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朋友对我说 520快乐可是男朋友却没有给我发红包但是他之前送给我过香奈儿口红带我去看过他的房子?

如果说情绪是咪蒙的「术」,那么女性主义就是咪蒙的「道」。

在营销行业干久了,对时间的理解和其他行业是不一样的。别人纪年是按2016年,2017年来算的,而营销人是按年号算的:「自媒体元年」、「直播带货元年」、「短视频元年」……
这些年号永远只有元年,没有二年,因为风口变得太快,往往这个风口的钱还没赚完,下个风口又裹挟着资本和流量扑面而来了。
一代版本一代神,每个风口都带来了一个时代,每个时代都创造了一批财富神话。
前两天写辛巴,很多人都表示既不熟悉辛巴,也不看快手,纷纷对这样的财富故事竖起大拇指:魔幻,真滴魔幻。
魔幻的又何止快手,在公众号最凶猛的时代,同样诞生过一位自媒体女王。
她就是这期内容的主角,自媒体财富密码解码人,咪蒙
咪老师的赚钱能力有多凶猛?在巅峰期,她的公众号头条推文的广告,一条80万,差不多是自媒体行业的天花板,如果你拿着这笔钱去省级卫视,也够买好几个广告位了。
而这样的广告,咪老师一年大概能接100多条。也就是光靠公众号头条广告,收入恐怕就过亿了,这还不算报价三四十万的二条广告,以及其他小号的收入。
可以说,在纯靠码字换广告费方面,咪老师已臻化境。据媒体报道,离婚之时,咪蒙给了老公上千万元,还给了一套(很可能位于深圳的)房产。
同样是做内容为生,我和咪老师的差距,大概就是日元和美元的差距。
而论及影响力,咪老师更加夸张。前几年圈内甚至流行过一个词叫「含咪量」,也就是好友里有多少人关注了咪蒙,人数越多,代表你的微信好友质量越差。
以我拿到的数据来看,封号之前,她的后台粉丝数是1400万,其中85%都是女性,从小白领到家庭主妇再到老阿姨,一应俱全。
《2018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显示,微信月活达到10.8亿,按其中一半是女性来算,也就是微信上5亿多女性用户,每50个里就有一个关注了咪蒙。而咪蒙公众号内容每天的阅读量,能达到两三百万。
但就是这样一个赚钱比吃饭还简单的顶级大网红,却在2019年初的某一天,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个「毒鸡汤教主」的传说。
所以这期内容,我想以内容从业者的角度,和大家聊聊咪蒙老师的故事,解析一下当代自媒体的财富炼金术。
2010年,韩寒准备出版自己的杂志《独唱团》,四处找人约稿。
以如今的目光来看,第一期《独唱团》的作者团队不可谓不豪华,娱乐圈有蔡康永和彭浩翔,文艺界请来了周云蓬、林少华。
在众多大咖名流之中,当时34岁的咪蒙名字并不显眼。
但她那篇《好疼的金圣叹》却被人记住了。这篇文章用博客时代的视角和现代口吻描写了金圣叹的一生,靠着创意和文笔,成为了这唯一一期《独唱团》里最受欢迎的文章。
顺便说一句,韩寒也邀到了罗永浩老师的稿子。然后,这本杂志在第二期就宣告停刊,印好的50万册全部化浆了。行业冥灯诚不我欺啊。
至于罗老师的行业冥灯属性,和咪老师被封杀之间有没有内在联系,就非人力所能揣测了。
直到如今,也很难想像那个写出《好疼的金圣叹》的咪蒙,后来会去写《有趣,才是一辈子的**》之类的文章。
早年的咪蒙,无疑是文艺女青年一枚。
2002年,咪蒙从山东大学拿到古典文学硕士学位,南下深圳,加入了《南方都市报》,担任副刊记者。
咪蒙说,自己是看了《南方周末》的新年献词「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才义无反顾地加入了这个行业。
那是纸媒的最后一个黄金时代,世纪之交的南方报业,给普通记者可以开上万月薪,能在广州买两平米的房子。
咪蒙在媒体,一做就是12年,当上了编辑,有了自己的专栏。
新闻写作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人话。用最直接最朴实的文字把信息传递出去。也就是在报社,咪蒙收起了文绉绉的写作风格,开始学习怎么把文章写的好看,怎么迎合受众。
几年后,咪蒙爆火,接受专访时表示:「你随便给我一个什么东西,我都能把它写有趣。」这是在南都训练出的本事,也是后来她开公众号的底气。
后来的咪蒙,的确把玩弄文字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文章后半段我会仔细介绍她的写作方法论。
大多数文艺青年都有个共同点,无论嘴上说还是不说,心里总是有个电影梦。
2014年,事业成功,有车有房的咪蒙老师从《南方都市报》离职,拿了400万投资,开了一家名为「万物生长」的影视公司。喊的口号是:「北有华谊,南有万物生长」
媒体老师创业,优点就在于视野广阔,什么都能给你盘出个一二三四,外加人脉深厚融资能力强。但缺点也在于杂而不精,不如从业者看得透彻深入。
尤其是影视行业,这行水有多深我不清楚,但是咪蒙这样天真的媒体老师,估计来几个就能淹死几个。
400万的投资对于拍片子来说,就是毛毛雨,万物只生长了十个月就没钱了。
人被社会暴打过才知道「专业」有多重要,过惯了小日子的咪老师决定把公司搬到北京,做回老本行:公众号。新公司名叫「十月初五」,用来纪念她北上的日子。
