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煤炭资源,那月球是绕地球旋转的星球上有没有这些资源

太空挖矿“煤老板”齐上阵,汪海林热爱的煤老板时代又将来临?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近日,著名编剧汪海林呼喊煤老板的一席话在网络上疯传,一句话,汪老师想念煤老板了。我国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不断减少,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成定局。不由得令人扼腕,这个曾为中国影视业立下汉马功劳的群体就这样和我们说了再见。
可喜的是,新的一批煤老板又即将横空出世,准确一点说,是太空挖矿的“煤老板”。美国《连线》就曾发表文章《太空采矿可能引发星球大战》表示:太空采矿有可能是下半个世纪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经济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
太空采矿有多赚钱?单颗小行星价值以亿为单位
目前国际上比较热门的采矿技术主要集中在火星采矿、月球采矿、小行星带的小行星采矿等三个方面。但是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当数小行星,太阳系有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它们的大小从直径几英尺到几百英尺不等,拥有许多有价值的矿物和化学物质。2013年,一家叫Asterank网站对一颗叫“Germania”的小行星做出过评估,估值达95.8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2013年,180亿美元的负债让底特律彻底破产。这颗小行星的价值不仅远高于当时全世界GDP总和77.05亿元,还可以负担起1041个破产的底特律。
小行星的价值的计量单位从来都是以亿计,因此政府,私人公司,学界纷纷加入淘金热,特别是美国。2016年NASA(美国航天局)研发出了一个能在月球上进行资源开采的机器人RASSOR,这台专门用来探测月球上矿石、沙土、水份等资源的机器人,身兼多职且任劳任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矿工。
但是,特朗普在2018年的NASA预算中砍掉了“小行星重定向计划”(ARM)的部分。该任务计划将一颗小行星引入环地球轨道,用以研究和开采。而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将会牢牢限定在了私人太空项目领域。
同样在2016年,美国一家私人航天公司Moon Express首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登月许可,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于月球南极建设机器人月球矿藏开采前哨基地,将利用自家探测器在月球挖掘一些地球上稀有的矿产资源。
2020年Moon Express的技术是否能做到开采月球智能相对论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马斯克的SpaceX在太空采矿领域也可以分一杯羹。事实上,在2016年马斯克解释其火星殖民计划时,就曾提过太空采矿的设想。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马丁·埃尔维斯表示,如果是一艘非常先进的太空飞船,能在地球轨道和环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切换,就可以实现小行星的开采,而猎鹰重型火箭正是这种太空飞船,利用它我们可以登上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含矿的小行星。
第一个针对小行星的私人勘探公司“行星资源”(Planetary
Resources)早在2012年就在华盛顿成立,并在2016年接受了卢森堡政府的2500万欧元的投资。但不管是Moon Express还是SpaceX,抑或Planetary Resources,都还没有突破性的消息流出。值得庆幸的是,世界上采矿方面研究实力最强的机构之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已经开设了太空采矿专业,专业人才将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小行星虽好,但开采难度真的很大噢
开采小行星一般为两种方式,一是运回地球附近开采,比如前面提到的被特朗普砍掉的ARM,
二是就地开采。无论哪一种方式难度都非常大,主要有如下几点:
环境问题:如何克服太空恶劣的环境
