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彪篮球装备怎么样,篮球服篮球区别于其他球类运动的最大特征用品质

这个话题一个不当心就容易搞成一片论文,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并谈一些个人感受。如有错误请指正。&br&&br&&b&WILSON&/b&&br&世界销量第一的网球拍品牌,拥有令人炫目的产品线,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在中国的普及率也相当得高,这得益于当初“混乱”的销售管理(据小道消息,当年Wilson的中国区总代有好几家),导致当年Wilson的折扣率很高,零售商业乐于推销。加上Wilson在代言领域一直傲视群雄,Wilson在我国的保有率非常高,尤其是业余选手里。&br&球拍特点:通常采用圆润的宽边,球拍材质较硬,球拍重量适中。(&a data-hash=&476d0133dfb5dbee& href=&//www.zhihu.com/people/476d0133dfb5dbe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王天宇& data-hovercard=&p$b$476d0133dfb5dbee&&@王天宇&/a& 提到的掉漆问题确实存在,而且喷漆效果也差强人意,不过2014新品有所改观。)&br&主要系列:Pro Staff, Blade, Ultra, Juice, Burn...&br&&br&&b&HEAD&/b&&br&奥地利著名运动品生产商。最早是一家生产滑雪用具的公司,后来在网球相关产品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内的销量很大,尤其是其生产的网球。近几年,随着加大代言力度,诸如小德、穆雷、莎娃等加盟旗下,Head目前有赶超Wilson的势头。&br&球拍特点:通常采用窄边造型,配有覆盖面较广的线床护线管,因此拍头部位不容易掉漆。球拍材质相对较软(鎏金系列当年软得吓人),不过近两年各大品牌有所趋同,球拍重量偏重(同类型拍)。&br&主要系列:Prestige(L6), Speed(L5), Radical(L4), Instinct/Extreme( L3)...&br&&br&&b&BABOLAT&/b&&br&法国著名网羽品牌,在欧洲是No.1。其实百宝力最出名的是球线,TOP100里超过半数的球员使用的都是百宝力的球线。(穿插小故事:当年百宝力成立之初是生产小提琴线的,后来由此突发奇想尝试生产天然羊肠线,并大获成功。)所以,百宝力的穿线机在业内也备受推崇,是ATP的指定专用器材。&br&球拍特点:法国人奇特的设计思路一览无余,超级宽边近乎三棱形,在拍喉部位的设计也十分粗壮。(可惜似乎设计过于复杂,存在一定的隐患,&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ports.163.com/11/QM9OMSS00051CD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猛女拉德挥断球拍完胜 扬科次盘惊魂仍会师彭帅&/a&,需要好好公关一下了)。球拍甜区很大,比较容易上手,适合新手和女选手。&br&主要系列:Pure Drive,
AeroPro Drive, Pure Storm, Purs Strike...&br&&br&&b&PRINCE&/b&&br&美国著名体育用品厂商之一,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从制造网球发球机开始,后来一家滑雪公司老板Howard Head投资该公司并成为老板,研发了第一款大拍面球拍,永远改变了网球运动。因为销售控制问题,在国内的销售一直没有很好的起色,因此在国内的占有率很低。直到2005年O3的横空出世,将传统线控换为巨大的O型孔,改善了球线震动、增大了甜区、优化了挥拍的空气动力学。根据数据,最新的O3 Speed Port,拍头挥动速度增加24%,甜区增加59%。&br&实际使用中,过轻的拍头虽然能增加挥速,但是在网球这项力量运动中未必是个优势。因此或许这只是项失败的设计。(另外补充一点,PRINCE曾经在90年代,可以在自己的宣传海报上印:world no1,而现在此项殊荣应该归属WILSON了。)&br&球拍特点:最有特点的就是O3了,具体如上。实际使用感觉差异性没有那么大,因为拍面普遍较大,我个人不是太喜欢。但是对初学者来说,还是不错的选择。&br&最新出的PRINCE TEXTREME系列是PRINCE向市场的回归,口碑非常不错,其中PRINCE TEXTREME TOUR 95被称作“单反神器”(双反一样非常犀利),希望PRINCE能够回归一线品牌。&br&主要系列:Tour, Warrior&br&&br&&b&YONEX&/b&&br&日本著名网羽公司,最早是生产钓鱼网和木制漂流物的,后转向高尔夫、网球和羽毛球。YY虽然属于小众品牌,但是其赞助的球员仍不乏大牌,如塞莱斯、辛吉斯、休伊特、伊万等。&br&最近突然发现年轻球员中使用YY的越来越多,有追赶Wilson、Head和Babolat的趋势。&br&球拍特点:和YY羽毛球拍里的ISO方头拍类似,YY的网球拍大多以方拍头、大拍面为主。球拍平衡性较好,甜区也很大,本身硬度适中。&br&主要系列:EZONE,VCORE &br&&br&还有几个牌子居然没提到:&br&&b&DUNLOP&/b&&br&英国著名品牌,虽然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不高,但是在欧美等国其网球、壁球和高尔夫用品一直占据三甲。&br&&i&DUNLOP之于世界体育用品的发展,尤其是对于网球运动的发展,可谓是功勋卓著,贡献良多。诞生于1917年的MAXPLY FORT是木拍时代最经典、最成功的网球拍,自诞生日起至80年代初木制球拍被淘汰的数十年间,一直都是专业网球手最喜爱选用的型号之一。在1981年诞生的MAX 200G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注射铸模技术(Injection --Moulded Frame)制成的球拍,为许多著名球手竞相选用,如麦肯罗(John Mcenroe)、格拉芙(Stiffi Graf)、纳芙娜蒂诺娃(M·Navratilova)、桑切斯(Arantxa Sanchez)等。而1995年面世的Superlong,是世界上第一支采用特长拍柄设计的网球拍,自DUNLOP发明此种设计后,其余厂商才开始发展此种&加长球拍&。Superlong可说是继80年代Widebody拍框后,最有代表性的球拍设计新发明。DUNLOP独家拥有的一系列球拍专利技术,如:ISIS(Impact Shock Isolation System)避震系统、ACS(Advanced Control System)易控避震系统、Shot Blok手柄避震专利、 D-HOOP Section 甜区扩大专利、 Power Wedge专利、 Muscle Weave 3D Braided Construction 立体编织肌体组织专利等等。为提高球拍的动力、控球及舒适度,这些都是革命性的发明。所以,DUNLOP一向被世人誉为“球拍专家”。&br&DUNLOP是“球拍专家”,更是球类“专家中的专家”。由于其在轮胎及橡胶化工行业中的领先工艺及先进技术,使得DUNLOP在网球、壁球和高尔夫球制造中具有其它品牌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年来一直风骚独领,独步球坛。单以网球为例,在世界四大网球公开赛中,就有澳大利亚和温布顿两大赛事,使用Slazenger牌 (DUNLOP公司名下的另一品牌)为指定比赛球;在世界职业网联(ATP)网球大师杯九大赛事中,又有蒙特卡罗公开赛(Montecarlo Open)、德国(汉堡)公开赛(German Open)、欧卡(宝马)公开赛(European Indoor Bmw Open)使用DUNLOP网球,而在ATP巡回赛及国际网球联合会戴维斯杯(DAVIS CUP)各站赛事中,使用DUNLOP品牌的更是不计其数。唯DUNLOP,谁与争锋?没有比它更有品质优势和魅力了。这也是多年来DUNLOP网球的销售量一直遥遥领先于其它品牌的真正原因。&/i&&br&(以上引用自百度百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3782833.htm%3Ffrom_id%3Dtype%3Dsyn%26fromtitle%3DDUNLOP%26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国邓禄普公司&/a&)&br&主要系列:一直没太懂DUNLOP的球拍分类,以前接触的时候是按照200G、300G分的。&br&&br&&b&VOLKL&/b&&br&来自德国的老牌运动品牌,德国著名户外用品品牌,德国市场领导品牌,最优秀的户外用品品牌之一。(又是一家做滑雪用品出生的网球拍生产厂。)&br&球拍特点:在拍框、手柄等方面拥有一系列奇葩科技,完全看不懂,但是用起来确实很舒服。现在的产品没接触过,以前的产品质量相当之上乘,耐用性也极为不错,非常适合初学者上手。&br&主要系列:Super G,Organix。&br&&br&&b&TECNIFIBRE&/b&&br&法国品牌,和百宝力一样是先从球线做起的,穿线机和高端球线在业内声誉极高。&br&球拍特点:&i&Tecnifibre 球拍的命名很实用,后面的数字就是拍子的重量,比如 Tecnifibre T-fight 320就是320g的,Tecnifibre T-feel 295 的就是295g的。特点就是非常好控制,挥重小于拍重。&/i&(以上斜体引用自百度百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view/2702090.htm%3Ffr%3Daladd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泰尼飞_百度百科&/a&)拍子的涂装一直很炫,要想小众又拉风,绝对可以尝试一下。&br&主要系列:T-Flash, T-Fight&br&&br&&b&PRO KENNEX&/b&&br&来自宝岛台湾,对世界网球运动发展带来最重要的转折之一:将实用的、低成本的碳素纤维用于球拍生产。&br&球拍特点:小弟我初学网球的时候,曾经用过,当时感觉比自己初学时那块铝合金的LEADER牌,好得不知道千百倍了。几年前一个台湾球友带了一块,用了一下,感觉只能说平平了。&br&主要系列:Q, Ki&br&&br&最近闲来,补充图片一张(整理自&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tenniswarehous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enniswarehous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ATP和WTA Tour的 top pros里哪些人用哪个牌子一目了然。&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b6e66dcb0a8d9c7dbf1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b6e66dcb0a8d9c7dbf13_r.jpg&&&/figure&
