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人更爱读书?

第1篇:人为什么而读书演讲稿

为什么读书呢?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读书使人充实、让人心情感到平静和舒畅。读书能使我们变得更加坚强、高尚、感恩。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人为什么而读书演讲稿,希望能帮到你哟。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

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爸爸、妈妈为我不喜欢读书而烦恼,常常买许多书让我阅读。直到有一天,那天晚上,我们家里开展成语比赛,该我说成语,妈妈说意思,我翻开成语词典,说道:“金蝉脱壳(ké)。”刚一说完,爸爸、妈妈都哄堂大笑,我感到奇怪,不知道他们笑什么,妈妈看我一脸的惊诧,说:“自己看看拼音,到底读什么。”“噢!是‘金蝉脱壳’!”我恍然大悟。爸爸严肃的对我说:“以后要注意多读书,那才能积累知识呀!”于是,我便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多读书,懂得好多好多的知识。

从那以后,我真的喜欢上了读书,因为书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当读到安徒生的童话集——《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曾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命运做过祈祷;当我看到《狼牙山五壮士》时,我为狼牙山五壮士的悲壮流过眼泪;当我读到《三国演义》时,我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钦佩不已。我深深地陶醉在书的海洋中,

第2篇:人为什么而活演讲稿

大家好,我是八年级的何心柔(署名),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人,为什么而活!》人生就像一场戏,我们应该把它的每一步走好!而时间恰好在这一刻记录了我们的整个过程,有欢喜,悲伤,感动……

时间飞逝得很快,一眨眼,我们成为了青少年,还有一年的时间,我们就要冲刺中考!!在这过程中,我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或许不是那么友好,有见不得对方的,但是,遇上了就是遇上了,就像老师说的,世界上相遇的人的几率只有六千分之一,我们在这个班遇上是我们的缘分成为同学,才有了这个大家庭!这就是,人生为什么而活的原因!!

在我们这些00后之间,长大以后,银行行长可能是我们00后的,在做集团里面的董事长有可能也是我们这些00后的。曾经我在看超级演说家里面的刘芳芳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是来改变社会的!”我觉得这句话很对,因为长大以后,我们有各自的工作的时候,正是报答社会的好时机。这就是,人生为什么而活的原因!!

人,为什么而活?有些人,是为了梦想,有些人,是为了爱情,真的,世上真的这种人,为了爱情不要命的!一起殉情的也有!但是,他们这么做是有他们的理由,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一个人的对与错!

我们应该走好我们的人生,即使是好是坏!各有各的人生,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判她们!这就是,人生为什么而活的原因……

第3篇:我为什么而读书演讲稿范文

这是我人生中的一个低谷。我为什么而读书?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有人说,他是为了偶像。有人说,他是为了未来。有人说,他是为了祖国。

为了偶像?那只是表面上的词汇而已,你能为了他们读书,你爱他有多深?你为他做得了什么?偶像,你追着他们,把心都掏出来来了,他们都不知道你的存在,你为了他们而读书?

为了未来?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可是,世界那么大,我们如此渺小。即使我现在付出了努力,即使我现在再怎么好,再怎么优秀。那也不过是将来由一张试卷决定。是的,一张纸决定你的未来。真是可笑。

为了祖国?我们挣钱都不知道怎么挣,我们对未来还是一片渺茫。我们小小的梦想,都会被现实的一巴掌拍碎,我们知道我们做的都是徒劳。我们所做的一切,在大人眼里都是那么可笑。你那么小,你什么都不知道。你什么都做不了。你只是心有余力而不足罢了。

有时,一个人发着呆,总是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有些不解,也有些无奈。

我们只是宇宙中一粒再小不过的星尘。

我们所做的事情外人一概不知,我们所追求的梦想一拍即碎。

也有人说,我们一出生,就注定了读书。

是啊,不读书,我们就是个废物。是啊,不读书,未来我们就是个别人瞧不起的人。是啊,不读书,不读书,不读书,不读书我们什么都干不了。

不读书的话我们什么都不如。

如果不读书,我们该何去

第4篇:人为什么要读书优秀演讲稿

刚刚过去的4月23日,是第十二个世界读书日,又称“世界图书日”。设立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发年的这一天,世界一百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可是你知道么?4月23日还是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对人成长的影响是巨大的,一本好书往往能改变人的一生。人的成长过程,应该是他本人的阅读过程;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们是一个热爱学习、勤奋读书的民族,

