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闭幕式送志愿者的灯笼是哪个地方的灯笼

60秒看北京冬奥闭幕式:冰墩墩含泪告别 《我和你》 致敬“双奥之城”

北京时间2月20日消息 今晚20时,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闭幕式仍以“一朵雪花”的故事为主线,向世界人民传递来自双奥之城的感动与温暖。最后时刻,北京奥运会“梦幻五环”缓缓升起,与主火炬台时空交错,北京冬奥会之火缓缓熄灭。

一朵雪花的故事在延续 中国结呈现中国式浪漫

闭幕式,“一朵雪花”的故事在延续,雪花变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灯笼,孩子们手持雪花灯笼,在冰天雪地中尽情嬉戏,每一朵雪花代表每一个奥林匹克的参与者,灯笼里的雪花一闪一闪,温暖世界,照亮前程。

在他们的脚下,一个巨大的北京冬奥会会徽逐渐成型,光影闪动,北京冬奥会会徽被点亮,这世界瞬间变得五彩缤纷。

十二生肖造型的冰车驶入场地,小朋友们登上冰车,在场内飞舞滑雪,在冰面上滑出一道道冰痕。无数条红丝带从四面八方飞入鸟巢,他们将场内的雪花火炬台装点上巨大的中国结,场内冰车滑动的痕迹也逐渐变化,冰车的痕迹也成为一个中国结,中国结象征吉祥、团结,每一根丝带都可以独立成结,如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太浪漫!十二生肖化身冰车 与飞入而来的红丝带共同装点成中国结

高亭宇徐梦桃高举国旗入场 谷爱凌苏翊鸣同框

在中国结连接的世界中,各个代表团旗帜入场,中国代表团的旗手是速度滑冰冬奥冠军高亭宇和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冬奥冠军徐梦桃,徐梦桃骑在高亭宇的脖子上高举五星红旗,两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

作为开幕式旗手之一的高亭宇赢得了北京冬奥会速度滑冰男子500米金牌,斩获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冬奥会首金,并打破冬奥会该项目纪录。徐梦桃从19岁初登冬奥赛场,到31岁第四次出征,面对伤病或低谷,从未改变初心、降低目标,最终在北京冬奥会上实现了中国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一共获得9金4银2铜的成绩,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在旗帜之后各个代表团的运动员陆续出场,中国代表团阵容庞大,谷爱凌、苏翊鸣、金博洋、任子威、武大靖、范可新等名将悉数在列。作为中国雪上项目的希望之星,谷爱凌和苏翊鸣始终走在一起,两人不时互动、跳舞,玩得不亦乐乎。

运动员们在鸟巢合影留念,记录下这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在音乐的伴奏下,运动员们舞动身体,享受冬奥盛会带来的快乐,享受全世界运动员相聚的美好时刻。

闭幕式苏翊鸣谷爱凌再同框!这波氛围感真的狠狠地磕到了呢

点亮我温暖你 传统的中国灯笼再现中国式浪漫

短片简单回顾了北京冬奥会的精彩瞬间,按照冬奥会传统,接下来是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和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的颁奖仪式。

越野滑雪女子3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项目,挪威选手特蕾丝-约海于格、美国选手杰茜-迪金斯、芬兰选手凯尔图-尼斯卡宁获得前三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于再清为她们颁奖,陪同颁奖的是一位来自挪威的国际雪联理事会成员。

高燃回顾北京冬奥赛场瞬间!让体育的力量团结世界共赴美好未来

获得越野滑雪男子50公里集体出发(自由技术)项目前三名的分别是俄罗斯奥委会选手亚历山大-博利舒诺夫、俄罗斯奥委会选手伊万-亚基穆什金、挪威选手西蒙-赫格斯塔德-克吕格尔,为他们颁奖的是一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陪同颁奖的是来自俄罗斯奥委会的国际雪联理事会成员。

短片回顾了北京冬奥会志愿者辛勤的工作,每一位志愿者都是这个冬天温暖的雪花,除了这些志愿者,还有上万的城市志愿者,他们把自己的志愿汇聚成一道光,照亮这个世界。

六位志愿者代表上场接受荣誉,坐在主席台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起身为他们鼓掌,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法国冬季两项选手富尔卡德代表国际奥委会向志愿者赠送纪念品,表示感谢。