这个话题一个不当心就容易搞成一片论文,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并谈一些个人感受。如有错误请指正。 WILSON 世界销量第一的网球拍品牌,拥有令人炫目的产品线,从低端到高端全覆盖。在中国的普及率也相当得高,这得益于当初“混乱”的销售管理(据小道消息,当年…
感谢邀请,这个话题之前聊到过很多次了。比如下面这个回答:&br&&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阿迪达斯收购Runtastic,以及安德玛收购Endomondo?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首先,题主对目前运动品牌的动作判断的还是很清楚的。确实,大家都在忙着搭建线上平台。Nike升级了自己的NIKE+,阿迪达斯收购了Runtastic,UA前前后后一共吃下了三个健身APP。对此还不是很了解的知友,可以参看下面几条新闻:&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ikeinc.com.cn/html/page-930.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ike+全新升级,为运动员带来更多帮助与鼓舞&/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echcrunch.cn//runtastic-acquired-by-adidas-for-240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阿迪达斯 2.4 亿美元收购健身应用开发商 Runtastic&/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fashionmag.com/news/under-armour--hao-zhi-5-6-yi-mei-yuan-shou-gou-liang-kuan-app--yu-cheng%2C462537.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Under Armour 豪掷5.6亿美元收购两款App,欲称霸全球健身网络&/a&&br&&br&那么这些大公司收购或者自我搭建这些线上平台,到底要做什么?从目前来看,&b&每个公司目前都有自己的一套思路,并不能一概而论。&/b&&br&&br&以UA为例:&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4e6dddc80faf4830033d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4e6dddc80faf4830033df_r.jpg&&&/figure&&br&上面这张图,是UA最近一次投资者大会上的PPT内容。这里面比较具体地展示了这家美国公司对于线上布局的思路。收购APP,获取用户数据,这仅仅是第一步,也是最容易实现的一部。在自己的用户Base足够大之后,UA会全面Launch自己的硬件产品,彻底锁定这些用户。而UA最后的目标,根据普朗克的说法,叫做:&br&&blockquote&Under Armour is investing in the next innovation of connected fitness: true wearables.&br&&/blockquote&也就是说,UA最后的目标,还是落在了智能产品上。智能运动用品也好,数码用品也好,这是UA通往2020的方向。这种选择,已经被Nike放弃了。&br&&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pingwest.com/nike-will-stop-making-wearable-hardwar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再见FuelBand手环!Nike放弃可穿戴硬件&/a&&br&&br&&b&所以,目前确定无疑的目标只有一个:&/b&&b&绑定用户并真正触碰到自己的用户。&/b&&br&&br&现在运动品行业的大趋势,就是要Direct to Consumers。既要加快对市场反应的速度,也要确保了解消费者的喜好和需求。冗长的GTM流程已经成为了运动品公司更进一步的巨大阻碍。订货会这种传统的模式不仅没有速度,往往还无法给消费者提供最需要的产品。&br&&br&因此,想要提速,想要提供准确的产品,那就要有足够多的数据,&b&足够有时效的数据&/b&。因此,通过各类软件来提供消费者贴心实用的服务,进而与他们进行数据的交换和信息的交流(数据包括:身体各项指标,运动习惯,消费习惯等等),这就能帮助运动品牌更准确地把握市场的走向,并提升市场反应速度。所以到最后,谁的用户更多,谁能就做得更好。所以大家花重金收购,不是没道理的。&br&&br&而在这一点上,Nike再次处在了领先地位。他们不靠收购,而是自己开发。如今评价最好的几个软件例如NTC, Nike+都属于这位市场龙头。阿迪达斯早年的micoach一直不温不火,也促使他们下狠心收购了Runtastic。&br&&br&为这些APP一掷千金的运动品公司们,并没打算短期内收回一大笔钱。放长线,要钓大鱼。&br&&br&以上。
感谢邀请,这个话题之前聊到过很多次了。比如下面这个回答:
首先,题主对目前运动品牌的动作判断的还是很清楚的。确实,大家都在忙着搭建线上平台。Nike升级了自己的NIKE+,阿…
感谢邀请,刚刚在自己专栏里稍微提到过一些安踏足球的事情,借这个问题细说说。&br&&br&一。 &br&&br&一直以来,安踏都在寻求新的突破点。通过做篮球起家的安踏,一直都没有着急扩张自己的品类,而是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专注在篮球这一件事上。也正是这样的坚持和随之而来的集中投入,让他们在李宁走弯路的情况下顺利超越对手,一举成为中国运动品牌的领头羊。在他们沉浸做篮球的这些年里,安踏从CBA的赞助商,成长为NBA的全球合作伙伴。签约的篮球明星也已经到了克莱汤普森这样当打之年的全明星级别,产品的质量和外形也稳步提升。可以说,篮球这个品类把安踏带到了现在的高度。&br&&br&但是,对于安踏而言,不可能靠篮球这一条腿走路。所以,他们还需要开发新的重点品类。除了跑步和运动休闲这两个几乎所有品牌都涉猎的领域外,安踏一直在伺机而动,等待新的机会。在此期间,李宁已经确定了五大品类的发展方向,匹克也已经开始开拓自己在网球领域的疆土。&br&&br&于是,当政府开始重视体育发展,并且把目光投到足球品类之后,安踏迅速跟进开始部署自己的计划。对他们而言,足球品类确实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几个竞争对手当中,李宁和匹克都没有把重心放在这里;而积极参与其中的361度和特步,其实力和安踏不是一个级别的。因此,安踏正式将足球确立为篮球和跑步之后的核心品类。公司本身也看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br&&br&&br&二。&br&&br&虽说安踏几乎起跑的时候就几乎已经确立了自己在国内品牌中足球品类的领先地位,但是在国内发展足球品类本身却是一件很模糊的事情。中国的足球联赛不够职业化,青少年足球发展支离破碎,国家队成绩一塌糊涂,还时不时充斥着假球黑哨的负面新闻。很多成熟的品牌经营模式在中国市场都很难推进。唯一仅剩的一点操作空间,也已经被耐克(与中超和国家队的长约)以及阿迪达斯(与教育部牵手发展青少年足球)给瓜分了。所以,安踏想要切入这个市场,并不容易。&br&&br&而且,即便强如耐克和阿迪达斯,他们的足球品类在中国赚钱其实基本也还是依靠自己在欧洲的足球资源以及本身强大的足球鞋产品线。赞助中超(国家队),给耐克带去的实际收益很有限。而阿迪达斯投身的青少年足球就更不赚钱了。两个品牌对中国本土足球的积极投入,更多还是品牌营销、推广以及消费者的沟通为主。&br&&br&安踏肯定也知道这条路不好走。足球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白手起家。球鞋要新做,在欧洲主流足球市场也没资源,国内市场也要从零开始。但是安踏的篮球不也是这样起来的吗?所以虽然是新的战场,仍旧是这个熟悉的套路:&b&相对于耐克阿迪的自上而下,安踏选择自下而上。现在没资源怎么办?那就主动去抢夺消费者,而不是等他们去找安踏。&/b&&br&&br&&br&&b&三。&/b&&br&&br&于是就有了大家看到的这个计划:&br&&br&&blockquote&&p&具体而言,四大计划包括足球赛事计划、足球教练计划、足球装备计划和足球场地计划。其中,赛事计划主要是安踏公司与江苏省体育局成为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携手打造江苏省青少年足球联赛,并推出训练营、足球&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u.qq.com/usCCL.N&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嘉年华&/a&活动等系列足球推广活动。足球教练计划主要是安踏公司联合恒大足校每年推出四期青少年足球培训,邀请恒大皇马教练团队作为讲师,对各级中小学教练进行培训,计划在未来三年内为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超过2000名高水平足球教练。足球场地计划主要内容为,安踏公司与舒华展开场地建设合作,建设和推广笼式足球,解决中国足球场地不足的现状。足球装备计划则是安踏打造符合中国青少年脚型的高性价比专业足球鞋,让广大青少年能以合适的价格购买到专业足球装备。&/p&&/blockquote&&br&关键词是什么?&b&&u&青少年以及高性价比。&/u&&/b&安踏的路线已经很清晰了。用&b&高性价比的产品,接地气的资源来抢夺一批消费者。同时,通过明星的签约、官方的合作、球队的赞助,来巩固这些消费者的信心并逐渐吸引更多人的到来。&/b&&br&&br&是不是很眼熟,对,就是他们做篮球的思路。签约了郑智意味着他们已经拿到了最好的国内球星资源,接下来安踏肯定会尝试接洽欧洲球星。然后逐渐的,二到四线城市会开始接受“安踏足球”这个概念,甚至开始在电视里看到这个品牌的露出。一看产品价格,嚯!实在!。配合上安踏在二到四线城市强大的零售终端布局,他们的足球很快就可以起来。&br&&br&虽说阿迪达斯和耐克瓜分了中国足球可操作的资源,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掌握了这个市场上所有的生意空间。两大巨头的装备价格依然很贵,在中低级别城市的足球市场里,安踏有着广阔的生意机会和前景。这样的格局,安踏太熟悉了。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敢提出宏大的目标:&br&&blockquote&安踏公司总裁、执行董事郑捷表示:“进军足球领域是安踏品牌发展战略中十分重要的一步,安踏有信心将足球做成安踏未来的核心品类,并力争未来三到五年内做到国内足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届时足球业务将达到安踏整体营收的8%以上。”&/blockquote&看起来很艰难的目标,其实还是大有可为的。&br&&br&&br&四。&br&&br&熟悉的生意模式,政府的大力支持,本身整合资源的强大能力,都在把安踏足球往前推。非常期待安踏接下来能带给球迷们和消费者更多的惊喜。&br&&br&&br&以上。个人解读,欢迎纠错与探讨。
