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温检测通道门电源NVIC中断通道了会不会坏

22 译文 29 附录B 系统电路图 35 附录C 实物图 36 附录D 程序清单 37 绪论 在人类的生活环境中温度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冶金、医药、食品制

}

从51开始单片机玩了很长时间了,有51PIC,AVR等等早就想跟潮流玩玩ARM,但一直没有开始原因-----不知道玩了ARM可以做什么(对我自己而言)。如果为学习而学习肯定学不好。嘫后cortex-m3出来了据说,这东西可以替代单片机于是马上开始关注。也在第一时间开始学习可惜一开始就有点站错了队,选错了型(仍是對我自己而言)我希望这种芯片应该是满大街都是,随便哪里都可以买得到但我选的第一种显然做不到。为此大概浪费了一年多时間吧,现在回到对我来说是正确的道路上来啦,边学边写点东西

这里写的是我的学习的过程显然,很多时候会是不全面的不系统的,感悟式的甚至有时会是错误的,有些做法会是不专业的那么,为什么我还要写呢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它甚至涉及到博客为什么偠存在的问题显然,博客里面的写的东西其正确性、权威性大多没法和书比,可为什么博客会存在呢理由很多,我非专家只说作為一个学习32位单片机的工程师角度来分享整个学习过程,整理成一个学习手记也便于以后文档备份。

    1个、2个或多至3个视不同的器件而鈈同;每个又有多个通道。

    有16个多路通道可以把转换分成两组:规则的和注入的。在任意多个通道上以任意顺序进行的一系列转换构成荿组转换例如,可以如下顺序完成转换:通道3、通道8、通道2、通道2、通道0、通道2、通道2、通道15

    ● 规则组由多达16个转换组成。规则通道囷它们的转换顺序在ADC_SQRx寄存器中选择规则组中转换的总数写入ADC_SQR1寄存器的L[3:0]位中。

    ● 注入组由多达4个转换组成注入通道和它们的转换顺序在ADC_JSQR寄存器中选择。注入组里的转换总数目必须写入ADC_JSQR寄存器的L[1:0]位中

    l 不同的组转换后保存数据的地方不一样,产生的NVIC中断通道标志不┅样

    l 在扫描模式下,规则组会有能力把各通道数据通过传给SRAM而注入组的数据总是存在在ADC_JDRx中。

    还有其他的一些区别这里暂不一一罗列。

ST为什么这么样来设计AD转换肯定是有理由的,但是我不知道因此,我也就难以深入地理解AD转换的各种模式这也就是说,对于知识的悝解要把它放在其应用背景中去学习才能学得好。因此其他知识积累得越多,学起来也就越快这也就是所谓的“功底”问题。某人功底深厚意味着他见多识广,遇到的事情多能够很快找到处理某件事情的“原型”。当然也有一些人抽象学习能力极强,就算找不箌“原型”他也能学得很好。基本上这类人的科学素养更高一些,在工程师、工科类学生中并不多见

    闲话少说,下面来看怎么样来使用AD转换器

    以一段源程序为例分别来解读,同时进一步理解STM32中有关符号的含义相信以后再读库源程序,定能更上一层楼

    为看得清楚┅些,以下代码用一种颜色表示

    这个参数用来指定转换是扫描(多通道模式)还是单个转换(单通道模式),该参数可以被设置为DBLE或者ENABLE

    在数据手册中,SCAN位是这样描述的:扫描模式

    该位由软件设置和清除用于开启或关闭扫描模式。在扫描模式中由ADC_SQRx或ADC_JSQRx寄存器选中的通道被转换。

    这样如果一次需要对多个通道进行转换,这位就必须设置为ENABLE

    这个参数用来指定转换是连续进行还是单次进行,它可以设置为ENABLE戓者DISABLE

    这两个参数中出现了FunctionalState数据类型,那么它是什么呢顺滕摸瓜,可以看到它的的定义如下:

    因此它相当于是一个位变量,我的理解DISPABLE=0这个没有问题,ENABLE=!DISABLE是否应该确切的是1?否则下面的设置就会有问题

    用这两个符号来对寄存器中的位进行设置的话,还需要提供位置信息如下面的代码所示:

    该位由软件设置和清除。如果设置了此位则转换将连续进行直到该位被清除。

    定义如何来触发AD转换一共有8個可选项,以下给出两个来解释一下:

    对照下面的说明不难看出,第19:17位是 010即定时器1的CC3事件触发。

    对照下面的说明是SWSTART方式,即用软件标志来启动转换

    这些位选择用于启动规则通道组转换的外部事件

    这个是用来设定数据对齐模式的,有两种可能:

    指定有多少个通道会被转换它的值可以是1~16,这个数据将会影响到寄存器ADC_SQR1下面是stm32f10x_adc.c中的相关代码:

20;中的:20,用上面我们刚理解到的原则这个值的低位将在ADC_SQR1的20位,而它的值是1~16从代码中可以看到这里又减去1,则其设置值为:0~15即4bit就够了,那么从20往前数也就是[23:20],那么SQR1中这几位的用途是什么呢顺这条线索我们去找SQR1中的23:20位,看它是怎么用的

    也就是设置一次进行几个通道的转换,看来我们的理解完全正确

    /* 这个函数一囲有4个参数,第一个是指定转换器根据所采用的器件的不同,可以是ADC1ADC2,ADC3;第二个参数是指定通道号;第三个参数是指定该通道在转换序列中第几个开始转换第四个参数是指定转换时间

    第一、二个参数不难理解,这里就不再多说了看一看第三个参数。

  第四个参数昰采样时间设定代码如下:

  /* 设定新的采样时间,这里为什么用3理由和上面的5一样,看下图*/

  至此一次ADC转换配置完毕。很麻烦。.。.也许功能强大的副产品就是麻烦吧没有办法。

二、使用内置温度测量温度

  学习使用ADC多通道转换方式验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为以后的工程实践打好基础

  (1) ADC的单次与连续转换

  ADC转换可以在一次转换后停止,然后再次触发后进行下一次转换;也可以昰持续不断地转换下去这个是通过设定ADC_CR2的CONT位来确定。

  而在ST提供的库里面是这样来设定的:

  (2) ADC的扫描模式

  ADC的扫描模式是鼡来扫描一组选定的通道的,它们将会被依次转换这个在上一份笔记中已说明过。

  那么连续转换和扫描转换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芓面上理解,似乎它们都是持续不断地转换啊

  答案是:连续转换的层次比扫描更高,它管着扫描呢也就是说,对连续转换来说咜所谓的“一次转换”可并不是指的一个通道的转换结束,而是指的“一组”转换结束当然,这个“一组”有可能只有一个通道而已洅说得明确一些:当ADC扫描一次结束以后,如果CONT位是“1”(设定为连续转换方式)那么将继续下一轮的转换。

  (3) EOC什么时候产生

  我的理解应该是每个通道(Channel)转换结束时都会发生。但这里有些问题(见下图):

  上面的说明中:该位由硬件在(规则或注入)通噵组换结束时设置…其中有个“组”字字面的理解似乎应该是指一次转换组的所有通道都结束后才置1?但如果是这样那么又如何进行數据的传递呢?要知道对于ADC1来说,它的多个通道只有一个用于数据何存的寄存器:ADC1-》DR啊

  而这个问题在其他两个地方也没有说得清楚(见下图):

  我们前面讨论了说连续转换是针对一组转换而言的,所以这里所谓的:每个转换后EOC标志被设置究竟是一组转换结束後呢还是一个通道结束后呢?不明确

  而在扫描模式是这么说的(见下图):

  这里仅说到:如果设置了DMA位,在每次EOC后…而并没囿说到什么时候会有EOC产生?是所有扫描结束还是每个通道转换结束

  而关于SCAN位又有这样的说明(见下图):

  注意最后的注:如果汾别设置了EOCIE或JEOCIE位,只在最后一个通道转换完毕才会产生EOC或者JEOCNVIC中断通道

  对这一行话的理解同样会有歧义:究竟是只在最后一个通道转換完毕才产生EOC或者JEOC呢,还是每个通道转换时都产生EOC或者JEOC但是仅在最后一个通道转换完毕时的EOC/JEOC才会引发NVIC中断通道?

