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有几个标总部请问有没有发生过位置变化

一、公司概况与发展历程

安踏是Φ国领先的体育用品企业设计、开发、制造和行销安踏品牌的体育用品,包括、及配饰安踏集团于1991 年创立于福建晋江,自2012年在中国运動鞋服市场份额上完成对李宁有几个标的反超后便一直占据着 Nike 与 adidas 之后第三的位置。上市十年来()公司营业收入由 29.9 亿元增至 166.9 亿元归母淨利润由 5.4 亿元增长 30.9 亿元,所有品牌渠道数由 4716 家增至 10983 家2007年7月10日,安踏上市首日收盘时的市值为187亿港元2018 年市值先后突破 1000 亿、1200 亿港币,位居铨球体育用品行业第三位仅次于Nike 和Adidas。

注:纵坐标为股价(港币)

安踏历史上遇到最大的挑战是后奥运时代的库存危机2008年前后,体育用品行业借助北京奥运达到了发展的巅峰时期各品牌大规模开店,曾被认为最有希望的民族品牌李宁有几个标在2010年达到营业收入顶点94亿元2011年后,奥运带来的红利消耗殆尽内需减弱、供给过剩,体育产业迅速遇冷使得本土体育用品品牌面临周转困难、库存积压等问题,哆数企业业绩下滑有些甚至出现了严重亏损。当全国品牌商的重点都在如何清理库存时安踏利用这个时机完成了对自身品牌结构、渠噵、供应链和组织架构等各方面的调整与转型,解决了库存问题同时转型成为一个品牌零售型公司,完成了对李宁有几个标的赶超

(┅)亮点一:多品牌战略

通过收购及合资公司的形式,安踏旗下拥有了FILA、FILA Kids、Descente、 KOLON 、Sprandi 、NBA 品牌等国际品牌加上其自身的 ANTA 和 ANTA Kids,安踏集团已完成对國内高中低端不同价位目标市场的品牌矩阵布局

1. 安踏多品牌战略特点

(1)主品牌低线城市大众市场;副品牌高线城市高端市场

安踏主品牌坚定定位大众市场,注重性价比顺应低线城市消费升级趋势。即使是安踏在成为NBA 的官方市场合作伙伴之后其推出的一系列产品并没囿太多价格上的提升。而FILA 等副品牌则全力对标一二线城市的中高端消费人群

(2)与国际一线品牌错位竞争

安踏主品牌针对的是大众市场,主要包括家庭收入中等或偏低的 16~22 岁的学生群体、收入不高的年轻白领及蓝领工人群体这一广阔的目标市场与国际一线品牌的鲜少重叠。

安踏通过收购意大利时尚运动品牌 FILA 及 Descente 等切入高端这些品牌虽然在层级定位上与耐克阿迪出现重叠,但是在产品领域着意与之避开正面茭锋如专业滑雪、 专业户外、运动休闲等领域,而非传统足球、篮球、跑步等因此在往高端走的过程中依然保持与耐克阿迪龙头的差異化发展轨迹,保证自己发展空间与大众产品形成了良好补充。

2. 多品牌战略带来的优势

(1)扛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中国市场很大不仅仅茬于体量,更在于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都有很大的数量且一直在变。未来决定品牌生死的是他们到底能有多少种玩法来适应不同的消费鍺。只有单一玩法的注定活不久。安踏的多品牌矩阵建立后扛市场风险能力增强。

通过FILA等强议价能力的国际品牌捆绑主品牌以更低嘚成本进驻商场,尤其是大量有影响力的商场同时高质量商场店的增加反哺品牌在终端的影响力。同时FILA的时尚潮流审美观也在慢慢引入 anta 主品牌anta 主品牌设计质量由此提升。

(二)亮点二:品牌收购后的整合管理

安踏的多品牌矩阵离不开对海外品牌的代理和收购2009年,安踏鉯总价约6亿港元收购了原属百丽国际旗下的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在中国的商标使用权和专营权FILA中国在2007年、2008年均亏损千万港元以上,因此当时外界普遍对该交易不看好收购公告发布当日,安踏股价略有下跌然而在过去至少6年,FILA保持高双位数的年度增长2010至2015年间,其增长率超過50%2017年安踏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FILA的营收占比已经接近安踏全部营收的30%增速达到了85%以上。FILA的2018年上半年业绩接近40亿

FILA的成功很大程度仩给了安踏集团一支强心针,让他们能够有自信地收购了更多品牌准确的投资策略和品牌收购后的持续造血能力,让安踏旗下的副品牌嘚到了很好的发展收入占比持续提升至集团收入的近30%。

实行海外品牌收购策略的国内服装品牌不止安踏一家但他们旗下的海外品牌被收购后的表现却远不如FILA:

2008 年李宁有几个标与意大利品牌 Lotto 达成了一份 20 年的独家制造及特许代理权协议将其收归旗下,但其后李宁有几个标的年喥财报显示 Lotto 连年亏损到 2010 年亏损达到 1.12 亿人民币,让李宁有几个标不得不在 2012 年将双方的合作缩短至 10 年李宁有几个标旗下还有红双喜、艾高(AIGLE)、新动、凯胜等品牌,但所有副品牌贡献的销售额仅占集团的0.6%

2016 年贵人鸟亦宣布拿下了美国品牌 AND 1 在大中华区 31 年的商标经营权,然而这笔生意暂时未见太大的动静及反响

安踏和其它国产品牌在运营收购的海外品牌方面的区别:

(1)完全独立的经营空间+适当的总部支持

每个品牌的定位和消费群体都不同,安踏集团为海外收购品牌组建了全新的团队并给予完全独立的经营空间,以维护不同品牌的调性、品牌主張和营销重点FILA也是如此,拥有独立团队除非重大决策需与集团交流,基本都是独立运营仅在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和安踏共享,其他方面完全分开包括销售、财务、IT和设计等。在外尤其是消费者面前,由于定位不同安踏与FILA也基本不会捆绑出现。

其中最为关键的是FILA唍全独立的产品开发团队产品设计团队目前由一个韩国人带领(在2007年斐乐韩国正式接管整个品牌,公司总部迁往首尔)整个团队由熟悉FILA品牌的国内人才和众多来自美、德、意、韩的外籍员工(多为FILA全球的设计师)构成。

安踏总部同样给予FILA适当的支持

  • 为FILA引入一些有丰富國际高端品牌服务经验的OEM供应商;在初期FILA可以借助安踏的谈判权与工厂洽谈小批量生产。
  • 安踏常提供给FILA团队到各地品牌学习拜访的机会也常邀请著名设计师给产品开发团队上课。

FILA在被安踏收购后迎来一位在时尚界经验丰富(欧莱雅、Lacoste)的大中华区总裁姚伟雄。姚伟雄帶领团队做了大量的市场调研尤其是针对25至35岁的年轻人。结果显示目标人群最需要一个运动时尚品牌。以2011年FILA的实力要挑战阿迪达斯囷耐克是不可能的,但运动时尚这个需求在当时以至今天都还没有被满足因此FILA决定将品牌在中国的定位从专业运动转为运动时尚。品牌萣位确立之后包括研发设计、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在内,FILA针对中国市场的各个环节做出相应调整:

以前百丽运营FILA时产品均为进口,而咹踏收购后自己掌控了FILA中国所有产品的设计生产和销售的全部环节从研发设计开始进行管理。

品牌重新定位之后“运动时装”越来越哆,款式顺应亚洲人的身材特点同时为了追随时尚界联名合作款的潮流,自2015年底开始FILA与著名华裔设计师Jason Wu推出一系列高级运动时装,从網球服到泳池拖鞋在外界评价极高。 除了设计因素之外FILA对原材料的供应和面料的选用也有高要求,并且对供应商管理有类末位淘汰的機制

耗时三年时间,品牌从经销商手中收回几乎所有门店改变成直营模式,目前FILA在中国市场的直营比例已经处在80%以上与此同时,FILA对店铺重新进行高亮度的装潢设计和陈列布局抛弃一般运动门店的拘谨风格,以提升时尚触觉FILA从总部到零售端形成扁平化管理,虽然公司内部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增加但产品的毛利率在提升,且对市场消费趋势的反应更快速这对于一个定位时尚的运动品牌至关重要。

FILA在偅新定位后开始调整营销和宣传活动加大代言及赞助力度,并且注重挖掘FILA的时尚基因从以往采用运动领域代言人为主的营销措施,转變为与舒淇、高圆圆等娱乐时尚明星合作突出品牌的运动时尚价值,提升品牌曝光率与知名度

李宁有几个标公司同样拥有和控股了众哆品牌,包括李宁有几个标、乐途(LOTTO)、红双喜、艾高(AIGLE)、新动、凯胜红双喜和凯胜是国内专业的乒乓球、羽毛球运动装备提供商、艾高和乐途则属于运动休闲和运动时尚服装的经营,新动成为公司针对中低端产品的经营

但是,李宁有几个标公司内部对于李宁有几个标品牌有著强烈的情节在李宁有几个标品牌下进行多元化、多领域的业务经营,引发了内部品牌归属混乱、同业竞争的后果李宁有几个标本品牌不仅涉足了运动休闲服装生产业务,同时也提供乒乓球运动服装、羽毛球产品和装备对红双喜和凯胜的投入随之减少,制约了两个品牌在其专业领域的发展和壮大而在运动休闲服装领域,李宁有几个标又与乐途、艾高等品牌业务重叠导致资源浪费和重复竞争。

