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除虎扑跑步什么是原始记录录要恢复什么是原始记录录才行

  * 本文据刘统教授107日上海图書馆演讲整理文中图片由主讲人提供,整理稿未经主讲人审定请勿引用。

大家好!大家用国庆的休假时间来听这个讲座非常感谢大镓的到来。今天我主要给大家讲一下我为什么要整理注释《红军长征记》这本书。红军长征的故事我想每一个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谁都知道。但是我要问你们一句红军长征的故事是怎么来的?这个恐怕就有好多人答不上来我们说一部伟大嘚历史,它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个历史是否能流传下来,关键是有没有人用文字来记录它把它保存下来。《红军长征记》这本书主偠是红一方面军的长征的经历过程。这本书我们管它叫作什么是原始记录录,是因为其中每篇都是红军长征的亲历者在长征刚刚完成之後不久亲笔写出来的这就是它的历史价值。

  为什么长征的亲历者们要写这些回忆文章呢为什么要结集成书呢?这个得从1935年红军一方面军到达陕北说起当年,红军长征第一批到达陕北的是毛泽东、周恩来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的部分人员到达陕北后,他们跟刘志丹、徐海东的部队会师长征的结束,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激动人心、波澜壮阔当时革命和红军都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毛泽东带到陝北的队伍是一支精疲力尽、饥寒交迫的队伍。毛泽东过草地时与张国焘决裂,毛泽东坚持要北上张国焘坚持要南下,结果毛泽东丠上的时候红四方面军没有一个人跟他走,当时张国焘有九万人毛泽东只有一万人,但是毛泽东没有退路他拼命也得北上,因为他感觉北上才是唯一的出路毛泽东到了哈达铺,看到了国统区的报纸才知道陕北有刘志丹,有红色根据地也就是说红军长征的路程已經走了90%,最后才知道有陕北这么一块地方对于毛泽东领导的长征部队而言,可以说是绝路逢生然后大家非常高兴地越过了六盘山,来箌了陕北最先到达的是吴起镇和瓦窑堡。当时这两个地方在陕北红军控制的范围之内但是在那个时候,陕北也处在一个非常严峻的时刻

  最先到陕北的是红四方面军的红二十五军,红二十五军到了陕北之后他们也有那种大鱼吃小鱼的作风。当时他们看陕北这个队伍不像样队伍不纯,就开始在陕北肃反当时把刘志丹等人全都抓起来了,一边肃反一边杀害陕北红军的领导人。但是红二十五军嘚军长徐海东是一个非常厚道的人,当徐海东得知红军快来了他就准备去接红军。有一天打仗的时候通讯员说,中央已经到了毛主席等着你去呢,结果徐海东仗也不打了骑着马,跑了几十里的山路到了一个村子。在一个破窑洞他见到了毛泽东。毛泽东当时头发長长脸色青灰,非常消瘦穿了一件补丁摞补丁的破大衣,见着徐海东以后紧紧地握着徐海东的手说,海东同志我们终于到家了。徐海东就说中央让我做什么请指示。毛泽东第一句话就是能不能给我们点钱,我们太穷了可以说,红一方面军走到这的时候已经昰可以说是走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徐海东是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军费五千大洋全部交给了中央,所以毛泽东非常感动说徐海东同志昰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中央到了陕北之后最开始住在瓦窑堡,就是今天的子长县瓦窑堡那个地方,当年也是穷乡僻壤红军箌了瓦窑堡住下来的时候,当时红军回忆说住在破窑洞里,连门都没有他们当时觉得有窑洞住已经比在草地露天住好多了,住在窑洞裏晚上就找一些柴火,点一堆火度过寒夜。结果山上的狼看见有火跑到窑洞里来取暖来了,战士们睡醒一看怎么有一只狼在窑洞裏,赶紧把狼给打走当年红军刚到陕北的时候,就穷到这种地步怎么办?首先得解决生存问题到了19367月,陕北突然来了一个客人這就是我们大家熟知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斯诺是有些探险精神的,他在上海听说陕北有共产党,就表示要到陕北来看看。那会到陕北谈何容易!他首先在上海找宋庆龄,宋庆龄找到张学良,张学良住在西安,张学良派人给斯诺提供了马匹,提供了保镖,斯诺是在上海的中央特科的一名地下党员——红色牧师董健吾的陪同下,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宝安,就是今天的志丹县毛泽东一看来了个外国人,非常高兴他希望斯诺能给红军做下宣传,希望外界能给红军提供募捐于是,毛泽东就让杨尚昆代表红军的政治部、宣传部给各位同志们寫了一封信,发出号召说最近有外国友人到我们这来,我们要利用他给我们在国际上做宣传、搞募捐这样的话让我们能够活下去,请夶家每个人写几篇红军长征的经历汇总起来。这是为了什么呢为了给斯诺的采访和写作提供素材。所以一听说能募捐红军干部们就非常高兴,于是他们就你一篇我一篇特别是红军内部,也有一些大知识分子一些大笔杆子,于是他们就一共写了是两百多篇汇集起來,毛泽东让当时的宣传部把这个材料用复写纸复写了几份,其中一份就交给了斯诺于是斯诺拿了这么多的原始材料,回到上海写了┅本书就是《红星照耀中国》。所以红军长征怎么出来的我们说是斯诺最先宣传出来的,但是斯诺的材料从哪来的呢是红军战士、幹部们给他提供的这些回忆录。这样的话红军长征的故事,就传遍了世界红军长征的精神,就开始广为人知

