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台湾武侠小说?

[摘要]第一篇小宝六凤:艳情武侠小说艳情武侠小说合辑》(上部)共有小说14部,分别为:《四海龙女》、《棍王巴大亨》、《巨棒出击》、《冷剑烈女》、《冷剑烈女续》、《粉面毒狼(奔出江湖)》、《虎子娇娃》、《小子难缠》、《八奇屠龙(屠龙奇侠传)》、《浪子燕青(多情浪子)》、《江湖盟(阿通正典)》、《妙美人(花侠浪

第一篇小宝六凤:艳情武侠小说


艳情武侠小说合辑》(上部)共有小说14部,分别为:《四海龙女》、《棍王巴大亨》、《巨棒出击》、《冷剑烈女》、《冷剑烈女续》、《粉面毒狼(奔出江湖)》、《虎子娇娃》、《小子难缠》、《八奇屠龙(屠龙奇侠传)》、《浪子燕青(多情浪子)》、《江湖盟(阿通正典)》、《妙美人(花侠浪魂)》、《千面情狼》、《小魔女六凤(天伦魔女)》。[共计:4,147,309字]《艳情武侠小说合辑》(下部)共有小说12部,分别为:《邪仙陆飘飘》、《大姐出马》、《天机宝录》 、《断虹玉钩》、《小宝六凤》、《小鱼吃大鱼》、《一吻江湖》、《阴功十八法》、《锋镝情潮》、《血剑兰心》、《斩天斧》、《无极阴阳》。[共计:4,230,497字]在genymede兄的提示下找了一本《丹铁神功》算作终结,近期不会再更新了,再加上几本80年代和这个系列差不多算作终结了。再说明下,这些小说在现在看来最多算是艳情小说,非色情小说,请下载时分清。分别是雷笙旺香艳武侠4部:霸掌尊剑,春帐剑寒,瘦楼风月,太湖劫(推荐)。丹云香艳武侠系列 16部:《神龙令》; 《乾坤黑龙剑》(即《南疆侠隐》);苦海孤雏(即《黑侠传奇》);仙宫盗影(即《逍遥神仙》岳凡著);仙劫情缘(即《玄灵异志》);岳震山河(即《五凤缠龙》天宇著);龙翱凤翔(即《龙凤引》);红尘罗刹(推荐);天齐大帝(原归于李凉著)双绝奇侠(原归于李凉著);烈焰狂龙;龙在天;翠羽丹霞;飞云幻雪江湖路;血剑残魂;天心谱。司马玹香艳武侠系列11部:霸枪艳血 ;小子好康 ;多情野马无情刀 ;柔情种马 ;五凤七仙女(推荐); 武林亚马; 落跑英雄; 绕指神剑百炼; 魔手探花; 凝玉莲花 ;夜夜念奴娇 (推荐)。颜斗艳情武侠小说集 6部:颜斗是松柏生在“信昌”时的笔名;爱情杀手;大胆好小子,花俏福星,花心帅哥大;奇童艳福;邪门小子。那时租书亭里除了正规的武侠小说,琼瑶小说外,还有种色情武侠,熟客的话老板就会拿出来,相信大多同龄朋友,都有看过此类小说。我的印象里,此类书经常一到关键时刻,就缺页,想来是已经被前面的租书人撕去收藏了,于是避免不了要问候“前面的租书人”的长辈,并且另赴其他租书亭按书名寻书了。并立下志愿,等以后有钱了,每套书买一套。。。。这些书应该算是 我的启蒙书了。这些色情武侠大概都是盗印的港台版,并且均配以名家身份,文字大为口语化。记得当时流行的“靠”“哇噻”都是出自这些书里。前阵子看到旧雨楼好多朋友在找寻这类小说,有的只知其书名,有的只记得主人公或某一段情节,看来同好之人还是蛮多的。。现在看这些书已经没有当时的那种新鲜感与犯罪感了,有的只是对童年学生时代的回忆。有的朋友很抵触这类小说,认为是垃圾。不过,无论你喜欢也罢,讨厌也罢。无可否认,此类武侠小说,已经在大陆武侠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下面是55本80年代禁书目录,摘自当年保存下来的非法出版物名单 。1.锋镝情潮 *2.冷剑烈女 *3.断虹玉钩 *4.血剑兰心 *5.阴功十八法 *6.棍王巴大亨 *7.小鱼吃大鱼 *8.艳侠双娇9.风流剑侠 署名金庸,伪作(另一书名为《铃玉盟》,署名古龙,伪作。主人公是荀彦隆,该书有本秘籍千拳秘谱,武林奇人青虚子所著武学秘籍,收录天下各门各派的绝技,并绘有示范图式和详细批注。青虚子在扉页题词道:“青拳秘谱,天下奇技,融汇一贯,强敌者稀。藏芥子乎须弥,隅至穷于诡谲,存一心而千幻其掌,可瞬息以应千万变,乃为是书之最也。”少侠荀彦隆在一山洞中疗伤时偶然发现此书,习练后功力大增。10.斩天斧 *11.五蝠血令12.恶虎狂龙13.一吻江湖 *14.一字剑15.魔剑绝色16.邪仙陆飘飘 *伪卧龙生17.小赌神18.小子难缠 *伪司马翎19.情毒书生(第一版)20.剑影丹心(一掷赌武林) *找了好久才找到,改书原名无极阴阳,云中子写的21.妙美人 *花侠浪魂(人物改名)22.稻草人闯江湖23.巨棒出击 *24.江湖盟 *(阿通正典)25.古庵春色 (署名李凉,伪作,主人公宋宜欣,三册,港版,网上也找不到)26.小鬼神功 (署名李凉,伪作,主人公林亚恭,三册,港版,网上也找不到)27.龙飞鸳鸯池28.吟花浪哥29.小侠十五妻 【不知道《霸王十五妻》是否和这本一样】*30.混沌江湖31.奇童江湖行32.冷艳魔女 (署名柳残阳,伪作,主人公谢朗,三册港版,找不到)33.桃花江黑马34.江湖风云会 (秋梦痕伪作,主人公乌龙,3册港版)35.丹铁神功 (网络为《阴阳神功》(台版)感谢genymede兄提供男主名字叫“石辅基”;另一个书名是《魔女邪功混小子》。36.大姐出马 *37.歪哥甘国宝 (署名李凉,伪作,主人公甘国宝,找不到)38.千王骆小千 (署名东方玉,伪作,主人公骆小千,三册港版,找不到)39.浪子与大姐头 (署名东方玉,伪作,主人公马玉龙,4册港版。找不到)40.天机宝录 *41.浪侠甘国宝 (署名东方玉,伪作,主人公甘国宝,找不到)42.千面情狼 *43.欲海奇侠44.虎子娇娃 *松柏生写的45.六妻大侠46.小魔女六凤* (天伦魔女)47.童子神功48.少帅闯五关49.玩命奇人50.赌城浪子51.浪子燕青 *【有名多情浪子,记得当年还是在大学的图书馆看的,悬念设置得很好。还有叫《骠女浪侠》,署名陈青云。这部书四卷本,主人公浪子燕青,并不是《水浒传》的燕青故事。这是一部有很大争议的被禁止的书。其实,该书内容不错,很值得一读,也不是陈青云作品,原名也不是这个。而是司马紫烟的《多情浪子》。大凡冒名作品,都是小名气作家冒充大名气作家的。拿陈青云冒充司马紫烟,算是罕见吧。或者是我少见多怪。52.夜闯少林 (另一书名是《巧燕翻云》署名:东方玉,但也是伪作, 一共四册。这书在网上找不到。书中男主角古少岚,女主角鹃姑,茜姑。讲述男主角是一名少林俗家弟子,被少林长老收养为徒,练成一身好武功,除魔卫道的故事。)53.粉面毒狼 *【正确应该是上官云飞写的《奔出江湖》,此书即墨余生《红花令》、金庸名《粉面毒狼》。简介:清俊飘逸的小侠罗端,早年随伏魔剑客学技,武艺平平。后江湖发生浩劫,伏魔剑客、神州一乞等正派高手相继惨死;罗端也被仇家“鬼国十雄”追杀,仓皇逃亡中无意跌入千古奇洞森罗殿。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森罗殿是武林第一怪杰方不平晚年所设,是武林中人朝思暮想的武林圣地。罗端在这里学艺三月,熟读绢盒秘笈,每日食黑、白两丸以增功力,最后打败殿中泥塑群鬼,学得绝技“九野神功”、“冥王剑法”,得方不平绝世奇剑:五行金剑和十王冥府金钱,出殿时已是当世无二的高手。  罗端再入江湖后,技艺冠绝古今,独领一代风骚;先后同方不平秘册上排列的世上261名高手中的顶尖高手分别交手。  闯荡江湖中邂逅美女糜虹、绛衣仙子等,男女情怀,更增豪气。  全书情节扑朔迷离,读后令人回肠荡气。 作者:盗版作品,署名金庸;>内容:一个得了“痨病”的书生在一个雪夜突然迎来了一个客人,这是个非常有女人味的妙龄少女,两人很快擦出爱情火花,于是这个书生走上了练武的道路,他们曾在飞云帮披“金披风”,习练血雨三式,与对手斗智斗勇,主角也趁机赢得了帮主妹妹齐飞燕的青睐。。。。55.八奇屠龙*【《八奇屠龙》又名《屠龙奇侠传》,另有别名若干。作者署名则金庸、古龙或卧龙生不一,该书早年曾被列入上海滩三大禁书之列,现经楼内众家兄弟考证,确定是司马紫烟作品,故此次以台版原名《菩提剑》推出,以正视听。此书虽有禁书之名,然未见禁书之实,当年文字封锁之荒谬可笑,可见一斑。