感谢邀请,刚刚在自己专栏里稍微提到过一些安踏足球的事情,借这个问题细说说。 一。 一直以来,安踏都在寻求新的突破点。通过做篮球起家的安踏,一直都没有着急扩张自己的品类,而是把大部分精力和资源专注在篮球这一件事上。也正是这样的坚持和随之而来的…
这个问题很好,其是是有专业的书籍系统介绍这些知识的。&br&&br&登山圣经 (Freedom of the Hills)这本书是该领域的经典书籍,目前出到第八版。&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dfcee9a51a066b737e2dd_b.jpg& data-rawwidth=&200& data-rawheight=&24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0&&&/figure&&br&&br&该书是著名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ountaineers.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Mountaineers.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俱乐部出版的。该组织成立1894年,根据地在西雅图,是非盈利的公益组织,我有幸也是该俱乐部成员之一。该组织致力于推广科学的登山方法,这本书是全世界所有的登山爱好者公认的该领域圣经。该组织也大力推崇环境保护,不过这里就不展开了,专就我这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对基础装备做介绍。&br&&br&&br&最基本的装备应该是保证安全的。没有安全什么都白说。每次户外活动都应该带齐的有10件,叫做Ten Essentials.维基百科上也有介绍,定义为户外活动为保障生存和安全建议必备的十件基础装备:&br&“The Ten Essentials are survival items that hiking and scouting organizations recommend for safe travel in the backcountry.”&br&&br&导航设备。比如指南针,地图,GPS。&br&防晒装备。防晒霜,墨镜,帽子,和国内流行的皮肤衣。&br&保暖衣服。衣服裤子,帽子鞋子。而且要特别考虑意外和极端情况,比如突然降温,大风,降雨等。&br&照明设备。头灯,电筒,额外的电池。&br&急救药品。防蚊,外伤处理,绷带,便携简易骨折甲板等。&br&生火设备。防风防水火柴,打火机。&br&简易工具。螺丝刀,瑞士军刀等。&br&足够食物。至少比计划多带一天的口粮。&br&足够的水。至少比计划多带一天的水,大概2L这样。&br&过夜装备。考虑到意外发生时不得不在野外过夜的情况,根据季节考虑睡袋,垫子帐篷等。&br&目的地和具体活动所需要的额外安全装备。(这个是我自己加的,不在官方的Ten Essentials以内)&br&&br&这上面的每个类别如果要展开讲都可以单独开一个话题。考虑到题主应该是户外远足为主,而非专业登山,结合自己的经验教训介绍一些。&br&&br&导航设备非专业人士还是推荐GPS。指南针需要和地图结合使用,要学会看等高线,学会矫正指南针。国内估计没有专业准确的等高线地图,那就还是GPS吧。如果带上手机,有可以记录线路的app最好,最好带上备用电池或者充电宝。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识辨地形,了解常识。别看到有沟还去沟里搭帐篷,结果晚上被山洪冲走。&br&&br&如果是男生,最容易忘记的可能是防晒。防晒不单是皮肤晒伤晒黑,更恐怖的是防止雪盲。我第一次上雪山的时候路上把墨镜弄丢了,自认为没事裸眼上山。后来雪盲,失明四十八小时,非常痛苦。还好我是滑雪下山,所以在潜伏期内我已经下山了。如果是徒步下山,在途中失明,后果就不堪设想了。&br&&br&衣服这方面很多朋友都提到,千万不能棉质衣服,千万不能牛仔裤。出汗后贴身失温就特别恐怖了,如果遇上刮风下雨冷出生命危险是分分钟的事情,如果没有同伴帮忙失温加迷路就要命了。如果有钱能上高档装备,比如带高档防水透气涂层的冲锋衣是最好。穿衣服的诀窍是多穿几层,比如内衣,加抓绒,加轻便户外羽绒,加户外轻便棉袄,加冲锋衣。感觉要出汗了就赶紧脱,感觉要冷了就赶紧穿,别怕麻烦。因为有很多层,所以组合方式很多。别怕麻烦就带一件很厚的羽绒,到时候脱也不是穿也不是。捂着出了汗就很痛苦。如果不小心弄丢或者弄湿就要命了。&br&&br&鞋子分类也很复杂。普通常见的就是hiking shoe。如果专业一点的就带mountaineer shoe,专门用来登山。高大上一点还会准备approach shoe。这样不同场合可以换鞋,根据目的地具体情况做合理选择。袜子也很重要,避免棉袜,因为出汗后贴在脚上容易起水泡。如果是多日徒步,每天晚上注意检查下脚上有没有水泡,注意鞋子袜子每天晚上尽量烤干,没有条件的就多带几双袜子备用。&br&&br&急救药品最好让有经验的领队在出发前做统一的介绍。户外发生崴脚,骨折,摔伤等是常见的。一个队伍里面应该有位受过专业培训的带头人。比如摔倒后如何检查脊椎是否受伤,如何移动伤员等是很讲究的,否者小伤乱弄就会搞成残废。如果发生骨折,简单的固定,如何就地取材,如何使用绷带也是要了解的。否者小问题会带来终生遗憾。&br&&br&水和食物准备起来不难,但这里强调的是额外的水,食物,照明和过夜工具。在户外永远都要做好被迫过夜的情况。天气,身体和队伍都有可能发生意外。如果没有额外的准备,心慌起来就会出昏招。食物的话带点高能食品。水的话如果去的地方不缺水源,那就带净水器。过夜装备简单的就是雨衣加上睡袋了,把自己裹起来过一晚上绝对不会有任何问题。回顾很多事故,都是晚上回不去了,着急,然后找救援,然后摸黑操作,结果意外发生。如果能安心过夜,救援留到白天,事故率就会少很多。&br&&br&额外安全装备是我自己加的。比如去淌水,那就带好救生衣。如果去探洞,那就带好头盔。头盔其实是安全装备里面最管用的。如果意外摔跤,头碰到石头上有头盔就不会死。如果有陡坡,前头的队友踢石头下来砸到头,没头盔就头破血流。探洞,速降等,难免下落过程中会碰到岩壁,没头盔就很危险。就算在下面等,抬头看队友下来的时候,难不成也会掉石头掉装备下来砸到自己。&br&&br&以上,便是户外徒步,登山的最基本装备。&br&&br&迈过这一步,又有哪些基础装备可以很好地提升户外活动的体验呢,我个人经验:&br&&br&准备一双轻便的手套。&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09edf714c9e68bbe31a451ce036b6936_b.jpg& data-rawwidth=&458&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09edf714c9e68bbe31a451ce036b6936_r.jpg&&&/figure&&br&我平时上山必带一副农夫手套。就是几块钱一副,手掌面是塑料涂层防水,手背透气。在户外很多地方需要抓树干,扣石头,摸脏东西等。带上手套就是无忌惮了。和高山手套相比农夫手套轻便舒适,丢了破了也不可惜,随便放兜里也很容易。&br&&br&&br&准备一副高级个人坐垫。&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2eb01cb030e5a0a5d40ebe9_b.jpg&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2eb01cb030e5a0a5d40ebe9_r.jpg&&&/figure&&br&我自己用的是Therm-a-Rest Z-Seat Camp Chair。轻便,隔热,高科技。任何地方随地一放,坐多久都不冷。无论是看风景,等队友,等天气,都是必备。否者要休息的时候就要到处找石头,然后用背包当垫子,很麻烦。&br&&br&湿巾&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42aa8c8e546cb6df341c_b.jp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ure&&br&如果有空间有体力而且需要过夜,带上湿巾会感觉卫生条件上来很多。吃饭前可以擦手,睡觉前可以擦身,脚臭可以擦脚,队伍有妹子的话带上这个瞬间变男神。&br&&br&准备一款高能高山炉,和空矿泉水瓶。&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7acb2b7bee7bca132bed5f_b.jpg& data-rawwidth=&601& data-rawheight=&5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7acb2b7bee7bca132bed5f_r.jpg&&&/figure&&br&如果上海拔4000米,带上这个生活品质乘10,几乎可以保证随时有热水。在苦寒之地,热水就是爹娘,有热水就什么都不怕。而原产于西雅图的MSR Reactor Stove高山炉是全世界登山者的首选,加热性能是其它高山炉的3倍。虽然价格比较贵,但是可以少带气罐,可以快融雪加热,好过一切。如果有队员病了,热水;队员冷了,热水;饿了泡面,热水;晚上进被窝灌好热水在矿泉水瓶里面带进睡袋,刮风下雪都不怕!&br&&br&&br&再往上谈装备就有点看专业了。比如专业登山和攀岩的就的带绳子。上雪山的就得带冰斧等。&br&&br&最后找到一张图,是我平时爬山时候的典型状态。雪山上带了简易手套操作单反都没有压力。&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2cf7f77c2ab408c0fb8d086d1c9c7571_b.jpg& data-rawwidth=&1022& data-rawheight=&6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2cf7f77c2ab408c0fb8d086d1c9c7571_r.jpg&&&/figure&
这个问题很好,其是是有专业的书籍系统介绍这些知识的。 登山圣经 (Freedom of the Hills)这本书是该领域的经典书籍,目前出到第八版。 该书是著名的俱乐部出版的。该组织成立1894年,根据地在西雅图,是非盈利的公益组织,我有幸也…