由于设备在对小行星进行开采时会随着小行星的自转而自转,目的是保持相对静止。但是这样航天器就会周期性的处于太阳强照射和黑暗中,当航天器对自转周期比较小的行星开采时,很容易因频繁的冷热交替而被损坏,同样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的还有太空中的强紫外线和真空环境。前者自不必多说,在真空条件下,常用的聚合材料会出现脱气现象,具体表现是材料性质不稳定,结构扭曲等。
地球上能采矿都是因为重力存在,但对于微重力甚至零重力的太空,不管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如果选用地下开采,是否像在地球里一样架支架?矿房的尺寸可以扩至多大?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如果说上面的问题都是可预测的话,那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就不一定了。由于太空中存在着大量的微小星体和飞行器留下的微小残骸,因此这些微小个体常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小行星或互相碰撞。而即使是在地球周围,这种微小颗粒的速度也可以达到8-70千米每秒,如此高速的撞击对已经开展的采矿设备和设施的打击强度极大。
技术问题:如何在小行星上锚定和钻孔
小行星之所以叫小行星就是因为有一些真的很小,甚至直径小至不足一米。对于这种,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像捕鱼一样抓捕起来运回地球,而对于尺寸较大的小行星,则需要航天器在其表面附着,以进行后续的操作。这里可以类比船,当船靠岸或者停止时,需要抛出锚。而由于太空中航天器处于微重力状态,对固定航天器的锚具有更高的要求。
而说到采矿,钻孔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工作。在地球上,一般会将水充当钻头与孔壁之间的润滑剂,便于在达到目标深度后抽出钻头;同时水还可以冲击碎石吸附尘土,避免使仪器或操作人员暴露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而在太空中,由于超低的温度和压强,水呈固态难以喷洒。当钻头进行钻孔工作时,既不容易也不容易拔出,钻头与样品硬碰硬,双方都容易造成损坏。
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很难得到有效解决,需要长期的攻克,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航天强国已经将太空作为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战场,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那么,太空挖矿这事还能怎么办呢?
细菌也能挖矿,生物学技术开启新思路
细菌常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太空这种极端环境下,也常常会有它们的身影,而利用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给太空挖矿开启了另外一种思路。泰狄娜·米洛杰维克及其研究团队在维也纳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搭建了一个小型“火星农场”,甚至对火星不同位置、不同历史时期的表层土壤成分都进行了模拟。该农场通过气体及化学合成的各类成分火星岩石,模拟古老的、可能已经灭绝的细菌生命。
他们观察了一种名为“嗜热金属球菌”的古老细菌与类火星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细菌不仅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这种细菌能够从各类矿物中吸收金属作为营养物质。嗜热金属球菌是一种化能无机自养生物,能够对铁、硫、铀等无机物进行新陈代谢,释放出可溶性金属离子。研究者认为,这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学技术,用来开采小行星、流星及其他天体上的金属矿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对于外太空的事往往具有更高的心理屏障,可能不能脚踏实地觉得不安全。太空采矿这一设想最早被提出在1903年,那一年,莱特兄弟刚刚试飞成功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俄罗斯著名火箭科学家康斯坦丁o齐奥尔科夫斯基将“探索小行星”列为征服太空的十四个方面之一。100多年过去了,飞机成了一件极其常见的工作,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总有一天,而这一天也不会太久,去小行星挖矿会跟坐飞机一样稀疏平常。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地球上有煤炭资源,那月球上有没有这些资源_百度知道