本书文笔秀丽,情节紧凑,条理清晰,叙事明快流畅,人物形象鲜明,堪称一时之佳作。可惜由于名列禁书,至今未能得见再版。时光渺渺,岁月悠悠,原书大多亡佚星散,除我等沉醉侠海多年者外,知者无多,甚以为憾焉!幸喜侠圣兄博览群籍,典藏无数,左图右史,坐拥百城,是书亦赫然在焉。如此奇文,不敢自珍,特此OCR,与武侠迷共赏。】另外两本是秋梦痕的《四海龙女》和卧龙生的《小宝六凤》和这个系列差不多也加进去了。再转篇评文前 言看小说在一般人而言不过是一种消遣,看武侠小说,大概最可以称得上是一种纯粹的消遣了。书内刀光剑影,龙争虎斗,书外一盏孤灯,一杯清茶,紧张的大脑和神经得以充分放松,要是工作、学习中有什么不顺甚至堵心的事,简单的把自己代入武侠小说,远离尘世的纷扰,阿Q一番,第二天又会精神抖擞地去接受再次的不顺和堵心,作为一个普通人也是无可厚非的。把武侠小说称为“精神的毒药或是鸦片”太过分,因为清醒的看书人毕竟明白书中的一切只是小说家言,不足为法,如果称之为“镇静剂”倒还说得过去,紧张的大脑多少能够得到暂时的放松。以前看武侠小说在文化人中并不是什么端得上台盘的事,喜欢看的人,底下看得起劲,公开场合却不好意思或不会说及这点爱好,否则会被人用“这种东西你也看”来嘲讽。随着港台武侠小说的大量涌入,以及文化氛围的更加宽松,武侠小说不仅公开在市场出售而且正面评论也屡屡见诸报刊杂志。时下所见的有关的介绍武侠的文章,针对民国的旧派武侠小说如北派五大家的作品和作者本人的,大陆的张赣生先生等屡有论及,内容翔实可靠。毕竟北派五大家当年曾长时间活跃在京、津两地,后来更是居住、生活于兹,亲朋故旧很多,故而能够搜集到相当多的第一手资料;而港台的新派武侠评论则基本局限在金庸、梁羽生、古龙和温瑞安四人,近年黄易热潮目前尚未见诸正式出版物,暂时不在本文的论述范围内。对于更广大范围的港台新派武侠的综合评论,只有叶洪生、林保淳、陈墨、江上鸥等几位先生有专文论及。陈墨先生除了著有若干部金庸小说的评论集外,还有一部叫做《新武侠二十家》的著作,对于包括金庸、梁羽生甚至秋梦痕在内的港台武侠作家及其部分作品进行了介绍和评论,其评论比较客观,也比较中肯,可惜当时一般能见的有关港台武侠小说的第一手资料--香港出版的武侠小说估计陈先生看过的很少,所以书中介绍的小说全部是当时大陆的出版物,代表性不强,而且有些是伪作。如果一力苛责陈先生的粗疏与草率是不合适的,即使是我等以港版武侠小说为启蒙读物的老武侠迷,虽然看过的很多,但也同样缺乏对台湾出版的武侠小说及作者的直接了解。由于叶洪生和林保淳二位来自台湾,浸淫武侠多年,台湾武侠的兴起与发展一一在目,更与台湾不少著名武侠作家有交往,因此其评论可靠性高,现在全部为大陆的武侠小说研究者奉为圭臬。除此之外,大陆有不少人自九十年代初开始关注武侠研究,曾有《武侠小说鉴赏词典》等两部专著问世,由于当时有关港台武侠小说作家作品的资料有限,因此在这部分存在不少问题,但毕竟是在文化领域的一个突破,对以后大陆武侠小说的繁荣开辟了先河。针对词典中港台武侠小说部分的谬误,叶洪生先生曾以《台湾武侠荒谬史》专文进行了简单的勘误,不仅使武侠研究专家,而且也使我等老武侠澄清了一些疑问。不过叶先生对于港版武侠小说颇有微词,简单地斥之为书商的盗印、擅改书名等不法行为,不无“严以待人”之嫌。而有些大陆的武侠研究专家对此不加选择的全盘“叶化”,更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了。研究武侠小说谈不上是多么大的学问,对于研究者的功力要求不算高,若以为不过举手之劳则流于草率。或许是父辈长期的教诲使然吧,总以为如果形诸文字,就要言之有物、更要言之有据,而做事的态度更应该一秉古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年前曾见江上鸥先生著专文《打假捉劣存真去伪》,对港台武侠小说的真伪进行了识别,虽然仅仅以叶洪生和周清霖两位先生提供的台版武侠书目为范本,不免挂一漏万,迭有疏漏,但总的来说给当时不少年轻的武侠爱好者澄清了不少迷雾。不过最近看到有网友仍将此文奉为瑰宝,不觉令我等老武侠哑然。看来还是应该把自己多年坐看港台武侠小说在大陆的发展历程系统介绍一下,借用武侠小说作家云中岳先生的话,“写下一些逝去的脉络和传承”,再次擦亮武侠小说爱好者的双眼。下面这些内容是谈不上什么学术价值的,只能说是我们这些老武侠迷对过去少年岁月的一点温馨的回忆。相信老武侠迷中以看港版武侠小说起家者绝不在少,勿以粗陋见笑!一大陆广泛得见足本的港台武侠小说大约始于1981~1982年。斯其时,翻印的《书剑恩仇录》开始在北京和上海露面,进入不少普通家庭,一般认为自那时起,正式揭开了港台武侠小说在大陆公开传播的篇章。据老头子兄回忆,在闽南一带由于华侨甚多之故,甚至有不少港版的武侠小说在1980年就流入大陆,但仅限于个人收藏和借阅。稍后,梁羽生的《萍踪侠影(录)》也在大陆登台亮相,金、梁两位的大名也在普通读者中间不胫而走。自此,不少地方的报纸、杂志纷纷刊登金庸和梁羽生二位还有其他港台作家的武侠小说,比如《武林》杂志选载了《射雕英雄传》中的几章,名为《黑风双煞》,后来又连载足本的梁羽生先生的《江湖三女侠》;《羊城晚报海外版》则连载梁先生的《七剑下天山》;至于笔者见过的其他小报和杂志分别连载《白马啸西风》、《唐宫恩怨》(即《女帝奇英传》)、《紫龙鞭》(假卧龙生)等等,不一而足,这或许算是武侠小说占据出版阵地的一个开始吧!而自1983年左右开始至1989年,掀起了为人们所垢病的武侠盗版的第一次风潮。当时改革开放的号角已经吹响,私人书摊能够摆上街头,目中所见,皆为盗版武侠小说。所谓盗版,自是指没有作者或出版社授权,私自印刷的武侠小说,我们这些老武侠一般称之为“黑书”。当年常见的这些小说,一般两册或三册一套,出版社和出版号全是胡乱印上的,纸张低劣,印刷质量更是较差,错别字连篇、内容前后颠倒是家常便饭,有的地方甚至字迹会模糊不清。所以有的老武侠感慨看完这样的一部小说,推理能力会有相当程度的提高。作者则一概署上金庸和梁羽生两位的大名,原因很简单,当时看武侠的人们就知道这两位。记得有部《玉剑霜容》是例外,署名上除了常用的梁羽生外,还把原作者雪雁署上,算是异数。但是这时期的小说有一点值得称道,就是基本盗自台湾武侠名家的作品,比如司马翎的《饮马黄河》、诸葛青云的《江湖夜雨十年灯》、柳残阳的《大煞手》、萧逸的《春江万里情》(即《花蕊八剑》)、司马紫烟的《八奇屠龙》(即《菩提剑》)、云中岳的《锋镝情潮》、《血胆兰心》、雪雁的《龙剑青萍》、上官鼎的《北邙狂僧》(即《七步干戈》)、曹若冰的《金剑寒梅》、《回龙宝扇》等等,即使是名声略逊的一些台湾武侠作家的作品也同时出现在这个时期,如《江湖黑马》(一般署名上官鼎,真实作者至今不详)、《鹏城墨剑》(即萧瑟的《碧眼金雕》)、《武林第二人》、《乾坤日月令》、《竹剑神辉》(即东方英的《竹剑凝辉》)等等。另外,1985年前后的书摊上还有一种版式的黑书。书的封面为黄色,没有任何其他色彩,仅有几笔勾出的简单人物。一套是薄薄的好几册,但是书内字迹清晰,错别字很少,质量较之前一种高出不少,不过连出版社都没有印上。这样的书当年曾咬牙买过一套《月落大地》,可惜仅仅是足本的前半部,后半部害得我足足找了很多年才在一家租书店得到答案。由于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不久,所以那个时期的书摊上还有公开出售老武侠所熟悉的港版武侠小说的,记得见过的基本是古龙的,如《流星蝴蝶剑》、《陆小凤》等,香港华新图书公司出版,但是价格昂贵,前面所谈及的盗版,第一和第二种一般价格在5-8元间,犹记当初经过深思熟虑后方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买了两本一套云中岳的《血胆兰心》,共花了6.5元;但港版则大大不同,两册一套的《白玉老虎》要价60元,而一套《陆小凤》则要150元。 那时不要说是我们这些学生,就是大人也没有什么余钱去买这些小说。对于老武侠来说,租书店是最经常光顾的地方。