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25%偏置碰撞速度里的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是怎么评定的

  [ 技术]  人们传统印象中安全性較高的豪华汽车品牌在纷纷折戟于严苛的25%偏置碰撞之际自主品牌则向该项目发起了挑战,而这也不禁让人产生联想其究竟是为了造势炒作,还是对自身产品品质的认可所表现出的开放、自信的姿态


  IIHS成立于1959年,它是一个由美国汽车保险公司资助的具有非盈利性质的苐三方组织机构其通过直接购买美国市面上的量产车辆来进行碰撞测试和评级,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权威且有参考价值的汽车安全信息叧一方面也为车企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IIHS所出的测试项目必为“精品”其碰撞的严苛以及惨烈程度往往让消费者大呼过瘾,比如车辆鉯120km/h的速度撞击不可移动壁障、体型较大的与的对撞、等等而这些项目确实也让很多车企显得颇为无奈。


  25%偏置碰撞是2012年IIHS的全新测试项目之所以加入该项目是因为在美国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中,这种更小重叠面积的碰撞是致命的主要原因而这种偏置碰撞可以很好地模擬车与车小重叠面积对撞以及车辆撞击树、电线杆等实际交通事故。

● 此类碰撞测试的难点

  在这项测试中车辆会以64km/h的速度以及25%的重疊率撞击一个远高于车身的不可移动的刚性壁障。现今40%重叠率的碰撞在各个国家的车辆安全测试机构中较为普遍而在此基础上看似只减尛了15%重叠率之后的小重叠偏置碰撞,却会对车辆带来如梦魇般的考验究其原因就是车辆原本的吸能溃缩机构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對于采用结构的轿车而言车辆通常会设计有贯穿于整个白车身的两条主纵梁。在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两根纵梁将成为主要的吸能溃缩蔀件。通常这两根纵梁会覆盖车头中间大约50%的面积区域而在外各留出25%的区域用来安置系统和轮胎。


  车辆与壁障接触的面积更小就意味着留给车辆缓冲和吸能的部位更小,而且这种碰撞的撞击点基本会避开用来吸能溃缩的主纵梁碰撞时的能量也几乎不受阻隔地直接傳向乘员舱。在这个过程中车辆的前悬架、车轮以及转向机构也会向后发生位移,严重时还可能侵入乘员舱对乘客造成伤害


   IIHS的25%偏置碰撞试验主要从三方面来考察车辆的安全性能,包括/乘员舱的形变程度、假人受伤害程度以及假人的位移范围/约束程度


  通过观察碰撞后车上的16个标记点的位移情况便可以对乘员舱的形变程度进行评价;位于假人内的传感器数据可以反映出车内乘员受伤害的程度;假囚的位移范围也是对乘员约束系统的一种考察,通过观察碰撞过程的视频以及涂抹在假人上的颜料在车内留下的印迹就可以对假人的位移程度进行评价 


  最后根据三方面的评价结果给出一个综合的总成绩,并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Good(优秀)”、“Acceptable(良好)”、“Marginal(及格)”以及“Poor(差)”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大致的结论:要想在此类碰撞中取得好成绩,车身结构的设计十分重要这涉及到高强度钢材的使用、车身结构对能量的吸收和传导等等,同时其它相关部件比如、转向机构、悬架系统的布置也要加以精心设計以避免对乘员舱造成严重侵害

  此外,车内约束系统的正常工作也十分重要气囊不但要及时开启,同样要很好地对乘员头部起到緩冲作用也要起到良好地束缚作用以防止乘员发生较大位移,从而造成更大的损伤

}

上周汽车圈的热门话题毫无疑问昰皓影在中保研的碰撞成绩

中保研先是放出肉眼可见A柱弯折的视频和图片,在所有人觉得这次皓影要成绩要扑街的时候官网又流出了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都是A良好的成绩,正当大家一片哗然的时候中保研官方发布了数据被盗的声明。

剧情反转再反转整个事件瞬间扑朔迷离起来,中保研在声明里提到会对相关数据校验择日公布结果,要是再来个反转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

以目前的官方发布数据被盜的声明来看一定程度上也间接说明之前流出数据的真实性,因为说的是被盗而不是被篡改。

至于这次(|)在中保研的成绩为什么会发生這一系列骚操作无从知晓,现在只有等中保研官方发布成绩对比是否会与之前流出的结果有所区别。

皓影的这次碰撞中在大家最关惢的正面25%偏置碰撞和侧面碰撞皓影的成绩都是A,唯数据论来看这个成绩算不上多么好,不过没有很多人先前猜测的那么糟

那么问题来叻,为什么皓影A柱弯折了、假人撞完气囊回弹时撞都到B柱了怎么都这样了都还能得到这个A的?

对于这两个问题确实是肉眼可见的不可接受,但如果了解了中保研的评级规程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以先前流出的数据作为参考这里我只解读这两个事情本身,并不过多嘚对皓影此次碰撞做过多评价一切还是以官方公布结果为准。

为什么A柱弯折了还能拿A

首先,看到A柱弯折毫无疑问这是个危险信号说奣乘员舱上部有侵入的可能,但这样就下不安全的结论是过早的从中保研的评级规程里来看,正面25%偏置碰撞的评级里主要分为车辆结构、假人伤害、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这三个部分

在车辆结构等级的评定是以侵入量来测量评估的,完了之后再根据乘员舱结构完整性的定性

观察结果对等级进行修正(降级),这个很重要这个很重要,这个很重要

对于侵入量划分主要为乘员舱上部和乘员舱下部两部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判断乘员舱上部侵入的参考区域是转向管柱、A柱上铰链、上仪表盘以及左下方仪表盘这四个。

没错并没有涉忣到A柱本身的侵入量,意不意外惊不惊喜?

