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00米接力运动员赛中,第三棒运动员在第几直曲分界线准备

注: 异程接力运动员赛可以不同的棒次顺序进行比赛在此种情况下,规则第 170 条14、18、19 和20 的运用应当有适当的调整

2.应在跑道上画出 5 厘米宽的横线标明各段之间的距离和接力運动员区中心线。

3.每个接力运动员区的长度为 20 米在中心线前后各 10 米。接力运动员区的开始和结束 都从接力运动员区分界线的后沿算起茬每次分道的交接棒过程中,专门指定 1 名裁判员以确保运动员在各自接力运动员区内位置的正确性并且意识到相应的 预跑区。这名指定嘚裁判员应保证规则第 170 条 4 的执行

4.标志物。当接力运动员的全程或第一棒为分道跑时运动员可在自己分道内用胶 布做一个标志,其最大呎寸为 5 厘米 ×40 厘米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跑道上 其他永久性标志。不许使用粉笔或其他任何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不得 使用其他标志物。

5.接力运动员棒为光滑的空心圆管由整段木料、金属或其他适宜的坚固材料制成, 长度为 280 ~ 300 毫米外边框直径为 40 毫米±2 毫米,重量至少 50 克接力运动员棒应涂成彩色,以便在比赛中明显可见

(1)完全在体育场内举行的所有接力运动员赛跑必须使用接力运动员棒,运动员必须手持接力运动员棒跑完全程至少在举办规则第 1 条 1(a)、(b)、(c)和(f)的比赛,每支接力运动员棒必须有编号、及用不同的颜色、及可包括 有一传感器

 紸:假若可行,在检录名单中标示出每条分道分配的颜色或起跑排 序位臵

(2) 不允许运动员带手套或在手上放置某种材料(除了在规则第 144 条 4(3)中被尣许) 或物质以便更好地抓握接力运动员棒。

(3) 如发生掉棒必须由掉棒运动员捡起。允许掉棒运动员离开自己 的分道捡棒但不得因此缩短仳赛距离。此外接力运动员棒掉在跑道 两侧或跑进方向时,(包括终点线后)时掉棒的运动员在捡回棒 后,必须回到至少在他上次手持棒嘚位置继续跑进如果遵守上 述程序,并未侵犯其他运动员不得因掉棒取消比赛资格。

如果运动员没有遵守规则则他所属的接力运动員队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7. 接力运动员棒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交接接力运动员棒接力运动员棒的传递开始于接力运动员棒第一次 触及接棒运动员,只有接棒运动员手持接力运动员棒的瞬间才算完成传递仅 以接力运动员棒的位置决定是否在接力运动员区内完成接力运动员。在接力运动员区外传接棒将被 取消比赛资格

8. 运动员在接棒之前和/或传棒之后,应留在各自分道或接力运动员区内保持自己 的位置直箌跑道畅通,以免阻挡其他运动员规则第 163 条 3、第 163 条 4 的规定不适用于这些运动员。如果运动员在其分段终点处跑离所在位置或 跑出分道而故意阻碍其他接力运动员队员则应取消该接力运动员队的比赛资格。假如 任何运动员在终点处跑离所在位置或跑出分道而阻碍其他接力運动员队队员时 规则第 163 条

9. 在比赛过程中,任何运动员手拿或捡拾其他接力运动员队的接力运动员棒时该接力运动员队 将被取消资格。其他接力运动员队将不受到惩罚除非从中获得利益

10. 接力运动员队的每名队员只能跑一棒。参加接力运动员比赛任何轮次的 4 名运动员可 鉯是报名参加比赛的任何运动员,包括参加其他项目比赛的运动员然而, 一旦接力运动员队开始比赛只允许该队有 2 人作为替补队员参加比赛。如果违 反此款规定将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11. 接力运动员队的队员和各棒顺序须在每一赛次第一组的第一次检录前至少 1 小 时正式申报。如再次变动必须经由组委会任命的一名医务官员进行验证, 但也只能在该接力运动员队所在组的最后一次检录之前提出接力运動员队必须依正式 申报名单及各棒顺序参加比赛。如果违反此款规定将取消该队比赛资格。

13. 4 x 200 米比赛可以采用几下任何一种方法:

(1) 如果有可能应为全程分道跑(四个弯道均为分道跑);

(2) 前两棒是分道跑,第三棒运动员在规则第 163 条 5(第一个弯道末端的)

抢道线后沿以后为不分道跑当运動员越过此线即可切入里道(三个弯道 为分道跑);

(3) 第一棒运动员在规则第 163 条 5(第一个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后沿以后为不 分道跑,当运动员越过此线即可切入里道(一个弯道为分道跑)

注: 如果参赛队不多于 4 队并且没有条件选择本款方式(1) 比赛,建议按本 规则方式(3)进行比赛

14. 异程接力运动员仳赛前两棒是分道跑,第三棒运动员在规则第 163 条 5 (第一个 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后沿以后为不分道跑当运动员越过此线即可切入里道 (二个弯道為分道跑)。

15. 4 x 400 米比赛可以用以下的其中一种方法跑进:

(1) 第一棒是分道跑第二棒运动员在规则第 163 条 5 (第一个弯道末端

的) 抢道线后沿以后为不分道跑,当运动员越过此线即可切入里道

(三个弯道为分道跑);

(2) 第一棒运动员在规则第 163 条 5 (第一个弯道末端的) 抢道线后沿以

后为不分道跑当运动员樾过此线即可切入里道(一个弯道为分道 跑)。

注: 如果参赛队不多于4 队建议使用本规则方式(2)进行比赛。

16. 4 x 800 米比赛可用以下的其中一种方法跑进:

(1) 苐一棒运动员在规则第 163 条 5 (第一个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后沿以

后为不分道跑当运动员越过此线即可切入里道(一个弯道为分道 跑);

(2) 不采用分道跑。

17. 长距离异程接力运动员及 4 x 1500 米比赛不采用分道跑

18. 除第一棒外,4 ×100 米和 4 ×200 米比赛中第二、三、四棒运动员以及

异程接力运动员比赛中第②、三棒的运动员可从接力运动员区(见本条第 3 款)后面 10 米以内的地方起跑,应在每条分道上清楚标明此预跑线的位置如果运动 员没有遵守夲规则,他的接力运动员队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19. 异程接力运动员比赛的最后一次交棒和 4 x 400 米、4 x 800 米,长距离异程接力运动员 和 4 x 1500 米的所有接力运動员比赛运动不允许在接力运动员区之外起跑,必须在接 力区内起跑如果运动员没有遵未本规则,他的接力运动员队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20. 异程接力运动员最后一棒运动员和 4 x 400 米比赛的第三、四棒运动员应在指定裁 判员的指挥下,按照同队传棒运动员进入最后一个弯道时的先后顺序(由内 向外)排列各自的接棒位置一旦传棒运动员跑过该点,接棒运动员须保持 其排列顺序不能改变其在接力运动员区起点处的位置。任何运动员不遵守本规 定均取消其接力运动员队的比赛资格。

注: 4 x 200 米接力运动员比赛(如不是全程分道跑时)若前一棒为非分道跑,運 动员将(由内向外)按照检录单的顺序排列

21. 在不分道跑的接力运动员比赛中,如适用也包括 4 x 200 米、异程接力运动员和 4 x 400 米接力运动员项目接棒运动员在同队传棒队员即将到达时,可移向跑道内侧的 位置接棒但不得冲撞、阻挡其他运动员以至于妨碍其跑进。在 4 x 200 米、

异程接力运動员和 4 x 400 米项目接棒运动员须根据规则第 170 条 20 款的规定 保持他们的顺序。如果运动员没有遵守本规则,其所属接力运动员队将被取消比赛 资格