  手册上说得清楚掱册不保证正确,有问题可以找英文原版……可怜我如果汉语语法也搞不清楚,那么英语语法岂非更头大看来非得进修个英文六级再來学啦。

  还好我们还能做实验验证。经验证我认为应该是每次通道转换时都有EOC产生,并且这个EOC可以触发DMA事件但是毕意自己验证嘚不能保证一定理解正确,所以啰啰喽喽写了这么多

  (4)为了要使用内置的温度传感器,得要先打开温度传感器(同时也打开了内蔀REF测量通道)数据手册上说是设置ADC-》CR2中的TSRVEFF位。这个位当然可以写个代码自行设置不过我们现在是用库编程,那就遵守纪律找到相应嘚库函数吧。

  打开stm32f10x_adc.c用尽一切手段找,在这里(见下图):

  根据上次的解读我们已知FunctionalState相当于是一个“位”变量,它只能取Enable和Disable两個值之一

  所以,main.c中加入这样一行:

  (5)选定待转换组中的通道并设定转换顺序,转换时间

  /* 设置ADC1的Channel15通道在转换序列中第 2 个進行转换转换时间设定为239.5个

  这一段中的第一个参数是指定由ADC1转换器转换,因为温度传感器接在这个转换器的第16通道上第二个参数顯然就是选定第16通道了,而第三个参数2是说这个通道第二个转换;第四个参数是设定采样时间

  说到采样时间,又要多说几句了

  ADC1转换器的时钟是ADCCLK,这个时钟是由APB2时钟经过而得到的由于代码中没有对预器进行设置,所以用默认值2分频所以ADCCLK的时钟是36M。

对于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数据手册中这么样写(见下图):

  看第2条,即要求采样时间大于2.2us那么我们只能取最大的采样周期239.5了。因为再低一档的僦是71.5个周期这是无法满足要求的。

  但是说到这里又出来问题了,就在紧挨着这段话的上面有这么一段(见下图):

  也就是它偠求采样时间是17.1us这这岂不是明显不相符?

  先标志于此稍后查资料或做实验来验证。

  (6)设置DMA通道将转换得到的数据保存到SRAMΦ去。

  //设定SRAM中的起始地址

  //使用内存地址自增模式

  其他的不多写了这样,2个通道的测试数据分别被保存到ADCConvertedValue[0]和ADCConvertedValue[1]中去了只要读出这两个单元中的值,就可以分别得到PC5(ADC_Channel15)上外接电位器的分压值和内部温度传感器的值了

  在片内有一个片内基准,连接箌ADC1的Channel17上开始我以为,可以利用这个通道来做校准工作但是看一看数据手册,我知道没戏了 

  而我实测的结果更令我叹息,开空調吹一下板子实测的数值是1470,其时温度大概是在25度左右空调一停,几度的变化结果变成了1475,再试我拿着板子对着空调出风口一阵吹,数值变到了1465.(其时温度值为从1700变到1753)虽然基准值的变化远没有温度值变化大可…。一个是基准一个是传感器啊。看来非得用外蔀基准不可了。我的板子上VREF并没有用基准源是通过一个简单的接到VCC上的,这个基本上还算稳定说明那个低压差稳压AMS1117的温度特性还是不錯的。

  最后报告一下测试结果

  (1) 室温下读到的温度传感器的输出为1700。

  要将其转换成温度还要找张表:(见下图)

  甴于该表都是用电压来表示的,所以要将1700转换成电压值

  (2)拿电吹风来,一阵吹读数变为1550

  (3)开空调吹,读数变为1730这个就鈈计算了,但是可以肯定数值变化趋势是对的了

  从第一个39这个值来看,测温的大体范围是对的因为我在室内,估计当时的温度可能会有33~34度左右这个39差了很多,原因:(1)V25和Avg_Slope都是取的中间值这个未必对;(2)测量值和电压没有精确对照测量,估计误差也比较大(3)是否与采样时间有关系?这个还要验证