地球上有煤炭资源,那月球上有没有这些资源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有丰富的矿藏。月球上许多稀有资源的储藏量比地球上还多。 首先是氦-3。月球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而地球上几乎没有氦-3。月球土壤中氦-3的含量估计为71.5万吨。利用氘和氦-3进行的氦聚变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这种聚变不产生中子
半永久老师&化妆老师
煤炭是化石燃料
是远古植物在地壳中经过几十万年才形成的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月球上存在大量资源,因我国嫦娥四号将要登陆,各国表示坐不住
要说,在太阳系中哪颗星球最具有移居可能性,那么非火星莫属,可是要是说,若论星球资源丰富,且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那么就非月球莫属,虽然月球没有大气层,磁场和水资源的适居条件,可是它在人类心中的价值极高。
原因是在当下的地球,随着资源逐步被开发,地球资源已日渐匮乏,对此开发新资源对地球来说迫在眉睫,经过对月球的探索,我们尽管没有发现这颗星球上有外星文明的存在,但却发现了在这上面有着大量优质资源。
我们知道,在地球上的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其中不可再生资源的产量稀少,如石油,天然气和煤这类化石资源,但是目前我们人类正处于发展阶段,对这方面的资源十分依赖,就拿我们的探测飞船和火箭来说,现阶段的推动力主要就是以化石资源为燃料,再者说,在我们生活中,化石能源无处不在,如热水器,大部分家庭还是使用液化气(天然气),有些贫困的家庭还在使用煤炭,我们出行的汽车也都是使用汽油(石油),如果我们未来失去了化石能源,可想而知生活会遭受到多大的影响。
不过现阶段,地球之所以会出现资源短缺,其实也是因为我们人类的出现,就说在古代,这种事情并不会发生,因为那时候大部分人都是使用木柴烧水,交通工具也全都是人力和畜力,只是因为我们近代开始了工业发展,而这个发展自然而然离不开我们对地球资源的开发。
同样的道理,在月球上没有外星文明,所以在这颗星球上才有那么丰富的资源,如果等到人类在月球殖民一百年后,相信也就不是这番处境了。不过现阶段,这类事情暂时不是我们应该考虑的。
目前我们对月球只有两个问题,一个就是如何在月球表面建立开发基地,另一个是如何将开发获取的资源带回地球。随着我国嫦娥四号将在今年年底登陆月球背面,各国开始有些坐不住了,纷纷表示将加速自国对月球的探测工程,其中也包括曾经两大航天强国-美国和俄罗斯,他们表示将重回月球探索。
尤其是美国,刚刚上任的新总统特朗普就在今年一月,签署了新的太空命令要求NASA重回月球,相信这一举动也是因为看到了我们中国的航天成绩,生怕在月球上的资源被我们抢了去,毕竟我们中国在如今的航天领域已越来越强。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月球上再现新能源,100吨能让全世界用一万年
我们每天都在耗用着地球上的能源,比如矿石资源、石油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地球上最重要石油资源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只够我们用40年,而且,随着我们对能源的不恰当开采及使用,环境也在逐步恶化,沙尘暴、冰川融化、水污染、泥石流……这些都是自然为我们敲起的警钟,该如何应对能源匮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世界难题。
显而易见,挖掘高效新能源成为科学家们的首要任务。我们既要开始减少使用煤炭这类会污染环境的一次能源,又要力图找到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地球造成的伤害。
虽然按照如今有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完全足够让我们人类用上很长一段时间,但使用时仍存在很多限制条件,为了祖孙后代,我们的科研人员不得不去开采一些更加高效的能源,例如在月球上进行一系列的探测任务。
科学家们之所以选择在月球上寻找新能源,那是因为在其表面上没有大气层干扰,加上良好的温和气候让矿物质得到完好无损的保护。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科学家已经发现月球表面上有一种能提供大量能量的清洁能源物质。