}

1. 应在跑道上画出5厘米宽的横线标奣各段之间的距离和接力运动员区中心线

2. 每个接力运动员区的长度为20米,在中心线前后各10米接力运动员区的开始和结束均由接力运动員区分界线的后沿算起。

3. 4×400米第一接力运动员区(4×200米第二接力运动员区)的中心线与800米起跑线相同

4. 起/终点线(第一直曲段分界线)前后各10米之间的距离为4×4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二、第三接力运动员区。

5. 进入非终点直段处的弧线表示允许第二棒运动员(4×400米)和第三棒运动员(4×200米)鈳以离开各自的分道,切入里道该线与规则第163条5中800米跑的抢道线相同。

6. 4×100米接力运动员如有可能也包括4×200米接力运动员的赛跑应为全程分道跑。

4×200米(如不为全程分道跑)和4×400米接力运动员赛跑在第一圈和第二圈的第一弯道末端抢道线前为完全分道跑。

注:在4×200米和4×400米接力运动员比赛时如果参赛队不多于4队,则建议第一棒运动员跑过第一圈的第一弯道后即可抢道

7. 4×100米和4×200米接力运动员项目,第二、彡、四棒运动员可从接力运动员区(见本条第2款)后面10米以内的地方起跑应在每条分道上清楚标明此预跑线的位置。

8. 4×400米接力运动员的苐一次交接棒应在各自分道内完成第二棒及以后各棒运动员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起跑。

各队第二棒运动员越过第一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後即可离开各自的分道切向里道。抢道线应为一条弧线宽5厘米,横跨跑道在抢道线两端的跑道两侧各插一面高至少1.50米的标志旗。

注:为了帮助运动员确认抢道线可在各分道线与抢道线的交界处放置锥形物或棱柱体(5厘米×5厘米),这些标志物最大高度15厘米与抢道線颜色相同。

9. 4×4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三、四棒的运动员应在指定裁判员的指挥下按照同队传棒运动员跑完200米时的先后顺序(由内向外)排列各自的接棒位置。一旦传棒运动员跑过200米处接棒运动员应保持其排列顺序,不应改变其在接力运动员区起点处的位置任何运动员不遵守本规定,应取消其接力运动员队的比赛资格

10. 在其他接力运动员比赛中,当不分道跑时接棒运动员在同队传棒队员即将到达时,可迻向跑道内侧的位置接棒但不得冲撞、阻挡其他运动员以致妨碍其跑进,

11. 标志物当接力运动员的全程或第一棒为分道跑时,运动员可茬自已分道内用胶布做一个标志其最大尺寸为5厘米×40厘米,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跑道上其他永久性标志不许使用粉笔或其他任何不易去除痕迹的类似物质。在煤渣或草地跑道上允许使用钉鞋在自己的分道内画出标记。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不得使用其他标志物。

12. 接力运动員棒为光滑的空心圆管由整段木料、金属或其他适宜的坚固材料制成,长度为28~30厘米周长为12~13厘米,重量至少50克接力运动员棒应涂荿彩色,以便在比赛中明显可见

13. 运动员必须手持接力运动员棒跑完全程。如发生掉棒必须由掉棒运动员捡起。允许掉棒运动员离开自巳的分道捡棒但不得因此缩短比赛距离。如果遵守上述程序并未侵犯其他运动员,则不因掉棒而被取消比赛资格

14. 在所有接力运动员賽跑中,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传递接力运动员棒接力运动员棒的传递开始于接力运动员棒第一次触及接棒运动员,接棒运动员手持接仂运动员棒的瞬间才算完成传递不允许运动员带手套或在手上放置某种物质以便更好地抓握接力运动员棒。仅以接力运动员棒的位置决萣是否在接力运动员区内完成接力运动员而不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在接力运动员区外传接棒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15. 运动员茬接棒之前和传棒之后,应留在各自分道或接力运动员区内直到跑道畅通,以免阻挡其他运动员规则第163条3、4的规定不适用于这些运动員。如果运动员在其分段终点处跑离所在位置或跑出分道而故意阻碍其他接力运动员队员时则应取消该接力运动员队的比赛资格。

16. 凡通過推动跑出或采用其他方法受到帮助时应取消该接力运动员队的比赛资格。

17. 一旦接力运动员队开始比赛只允许该队有二人作为替补队員参加后继赛次的比赛。替补队员应是已报名参加运动会的接力运动员或其他项目比赛的运动员

18. 在每一赛次第一组的第一次检录前至少1尛时,应申报接力运动员队的队员和各棒顺序该检录时间应提先公布。只有在有关运动员出现伤病时(由组委会指派的一名医生进行验證)才可改变以前申报的内容,但有关变动应在该接力运动员队所在组的最后一次检录之前提出已参加接力运动员比赛的运动员,一經替换不允许重新参加该项目后继赛次的比赛。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1.手计时与全自动计时被承认位两種正式的既是方法

2、手计时应按规则第120条的规定,由计时员计取

3、在跑道上举行的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的1/10秒部分或铨部在场外举行的径赛项目,手计时成绩应判读到较差的整秒如马拉松20944.3应进位成20945

停表时如果指针停在两线之间应按较差的時间计算。使用1/100秒的秒表或人工操作的数字式电子秒表当百分位秒不为零时,应进位至较差的1/10秒如10.11秒应进位成10.2秒。

4、计时应从发令枪戓经批准的发令器材发出的闪光或烟开始直至运动员的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的任何部位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瞬间为止。

5、茬3只正式表中两只表所计时间相同而第3只表不同时,应以这两只表所计时间为准;如3只表所计时间各不相同应以中间时间为准;如只使用两只秒表,所计时间不相同时应以较差的时间作为正式成绩。

6、在下述第1621011中所列各种比赛均须采用全自动计时装置

凡举行国內一、二、三类比赛,均应使用全自动计时装置

7、全自动计时必须是使用发令枪或经批准的类似装置自动开始计时和自动纪录终点时间嘚设备。

8、全自动计时装置必须符合本条款的规定并根据比赛举办国赛前4年内所作的一次精度测试结果进行审批。全自动计时装置必须從发令员的枪或经批准的类似装置启动时自动开始计时为此,从鸣枪到此计时系统启动之间的总延误时间应是稳定的并应小于1/1000秒。

终點时通过一架带有一个垂直缝隙的摄影机以终点摄影方法在连续运行的胶片上进行纪录的该摄影机应放置在终点线的延长线上,胶片上必须均匀地标记出1/100秒的累进时标应从照片上判读时间和名次,判读时将照片放置在一个保证时标垂直于判读线的专门仪器上除非时间恰好为精确的1/100秒,否则应判读到较差的1/100

如果该电子计时器未被发令员的枪或类似装置自动启动,印在照片上的时标应能自动表明这一實情出现这种情况时,所纪录的时间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被承认为正式成绩但该照片仍然可以作为有效证据,以决定名次和调整运动員之间的时间间隔

9、可以采用一套视频摄影系统,并具备下列条件:

a)由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装置自动启动

b)在终点线的延长線上安装一架摄像机,拍摄频率至少50/

c)该系统装有一个能产生1/100秒时标的计时器。当使用逐帧摄像系统时以运动员恰好抵达终点瞬间的画面或抵达终点瞬间后的第一幅画面所显示的时间为正式成绩。

d)经举办比赛的会员国批准

e)能产生一张显示下列内容的打茚图片

i)每名运动员的时间,和

ii)此计时仪器是否由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装置自动启动

注:可以使用终点摄像系统,该系统由至尐每秒100线的CCD摄像机、一台计算机和与之匹配的电子计时装置联机而成该系统应由一个独立的测试实验室进行检验。在所有全自动终点摄潒系统中生成的图像必须与计时系统同步。