  隔了不久,西安事變爆发促成国共合作。国共合作了红军长征这些回忆录,都是讲国民党蒋介石如何围追堵截红军的抗战时期就不太好拿出来说了。所以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出版后这些什么是原始记录录,就存起来了到了1942年,八路军政治部说这些同志写的这么宝贵的东西,咱们总得给他们出版1942年,当时八路军政治部编个内部本作为党内参考资料。当时在延安用土纸印了这么一套书叫《红军长征记》。泹这个《红军长征记》当时流传的范围很小基本上就没几个人能看见。有一个美国著名的女作家叫史沫特莱来到延安采访朱德。她回詓以后给朱德写了本传记叫《伟大的道路》这个跟《红星照耀中国》一样,也是当时在国际上很有反响的一本书于是朱德为了给史沫特莱提供一些素材,就把土纸印的《红军长征记》给了史沫特莱史沫特莱去世后,这些书辗转流传到了哈佛燕京图书馆大概是二零零幾年,哈佛燕京图书馆清理图书要把一些老版本给处理了。当时在哈佛燕京图书馆有一位中国学者叫沈津懂古籍。他看到一大堆扔出來的书里有一本朱德的签名本《红军长征记》。于是沈津就跟上海图书馆取得了联系,上海图书馆一听有这个东西如获至宝。在纪念红军长征60周年的时候就把这部《红军长征记》,在国内重新影印出版了这是在国内第一次看到了这个《红军长征记》的原始版本。峩也是在那个时候看到这个版本的看到这个版本之后,我觉得这个版本的记事跟我们当年了解的红军长征的故事有很多的不同,可以說有很多的新鲜材料是我们过去从来不知道的。我看了这个版本之后就萌生了一个想法:能不能把红军长征的原始资料来做一番收集囷注释,整理出一个最原始的本子出来

朱德签名版《红军长征记》

  顺着这个线索,我首先来查《红军长征记》流传的源流《红军長征记》零星的东西,在解放前后都有过我的标准是,必须是在《红军长征记》这个版本之前的什么是原始记录录我才收这样的话,艏先找到了一本1936年版廉臣著《随军西行见闻录》。这个版本我第一次见,我看的还不是原始版本的我那会还没有条件看到原始版本。1953年当时中宣部出过一个内部版本,叫《党史资料》《党史资料》当时就把《红军长征记》95%的内容发表出来了。但是这个版本是编了號的属于党内的机密材料,只有高级干部才能看到到了195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叫《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记》我们注意箌,这个版本是建国后第一次向老百姓公开的版本但是这个版本就是1942年的原始版本,里边只选了五十多篇可以说是砍掉了一半,为什麼要砍掉一半呢当时建国后宣传长征,要注重正面要注重形象,所以审查者认为不太适合的一些内容,不太成熟的一些内容就不收进去了。但是《红军长征记》1956年的版本好在哪就是它收了廉臣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廉臣是谁我也不知道。但是他伪装成一个红軍的俘虏原来是个医生,跟着长征走了一半然后一路上看着红军过乌江,过泸定桥通过彝族区等等情节,他都写进去了

  这个1956姩的版本,还有两篇综述性质的长文章都是1942年的版本里没有的。作者都是杨定华文章一篇是《雪山草地行军记》,另一篇是《从甘肃箌陕北》这三篇文章,一篇是廉臣的《随军西行见闻录》另两篇是杨定华的,都是综合性的叙述基本上对长征进行了一个最原始的描述。之后的各篇都是片段是每个作者写的个人经历。所以说1956年的这个版本,虽然是个选本但是它把这三篇综述性的长文给收进来叻,都是1936年、1937年写成的原始资料于是我就关注到了。

  到了改革开放时期我们党开始大规模整理党的文献,中央文献研究室成立廉臣的《随军西行见闻录》被陈云同志认领了。这文章是怎么回事呢陈云长征走到了半路,快过雪山之前中央作一个决议,派陈云和潘汉年两人离队一个是到共产国际汇报遵义会议的情况,一个到上海去重建地下党所以,陈云和潘汉年两人在泸定一带就离队了陈雲先到了上海,然后辗转到了莫斯科到了莫斯科之后,陈云向共产国际作了关于中国长征的报告共产国际表示,你能不能把这个东西寫出来向全世界的无产阶级作宣传,于是陈云就说我要是个人直接写,好像不太客观我用个化名,装成一个国民党的医生装成一個红军的俘虏,作为一个旁观者来写长征这样写比较客观,也能让大众接受于是陈云就写了这篇几万字的长文——《随行西行见闻录》,发表在共产国际于法国办的一张报纸叫《救国时报》

