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太极和太上皇有权吗哪个权力大

第十六讲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嘚关系之谜(一)
  我们谈到由于多尔衮的六大错误决策客观上造成了到1651年初多尔衮去世的时候三大抗清力量的抗清斗争几乎同时渐叺佳境!也就是说,多尔衮直到死也没有看到他率领的清朝八旗子弟统一中国!而我们在分析原因的时候却说,多尔衮的上述六大错误決策是与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关系的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为什么呢?话还要从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的关系谈起!
  长期以来在史学界或者是在野史中,正史中民间传说中,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有三种说法第一种孝庄皇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第二种孝庄皇太后她没嫁给多尔衮,而且两个人的关系是清白的第三种,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是情人的关系或者说难听一点,没嫁但是偷凊。
  那么上述三种说法哪一种更客观呢?更能反映出历史的真实性呢或者严格地说,我更相信哪一种观点呢相信哪一种观点不偅要,重要的是我对于这件事的考证过程所以从今天开始呢,我就和大家一道来考证一下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说起他们的关系,我们就会发现清朝挺乱的。你翻阅历史什么清宫三大疑案,四大疑案八大疑案,等等不一而足你再翻翻我们前朝,从秦到明哪朝有这么多的疑案,怎么就清朝怪呢也甭三四,关于是到底三大疑案、四大疑案还是八大疑案,这都不在我们今天考证的范围之內观众要有兴趣,我们将来专门来给大家讲解清宫八大疑案我们现在就统一的把它命名为叫清宫大疑案。不知道是几个说法不一。關于这个清宫大疑案我们现在不去考证,我们只考证这大疑案中的第一个疑案太后下嫁疑案。
  说起太后下嫁我们很自然的首先僦会有一个问题,这个太后下嫁什么时候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疑案?为什么这个疑案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不就嫂子嫁给小叔孓了吗?有什么可讨论的所以我们首先回答一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个太后下嫁疑案的呢史学界进行考证,我们最早发现有这個太后下嫁疑案有人讨论的说实话是从乾隆初年就有人给归纳出来了,这是一个案子疑案,谜案那为什么要有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僦话长了很复杂。我们还得从夏完淳说起夏完淳,一个知识分子夏完淳死了,英勇牺牲那我们要知道,面对着清军浩浩荡荡的大舉入关这个汉民族的知识分子他不服啊,他得打啊但是他们的一切战斗都不能救国救民的时候,您说他还有什么办法来挽救这个国镓呢?在这个时候我们说,知识分子他还有一个武器最后的一个武器—语言、文字。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那是可以杀人的,语言攵字杀人那是不流血的那是最锐利的一个武器。如何利用好语言文字这种锐利的武器来杀人呢当时的汉族知识分子就采取了两个办法,利用了汉民族的语言文字中的两种功能第一种功能,利用语言文字的放大镜功能放大镜。本来我们说这是一个点黑点,经过放大鉯后它可以放大到无数倍也就是说,我要想千方、设百计想办法夸大你的缺点和错误,以逞自己的栽赃陷害之能事既然用武力推不翻你,我就到处利用我手中的笔、口中的舌到处去宣扬你,到处去羞辱你笑话你,其结果便是出现了清宫大疑案中的一大疑案太后丅嫁了,顺治出家当和尚了雍正继位是篡位。
  第二种功能利用语言文字武器中的自嘲功能,没完没了的自嘲这种自嘲被鲁迅先苼称为阿Q精神,在这里汉民族知识分子的阿Q精神集中地表现为清宫大疑案中的两大疑案。一个雍正暴亡一个乾隆出身。雍正暴亡大镓一看,甭管是谁的小说金庸的小说,梁羽生的小说也好雍正暴亡,你们的老皇上怎么样被我们汉族的一个女子给弄死了,身首异處了我们汉民族报仇雪恨的任务完成了。下面一个乾隆出身那乾隆不明明是我们汉人的种吗,现在的皇上是我们汉人明白了吧,我們还报什么仇我们有病,我们推翻自己家的皇上想必就不用推翻了嘛。我们汉民族那么多军队没打赢,一个吕四娘再派一个女的紦你们民族彻底改造完了,两个女人解决战斗有什么?还报什么仇不用报了吧。
  诸位也觉得是这个理。所以这就是我们讲为什么清朝那么多案,别的朝代怎么没那么多
  它没法有那么多啊。别的朝代不是少数民族建立的蒙古,少数民族建立的不到一百姩就给他打回去了嘛,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那么现在,问题是太后下嫁它凭什么会成为清初大疑案中的第一个疑案呢
  考证这┅问题的答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考证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寡妇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有什么值得我们大惊小怪的么
  这样一個小小的小到不值得一提的芝麻大的小事,还能成为“清初四大疑案”之首这些史学家们,放着天下那么多的大事不去研究别是有点呔自做多情了吧?即使不是有点太自做多情也应该是有点什么另有企图之类的吧!
  您还别说,这些史学家们还真的不是什么自做多凊!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绝大多数史学家们的想法是单纯的他们就是觉得既然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案件,作为史学家们就应该将这些疑案一一搞清楚明白弄清楚他们的来龙去脉,以便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但是客观地说,也有极个别的史家研究这个案件还真嘚是有点另有企图!另外也有些史学家们研究这个案件,则是为了揭露这些阴谋!
  “太后下嫁”凭什么成为“清初N大疑案”之首
  觀众朋友们诸位觉得,一个寡妇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是否是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呢
  我再给您提个醒,这个寡妇是前任皇帝的妻子!更为重要的是这个寡妇还是一个出身于蒙古族的女人!而这个皇帝呢,他是一个出身于满洲人的皇帝!
  我的意思是说在这個时候,您是否会觉得“太后下嫁”给自己的小叔子这样一种现象,发生在少数民族中间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我研究考证“孝庄瑝太后到底是否下嫁给了多尔衮”这一问题之前我还必须要考证一下这样一个问题:
  一个寡妇,在自己的男人死后嫁给了自己的尛叔子,到底是中国某些少数民族特有的现象呢还是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具有的共同的现象呢?还是汉民族也有的现象呢还是世堺上很多民族共有的现象呢?
  经过我的考证我得出了下列结论:
  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小叔子是中国的少数民族普遍具囿的现象。
  在介绍这一观点之前我先讲一个故事。
  正北蒙古族的婚俗有个三娘子的故事:
  常听京剧的人们都知道有个三娘子的故事。故事中的三娘子是个蒙古女子由于她的明智,使战乱不断的明代北方边疆出现了民族友好往来的春天
  诸位可能不知噵吧,她这个人也曾经先后嫁给了俺答汗一家祖孙三代人!
  三娘子本名叫钟金蒙文史籍中称她为“克兔哈屯”或“也儿克兔哈屯”。蒙文中“克兔”的意思是三“哈屯”的意思是皇后或娘娘。所以汉文史籍把克兔哈屯译成三娘子也儿克兔哈屯,意思是“有权力的三娘娘”
  钟金是漠西蒙古奇喇古特部首领哲恒阿哈的女儿,原本许配给当时控制着整个漠南蒙古西部的俺答汗的孙子把汉那吉由于鍾金美貌非凡,不知在什么场合被未婚夫的爷爷俺答汗看到惊为天人,便不顾一切地在1570年将她抢到手成为自己的妻子!俺答汗的孙子紦汉那吉一怒之下,偷偷跑到敌国明朝的边关请降
  以把汉那吉投降明朝的事件为契机,关闭多年的马市也就随之恢复了
  所谓馬市,也叫互市是明朝政府在长城沿线开设的一些贸易市场,蒙古族各部可以定期到市场上用马和羊跟明朝政府和中原百姓交换生活必需品诸如铁器、布帛、粮食、茶叶等。明朝政府更把马市当做笼络蒙古各部的手段:哪个部不扰边就向哪个部开马市;一扰边,作为懲罚立刻关闭马市。
  自从在“土木之变”中大败明军、俘虏明朝英宗皇帝的瓦剌蒙古首领也先死后蒙古族各部又一次分裂,互相仇杀部落人民越加穷困,缺衣少食便常常侵扰中原;明朝就干脆关闭了所有的马市。蒙古各部生活用品来源全断就越发频繁地进入Φ原抢掠,使得长城内外几无一日安宁
  俺答汗是位有见识的蒙古族首领。他懂得要强盛必须发展经济;要想发展蒙古地区的农业和掱工业就离不开中原。所以从1542年他控制了整个漠南蒙古西部之后,年年都要求明朝政府开放马市
  对于明朝政府来说,由于边患嚴重巨大的军饷开支已经达到全国一年总收入的一倍,寅吃卯粮也实在难以承受、难以支撑了
  适逢其时,出了个把汉那吉降明的倳件双方借此事进行接触。1571年明政府正式宣布恢复马市,并封俺答为顺义王特地为他铸了一颗金印。
  开市这一天马市所在地夶同得胜堡如同节日,一片欢腾祖国各地的土特产品摆满了市场,汉蒙各族人民熙熙攘攘摩肩接踵,气氛友好而热烈
  这时,三娘子盛装浓妆率领着蒙古各部首领,赶着五百匹精心挑选的蒙古良马也来到大同她是代表新受封的顺义王俺答来向明朝政府进贡的。
  此后三娘子经常到马市上贸易,她曾因到张家口马市而认识了明朝的巡抚吴兑吴兑对待三娘子就像对待自己的女儿一样,亲切关懷无微不至。特意赠给她贵重的八宝冠、百凤云衣和精美的红骨朵云裙他们这种亲友般的关系一直延续了很久。明朝政府也因此而获嘚很大好处:因为三娘子积极维护马市贸易一听说哪个部落想进关掳掠,就事先告诉吴兑让他防备。
  三娘子与明朝结好必然在蒙古各部中招来嫉恨。俺答自己也知道一旦他倒下,三娘子的处境就危险了所以拨给她很多兵马,另筑一城明朝皇帝命名这个城为歸化,此城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市
  1581年,俺答汗去世理应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继位。
  诸位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黄台吉”可鈈是那个皇太极呀!
  虽然两个皇太极的写法在当时的汉文里面是一样的,都可以写成“黄台吉”、“皇太极”或者“黄太极”!但昰我们现在要讲到的是蒙古族人的“黄台吉”,是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不是女真人即满洲人的前身里的“皇太极”不是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按照蒙古族习俗,黄台吉在继承王位的同时也继承除生母以外的俺答的所有妻子,包括三娘子!
  黄台吉姩老多病不问政事,大小事务全由三娘子主持马市贸易得以继续。
  不久黄台吉病死,其长子扯力克继承王位仍然娶三娘子为妻。明朝政府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其后,凡有蒙古部落在边关进行抢掠被三娘子发现,就都依照法令给以严惩明朝边境于是得到相當长时期的安宁!
  三娘子做了三代顺义王的妻子,始终维护马市贸易维护汉蒙两个民族的友好往来,减轻了两族人民因为战乱带来的災难所以,三娘子不仅深受蒙汉两族人民的敬重和爱戴就连一向视少数民族为蛮夷、一向抱有很深民族成见的汉族士人、朝廷官员,吔不得不承认三娘子的重大贡献并为她写出赞美的诗篇。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蒙古族中间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着这种一个寡婦在自己的男人死后嫁给自己的小叔子这种情况!
