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贴.腕力器怎么用天赋到底附加了多少%的腕力器怎么用值

拳击项目的基本技术体系示意图,和拳法的解析(大量文字和图片)_搏击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0,340贴子:
拳击项目的基本技术体系示意图,和拳法的解析(大量文字和图片)
黑豹功夫院提供专业的搏击培训免学费,免一半生活费入学,毕业推荐工作后月薪在3800元以上才从工资中扣出学费,搏击培训联系电话:
这些图片还有话都是拳击吧,洛教说的,大家可要看清楚,下面上图
穿透力必须具备入木三分的效果但打人打一层纸也不是错的!梅威瑟、琼斯等等这些选手的发力特点就是典型的“脆”这里面存在技术运用的问题,打拳脆的发力方式往往更放松,这能够加强出拳的随意性、假动作的运用和拳路的变化等等,总之在机动性和技巧方面是有帮助的,不然也不会有教练倡导这类东西。但它的缺点是穿透力不足,面对对手的曲臂防守或者任何手臂格挡时就显得力不从心,无法有效突破进去,但正是由于它的利弊很明显,那么它的专长就是:“用来打下巴的”!入木三分的穿透式发力毫无疑问是更值得提倡的重拳发力,它打中下巴毫无疑问可以摧毁对手,面对强硬的曲臂防守和格挡时只要拳峰准确、拳路刁钻、发力完整也很容易突破进去!但它相对于“脆”拳的缺点就是会不利于变化、不利于机动、不利于假动作等等,当然在技术风格上也是可以克服的!结论是两种发力各有千秋,但穿透力足的发力方式更值得提倡,因为可以利用更完善的假动作技术来弥补它的相对缺点! 还有一种相对折中的就是脆也脆了、透也透了,或者练得不到家的九成了脆也不脆、透也不透!而作为对拳手技术全面的一个要求,这两种发力方式都需要去磨练和掌握!风格突出固然好,全面而且能够变化才更加完美,伦纳德就是这方面典型的榜从著名拳手的归类可以让人更准确的认识:穿透力更强,但相对不够脆的职业拳手特别多“刘易斯”“麦克莱伦”“哈格勒”“莫拉莱斯”“恰维斯”“小克”“马奎兹” 打拳很脆,但穿透力略显不足的代表“琼斯”“小梅”“阿里--右直拳穿透力还算不错” 脆也够脆、透也够透的典型代表是“茨尤”“帕奎奥--相对逊色于茨尤”脆也不脆、透也不透的典型代表是“小牛犊--迪亚兹茨尤的发力牛逼在:又脆又有穿透力!两种发力特点跟距离无关,主要是训练中形成的发力习惯和个人的发力特点。想想琼斯,无论是远距离奔袭、还是近距离勾拳,都是很脆很快很巧的,但穿透力都不足,再看看哈格勒吧,无论是说明距离说明拳法,都是穿透力十足,但速度并不快!这完全是个人发力特点的问题。就是直拳的翻肘翻腕而已,达不到什么螺旋的效果,那只是夸张的说接触目标时必须握紧,而且是握紧的能力越强,你的拳越重,因此拳击训练中才有加强握力、腕力和小臂肌肉力量这几项,目的都是为了让你握紧拳,而且握的越紧越好。夹臂和抬肘并不冲突,需要协调捋顺这些动作,抬肘当然能使拳峰更准确,使核心发力得到更有力的支撑。刘易斯、麦克莱伦,他们的后手重拳几乎都是抬肘的。夹肘打的内线直拳,翻肘打的是外线直拳。基础阶段教学确实不提倡教外线打法,直拳就应该是以内线为主的,内线、外线,都是规范的!
后手直拳的几种不同的打法和发根据角度,主要分为内线和外线两种;根据自己身体的姿态,可以分为左中右三种;根据距离和自身移动可以分为前进、后退、原地三种;根据发力特点,可以分为好多种,因人而异。以上这些细分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合或调整、转换,所以说,拳击不是直摆勾那么简单!当然,有些训练可以完全不必理会这些细分,仅仅把一些基本的东西练好,缺少变化的风格类选手也可能具备很强的实力。但作为拳击教学,当然希望运动员的技战术掌握越全面越好!后脚不该向前侧偏左跟进,这样会使你的转体受限,正确的做法是后脚向前偏右侧跟进,左脚抓住地、大腿吃住力以保证中心稳定。你基本姿势时双脚站立角度的纵向就太过于大、而横向太过于窄了,这样你的左右重心就不稳定。这样的站立角度适合于大个子前后移动,但不适合中近距离左右移动,你这样的站姿,试想一下你出拳时随便一个左右方向的外力干扰,你就站不稳了!因此基本姿势的站立角度应该是纵向和横向宽窄幅度一致的!转体幅度过大,是容易左歪右倒的,但主要的问题是你没体会到脚掌抓住地的感觉!双脚脚掌要无时无刻不体会抓住地的感觉,要体会死死钉在地上的感觉。这样可以强化重心的稳定,也就避免了你的脚不听话的随转体乱扭的毛病了。不是很容易体会和掌握的。需要踝关节、膝盖、大小腿肌肉、重心等元素的整体配合,它是一种感觉,没有物理性的概念可以表达。专项拳击训练在早期更强调的是“专项力量”和“专项耐力”,至于速度,那是肌肉特点和专项协调产生的必然结果。因此拳击训练中的9成时间是通过专项训练来发展专项技术、专项力量、专项耐力。所以很多看似肌肉瘪瘪的拳手,其实拳头很重!蹬地转腰送肩出拳,这个所谓的发力顺序不知道害了多少无辜的业余爱好者。只强调转体和协调统一的整体发力,没有先后顺序,那些蹬地转腰送肩的顺口溜可以当做废话忘掉了!原地出拳的动作和发力没有顺序之说,要强调的是整体、协调、统一的发力和动作。也不该强调蹬地的作用,蹬地是用来启动滑步的,如果是原地出拳则脚、腿、腰胯和上体、手臂统一整体的转动,没有蹬地发力的作用,脚踝关节的蹬地能有多大的发力作用?更不可能传导到出拳上再说一遍:脚踝的蹬地作用是用来启动滑步、尤其是冲刺步的,不是用来强化出拳发力的,因此原地出拳时是脚、腿、腰胯和上体、手臂统一整体的转动,协调发力,一定强调整体性、统一性和协调性!与蹬地无关、也没有先后顺序!启动是整体启动,发力是整体发力,没有先后顺序!只有一种风格的打法是腰部、胸部、肩膀、手臂有顺序的、波浪式的发力,但擅长这种技术的很少,而且也不可能让初级选手直接介入这种技术拳峰不是指的哪个部位,而是指击打目标时手臂形态是否能最佳的支撑核心发力,拳峰好就代表了该拳的穿透力更强!
粗略的描述是小臂、手腕、拳头接触目标的点,三点一线尽量垂直于击打目标称之为拳峰!摆拳很多是横向的抡打上去的,小臂完全不可能垂直目标啊!当然是没有拳峰的了。直拳、上钩、平勾、腹部勾拳,如果拳峰好的话,可以更好的将核心发力渗透进击打目标,重拳的穿透力当然更强!因此我们提倡拳峰!当然,有一些素质超强,拳感超好的选手拳峰不正,也可以击倒对手,比如琼斯的很多勾拳拳峰就不正,但由于速度力量奇大,因此也能击倒一些对手,但那毕竟是少数情况,不是技术追求的目标!那要有很高的天赋,可遇而不可求!摆拳是摆拳,平勾是平勾,将摆拳和平勾混为一谈是拳击教学的通病!!!很多专业教练也未必能精准的辨别!要么就是混为一谈了!摆拳需要幅度,幅度越大惯性越大,摆拳没有拳峰,靠的是惯性力量,所以摆拳应该有很好的幅度,动作要舒展开。平勾需要拳峰发力,动作要紧凑,角度要小,幅度越小力量越集中。二者在动作上的具体区别不是文字能表达的清楚的!如果是平勾,夹肘90度才是最佳发力角度,但80度也可以打出重拳,而大于90度的平勾是距离上的需要,角度越大,越需要上体和脚下去调整距离,甚至改变发力方式和发力角度,这些都比较难以掌握!而摆拳,基本上只有一点:需要一些肘关节角度,尽量不要完全把胳膊抡直,抡成180度平角的话,容易受伤,因为手臂肌肉得不到有效控制了!力量越大,肌肉和韧带越危险。当然一些手臂很粗壮的选手,完全抡直,也能打出力量以及不会受伤,但拳击技术毕竟不是给那些极度结实粗壮之人开创的!要适用与绝大多数!摆拳还分翻肘、平肘和沉肘的三种。最后还有一种直拳和平勾的变种,你可以叫它外线直拳、摆拳、勾拳、又交叉,发力是直拳或者勾拳的发力,要求拳峰和角度,跟摆拳的惯性发力肯定无关!摆拳需要惯性发力、需要幅度,很好理解:近距离为什么没人用摆拳?因为距离太近,距离太近怎么产生惯性?所以近距离都用勾拳的发力。腹部勾拳的一种打法,有拳峰、也要求惯性力量,可以参考一下福尔曼的大勾拳、大摆拳,看看他打沙包的训练,会比较容易理解!肘部抬高的优点毫无疑问有利于防守对手的迎击拳,肘部稍低毫无疑问隐蔽性更强并且利于连续击打,肘部完全端平可以保证对拳峰的有力支撑、促使发力更彻底。至于缺点,反其道去思考,你应该能悟得出来。当然建议把三个肘部姿态的平勾拳都掌握好!前脚是否转动要视情况而定,初级阶段训练一般要求前脚转动,但转动脚跟不是目的,是手段,它的真正目的只是强调让你注意转体而已!甚至出后手拳时后脚的脚跟是否转动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角度要求必须转脚跟的话,只要你能协调、充分的转体,那么转不转脚跟根本不是问题!拳击发力最主要是转体发力,请问转体是哪里转?难道是脚后跟转么?当然是腰腹转体了,
腰腹力量不够强的话,转体发力的技术掌握得再协调,充其量也就是个二三流重拳手,一个一流重炮手,腰腹力量绝不可能是弱的。说腰腹腿是拳击核心力量,中、小级别里面的重炮手可能有一些是腿部力量一般的,但绝不可能有腰腹力量不好的!一般成熟选手训练重拳的专项手段就是“重沙包”但重拳的形成不是一两种专门训练可以完成的。它包括:技术动作的规范协调、发力技术的发展完善、腰腹腿核心力量的发展、前端力量的发展
