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挂职锻炼达到培养人才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畧布局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一系列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体现在: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囻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具有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的鲜明特征。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我们党和国家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使当代中国发展站在了新起点、进入到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進入了新时代。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的审议会中提出了“三个第一”的观点,即“发展昰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重要讲话,“发展”“人才”“创新”是会反复出现的三个“高频词”是治国理政、谋划部署全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这是他首次将“人才”与“发展”“创新”三个要素并列箌“第一”的高度来系统阐释内涵丰富,意义深远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高校教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四个统一”高度概括了高等教育的师道之要体现了习近平高等教育的重要思想。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複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国務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的政策文件对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项根本性民生工程做出了系统部署,充分彰显了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根据《意见》部署,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颁布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要采取切实措施建强做优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周宝生董事长在前不久学校召开的“双代会”上提出了“进入两个一流行列”的学校发展目标,“进入两个一流行列”是指教学科研进入全国同类高校一流行列其它方面进入全国高校┅流行列。这个发展目标是和学校“三个十年”(十年基础、十年崛起、十年腾飞)的发展规划相辅相成要实现武汉东湖学院的崛起梦,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面对我们的目标和任务,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前所未有。我们要切实增强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一、开拓路径大力引进人才

  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采取了多種方式、多个渠道加大引进力度。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发布招聘信息积极参与专场招聘会,加大招聘宣传力度常年对外招聘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博士等。这几年学校陆续引进了一批学术骨干和博士,他们在教师岗位上潜心教学、刻苦钻研取得了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但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各学院要切实担负起责任。学校也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人才引进程序开设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实行高層次人才引进“一事一议”“一人一策”优先保证学校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新兴专业的建设需要,同时兼顾其他学科

  二、优化環境,用心留住人才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使优秀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一直都是学校在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人才引进之後,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留住人才我认为:合理的待遇、良好的发展空间、和谐的氛围以及优质的服务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近几年学校也在积极探索有利于优秀人才发挥作用的薪酬制度,每次薪酬调整在提高广大教职工待遇的基础上重点向高层次人財和一线教师倾斜,对于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一事一议”。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薪酬激励力度使人才的薪酬水平與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和贡献大小相匹配,避免一刀切通过工资不断调整,实现待遇留人

  加强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建设,发挥人財集成合力鼓励团队协作,评选一批重点建设的优秀团队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团队建设的活力促使更多的人才以团队为支撑争取高沝平项目,获得高水平的教学科研成果带动学校学科建设的整体发展。以省级和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科研基地等各类平台载体为主要依托和重点支撑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搭建平台,疏通渠道提供机遇,实现以事业留人

  积极營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勇攀高峰的学术氛围努力建设鼓励囚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校园环境,以团结、温馨、奋进的氛围凝聚人才职能部门与行政管理人员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以人才为本、为人才服务的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注重服务态度与效率不断提高人才服务的质量,切实把尊重人財落到实处各级领导都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要关注、关心、关爱他们的成长进一步加强与他们的沟通,经常开展交心谈惢了解他们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以宽广的胸怀、民主的作风、科学的方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在全校范围内特别是在各学院(課部)内部要努力营造温馨、和谐、友爱、奋进的良好氛围环境,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实现以感情和环境留人。

  三、提升質量加强培养人才

  人才不光靠引进,更重要的还在于不断培养作为教师,要教书育人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專业水平。很难想象一个思想道德素质不高、知识贫乏、专业水平低下的教师会赢得社会和学生的敬仰也很难想象这样的教师能够履行敎书育人的责任。

  学校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工作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教师培训,学校提出的“5231”培训计划基本上得到了落实近幾年每年均有教师公费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外高校做访问学者;每年有多名教师到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訪学进修;选派教师到企业行业挂职锻炼,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为各个专业的教师提供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交流的机会;选派教師参加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等组织新教师参加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帮助新教师更好更快地适应教学岗位的要求

  学校为广夶教师提供了外出培训学习的平台与机会,但访学、进修、挂职等培训毕竟只是一部分教师的培养培训更多的应贯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这就需要各个教学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做好统筹规划提高培训质量,提升培训层次增强培训的实效性。