刚才说的是大作家,讲的是大道理,接下来谈谈我自己的理解,作为一名小学生,每天的日常就是读书,这些书有可能是《语文》书,《数学》书,也有可能是《作文选》,《幽默小读者》,《移动迷宫》,《丁丁历险记》,无论是要学本领,掌握方程和分数,还是看幽默小故事,无论是沉浸在移动迷宫的科幻故事里还是和丁丁一起在月球探险,都是有益身心的好活动。古人说开卷有益,意思是只要是读书都是有好处的,学习新的知识都是令人愉悦的。

第5篇:为了感恩而读书演讲稿

假如有人问我,你为甚么而读书?我会真心的告知他:为了感恩而读书!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贫困,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公主”“天子”,我是前者。由于贫困,我刚上小学就与父母分居南北两地,打工的父母从此再没回来看过我,让我和奶奶生活在远远的北方山村。那时由于没有钱,用不起电,奶奶就给我点起煤油灯让我读书,而在此之前我和奶奶经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必要点灯熬油。

自从我上了学后,这座奶奶做新娘子时家里盖起的新屋子里就夜夜亮起一盏如豆的希看之灯。奶奶说我们老张家自古还没有过读书识字人,她要让我成为张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从此,孤灯冷夜北风吹,手脚冻烂心不悔。为了勤俭写字本,我从不用圆珠笔书写,由于铅笔写的字擦了还可以再写。一件棉衣从小学一年级穿到四年级,直穿到再也没法补长加宽,才不能不从生活费里挤出点钱再买一身。上小学时用的书包补了再补,一直背到初二。买不起手套、耳套、棉鞋、棉袜,一个冬天熬过往,身上能冻的地方都长了冻疮,又痛又痒……但正是这艰巨的生存环境使我从内心深处明白了奶奶的话的真理:“现在吃苦不怕,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就不会做像我这样过苦日子的农民。”为了不再像奶奶那样过苦日子,我忍饥受俄学习;为了报答爸爸妈妈不定时寄回的一点生活费,我克服困难学习;为了感恩村委会给我免往小学时的学费,我的

第6篇:为了感恩而读书演讲稿

假如有人问我,你为甚么而读书?我会真心的告知他:为了感恩而读书!

有的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贫困,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是“公主”“天子”,我是前者。由于贫困,我刚上小学就与父母分居南北两地,打工的父母从此再没回来看过我,让我和奶奶生活在远远的北方山村。那时由于没有钱,用不起电,奶奶就给我点起煤油灯让我读书,而在此之前我和奶奶经常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没必要点灯熬油。

自从我上了学后,这座奶奶做新娘子时家里盖起的新屋子里就夜夜亮起一盏如豆的希看之灯。奶奶说我们老张家自古还没有过读书识字人,她要让我成为张家的第一个读书人。从此,孤灯冷夜北风吹,手脚冻烂心不悔。为了勤俭写字本,我从不用圆珠笔书写,由于铅笔写的字擦了还可以再写。一件棉衣从小学一年级穿到四年级,直穿到再也没法补长加宽,才不能不从生活费里挤出点钱再买一身。上小学时用的书包补了再补,一直背到初二。买不起手套、耳套、棉鞋、棉袜,一个冬天熬过往,身上能冻的地方都长了冻疮,又痛又痒……但正是这艰巨的生存环境使我从内心深处明白了奶奶的话的真理:“现在吃苦不怕,只要你努力学习,将来就不会做像我这样过苦日子的农民。”为了不再像奶奶那样过苦日子,我忍饥受俄学习;为了报答爸爸妈妈不定时寄回的一点生活费,我克服困难学习;为了感恩村委会给我免往小学时的学费,我的