出于能够编辑方面的考虑,这个回答将不再这里更新了,更新的内容将会转移到我的专栏-仗剑走天涯,那里不仅有装备知识,也会有其他好玩的内容。欢迎大家继续关注:&br&另外,前段时间有朋友值乎提问,感谢你们的支持。但是由于对自己的声音着实没有自信,所以还请有需求的朋友直接私信我好了,文字说起来也比较清楚。&br&目前创业筹资中,杂事繁多,故更新不是很及时,还望见谅。如看了本文觉得还不错,欢迎您前往专栏打赏。&br&专栏地址地址如下&br&&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c_& class=&internal&&知乎专栏&/a&&br&&br&关于转载,这个回答下面的文章仍然不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到我的专栏下寻找相关文章,感谢您的支持&br&&br&再次更新,这次是关于帐篷的&br&&br&首先致歉,这次更新拖了好久,差点都要被我放弃了,不过最后还是决定继续更新。&br&&br&另,感谢各位的关注,由于本篇文章尚未完成,所以暂时谢绝转载。感谢您的配合。&br&&br&~~~~~~~~~~~~~~~~~~~~~~~~~~~~依旧华丽的分割线~~~~~~~~~~~~~~~~~~~~~~~~~~~~~&br&帐篷&br&对于很多人来说,outdoor的一大乐趣就是住帐篷,虽然帐篷远远没有家里的床来的舒服。 帐篷对于一次在野外过夜的户外活动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类对庇护所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虽然帐篷不能帮你抵挡野兽的袭击,甚至连大暴雨很多时候也无能为力,但是他对出行的人的心理的安慰是远大于实际意义的,而这种心理安慰在户外活动中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对于帐篷,我们也是需要好好选择的。&br&&br&今天我们不讲动辄需要5,6个人才能搭起来的帐篷,我们只讲你背得动的帐篷。&br&&br&首先明确一点,迪卡侬的两秒快开帐篷并不适合我们通常的徒步露营活动。虽然个人觉得这完全不可思议,但是答主仍然碰到过一些新手这么干。每次我都想说,你这么背着一个大龟壳,你老婆不嫌你丑么?????&br&&br&其实丑不丑的二说,关键是这个东西完全没法打包啊,基本上能够背在身上而不显得过分大的展开来的话像答主我只能睡对角线。可能你会说那妹子可以用啊,但妹子会背帐篷么???&br&&br&通常我们把帐篷按照可以容纳的人数来分,有单人帐,双人帐,四人帐。在答主还是年轻力胜的时候还背过八人帐,而且还是下过雨泡过水的,那酸爽...&br&&br&其他还有蒙古包啊,什么的,这里不一一展开。&br&&br&由于帐篷种类实在是凡多,我们不一一展开了,我们只讲最常用的一些。&br&&br&我们最常用的帐篷通常是双层帐,由外帐,内帐和帐杆组成。&br&&br&内账:很好理解,就是睡人的,有一层比较节省且防水的帐底,账面布料通常为透气织物。&br&&br&外帐:覆盖在内账外侧,没有帐底,通常是防水性比较好的织物,用来防风防雨。&br&&br&杖杆:帐篷的骨架,我们通常用的帐篷杖杆是在内外帐之间,当然,有些高山帐的杖杆是在外帐外面,这里不做讨论。&br&&br&当然我们还可以按照类型分,有金字塔,有青蛙帐,隧道帐等等等等。每种帐篷都各有优缺点。&br&&br&金字塔通常没有杖杆,直接用手杖当支柱,有点是特别轻,但是不稳,必须要有风绳之类的配合。通常是用在单人帐,当然也有双人帐用的,那这个时候呢是不适合带妹子的,为什么呢?因为那根杆会竖在你们两个中间...&br&&br&隧道帐的话通常杖杆是平行放置的,通常用在大型帐篷上,好处是空间足够大,因为通常杖杆是不能做地很长,因为做长的话也必须做粗,但是这个单位重量就上去
了,隧道帐的话由于杖杆两头的顶点是平行布置,那个就可以充分利用杖杆的长度吧帐篷做到最大,当然,确定就是不稳。因为杖杆没有交叉节点。&br&&br&青蛙帐其实是最常见的帐篷,通常青蛙帐的杖杆都是交叉布置的,并且在交叉的地方要打结固定,所以一般会更稳一些,青蛙帐的话不用风绳也可以搭建。实际的使用也最多。&br&&br&上面每种帐篷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选择的时候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来选择。为什么要讲能力呢?因为搭帐篷真的是个技术活,如果是新手的话就老老实实地买搭起来简单的帐篷,比如青蛙帐之类的,类似于隧道帐还是金字塔都比较考验功力。&br&&br&搭帐篷的技巧。其实在不同的情况下打帐篷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样的。&br&&br&题主偏爱msr的青蛙帐,如果是风和日丽,那么就找一块平地,当然,草地最好,沙土次之,最差的乱石,万不得以不要选,一来硌,二来容易把帐底磨穿...&br&&br&确定好搭帐篷的地点以后第一步是清理地面,所有的石子都要清理干净,一来睡的舒服,二来保护帐底。当然,如果有地布的话也是极好的。&br&&br&然后先搭帐杆,按照你的帐篷的说明书把帐杆架好。如果杖杆是穿式的,记住穿杖杆的时候不要拉杖杆,只能推。拉的话容易让杖杆“断”在里面,结果就是全部取出来重新接好杖杆重新穿。穿好后在把帐篷撑起来,这一步通常建议两个人一起做,而且要小心,新手很容易折断帐杆。当然,如答主般的老司机也是可以一个人搞定的。&br&如果是挂式的就简单了,直接把杖杆撑起来,然后把内账挂上去。&br&&br&注意:在接杖杆的时候一定要把杖杆接头插到底,否则很容易损坏。撑起来了后一定要把杖杆交叉处的结点用绳固定,通常内外帐在相应的位置都会有预留的绳子。&br&&br&接下来再把外帐铺上去,最后打上风绳,一切就完美了。&br&&br&另外,风绳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防雨,所以,一定要拉紧你的每一根风绳。&br&&br&当你在恶劣情况下的时候,通常这个穿式帐篷是比较蛋疼的,因为花的时间略有点长,这点时间足够让你的帐篷湿透... 这也是答主为什么更爱挂式帐篷的原因,虽然没有穿式的稳。 答主曾经在大雪天和下雨的时候都快速搭过帐篷,挂式的。好处是架好杖杆以后可以先把外帐搭上固定好,然后再慢慢挂内账,这样内账基本不会湿,当然这需要无比熟练的技巧。因为在那种天气下,要是动作太慢的话,什么方式都拯救不了你...&br&&br&另外一个选帐篷的要点是内账的面料,答主更喜欢布料的,为什么呢,依答主多年的经验来看其实帐篷的透气性完全就是一个伪命题。首先,帐篷是拿来过夜的,不是拿来乘凉的,乘凉的话大树底下更凉快,或者是天幕,所以一般只有天黑了才会进帐篷。山里面天黑了以后热过么???从来都是冷好不好。那这个时候其实保暖性就更重要。透气的话,帐篷里面的气窗是完全足够了的。再加上山里面的温度,想要觉得闷还真是件困难的事情啊。所以答主一直认为网纱是个很鸡肋的东西,为了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闷牺牲掉了一部分保温性能,不划算啊。&br&&br&还有一个就是帐篷的稳固性,通常结点越多的帐篷越稳,当然,同样构造的帐篷,固定节点更稳。固定节点的意思就是在杖杆的交叉处不只是简单的绳索固定,而是有一个响应的楔子,当杖杆装好以后,杖杆间的相对角度是固定的,这样有助于保证帐篷的外形,在大风大雨天有更好的性能。&br&&br&我们如何买帐篷呢?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好好玩的朋友,我建议玻璃纤维的杖杆就不要选了,太重,虽然便宜,直接买铝杆帐。牌子的话高低端都有,低端一点的牧高笛做的挺不错的,中端的话luxe也挺不错的,高端的话msr也挺不错的,看自己的荷包咯。然后国内有些仿别人经典款的牌子,这里就不点名了,其实个人还是比较鄙视这种行为的,但是看在价钱的份上,大家自己决定吧。&br&&br&&br&&br&~~~~~~~~~~~~~~~~~~~~~~~~~~~~依旧华丽的分割线~~~~~~~~~~~~~~~~~~~~~~~~~~~~~&br&&br&已经不知道多少年过去了。。。。。。。。&br&&br&这半年被各种事情折腾得要死要活的,很多私信未回复或回复不到位敬请谅解&br&&br&由于私信里面大多是询问气垫牌子的,这里就略微安利一下,牌子是therm-a-rest。 我用的是r4.分男版和女板,两者一样重,男版1.8m长,3.8cm厚,女版1.6m长,4cm厚(数据久远,未考证,可能有产品更新),嗯嗯,就是这样,土豪们可以开始随意了(淘宝商家可以给我打广告费了哈)&br&&br&关于私信询问装备推荐的。其实所有的推荐理由和选择理由在正文里都有,除了功能性的理由外,什么颜色啊外观之类的我实在是无能为力做推荐的。所以还请询问装备的朋友把你候选的装备列出来我才好帮您评价不是。&br&这样的话可以节约很多时间不是?&br&&br&谢谢哈&br&&br&又是小半年过去了,被人催更了,所以,继续更新,这一版内容写睡袋和防潮垫,因为这两个东西基本是在一起用的所以,一起说比较好&br&&br&---------------------------------------------------我是分割线(第四版答案)----------------------------------------&br&&br&先讲睡袋。睡袋也是私人物品,所以根本不会外借,在加上有裸睡的习惯,想想真是...&br&从材质上分,睡袋分为棉和羽绒,由于棉睡袋各种棉区别不大,所以不继续再细分了。对于羽绒睡袋,通常是有鸭绒和鹅绒,相同保暖程度的鹅绒睡袋比鸭绒睡袋大概要轻20%到30%左右,但是价格要贵上3到4倍,所以不是像我这种脑子抽风的人,一般鸭绒睡袋就够了哈。&br&&br&棉睡袋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比较适合低强度低海拔的hiking,一个设计良好的棉睡袋对新手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便宜...&br&&br&通常羽绒睡袋的重量只有棉睡袋的三分之二左右,而最平常的棉睡袋重量一般在2.2到2.5kg,我们可以看到,将近可以省下1公斤的重量,为了这点重量多花点钱对于有了一点经验的驴来说还是很合算的。&br&&br&对于购买羽绒睡袋,一般上面都会有个参数叫蓬松度,这个参数数值越高,保暖性越好,鸭绒的在500~700之间,鹅绒的最高可以到900。当然,蓬松度越高的价钱一般也越贵。对于普通人来说,蓬松度不是很直观的数值,那我们还可以看另外一个参数,那就是适用温度。通常来说,这是一组参数,有两个值,一个是极限温度,一个是舒适温度。选睡袋的时候最好是按照舒适温度来选,一般海拔每上一千米,气温降低6度,找出你要去的地方的最近的城市,然后看当地的天气预报,在换算温度。山里面的早晚温差大概会有十度左右。&br&&br&通常在江浙一带海拔1以上的春秋两季,我推荐至少是-5度的睡袋,夏天至少是0度或者5度的睡袋。为什么这么选,因为睡袋厂家在测试睡袋的时候通常会找一个彪形大汉,然后这种人么,通常都比较抗冻,所以要是按照极限温度去选睡袋,冻成二逼是妥妥的...&br&&br&然后是睡袋的设计,分为两类,信封式和木乃伊式。信封式的好处是可以完全打开,变成一床被子,缺点是保暖性不好。木乃伊式的拉链一般只开到一半,好处是保暖性要好很多,缺点是貌似也没啥缺点... 所以强烈推荐木乃伊式的睡袋。一般我是两个人出行的话我还会再带一个信封式的抓绒睡袋,平常可以完全打开当毯子用披在身上,信封式的睡袋对于我的吸引力仅在于此...&br&&br&某宝上有很多什么可以拼接的睡袋,情侣款。