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福建省三明市沙县的东南方有哪几个城市?

来源:企鹅吃喝指南(ID:qiechihe)授权转载

2 | 为什么是沙县?

3 | “沙县小吃”小吃的成型

为什么我吃的不是沙县小吃

4 | 那么,沙县有没有好吃的呢?

5 | 去沙县吃吃喝喝

沙县位于福建西北部,隶属于三明市,据说,这里自古就是闽西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从飞机上俯瞰,山峦青翠,沙溪河穿城而过,为此地带来温润的气候和土壤——“好一座山清水秀的南方小城!”

因为气候怡人,物产丰富,沙县完全具备了培养“吃货”的先天条件。吃小吃,就是沙县人天生的使命。在这里,小吃摊遍布大街小巷,几乎每个沙县人都有一套“吃”的哲学。

在庙门扁肉吃馄饨时,企鹅君和老板聊得起劲,他直接领着我们去当地人最爱的小吃巷子。林霞美食的帅气老板,兴致勃勃地开出了一张在沙县吃喝的私房路线。连出租车司机也跟我们聊他念念不忘的烧卖滋味,下车时还嘱咐我们,若在哪里吃到,一定要告诉他一声。

这,完全就是一座吃货之城啊!(擦眼泪)

2 | 为什么是沙县?

福建美味绝不止于沙县,除了厦、漳、泉以外,同属三明的永安小吃也很出名,却远不如沙县这样名声在外。那,为什么偏偏是“沙县”呢?

大多数关于沙县小吃起源的传说,都与“”有关。标会,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民间融资形式,90年代初,沙县“标会”崩盘,许多人因为巨额欠债而选择“跑路”。

他们背着木槌和鸳鸯锅,背井离乡,成为最早一批到福州、厦门做小吃的沙县人。“四根竹竿撑块塑料布,两个煤炉伴只扁肉锅”,就是沙县小吃最初的雏形。

从路边摊到店面,他们最初只卖三种食物:拌面、扁肉和茶叶蛋,制作方便,成本低,却很受欢迎。

当时在厦门,一碗拌面卖1元,每天能卖出三四百碗,加上别的小吃,一天利润能有四五百,比在家种地一个月的收入还多。于是,熟人带着生人,越来越多的沙县人背井离乡,到外地经营小吃店谋生。

根据沙县小吃办的数据,全国的沙县小吃已超过2万家,年营业额接近70亿元。不过,这么多店面并不都是沙县人开的,因为利润可观,不仅沙县周边的人纷纷入行,也有不少外地人来学习手艺,开起了沙县小吃。

与肯德基、麦当劳一类的集团公司不同,沙县小吃能开遍全国,政府是背后最有力的推手。我们常看到的吃豆人logo,就是政府设立的同业公会在规范。他们同时在全国各大城市设立联络处,调节纠纷,维护品牌,帮助初来乍到的沙县人开疆拓土。

早年外出开店的人,大多都赚到了钱,回乡盖房买房,而沙县小吃的兴旺,也带动了当地的旅游和经济。跟许多旅游城市一样,沙县也有一座针对游客的“小吃城”。

午餐时间,这座气势磅礴的小吃城门庭冷落。据说,这里的客源主要是假日游览车载来的游客。鹅君随意走进一家,点了沙县传统鸭汤粉,米粉上竟铺着板鸭的碎肉,整碗都是板鸭的烟熏味。(正宗做法应当将老鸭隔水蒸制,水蒸气把鸭油蒸滴在锅内。)所以说,要吃沙县小吃,还得去街头巷尾寻觅真容。

3 | 沙县的“小吃”没有蒸饺

我们熟悉的沙县小吃标配,通常是四样:蒸饺,馄饨,拌面,炖罐(食量大,还会再要一碟炒米粉)。

但在沙县当地,人们最常吃的小吃,却是:豆腐丸、扁肉、拌面、芋饺、烧卖、春卷、米冻、烧饼、板鸭……是的,没有炖罐和蒸饺!

比较一下菜单,就能感受到沙县以外和沙县当地的小吃差异:

▲全国“沙县”小吃统一菜单

企鹅君曾经最爱的“沙县蒸饺”,在沙县几乎找不到,当地吃货会不屑地告诉你:“我们沙县人根本不吃蒸饺。”而炖罐与沙县小吃的整体气质更是不搭,沙县人常喝的其实是勾了点芡的酸辣汤和牛肉汤。

硬要说的话,蒸饺和炖罐,其实更接近福州和广东的饮食。毕竟沙县小吃征战全国的最初路线就是福州和广东,或许因为如此,两地也在菜单上留下了印记。

但“不正宗”的蒸饺和炖罐,反而成了菜单上的明星。一来,蒸饺的制作和冷冻都相对容易,更适合沙县小吃的快餐模式。二来,外地人不一定吃得惯正宗的沙县小吃,现在的菜单是多年经验累积的结果——接受度最高,卖得最好。

从初成规模开始,沙县小吃就特点鲜明:好吃、便宜、上菜快。哪怕跟随着物价上涨了一些,它依然吸引着收入不高又想填饱肚子的学生、打工者和上班族。

而为了适应城市的消费习惯,沙县小吃还推出了盖浇饭套餐,卖起了黄焖鸡米饭。对于店主来说,讨论小吃正宗不正宗,远不如订单量来得实际。

4 | 那么,沙县好吃的在哪里?