短片致敬志愿工作者们!是他们的付出筑起最完美的冬奥赛事

6名接受致敬的志愿者每人得到一盏传统的中国灯笼。当他们同时点亮和举起手中的“光”,鸟巢场地和观众席上的志愿者们随之一起点亮手中的灯笼,完成“点亮我,温暖你”这一简单温暖的行为,传统的中国灯笼再现中国式浪漫。

北京冬奥会纪念时刻 折柳送别诉说中国式浪漫

“一朵雪花”再一次来到舞台中央,80名舞者缓缓地走入场内,随着舞者的脚步,一条条柳枝呈现出来,这是中国传统习俗中“折柳寄情”送别仪式。来自各行各业、不同年龄的普通人手捧柳枝,从四面八方围过来,为所有来到北京的朋友们带上这一条柳枝,带走中国人民的友情。

纪念时刻是每届奥运会闭幕式的固定环节,送别、怀念、铭记和期待,春天来了,大地绿了,这世界一片生机勃勃,折柳送别,和平之意、友谊之心,在这春风碧绿中茁壮成长。

《折柳寄情》传递真情!望各国健儿带走柳枝带走中国人民的友情

双城璧合聚力联辉 冬季奥运会进入意大利时间

在升希腊国旗、奏希腊国歌之后,是会旗交接仪式,北京冬奥会组委会主席将奥林匹克会旗交给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随着意大利的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官员从巴赫手中接过奥林匹克会旗,冬奥会在未来的四年正式进入了“意大利时间”。

升意大利国旗、奏意大利国歌期间,来自意大利的小提琴家扎侬和歌手阿亚诺带来了精彩的演奏和演唱。

一个地球仪在冰面上滚动,冰面不断发出裂开的声音,裂开的冰面呈现出“双城璧合-聚力联辉”八个汉字,这是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的“八分钟”的表演主题,该主题与北京冬奥会主题口号和新加入的奥林匹克格言保持一致。

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是两座完全不同的城市,米兰是一座现代之城,象征着未来;而科尔蒂纳丹佩佐则在群山之中,体现自然之美。

用中文表示欢迎!米兰8分钟表演文艺感满满:双城璧合 聚力联辉

“八分钟”表演中,两个年轻人相遇在北京,米兰是意大利中心城市,科尔蒂纳丹佩佐代表着山川和自然,代表着人类与自然,未来与可持续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音乐改变,鼓点加强,两个年轻舞者带动身边的碎片旋转起来,形成了一个个冬季运动的人物造型,2026年第25届冬季奥运会由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联合举办,这将是意大利第三次举办冬奥会。此前,科尔蒂纳丹佩佐曾在1956年举办过冬奥会,都灵在2006年举办过冬奥会。

场地内变成了一片雪域高原,两位舞者跋涉其中,积雪吹散,2026年冬奥会的会徽显现出来。

意大利欢迎您,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欢迎您,意大利民众对于奥林匹克和全世界来宾的欢迎之情,热情的人们已经迫不及待,北京冬奥会的热情还未消散,2026意大利的热情已经袭来。

巴赫用中文“谢谢中国” 赞北京冬奥会无与伦比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致辞环节,率先用中文表示感谢,“谢谢中国”。巴赫称赞北京冬奥会是一届“非凡”、“卓越”的盛会,他特别感谢了志愿者,“你们眼中的笑意温暖了我们的心甜,你们的友好善意会永驻我们心中,谢谢你们。”

巴赫对中国人们表示感谢,高度称赞中国的冰雪运动发展,他说:“这次盛会的成功归功于东道主和全体中国人民,目前中国拥有3亿多人参与冰雪运动,中国冰雪运动员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是一届真正的、无与伦比的奥运会。”随后,巴赫用中文说“祝贺,中国。”

巴赫继续说:“现在我不得不为这段难忘的奥运经历画上句号,我宣布北京第24届奥林匹克冬季奥运会闭幕。按照奥林匹克传统,我号召全世界青年四年后在意大利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一起相聚下一届冬奥会。”

