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与亲朋好友拼团该叫什么名字?

拼多多用三年时间从一无所有到跻身中国电商三甲之列,仅排在马爸爸和奶茶老公之后,这一增速堪称奇迹。抛开现世的种种烟花富贵,在2015年,阿里巴巴和京东已然是龙头老大,苏宁易购、唯品会、1号店、小红书、聚美优品、蘑菇街、美丽说、凡客诚品新贵等等也在深扎各个细分领域,电子商务无疑是一个竞争白热化的红海市场。

回到2015年,拼多多为何选择做“拼团式”社交电商?

成功的创业者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马云满世界卖了几年中国黄页,刘强东卖光盘刻录雄霸中关村。为什么要在行业里深耕多年?

一是能洞察用户需求,二是积累了行业上下游资源,三是笼络精兵强将。

一般印象中拼多多的客户是“小镇青年”和“银发一族”,但创始人黄峥的背景却很国际化。黄峥是浙大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来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深造计算机硕士。2004年毕业以后进入谷歌美国总部(还没上市的谷歌!),先后做过软件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后来,参与了谷歌中国的组建,想必也是认识李开复老师的了。招股说明书中着重强调了黄峥在谷歌后来成为了一名数据科学家,发表了一些学术论文。

一名谷歌海归数据科学家,怎么会创办这样一家有争议的公司,而不是去某个大公司做高管?答案或许只有黄峥自己才知道。

黄峥的连续创业者之路始于电子商务。2007年,他成立了一家卖手机的电商公司,后来出售套现。2010年,他带着第一个项目的技术团队创立了电商代运营公司乐其,招股说明书中也提到了做B2C消费电子和家居的平台Quku.com。2011年,他创立了一家叫做Xinyoudi的游戏工作室,直到2015年开始做拼多多。

从这些经历来看,黄峥是数据科学家出身(十年以前这可是个生僻词汇),顶尖大学毕业,谷歌总部职业生涯,具备国际视野,这样的连续创业者毫无疑问会吸引顶尖投资人的注意。黄峥有深厚的电子商务背景,而后的游戏设计开发经历很可能激发他设计“游戏化”的社交电商。

除了黄峥之外,拼多多还有其他两名初创团队成员仍在高管团队中,分别是CTO Lei Chen和产品开发总监Zhenwei Zheng,两人都是从Xinyoudi时期就跟黄峥一起打拼了,分别担任CTO和CEO的角色。另外,两人都是黄峥的同学/校友,Lei Chen毕业于威斯康辛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清华计算机系本科,Zhenwei Zhang本科和硕士都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系。

回到2015年,电商领域还有哪些玩家?黄峥可以选择的路径都有哪些?

一般而言,市场有增量和存量之分,但凡想干票大的创业者都想做增量市场,可是增量市场不好做。电子商务无疑是一个存量市场,阿里巴巴旗下淘宝已经完成向手机端的转型、天猫也在发力品牌商入驻,可以说是唯一的平台型电商龙头地位不可动摇。

至于增量市场,一开始的问题往往不是竞争激烈与否,而是增量是否存在。用户需求是否存在,买单意愿是否强烈,这些才是增量市场最大的坑。与其空谈海市蜃楼一样的增量,不如在存量中寻找增量,这才是考验创始团队能力的时刻。

生于杭州长于杭州的黄峥对阿里巴巴再熟悉不过,他的脑海中一定浮现过一副挑战马云的画面,然而彼时的他在外人看来只是一个做游戏工作室的谷歌海归。黄峥所能作为参照系的只有2015年已经上市的京东、当当网、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等。

  • 京东:从3C数码起家,在图书市场正面刚掉了当当,在商超市场借1号店易主之际超车,建立了211物流体系和自有金融平台;
  • 亚马逊(中国):一直挣扎在融入中国和国际范儿至今;
  • 当当网:那时候已经滞长了,今年卖给了海航;
  • 唯品会:货架特卖电商;
  • 聚美优品(美妆特卖电商):其实跟唯品会一样都是货架闪购模式,聚美优品始终没有摆脱美妆的痕迹。

以上这些都是上市公司,黄峥跟他们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当时,还有很多像黄峥一样想进入电商,或者已经先他一步进入电商领域的人了。这些人既能“上天”目光远大,也能“入地”抓住一个细分领域建立竞争壁垒,堵上投资人问“BAT做了你的模式的话,你怎么办?”这类问题。黄峥是有数码产品背景的,但那是2010年的事情了,五年过去了,3C数码早已是京东的天下。