沙县本地的小吃,其实比你想象的要丰盛得多。

沙县“馄饨”原名“扁肉”,但比起馄饨,扁肉皮薄而滑,肉馅用的是猪后腿上最紧致的瘦肉,口感爽脆。做肉馅也不用刀,而是用特制木棒打成肉泥,据说,做一斤扁肉馅至少要敲打上千下。但如今产量大,肉馅几乎都是用机器绞打,打时放入冰块,能让口感更脆。

汤头用的是猪头骨和猪龙骨熬成的清汤,煮好盛入碗中再撒上葱花,从清汤到扁肉,满口鲜美爽滑。

据企鹅君的内线透露,如今沙县城里,只有东门大桥桥墩底下,还有一位老爷爷在卖自己手打的馄饨,每日清晨只卖一斤。可惜企鹅君一大早去,却因为老爷爷生病住院而扑了个空,但愿老人家早日康复。

在沙县,菜单上并没有我们熟悉的“飘香拌面”,但点拌面时,店家会顺带问你要不要加花生酱。

花生酱是沙县小吃的灵魂。现在不管是本地还是外地的沙县小吃,几乎都是从配料厂买加工好的成品,再用香油调开,只有特别讲究的店家才会亲自将花生炒熟、磨碎后熬成花生酱,甜香浓郁,拌什么都好吃。

沙县拌面用的是碱面,煮面讲究水宽,面条入水后立即上浮,五六秒即捞出,才能保证面条的韧劲。

你大概想不到,豆腐才是沙县人的骄傲。

沙县豆腐丸极其鲜美,口感软而粉,能吃出豆腐本身的鲜酸口感。但也因为太特别,未必人人都爱。如今有的小吃店在丸内包肉馅,或与红菇一起煮汤,倒也各有风味,喜欢吃豆腐的同学,不妨去尝个鲜。

芋饺在闽地许多地方都有流传,但沙县盛产芋子,芋饺自然也相当有名。

煮熟的芋子捣烂,和着木薯粉,揉成半透明的皮坯;芋饺皮本身无味,但非常软弹,包入猪肉丁、葱、香菇、笋干还有红菇,煮出来外韧内软,咸香软糯,滑得一筷子夹不起来,唯一的缺点是不小心就会吃太饱(嗝~)。

不同于江南的糯米烧卖和港式的猪肉烧卖,沙县的烧卖包的是粉丝、肉丁、笋丁和葱花,馅多皮薄。摆在圆盘上放入蒸笼,出炉时一团团粉白晶莹,皮薄得一碰就破,蘸酱油吃,清爽可口。

沙县还有种特别的甜烧卖,包的是白糖、饼丁、紫菜、桔饼丁、碎花生,过去是女婿孝敬丈母娘的食物,源于夏茂,如今在县城已难得一见,企鹅君只找到林霞精品美食一家在卖。

甜烧卖的外形不太好看,却有内秀。第一口吃下去,可能会觉得面皮、紫菜和饼丁混合在一起的厚重感有点奇怪,但多吃几口,就会迷上这种饱满又甜糯的味道。

最后,来讲一讲沙县的辣椒酱

沙县小吃的餐桌上,都会放一小瓶辣椒酱,别小看这瓶辣酱,前天,鹅君刚发内容预告,就有同学留言说:

市面上沙县小吃的辣酱基本上都是工厂统一加工,供给给各个门店,但真正沙县的“辣”,并不简单。

三明当地产的辣椒有朝天椒、黄椒、魔鬼椒等等,辣味各不相同,得配合食材来用。沙县的辣酱好吃,就因为用的是朝天椒,又小又辣,最适合拌着吃;魔鬼椒的辣味呛烈,用来卤鸭头十分入味;而黄椒,脆辣爽口,一般用来沾着吃。

除了这些,沙县的小吃还有好多好多——郑湖板鸭、罗兰烧饼、南霞泥鳅粉干、辣鸭头、鸭汤粉、班厝巷内的米冻皮、黄豆干、锅边糊、芋头饼、锅巴(煎饼),以及夏日街边清爽可口的青草糊——实在是,说好几天也说不完。

沙县的传统小吃总共有260多种,但如今常见的仅有60多种。据说,这里常有人打起官司争夺“祖传秘方”,而许多手艺因为“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规矩而失传,着实可惜。

讲真,如果不是因为好奇,企鹅君可能想不到来沙县,更想不到沙县竟还藏着这么多美好的食物。连锁店开遍全国,对沙县小吃而言是福也是祸,带来了超高名气和滚滚财源,却也固化了偏见和刻板印象。