大多数北漂故事都有一个艰苦的底色,咪蒙也不例外,8个人住在东四环的一个小三居里,不少同事只能睡客厅。为了保住公司,员工们自愿从深圳跟着咪蒙来到北京,而且只拿3000元的月薪。
迷蒙的公众号,初期写情感文和影评,和很多鸡汤号一样,针对的是女性市场。阅读量三四万,不算少,但绝对不够养一个团队。
还好,这样的苦日子只过了两个月。
我还记得那时我在北京,走在地安门外大街上刷着朋友圈,一篇名叫《致贱人:我为什么要帮你》出现在我眼前。
大概半个小时后,我再打开朋友圈时,我的朋友圈已经被刷屏了,满眼都是致贱人,像是一副没洗过的牌,看得我差点都认不出这三个字了。
出于对媒体行业的嗅觉,我关注了这个账号,记住了作者:咪蒙
就在两天后,她又写出了一篇《致low逼:不是我太高调,而是你玻璃心》,朋友圈把那天的转发盛况又重演了一遍。
《致贱人》的阅读量,据说达到了500万,而《致low逼》的阅读量更加凶猛。三天内,咪蒙的公众号粉丝从二十多万涨到一百多万。
那是2015年的12月,整个自媒体行业开始隐隐察觉,一个春天即将到来。
复习一下微信公众号的历史就知道,咪蒙的爆火,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
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上线,恰逢微博进入第一个低谷期,2012年第二到第四季度,微博的活跃度一口气跌掉了将近40%,微博药丸的舆论甚嚣尘上。直到2016年,微博才靠着明星策略咸鱼翻身。
微博衰落,流失的用户亟需寻找一个全新的社交媒体平台,资本也需要有平台来接手微博让出的广告阵地
恰逢微信用户增长一日千里,公众号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内容行业的下一个主战场。
峰瑞资本投资人黄海将公众号的红利期分为两个部分。2014到2016年,是公众号快速涨粉积累用户的红利期。内容创业者此时入局,涨粉性价比最高。
而2017年到2018年,则是品牌投放的红利期。自媒体能提供便宜又大碗的流量,用户也还没有对平台上的广告产生厌烦情绪。在这两年投放微信自媒体,投入产出比是最好的。
再看看咪蒙崛起的时间线,在2015年底爆火,在2016年持续发力成为顶流大号,在2017到2018年成为最受广告主追捧的当红炸子鸡。
如果公众号的红利是一条鱼,咪蒙吃到的就是最肥美的肚皮肉。
但即使抛开历史进程的因素,咪蒙也是一个非常强悍的写作者。
在《致贱人》后的一年里,她创作出了一系列爆款:
《懵逼了!我的儿子失学了。。。》
《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还有**甲方》
《有趣,才是一辈子的**》
《现在为什么流行睡丑逼了?!》
《口红我自己买,你给我爱情就好》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这些文章如同一枚枚情绪**,每次引爆都能激起朋友圈一波刷屏和一波讨论。
咪蒙的三观和写作方法,一次次被放到舆论风暴的中心。
咪蒙这两个字,一度成为自媒体圈的日经话题。咪老师不仅自己能写爆款文章,还能带动全行业,「批判咪蒙」就是一场朋友圈春晚,光是靠骂咪蒙就诞生了无数篇「10w+」。还有一批批女性自媒体,成为了咪老师的门下走狗,靠着模仿她赚到了钱。
三表把咪蒙的文字比作「文字保健品」,靠煽动情绪收智商税。
一位曾在咪蒙那里工作的朋友,给我分享了一份他们编辑团队的写作技巧。堪称《当代新媒体情绪写作指南》。
她非常反对使用长句、复杂的关联词和双重否定,能用短句搞定就不用长句子。
她觉得文章里「一惊一乍是种美德」。她喜欢在稿子里树立一个反方,把反方当成靶子,向对方喊话。
她反对「我觉得」、「可能」这类不确定的表达。
在咪老师这套方法论中,一切写作都是为了情绪服务。
她写过《刘鑫江歌案: 法律可以制裁凶手,但谁来制裁人性?》,在文章中表示:「这是我第一次支持网络暴力」
她写过:《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在文章中写道:「离开大学,不等于停止学习」
不过咪老师自己是不觉得自己的文章会起到什么负面的影响的。毕竟她说过:「大多数人在朋友圈点开一篇文章是基于本能,而不是思考。读者看完一篇公号文章后,经常会迅速忘掉,我TM刚才看什么了?」
另一个由咪蒙发扬光大的风格,是自媒体的「秽语化」
在咪蒙的文字里,充斥着各种类似「**」、「low逼」、「贱人」之类的词汇。甚至在标题里,也不羞于使用「黄文」、「**」、「丑逼」这样的词语。毕竟简单直接的污,带来的就是简单直接的流量。
而她的公众号,历史上阅读数最高的一篇,是1200多万,标题是《我把你当老公,你把我当子宫》。
一句话概括咪老师的写作风格,就是:情绪离地了,智商就关闭了,啥都上不去了,疯狂的流量就占领高地了。
如果说情绪是咪蒙的「术」,那么女性主义就是咪蒙的「道」。
咪蒙在文章中,给自己树立了一个敢说敢怼,旗帜鲜明站在女性角度,主张女性经济和人格独立的设定。咪蒙的读者中,除了22-28岁的年轻白领,也不乏中年女性和家庭主妇。
对这批粉丝来说,咪蒙的文章带给她们的,是日常生活中难以获取的力量感,在咪蒙的文字里,女性应当是智慧的,有力量的,独立的,有野心的。
而男性在咪蒙的文章里几乎只有两种形象:「适合睡的」小鲜肉和「不懂事的」傻直男。
可以说,咪蒙在传媒圈里的生态位,大概和假靳东差不多。