我只想说,带妹子出去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睡袋这么小两个人挤在里面完全不舒服啊(就算两个睡袋也很小,两个人一人往一边蜷身就完全绷住了,不要问我为什么知道) 所以,这个是鸡肋,完全可以不用考虑。&br&&br&睡袋的收纳,睡袋的收纳是很大的一个问题,以前在学校的时候都是被要求要卷好了收,对于棉睡袋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对于羽绒睡袋,由于压缩性比较好,所以随便怎么收问题都不大,关键是要动作快。动作快这个问题涉及到整个出行的行走效率,所以至少要熟练。一般好的羽绒睡袋都会配两个袋子,一个是压缩袋,出行的时候用的,一个是收纳袋,体积很大,这个是平常不用睡袋的时候存储用的,目的是让睡袋尽量保持蓬松状态,这个很重要,直接影响睡袋的寿命。&br&&br&另外有一类睡袋是下半部是棉的,上半部是羽绒,通常用在高寒地区,因为棉的不容易被压缩,因此垫在下面的话保暖效果会比羽绒的更好,而在上半部,羽绒可以充分膨胀,取得最好的保暖效果。&br&&br&睡袋牌子推荐:不做推荐,原则还是选专业品牌而不是全线品牌的为好,有看中的可以私信问我...&br&&br&&br&睡袋讲完了讲防潮垫:&br&&br&现在常用的垫子从材料上来分分两类,充气垫和泡沫垫。&br&泡沫垫,工艺上面又分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其实两者没有太大区别,对于防潮垫来说,厚度是王道,但是一般的泡沫垫都没办法做得很厚,因为那样的话就没法卷了。个人建议就是买个看起来皮实耐操的,这么多年实际的经验当中,防潮垫基本都是在密林穿越的时候被挂坏的...&br&&br&泡沫垫的造型对于保暖来说也有比较重要的作用,现在流行的蛋巢就是在靠近人的那一面有很多较深的凹槽,作用是让睡袋可以充分膨胀,从而提高保暖效果。&br&&br&然后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以前刚接触户外的时候,用的防潮垫上都有一层铝的镀膜,然后前辈告诉我说应该是铝膜那面朝上。而如今,则听到无数人在说要铝膜朝下,后来出去很多次,一些“领队”和“向导”试图纠正我的错误用法,包括曾经一位到我们学校来开生存讲座的“特种兵”,理由是铝膜是拿来防水的,所以应该朝下。 本着工科生一根筋的精神,我当众嘲笑了这个哥们不懂科学,搞得他很没面子(他自己觉得很没面子)。&br&&br&&b&下面解释一下为什么要铝膜朝上&/b&。首先,铝膜不是拿来放潮的。本身泡沫垫的垫子就是有一定的防潮的能力,根本不需要特别增加一层铝膜,而且就算要增加一层不透水的膜,贴层塑料就完了,强度和韧性远比一刮就坏的铝膜高(通常帐地会有沙子),而且成本要低很多。那铝膜是拿了干嘛的? 答案是反射热量用的。热传导的三种方式中辐射传热也占了很大比重的,而反光层的存在就可以把大部分的辐射散热反射回去,这个才是铝膜存在的意义。那铝膜应该存在哪里呢?当然是热辐射体和周围介质之间啊啊啊啊啊啊啊。对于帐篷里面,人是温度最高的物体,当然是人向周围辐射热量啊(包括地面),所以铝膜应该靠近人才对啊。完全不理解那些坚持铝箔朝下的人是怎么想的,估计是那个所谓的“老驴”觉得铝箔朝上睡着滑来滑去不舒服,一拍脑袋想出这么个理由,然后以讹传讹。不想想铝箔朝下人和防潮垫是不滑了,可垫子和帐底滑了呀,有点沙的话,铝箔分分钟不就碎了啊,还防个毛毛线的潮...&br&不好意思,每次说到这个问题就火大,一群所谓的“老鸟”死要面子,给他解释了不听,自己做错了就算了,还带坏新手,最讨厌这种半吊子了...&br&&br&然后是充气垫,最爽的垫子当然就是充气垫啦(当然不是指那种几公斤重的充气床)。充气垫效果好在哪里呢?举个例子吧,某次爬山,在山脚下过一夜,由于我懒就借了个同行的人的泡沫垫睡在老乡家客厅,然后半夜被冻醒。第二天和第三天在山上用的是我自己的充气垫,睡得那个暖和啊...&br&为什么会这样?一是充气垫可以做得远比泡沫垫厚。二是充气垫里的相对空气量更多。最好的绝热材料就是空气,而泡沫为什么能绝热也不是因为泡沫里面的固体材料而是因为里面的空气,空气的热导率几乎是所有材料里面最低的,前提条件是静止的空气。我们在风里会觉得冷是因为大多数的热量被对流传热传导出去了。所以只要解决了对流的问题,空气才是最“暖和”的介质。所有的绝热设计的原理几乎都是这样的。&br&但充气垫的问题是重,几乎是防潮垫的3~4倍,而且容易漏气。但是,凡事都有但是,有某个牌子的垫子简直就是神器,重量是普通充气垫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厚度几乎是普通垫子的一倍,效果是杠杠的。 无数人在试睡过我的垫子了厚分分表示下一件装备就是它了。至于耐操,我用了五年,各种乱七八糟情况都有过,完全没有漏气的迹象,除了自充气效率降低(长时间折叠保存造成的),其他和新的没啥区别。当然,也有缺点,就是太他娘贵了,买这个的价钱可以买半打同等级别的泡沫垫... &br&&br&对于垫子的选购建议,对于新手来说,买个50块左右的泡沫垫就足够了。等你决定一直要玩了,而且对装备有比较好的规划了以后再买高级点的产品。另外,200块左右的充气垫完全是鸡肋,有这点钱,不如买个同等价位的高质量的泡沫垫。至于神器,强烈建议土豪们不要犹豫直接买。个人认为,这是所有装备里面,性价比最高的东西,没有之一。因为,对于其他所有装备,我都可以找到性能相似的替代品,唯独神器就是神器...&br&&br&下版更新预告:帐篷。 帐篷是个大工程,且听我细细道来。&br&&br&---------------------------------------我是分割线---------------------------------------------------------------------&br&&br&这半年上课上得我要死要活的,所以一直没有更新,但是发现实在是拖得太久了,所以决定还是更新一下。然后这一版答案写背包。&br&&br&------------------------------------------我是分割线(第三版答案)----------------------------------------------&br&为了方便阅读,这一版答案放到前面来,想要看以前的答案,就往后拉啊拉啊拉啊拉&br&&br&背包:&br&第一个对背包的映像是一个前辈说的“背包如老婆”,然后用及其复杂的眼神看着他亲爱的包....&br&基本上,买完鞋和睡袋以后,下一件装备就是背包。&br&很多新手有一个误区,鞋和睡袋不借可以理解,为什么背包也不借,其实道理很简单,‘背包如老婆’,老婆你会借人么???&br&其实背包也是很私人的一个用品。最主要的问题就在于背负的调节,对于每个人的体型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背包都是独一无二,如果借人的话,背负要重新调,而且一个舒服的背负通常情况是要调好久的,是要通过好几次出行才能调到最好的状态(这个之后会解释)。所以借给别人之后再拿回来,所有东西又要重新调过,这总是件很郁闷的事情。而且背包的使用很多时候都是很小心的,总不愿意见到其他人又扔又砸的,所以还是不借为好。 对于借背包这种事,通常我会有一个通用的挫包,然后谁用借谁,自己的主包是千万不借的...&br&&br&背包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为了做普及,这里只提及35升以上到中大型徒步背包。技术及其他特种包暂时不考虑。&br&&br&第一个问题,我们究竟需要多大的背包:&br&如果你到一个论坛上去问这个问题,你会得到很多答案,但是很少有答案很详细的解释,当然有些人给你说一个星期都只要45升的背包,但是他不会给你说,他的装备已经简到不能再简了,对你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所以,首先先要明确需求。&br&&br&对于大多数的新手或者次新手来说,大多数的线路还是周末两天线。其实小长假的三天线就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了,两天线里可以少带很多东西,但是三天线就完全不一样的,事实上,从两天线到三天线甚至一周的线,最大的变化是心里上的。两天线意味着无论再怎么走,到最近的人家都只有一天的距离,很多东西就可以省略不带,我最轻量化的时候连换洗衣服都不带,就多带件T恤就好了。但是三天线完全不一样,这里很有可能至少有一天是没有人烟的,那很多东西,例如备用食品,药品,衣物等都必须考虑起来,防雨措施也必须考虑起来。两天线的话将就一天就完了,三天线要是第一天就湿了,剩下两天就只剩蛋疼了。我带过的很多人,包括很多在之前两天的活动的时候都表现非常不错的孩子,在第一次走三天线的时候都碰到了各种各样蛋疼的始料未及的状况。&br&&br&通常对于新手来说,只打算买一个背包解决所有问题的娃,我的建议是女生至少45升以上的背包,55升最好,男生至少55升以上的背包,65升最好。&br&男生和女生的差别在于基本我们不会让女生背帐篷,所以可以少掉十升。有人会说65升的背包太大了,我的意见是如果你觉得背包太大,可以把帐篷和防潮垫都打到背包里面去,把防潮垫卷一个桶放进去,其他东西放在这个‘桶’里,这样的话可以把背包撑起来,还比较好看,缺点是零时想拿防潮垫的时候不方便。当然我也碰到过一些不动脑子的娃,东西多的时候也这么干,然后在那吼东西装不下,这个时候简直就想一只鞋给丫飞过去...&br&&br&下面我们来详解背包。背包通常分成两个部分,背负和包体。最早的时候,这两个东西是可以万却分开的,这种包叫外架包,背负在特殊的时候可以拿来他用,比如做个简易担架。但是如今这两个东西基本都合在一起的,我们通常叫他内架包。但是为了方便解释,我们还是分开说。&br&&br&通常45升以上的包的包体包含了以下几个部分,睡袋仓,主包,顶包和外挂,其中外挂包括各种收纳袋,器械环和收紧带。&br&&br&睡袋仓,通常是在背包的最下方,开口为拉链,在内部用一块布和主包分开,那块布上有织带可以调节仓的大小。如今的轻量话潮流里面很多包的睡袋仓都取消了,鹰家07款的苍穹60都没有睡袋仓。但是后来又加上了,应该是用户反馈了。因为没有睡袋仓真的很不方便。我有个胡峰44,基本是轻量化的巅峰了,也是没有睡袋仓的,每天早上打包都想死啊,所有东西都要拿出来,然后再一样一样填,慢死了。有睡袋仓的话,基本上很多暂时不用的东西可以不用动,或者提前收好,这样第二天拔营速度可以快很多。顺便吐个擦,现在的好多活动,特别是新手多的,早上拔营简直就是噩梦啊....&br&另外,睡袋仓除了塞睡袋,还可以塞衣服,甚至帐篷(不带帐杆)&br&&br&主包,这个基本没有什么花头,通常的背在靠近背部的位置有个水袋仓,跟电脑夹层似的,那个用水袋的时候放水袋,没有的话放放文件也不错。&br&然后有的主包可以加大,就是在顶部可以有一截可以像卷袖子一样卷起来,这种背包通常在型号上有个+10之类的字样。&br&经典的背包在开口处是用绳子收紧开口,这个好处是可以装很多东西,因为口没有完全收紧是没有关系的,只要东西掉不出来就可以了,如今有种趋势是该用拉链,很多背包在主包的正背面也会加一个拉链,号称是为了方便拿东西。个人来说,不是很喜欢这样的设计,特别是在中型背包上面,完全多余。第一,东西不会多到不好从顶端拿,随时要拿的东西可以放顶包,衣服可以放外挂,完全没有必要从侧面打开主包去拿东西。第二,一个装满的背包上把拉链拉起来有多费劲大家都有体会。第三,开口处没有保护措施,降低防水性,第四,加这么大一条拉链包又重好多,而且,拉链好容易坏啊...