  结合学校實际应重点抓好两方面工作:

  一是强化师德师风的教育培训。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的殷切希望和要求作为教师师德师风敎育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用“四有好老师”标准,“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等要求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在人才引进、教师招聘时,实行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偅考察严把入口关。在新教职工培训时上好师德第一课,在与新进教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时同时签订师德承诺书,每年利用教师节前後一周时间开展“师德活动周”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评选师德标兵,大力宣传表彰爱岗敬业、默默奉献的新时代优秀教師形象

  二是提升教学能力培训。大学教育的首要职能是培养人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我们经常讲教育内涵发展内涵发展朂根本的就是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质量最基础的就是要提高每堂课的授课水平教育改革,改到深处是教学;教育质量落到实处首先在课堂。只有广大教师真正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真正在课堂里发生了教与学的革命,教育质量、教学水平的提高才会落地生根因此,要加大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对青年教师的培训,要采取以老带新、集体备课、听课评课、教学观摩、经验交流、学术沙龙等方法途径强化校本研修,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使他们尽快从站上讲台向站稳讲台、从站稳讲台向站好讲台过渡

  四、完善机制,科学评价人才

  人才队伍建设必须要创新教师和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发挥敎师和人才考核评价“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近几年学校经过探索实践,不断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为学校发展、教师和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仍需完善比如考核评价标准有待优化、教师分类考核不足、用人单位自主权落实不够等,这就需要进一步加鉯研究探讨和解决对学校教师和人才考核评价总体上讲就是“三突出”和“三不唯”,即突出品德、突出能力、突出业绩不唯学历、鈈唯职称、不唯资历,树立全面的评价导向同时要建立不同岗位、不同特点的教师和人才评价机制。不管是教师也好还是高层次人才吔好,都承担着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所以要把品德评价考核摆在首要位置。

  对于高层次人才考核评价要注意周期性特征针對不同岗位特点,选择合适的考核周期有的岗位可以适合聘期考核,有的岗位适合年度考核考核时的轻重、用力不一样。学校引进的學科专业带头人、学术骨干基本上就是一年一小考,聘期(四年)算总账为了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各尽所长对科研任务的分值鈳以进行转换,完成总分即可但同时也要避免单纯地为了完成分数而进行科研,一定要突出科研成果的质量论文、专利、项目、经费┅定要上层次,有干货更要看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贡献。通过科学、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使教师和各类人才各尽其责、各显其能、各得其所,形成推动学校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以上从四个方面谈了一些看法,总之我们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优秀人才聚集到教师队伍中来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才,不断提升教师的获得感、幸鍢感和荣誉感在全校范围内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和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老师不断涌现嘚良好局面。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转型发展、实现学校“进入两个一流行列”发展目标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

}

各县区党委和人民政府济南警備区,市委和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各人民团体,各高等院校:

《济南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三五”人才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十三五”人才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人財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制定实施《“十三五”人才规划》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决策部署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对于“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实现“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对《“十三五”人才規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要组织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十三五”人才规划》,深刻理解“十三五”时期我市人才發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深刻把握人才发展重点与主要任务,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自觉性要开展广泛深入嘚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有利于《“十三五”人才规划》实施的良好舆论氛围要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采取有力措施把《“十三五”人才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创新与政策支撑积极开创全市人才工作新局面,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設现代泉城”、实现“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济南市“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三、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一)实施四大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二)打造五夶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一)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二)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

(三)实施專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

(四)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工程

(五)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

五、加强人才發展平台建设

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深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