以北京而言,在1982年-1989年间最著名的租书店有两家,一在鼓楼之南的后门桥边,1988年后就歇业了;另一在海淀镇的中心,距离海淀区政府不远,此店一直经营到90年代中期才改变经营方向。此两家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在90年以前那里出租的绝大部分是港澳出的武侠小说,另外还可以看到香港出版的《武侠春秋》杂志,租金是学生能够承受的,我这样的老客人可以享受点优惠,上午借,傍晚还,算半天。书的出版商以澳门毅力出版社的书为多,其他的则有香港武功出版社、华新图书公司等。1988年左右开始在海淀的租书店里看到了台版武侠,记得是万盛和汉麟两家出的,后来还看到有金兰文化与风云出版的。这些港澳武侠小说的作者基本包括了绝大部分港台知名的武侠名家:金、梁以外,古龙、卧龙生、司马翎、萧逸、柳残阳、独孤红、诸葛青云、云中岳、司马紫烟、东方玉、上官鼎、秦红、雪雁、慕容美、忆文、武陵樵子、东方英、萧瑟、秋梦痕、陈青云、墨余生、古如风、黄鹰、金童等。《武侠春秋》杂志于港台武侠热潮中出现,提携新人新作,推出不少武侠新秀如蓝田玉、西门丁等。记得蓝田玉的《鬼手天魔》写的颇有可观之处,可惜未能卓然成家,此书后在港出版,归入古龙名下。大陆也曾见盗版;温瑞安更是其中一个,在杂志上他署名温凉玉,连载的是《易水寒》(即今之《逆水寒》)。李凉小说的出现则是1987年以后的事了,他的小说全部署名卧龙生,只有《好小子阿郎》是标明卧龙生、李凉合著。 据天马兄回忆,同一时期的上海,武侠小说的出租同样十分火爆。最早的出租市场位于大自鸣钟和下海庙,有按小时与按天两种收费方式,出租的武侠小说也有不少港澳版,比如高阜的《红绫劫》,这部书里的浪子王岩、公主万飘萍想必广大老武侠兄弟还有印象,这书后来曾以不同的作者名字在大陆广泛流传;更多的是小册本版式的武侠小说,这些小册子一般是100页左右一册,作者署名真伪均有,仅举以下几部为例: 《三十年断剑恨》 萧逸 6册 (伪作) 《化血金刀》 陈青云 6册 (港版也有此名,册数不同) 《血手狂生》 东方玉 6册 (伪作,疑为陈青云作) 《断虹玉钩》 武陵樵子 6册 (台版亦有此书名,但以为伪作) 《沉剑焚舟》 曹若冰 5册 (港版也有此名,册数不同) 相信当时的地下书商不会有那么好的心情把原书一本一本拆开来卖,这些书应该是直接从海外版本照搬过来的,只是距今年代久远,其具体出处不得而知。而黄山兄则回忆在安徽蚌埠一带,出租武侠小说之风同样盛行,港澳版和黑书均有 。老头子兄回忆,在闽南一带,租书店的武侠小说很受欢迎,书则是以港版居多。他在80年代初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射雕英雄传》,分十册,内容与后来大陆正式印行的《射雕英雄传》有不同,不少内容是大陆版所没有的,显然是金庸先生当年在报纸上连载后结集出版的老版本,未做修改。而后来一般得见的包括明报出版社自己发行的金庸作品集(家藏版本为80年代初期出版)在内的金作全是经过金先生精心修改的精装本。这个问题叶洪生和林保淳二位先生在有关文章中均曾论及。 虽然仅仅列举了从北到南几个地方的武侠小说出租简况,但不难看出,当年推行的对外开放搞活的政策在中国社会生活当中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租书店里已经得到具体的体现和发展。 武侠小说这一小说品种自1949年以后已经逐渐消失,文革前后出生的这代人几乎完全不知道有武侠小说这个词。在70年代中后期大家所津津乐道的是传统评书。前几天几个朋友坐在一起聊天,忽然有人说起现在广播电台重播刘兰芳说的传统评书《岳飞传》,顿时大家记忆深处的闸门又被打开,纷纷谈起当年如何中午12点以前准时回家,收听《岳飞传》,同学之间战斗的武器也从玩具手枪和弹弓之类改为棍、鞭(树枝代钢鞭,绳子代软鞭)等评书中的兵器了。沧海兄还介绍说,他在大学时的同学当年家在西北军工基地,为保证广大工人可以专心工作,工厂领导特地把下午上班时间拖后一小时,以便让人们能够完整收听《岳飞传》,可以说《岳飞传》的播出,造成万人空巷在过去的那个年代绝非虚语,而当时人们文化精神生活的空虚也可见一斑。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评书,经过二十多年后能够让一代人记忆犹新,其吸引力之大和影响之绵长可谓文化生活中的奇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宋话本下了这样的评语,“一为娱心,一为劝善,尤以后者为大宗”,岂止是宋话本,就是其后的明清小说、清末各类小说乃至“五四”以后的小说又何尝不是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这一精辟的论断,而传统评书《岳飞传》的广泛流传更是这一论断的最佳注脚!古人有“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等说法,美国现代心理学大师马思洛曾提出“五种需求说”,都指出人是存在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的,而反映在小说的阅读上,则是有人喜欢看风花雪月,有人喜欢看阶级斗争,有人则喜欢看科学幻想等等,不一而足,即使是同一部小说,比如《红楼梦》,也是“有人看出了自由恋爱,有人看出了排满,还有人看出了其他什么东西”,一句话,审美趣向的不同,决定了读者的阅读倾向。大陆的文学作品由于创作理念一直长期受到束缚,单一强调和突出文学作品的社会教化功能。就如同单一强调鸡鸭鱼肉中的高蛋白而忽视甚至否定五谷杂粮中的淀粉一样,时间长了自然是会有反应的,最起码也会觉得吃起五谷杂粮来格外可口。港台武侠小说一进入大陆就广受欢迎,大概可以算是当年大陆文学界长期偏食后的一种自然反应,如果说是对大陆文学全面发展进程中断多年后的一种回补也不算过分吧!二从有关的武侠小说研究著作和文章看,大陆对于港台武侠小说的研究和探讨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其一,很多研究者的观念还没有更新,对武侠小说的夸奖或是仅停留在丰富各方面的知识之类浅显的说法,或是从文艺理论出发,就书论书,过于单一和牵强;而批判的人,则从教化角度出发,以为少年人的流氓行为是来自武侠小说对江湖义气的渲染等等。当然有不少专家、学者身体力行,进行过有益的探索,比如陈墨先生在他的金庸小说系列评论中就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可惜这样的作品实在是凤毛麟角。武侠小说这一中国特色的小说品种流传至今,甚至禁而不绝,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的传统伦理道德因素、民族心理乃至审美趣向是很值得深入探究的,不过那是笔者另外一篇文章中的话题了,就不在这里多罗嗦了。其二,则是不少研究者在观念上就没有完全把武侠小说当回事,因此在掌握资料很不充分和很不准确的情况下,敷衍成篇,自然也就难免捉襟见肘了。对一部作品进行评论,肯定要看过该作品然后再开口;讨论武侠小说,也同样应该如此。大陆、港澳和台湾三地的武侠出版物版本互异,内容或者相异,或者相同,以笔者等老武侠所见,港澳版武侠小说,作为一个特殊的品种,直接影响到大陆的武侠小说出版和流传,可惜从来没有被大陆的武侠小说研究者所注意,甚至加以贬斥,因此下面就武侠小说版本及其有关内容方面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或许因为起步晚没有看过;或许是因为仅仅看过有数的几部,应该说大陆的武侠小说研究者并没有全面了解那一时期港台武侠小说在大陆的流传情况,于是自叶洪生先生全面讲述台湾武侠作家、作品的来龙去脉以后,理所当然地认为大陆能见到的武侠已经没有什么价值!