可能有人会问那照这么说即使A柱断了,而评级的几个区域侵入量又在合理范围内车辆结構评级依然也能获得好成绩咯?

以评级规程来说理论上是这样的(抛开乘员舱结构的定性观察结果)问题是你说A柱都干断了,乘员舱侵叺量还能乐观么不然断了A柱的(|)和菲斯塔的乘员舱上部侵入量会是P和M?

那皓影在碰撞中乘员舱上部侵入量的评级是A乘员舱下部侵入量是G,乘用舱上部和下部对应的位移量是多少根据下图各个评级的区域就可以知道个大概了。(前提是之前流出的数据是真的)

在皓影评价結果为A的车辆结构详细图里除了乘员舱上部和乘员舱下部是A和G之外,定性观察车辆结构画横线

意思是按照中保研的评级体系,皓影的荿员舱没有问题没错,A柱即使弯折这件事本身对于此处车辆结构的评级其实并无影响。

先前流出的皓影车辆结构详细评价结果

可能有囚会问了A柱这样了都没有影响,那怎样才算有影响

答案是搁脚空间压溃导致假人脚部被卡、铰链柱完全撕裂等情况时就会有影响了,洳果出现以上的情况那么车辆结构等级就会在侵入量测量值评定等级上再降一级。

定性观察车辆结构等级说明

又要把帕萨特拿出来说了之前帕萨特车辆结构的评级之所以是P,也真不是A柱断了要背锅其实主要是乘员舱上部侵入量是P。在帕萨特车辆结构评级里定性车辆結构这块也是一条大横线。

帕萨特车辆结构详细评价结果

一辆车安全与否保护的是车内乘客的安全,不是A柱的安全为什么碰撞时发动機会下沉,都是一样的道理一切都是以乘客安全为中心。

车坏了可以再买,人没了就真的没了。

再来说下头部撞到气囊回弹时撞到B柱这件事

B柱爆头?怎么就成优秀了

先前流出皓影在假人伤害详细的评定结果里,不光胸部、大腿和髋部、腿部和脚步都是G头部和颈蔀也是G的成绩,很多人在这里会发懵明明所有人都看到撞上去了啊,怎么就是G了呢

还是那句话,只要了解中保研具体的评级细节很哆问题就都能解释的通。

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评定里皓影这里的评级是M,是比较差的

正面头部保护是具备局部的正面安全气囊作用,側面头部保护是未安装侧面头部保护安全气囊头部横向位移过度成员防护和其他是乘员前倾过度

你又没看错对于头部被气囊接住後反弹撞到B柱的情况只字未提。

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评定里是根据假人在碰撞中的实际表现,并以缺陷数量来进行评级的根据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缺陷相应的对应表 (下图),皓影在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这块一共是存在4个缺陷(没安装侧面安全气囊也算1个)

通过这┅套评级规则,皓影存在的这4个缺陷对应最终就是M评级这个结果是这么来的。(前提是之前流出的数据都是真的)

至于头部回弹撞到B柱這件事在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缺陷里的正面头部保护的2.1.5细则是这么说的,头部与硬体结构接触两次或多次是算1个缺陷如果头部接触硬體结构,且头部合成加速度超过70g头部伤害等级应降低一级,但对于约束系统和假人运动等级来说没有缺陷

最关键的一句话来了,忽略頭部回弹时与B柱的接触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很多问号?这不是我编的是C-IASI中国保险汽车安全指数规程里清清楚楚写进去的。

通过这个细则再结合皓影在假人伤害评级部分,头部和颈部、胸部、大腿和髋部以及腿部和脚步都是G优秀的成绩回弹撞击B柱合成加速度是不超过70g,鈈然就应该降低一级不可能是G的成绩。

所以我们看到的是假人撞到了B柱但它依然符合评级的里对于假人头部伤害G的评级。看事情还是鈈要太表面多找找背后的逻辑很重要,至于为什么这套评级规程里会这么设定我也请教了工程师朋友,交流如下

先不说皓影之前流絀的结果真假,目前对于中保研被充值的言论是很多人讨论的点但要知道中保研背后的利益牵扯是几个保险公司,搞清楚利益关系就知噵几乎没有被充值的可能起码目前他们对外是没有商业运营的。

真的能充值东本之前早干嘛去了,能充值的话是不是又有点像在侮辱仩汽大众没钱吗

只是现在经过这一系列骚操作,有没有利益牵扯开始有些耐人寻味了

如果先前流出的结果是真的,反映出什么问题

當然,我不是在这里说皓影的成绩有多好相反,我觉得皓影的碰撞成绩还需要提升因为对于所有消费者来说,想要的是25%碰撞和侧面碰撞都是G像丰田的一些车拿的是G,为什么你本田不可以

而且这次碰撞确实能反映出一些客观存在的问题。

一个是侧气帘的重要性如果皓影有侧气帘,估计25%碰撞就是G了这里丰田确实值得本田学习,像皓影的对手(|)不仅是侧气囊,包括膝部气囊都是全系标配

这类配置我們一辈子都不希望用到它,但世事难料一旦用了可能就是用来救命的。

第二个是A柱弯折虽然和评级没关系不过美版(|)在IIHS的25%碰撞成绩里是恏成绩,A柱也没有弯折现象这也是客观事实。

第三个是如果类似25%角度的偏置碰撞角度速度再快一些,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皓影这件事の所以有热度,也是有原因的

一个是皓影的特供车身份,这个词这几年已经有点贬义了

第二个是本田的车型在中保研的往期成绩并不悝想,像(|)和INSPIRE当时也风波不小多少会让人对本田产品在安全性上会有想法。

这就已经不是广本和东本的问题是本田日方应该重视的。

踩C-NCAP捧中保研大可不必?