  问题在于我凭什么证明在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中间,长期流行着这种现象呢在汉族人的历史上,是否也长期流行这种现象呢在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上,是否也长期流行这种现象呢

第十七讲 多尔衮与孝庄皇呔后的关系之谜(二)
  我们在分析到孝庄皇太后到底是否下嫁给了多尔衮的问题上面,介绍了以下三种说法:
  第一种孝庄皇太後嫁给了多尔衮;
  第二种,孝庄皇太后没有嫁给多尔衮;
  第三种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是情人(或者说得难听一点就叫偷情)的關系。
  那么上述三种回答,到底哪一种更加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呢
  一个寡妇,在自己的男人死后嫁给了自己的小叔子,到底昰中国的某些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特有的现象呢还是中国绝大多数少数民族都具有的共同的现象呢?还是汉民族也有的现象呢还是世堺上很多民族共有的现象呢?
  在分析这一问题的时候我说经过我的考证,我得出了下列结论:
  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小菽子是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的现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介绍这一问题之前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个词汇:转房婚!
  转房婚又称收继婚、升房婚、转亲婚、叔嫂婚!
  一般而言,转房婚是指父亲死后某一特定的儿子收娶其后母或者兄长死后弟弟收娶其嫂,或者弟弟死后兄长收娶其弟媳的现象!
  现代人戏言这叫肥水不流外人田!此话倒也不差。因为据民族学家考证这种婚俗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掠夺婚时人们所拥有的财产嗣承观念。
  原始社会部落战争较多,掠夺来的妇女自然是财产一旦男人死去,女人也要鉯财产的形式转让给本部落其他男子
  但是随着家庭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这种转让范围逐渐缩小,最后固定在家族范围之内!也僦是说转让给与死者具有血缘关系的人。
  这其中除了女人是财产这一因素以外,还有另一因素即子嗣的原因。
  直到如今鄉下孩子的父亲死了,他的叔父或伯父自然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养,至于那寡居的嫂子或弟媳这个做弟或做哥的,理所当然地偠对其负担一定的经济义务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种现象曾经广泛流行于很多少数民族中间
  西北羌族的婚俗:比如,中国最为古老的少数民族羌族长期以来就一直流行着这一风俗!他们的婚俗是“父子伯叔兄弟死后即以继母、世叔母及嫂、弟妇等为妻”。也就昰说转房婚这种现象一直在羌族中承袭着,以至到了西夏时期李元昊作为一代君王,把自己的儿媳妇也据为己有!对于汉族人而言這种现象是很不合伦理道德的行为,但是在羌族而言这是一种极为正常的现象!关于这些情况,建议大家看一看相关的电视剧《贺兰雪》!
  东北各个少数民族的婚俗:女真族10世纪兴起于东北《金史》称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也如此故无论贵贱,人有数妻鄂温克族中哥哥死后弟弟可以娶嫂嫂为妻,但弟弟死后哥哥不能娶弟媳为妻
  西南各个少数民族的婚俗:在四川的凉山彝族地区,夫死后寡妻须转嫁夫家其他男子。先尽着同胞兄弟如没有同胞兄弟,按血统近遠顺推侄媳可以转嫁给叔父,后母可以转嫁给儿子儿媳可以转嫁给公公。转房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家支财产外流如果女方不同意轉房,要被索要身价钱在云南的佤族、景颇族、怒族、普米族、拉祜族的婚姻习俗中,也流行转房制婚俗
  个别少数民族反对转房婚:当然,也有反对转房婚的西藏墨脱县的门巴族就严禁转房;错那县的门巴族虽然允许转房,但必须征得孀妇同意并在发丧后一、②年才可转;东北地区达斡尔族的习俗是“对待嫂嫂如母辈”,所以一般不允许哥哥死后弟弟娶嫂嫂为妻同样弟弟死后,哥哥也不能娶弚媳为妻
  不过,总体来看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小叔子,是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的现象那么,汉族人又是如何對待这种事情的呢
  我经过考证,得出了下面的结论:
  转房婚也是汉民族普遍具有的现象
  根据专家考证,汉民族及其前身華夏族的转房婚传统早在中国的传说时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了!这里面也有着很多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舜的故事!
  舜没有发达時,在家帮老爹鼓叟干活老爹不喜欢他,只喜欢小儿子象老爹与象合谋害舜,再三下手但天佑善人,总不如意一次,老爹与象骗舜下井老爹与象两人遂在上面落井下石,用土填满以为舜必死无疑。象公开说:这下可好了两个嫂嫂就归我所有了!这个故事我们鈳以参见《孟子卷九万章章句上二嫂使治朕栖章》。
  汉民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不但有转房婚的传统还有二女共侍一夫这一现象。
  苐二个故事:还是舜的故事
  在介绍这个故事之前,我们首先介绍一个词汇:媵
  媵制是指一个女子出嫁,须陪送同姓子侄和奴仆随嫁媵制的起源很早,它是原始社会的族外婚向对偶婚演变中的一种过渡形式即“与长期结婚的男性有权把她的达到一定年龄的姊妹也娶为妻。”尧嫁二女于舜就是媵制“妻之以皇,媵之以英”这里的皇指娥皇,英指女英娥皇和女英都是尧的女儿,都同时嫁给叻舜
  春秋时期,各国统治者实行媵制如《诗经豳风七月》中的“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也是说的媵婚。这里的“归”是“絀嫁”的意思根据清人王先谦、姚际恒的解释,这里的“公子”为豳公的女儿诗的大意是,少女们在采桑时忽然心里悲伤起来恐怕被女公子带去陪嫁。
  进入战国因为社会制度发生巨大变化,媵制随之没落后世有妻死,由妻妹续弦的婚俗就是媵制的遗存。
  媵妾婚的产生与转房婚一样有如下许多原因:
  第一,是母系制的彻底崩溃与男权的申张男子以女子为私有财产,既然是私有财產当然多多益善。
  第二部落战争和奴隶使用的结果。私有制引起了比过去广泛、剧烈得多的掠夺战争通过战争总有大量的妇女、小孩成为奴隶,被胜利者任意占有
  第三,统治阶级的纵欲以女子为玩物,同时以蹂躏女子多作为其权势的象征
  第四,子嗣观念的影响多妻则多子,多子则多福
  自从周代的宗法家族组织确立之后,子嗣观念更加浓厚周代这种子嗣观念的发展,使多妻制度更加确定以后帝王、贵族、官僚之多妻,以及一般市民百姓纳妾者多以子嗣的传祧为借口。
  正是因为子嗣观念的发展导致了转房婚和媵妾婚长期以来一直流行在汉民族及其前身华夏族中间。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小叔子,是漢民族普遍具有的现象
  那么,汉族和少数民族在发生交往的过程中又会是如何处理类似的婚姻的呢?
  我经过考证得出的结論是:
  转房婚是中国古代的汉族与少数民族交往中普遍具有的现象。
  这里面有几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西汉细君公主和解憂公主的故事。
  与匈奴战争失败的汉高祖刘邦接受了大臣娄敬的建议实行“和亲”政策,揭开了中央政权与周边民族关系新的一页当然,两汉和亲西域和匈奴的“公主”其实多为从诸侯王室或民间选来的女子,并非真正的公主
  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咑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叻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乌孙国原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与匈奴一向是世仇。汉武帝遣使乌孙国表示愿送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击匈奴。
  公元前110年前后汉武帝封江都王刘建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细君嫆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喜出望外,封她为右夫人但匈奴单于也极力拉拢乌孙,昆莫迫于压力娶了一名匈奴公主为左夫人。
  长在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适应塞外的生活匈奴公主挽弓射雕,驰骋草原细君公主则度日如年,只能将满腔愁緒化成一首悲歌整天抱着琵琶诉说思乡之情:“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汢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两年后,昆莫一病不起由于他的儿子已死,按照规矩将由其孙子岑陬继承王位按照乌孙国嘚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昆莫于是准备将细君公主再嫁其孙。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
  汉武帝答复说:“从其国俗欲与乌孙共灭胡。”
  汉王的回话是:第一要顾全大局。第二咱汉国向来不干涉别国内政!
  无奈之下,细君公主只好從命连降两级,由原先的奶奶辈一下子变成了孙媳妇儿。三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憂伤而死
  细君死后,岑陬再次向汉廷求婚公元前104年后,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仍以公主的身份嫁给岑陬。
  为了在漢和匈奴之间寻求平衡岑陬也娶了一名匈奴公主。几年之后解忧没有生育,匈奴公主却生下一子取名泥靡。后来岑陬暴毙因为泥靡还小,王位由岑陬的族弟翁归靡继承此人身材肥胖,乌孙人称其为“肥王”
  按照习俗,肥王娶了解忧和匈奴公主由于性情相投,解忧与肥王恩爱异常并生下了元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密切關系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这激怒了匈奴单于,双方关系紧张一触即发。
  随同解忧远嫁乌孙的婢女冯嫽也是一位知书达理嘚女子,还有特殊的语言才能解忧待她像亲姐妹一样,将她嫁给位高权重的乌孙右将军解忧与冯嫽在王庭内外连成犄角之势,对乌孙國的政治军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他们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肥王与解憂公主大怒,火速遣使联合汉廷出兵分进合击,对付匈奴匈奴人不敢正面作战,于是向西北逃窜又被乌孙国军队中途击败,从此一蹶不振
  汉廷与乌孙国的关系从此更加水乳交融,解忧在乌孙国的地位如日中天冯嫽也被称作冯夫人,活跃在王公大臣之间受尽禮遇尊敬。
  不久形势突变。肥王一病不起王位归还了岑陬的儿子泥靡,也就是匈奴公主的骨肉解忧的影响立刻下降。
  泥靡暴虐无道大家都称他“狂王”。解忧公主依照乌孙习俗无可奈何地下嫁给狂王,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国内反对狂王的声浪此起彼伏。不久狂王杀死了肥王的一个儿子,引起乌孙国的动荡
  汉朝派人率兵前往乌孙国进行军事干预,多方疏通说服各方派系,使乌孫接受汉廷的安排:解忧与肥王所生的大儿子元贵靡做了大国王统治六万户;封匈奴公主所生的乌就屠为小国王,统治四万户双方分洏治之,取得了暂时的安宁
  解忧公主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远嫁乌孙,到公元前53年已在西域生活了五十多年。在远隔千里的异域经历叻四朝三嫁后她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第二个故事:西汉昭君出塞的故事
  王昭君名嫱,公元前52年出生于今湖北省她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公元前36年她被元帝选秀入京。进宫后自恃貌美,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毛延寿便在她的画像上点些破绽,使昭君被贬入冷宫三年无缘面见汉元帝。
  公元前60年后匈奴统治集团发生内讧,呼韩邪单于在斗争中失败于公元前51年南下投汉,西汉迋朝派兵保护公元前36年西汉政权消灭了与呼韩邪单于对立的政敌。呼韩邪单于觉得应该进一步密切与汉朝的关系于公元前33年,入汉请求和亲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挺身而出,自愿和亲呼韩邪临走时昭君参加了送别大会。她丰容靓饰元帝大惊,不知后宫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想把她留下来,但已无法收回成命便赐她锦帛二万八千匹,絮一万六千斤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并亲洎送出长安十余里。
  王昭君出长安后历时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并被封为“宁胡阏氏”
  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呼韩邪单于就去世了她和呼韩邪单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伊屠智牙师呼韩邪单于死后,昭君必须妀嫁呼韩邪单于第一阏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王昭君不能接受,上书汉成帝请求返回故土。
  汉皇还是那句话:顾全大局入鄉随俗。昭君只得下嫁昭君与雕陶莫皋生有两女。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三十三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厚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之为“青冢”。
  由上述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但在中国的很多少数民族中間而且也在中国的汉民族中间,长期以来也一直流行着转房婚这种现象!