击技术训练的基本程序:基本姿势、前后滑步、原地前手直拳、滑步前手直拳、原地左右直拳、行进间滑步左右直拳、交叉步左右直拳等等。端着标准的基本姿势去滑步,这个很重要,这个看似枯燥乏味的东西经过千锤百炼之后就形成了自然习惯了,你想散都散不掉!!!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把简单的直拳加进去,再千锤百炼,再然后通过对练等各种专项训练加强了距离感和各种拳感,再然后又加进去勾摆拳和组合拳动作,闪躲、下潜、侧闪、以及与各种拳法的变化组合!单独做滑步练习(体会滑步时能够保持重心的稳定)、单独做原地出拳练习(外加一步一拳的行进间和交叉步练习),当你把出拳动作和滑步动作都练得协调顺畅了之后,再结合到一起做!滑步的训练由简入繁顺序如下:首先是简单基本的前后滑步动作、交叉步前进和后退、左右横向的滑步动作,然后是横向的环绕滑步,最后是侧闪滑步。再到后来就是各种滑步之间的协调配合以及跟各种拳法以及防守动作的协调配合,那就太复杂了。在远距离的状态下,有节奏的前后移动,然后清晰的滑步左直拳、滑步撤回滑步左右直拳、滑步撤回滑步左直拳、撤回、再上步左右直拳滑步左右直拳、撤回、再上去重复一遍这点东西够练几个月了!以上每一个技术动作从学习到熟练都需要至少几个月的过程,单个技术动作协调熟练后,可以进行它们之间的相互结合运用。在整个学习和训练期间,要多看阿里这样的拳击大师们的视频,加强认识以及加强体会脚下移动的节奏感和放松意识。左右直拳配合前后滑步,可以衍生出很多变化啊!这些变化都做熟练了,就潜移默化的使你的左右直拳配合滑步运用的更协调、更纯熟,并且更利于实际应用。举几个例子:2左1右的上步出拳,左右左三拳连击上步出拳,左左右左4拳连击上步出拳。还有很重要的:冲刺步左右直拳、迅速滑步撤回、再一次冲刺步左右直拳,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与前面的组合去结合一下:冲刺步左右直、撤回、再上左左右三拳。左左右三拳、
撤回、再上冲刺步左右直。有无数的衍生动作可以组合。都熟练了还可以加入前手摆拳,无非是把那个左手的直拳变化成摆拳,脚下配合是一致不变的。任何单个的技术动作都需要通过技术模仿反复磨练,直到协调为止。这些花样百出的单个技术动作如何在实战中有效运用呢? 那个至少需要3年反复磨练的基础就起到了关键作用:前后滑步加左右直拳所历练出的距离感、意识、节奏感等等一切拳感!!!没有那3年的基础,你掌握了3000种技术动作,也毫无意义。结合实战的距离:原地出拳是打不到沙包的,这就对了!必须要上步才能打得到,这就是远距离!!!打完之后还要迅速退回来,因为对手挨完打是要反击你的!!!所以,前后滑步结合左右直拳,这个才是基础!你勾摆组合练的再牛逼,上去打实战也会被人家最简单基本的远距离左右直拳揍死,呵呵左脚的脚尖不可能是完全向前的,后脚我们要求是养成尽量向前的习惯,但事实上没人做到绝对向前,而前脚根本不要求脚尖向前。左手不可能贴着脸颊,但右手确实要求尽量贴近脸颊,肘部也要求尽量贴近两肋,至于成熟选手的姿势和动作有时比初级教学的要求要松散一点,但那是建立在极度自然和协调的基础上的!你不必拘泥于此,按照要求去做就对了。如果没有早期的这些基础养成的好习惯,那么你看到的成熟选手不会是自然协调舒适的姿势,而是马约加、麦达纳那样的野拳手的姿态了!滑步是什么?滑步是后脚蹬地推动身体前行同时前脚滑动,这个动作中两脚是同时进行的!后脚蹬地推动而前脚不动的话那是滑步么?那只是将重心移到了前脚而已!反之,前脚滑动而后脚不动的话那成了什么?成了把标准的两脚宽度一下子拉大了,变成了站立过宽了!既然是滑步是后脚蹬地推动和前脚滑动同时进行的,那么滑步出拳是何时进行的,这还要问么?初级阶段,应该提倡重心在后,以中远距离为主的技战术思想,除非你是图阿、泰森、哈顿那种粗壮有力的并且身材偏矮的选手。在中远距离技战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以后,自然可以磨练中近距离、以及重心压在前脚的各种技术!上腹和胸部是含着 收着的,类似坐在高凳子上得感觉,感受得到压力在后腿上,前脚你可以微微抬起,脚尖沾着地就行了,体会一会,就知道啥是重心压在后面了,这个时候,出拳靠的是纯粹转体,转100下,出100拳,它重心也是没动过的 ,移动是后腿推动重心,前脚只是支撑,重心没有向前变化,还坐在后脚,慢慢去体会。握小哑铃做空击的目的绝不是提高速度的,它是用来体会拳峰的重力感觉的!出拳速度取决于技术动作的协调性,技术动作通过千锤百炼,越协调顺畅,速度才会越快。当然,身体兴奋度会影响肌肉的爆发力,因此,在同样是成熟选手的情况下,兴奋剂也能起到这个作用。
没人说中近距离技术不重要,但是一个初级选手,中近距离技术?呵呵,根本谈不上!远距离的拳感、反应、距离感尚且没找到,实战中到了中近距离,还技术?还组合拳?只能是乱抡!手靶训练的作用很多,主要是教练用来纠正拳手技术动作的,也可以用于强化组合拳协调运用,以及攻防转换等等,训练方法和训练目的可以有很多种!跟反应无关!就连梅威瑟常常表演的那种花哨打法也不是练习反应的,而是协调性!沙包可以分很多种,一个专业队里的沙包起码要分成:重沙包、轻型沙包、小型沙包、横挂沙包、移动沙包、立式人形靶、墙靶等几种,沙包30KG--80KG不等。任何类型沙包都要去训练,它们的训练目的不同。如果不是强度沙包的话,你的沙包训练要尽量模拟实战,实战不应该拳拳都是真的、不该拳拳都是重的,应该有轻有重、有真有假,还应该结合脚下移动和上体动作形成很好的节奏感,以及模拟体会实战中的距离感,让整个沙包训练最接近实战状态!所谓模拟实战状态,最最基本的:把沙包当成一个活着的对手,而不是死的东西!那么,出拳之前应该有防守或者假动作,每一个出拳动作一定是在一个防守或者假动作之后出来的。一个或者一组出拳结束后一定是转入防守(脚下移动、躯干动作防守或者手臂的防守均可)。防守-进攻-防守-进攻,周而复始,当然,这个过程的变化是很多样的,关键是要形成这个意识,这叫做:意识连贯。这个很重要笼统的说就是锻炼拳感,具体的说是让你加强体会拳峰、发力、握拳、手臂的控制能力!。举个例子,很多爱好者听说过要放松,于是那一双手松到了女人般的柔弱,拳也握不上,甚至手腕是翘起来的,像是在做兰花指。这些都是不对的!因此手上握一个小哑铃,可以改正这些毛病,所谓的放松,只是让你不紧张,但不是让你的手臂像个驴尾巴一样吊儿郎当的松松垮垮!握着哑铃做一做空击,但放下哑铃空手做,体会那种负重感和手臂的控制能力,就可以培养出较好的手臂上的拳感,对今后的拳峰掌控非常有利!空击和沙包、手靶、对练等等专项训练一样,都有很多种做法,有一种空击叫做“强度空击”,它就是需要你全力以赴的。还有一种叫“技术模仿”,主要是对着镜子做技术动作,从中找出不足之处进行纠正和磨练。成熟选手最常见的是“自由空击”,既然是成熟选手了,既然叫做自由空击了,那么顾名思义,选手可以选择怎么去做,做动作也行,做意识也行,上强度也行,不过一般来讲,教练会尽量要求他尽量结合实战,尽量不要脱离实战职业和业余没有区别!都需要强大的颈项肌肉力量,业余拳击并非大家想象的不注重抗击打训练,因为如果你有强大的颈部力量,那么挨到一些不算太重的击打时(比如前手直拳和一些发力不够充分的摆拳、以及近距离上勾拳等等),可以通过强大的颈部力量有效对抗,造成挨拳但却不失分!所以,职业、业余在抗击打训练和颈项力量训练方面没什么区别!训练强度方面没有严格的时间安排,它和其他基本的素质训练一样,比如跳绳、腹背力量、小力量训练等等,一般在训练里进行专项训练之后,都会进行一些此类的专项素质训练,但由于时间关系,可能的安排是:一三五腰腹和小臂、二四六颈项和小腿,而且此类专项素质
训练内容花样翻新,做法非常多,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创造性去尝试一些新鲜的训练方法!前后桥、正反负重曲颈、多咀嚼较硬的食物,比如胶皮糖、红薯干等等,锻炼咀嚼肌可以增强下巴的抗击能力。俯卧撑的姿势俯卧后双臂撑直,手臂微曲弹起身体瞬间双手翻转变成手背撑地,再弹起翻转变回手掌撑地,这时腕关节韧带得到极大的刺激和拉伸。开始做时如果不太敢做,可以先:手掌--拳头--手背--拳头--手掌,周而复始。再或者以膝盖撑地,减轻负重。同样的器械、同样的训练方式,具体方法不同,效果完全不同,就拿单杠中的引体向上来说,健身房里强调的慢拉、慢下、拉倒底时停顿一秒钟,这样的目的是最大化的刺激肌肉的收缩度,但是如果目的不是肌肉而是纯粹力量的话,就可以大开大合的快速做,只要幅度够大即可。
如果你要去勾拳击打对手腹部而完全被对手提前发现并做好了用平勾拳迎击你的准备,那就是你的技术问题,你打什么拳都会被迎击,呵呵。这是一个时机、预发、假动作问题。勾拳击打腹部时也有防守头部的一些技术动作,只不过诚如你所说,只要一只手打了出去,什么拳都一样,你的防守必然比双手曲臂防守时的空挡多了,那么不能因此就干脆不出拳了吧?所以,这时就是技术的问题了,你出拳让对手摸不准时机,不就OK了么?你看梅威瑟怎么不会被人抓迎击呢?马家里托为什么总会被迎击到?当然,马家里托下巴硬,他的战术就是让你迎击他,在你打中他之后他再继续压迫你,直到让你无处可躲。不同阶段、不同的训练目的,导致空击其实可以有很多种做法,你可以完全结合实战要求去做,也可以只模拟意识,不必发力,甚至可以为了体会发力,而特别强调发力!总之,一言难尽!抓迎击反击不是说说就能做到的,需要大量对练和实战磨练。建议你曲臂防守好,低头收下颌,用大力左右直拳从内线与他对攻,这样打对你来说比较容易做到技术并不是靠实战打出来的,纯粹靠实战打出来的那是野拳手,技术是靠各项专项训练不断磨练出来的,实战只是多种专项训练中的一项。大量的实战挨揍在某些方面的确可以刺激提高,但对多数的技术运用来说意义不是特别大,更好的训练手段是循序渐进的对练。环绕步也好、侧闪摆脱也好,我说了,对付猛冲猛打的办法很多,但这需要大量的技术模仿和对练积累,不然你很难做得出来,做出来了也是笨笨磕磕,难以形成有效迎击反击。所以,站住了、手抬高、看准了、低下头、提起肩膀藏好下颌,在他冲上来时用大力直拳从内线迎击他,这个对于基础薄弱的初学者来说更容易做到!而且也很实用。因为王八拳打的都是外线,他的内线防守基本没有,你要把你自己的半个脑袋藏进肩膀,像个缩头乌龟一样(调侃了)保护好外线的要害部位,然后内线直拳大力迎击他,几个重拳下来,他就傻眼了。你对着镜子好好想想以及模仿一下吧对于对手进攻意图的预判绝非看出来的,那是十年如一日千锤百炼的结果,就像反扒高手一大就知道谁是小偷一样,这是经验。没有技巧可传授,什么看肩膀看眼睛的,都是扯淡要求脚的转动无非是为了强调转体,基本动作要求是基本动作要求,实际运用是实际运用,没人教你骑自行车时会要求你一只手握把,但成了成手之后你用脚都可以握把、双手可以插在口袋里,自行车还照样滑行几十米也不倒,呵呵,当然,这个比喻不是很恰当。去看看拳王们的比赛动作就知道了,打前手拳时如果重心和角度合适,多数时候都不需要脚的转动。基础技术训练时提倡转脚的意义在于提醒转体的幅度!而成熟选手实战时有必要转动脚跟的话那一定是角度要求的需要!