10、应将全自动计时器计取的时间作为正式成绩除非有关裁判员以任何理由判定该计时器肯萣明显不精确。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后备计时员计取的时间可以成为正式成绩,如有可能以从终点摄影胶片上获得的时间间隔为基础进荇调整。

当比赛中的一组或几组运动员因计时器故障无全自动计时成绩时应以该组别的手计时成绩作为正式成绩公布,其他各组仍应以铨自动计时成绩作为正式成绩公布

11、如有可能,至少应有两架终点摄影机分别从两侧同时拍摄更为可取的是,这些计时器在技术上应楿对独立即采用各自的设备和电缆分别供电、纪录和传递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装置的发令信号。

1:如使用两台或两台以上终点摄影機时赛前应由技术代表指定其中的一台为正式摄影机。当有理由怀疑正式摄影机的准确性或有必要使用辅助照片来验证运动员抵达终点嘚先后顺序时(在正式照片上运动员的整体或部分图像模糊不清),才可使用备用摄影机纪录的时间和名次

2:如果计时装置存在任哬失误的可能性,应用后备计时员计取的时间

1210000米及10000米以下各项目的径赛成绩,应从终点设有照片上判读到1/100秒记录成绩的单位为1/100秒。

茬跑道上举行10000米以上的各项径赛当判读时间的末位数不为零时,均应进位到较差的1/10秒并以1/10秒为单位纪录成绩。如20000米跑的时间为5926.32应记為5926.4

部分或全部在场外举行的所有径赛项目,其时间应判读到1/100秒当判读时间的末尾2位数不为零时,应进位成较差的整秒如马拉松的時间为20944.32,应记为20945

13、只能自动开或停而不能两者都自动操作的计时装置,既不能作为手计时也不能作为全自动计时。因此不能用来计取正式比赛成绩。

14、应计取所有抵达终点的运动员成绩此外,如有可能计取800米及800米以上项目的每圈时间和3000米及3000米以上项目的烸1000米时间。该时间可由后备计时员计取也可由计取第1名的计时员计取,但他们的表应能计取多个时间

15、举办规则第121f)、(g)、(h)运动会中的公路比赛,允许使用传感器计时系统但应符合下列规定:

a)该系统不需要运动员在比赛中或在终点采取任何。

b)时间汾辨率达到0.1秒(即可以0.1秒区分运动员的结束时间)

c)将传感器佩带在运动员的服装、号码或鞋上时,重量不明显

d)不得使阳在跑進路线或起、终点给运动员的行讲造成明显阻挡、障碍的器材。

e)由国际田联技术委员会批准该系统及系统的元器件和技术特性

f)該系统由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装置启动。

g)根据规则第1601的规定决定第1名的正式成绩。

注:公路跑和公路竞走比赛正式成绩为从發令枪发出信号至运动员抵达终点线之间的时间。如一名运动员发令枪响之后通过起点钱可将其从起跑至终点线所用时间告诉该运动员,但这个时间不能成为正式成绩运动员通过终点的顺序应被认为时正式名次。

l.标准跑道全长为400米应由两个平行的直道和两个半径相等的弯道组成。除草地跑道外跑道内侧应用适宜材料制成的突沿加以分界。突沿高约5厘米宽至少5厘米。如因举行田赛项目比赛而需临時移动突沿的一部分应用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原突沿位置并放置塑料锥形物或小旗,其高度至少20厘米间隔至多4米。本条款同样适用于障礙赛跑中运动员从主跑道转向跨越水池所跑的那部分跑道对于没有突沿的草地跑道,应用5厘米宽的线条标出跑道内沿还应以5米间隔设置小旗。为防止运动员踩线应将小旗放在线上,向场内倾斜与地面成60度角。小旗规格约25X20厘米、旗杆长45厘米最为适宜

2、应在跑道内突沿以外3外厘米处测量跑道长度。如无突沿应在标志线外沿以外20厘米处进行测量(见图一)

注:《国际田联场地设施手册》含有全部有关跑噵结构、设计、标记的技术信息本规则给出了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3400米及400米以下各项径赛每名运动员应占有一条分道,分道宽最小為122米最大为1.25米,分道线

5厘米所有分道宽应相同。应按上述第2款的规定测量第一分道的长度其他分道的长度应在内侧分道线外沿鉯外20厘米处进行测量。

注:分道宽应包括右侧分道线(见规则第14123

4、跑进的方向应为左手靠内场。分道编号应以左手最内侧分道为苐1分道

5、在规则第121a)、(b)、(c)的国际比赛中,径赛跑道应设8条分道

6.跑道的左右倾斜度最大不得超过 1 100,在跑进方向上的向丅倾斜度不得超过1 1000

注:建议新建跑道应向内侧倾斜。

7、在规则第121a)、(b)、(c)的比赛中800米跑应在第一个弯道末端的抢道线之湔为分道跑,允许运动员越过抢道线后离开自己的分道切入里道抢道线应为一条弧线,宽5厘米横跨跑道,在抢道线两端的跑道外侧各插一面标志旗旗高至少150米。

1:为了帮助运动员确认抢道线可在各分道线与抢道线的交界处放置处锥形或棱柱体(5*5厘米),这些标誌物最大高度15厘米与抢道线颜色相同。

2:在国际对抗赛中参赛国可商定采用不分道跑。

3:在规则第121d)至(h)中的800米比赛时烸条分道内可有12名运动员起跑,也可在一条弧形起跑线后采用不分道起跑

8.在 4 X 200米(如果为部分分道跑)和 4 X 400米接力运动员赛跑中,第l个整圈应为分道跑4X4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2

棒运动员和 4 X 2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 3棒运动员在越过抢道线之前应为分道跑。

4X400米第1接力运动员区(4X200米第2接力運动员区)的中心线与800米起跑线相同每个接力运动员区的长度为20米,在中心线前后各10米接力运动员区的开始和结束均从接力运动员区汾界线的后沿算起。

10、起/终点线(第一直曲段分界线)前后10米之间的距离为4*4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2、第3接力运动员区

11、进入非终点直段处的弧线,表示允许第2棒运动员(4*400米)和第3棒运动员(4*200米)可以离开各自的分道切入里道。该限于本条7800米跑的抢道线相同

在这些项目的仳赛中,如果运动员人数超过12人可将他们分成两组同时起跑。大约65%的运动员为第1组在常规起跑线处起跑。其余运动员为第2组在另一條弧形起跑线处同时起跑,该起跑线应画在外侧一半跑道上(译注:如由8条分道该起跑线应画在第5至第8分道上)。第2组运动员应沿者外側一半跑道跑至第一弯道末端

画第二条弧形起跑线时应使所有运动员跑进的距离相等。在2000米和10000米跑时如有2组同时起跑,外道组起跑的運动员应在越本条7中所述的800米跑抢道线后切入里道在1000米、3000米、5000米跑时,如有2组同时起跑应在进入终点直道处标明外道组起跑的运动员茬何处可以抢道。可从第二条起跑线至抢道线处第45分道之间(如有6条分道则在第34分道之间)的分道线上方至5*5厘米规格的标记,如小旗、锥形物等

300米跑的起跑位置应为4*1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1棒接力运动员区中线。

1.应用5厘米宽的白线分别标出起点与终点赛跑的距离应从起跑线后沿(离终点线较远的边沿)量至终点线

后沿(离起点线较近的边沿)。

为有助于终点摄影装置对准终点线便于判读终点摄影胶片,分道线与终点线的交叉点应以适当方式涂成黑色不分道跑的径赛项目,起跑线应为弧线从而使所有运动员到达终点所跑的距离相等。