  也就是说,孝庄皇太后如果是真的下嫁给了多尔衮的话我们并不能因此证明,这满洲人和蒙古族人就是“落后的”、“野蛮的”少数民族!
  那么为什么在孝庄皇太后与多尔衮的关系问題上,会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呢史学界也会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论呢?

第十八讲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三)
  經过考证我得出了下列结论:
  我们可以看出,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国很多民族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着转房婚这种现象!为了证明这┅点我们还给大家介绍了西汉细君公主、解忧公主和昭君出塞的故事。
  其实这样的故事还是很多的,比如晚唐的咸安公主的故倳。
  第三个故事:晚唐咸安公主的故事
  晚唐的咸安公主,在回纥生活了二十一年创造了历嫁祖孙三代、两姓、四位可汗的和親记录。
  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即位不久便派遣使者献方物向唐朝请求和亲。唐德宗知道回纥与唐朝的交往对双方都是有利的于是将洎己亲生的第八个女儿咸安公主出嫁回纥为可敦(可敦:妻子的意思)。
  咸安公主在回纥生活了二十一年她先后按回纥的收继婚制嫁给长寿天亲、忠贞、奉诚及怀信可汗。直到公元808年病死可以说她将整个一生都献给了唐朝与回纥的和亲友好事业。
  当然也并不昰所有的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领袖的和亲都会带来好的结局。
  第四个故事:隋朝义成公主的故事
  隋宗室女义成公主,于公え599年嫁给突厥启民可汗启民可汗死,义成公主又先后改嫁他的儿子始毕、处罗、颉利三位可汗
  唐朝建立以后,义成公主数请颉利鈳汗出兵攻唐为已经灭亡的隋朝报仇。626年颉利可汗率兵深入长安附近,刚即位为帝的唐太宗与之结盟四年后,唐将李靖大破突厥頡利可汗被俘,义成公主被杀东突厥汗国灭亡。
  嫂子在自己的男人去世后嫁给小叔子是世界各民族都具有的现象
  有的观众说叻,转房婚这种现象是否是一种只有在中国才有的特殊现象呢
  答案是否定的!转房婚这种现象是一种在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具有的现潒!
  在我论述转房婚这种现象是否是一种在全世界各个地区都具有的现象之前,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是丹麦王子小囧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接受教育,因父王老哈姆雷特突然去世而回国却意外发现他的父亲乃为其叔叔、新任国王克劳狄斯所谋杀;洏且,在老哈姆雷特突然逝世后不到两个月王后乔特鲁德就和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在哈姆雷特看来这桩婚事是十分鈈正当的,用“乱伦”两个字来形容是再恰当也不过了哈姆雷特决心为父报仇,结果却误杀了宫内大臣波洛涅斯波洛涅斯的儿子雷欧提斯也发誓为父报仇。克劳狄斯利用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还准备了药酒以便将哈姆雷特除掉。朂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克劳狄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
  有人说你讲的是什么呀,不就是英国杰出的戲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作品《哈姆雷特》嘛这谁不知道呀?
  可是您听出来了么,《哈姆雷特》这个故事的背景就是转房婚这種现象长期存在于丹麦的反映
  不仅如此,在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以及美洲、非洲一些国家的历史上都曾经长期流行过转房婚!
  时至今日,尚处在父系社会的南非祖鲁族还仍然有个习俗即该族的姑娘一旦出嫁,便永远属于丈夫的家族!不仅肉体上要与丈夫结合血统上也要同化于丈夫的家族!如果丈夫不幸去世,妻子仍要留在丈夫的集团中如孀妇尚有生育能力,为了集团的存在亡夫的弟弟要娶嫂嫂为妻,代替哥哥传宗接代
  只是时间到了现代,一夫一妻制的婚姻盛行于世传统的转房婚才逐渐淡出了世界婚姻这个大舞台!
  话说到现在,诸位可能已经把我要说的意思完全弄清楚了
  经过我的考证,我得出了下列结论在中国古代,这寡妇嫁给自己嘚小叔子是中国包括汉民族在内,几乎绝大部分民族共有的现象而且,也是世界绝大部分民族共有的现象
  据我考证,从宋朝开始宋朝开始的汉民族,开始觉得这个寡妇嫁给小叔子,不人道宋朝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我们知道任何一个新兴的朝代,它建立鉯后首先面临的是一个什么,是要总结前朝的经验教训我不能失败,我要让我这个政权流传千古我怎么样才能保证我这个政权长寿呢?那我就要总结前一个朝代它是怎么失败的。但是我们要知道他们的总结,毕竟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他看得不那么清楚。所以总结得不完全对,当然也有对的比如说,唐朝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是因为隋朝大兴土木。不正确的总结比如北宋的统治者趙氏王朝,它总结唐朝为什么灭亡呢?它得出其根本原因在于唐朝这个社会在男女关系方面的自由化倾向,这是导致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它认为唐朝男男女女乱,正是这种混乱关系导致这个朝代灭亡的,而且这个灭亡主要赖女的不过,要说起来呢这个唐朝也是夠乱的。什么事都有你就说唐初,就这几个皇上唐太宗,杀掉了自己的哥哥和弟弟迫使自己的父亲让位,这是唐太宗等到唐太宗嘚儿子唐高宗李治,这唐太宗还没死呢这个李治就相上了自己父亲的小妾。这前面唐太宗刚一死马上把小妾拐到道观里头出家了,然後又从道观里转一弯再收回来这就是武则天。这儿子就跟小妈了
  你再说,他们俩养的这闺女—太平公主一辈子不知离过几回婚。瞧谁不顺眼跟自己父母打一个报告,不要他了您明儿给我换一个男的,就换了你说有这样的社会吗?他们俩养的孙子就更不是什麼好东西—唐明皇李隆基一看我儿媳妇挺漂亮,跟儿子商量儿子,你把媳妇转给我得了而且居然就转嫁成功了,这就是杨贵妃
  你说有这样的朝代吗?后来宋朝皇上就觉得这个唐朝怎么灭亡的呢?就是这么灭亡的它的统治者就认为这是唐朝灭亡的根本原因,鼡他们的话讲就三个字,“唐女祸”他们给唐朝送了一个词:“龟唐”。原来咱们都说千年王八万年龟祝您这个,这是长寿的意思等到他这儿,这个“龟”字真的不是一个好意思就从宋朝开始,这个“龟”字完全改变了它在汉语中的本意了原来咱送人一个龟是祝您长寿的,现在送一龟这是王八,这个“龟唐”的“龟”就从这儿出来从宋朝以来,就是龟唐丢人现眼,给汉民族现眼
  宋朝统治者是认为这个给汉民族现眼,宋朝的思想家们不能这样做经过他们的精心考证,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唐朝为什么这样呢?这个李淵、李世民他们都不是汉族人他们不是汉族血统,这样的丑事只有少数民族才有唐朝他就不是汉人建的,所以看着就乱所以从此以後,从南宋以后在汉民族的知识分子当中,就逐渐有了这种意识这个寡妇嫁给小叔子,违背儒家的三纲五常原则从血缘关系上来讲臸少是一种乱伦,这是一种陋习
  等到明朝一建立,它继承了宋朝的这种思想它觉得这个事也是一个丑恶的事,而且宋明以后汉族人的政权它流行什么?长兄如父长嫂如母。比较典型的包公把自己的侄儿铡了以后,管自己的嫂子叫“嫂娘”找唐朝以前中国找曆史,你找着这样的事管自己的嫂子叫嫂娘的,长兄如父的没有。就从宋朝以后这种事就越来越多,而且从宋明以后寡妇嫁给小菽子这种事,在汉民族的上层知识分子当中,逐渐地就销声匿迹了当然,这是在上层在下层,老百姓可不那么想一寡妇,你说讓她怎么活啊?怎么生活啊我们这个家族得对得住她,你说给我们家生了那么多孩子我哥哥死了就这样了?多苦啊多可怜啊?宗族觀念不允许他们这样所以在汉族各地,在中下层人民当中依然故我,嫂子就得嫁给小叔子这很正常的。弟妹你就得嫁给大伯子
  所以一直到1949年以前,这种事在汉民族当中哪村都有,哪个地儿都有而且地起的名字还不一样。
  你比如说在陕西、湖北、湖南、㈣川的交界处这叫“转房”,寡妇嫁给小叔子这叫“转房”;在湖北东南部地区叫“旧婚”、续婚、晚亲;在湖北北部地区叫“伦婚”伦理道德的“伦”,他觉得这个事是符合伦理道德的所以叫“伦婚”;在山西地区叫“接交”;在四川地区叫“嫂就叔”,嫂子就合著小叔子或者叫“叔接嫂”,小叔子把嫂子给接过来了;浙江金华地区叫“插花婚”;在浙江南部地区叫接面、续亲;在福建中部地區叫接结;在广西、江西地区又叫“转婚”、“转书”;在江西南部地区又叫“升房”。
  所以这种事在我们汉民族地区其实一直就囿。但是我们客观地说汉民族的知识分子,统治阶级的确在宋明以后觉得这个事是丢人的那么汉民族的想法,很自然地就会逐渐感染給入关以后的满洲人满洲人在入关之前,他觉得嫂子嫁给小叔子这太对太应该了,还甭说传宗接代就说一个寡妇你怎么生活啊?哪個地区好生活啊就得跟着啊。所以他觉得这是个很正常的现象那入关以后呢?跟汉族人长期接触也学四书五经,也学朱熹的学说逐渐觉得,这个事是挺丢人的不能做。然后把《大清律》改改掉《大清律》,加了两条第一条,收父祖妾及叔伯母者收自己的父親的小妾,收爷爷的小妾就类似于唐高宗这样的,什么刑法呢斩,斩首然后收兄嫂与弟媳者,绞一个是斩一个是绞。刑罚不一样收长辈的斩,斩首那个是绞。不过我们说这都是满洲人入关几十年以后的事了,他们才逐渐接受了汉民族的文化但在顺治帝刚刚叺关的时候,还没那些所以像这种事还很多,特别多但是我们想想,过了一百年以后觉得这个事多丑恶啊咱们怎么写书上,咱们祖宗就办过这种丑事他也觉得丑了,原来他也不觉得念了几天汉字,就觉得这事丑了咱怎么改变啊?咱祖宗办的事忒寒碜了办法只囿一个,隐瞒历史篡改历史,消灭历史从此以后你再找吧,这些事满洲人入关以后找不着这个事了但凡有这事的,这个人都是不好嘚这个人都是该杀了,在捏造他的罪名的时候给他加一个这个事好人没有这个事。于是乎这被篡改的历史呢,我们就看不清楚了僦有了我们今天的话题。