设这么多精 人会虚的
支持下,楼主不容易
够专业收藏
这么好的贴回复这么少
好帖,不过好像在拳击吧看过,洛教的?或许记错了--!每看一遍都有新收获!
楼主辛苦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我认为丹尼斯才是史上绝对力量最大的腕力选手【世界掰手腕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906贴子:
我认为丹尼斯才是史上绝对力量最大的腕力选手
觉得 丹尼斯掰腕子很正直,也很低调,左右手都是世界顶尖的,不耍赖而且没什么技巧,就靠蛮力。看看其他的高手。约翰右手腕力很大但技巧用的很多,但左手不行.托德右手就蹲着厉害,站着白费,左手也不行,德文腕子很硬但他主要总是防守和技巧,安德烈和把根特是爆发力,戴夫右手很强不次与丹尼斯,但左手也不行
这点没人会质疑
丹尼斯和托德都喜欢托德大招,掰法很像,只不过丹尼斯动作幅度小。如果按土法掰,德文,安德烈,约翰才是最牛的
丹尼斯不会技术更是不对的,丹尼斯掰弱的确实直接碾压,但是和理查德,安德烈,托德掰的时候明显高手位顶峰,有时转肩下压。不过我也喜欢丹尼斯,很憨厚。德文巅峰确实强,但一边虐安德烈,一边说你不行,太不给人面子,而且爱装逼
理查德力量也不小只是老了,丹尼斯绝对力量没得说现在技术很好了
确实是掰手腕界的奇才!
丹尼斯确实牛逼,因为这么重还可以双力臂,还有150公斤弯举做组,太牛逼
楼主对阿列克谢怎么看
德文左手说不定能掰过丹尼斯
欢迎加入世界掰手腕吧交流群,群号码:
我还是看好丹尼斯
其实阿尔森力气也不小
一个个纸上谈兵的功夫都没很厉害
力量不认他爷爷
巴根特和安德烈都是没有绝对的信心赢对手,所以爆发超强,抢先手
巴根特左手是不是很强
阿尔森,理查德,提姆,勒万,还有以前的阿列克谢沃耶沃达呢?
对了还有亚洲的特鲁宾,还金井怎么样?
我只喜欢德文耐力王
什么是绝对力量
应该说是整体力量吧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deadfabb9026ccdc3b98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deadfabb9026ccdc3b98_r.jpg&&&/figure&&p&&strong&你喜欢我亲你哪里?&/strong&&br&&/p&&p&&strong&女孩:亲哪都喜欢&/strong& &/p&&p&这是我第一次性经历后的提的第一个问题&/p&&p&&strong&&u&其实每个女孩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敏感点&/u&&/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44bde2028_b.jpg& data-rawwidth=&264& data-rawheight=&264&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a44bde2028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64&&&/figure&&p&但很多直男冲动起来就只想骑着她,&/p&&p&拍着屁股,揉着咪咪,让她喊“爸爸”&/p&&p&&strong&&u&关于前戏,他们常常觉得越快越好&/u&&/strong&&/p&&p&&strong&&u&出水了就上吧&/u&&/strong&&/p&&p&这样的话,我觉得你迟早要戴原谅帽&/p&&p&要想女生爱得牢,前戏必须要做好&/p&&p&&strong&&u&有的人觉得摸咪咪,摸豆豆就够了&/u&&/strong&&/p&&p&&strong&&u&少年,你真是不解风情,&/u&&/strong&&/p&&p&&strong&&u&那么多好玩的地方你都错过了&/u&&/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c19ed8f4ef56f78a13b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c19ed8f4ef56f78a13b_r.jpg&&&/figure&&p&大家都知道的敏感点有 &/p&&h2&&strong&1.小豆豆&/strong&&/h2&&p&大多数女性&strong&达到&/strong&&strong&的&/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上天到翻白眼&/strong&&strong&」&/strong&&strong&的&/strong&&strong&几乎&/strong&&strong&都是小豆豆&/strong&,&/p&&p&也是最容易让女生满足的地方。&/p&&p&有些保守妹子&/p&&p&对于自己身体没有过多的研究&/p&&p&男生们,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p&&p&用手快速按压搓揉或巧舌如簧很快就能让女生高潮;&/p&&p&(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aff6c68ad71ccf505d3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270& data-thumbnail=&https://pic4.zhimg.com/v2-8aff6c68ad71ccf505d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aff6c68ad71ccf505d3_r.jpg&&&/figure&&h2&&strong&2.咪咪&/strong&&/h2&&p&不是抓整个乳房啦,而是&strong&将触摸范围集中在&/strong&&strong&咪咪&/strong&&strong&头&/strong&,&/p&&p&用双手轻而快速搓揉或用舌头攻击,&/p&&p&虽然不会直接到上天,但是为让女生整个性欲高涨。&/p&&p&&strong&上面两个部位,都太大众款了点&/strong&&/p&&p&&strong&但下面这些部位才是最撩人的性感区&/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68af98cfd981a2b592d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7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68af98cfd981a2b592dc_r.jpg&&&/figure&&h2&&strong&3.耳朵&/strong&&/h2&&p&有多少女生害怕被耳朵被呵热气的举手我看看&/p&&p&很多女生耳朵特别怕痒&/p&&p&是一种说不出的&strong&带痒的奇特酥麻感&/strong&&/p&&p&敏感程度相当高,虽然女生会害怕到躲闪&/p&&p&但你用嘴巴亲吻她的耳朵&/p&&p&要么她会娇羞的捂脸,要么被打我不负责&/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cb38a5a235c99c6776823fadb8c03d5_b.jpg& data-rawwidth=&411& data-rawheight=&255& data-thumbnail=&https://pic2.zhimg.com/v2-8cb38a5a235c99c6776823fadb8c03d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11&&&/figure&&h2&&strong&4.脖颈部位&/strong&&/h2&&p&就是脖子附近直至锁骨&/p&&p&看MV所有的吻痕都停留在脖颈是有原因的&/p&&p&脖颈部位是她身体气息最足的地方&/p&&p&吻得越深,爱得越深&/p&&p&她不介意的话,你也可以给她种个草莓&/p&&p&(所以你造为什么有段时间流行歪脖嘛)&/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43de5f499e41dfbeaaefd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37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figure&&h2&&strong&5.腋窝&/strong&&/h2&&p&许多女孩的性感区就在腋下,也是&strong&带痒&/strong&&strong&又舒服的奇妙感觉&/strong&&/p&&p&当然,很多直男觉得有点恶心&/p&&p&拜托,你连她的腋下都不敢亲,你还敢说爱她?&/p&&p&按摩或亲吻腋窝和沿着腋窝外边向下的身边两侧,&/p&&p&相信我,她绝对会有反应。&/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d50bdc5adfbcf_b.jp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3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figure&&h2&&strong&6.臀部&/strong&&/h2&&p&大家都喜欢翘臀美女,这地方绝对不能放过&/p&&p&亲吻或轻咬女性的臀部,适当性的拍打,都能让她有所反应&/p&&p&你随便夸一句她的翘臀,她心里都能爽上好几回&/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762bafff58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762bafff58bc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e846d4b399a866f1cb81e_b.png& data-rawwidth=&1680& data-rawheight=&4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e846d4b399a866f1cb81e_r.jpg&&&/figure&&h2&&strong&7.大腿两侧&/strong&&/h2&&p&这个是非常敏感的性感区,舌尖轻轻滑过&/p&&p&女孩都能被你整得浑身颤抖,两腿会痒到合拢&/p&&p&或指尖轻轻滑弄整个大腿内部,反应都特别强烈&/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2b441ca3b6bcd7a54e42c_b.jp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275&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92b441ca3b6bcd7a54e42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2b441ca3b6bcd7a54e42c_r.jpg&&&/figure&&br&&h2&&strong&8.