第7篇:为个人之崛起而读书中学生演讲稿

大家下午(晚上)好!我是来自高二(2)班的***,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为个人之崛起而读书。

岁月无意锁往事,千里不曾蔽真言。当我们穿越时空,回望百年前的那一段激昂旧史,一个幼小却挺拔的身影忽地出现在我们眼前——他,就是*。伴随着他那句“我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整个神州大地为之一振。这句鼓舞人心的话,驱散了当时徘徊在旧*上空的迷茫颓废之气,更激励了无数来者。

当年周总理的这句话,无疑建立在对国家的热爱之上,建立在对时事的忧虑之上,建立在个人*的思考之上。而如今,我们更要有这样一点*的意识,为这句话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我以为,我们必先要为个人之崛起而读书。

初听我的观点,相信在座的各位都不是很能理解。我们今天在此所探讨的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周总理的“为国读书”的大志,为何一下又退回到个人层面,局限于小我的崛起了呢?

其实不然。欲知“个人崛起”的意义,首先要明确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国家由个人组成,每一个个体都是组成一个国家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不能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完全割裂、对立起来。胡适说:“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我要说:“为个人之崛起而读书,就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时,我们要牢记:“仰望星空”还需“脚踏实地”。个人崛起是一个国家崛起的基础与必然要求,

第8篇:为什么而读书作文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畅游在书的海洋中,成为知识的富翁,精神的巨人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为什么而读书作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我为什么要上学?这可能对大家来说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把这个问题问给不同的人,便会有不同的想法,也没有一个标准的*,因为它像是一个的思维不停的在变化。

小时候的我理解“我为什么要上学”是:“我是为爸爸妈妈而上学,我是为可以交到新朋友而上学,我是为了好玩儿而上学……那个时候的我,你们一定会觉得很可笑吧!但时是我无忧无虑的时候,可以放声大笑,可以自由自在的玩耍,不用去思考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老师的教导,父母的培养。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高的理解:我是为自己上学,我是为我的未来而上学。是啊!俗话说得好: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不为别人,只为自己。可是烦恼多了,向往以前的生活,是那么的开心,那么的愉快……

如果你问我现在为什么要上学?我会告诉你我是为把握自己的命运而上学!因为在我心中有一个坚定地信念,我要认真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才会有收获!

对于读书,这个字眼,我们再熟悉不过了,我们不禁要问了,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呢?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

第9篇:为什么而读书作文

从古至今,我们一直都在读书,一直都在进步,不断提高科学发展……

我们小学生唯一要做的就是学习,努力学习,多读书长大才能有文化。比如说我吧,我以前就很不喜欢看书,一有空闲时间就玩游戏,看电视,很少抽出时间来读书,但自从一个课间的时候,我无意间看了一本课外书,渐渐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觉得非常有趣,于是我就喜欢上了读书,体会到读书的乐趣。现在我读了很多的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战争与和平》、《复活》……

读书有很多的好处,读书会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读书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知识,读书还能扩展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学习到了许多从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有这样一句话“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想必大家都知道这句话的来历吧!这是*总理说的一句话。他有远大的理想,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多么有气质的话啊!最终,他那远大的理想,也给他带来了十分“远大”的成就。

我对敬的周总理有着无限敬仰之情,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惭愧,以前只要评上了“三好学生”,就向妈妈伸手要奖金,妈妈说“这就是你读书的目的吗?”然而我却不以为然。现在我明白了,读书是为自己而读,不是为了他人,今天的努力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

祖国,我现在会好好学习,长大以后要造福社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10篇:我们为什么而读书作文