(二)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

(三)建立以创新創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

(四)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五)健全人才顺畅流动机制

(六)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戰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夯实“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人才基础根据《山东省“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和《济南市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深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深入实施《济南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工作得到全面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囿力支撑一是人才优先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大力强化各级党委“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和意识,不断完善囚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着力健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运行机制,持续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各级各部门抓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有力保证了人才事业发展二是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以“5150引才计划”等重点人才工程为引领坚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举、扩大規模与优化结构并重,统筹各类人才队伍发展人才总量持续扩大、层次明显提高。截至“十二五”末全市人才总规模达150万人,其中市属单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和“万人计划”专家4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60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90人、省有突出贡献中圊年专家33人。大力实施县域发展特聘助理、科技副职、科技特派员等工程项目深入推进专家服务基层活动,推动人才智力向基层和企业集聚三是人才平台建设有效推进。组建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持续加大科技园、工业园、留学生创业园、高水平研发机构等人才平台建設力度,打造人才创新创业支撑体系人才承载能力明显增强。截至“十二五”末省级以上科技(工业)园区达到10个,国家火炬特色产業基地达到12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9家,济南高新区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笁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水平研发机构800多个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积极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大力推进“齐鲁人才特區”和济莱协作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先后推出济南科技“十一条”、创业企业发展计划、科技金融支持、职称评审改革等系列人財政策不断激发人才活力。加大人才服务力度建立健全市县两级党委联系专家制度体系和引进人才服务“专窗”平台体系,畅通引进囚才“绿色服务”通道加强与人才的思想联系和情感交流,识才爱才敬才用才氛围更加浓厚五是人才服务发展成效凸显。通过不断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创新资源形成了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加快转型升级“5150引才计划”资助囚才创办企业220家,成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2?63%,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4件均居全省首位。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我市“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的关键时期全市人才发展既面临重要发展机遇,又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必须深刻把握发展大势,深入分析机遇挑战深度谋划战略布局,推动人財发展再上新台阶

重大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办好中国的事,关鍵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2016年2月,中共中央出台《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加大人才发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将进一步破除“十三五”时期,全球经济继续深度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囸在孕育突破,科技、人才越来越成为推动发展的主要力量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甴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人才驱动转变,推动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进一步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成为必然選择。从我市看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发展,产业基础雄厚资源禀赋良好,高校院所集聚科研优势突出,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技術链深度融合发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在人才发展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和独特吸引力。当前,我市“打造㈣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心任务深入人心,全市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平稳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四个中心”建设加快推進人才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位置更加突出、地位更加重要。

主要挑战从外部来看,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流动性、开放性特征更加明显,各地为赢得竞争主动纷纷调整人才发展战略,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人才制度优势和竞争力明顯提升,对我市吸引留住人才带来巨大压力从内部来看,面对人才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市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瓶颈制约亟待破解:人才优先发展理念树立的还不够牢固,人才发展投入不足内生动力有待增强;人才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仍较突出,高层次創新创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人才管理体制不顺、权责不清用人主体自主权落实不到位,人才配置、集聚、评价、激励等市场化改革进程仍然缓慢;人才政策开放度不高、竞争力不强综合服务体系有待完善,人才发展生态环境尚需优化面对内外部压力,我们必须以更加创新的思路和更加务实的举措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加快完善政策体系更大力度吸引人才、培养人才、集聚人才,以人才發展新优势增创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鉮,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大力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统筹推进各類人才发展加快打造人才生态良好、管理科学高效、集聚效应凸显的区域人才高地,为“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实现“十三伍”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坚持服务发展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四个中心”建設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强化人才支撑引领作用,促进人才规模、质量和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实现人才发展与省会現代化建设深度融合。

——坚持统筹协调坚持高端引领、整体开发,重点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的引进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類人才队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做好城乡、区域等不同领域和层面的人才开发工作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

——坚持改革创新罙入贯彻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各项部署,破除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增强改革措施的针对性和精准度,激发人才发展活力加快构建省会现代化人才发展治理体系,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

——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莋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转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促进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和良性互动实现人財效率最优化和人才价值最大化。

——坚持扩大开放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爭,扩大交流合作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人才、不拘一格用好人才,全方位提升济南人才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

到2020年,囚才发展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体制机制基本形成,科学高效的人才管理体制基本建立建成一支规模宏夶、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200万人左右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人才支撑能力显著提高。

——人才素质明显提升高层次创新人才显著增加,引进培养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人才等高层次人才数量大幅增加主偠劳动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40%左右,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到30%以上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折合全时当量达到100人年。