而事实是台湾的武侠小说复兴时间虽然早于港澳与大陆,但时间上其实相差有限,只是版本差别很大罢了。若把叶先生列举的台湾正宗武侠小说比作“正宗五粮液”,早期的港澳版武侠小说中的伪作大概可以算是五粮液酒厂的合作厂或分厂的产品,而大陆书商所出的盗版和黑书基本可以算是纯粹的“假冒五粮液”了,而且有不少可以归入“兑水的工业酒精”之列。若是只喝过这样的所谓“美酒”,却对着“正宗五粮液”品头论足,也就难怪叶洪生先生撰文连称荒谬了。 由于台湾当时与大陆尚处于对立状态,因此台版的武侠小说是很难流入大陆的,即使是厦门这样与台湾仅一海之隔的近邻,租书店中也见不到台版小说。而香港长期作为一个大陆对外经济交往的窗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更是成为一个大陆与外部世界进行经济贸易往来的桥梁,同时在文化上起到了某种传送带的功能。正因如此,台湾的武侠小说之流入大陆首先是通过香港和澳门这两座桥是没有疑问的,只是换上了港澳版的外衣。同时由于武侠小说在港、澳等地同样大受欢迎,名家作品更是出版商的宠儿,但名家个人之力有时尽,于是五粮液的瓶子里面灌洋河大曲之类的现象就非常普遍,而这种同一标签的各种不同类型的名酒也被顺势夹带进入了大陆。 记忆所及,港澳版中古龙和卧龙生的作品数量最多,毅力版的专辑两人作品全在100以上,其中自然鱼龙混杂,真伪相掺,用风格迥异和乱七八糟两个截然不同的词来形容绝不过分。我们当时无从得知究竟古龙写了多少部作品,但是从行文特点、人物性格特征上多少能够看出与古龙本人手笔的区别。比如香港华新出版公司当年有一套古龙的“值得您典藏的武侠小说”,其中大部分能够看出是一个人,即古龙的手笔,但有若干不太一样,比如上官鼎的《剑毒梅香》和《长干行》等,另外《杀气严霜》显然也不是出自古龙之手。至于毅力版的古龙作品就混乱得很了,除了上官鼎的作品以外,龙乘风、黄鹰以及不少本名不详的港台武侠作家的作品均被搜罗进去。而卧龙生的书呢,则大致可以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情节曲折,以击破称霸武林的阴谋为主,这是卧龙生的真作;另一是不停地争夺各种奇珍异宝、武林秘笈,维护武林正义;再一种就是李凉和其他几人的搞笑武侠,间或夹杂若干色情内容。收入港台武侠小说作者之多比之古龙犹有过之。 但是,仅凭作品存在假冒和与台版真作书名的不同就断定真伪,不无武断之嫌。江上鸥先生的那篇文章《去伪存真打假捉劣》共列出台湾作家11人,开列的伪作目录中,有不少由于是不同出版社的产品,所以名虽不同,内容实是相同。由于所列古龙和卧龙生的伪作最多,颇占篇幅,以下仅以司马翎作品为例,简单解释一二。 “司马翎(吴思明,又别名吴楼居士、天心月)真作30部,他人托名伪作60部,真作30部。 《关洛风云录》《剑气千幻录》《剑神传》《仙湖剑隐》《白骨令》《鹤高飞》《断肠镖》《修罗扇》《金镂衣》《八表雄风》《剑胆琴魂记》《圣剑飞霜》《挂剑悬情记》《帝疆争雄记》《铁柱云旗》《纤手取龙》《饮马黄河》《剑海鹰扬(雷霆刀法)》《红粉千戈》《血羽檄》《丹凤针》《金浮图》《焚香论剑篇》《擅车侠影》《浩荡江湖》《武道》《胭脂劫》《独行剑》《玉钩剑》《人在江湖》《杜剑娘》《飞羽天关》《极限》《身无彩凤双飞翼》《烟雨情丝两迷离》《望断云山多少路》《强人》《迷雾》《江天暮雨剑如虹》 他人托名伪作60部:《江湖英杰集》《情侠荡寇志》《飘风零落》《江湖行》《风云》《群英会》《灵剑神童》《黑白旗》《武林枭雄》《鹰爪恩仇记》《鹰爪侠客传》《鹰爪雄风录》《游侠雌雄剑》《荒山神剑了无情》《残剑孤星》《碧血丹心》《定风珠》《孤剑独行》《雷霆刀法》《天关神童》《武林大尊者》《风雷劫》《龙飞九天》《万里追魂》《刀剑情深》《九龙刀》《河岳点将录》《雌凤狂龙》《绝代飞龙》《玉佛心灯》《龙衣铁卫》《快意江湖》《风尘侠影》《圣剑飞鹰》《邪撞邪》《古剑龙鞘》《琴剑天涯》《挥剑问情》《小子难缠》《神机双龙》《千佛手》《金弥陀》《大侠魂》《铁丘魔剑》《六龙御天》《无双剑》《达摩三剑》《沙门劫》《剑气扬威》《剑双飞》《雷天屠龙》《神武门》《小白龙》《剑客书生》”(所列目录全部来自江先生的原文) 姑且不论其中的错别字,伪作中《武林大尊者》即真作中之《檀车侠影》,《剑气扬威》则是《剑海鹰扬》,诸如此类,则不必一一列举了。 另外在江先生开列的真作中,前面谈及的书名不同、内容相同的现象也时有所见,以云中岳作品为例,以下作品一概归于云中岳名下: “《铁拳如电》《大漠龙蛇》《龙虎风云会》《梅谷之会》《气吞河岳》《天涯游子》《许州风云》《威震群豪》《九幽天魔》《霸海飞龙》《霸海风云》《傲啸山河》《玉狮》《对酒当歌》《血汉妖狐》《铁胆兰心》《亡命之歌》《情锁巫山》《锋镝情潮》《大地龙腾》《血剑兰心》《剑海腾龙》《剑海情涛》《剑啸荒原》《万丈豪情》《风尘豪侠》《侠骨芳魂》《绝代枭雄》《比翼双飞》《无情刀客有情天》《莽原魔豹》《剑底扬尘》《九寰腾蛟》《古剑强龙》《侠影红颜》《四海游骑》《江湖泪》《八荒龙蛇》《杀手春秋》《红尘碧玉》《风云英杰传》《湖汉群英》《碧血姻缘》《古剑忏情》《丹红血剑》《四海鹰扬》《蛟索缚龙》《屠龙剑》《冷剑飞鹰》《京华魅影》《幻剑情花》《绝代侠侣》《云魂客》《霹雳刀剑客》《大刺客》《天涯江湖客》《夺命金针》《冷血邪神》《南龙北凤》《草野奇人》《莽野龙翔》《盖世侠侣》《逸凤引凰》《紫彩玉箫》《强龙过江》《剑垒情关》《青锋惊雷》《匣剑凝霜》《龙骧奇士》《剑影寒》《秘简飞虹》《碧血江南》《古剑情深》《火凤凰》《邪神传》《江汉屠龙》《蟠龙踞虎》《魔火情焰》”(所列目录全部来自江先生的原文) 同样我们不理会错别字的问题,该目录中混杂了皇鼎、皇佳、毅力、武功等港台几个不同的出版社的书目,甚至还有泰国版(或许是马来西亚的,记得不准确了)的书名在内。比如《冷血邪神》即《邪神传》,《铁拳如电》即《亡命之歌》等等。至于其中非云中岳的作品反而没有列出来,比如《盖世侠侣》、《紫彩玉箫》等就是伪作。 至于其他作家如萧逸、柳残阳等的作品目录,同样存在司马翎和云中岳作品目录中的那些问题,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于港澳版的武侠小说鱼龙混杂,伪作颇多,叶洪生先生对此颇有微词。但是有一点以为需要在此指出,台湾的武侠出版商在80年代也不是那么守规矩的!对此叶先生也曾语及,但语焉不详。从目前看过的有关武侠小说中发现,上个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为台湾武侠蓬勃发展的时期,名家辈出,新人纷涌,直1966-1967年才沉寂了下去。在大陆于1966年开始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同时,台湾也步大陆的后尘,对社会文化进行了整顿,这实在是个很有趣的现象,可惜一时手头资料有限,具体情况暂时不得而知。直到70年代后期武侠小说在台湾才开始复苏,随即重振雄风,飞速发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金、梁的作品在台改名出版,甚至旧派武侠的名作也被翻出,叶先生和林先生都曾撰文介绍,王度庐先生的名作铁鹤五部曲被挂在古龙名下,以《春水驼铃》等名称上市发售。而本土作家的作品,不少被纷纷集中起来,归在某个名家名下出版。比如瑞如出版社在80年代早期出版了一大批武侠小说,以其中部分上官鼎作品为例: 《八极神童》、《金童倩女》、《剑底飞狐》、《神仙府》、《离雁孤星》这几部,在1984年的北京租书店中均可以看见澳门毅力版,名字与内容均与这几部台版一模一样,而且都是颇受当时读者青睐的。而这些书基本又被大陆书商分别冠以金庸、古龙、卧龙生等名称在大陆出版。后来大概是有书商买到了台湾某出版社的版权,在大陆发行了正版的上官鼎作品集,其书名与台版名称一样。类似上官鼎小说这种现象在其他台湾武侠名家作品中也时有所见,不独上官鼎然,如署名云中岳的《古瑟哀弦》是台湾的老武侠作家郎红浣的作品。 