&br&现在有些背包的开口也改用拉链了,说实话,除了全防水(背包当浮筒用)的背包,我实在是想不出有什么利用用这种设计,所以选择的时候要慎重。&br&&br&顶包。顶包的作用除了装一些常用的小东西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遮蔽主包口。通常顶包和主包的连接是通过四跟织带,靠背部的两根可以调节长短但是没法打开,靠另一侧的两根用扣件和主包上的两根可调节长度的织带相连。正确的顶包位置是在主包的正上方,完全遮蔽住主包开口。&br&&br&外挂:&br&外挂是一个背包上非常重要的东西,通常外挂的设计的好坏决定了背包的易用性。&br&收纳袋:&br&通常每个背包的正背面和侧面都会有临时收纳装置,有些是弹力袋,有些是拉链封口的袋子,还有些是弹力绳。这几种里面我最喜欢弹力袋。拉链袋还有拉链,而且通常布料不是弹性的,装东西拿东西麻烦,但是防水比较好。弹力绳的话除了放衣服以外,其他基本不用考虑,会掉。弹力袋的话基本是啥都可以装。侧兜是很考验设计功力的,好的设计侧兜是要可以不下包单手方便拿东西,特别是水杯。这个国产品牌还没有做的好了,个人觉得应该是设计师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其实这就是差距。&br&器械环:&br&早期的背包基本是雪山包,然后各种复杂的器械环,好在现在很多设计师意识到很多用户根本用不到这么多,所以很多背包都精简了这些设计,通常保留的是睡袋仓开口那个位置有两个织带环,这两个环可以用来拖拽背包,也可以用来在运输中固定登山杖等装备,通常在其对应位置上方还会有两根弹力绳。&br&收紧带:&br&这个是背包里面最关键的东西了,背包打好以后不想里面的东西晃来晃去,那就要用收紧带把背包收到合适大小,正确的用途是打好包后所有的收紧带都需要收到最紧以固定背包的形状和背包内部的东西。&br&通常,在主包开口处有一个纵向的收紧带,这个其实是很关键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帐篷是绑在这里的,这个时候这个收紧带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br&收紧带的另一个作用绑一些外挂的装备,如防潮垫,帐篷什么的。通常绑的位置有1睡袋仓外侧(横着),2主包背面(横竖都行,看收紧带方向),3主包开口处(横着),4两个侧面(竖着)5顶袋顶部(横着)&br&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和5的位置可以绑帐篷,其他位置都只能绑防潮垫,为什么,绑了你就知道了,无比酸爽...&br&&br&背负:&br&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写个万把字的问题,我还是简单点吧。&br&背负包括,背部支撑,肩带,腰带,重心带&br&背负的大小:这个非常重要,最舒服的背负一点是和你的体型契合的,所以跟衣服一样也有大小号的区分。&br&通常好的包是死背负,就是背负大小不可做大的调节,只可以微调,买的时候要量自己的脊背的长度根据目录来选大小。&br&一般的背包通常都是经典的CR背负,就是背部是两个铝条,好一点的会把铝条稍微弯一下以契合人体背部的形状,然后大小可以做大的调节,方法是掀开背板,然后看着上面的s,m,l三个号调,大小固定是一个单向扣件和织带。如果你看到一个均码的包还卖的奇贵,那基本就是哄小孩的,可以不用再看了。&br&腰带:现在一般都用快捷腰带了,就是可以完全放松,把扣件扣好以后,再拉两边的调节织带把腰带收紧到合适的长度。如果没有这个装置的话要预先调节好腰带的长度,然后不停地收腹。&br&很重要的一点,腰带是系在胯骨上的,不是勒在腰上的...&br&腰带和背包相连的东西还有两根承重带,通常在腰带两侧,保证这个东西要收紧,否则的话腰带基本没有作用。&br&肩带没有什么好说的,跟书包带差不多,注意个人强烈推荐系胸扣,可以防止肩带左右滑动,并且略微受点力,而且胸不会闷...&br&重心带,这个东西无比重要啊,这个就是在肩带最高处和背包主体相连的两个织带,可以调节长度,这个带子可以调节背包的重心,合适的背包大小是这个带子和水平面成45度。所有上包的动作做完了后最后调节这个带子的长短保证背包的重心合适。&br&&br&背包背得肩膀痛通常是脖子后面链接肩甲股的那块肌肉疼痛,原因是被背包带压的,调整正确的背包其实那个地方应该是和背带有接触但无受力,重心带可以把肩带提起来一点。保证前锁骨那个位置和胸带共同受略向后的压力。这个时候你会发现爽很多。&br&&br&背包的结构基本讲完了:然后讲打包和上包及调节:&br&打包的原则是轻在下,重在上,轻在外,重在里&br&这就是为什么睡袋仓可以装睡袋和衣服而不能拿来装水的原因。&br&上面提到的绑帐篷的位置也是是这个原因。当然,帐篷还可以拆开打包,这里先不说了。&br&装在主包里的东西也不要一锅炖,不同的东西还是用不同的袋子装好,换洗衣服可以放在最下面,因为这个是到了营地才会用的,之后只锅,食品等,备用水一定要放再最上面。&br&另外拿一件外套(抓绒,软壳,下雨的话冲锋衣)放在外侧的收纳袋里,当停下来休息的时候及时穿衣服。&br&小刀等东西不推荐挂包上或者放顶袋,这个是救命的,一定是随身带。其他医药包什么的可以放顶袋。&br&能量棒什么的可以放在腰带上的口袋(如果有的话)。我快速solo的时候基本是腰带和肩带上的到处插满能量棒。&br&&br&上包,严禁单肩甩包,时刻记住要两根肩带一起提,正确的上包姿势比较难描述,出发之前问下领队吧,靠谱的领队都会愿意教你的,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记住并且去做,不要因为累了就随便一甩。&br&&br&上包后的调节,先系腰带,然后调节肩带长度,最后调节重心带。&br&腰带是系在胯上,所以你要保证你的皮带不在这个位置,否则,呵呵。&br&下包的时候一定要把腰扣系上,防止损坏。&br&关于腰包的位置,比较舒服点的是腰带在腰包下方。&br&但是,你可以选择不用腰包... 很多口袋的裤子什么的最方便了。&br&&br&背包推荐:&br&个人声明,我是Osprey 的脑残粉...&br&国产的,acme是我见过做的还不错的,bp其实也国产了,价位也差不多,可以选择。&br&国际品牌,低端一点的有沃德,多特,迪卡侬等。&br&高端的有鸟(他家的价格太bug)&br&中端的有,格里高利,Osprey,花岗岩,螺母等。&br&&br&比较典型的是格里高利和Osprey&br&格里高利的背负系统超级复杂,各种调节,调好了超级舒服。Osprey的背负超级简单,但是调好了也超级舒服,怎么办??? 选你喜欢的...&br&轻量话上,Osprey基本是无出其右的,当然,花岗岩有个别bug的产品,Osprey是属于全线轻量话的那种。&br&然后买背包一定要试,最后是装满了东西试,店里面试有个bug是他们给你塞的是睡在里面,那个无论啥包都基本试不出不舒服的地方.... 所以最好找人借包试吧。&br&&br&然后不是广告,只是评价下Osprey的包,基本上他家各种类型的包(除了最重的两款)都用过。07款的苍穹的背负是我背过的所有包里最舒服的,足够硬,后来新款的包都好软啊,不知道怎么想的,外挂普遍都很棒。然后说小小鹰,这个是o家的一个奇葩,完全是另外一个线路的包,不知道为什么这么火,其他都不错,但是头包不能调节实在是蛋疼,这意味着装东西及其有限,背负能力也有限,45升应该是最合适的。另外,这个某宝有假货...&br&&br&如果选中了什么包不知道怎么样的话,可以私信讨论,毕竟公开场合个人意见讨论某些品牌的优缺点不是件很合适的事情。对于o家,既然是真爱,那就无所谓了...&br&&br&------------------------------------------我还是分割线-----------------------------------------------------------------&br&终于到家了,之前一直在旅行,手机打的答案比较简短,然后在后文提到了5万字的问题,那五万字是我自己写的一个领队手册,整个手册还没有写完,本意是写一个社团内部的培训文件,由于我话唠,导致越写越多....... 然后回来之后我看了一下以前写的东西,发现讲装备的都是散落在各个段落,所以决定接知乎这个机会顺便整理一下,个人估计会写得比较长,再加上我个人懒,又要开学啦(哭...)所不一定会一次更新完,如果嫌麻烦的话就看分割线里面的以前答案吧,基本的要素都在里面了更新的会陆续贴在最后&br&&br&-------------------------------------我是分割线(第一版答案)---------------------------------------------&br&&br&不邀自来,我是冲着回答第一推荐的坑爹包来回答的&br&个人户外经历&br&9年,其中四年为常任领队,带队频率为1月一次,多为周末两天线,近年来基本不带队,改为自己玩,领队时期历任社团装备,训练,技术部长…&br&&br&先点评回复第一的答案,cross&br& 是我见过最烂的,没有之一的国产包。他的烂不是在面料上,是在设计上,完全就是一帮根本不懂装备的设计师照着经典设计抄出来的四不像,举个例子,他家的包可以没有主包收紧带,70升的大包哦,还有cr和tcs背负的组合体,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的设计……… 我们社团当时负责采购的小朋友年少无知买了十几个,现在基本都拿来当麻袋用了………&br&&br&说正事&br&投资装备的顺序&br&1 鞋和袜子&br&2 背包&br&3 睡袋&br&4 衣物&br&5 灯具&br&6 炊具&br&7 其他 &br&&br&123的顺序不用考虑,不会错的,456看个人喜好,7里面包括了了帐篷,登山杖,刀具,通讯,定位,医药等,这些属于进阶版,新手暂时可以不用考虑。&br&&br&为什么鞋最重要,因为你是在靠脚走路,有人说,穿军胶就可以了,我说,等脚底有可以穿军胶的茧和有穿军胶的体力在考虑军胶,其他时候还是穿登山鞋,而且一定要中邦及以上,除非你参加的是越野跑比赛,其他任何时候都应该是中邦,我曾经为了这个问题写了篇n千字的文章来论述,目前爪机不方便,只能说听我的不会错&br& 背包,国产的牌子很多,出发acme,也不错,至少设计不离谱,选包的原则基本不选全线品牌&br&&br&其他改天再改,睡觉去了先&br&&br&睡醒了(时差党伤不起),继续写&br&&br&昨天只看了排名第一的回答没有看问题,貌似回答有点偏题了,不过还是想先把大概的说完再来推荐&br&&br&背包的话基本就是两点,背负和外挂,鸡毛一点的就是外形设计啊什么的。背负现在国产背包普遍都是cr背负,就是背后两根铝条的,好处是可大范围调节背负尺寸,坏处是不是很舒服(我比较龟毛...) 外挂的话就是用来挂载各种装备的,如果是新手不是做过多的技术路线的话,其实大多数外挂是用不上的,但是由于很多国产牌子依旧不知道该怎样设计背包,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国产包背后一堆乱七八糟的器械环什么的,但大多数时候你都不会用到。&br&目前国产背包已经进步很多了,但是想cross这样抄得不知所云的包还是避免的好。国产里面ACME算是做包比较专的,当然,不能跟国外大牌比,但是基本对得起这个价钱,然后其实再加个一两百块钱买多特,沃德等的低端包也是不错的选择。&br&&br&睡袋的话选择太多了,以前pureland基本可以说是性价比之王,如果要买羽绒的话,个人推荐小蚂蚁,再高端一点,黑冰,天石都是不错的选择,再高端就没有底了,新手不用考虑了。