致敬双奥之城 北京奥运会“梦幻五环”缓缓升起

雪花飞起,所有代表团的旗帜围绕在场地内,星星汇聚成一个五环,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升起的“梦幻五环”,北京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唱响。

08奥运五环和2022年火炬同框!雪花火炬台与梦幻五环交汇

雪花火炬台与梦幻五环交汇,这一刻时空交错,从2008到2022年,北京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双奥之城。梦幻五环高旋在场地,现场音乐变成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主题歌《雪花》,所有代表团的旗帜围绕在场地中央,在童声合同《雪花》中,北京冬奥会之火缓缓熄灭。

天下一家!鸟巢绽放绚丽烟花照亮夜空 北京冬奥会正式闭幕

双奥之城,唯美北京;冰雪之约,温暖礼成;世界瞩目,精彩纷呈。北京冬奥会,我们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科技、人文和勇于拼搏的精神!闭幕式体现中国红,浪漫蓝!双奥之城,中国式浪漫,必将传遍全球!北京再见!(任昕)

}

欢迎关注《中国青年》杂志官方微信

国际奥委会首次在闭幕式上

增加了向志愿者致敬的仪式

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

新当选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向6位志愿者代表送上灯笼

为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所作出的贡献这些志愿者代表

架起中外青年的友谊桥梁

一位美国运动员用汉语说:你好!一位中国志愿者用英语回应:Welcome to China!

这一幕发生在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位名叫特莎·莫德的美国运动员,在开幕式入场环节时,用中文向志愿者问好;一位来自清华大学、身着粉色服装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孙泽宇,用最热情的笑容招手回应。

特莎·莫德用视频全程记录下这一幕,并于2月5日在网上发布视频表示,晚上回到住处后,躺在床上哭了,因为一遍遍看了那段视频,那是最可爱的一幕,那一刻也很“疯狂”,“这种感觉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我回看了一遍又一遍,每次都热泪盈眶”。这段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开来,孙泽宇得知消息后,便给特莎·莫德回了一封信。“真的超级超级感动!”孙泽宇说,“我觉得我必须回一封信给她,人与人之间这种自然的善意真的是最最美好的事!我想,这种善意也是奥运会最应该向我们传达的,开放、包容、更团结。”

在信中,孙泽宇感谢特莎·莫德帮自己记录下了人生最难忘的时刻,祝愿她和所有运动员像2008年奥运会《北京欢迎你》唱的那样“在黄土地刷新成绩”,并向她发出邀请,待疫情结束,再来中国看看,他会摘下口罩,当面说出那句——Welcome to China!孙泽宇表示,代表中国青年站在一线展现出我们的好客,真的十分自豪,但自己只是一个缩影。“真正让运动员感动的是全体志愿者认真亲切的付出和强大祖国的关爱和欢迎,我为全体志愿者,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在开幕式上,孙泽宇用自己的热情让这位19岁运动员感动。其实,类似的画面在冬奥会的各个环节和志愿者岗位上都在上演着。

志愿服务展现中国青年面貌

“冰立方”礼宾与语言服务领域志愿者李嘉馨来自中国香港,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18级本科生。冬奥会期间,早中晚三场赛事间,礼宾与语言服务领域的志愿者要接待上百位来宾。“每一位志愿者都迎着每天的日出走进场馆,又顶着安静的星空走出冰立方。但正是这些日夜,我们更理解奉献的重要性,也更能体会奉献的快乐。”服务期间,李嘉馨和志愿者伙伴向各国来宾介绍中国新年、传统小吃,让大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让她备感鼓舞的是,很多来宾都会留下一句“谢谢”,和签名本上的一句“Thank you China”。“这些来宾对我们服务的认可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都是我们的动力,也是我所认为的这次冬奥的重要意义。”自从来到北京求学,今年已经是李嘉馨在北京生活的第四个年头。在大学本科的最后一年,能够代表香港青年参与冬奥,能够代表志愿者登上闭幕式,这让她既感到骄傲,又有些紧张。“我骄傲于世界对中国志愿者的肯定。每一位冬奥的‘蓝精灵’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细心而满怀热情地完成自己的使命,而我只是其中之一。我的紧张除了来自舞台,也来自志愿者代表的身份。我们的表现不能辜负大家的努力和坚持。”