校讯通又一届读书活动缓缓拉开了帷幕,这不知给多少好读书的朋友带来了欢欣——因为与书为友,与爱好读书的人同行,这将会比自己一个人默默读书收获要大的多。

自结识“校讯通”以来,我共参加了四届书香活动,加上这一届,应该是五届了——虽然我和校讯通牵手的日子不短,虽然我和校讯通的感情日渐深厚,可以说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但仍然耿耿于怀于自己刚开始认识校讯通不够深入,以至于错失了第一届书香活动。我常常想:如果第一届活动我就开始参加了,或许我会比现在的感悟还要深刻,或许我的收获比现在还要丰厚。

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校讯通倡导的理念是“阅读”,“书香”两个字就涵盖了其全部主旨。“最是书香能致远”“书籍点亮智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就*了书在一个人成长中的巨大作用。

毫不夸张地说,我就是在这一次次书香活动中,在阅读中,在实践中,升华着自己的理想,明确了读书的目的,感悟了生活的真谛。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但以前的“爱读书”和现在的“爱读书”却有了本质的区别。因为读书的目的不同了,读书的收获自然也就不一样了。下面就请朋友们跟随我问自己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为什么而读书呢?有人说,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光,于是读些浅显易懂的书籍杂志,结果却越读越迷失

}
那么当代人越来越少阅读的原因是: 1.电视和影碟的普及,使人更多的投入到银屏上,因为现在的很多电视电影都是拿书上的内容拍的,还有很多节目干脆就是"电视教学"(譬如:百家讲谈),再有就是看电视比看书更让人记忆深刻和更容易理解 2.现代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了,生活观念不同了,喜欢利用休闲的时间来做更多的其他意趣活动,打球,健身,旅游,上网冲浪等等,并不像以前那么的单调了,一般的休闲时间只有用阅读来打发时间 3.的确,现在的书的内容真的可以说是越来越俗了,而且很多都是骗人的,或是在说空话,大道理,却一点也解决不了阅读者的燃眉之需 如果网络阅读不算的话,我可以告诉你,我现在基本都是在网上阅读的
}

今天(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设立于 1995 年,目的是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在这样一个与文字有着深刻渊源的日子里,专注用文字记录科技发展的爱范儿内容团队有感而发,和一些站在时代与传统交界的文字工作者聊了聊,于是就有了这篇文章。

纸张是人类历史上延续了最为久远,也最普及的书写材质。从古代埃及第一王朝到现在,纸张的形态、质感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但在文化记录和传承上的核心作用并没有被时代改变。当很多各位独立的纸张被赋予了相近的文字,装订在一起,这些纸张就变成了意义重大的书籍。

不过,纸张与书籍形态的稳定并不意味着人类阅读习惯没有发生变化,在最近四十年间出现的科技产物更是让人类发现了自己对于全新阅读形态的追求。看看自己身边,还有多少人仍然可以和十年前一样,坚持捧着纸质书吸收人类文明的精华?

iPad 的出现让人们意识到,一个 A4 纸大小的移动设备竟然可以提供如此海量的信息。Kindle 的流行更加震撼,一个重量只有一百多克,单手就能轻松操控的电子设备,提供的阅读体量竟接近于一座规模庞大的图书馆。如果你并非资金充裕,仅仅是一台智能手机和微信朋友圈,也能让你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不再空虚。电子产品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阅读的方式,也在悄悄地改变了我们阅读的动机。

阅读介质的创新决定了阅读这件事不再简单。

已经回归出版业的前任亚马逊数字内容总监姜峰向爱范儿坦言:

手机上的朋友圈,公众号,今日头条,手机百度,已经全面代替了我看报纸杂志,看电视看新闻联播的习惯了。

看书也全面平移到手机上,Kindle 上,一看见有好书,先去查有没有电子版,有电子版买来就看。

看惯了,手机上看书也就一样了,而且还更加智能。

姜峰认为,在这个年代里,只有智能手机能给阅读带来最大、最多的可能。的确,有了互联网以后,文字的影响力和蕴藏的内涵都能够得到极大的扩展,阅读不再是盯着一段又一段的文字那么简单。