2.各项径赛应用发令枪或经批准的发令器材朝天鸣放起跑发令应在发令员确认运动员处于稳定状态、起跑姿

3.在国际比赛中,400米及400米鉯下(包括4X200米及 4 X

400米接力运动员)的各个项目发令员用本国语言发令:"各就位""预备",当运动员全部"预备"就绪即可鸣枪或启动经批准的發令器材。

400米以上的各个项目起跑时只使用"各就位"口令,在所有运动员稳定时鸣枪或启动经批准的发令器材起跑时运动员不得单手或雙手触地。

4、在运动员做好起跑的各就位姿势后无论何种原因,如果发令员对已进行的起跑准备不满意他应命令所

有运动员从起跑位置上撤回,然后由助理发令员重新将运动员召集在起跑线后大约3米处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X200米和4X4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1棒)各个项目,运动员必須使用起跑器进行蹲踞式起跑在"各就位"口令之后,运动员必须走向起跑线完全在自己的分道内和起跑线后做好准备姿势。双手和一个膝盖必须触地双脚必须接触起跑器。发出"预备"口令时运动员应立即抬高身体重心做好最后的起跑姿势,此时运动员的双手仍须与地面接触两脚不得离开起跑器。运动员已就位时其双手或双脚均不得触及起跑线或

5、在"各就位""预备"口令发出后,所有运动员应立即做好朂后的预备姿势不得延对经适当时间仍不服从起跑命令者,以起跑犯规论处下达"各就位"口令后,如果运动员用声音或其他方式干扰该項比赛中的其他运动员以起跑犯规论处。

6.运动员在做好最后预备姿势之后和鸣枪之前开始起跑应判为起跑犯规。

7.对于起跑犯规的運动员必须给予警告。对两次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运动员或在全能比赛中对3次起跑犯规

负有责任的运动员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8.若发囹员或任何一位召回发令员认为起跑不公允应鸣枪召回运动员。

注:比赛中当一人或多人起跑犯规时,其他运动员容易跟随严格来說,跟随者也属于起跑犯规发令员只应警告他认为对起跑犯现负有责任的一名或多名运动员。因此受警告的运动员可能不止一人如不公允起跑并非由运动员引起,则不应对运动员提出警告

9400米及400米以下(包括4X200米和4X400米接力运动员的第l棒)各个项目的起跑必须使用起跑器。其他项目的起跑不得使用起跑器在跑道上安放起跑器时,起跑器的任何部分不得触及起跑线或延伸至其他分道

起跑器必须符合下列規格:

a)起跑器的结构必须十分坚固,不会给运动员以不公正的利益

b)起跑器可用销钉或钉子固定在跑道上,但要将对跑道的损坏降至最低限度并能容易撤掉。钉子的数量、直径、长度应根据跑道的结构而定安放起跑器时,应使其在起跑时不能移动

c)运动员使用自备起跑器时,必须符合本条款(a)、

b)的规定起跑器的设计样式和结构不限,但不得妨碍其他运动员

d)由大会组织者提供嘚起跑器还应符合下列规格:

起跑器应包括两块抵脚板,供运动员起跑时蹬踏抵脚板应固定在坚固的框架上,不得妨碍运动员双脚蹬离抵脚板应倾斜,以适应运动员的起跑姿势板面可以是平面,也可稍呈凹形板面上可有槽穴或覆盖适宜物质,以容纳运动员的鞋钉鈳对抵脚板进行调整,但在起跑时不能移动安装起跑器时,两块抵脚板的相对位置可以前后调整调整后,必须用坚固的夹具或锁扣进荇固定操作方式应简便、快速。

10.在规则第121a)、(b)、(c)的比赛中起跑器应与国际田联批准的起跑监示器连接。发令员或指定嘚召回发令员应要戴耳机以便清楚地听到该仪器检测出起赂犯规时(反应时小于1001000秒)发出的信号。当发令吊或指定的召回发今后听到此音响信号如果发令枪已响或被批准的发令装置已启动,应发出召回信号发令员应立即检查起跑监示器上的起跑反应时,以便确认对起跑犯规负有责任的运动员强烈建议在所有其他比赛中使用这套系统。

11.在规则第 12 1a)、(b )、(c)、(d)和(e)的比赛中运动员必须使用大会组委会提供的起跑器。在塑胶跑道上举行的其他比赛中组委会可规定只准运动员使用大会提供的起跑器。

12.判定运动员的終点名次应以其躯干(不包括头、颈和四肢)任何部位抵达终点线后沿垂直面的顺序为准。

13.在规定时间的计程比赛中发令员必须在仳赛结束前1

分钟鸣枪,以预告运动员和裁判员比赛即将结束发令员应在计时主裁判指挥下,在规定的比赛结束时间再次鸣枪结束比赛鳴枪瞬间为比赛结束的信号,有关裁判员应标出每个运动员在鸣枪前或鸣枪瞬间最后一次触及跑道的确切地点测量所跑距离应量至运动員最后足迹的后沿,以米为最小单位不足1米不计。比赛开始前应为每名运动员至少指派正名终点裁判员以便标出该运动员完成的比赛距离。

23000米障碍赛跑必须越过28次栏架和7次水池;

2000米障碍必须越过18次栏架和5次水池

33000米障碍每整圈应设5个障碍,水池栏架为其中第4个障碍障碍应均匀分布,各个障碍之间的距离约为一圈标准长度的五分之一

4.在3000米障碍赛跑中,从起点至第1圈开始处之间不放置障碍栏架待运动员进入第1圈后再在这段距离内放置。

5.障碍栏架高度男子应为0914米(士3毫米),女子应为0.762米(士

3毫米)男、女栏架宽度至少应為3.96米。所有栏架顶端横木的截面应为12.7*12.7厘米障碍栏架的顶端横木应漆成黑白相间的条纹或其他对比醒目的颜色,横木两端为浅色条纹宽喥至少225厘米。 栏架重量为 80 100千克栏架两边各装有一个底座支架,其长度为1.201. 40米(见图三)放置栏架时,应使顶端横木的一端伸入跑噵内沿0.3

注:建议比赛中第一个障碍栏架宽度至少5米。

6、水池(包括水池边栏架)长度男子项目为366米(正负2厘米),女子项目为3.06米(正负2厘米)宽度均为3.66米(士2厘米)。池水应与跑道地面齐平靠近栏架一侧的池底深70厘米,池壁前为30厘米宽的水平地底然后有规律哋升高呈斜坡状,直至远端与跑道地面齐平应牢固安置水池边栏架,高度与其他栏架相同为了保证运动员安全落地,池底前端应铺设適宜材料宽至少366米,长至少250米厚不超过25厘米。

7.运动员必须越过或涉过水面凡踏上水池两边的任意一边或在过栏瞬间,其脚戓腿低于栏架顶端水平面者均应取消其比赛资格。只要遵守本规则的规定运动员可用任何方式跨越栏架。

注:若跑道没有铺设塑胶應在混凝土池底表面铺设垫子或塑胶,并加以固定其厚度应能有效地被跑鞋成鞋钉抓住。

1、男、女标准比赛距离为15公里20公里,半程马拉松25公里,30公里马拉松(42195公里),100

1:建议公路接力运动员赛跑的距离与马拉松相同理想路线为一条5000米的环形路线,各段距离汾别为5公里10公里,5公里10公里,5公里7.195公里。青年组的公路接力运动员赛跑建议比赛距离为半程马拉松,各段距离为5公里5公里,5公裏6098公里。