在仪式上,6位志愿者代表收到的礼物是一盏灯笼。于她而言,灯笼比之前所设想的鲜花更加珍贵而有意义。“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我们每一位志愿者都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虽闪烁微弱星光,但互相依靠和信赖,故连成一片璀璨星空。我们也希望每一位志愿者似夜空中的明月,在来宾需要帮助时,一抬头便能看到我们。”

李嘉馨说,作为冬奥志愿者,能够展现中国青年、北大青年的风采面貌,是她人生中为之骄傲的时刻。“冬奥会已然落幕,冬残奥会即将开始。在接下来的冬残奥会中,我也必定会以最饱满的热情和同等的奉献精神,做冰雪中最明亮的灯火,场馆中永不熄灭的‘冬奥蓝’。”

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徐正航,不但是一位优秀的冬奥志愿者,还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去年10月,徐正航在旅游途中,救下了一对落水母子。事后,获救者给学校写来感谢信,他的事迹才为人所知。冬奥志愿服务期间,徐正航担任的是延庆赛区国家雪车雪橇中心赛事服务领域志愿者。除了赛事服务领域的工作,他还承担着志愿者运行支持方面的工作。每场比赛,他都要进行3次巡视,为志愿者伙伴及时补充防疫保暖物资。

“我们要做志愿者的坚实后盾,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因为高度的责任心,徐正航和伙伴们每天的运动步数都在2万步以上。在志愿者团队的努力下,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每一天的比赛都有条不紊。“在十几天的冬奥志愿服务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在一起收获了快乐。”徐正航说,他所在的岗位能接触到很多观众。每次比赛,观众们都会关心地问他们冷不冷,是哪个学校的,这让每一个志愿者都能感受到温暖。

“很荣幸能够亲眼见证双奥之城的荣耀。”徐正航告诉记者,中国农业大学体育馆,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摔跤比赛场馆和北京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场馆。大学一入学,他就强烈地感觉到,奥林匹克离自己并不遥远。所以,当得知冬奥志愿者招募的消息,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

能够成为延庆赛区志愿者的代表,徐正航感到非常荣幸。他说,参与冬奥的经历让他毕生难忘。未来,他将把这份荣誉传递下去,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细心保障为冬奥会添砖加瓦

杜安娜是北京林业大学的在读本科生,主媒体中心交通业务领域志愿者。

为了防止疫情扩散,北京冬奥会采取严格的闭环管理,闭环内的人员只能通过专用车辆往返于主媒体中心、酒店和三个赛区的各个赛场。为了更多挖掘新闻素材,记者们需要在各个地点间频繁往来,加之比赛时间的固定性,一套精确到分的班车时刻表对记者来说不可或缺。但是,由于各个比赛场馆临时出现的不同情况,班车时刻表每天都会做出调整,有些线路的发车时间可能间隔一个小时以上,对争分夺秒的记者来说,错过班车可能意味着重大的工作失误。这给交通志愿者也带来了挑战。目前闭环内为媒体服务的班车线路有近百条,站点则更多,有时候志愿者需要翻阅2000多行EXCEL表格才能看到某辆车在某个站点的准确时间,是个相当耗时的过程。同时,每天打来的咨询电话可能有几百个,咨询者又大多处于焦急的情绪中,如何一边安抚咨询者情绪,一边提供准确信息,对志愿者来说也是个难题。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杜安娜想到,自己以前在学生会工作时,为了节约纸张,会把需要分发给同学的材料上传到网上,再用简单的小程序生成二维码,同学们通过扫码就可以自行获取。这个办法是不是同样可以服务于报道冬奥的记者?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想法,解决了交通服务的大问题。志愿者们每天晚上将第二天的班车信息制成简明的表格,上传到网页里,并将生成的二维码贴在班车站牌,记者们只需要用手机相机扫码就可以即时获取最全面准确的时刻表,极大地提高了出行效率。