再以秋梦痕作品为例。大梁出版社向大陆的版权购买人出售了秋梦痕的著作权。据叶洪生和林保淳先生介绍,秋梦痕本人姓邓名政,写了一大批武侠小说,作品水平不高,但在台湾的武侠小说界也有一号。而到了大梁的嘴里,秋梦痕变成了一个写手班子,而不再是邓政一个人了,从大陆出的秋梦痕作品集里也的确可以看出这些小说不是出自一人之手。而在80年代初期瑞如出版的一系列秋梦痕武侠小说则明显能够看出是出自一人之手(这些书的内容已有台湾的网友进行过证实)。可见在丰富武侠小说作品内容方面,台湾的武侠出版商的确是走在大陆书商的前面。大陆书商造假在初始阶段还只是推出“三假”产品,也就是本第一节里谈到的“黑书”,无法在正式的书店出售,只是近年来造假的思路有了进步,或许是从台湾的前辈那里取了真经,所以才堂而皇之地走入大陆的正规图书市场。相对港澳出版商而言,我们不得而知其是否有师徒关系,但若说有不少出版于港澳的冒名武侠小说是照搬台湾的产品应该是不过分的。 曾记得当年看书时曾经粗略看过书后的出版时间,流入北京租书店的台版武侠(金兰、万盛、汉麟)大部分印刷于80年代初期,即台湾武侠小说复兴的黄金期,这个时间与港版武侠小说进入大陆的时间几乎完全一样。当年没有互联网,但是台、港包括大陆在内三地之间信息的传递如此之快,实在令人惊讶。从这个时间来看,大约可以说港澳和大陆的武侠小说出版是紧跟台湾武侠小说复兴的脚步的。 三在80年代后期开始,大陆的武侠小说市场开始了更大幅度的升温,正规出版社开始正式介入,市场上正规出版社出的港台武侠小说明显多了起来,比如作家出版社就出了几部陈青云的小说。但是正规的出版社基本要照规矩办,出台湾作者的书,就要购买版权。版权的支出对大部分书商而言是很难消化的一块成本,因此黑书如同80年代一样,仍然存在,只是作者由以前的金庸和梁羽生改成了古龙和卧龙生,这也是市场消费倾向所决定的,古龙、卧龙生之名已经为广大开武侠小说的人所熟知和喜爱。其实,在这方面,台湾的武侠出版商作为大陆书商的前辈是当之无愧的。现在街上有一个称为柳残阳新作的系列作品,是江苏文艺出版社刊行的,江上鸥先生作了序,其中提到这个系列中的《玉剑神箫》一书,系来自某台湾出版社,笔法不类柳氏,然作者古文功底扎实,很有可观之处,虽判为伪作,但还是刊行出来。此书确是伪作,只是大陆很多武侠小说读者其实早就看过,对于开篇的“居易,居易,居之不易”颇有印象,这就是《解语剑》。个人以为笔法颇象慕容美。大陆的后辈书商们在这方面可以说绝对是不遑多让的。金庸的名字不好公开打出,那就用全庸、金康等来代替,用金庸新著代替金庸著,吉龙代替古龙,而武陵樵子则变成了武林樵子,这样一来,既回避了版权的风险,又维持了低成本,而买书的人往往粗心大意,不那么仔细,肯定会上当的。更有甚者,干脆给台湾武侠原著做手术,换人名,改地名,让人一看,肯定是真的“新”作。该看的港澳版没有看,而这些作品基本都进入了大陆武侠研究者的视野,而且还津津乐道,不要说叶洪生先生这样的专家,就是我们这些老武侠迷也觉得十分有趣。不过,后来出现一种很不好的倾向,就是将名家之作据为己有的冒名之作开始出现,给二十世纪末的武侠小说市场开了恶劣的先例。花山文艺出版社出过一部《天残剑》,其内容完全抄自云中岳的《剑海情涛》,署名墨阳子,这个名字后来居然还有好几部武侠小说问世,有不少年轻朋友在我们讨论云中岳作品时还提出这部书,询问真实作者是否即墨阳子,可见其流毒之深。至于其他冒名之作,有的还算顾点脸面,虽然把海外名家的作品拿将过来照搬,但总算改改人物名称,让人猛一下还看不出来历。但是此风一开,趋之者若鹜。鱼目混珠可以得逞于一时,但也就是一锤子买卖,这样胡乱编造一个新作者岂不是一举两得的美事?于是街头出现了一大批新锐港台武侠作家,每个人还有一篇光辉的履历,而小说内容简介则是香艳的诱惑与残酷的杀戮并举,吸引了相当一批年轻人。这些所谓的作家的作品系列,有的是来自台湾的武侠名家,有的是改头换面之作,有的甚至是“拼盘”作品,总之不一而足。结果年轻朋友对于真正的武侠小说作者不甚了了,反而对冒名者津津乐道,比如不少年轻朋友对剑亭作品印象深刻,但其实里面有不少是台湾的言情武侠小说作家忆文的作品。其实,这样的情况在近年的台湾武侠小说市场也是有的。司马炫的《落跑英雄》匆匆一翻,里面不少情节简直活生生的就是古龙《浣花洗剑录》的翻版,甚至连不少主要人物的名字全没有改变,如水天姬等等,围绕这些人物的情节也同样与古龙的原书如出一辙。虽然武侠小说市场上有这样和那样的混乱情况出现,但是正规出版社和一些有识书商在正本清源方面是做了相当大的努力的,不少著名的港台武侠小说作家的真作在大陆都结集出版,除了金、梁、古外,卧龙生、司马翎(浙江文艺版)、萧逸、温瑞安、柳残阳(太白文艺)、诸葛青云(湖南文艺)、慕容美、东方玉、独孤红、云中岳(时代文艺)、武陵樵子、忆文、玉翎燕、秋梦痕(大部分)等等,使武侠爱好者能够看到真正的不同流派的武侠小说作品。这里不得不多提几句司马紫烟。他的小说情节曲折,每每于山穷水尽处又见柳暗花明。而对小说中人物的选择与刻划,也别具一功,迭有精彩之笔,不同凡响。其文笔之生动、流畅更在一般台湾武侠名家之上。他的作品在大陆流传甚广,如《天马行空》和《万朵梅花剑》(本名《千树梅花一剑寒》或《螭龙鼎》),虽然间或有出版社出过《荒野游龙》(另有一名《无影神捕》),可惜有不少作品一直被冠以卧龙生、古龙等人的名义出着黑书。前几年曾有书商开始做司马紫烟作品集,可惜印刷质量之差令人不忍卒睹,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半路夭折。去年有书商发了一套司马紫烟作品集,出色作品收录不多,而且有若干伪作掺杂其中,可信度被降低,殊为可惜。近年的网络武侠创作十分盛行,可惜年轻作者们的眼界太过狭窄,绝大部分人偏食得厉害,一味地模仿古龙、温瑞安和黄易的作品风格,这和市场上不容易看到真正有特色的港台传统武侠作品以及文化底蕴深厚的旧派武侠作品或许有着很大的关系。江苏文艺出版社曾出过台湾武侠十大门派作品,对于大陆武侠爱好者颇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希望出版界的有识之士今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方面对旧派武侠小说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筛选,仿照精美的《还珠楼主全集》那样,出版一些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另一方面对港台武侠小说作品也能够进行系统整理,此举谈不上泽被苍生,但可以为武侠小说这一通俗文学品种的复兴历史留一见证。一则可为广大武侠小说爱好者尤其是有志于武侠小说创作的人士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对于现在年轻的武侠创作者来说,除了提高个人的文字技能与文学修养外,如果能够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才能够真正蔚然成家,将武侠小说这一中国特色的小说品种发扬光大。二则可以为有志于武侠小说研究的学者们提供真实可靠的研究资料,做到有的放矢,不致重蹈前人的覆辙。 元遗山先生在《论诗三十首》中曾说,“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就以此作为本文的结语吧! 后记:看武侠小说,自娱自乐事也!在清风阁中结识了天马、老头子、黄山、玄鹤、小葱、子樵、沧海等一众老武侠兄弟实在是人生一大乐事。多年的陈芝麻烂谷子翻出来尚能有识者与己共话往昔,其中欣悦之情,自感不下伯牙之遇钟子期。本文承蒙众老武侠兄弟百忙中共同回忆当年往事,对若干不足之处作了补充和修改,在此谨表谢意。另外,文中引用资料和谈及的有关情况,除注明出处者外,全部来自本人的记忆,不准确或错误之处不少,欢迎批评指教。-------------私家侦探 校对