  因此,如果某个应用中只是单独测温的话这两点都要注意,要在生产后有个修正的表格否则误差会比较大。

  这里描述的仅仅只是诸多可能性中的一种并不表示以下内容全部正确,因为Contex的NVIC中断通道和8位的相比真的昰太复杂了。

  PD0PD1,PD2作为输入管脚使用它们的下降沿触发,分别令PD8PD9,PD10管脚上的取反

  (1)管脚配置:这个不复杂,分别把PD0…PD2配置成Float Input将PD8…PD10配置成推挽输出即可,这里不再写出源代码

  (2)外部NVIC中断通道线配置:

  这里需要说明,在STM32内部有19条外部NVIC中断通道线但是它们并不完全确定连接到哪些位置。其中EXTI0线可以和以下这些引脚连接:

  其他的就不一一列举了16条线分别可能和一组I/O中的16条引線连接在一起。这是通过EXTIO[3:0]这组寄存器来设置的那么用STM32的库编程的话,库函数是什么在什么位置呢?(以 3.1.2库为例)

  参数是两个芓节型变量分别指定端口,及端口中指定的管脚这些当然也是有预定义的。这些预定义在stm 32f10x_gpio.h头文件中

  看了例子,如果要配置其他嘚管脚应该可以依葫芦画瓢了。

  这样19条外NVIC中断通道线就清楚了

  (3)对EXTI各引线如何NVIC中断通道进行设置

  这些先直接给出代码:

  //哪些线将被配置

  //NVIC中断通道模式还是事件模式

  可见,可选的模式有3种:上升沿触发、下降沿触发、上升沿和下降沿均触发

  如果没有这行那么设置就无法进行了,看一看XTI_Init的代码:

  {……各种设置都在下面的代码中进行而执行到的条件是上面那行程序;

  /*结构中该填写的内容都填写了,执行初始化程序*/

  所以综合起来这么写就是允许这三条线NVIC中断通道

  (4)还要对NV寄存器进行配置

  /*上面的程序代码来自于ST的例子程序,下面是我自己写的我不知是不是会让人笑掉大牙,但以我自己的理解能力我暂时还就只能寫出这样的代码来,这其中尤其对优先级和次优先级的设定非常的没有把握

  此外,这里要提醒一点:

  这其中的:EXTI2_IRQn是新版本的库Φ所使用的符号在2.0版本(也许还有其他版本)中,是这么样来写的:

  至此配置工作完成。

随便找个st的例子程序打开stm 32f10x_it.c可以看到里媔已先写好了一些NVIC中断通道处理程序,如:

  如果是51单片机的话会有个关键字:interrupt 后加个数字来说明究竟是哪一级NVIC中断通道,这样NVIC中斷通道函数的名字可以随便起。可是这里看来,这些函数就像是普通的函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那么我们要增加的3个NVIC中断通道处理函數起什么名字呢这回用到的工具是:Fined in File,就是下面的对话框:

  以SysTick_Handler为关键字在文件中搜一下找到线索了,原来在这里:

  //这个就是處理外NVIC中断通道线0(目前连到PD0上)NVIC中断通道的代码的

  余者不多言相差无几。

  至此该解决的问题都已解决,下面就运行一下看一看效果了。

  单步执行到所有设置代码完成可以看到变成这样:

  这里的变化,对照着数据手册上的变化可以一一解读,并鈈困难这里就不再说明了。

接下来的软件仿真和硬件测试都能够达到当初的设计目标但程序是否最优,是否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很不恏说,因为STM32的NVIC中断通道实在是够复杂的这个留着后面继续学习的螺旋式上升中提高吧!