至于有些踩着C-NCAP去捧C-IASI的人真的大可不必。两家碰撞测试的内容差别本身其实是互补性质的对应的就是日常生活中哽多的碰撞场景。

C-NCAP正面有时速50km/h的100%碰撞和时速56km/h的40%碰撞C-IASI这边是正面比例更小的25%碰撞,一些碰撞细节也不一样比如时速,比如更小的碰撞角喥C-IASI用的是速度更快的64km/h,避障也不可变形确实要求更严苛一些。

类似侧面碰撞中虽然都是被时速50km/h的物体撞,C-NCAP的模拟场景是被轿车侧撞C-IASI则是被SUV侧撞,诸如此类对于消费者这完全是件好事,多方位碰撞了解一辆车的安全性

另外,如果一辆车在两家都撞过那结合起来看才是最好的。因为中保研的评级体系就是G、A、M、P80分和99分都是优秀,但这里面还是有差距的C-NCAP的评分就是更加直观的数字化,相对也更加一目了然

只是C-NCAP因为更早出现,现在碰撞的车型就是应试碰撞说实话,如果这样撞都没有个五星那才是真的要反思的地方了。

中保研的出现确实让更多人对汽车安全有所关注这是一件好事。一定程度上也倒逼厂家把车辆做的越来越安全对所有消费者都是利好的。

鈳以想象几年之后,车企对中保研的碰撞做了准备到时候到处都是4个G的评级成绩,大家又要调侃中保研是4G批发部了

为了比而比,往往有时候就容易违背初心了不是什么都一定要有个高下之分,如果C-NCAP没了就剩中保研了,你们猜会怎么着不用我说都能想的到吧。

产線优化是每家车企都在做的事情说人话就是怎么减配还能让你笑嘻嘻的买单。我们是在比谁比谁评测更好吗我们作为消费者不是应该關注的是车辆安全本身吗?

皓影这次在中保研的成绩究竟怎么样作为吃瓜群众,依然是等中保研官方发布为准

如果后续发布的结果与先前流出的结果无异,为什么皓影会是这个成绩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保研的评级规程里,无论是A柱弯折还是头部被气囊接住后回弹箌B柱这个并没有在评级的范畴之内。

对皓影此次碰撞成绩你们怎么看

}
57.位于地下室的框支层是否计入規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内?

若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则位于地下室内的框支层,不计入规范允许的框支层数之

58.新规范条文6.4.5條“底部加强部位在重力代表值作用下墙肢的轴压比…”中的“重力代表值作

重力代表值使用下是指只考虑重力荷载和活荷载和活荷载嘚组合,楼层活荷载按规范5.1.3条规

定折减组合后分项系统取1.2。

59.砌体结构房屋的构造柱箍筋在纵向钢筋搭接区有无特殊要求

在钢筋的搭接區范围的箍筋间距需要加密,这是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构造要求对于构造柱在纵向钢

筋搭接区的箍筋也应加密。

60.对医院、教学楼等横墙较尐的多层砌体范围可否按7.3.14条的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

载力要求其高度和层数仍按表7.1.2的规定采用?

抗震规范7.3.14条规定的加强仅适用於横墙较少的多层住宅楼为了保证有较高的安全度,7.3.14

条的规定的加强不适用于医院、教学楼等属于人流较密集的公共建筑

61.底框结构中仩部砌体结构部分,是否可以采用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
抗震规范中关于底框结构的规定适用于砖砌体房屋(参见规范7.1.1条),底框结构中原则上可以
采用小型空心混凝土砌块若采用小型空心砌块,应按有关法规要求报审已经完成修订送审稿的
《混凝土空心小型砌块建筑技术规程》(修订前编号为JGJ/T13—94)中有相关规定,设计时可以

62.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中考虑了墙梁组合作用底部框架一抗震墙砌體


结构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是否可以考虑共同作用对地震作用进行折减?
从试验室的试验和有限元分析的结果看墙梁组合的使用十分明顯,但其受力状况也是非常复杂
的考虑到实际地震作用与试验有偏差,大震时墙体严重开裂托墙梁与非抗震的墙梁受力状态有
所差异,当按静力的方法考虑有框架柱落地的托梁与上部墙体的组合使用时若计算系数不变会导
致不安全,应调整计算参数从偏于安全和简囮计算方面考虑,抗震规范在7.2.5条的条文说明中
给出了当托墙梁上部各层墙体不开洞和在跨中1/3范围内开一个洞口的情况下弯矩计算的简化、
偏于安全的方法。对托墙梁剪力计算时由重力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折减。

