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病变引发肌肉的肌张力的临床分级低下,导致肢体打软这时候应该怎么办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儿童的症状有哪些?
  脑瘫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种类型的脑瘫治疗方法也不相同。那么,什么是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其症状表现又是什么呢?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的李秋杰主任介绍:肌张力低下型脑瘫主要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病后失调导致的。肌张力低下是引起小儿脑瘫的运动障碍最终原因,是脑瘫的其中一种类型,但大家似乎对它了解不深。那么,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症状有哪些?
  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症状
  1.肌张力低下:患者肌肉出现松弛无力,很容易因重力作用而下垂,被动活动的时候没有抵抗的感觉,主要见于周围神经损伤、小脑损伤及肌肉系统疾病。
  2.肌张力亢进:患者肌肉发紧、发硬,主要见于锥体路损伤。被动活动时有折刀样或齿轮样抵抗感觉,主要见于锥体外系损伤。肌张力亢进会导致姿势异常,是脑瘫的典型表现,例如交叉腿即是两下肢内收肌肌张力亢进所致。
  3.肌张力不协调:由于伸肌、屈肌张力不平衡,造成手脚一直在晃动。
  4.肌强直:肌强直类似抽搐,通常是重症脑瘫的表现症状。
  以上是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症状的相关讲述,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任何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所以一旦发现有脑瘫的不适症状,一定要抓紧时间进行治疗,避免错过病情的最佳治疗时间。
  通过上述的简单介绍,相信您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的症状表现也有一定的了解,遇到上述情况,请及时去医院检查,早发现,早预防。
  专家介绍:
  李秋杰 主治医师 内科专业
  成都西南脑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从事神经内科疾病诊疗工作多年,在职期间曾多次前往多家三甲医院进修学习,在脑瘫、脑病后遗症、脑发育不良等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
  擅长:脑瘫、精神发育迟滞等神经系统疾病。您的位置: & 肌张力低下的鉴别
肌张力低下的鉴别
  肌张力,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肌张力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1肌张力低下的鉴别
  肌张力低下是一种比较危险的情况,出现肌张力低下的患者在正常的活动中会受到极大的限制,活动不灵活,甚至还会有瘫痪在床的风险,所以在发病的初期就应该积极的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千万不能耽误,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关于肌张力低下的一些鉴别方法。  (一)肌原性疾病  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progressive muscular dystrophy):是一组由遗传因素所致的肌肉急性疾病,表现为不同程度和分布的骨骼肌进行性加重的无力和萎缩。其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平行,往往在肌萎缩部位伴有肌张力减低。由于肌肉萎缩、力弱及肌张力减低,临床表现站立和步行时特殊姿态,站立时腹部前凸与腰椎前弯,行走时呈“鸭步”,这是由于脊柱旁肌肉张力减低与萎缩,臀肌受损骨盆固定不良引起。前锯的萎缩、力弱与张力减低,站立与坐位时肩胛骨向上外方移位,同时胸廓和脊柱分离,呈翼状肩,检查者能将手指深入至肩胛骨与胸骨之间,系斜方肌、菱形肌肌张力减低所致。  ⒉肌病同样于肌萎缩部伴有肌张力减低,与肌萎缩呈平关系,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如多发性肌炎在急性期可见血清中CPK和免疫球蛋白增高,尿中肌蛋白出现,肌酸增加,肌电图可出现纤颤和插入活动增加。  (二)神经原性疾病  1.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的肌萎缩主要分布于肢体的远端,与肌张力减低有平等关系。由于肌张力减低腕关节、指与踝关节动幅增大,呈过伸过屈的异常姿势。根据多发性神经炎的病因,受损肌亦有选择,如酒精中毒性多发性神经炎,胫骨前肌麻痹最明显,肌张力减低也最突出,故往往表现为足下垂。  上面的这些内容就是关于肌张力低下的鉴别方法了,如果有类似的症状出现的话大家就要提防是否是肌张力低下的问题,一旦确诊就要接受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可以学习一些有效的按摩手法,这样肌肉才不会萎缩,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2肌张力的分类
  被动活动(PROM)肌张力分级标准  Ⅰ 轻度  在PROM的后1/4时候,即肌肉处于最长位置时出现阻力.  Ⅱ 中度  在PROM的1/2是出现阻力.  Ⅲ 重度  在PROM的前1/4,即肌肉处于最短位置时出现阻力.  改良的Ashworth分级标准  0级  正常肌张力.  1级  肌张力略微增加: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在关节活动范围之末时呈现最小的阻力,或出现突然卡住和突然释放.  1+级  肌张力轻度增加:在关节活动后50%范围内出现突然卡住,然后在关节活动范围后50%均呈现最小阻力.  2级  肌张力较明显地增加:通过关节活动范围的大部分时,肌张力均较明显地增加,但受累部分仍能较容易地被移动.  3级  肌张力严重增加:被动活动困难.  4级  僵直:受累部分被动屈伸时呈现僵直状态,不能活动.