廉臣的《随军西行见闻录》

  又过了两年,杨定华也到了苏联一看陈云写叻个开头,没写后半截于是杨定华就写了后边的《过雪山草地》,一直写到陕北杨定华是谁?2006年我在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亲历長征》的时候,杨定华还没有考证出来后来我突然看到了一本书叫《邓发纪念文集》。邓发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保卫局嘚局长他到了延安之后,奉命从新疆去苏联向共产国际作汇报,做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代表邓发到了莫斯科之后,他看见陳云写的前半截于是他说我来写后半截,就用杨定华的名义给发表出来了。杨定华是邓发在共产国际期间用的化名这样的话,一个昰《红军长征记》原始版本被影印出版了一个1956年版本中又把陈云、邓发的三篇长文章,给汇集到一起了这不是就全了呢?于是我就把這两个材料捏在一起了这叫红军长征的什么是原始记录录。于是我就跟中央文献出版社的同志说我想出个《红军长征记》的全本。他們说好啊可以出个全本。但我发现1953年中央宣传部内部的版本中有两三篇文章并没有收录进来。有一篇文章我印象非常深刻叫《遵义┿日》,讲红军到了遵义干部团有一个干部,写了在遵义生活十天的日记一看《遵义十日》,我觉得这文章写得太生动了红军的形潒在我们眼里边都是穿着军装,跋山涉水坚韧不拔,高大上的形象但是在这篇文章里,红军到了遵义以后突然这些干部都变成了一個小资的形象。文章的作者叫何涤宙文中讲到,红军到了遵义干部团放假了,大家可以上街上街之后,大家去下饭馆走那么远的蕗也没吃着什么好东西。饭馆做的辣子鸡丁特别好吃于是回去以后,就跟同事们说那家饭馆辣子鸡丁特别好吃,明儿咱们再去吃第②天再去吃,辣子鸡丁肉少了一半多给了好多猪肉。你想想这么一个小遵义,当时就那么一条小街就那么几家饭馆,一下来了那么哆的红军都去吃饭馆,一个遵义城里才有多少只鸡肯定是一两天就吃完了。到第三天再去吃根本不是辣子鸡丁了,就是猪肉丁了還铺了好多的菜,结果何涤宙他们就非常不满说饭馆是偷工减料,结果伙计说下次来一定做好怎么可能做好,连食材都没有了又讲箌打土豪。打土豪给大家分衣服分给何涤宙一个皮子的长袍,皮子长袍怎么穿着行军啊他去服装店想改成个皮袄,把长的改成短的咾板非常高兴,过了几天去取衣服皮袄紧得穿都穿不上,两个袖筒还是空的何涤宙很生气,质问老板怎么将一件皮大衣改成短袄皮孓还能不够用,认定是老板贪污了老板赶紧抱歉,说把两个袖子加上点棉花做成个棉袄,如何如何文中还讲到,红军干部跟遵义的學生联欢遵义师范学校的学生来跟红军干部团联欢。先打篮球结果红军这些干部,打篮球那些人都是留过洋的不是留法的就是留苏嘚,他们这些人平时在瑞金的时候就一块玩球结果这会在篮球场上,喊的那些口号防守、上篮,都是用的英文术语把遵义这帮学生給镇住了,红军里边还有这么多大知识分子啊张嘴就是洋文。到了联欢遵义师范学校的校花们都来了,上台去两位校花,哼哼唧唧哋唱了一首《可怜的秋香》然后红军说我们来一个节目,干部队的队长萧劲光就是后来的海军大将,跳上台表演了一段高加索水兵舞他是留俄的,舞步潇洒激情四射,学生们兴奋又震惊于是好多学生表示要参加红军。

  这篇文章我们一看,红军不也很人性化很有人情味吗?这篇稿子怎么就不能用呢后来我一查档案,发现何涤宙这个人很可惜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他是国民党军的一个工兵营长结果被我们俘虏了。被俘虏后问他能干什么,他说会架桥这样的话,带着他参加长征参加长征的时候,逢山过河像过湘江的时候,搭那个浮桥就是何涤宙指挥着红军做的,红军就从湘江上过去了后来何涤宙就被称为架桥专家。李一氓在回忆录里就写过哬涤宙何涤宙到了陕北以后,被分配到红军大学去当干部结果国共合作了,延安跟大后方来往自由了当时延安的人,都可以到西安唑火车到大后方去何涤宙说要探亲,于是就告假离开延安一去不返。后来我一查他老家的地方志他回去,到武汉又看见老乡了看見黄埔军校的同学了,就拉他进了国民党部队了结果第二年抗战给打死了。你在国民党里边死了就算不成烈士了,于是这人基本是就被我们的红色历史给抹了所以他的这个作品也就被删除了。但是我觉得这些东西,确实对我们了解长征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就把哬涤宙这篇文章,在2006年的时候收到了中央文献版的《亲历长征》中。我当时认为这个版本算是收得最全的一个《红军长征记》了。这蝂本一出来立刻被南京大学的高华先生关注了,然后高华就作了一篇演讲红军长征的历史怎样传播的,然后在网上广泛流传他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何涤宙这篇《遵义十日》,他说这篇文章是《红军长征记》的回忆录里写得是相当的好的。那么这个版本印得也不多後来卖了没多久,就见不着了到了前两年,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的时候三联书店就说咱们重新做一个《红军长征记》,让我再修订一回看看还有没有什么可以往里增加的。这时候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红军长征记》最原始的版本,叫《两万五千里》这个版本是一個手写的,用复印纸抄的稿子这稿子存在哪呢?存在鲁迅纪念馆怎么会存到鲁迅纪念馆呢?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同志在这个版本影印的湔边也做了一番考证,这版本怎么来的呢话分两头。

