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氨基苯甲酸酸的制备中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钠量不足或过量怎么办

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级赶紧来

邻氨基苯甲酸乙酯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或白色结晶,其分子量为165.19

无色油状液体或白色结晶,有橙花及

香气和甜味放置时颜色变深。

邻氨基苯甲酸乙酯溶解情况

用于有机合成也用作香料和防腐剂。该品有橙花及葡萄样香邻氨基苯甲酸酯类用作香料的品种主要有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邻氨基苯甲酸香叶酯、邻氨基苯甲酸苯乙酯及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其中甲酯的香气特征最令人感兴趣用于调制葡萄酒、橘子、橙花等香型香精,用于食品及化妆品;也用作食品防腐剂及糖精原料

邻氨基苯甲酸乙酯性质描述

无色液体熔點13℃,沸点266-268℃145-147℃(6.0kPa),129-130℃(1.2kPa)相对密度1.1174(20/4℃),折光率1.5645溶于醇和丙二醇,微溶于水醇溶液呈紫色荧光。

邻氨基苯甲酸乙酯制备或來源

(1)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在盐酸或硫酸作用下,与乙醇进行酯化而得;(2)以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和邻苯二酰亚胺为原料在乙醇嘚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而得。

}

的溶解液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氣的气味有非常刺鼻的气味,极不稳定是化工业中经常使用的化学用品。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适用于消毒、杀菌及水处理也有仅適用于一般工业用的产品。

药品分类:口腔科用药-其他常用药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本品的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本品有致敏作用

环境危害:无明显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外观与性状:微黄色溶液有似氯气的气味。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具有强

含量:工业级 (以有效氯计)┅级13%;二级 10%

先将十磅碳酸钠(苏打粉)溶于二加仑之水中,再加入二磅漂白粉放置一日,滤过即可

次氯酸在溶液中发生3种形式的分解,它们彼此无关称为平行反应,即:

在阳光直接作用下按第一种形式分解;在有脱水物质(如CaCl2)存在时,按第二种形式分解;加热時特别容易按第三种形式分解如将氯通入热碱溶液中产物是氯酸盐而不是次氯酸盐:

一氧化二氯和水作用生成次氯酸:

将氯气通入混有碳酸钙粉末的水中,次氯酸则积集在溶液中蒸馏反应混合物,可以收集到稀次氯酸溶液

氯气溶于冷而且稀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次氯酸鈉 氢氧化钠、氯化钠及水:

注意氯气溶于热而且浓的氢氧化钠溶液不会产生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而会生成氯化钠氯酸钠及水:

主要用于紙浆、纺织品(如布匹、毛巾、汗衫等)、化学纤维和淀粉的漂白。制皂工业用作油脂的漂白剂化学工业用于生产水合肼、单氯胺、双氯胺。也用于制造钴、镍的氯化剂水处理中用作净水剂、杀菌剂、消毒剂。染料工业用于制造硫化宝蓝有机工业用于制造

的清净剂。農业和畜牧业用作蔬菜、水果、饲养场和畜舍等的消毒剂和去臭剂食品级产品用于饮料水、水果和蔬菜的消毒,食品制造设备、器具的殺菌消毒

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危险性概述

危险特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具有腐蚀性

健康危害:经常用手接触该品嘚工人,手掌大量出汗指甲变薄,毛发脱落该品有致敏作用。该品放出的游离氯有可能引起中毒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具

可致人體灼伤,具致敏性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采用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區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

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庫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工程控制:生產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高浓度环境中应该佩戴直接式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體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監督检验检疫总局.GB19106—2003 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溶液[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次氯酸钠 氢氧化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