  • 易趣(3C数码电商):腾讯亲儿子,后来战略性放弃给了京东;
  • 1号店(商超电商):创始人出局,后来贱卖给了沃尔玛;
  • 其他垂直领域:凡客诚品(服装电商)、乐淘/好乐买(鞋靴电商)、寺库(奢侈品电商)、母婴电商(蜜芽、大V店)、每日优鲜(生鲜电商)。

内容电商在2015年有多火?问问罗振宇的粉丝就知道了。这个领域常见的基因是媒体、论坛,以黄峥做游戏的背景来说,内容跨步也有些大了。但有一点是相似的,如何调动起用户的参与感,让他们玩起来。

  • 什么值得买:至今仍然很活跃,我最近才在上面花320买了两双专卖店里699一双的锐步,印象深刻;
  • 逻辑思维:罗胖在2015年前后开始转型做电商,先是卖书,后来卖文具,最后开始卖月饼、卖大米,也是毁誉参半,最终转型知识付费平台得到。其他很多媒体大号在那几年都干过电商的活,比如一条、吴晓波频道等等;
  • 马蜂窝:严格意义上马蜂窝算是旅游行业了,之所以放在这有点事后诸葛亮,马蜂窝做原创旅游信息BBS,沉淀内容之后做旅游电商,最终凭借2018年世界杯期间的“旅游之前”广告成功获评“互联网三傻”之一。

化妆品和数码产品分别抓住了少女和少男的心,于是催生出了代购,后来是跨境电商,抓了一波消费升级的红利,以及制造业去产能升级的时间差。

  • 活跃在朋友圈里的代购们。

今天谈到社交电商头把交椅肯定是拼多多,可在2015年蘑菇街和美丽说才是社交电商的代名词。主打推荐模式,沉淀成BBS,然后再转化销售,用今天的眼光看,链条稍长,内容沉淀需要时间,增速始终不够,但这不是社交电商仅有的形式。如何让用户互动起来是社交的关键,这倒是有几分游戏的意味。

  • 网红电商:后来发展成直播、快手和抖音。

2015年团购电商已经到了合并收割阶段,一方面说明传统团购存量市场已经成熟不宜进入,另一方面也说明以低价为开山斧的团购形式在中国已经跑通,对于创业者来说不需要教育市场了。

  • 大众点评:UGC点评商铺, 一直想做社交,直到合并一直没做起来;
  • 美团:低价低价,中国市场的王道,捧红了王兴;

事后诸葛亮了,2015年的时候还没有新零售的提法,但当时已经有线上巨头开始布局线上了。黄峥又没有线下基因,这条路自然也是走不通了。

  • 苏宁:苏宁易购今年开始全面发力了;
  • 国美:自从黄光裕事件之后,停滞不前了;
  • 银泰:后来成为阿里巴巴“新零售改造第一案”;
  • 沃尔玛、京客隆、物美等超市:当时比较有代表的是多点mall和物美的合作,颇有点现在京东到家的味道,可惜出来的有点早,自有物流跟不上,达达物流这类三方平台才刚刚起步。

此时,摆在黄峥面前的问题是:

  • 在一个垂直领域电商建立竞争壁垒(活下来);
  • 提炼唯品会和聚美优品的货架特卖机制(做大上市);
  • 挖掘社交、内容、游戏、团购机制链接上电商(差异化竞争)战。

他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呢?

  • 2015年4月,拼好货成立,主打自营生鲜电商平台,主打C2B拼团闪购模式;
  • 2015年9月,拼多多成立,主打第三方商家入驻的全品类社交电商平台;
  • 2016年9月拼多多和拼好货合并,合并后产品技术以拼多多为主导,运营供应链以拼好货为主导。

按图索骥的看,黄峥当时做了如下选择:

我无从得知拼好货为何选择了生鲜垂直领域(一个非常考验供应链的品类),或许是基于高频低客单,或许是情怀,或许仅仅是因为风口,那年除了每日优鲜,还有中粮我买网/本来生活/许鲜/顺丰优选等等入局者。这个过程帮助团队历练了采销、仓储和配送能力。

至于拼多多的成立,要算彼时游戏工作室CEO Zhenwei Zhang的功劳,他率先提出拼单模式可以做成平台,游戏公司也要干。这是一个闭环且增长迅速的商业模式,大量的客户被低价和熟人信用背书吸引。于是,黄峥大胆的把它复制到了全品类上。