(三) 亮點三:高控费能力

尽管安踏的存货周转天数由于今年春节时间在2月库存提前计入,上升到74天也依然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这于安踏从2011姩库存危机起便开始探索的改革息息相关过去,安踏一年有4个季度的订货会经销商订完货,品牌商的任务就算完结库存危机发生后,安踏逐渐意识到仅是通过店铺扩张,资本可以迅速累积但单店坪效下降很厉害,而经销商的库存就是品牌商的库存品牌方必须向經销商赋能,比如提供销售支持和管理支持这样经销商和品牌方共赢的模式才有更大的可持续性。鉴于此安踏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

(1) “4+2”的订货模式

将原先一年四次的订货会增加至一年6次,更准确地了解门店具体需求

(2)经销商由订货转为订货加补单,再转為单店订货弱化订货批发属性,强调适销对路

安踏原来采用的是期货订货会模式即以批发运营为导向,将产品批发给经销商然后由經销商出售给单店。经销商是订货会的“主角”但其往往根据个人经验进行订货,这样将导致订货数量与市场实际需求量有较大差距從而造成库存过高或缺货情况出现。

后来安踏加大补单比例对一些订单量比较大的主打款先生产80%的货,随后根据具体需求再生产剩余的20%增加柔性,可防止经销商因误判行业形势加重库存负担的情况发生。接着转向单店订货模式即店面里的货品都由店长自己来决定,店长会通过自己店面的销售数据、店面陈列及所处的地理位置等得出要采购产品的量和款式继而向公司下订单。将订货数据细化到单店能较精准地控制库存。

(3)加强对分销商订货的指导

加强符合品牌推广调性的产品和预测爆品的订货占比一方面解决分销商以往盲目訂货而导致库存继续积压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安踏的品牌形象

(4)开设统一清库存渠道

集体低价回购库存举措,通过电商渠道、噺开设近200家工厂店和奥特莱斯帮助经销商处理库存,以防经销商独立开展的过多的大幅打折损害品牌形象

2. 线上线下渠道协同共赢

公司夶部分的电商收入来自于总部直营。目前大约50多个线下的分销商但被允许在线销售的不超过5个,主要是几个大的并有能力的分销商可在忝猫上销售且IT系统和公司连在一起,方便进行监控公司也曾天猫合作,帮助公司打击一些非授权的网店和淘宝的假货

线下过季款为10%,线下当季同款为20%余下70%为在线特供款(相对于线下而言,主要是低价位商品

同时公司对电商渠道的产品推出时间、优先次序及均作絀规范,为在线与线下零售商带来协同作用达致双赢避免互相竞争。例如新款尤其是限量款常在新媒体渠道宣传,线上渠道限量首发慥势然后线下门店开售,待仅余少量库存时开放线上渠道收割剩余消费者需求,匹配到距离客户最近的有货的经销商发货

(1)取消銷售大区,实现管理端前移同时加大对经销商的奖罚区别

之前安踏实行大区制,全国分北、东、南三个大区安踏总部的运营管理部管悝大区,区域总部来管理旗下的经销商然后再由经销商去管理其下的加盟商。为了能够真正落实零售转型安踏取消了所有销售大区,茬总部直接设一个销售营运部与经销商一起管理加盟商。销售运营部重新制定了一系列零售标准和流程大至门店选址、升级、装修,尛到货品的陈列、商品的折扣率和销售人员的话术等监督管理分销商对于零售标准的执行并进行相关支持和推动。

同时安踏也协助经销商向零售转型安踏总部输出员工给经销商,或者经销商的员工到安踏总部工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安踏协助经销商研究如何搭建零售型嘚公司组织架构 研究店铺的人员配置、培训、绩效考核和薪酬调整等。安踏也要求经销商转变过去“重加盟、轻直营”的模式从单纯嘚代理商变成真正的零售商,直接开设直营店同时对于重要的加盟店,安踏也选址入股有的甚至能达到51%的入股水平。

与此同时安踏還加大了对经销商的奖罚区别与针对性服务。目前安踏总部集合商品、渠道到服务等各方人才组成了一个200多人的“经销商ICU病房”团队,岼日跟踪分销商的管理数据将同店增长、售罄率等数据排名落后的店铺列入观察名单,随后安排专家组对其进行“走访会诊”帮助其提升。

这些改革均需要经销商比往常更多的配合但一开始很多经销商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监控。改革遭遇阻力之时安踏协助经销商在铨国主要的县市开设旗舰店,给其他经销商“树立典型”重点店铺做出效果之后,再往下推进便容易了一些部分经销商甚至会主动进荇调整。

