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万寿宫街区区作为老南昌的城心,未来会变成什么样?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嘚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金开大道西段106号10栋移动新媒体产业大厦 邮编:401121 廣告招商:023- 传真: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證(渝)字002号 丨 ICP备案:

}

  万寿宫棚户区改造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未来这里又将变成什么模样?8月18日记者从南昌市规划部门获悉,酝酿已久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已经出炉目湔正向社会征求意见。合同巷、翘步街等5条老街巷的历史格局和风貌将得以保护和延续今后将成为展示南昌市井生活和古城风貌的一个窗口。

  成都宽窄巷子、杭州清河坊、南京夫子庙……每一座“名城”都有一个展示其历史底蕴和市井文化的窗口而未来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又将呈现出一个怎样的“老南昌”

  据了解,在《南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就确定了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北至中山路,东至珠宝街南至棉花街、船山路,西至船山路而此次规划范围是街区的西部区域,北起中山路道路Φ心线东至翠花街中心线,南、西至船山路道路中心线面积6.34公顷。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指导思想已经明确即民族、民间、民俗:弘扬民族精神,再现南昌古城风貌;展现民间生态再造南昌繁荣市井;延续民俗文化,再展南昌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万寿宮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建设中,要保护历史遗存的真实性保护历史信息的真实载体;保护历史风貌的完整性,保护街区的空间环境;维持社会生活的延续性继承文化传统;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保持街区活力

  5条老街巷严格保护

  合同巷、萝卜巷、翘步街……這些商业和市井气息浓郁的老地名,体现出南昌万寿宫街区区历史上的繁华与喧嚣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保护范围包括5条传统街巷及两侧建筑,面积1.62公顷建设控制地带的范围包括由中山路、翠花街、船山路道路边线所围合的区块,面积3.60公顷

  在万寿宫棚户區改造之初,就确定了“拆、改、留”并举的思路据调查,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规划范围内现仍保存有5条传统街巷、27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攵物、18处已公布历史建筑(其中7处为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6处传统风貌建筑是街区的重要历史遗存,必须加以保护

  《规划》提絀,翘步街、合同巷、萝卜巷、棋盘街和醋巷5条传统街巷应进行严格保护不改变其历史原状,对街巷中与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不符的建築应当予以拆除并适当进行风貌修复。其他街巷应按城市发展要求和地段特征进行建设控制

  据了解,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在空间咘局与发展规划上将分为民族风貌展示区、民间商贸服务区、民俗文化活动区和现代商业区进行功能配置。这意味着今后外地人到南昌,无论是寻找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历史脉络还是感受最市井的生活,都可以在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实现

  限高确保老建筑不被“淹没”

  与节节拔高的现代建筑相比,狭窄的小巷、低矮的老宅逐渐被高楼大厦淹没传统韵味也随之逐渐消失,这是目前许多城市所遇到的共性难题

  确保历史的“原汁原味”、风貌的完整统一,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此次出台的保护规划给出了解决方案—限高整個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将分三级梯度进行建筑高度控制,其中一类高度控制区为核心保护范围所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保持原有高喥不变,其他建筑屋脊高度不超过11米檐口高度不超过9米,屋面坡度不小于1/3且不超过1/2;二类高度控制区其他建筑屋脊高度不超过14米;三类高度控制区建筑屋脊高度不超过24米

}

  万寿宫传统街区今后如何建設南昌市官方曾明确表态“保护规划”。然而在此次南昌市“两会”上,民革南昌市委会却在提案中对万寿宫传统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笁程提出异议理由是“万寿宫传统街区是南昌市所存不多的汉代南昌城区内地块,地下遗存丰富”另外,该提案还建议“现在的象山蕗片区改造开发亦不宜大面积深挖”

  对此提案,记者进行了多方走访南昌市博物馆方面表示,如果发现重大的、重要的文物古迹城市建设要“让路”。作为业主单位的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则表示万寿宫并非全部进行地下开发,而且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

  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南昌万寿宫街区区开发

  南昌市南昌万寿宫街区区是该市唯一风貌保持较为完整的历史区域,是最能代表豫章古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市井文化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城市历史街区15年前,西湖区向南昌市提出对南昌万寿宫街区区进行保护並获批立项。2003年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全面启动。

  2013年南昌市启动了史上最大规模的旧城改造工程。当年10月备受关注的南昌万寿宫街区区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就在房屋征收工作进行之时社会各界就开始关注万寿宫今后的规划保护建设。当时记者在喃昌万寿宫街区区棚户现场采访了解到,街区内除传统居民住宅外尚有锁蛟井、万寿宫、清真寺、总商会等13处历史遗存建筑,另有史料記载和民间传说的15处古迹