菊花&/strong&&/h2&&p&这个是另类极敏感的型禁区“性感区”&/p&&p&有的女孩喜欢,有的不喜欢,此项因人而异&/p&&p&我只能告诉你,会喜欢这项敏感带的女孩&/p&&p&都是会让你着迷的小天使&/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eb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66& data-thumbnail=&https://pic4.zhimg.com/v2-ce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p&&strong&上面这些性感区,操作手法你肯定在岛国小电影里都看过了&/strong&&/p&&p&&strong&毕竟,小电影里全身上下都能用舌头走过一遍&br&&/strong&&/p&&br&&p&&strong&不过也证明了&/strong&&/p&&p&&strong&人体上的任何部位几乎都可以成为性感区。&/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bcf78fe7585fa9daf6db0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187& data-thumbnail=&https://pic1.zhimg.com/v2-abcf78fe7585fa9daf6db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br&&h2&最后一件重要的事情&/h2&&p&&strong&&u&以上说的敏感点并不是每个女孩都会有的&/u&&/strong&&/p&&p&&strong&&u&每个女孩的敏感地带都不一样!&/u&&/strong&&/p&&br&&p&&strong&&u&有的胸部没感觉&/u&&/strong&&/p&&p&&strong&&u&有的耳后很爽&/u&&/strong&&/p&&p&&strong&&u&有的不喜欢摸脚&/u&&/strong&&/p&&p&&strong&&u&有的摸脚很爽&/u&&/strong&&/p&&br&&p&&strong&&u&如果你的胸部没感觉&/u&&/strong&&/p&&p&&strong&&u&肯定不是你有病&/u&&/strong&&/p&&p&&strong&&u&只是你的敏感点在别的地方哟&/u&&/strong&&/p&&br&&h2&&strong&所以第一件事是全身来回抚摸,找到她的敏感点。&/strong&&/h2&&p&-&br&&/p&&p&&strong&作者:刘超人&/strong& | 他趣原创,转载注明作者和出处&/p&&p&搜索并关注公众号“他趣体验社”(taqu99),东半球逼格最高的情趣体验社。&br&&/p&&p&戳&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app.qq.com/o/simple.jsp%3Fpkgname%3Dcom.xingjiabi.shengshe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链接&/a&下载他趣app&br&&/p&&p&-&/p&&p&&strong&这个世界很有趣。爱丁丁,爱咪咪,爱自己。&/strong&&/p&
你喜欢我亲你哪里? 女孩:亲哪都喜欢 这是我第一次性经历后的提的第一个问题其实每个女孩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敏感点但很多直男冲动起来就只想骑着她,拍着屁股,揉着咪咪,让她喊“爸爸”关于前戏,他们常常觉得越快越好出水了就上吧这样的话,我觉得你迟早…
1. 《神异经》,作者托名东方朔,结构跟《山海经》相近,但记述的奇人异物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br&
书目:见2,或《神异经研究》,周次吉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br&&br&2. 《博物志》,作者张华,此书是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内容包括山川地理、神禽异兽、神怪传说、人物故事等等。&br&
书目:《博物志(外7种)》,(晋)张华等撰,王根林等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本书包括《博物志》、《穆天子传》、《燕丹子》、《神异经》、《海内十洲记》、《古今注》、《南方草木状》、《荆楚岁时记》】&br&&br&3. 《十洲记》,作者托名东方朔,也称《海内十洲记》,结构也跟《山海经》相近,主要描写的是神仙方士,如详解了祖洲、瀛洲、玄洲、炎洲等十洲,还有神仙世界的种种神奇植物、药物、动物、宫殿等等。&br&
书目:见2,或 《海内十洲记研究》,王国良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3。&br&&br&4. 《洞冥记》,作者郭宪,也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汉武洞冥记》,记述了异国所贡方物和奇闻,如洞冥草、都夷香、韩终李、能言龟等。&br&
书目:《西京杂记:外五种》,(汉)刘歆等撰,王根林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本书包括《西京杂记》、《汉武帝别国洞冥记》、《汉武帝内传》、《汉武故事》、《裴子语林》、《殷芸小说》】&br&&br&5. 《玄中记》,作者郭璞,此书是继《博物志》之后又一部著名的博物地理小说,内容材料大都来自于《山海经》、《括地志》等,描写了很多情节生动的神话传说、山川风物、精怪妖异故事,有刑天、化民、扶桑、姑获鸟等。&br&书目:《郭氏玄中记》,叶德辉辑,台北,新文艺出版公司,1989。&br&另外,在鲁迅先生的《古小说钩沉》中有辑本。&br&&br&6. 《列异传》,作者托名曹丕,是我国第一部比较完整的志怪小说集,内容包括神仙传说、精怪作乱、人鬼相恋等故事,如曾收录语文课本的《宋定伯捉鬼》。&br&
书目:《列异传等五种》,(魏)曹丕等撰,郑学弢校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br&&br&7. 《搜神记》,作者干宝,这本书很有名,内含四百多篇神异故事、民间传说,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集大成者。&br&
书目:《搜神记》,马银琴等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br&&br&8. 《淮南子》,作者淮南王刘安等人,内含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br&
书目:《淮南子》,顾迁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br&&br&9. 《搜神后记》,作者托名陶潜,记述了灵异鬼怪的故事。&br&
书目:《搜神后记》,(晋)陶潜撰,顾希佳选译,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br&&br&10. 《列仙传》,作者刘向,书中记载了上古至三代、秦、汉时期的神仙事。&br&
书目:《列仙傳校箋》,王叔岷撰,北京,中华书局,2007。&br&《列仙传注译》,邱鹤亭注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br&&br&11. 《神仙传》,作者葛洪,道教经典著作,根据汉晋时期民间神仙传说而作,记载了在葛洪之前的神仙故事。&br&书目:《神仙传校释》,(晋)葛洪撰,胡守为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0。&br&&br&12. 《酉阳杂俎》,作者段成式,”纪昀称之为“志怪笔记之翘楚”,书中内容广博,有神仙传记、五行占卜、地理博物等。&br&书目:《酉阳杂俎》,(唐)段成式撰,曹中孚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br&&br&13. 《太平广记》,作者李昉等人,书中所记神怪故事颇多,全书500卷,目录10卷,将精怪、鬼神、和尚、道士等都分类编纂,内含神仙55卷,女仙15卷,神25卷,鬼40卷,妖怪9卷,精怪6卷,再生12卷,龙8卷……#个人最爱#&br&书目:《太平广记》,(宋)李昉等编,北京,中华书局,2013。&br&&br&14. 《夷坚志》,作者洪迈,洪迈自20岁开始写此书,书成之时已经八十多,书中记载了作者搜集而来的神奇荒诞的故事,包括神仙鬼怪、风俗习惯、人物传说等。&br&书目:《夷坚志》,(宋)洪迈撰,何卓点校,北京,中华书局,2006。&br&&br&15. 《聊斋志异》,太有名了就偷个懒~&br&书目:《聊斋志异全译》,(清)蒲松龄著,丁如明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br&&br&16. 《子不语》,作者袁枚,论语中有“子不语怪力乱神”,此书名为“子不语”,意即记述神鬼怪异之事。&br&书目:《子不语全译》,(清)袁枚著,陆海明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br&&br&17.
《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全书共1196则故事,内容丰富广泛,既有神鬼狐媚、奇事异闻,也有医卜星相、故老遗闻。&br&书目:《阅微草堂笔记》,(清)纪昀著,韩希明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4。
1. 《神异经》,作者托名东方朔,结构跟《山海经》相近,但记述的奇人异物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 书目:见2,或《神异经研究》,周次吉著,台北,文津出版社,1986。 2. 《博物志》,作者张华,此书是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内容包括山川地理、神禽异兽、神…