&br&基本400块以上的预算就可以考虑羽绒了,然后不要选信封式的睡袋,任何号称可以两个睡袋拼起来的这种都是鸡肋。&br&&br&衣服,花样最多,差别最大,我只想说,80%的情况你是不会穿冲锋衣的,所以,谨慎考虑在这上面的投资,穿冲锋衣在城市雨天装B的概率远大于在山上穿的概率...&br&&br&灯具,的确,大功率手电筒远比头灯来的爽。但是,户外第一安全法则是不在天黑后行动...&br&而对于营地活动,解放双手更重要,所以个人还是推荐头灯,当然,人多的话备一个营地灯也是不错的。&br&&br&炊具,火枫套装的确够了,进阶版的话钱烧得也很多,要注意的就是分体炉头和一体炉头,前者稳,后者轻,看个人爱好了,个人推荐稳的。&br&&br&其他的,就提一下帐篷吧,帐篷牧高笛,洛丝,三峰都可以选,依旧不推荐全线品牌的。&br&然后看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欢门厅大的,有人喜欢轻量话的,这个要说开去太多了。等有空再写。&br&唯一现在想说的就是不要买大面积的网纱帐。首先,帐篷通风是个伪命题。的确,网纱帐的确是比较通风,但是用帐篷的时候基本都是晚上,晚上在山里基本都是比较凉快的,所以网纱和全布的账面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但是到天冷的时候,网纱帐就呵呵了,怕闷的话,不如帐门上留个小缝。&br&&br&对于题主的问题:&br&&b&一个2人帐篷,两个睡袋、帐篷防潮垫、两个自动充气垫、背包一大一小、炉头、气罐、套锅等等……冲锋衣等等暂时不考虑,因为媳妇儿单位上发了,我自己也有&br&&br&我在甘肃,活动地区以甘肃青海周边高原地区为主,也有宁夏内蒙戈壁滩之类的地方,但应该不会跑雪山上露去,也不会在冬天出门……&br&&br&想请各位老驴说说还需要准备哪些必备的装备。然后推荐一下品牌、型号什么的。&br&&br&预算的话,我知道专业户外装备都好贵,而我也不是专业级的发烧友,所以还是以亲民为原则吧。&br&弱弱的问一下,&br&5000左右能不能备齐一套?算个啥档次的?&/b&&br&&br&这样分配,背包1300,女生45升左右的包大概500,男生60升左右的800,牌子,沃德或者多特&br&睡袋各五百,共一千,小蚂蚁,或者其他地段的鸭绒睡袋&br&帐篷,洛斯的蜘蛛2,大概800块左右吧,或者三峰(认识的人用过,口碑还行),价格淘宝吧&br&炉头和锅,火枫套装,250搞定&br&垫子,不要买充气垫,就山之泉的蛋槽就可以了,大概100搞定&br&实在想买充气垫的话只买therm-a-rest 但是垫子加套子要1000一套,但你买了绝对不会后悔。&br&&br&以上除去垫子,大概3500.&br&&br&个人建议,每人一套速干衣裤,500一套,共1k&br&灯具加登山杖,每人100的预算,共两百(入门耗材级)&br&&br&以上大概5000.&br&&br&但是个人建议,真的要买好鞋啊,每个人至少1500的预算是比较靠谱的,当然,可以选迪卡侬的鞋,低端鞋还是比较出色的,基本1500可以搞定两个人的啦,但是个人建议直接一步搞定,没有必要去花1500来提高思想觉悟... 还有很重要的就是袜子,迪卡侬25块一双的是性价比最高的,不要问我为什么,200块一双的大多数人事不舍得花这个钱的...&br&&br&------------------------------------我是分割线(话唠的装备史)--------------------------------------------------&br&&br&关于户外装备,由于种类繁多,而且很多时候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不胜枚举。所以,我们首先先要设定一下户外环境,因为根据环境选装备才是最根本的原则。&br&&br&由于本人常年在江南一带活动,虽然经历过低温,高海拔的环境,但是对于常年生活在那种地方的亲还是自愧不如的,所以我设定的环境可能看上去没有那么苛刻,但是我觉得基本涵盖的大部分的需求。&br&&br&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户外,特别是新手的户外环境都是在-10度以上,海拔不超过4k(基本涵盖江南四季,和北部三季),非技术路线(无需技术装备,安全带,锁具,绳索等)一般会是周末线,或者小长假的线路,这就意味着你可能要在帐篷里呆一到两晚,但很多时候,三天线和两天线之间就已经是一个不小的飞跃了,很多时候你带的装备和心里准备就有很大的差别了,例如两天线,可能为了追求最轻便,有一些地布,防水袋之类的东西我就不愿意带了,哪怕下雨,睡袋湿的话问题也不大。但是三天两晚的就蛋疼了,如果第一天就湿,那后面基本就全部都完蛋了,所以,准备方面就会有很大的差别。&br&&br&下面开始说装备,对于一次出行,我们要带些什么东西呢?我们先来看下我每次出行都会做的list(当然,食物去掉了,括号内是可选项)&br&背包,睡袋,帐篷,防潮垫,登上鞋(拖鞋),T恤,速干衣裤,冲锋衣(裤),抓绒,袜子,头巾,帽子,墨镜,锅,水壶,炉头,气罐,刀,指南针,地图,救生哨(gps,对讲机),手机,电池,头灯,登山杖(护具)等&br&&br&大家可以发现,这里面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但是总要有个先后顺序吧。前面已经讲了一些装备的重要性了,我们在来复习一遍啦。&br&&br&1 鞋和袜子&br&2 背包&br&3 睡袋&br&4 衣物&br&5 灯具&br&6 炊具&br&7 其他&br&好吧,我们按顺序讲:&br&&br&鞋和袜子&br&&br&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第一重要的是鞋,很多人也觉得只有穿上冲锋衣再背一个巨大无比的包才算户外,所以包肯定是最重要的。但事实呢?&br&&br&讲个例子吧,你造吗?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妹子穿着耐克的板鞋爬山,然后鞋底掉了,真的掉了,最后我找了根鞋带给她吧鞋底绑上,后来撤到景区买了双鞋... 你造吗?每次爬山最大的乐趣之一就是的穿着帅帅的篮球鞋爬山的小帅哥们下山的时候各种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 你造吗?每次下山车上总结会上新人们总结最多的就是“这次走得好辛苦,我的鞋也不怎么好,脚上起了好多泡,导致第二天跟不上队伍”云云。&br&&br&背包坏了,领队可以帮你分着背东西,衣服刮话了,组长可以借你一件,但是鞋坏了,总不能每次都遇到多带根鞋带的领队吧... 所以每次有新人要我带他们去逛迪卡侬啊,三夫什么的,我第一个带他们去看的装备就是鞋,我推荐的第一件考虑的装备也是鞋。&br&&br&户外是靠两条腿来走的,脚自然才是负重最大的地方,所以保养好一点是值得的,而且登山鞋可以很帅的啊,还有,每次下雨的时候别人在满是水塘的路上跳来跳去的时候你直接霸气地淌过去,完全就是好莱坞各种爆炸背景配男主的范啊&br&&br&好吧,我们还是正式来说鞋。&br&&br&很多人不喜欢登山鞋,也不重视登山鞋的原因基本上是因为看起来很重,脚会闷,但实际上他们都没有试过登山鞋,包括我娘亲,以前一天到晚看我穿着登山鞋都会在我耳边叨叨闷啊重的,直到有一次她老人家要去爬山,让我带她买鞋,在我的强烈建议下我给她买了一双登山鞋(中低帮,她实在不喜欢中邦),结果她老人家穿了几天后就不肯脱了...&br&&br&事实上登山鞋非但不舒服,相反,登山鞋才是最舒服,最适合人脚型的鞋,动辄一天几十公里的山路而且还要走好几天,鞋只要设计的略不合脚,那起泡是分分钟的事,起泡之后嘛就呵呵咯(听说很痛,但是由于从来没有起过泡,所以不知道是啥感觉)&br&&br&当然,登山鞋应该舒服不能推出所有的登山鞋都舒服,无数的事实证明,200块的骆驼和2000的lowa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区别嘛,反正我从来不起泡,我见过穿骆驼的起泡,当然,有可能我脚皮比较厚...&br&&br&关于帮的高低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无论什么地形,只要背上有背东西,只要不是越野跑,都应该穿中邦或以上,如果路程长,且有大量下坡和非石板路,也应该是穿中邦或以上这个概念就是鞋帮的高度要覆盖脚踝的踝骨。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br&&br&首先我们要排除掉越野跑,出于竞速的需求我们只能牺牲一些保护功能。&br&&br&其次,为什么是中邦或以上。这里涉及到一个很多人都忽略的部位,脚踝。经常会听到户外的老人说自己的膝盖怎么怎么了,然后大家经常会听到一些建议要戴护膝之类的,但确经常忽视了脚踝,其实脚踝的重要性丝毫不比膝盖低,但由于脚踝部经常出问题,所以很多人都忽视了。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崴脚的经历,而高鞋帮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b&防止崴脚&/b&。&br&&br&由于我的脚踝断过(打篮球),所以我经常会习惯性地崴脚,最严重的一次,走在上班路上都崴了,还是平地,简直是不能忍。但是在户外,我从来没有崴过一次脚,无论多崎岖的路,每次都是因为高鞋帮的存在。因为高鞋帮可以在你将要崴脚的一瞬间给你提供一定的支撑,让你有时间去可以调整(这个是人的本能反应,只是大多数时候根本来不及调整就崴了),从而避免崴脚。&br&&br&而就我的经验而言,崴脚发生的几率更多是在下山接近平坦的路上,其他时候,由于肌肉足够紧张,崴脚的概率其实不大,相反,在略微平坦的路上,很多时候人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另外由于疲劳,导致注意力下降,这时候但凡路上有个很小的坑,都非常容易崴脚。而高帮鞋这可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br&&br&如果负重,无论多小的重量,我都建议穿登山鞋,哪怕只是一瓶水,更不用说背着20公斤的东西。&br&&br&很多人都注意到了,无论什么样的登山鞋,系鞋带的最后几个个扣都不是孔状的,而是半开类似于一个钩子,低帮的至少有一对,中邦以上的至少有三对。那个钩子的作用大多数人都可以理解是可以快速完全解开鞋带,当遇到一些紧急情况的时候,被卡住需要快速脱鞋的时候可以瞬间完成。但其实他真正的作用不在于此,毕竟这种情况是少数。&br&&br&无论什么样的登山鞋都可以注意到通常第一对半开式的扣都在踝骨偏下方,而我经常看到一些新手根本不会把鞋带寄在这两个扣件上,如果是低帮的就像普通鞋一样系鞋带,如果是高帮的,就跳过直接系后面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怎么系,二是觉得系上以后脚踝勒得太紧不舒服。而事实上,那对扣件才是怎么鞋带系统里面最关键的东西,不仅要系,而且还要系得比较紧才行。&br&&br&在任何店家买鞋的时候,有经验的人都会提醒你要买大一点,不光是因为会穿厚袜子或者走路走多了脚会肿,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时候不会顶的大脚趾,特别是下山的时候,细心的人都会注意到卖登山鞋的地方都有个斜坡让你试鞋,那个坡不是为了让你试上山好不好走,而是试下坡的时候鞋会不会顶到大脚趾,普通的鞋,无论多大,在下坡的时候,脚和鞋都会有相对滑动,就是脚趾会顶到鞋头,偶尔一点无所谓,但考虑在山上的环境,连下个一两公里的山,在加上背包的重量,如果第二天还要行程的话那基本上就不用再走了,一定会起泡。