对一个商人来说,得到了女孩们的心,就不可能不赚她们的钱。
为此咪老师配套了一整个完整的业务矩阵。
首先,为了让女性们变得优秀又经济独立,高薪资是必不可少的
2017年,咪蒙大举进入知识付费市场,推出了音频课程《咪蒙教你月薪五万》,定位于涨薪方法论和干货。并且承诺若听课人员「三年后加薪不超过50%」,则可申请全额退款。
这门课是不是智商税我不知道,反正听起来不像是知识付费,像是卖保险。
在公众号的导流之下,课程2天卖出了6万多份,按照打折价来算,两天入账300多万,算是比较成功了。
其次,为了让女性们变美,咪蒙又拓展了时尚公众号「洪胖胖」和「非正常姐姐」,前者专注穿搭护肤美妆内容,后者开拓了电商业务。形成种草到拔草的完整闭环。
当然,还有公司核心的主号「咪蒙」。业务模式非常简单:广告。
论转化效果,咪蒙在业内可以说是有口皆碑。在电商、美妆、食品、生活服务这些女性消费集中的领域,咪蒙可以说是广告主的宠儿,哪怕80万的广告价格,已经快达到价格天花板了,但众多品牌也趋之若鹜,投放了一次还不够,还要复投。
一面开着吸尘器吸钱,另一面,咪蒙也是挥金如土:
咪蒙喜欢动不动就送员工LV,香奈儿之类的名牌包,或者卡地亚、肖邦之类的高档手表。此外还掏钱送员工去海外旅行,送员工读商学院、参加《奇葩说》选拔。
公司核心成员大多是90后,咪蒙为他们开出7位数的年终奖。员工有10天暑假,1天失恋假,1天姨妈假,过年连父母也有红包。就连员工辞退,咪蒙也会给出N+3的补偿。
至于人均几万的年终奖和最新款iPhone,都是常规操作了。
咪蒙有两位助理,是公司最核心的成员,咪蒙为她们开出一人5万元的月薪。「月薪5万助理」甚至成为了咪蒙的一个梗。
但咪蒙没有想到,正是其中一位助理,把她的公司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2019年1月29日,咪蒙旗下的小号「才华有限青年」推送了一篇文章《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 
这个小号,是咪蒙「月薪5万助理」之一的杨乐多负责的,主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做了一段时间,不温不火,于是打算转型搞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写作有一个更朴实的名字叫「特稿」,严格来说不属于文学,而是新闻体裁中的一种,也就是用写小说的方法来写新闻。
《寒门状元之死》讲述的是寒门学霸周有择患胃癌去世的故事,原型来自杨乐多一位同学的故事。
在杨乐多这个毕业于计算机专业,23岁就年入百万的女生眼里,这篇充满了虚构,化用和主观想象的内容,就是地地道道的非虚构写作。
为了让故事更耸人听闻,阶层差异更夸张,她把主角夸张成了状元,融入了第一视角故事,将时间线也进行了变动。
文章只是简单给咪蒙看了下,就被推送了出去。
咪蒙和杨乐多都没想到,这篇文章刷屏了,还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刷屏。有人估算,这篇文章在互联网上总传播量达到了2000万,超过咪蒙主号之前所有文章的巅峰。
内容虚假,贩卖焦虑,挑动社会矛盾,这些帽子平常砸过来,咪蒙连看都不会多看一眼。但因为旗下小号一篇本以为不起眼的文章,咪蒙品尝到了舆论反噬的滋味。
文章被删,「才华有限青年」被微信禁言60天,咪蒙主号发文致歉,表示停更两月,关停微博。
但事情已经不是罚酒三杯就能解决的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而且是一口气全还。
2019年2月21日,一通电话打来,五分钟后,咪蒙亲手注销了她一千多万粉丝的公众号。
短短三年多,从踩着风口刷屏朋友圈的黑马,到连续搅动舆论的爆款制造机,到身价上亿的自媒体女王,最后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咪蒙向我们展示了流量的力量,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创业者如何被流量所吞噬。
今年7月,一家杂志专访了咪老师,写出了一篇人物稿《咪蒙不再制造咪蒙》,再次刷屏。
有人骂她洗白,有人为她可惜,在朋友圈在行业内掀起了一波小高潮。
无论是褒是贬,都和现在的咪蒙关系不大了。只是咪蒙这个名字,依旧如图腾般,悬挂在微信自媒体行业上空。
即使她已转投短视频江湖,依旧有无数公众号,借着她的话题吸流量,创造着一篇又一篇的十万+,引发一波又一波的讨论。
这又是另一番讽刺景象,利用流量者,玩弄流量者,自身亦化身流量,为他人所用。
越做越大,成为别人的素材,这也许是顶级自媒体人的宿命。papi酱是,罗振宇是,吴晓波是,咪蒙也是。
而更多的,像我一样还没有走到那一步的自媒体,也只是一边唏嘘,一边继续向着流量的顶峰攀爬。
《咪蒙不再制造咪蒙》-时尚先生 
《咪蒙:网红,病人,潮水的一种方向》-GQ 
《我同时买了咪蒙和新世相的职场课,然后发现……》-品玩 
《专访咪蒙:我正在做一件什么事》-数英 
《内容危机 咪蒙求变》-新榜 
《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背后:起底咪蒙商业版图》-全天候科技
}