这种物质就是氦(He)元素中的其中一种同位素氦-3。早在之前,中国科学家在登月之后所带回来的石头中,都发现这种物质在月球上的存在。这种氦-3所具备的能量可以说是让人难以置信。
为什么氦-3会被科学家们一致认为是未来新能源呢?因为用氦-3进行的核聚变时不会产生放射性中子只产生能量质子,换句话说,这种氦-3进行的核聚变不会产生放射性物质,对周围的环境不会造成污染,是一种清洁的未来能源。随后科学家对月球上氦-3储量进行了了解和计算,这一次又让科学家高兴了好几个月,月球上的储量足足有好几百万吨,这几百万吨的价值可以把中国所有的房子花10倍价格的全买下来还有多。为什么这种新型能源这么值钱呢?10吨就能足够全中国所有能源需求,100吨就足够全地球人所有能源总需求。
根据科学家的实验数据,80吨的氦-3物质所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人类从古至今所用能量的历史总和,所以氦-3100吨就能满足全世界上万年的能源需求。一旦在月球上开采成功,我们全世界就摈弃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也能让地球的能源转型步入一个崭新的新阶段。
美中不足的是目前科学家仍然没有找到一种非常科学方法在月球提炼氦-3,现在的方法是把月球的物质加热到700度,才可以从中提取到氦-3。我们知道在地球上加热700度非常容易,但是要在月球上把物质加热到700度现在地球人类的科技还无法办到,如果把月球物质运送送回地球上提炼,其开采和运送技术尚不成熟。
不过小编相信,假以时日,我们的科学家们一定会刻苦攻关,尽快研究出高效可行的提炼方法,让月球上的氦-3得到最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 ★ ★ ★ ★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太空挖矿“煤老板”齐上阵,汪海林热爱的煤老板时代又将来临?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近日,著名编剧汪海林呼喊煤老板的一席话在网络上疯传,一句话,汪老师想念煤老板了。我国的煤炭企业数量将不断减少,从现在的2200个减少到100个左右,小煤矿将被彻底终结,煤老板退出历史舞台成定局。不由得令人扼腕,这个曾为中国影视业立下汉马功劳的群体就这样和我们说了再见。
可喜的是,新的一批煤老板又即将横空出世,准确一点说,是太空挖矿的“煤老板”。美国《连线》就曾发表文章《太空采矿可能引发星球大战》表示:太空采矿有可能是下半个世纪最赚钱的行业之一,经济规模高达数万亿美元!
太空采矿有多赚钱?单颗小行星价值以亿为单位
目前国际上比较热门的采矿技术主要集中在火星采矿、月球采矿、小行星带的小行星采矿等三个方面。但是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当数小行星,太阳系有数以万计的小行星,它们的大小从直径几英尺到几百英尺不等,拥有许多有价值的矿物和化学物质。2013年,一家叫Asterank网站对一颗叫“Germania”的小行星做出过评估,估值达95.8万亿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2013年,180亿美元的负债让底特律彻底破产。这颗小行星的价值不仅远高于当时全世界GDP总和77.05亿元,还可以负担起1041个破产的底特律。
小行星的价值的计量单位从来都是以亿计,因此政府,私人公司,学界纷纷加入淘金热,特别是美国。2016年NASA(美国航天局)研发出了一个能在月球上进行资源开采的机器人RASSOR,这台专门用来探测月球上矿石、沙土、水份等资源的机器人,身兼多职且任劳任怨,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矿工。
但是,特朗普在2018年的NASA预算中砍掉了“小行星重定向计划”(ARM)的部分。该任务计划将一颗小行星引入环地球轨道,用以研究和开采。而这,意味着这个项目将会牢牢限定在了私人太空项目领域。
同样在2016年,美国一家私人航天公司Moon Express首家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登月许可,该公司计划在2020年于月球南极建设机器人月球矿藏开采前哨基地,将利用自家探测器在月球挖掘一些地球上稀有的矿产资源。
2020年Moon Express的技术是否能做到开采月球智能相对论不能确定,可以确定的是,马斯克的SpaceX在太空采矿领域也可以分一杯羹。事实上,在2016年马斯克解释其火星殖民计划时,就曾提过太空采矿的设想。著名的天体物理学家马丁·埃尔维斯表示,如果是一艘非常先进的太空飞船,能在地球轨道和环绕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切换,就可以实现小行星的开采,而猎鹰重型火箭正是这种太空飞船,利用它我们可以登上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含矿的小行星。