作为一个口吃了二十多年,走了很多矫弯路,最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终于解决自己口吃苦恼的人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这会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我会从口吃(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口吃恐惧症”)的发病原理和自我矫正心得两方面进行阐述,后者肯定不是对所有人适用(有小部分人口吃是因为器质性病变或者语言神经中枢受伤),但是大概会对同样被口吃困扰的朋友们有所启发。&br&&br&在开始讲述前,我将几句话送给所有被口吃所折磨并痛苦着的人:&br&命运是什么?你所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你所能选择的和你无法选择的,都是命运。所谓“强大”,就是接受命运为你安排的每一道菜。——《塔希里亚故事集》 &br&我们真正忠心的只有自己的执着与烦恼。——《佛教的见地与修道》&br&一个人若要折磨别人,也许很难,但若要折磨自己,就很容易了。——古龙《欢乐英雄》&br&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br&&br&先说一下我口吃的情况:和熟识的朋友放松聊天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站起来发言或者面对很多人讲话,那么我可以紧张到近乎昏厥的程度,手心冒汗心脏狂跳,嘴巴不听使唤,想要说的话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来,几乎每一个字都要重复数次才能够讲下去。&br&&br&中文尚且如此英文就更糟糕了,高中时曾有一次英语老师让我站起来念课文,当她喊道我名字的瞬间我整个脑袋一片空白,哆哆嗦嗦地站起来然后磕磕巴巴地开始念课文,由于紧张导致几乎每个发音重复了3次才能念过去,在全班的目光注视下一节短短的段落念了不知道有多久,最后老师实在忍无可忍让我坐下来,那时我第一次明白了“恨不得地上找条缝钻进去”到底是什么样的感受。&br&&br&除此之外,一直以来“打电话”对于我来说始终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每次打电话的时候(给陌生人尤其如此)就会紧张得头皮发麻,舌头完全不听自己的使唤。最夸张的时候我甚至觉得灵魂脱离了肉体,在一旁看着说不出话的自己干着急。以至于听到“电话”这两个字,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心跳加速。也因此一直以来,我总是在有意无意地逃避打电话,于是短信变成了最好的沟通方式,即使是一些紧急事情,也总是想要用短信的方式来进行交流。&br&&br&不过幸运的是自己的性格并没有因为口吃而变得内向孤僻,事实上我还是一个周围朋友公认的相当能聊天并给大家带来欢笑的人,人缘从小到大一直都还不错。可是一旦在正式场合或者是面对陌生人,那么这个问题就会爆发,让自己陷入窘境。&br&&br&然后08年我开始进行口吃自我矫正,中间也走了不少弯路,最后凭借一些些坚持和一点点的运气最终走出了口吃的阴影。中间对我帮助最大的是两篇文章:查尔斯·范·瑞普的《口吃者的自我治疗》,和张景晖的口吃讲义。这两篇文章的完整版都能在网络上很容易找到下载。&br&&br&《口吃者的自我治疗》给我的第一个帮助是纠正了我之前对口吃的很多错误认识。虽然这并不能直接帮助矫正口吃,但对下一步的自我矫正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后来我也陆陆续续找了很多其他资料看,对我来说原本痛苦而神秘的口吃现象背后隐藏的东西渐渐地显现出来。&br&&br&很多人(包括我在内)都想当然地认为口吃就是简单的说话结巴重复的现象,所以总会自以为是地想出一些矫正方法,比如常见的“说话慢些”、“用其他词汇替代”等等。其中最有名的是家喻户晓的希腊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含着石头说话矫正口吃的故事(这故事十有八九是后人杜撰的),但从我看过的有采用这种方法的案例上来看,没有一个人成功过,比较好的结果是吞了几颗石头到肚子里,最倒霉的案例则是石头进入鼻腔几乎窒息而亡……&br&&br&人们很少会对癌症患者提出什么治疗建议,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东西需要专业知识。可是对口吃,不少人却都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可以给出可行的建议,但它背后的原理远比人们想象得要复杂许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因为紧张或者语速过快导致的生理现象,而是一个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复杂纠缠相互影响所造成的后果。下面我简单讲一下对口吃这一现象的科学认识,:&br&学术界现在基本认为口吃包含了三大紧密相联的层面:&br&&br&1. 口吃的核心行为(Core Behaviors):也叫做口吃的核心症状(Core Features)。 指的就是你这种结巴的、不正常的语言表达方式。也就是你原本应当是流畅的,富有节奏的语言表达过程,被过多的、无法自控的语音重复、拖长和卡壳所中断的这种现象。 &br&2. 口吃的附加行为(Accessory Behaviors):也叫口吃的第二行为(Secondary Behaviors),或口吃的第二症状(Secondary Symptoms)。它指的是你为了逃避和摆脱口吃的核心行为,所表现出的各种不正常动作和行为。像是眨眼、跺脚,清喉咙、面部和脑袋抽搐,咬手指以及说话故意停顿,或逃避某些容易使自己感到压力、说话结巴的场合等等。 &br&3. 口吃心理(Affective Reactions):口吃最为神秘而巨大的部分,包含了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它既包括了口吃给你所带来的恐惧、焦虑、压力、羞耻、内疚、挫折等负面感觉和情绪,也包括了由此导致的你对口吃、对自己、对整个人生和世界的看法和认知。&br&&br&大多数人看到的都只是第一个层面——“口吃的核心行为”,给出的建议也都基本上是针对这一层面。而对第三个层面,人们大多也就是给个“不要紧张”这种完全没有实际效果的建议而已。但第三层面才恰恰是最关键的部分,只有解决第三个口吃心理层面的问题,前面两个层面的问题才有解决的可能。&br&&br&这里需要说明下的是,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说他小时候也有口吃,长大后就好了,但事实上现在学术界公认少儿口吃和成年人口吃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东西,前者仅仅包含第一个层面,可以认为是在语言中枢尚未发展成熟时出现的一种暂时现象,大多数时候只要你不太去管它,随着中枢神经发育成熟自然就会好。但是如果在这个阶段,由于受到外界的压力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就可能会演变为三个层面的混合物。&br&&br&因此,所谓“说慢些,放慢语速”或者“用其他词代替”,这些旁人拍脑袋想出来的方法是对成年口吃患者来说没有太大的意义。只要没有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口吃者的痛苦将不会停止。&br&&br&也许有人说我小时候就用这种方法克服口吃了啊,那很大程度上是种错觉,其实用不用这些方法口吃也能好。小时候人的注意力总是很容易分散的,如果外界不给予压力,那么就不会造成对口吃的心理固着,而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常常出现的口吃也会渐渐消失。我在口吃论坛曾见过有人发帖,说自己和表哥小时候都有口吃,表哥还严重些,但是自己父母非常重视这件事,每次他一口吃就立刻指出要他纠正。而表哥父母则很宽容,基本不管,过了几年后,他的口吃反而越来越严重,而表哥则反而没有口吃。这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br&&br&正如查尔斯·范·瑞普在文中总结的那样:&br&“口吃,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神经肌肉性失调症。人类的语言表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运动过程,这种复杂运动过程要求非常精确的时间控制,而口吃的核心正是由这些精确的时间控制上的微小延迟和中断所构成的。对这些微小延迟的通常反应就是不自觉地重复或延长某个词语的发音。 &br&某些小孩,由于遗传因素或未知的大脑生理因素,比起其他小孩来有着更多的这类延迟。大多数开始口吃的小孩后来又变得说话流利起来。这可能是因为其生理的逐渐成熟,或者是因为他们没有用挣扎或逃避等方式来对待自己语言表达中的延迟,重复或拖长语调。那些因为曾遭受过挫折或惩罚,而采取了挣扎或逃避行为的小孩,很可能会在他们的余生当中一直口吃下去,无论他们接受过什么样的口吃治疗。”&br&&br&这篇文章给我的另外一个帮助,就是使我开始重视起心理因素对口吃的影响。一直以来自己的说话状态正是查尔斯文中所反对的那种“挣扎逃离式”说话,当我竭尽全力地去阻止口吃时,却导致了一个很糟糕的结果,那就是不知不觉地在逼迫自己进行“挣扎逃离式”的讲话。越是逼迫,就越会给语言系统添加更多的紧张,于是就会口吃得更加厉害。&br&&br&人类的语言系统是如此微妙地平衡着,越是想逃避口吃,那么就会口吃得越厉害。越是尝试使用这些逃避、拖延或是其它替代的技巧,就越会依赖通过使用这些“拐杖”来避免口吃,而这一切只会加重对于口吃的恐惧。&br&&br&至于所谓的“口吃的恐惧”,以及这种恐惧又怎么会影响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可以用下面这个比喻非常形象地说明:想象在地面上放着一块长长的,大约二十五厘米宽的厚木板。毫无问题地,任何正常人都可以在这块木板上轻松地或是非常“流畅”地行走。但是假如同样的一块木板被移到远离地面的高空之上,再叫他沿着这块木板行走的话,他就很可能会产生一种害怕跌下去的恐惧感。结果,这种恐惧感会让他无法用正常的方式沿着这块木板行走。事实上,他也很难装出“走得很正常”或“走得很流畅”的样子。&br&&br&这个例子与口吃问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大多数口吃者都具有正常说话的健康生理能力(一些因器质性病变而产生口吃的人除外),但是在很多时候,对于口吃的恐惧导致他们试图强迫自己进行挣扎逃离式的说话,进而增加了语言器官上的紧张感和僵化感。&br&&br&所以越是感到恐惧和紧张的话,就会口吃得越厉害和频繁。正如在高空行走的人很难让腿不哆嗦一样。换句话来说,就是口吃的人因为恐惧,而在“用力”地说话,但说话这件事情恰恰是要放松自然才能说得好,就如同用筷子夹乒乓球一样,如果一个人很用力地用筷子夹乒乓球,那么一定是夹不上来的。这同样是口吃者的情况,查尔斯在文章中甚至这样定义:口吃就是人们在尽力避免口吃时所发生的事情。&br&&br&如果看过《国王演讲》,那么也许会对这个情节有印象:罗格医生让乔治六世带上一个耳机后进行演讲,乔治六世听到耳机里的音乐后问道:那我怎么能听到自己在说什么?罗格则回答道:“相信殿下的聪明头脑会自己控制嘴巴的”。过了几天后乔治六世打开他收到的唱片,意外发现居然念得颇为顺畅。&br&&br&这个情节也许是虚构的,但效果却是真实的,因为很早之前我就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在完全听不到自己说话的情况下说话,反而会出乎意料的流利。当时并不明白其中的奥妙,现在看来这背后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口吃者拥有正常说话所需的一切条件,但是因为对口吃的恐惧所造成的挣扎逃离式的说话方式打乱了正常的语言平衡。&br&&br&而所谓正常的语言平衡,就是当人们不去刻意控制说话时的身心状态。很多时候口吃患者一听到自己的口吃就如同被按下了按钮,条件反射地去进行“挣扎逃离”,于是口吃也就越严重,陷入一个死循环。那么当他听不到自己说的话的时候,自然就不会启动这个条件反射,放弃对说话的主动控制反而能够说得更流畅(不过也只是相对流畅,口吃现象还是存在)。