“谢谢大家的指点,祝大家骂得开心骂得尽兴~”
互联网上,骂人是个到处都能见到的事情,但被骂的人祝骂的人开心是少有的事情。
豆瓣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叫小组,这个组中每个发帖的人都想要其他人来骂一骂,或骂自己的对象,或骂自己,反正无论怎么骂,骂到能让自己决然就是个好的结果。


人们常说“宁拆一座庙,不毁一桩婚”,但对于处在劝分小组中的人来说,发帖的人最终能分手是为发帖人自己好,实在不想分就请锁死不去祸害别人,毕竟是为大家好。
可无奈大部分人都有着“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质”,也都想着拉一把陷在感情泥潭中的人,毕竟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也是因为此,劝分小组不断壮大,到现在已经达到三十多万人。

“劝分小组”每天都很热闹,而最热闹的时候还属情人节和七夕。


因为这两天是情侣关系翻车的高峰期,从凌晨开始每个时间段都不断有新帖子出现,都是记录着发帖人与对象发生的奇葩事情。


甚至每年会把那些人分享的案例进行评比,比如2020年评选出的封神之作——“七夕特意请了半天假,结果男朋友让我陪他回去收谷子”到现在还让很多人记忆深刻。

看了劝分组的那些事,你会发现原来因为六周年“”而分手竟然有点草率了。


情人节或者七夕最隆重的步骤之一“交换礼物”往往会成为压死一对情侣最重的稻草,这也成为了情侣们最头疼的一个环节,毕竟在“劝分小组”中因为对象送的礼物而分手的在那两天几乎占到了90%以上。