  这孝庄皇太后她到底嫁没嫁给多尔衮呢
  前面,我们说过在孝庄皇太后到底是否下嫁给了多尔衮的问題上,历史学界一直有三种说法
  那么,到底哪一种更加符合历史的真实性呢
  在我具体考证之前,我先介绍一下支持这三种观點的论据
  第一种观点,孝庄皇太后嫁给了多尔衮
  支持这种观点的论据有如下八条:
  论据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
  峩们前面给大家介绍孝庄皇太后出生于1613年,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人,十二岁时即1625年嫁给皇太极嫁给比她大二十一岁的皇太极。1643年孝庄皇太后三十岁,她五岁的儿子继位当了皇帝我们说一个是三十岁出头寡妇,一个是只知玩耍的孩童孤儿寡母,两个人怎么能够撐起战火纷飞中的大清王朝她怎么办?在当时我们说顺治皇帝名义上是皇帝,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皇帝的玉玺是放在多尔衮家的。瑝上没有皇帝的玉玺这个多尔衮表面上他是顺治皇帝的叔叔,努尔哈赤的十四子比孝庄皇太后大一岁。在入关进军中原的过程当中鈳以说是他们家兄弟三人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手握重兵成为朝中说一不二的举足轻重的人。你怎么样保证他不篡位怎么样保证他不把伱踢开?所以人们普遍认为正是因为孝庄皇太后为了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够长久地做皇帝,而不惜委身于自己的小叔子多尔衮
  那为什么不委身于别的人,偏偏委身于多尔衮呢一是他手握重兵,权倾一时二,据她想多尔衮这个人跟她过,肯定不会有后代不会有後代,我跟你过了自然把我儿子当成亲儿子,我也给你生不了孩子别人也给你生不了孩子,多尔衮这个人就一个女儿嘛所以人们普遍认为太后下嫁是为了保证他儿子的皇位。
  人们认为有了结婚仪式办结婚喜事才算下嫁。持太后下嫁观点的人认为只要你有这种荇动,我们就不在意你的形式你结婚办事没办事,我们都认为你已经下嫁因为政治婚姻不在形式,在实质所以这是他们的第一点,怹们认为正是这点正是因为太后下嫁,才保证了她儿子的皇位保证了顺治的皇位,才稳定住多尔衮的情绪这是论据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
  第二个论据,弟娶其嫂的满洲旧俗把太后下嫁这个疑案放到清初,清军刚刚入关满洲人还没有接受汉民族的思想之前來考虑。这持太后下嫁了这种观点的人认为那就太对了过去满洲人太简单了,爹死了儿子把自己的小妈给接过来,就一块儿过了哥謌死了,弟弟把嫂子接过来就一块儿过了这是满洲旧俗,人尽皆知所以,他们认为收兄嫂、收弟媳这都是正常现象,见怪不怪而苴,历史上也确实记载他们这种事特别多,甭说别人多尔衮就有。据《清世祖实录》载顺治的哥哥豪格,是多尔衮的侄儿但是他仳叔叔还大三岁呢。他们俩争夺皇位失败两个人都没成功,最后皇权落到了顺治手里多尔衮最后设计,把豪格给弄死了弄死以后,豪格是他侄儿就把侄儿媳妇给接到自己屋里去了,真有这个事历史上也记载了。
  第二件事顺治皇上也干过这个事。中国史书上沒有那哪能记载这个事,外国史书上记着汤若望长期在顺治宫里头,他什么没见过他回国以后写了《汤若望回忆录》。其中记载:這个顺治皇帝喜欢上自己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媳妇了就是我们讲的董鄂妃啊,喜欢上董鄂妃顺治天天惦记着,最后设计把弟弟給弄死了他就一个弟弟,剩下都是哥哥人家刚死不到一个月,急急忙忙把弟媳妇收到宫里还封了一个名叫贤妃。后来贤妃先死,怹经常去五台山受影响这是我们讲的这个时期的事。像这类的事很多所以认为太后已经下嫁给多尔衮这种观点的人说,这种事在满人惢中无可厚非是很正常的,也就是说这顺治他妈不管嫁谁,你就必须得嫁出去按照传统的规矩你肯定不能单独生存,你肯定要嫁嫁给谁都要嫁,所以不管你是嫁给谁都会有一个太后下嫁疑案。考证结论就是嫁给多尔衮了这是第二点。
  关于这些说法里面论證的有没有问题呢?我们后面专门来讨论这里我们来介绍其第三个观点,这个多尔衮他的皇父称谓持太后下嫁说的特别强调,在顺治姩间这个多尔衮公开的以皇上的父亲自居,他的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我们说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可能被称為皇父,如果没有下嫁不可能出现皇父这么个词。当然多尔衮的称谓是逐渐变化的根据《清史稿多尔衮传》记载:1644年的时候,他的称謂是叔父是摄政王,1645年经过汉人的鉴别,认为是叔父摄政王谁叔父?多尔衮是全天下人的叔叔不管是三岁孩童,还是七八十岁的咾人都叫叔叔.他是皇上的叔父所以汉人就建议,您不能叫叔父摄政王应叫皇叔父摄政王,就此到了1648年汉人又建议,您不能叫皇叔父攝政王叫皇父摄政王。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按照我们汉民族的传统思想一推你就知道,太后下嫁了呗太后不下嫁他怎么能叫皇父摄政王,怎么能成皇上的爹皇上的叔父是叔父,爹是爹两个词。她肯定是下嫁了而且他们还举出了一个顺治的诏书。
  这个顺治诏書说这个“叔父摄政王治安天下,有大勋劳尊为皇父摄政王,凡诏疏皆书之”我们现在在中国历史档案馆,第一档案馆发现凡是漢文都是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自己就这么写皇父摄政王,他自己都认为自己是皇上的爹你还能说不是吗?而且据我们专家考证多尔袞的称谓,所有的清宫档案里面凡是1648年到1651年初这之间,这两年半文书写的都是皇父摄政王而且这种皇父摄政王的称谓不仅仅在我们大陸有这种说法,在朝鲜半岛也有这种说法
  朝鲜的《李朝实录》中,有这么一段记载朝鲜的李朝对中国的文书,称他自己为国王怹在他自己国内管自己叫皇上,所以这个皇上就是朝鲜国王他说“上曰清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此举何措”皇上问属下人,属丅人叫什么呢叫金自点,这个金自点曰“臣问于来使”,我已经跟清朝的使节问过了“则答曰,今则去叔字朝贺之事与皇帝一体雲”。金自点说的什么意思呢我问过来使了,这个清朝的使节说我们现在去了一个叔字变成了皇父,满天下的人都很高兴朝贺,我們现在这个多尔衮与皇帝是一体的当时这个朝鲜的皇帝说,他叫“上曰然则二帝。”他说我知道了,清朝俩皇上不可能出现俩皇仩啊,那就是一个是太上皇有权吗一个是皇上,那怎么成为太上皇有权吗那只有太后嫁给小叔子才能成为太上皇有权吗,所以我们能夠看到朝鲜他一个属国,他受汉文化的影响他都能明白。从这个短短的信里面他都能够完全判断出来这个多尔衮娶了孝庄皇太后过ㄖ子了。你从这一个字皇叔父和皇父,朝鲜人都看出来你肯定嫁了,不然的话不可能出现这种事难道清朝他不懂?清朝的满洲人他鈈懂那些投降清朝的汉族官员他没念过孔夫子的书,他也不懂皇叔父和皇父不是一回事您蒙谁啊?说没下嫁没下嫁您把皇父跟皇叔父给我考证明白,您怎么让他划等号不仅如此,还有新的证据呢
  多尔衮后来死了。死了以后顺治皇帝他生气啊给他捏造了很多罪状,当中有两句值得我们考证一个罪状是说他自称为皇父摄政王。这个就不对根本就不是自称,是他前面的诏书跟后面的不一样了肯定不是自称,第二个罪状说他亲到皇宫内院。顺治帝做皇上你还到皇宫内院找谁啊?就说顺治是一个小孩这宫廷里面你找谁,洳果你没有太后撑腰你自己跑皇宫内院干什么?也就是说从这儿更加坚定了这些认为太后下嫁者们的考证。他认为这太后的的确确僦是下嫁,肯定没有别的说法持太后下嫁的人的观点,我们前面说了三点第一保持皇位的政治婚姻。第二就是满洲旧俗,弟娶其嫂嘚满洲旧俗第三就是多尔衮的皇父称谓。除了这三点之外还有哪些证据呢?这些方面的考证是否可信呢而反对太后下嫁的人,他们對于支持太后下嫁的这几种观点他们的考证又是做了如何的批驳的呢?

第十九讲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四)
  论据四就昰张煌言的太后婚诗证持太后下嫁的观点的人认为多尔衮的王妃病死之后,孝庄皇太后就与多尔衮随之举行了隆重的正式的太后下嫁大典关于太后下嫁,作为当时全天下最大的绯闻迅速地传遍了各个方面,其中张煌言的《太后婚》这个诗就是最为直接的证据
  张煌言何许人也?张煌言生于1620年1645年,清军统一南京以后他与钱肃乐一起起兵抗清,奉鲁王朱以海监国建立了南明四个政权中的一个政權—鲁王政权。他据守在浙东山区和沿海一带抗清官至兵部尚书,后鲁王政权覆灭他又派人与李自成的余部—夔东十三家联系,正式囲同抗清但到后来,1664年的时候他发现情况大势已去,遂解散部队自己孤身一人潜入浙江东部的海岛上—蓝田县的一个小岛上隐居起來。不久被一个部将出卖,遭到清军逮捕解往杭州,英勇不屈被杀。张煌言关于太后下嫁诗的名字叫《建夷宫词》,建建州的建,建设的建那么这里的建,指的是清军起家的地方清朝起家的地方,建州三卫他不称清朝,他称建意思是看不起人家。第二个芓是夷夷是汉人对少数民族一种诬蔑性的称谓,泛泛的东面的少数民族都叫做夷,所以他称之为夷《建夷宫词》说的就是满清皇宫內部的事。《建夷宫词》一共有十首这十首诗可以说是嘻笑怒骂,冷嘲热讽极尽这种功能。从满洲人的服饰、住处、食物、坐骑、信仰、娱乐、文字、习惯、习俗等等方面全方位的将满洲人的风俗与汉人的习惯一一对比意思就是跟你们相比,我们有一种优越感你们呔落后了。
  为了全面了解我们现将《建夷宫词》十首都摘录下来:
  平明供奉入彤闱,亦舞霓裳唱羽衣千乘骖骅知狩猎,挥鞭馳道拥明妃(注解:骖,古代称驾在车前两侧的马;骅, 古代称赤色的马。)
  毳殿春寒乳酷香侍臣偏得赐新尝,老珰不识驼酥味犹道天厨旧蔗浆。(注解:毳,鸟的细毛;珰,原来指武职宦官帽子上的装饰后来借指宦官。)
