出,意在迟迟慢慢,连绵不断。而轻架子练柔,其意是先柔软而后极坚刚。而松架子练虚。太极拳诀讲:“虚空灵巧乃真宗。”还有方大架子练静,舒展大方,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拳诀有云:“静如山岳,动似雷风。”静极生动,动极生静。互为其根,相辅相成。二、 练缠、绕、裹时则以圆架子、紧架子为主。因为圆小架子主动,即一动无有一处不动。犹龙太极的功法不但一动全动,而且各个部位都如安有不同角度的万向节,不同角度一起动,要合要均。经过松、软、慢的锻炼已去掉了不少棱角。练太极要磨棱擦角,这就需要缠、绕、裹的具体操练。而紧架子主练实,意思是不但有缠有绕还要有裹,裹就是裹紧、裹实、裹严。三、 松缠、软绕、慢中裹,是对上述功法的继续延伸,将松、软、慢、与缠、绕、裹综合起来练,并注意松中缠、软中绕、慢中裹紧密配合与细腻之练法。
四、 对于翻、绞、拧、缠的练习,是在上述功法上的又一延伸,加强和升华,没有这层基础便练不出翻、绞、拧、缠内外坚固的内力和内劲来。没有内力内劲的拳法,任你练的多好也是不能致用的。通过对翻绞拧缠的反复训练才会产生一动即缠(哪都缠),一发即弹(周身配合用哪弹哪)的功力和劲法。练到此时说说手、试试力(劲)必然要快,动作至疾(急)。所以这层功法的配合属于“快架子”,同时快架子又是练 “急”。值得注意的是“不急而速得真载,如此方称太极拳”。五、 捻、拧、定的练习方法则应结合硬架子去练。硬架子其劲主刚,所谓“捻”,是捻动手指(即平时练拳运指法之一种),并且周身内外与口之开合都在旋转而动,“拧”是螺旋而去并往里钻,往里刃,要有渗透之力(是打透力)。“定”是百练从命,发落点正,是将身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摩擦叫力和大气盘旋聚成一点向外发放。练太极拳最基本的道理是由圈组成,由大到小,由开展到紧凑。练到一定程度,则看不到明显开展的大圈和紧凑的小圈,而是极小的一点。正如拳诀所云:“极小之中藏神妙。外似无圈实有圈,大气盘旋人不晓。”关于“中定架子”,是三盘九宫九种架子,最难练而又必须得练的一种架子。因为气势中平,乃万法之法,不但练拳如此,器械也是如此。在犹龙太极之中有此专练之法,如中盘拳法歌讲“中盘拳,端四平,凤凰展翅显奇能”。此是一趟拳法,由张洪逵老师所传,极为少见,较为神秘和保守。在拳架上属于中平,要求三平。在此基础上以九角度为基础,再配合八法,臀收偃月,保持中正圆满,紧凑绷撑,以抱拳旋身而动,是圆形旋转行门子之拳法的一种。全以各种身形步法手法进行练拳。以上所述乃九宫大路。
六、 离、奇、闪、转、和虚、空、灵,也是在三盘九宫练习纯熟后而形成。犹龙太极与他派太极的区别特点之一就是“离黏连随。 ”即离着缝还黏着对方,以自身的身形步法(不离斜肩吊背脚踩一线) ,公转自转和自旋自转体现出内外太极与天地之间遥相呼应。简单来讲,如:抽身换影,和来无行迹,去无踪影,迎不见其首,随不见其后。敌若打来叫其望空扑影直落陷阱,我则是见影打影,见形打形,流星赶月决不放松。所以必须下苦功夫把离、奇、闪、转和虚、空、灵三项练好。正如太极拳诀所讲: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无坚不摧,英雄所向无敌也。 ”太极拳最讲灵敏反应, “一羽不能加,蝇蚊不能落”即讲此理。而且这种灵敏和反应并非指头脑能力,而是身体各部都有灵敏反应。只是脑子有反应而身体不听使唤也是不行的。过去前辈们常说,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要给身上、拳脚上安上“眼睛”,其含义是非常深刻的。功夫是一层一层逐渐堆积而成,除上述所讲的“三盘九宫”练法之外还要分明层次,继续完成下列内容:即由招法之成熟渐悟懂劲,这需要说手、拆手、领手、喂手、架手(为练知劲听劲)、 听 手、动手、撤手等,这一系列功法锻炼必须连同身行步法真实操作一起进行才能完成。待到功夫纯熟后才能进一步悟得懂劲,而后才能阶及神明。太极拳诀讲“一动一静精神到”和“一阴一阳自有神”及太极拳乃神功拳都是将的内在功夫。所以说太极拳在内而不在外,那些只在外依样画葫芦者难得真功夫。
另外太极拳练法还有三部玄妙即先慢(越慢越好,充实细而精)后快、快后复慢,也是先柔后刚,刚后复柔,柔后再刚&&总而言之应是百炼成钢。除此之外还要把中正八刚十二柔、太极十三丹、太极十二形(八面熊拳内容)和秘传中的各种“八法”练好。最后是将太极八法奇门拳、吊蟾功(天罡气大力法)和内功及兵器练好。值得一提的是张洪逵老师所传的兵器都是“小毛锥”(筷子使用及诀法)、“ 子龙枪 ”(十三单趟)和“二十四式双手大剑”。可惜的是有的都快忘掉了(学而不练有负师之罪过)。再有就是犹龙太极的技击之法全是离黏连随,配合以 “行门子”。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dingyue.nosdn.127.net/1elcpltKWueyuas6Ucnram5Mwax8aoIJirE0kAy4Y3ho54.png土豆 - 召唤全球有趣短视频,全球领先短视频平台,海外同步,全程高能,海量娱乐搞笑,潮流生活时尚,弹幕上玩表情,兴趣精准推送。登录登录后可以在这里看到收藏、订阅和会员哦~知道了上传视频后可以查看观看历史哦~观看历史后可以查看消息哦~推荐音乐萌物汽车综艺生活科技体育游戏下载土豆客户端本视频由声明原创。采访2017年全国“市长杯”太极拳比赛冠军张洪国先生