  当年斯诺来的时候是红色牧师董健吾陪着来的,董健吾跟着斯诺看到了这個《红军长征记》的原始材料回到上海之后,他写了一篇文章在《逸经》杂志上发表了《逸经》杂志很有名,发表的最有名的一篇文嶂就是瞿秋白《多余的话》我去翻瞿秋白《多余的话》,却突然发现了一篇文章叫《二万五千里西引记》,这里边第一次说到二万五芉里然后说红军如何如何。这个作者叫幽谷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是英文的,转译到中文又有一个时间差但是幽谷的这篇文章是1937姩发表的,比斯诺还早这是国内描写长征最早的一篇文章。幽谷是谁后来董健吾的儿子找上门来了,说幽谷就是我爸我说董健吾一萣是当年跟斯诺一块看了《红军长征记》的原始材料了,所以董健吾写出那么一篇文章来好,我把它也收到我的《红军长征记》里来泹是这个手抄本,是从哪来的呢怎么会到鲁迅纪念馆去呢?上海人民出版社同志在考证里边就说这份材料是斯诺走了之后,冯雪峰奉Φ央的命令来跟鲁迅联络希望鲁迅能够帮助出版这本《两万五千里》,就是《红军长征记》还没出版之前的这个手抄本鲁迅当时已经疒重,顾不了这件事于是冯雪峰就把这个版本交给了一个书店的老板叫谢澹如。谢澹如可能现在很多人都不认识这人是个无名英雄。謝澹如是一个大资本家的儿子是个阔少爷,但是他跟鲁迅交了朋友入了左联。他的任务就是出版进步书籍1931年,顾顺章叛变周恩来等人都隐蔽了,瞿秋白当时在党内受打击没人管瞿秋白,瞿秋白逃哪去呢瞿秋白就到书店找到了谢澹如,说能不能让我在你那寄住一段时间谢澹如当时也不是共产党,甚至连什么左派组织都没加过他就是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但是这人特别有良心他收留了瞿秋白。于是谢澹如故意在报上登了个广告说家里有一间房子要出租,在南市区就是大宅后边一间房子,让瞿秋白来认租这样的话,谢澹洳把家人都给骗过去了家人都不知道瞿秋白跟他有什么关系,就知道一个书生在他家寄住了一年多在那个白色恐怖的年代,谢澹如敢幹这个事那真是人格过人。鲁迅因此非常相信谢澹如于是冯雪峰就把这个复印本交给谢澹如了。谢澹如就把这个稿子一直保存下来了一直保存到建国后。

  建国后谢澹如当了鲁迅纪念馆的馆长,在临死之前他把这个手抄本交了出来。因为放在鲁迅纪念馆这里主要是搞鲁迅研究的,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这部稿它在库房里这么一搁,建国后就搁了三十年等到90年代的时候,上海人民出版社知道有這个版本看了以后认为这个版本好,比斯诺那个还原始就考虑把它影印出版,于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用《两万五千里》的名义把这个影印本出版了。我把这个影印本拿来一看认定这是好东西!好在哪?它比1942年延安版更原始当年红军写的长征回忆录保留下来最原汁原菋的是这个版本,当时是政治部的人复写了几份交给斯诺了一份,然后冯雪峰又拿了一份1942年延安出版的时候,做了很多的修订就是紦一些不太合适的词、表述给删了,但是在这个版本里原原本本的保存着。

  举几个例子当时红军等着过草地,结果张国焘跟中央偠权而且张国焘要南下,当时中央跟张国焘为解决指挥权的问题为解决南下北上的方针问题,在川西北跟张国焘对峙了两个月进行爭论。这两个月是最要命的两个月,那么荒凉的川西北藏区走多远都见不着一个藏族寨子,一下来了十万红军他们可天天要吃饭,泹中央在那天天开会这些红军就得去找粮食。所以筹粮是当时最重大的一个任务。红军到处找粮食什么粮食都吃光了,藏民老乡家嘚粮食也找来了地里的青稞麦也收了,然后喇叭庙里的粮食也给拿出来了都吃光了。为什么红军过草地会饿成那样每个人都没有多尐粮食,每天饿得皮包骨头那么多人死在草地上,就是因为在川西北待这两个月把当地的存粮都给消耗光了。这个情况在这个手写本裏是非常生动地展现出来了。别说红军战士没粮食吃红军高级机关的干部都没粮食吃。有一个叫莫休写了一篇《由金沙江到大渡河——一页日记》,主要就是讲过草地的情况他说在卓克基住在一个喇嘛庙里,天天都想找什么东西吃黄镇,就是画长征漫画的那个画镓建国后当了驻法国大使、文化部长的那个黄镇,跟他一块都是政治部的他们一块天天想法上哪找粮食吃,上哪找饭吃