&br&&br&《口吃者的自我治疗》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也进行了很多实践,有改善自己的口吃情况,但并不显著。直到我遇到了张景晖的口吃讲义,才终于促成了自己的最终转变。&br&&br&我不知道张景晖是否知道森田疗法,但张景晖疗法的本质就是森田疗法(森田正马的森田疗法之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但是他是完全针对口吃而建立的一套体系,所以其针对性特别强。张景晖本身也是一个口吃患者,他治好自己的口吃之后又投身到口吃治疗的领域。这一份讲义是他十几年来对口吃认识以及矫正的心得体会总结。我也是看完这份讲义之后,才真正明白“口吃”和“口吃恐惧症”的区别,明白真正要克服的并非前者,而是后者。&br&&br&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它的本质,就像游戏中有分身技能的BOSS一样,如果不找出真身,那么无论把分身打败多少次他都会再次复活。口吃也是这样,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的敌人“口吃”,但其实真正的敌人是“口吃恐惧症”。&br&&br&“口吃”和“口吃恐惧症”是两个非常需要加以区分的概念,而绝大多数人都容易将两者混淆,从而对口吃有很多误解,我也因此在矫正上走了很多弯路。前者是一种牵涉到了遗传基因、神经生理发育、心理压力和语言行为等诸多方面的,非常复杂的语言失调症。而后者是属于神经官能症下的恐惧症这一类,是一种心因性疾病。&br&&br&但更重要的区别是,“口吃”是无法消除的,而“口吃恐惧症”是可以消除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做到一辈子说话一个字都不结巴,甚至一天都不可能。任何人仔细观察身边的人,相信都会找出几个说话磕巴现象略频繁的人。如果观察自己,那么也很容易发现一天下来肯定有些词汇说的时候会磕巴。&br&&br&如果我们将经常出现口吃现象的人定义为“口吃者”,那么口吃者可以分为大致两类,一种是不会因为口吃而苦恼的人,而另一种,就是对口吃抱有沉重心理负担的人。&br&&br&如果是前者,我对他的建议很简单,不用管它,照旧生活就是了。虽然别人可以察觉他的口吃,但不会对他的生活工作造成什么影响。我有两个朋友就是属于这种情况,说话时可以很明显察觉他们经常会卡壳,但他们对此毫不在意,别人对此也不在意,而事实上口吃对他们生活完全没有什么影响。一个后来直博了,另一个则是去了德国留学。对他们而言,所谓“口吃”的概念根本就不存在于脑海之中,说话时也根本不会考虑或担忧这点。&br&&br&但如果一个人本身对口吃抱有抗拒和恐惧,为自己的口吃而苦恼担忧不已,那么基本可以肯定是已经演变成“口吃恐惧症”。口吃恐惧症带来的后果有两个:1.对口吃的恐惧和抗拒,让口吃更加严重。2.更加严重的口吃进一步加深了对口吃的恐惧和抗拒,进入恶性循环。张景晖在讲义中一针见血地指出: &br&“人们发生的口吃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并没有疾病意义,像劳动时疲劳,赛跑时心跳加快一样,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若能正确对待,则决不可能促成它的发展,正常人就是这样。而神经质素质的人则对它过分地注意,紧张不安地怕再口吃,多余地抑制自己的情绪,又与之斗争,这就是口吃现象发展的前奏。因而把口吃病叫做口吃恐惧症可能更确切些,它是属于强迫观念范围的疾病。&br&时刻提心吊胆地怕再发生口吃,每当说话时第一个跳出来的不是我要说什么,而是我不要口吃,哪句要口吃,怎样能不口吃,费尽心机地耍弄各种小技巧,努力地去防止口吃和逃避口吃,本来说话不需要特别的留意和努力的,可是口吃病患者想起自己的口吃时,就会紧张不安起来,越是不自然地努力回避口吃,结果越加深对口吃的敏感和执着。这种心理,这种对口吃的恐惧、痛苦、焦虑的心情,对口吃的高度注意,爱面子、敏感、自卑、精神创伤,对这种心理因素的对抗等等,复杂交织的心理活动,就是促发口吃的心理因素。”&br&&br&上面这段话,是对查尔斯·范·瑞普在《口吃者的自我治疗》中所说“口吃就是人们在尽力避免口吃时所发生的事情”的最好阐释。&br&&br&在仔细研读这份讲义之后,我意识到以前口吃观念的另外一个误区:急于摆脱口吃的我定下的目标是“完全”不口吃,而这其实是一个完全无法达到的目标。就好像要求自己永远健康不生病一样不切实际。&br&&br&正常人说话的目标是为了和别人沟通,而对于我这样的口吃恐惧症患者而言,说话的目的往往被扭曲成“为了证明自己不口吃”。对我们而言每次说话都是一次考试,我们不在乎自己的表达条理是否清晰,也不在乎自己是否有认真听别人说话,只在乎是否出现口吃。如果没出现,那么不管别人是否听明白我想表达的意思,我都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失败。现在看来这是多么荒谬的事情,但对以前的我来说却是如此顺理成章!&br&&br&而现在很多的口吃治疗广告也都迎合这种错误心理,纷纷以“零口吃”作为卖点。但对于长期慢性的口吃恐惧症患者而言,口吃治疗的目标不应该是减少说话结巴的次数或是达到“零口吃”的状态。语言流畅的增强技巧可以非常容易地带来暂时性的完全流畅的说话效果,但要想持久地保持这种流畅效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口吃者能够学会去放松地简单地口吃,从而获得非常充分的语言沟通能力。而当一个人能够毫不挣扎用力地或是毫不逃避地进行口吃,绝大部分挫折感和其他的负面情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失。&br&&br&在反复阅读这篇文章并结合之前的经历思考之后,我深深地意识到,只有彻底放弃一切企图让自己不口吃的尝试,转而接受自己的口吃这样一个事实,最终才有可能治好口吃恐惧症。&br&&br&于是我在电脑上建立了一个新的文档,专门用于记录对口吃恐惧症心理的反思剖析,同时在手机的记事本上记录下相关内容并每天定时提醒自己。&br&&br&前面将近两年时间的痛苦煎熬,加上张景晖讲义的启发,让我终于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开始直面口吃并彻底反省。同时,我也开始去接受“也许真的一辈子都摆脱不了口吃”这个以前想到不敢想的念头。&br&&br&森田疗法的精要就是放弃抵抗。对于过去的我来说,要彻底放弃对口吃的抵抗,几乎是不可能。但现在的我则深深意识到,再这么对抗下去,只能是一个死循环,只能永远陷在痛苦之中。&br&&br&为了让自己能够接受口吃从而不再对它抵抗和恐惧,我开始根据张景晖所指出的种种口吃恐惧症患者的错误心理并结合一些心理学的书籍来进行自我剖析和反省。此时我已经确信,自己所需要的并不是生理上的矫正练习,而是心理上的重建工作。&br&&br&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都要花一个来小时坐在电脑前来更新文档和记事本的自我剖析内容,前前后后写了三万多字。这一段日子持续了大概有半年左右,而这半年里我对自己的认识比过去二十多年加起来的还要多。&br&&br&如果说以前口吃给我带来的痛苦有十分,那么在经过细致的反思之后,我发现口吃本身所带来的痛苦顶多也就两分,而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我和它对抗所造成的。&br&&br&我越深入地反省,就越发现在这十几年不停斗争的过程中,口吃已经在不知不觉之中深深扭曲了我的思考模式,而通过这些扭曲的模式去看外界和自己,自然也无法看到真实的世界。&br&&br&我意识到必须改变一直以来对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才能最终获得解脱。而随着自我剖析的深入,我越来越确信口吃已经成了我的生活模式,紧紧抓住口吃不肯松手的,其实只有自己一个人而已,给我带来痛苦的不是别人正是我自己。&br&&br&而想要从这一切中解脱出来,唯一方法就是“彻底放弃,彻底接受”。只要我还不放弃对口吃的抗拒,只要我还无法接受口吃的自己,那么只能不断在这份痛苦中继续轮回。&br&&br&当然想明白和做到之间仍然存在着不小的距离,我在想通了之后大概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才彻底把口吃恐惧症给克服,大概是在2011年下半年,我开始发现口吃现象有了很大的好转,基本上和人说话时已经不再是以前那种“挣扎逃离式”的说话方式,同时心中对口吃的害怕和恐惧以及由此带来的痛苦已经大大减轻。无论是向老板汇报、和同事沟通还是打电话处理工作,都能够从容地应对,好几个同事都告诉我说他们发现我的口吃比刚进公司时好了很多,对此我表面上虽然表现得不在意只是一笑而过,心中却不禁感慨万千。&br&&br&现在大多数时候我压根就不会想起口吃这件事,但如果碰到感觉紧张或者开始担心口吃的场合(比如面试),我会提醒自己如下三点:&br&1.完全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任何人去从容平和地进行有效的沟通。&br&2.完全接受自己的口吃,如果出现了,不抗拒不压抑,顺其自然。&br&3.把注意力放在说话的内容上,注意聆听别人说话,自己说话时则适当放慢语速。&br&&br&结果就是,即使有时因为紧张会出现偶尔口吃,但当我把注意力放在与对方沟通上时,话语就会自然地流利顺畅起来,很快口吃就会被抛到九霄云外&br&&br&这一切的事实证明,我所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br&&br&最后算是做个广告吧,我根据自己口吃矫正经历写的作品《口吃大作战》已经在豆瓣阅读上架&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ead.douban.com/ebook/1075958/&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口吃大作战 - 豆瓣阅读&/a&,售价1.99元,里面是对我整个口吃矫正过程的详细回顾和分析,包括自己是如何对口吃心理的进行深入分析和自我反省,从而最终做到彻底接受口吃,如果感兴趣的话欢迎试读。
作为一个口吃了二十多年,走了很多矫弯路,最后用了5年多的时间终于解决自己口吃苦恼的人来回答下这个问题吧。这会是一篇比较长的文章,我会从口吃(其实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口吃恐惧症”)的发病原理和自我矫正心得两方面进行阐述,后者肯定不是对所有人…
&p&我曾经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画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但现在,至少我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能够被别人看清楚了。学写字这几年,我几乎犯尽了所有的错,所以我写的这个答案,可以让咱们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弯路。答案太长,想尽快看完的话&b&,可以只看黑体字;&/b&如果有时间,当然是全文看完,便于了解到更多东西啦。&/p&&p&&br&&/p&&p&&b&0.