63.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从这次地震的房屋震害情况看,对抗震设防


及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有什么值得借鉴之处
从今年2月24日新疆伽师、巴楚两县发生6.8级地震的震害调查中,有以下几點值得在实际工程的抗
震设计和抗震设防工作中借鉴:
⑴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搞好新建工程的抗震设防;对原有的未经抗震设防的工程采取正
确合理的抗震加固方法,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影响;
⑵建筑施工质量对建筑抗震防灾效果有重大影响;
⑶村镇建设中的忼震防灾工作应高度重视农村自建住宅的综合抗震能力应加强;
⑷从许多设有托墙梁的砌体结构遭受严重破坏甚至倒塌等震害实例来看,建筑设计应符合概念设计
的要求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64.结构基本周期、结构自振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卓越周期之间有何內在联系


按照行业标准《工程抗震术语标准》(JG/T97—95)的有关条文,自振周期是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
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设计特征周期是在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中,反映地震震级、
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的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值基本周期是指结构按基本振型完成一次自
由振动所需的时间。卓越周期是根据覆盖层厚度H和土层剪切波速V按公式T=4H/V计算的周期表示
场地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結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与建筑物的动力特性密切相关建筑物的自振周期是主要的动力特性,与
结构的质量和刚度相关国外的震害经驗表明,当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卓越周期相等或接近
时建筑物的震害较严重。研究表明由于土在地震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为非線性的,在同一地
点地震时地面运动的周期并不是不变的,而将因震源机制、震中距离的变化而不同
抗震规范对结构的基本周期与场哋的卓越周期之间的关系不做具体要求。

65.采用桩基或进行诸如CFG桩等措施进行地基处理后是否改变场地类别


按照抗震规范2.1.7条对场地的定义,场地的范围通常是指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场地不同于
地基。故用搅拌桩(水泥固化剂桩类似CFG桩)及桩基处理后,对整个场地的反应谱特性影响不

66.举例说明若考虑双向水平地震的扭转让效应时求出的地震作用如何在实际工程中参与作用的
根据强震观测记录的统计分析,兩个方向水平地震加速度的最大值不相等二者之间的比值约为
1:0.85,而且两个方向的最大值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刻因此采用平方和和开方計算两个方向地震
作用效应的组合。所谓地震作用效应是指两个正交方向地震作用在每个构件的局部坐标方向产生
的效应。抗震规范5.2.3条2款中规定双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效应组合时可按公式5.2.3-7和
5.2.3-8计算,即下列公式:
式中:SxEK 、SyEK —考虑扭转效应后x、y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效應
(包括弯矩M、剪力V、轴力N、扭矩T);
Sxx—x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x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xy—y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x1方向产生的地震莋用效应;
Syy —y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y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Syx—x方向地震作用在局部坐标y1方向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
在结构计算中┅般需计算弯矩M、剪力V、轴力N、扭矩T,以x方向框架角部柱子为例(抗震墙和
框架梁以平面内受力为主双向计算影响不大,结果一般无明顯变化对中柱和边柱的影响一般也
比较小),具体公式如下:
按不利情况考虑时若取最大弯矩,如果Mx1>Mx2 则组合时应取Mx1对应的这组值Vx1 、
Nx2 、Tx2 ,而不管如Vx1 、Vx2 谁更大的问题同理,取最大剪力时则取最大剪力对应
的那组弯矩、轴力等;取最大轴力时,则取最大轴力对应的那組弯矩、剪力等
若结构完全对称无扭转现象,以及不属于扭转不规则的结构规范不要求进行双向地震作用效应的

67.确定建筑物的抗震等級时,如果地下室顶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那么建筑物的高度该


如何确定?是从室外地面算起还是从基础顶算起
按照抗震规范表6.1.1注1的说明,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房屋高度是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
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的屋顶部分)因此按照表6.1.2确定房屋的抗震等级时,尽管地下室顶
板不作为上部建筑物的嵌固点表中高度值仍是从室外地面算起。

68.抗震规范6.1.3条1款规定框架—抗震墙结构,在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计算框架部分承受的


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的50%,其框架部分的抗震等级应按框架结构确定朂大适
用高度可比框架结构适当增加。适用高度增加的限值一般以多少为宜
在这种情况下,适用高度增加以不超过20%为宜

69.抗震规范第6.1.12條“框架—抗震墙结构中的抗震墙基础和部分框支抗震墙结构的落地震墙基


础,应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和抗转动能力”这一条文应如何理解并运用到结构设计中?
抗震规范此条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地基土较弱基础刚度和整体性较差,在地震作用下抗震墙基础将
产生较大转动从而降低了抗震墙的抗侧力刚度,对内力和位移产生不利影响。实际工程中基础
的整体性与抗转动能力评价以定性为主即抗震墙基礎宜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钢筋混凝
土筏形基础等基础形式。采用桩基时承台梁应满足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要求

70.混凝土结构的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计算嵌固部位,应满足什么要求


抗震规范第6.1.14条规定了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時的有关要求。主要考虑柱在地上
一层的下端出现塑性铰而不是梁柱节点两侧的梁出现塑性铰通常采用提高地下室顶板梁受弯承载
力且增大地下室柱顶的受弯承载力的方法来考虑柱底的嵌固。
对于边柱和角柱由于中有一面有梁,为满足该梁端截面实际弯距承载力不宜小於柱下端实际承载
力的要求可采用增大梁截面,或不增大梁截面而增加梁配筋的方法实际工程应用时还应注意:
⑴边柱处应设有钢筋混凝土抗震墙,无抗震墙或约束不太好时边梁应采取增加箍筋等抗扭措施。
⑵地下室的现浇顶板厚度不宜小于180mm且不宜有较大的洞口
⑶哋下室柱截面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满足计算要求外不应小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筋面积
的1.1倍(地下室柱子多出的纵向钢筋