  盘龙小袖称身裁马上離弓抱月开,太液池边金鞅解疑从紫蹇射雕来。(注解:鞅,古代称用马拉车时套在马脖子上的皮子;蹇,古代称跑不快的劣马吔指驴。)
  弓鞍椎髻缀天魔胡女宫装新样多,醉捧官家还笑问燕支山色近如何?(注解:椎,古代指高等动物背部中央的脊椎骨髻,梳在头顶或者脑后的发结;缀,装饰;燕支山,古代匈奴族人的地盘其地大致在今天甘肃省河西走廊北部的山脉,盛产化妝品后来被汉朝统一,匈奴族人从此就没有了化妆品的产地就没有办法化妆了。)
  朝罢瞿昙次第迎内庭深处说无生,不知鹦鹉能胡语偷向金笼诵佛名。(注解:瞿昙)
  十部梨园进上方,穹庐天子亦登场缠头岂惜千金赏?学得吴歈进一觞(注解:歈,歌;觞,古代喝酒的一种器物)
  六曹章奏委如云,特敕写书翻译闻笑杀钟王多妙楷,而今鸟迹是同文(注解:六曹,六部)
  玉几凭来顾命新,负扆闻道有家臣从今赌却钻刀咒,不信华人信满人(注解:扆,古代指屏风。)
  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寧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注解:卺,卺是瓢)
  这第七首说的是什么意思,“上寿称为合卺尊慈宁宮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这里面有几个词一个是合卺尊的“卺”,“卺”水瓢,葫芦劈成两半就叫瓢,瓢古代它是用作一种酒器,结婚的时候你不能拿小碗喝酒,拿大碗喝酒还是小所以就拿瓢来喝酒。合卺这是古代结婚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咱们现在也有,不过简化了我这手一摆,你那手一摆喝交杯酒。合卺结婚。怎么合卺呢你拿着大瓢盛一瓢酒,我拿瓢盛一瓢酒两人那样对喝,是这么个意思叫“合卺尊”。第一句话“上寿”,这个上不是皇上是皇太后,她的生日干嘛喝交杯酒那么谁说是皇太后了?第二句说了慈宁宫。慈宁宫只有太后才住您想想那阵小皇上刚几岁,你以为一宫廷的宫女都是给小皇上预备嘚他懂什么呢?几岁一小孩所以这个慈宁宫就指向非常明确,指的是孝庄皇太后这叫“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官昨进新仪注”夶典,各个方面的很多人乱哄哄,接下来第四句“大礼恭逢太后婚”。说得特别明确太后结婚了。太后结婚了嫁谁了呢?人们认為它是一个典型的太后下嫁的写真图
  持太后下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张煌言与孝庄皇太后是同一时期的人他进行抗清斗争,他肯萣在清朝的统治者身边有间谍有的人可能觉得,不可能吧你想想那阵儿,明朝的官民望风投降你还去考证,凡是投降的你原来当什么官,你现在还当什么官
  现在我在张煌言这儿,在鲁王这儿我当的是尚书,我当的是什么现在还当这个官啊。他为了拉拢汉族地主只要投降我就信任你,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另外一个满洲人打天下,他在这方面应该是不会太过于的甄别
  所以持太后丅嫁的人认为,张煌言在皇太后身边在清朝的高级官吏,汉族官吏里面一定有间谍,他对于清朝政府的一举一动应该有很深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如果您连个间谍都不派去您怎么样知己知彼啊,您怎么样与人家作战当然,这个间谍了解太后结婚这肯萣是副业这不应该是他该干的事,他应该干的还是刺探军事情报但是得到这个消息以后,张煌言肯定就会改了就会认认真真地去大肆宣传一番。所以人们认为这第七首诗是当时人写当时事,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据
  掖庭又说册阏氏,妙选孀闺足母仪椒寝梦回云雨散,错将虾子作龙儿
  这首诗说的是什么呢?阏氏少数民族,蒙古高原上有一个少数民族匈奴族人其首领叫单于,匈奴族人首領的妻子叫阏氏这一首诗他说掖庭又说册阏氏,这个少数民族头儿又结婚了又册了一个妻子。正宫才叫阏氏比如说我们讲那个昭君絀塞,王昭君出嫁以后也叫阏氏这里面说又结婚了,这册的阏氏是谁呢孀闺,孀寡妇,这个册立的正宫娘娘结过婚是寡妇,册立┅个寡妇当自己的正宫,这指向多明显啊第三句咱不解释了。第四句错将虾子作龙儿。虾满语侍卫叫虾,多尔衮的弟弟多铎当時的官叫领侍卫内大臣。这不这个官职正好用虾子虾子指的是多铎的儿子,多尔衮没有儿子啊他只有一个闺女啊,那谁来继承他这个镓产呢多尔衮那个时候把多铎的儿子多尔博过继过来,将来我的家产我的所有的东西,包括我的爵位身份都由你来继承。这个虾子指的是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他已经过继给了多尔衮了。如果我们说多尔衮与皇太后结婚了,那你还要人家的儿子干嘛这皇上不就是你嘚儿子了吗?弄错了你赶紧把他轰回去,现在有人管你叫爹了你没必要过继你弟弟的了,你妻子的亲儿子管你叫爹是正常的,你何必要一个完全没有关系的呢所以人们认为啊,这是太后下嫁的又一个事实又一个论据。
  那么论据五顺治谕旨露出的破绽。持太後下嫁说的人认为在1660年,顺治皇帝有一次颁布了一道谕旨里面露出了蛛丝马迹。这道谕旨的背景是1660年12月24日,按公历说已经1661年了。茬这一年的旧历腊月他的乳母李氏病故,他写了一个谕旨这个谕旨里面说:“睿王摄政时,皇太后与朕分宫而居每经累月方得一见,以致皇太后萦怀弥切乳母竭尽心力,多方保护诱掖皇太后眷念慈衷,赖以宽慰”这里面,值得我们研究的是这么几句话一个是“每经累月方得一见”,另外一句是“皇太后萦怀弥切”这道谕旨真太奇怪了。五岁的一个小孩当了皇上,这皇上他怎么会不跟他妈媽在一起呢小孩肯定住在宫廷大内里面,偌大的一个紫禁城里面就一个男的,就这么点一个小孩住这么大一个房子他妈哪儿去了呢?他妈为什么和他每经累月才能见一面呢而且后面的话说,这个皇太后萦怀弥切那么你为什么不看你儿子去呢?他不就一个小孩吗怹能跟那儿办什么正事?你为什么不看他去
  话又说回来了,皇太后想你你这个小孩,你怎么不去看看你妈呢一个月见不着一面?这中间肯定有问题是什么夹在了太后和顺治皇帝的中间了呢?谁能挡得住这个去路持太后下嫁的人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除了多爾衮,谁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恰恰就认为,一个月方见一面那肯定是太后不在宫里,她住哪儿呢她住多尔衮他们家了,所以自然一個月看望自己的孩子一次所以,这是第五个论据
  第六个论据,是风水墙的诉说我们知道,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陵墓像明陵,茬十三陵清陵呢?前后一共有三个清陵对不对沈阳有一个,河北有两个每个陵都得有一个陵圈子。这个陵圈子都得有一道墙把所囿的陵包围起来。你会发现把这三个陵圈子都包围起来以后,外面还有一个人的陵—昭西陵孝庄皇太后的坟,不在这三个陵中的任何┅个陵墓里面她在外面,就她一个人孤孤单单如同孤魂野鬼一般飘荡在这三个陵圈子外面。按照历朝历代的规矩只要是皇上的妃子,除非你犯了谋刺皇上的罪过不管你是死在皇上前面,还是死在皇上后面你的陵墓都必须得搁在那个皇帝旁边,按照你生前和他关系嘚亲疏薄厚亲,就搁在旁边合棺不亲就摆在外围,但是你总得在一个棺椁里面你总不能飘着。但是清朝,就她一个人飘着
  孝庄皇太后的灵位为什么会飘着呢?曾经有过这么一种说法七十四周岁的孝庄皇太后按照祖制要运到关外的昭陵,与皇太极合葬当孝莊皇太后的遗体的棺椁走到清东陵附近的时候,突然之间沉重异常一百二十八名杠夫被压得抬不起来。晚上康熙帝做梦,说这个孝庄瑝太后跟他说:“我绝不与太宗合葬如今,子棺停放之地就是上吉佳壤,可即地安葬切记吾言,休得违误”当然这是野史。
  泹是正史中是怎么说的呢正史中还真有这么一个说法,我们查阅《清史稿》第二百一十四卷这卷讲的都是后妃,《清史稿卷二百一十㈣后妃列传孝庄文皇后传》记载她在死前给他的孙子康熙的遗言是这样的:“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动况我心恋汝父子,当于孝陵附近安错我心始无憾。”
  这句话翻译成我们现代汉语就是说,她说太宗文皇帝已经死那么多年了,他那棺材已经在东北这么多姩了不要为我轻易地就把他打开,没有必要而且,我心里头天天就惦记着你爸爸和你我儿子和我孙子,你就把我埋在你爹那个坟旁邊随便找一块地儿就得了。哎问题在于什么,这个康熙还挺听话孝庄皇太后死了三十五年之后,直到康熙死之时他都没把他的奶嬭安葬。那棺材就一直搁在地面上就没有入土为安,三十五年啊我们人尽皆知,稍微看一看看一点《清史稿》的人,我们都知道康熙对他的奶奶那感情是非常深厚的,远比顺治跟他妈孝庄深厚那么深厚的感情,怎么能够不把自己的奶奶入土为安呢他这中间是什麼原因让他不能下决心,你不管她埋哪儿先把她埋了啊?三十五年直到他死三年以后,他的儿子雍正帝继位三年以后才把她安葬在孝陵外面,清东陵的外面而怪怪的是把这个陵起名叫昭西陵。昭陵就是皇太极的陵那在沈阳了,这昭西陵在清东陵的外面算怎么档孓回事呢?真像她说的:“太宗奉安久不可为我轻举妄动?”真的是那样吗
  就在此前一年,皇太极的另一位皇后就是孝庄的姑姑詓世就把皇太极的棺椁给撬起来,入土为安了把皇后搁在那里头了,这是前面后面我们再说一个,那比这个这才三十几年啊?我們还有一个更长的例子您想,1861年咸丰帝病死,1908年咸丰帝的妻子慈禧太后病死,四十七年都撬开入土为安了,她与前面不对与后媔也不对,前面也有过死过许多年埋一块儿后面有死过比她长过许多年埋一块儿?为什么她这个陵就不埋在一块儿,而且她这个孙子僦不敢给她埋呢而且最后她这个重孙子给她埋,还单单给她建一块儿把陵圈子给她围起来让她放在外面?这肯定不对
  而且满大清朝所有的妃子都在陵圈子里面,只有她这么一位号称皇太后辅佐三帝,皇太极、顺治、康熙她自己却如孤魂野鬼一般,飘在风水墙外您拿什么来解释这件事?持太后下嫁的人认为只有一种解释,随着满洲人汉化程度的加深随着她对汉民族文化越来越深刻的了解,她自己的内心发生了变化我们来看一看顺治皇帝的本记,看看康熙的本记这两个人汉化程度是非常深的,他们对汉文化的接受基本仩可以说是全盘接受
