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养老服务选择哪家比较强?

  内容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这一问题带来的挑战更为凸显,养老产业的大发展较以往显得更为迫切。但是,目前我国养老产业存在有效供给严重不足、医养结合程度偏低、专业人才招引困难三大发展短板。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说明,后疫情下的养老产业亟需转型发展,应积极应对智能程度较低、服务质量一般、保障能力不强等挑战。本文建议通过加大智能产品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加快医养融合速度、统筹社会养老资源、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加快推动我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国是全世界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末,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5亿,占比18.1%,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1.76亿,占比12.6%。与全球老龄人口占比最高的国家日本相比,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不足其(28.4%)一半,但绝对值约为日本的5倍[①]。

  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速度非常快。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已于1999年迈入老龄化社会,并将在2024年至2026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②]。从老龄化社会到深度老龄化社会这一过程,法国经过了115年,英国、德国分别用了47年和40年,而中国仅需25年,与全世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日本大体相同。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给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峻考验,同时也进一步凸显出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据卫健委统计,在此次新冠肺炎死亡人数中,我国60岁以上老人占比超过80%。此外,由于疫情的缘故,不少地方的医疗系统无法为罹患其他疾病的老年人提供及时救治,所造成的伤亡也比较惨重。

  在上述背景下,发展养老事业既要重视“老”问题,也要努力跨越新冠肺炎疫情中凸显出来的“新”挑战。加快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不仅是破解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一招,而且有利于促进形成强大的国内养老消费市场,推动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经济增长,意义十分重大。

  二、我国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三大短板

  近年来,我国养老行业规模不断扩大,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大幅提升。民政部数据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共17.76万个,各类养老服务床位合计754.6万张,超过50%的养老机构和近40%的养老床位由社会力量举办。但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仍有一些亟待补齐的短板。

  (一)有效供给严重不足。我国养老产品和服务开发较为单一,更多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开发床位及提供护理服务,忽视生活自理能力较强的初老群体。而且,我国养老市场中有许多产品和服务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非常高,众多智能养老产品老年人用不上、用不起、不会用。赛迪智库、中国经营报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我国养老用品市场需求覆盖率不足20%,巨大的潜在市场有待开发。

  (二)医养结合程度偏低。医疗服务在我国当前养老服务市场中仍有一定缺失,大部分产品和服务更偏向护理功能。医养结合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医”,也就是先进的医疗设备和老年病专家等优质医疗资源难以进入养老机构。整体来看,我国养老机构的医疗还处于医务室的诊疗水平,仅能解决老人常规健康监测、基本医疗护理、临床处置等日常问题,对于疑难复杂疾病、合并症的诊治、危急重症的处理,其配套的诊疗设施、诊疗水平、转诊能力严重不足。

  (三)专业人才招引困难。由于养老人才培养体系不健全、职业发展空间有限、社会地位低等原因,导致我国养老专业化人才严重匮乏,面临招人难、留人难、发展难的困境。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人超过4000万,按照护理人员与老年人1:3的平均配比,需要约1300万护理员。但现有养老护理从业人员只有30万,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③]。此外,我国现有养老从业人员队伍还存在教育水平较低、专业技能较差、流动率较高、年龄与性别结构失衡等问题,尤其是年轻护理人员的离职率非常高。

  三、新冠肺炎疫情加剧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挑战

  疫情爆发后,各地纷纷对养老机构和服务场所实施全封闭管理,“硬核”防疫措施严重冲击养老产业。民政部二季度新闻发布会公布,养老机构收入同比减少20%左右,平均支出增加20%-30%。这些影响或许会随着疫情的结束而消除,但从长远看,疫情进一步凸显了我国养老产业面临的挑战。

  (一)智能程度亟需提高。智能养老可减少服务人员、护理人员与老年人的接触,从而减少疾病人际传播概率,后疫情时代部分养老服务将由智能养老产品提供。如,利用智能穿戴设备等物联网技术进行老人身体数据的远程采集监控、远程诊疗,通过智能机器人进行生活物品配送、日常护理、情感交流等。这将对智能产品生产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社会大众也将对养老机构智能设施数量、整体智能化程度等更为重视。

  (二)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后疫情时代人们对人员密集型机构养老服务的消费意愿尚不确定,如果决定入住养老机构,会更倾向于选择服务质量高的养老机构。这将使得一部分安全管理薄弱、标准化程度低、风险防控能力差的低质量养老机构因疫情冲击而难以为继,逐渐被市场淘汰,而另一部分高质量的养老机构将继续保持高入住率、低流失率,持续稳健经营,甚至审时度势扩张规模,稳步提高市场份额。

  (三)保障能力需要加强。疫情引发了公众对疾病、健康、生命的更多认识,也对养老产业的医疗服务提出更高要求。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是许多疾病的易感人群。同时,养老机构是老年人集中居住的场所,相比居家养老,传染风险更高。经过此次疫情,社会将更加看重养老机构的医疗资源和救治能力,老年人一旦患病,要能够及时在机构设立的诊所乃至合作医院得到救治,没有强大的基本医疗保障,养老机构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窄。