就以今年的情人节为例,有人在情人节那天打电话告诉女朋友为她准备了大惊喜,并提前告知是,女朋友满心期待甚至都在编辑朋友圈文案了,结果拿到礼物确实是香奈儿,但却是香奈儿的明信片


不得不说,香奈儿在情人节“赢麻了”,除了这个明信片之外,香奈儿的小样也在“劝分小组”中榜上有名。


男生香奈儿洗面奶赠品小样送给女朋友当礼物,而这个小样是在专柜买香奈儿眼影送女客户求柜姐送的,送的时候还和自己的女朋友说了这样的话:

你说是直男吧,他还知道给客户送香奈儿的眼影,你说不是直男吧,在情人节把免费的香奈儿小样送给自己的女朋友,这样的人也不知道怎么评价。


相似的人其实还有很多,比如神秘兮兮告诉自己的对象备了礼物,结果是拼夕夕上十几块钱的盗版星黛璐


礼轻情意重,估计也是因为这个词没有办法说服自己,所以这些收到礼物的人都在劝分小组上分享了自己的案例同时需求安慰,毕竟还有些人连十几块钱的礼物都没有。


微信都知道在情人节那天把红包的最高限额调整到520元,520元对于有些人来说确实有点高,但也不至于给自己的“宝宝”发个0.52元吧,“宝宝”为此不开心了还被说“物质”。


更有甚者,给对象发了0.25,还一脸深情地告诉对方:“宝,你把0.25倒过来看就是520了”


送啥不是送?送蚂蚁森林的能量也是送,有人就做了一件小八想过但从来不敢做的事情,情人节给自己的对象送了166g蚂蚁森林的能量


这对象不把他芭芭农场的小鸡打一顿,晚上能睡得着吗?

还有的人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的领导学会了画饼之术,把这套手艺活安排在了自己的对象上。


“今年不过情人节了,攒攒钱,等明年好好奢侈一把”。


攒个几百万,明年情人节就可以把一个超市的饼的包了,这够奢侈了吧。


每到情人节、七夕等,“劝分小组”的赛事都特别激烈,上面提到的事情都还是只是“劝分小组”中情人节的一小部分案例,进入封神决赛圈的其实还有很多,今年情人节冠亚军评比赛事已经胶着多天。

目前“劝分小组”已经有34万人加入,而隔壁的劝和小组仅有3万人,果然“劝分不劝和”是个大家族。

在劝分小组中,大部分都是女孩子在吐槽,尤其是对情人节对象做的那些奇葩事的吐槽中,女性角度的发声更是占据绝大多数,是因为女孩子物质吗?她们更加在意情人节的礼物吗?


其实并不是,很多吐槽的人都是只想要对等的付出


比如有女孩给男生准备的礼物是大吉岭茶香水、pralus巧克力礼盒、蛋糕和桌面的摆件,价格而男方给她的礼物是100块钱左右的口红,可女孩准备的香水价格就不止500了。

而且双方都是工作几年且刚刚在一起的,等价交换双方才会都开心的事情谁都懂,一旦有人打破这种平衡,快乐就离开了这个星球,至少目前有一方是不快乐的。


劝分小组的作用其实就是这些人来发泄他们的不快乐,组中其他的成员也会很决然地劝发帖人分手。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其他成员本不应该去插手。


但其实发帖人只要在劝分小组发了帖子,就代表着至少当下这些人在自己的恋爱中是不快乐的,他们也知道这段感情不应该继续下去,可还是需要一些人去支持他们结束这段感情,这或许便是劝分小组存在的意义。
情人节已过,劝分小组的下个赛季便是七夕,小八就像一只猹,在劝分小组这篇广袤的瓜田上窜下跳,也因此得出了诸多上榜经验。


到了七夕的时候,对象问你准备了什么礼物,就说自己便是礼物。


要是确实要买东西,就在某红色电商软件上直接搜“七夕礼物”,什么永生玫瑰、集齐死亡色号的口红、十几块钱的键盘,都是极好的。


如果到时候对象觉得你送的礼物不够用心,你就说这个礼物还是自己求了好多人“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花费了自己“宝贵”的脸面和时间,这难道还不贵重吗?


反正孤单的人那么多,快乐的没有几个,重回单身大本营,独自唱情歌也没啥不好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孩子对我说你开心我便快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