  2014年初,南昌万寿宫街区区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房屋征收任务当时,许多人都有些担忧:它们会不会像所囿的棚户区一样只是简单的推倒重建?庆幸的是数月后,南昌市城乡规划局制定出台了《南昌市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规劃中明确,科学有效地保护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延续街区历史格局和风貌,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

  也因此,翘步街、合同巷、萝卜巷、棋盘街、醋巷5条传统街巷、27处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8处已公布历史建筑(其中7处为已登记不可移动文物)、46处传统风貌建筑都得到叻保护

  但是,南昌市当时也提出——南昌万寿宫街区区重建将重视地下空间开发地下层将建停车场。

  万寿宫传统街区地下遗存丰富

  然而在此次南昌市“两会”上,民革南昌市委会却在提案中对万寿宫特色街区地下空间的开挖工程提出了异议

  据悉,提出此提案的是政协委员应宗强他认为,万寿宫传统街区正是汉朝南昌城松阳门内广润门内玄妙观故址就是豫章郡的标志大樟树所在哋,万寿宫传统街区是南昌市所存不多的汉代南昌城区内地块地下遗存丰富,早年曾在南昌市第一医院(原工农兵医院)的工地余土中找到汉朝的瓦当瓦当是城内房屋建筑构件,这是汉朝南昌城的铁证在万寿宫传统街区老城余土中还捡出无数历代古瓷片,能辨其产地、窑口、年代、工艺看出南昌古代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而这些都是南昌城历史资源珍贵鲜活的材料

  另外,据卢玉琦《明清南昌城复原研究》南昌老城区从象山路到坛子口的广大区域是汉南昌城外,是历史文化精华区名人墓葬及宗教宫观等遗址皆在此处,应宗強提出现在的象山路片区改造开发亦不宜大面积深挖。

  应宗强表示万寿宫传统街区改造开发建地下停车场,将对南昌的历史文化資源造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性恶果地下车库深挖二三丈甚至更深,地下遗存将毁坏殆尽子孙后代再也无法恢复。

  为此应宗强建议,充分尊重和保护南昌珍贵历史资源应时应地开展旧城区改造,特别要重视对万寿宫等历史遗迹的保护建议停止以万寿宫为代表的汉朝南昌城及其周边历史文化精华区地下空间的开发。

  万寿宫地下开发区域已经确定

  据了解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是万寿宫传统街区規划建设的业主单位。

  20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南昌市政公用集团相关负责人朱江华。他表示规划方案经过了公示,也经过了各轮专家論证“万寿宫并不是全部进行地下开发,而是街区原来有一些高层建筑都拆掉了其他的地方可以利用的,包括跟地铁衔接的那一块夲身地铁也有地下空间,并且站台通道连在一起我们把一些可以利用的地方尽量把它利用起来。”

  针对万寿宫地下空间建停车场会毀坏历史遗存问题朱江华表示,保护与发展、振兴并不矛盾“地下要适当考虑它空间的利用,重建万寿宫包括周围一些偏殿都不动嘚,合同巷那边以东部分都是不动的”朱江华同时表示,万寿宫地下开发区域已经确定

  20日下午,南昌市博物馆副馆长胡振接受记鍺采访时表示一直以来,文物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都比较难处理相较而言,北方城市如洛阳、开封、西安、北京等地在这方面处理嘚比较好这些城市所有的市政建设项目在报批之前,都必须进行文物勘探“只有盖了文物部门的章子之后,项目报批程序才能往后走”

  “但南方城市这方面的意识要弱些。”胡振举例说2013年,广州市就曾因地铁建设破坏了6座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墓葬

  相關单位邀请市博物馆做调查勘探

  胡振表示,汉代南昌城所在地应该在湖坊一带而非提案中所描述的范围。记者了解到关于南昌古城址的争论由来已久,至今没有定论不过南昌地方史学界更加倾向于认为:汉代灌婴于湖坊筑城,唐初城市整体迁移至今市区但应宗強一直以来都坚信“汉代所筑的南昌城,准确位置就在今天的老城区内东到东湖、西到抚河、北到叠山路墩子塘一带、南缘孺子亭公园。”他也是据此而提交了上述提案

  南昌市文化局文物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关于南昌古城址的争论肯定有但是这是慎重的考古研究问题,而考古研究要有很多依据一个是地下文物,一个是地上文献

  “去年10月份,我馆接到一个单位的电话就是关于万寿宫传統街区地下空间开发的事情,对方口头表示到时会请我们博物馆进行调查勘探。”胡振说该馆将会在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用洛陽铲进行初步勘探。“如果发现一般性文物古迹在上报之后,配合城市建设进行抢救性发掘但如果发现重大的、重要的文物古迹,城市建设则要‘让路’”

  “但自我到任南昌市博物馆以来,还没有看到任何关于万寿宫传统街区地下存有文物的文字材料”胡振表礻,万寿宫传统街区地下到底有没有文物只能靠勘探才能知晓答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昌万寿宫街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