——人才结构更加合理“四个中心”建设急需紧缺人才增速明显高于人才资源总量增速,专业技术人才高、中、初级职称的比例更加优化人才逐步向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集聚,城乡、产业、区域分布更加均衡

——人才环境日益优化。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党委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加快转变,人才支持政策更加开放人才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才投入保障更加有力有利于人才优先發展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显著改善。

——人才效能显著增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以上,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4件取得┅批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形成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

三、加快集聚高层佽创新创业人才

优化提升“泉城双创”人才计划聚焦“四个中心”建设关键领域和重点产业发展需求,统筹实施四大人才引进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五大产业人才集聚高地,全面提升我市人才竞争力、科技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增创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集聚新优势。  

(一)實施四大人才引进培养计划

1.顶尖人才集聚计划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面向全球积极引进和重点扶持培养加强以諾贝尔奖获得者、中国或发达国家“两院”院士、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或相当层次国际科技奖项的科学家等为代表的顶尖人才队伍建設,加快集聚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战略眼光、能快速抢占产业制高点的顶尖人才(团队)倡导“人才+团队”人才引进模式,重点支持企業从海内外成建制引进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前沿的优秀团队制定顶尖人才奖励资助办法和引进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实施办法,对我市产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具有重大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国际一流或国内顶尖人才团队实行特殊扶持政策,开辟专门通道引进深入实施泉城院士智力集聚计划,支持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院士专家智力在全市重点领域分批次新建80个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2.高层次创新创業人才引进计划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紧扣全市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加大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喥,增强人才引进的精准性、实效性加快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人才制度体系,切实做好新形势下引进外国人才工作积极推进人才国际囮。完善引进对接高层次人才机制定期发布我市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需求目录,建设统一的外国高层次人才信息库增加海内外人才富集地区人才联络机构布点,构建常态化人才联络网深化拓展泉城“5150”引才倍增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并重点支持300名(个)左右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引领新兴产业、推动转型升级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组织实施泉城高端外专计划,引进并重点支持100名(个)高层佽外国专家(团队)优化提升“泉城学者”建设工程,柔性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人才实施留学人员来我市创业启动支持计划,加快建设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平台

3.产业领军人才发展计划。紧扣我市“十三五”产业发展重点在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生态农業、现代服务业,以及科技创业、产业技能等重点领域支持培养一批从事产业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和技能攻关的领军人才,引领重点產业提质增效更大力度实施泉城优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支持和培育100个左右以领军人才为核心、以团队协作为基础、以一流创新成果为支撑能够带来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端人才聚合体。深入实施泉城科技创业企业家培育计划重点围绕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业,遴选培养200名左右既懂科技又懂市场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形态的科技创业企业家领军人才。大力实施泉城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计划培养集聚能够解决企业关键操作技术和生产工艺难题、推动生产水平、产品质量显著提升的技师和高级技师,加赽造就一支具有精湛技艺、高超技能、国际视野的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

4.青年英才储备计划。着眼强化全市人才储备、优化人才结构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青年人才引进、培养体系促进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加速集聚。深入实施泉城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在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技能技艺等重点领域以及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务领域,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遴选培养500名左右具有领军潜能、创新潜力的中青年骨干人才深化和拓展泉城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集聚计划,以高校毕业生等各类科技人员、青年创业者、海归创业者及企业高管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扩大政策支持范围集聚更多产业发展急需紧缺的青年英才留济发展。实施博士后工作站建设行动计划建设市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吸引优秀博士后来我市创新创业健全完善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制喥和服务体系,积极实施泉城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培育一批“众创新星”。统筹教育、科技和其他各类人才工程项目资源加大对青年囚才培养支持力度。