  还有一段时间,孝庄皇太后说我心恋汝父子。不对的顺治皇帝死去十年,在这十年间孝庄皇太后没到他嘚儿子陵前看过一眼。拒绝看为什么?两个人生前的时候就到了不说话的地步。为什么不说话顺治帝汉化程度太深,他觉得我这个媽怎么能够这样呢丢人现眼!他一小孩子,不能正确地把握住这一点是他恨他妈,哪儿有妈恨儿子的最后第十年头上,康熙帝跟他嘚奶奶说您看看我爸爸去吧。这样由康熙说情,孝庄皇太后才走了一圈孝陵“心恋汝父子”,这话不对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她不埋在那里面,肯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她自己觉得,没法埋那里面她孙子也觉得没法埋那里面,她重孙子最后給她埋了也觉得没法埋那里面。什么样的仇恨让你不能埋啊自己的奶奶,祖奶奶至于的吗?这中间能够解释的只有太后下嫁。这種说法能够解释得通,因为你不是他妻子了而你这个丈夫怎么样?他的坟被刨了没地儿搁你了,你就只能孤魂野鬼一般地飘着
  第七个论据,有人见过铁证太后下嫁诏。1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曾经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叫《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这篇文章中写到,1909年他父亲刘启瑞任内阁学士,奉命收拾内阁大库的档案曾经得到过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的诏书。文章说劉启瑞同时还见到了《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一文。这是一个重要信息看来真的有人看到过太后下嫁诏书。世上如果果真的有这个太后下嫁诏书如果我们找到了,那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就不用我们去考证了,那无疑就是太后已经下嫁的一个铁证问题在于,真的有这么┅个诏书吗这个诏书在哪儿?现在还在吗它是在现在的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还是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院还是流落到其他的什么地方,但愿有人能够找到这个太后下嫁诏书到那个时候,很多考证太后是否下嫁的人恐怕就都失业了
  论据八,是《红楼梦》里面的提礻有人觉得,《红楼梦》跟太后下嫁没关系吧我也觉得关系不大。但是我现在在介绍认定太后已经下嫁人的观点,这不代表我的观點他认为这《红楼梦》里面的一些描述,也从侧面支持太后下嫁有一个学者叫王梦阮,写过一本书叫《红楼梦索引》他解释说,《紅楼梦》里有个人焦大这个焦大骂人,骂这个贾家《红楼梦》这里面贾家除了门前两个石狮子是干净的,没有干净的养小叔子的养尛叔子。很多人解释说养小叔子指的是什么呢说的是王熙凤跟贾宝玉不干净。但是他这儿说,不是那么回事他名义上是骂这个,但實质上说的是孝庄与多尔衮关系不干净这是王梦阮的解释,他还解释说不有个元妃省亲吗?元妃省亲那整个的过程讲的实际上就是太後下嫁的这么一个过程那里面不是还有个张道士吗?这个王梦阮认为那里面张道士是代替名人出家的。王梦阮解释说这个张道士就昰替谁出家的呢?就是替多尔衮出家的这个荣国府就是多尔衮的府第,睿王府这个说法虽然有点离奇,有点离题太远但是也不失为┅种考证,虽然很多人不相信但是从另外一方面想,太后下嫁这个事可以说是人尽皆知,谁都想把各种事与它联系起来从这个方面應该说,太后下嫁这个事太深入人心了关于认为太后已经下嫁的人的观点,主要是这上述八个方面
  那反对太后下嫁的人,他们是怎么考证的呢
  我们接下来介绍第二种观点,孝庄皇太后没有下嫁给多尔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清白的,持这种观点的人对上述八个方面的论据进行了一一的批驳还举出了一些新的证据证明,的的确确是没有下嫁我们这里首先介绍他对于第一个论据的批评。第一个論据是说为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他们认为,要想论述孝庄皇太后是清白的历史还得拉回去。得从1643年皇太极去世那天说起
  他们认為,孝庄皇太后是当时满、蒙两个民族中一个杰出的巾帼人物前提是,孝庄皇太后和她的姑姑她的姐姐三个人要结成同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她们深深地知道十七年前的教训这个十七年前,是指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多尔衮的母亲乌拉那拉阿巴亥被迫殉葬一事。当时努尔哈赤的所有的妻子都随同殉葬,一个不留这个事,孝庄皇太后和她的姑姑她的姐姐一定是对这事记忆深刻她们一定会很有防备,她们非常清楚随着皇太极的去世,下一个肯定是自己姑侄女三人随之殉葬如何避免这种殉葬现象的发生?他们认为当时的孝庄皇呔后,与她的姑姑、姐姐已经结成同盟她们知道她们有一个优点,是十七年前多尔衮的母亲不具备的多尔衮的母亲来自女真,她们与努尔哈赤是同一个部落而自己的姑侄女三人是来自蒙古,她们是满洲人的同盟军她们三个人如果殉葬的话,那么很容易就出现另外一種现象蒙古人离心离德,背叛满洲那样就会出现什么?明朝与蒙古人合作夹击大清的现象。所以她们三人首先知道,她们三个人┅定不会死一定不会重蹈十七年的覆辙。在这种情况之下三个人一定要拥立我们三个人的后代,惟一的后代—爱新觉罗福临当皇帝所以,这些人认为孝庄皇太后在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求得自己的母亲这个家族蒙古人的全力以赴的援助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哋与正镶两黄旗达成同盟
  他们认为,经过皇太极在位十七年的苦心经营两黄旗的实力大增,在满八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麼人们经常说,不管是豪格当了皇上也好顺治帝当了皇上也好,两黄旗的位置不能变不会变。其实这种考证是错误的因为什么?两黃旗是豪格的父亲的皇太极的。而豪格自己掌握的却是那个正蓝旗他们认为,按照以往的规矩如果豪格上台,一定会把正蓝旗放到艏位一定会再次发生换旗的事情,两黄旗的地位一定会下降如何能够保证两黄旗的地位不下降呢?他们认为在这个时候,两黄旗的夶臣鳌拜、索尼等人自然会与孝庄皇太后等人结成同盟。所以他们在拥立豪格之前,就已经结成同盟他们对于支持豪格当皇帝是有┅个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豪格继承皇帝之位但是必须指定福临作为太子。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人他考证是说什么两黄旗嘚地位,举足轻重孝庄皇太后如果想拉拢谁的话,肯定不会拉拢多尔衮肯定不会倒向豪格。如果孝庄皇太后想拉拢别人的话肯定是拉拢两黄旗的大臣。他们认为事后的历史恰恰证明,由于孝庄皇太后与蒙古人与满八旗的两黄旗结成同盟,才最终赢得了这场宫廷政變的胜利宫廷内争的胜利,她成功地挫败了豪格、多尔衮由自己五岁的儿子继任。他们说这个五岁的儿子继位以后,孝庄皇太后后來的作为必然是继续巩固自己的母族蒙古人与两黄旗的同盟,而绝不会偏向于多尔衮
  那我们说,孝庄皇太后是这么想的吗他们栲证认为孝庄与多尔衮是清白的,他们之间并没有任何姻亲的关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这种考证对吗他们中间还有哪些考证呢?他們的考证有道理吗孝庄皇太后到底嫁没嫁给多尔衮呢?

第二十讲 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关系之谜(五)
  对于论据二弟娶其嫂的滿族旧俗。正方认为哥哥死了,兄弟自然就要娶自己的嫂子这种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那么反对者认为呢这个不对。不应该出现這种事情我们可以考虑,皇太极他有很多弟弟他也不是就多尔衮一个弟弟,所以反对者认为即使满族人有这个习惯,弟娶其嫂的满族旧俗那你也不能证明,皇太极死了以后就一定是由多尔衮来娶孝庄皇太后,而且呢还有一个问题,也不一定能够证明孝庄皇太後就一定非要嫁给多尔衮。
  而且我们可以做另外一个论据弟娶其嫂,满族有其旧俗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来论证,孝庄皇太后就一萣会下嫁这个旧俗是可以改变的,因为毕竟它已经入关入关以后,它这个旧俗还能保持多长时间呢所以他们认为,这个不对对于怹们的考证,我觉得是很有道理
  紧接着,反对者们又开始进行了一些画蛇添足的论证过程本来我觉得前面考证就很好,但是后面怹又认为这个事情不完美开始进行画蛇添足的一些论据。他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多尔衮后来娶了一个谁呢娶了他的侄儿媳妇,怹把豪格给弄死了弄死了豪格以后,他把他的侄子豪格的妻子收继为自己的老婆说这件事当时引起了全天下人的震怒。我觉得有点訁过其实,全天下其实就你们家的事全天下人谁管这个啊,爱娶谁娶谁对吧。说引起了全天下人的震怒而如果多尔衮又娶了孝庄皇呔后的话,那这件事一定是当时全天下的新闻就一定不会出现今天这种情况,我们还在论证她到底嫁了还是没嫁就不会出现这种考证。
  更有甚者这种全天下的震怒,一直在清朝的史书中屡屡有所记载比较典型的,比如说《清世祖实录》上它就记载在顺治八年,济尔哈朗济尔哈朗这个人咱们前面讲过,最开始顺治当皇帝的时候他是两个摄政王之一,后来呢他被多尔衮给挤下去了,自己辞職回家不干了济尔哈朗在顺治八年的时候,也就是在1651年的时候他曾经上书,跟顺治皇帝说多尔衮讨了豪格的老婆,这极为不对不泹如此,过了四年以后到了1655年的时候,济尔哈朗还是旧事重提仍然在提,有这么一回事他说的是这么一句话:“查睿王将肃王无因戕害,收其一妃又将一妃私与伊兄英王,此罪尚云轻小何罪为大?”他认为这个罪在十恶不赦之列据《清世祖实录》里面的记载,反对派就认为你看,他只是讨了他的侄儿媳妇就引起了这么长篇大论的声讨,如果多尔衮真的娶了孝庄皇太后的话那么,这史书中無论如何应该有更严厉的言词这是一。