传统方法:手把手,请专业老师一对一指导&/b&&/p&&p&大家都听说过&b&手把手&/b&教学吧。实际上,“手把手”这个词,最初的时候,就是形象地形容书法教学方式的。小孩子懂事的时候,就会有家里最德高望重的大人帮忙,帮助孩子把五只手指的位置都放妥当了,再抓牢孩子的手,一点一划地把字写出来。写字的过程中,孩子的手应该是完全放松的,让大人负责发力;小孩子则专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应该是如何发力运劲写成。到了真正开始读书识字的时候,学校的先生依旧会用这种手把手的练习方法进行启蒙,去让学生熟悉笔法。&/p&&p&与我们日常学习几何学、地质学之类的知识学习不同;书法的学习,更加强调的是&u&动作技能的习得&/u&。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强调的是得到示范和反复练习。&br&而手把手教学的好处在于,能够让孩子最深地领会到正确的动作映像,能够极精细而又最有效率地教会孩子该如何握笔,如何运笔,对不同笔画,又应该如何处理。这种学习方法,比起野路子来说的话,能少走很多弯路。&/p&&p&有条件的话,当然还是建议能跟到一位好的老师,认真地跟着学上几年。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62d4e1d717ad1df264de480& data-hash=&62d4e1d717ad1df264de480& data-hovercard=&p$b$62d4e1d717ad1df264de480&&@带三个表&/a& 表哥说了,“6岁的时候正好”。我觉得还要打个折,3岁的时候正好。&/p&&p&不过知友们都过了手把手学写字的年龄了吧?没关系,&b&野路子也有野路子的玩法!&/b&&/p&&p&&br&&/p&&p&&b&0.1 自学
追求扎实而高效的练习方法&/b&&/p&&p&我就是从野路子中间走的,基本上大部分的弯路都走过了;虽然写得不好,但是练起来一样能练得很欢的!&/p&&p&比如这个最近练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af0d0b65a2de5bcd5e5609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192& data-rawheight=&16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9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af0d0b65a2de5bcd5e56098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6dc9c6b887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10& data-rawheight=&20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6dc9c6b8879_r.jpg&&&/figure&&p&&br&&/p&&p&&i&(等我练到能驾驭1公分*1公分的小字的时候,以后签名我就用毛笔签了!哇哈哈哈!)&/i&&/p&&p&以一个不成功的过来人的身份,给身边想练字知友一点小建议吧:&/p&&p&&br&&/p&&p&&br&&/p&&p&&b&1. 执笔&/b&&/p&&p&既然没有家长手把手教写字了,那首先就来讲执笔方法。这个问题,本来我是准备直接在百度上面搜幅图上来就解决掉的,但是发现它涉及到一些前概念和一些常见的误区,就一并拿出来讲啦。&/p&&p&&br&&/p&&p&&b&1.1 误区:过分用力握笔&/b&&/p&&p&很多朋友在学写字之前就已经听说过“力透纸背”“入木三分”之类形容运笔有力的词语了,于是就先入为主,自然而然地认为写字的时候,就应该用力握笔,死死地把笔抓牢。&/p&&p&因为握笔过分用力,写起字来就会不够灵活、运笔艰难,写出来的字显得生硬而没有灵性。&/p&&p&这个误区流毒甚广,远至东晋著名书法家都被黑了。&/p&&blockquote&王献之幼时学于父(王羲之),其次学张芝。据说,羲之曾经从背后掣拔其笔,试测他的笔力,叹云:“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可见王羲之很早就对他寄予厚望。&/blockquote&&p&(摘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artxun.com/wangxianzhi-985-492177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博宝艺术网:王献之《中秋帖》&/a&)&/p&&p&这种让人啼笑皆非的说法居然是有来历的!&/p&&blockquote&羲之密从后掣其笔不得。——《晋书·列传第五十 王献之传》&/blockquote&&p&&br&&/p&&p&事实上,学过初中物理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手指握笔的时候,为笔提供的仅仅是对笔管的压力,在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这个压力仅仅影响手指对笔的最大静摩擦力。而笔的静摩擦力,只要与笔的重力和纸面对笔的弹力两者合力相互抵消就足够了。无论人怎么用力握笔,都不会影响这个竖直面的受力情况。&/p&&p&简单说来,只要手能把笔握住就行,握得再紧都不可能对运笔产生影响,反而因为肌肉紧张,影响运笔流畅性。握笔越松,字越活。&/p&&p&&br&&/p&&p&&b&1.2 正确执笔方式
五指执笔法&/b&&/p&&p&图中所示的是五指执笔法。(图源自网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fea8ad89c1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49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br&&/p&&p&过往书家对五指执笔有文字上的说明,但相对不直观,故不作重复。如果这一幅静态的图片未能让你了解执笔的方法,可以待会拖到后面看书法家在写字的时候如何执笔的视频。在此说明的是,运笔过程笔左右挥舞是正常的,但不应当歪斜,倾倒到一边去。&/p&&p&正确的执笔方法有助于书写者准确地控制笔锋,保证线条质量。&/p&&p&如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a9b6ad3d9de3951efc1cc1& data-hash=&a9b6ad3d9de3951efc1cc1& data-hovercard=&p$b$a9b6ad3d9de3951efc1cc1&&@相墉&/a& 老师的示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d5be2fcb6cec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6& data-rawheight=&4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d5be2fcb6cecd_r.jpg&&&/figure&&p&&br&&/p&&p&相对应的,错误的执笔方法会使书写者苦学多年,难以寸进,如某位号称学书14年的答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f3c11f67a95e575927d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f3c11f67a95e575927de_r.jpg&&&/figure&&p&&br&&/p&&p&&b&1.3 执笔位置
字越大,执笔应当越高&/b&&/p&&p&执笔的位置和所写字的大小相关,一般而言,字越大,笔所需挥洒的范围越大,执笔就应当越高。通常而言,同等大小的字,行书执笔位置比楷书高,草书执笔位置比行书高。&/p&&p&就像拿筷子一样,筷子拿得越高,挥舞的范围越大;但同样越难控制。所以需要根据字体和字的大小去决定执笔的位置。&/p&&p&执笔位置低时,手腕可以枕在纸上;&br&执笔位置略高,手腕枕在左手手背;&br&执笔位置高,则手腕离开桌面,手肘支撑桌边书写(&i&这个姿势不舒服,不适合我,没试过,不负责)&/i&;&br&执笔位置更高的话,则应该悬腕书写了&i&(通常配合站姿)&/i&。&/p&&p&&br&&/p&&p&&b&1.4执笔发力
着重运用腕力&/b&&/p&&p&将手等效为杠杆去看的话,支点距笔越远,发力效果越明显;支点距笔越近,越便于操控。所以一般写一到两寸的字(约3-7cm)的时候,主要用手腕发力,手指辅助控制完成笔的精细运动。两寸以上(7cm以上)则还需在此基础上辅以手臂发力。&/p&&p&是否能有意识地使用手腕发力完成书写过程,几乎成为了书法入门的判断条件了。腕力强劲者,笔画遒劲有力;腕力不足,则笔画绵软。&/p&&p&我当年练习腕力有些偏门的办法,就是跑出去打乒乓球、打羽毛球、打保龄球。这个大家可以酌情参考,反正我自己是当作运动来做,实际上单纯练习腕力,多些几个字的效果可能更明显。&/p&&p&(&b&执笔方法的延伸性阅读欢迎戳这里&/b&:&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样有效的练字?
字体的好坏和拿笔的姿势有必然关系吗?&/a&)&/p&&p&&br&&/p&&p&&br&&/p&&p&&b&2. 文房四宝
为避免不良用笔习惯,需慎重选择书写用具&/b&&/p&&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认真写字之前,先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文具吧。我们对书法了解未深入的时候,不太容易买到高质量的文具;但恰恰趁手的文具,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有效地锻炼我们的正确书写习惯。否则,拿一些不适合自己的工具来使用,只会让自己养成错误的习惯;而肌肉对这些错误的习惯,记忆力却是非常牢固的,要去更正它,比从头学起更花时间。&/p&&p&书法文具,古代称为文房四宝,指的就是:笔、墨、纸、砚。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初学者应该如何挑选自己的文房四宝,以便大家尽早入门。&/p&&p&&br&&/p&&p&&b&2.1 笔&/b&&/p&&p&&b&2.1.1 毛笔标准
尖、齐、圆、健;&/b&&/p&&p&合格的毛笔有四项标准:“尖”、“齐”、“圆”、“健”,合称为笔的四德。&/p&&p&尖指笔锋要尖,才能写出细劲的点画及运笔变化;齐指笔毫铺展开时是齐平的,而且毛色比较均匀整齐,保证笔画轻重匀称;圆指毛笔蓄满墨时候的外型成圆锥形,感觉圆而饱满,体现的是毛笔的贮墨能力,贮墨足时,笔画饱满有力,能避免不当的飞白;健指笔锋的弹性,弹性好才能让笔能自如表现。&/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2f7bffb42d8c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96ffe0bc350e5db7ff3d3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44c1bd63b72ce2bc4c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835fc25aeaaca091c8264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1& data-rawheight=&10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11&&&/figure&&p&(图源:豆瓣&i&(之前存上的,哪个小组就真的忘了,sorry)&/i&)&/p&&p&&br&&/p&&p&&b&2.1.2 毛笔分类
宜用硬毫或兼毫&/b&&/p&&p&从笔毫上分,毛笔粗分成硬毫、软毫、兼毫三种。&/p&&p&市面常见的硬毫多由黄鼠狼毛或兔毛制成,分别称为“狼毫”“紫毫”。弹性足,贮墨性能稍差,需掌握好吸墨量,方能使用自如。&/p&&p&软毫则多由羊毛制成,柔软圆润。优质软毫贮墨能力强,表现力丰富;劣质的则可以差得没有下限。&/p&&p&兼毫常以软毫为芯,硬毫长而覆在其上。取硬毫的弹性和软毫贮墨的优点。优质兼毫两者皆取其长,劣质兼毫两者皆取其短。&/p&&p&很多朋友出于价钱上的考虑,常常推荐初学者买10块钱以下的,诸如大X云之类的羊毫笔。其实,这类羊毫笔尚未能达到毛笔对“健”的要求。它的弹性不足,按下去以后就很难弹起来,初学者无法顺利完成笔画提按处的一些细节操作。&/p&&p&况且,从经济方面去考虑的话,也不至于使用这些不适宜新手的笔。毕竟保养得当的话,一支笔是可以使用很久的。&/p&&p&我的建议是:萌妹子用兼毫,糙汉子用狼毫。&/p&&p&或者这样说吧:笔画清丽多变的,适合使用兼毫;笔画刚劲有力的,用狼毫表现力更强。&/p&&p&另外,去买笔的时候记得问清楚卖笔老板如何开笔,如何保养。一般的笔,通常应该用水浸泡新笔的笔毫,水尽量不要浸没笔根,把笔上的胶水浸开就可以抹干使用了。平时写完字,就把毛笔洗干净,挂到阴凉通风处让其自然晾干即可。&/p&&p&泡笔的水温选择可以戳这里:&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新毛笔如何开笔?&/a&&/p&&p&&br&&/p&&p&&b&2.2 墨
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滞笔时可加酒精&/b&&/p&&p&墨锭、墨汁均可,从便于使用的角度来说,还是推荐开始练习时候使用墨汁的。&/p&&p&好的墨汁和差的墨汁性能差别非常悬殊。适合正常使用的墨汁至少需要无沉淀残渣,书写流畅,墨色均匀,气味清香(这个是必要项,有臭味的墨汁通常意味着已经变质,有腐败菌落积累,长期使用对毛笔有损害)。&/p&&p&值得推荐的有:&b&曹素功,中华墨汁,一得阁墨汁。&/b&&/p&&p&其中,曹素功墨汁可能因为是油烟墨,用料较为考究;相对其它含动物胶质较多的墨汁而言,其分子结构较小。因而具有写完字,风干后第二天即可装裱的特性。用其它墨汁写出来的字,隔上半个到一个星期再进行装裱会比较保险。&/p&&p&&i&&b&2.2.1抖点私货&/b&&/i&&/p&&p&很多朋友都喜欢在墨中兑水,我刚刚玩的时候也有这种习惯。未兑水的时候,写起字来显得滞重;这种现象常常出现在在比较干燥的秋季中,写字时间比较长的时候;如果是北方气候更干旱地区的朋友,这种感觉应该会更明显吧。&/p&&p&但是如果用墨汁兑水的话,常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墨色过淡,甚至晕开的墨迹浓淡不均,笔画边沿会有淡淡水迹。这种现象在胶质较重的墨水中体现得较明显。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可以给墨水兑少量白酒,效果非常好。墨色能保持光亮,同时能保证墨迹均匀晕开。&/p&&p&据知友@李坚说明是因为有机物相似相容原理,乙醇既能溶于水,也能溶解动植物胶,故有此奇效。&/p&&p&&br&&/p&&p&&b&2.3 纸