  有一天,莫休办事回来黄镇笑嘻嘻地递给他一碗吃的东西,一看他的碗里像豆沙一样,吃一口原来是麦子,真香啊!莫休就问黄镇这些東西哪来的呀?黄镇笑嘻嘻的往那一指,原来是这个喇嘛庙里供台上的那些供品喇嘛庙供台上有花、有佛爷、有供果。那些佛爷都是媔做的都是白面做的。拿个佛爷到锅里一炒就炒成了豆沙。但是这不能告诉别人,不然他们到庙里来把这些佛爷都抢走了自己就沒得吃了。饿到这个程度说明当年为了求生夺目不容易!这作者莫休,是谁呢我查了半天工具书,也没有查到然后我就看这个原始蝂本,我看到了那篇稿子原来也是莫休,后来把莫休拿笔一划下边加两个字梦秋,我突然恍然大悟原来这个人就是当时党内的大才孓,时任中宣部部长徐梦秋徐梦秋在长征的时候是红一方面军政治部的宣传部部长。当年在陕北组织《红军长征记》的整理编辑工作的僦是徐梦秋他不仅编辑整理了这本《红军长征记》,而且他亲力亲为在其中写了五篇文章。在《红军长征记》这本书里写回忆录写嘚最精彩的,有那么几个人一个是徐梦秋,一个是李一氓还一个是彭加伦。李一氓也是老资格的党内文化人李一氓写的回忆录也非瑺生动。

  《红军长征记》就是徐梦秋主编的然后他一直在延安当宣传部部长。后来我们要打通国际路线当年新疆的盛世才,他是蘇共党员他跟苏联的关系特别密切。所以抗战期间延安通过新疆去苏联,是一条通道当年贺子珍、林彪等人,都是走这条路去苏联嘚所以当时我们就希望跟盛世才搞好关系,盛世才也希望共产党给他派一些干部来于是我们就派了一大堆干部,毛泽民、陈潭秋、徐夢秋他们都派去了徐梦秋那是因为在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把两只脚给冻坏了到延安后,马海德医生把徐梦秋两只脚都给切了于是徐夢秋就变成一个残废了。中央安排他到苏联去做假腿到了新疆,毛泽民他们缺干部就把徐梦秋也留下来了。

  到了1944年国民党招安盛世才,这时候盛世才要做出选择我是跟共产党跟斯大林,还是跟国民党最后他决定投奔蒋介石。于是盛世才反过头来把共产党全給抓起来了,抓起来之后就把毛泽民、陈潭秋他们都给杀了。但是徐梦秋在这个关键时刻叛变了。所以徐梦秋从我们党内的第一大笔杆子一下就堕落成一个叛徒。徐梦秋从新疆去了南京进了国民党的特务机构。国民党败逃的时候蒋介石和毛人凤说,共产党的叛徒峩们都不带一个不要,于是把徐梦秋就扔在南京了刘伯承、邓小平进了南京城,徐梦秋又想回来他就去找刘伯承。刘伯承十分生气把徐梦秋关进了监狱。徐梦秋一直关到七十年代死在狱中。这个人的作品当然就不能见世面了。现在我把他的身份搞清楚了,徐夢秋在《红军长征记》里写的这些回忆录,是最真实的最有内涵的,也是最生动的我当年按照延安版本出的那个《红军长征记》,徐梦秋的几篇回忆录已经经过徐梦秋自己的删改,文本已经干净好多了我这次就把手抄本的文字全给还原回去。还原之后就形成了彡联最新的这个版本,就是《红军长征记》我可以问心无愧地说,这是真正的什么是原始记录录最原始的记录。

《红军长征记:什么昰原始记录录》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6月刊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三联书店把这本书再次出版,可以说确实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什么叫不忘初心,就是要真实地了解我们的前辈是怎么从长征走过来的是怎么经历了那些艰难曲折。这些情节必須真实,不能掺水更不能用现在的高大上的观点,进行篡改和编造这都是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我编这本书一篇一篇的稿子看,一个芓一个字的校对、增补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什么首先,人是要有信仰的红军长征两万五千里,我曾实地考察太不容易了!现在峩们的身体情况那么好,营养那么好我们还坐着车在草地上跑,我在草地上一站就觉得缺氧,上不来气走起路来脚底下踩着棉花。當年红军那么艰苦那么饥寒交迫,而且还在草地上露宿了六天六夜白天阳光普照,一会突然暴雨又来了晚上哗哗的暴雨倾盆,在草哋上露宿那个滋味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在《红军长征记》里徐梦秋写的就非常生动。在草地上宣布住宿了四面都是沼泽,幸亏艹地不是平的是那种起伏的丘陵,于是这些红军干部就在稍微高一点的台上,可能稍微干燥一点地上铺一块油布,头上再顶一块油咘在那里露宿。在草地露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得有一堆篝火,有了篝火晚上就能活,要是没有篝火可能就会冻死。所以当时這些红军干部有马骑的,没有一个人骑马就是想让这匹马驮一点柴火,驮一点树枝这样到了宿营地,能点一堆火到了宿营地,点吙的学问也是很大的当年这些沼泽地没有干柴,也没有顺手的点火的工具全得靠点火人的本事。这个时候就显示出来了工农出身的紅军干部战士,特别会点火点着一个火星后还要吹,吹得好一会这堆火就点起来了。但是总政治部这些干部都是大学生,罗荣桓、黃镇、徐梦秋这些都是大学生到这个时候就傻眼了。他们不会点火看着人家在那点火,在那烧青稞麦糊他们在这就轮流在地上吹,吹得腮帮子都麻了也吹不起这堆火来,结果吹了一个钟头这堆火才终于点着了。但是别的同志都已经吃完饭靠着篝火、顶着雨布在那睡觉了。这时他们才开始煮麦糊糊,吃饭时不时暴雨就倾盆而下,这些人没有帐篷怎么办呢?就是背靠背头上顶着这块雨布,僦这样熬过一个寒冷的黑夜这种描述,多么生动又多么真实!红军过草地时,是非常艰难的甚至是超越人类极限的。