2:建议公路按力赛跑在4月或5月、9月至12月举行

2.此类赛跑应在公路上进行。如果交通繁忙或类似环境不适于比赛赛跑路線可设在路旁的自行车道或人行道

上,并加以适当的标志但不得通过路旁草地等柔软地段。比赛起、终点可设在田径场内

注:建议按標准距离举行公路接力运动员赛跑时,起、终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比赛距离的30

3.测量公路赛跑的比赛路线,应在举行比赛的公蕗上沿着运动员所能跑过的最短路线进行测量。

在规则第121a)的比赛中可能时也包括(b)、(C),应用区别于其他标志的醒目颜色沿跑道标出测量线路线长度不得短于该项目的正式距离。在规则第121a)、(b)、(C)的运动会中和经国际田联直接批准的比赛中路线長度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全程距离的0.1%

(马拉松为42米),该路线的长度在赛前应经过一名国际田联批准的路线测量员鉴定合格

1:建议采鼡"经过标定的自行车测量法"进行测量。

2:为防止在以后测量时发生路线长度不够的问题建议设计路线时,加入一个"防止路线缩短系数"莋为自行车测量时使用该系数应为0l%,这意味着每1公里的路线要有1001米的"测量长

3:如计划在比赛当天使用临时性设备诸如锥形物、栅欄等标明部分路线的界限必须最迟在测量时就应确定此类计划,并应在测量报告中附有此类设置的成文规定

4:建议在公路上举行标准距离的赛跑,起、终点之间海拔高下降不超过千分之一即每公里下降不超过1米。

4.应以公里为单位向运动员显示赛程的距离。

5.举荇公路接力运动员赛跑应在所跑公路上画出5厘米宽的横线作为每段距离的标记和起点线。在各段起点线前后

10米处画一条5厘米宽的横线作為接力运动员区的标志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完成所有交接程序。

公路赛跑组织者必须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在规则第12条五(a)、(b)、(c)的比赛中,如有可能组织者应保证中断来往交通,即禁止机动车通行

i)在一个项目的进程中,由组委会指派的可清晰识别的医務人员进行的现场医务检查不应被视为是对运动员帮助

在比赛中,如大会组委会指派的正式医务人员命令某运动员退出比赛该运动员必须立即执行。这些医务人员应清晰佩带袖标或穿着背心或其他类似能识别的服装饮水/用水和饮料站:

a)各项赛跑的起点和终点应備有饮水和其他适当饮。

b10公里以下各项目应根据天气情况以大约 2 3公里的间隔距离设置饮水/用水或饮料站。

C10公里或10公里以上項目应从起点开始以大约5公里的间隔距离设置饮料站此外,应在两个饮料站中间

设置只供水的饮水/用水站并可根据天气情况多设置┅些。

饮料可由大会提供或由运动员自备自备饮料应放在运动员所指定的饮料站。饮料放置要便于运动员拿取或由

经批准的人员递给运動运动员在饮料站以外的地方拿取饮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由运动员提供的饮料自该运动员或其代表上交之时起,应始终处于组委会指派人员的监督之下

参加马拉松赛的男、女运动员年龄应限于在比赛当年1231日满18周岁及以上者。

除执行规则第165条和166条外还应执行4。下規定:

1、准备接力运动员区:准备接力运动员区长度为50米在距离起点较近的接力运动员区分界线后沿向后50米处画一条5厘米宽的白色横线,以标明准备接力运动员区的位置

2.接力运动员带(简称""):宽 10厘米,长

180200厘米运动员必须将""由肩上斜背至异例腋下,进入准备接力运动员区后方可取下拿在手中亦可采用其他经批准的传接器材和方法。

3.传接"":接""运动员应在裁判员指挥下按照同队传""运動员跑至接力运动员区准备线时的先后顺序,在接力运动员区内自左至右排列在各自的接""位置上一旦传""运动员跑进准备接力运动员區,

""运动员不得改变其原来排列的顺序传接""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完成,以""为准交完""

运动员从接力运动员区右侧退出比賽路线,退出接力运动员区时不得妨碍其他跑进的运动员

4.以各段距离的分界线作为分段计时的终点线。

5.除计算比赛的团体名次外還应按成绩计算每段距离的个人名次。如果有一名运动员犯规则取消全队和犯规运动员的录取资格。但该队跑完各段距离的其他运动员嘚个人成绩仍然有效

1.应在跑道上画出5厘米宽的横线标明各段之间的距离和起点线。

4棒运动员可从接力运动员区(见规则第1619)后面10米以內的地方起跑应在每条分道上清楚标明此领跑线的位置。4* 100米接力运动员如有可能也包括4* 200米接力运动员的赛跑应始终为分道跑。4X200米(如鈈为全程分道跑)和4X400米接力运动员赛跑在第业圈和第2圈的第一弯道末端抢道线前为完全分道跑。

1次交接棒应在各自分道内完成第2棒及鉯后各棒运动员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起跑。各队第2棒运动员越过第一弯道末端的抢道线后即可离开各自的分道切向里道。抢道线应位┅条弧线宽5厘米,横跨跑道在抢道线两端的跑道外侧各插一面高至少150米的标志旗。

1:为了帮助运动员确认抢道线可在各分道与搶道线的交界处放置锥形物和棱柱体(5*5厘米),这些标志物最大高度15厘米与抢道线颜色相同。

24X200米和4X400米接力运动员赛跑若参赛队不超过3队,建议只有第1圈的第一弯道采用分道跑

3、标志物进行分道接力运动员赛跑时,运动员可以在自己的分道内使用胶布做一个标志其最大尺寸为5X40厘米,

颜色应明显区别于跑道上其他永久性标志不许使用粉笔或其他任何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在煤渣或草地跑道上尣许使用针鞋在自己的分道上划标记。在上述两种情况中不得使用其他标志物。

4、接力运动员棒运动员必须手持接力运动员棒跑完全程如发生掉棒,必须由掉棒运动员捡起允许掉棒运动员离开自己

的分道捡棒,但不得因此缩短比赛距离如果捡棒时缩短比赛距离或侵犯其他运动员,则取消其比赛资格在所有接力运动员赛跑中,必须在接力运动员区内传递接力运动员棒接力运动员棒的传递开始于接仂运动员棒第一次触及接棒运动员,接棒运动员手持接力运动员棒的瞬间才算完成传递仅以接力运动员棒的位置决定是否在接力运动员區内完成接力运动员,而不取决于运动员的身体或四肢的位置

结构:接力运动员棒为光滑的空心圆管,由整段木料、金属或其他适宜的堅固材料制成长度为2830厘米,周长为1213厘米重量至少 50克。接力运动员棒应涂成彩色以便在比赛中明显可见。

34棒的运动员应在指定裁判员的指挥下按照同队传棒运动员跑完200米时的先后顺序(由内向外)排列各自的接律位置。一旦传棒运动员跑过2加米处接棒运动员應保持其排列顺序,不应改变

其在接力运动员区起点处的位置

在其他接力运动员项目比赛中,当进行不分道跑时接棒运动员在同队传棒队员即将到达时,只要不冲撞、阻挡其他运动员以致于妨碍其跑进可移向跑道内侧的位置接律。

6、运动员传律之后应留在各自分道戓接力运动员区内,直到跑道畅通以免阻挡其他运动员。运动员传律之后凡跑离所在位置或跑出分道而故意阻碍其他接力运动员队员鍺,将取消该队的比赛资格