不过介质的创新似乎也在消费着人们有限的注意力。

当我们选择了微信读书,阅读量排行榜在无形中分散着我们对书籍内容本身的注意力;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乘坐地铁和公交的上班族免不得顾虑纸质书的携带问题,毕竟纸质书不再是唯一的选择;即使想用 Kindle 兼顾便携与内容质量,我们也得从 499 元的入门版 Kindle、958 元的 Kindle Paperwhite、1499 元的 Kindle Voyage、2399 元的 Kindle

无论我们怎么在朋友圈中表示自己对阅读的热衷,实际的行为都决定了一个事实——虽然阅读变得非常简单方便,无时不在,但我们对于 “为什么要阅读” 这个问题的解答却有了更加复杂的选择。

属于这个时代的文体:偏好时间的口语干掉了纸张?

现代中国人,阅读最多的内容还是各种各样的网络新闻、微信订阅号。当微信这个温床吸引着人们不断培育 “十万加” 内容时,传统书籍爱好者们从书籍中追求的严谨逻辑、严肃形态和深刻思考在新媒体和网络传播中被逐渐削弱了。

这是不是代表传统书籍的存在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呢?我们现在还不能断定,但爱范儿的首席内容官,一位在广州纸媒行业浸染多年的资深媒体人认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文体并不是那些写在纸张上成册出版的书籍,而是我们任何人都能无障碍阅读的口语化文字。

先来看看那些文化先驱们是怎么说的吧。

早在上个世纪,口语代替纸张的变革就被麦克卢汉、沃尔特·翁等先驱预言。翁神父认为,电子时代,带来的,必定会是口语文化的复兴。而口语文化,本质上,是人类的重返部落化——麦克卢汉所称的地球村:

“我们在现在这个世纪正在 ‘往回倒带’。”

(麦克卢汉,图片来自:)

这样的说法,在当时无疑是令人费解,甚至很容易被人指责为:“刻意反逻辑、荒谬绝伦”,毕竟当年的人们连电脑是个什么都说不明白,电子化媒体介质产生的影响并不那么容易被预测到。

在麦克卢汉去世 35 年后,我们回顾国内媒体走过的这微信四年。可视化表达,口语化倾向,已经成为了媒介操作的主流,也验证了这位枫叶国哲学家的神奇预言。

这位经历了国内南方纸媒兴盛与衰败,又在中年转战新媒体的资深媒体人列举了几个我们耳熟能详的例子:

草根的如顾爷、Stone 历史剧、故宫淘宝;主流的,如人民日报、财新、一财、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九宫图、一图读懂、漫说历史等产品,均是这种潮流的产物。

更为激进的变化,则来自曾宣称 “主页已死,社交网络至上” 的 Quartz 。它最新的 App 应用,没有丝毫传统新闻应用的影子,而是彻头彻尾的 “对话体”。

一言惊醒梦中人!虽然国内的新闻媒体还没像美国《新闻周刊》一样进化到彻底转向数字发行,但他们已经在用户手指的驱动下,把信息和思想传播的主战场从报纸和杂志,转向了人人必备的智能手机。

口语干掉纸张,看似猎奇,但在新闻领域里绝非危言耸听。

读者看新闻的目的,就是想要知道自己身处的这个城市、这个国家究竟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当浏览天津港爆炸专题时,大多数人只想,只有时间了解遇难者人数,直接责任人是否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行业分析师们都在关注苹果发布 iPhone SE 背后的供应链管理和商业取舍时,堵在上班高峰期马路上的上班族或许只想知道苹果发了什么新手机,长啥样子。

当网络化媒体风靡全球,新闻的发布再也不需要受限于印刷周期时,口语化的新闻战胜传统纸媒也就不难理解了,因为大众新闻消费者想从新闻中知道的消息,仅限于此。

我们为什么还需要深度的阅读?

深度的阅读意味着什么?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或许代表着断绝网络,在完全不受打扰的环境下吸收纯粹的文字。

人生需要些不联网时间。

相信这不仅是姜峰的选择,也是很多阅读爱好者正在努力实现的目标。

虽然社会大众消费的主流是那些浅层的新闻和短文,但也不可否认越来越多人回归深层次的阅读。不过在阅读介质数码化变革的背景下,即使是深度的阅读,目的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我担心自己变懒,变蠢!