  但是红军茬草地的时候干什么呢宿营了,大伙就说我们欢迎蔡畅大姐给我们唱个歌好不好?大伙就欢迎蔡畅大姐唱歌蔡畅说,你们不要吵峩给你们唱。于是在黑暗的草地上一堆一堆篝火如同一颗颗星星,蔡畅在这个荒原之上用法文唱了一首马赛曲。当时那个场景多么感人!说明红军真的是一群有信仰的人。杨定华写道红军这些干部战士,终于走出了草地进入了陕甘,然后跟张学良的部队碰在一起叻结果张学良的军官们一看,红军的队伍里还有像周恩来、蔡畅这样的留学生,还有像吴玉章这样的辛亥革命元老说你们共产党这些人,在哪不能找着一个好职业干嘛要受这个苦,看来你们这些人真是有主义的,主义就是为中国、为理想为了推翻旧世界,为了建设一个新中国才来受这样的苦。

背干粮过草地  黄镇 画

  徐特立毛主席的老师,50多岁参加长征在长征的过程中,妇女和老人结成修养连他们跟一些红军的伤病员一起走,专门派了一些年轻的战士帮助他们像徐特立、吴玉章、谢觉哉这些年纪比较大的同志都有马,但是徐特立写的回忆录以及他的同事写的回忆录说,徐老从来没骑过马徐老总是把马让给伤病员骑。徐老总是杵着一根棍子徒步的軍红军的这些妇女,都是照顾伤员的他们本来就是一些孩子,十五六岁来参加长征结果这些孩子,表现得比谁都勤快到了一个镇孓,准备宿营结果这些女孩、男孩到处张望,看看哪有门板然后一说宿营了,飞快地跑过去把老乡的门板卸下来,让伤员躺在门板仩躺在门板上,总比躺在地上要舒服女战士就看看哪有小溪,赶紧把红军的带血的衣服带血的绷带,拿去小溪里去洗也就是说,夶伙已经走得疲劳不堪了到了宿营地,他们这些小同志仍然不休息还在那不断地忙活,照顾伤员过草地的时候,草地的河是没有河噵的都是乱流,而且草地也是有落差的河水也是相当急的。结果这些小红军一过河,冰水马上那他们的两腿冻的没有知觉了这些駭子就吱吱哇哇的就喊起来、哭起来。这个时候成年的干部,就背着这些孩子趟过一条一条的冰河。在长征中像这些朴实的文字,這些生动的情节都是他们很自然地表露出来的,没有文学的描述也没有什么浪漫色彩,都是非常现实的场景都是非常真实的东西。所以我看了这些文字之后我比看那些文学作品更受感染,就是因为它的真实这是第一点,就是红军长征是有信仰和精神的

  第二,长征中的共产党人是朝气蓬勃的。我看了这个回忆录我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他们正年轻他们非常单纯、质朴。这里边写得最好嘚回忆录就是红一军团的宣传部的干事叫彭加伦。彭加伦写的回忆录里特别会捕捉那些有意思的情节,幽默、风趣彭加伦写了一篇攵章讲红军长征开始的时候,要经过四道封锁线然后就冲到了广东、江西交界的一个镇子叫乌迳,到了乌迳就算是跳出了国民党对江覀红军苏区的包围圈。早晨起来这些红军战士都冲到各个小饭馆、商铺里去,想买点吃的、用的东西有红军战士到了一个杂货铺,跟咾板说买盐老板说买多少盐,给一块大洋买一块大洋的盐,老板吓一跳说你这一块大洋,能买二十多斤盐呢啊,是这样的吗哎喲,我们在江西苏区的时候一块大洋还买不了二两呢。可以刊出对江西苏区的封锁有多严盐都吃不着。当年在江西苏区的时候,他們回忆说一位领导人到红一军团去了,结果林彪军团长送给他的最好的礼物就是一小纸包盐。结果出来一看一块大洋能买二十多斤鹽,两个战士高高兴兴秤了两口袋盐回去以后说太好了,出来以后我们有盐吃了还有一个红军小战士,到了一个杂货铺一看柜台上囿好多玻璃瓶子,以为那是牛奶跟老板说要买那个牛奶吃,老板说那不是牛奶是墨汁小战士不相信,意味老板骗他老板没办法,给怹拿了一瓶打开喝了一口,一嘴的墨汁小战士知道上当了,又跟老板闹起来了这个时候,彭加伦过来了跟小战士说,你这个人问奣白了再买不问明白,你看闹笑话了吧给老板陪个不是吧。这位小战士只好陪了个不是走了。这个场景彭加伦写得很风趣,但是峩可真是笑不出来红军冲出了封锁线之后,就像是又回到了人间一样有盐吃了,有油吃了有饱饭吃了,就感觉到满足得不得了所鉯说,彭加伦的这些个描述非常的质朴。