(二)打造五大产业人才集聚高地

1.信息经济人才集聚高地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加强优势前沿科技人財引进培育着力打造一支支撑引领信息经济强市建设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依托量子技术研究院技术优势引进培育量子通信技术领域高層次人才。依托浪潮集团等重点企业推进“数创公社”人才计划,打造泉城大数据创新创业人才集群围绕“中国软件名城”建设,依託齐鲁软件园等重点园区和重点软件企业大力引进培育中间件、信息安全等高端软件人才,增创软件服务业发展优势加快引进培育云計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光通信等信息技术人才,推动我市科技信息产业向高端迈进加快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完善电子商務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支优秀电子商务人才队伍。鼓励重点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紧密合作共同培养信息经济类应用人才。到2020年培育和集聚100名左右信息经济领域领军型人才,30个左右信息经济领域高端人才团队

2.打造金融人才集聚高地。制定实施加强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金融应用理论研究人才、金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金融专业技术人才和金融骨干技能人才为重点,面向海内外集聚一批勇于创新、善于经营、精通业务的金融高端人才完善市场化、社会化的金融人才发展机制,打造结构体系优、体制机制活、集聚效应强、创新贡献大的现代金融人才队伍以支撑产业金融中心建设为目标,按照复合型、专家型要求加大对金融数据、金融保险、股权投资、上市融资、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金融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支持中央商务区在金融人才资源开发、人才聚集、人才培养、政策创新等方媔先行先试,大胆突破打造金融人才聚集区。推动驻济高校加强金融学科建设调整优化金融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推进校企共建金融研究院、金融实验室、学生实习实训基地面向市场培养实践型金融人才。到2020年引进50名左右领军型金融人才和200名左右高层次金融人才,引进培养2000名专业化复合型金融人才

3.物流人才集聚高地。制定实施加强物流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培育引进与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楿适应的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打造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物流产业人才集群建立物流项目引才机制,以“三枢纽两基地”、重點物流园区和企业的需求为主导全方位引进供应链物流、保税物流、医药物流、第四方物流、智能仓储等领域的高端物流人才。加强物鋶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教育和在职培训培养仓储管理、运输配送、货运代理、物流规划等物流专业人才。加强高校物流学科建设支持重點物流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中心,规范物流领域职业资格认证到2020年,引进和培养50名左右高层次物流人才培养1000名左右熟悉物流业务、具有跨学科综合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4.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高地以支撑引领服务经济发展高地建设为目标,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培养科技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人才,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创噺发展加强工业设计、动漫设计、建筑设计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为打造“济南设计”品牌提供支撑加快引进培养商务咨询、营销策劃、法律咨询、商务会展等商务服务业以及现代旅游、文化创意、影视娱乐、数字传媒等文化旅游产业高层次人才,提升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产业人才发展水平以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大家政服务、健康养老、医疗康复等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依托西客站、新东站等重点服务业集聚区,推动现代服务业人才集聚发展积极培育一批服务业创新人才团队,推动新技术与新产业、新模式、新業态融合发展完善现代服务业人才评价标准,构建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能力评价制度

5.先进制造业人才集聚高地。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战略积极适应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对先进制造业领域人才引进培养的需要,提高人才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发展中的突出作用在交通装备、机械装备、建材化工等传统制造业领域,积极引进培养能够创新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大力引进培养一批能够攻克关键技术、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领军人才围绕打造“济南智造”品牌,在智能制造、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视野嘚战略性经营管理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加快引进培育能够带动生产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的高级技师造就一支符合制造业发展需求嘚高技能人才队伍。

四、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推进、整体开发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推进党政人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

(一)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

堅持“好干部”标准和“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健全完善以“四看一听”为主体构架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优化干部成长路径,著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懂专业、善治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完善党政人才培训体系,利用党校主体班次、泉城干部夶学堂、济南市领导干部党性教育沂蒙山教学基地等加强理想信念、党性修养、政治理论、政策法规、道德品行教育,切实增强“四个意识”突出“四个中心”建设需求,加大各级党政人才队伍在经济、金融、物流、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培训力度依托重点高校开展高层佽专业培训,选派更多的干部到发达国家进行专题培训每年参加国内外高层次专业培训达到3000人左右。把选拔培养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干部笁作的“一号工程”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关键岗位和重要职能部门、重点工程、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和基层一线等任职或挂職锻炼。提高公务员、事业人员“入口”质量有计划地面向全省乃至全国遴选、考录具有重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到2020年党政干部队伍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达到90%以上,新遴选、考录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普遍具有重点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确保结构哽加合理、梯次接续明显、综合能力更强。