一位美国奥组委的工作人员专门发来感谢信,并用一个大写的“THRILLED”(“令人极为激动”)称赞这个二维码。他还将二维码分享给在张家口和延庆赛区的同事,据说大家都如获至宝。国际奥委会的交通考察团还专门在考察报告里提及这个小小的“发明”并给予好评。一枚小小的二维码,是杜安娜细心观察、热情服务的缩影,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们志愿精神的具体体现。今天的年轻人生长在技术赋能的时代,他们更善于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习得创造更大的价值,并最终惊艳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

来自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李俊翰是云顶场馆闭环外的交通业务领域志愿者,负责环外C场地车辆及乘客引导工作。面对场馆志愿者人手紧张的情况,他主动担当、默默工作,积极承担大雪天气下的早班、夜班,并主动帮助其他志愿者代班。大年初二,李俊翰在执勤过程中,发现场地旁路面上的井盖被压碎。在发现这一情况后,李俊翰和同组志愿者立即进行了汇报并用锥桶进行了围挡处理。不久后,负责维修的师傅来到了现场,准备用钢筋和钢板对井口进行应急处理。此时,李俊翰和同伴也来到维修点旁,承担起了引导车辆通行、人员上下车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李俊翰发现工人师傅虽然已经确定了抢修方案,但因为抢修焊接有难度且人手不足,工作很久不见进展。据李俊翰回忆,“破损井盖所在位置距离闭环车辆载客点位不远,而且已经对周边车辆通行产生了影响。”见此情景,李俊翰毛遂自荐。凭借在校期间学习的焊接技术,他协助两位师傅将10根钢条打入路面并与钢板焊接在一起,完成了井盖应急抢修的工作。“听到两位师傅连声感谢,看着现场交通秩序逐步恢复,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更加坚定了我志愿服务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国家冬季两项中心体育领域的一名志愿者,来自燕山大学的张鸿博有幸见证了11枚冬奥金牌的诞生。在气候寒冷的张家口赛区,她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冬奥志愿者的艰辛、快乐和责任。作为一名体育生,能够参与一届“更团结”的冬奥会,让她激动不已。体育专业出身的她,羡慕赛场上的选手,更希望自己能够为运动员们提供专业周到的帮助。她发现,运动员训练和赛前,通常会将防护口罩塞进口袋,经过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后,口罩往往会被揉成一团,甚至会被汗水浸透,不但舒适感较差,防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后,她每次上岗都会随身携带多个备用口罩,每当运动员有需求,她总能第一时间提供帮助。

冬季两项赛事临近尾声时,张家口赛区迎来强降雪,气温也随之下降。在做好自身保暖的同时,张鸿博每次上岗,总是多带一些暖贴,以便于为观众提供帮助。一次,她看到一位观赛的外宾衣衫单薄,就主动将自己带的暖贴递了过去。大家相视一笑,温暖超越了国界。作为运动员综合区通行管控团队唯一的女生,张鸿博和其他志愿者一样,经常站在雪地里值守到晚上。更让人钦佩的是,2000年出生的张鸿博还是一位抗疫志愿者,在家乡黑龙江省绥芬河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她主动请缨加入青年志愿者突击队,连续奋战近百天,被评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

当闭幕式现场播放致敬志愿者的短片时,张鸿博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的眼前浮现出志愿服务的点点滴滴,幸福的泪水模糊了眼眶。“我很荣幸,用微笑和汗水展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担当。我们必将带着时代的使命,一起奔向‘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未来。”

少年恃险若平地,独倚长剑凌清秋。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冰新一代”,在北京冬奥的舞台,风雪无阻,勇往直前,用属于他们自己的方式闪耀着、炽热着,实践着志愿精神,点燃着冬奥雪花,交融着中外文化。正因有他们的存在,北京冬奥会的赛场内外,又被添上了一抹青春的亮色。

来源:综合整理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中国青年网、张家口新闻网

审校:陈敏 刘晓 刘博文

原标题:《登上闭幕式的6位志愿者代表,他们还有这些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冬奥会储备志愿者是干什么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