3肌张力的表现
  肌张力减低  肌肉松弛时被活动肌体所遇到的阻力减退,肌内缺乏膨胀的肌腹和正常的韧性而松弛。可因损害部位不同而临床表现有异。脊髓前角损害时伴按节段性分布的肌无力、萎缩、无感觉障碍、有肌纤维震颤。周围神经损害时伴肌无力、萎缩、感觉障碍、腱反射常减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经接头病变肌张力降低,肌无力、伴或不伴肌萎缩,无肌纤维震颤及感觉障碍。脊髓后索或周围神经的本体感觉纤维损害时常伴有感觉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觉性共济失调步态。小脑系统损害时伴运动性共济失调,步行呈蹒跚步态。新纹状体病变时伴舞蹈样运动。  肌张力增高  表现为肌肉较硬,被动运动阻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缩小,见于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病变。  锥体系病变表现为痉挛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其肌张力增高有选择性,上肢以内收肌、屈肌与旋前肌为主,下肢以伸肌肌张力增高占优势,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张力增高明显,被动运动患者关节开始时阻力较大,终了时变小即所谓摺刀样肌张力增高。痉挛性肌张力增高和“痉挛”无关,后者单指一种不自主的肌收缩。  锥体外系病变表现为强直性肌张力增高,特点是肌张力的大小与肌肉当时的长度即收缩形态并无关系,在伸肌和屈肌间也没有区别。无论动作的速度、幅度、方向如何,都遇到均等的阻力。这种肌张力增高称为铅管样强直(不伴震颤),如因伴发震颤而产生交替性的松、紧变化,称为齿轮样强直(伴震颤)。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指由于肌张力的改变引起的持续的异常的姿势与正在进行中的动作的阻断,分为全身性,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种不随意运动。是一组由身体骨骼肌的协同肌和拮抗肌的不协调且间歇持续收缩所造成的部分躯体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位置姿势的症状群。又称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aSyndrome)。可由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基底核病变)或引起原因不明,前者称为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后者称为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疾病:  ⒈扭转痉挛(TorsionSpasm)又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TorsionDystonia)或变形性肌张力障碍(dystoniamusculorundeformans)。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肌张力在肢体扭转时增高,扭转停止时则正常。  ⒉痉挛性斜颈(Spasmodictorticollis)是由于颈部肌肉痉挛性或强直性收缩造成的一种头部旋转性姿势,颈部的深浅肌肉均可受累,但以胸锁乳头肌、斜方肌、三角肌及颈夹肌的收缩最为常见。起病缓慢,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中年人起病多见。多见于锥体外系器质性损害。 3.麦杰综合征(Meigesyndrome)由法国HeuryMeige(1910)首先描述,又称特发性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以双眼睑痉挛和(或)口面部肌肉对称性不规则痉挛性收缩为临床特征。多见于中老年人,平均发病年龄为50岁,男女比例为1:2~3,30岁以前发病者少见。 4.手足徐动症(athetosis)又称指划运动、易变性痉挛(Mobilespasm),它是一个综合征,为多种神经系统疾患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由不自主运动和异常姿势复合在一起的一种异常运动,临床以肌强直和手足发生缓慢不规则的徐动为特征表现。根据其受累部位可分为偏侧性和双侧性。