登山鞋上那一对扣件的作用就是让你的脚和鞋相对固定住,当下坡的时候那两根鞋带可以阻止你的脚往前滑,这样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脚趾受伤。&br&&br&比较好的鞋带系法是在第一对扣件之前鞋带穿过的都是空,这些地方可以适当放松,太紧的话会侧方向压迫也比较难受,以脚趾可以适当活动为临界,绕上第一对扣件之前不用拉太紧,因为登山鞋普遍是圆鞋带,圆鞋带的特点是不容易锁死,所以你在绕上第一对扣件之前就拉紧的话会把整个鞋带都收得过紧。适当收紧一下就可以了。当绕过第一对扣件,鞋带卡在半开环里之后,这时候鞋带交叉,再拉紧绕上第二对扣件。通常由于第一对扣件的位置比较靠下,一般鞋带绕过去后折返角度比较大,鞋带比较容易在第一对扣件上锁死(无滑动),这样既不容易影响前面也可以保证脚踝部分系得足够紧。这样基本就可以保证你的登山鞋发挥它的必要性能。&br&&br&补充一点关于圆鞋带,11年以前我看到的鞋(正儿八经的登山鞋,不是两百块的山寨)都采用的是圆鞋带,圆鞋带的好处是不容易锁死,哪怕打了死结也很容易解开,这点在户外非常重要(如果有机会讲绳索和绳结的话再详细展开)。很多紧急的时候圆鞋带可以拆下来做很多事情,转木之类的。当然,缺点就是鞋带经常开,而且非常容易开。相比之下,这些优点扁鞋带基本没有,扁鞋带很容易就锁死了,而且很难解。11年之后我在店里看到过一双鞋用的是扁鞋带(不是跑鞋,不是山寨牌)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设计,如果有人知道可以交流一下,但我觉得如果是我买了这鞋的话,我会买圆鞋带在换上去。&br&&br&说了这么多鞋的小细节,我们来讲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吧。v底和gore-tex&br&&br&这两个词对于对户外有兴趣的人来说简直是如雷贯耳,你要是买了双鞋上千但没有这两样东西,你简直都不好意思给别人说你这是登山鞋。&br&&br&这两个东西的详细科普我就不做了,百度百科写得比我详细,我讲一些其他的东西。&br&&br&V底,又叫飞机轮胎底,号称和飞机轮胎橡胶是同一种橡胶,V底的确是个好东西,我个人的建议是买鞋还是买带V底的比较好,对于底部的花纹,但凡是个正常的厂家,都会选着大纹路的花纹,你要是看到那个鞋不是,八成是山寨货... &br&&br&V底相对来说还是很耐磨的,至少比一般鞋耐磨,一般的旅游鞋,篮球鞋,板鞋之类的上个石头多一点的山基本上底就平了,而下山如果是比较陡的土路的话,恭喜你,可以开启平沙落雁式了。&br&那究竟有多耐磨呢?我的鞋穿三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最后底磨没了是因为有半年我天天在穿,我走了拖地比较严重,严重到可以在白水泥地上蹭出黑的橡胶印...(当然,是退役的鞋,新鞋不敢这么造)&br&&br&这就是说,v底对付出去爬山是没有问题的,基本是无论什么路况,但是天天穿的话也比较费,估计也就是一般鞋两倍的寿命而已&br&&br&圈内有一个说法是V底好是好,就是遇水就滑。是这样么?的确,但是是个橡胶都差不多这幅德行,我有一双V底的溯溪鞋(不是山寨),照上面那个说法这个简直是反人类的设计啊。&br&&br&当然,的确有些橡胶在水里的性能会更好一些,迪卡侬曾经有一双溯溪鞋的鞋底非常不错,但也不是绝对不滑。个人的经验是滑的地方都是有青苔的地方,或者石头本身就很光滑(学校的大理石,摔过两次...) 其他都还好,小心是最关键的。&br&&br&另外,对于登山鞋鞋底有一个小教训,千万不要沾油,特别是汽油,汽油对橡胶油溶胀作用,会加大橡胶表面的细小裂纹,走路走多了应力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前脚掌)鞋底就容易断。你猜我为什么知道,因为我就这么坏过一双鞋(哭...)&br&&br&V底那么高大上,那岂不是没有其他选择了??? 其实还是有很多的,迪卡侬的低端的鞋用的就是自己的底,还有哥伦比亚,用的也是自己的底(当然,这家好贵,不推荐)其他很多牌子也都只有中端以上的型号才用V底。对于这个,就看自己的钱包和喜好了,没有对绝对的对错的。&br&&br&另外一些小的山寨品牌你实在想买的话,选鞋底的时候至少要看这几点,登山大花纹,溯溪细花纹。登山鞋的花纹大且深,要注意,至少一定要是一块橡胶整体的底,曾经见过有些乱七八糟的牌子花纹突出的部分是贴上去的,底看起来花花绿绿的,走着走着你就会发现掉了一坨... 溯溪鞋的细花纹要注意的是要及时把细砂清理掉,否则细砂卡在缝里继续走鞋会更容易坏。&br&&br&那只要是高大上的V底是不是就完全没问题了呢?当然不是,V底只是鞋底的一层橡胶,整个鞋底的设计还是有很多不同的部分的,而鞋的整体功能是靠整个鞋底的设计来实现的。最简单的一点,如果你要背个大包走个三四天,那千万不要选轻装鞋的鞋底,轻装的意思是基本不负重。和重装鞋的强度时不可同日而语的,见到过网上经常有人吐槽说某牌子的鞋质量不好鞋底都走断了,但是图片发上来一看,这哥们穿着轻装鞋走十几天的重装路... 当然,不是说轻装鞋完全不能用,只是坏的概率会更高,这是应该避免的。&br&&br&然后我们叫gore-tex吧。&br&&br&其实这东西真没什么好讲的,就是一层膜而已,防水透气,效果呢?据说不错,但是说实话我基本感觉不到,因为真正的防水不仅靠GORE-TEX&br&&br&对于衣服来说,gore-tex的确更重要,但对于鞋的防水,我觉得鞋面更重要。如果你细心的话,你会发现对于同一牌子的鞋,最便宜的鞋面材料是布面,皮面会更贵。对于登山鞋来说,大多数的鞋都是皮面的,而皮面越完整(接缝越少)越贵。最好的鞋往往都是一张皮做成的(这就是说,没有接缝)&br&&br&皮革是最天然的防水层,这里我们不讨论头层二层的区别,对防水效果而言,差别不大。鞋子最容易进水的地方是皮革的接缝处,所以理论上接缝越多越容易漏水,而皮越完整的话,成本约高,所以一般整皮的鞋都是用在高端品牌上。那对于接缝处的漏水,这时候gore-tex才能体现他的价值。我的重装鞋连鞋舌一起都是一张皮,而轻装鞋就整个是碎皮的,当然,价钱上也差了不少。&br&&br&另外,要注意的一点是有些牌子的鞋不是一整张皮但是还是比其他牌子整皮的鞋贵,那应该怎样判断呢?个人认为这个要看设计理念了,我见过一双鞋只有前半部是一整张皮,后三分之一开始时拼皮,但是好贵。这个设计其实是合理的,因为大多数时候需要踩水的时候都是踮脚的姿势,就是说一般只有鞋的前半部会入水,所后半部就不是很重要了,在加上鞋型设计等其他的优势,这双鞋比其他整皮的鞋贵是有道理的。&br&&br&最后一点,防水重点是要靠保养,再好的鞋,每次穿完不保养,再好的做工也经不起折腾,最后还是会漏水的,所以保养是必要的。&br&&br&每次穿完都洗一下(不要干用洗衣机洗这种恶心的事情),很多时候脏的地方用湿布擦干净就可以了,不要用刷子刷,不要给你妈去洗,因为她肯定会用刷子刷,无论你怎么强调。清理干净以后阴干就好了,然后再用防泼水剂喷一下,这个效果非常好,喷好以后你会发现跟新鞋一样,水完全无法浸润鞋的表面。&br&&br&讲了这么多,都没有将怎么选鞋,好吧,这个才是最关键的对吧。&br&&br&鞋的牌子有很多很多,如果不考虑价钱的情况下,我会优先考虑国外的牌子国外加工的,然后是国外的牌子国内做的,然后是国产品牌,最后是山寨(强烈不推荐)&br&&br&首先,国外指的是欧美,东南亚非拉地区的加工水平还不如国产哈。具体是那些牌子,为了避免打广告的嫌疑,我不详细说,如果有兴趣的,可以私信或者百度(建议先百度)&br&&br&以上几种我都用过,现在穿的是一个德国的牌子捷克做的鞋,怎么描述呢,这双是我唯一不用磨合的鞋吧,非常之舒服,家里买了四双了一共。&br&&br&其他的问题都不大,都可以穿,效果也不错,当然,也避免不了新鞋磨一周的定律。&br&&br&个人感觉国外设计的鞋基本问题都不大,但是要注意的时候鞋型可能不一定适合国人的脚,所以一定要试。试鞋的时候最好穿好厚袜子在斜坡上走一下,确定一下是否定大脚趾,在合理的收紧前方鞋带的时候侧方向是否会过分挤压,欧美人的脚普遍偏细长(我曾经有一双鞋长度合适,但是略窄,最后没办法只能换大一码的)&br&&br&其他做工方面无非是走线齐不齐之类的,没有太大花头,而且一般人不大看得明白。&br&&br&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你老婆不会嫌你穿着难看...&br&&br&好吧,鞋子就写了五千字了,今天把袜子讲完就收工,还好,袜子比较短。&br&&br&其实袜子的重要性丝毫不比鞋低,而很多人都会忽略。在我看来,其实袜子和鞋才是一个整体,两者相辅相成。&br&&br&记得小时候要是夏天出门玩的话,基本是旅游鞋加丝袜子(不是那种到大腿的...)包括到现在很多人都还是这个观念,这种运动的时候会出汗,还是尽量薄的袜子比较好,哪怕是运动袜,也要选薄的,其实在户外,这个观念恰恰是错误的&br&&br&我曾经见过一个哥们,买了双很好的鞋,结果穿了双低帮的运动袜上山,因为觉得低帮的袜子凉快啊,结果第一天晚上就发现脚踝磨了一圈泡... 更有些妹子穿着丝袜上山,结果么,呵呵咯。&br&&br&袜子的作用是保证舒适性,什么是舒服,踩上去软才是舒服啊,所以袜子是要越厚越好。那热,闷怎么办???其实我想说,运动的时候你哪里还会有注意力注意到你的脚闷,热,闲着的时候么,脱鞋放松好了(脚臭的就是闷死也不要脱啊,这个是公德问题...)&br&&br&而且如果是好的鞋,皮子的材料好,透气性好,基本上闷脚就是一个伪命题。而透气性差的鞋,你就算穿再薄还是会闷,更本就没有意义... 而且户外环境大多数环境温度比较低,闷脚,个人认为只是个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br&&br&袜子的根本作用是什么?是防止脚起泡。脚起泡是因为脚上的皮肤和鞋发生摩擦,时间长了,就起泡了(无论你鞋带绑得多紧),而袜子可以紧贴脚面,袜子本身和脚面不产生摩擦,而是袜子和鞋产生摩擦,所以就避免了起泡。而丝袜类似的东西本身就在鞋里滑来滑去的,起泡也不足为奇。&br&&br&袜子到底要多厚,当然是越厚越好(当然,不是指内增高那种效果哈)&br&&br&另外,袜子的材料也很重要,好的袜子不会是棉的,而是羊毛的。运动的时候多多少少会出汗,棉的一湿难受且不说,不易干更容易起泡。羊毛的袜子一会很舒服,二不易吸水,贴脚的一面可以保持干爽的感觉。当然还有coolmax之类的材料也是很靠谱的。&br&&br&户外选袜子一般就两个要点,厚,高帮。千万不要为了好看穿船袜,前面那个哥们就是教训啊。一般运动袜可以么?个人觉得一般的运动袜最多撑半天,然后舒适感急剧下降,运动负荷越大,坚持的时间越短。而别人在赶路的时候你坐在那换袜子总是一件不太妥当的事吧。所以个人建议还是买好一点的户外袜子比较好。&br&&br&比较蛋疼的是,袜子的选择比较少,而且基本没有山寨,这让我们少了很多选择。通常比较正常袜子基本要150到200块左右,即使在国外买换成人民币也要这么多。贵的三四百也很正常。由于我国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篮球运动区别于其他球类运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