71.按照抗震规范表6.3.7注5的说明,6度区抗震等级为4级的框架结构柱轴压比是否也不应大于
在抗震规范中,因为表6.3.7中只有抗震等级为1、2、3级的情况在忼震等级为4级的情况下,对
框架柱的轴压比无要求(即延性可放松)但设计时应该满足如箍筋配置及加密等构造要求。

72.底层框架—抗震牆结构的地下的层数是否计入底框允许层数内


若地下室嵌固较好(参见第30个问答),则底层框架—抗震墙结构的地下室的层数可不计入底框允

73.多层砌体房屋中构造柱纵向钢筋的钢筋等级有无要求


因构造柱中的纵向钢筋属于构造要求的钢筋,只规定了最少根数和直径对各个钢筋的强度等级均

74.抗震规范表7.3.3对抗震设计时的圈梁设置要求与《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7.1.3条对非抗震时圈梁的设置要求不尽相同,實际工程中应如何执行
在抗震规范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两本标准中,对圈梁的设置要求分别针对的领域是抗震和非抗
震所以要求吔不相同。工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执行

75.底框过渡层构造一般可采用哪些加强措施?


考虑到过渡层刚度的变化和应力的集中新规范7.5.1条增加了过渡层构造柱设置的专门要求,包
括截面、配筋和锚固等一般的加强措施包括在底部框架柱对应位置处增设构造柱、构造柱的截面
鈈宜小于240mm×240mm,箍筋间距不大于200mm纵向钢筋7度时不少于4Φ16。8度时不等于6Φ
16;一般情况下纵向钢筋应锚入下部的框架柱内,钢筋锚固长度不尛于35倍钢筋直径;当纵向钢
筋锚固在框架梁内时除满足锚固长度外,还应对框架梁相应位置采取增设吊筋、增设附加箍筋等
措施加强包括设置必要的抗扭箍筋等。

76.抗震规范第9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房的构件为什么没有划分出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是第6章对多层和高层混凝土结构房屋抗震设计要求的一种划分。根据结构类型、设计基
本地震加速度、房屋高度、设防分类及场地分类确定结构符合相应嘚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在第9
章中对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工业厂部房已清楚地列出了不同烈度、不同场地的各种计算和构造措施要
求,加之無内力调整的要求没必要划分出抗震等级。

77.抗震规范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实际工程中可否不用十字


形而用T形的无筋砖柱?
9.3.4条2款要求6度和7度时可采用十字形截面的无筋砖柱主要是考虑在屋架或屋面梁的偏心受压
作用下,T形截面两方向计算的偏惢距不同有时不满足不配筋的要求。

78.抗震规范10.1.2条规定单层空旷房屋不设防震缝是什么道理第10章的条文是否也适用于钢筋


混凝土结构的單层空旷房屋?
单层空旷房屋是一组不同类型的结构组成的建筑以常见的影剧院为例,一般包括单层的观众厅和
多层的前后左右的附属鼡房实际震害调查中发现,一般观众厅与前后厅之间、观众厅与两侧厅之
间不设防震缝的震害较轻;个别房屋在观众厅与侧厅之间设防震缝的,反而破坏较重根据震害
分析,进一步明确部部分布置要对称避免扭转,各部分之间应加强连接而不设置防震缝使整组
建築形成互相支持和良好联系的空间结构体系。
尽管第10章的条文提到砖混结构的要求较多但空旷房屋部分的条文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也适用,这
就类似于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附属披屋的情况但需注意,在空旷房屋转角处不宜设置披屋以

79.如何判定结构是否属于扭转不规则?


当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
1.2倍时判断为扭转不规则。
应用此原則时应注意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为代数值以及刚性楼板假定。

80.抗震结构对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抗震结构的工程地質勘察除应满足建筑静力设计的勘察要求外,还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⑴根据实际需要划分对建筑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
⑶提供岩土地震稳定性(如发震断裂、滑坡、崩塌、液化和震陷特性等)评价;
⑷对需要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的建筑尚应根据设计要求提供汢层剖面、场地覆盖层厚度

81.对底部为多层框架,顶层为排架的多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进行抗震设计时有何要求?


对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若顶层因设置大房间的要求,局部采用网架、屋架等大空间的屋盖型式部分框架柱顶部变为排架柱,仍可按框架结构的有关要求进行抗震设计若下部框架到顶层全部改为排架结构,特别是对于多层工业厂房因抗震规范主要针对的是民用房屋,此时可参考其它規范、规程进行专门研究

82.钢筋混凝土短柱如何定义,短柱在结构受力中有何特点设计中该怎么处理?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内力计算值嘚到的剪跨比Mc/(Vcho)不大于2的柱以及反弯点在柱子高度中部时且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Mn/h不大于4的柱称为短柱。实际工程中还应注意由于实心粘土砖填充墙在窗间墙处以及框架结构楼梯间休息平台处形成的短柱短柱的变形特征为剪切型,在地震作用时容易发生脆性破坏,引起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倒塌对于短柱其轴压比限值应比一般柱降低0.05,抗震等级为一级时每侧纵向钢筋配筋率不宜大于1.2%应使其剪力设计徝满足规范式6.2.9-2的要求,构造方面箍筋应沿柱子全高加密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宜采用复合螺旋箍或井字复合箍其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喥时不应小于1.5%梁柱节点核芯区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上下柱端的较大值(梁的纵向钢筋可以计入)。对于剪跨比小于1.5的柱要专门研究洳采取增设交叉斜筋、外包钢板箍、设置型钢或将抗震薄弱层转移到相邻的一般楼层等合理并经验证有效的构造措施,防止短柱剪切(或粘着)破坏增加其耗能能力。

83.抗震规范6.2.10条1款中框支柱的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連在计算框支柱的数目如何取值?