4肌张力低会有什么后果
  肌张力低下是脑瘫的表现之一。并发症后果有 :  1、智力低下:据报道,肌张力低下约有2/3以上患儿智力落后,其中约50%患儿有轻度至中度智力低下,约25%为重度智力低下。   2、视力障碍:肌张力低下患儿约半数以上患儿伴视力障碍   3、听力障碍:肌张力低下的部分患儿听力减退甚至全聋。多数对高音频的听力丧失,需做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定才能被察觉。   4、感觉认知异常:肌张力低下患儿常有触觉、位置觉、实体觉、两点辨别觉缺失。   5、语言障碍:肌张力低下患儿的语言缺陷与出生前后大脑受损和受损后继发大脑发育迟缓密切相关,也可因听力缺陷等因素引起。   6、癫痫发作:肌张力低下型脑瘫合并癫痫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异甚大,至少有25%以上的患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出现癫痫发作   7、情绪、行为障碍:肌张力低下患儿易情绪或行为异常,此与大脑功能受损有关。   8、行为障碍:宝宝肌张力高危害大,轻的导致肌肉生长不均匀,重的导致脑瘫走路姿势异常,如内八字或X腿,甚至撅屁股走路.通常宝宝3个月应能体检发现,4个月以内的治疗成为早期干预,一般治疗效果好,好转迅速,能彻底治愈,不影响以后运动发展。最晚应在一岁半以前予以纠正治疗。
5怎么判断婴儿肌张力低
  家长简单的评定方法 1、触摸正常的孩子肌肉红润饱满有光泽,弹性很好,肌张力低下的孩子弹性比较差,严重的看起来就不饱满,比较干瘪。 2、孩子抱起来很软,感觉不会使劲,主动运动很少,或动起来动作比较慢;面朝下用手托着孩子的胸部,头和四肢都下垂,像一个到着的U型 3、用手拉着孩子的手腕向对侧拉,肘关节很容易就过了身体的一半(肘关节越过了中线);孩子平躺,双手握着孩子的膝部劈横叉(向两侧拉,既检查股角)很容易就达到180度角,或者超过了180度;推踝关节,脚面和小腿之间的角度小于60度。 4、腘窝角家长不太容易掌握,就不再说了;通过这些家长可以大概的判断一下孩子肌张力是否低下,如果不能确定最好是找康复科的医生检查一下。孩子有个体差异性,即使角度比较大,但只要肌力正常,运动发育不落后,也是正常的,不必在意。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押密试题及答案第八套_执业医师 _ 233网校
2014年临床执业医师考前押密试题及答案第八套
请输入评论内容!当前位置:广西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题库>
问题:  &#xe6
[判断题] 肌张力减低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及肌原性病变。
A . 正确B . 错误
浅感觉检查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和皮层感觉检查等。 正确。
肌力采用0~5级的六级记录法。其中1级为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3级表现为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 正确。
折刀样肌张力增高多为帕金森病的特点,铅管样肌张力增高则为锥体束受损的表现特点。 正确。
感音性耳聋时,气导长于骨导,即Rinne试验阳性;传导性耳聋时,骨导长于气导,即Rinne试验阴性。 正确。
三叉神经周围性损害的特点是呈葱皮样分离性感觉障碍,中枢性感觉障碍则表现为病变区各种感觉均缺失。 正确。
肌张力减低可见于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小脑病变及肌原性病变。
参考答案:正确
●&&参考解析小脑脑瘫的症状_百度知道
小脑脑瘫的症状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脑瘫的表现由于病因及分型的不同而各种各样,但早期多见:
1.身体发软及自发运动减少,这是肌张力低下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则可诊断为重症脑损伤,智力低下或肌肉系统疾病。
2.身体发硬,这是肌张力亢进的症状,在一个月时即可见到。如果持续4个月以上,可诊断为脑瘫。
3.反应迟钝及叫名无反应,这是智力低下的早期表现,一般认为4个月时反应迟钝,6个月时叫名无反应,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4.头围异常:头围是脑的形态发育的客观指标,脑损伤儿往往有头围异常。
5.体重增加不良、哺乳无力。
6.固定姿势,往往是由于脑损伤使肌张力异常所致,如角弓反张、蛙位、倒U字形姿势等。在生后一个月就可见到。
7.不笑:如果2个月不能微笑、4个月不能大声笑,可诊断为智力低下。
8.手握拳:如果4个月还不能张开,或拇指内收,尤其是一侧上肢存在,有重要诊断意义。
9.身体扭转:3-4个月的婴儿如有身体扭转,往往提示锥体外系损伤。
10.头不稳定:如4个月俯卧不能抬头或坐位时头不能竖直,往往是脑损伤的重要标志。
11.斜视:3-4个月的婴儿有斜视及眼球运动不良时,可提示有脑损伤的存在。
12.不能伸手抓物:如4-5个月不能伸手抓物,可诊断为智力低下或脑瘫。
13.注视手:6个月以后仍然存在,可考虑为智力低下。   
以上是脑瘫婴儿前半期(6个月以内)的早期症状。这个是在上海国际小儿脑瘫网找的相关资料,他们网站上有在线的大夫的,你可以咨询一下。祝天天开心!
脑瘫主要是因为在出生时,因为早产、难产、或者出生一个月出现高烧等造成脑部损伤以至于表现出运动以及语言以及智力等方面的问题。
脑瘫是指患儿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一个月内,受到各种损伤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脑细胞受损,从而出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智力障碍、运动共济失调、运动和感觉障碍。 脑瘫的临床表现多样而复杂,且个体差异极大,难以简单描述。临床上所见脑瘫儿的症状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痉挛:痉挛是指骨骼肌被动拉长后,持续性张力增强的状态,原因是肌肉的牵扯张反射亢进所致。 以痉挛型脑瘫为例:该型运动发育迟缓,比同龄儿明显落后。骨骼肌肌张力明显增高,两下肢可交叉呈剪刀样,行走时为剪刀步态,足跟不能放平,足呈马蹄内翻状态。一侧肢体运动少,且不对称,呈偏瘫状态。 检查时四肢可有“折刀样”感觉,出现膑阵挛、踝阵挛以及异常的原始反射等;智力一般正常,但也可以合并智力低下、斜视、癫痫、肢体挛缩畸形、视听及感知觉障碍、语言障碍等问题当大脑皮层及锥体束病变时,即可出现痉挛。 2)手足徐动:手足徐动是指患儿肢体姿势不断地变换,手足持续不自主地活动。这种动作难以控制,呈不随意性。动作不规则,有一定节律性,在自主活动和有张力的情况下,更加明显。患儿睡眠时,手足徐动可停止。 患儿动作协调性差,自主动作有明显障碍。发作时手足等肢体远端不自主运动症状尤为显著,头、颈、躯干也可有不随意动作。手足徐动的主要病变位于锥体外系的基底节,主要为尾状核和壳核,也可见于脑皮层病变。 3)共济运动失调:即患儿的协调动作和控制能力丧失。表现身体的姿势、平衡和动作协调性丧失。走路时步宽加大,步态蹒跚不稳,常称蹒跚步态或醉酒步态。不能沿直线走路,身体向患侧倾斜以及动作不协调,交替运动障碍和度量能力障碍等。 共济失调病变部位在小脑,是小脑受损所导致的各种平衡障碍,如协调动作不能、肌肉功能失调和运动形式改变等。 4)强直:患儿肢体僵硬,原动肌和拮抗肌同时处于持久性 、对等性的张力增强状态。被动活动患儿肢体时,伸屈肌向任何方向运动,在全关节活动范围内均有阻力。肢体肌肉僵硬且饱满、紧张。 肢体持续地对抗被动活动的外力,活动在阻力对抗下进行,如同折弯一根铅管,故称铅管样强直或蜡样屈伸。也有人因患儿肢体强直,被动运动其肢体类似转动齿轮,故也称齿轮样强直。
中华脑康网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张力的临床分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