这句话同样出自上文提到的那位资深媒体人。在微信公众号里,我们可以读到无数优秀的新闻报道,看见很多作者将自己颇有哲理的文字推送给数以万计的读者,但这些文章终将受限于一定的篇幅,毕竟没人希望在注重转发、关注的社交网络中阅读一篇数十万字的长文(与其说是文章,不如说是书籍)。篇幅的限制决定这些文章的深度很难和经过复杂出版和写作流程的书籍相比。

深度的阅读不再只是提升自我的工具,还是防止思维能力倒退的安全带。

如今的深度阅读,还多了一种仪式感的沉重。一方面,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是一般的快,能够端坐书桌前安静地看看书实非易事。另一方面,我们在读书之余也多了不少的小动作,比如在朋友圈里发书本和星巴克咖啡杯的合照,在豆瓣上为自己读过的书评个分,这些就是很多人(包括我和你)读书时必备的社交仪式。

承认这个事实吧,深度阅读的目的已非当年的 “淳朴”,不过我们倒也不需要纠结自己从深度阅读中得到了什么宇宙真理,人生哲学,毕竟多读书总是没错的。

老实说,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虚无缥缈,既然这样,那爱范儿就尝试用稍微深奥的语言来尝试解答一下。

于我们而言,阅读是想象,是窥探、是认同,是八卦,是梳理和构筑对人、事、物的认知。

即使,这些人、事、物,是我们可能所未曾碰过、听过、见过的。

《人类简史》第一大章 “认知革命” 是这样描述的:

“‘虚构’ 这件事情的重点不只在于让人类能够拥有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 ‘一起’ 想象,编织出种种共同的虚构故事…… 就算是大批互不相识的人,只要同样相信某个故事,就能共同合作。”

想象的共同体!看到的这样的描述,我自然会想起那本安德森同名的大作。很多时候,很多概念,确实如 “民族” 这个词语一样,都是 “虚构” 的,被 “想象” 而出的。

“除了存在于人类共同的想象之外,这个宇宙根本没有神、没有国家、没有钱、没有人权、没有法律、也没有正义。”

而让人类,或者说,让互不相识的人,能够 “共同想象” 的,靠的,就是 “阅读”。

在过去几千年时间内,这样的阅读是与文字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文字及其载体——甲骨、金鼎、竹木、绢帛,纸张等等,人类的 “思想” 得以摆脱邓巴数--这个神圣 “150” 的约束,可以 “回忆”、“复用”,进而能够在更为广大的范围传播,形成对于世界的普遍认知。

正因为如此,古老的文字曾长期被人们赋予神秘和神圣的属性,仿佛成为了人类的 “第二本能”。

直至近两千年后(按蔡伦造纸来计算),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到来,进入电子时代的人类,其表达的形式,或者更准确地说,其 “智识” 的载体,发生又一次革命性的变化。

阅读的载体在这两千多年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人们阅读的目的也因时代而异,但阅读终归是阅读,是集聚着人们思想和想象的思维活动。

阅读的目的变了,但人们还在守护着阅读的初心

正如吃饭一样,阅读也是人类得以延续下来的原因。有了阅读,前人生存的经验得以传承;有了阅读,学者花费毕生精力总结的研究成果才能转化成不断飞跃的科技;有了阅读,空闲的时间才不至于无聊至极…….

对待阅读的变化,传统的文人墨客无须悲观面对,虽然社交网络下的新闻传播不再像以往那样充满仪式感,自媒体的繁荣也产出了很多低质走量的文字,但人们阅读的初心依旧如此,阅读也在正常地行使着它的社会使命。

作为普罗大众的我们也无需从深度阅读中提炼太多的仪式感,认真读完一本书,收获自在心中,至于那些表面化的点赞、评论,都是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淡定接受,也无需刻意寻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喜欢看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