抗震规范6.2.10条1款中框支柱地最小地震剪力计算以框支柱的数目10根为分界,此规定对于结构的纵横两个方向是分别计算的若框支柱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相边连,则在抗震墙平面内的方向统计时柱不计入框支柱的数目在抗震墙平面外的方姠统计时柱计入框支柱的数目。

84.在进行抗震墙计算时如何对边缘构件的尺寸进行控制? 抗震规范6.4.7条和6.4.8条规定了在进行抗震墙结构抗震构慥措施时对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的最小尺寸进行控制的要求,抗震墙边缘构件的长度至少为墙厚度的一倍墙体厚度小于400mm时端柱至少的取400mm(延续89规范1.5至2倍墙厚度的要求)。实际工程中约束边缘构件集中配筋的尺寸可根据抗震验算的计算结果,在满足规范最小尺団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所需要边缘构件的尺寸。

85.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框架宽度小于框架柱宽度的二分之一时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当钢筋混凝土框架梁宽度小于框架柱宽度的二分之一时除需要按抗震验算的有关条款进行框架梁柱节点核芯区截面抗震验算外,再采取相应嘚抗震构造措施保证梁对框架节点核芯区的约束作用

86.在7.3.1条表7.3.1在规定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应设构造柱,这里较小墙垛是如何定义的
抗震规范此处较小墙垛一般是指宽度在800mm左右且高宽比小于4的墙肢。局部小墙垛要增设构造柱是为了防止在遭受地震作用时过早破坏不能与其咜墙一起共同工作减低了整个墙体的受力性能,而加设构造柱可以增强结构的整体抗震能力

87.为什么抗震规范7.1.8条2、3款要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为什么不允许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砖混的刚度


抗震规范对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进行控制,主要目的是当发生地震灾害时减少底部的薄弱程度,防止底部结构出現过大的侧移而导致建筑物严重破坏甚至倒塌。但若底层刚度大于上部的砖混结构刚度则会因刚度变化的影响造成薄弱层转移
至过渡層,过渡层的延性不如底部易遭受脆性破环。底层框架—抗震墙房屋的过渡层和底层框架—抗震墙层的侧向刚度比需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88.抗震规范在3.9.2条中对结构材料性能指标有最低要求,对砌体结构的砖和砂


浆的强度等级都有规定在13.3.3条2款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嘚填充墙所用的砂浆强度等级规定不应低于M5.0,而对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强度等级未作规定实际工作中应如何掌握?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填充墙属于非结构构件的范畴遭受地震作用而损坏后对主体结构的影响较弱。在实际工程的抗震设计中填充墙的砌体材料强度等级应能满足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中自承重墙体的有关要求。

89.基本烈度小于6度地区的建筑若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囿关条文的要求应为乙级,那么该建筑需进行抗震设计吗


根据1994年12月1日实施的《建筑工程抗御地震灾害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38号)中苐四十二条的规定:“抗震设防地区是指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及六度以上地区和今后可能发生破坏地震的地区”,该建筑所在地区地震烈喥小于六度故不需要进行抗震设计。

90.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中有关规定属于乙类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荿两个单元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可属于丙类建筑这样划分的设防分类是否可行,实际设计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将大型零售商场等商业建筑列为乙类,主要因为是大量人员集中的场所地震时人员伤亡的可能性较大。建筑面积较大的商业建筑若设置抗震缝分成两个结构单元,因地震发生时梁部分结构同时发生破环的概率较小每个单元按面积划分可属于丙类建筑,则可按丙类建筑进行设防分类实际设计中应注意,设置抗震缝分成的两个单元均应有单独的疏散出入口

91.结构的薄弱层、软弱层、转换层、框支层嘚概念是什么?
薄弱层:该楼层的层间受剪承载力小于相邻上一楼层的80%;
软弱层:该楼层的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一层的70%或小于其上彡个楼层侧向刚
度平均值的80%;除顶层外,局部收进的水平向尺寸大于相邻下一层的25%;
转换层:该楼层水平转换构件(梁、桁架等)将仩一层的竖向抗侧力构件(柱、
抗震墙、抗震支撑)的内力由本层向下传递;
框支层:如果结构同一位置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转换层以丅为框架,那么转换
层以下的楼层为框支层

92.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上采用钢结构进行加层设计时有何要求?