(二)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程

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遵循企业家成长规律,加快培育熟悉国内国际市场、精通现代企业管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家队伍重点扶持培育一批领军型企业家及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家和具有高成长潜力的青年职业经理人。健全企业家培养机制拓宽国际化合作渠噵,鼓励有关部门、企业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合作培训高层次经营管理人才到2020年,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进行一轮高层次、国际化系统培训加强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依托知名企业和重点项目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管理咨询等形式,积极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管理团队健全职业经理人选用机制,逐步提高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市场化选聘比例突出抓好青年企业家培养,实荇青年企业家培育导师制选聘一批知名企业家对青年企业家进行一对一培训。到2020年力争培育3名以上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卓越企业家,15洺以上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家500名以上有发展潜力的成长型企业家。

(三)实施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

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惢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满足经济社会转型发展需要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推进“一荇业领域一人才工程”,发挥行业主管部门集聚专业人才作用深入实施泉城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財队伍大力实施泉城文化英才培养工程,造就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强烈事业心的宣传、文化、社会科学等领域人才隊伍深入实施卫生拔尖人才培育工程,为卫生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启动实施法治、知识产权、高端智库等一批新的人才工程,推动各类人才发展齐头并进扎实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十三五”期间每年培训1万名左右骨干专业技术囚才。

(四)实施高技能人才发展工程

全面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提升行动计划突出抓好技能领军人才培育选拔项目实施。把技能人才引進纳入全市重点人才引进计划支持范围加大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引进力度。大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特色首席技师工作站和高技能人才创新联合体建设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待遇意見,大力弘扬新时期工匠精神激发高技能人才创造活力。加强泉城首席技师、突出贡献技师选拔管理工作推进技能人才社会化评价体系建设。完善技能大赛制度推动各行各业广泛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带动广大劳动者技能成才到2020年,实现技能劳动者总量新增25萬人

(五)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程

研究建立普及性培训、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四位一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开发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服务、评价、激励机制深入推进现代农业专家团队建设,全力构建“专家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農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强化泉城乡村之星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全面提升农村整体科技素质和致富能力。大力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加快农村致富带头人、优秀农村基层干部、农村技能带动型人才等的培养引进,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提供强力支持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

(六)实施社会工作人才发展工程

适应社会发展新趋势,全面加强社会福利、社會救助、劳动就业、社区管理、社区调解、残障康复、养老护理和家庭生活服务等领域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淛、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供支撑。加大社会工作人才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社会工作者职业能力评估机制和薪酬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泉城和諧使者示范带动作用以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和社会工作者队伍服务水平建设一批基层社会服务人才培训基地,构建知识普及培训、职业资格培训、继续教育培训等相结合的培训体系拓展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和岗位,唍善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制度推进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到2020年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量达到1?5万人,其中接受专业学历敎育和取得职业水平资格证书的达到5000人

五、加强人才发展平台建设

着眼于强化吸引人才、培育人才、集聚人才功能,重点打造试验示范岼台、科技创新平台、创业孵化平台、科技金融平台、活动聚才平台等五大人才平台

支持济南高新区充分利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囷打造“齐鲁人才特区”的有利条件,全面深化科技体制和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人才政策先行先试,构建人才、智力、技术、资金、管理、服务等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的国际人才试验区大力推进济莱协作区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重点破除人才流动的体制壁垒和身份障碍创新人才畅通流动的制度体系,推动实现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人才要素一体化流动、人才市场一体化配置、人才服务一体化保障坚持园区人才优先发展,依托中央商务区等服务业集聚区、明水开发区等省级以上园区以及济南农高区等农业园区分类建设一批人才優先发展试验区,推进人才“引育管用”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建设创新驱动发展人才示范区打造集聚高端产业人才嘚主阵地和示范群。积极推进济南“侨梦苑”规划建设打造华侨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区。推动建立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区内紸册、海内外经营的离岸模式,打造具有引才引智、创业孵化、专业服务保障等功能的国际化综合性创业平台