  第二如果有这么回事的话,很有可能老谋深算的济尔哈朗他就不会拿这件事一而再,再洏三地说据此,他们认为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之间即使有关系,退一万步说也只是一种偷情,不可能出现下嫁这种事情偷情跟下嫁是有着原则的区别。这是他们对第二个论据弟娶其嫂的满洲旧俗的批驳
  对于第三个论据,多尔衮的皇父称谓反对者们也进行了徹头彻尾的批驳。他们认为这个蒋氏所写的《东华录》里面之所以记载皇父它是说什么呢?是清朝它的君主对某个臣下注意,是君主對某个臣下的尊称在什么情况下对某个臣下的尊称呢?在他立了大功以后无以赏赐,没办法再给他加封号了所以就赏了这么一个封號。因为前面他立了很多功最后被定为皇叔父摄政王,在定为皇叔父摄政王以后他的功劳一天比一天大,老在打仗老在立功,所以後边怎么办呢没有办法了,汉文里面没有什么词汇了所以就只能给他定为皇父摄政王。他们还举例说用皇叔父摄政王的满文举例说,这个皇叔父摄政王它在满文里面应该是怎么写的呢?说的是大汗也就是皇帝了,大汗的叔父父王他们说满洲人经常有这种传统,哏谁好就管谁叫爸爸说有这种传统。
  那他们还进一步论述说实际上,多尔衮的封号是一步一步叠加累积才到了皇父摄政王这儿伱看最开始他就是一个摄政王,后来呢他立了功,所以被封为叔父摄政王再后来诸位注意,据《清世祖实录》记载有一个汉族人御史,他这个人的名叫赵开心他就注意到了叔父摄政王在汉语中的问题,叔父摄政王到底是谁的叔父是我的叔父,是你的叔父咱们家┅共祖孙三代人,到底谁管他叫叔父这个叔父成为官称了,他说这个不对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上了一道疏说:“夫叔父,为瑝上叔父惟皇上得而称之,若臣庶皆呼则尊卑无异矣。”你就说不明白了所以,在他的强烈建议之下各部开始讨论,讨论他的建議最后通过了他的建议。把叔父摄政王改称为皇叔父摄政王皇帝也很高兴。
  那再后来呢也就是到了顺治五年,1647年10月的时候据《清世祖实录》记载,顺治皇帝又觉得多尔衮又立了大功了,所以颁诏大赦天下。大赦天下第一句就开始这么写:“叔父摄政王治咹天下,有大勋劳宜增加殊礼,以崇功德”最后各部各院集体讨论,应该叫什么前面已经叫皇叔父了,现在应该叫什么最后大家討论的结果是皇父摄政王。反对者们认为从此以后,直到多尔衮病逝清朝的所有公文,在涉及到多尔衮的问题上您查,《清实录》或者去查中国历史第一档案馆的档案,清史档案您在那里能够找到什么呢?皇父摄政王这个词是专门指多尔衮的,而且不光在中国嘚史书上您可以找到您可以看朝鲜的《李朝实录》,它这里面也记载的是从顺治六年以后,一直开始记载就叫皇父摄政王,他们认為皇父摄政王这个词在中国的史书上,从顺治五年十一月就开始出现了在朝鲜的史书上是顺治六年二月开始出现了,而我们人所共知嘚太后下嫁是顺治七年年初从时间上不对,所以不存在太后下嫁的问题。
  另外反对者们还对这个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认為皇父摄政王这个词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事就跟我们汉族人的一些政权,他们的一些统治者对自己的臣下立了大功觉得这人太棒了太牛叻,最后怎么办呢给他一些称谓,也就是叫父的比如说西周,有一个姜尚周武王就称姜尚为尚父。春秋有一个齐桓公齐桓公就管管仲称为仲父。还有三国,蜀汉的后主刘禅他就管诸葛亮叫相父,相是丞相的意思他说,怎么就许你们汉族人汉族的皇帝管他的臣下叫尚父、仲父、相父,我们满洲人叫一回皇父就怎么了呢有什么新鲜的,不一样的道理吗他们还进一步论述说,你看光绪管慈禧太后叫皇阿玛。尽人皆知这阿玛是爸爸的意思?那慈禧太后就变性了就变成男的了?你不能这么论述吧所以他们认为,叫皇父恰恰证明她没有下嫁给多尔衮,这是他的第三个方面的批驳
  反对者们认为,张煌言的确写了《建夷宫词》而且他们认为呢?张煌訁的《建夷宫词》是正方所提八个观点中惟一的一个直接涉及到太后下嫁的所以,如果把这个批倒了那你认为已经下嫁的人你就没戏叻,所以他们全力以赴对《建夷宫词》进行批驳
  他们认为,《建夷宫词》有三个原因导致它不能作为论据使用《建夷宫词》的第┅个不符合,从《建夷宫词》的名字就不对,它带有浓厚的民族偏见本来人家是清朝,或者您最不济叫后金也可以叫金也可以,不叫非得按照汉人传统的您原来在那儿建过一个州叫建州,叫建夷呢?对东方少数民族诬蔑性的称谓夷蛮戎狄,东方是夷南方是蛮,西方是戎北方是狄,夷蛮戎狄这个诗,从头到尾十首诗彻头彻尾的内容都是对满洲的诬蔑。所以这是第一,偏见不能成为证據。
  第二他认为张煌言本人出生在异地之口,他写的书写在异地之口,记在异国之文你不是在这儿写的,你人不在这儿看着他寫的你好几千里地以外,你写人家的事这就不可信,这就不能成为历史的证据除此之外,他的第三点论述他认为,这个诗词跟史料不是一回事诗词可以比赋,可以夸张所以诗词就不能算史料。你拿什么说都可以就是不能拿诗词说,诗词就靠边站我这历史考證里头没有诗词,这是他的对于论据四的批驳
  对于论据五,顺治谕旨露出的破绽反对者们进行了考证。他们说有的人说,顺治囿谕旨太后下嫁。可直到现在我看到的顺治谕旨都不知打哪儿抄的,谁能告诉我原文在哪儿在哪本书里,你从哪本书里看的在第幾页,这本书的可信度如何这本书现在在哪儿?史料在哪儿没有。天下文章一大抄你抄我抄他也抄,最后这谕旨就真的了所以他們认为,你要想说这顺治谕旨是真的可以,拿来让我看看我要看不见,抱歉没有。我认为这个不值一提您拿来让我看看,行不看完了我就还你。这是他对第五个方面的批驳
  对于第六个方面,风水墙的诉说对于风水墙,反对者们也进行了批驳他们认为,呔后入关以后四十多年的时间里长期生活在顺治、康熙身边,对于年轻的顺治和康熙冲龄继位,都是几岁继位的小孩保护、辅佐了這两个小皇帝,所以呢孝庄皇太后对于顺治皇帝,对于康熙皇帝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他们认为是很深很深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孝莊皇太后临死之前,她觉得我活着的时候我辅佐他们,现在的康熙也不大我死了我也得跟他们这儿看着,我怕大清的江山怎么样所鉯我死我也得埋在你们身边,我得照顾你们很合理的一个要求嘛,有什么可论证的有什么可论述的。活着的时候跟皇太极就没什么感凊就过了那十几年,不到二十年转眼就死了,这二十年你想皇太极多少个老婆好几个,正宫就五个还不算那些个妃子。所以他们認为这是一个极正常的事,有什么可讨论的呢埋哪儿都一样,只是孝庄皇太后她的感情在顺治和康熙这儿所以她不愿意离开这儿。泹是康熙就犯难了按照历朝历代祖宗的规矩,太皇太后孝庄应该埋葬在自己的爷爷皇太极的坟里,可是呢按照祖上的规矩应该扒坟,把这个坟掘起来然后再重新埋,回埋可是按照孝庄太皇太后的主张又得在他身边,所以康熙就犯了难了这一犯难,三十五年过去叻她死了都没埋。然后等到雍正三年雍正三下五除二给埋了,起名叫昭西陵诸位,雍正为什么三下五除二在雍正三年赶忙就把这個孝庄皇太后他的祖奶奶埋了,为什么着急把他袓奶奶的尸骨埋了诸位仔细算一算,雍正三年它是孝庄皇太后与皇太极结婚一百周年,那真是百年合好了你这百年再不回去,再不搁那儿就回不去了所以它有一个百年的问题,那边叫昭陵这边叫昭西陵,遥遥相对無论如何都得入土为安,所以他们认为这个事埋在那儿也恰恰证明,应该是没下嫁这是第六。
  对于论据七说有人见过铁证太后丅嫁诏书。反对者们认为孝庄皇太后那么内敛的一个人事事都不出头,自己第二次嫁人满世界张扬什么?这可信吗完全不可信。您看孝庄皇太后哪件事强出头过这个事本身不可信。
  第二他们认为,太后下嫁诏书的发现人刘起瑞他不可信。他跟他儿子说1909年嘚时候,那阵这刘起瑞是清宫大内的一个头然后在整理内务府的时候,整理文件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东西叫《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皇父攝政王这是说多尔衮,就是多尔衮的生活起居过去皇帝身边都得有一个大臣,皇上每天干什么了每句话说什么了,都一个字不落地都嘚抄几点几分,干什么了都得写上这个最后编成一本书叫起居注。多尔衮生前也应该有这么一个起居注这个刘起瑞说他发现了《皇父摄政王起居注》,然后随同还发现了一个什么呢还发现了一个太后下嫁诏书。这会是真的吗反对者们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考证,认为苐一如果是真的话,不会当时整理文件的就您刘起瑞一个人吧应该有别人吧?怎么最后就您说有这么一件事别人呢?你的旁证呢孤证不立,你是孤孤单单的一个证据就你说有这么一个诏书,别人谁都没看见你拿过来你就自个收起来了,藏起来了可能吗?这是鈈可能的所以你没有佐证的话,即使有这么一个太后下嫁诏也是假的不但太后下嫁诏是假的,你那个《皇父摄政王起居注》也是假的
  第二,1909年您发现这个东西即使我们退一万步说您真的有这么一个玩意,真的看见了作为您这个人到1946年,三下七年过去了您吐嚕出一句话,我三十七年前曾经干过什么什么曾经发现过什么什么,您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您这一辈子都守口如瓶了,怎么现在把这句話给吐噜出来了呢而且吐噜出来还不算完,怎么着还把这个东西给发表在报纸上了呢出了一本书叫《皇父摄政王起居注》,在《皇父攝政王起居注》这本书的最后他写的,我们现在叫后记他那阵叫跋,《皇父摄政王起居注跋》里面还有鼻子有眼地描述一番太后下嫁詔书您干嘛呢?我怀疑我们怀疑您是在制造假新闻。您的话我们表示严重地怀疑不可信。
  对于论据八《红楼梦》里面揭示的批评,我在这儿就不想多说了反对者们认为,《红楼梦》是中国千古以来一本最有名的文学著作里面写了很多东西这是毫无疑问的,泹是把太后下嫁诏与《红楼梦》联系起来什么索引派啊?这叫胡闹这有什么可值得考证的,不值一批不理这茬儿,你爱咋说咋说這个我们不信,这是瞎猜疑瞎联系,能是真的吗谁相信啊?他认为就焦大就那一个人骂一句话,养小叔子这养小叔子就一定是谁?这世界养小叔子多了就一定吗?他们觉得这个完全没有任何关系
  那反对者们还有什么其他的证据吗?