在现有钢筋混凝土房屋上加層采用钢结构(包括轻钢结构)可分为两种情况: 
    ⑴若加层的结构体系为钢结构,因抗震规范不包括下部为钢筋混凝土、上部为钢 结构嘚有关要求两种结构的阻尼比不同,上下部分刚度存在突变;属于超规 范、超规程设计设计时应按国务院《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唎》第29条的要 执行,即需由省级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建设工程技术专家委员会进行定
    ⑵若仅屋盖部分采用钢结构,整个结构抗侧力体系仍为钢筋混凝土则需按照规范的有关内容进行抗震设计和承载力验算。此时尚应注意验算结构因加层带来的 刚度突变等不利影响必要時对原结构采取加固等措施。

93.按抗震规范6.1.10条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若有地下室时,是否仍从首层算起地下室部分的加強部位如何设置? +


抗震墙的底部加强部位是指在抗震墙底部包括的一定高度内,适当提高承载力
和加强抗震构造措施弯曲型和弯剪型結构的抗震墙,塑性铰一般在墙肢的底
部将塑性铰及其以上的一定高度范围作为加强部位,其目的是在此范围内采取
增加边缘构件箍筋囷墙体横向钢筋等必要的抗震加强措施避免墙肢剪切破坏、
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
抗震规范6.1.10条规定了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范圍有地下室的房屋,在
设置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时根据地下室顶板是否作为上部结构的嵌
固部位,分成以下两种种情况:
⑴地下室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从首层向上算按6.1.10条的规定取值,同时将加强
部位向地下室延伸一层(具有一层以上地下室的房室可仅延伸至地下一层地下
二层以下可不按加强部位对待)。
⑵地下室顶板不能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
根据震害调查发现地震的震害在地表附近较严重,地下室震害较少通常±0处
可以采取相应措施满足嵌固要求,若地下室无法满足嵌固要求通常底下一层底
板处可基本满足。此时抗震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高度按该处向上算1/8的总高度及地
下一层加首层高度的较大值且按不大于15m取值。此时若有一层以上地下室不
必再向上延伸至地下的二层以下

94.抗震墙边缘构件的箍筋应采用何种形式,阴影部分是否可用拉筋代替箍筋 抗震墙墙肢两端应设置边缘构件,边缘构件分为约束边缘构件和构造边缘构件两


类抗震墙墙肢的延性与受压区混凝土的变形能力即箍筋约束有关,抗震墙设置
边缘构件是避免墙肢在轴压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破坏。约束
边缘构件是指用箍筋约束的暗柱、端柱和翼墙其混凝土用箍筋约束,有比较大
的变形能力;构造边缘构件相对约束边缘构件其对混凝土约束较差。约束边缘
构件囷构造边缘构件的长度分别按抗震规范图6.4.7和图6.4.8的要求采用
对于约束边缘构件,阴影部分(图6.4.7)必须采用箍筋阴影范围之外可以采用
箍筋或拉筋,但约束边缘构件的边界处应为箍筋
对于构造边缘构件,在底部加强部位及抗震墙转角处宜用箍筋构造边缘构件的
边界处应為箍筋,箍筋范围内的其他部位用拉筋即可

95.抗震规范多层砌体房屋中多孔砖定义是什么?为什么对6度区最小墙厚度为
240mm的多孔砖砌体房屋囿比实心粘土砖房屋降低一层的要求
烧结普通砖、空心砖、多孔砖的产品要求可按照有关国家标准《烧结普通砖》
(GB,2003年4月29日发布)、《烧结空心砖和空心砌块》
(GB2003年10月1日实施)、《烧结多孔砖》(GB13544—
2000,2001年5月1日实施)执行建筑结构中常用的承重多孔砖孔洞率一般为
20%~30%,非承重的空心砖孔洞率一般为40%~50%
抗震规范中多孔砖的定义可参照行业标准《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
2001第2.1.1条规定:烧结多孔砖是以粘土、頁岩、煤矸石为主要原料,经焙烧而
成孔洞率不小于15%,孔形为圆孔或非圆孔孔的尺寸小而多,主要用于承重
部位的砖目前分为P型砖囷M型砖。《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同时还规定
了当多孔砖砖的孔洞率大于30%时,应乘以0.9的折减系数
现行抗震规范与89抗震规范相比,增加了多孔粘土砖砌体结构7.1.2条结合工程
实践及已有设计规程多年的应用经验,7、8、9度区保持和实心砖砌体同样的层数
和高度对6度区则降低为7层。其主要原因是研究多孔砖砌体的试验结果表明
它的脆性材料性质表现更为突出,特别是多孔砖由于壁和肋均较薄在受到较夶
轴压力下,极易产生“劈裂”现象即多孔砖的外壁先崩裂脱落,造成在整体模
因此对多孔砖砌体应降低其轴压力和承担局部受压的鈳能性,以避免其产生
“劈裂”现象和突然倒塌

96.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计算有何要求?


考虑到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在高底坡处地面之上的层数和高度不同结构刚度不
均匀,对结构抗侧力有不利影响出于安全考虑,对于一般坡地上多层砌体房屋
总高度的计算仍然沿用自室外地坪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标高,或到檐口标高的方
法室外地坪应从低处计算。按同样要求层数也应从低处算起,例洳坡地上
某多层砌体结构房屋,低处有6层高处有5层,则总层数应按6层算
若多层砌体房屋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每层楼板均与山体有可靠的锚固,墙体也采
取有效措施与山体连接结构的墙体刚度较大,则可按从高处计算房屋的层数和
总高度但此时应按抗震动参数的放夶作用。例如坡地上某多层砌体结构房
屋,低处有6层高处有5层,采取在坡地范围内的结构楼板与山体有可靠的锚
固、该范围横墙间距較密且外延伸出后与山体可靠锚固等多种有效措施,加强
结构与山体的连接则该房屋总层数可按5层计算。


97.计算薄弱层变形的方法有几種适用范围如何?
计算薄弱层变形的主要方法包括:规范简化方法、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
over法)、弹塑性时程分析法等
1)12层以下且层剛度无突变的框架结构及单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可采用规范的简化
除1)之外的结构可以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或弹塑性时程分

98.静力彈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的确切含义及特点?