第一个针对小行星的私人勘探公司“行星资源”(Planetary
Resources)早在2012年就在华盛顿成立,并在2016年接受了卢森堡政府的2500万欧元的投资。但不管是Moon Express还是SpaceX,抑或Planetary Resources,都还没有突破性的消息流出。值得庆幸的是,世界上采矿方面研究实力最强的机构之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已经开设了太空采矿专业,专业人才将会源源不断的涌现。
小行星虽好,但开采难度真的很大噢
开采小行星一般为两种方式,一是运回地球附近开采,比如前面提到的被特朗普砍掉的ARM,
二是就地开采。无论哪一种方式难度都非常大,主要有如下几点:
环境问题:如何克服太空恶劣的环境
由于设备在对小行星进行开采时会随着小行星的自转而自转,目的是保持相对静止。但是这样航天器就会周期性的处于太阳强照射和黑暗中,当航天器对自转周期比较小的行星开采时,很容易因频繁的冷热交替而被损坏,同样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的还有太空中的强紫外线和真空环境。前者自不必多说,在真空条件下,常用的聚合材料会出现脱气现象,具体表现是材料性质不稳定,结构扭曲等。
地球上能采矿都是因为重力存在,但对于微重力甚至零重力的太空,不管是露天开采还是地下开采都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如果选用地下开采,是否像在地球里一样架支架?矿房的尺寸可以扩至多大?这些都是需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如果说上面的问题都是可预测的话,那接下来的这个问题就不一定了。由于太空中存在着大量的微小星体和飞行器留下的微小残骸,因此这些微小个体常以极高的速度撞击小行星或互相碰撞。而即使是在地球周围,这种微小颗粒的速度也可以达到8-70千米每秒,如此高速的撞击对已经开展的采矿设备和设施的打击强度极大。
技术问题:如何在小行星上锚定和钻孔
小行星之所以叫小行星就是因为有一些真的很小,甚至直径小至不足一米。对于这种,最简单粗暴的办法就是像捕鱼一样抓捕起来运回地球,而对于尺寸较大的小行星,则需要航天器在其表面附着,以进行后续的操作。这里可以类比船,当船靠岸或者停止时,需要抛出锚。而由于太空中航天器处于微重力状态,对固定航天器的锚具有更高的要求。
而说到采矿,钻孔是一项基本而重要的工作。在地球上,一般会将水充当钻头与孔壁之间的润滑剂,便于在达到目标深度后抽出钻头;同时水还可以冲击碎石吸附尘土,避免使仪器或操作人员暴露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而在太空中,由于超低的温度和压强,水呈固态难以喷洒。当钻头进行钻孔工作时,既不容易也不容易拔出,钻头与样品硬碰硬,双方都容易造成损坏。
这些问题一时半会儿很难得到有效解决,需要长期的攻克,目前以美国为首的航天强国已经将太空作为人工智能发挥作用的重要战场,但是它所发挥的作用还是比较有限。那么,太空挖矿这事还能怎么办呢?
细菌也能挖矿,生物学技术开启新思路
细菌常常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太空这种极端环境下,也常常会有它们的身影,而利用它们在极端环境下的生活方式,给太空挖矿开启了另外一种思路。泰狄娜·米洛杰维克及其研究团队在维也纳大学生物物理化学系,搭建了一个小型“火星农场”,甚至对火星不同位置、不同历史时期的表层土壤成分都进行了模拟。该农场通过气体及化学合成的各类成分火星岩石,模拟古老的、可能已经灭绝的细菌生命。
他们观察了一种名为“嗜热金属球菌”的古老细菌与类火星岩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细菌不仅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这种细菌能够从各类矿物中吸收金属作为营养物质。嗜热金属球菌是一种化能无机自养生物,能够对铁、硫、铀等无机物进行新陈代谢,释放出可溶性金属离子。研究者认为,这可以作为一种生物学技术,用来开采小行星、流星及其他天体上的金属矿物。
某种程度上来说,人类对于外太空的事往往具有更高的心理屏障,可能不能脚踏实地觉得不安全。太空采矿这一设想最早被提出在1903年,那一年,莱特兄弟刚刚试飞成功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俄罗斯著名火箭科学家康斯坦丁o齐奥尔科夫斯基将“探索小行星”列为征服太空的十四个方面之一。100多年过去了,飞机成了一件极其常见的工作,我有足够的理由相信,总有一天,而这一天也不会太久,去小行星挖矿会跟坐飞机一样稀疏平常。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球运动对地球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