  四、加快推动我国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加大智能产品供给。要快速推进养老产业与新基建的融合发展,加大智能化养老产品的供给。鼓励企业在深入了解各年龄层次老年人生理、心理、认知和习惯等特征基础上,开发出更多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个性需求和消费能力的适老化智能产品,不仅满足老年人基本的安全和健康需求,而且满足老年人对生活服务、社会交往和精神娱乐等高层次的需求。同时,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精神,切实解决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的困难,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贴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务。

  (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养老机构向老年人提供的服务本身才是发展的根本保证,企业要持续探索服务的专业化、精细化,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包含可靠的安全管理水平,领先的行业服务标准,个性化、人性化的照护服务文化,以及市场机制下发挥核心作用的组织制度和现代化的管理能力等。养老服务质量建设的成效将表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升级方向,凝练先进标准,打造竞争“服务力”,促进形成市场化定价模式,从而使社会资本凭借服务品质优化和品牌效应的优势获得超额收益。

  (三)加快医养融合速度。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通过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提高医院、社会组织、企业参与医养结合的积极性。完善现行养老和医疗政策法规,尤其是医保政策,促进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费用在医保、长护险、个人支付三个分流口的合理分配。养老机构及社区要加强医疗功能建设。针对老年人常见疾病,加强护理人员医疗知识普及和基础培训。注重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开辟绿色转诊通道和远程在线医疗问诊等方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经济实力较强的养老机构及社区可建设康复中心,强化术后恢复功能。

  (四)统筹社会养老资源。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等2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提出,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有研究显示,开设一家最低规模30张床位的养老院需500万元,而5年内投入500多万元建设一家“虚拟养老院”可覆盖5万名老人[④]。各地应结合此次契机,以街道或乡镇为基础单元统筹养老服务资源,大力发展“虚拟养老院”,通过养老服务平台把机构、社区、居家所有的涉老服务融合发展起来,形成服务一盘棋的模式。

  (五)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养老康复、护理等方面教材,使教学内容更具时代性、适用性。针对中小学以下、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等设立不同的培训课程和培养目的,构筑多层次人才梯队,系统培养养老服务型、高级管理型、理论研究型等复合型人才,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在全社会普及养老行业认知,不断树立养老服务人员正面形象,提高社会认可度,吸引更多优质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队伍。畅通职业发展通道,促进医、养、护人员的相互转换,提高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

  [1]刘飞、鲍身伟、王欣亮,人工智能时代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抉择:依据、动力与策略[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0(2):150-159.

  [2]高传胜,智能养老:智能时代孕育的养老产业新业态[J].学术前沿,2019,(9):52-60.

  [3]杨菊华,智慧康养:概念、挑战与对策[J].社会科学辑刊,2019,(5):102-111.

  [4]崔昊、黄车甫、张中强,智慧养老产业生态链与价值链:关系、特征与构想[J].东华大学学报,2019,19(4):455-460.

  [5]张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困境与出路——基于有效供给视角[J].兰州学刊,2019,11(2):179-188.

  [①]数据来源:新华社报道《日本老龄人口创新高 65岁以上群体占总人口近三成》。

  [②]联合国规定,当一个国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就进入了老龄化,比例达到14%即进入深度老龄化。

  [③]韩秉志,发展养老服务关键是提高职业吸力[N].经济日报,2019年10月22日。

  [④]林瑜胜,我国“虚拟养老产业”发展“瓶颈”问题探析[J].东岳论丛,2017,38(11):174。

  (文体处 熊丹供稿)

}

6月7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场推进会在临沧召开,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关于养老服务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扎扎实实做好养老服务各项工作,切实增强全省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云南高质量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省政府副省长和良辉出席并讲话。

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卫星通报全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省政府副秘书长罗昭斌主持会议。

市委书记张之政出席,市委副书记、市长杜建辉致辞。

养老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关系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养老服务工作。他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新部署;深刻理解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期待;深刻把握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养老服务发展的新要求;深刻认识全省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新挑战。

全省各地各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我省养老服务发展的新特点新形势,抓重点破难点,推动新时代云南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优化结构,着力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补齐短板,着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水平;完善制度,着力强化养老服务发展政策支撑;深化改革,着力培育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加强监管,着力筑牢养老服务安全底线。 

养老服务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长期性的工作,养老问题牵涉领域广、涉及部门多,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保障聚合力,必须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树立“一盘棋”思想,形成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确保养老服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省养老服务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各州(市)政府分管领导、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在临沧主会场出席会议。陈昌砚、牟洪操全程参加。

会议以现场观摩和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会议期间,与会人员深入临翔区中心敬老院、临沧市朋阳颐养院、玉龙社区、临沧城市规划馆观摩参观,视频会议在临沧设主会场,全省各州(市)、县(市、区)电子政务会议室设分会场。


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今日临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高端养老项目哪家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