7.凡通过推动跑出或采用其他方法受到帮助者,应取消其比赛资格

8.一旦接力运动员队开始比赛,只允许該队有两人作为替补队员参加后继赛次的比赛

替补队员应是已报名参加运动会的接力运动员或其他项目比赛的运动员。

在每一赛次比赛湔必须申报接力运动员队的队员和各律队员的顺序。

已参加接力运动员比赛的运动员一经替换,不许参加该项目后继赛次的比赛

1、卋界各地举行越野赛跑的环境差别很大,特别是季节、气候条件及比赛距离各异因此不可能对此项运出世界性的统一严格规定。

但下列規则可用来指导和推动各国开展越野赛跑使之既作为一个独立的运动项目,也作为田径运动的辅助训练手段

2.季节。越野赛跑通常应茬田径赛季结束后的冬季进行

3.路线。锦标赛及国际比赛:

a)越野赛跑路线应尽量限于空旷的田野、荒野、空地及草地横穿公路的佽数应减至最低限度。

b)必须为比赛路线作出明显的标志较为可取的是在比赛路线两边设置栅栏或障碍物。如不能作到这一点至少應在路线两边用连续的带子拦起作为标志。

C)勘测路线时应避免很高的障碍物和危险路线如深坑、危险的上下坡、密茂丛林等。总之应避免一切给

比赛带来困难而违背比赛宗旨的障碍物。

不宜设置人工障碍但为了促进此项运动开展而必须设置时,也可模拟旷野中的洎然障碍若参加比赛的运动

员人数较多,在起跑后的1500米内不应有狭窄地段或其他障碍物以免造成阻滞。

d)应测量比赛路线在发出邀请时宣布比赛距离,应利用此机会对路线作简要介绍当比赛路线为环形时,建议每圈距离不少于 2200

e)主办机构应负责提供适用的、作好标志的比赛路线,在秩序册中说明比赛路线的细节为比赛指派路线管

理员、检查员以及必要时在复杂地带为运动员指引正确路线嘚引导员。

注:除国际比赛外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修改上述有关路线的规定。

4.建议将运动员分成年龄组(见规则第102条)

国际田联世堺越野团体锦标赛的距离大约为:

男子长距离 12公里 男子短距离 4公里

女子长距离 8公里 女子短距离 4公里

建议其他的国际和国家比赛也采用类似仳赛距离。

6、出发:使用长跑比赛的标准口令鸣枪出发。

如果比赛人数较多应在出发前5分钟进行预告,必要时可增加预告次数

出发時,应为各队提供起跑位置各队队员应在起点处排成一路纵队。

7.规则第143条和本条第9款的规定除外运动员在越野赛跑时不得接受任何囚提供的帮助。

a)比赛结束时裁判员应判定各队计分队员的名次,然后将名次分数相加总分最少者为优胜。

b)计算总分时可以詓掉以个人身份参赛的运动员名次,对后继名次进行相应调整但参赛运动员人数较多

时,不宜使用此种方法

C)如总分相等,则以最後一名计分队员名次较好的队为优胜

9.饮水/用水和饮料站

a)在所有比赛的起、终点均应放置饮用水和其他适宜饮料。

b)在所有项目比赛中如果天气条件需要,应以大约23公里的间隔距离设置饮水/用水站或每圈设置

山地越野跑的主要路段应离开公路在山野举行,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上坡(主要是上坡)或上坡/下坡(起终点在同一高度)跑

建议国际比赛的大致距离和上坡总量如下:

主要为上坡跑:比赛距离上坡距离

成年女子 7公里 550

青年男子 7公里 550

起/终点设在同一高度:比赛距离 上坡距离

成年女子 7公里 400

青年男子 7公里 400

跑经瀝青公路的路线长度不得超过全程的20%。比赛路线可设计成一个环形

1.应抽签排定运动员的试跳顺序。

2.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应向运动員宣布起跳高度和每轮结束后横杆的提升高度,此计划直至比赛中只剩下1

已获胜的运动员或出现第回名成绩相等时为止

3.除非比赛中呮剩下1名运动员,并且他已获得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否则:

a)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得少于2厘米

b)横杆升高的幅度不得增大。

在规則第121a)、(b)、(c)的全能比赛中每轮的横杆提升高度均为3厘米。

4.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

5.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使用助跑道或起跳区进行练习

6.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则判为试跳失败:

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或

b)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立柱额过接隆丛里骑驻华也仅会运以外的地面或落地区。如果运动员在试跳中一只脚触及落地区而裁判员认为其并未从中获得利益,则不应判为试跳失败

7、运动员可以在主裁判事先宣布的横杆升高计划中的任何一个高度开始试跳,也可在以后任何一个高度根据自己的愿望决定是否试跳但在任何高度上,只要运动员连续3次试跳失败即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因第〕名成

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除外

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l次或第2次试跳失败后,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请求免跳並在后继的高

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请求克跳后,不准在该高度上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1名成绩相等的情况。

8.每次升高横杆后在运动员試跳之前,均应测量横杆高度当横杆放置在纪录高度时,有关裁判员必须进行

审核测量如果自上一次测量纪录高度后,横杆又被触及在后继的纪录高度的试跳之前,裁判员必须再次测量横杆高度

注:裁判员应在比赛前清楚辨认横杆的7面和前面。放置横杆时应使横杆的各面始终朝向侯来的方向。

9.即使其他运动员均已失败一名运动员仍有资格继续试跳,直至其放弃继续比赛的权利当某运动员已茬比赛中获胜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征求该运动员的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杆的提升高度。

注:此规定不适用于全能比赛项目

10.烸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11.助跑道的长度不嘚短于15米举办规则第121a)、(b)、(c)的比赛,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20米条件允许时,至少应长

12.助跑道和起跳区朝向横杆中心地点嘚总的最大倾斜度不得超过1250

13、起跳区应保持水平。

14.标志物:为有助于助跑和起跳运动员可以使用12个标志物(由组委会批准或提供)。如果未提供此类标志物运动员可以使用胶布,但不可使用粉笔或其他任何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

15.跳高架:可以使用结构坚固嘚各种类型的跳高架或立柱。

跳高架应有能稳定放置横杆的横杆托

跳高架应有足够的高度,至少应超过横杆实际提升高度10厘米两立柱の间的距离为400404米。

16.在比赛过程中不得移动跳高架或立柱除非有关裁判长认为该起跳区或落地区已变得不适于比赛。

如需移动跳高架或立柱应在试跳完一轮之后进行。

17、横杆:横杆应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除两端外,横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横杆铨长为4

(士2厘米),最大重量2干克

横杆圆形部分直径30毫米(士1毫米)。

横杆应由3部分组成圆杆和两端。为便于放置在横杆托上横杆两端应宽3035毫米,长历~20厘米质地坚硬而平滑。

横杆两端不得包裹橡胶或任何能增大与横杆托之间摩擦力的物质

横杆应无弯斜,放茬横杆托上时最多下垂2厘米。

横杆的弹性检查:放好横杆后在横杆中央悬挂3千克重物,最多允许下垂7厘米

18、横杆托:横杆托应水平放置,呈长方形宽4厘米,长6厘米在跳跃过程中,横杆托必须固定在立柱上横杆托必须朝向对面立柱,放在托上的横杆被运动员触碰時应易于向前或向后掉落。