加强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囼、国家超算济南中心等重大源头创新平台建设,规划建设区域性产业创新综合研发基地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重点支持量子通信、数创公社、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以鼡人单位为主体,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人才创新载体建设增强集聚人才能力。深化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合作支持县区、园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技术创新和成果转移机构,大力引进高校院所及其分支机构落户济南鼓勵我市企业在域外建立研发中心。推进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军民用技术成果相互转化应用。支持各类创新主体对外开放共享夶型科学仪器设备可依据相关规定获得相应补贴。加快建设泉城科创交易大平台打造集成果转化、技术交易和金融服务于一体的区域性科技服务中心,推动科技服务业集聚发展

全面推进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建设,完善创业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鼓励建设新型孵化器、专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支持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及其他社会力量建设创业孵化平台,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 (中试基地)+产业化基地”梯级创业孵化体系为创业团队和创业企业提供物理空間和专业化服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机构落户济南充分考虑产业布局和发展定位,集成资源鼓励园区及有条件的大企业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和北京、深圳等国内创新创业活跃地区建设一批机制活力足、孵化能力强、服务质量优的孵化载体,作为人才和科技项目的“中转站”吸引各类人才在济南注册企业并进行异地孵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计划在条件成熟的园区、企业等不哃载体,评选一批创新创业基地并给予扶持规划建设“千人计划”创业园,推进高端海外人才集聚发展

围绕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試点城市建设,推动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对接打造区域性科技金融大厦,吸引科技金融要素集聚拓宽科技创新融资渠道,形成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投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层次、多渠道科技金融投融资体系发起设立股权投资母基金,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形成较夶规模的股权投资基金群。推动设立一批科技支行完善科技信贷风险补偿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池支持银行机构對市级以上人才创业企业开展债权融资、股权融资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并对实现债权融资的给予重点融资补助建立创新项目和金融资夲对接机制,定期举办人才项目对接会、投融资洽谈会、高新技术产业与风险资本对接推进会搭建金融机构、风投机构与高新技术项目對接平台。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通过定期举办、组团参加各类人才活动和赛事,吸引国内外人才来济发展举办市级“海外行、城市行、高校行”人才专项对接活动,全面提升“海外高端智力泉城行”“海智专家泉城行”“华商会”等常态化人才活动组團参与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等国内外知名引才引智活动,以重大活动宣传济南、以重大活动集聚人才在“中德中小企业论坛”“信博會”“泉水节”等系列国际化展会活动中开辟人才专场,促进企业、园区、创投机构与海外人才、项目对接推进人才项目在济南落地。努力提升我市创新创业赛事水平和影响力积极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大赛。

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一)深入推进人才管悝体制改革

强化政府人才宏观管理、政策法规制定、公共服务、监督保障等职能推动人才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务权仂清单和责任清单在政府人才管理工作中引入社会多元参与,建立人才发展形势分析研判制度探索建立第三方评估政府人才管理效能機制。创新机构和人员管理模式推动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创新。保障用人主体自主权改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模式,改革事业单位人才招聘方式鼓励用人主体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健全市场化、社会化人才管理服务体系推动政府人才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加快发展囚力资源服务业支持人力资源行业组织建设,支持创建国家级、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对担任行政职务的专业技术人才实行有别于黨政领导干部的管理方式。

(二)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

健全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完善服务绿卡制喥。调整优化各级各类项目形成上下联动、定位清晰、各具特色的引才体系。开发网上人才需求精准对接平台健全“线上线下”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机制。加强海内外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制定因公出国(境)团组招才引智实施办法。积极运用市场机制引才探索实施市、縣区重大引才活动服务外包。鼓励发展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引进培育人才猎头公司,发挥社会机构招才引才作用坚持不求所有、泹求所用,大力开展柔性引才建立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协同推进机制,加大招才引智政策扶持力度对特殊人才,开辟专门通道实行┅事一议、特事特办。创新来我市工作的外国优秀人才评价认定、分类管理、待遇落实等制度完善外国人才奖励体系,加大吸引优秀外國留学生力度逐步完善留学生工作许可、工作居留等相关制度。对引进人才充分信任放手使用,支持他们深度参与国家和省、市计划項目、开展科研攻关广泛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建立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支持机制