第二篇小宝六凤:史图典藏==年画上的可爱宝宝(六)

第三篇小宝六凤:最好的早教在最佳的环境中萌芽---------付小平(专注儿童教育和家庭教育)


在一个人的发展历程中,究竟是天性(遗传)重要还是教养(环境)重要?
心理学家尤里?布朗芬布伦纳认为,先天的生物特征和外界环境共同影响一个人的发展。他将环境定义为“一套嵌套结构,一层套一层,像一组俄罗斯套娃”,发展中的个体处于中心,被几层环境系统所包围,从直接环境(如家庭)到更远的环境,这些环境系统之间以及环境系统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最终影响一个人的毕生发展。
家庭是最重要的早教场所
在生命之初的前几年,家庭这个微环境系统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始终处于核心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是最好的早教环境,生活是最好的早教场景,父母是最好的早教老师。
家庭是社会性发展的起点
从人类发展的角度来看,在所有的社会中,家庭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繁衍后代,并通过养育使其社会化。虽然家庭只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涉及的其中一个子环境系统,但是家庭在儿童社会化发展方面的影响更早、更持久。其他社会环境同样会影响宝宝的社会性发展,但就其力度和广度来看,是永远无法与家庭相提并论的。
家庭作为社会中最基本的单元,还有一个重要功能是为人的发展提供情感支持。它通过血缘关系、依恋关系、手足之情,可以将所有家庭成员紧密联系起来,并成为每一个成员内心情感支持的连结纽带。无论我们长到多大、走到多远,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支持始终是我们的精神力量之源。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他就需要从抚养者那里不断获取身心成长所必需的情感支持。
教育碎碎念:家庭环境在教育效果上有着特殊性。“如果将教育定义为传授,唤起或获得知识态度、价值观、技能、敏感性和一切经验的深思熟虑的有系统的持久的努力的话,家庭教育的功能性将被有效的扩大。”因此,家庭以缩影的形式包含着几乎所有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功能的范围。
人文环境是早期教育的核心
父母的教养风格会影响宝宝应对周围世界的能力。心理学家鲍姆林德认为家长既不应该过度惩罚宝宝,也不应该淡漠处之,应该为宝宝订立一些规则,并有感情地对待他们。她根据父母对宝宝的关爱和控制程度,把教养风格分为四种类型:权威型、专制型、忽视型、放纵型。
权威型父母重视宝宝的个性,既对宝宝充满关爱和温情,又会给宝宝一些限制和约束。权威型父母鼓励宝宝独立,支持宝宝的积极行为,亲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比较多。在权威型教养家庭长大的宝宝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能够自我独立,成就感也比较强。他们和同伴关系融洽,能够与大人合作,也能很好地应对压力。
TIPS:权威型父母的特征
·善于倾听宝宝,给予大量的关爱和照顾
·在合适的边界内鼓励独立,适当提供指导
·鼓励宝宝讨论,允许宝宝表达自己的观点
·公平对待,并保持适当和一致的纪律要求
·多跟宝宝交流,了解宝宝的生活中发生的事
·为宝宝做出行动榜样;
和谐的夫妻关系,会给宝宝营造一个快乐的家庭氛围,为宝宝的身心成长提供积极、健康的情感和心理支持。
在这世上,从不吵架的夫妻可谓凤毛麟角。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几乎都经历过父母吵架、甚至是打架的场景。宝宝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成人,因此父母争吵给宝宝带来的心理冲击,往往是大人难以想象的。当宝宝亲眼目睹父母吵架的情景,他们都会以为家里发生了很大的事情,惊慌得不知所措。如果争吵的话题又跟宝宝相关,他们可能会想: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爸爸、妈妈吵架后会不会不要我了?
当宝宝听到父母充满敌对情绪的争吵声时,他们会感到恐怖与不安。除了心理变化,生理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如脉搏加快、呼吸急促、肌肉紧张、出虚汗等。这些心理和生理反应,跟我们观看恐怖电影时出现的相应变化非常类似。因而,从宝宝的视角来看,父母的一次争吵,堪比上演一部现实版的“恐怖电影”,让人胆战心惊。
情绪没有道德意义上的对错。每一个人都不可能避免负面情绪。在夫妻关系中,如果我们出现了负面情绪,需要及时控制,尽量不要当着宝宝的面吵架,更不要在宝宝面前动手。
依恋关系是指宝宝与主要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一种相互、持续的情感联结。从进化角度来看,良好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婴幼儿适应环境,确保他们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求得以满足。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爱因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对婴儿的依恋关系进行观察。根据婴儿在陌生情境中的反应,依恋关系分为四类:安全型、回避型、矛盾(对抗)型、紊乱型。宝宝和养育者之间的依恋关系越接近安全型,他们越容易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关系。安全型依恋的儿童不仅形成了对其养育者的信任,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获得想要的东西,会获得足够的自信去积极主动地探索世界。
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关键词
敏感性:父母能准确察觉婴儿的信号,恰当而且及时地对婴儿的需要做出反应。
相互性:父母和宝宝相互之间形成积极和谐的关系。
同步性:父母给宝宝同等的社会交往,让他们结交更多的玩伴。
积极的态度:父母对宝宝表达积极的情感,接纳、喜爱宝宝。
越来越多的家庭计划生育二胎。二胎家庭的宝宝和独生子女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一项社会性发展的重要任务——需要学会处理同胞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恰当与否,将影响到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进一步影响宝宝的身心成长和社会性发展。
当小宝出生后,大宝一般容易产生嫉妒心理,既担心父母的爱会减少,也担心小宝的表现会超越自己。随着宝宝的不断成长,两个宝宝之间就不可避免地产生竞争和冲突。
帮助宝宝学会与人和谐相处的好方法
·把自己当作旁观者和调解者
当宝宝发生冲突时,父母尽可能不参与宝宝之间的争吵或打闹。如果冲突比较激烈,应中立地接纳每一个宝宝的情绪,公平地进行调解。
·不要随便比较两个宝宝
要让每一个宝宝都感受到关爱,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谁比谁表现更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一个人都要做最好的自己。
当宝宝之间学会了互相照顾和关爱,并对同胞表现出一些非常友善的言行时,父母需要鼓励和肯定他们的积极表现,甚至进行适当的奖励。
·创造更多的互动和交流机会
不论两个宝宝的年龄相差多少,父母都要为他们尽可能多地创造一起玩耍、积极互动和友好交流的机会,增进手足之情,比如经常陪宝宝们外出旅行、一起运动、一起玩游戏、让大宝力所能及地照顾小宝等。
物质环境是早期教育的基础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游戏就是儿童成长的全过程”。幼儿阶段的宝宝,主要任务就是玩耍和游戏。其实,玩耍也是一种学习和成长。游戏环境对宝宝的刺激作用很重要,幼儿的学习也离不开具体形象的实物或者图片。因此,借助于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进行适宜的游戏或活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瑞士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儿童的游戏要经历三个阶段:
在宝宝出生后的两年内出现,这类游戏的主要特点是对各种动作的重复再现。比如:一次次地把刚垒高的积木推倒重来,一遍遍地推着小车来回走,乐此不疲。
即模仿游戏,出现在幼儿园时期或者说学前阶段,所获得的最主要的认知发展能力就是学会使用不同的象征。儿童常常模仿成人的活动,如“过家家”、“小医生”、“小警察”等,装扮成想象中的角色。
宝宝六七岁开始出现规则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宝宝逐步学会选择玩伴、变化玩的方式、选择玩的时间、改变玩的空间和环境、约定协商玩的方法等。
相信很多父母都经历过类似这样的场景:刚换的漂亮灯具,被宝宝的皮球砸坏;刚买的骨瓷餐具,被宝宝不小心摔碎;刚装修的墙壁,被宝宝当作白板进行涂鸦;卷筒纸一溜烟成了宝宝身上的“飘带”,飘得满地都是;茶几上摆的东西,被宝宝当成玩具进行糟蹋,比如烟灰缸、报纸、剪刀、水杯……
其实好动和好奇是宝宝的天性,幼儿阶段更是如此。因为好奇,宝宝就喜欢尝试、喜欢运动,甚至是喜欢搞破坏。大人认为不能碰的东西,宝宝偏偏要去摸;大人认为不能干的事情,宝宝偏偏要去做;大人认为很无聊的东西,宝宝偏偏觉得很有趣。而每一次尝试,可能就是一次探索;每一次探索,也可能就是一次成长。因此,我们要尽可能给宝宝探索世界的机会,让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逐渐成长。
6招为宝宝创设更多的探索机会
1.为宝宝创设一个独立的探索空间,比如专门的儿童房、客厅或卧室的一个角落等;
2.购买一定数量的、适合不同阶段和性别宝宝的玩具,尤其是那些可以组装或拆卸的玩具,比如乐高积木、玩具枪等;
3.多准备一些可供宝宝做手工的材料,比如塑料剪刀、贴贴纸、儿童折纸、废旧物品等;
4.鼓励宝宝多尝试没有做过的事情,多接触新鲜的事物,激发宝宝多方面的兴趣;
5.允许宝宝犯错误或搞破坏,尽可能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6.经常陪宝宝一起玩耍和游戏,引导宝宝自主进行探索和成长。
亲子阅读不仅是读一本好的绘本给宝宝听,更是亲子互动的重要时刻。毫不夸张地说,亲子阅读就是一个重要的亲子沟通工具,能够让宝宝和父母的关系更亲密。
虽然亲子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增进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亲密互动,但对于大一点的宝宝,我们还可以通过亲子阅读来激发宝宝对阅读的兴趣、培养宝宝的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我们在家里面,尽可能为宝宝创造阅读的氛围、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宝宝从小喜欢上阅读。
为宝宝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布置一个属于宝宝的阅读角
·购买至少一个木质小书架,为宝宝的书安一个家
·为宝宝配备一个小书桌
·家里有各种各样的阅读材料,如绘本、图书、杂志、报纸等
·提供纸和笔,让宝宝随时可以涂鸦、临摹等
·定期陪宝宝一起阅读,把阅读作为一项有意义的活动
脑科学已有研究表明,大脑很多部位的发育都跟身体很多部位的运动相关,这里所说的运动涵义很广,既包括手脚等肢体运动,也包括嘴和面部等肌肉运动。其实,运动不但有利于生理的发育,还有利于智力的发育。
中国家长特别重视小宝宝的穿衣问题,最怕宝宝挨冻。特别是冬天,总喜欢把宝宝裹得严严实实,不让宝宝到户外活动。岂不知,这样做反倒容易引起小孩生病。在很多同龄宝宝的家长眼中,我女儿是一直在外“野”大的。因此,她和其他宝宝相比,抵抗力更强,耐力更久,对于各种活动能较快掌握。幼儿园老师对她的评价也是动手能力强、体育活动能力强、自理能力强、不娇气。当然,让宝宝参加体育运动和锻炼,并不一定非得到运动场馆,更多是融入之中,比如滑滑梯、轮滑、跳绳、跑步、骑自行车、爬山等等。
很多人认为,如果宝宝太小,带宝宝一起旅行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宝宝还记不住这么多的美景,搞不懂那些古迹承载的历史,更无法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但是,我一直认为,当宝宝已经学会走路时,父母就可以带着宝宝一起外出旅行。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让宝宝去记住多少名胜古迹,也不是为了去学习多少历史知识,只是单纯地让宝宝去放松地贴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
一次旅行,是一次绝好的成长机会。美的教育、责任的教育、文化的熏陶、自理能力的提升、独立意识的培养、适应能力的提升、意志力的磨炼等等,全都可以融入其中,潜移默化。更重要的是,与简单的说教和强制的灌输相比,宝宝是在愉悦的心境中接受教育,其效果将会更持久。
女儿刚满1岁时,我们就尝试着带她外出旅游。出发前,全家人都很担心,谁也无法预料宝宝将会在旅途中出现什么状况。但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宝宝一路上非常配合,该吃的时候吃,该睡的时候睡,在我们观光的时候,虽然她依偎在大人的怀里或者躺在童车上,却跟我们一样兴奋,不时东张西望,喜笑颜开。从那以后,我们每年都会利用节假日或双休日,安排几次周边城市自驾游。每次旅行,女儿都异常兴奋,同时也表现出极好的适应力。
现在的家庭结构,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少子化,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二是小型化,三口之家居多。同时,邻居大多老死不相往来,亲朋好友之间的走动也比较少。因此,宝宝们的交友范围大大减少。很多家长也为此烦恼不已。其实,只要我们善于鼓励宝宝去发现和尝试,身边的朋友同样可以很多。对于婴幼儿阶段的宝宝,他们的朋友圈主要来自3个渠道:
就近的朋友,每天见面的机会很多,并且彼此大都知根知底,一旦成为朋友,就最容易变成好朋友。我们居住的小区很大,跟女儿同龄的伙伴很多,从小到大差不多结交了几十个玩伴。每天出去,总能碰上几个熟悉的伙伴,互相嬉戏打闹。
亲戚和朋友不一定住得很近,互相之间的关系却比较亲近。一年到头见面的次数不多,但无论大人还是宝宝,一旦相见就会倍感亲切。只要兴趣比较相近,宝宝之间很快就会成为朋友。
现在的部分宝宝,从几个月开始可能就会参加一个或几个早教班,比如运动、音乐、画画、跳舞等。因为这些早教班的学习主要是以游戏、活动的形式开展,所以互相交流、合作的机会就比较多。在早教班上,如果宝宝性格外向,也可以交到很多朋友。
(本文发表于《亲子》杂志2014年8月,执行编辑/陈诗懿,撰文/付小平)