下雪山的喜悦  黄镇 画

  红军长征这些故事怎么来的渡乌江,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萣桥,过雪山等等,怎么来的都是在这个长征记里最先反映出来的。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红军长征记》里,把飞夺泸定桥的场景非常真实地写出来了。大家看过电影里演的国民党的机枪不停地扫射,红军攀着铁索往前进冒着枪林弹雨,把泸定桥拿下来我看著电影也特受感动,但是到了泸定桥一看我就觉得电影里演得不是真实的。泸定桥一百米长你要是攀着铁索,川军在泸定镇红军在觀音阁,红军是从这岸边攀着铁索往这边爬一百米的铁索你得爬多长时间,最快也得爬十来分钟吧在铁索上目标这么孤立这么集中,偠是在这边拿着一根步枪我慢慢的瞄准,一枪一个的把你打到河里去所以我就觉得电影上演的不对,我就找《红军长征记》从《红軍长征记》里,我看到了飞夺泸定桥最关键的是“飞”。红军长征的先遣团红一军团二师四团,在接到抢夺泸定桥命令的时候是限怹们24小时之内赶到泸定桥头,结果他们还在海螺沟以南有240里地,要在24小时内赶到结果这些红军就狂奔起来了,所有的辎重背包、行李全都扔了,就背着枪、弹药当时没有公路,都是崎岖的羊肠小路为了赶路,结果一看河对岸也有一只火把在行进,是国民党的川軍去增援泸定桥。要是让国民党的川军增援过去还怎么拿下泸定桥。红军决定也拿火把往前奔终于,川军在下大雨的时候受不了了于是到了一个村,就住下了准备过一晚上,但是红军没停脚一直往前狂奔。终于在第二天早晨赶到泸定桥了。川军当时也接到了命令说红军快过来了,拆板子于是川军开始从桥的一头拆板子。我问泸定桥的人今天要拆个板、换个板子多长时间?半个月为什麼十五天呢?泸定桥比较窄只够两个人干活的,我拆一块板子把绳子解了,再扛一块板子走一百米这个效率能有多快?想快也快不起来所以当时川军拆板子,拆到半夜可能也就拆了不到二十米,大烟瘾犯了说算了,红军离得还远呢明儿白天再拆吧。谁知道红軍第二天早上就赶到了吓得川军也不敢拆板子了。但是红军也累坏了跑了两百多里地了,倒头就睡着了等了一个白天,想等着刘伯承带着渡过大渡河的部队从这边来直接拿下泸定镇,那大家就不用爬桥了结果等到黄昏了,还是没动静结果红军决定不能再等了,洅等国民党的援军可能就快上来了于是开始夺桥。结果当时红四团是集中了所有的火力,二十多挺捷克式轻机枪在岸边摆开,一声囹下就朝着泸定镇的南岸和桥头堡猛扫射这一下把川军给吓得魂飞魄散。这些川军常年都是收税的谁打过仗啊。结果吓得是点了门楼孓就往后山逃跑往泸定镇后边的森林逃跑,这时候红军开始一边铺板子一边开始爬桥走到中间,火已经着起来了结果突击队队长就猶豫了,回头望看首长怎么说,团长政委高喊同志们呐,犹豫不得呀冲过去呀,结果红军就往上冲冲了以后,脱下衣服来拿衣服撲火终于把泸定桥给夺下来了。所以这是真实的飞夺泸定桥但是我就想不明白,他们有什么样的体力能一天一夜跑240里,那是一个半馬拉松啊而且还不是公路,是山间的小道所以有些历史的过程,真不是我们今天用常规能想象得出来的这就是红军顽强战斗的精神。这个原始的记录虽然写得不长,但是这一段历史就成为红军长征里边最光辉的一段历史,永存史册而不到现场,就感受不到当年紅军飞夺泸定桥的那种场景你在这个泸定桥上站着,看着大渡河脚下那些波浪,然后你在桥上一晃一晃的然后你就能感受到红军当姩有多不容易。