在横杆托上不得包裹橡胶或其他能够增大与横杆之间摩擦力的任何物质亦不得使用任何种类的弹簧。

19.横杆两端与立柱之间至少应有〕厘米的空隙

20.落地区不得小于5X3米。

注:跳高比赛时跳高架立柱与落地区之间至少应有IO厘米的空隙,以免甴于落地区移动而触及立柱以致碰落横杆。

1.应抽签排定运动员的试跳顺序

2.比赛开始前,主裁判应向运动员宣布起跳高度和每轮比賽结束后横杆的提升高度此计划直至比赛中只剩下

五名已获胜的运动员或出现第亚名成绩相等时为止。

3.除非比赛中只剩1名运动员并苴他已获得该项目比赛的冠军,否则:

a)每轮之后横杆升高不得少于5厘米。

b)横杆升高的幅度不得增大

在规则第12条五(a)、(b)、(c)的全能比赛时,每轮的横杆提升高度均为 10厘米

4.运动员可要求前后移动撑竿跳高架的立柱或横杆托,从插斗前壁顶端内沿延长线姠助跑道方向的移动距离

不得超过40厘米向落地区方向的移动距离不得超过80厘米。

运动员应在比赛开始前将其第1次试跳需采用的立柱或横杆托移动距离通知有关裁判员移动距离应被记录下来。

此后如果运动员要求改变立柱的移动距离,应在按其原要求调整好立柱位置之湔及时通知有关裁判员否则,应开始计算该运动员的试跳时间

注:画一条1厘米宽的白线,与助跑道的中城垂直与扬斗前壁内沿的顶端齐平。此钱应尽量延伸到两侧立柱的外端

5、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使用助跑道进行练习

6、如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判为试跳失败:

a)试跳后由于运动员的试跳,致使横杆未能留在横杆托上;或

b)在越过横杆之前运动员的身体和所用撑竿的任何部位触忣插斗前壁上沿垂直面以外的地面和落地区。

C)起跳离地后将原来握在下方的手移握至上方的手以上或原来握在上方的手向上移握。

d)试跳时运动员有意用手或手指把即将从横杆托上掉下的横杆放回。

注:运动员助跑时在任何位置跑出助跑道标志线不算犯规

7.比賽时,运动员可在主裁判赛前宣布的任何一个高度开始起跳也可以在以后的任何一个高度决定是否试跳。在任何高度上凡出现连续3次試跳失败,则失去继续比赛的资格但因第回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试跳除外。

允许运动员在某一高度上第四次或第2次试跳失败后鈳在其第2次或第3次试跳时免跳,并在后继高度上继续试跳

运动员在某一高度免跳后,不得在该高度恢复试跳除非出现第〕名成绩相等嘚情况。

8.每次提升横杆后在运动员试跳之前,均应测量横杆高度横杆放置在纪录的高度时,有关裁判员必须审核

测量自上一次测量纪录高度后,如横杆又被触及裁判员在后继的纪录高度的试跳之前,必须再次测量横杆高度

注:裁判员应在比赛前清楚辞认枝圩的丅面和前面。放置烧圩时应使杨圩的各面始终前向原来的方向

9.比赛中,允许运动员在双手或撑竿上使用有利于抓握的物质

除开放性損伤需要包扎以外,不得在双手或手指上使用带子

10.除非撑竿朝向远离横杆或撑竿跳高架的方向倾倒,否则木难有人接触撑竿如果有囚接触撑竿,而裁判

长认为如果不接触撑竿,将会碰落横杆应判此次试跳失败。

11.试跳时撑竿折断,不判为试跳失败

12.当其他运動员均已失败,只剩下1名运动员时他仍有资格继续试跳,直至其放弃继续比赛的权利

在只剩下1名已获胜的运动员时,有关裁判员或裁判长应征求该运动员的意见由该运动员决定横杆的提升高度。

注:此规定不适用于全能运动项目

13.每名运动员应以其最好的一次试跳荿绩,包括因第1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14.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米条件允许时,至少应长45米助跑道宽度最小122米,最大125米助跑道

15.助跑道的左右倾斜度不得超过1 100,跑进方向上总的倾斜度不得超过110

16.标志物:每名运動员可在助跑道旁放置回~2个标志物(由组委会批准或提供),以帮助运动员助跑和起跳如不提供此类标志物,运动员可以使用胶布泹禁用粉笔或其他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

插斗:撑竿跳高起跳时撑竿必须插在插斗内。应用适宜的坚固材料制作插斗将插斗埋入地丅,上沿与地面

齐平插斗底部的斜面长度为1米。底部的宽度自后向前

逐渐变窄后端为60厘米,前端为15厘米插斗的地面长度和前壁的深喥,为插斗底板与前壁构成的 105

角所决定底板自与地面齐平的后端向前倾斜到与前壁结合处,距地面的垂直深度为20厘米插斗的左右两壁向外倾斜,在与前壁衔接处形成的角度约为120

如插斗为木料制成,在底部应衬以25毫米厚的金属板其长度自后端量起为80厘米。

18.撑竿跳高架:任何坚固的撑竿跳高架和立柱均可使用

建议用适宜材料制做的垫子包裹撑竿跳高架底座的金属结构,以保护运动员

19.横杆:横杆应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除两端外横杆的横截面呈圆形。横杆全长为450米(士 2厘米)最大重量2.25干克。

横杆圆形部分直径30毫米(士1毫米)

横杆应由3部分组成,圆杆和两端为便于放置在横杆托上,横杆两端应宽3035毫米长1520厘米,质地坚硬而平滑

在横杆两端不得包有橡胶或任何能增大与横杆托之间摩擦力的物质。

横杆应无弯斜放在横杆托上时,最多下垂3厘米

横杆弹性检查:放好横杆后,在横杆中央悬挂3干克重物最多允许下垂11厘米。

20.横杆托:横杆应放置在圆柱形横杆托上当运动员或撑竿触及横杆时,橫杆易向落地区方向掉落圆柱形横杆托上不得有刻痕或缺口,横杆托应粗细均匀直径不超过13毫米,伸出立柱不超过75毫米立柱应高于橫杆托3540毫米。

横杆托或延伸臂之间的距离为430437

在横杆托上不得包裹橡胶或任何能够增大与横杆之间摩擦力的物质,也不得使用任何种类的弹簧

注:为了防止运动员落在立柱底座上受伤,可采用另一方法将横杆托置于长期固定在立柱的延伸臂上面,以增加两个竝柱之间的距离而横杆的长度不变(见图七)。

21.运动员可使用自备撑竿未经物主同意,不得使用他人的撑竿

撑竿可用一种或多种匼成材料制成,长度和直径不限撑竿表面必须光滑,最多可缠二层胶布胶布厚度均匀,表面平滑

撑竿下端不受上述限制,可缠上多層保护性胶布长度约0.30米,以免撞击插斗前壁时损坏撑竿

22.落地区面积不小于 5 X 5米,落地区边沿距离插斗应为10~历厘米从插斗方向向外傾斜约为30

1.应抽签决定运动员的试跳顺序。

2.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跳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跳3次试跳顺序与怹们前3次试跳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跳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3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

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跳6佽。

3.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使用比赛助跑道进行练习。

4.如有下列情况之一则判为试跳失败:

a)在未做起跳的助跑中或在跳跃Φ,运动员以身体任何部位触及起跳线以外地面;

b)从起跳板两端之外的起跳线的延长线前面或后面起跳;

c)在落地过程中触及落地區以外地面而落地区外触地点较区内最近触地点更靠近起跳线;

d)完成试跳后,向后走出落地区;

e)采用任何空翻姿势

注:运动員助跑时在任意位置跑出助跑道标志线不算犯规。

5.上述4b)的规定除外运动员在起跳板后面起跳应为有效。

6.测量成绩时应从运动員身体任何部位触地的最近点量至起跳线或起跳线的延长线,测量线应与起跳线或其

7、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1次试跳成绩包括因第1名成績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试跳成绩,作为其最后的

8、助跑道长度至少应为40米条件许可时,至少应长45米助跑道宽度最小l.22米,最大l.25米應用5厘米宽的白线标出助跑道。

9、助跑道的左右最大倾斜度不超过1100趴在跑进方向总的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10.标志物:为有助于助跑和起跳,运动员可在助跑道旁放置l2个标志物(由组委会批准或提供)。如果不提供此类标志物,运动员可以使用胶布但禁用粉笔或其怹任何擦不掉痕迹的类似物质。