}
资深武侠小说读者可能会知道,在金庸古龙之外,1960年代的台湾还有一个上官鼎;如果对台湾政坛稍有了解,会知道2008年马英九上任时选的“行政院长”是刘兆玄。他们其实是同一个人。在封笔46年后,刘兆玄的“上官鼎”身份回来了,他以明代建文帝“靖难之役”为背景创作了武侠小说《王道剑》,小说2014年上半年在台湾出版,大陆版刚刚由三联书店出版。2008年就任“行政院长”,2009年9月辞职,刘兆玄目前的身份是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该机构的第一任会长是蒋介石。上周,上官鼎去了北京、宁德和南京,寻访跟建文帝和“靖难之役”有关的城市、遗迹,在上海停留期间,上官鼎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46年后,上官鼎又以一部《王道剑》重出江湖。

       采访上官鼎时,他刚刚从宁德回来,很疲惫,在宁德他还和导演张纪中讨论了《王道剑》的电视剧合作。上官鼎更愿意谈谈武侠,对刘兆玄以知识分子身份从政经历,他只会官方地说得滴水不漏。

 “上官鼎”成为武侠小说作家纯属意外

       刘兆玄1943年5月10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台湾“空军司令”刘国运。刘兆玄兄弟六人,六兄弟都是理科博士,他在家中排行第五。1960年代是武侠小说的黄金时代,刘兆玄和哥哥刘兆藜、弟弟刘兆凯合用“上官鼎”之名写武侠小说,其中刘兆玄为主要执笔者,1960年兄弟三人合写的《芦野侠踪》一举成名。此后,他们相继出版了《长干行》、《沉沙谷》、《铁骑令》等系列作品。  

       “我写武侠是个意外,‘上官鼎’是个意外,我不是专业作家,是偶然作家,是意外进入武侠小说写作的。”上官鼎的名字总是与古龙联系在一起,只因为上官鼎为古龙续写了《剑毒梅香》。当时古龙写了4本《剑毒梅香》后,和出版社有纠纷就没有再把故事写下去。出版社找上官鼎去续写,“因为小说卖得很好,所以只要求续下去,笔名不变还是古龙。老板要求很低,只要能写一本两本,把故事结束点,那么库存还能卖下去。我第一本写出去,老板就跑来对我说,不要结束故事,销路很好,继续写,我就把故事继续扩展下去。” 

       上官鼎没有走职业武侠小说家的道路,随着三兄弟相继出国留学,1968年“上官鼎”消失了,这个名字,只封存在资深武侠小说读者那里,在现实世界里只有刘兆玄。停笔的40多年里,上官鼎跟武侠圈基本没有交往,所以这次是意外开始写武侠,意外重出江湖。