但幸好真正的沙县小吃尚未消失。

有空的时候,不妨来这座南方小城,尝尝不一样的扁肉、拌面、烧卖和芋饺,那是商业化浪潮之外,尚含着满满温情的传统味道。

5 | 一起去沙县吃吃喝喝吧

你肯定想不到,就这么个小县城,去年也建了一座机场,直达北上广各大城市。上海每日一班,北京广州一周四班。最好玩的是,在这里凭登机牌,可以免费得到一份相当丰盛的沙县小吃。

在沙县吃小吃,吃哪一样就得去哪一家,不能漏吃也不要多吃,不然你会吃不懂也吃不透沙县。去哪吃,怎么吃,贴心的企鹅君都帮你整理好了~

感谢林霞精品美食、庙门扁肉

和一路上许多热情的沙县人对本文的帮助

【PR人】高端市场公关社群只为群友提供免费招聘和求职服务(2017年已经持续第7期了)只为群友提供免费异业合作服务,已经第11期了(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定期还有免费的大咖分享干货(3月份是维也纳酒店集团CMO杨斯羽先生的分享,4月6日是策划出现象级H5“两会邀你来群聊”未来应用CEO陈鸿先生的专题分享,5月11日是网易考拉营销负责人俞旭佳的专题分享,7月12日是土巴兔品牌内容官舒扬的专题分享)。

已经有4W+市场公关总监加入【PR人】高端市场公关社群,我们只邀请市场公关领域部门负责人及以上人士,符合条件者,加群请扫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摘  要:该文阐述了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开展场外森林资源合作经营目的意义,介绍了合作经营现状,剖析了合作经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以期为个人、社会团体、国有林场今后开展森林资源合作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

一般而言,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吃米,不过,到了福建,你会发现,福建人也爱吃面,而且种类繁多,堪称是南方的“面食大省”。

那么,福建人到底有多爱吃面呢?下面盘点福建十大名面,看看你吃过哪些?(仅供参考,排名不分先后)

泉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这里流行一种特色小吃,名叫泉州面线糊,可以说,泉州人的一天,就是从早上的一碗面线糊开始的,堪称泉州人灵魂级美食。

作为泉州传统面食,面线糊的由来,相传是乾隆下江南的时候,不过这种说法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历史上,福建受北方的影响,特别是北方人口大迁徙,不少人河南人到了福建,可能福建的面食或多或少受到了影响吧?

不过,跟北方面食相比,二者有明显的区别,泉州面线糊很细,佐以海产品熬汤,入口顺滑,鲜美清甜,令人回味无穷,对于吃惯了北方面食的朋友来说,这泉州面线糊绝对让人大开眼界。

福州是福建省会,福州线面跟泉州面线糊非常接近,算是同一类的食品,特点也是面细,糊而不烂,相传福州线面源于唐代,又称汤饼线、怀饪,也有说福州线面源自宋代,因为这种面很长,所以也叫长面或寿面,寓意吉祥长寿。另外制作这种面的手艺,也算是老手艺了,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是福建地级市,古称兴化,当地人爱吃卤面,其中以江口卤面最为出名,相传是唐宋时迎仙驿馆传承下来的技艺,所以这也是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河南卤面不同,莆田的这种卤面要讲究多了,卤很复杂,一碗卤面,能吃出山海之味。

漳州干拌面是当地人百吃不厌的小吃,特点是香辣多味,食材用到面条、猪肉、葱花、胡萝卜等等,有荤有素,物美价廉。

沙县小吃,遍及全国,好不好吃?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吧,况且,美食离开发源地,往往会不太正宗,沙县拌面是沙县小吃里的一种,一般跟沙县扁肉配搭,属于平民美食,深受食客欢迎。

所谓鸡酒面,这是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的一种特色小吃,是用当地的红米酒、冰糖与土鸡炖的汤,浇上面条,味道独特,好像在外省没有这种吃法,闻所未闻,当地人吃这种面,主要是为坐月子的妇女准备的,补身子。

对外地人来说,光听“钓面”的名字,恐怕,也猜不出来这面什么样?

所谓钓面,当然不是钓鱼的面,此面,流行于福建龙海,龙海钓面是将一块四方的面皮拉开拉长后成一整条不断的面下锅煮熟,跟陕西、山西的一些面条倒是有几分相似。

盒面是福建古田的特色小吃,用的是闽东大条面,有一种特殊的香味,因为过去都是分成小碗装在盒子里售卖,所以得名“盒面”。

水面指的是福建云霄水面,这种面的由来,可能跟北方人有关系,古时候,北方客商来此,吃不够米,所以将面条的制作方法带了过来,云霄水面吃法多样,这里的水,一般要用骨汤,面有长有扁,经过不断的演变,肯定比过去好吃多了。

厦门是个好地方,这里的人爱吃沙茶面,从小吃到大,其实,沙茶面不止于厦门,在整个闽南以及东南亚,都十分流行,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是用南洋的沙嗲调料与本地的饮食口味相结合,形成色泽红黄、质鲜而稠、甜辣鲜香、滋味浓厚的沙茶汤,既重视面,也注重汤,口味咸鲜香辣、微甜,算是舶来品。

福建人爱吃面,除了上述十种面,还有好多种,堪称南方的“面食大省”,不知道你去过几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三明在哪个位置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