用生宣&/b&&/p&&p&从制作工艺上分,宣纸分两种,一种叫生宣,制作过程未经明矾加工,吸水性强,能化墨;一种叫熟宣,加明矾制成,质地硬,相对难化墨。&/p&&p&通常而言,写字用&b&生宣&/b&。行笔运笔的每一个细节,在善于化墨的生宣底下效果都会成倍放大。每一处犹豫不决,行笔怯懦,顿挫不清,偏锋运笔,敷衍了事,都会在这张纸上表露无遗。因此能够清楚暴露书写者运笔过程的不足。初学者本身运笔很有可能有细节未能处理到位,如果使用普通的纸,则很可能自己没办法看出这些行笔过程缺点,长久形成陋习。&/p&&p&同样,正式的作品,也是应该使用宣纸进行创作的,能形成”屋漏痕“式墨色氤氲的艺术效果。&/p&&p&从原料的分类上来说,宣纸还分成纸浆原料以檀树皮为主的”净皮“&i&(现代人所说的特净也是炒作出来的净皮)&/i&和以稻草为主的”棉料“,从书写角度看两者性能上差别不会太大,选择哪种则参照自己所临摹的书家而定了。通常棱角分明、线条直硬的书家字迹,适宜用净皮表现;相反的则更适合用棉料。&/p&&p&初学者应该坚持使用生宣练习,等到适应宣纸特性,能自如驾驭的时候,可以兼而使用元书纸、毛边纸等类似的纸张进行练习,但仍应取宣纸练习为主。&/p&&p&有朋友提到使用宣纸习字时,感觉化墨太严重,导致不习惯、不舒服。我在&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买什么价位的生宣纸、墨汁适合毛笔书法的初学者?&/a&这个问题上有一点简单的补充,如果有时间,不妨移步一看。&/p&&p&&b&2.4 砚
(扩展阅读区)&/b&&/p&&p&用墨汁的朋友,请不要买砚台了,买个酱油碟子就够用了。真的。&/p&&p&欧体字在国内顶尖的田英章老师,条件有限的时候也不过是用个小碗来装墨水的。有视频为证。&/p&&a class=&video-box&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youku.com/v_show/id_XMzI3NDkwNjcy.html%3Ffirsttime%3D0&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 data-video-playable=&false& data-name=&田英章老师高清书写视频& data-poster=&http://g1.ykimg.com/ED4CC3540FCBB95CA3-B8C-517DB38A2D59&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g1.ykimg.com/ED4CC3540FCBB95CA3-B8C-517DB38A2D59&&&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田英章老师高清书写视频&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I3NDkwNjcy.html?firsttime=0&/span&
&/a&&p&围观完墨砚,咱们再拉上去重新看一遍吧。&br&&br&这个视频我反复看了好几遍,每一遍都按了好多次暂停才看完的。在这边推荐给大家,不只只是让大家围观墨砚,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这个视频足够清晰,能让大家清晰地观察到书法大家在写字时是如何运笔的。尤其是长笔画运腕、欧体钩笔出锋处理、捺画的顿挫、转折处捻管等技术细节,都是三言两语讲不清楚,但是看完以后能得到直观感受的。&br&&br&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在其它问题下面具体讲讲这些运笔技法的问题;但由于自己还是处于半桶水晃悠的状态,在这边就先不展开了。&/p&&p&&br&&/p&&p&复习完运笔,回归正题,讲砚台吧。墨砚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研磨墨锭,书画调色的。传统认为,以坚硬而滑润的石材制成的墨砚为佳。对其要求更高的呢,就是要光滑细腻,不失水。听说好墨配好研,磨出来的墨水分外细滑。&/p&&p&作为广东人,如果硬要我做一个推介的话,我必然是首推端砚。端砚主要取材于肇庆名山七星岩附近,一向声名在外,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参考资料:&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GWoMoJKv0nLUF7mXIOV1woWQweS_jAlyeVtoNDIysv0hzbsBGa2bIGzGYuaaGi4c&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砚_百度百科&/a&)&/p&&p&古人形容它“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摩之寂寂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很适合对收藏方面有雅趣的朋友。&/p&&p&&br&&/p&&p&&br&&/p&&p&&b&3. 临帖
唐代楷书古帖&/b&&/p&&p&如果想认认真真地学书法的话,建议从楷书入手开始进行练习。原因有二:&/p&&p&1.楷书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从小在学校学字启蒙的时候就是使用楷体的。&/p&&p&2.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楷书从隶书中独立发展而成,于上承接隶书,于下则便于我们掌握与楷书相近,但技法更为复杂多变的行书。掌握了楷书,就基本能掌握毛笔书写技法,对学习其它书体大有裨益。&/p&&p&&br&&/p&&p&至于临习什么时期的书法帖子,有知友认为,书法应该尚古。这个说法我大体是同意的。古字经历更充分的时间的考验。但是,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想补充一下。&/p&&p&首先,由于古代保存书法作品的工艺不成熟,纸质的作品大多已经损坏严重了。哪怕有书圣之称的王羲之的作品,也没有真迹存世。&i&(王羲之的临摹本倒还不少)&/i&就其易得性而言,古字已不便于初学者。&/p&&p&况且,书法作为艺术,哪怕是一门传统艺术,它都是在不断发展、不断成熟的。后世的书法家总结前人经验,在其基础上创作,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p&&p&但是,我自己也不赞成初学者学习现代书法家的作品。因为很多书家还未经历足够长时间的考验,现代书法也未形成完整的评价体系。&/p&&p&所以,建议初学者初学应该从&b&临楷书古帖&/b&入手。首选唐代的楷书书家。&/p&&p&原因在于,科举制度在隋代形成,出现了以书求仕的倾向。社会上从上而下地形成了崇尚书法的学习风气。唐代有过一段政治相对稳定的时期,科举取仕被时人看重。&/p&&p&在书法史上,可以说,唐代的书法教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当时由国家设立的最高等教育机构,负责统一培养顶尖人才的学校称为国子监,里面只分设了6门学科,但书法就被单独设立为一个科目,称为“书学”,专门负责教授汉字。(资料来源:《唐六典》)&/p&&p&有这样的教育制度支持,保证了唐代书法的鼎盛。同时,随科举制度发展,唐宋时期对楷书书写要求也较为严格,有森严法度,便于上手,便于掌握结字规律。更为难得的是,盛唐的文化氛围又容许其在细节上寻求突破精益求精;与明清时期沈度等书家形成的过分整齐划一的“台阁体”相比,更活泼可喜。&/p&&p&掌握唐人书法,可上溯魏碑的灵动清丽可人,下探明清书法的进一步突破。&/p&&p&所以坚持推荐各位,初入门的时候,还是应该学唐楷的。&/p&&p&其中比较适合初学者的书法作品有:&/p&&p&&b&颜真卿:《多宝塔碑》&br&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br&柳公权:《玄秘塔碑》&/b&&/p&&p&建议初学者先临习其中一帖,直至精通;再学其它书体求突破。精通指的是,需要不看字帖写出来的字,与原帖有八分相似,方可达标。因为最初学习的时候精确掌握其中一位书家的作品,相当于在茫茫书海中确立出一个坚实的坐标。据此,可以寻找到其他书家与之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最初临帖的时候,入帖越深,研习其它书家碑帖就越容易入手。&/p&&p&临帖的具体方法,另开一贴再讨论吧。把练习用的字帖和文房四宝买回来之后,自己就可以先尝试熟悉软笔书法了,第一阶段,可以以熟悉毛笔的特性为主。&/p&&p&&br&&/p&&p&&b&4.相关资料&/b&&/p&&p&临帖的技术性要领,我将在之后的回答中继续阐述。如果对我写的文字感兴趣,不妨点进&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daniel-fc& class=&internal&&我主页&/a&加一下关注。为了检索方便,各种系统性的书法知识,将会收录到专栏“&a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shufa& class=&internal&&写书法去! - 知乎专栏&/a&”当中。目前,该专栏似乎是书法类专栏中关注数最多的一个哦。&/p&&p&&br&&/p&&p&&b&5.&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练习硬笔书法&/a&&/b&&/p&&p&点上面黑体字的链接就可以跳转到练习钢笔字的教程了。在这个教程中,我将更详细地叙述运笔轻重,笔画间呼应,谋篇章法等技术性要领。&/p&&p&如果还想听听更系统化的讲解,希望我最近举办的视频课程能帮到你:&/p&&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343168&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07dac20fb2b87d4949da81_ipico.jpg& data-image-width=&200& data-image-height=&200& class=&internal&&零基础书法入门:面对面教你毛笔字&/a&&p&系列课程教学也是有的:&/p&&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specials/996928&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internal&&零基础学硬笔 系列知乎Live&/a&&p&&br&如果有心继续学更多的话,欢迎参阅:&br&&b&&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297664& class=&internal&&Daniel FC 的第一期知乎 Live —— 从零开始,手把手教你硬笔书法&/a&&/b&
&/p&&p&&b&&a href=&https://www.zhihu.com/lives/653440& class=&internal&&Daniel FC的第二期知乎 Live —— 手把手教你硬笔书法(2)&/a&&/b&&/p&&p&祝 新年快乐!&/p&&p&&br&&/p&&p&&a href=&http://www.zhihu.com/people/cheetah-dg& class=&internal&&逗利是远征军下士 Daniel&/a&&/p&&p&&/p&&p&&br&&/p&&p&又及:&/p&&p&近期这个答案突然收到很多赞,导致最近我每次看着网页里右上角红点往外冒的时候都挺心虚的。因为我也知道,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完全不达标。大家为我点赞,我更愿意看成是一种鼓励和鞭策。就像幼儿园文艺汇演的时候,家长们给跑到舞台上表演节目的大班小朋友鼓掌一样,都是带着关怀和勉励的。感谢各位点赞的朋友,满足了我那小小的虚荣心,让我多了一点点、又多一点点被关注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感谢知友的温柔对待。&/p&
我曾经连钢笔字都写不好,毛笔画条直线都画不出来,但现在,至少我用毛笔写出来的字,能够被别人看清楚了。学写字这几年,我几乎犯尽了所有的错,所以我写的这个答案,可以让咱们绕开这些不必要的弯路。答案太长,想尽快看完的话,可以只看黑体字;如果有时…
&p&注:本文章内容属个人所有,任何人未经允许不得引用,违者必究。&br&&br&鉴于部分淘宝商家的无通知引用及无故提高售价,以及很多知友给的提议,现已经委托我的师兄注册并运营淘宝店铺,我设计的所需纸张,并且对质量的要求很高,同时与各个厂家及出版社直接合作,大家可以放心购买所售商品。因为时间紧,还有诸多不善之处,商品不够齐全,界面也不够美观,但都会尽快优化&/p&&p&&br&&/p&&p&淘宝网页链接:&/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shop.taobao.com/&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页-方澈硬笔书法-淘宝网&/a&&p&&b&也可直接搜索淘宝店铺:方澈硬笔书法。&/b&&/p&&p&&b&公众号:八点练字&/b&&/p&&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方澈:八点练字计划,你参不参加?&/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腕力进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