       刘兆玄在台湾大学化学系时的同学及好友陈棠华,在福建宁德成立了一个新能源科技公司,这些年老同学一直邀请他去宁德。2012,刘兆玄来到了宁德,但好友在2010年已经去世。在宁德,他意外见到当地几名文史工作者,听到了一个关于明朝建文帝的下落的故事。2008年,宁德发现皇陵格局的古墓,而当地支提寺中一件云锦袈裟,居然暗藏“九五之尊”的玄机。2010年,浙江郑义门村迎接来自宁德郑岐村的旁支认祖归宗,而据考证,该村先祖郑岐便是“靖难之役”中和建文帝一起失踪的近臣郑洽。“大陆历史学家对他们不是太认同,认为建文帝与宁德的关系存疑。严谨的学者,没有具体证据,不能一口搞定。”但刘兆玄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他对很多朋友说过这个故事,“建文帝和‘靖难之役’在正史上有那么多空白,还好有空白,可以自己发挥。” 

       《王道剑》是武侠小说也是历史小说,写庙堂与江湖恩怨,当中也夹杂着这些年刘兆玄宣扬的儒家王道思想。小说里的一个冲突是朱元璋诛杀明教,但他说自己的明教与金庸不同,“明教人物不相同,每个人的名字都不一样,可是有一个人,从头到底没有名字,只叫他明教教主,我以隐晦方式向金庸致敬。我不要去碰他的张无忌。他是张无忌,也不是张无忌。我不写这个人是谁,是对金庸的尊敬。”

化学博士毕业返台,官至“行政院长”

       过去三十多年,刘兆玄断断续续地进入政府工作,官至“行政院长”, 但他不承认把政坛的经验写进小说中的朝廷斗争,“不见得有类比的情节,但情节发展中,把自己的历练、看到的东西,反映在不同地方。任何一本小说、任何人物,都会反映作者的某些经验。对我来说, 年纪大了,见的人多,他们心里想什么,我都有些谱,这里借一点,那里用一点,在需要的地方放进去。”刘兆玄也希望读者在读到关于庙堂那部分时,不要对号入座,“可是我也讲过,历史会重现,因为是人。历史的发生都有后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会一直重现,造成那些历史场景重现,如果要对号入座,这其实蛮累的。所以不必。”

 封存上官鼎之名,刘兆玄赴加拿大雪布克大学化学系、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学习,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返台,在台湾清华大学任教。1979年,才30多岁的刘兆玄被借调到政府部门,在“科学委员会”做企划处处长。在“科学委员会”,他的工作就是利用自己的科学专业背景为台湾科研基础建设增加投入,工作三年,预算增加一倍。三年后,刘兆玄回到学校做理学院院长。几年后,他再次被借调到“科学委员会”任副主任委员,又是三年。1987再次回到台湾清华大学时,他成了校长。  

       刘兆玄是有政府工作经验的校长。“台湾政局在两蒋之后,非常注重有大学校长经验的人担任政府官,在当时能做好大学校长,大概也能做其他事情。所以我有了可能性,不是你(进入政府)就是别人。”1993年,刘兆玄任“交通部长”,“我从来没想过从政,可是经过这些经历之后,发现每一次从政经历的结果都被肯定,发现自己在这个部分有可能性。当你发现自己在政治上有发展的能力,排斥的心理就淡掉了。”任“交通部长”时,刘兆玄还带着清华大学的博士生,“我当‘交通部长’的时候,没时间回学校,我的学生跑到‘交通部’来汇报他的学习情况,我觉得很荒谬,我有多少时间帮他们想?前面还在想建高铁的事情,后面开始跟他们讨论化学。我觉得不行,就一个个说服他们跟别的老师,请他们喝酒说服他们。从此以后,不要脚踏两只船,不要占位置。” 

       接任“交通部长”四年后,刘兆玄又任“行政院副院长”。2000年政党轮替,刘兆玄重回校园任教,担任私立东吴大学校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离开了政治,更多时候,他是国民党领导人的策士,尤其是他与连战和马英九的关系非常微妙。 

       刘兆玄与马英九担任“部长”职务时的1990年代初,台湾饱受黑金政治腐蚀,“交通部长”刘兆玄挡了人家财路,“法务部长”马英九要对黑金动真格。结果,1996年,马英九被革职,刘兆玄在被“扫地出门”前先炒了自己鱿鱼。刘兆玄三递辞呈,连战都是亲自挽留。“我们一起共事时,我是‘交通部长’,马英九是‘法务部长’,交往不多,只是好同事。之后,我去做‘行政院副院长’、‘国会主委’,马英九去当台北市长了。”刘兆玄和马英九被称为内阁中的“湖南帮”,马英九是湖南湘潭人,刘兆玄是湖南衡阳人。 

       刘兆玄轻描淡写说只是“好同事”,同样的政治经历,让他们成了政治上的莫逆之交,到后来刘兆玄成了马英九的政治智囊。比如1998年,马英九参选台北市长,刘兆玄经常下班就跑到马英九选战总部帮忙。2006年,刘兆玄是东吴大学校长,脱离政治不再担任国民党中央委员、中常委,但这并不影响他为马英九献计献策。当年“三合一”大选中,马英九宣布“不过半就辞党主席”,据说这一招来自刘兆玄。比如2007年,马英九是在找王金平搭档还是在党内大佬名单中选一个之间犹豫,最后是刘兆玄建议马英九用老臣。那年选战,马英九找了萧万长做搭档。刘兆玄曾说,他和马英九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搞饭局,不搞联谊,只是彼此交换意见。 

 2008年选战,刘兆玄被认为是马英九的“策略管理师”,金溥聪是“形象管理师”。马英九倚重“局外人”,也令党内对马英九和刘兆玄多有非议,国民党内调侃刘兆玄是“脑袋好但太骄傲的家伙”。刘兆玄为马英九出谋划策,马英九希望刘兆玄出山进入政府干活。2008年,胜选后的马英九三顾茅庐才请出刘兆玄,出任马英九“总统”任内首任“行政院长”。刘兆玄本来的想法是像当年辅佐汉高祖刘邦的良相张良“绝于仕宦”,并多次向媒体表态不会“入阁”。 

       刘兆玄欣赏马英九,刘兆玄曾说,“我观察了他一阵子,他是一个坚守原则、表里如一的人,要知道,许多阁员,我不方便讲他们的名字啦,常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刘兆玄心目中的马英九应该推动改造国民党。

知识分子从政,始终还是“文胆”

       刘兆玄曾主张,国民党应该“主动调查至少两位社会都认为是黑金的立委,公布罪证,开除党籍”。早在2000年,连战执掌国民党主席时,也喊着要改造国民党,刘兆玄被连战任命为国民党改造委员会的执行长,但刘兆玄的改造方案并没有得到执行。2000年国民党败选,刘兆玄还建议国民党搬出国民党党部大楼,并对外宣誓,“没拿回政权绝不回来”,结果国民党中央没同意他的建议。在连战担任国民党主席期间,刘兆玄干的最顺利的不是改造党,而是为连战捉刀写重要文稿,他其实还是“文胆”。  

       学者出身的刘兆玄,其想法一向不是国民党内的主流,比如在2004年"319"枪击案前,55岁的刘兆玄提议,如果将来组阁,除江丙坤外,55岁国民党人士不要再回政府当部长,要让位于年轻人。当然没人听。"319"枪击案后,台北凯达格兰广场抗争,刘兆玄建议连战,“即使重新投票也不会再参选。”连战没有这么说,说这句话的是宋楚瑜。也是在那一年,刘兆玄的位置事实上被江丙坤找来的陈文茜替代,他被戏称为“陈小姐助理”。刘兆玄于是萌生退意,淡出国民党回到大学,担任东吴大学校长。曾有刘兆玄的学生问他:“是不是看破了留在党内有人不受教,只好去教育下一代了?”刘兆玄没有回答。  

       刘兆玄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进入政坛,同时期涉入台湾政治的另一位知识分子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他后来成了陈水扁和民进党的智囊,他的政治主张令他在台湾有非常大争议。刘兆玄对澎湃新闻记者说,所谓知识分子从政,应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是发挥自己的专业知识,比较偏重于技术官僚。你去做,会比一个没有专业背景的人要好,你有更大的能力,可以看得更远。知识分子做到这个层次,是比较好,比较学以致用。”而第二个层次是“搞选举,在大陆就是党内求升迁,这种的话就要考虑你的个性是否合适。到后来,(做的事情)跟你的专业没关系。”在这两方面,刘兆玄都曾经历过。 

       刘兆玄目前的身份是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蒋介石是第一任会长。现在“中华文化总会”是一个社团法人,钱不多人也不多,所做的事情就是推动文化交流工作。2010年,刘兆玄曾以台湾“中华文化总会会长”身份来到上海世博会为台湾馆点灯。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找一本武侠小说主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