采访2017年全国“市长杯”太极拳比赛冠军张洪国先生
日至25日,全国“市长杯”、“企业家杯”武术太极拳比赛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举行。本次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与浙江省体育局联合主办,由浙江省武术协会承办,来自中央国家机关代表团等19支代表队、共计171名运动员参加了本次比赛。代表浙江省代表团参赛的温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浙江省武术协会副会长张洪国取得了杨式太极拳冠军,南拳亚军的好成绩!
12月1日下午,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秘书处负责同志采访了全国“市长杯”太极拳比赛冠军张洪国先生,现将采访情况采拮如下。
运动协会:张主任,下午好!首先祝贺您取得了“市长杯”太极拳比赛的全国冠军,比赛既是一种交流,更是一种检验,在祝贺的同时,请您谈谈对本次比赛的感想!
张洪国:本次比赛在以往“市长杯”比赛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创新举措。比如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等主办,浙江省武术协会、杭州市萧山区体育局、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共同承办的“2017年全国武术论文报告会暨杭州萧山国际武术文化湘湖论坛”,汇聚了国内武术界的各路精英,论坛内容精彩纷呈,尤其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武术研究院院长张秋平先生的主旨报告,提出了推动武术振兴的重大举措,以及如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武术赛事活动监督管理的意见》,为未来武术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在以往“市长杯”比赛的基础上,竞技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各路精英基本功十分扎实,充分体现了较高的竞技水平。而且,通过比赛相互交流、相互切磋、共同提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平台与载体,通过“市长杯”的影响力与号召力,传播了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意义十分深远。
运动协会:张主任!温州的太极拳运动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在太极拳运动的推广上如何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尚有很大的差距,请您在这方面为我们多提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张洪国:首先要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教练员队伍,借助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的师资力量,重点举办教练员培训班,通过培训、演练、实践等程序与环节,切实提高教练员的全面素质,并由协会经过严格的考核认证,使之成为温州市太极拳运动推广的一支重要力量。其次,每年由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承办全市“太极拳比赛”,用竞赛的方式,不断提高太极拳的竞技水平,同时也可以成为全市各县(市、区)太极拳运动交流的重要平台。第三,根据教练员队伍建设情况,按区域分布建立太极拳运动教学点,方便全市城乡太极拳爱好者练习。总之,只要有一定数量的教练员队伍,搭建好太极拳竞赛的重要平台,温州市的太极拳运动才能逐步走上标准化与规范化的轨道。
运动协会:谢谢张主任接受我们的采访,同时,希望张主任一如既往地支持与关心温州市太极拳运动协会的健康成长,我们将努力发挥协会的自身优势,在温州市的“全国休闲健康试点城市”建设中做出应有的贡献,再次深表谢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本视频由声明原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洪83式太极拳背向演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