至于拼团闪购模式,有唯品会和聚美优品做开路先锋,这是一条在巨头夹缝中生存可行的通路。

我尝试画了一下年间拼多多的市场定位图:

电子商务是一门流量生意,谁能把用户笼络在平台上,谁就拥有了跟供应商要价的实力。完成交易闭环的时效决定了公司变现的能力,订单完成的越快,变现的能力就越强。

这是一张非常简略的市场定位图,也没有数据依托,在此做几点说明:

1、去中心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淘宝系成立之初凭借去中心化的平台迅速笼络了数量庞大的供应商,当时它的对立面是百货商场,时至今日淘宝系占据了电商超过半数的份额,自然已经是一个中心了。

2、京东相比较淘宝自建物流配送,自选商品起家,是更加中心化的做法。唯品会使用的特卖机制依赖于平台去跟商家接洽,品类也相对集中,所以放在更加中心化的位置。

3、社交软件天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裂变迅速,但是变现渠道难,曾今的QQ和现在的微信在用户量过亿之后还在苦苦探索变现通路。相比较而言,短视频/直播/微博等直接跳转购买链接或广告植入的方式变现时效性更快捷一些。

4、很多细分领域都有去中心 VS. 中心化的不同打法,通常成长的也都不错,比如母婴领域大V店 VS. 蜜芽,海淘领域小红书 VS. 洋码头/网易考拉。去中心化和中心化不是非黑即白的命题,如何在个性化和标准化之间做到取舍考验着每家企业。

5、饿了么&美团美食配送团队自建,非常中心化,订单通常能在一小时内完成,所以时效性很高。

6、银泰、苏宁线上部分讲的故事都需要率先自建门店,所以是很中心化,时效性有很慢的生意。小米有品等垂直品类电商都要在某个领域内建立口碑,时效性偏慢。

黄峥的拼多多在交易环节中植入了社交属性,而不是把两者分离开,从而获得了指数级裂变的效果。

其他可供使用的X-Y坐标轴影响因素有很多,欢迎大家勘误补充,比如:

  • 价格:客单价、平均售价、成本优先 VS. 差异化;
  • 品质:不同品类很难界定,姑且代表耐用度;
  • 地理:一二三四五线城市、县乡镇村;
  • 物流时效:当天到、隔天到、本周到;
  • 消费频次:每天、每周、每月;
  • 商品类别:3C、书籍、生鲜、百货等;
  • 成单方式:特卖、团购、下单、拍卖;
  • 推荐机制:PGC平台推荐、UGC用户发帖、好友点评;
  • 流量红利:社交、内容;

复盘总是容易的,我们能够从百度指数拼多多和相同量级竞争对手之间的博弈过程。每一个超越,每一个反超,最终拉开量级差距背后,黄峥和他的团队一定经历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无数个赌命的关口。

2016年8月拼多多百度指数超越美丽说

2016年10月拼多多百度指数超越聚美优品

2017年3月拼多多百度指数首次超越蘑菇街

2017年7月拼多多百度指数超越唯品会

站在2018年,我可以用耳熟能详的互联网词汇,“消费升级”“消费降级”“新零售”“小程序红利”,剖析这个案例。这都是后话了,当每一个商业决策做出来得时候,黄峥们能有多少参考依据?从这个意义上,黄峥是幸运的:

  • 微信红利:微信持续覆盖人口,上线小程序;
  • 人口迁&城镇化移:逃离北上广,部分一线城市生活经历的年轻人回流;
  • 棚改货币化:农村人口进城,基础设施升级;
  • 房地产六个钱包:所谓“消费降级”;
  • 物流网络升级:四通一达下沉城镇;
  • 去产能&贸易战:中小型生产厂商无单可接,目测拼多多的商户一端中短期内是不缺产能的。

像这样的例子我能举出很多很多,如果以IPO论英雄,我们该如何面对和回答拼多多的成功呢?

每个时代都有他的机遇,再固若金汤的强大对手都有疏忽的一刻,如上的事件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其中不乏“负面事件”,能否穿透事件看到机遇,考验的正是创始团队的决策能力,也是拼多多投资人沈南鹏们最关注的。

不论决策背后的价值判断,这一定是一家数据驱动决策的公司,它的核心团队到上市为止都有两位是数据科学家背景。

今天我们感知到的拼多多是一个“消费降级”“假货丛生”“收割白发一族”的争议企业,这不是消费者的错,这是拼多多自身定位的难题。未来,拼多多会如何定位自己?从招股说明书看:

简而言之,Costco+迪士尼,物有所值和娱乐的结合。如何实现呢?通过普罗大众“情报员”形成的分布式网络,而不是当下热门的超级大脑一样的中央化AI系统。这是不是又将是黄峥打造的下一个游戏呢?

