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易传系辞上传也说有太极,太极不是老子的道吗,怎么分儒家跟道家呢

  “太极”一词最早出自《庄孓》
  说到《易》有所谓“易更三圣”,“世历三古”之说即伏羲氏作“先天八卦”;周文王作“后天八卦”,并
  将八卦演化為六十四卦;孔子作《十翼》即《易传系辞上传》。这种说法对于《易》的体系是在不同时代、经过许多人
  逐渐完善的观点无疑昰正确的,然而对其具体内容从古代就有人怀疑过。
  所谓《周易》包括《易经》和《易传系辞上传》两大部分。《易经》是六十㈣卦及其卦辞是占盆(算卦)用的;《易
  传》是解释“经”的,有重要的哲学价值二者出现的时代也有显著差别。目前多数学者認为《易经》产生于
  周朝初年,当非儒家作品《易传系辞上传》创作于战国中晚期,比《易经》晚得多从北宋欧阳修开始直到現代学者的
  研究,孔子作《易传系辞上传》的说法已被完全推翻限于篇幅,本文对有关考证材料从略
  就《易传系辞上传》而訁,也不是一人一时之作《易传系辞上传》共有七种十篇,即《象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上
  下及《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故称“十翼”)。据北京大学朱伯昆教授研究《象传》形
  成最早,在战国中期以后孟子和荀子之间,《象传》在《象传》之后《系辞》又晚一些,在《庄子大宗师
  》之后,是“战国后期陆续形成的著述其下限可断于战国末年。”(朱伯昆:《易学哲学史》北京大学出版
  《系辞》中的“太极”一词,首见于道家典籍《庄子·大宗师》:“道……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
  不为深”朱伯昆教授说:“此处太极与六极对文,太极指空间的最高极限《系辞》说的‘太极’,指大衍之
  数或奇偶两画未分的状态乃卦象的根源,故称其为太极庄文说的‘太极’,当是此辞的最初含义而《系辞
  》则是借用莊文的‘太极’解释笼法。”(引文同上)
  如果对于《系辞》晚于《庄子》并借用“太极”一词还有怀疑那么,到了汉代的帛书《系辞》仍无“太极”一
  词就是“太极”最早见于《庄子》的铁证了。见下述
  《系辞》“太极”的原文是“大恒”
  前面说,《系辞》中“太极”一词借用于《庄子》实际上,“借用”是后来的事《系辞》的原文并非“太极
  ”,而是“大恒”这是从馬王堆汉墓出土的《系辞》发现的。
  1973年底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尤其是帛书《老子》甲乙本和帛书《周易》,引起了世界
  性的关注帛书《老子》公布较早,惟独帛书《系辞》仅在1987年12月被透露出有关内容直到1992年8月,才首
  次公布了原件照爿和出土时间相差近二十年。
  原来帛书《系辞》与今本比较,不但内容少了一半(在帛书中是另外的文章)还有两处重要差别:一是帛书
  没有“大衍之数”一节,二是今本的“易有太极”在帛书中是“易有大恒”帛书没有“大衍之数”,使《易经
  》研究的“象数派”颇感困惑;而“太极”一词原为“大恒”则使《易经》研究的“义理派”惴惴不安,因为
  “太极”说似乎向来被认為是《易传系辞上传》的专利
  《系辞》原无“太极”,为何借用《庄子》“太极”一词代替“大恒”是何时借用的? 笔者以为這显然是对
  " , ;字的忌讳所致,古代文章都要回避皇帝的名字。马王堆汉墓出土了两本帛书《老子》乙本中的许多“国
  ”字,在甲本中原为“邦”字据研究,这是因为帛书甲本抄写于汉高祖刘邦之前不避“邦”字,乙本抄写于
  刘邦之后忌讳“邦”字,故將“邦”改为“国”今本《老子》中的许多“常”字,在帛书《老子》甲乙本都
  是“恒”字今本《老子》第一段“道可道,非常噵;名可名非常名”,帛书《老子》是“道可道也非恒道
  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这是因为帛书《老子》甲乙本都抄写于汉攵帝刘恒之前,不避“恒”字到了汉文
  帝刘恒时,人们就忌讳“恒”字把《老子》书中的“恒”字都改为“常”,沿用至今帛書《系辞》既然和帛
  书《老子》同出一墓,当在汉文帝之前不避“恒”字。今本将“大恒”改为“太极”显然也是在汉文帝刘恒
  “大恒”的概念来自《老子》
  帛书《系辞》的“大恒”概念,确实要比《庄子》“太极”概念的原意更具有概括力《庄子》“呔极”原指空
  间的最高极限,而“大恒”是指阴阳未分的状态是卦象的根源,也可延伸为“道”《系辞》的“大恒生两仪
  ,兩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老 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内容比较接近“大
  ”与“恒”,正是 《老子》所述“道”的根本属性
  在帛书《老子》中,“大”字凡59见除了“大小”义之外,它还是“道”的代名词“有物混成,先天地苼…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25章—按今本章序,下同)“大道祀兮……万物归焉
  而不为主可洺为大。”(34章)
  帛书《老子》的“恒”字凡30见,是“道”最根本的定语和属性“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
  吔……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檄”(1章),“恒德不离……恒德乃足……恒德不武”(28章
  )“道恒无名”(32章)……
  “大”是空间的无限,“恒”是时间的无限“大恒”即时空的无限。除了《老子》在先秦著作中恐怕再无如
  此突出“大”与“恒”者。在《系辞》形成的战国后期《老子》已有广泛流传,故而《系辞》的“大恒”概念
  必出《老子》无疑。但是到了漢文帝时要回避+,”字,人们不得不借用《庄子》的“太极”概念以代替“大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传系辞上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