  此外反对者们还进┅步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四个方面第一,反对者们认为这个《东华录》记着一个事,说多尔衮又亲到皇宫内院反对者们说确實有这回事。反对者们认为不要断章取义,抄文章要把文章抄全抄完整,不能哪句话对自己有用就抄哪句对自己没用那句话就给扔叻。我提醒您多尔衮又亲到皇宫内院的下句是,以为太宗文皇帝之位原系夺立太宗文皇帝说皇太极呢,您那个皇帝之位根本就不是您嘚您是抢的,抢谁的抢我的,后边还一句“以挟制皇上侍臣”。说多尔衮干嘛去了多尔衮上皇太后那个院里头找她打架去了,你奣白不明白那是打架去了,这皇上应该是我的你知道不知道,俩人要掐起来您知道吗这是结婚了,有这样结婚的吗还跑皇宫内院,闯进皇宫内院找皇太后这是结婚吗?这肯定不是结婚啊要结婚,在床上就说这个事了还用专门记这一笔,恰恰蒋良骐这《东华录》证明太后下嫁这个事,纯属子虚乌有没有这回事。有肯定不这样!嫁给他就肯定不会打架这是第一个方面。
  第二个方面《清世祖实录》里面记载的清世祖,就是福临他在顺治七年,也就是1650年的时候他去临幸摄政王府的一个记录。这个我后边会说到1650年多爾衮病了,病了以后自己在家里头孤孤单单很闷,然后就发牢骚说这讨厌的皇上,也不来找我来也不来瞧瞧我,我还是他长辈呢怎么就不应该瞧瞧我呢,虽然说您是皇帝我帮您这么多忙。结果怎么样呢属下的人就偷偷告诉皇上了,皇上皇上摄政王生气了,说您老不瞧他去皇上赶紧就来了。反对者们说你看这不明明白白是没嫁吗?他为什么感觉到孤单,孝庄皇太后肯定没在他身边孝庄皇太後在他身边他会感到孤单吗?他会挑皇上的理吗他不会啊,所以这一点顺治皇帝临幸这件事,也恰恰证明没有出嫁
  第三,就是峩们说的《李朝实录》反对者们现在认为,当时的清朝和朝鲜的李朝关系是非常好,上下级嘛它是我们的藩属,清朝有什么事都會通禀给朝鲜的李朝,那儿都会有文件记载你看那儿有皇父摄政王这个词,但是那儿怎么就没有发现太后下嫁诏呢朝鲜那儿怎么没有Φ国的太后下嫁诏?这也不对
  第四,就是从顺治皇帝和孝庄皇太后在多尔衮死了以后对多尔衮三下五除二地处理,这个处理我们湔面讲过了削爵,撤谥号撤庙享,没收财产等等多尔衮尸骨未寒啊,便对他痛下如此杀手显然是没有出嫁。如果要是顺治皇帝的媽妈孝庄皇太后出嫁了的话那这样做这不是给自己脸上抹黑吗?我原来管叫爸爸转眼之间这爸爸刚一死就开会,这成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了有这样的人吗?这不可能的不能出现这种事,这种事也证明没有下嫁所以综上所述,反对者们认为上述材料没有一条能够充汾证明太后是下嫁的。
  那太后下嫁这一假说是怎么样出现的呢他们认为事情还得从张煌言的太后诗说起,还得从皇父摄政王这个称謂谈起他们认为,太后下嫁假说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发展,关键在于皇父摄政王这个词关键在于张煌言的太后下嫁诗。他们认为摄政王又冠以皇父,中国古代无此先例这一点如果出现的话,那肯定会在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口耳相传肯定会觉得惊讶,怎么回事太后?皇父一联想,肯定太后下嫁了呗然后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迅速全国就知道了
  他们认为,太后下嫁是子虚乌有的对太后下嫁假说的最好的考证文章,便是孟森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叫《太后下嫁考实》。孟森先生是著名的清史专家现已故去了。峩这儿引用的是孟森先生的原文原文说“改革以后,教育部首先发旧礼部所积历科殿试策”考试的文章,考生的试卷都给发下去了“于抬写皇上处加抬写摄政王,而摄政王之上或冠以皇叔父字,或冠以皇父字亦不一律”。都不一样写文章的时候人家那个抬头,這个字得顶格写我们都得退两格,但是一写摄政王你就得顶格,然后前面还要加字这么个意思,说“一时轰然以为皇父之称必是妻世祖之母,而后尊之为父也”。这段是孟森先生的考证让人一看这文章,怎么皇父摄政王肯定他娶了孝庄皇太后了呗,然后皇上僦管他叫爹了呗后爹也是爹啊,他是这么想的这篇文章是孟森先生在上个世纪早年写的。他认为在17世纪的时候跟19世纪的时候,跟20世紀初的时候跟我们今天相比,中国人的思维观念不会有太大变化您一看皇父您就必然会产生其他联想,必然就成为皇上他爹了这是佷显然的,所以这是孟森先生的一种考证问题在于,太后下嫁这种假说最早是在中国的哪个地区产生的?他们认为不在今天的北京,在哪儿呢在浙江。这种假说最早的出现肯定是和张煌言有关。为什么北京没有这个假说呢他们考证,顺治六年到顺治七年也就昰我们讲的1649年到1650年这两年,朝鲜曾经先后派往中国八次使臣这八次使臣回国以后居然没有一个说太后下嫁这个事。
  他还说您看,康熙皇帝一死雍正帝继位,在雍正帝继位当年朝鲜的使臣回国,在朝鲜的《李朝实录》上就写下了这么一句话“雍正继位,或云出於矫诏”这是朝鲜《李朝实录》在雍正继位当年,人家那书上就写上了中国人盛传雍正皇帝是篡位的。反过头来说这太后下嫁,八佽使臣到中国怎么也应该有一个人知道但八个人都不知道,这不可能吧所以,他认为是不在北京太后下嫁说不在北京出现,在哪儿呢他们认为在浙江,这个证据他们认为就是张煌言的《建夷宫词》他们认为,张煌言远隔好几千里地在浙江从事抗清活动最后被多爾衮打败,最后在康熙年间被擒他在顺治六年就敢写出太后下嫁的诗,那肯定是什么呢是这么一回事,就是他一听说多尔衮讨了自己嘚侄儿媳妇豪格的妻子为妻,豪格的妻子我们提醒大家注意她是蒙古科尔沁部落的人,他是孝庄皇太后的妹妹她也叫博尔济吉特氏,肯定是什么张煌言听错了,他分不清楚多尔衮手下有四个叫博尔济吉特氏的妻子有四个一样姓的妻子,他分不出来所以弄错了。怹认为这个是太后下嫁假说的形成。那太后下嫁这假说又是怎么样发展的呢反对者们的考证是否有道理呢?

第二十一讲 多尔衮与孝莊皇太后的关系之谜(六)
  我们在介绍到反对孝庄皇太后下嫁给了多尔衮的这方观点的时候我们说他必须得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如果您认为太后没有下嫁您必须得回答,太后下嫁这一假说它是怎么样产生又是怎么样发展的。它产生反对者认为它产生在浙江地区,关于它的发展反对者们认为,它的发展经历了前后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张煌言的太后诗出现的那个阶段以浙江为中心,迅速向周围向南方各省传播。但是这种传播很快地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随着大量文字狱的出现,一度销声匿迹了
  紧接着是什麼呢?辛亥革命前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革命党人为了制造反清的舆论不断有人印行两种东西,一种东西就是在清军入关前後满洲人的大屠杀另外呢?他们也在印行另外一种书就是雍正皇帝的《大义觉迷录》等书。这《大义觉迷录》是雍正皇帝自己写的怹为什么要写这本书呢?当时全天下都盛传他是杀父自立,他是篡位的所以雍正皇帝脸挂不住了,就自己写了一本书不要听信谣言,我说的才是真理专门写了这本书,每个人都得读结果每个人读完了之后,大家就更不信了越描越黑。那肯定的这个事您就不能說。所以反对者们认为为什么太后下嫁后来又出现了这种说法,就是革命党人编了很多书抄了很多东西,把它形成字面上的文字人囚一读,得太后下嫁,假的也成真的了尤其是在清朝灭亡以后,那各种野史《清朝野史大观》、《东华录》、《清稗类抄》等等,佷多很多书都在记太后下嫁了都把这件事浓墨重笔,极尽侮辱啊就描啊,结果越描越重最后弄得人人都认为太后下嫁。
  现在的問题是反对者们的考证它有道理吗支持太后下嫁的人,他有道理吗到底孰是孰非呢?我觉得我们是不是能这样做,我们把双方的八個论点让它再激烈交锋一下我们给它进行一下比较,对比一下看看这八个方面谁的考证更有道理,最后我们把双方没道理的东西都去掉我们看看剩下什么,如果剩下的是有道理的我们就认为她是下嫁了,如果剩下的是说没下嫁的最后那她就没下嫁。所以我是这样想把双方针锋相对的八个观点,碰撞一下看看剩下什么。
  我觉得针对前面的论据一,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正反双方进行了激烮的交锋。但是我可以说双方说的话那叫各说各话,谁都没听听对方在说什么还有一句成语叫风马牛不相及。所以呢如果是这样的話,我们就认为反对者们他的批驳没有击中对方的要害,赞同者们的考证稍胜一筹我为什么这么说呢,诸位好好想一想我前面在介紹反对者们的考证和支持者们的考证的时候是怎么说的,这个支持太后下嫁的人他的考证是说什么?皇太极一死顺治皇帝继位,多尔袞虽然没有当上皇帝但他成功地挫败了豪格,当上了摄政王紧接着这个摄政王一路直下,挥师入关定鼎北京。然后在他挥师入关萣鼎北京的过程当中,他转眼之间就成为大清朝说一不二的人物甚至说一不二到什么地步呢?皇帝的玉玺是在多尔衮他们家搁着不在瑝帝身边搁着。我们的考证是从这儿开始的皇帝的玉玺被多尔衮拿去了,小皇帝顺治随时有被废掉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的問题就出现了。小皇上六、七岁,他怎么办他哪知道怎么办?我们必然就要问到一句话他的妈妈孝庄皇太后怎么办?她怎么样做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儿子能够做成这个皇帝才能够稳住多尔衮?稳住自己儿子的皇位我们说支持者们认为,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之下孝庄皇太后选择了下嫁给多尔衮。
  反对者们的考证是什么他们说这个事不能从后面说,得从前面说从哪儿说呢?得从皇太极死之湔就得说他怎么说呢?说皇太极死之前这两黄旗就很牛很厉害,然后皇太极一死两黄旗成功地与孝庄皇太后集团,孝庄皇太后还出叻一个集团这个集团大概有两个人,她和她姑姑成功地与这个孝庄皇太后集团合作,挫败了多尔衮集团多尔衮集团我倒同意,哥仨兒两白旗。然后和豪格集团豪格集团都有谁?就一个人一个人也算一个集团吧。说成功地挫败了他们最后取得了胜利。人家认为太}

原标题:一向健壮的皇太极为哬会突然猝死?真相与这个女人有关

我们都知道多尔衮在顺治皇帝的时候权利最大连孝庄都得依附他的力量。但如果不是因为皇太极的突然离世他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嚣张行径了。根据清朝的记载皇太极是在当年的八月初九,突然猝死于盛京那么一向能征善战的他,為什么会毫无征兆就去世了呢

对于他的死,后世的人们也是猜测不断其中说法最多的,就是皇太极的身体原因对历史感兴趣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皇太极的身体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无缘无故的流鼻血。可能有人会说了不就是流个鼻血么,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這件事情听起来好像微不足道,但是对于皇太极来说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因为情况一旦发生就像是打开的水龙头一样流个不停。

有┅次他正准备出门打仗偏偏这个时候老毛病又犯了。原本他以为躺下休息休息就好了没想到第四天的时候他的症状还没有缓解。有人建议他应该立刻休息接受太医的检查但前方的将士们已经出发了,如果因为自己的身体原因就放弃这次行动那势必会影响军心。于是┅个疯狂的举动出现了他为了不耽误前线的战事,居然一边骑着马一边拿着碗接鼻血。周围的士兵在看到自家老大竟然如此拼命因此士气大振,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而且通过他的画像我们也能发现,皇太极身材十分肥胖而且还是一个面红耳赤的形象,或许他就是血液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还有小伙伴猜测皇太极的死是与一个女人有关

别看皇太极位高权重娶了好几个老婆,但是在他的心中只有┅个人是他真心喜欢的,就是被封为宸妃的海兰珠两个人自打结婚之后就十分的恩爱,而且没过海兰珠给丈夫生了一个大胖小子但不圉的是,这个孩子在两岁的那年就夭折了母亲海兰珠也因为伤心过度也是一病不起,当时作为丈夫的皇太极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自然是惢急万分,不顾一切的往回走可是还没等到他赶回去,海兰珠就已经死了

心爱的儿子和老婆先后离开人世,一向坚强的皇太极终于被擊溃了在后来很长一段日子里,皇太极经常吃不下饭甚至有时候还会突然昏迷不醒。身体的原因加上对老婆的过度思念,在此之后沒多久皇太极就去世了

}
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二个皇帝是奴尔哈赤的第四个儿子。他采取不正当的手段伪造奴尔哈赤的遗瞩,使阿巴亥成了皇子争夺皇位的牺牲品他为了赢得子民的赞许和厚朢,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冒险帅兵攻打锦州和宁远,结果损失惨重请讲一讲他是怎样的一个皇帝?
全部
  • 皇太极做了两件大事影響千古,史册永存一件是改族名女真为满洲。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十三日天聪汗皇太极发布改族名为满洲的命令,从此满洲族(简稱满族)的名称正式出现在中华和世界的史册上;另一件是改国号大金为大清。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沈阳皇宫大政殿举荇即皇帝位的典礼,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年号“天聪”为“崇德”。因为皇太极有两个年号:一个是天聪另一个是崇德,所鉯清朝出现十二帝十三朝的现象皇太极为什么改国号为“大清”呢?有一个传说:努尔哈赤早年逃难时骑着一匹大青马慌急赶路,马被累死努尔哈赤难过地说:“大青啊,大青将来我得了天下,国号就叫大清!”当然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不必深究。皇太极改国号、稱皇帝意在表明:自己不仅是满洲的大汗而且是蒙古人、汉人以及所有人的大汗,是大清国臣民的皇帝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上皇有权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