后记:写作本文的原动力来自于我参与创立的企业也碰到相似的起步阶段选择困难,而且我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创始人并非白手起家,他们业已取得了不错的行业积累。当他们开始创业,要选择的是在哪个方向发力,既能避开巨头,又有富足红利,团队基因还很匹配,同时,资金需求量也够。

本文系作者授权钛媒体发表,并经钛媒体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
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钛媒体平台仅对用户提供信息及决策参考,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
想和千万钛媒体用户分享你的新奇观点和发现, 。创业或融资寻求报道,。

}

得到App首席运营官马想:来这之前,我打算去卖麻辣小龙虾

2019年5月26日,得到App正式上线3周年。「得到」团队通过16场主题演讲,完整公开了从事知识服务3年来的工作心法。

「得到」首席运营官马想分享了“不用互联网手段,怎么运营得到”,他认为,有别于其他类型的商业物种,得到想做基业长青的事业,最稳的办法就是以学校为模型,从校友、老师、荣誉等方面着手运营。

“得到为啥不做H5刷屏?为啥不搞裂变?为啥不做拼团下沉?为啥不做组队打卡?日活怎么不涨啊,用户增长怎么这么慢啊,你怎么不看看数据,怎么不出去学学增长黑客啊。”

作为得到APP首席运营官,我经常收到上面这些质疑,有来自用户的,也有来自同事的。今天既然是得到开放日,我就彻底开放开放。说一说,这些为啥,到底是为啥。

3年前,我特别想去卖麻辣小龙虾。当时刀哥(得到App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邀请我:你来罗辑思维吧,我们在做一个新App,叫得到。我们聊了半天,刀哥说我看你很有天赋,你抓紧来吧,显得特别求贤若渴。

进入得到的时候,我是这家公司的第一个运营,直到当上COO成为最后一个运营,变成了一个无法甩锅的人。那这个锅我应该怎么背呢?如果我要比脱不花干得好,该怎么干?这么大的战略问题,最好的方法应该是找一个可以对标学习的原型,才能找到突破的方向。

有时候,我觉得我们该学媒体,有时候,觉得可以学电商,学天桥学德云社,学电视台,学出版社。

也一直向互联网同行、向海派的京派的粤派的各种APP、向大牛行家学习,借着得到内容领先的优势,凡是来公司请教内容生产拜访罗胖脱不花的,我都要求请求换一个运营问题。都非常有启发,有收获,还真学了不少(比如内容营销、拼团裂变、签到打卡、增长黑客、分销 、北极星指标),正准备学以致用大干一场。

忽然有一天,脱不花去参观了一个备受教育界推崇的学校——十一学校,回来就疯了,不能学互联网了学错了。我们最应该向学校学习啊,之后我们全公司就展开了十一学校你学不学得会,每当我们有选择困难的时候,都会再去十一学校看看。

脱不花还举了几个数字:世界上的公司,超过百年的,数都数的过来。但是大学,哈佛牛津剑桥,都有几百多年的历史。

差不多同时,蔡钰和李国刚,在另一条路上,做了得到大学第0期的成功实验。更加坚定了我们对标学校的决心。

确定了这个方向,我是悲喜交加哭笑不得的,悲的是“你有你的计划,老板另有计划”,完蛋了白学了,学的运营手艺用不上了。

喜的当然不是COO还能当,是工作变得更简单了。明白了为什么,自然就知道了干什么怎么干。

既然选择了一个对标,就坚决去模仿学习,不犹豫一条道走到黑。我们应该坚决地『像运营学校一样,运营得到App』。

所以开头的几个问题,现在有答案了吗?

得到为啥不做H5刷屏?为啥不搞裂变?为啥不做拼团下沉?为啥不做组队打卡?日活怎么不涨啊,用户增长怎么这么慢啊。

为啥?因为好学校,从来不是以扩招作为增长目标的,她们有自己的增长维度。

那我再更加开放一点,借此向各位亲用户同学亲同事汇报汇报,我是怎样从四个具体的点上,做到「像运营学校一样,运营得到App」,要是你发现哪条不符合运营学校,请随时指正补充起哄。

说到一个学校好不好,第一个要看什么?对,校友。各位同学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对学校来说,学生质量是教学之本嘛,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运营老同学保证用户质量才是第一重点,拉新反倒在其次了。

去年526得到两周年2000万用户,今年3周年,不好意思还没到2988万。说多不多,但我敢说,这就是中国最上进最爱学习的2988万了,那我们是怎样找到这些校友的呢?