11.起跳板是起跳的标志应理入地下,上沿与助跑道及落地区表面齐平起跳板靠近落地区的边沿称为起跳线。紧靠起跳线前应放置一块橡皮泥显示板以便于裁判员进行判断。

如不能设置上述装置应采用下列方法,紧靠起跳线前沿铺设软汢或沙子宽门厘米,与水平面成30度角

12、起跳板至落地区远端的距离不少应为10米。

13.起跳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为13

14.结构:起跳板应为长方形,用木料或其他适宜的坚硬材料制成长回.21122米,宽20厘米(士2毫米)厚10厘米,涂成白色

15.橡皮泥显示板:应用木料戓其他适宜的材料制成,质地坚硬长回.ZI122米,宽门厘米(士2毫米)此板应安放在紧靠起跳板前的凹处或一块搁板里,其高度超出起跳板7毫米(士回毫米)显示板边沿应向助跑道方向倾斜30度,在倾斜面上覆盖1毫米厚的橡皮泥(见图九)也可以切去边角,填充橡皮苨使之倾斜30度(见图十)当显示板被安装在沟槽中时,全部装置必须牢固足以承受运动员起跳脚的全部力量。

橡皮泥下面的显示板的材料应使运动员的鞋针能抓得牢而不滑。

橡皮泥层可用碾子或其他刮具抹平以消除运动员的足迹。

注:如有备用胶皮泥板则更为方便在消除足迹时不致延误比赛。

16.落地区宽度最小2.75米最大3米。如有可能他跑道应对准落地区中央。一使助跑道中心线延长时与落地区嘚中心线重合

注:当落地区中心线与助跑道的中心线不重合时,应在落地区内布置一条或两条带子使这两条线重合。

17、落地区内应填充湿沙沙面应与起跳板齐平。

1.三级跳远的三跳顺序是一次单足跳、一次跨步跳和一次跳跃

2.单足跳时应用起跳腿落地,跨步跳时用叧一条腿(摆动腿)落地然后完成跳跃。

运动员在跳跃中摆动腿触地不应视为试跳失败

3.起跳板:起跳板至落地区远端的距离不得少於21米。

4.在国际比赛中建议起跳板至落地区近端的距离:男子不少于13米,女子不少于回〕米在其他比赛中,此

距离应与比赛水平相适應

5、为了便于运动员完成跨步跳和跳跃,在起跳板和落地区之间至少应由1.22米宽的监视、匀质的地面

注:其他各种情况,跳远的规则全蔀适用于三级跳远

1.应抽签决定运动员试掷顺序。

2.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好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順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3处理。当比赛人数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擲6次。

3.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试掷,练习组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4.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或落地区以内地面练习投掷。

5、应从投掷圈内将铅球推出运动员必须从静圵姿势开始试掷。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和抵趾板的内侧

6、应用单手从肩部将铅球推出。当运动员进入圈内开始试掷时铅球应抵住或靠菦颈部或下颌,在推球过程中持球手不得降到此部位以下不得将铅球置于肩轴线后方。

7、(a)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荇任何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两个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了开放性损伤需要包扎以外不得在手上使用绷带或胶布。

b)不允许使用掱套

c)为了能更好地持握铅球,运动员可使用某种适宜物质但仅限于双手。

d)为了防止手腕受伤运动员可在手腕处缠绕绷带。

e)为防止脊柱受伤运动员可系一条皮带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的带子。

f)不允许运动员向圈内或鞋底喷洒任何物质

8、运动员进入圈內开始投掷后,如果运动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圈外地面或触及铁圈和抵趾板上面,或以不符合规定的方式将铅球推出均判为一次投擲失败。

9、如果在投掷中未违反上述规定运动员可中止已开始的投掷,可将器械方在圈内或圈外在遵守本条第12款的前提下,可以离开投掷圈然后返回圈内从静止姿势重新开始投掷。

注:本款中允许的所有行为应包括在规则第1424中规定的一次投掷的时限之内

10、铅球必須完全落在落地区角度线内沿以内,试掷方为有效

11、每次有效试掷后,应立即测量成绩从铅球落地痕迹的最近点取直线量至投掷圈内沿,测量线应通过投掷圈圆心

12、运动员在器械落地后方可离开投掷圈。离开投掷圈时首先触及的铁圈上沿或圈外地面必须完全在圈外白線的后面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

14、应以每名运动员最好的一次投掷成绩包括因第一名成绩相等而进行的决名次赛的試掷成绩,作为其最后的决定成绩

15、结构:投掷圈应用铁、钢板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其上沿应与圈外地面齐平圈内地面应用混凝土、沥青或其他坚硬而不滑的材料修建。圈内地面应保持水平低于

铁圈上沿 14 26毫米。

也可使用符合上述规定的活动投掷圈

16、规格:投掷圈内沿直径应为2.135米(士 5毫米)。

铁圈边沿至少应厚6毫米漆成白色。

17、从金属圈顶两侧向外各画一条宽5厘米、长至少为75厘米的白线此线鈳以画出,也可用木料或其他适宜

材料制成白线后沿的延长线应能通过圆心,并与落地区中心线垂直

抵趾板应用木料或其他适宜材料淛成,漆成白色其形状应为弧形,以便使其内沿与铁圈内沿重合应将抵趾板安装在两条落地区角度线之间的正中位置,并固定于地面

注:可以使用国际田联以前规定的抵趾板。

抵趾板宽度为11.230厘米内沿弧长1.22米(士1厘米),高出圈内地面10厘米(士2毫米)

铅球应用固體的铁、铜或其他硬度不低于铜的金属制成,或由此类金属制成外壳中心灌以铅或其他金属。铅

球的外形必须为球形表面不得粗糙,結点处应光滑

21.铅球应符合下列规格:

注:女子甲级使用的铅球与成年女子相同。

22.在规则第12条回(a)的比赛中只许使用组委会提供嘚器材,在比赛中不许改变不允许运动员携带任何

在所有其他比赛中,运动员可以使用自备器材但在比赛前应经组委会批准,这些检查合格并做有标记的自备

器材所有运动员均可使用。

23.应用煤渣或草地以及其他适宜材料铺设落地区铅球落地时应能留下痕迹。

24.落哋区在投掷方向上的向下倾斜度不得超过11000

25、应用宽5厘米的白线标出落地区,其延长线应能通过投掷圈圆心圆心角为40度。

注:可用下列方法精确设置40度扇形落地区:在离投掷圈圆心20米处二条落地区角度线相距13.68米,即每离开圆心1米落地区角度线的横距增68

26.可用醒目嘚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每名运动员的最好成绩,放置标志物时应沿落地区角度线方向放置在角度

可用醒目的旗帜或标志物标出最新的世界紀录,在合适场合也可标出最新的洲际或国家纪录

1.应抽签决定运动员的试掷顺序。

2.运动员超过8人应允许每人试掷3次,有效成绩最恏的前8名运动员可再试掷3次试掷顺序与前3次试掷后的排名相反。如果在第3次试掷结束后出现第8名成绩相等按规则第1463处理。当比赛人數只有8人或少于8人时每人均可试掷6次。

3、比赛开始前运动员可在比赛场地练习试掷,练习时应按抽签排定的顺序进行并始终处于裁判员的监督之下。

4.一旦比赛开始运动员不得持器械练习,无论持器械与否均不得使用投掷圈或落地区以内地面练习试掷。

5.应从投擲圈内掷出铁饼运动员必须从静止姿势开始试掷。允许运动员触及铁圈内侧

6.(a)不允许使用任何装置对投掷时的运动员进行任何帮助。例如使用带子将两个或更多的手指捆在一起除开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接力运动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