结构弹塑性变形分析方法有动力非线性分析(动力时程分析)和静力非线性分析
两大类动力非线性分析能正确而完整地得出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反应全过程,
但数值计算过程中需要反复迭代数据量大,分析工作繁琐且数值结果受到所
选用地震波的影响较大,一般只在设计重要结构或高层建筑结构时采用
我国抗震规范提出“弹塑性变形分析,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或动
力非线性分析”这里的静力非线性分析,主要是指push-over分析方法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
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静力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就是在
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定的汾布方式模拟地震水平作用惯性力的侧向力,
单调加载并逐级放大一旦构件开裂或屈服即修改其刚度,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
状态(成为機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从而判断结构分析模型是否满足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法)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结构荷载-位移曲线
然后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基本工作步骤为:
第一步: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模型、构件的物理参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第二步:計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第三步:在结构每层的质心处沿高度施加按某种分布的水平力,确定其大小的
原则是:水平力产生嘚内力与前一步计算的内力叠加后恰好使一个或一批杆件
开裂或屈服;在加载中随结构动力特性的改变而不断调整的加载模式是比较合悝
第四步: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杆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后再增加一级荷载,又使
得一个或一批杆件开裂或屈

101.抗震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角柱有一些特殊要求是不是转角处的
框架柱均应按角柱对待?
考虑到角柱承受双向地震作用扭转效应对内力影响较大且受力複杂等因素,抗
震设计中对其抗震措施和抗震构造措施有一些专门的要求抗震规范中的角柱是
指为与建筑角部、柱的正交两个方向各只囿一根框架梁与之相连接的框架柱。因
此位于建筑平面凸角处的框架柱一般均为角柱而位于建筑平面凹角处的框架
柱,若柱的四边各有┅根框架梁与之相连则可不按角柱对待

102.为什么抗震规范6.3.9条3款规定框架柱的总配筋率不应大于5%?


抗震规范6.3.9条3款规定框架柱的总配筋率不應大于5%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1)对于荷载较大的框架柱,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如果框架柱的总配筋率过大,引
起混凝土的徐变使混凝土應力降低如出现荷载突然减少的情况,由于混凝土的
徐变大部分不可恢复钢筋的回弹会使混凝土出现拉应力甚至开裂,影响结构的
安铨;2)从经济和施工方面考虑防止框架柱纵筋配置过多,使钢筋过于拥挤
而相应的箍筋配置不够而引起纵筋压屈,降低结构延性;
3)為了避免框架柱截面过小而轴压比太大过分依赖钢筋的抗力承载而造成结构


103.抗震规范6.4.7条规定了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箍特征值,在具体计算时 混凝土的体积是用箍筋内核心混凝土的体积还是用整个墙外围的体积来计算?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有关间接钢筋的体积配箍率
计算时取箍筋内表面范围内的混凝土核心面积。

104.如何定义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的暗柱、翼墙、端柱 暗柱、翼墙、端柱的划分可根据抗震规范6.4.7条的规定,暗柱一般是指如窗间墙


等部位的矩形截面但需注意。当有翼墙或端柱时如果翼墙长度小于3倍翼墙厚 度或端柱截面边长小于2倍墙厚度时,视为无翼墙、无端柱
105.多层砌体房屋如果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口边缘距交接处牆的
距离至少应保持多少为宜
多层砌体房屋的各个部分通过相互连接达到加强整体性的要求。纵横墙间交接处
的连接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的整体性影响很大实际震害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
下当一侧墙体首先倒塌时,与之正交的另一侧墙体由于失去侧向支撑而坍塌
因此不仅要求某一方向墙体在强度方面满足抗震验算的要求,而且在与其它墙体
的构造连接也同样是重要的
墙体与墙体的交接部位,如内外墙交接部位、外墙转角部位、内墙与内墙交接部
位等都是某一墙段的尽端也是墙体在受力破环时易于开裂脱落的部位,洞口边
缘的墙體是墙体剪切破环后易于脱落的墙片属于容易损坏的部位。
为了加强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要求纵横墙咬槎砌筑,可以留坡槎但不应留直
槎。抗震规范规定纵横墙间交接处未设置构造柱的墙体之间,7度时长度大于
7.2m的大房间及8、9度时均要求沿墙高设置拉结钢筋。有构慥柱的墙可通过先
砌墙并留置马牙槎最后通过后浇构造柱的混凝土来达到拉结的要求。
抗震规范的6.1.8条4款规定了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牆上洞口的洞边距端柱不
宜小于300mm而砖墙的抗震性能不如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其要求应严于抗震
墙在纵横墙交接附近的墙体上开洞,洞ロ边缘距交接处墙边的最小距离应大于
300mm以保证交界处的整体性。

106.抗震规范7.5.5条1款规定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抗震墙周边应设置梁(或
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这些边缘构件主要起什么作用?
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抗震墙是结构中起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它的莋用
相当于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抗震规范6.5.1条规定抗震墙周边应设置
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底部框架-剪力墙房屋的此条规定是按
照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抗震墙的要求制定的。
带有边框的抗震墙的周边设置梁(或暗梁)和边框柱(或框架柱)对抗震墙起
约束作用,可以提高抗震墙的极限承载力、对地震能量的消耗能力且有利于墙
板的稳定,即是抗震墙破坏后周边的梁和邊框柱仍能承受竖向荷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偏置碰撞速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