人家学生凭什么让你挑?很简单,教学质量:你有什么课程、专业、老师和知识解决方案,才会吸引到什么样的学生。

我很幸运,有行业里最好的内容同事,还有令人闻风丧胆的得到总编室,严把质量关。因此得到有了最好的知识服务内容。

有了这个教学质量做基础,运营工作就简单多了,不用标题党不用骗点击,只需要正心诚意有一说一。原原本本地把内容推给老用户,只要不影响同学的信任,就自然完成了双向的筛选。得到的同学,会把自己的所学所得所思所想,把自己的校友身份,把向母校的推荐权,作为一种荣誉,努力让自己的亲朋好友、同事甚至自己的父母儿女也请来得到,优秀的人身边也总是优秀的人,一传十十传百,这就是得到的增长模型。

在内容控制上,我只做了一点微小的贡献,其实也比较败家,守着罗胖这么大的IP,不过这个IP今天下午听说也要被杀死了。守着全网最高净值的用户群,得到没卖过广告没接过软文。还是那句话,绝不能伤害老用户老同学的信任,学费都交了,也不能再看广告了。

听完上边这些,是不是觉得这个COO太破了,不单败家还不看数据啊。

不能不能,还是要看的,我每天看的运营数据,有七项核心指标,没有销售数据,而是用户分享、收藏、退出率这几个体现用户满意度的数据,还有留言、笔记、互动这几个体现用户参与感的数据,这才代表同学们对得到的认可。

当然也看新用户数据,互联网学校毕竟不是线下学校,你再有本事,不能关门不许人家进。再说我们也非常欢迎所有人都下载得到。但光下载,也就相当于来得到参观,对于我们来说,只是多了一个ID,还不是多了一个同学。

要真正在这听过课、看过书、和老师和同学有过交流,才叫一个真的用户,一个真正的同学。每天,来得到参观的有3万多人,最多也就1万5千人留下成为校友。确实有很多人下载完之后发现要开展一段充满挑战的学习之旅,就知难而退了。

经过这层双向选择,带来得到用户的高纯度,也强化了彼此间对校友身份的认同。

比如去年在深圳的跨年演讲,一位得到同学发了一个朋友圈:我不知道得到怎么做到的,全程没有手机响,除了广告时间,没人四处走动。得到同学达到了维也纳观众看音乐会的水平。

为什么?因为加入得到,就是加入了一个高素质的校友网络,这是严肃的、基于学习思想交流的校友聚会,校友间共同完成了母校的荣誉。当然不会有人去破坏它。

说完我们和同学共同建立的校友网络。我再来说说:我们是怎样学习学校,运营荣誉的。

作为学习过各种互联网运营手段的人,有些事对我诱惑特别大,比如,搞裂变拼团,一定会短期内带来新用户的。搞积分系统、搞签到换时长一定会提高当日日活,搞促销一定会拉高当周销售额,但是确定学习学校运营之后,就不能干了。因为干扰荣誉体系的积累。

终于说到优惠券,这不是互联网手段吗?是,也不是。

一般电商的优惠券就是为了促销或者拉新用户。

而得到不是为了拉新,发无差别的优惠券,因为那让老用户老同学反而吃亏。我们的做法,还是学习学校,对现有同学的学习行为做奖励做积极回应,本质上就是奖学金,你可能早就发现了,我们发奖学金的时候还会带一枚勋章,这可不是运营为了刷存在感,而是我们希望把这份成就荣誉铭刻在你的得到账号里,就是我们的优惠券奖学金。

我也在此再次向用户承诺,在得到买课,一定是早买早享受,晚买没折扣,不用等甩卖酬宾,永远都没有。

关于得到用户的荣誉,我还想说说刚上线的得到学分,目前得到学分最高分是713分,707-713分区间大约有1488人。我们邀请了其中30位来到了今天开放日现场。

请允许我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你们是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这些人之所以分高,是因为花钱多或刷时长了吗?还真不全是,还因为他们充满对知识的好奇,一直在探索不同学科和领域;他们不断输出笔记,分享知识制造议题,带动他人一起学习进步。