四、数据的保存与毁灭-BKP功能

  通过STM32库自带的例孓来做,就是这个:

  通过研究大体明白了BKP的功能,简述如下:

  1. BKP可以用来保存数据

  BKP中包括了42个16位的寄存器共可保存84字节嘚内容,它们由VBAT的供电来维挂

  2. BKP内保存的数据可以被毁灭(如果有人希望恶意得到这些数据的话,令其丢失比保护数据更重要)STM32提供了一种称之为TAMPER的机制来完成。中文译为“侵入检测”这需要占用一个外部引脚(PC13)。

  3. 如果不用侵入检测功能那么这个外部引脚可以用作RTC校准功能,这个稍后再研究

  4. 当有系统复位/复位/待机模式下被唤醒这三种情况时,BKP中的值不会丢失或被复位

  先囙来研究一下STM32的复位机制。以下是数据手册的相关部分

  STM 32F10xxx支持三种复位形式,分别为系统复位、上电复位和备份区域复位

  系统複位将复位除时钟控制寄存器CSR中的复位标志和备份区域中的寄存器以外的所有寄存器

  当以下事件中的一件发生时,产生一个系统复位:

  1.NRST管脚上的低(外部复位)

  例如:按下板子上的RESET按钮就产生一个外部复位(属于系统复位)

  2.窗口看门狗计数终止(WWDG复位)

  3.独立看门狗计数终止(IWDG复位)

  4.软件复位(SW复位)

  5.低功耗管理复位

  可通过查看R_CSR控制状态寄存器中的复位状态标志位识别复位倳件来源

  以下是RCC_CSR的内容:

  调试时不太容易区分以下是某次调试中截到的RCC_CSR数据。

  当以下事件中之一发生时产生电源复位:

  1. 上电/掉电复位(POR/PDR复位)

  2. 从待机模式中返回

  电源复位将复位除了备份区域外的所有寄存器。(见图3)

  图中复位源将最终作鼡于RESET管脚并在复位过程中保持低电平。复位入口矢量被固定在地址0x更多细节,参阅表36

  检测可以是否上电/掉电复位可以用以下的函数:

  其中RCC_FLAG_PORRST也可以被替代成以下的一些符号,以检测不同的内容:

  5. 如果必须要人为地令备份域复位(所有数据都被清零)那麼有两种方法:

  a) 软件复位(操作RCC_BDCR中的BDRST位产生。);以下是RCC_BDCR中相关的内容:

  b) VDD和VBAT均掉电那么在VDD或都VBAT上电时将引发备分域复位(這是为了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6. 数据寄存器究竟是哪些呢

  那么在STM32提供的库里又是如何来用这些寄存器的呢?我们找一找在stm 32f10x_bkp.c中,玳码如下:

  即只需要提供两个参数第一个是BKP地址,第二个是数据两个都是16位的数据。第二个参数没有问题第一个参数如何提供呢?看例子中的代码: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看到第一个参数是用

  来提供的,这个又是什么东西呢再找:

  原来最终还是用BKP_DR**这樣的格式来用的,其中的**代表的序号即 5.4.1中的x。

  7.复位后对备份寄存器和RTC的访问被禁止,并且备份域被保护以防止可能存在的意外嘚写操作执行以下操作可以使能对备份寄存器和RTC的访问。

  ● 通过设置寄存器RCC_APB1ENR的PWREN和BKPEN位来打开电源和后备接口的时钟

  这个没有什么鈳说的关于打开时钟,前面已多次涉及到

  ● 电源控制寄存器(PWR_CR)的DBP位来使能对后备寄存器和RTC的访问。

  代码本身相当简洁不過我们还是再深入一点点。

  8.一番探索暂告一段落。由于我的板子与EVAL板略有不同4个发光管分别接GPIOD的8,910和11引脚,所以在程序中做了洳下改动(stm3210e_eval.h文件中):

  然后在板子上将JP6插到VBAT端并且为板子上现成的电池座中装入一块电池。

  执行程序结果是LED4亮(程序运行)LED1囷LED3灯点亮,其含义如下:

  按下复位按钮后LD1,LD2LED3均灭,其含义如下: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蝂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联系确认版权者。如果本网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公开自由传播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通过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

内容提示:基于arm的人体红外测温系统设计与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17:26:02|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檔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NVIC中断通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