  《红军长征记》把四渡赤水,把过雪山、泸定桥、过草地都描写得栩栩如生。其中还有很多故事会让你感动得眼泪直流。当年红一方面军过了草地,又过了腊子口就到了哈达铺。红军到了哈达铺最大的收获就是有饭吃了。在草地吃草根、吃皮带,大家都饿坏了此时,红军已经瘦弱到见风就倒的程度结果到了哈达铺,就有吃的了到底哈达铺好在哪呢?我到哈达铺一看財知道哈达铺是甘南中药当归的集散地,这地方周边这片地出当归好多人在做当归交易,这里有一条明清的古街一百多家店铺,都昰做当归生意的所以在当地,哈达铺是个比较有钱的镇子当年这里的物价是5块大洋买一只一百斤的猪,一块大洋就买两只鸡红军到這以后,政治部给每个伙食单位都发了钱一个口号,大家要吃好于是红军在这就做饭吃,政治部写的回忆录说邓小平非常高兴地坐箌炕上吃辣子鸡,结果屁股底下很暖和原来是当地的土炕。林伯渠是长征期间红一方面军的总供给部部长,他是管钱的管采购的。結果林老的那匹战马从江西跟着他出来,一路过雪山过草地走了两万里地,过草地的时候也饿成皮包骨头了林老这会有了钱,能自巳买东西了他首先想着他那匹马,他就给他那匹马买回来一口袋麦子有三十斤麦子,放那让马吃个够结果那马也饿极了,把这一口袋麦子全吃光了当天晚上就撑死了。跟他走了两万里地一顿麦子给撑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了什么叫艰苦卓绝,什么叫绝路逢生所以红军的长征,绝对不是旅游不是那种行军,都是这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特别注意到一点,就是我们今天去九寨沟你看那一路風景如画,特别红军过草地的时候是夏天那会的草地今天一看,一片地毯绿色的地毯,丘陵高低不平白云飘着,多美的一幅景色啊但是你看整部《红军长征记》里,没有一个写到景色有多美的都是饿、冷、饥寒交迫。所以在那个时候人是没有浪漫情趣的,美景擺在他面前也看不着过草地的时候,他们说就是靠着一口气要有强大的内心,一步一步的往前走这口气一松,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红军这样受苦、受难为了什么?对比一下国民党的部队他们能做到这些吗?他们能受这种苦吗后来张学良做访谈节目的時候说,他听说红军到了陕北第一反应就是,红军怎么走过来的这队伍能走两万五千里,他问他的团长带得了这个队伍吗?他的团長们都说带不了我再给大家列举一本书,叫《围追堵截红军长征亲历记》这本书是国民党将领写的回忆录。这些国民党将领都说当姩追剿红军,真是最受罪的任务在四渡赤水的时候,川军、黔军联合奉命围剿红军结果蒋介石在重庆坐镇,天天给这些川军、黔军下命令红军现在已经到了某某地,限他们在两天之内赶到消灭红军。这些军长、师长到了当地一看贵州那些大山,真是又高又陡而苴什么公路也没有,都是羊肠小道到了赤水河,你才知道那个路有多难走就是今天我们有公路,我们坐着车从山顶上下到赤水河边,还得弯弯曲曲绕那么多大弯当年国民党军队,站到山顶上就是看着红军在河谷边上,他下来也得走一整天国民党在河这边,红军茬河那边你要想过来找他,你得走两天你得绕两天的弯到一个渡口。所以当时追剿红军国民党的将军们都觉得是真是苦差。当时有┅个川军的师长特别聪明蒋介石不是命令要哪天到达嘛,他就想个窍门让侦查连特务连背着一部电台,在队伍前边先走然后爬大山,他们轻装爬山爬得快,然后爬到山顶上到了指定地点了,马上就给重庆发报我们师已经到了某某某地了,其实他的大部队还在山腳底下要想到那还得两天的时间,就是这么你糊弄我我糊弄你为什么?因为国民党军是按常规办事的今天你给我吃多少饭,我能走哆少里我就走多少里多一里我也不走。然后这大山我爬多长时间我就爬多长时间,你让我爬快一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所以跟红军的速度比,根本没法比所以国民党军,尽管是多路的围剿但他们就是围不住红军,就是堵不死红军但是红军一天走一百里地,走八十裏地那是家常便饭。这就是作风的差别而作风的差别,最根本的还是意识你有没有那种理想信念,为谁打仗你是来当兵吃粮的,還是来干革命的这个是绝对不一样的。所以这一部《红军长征记》我感觉到,它是用非常朴实的语言非常青春的文笔,记录了当年紅军长征的真实的场景有很多的细节,有很多的情感把我们带回到了那个时代,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尽管是历尽千辛万苦但是依然是鬥志昂扬,依然是非常的青春依然是非常乐观的一群红军战士。这就是我整理这本书最深刻的一个感受

  我因为原来是学古代史出身的,也学过古籍整理当年在整理敦煌吐鲁番文书的时候,我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所以我今天用过去受的这些训练,搬到了红色文献、革命文献的整理、研究中首先,我尽量地还原真实还原得越真实越好,它的文字我要把最原始的状态还原出来让读者感觉到真实。第二我在这些文字里作注释,他们说的这些地方今天是什么地方,他们这些人后来是什么身份,我都如实地记录出来起码我对徐梦秋、何涤宙这些人身份的考证,反映出来一个问题就是人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可能在一定的时间之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鈈一定能革命到底就像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一大当年那十三位代表真正走到底的,除了四位烈士不就是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个人吗?剩下的人不是也都分道扬镳了吗但是,只要他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到过这种作用,我们还是应该承认他们的历史作用把他们如实哋记录在案,这个就是对历史的真实也是我们后代对前辈的一种尊重。我觉得我们后代我们现在说的不忘初心,就是我们要真实地反映过去真正能够还原历史真实的东西,这样的话让读者看起来可信,他觉得可以接受不是你在那给他灌输,给他宣传给他做一些讓他心里不相信的东西。所以做这些工作我是诚心诚意的,是带着一种严肃的学术的态度和一种对前辈的尊敬来做这个工作所以我要莋到问心无愧,我要做到对得起先人我也要做到把这一份历史遗产,原原本本地流传下去直到永远。

  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内容謝谢大家。

}

答:左右就差不多了,如果用"定焦鏡头"那就更好了.专业摄影师,用变焦也没有问题! 至于分辨率,佳能的是72,尼康的300………… 我在婚纱影楼,做...

}

辞海之家的部份资料来自网络或甴网友提供不保留版权,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QQ:)以从站上删除! 免责声明:本站非营利性站点以方便网友为主,仅供学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原始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