它并不能让你买东西更便宜。我们的目标,是让得到学分成为每一位同学行走江湖最硬的荣誉。它代表你终身学习的上进心,代表你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分享精神,代表你和全国最积极的人是同道。

对了,707分什么概念呢,在我们公司也就才5个人。你就知道学习有多难,有多么反人性。

学习的反人性还有个体现:长期自学是最困难的,你不知道从哪儿开始,啥时候结束。

但我们回忆一下,小学初中再到高中大学,这十几年不也坚持下来了吗?为啥?因为学校通过节奏感,在调控你的感受和进度。

每天,上课铃下课铃中间课间操升旗眼保健操。早晨早读,晚上小树林。学校用各种节点制造节奏: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小礼堂舞会,运动会;毕业压力大,但你会期待毕业典礼,这是一生中第一个重要仪式。

节奏,也是我们从学校学到的特殊心得。我们希望建立一种节奏,和得到的同学建立共振,把学习这件反人性的事儿一直做下去。

这是某电商网站制造节奏的营销日历,人家互联网可以搞大促制造节奏。我们搞什么呢?

这是得到的知识日历,年初我们就会公布一整年的运营节奏,对齐所有同学的起点、进度和方向,也方便大家安排自己的时间和口袋。

没关注的,欢迎扫描关注,监督我们,一起加入到这个节奏。

节奏还有啥用?重新定义时间,各位得到用户,一年一度的12月31跨年、423、526,对你而言,是不是已经变了呢?

不同的节奏,创造丰富的使用场景,只要你加入得到,其实有很多学习方法:你可以浅尝辄止——有什么好奇的知识点,来得到搜一搜。

可以持续深入——得到里的经典课程,从头学到尾。

可以旁观鸟瞰——每天听本书。

可以流连忘返——当然最好是这样,一天不学习,浑身都难受。

虽然,也许只有我们,在用运营一所百年名校的逻辑来做知识服务,但爱学习的人,不会只下载一个APP,抖音都有人教英语了。除了刚才说的校友、荣誉、节奏,我们还有什么特别拿得出手、特别长脸的竞争力?

对,老师,确切地说,是得到系老师。

今天必然会有很多新人下载进入得到,该给他介绍哪个产品?

我们去参观清华,清华介绍的肯定是杨振宁。不太可能是:“大家看一看啊,这是去年毕业生工资前五专业。”所以新用户到我们这来,我们推荐的也不是销售TOP3,我得推荐贾行家——口语也能这么美,这么有意思;我得推荐天文学课——硬核;推荐刘润老师——每天5分钟,解决商业难题。

得到系老师是我们最大的法宝。比如,刘润老师成为得到老师,《5分钟商学院》可不是每天五分钟就完了。我们要和润总一起运营,与同学多种形态线上线下的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过去三年刘润累计回复留言和问题14393条,举办21场各地线下大课,出版12本图书和3门课作为教材,举办了10场直播。

其中有一场直播,是刘润老师带用户去盒马鲜生田野调查,用实战结合理论讲透新零售。这背后的运营投入和刘润老师的精力投入当然很大,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的运营活动,都至少有五个团队在支持:得到App线上运营、线下运营、编辑团队、图书策划、外部营销策划。还有庞大的产品技术同事。为啥这么投入这么认真呢?因为只有这么认真,才会把专业性传递给同学们。我们每天就是运营老师在得到的影响力,让用户和老师的距离变得更近,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动,教学相长。因为我们要建一所名校,名校的核心资产不是建筑、设备,而是人。

正如梅贻琦所说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所谓大学,不在于有高楼,而在于有大师。

教育家这么看,我们也是。刀哥最近为得到老师注册了一个网站域名 didi master .

我们通过选择过去建立未来

校友、荣誉、节奏、老师。

这就是目前我掌握的得到运营方法,今天全部汇报给大家。这些还远远不够,会继续学习,争取明年能有新的方法可分享。但’像运营学校一样,运营得到’这个指导模型,就定下了。当然,我不是说我们选择学校作为对标就是最好的唯一的,但它也一定不会差。因为,只有拥有一个历史观,才能不断做出正确决定。我们未来去何方,其实是根据我们选择了哪种过去。一个确定的过去,它肯定通向确定的未来。确定的校友、确定的老师、确定的荣誉、确定的节奏,必定会通向一个确定的学校。

还是麦克卢汉的那句话:

“我们透过后视镜来观察目前,我们倒着走向未来。”

[本文作者熊本熊,i黑马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微信公众号(ID:iheima)授权,未经授权,转载必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拼团名称有什么好听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