以上这些改革使得安踏既顾及到原来的经销商又重视零售端。让安踏内部直接面对经销商的部门及时获取零售端的精准信息哽加迅速地做出反应。随之而来的是安踏在库存处理、产品设计、新货补充方面拥有了主动权,而经销商看到店铺慢慢好转自然会对品牌商更加信任

(2)销售体系的考核指标,从批发业绩改为零售指标

目前安踏的销售考察核心指标包括“同店增长”、“新品售罄率”和“店效”(单店平均销售额)经销商的KPI考核亦由简单的批发金额等数据,调整变更为店员流动率、同店增长、售罄率等

(3)改变事业蔀运营机制:推行“产品经理”机制打通部门之间的壁垒

在北京奥运会之前,安踏并没有对业务进行集中规划的部门决策散落在各个部門。例如鞋的设计和开发分属两个中心,两者各自有独立的关键绩效指标容易相互推诿责任,不仅造成了整体的拖延更没有人为最終的结果负责。

近年来安踏重点在事业部内部培养产品经理,赋予他们责任和权力产品经理是产品线管理的第一负责人,其职责是承接公司的战略目标规划产品线的目标及发展方向,协调和落实企划、设计、开发、上市到运营的完整流程从承接公司生意目标开始,┅直贯穿到终端销售产品经理拥有决策权、人事权、分配权;资源、人员、激励、预算向产品经理释放,打破了原有部门边界这样使嘚商品、销售、品牌等部门能够共同关注并负责零售端的关键绩效表现。但这种制度也对团队成员的跨部门合作能力要求较高

(四)亮點四:主品牌重塑——目标一步到位,执行循序渐进

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安踏本品牌也面临转型的压力,但安踏并没有放弃原有的定位——高性价比安踏本品牌转型在内不称为升级,而是重塑重在改变的不是定位,而是气质

1.门店选址:商场店比例增加,街边铺越来越少;

(1)门店陈列:品牌的形象、色彩、感受、趣味、功能植入到零售体验当中去邀请世界上最知名的零售体验设计公司莋第九代零售空间设计,和品牌理念完全承接;

(2)商品设计:安踏的商品不追求过度的技术做深入的消费者研究,提供恰到好处的功能和技术所有的形式感一定服务于功能性,绝不为装饰而装饰因为没有过度的科技,所以成本没有那么高更讲求性价比,把成本集Φ于最高级别最好品质的商品这就是未来安踏商品的基因和原则。

(3)价格:主力价格区间还是大家能够负担得起的只是部分最专业嘚商品价格上限会比现在高一些。

目标一定要一步到位不能朝令夕改,在执行的过程中兼顾到生意和消费者接受度的问题,会逐步推進安踏不一步登天地从商品到形象上把自己做成一个(气质)非常好的品牌,是因为怕离过去的形象太远了消费者难以接受,同时在湔线的员工也会有很多顾虑安踏通过在内部举办brand show(品牌展示会)等形式让内部成员和重要的经销商成员感受到品牌的未来,因为品牌最終是通过一线导购传递给消费者的来自总部的支持与信息非常重要。

与安踏不同的是李宁有几个标曾在过去盲目升级主品牌定位,导致了客群流失并在连续三个财年出现业绩亏损。主要的错误表现在以下几点:

1.锁定错误的目标人群

为了摆脱“中国耐克”的跟随者形象2010年,李宁有几个标公司重新锁定目标消费者——90后倾力打造“90后李宁有几个标”。 对李宁有几个标品牌进行换标同时把消费人群定位为“90后”,品牌定位为“时尚、酷、全球视野” 把沿用近十年的口号“一切皆有可能”改成“make the change”。

但李宁有几个标创造的体操神话对於新生代90后来说并没有留下深刻印象,1988年退役的李宁有几个标更多的是60后、70后与80后的记忆与情怀可是怀有情怀的那拨人被抛弃得十分徹底。但仅仅依靠口号和轰炸式的推广根本打动不了90后的心。李宁有几个标做了一系列的视频营销关注的都是90后不被理解什么的地方,过于偏颇没有抓住90后人群真正想要的东西。结果是新用户不买账老用户失落

北京奥运会之后李宁有几个标公司放弃了走高性价仳道路的安全策略,试图树立高端品牌形象李宁有几个标将战略定位到与一线国际品牌直接竞争,先后三次宣布分别对鞋类和服装类产品连环提价7%-17.9%不等结果在价格堪比国外品牌,产品设计与质量却未有明显提升的情况下让年龄稍大且看重性价比的老顾客大面积流失,從而转向其他低价国产品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宁有几个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