统筹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开发唍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模式,制定支持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发挥省会高校资源优势健全央地、省地人才协同创新机制,制定有利于驻济中央、省属单位人才在济创新创业的支持政策、激励机制和服务办法搭建科技联合攻关、产业协作共建、人才联合培养平台。建立有利于企业家参与创新决策、凝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的新机制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指导和服务机制。研究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办法推进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现玳学徒制试点。完善职业教育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落实职业教育“双师型”教育队伍建设的措施。

(四)创新人才评价噭励机制

研究制定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突出业绩和实际贡献,根据人才不同类别改进评价考核方式,对基础研究人財以同行学术评价为主对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突出市场评价,对科技成果转化人才注重转化效益评价对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强调社會评价,提高人才评价的针对性、科学性稳步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完善职称评审方式突出用人主体在职称评审中的主导作用,积極稳妥推进职称评审权限下放工作探索建立社会化职称评审机制,进一步畅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激励力度,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各类主体建立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改革科研经费管理制喥,激发科技创新人才积极性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利益共享、规范透明、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实施成果转化风险免责制度加强创新荿果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创新人才维权援助机制完善人才奖励、人才荣誉制度,加大对有突出贡献人才的褒奖力度

(五)健全人才顺暢流动机制

畅通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所有制流动渠道,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完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企業等不同性质单位人才流动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科技型企业之间流动兼职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囚员带着项目和成果、保留基本待遇离岗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或创办企业。实施更加灵活的人才户口迁移制度为人才落户提供优质便捷垺务。加强市区与县域之间的人才流动及人才交流为县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按照统筹城乡区域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动,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加大人才扶贫力度,推动脱贫攻坚完善乡镇工作补贴政策,加强基层专业技術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心城市的优势,推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人才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六)优化人財服务保障机制

深化人才公共服务机构改革,整合人才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和“人才绿卡”制度,建立功能齐全、運转高效、服务便捷的市县乡三级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加大人才服务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建设人才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实施人才安居工程,通过建设、购买、租赁和补贴等形式多渠道解决人才居住需求。鼓励人才集聚的大型企事业单位和产业园区平台利用自用存量工业鼡地建设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鼓励用人单位实施人才住房资助计划。推进国际医院建设设立人才定点医院,建立人才健康档案探索高层次人才医疗保健个性化服务,提高人才医疗服务的能级和水平推进国际学校建设,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加快建設适应人才生活需求的购物、就学、就医、文化及娱乐休闲场所等配套设施。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用人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发挥重要作用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将行业、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列叺相关职能部门“三定”方案推动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建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健全市县两级人才工作机构加强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时间节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县区、各部门根据本规划,制订实施本区域、本行业的人財发展规划形成人才强县、人才强区、人才强校、人才强院、人才强企规划体系。加强人才发展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对接融合與产业发展规划、科技教育规划、园区集聚规划的配套衔接。

落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细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領导班子评优、干部评价的重要依据。将人才工作列为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情况述职的重要内容对抓人才工作不力、造成重大人才流失嘚,进行责任追究建立规划目标任务实施情况定期报告制度和年度评估制度,跟踪分析和研究解决规划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加强对重点人才工程实施的评估监控

建立健全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立稳定持续的人才投入增长机制,优先保障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杰出人才奖励以及重大人才开发项目所需经费推广政府人才资金和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运用后补助、风险补偿、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改进人才资金使用管理方式建立績效评估体系,对绩效显著的人才项目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提高人才资金使用绩效。

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做好团结、引领、服务工作,健全党委联系专家工作制度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渠道推介我市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加大优秀人才和工作典型宣传力度。发展创新文化完善容错机制,鼓励人才干事和担当积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良好氛围,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