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是由于阴阳之间哪种关系失常?

为了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新世纪中医药事业发展要求的创新人才,在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组织编写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药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新二版)”(习称“八版教材”)出版后,我们组织原教材编委会编写了与上述规划教材配套的教学用书——习题集,目的是使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以习题形式进行复习、巩固、强化,也为学生自我测试学习效果,参加考试提供便利。习题集所命习题范围与现行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教学大纲一致,与上述规划教材一致。习题覆盖教材的全部知识点,对必须熟悉、掌握的“三基”知识和重点内容以变换题型的方法予以强化。内容编排与相应教材的章、节一致,方便学生同步练习,也便于与教材配套复习。题型与各院校各学科现行考试题型一致,同时注意涵盖国家执业中医师、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考试题型。命题要求科学、严谨、规范,注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课程更重视临床能力的培养。为方便学生全面测试学习效果,每章节后均附有参考答案和答案分析。“答案分析”可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强化已学知识,进一步提高认知能力。本套习题集供高等中医药院校本科生、成人教育学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人员及其他学习中医药人员与教材配套学习和应考复习使用。学习者通过对上述教材的学习和本套习题集的习题练习,可全面掌握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顺利通过课程考试和执业医师考试,为从事中医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考试命题是一项科学性、规范化要求很高的工作,随着教材和教育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发展,恳请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师生在使用本套习题集时,不断总结经验,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以使本套习题集不断修订提高,更好地适应本科教学和各种考试的需要。
为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 理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特编写《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该习题集的编写,以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为蓝本,所有练习题和模拟试题的答案与该教材相一致。 为了便于读者在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能同步应用,该习题集也采用以“章”为板块的形式编写。每章先列出“学习要求”,继之是各类“练习题”,再次为“参考答案”。将涉及多章内容的或难度偏大的练习题作为“综合问答题”附于书后,供本科层次以上学生学习参考。书末附“模拟试题”,分本科层次课程结业考试、本硕连续课程结业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基础课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专业课考试4个层次命题,每个层次2套试卷,并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该习题集所采用的题型有填空题、多选题、名词术语解释、简答题、问答题等。总题量1894道。 该习题可供所有使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的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时应用,也可供参加执业中医师资格考试、研究究生入学考试、职称晋升考试者参考。
绪论 习题 答案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习题 答案第二章 藏象 习题 答案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神 习题 答案第四章 经络 习题 答案第五章 体质 习题 答案第六章 病因 习题 答案第七章 发病 习题 答案第八章 病机 习题 答案第九章 防治原则 习题 答案附1 综合问答题附2 模拟试题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结业考试试卷一(A1)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结业考试试卷二(A2)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结业考试试卷一(B1) 中医药类专业本科结业考试试卷二(B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C1)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二(C2)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一(D1)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基础课中医基础理论试卷二(D2)
199.何谓阴阳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答: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基本观点是: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并推动着事物的发展和变化200.何谓五行学说?其基本观点是什么?答:五行学说是研究木火土金水五行的概念、特性、生克制化乘侮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一种古代哲学思想。其基本观点是: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201.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事物阴阳属性的相对性主要表现在:阴阳属性相互转化、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和以比较分阴阳三个方面。202.如何分析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答:事物的阴阳属性,是根据事物或现象不同的运动趋势、不同的功能属性、不同的空间和时间等,通过相互比较而归纳出来的。一般来说,凡是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兴奋的都属于阳;相对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抑制的都属于阴。203.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答: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自和与平衡。204.如何理解阴阳的对立和制约?答:阴阳之间的对立,是指阴和阳的属性是相反的,相互对待着的,如寒与热、水与火、动与静等。所以,只有相反的、相互对待着的事物和现象,才能区分其阴阳的属性。阴阳之间的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之间不是静止着的相互对待,而是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阴可以制约阳,阳也可以制约阴。如寒可以制热,热也可以制寒;动可以制静,静也可以制动等。对立,是阴阳之间的普遍规律,凡是阴阳关系,就有对立相反。制约,存在于多数阴阳关系中,如上述的寒与热,动与静等;但在某些阴阳关系中,如精与气、气与血之间,并不表现为相互制约、相互抑制、相互牵制的关系。205.如何理解阴阳的互根与互用?答: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即阴和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每一方都以相对的另一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如上与下、寒与热、明与暗、升与降等阴阳关系中,主要是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关系。若阴阳互根关系被破坏,有阴无阳则谓“独阴”,有阳无阴则谓“独阳”,而“独阴不生”,“独阳不长”,表示事物的发展变化停止而死亡。阴阳互用,是指相互依存的阴阳双方还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阴能促进阳的化生,阳能促进阴的生成,“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如气与血、精与气等阴阳关系中,主要存在着相互资助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若阴阳互用关系失常,则出现阴损及阳、阳损及阴的病理变化。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

《中医临床“三基”手册》中医基础理论试题

1、奠定中医学理论基础的经典著作是 ( )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诸病源侯论》

2、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

A.先秦秦汉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3、在金元四大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是 ( )

4、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 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E.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

5、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

A.疾病的症状和体征 B.对疾病症状和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

E.阴阳失和体征的分析过程

调的具体表现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6、以昼夜分阴阳,前半夜为( ):

A.阴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阳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以上都不是

7、以下可用阴阳互相转化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阳病

8、“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说明了阴阳之间关系是( )

A.阴阳交感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9、“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说明了阴阳之间的关系是( )

B.阴阳对立制约 C.阴阳互根互用 D.阴阳消长平衡 E.阴阳互相转化

10、肾病及肝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11、根据情志相胜法,大怒时可用哪种情志去制约( )

12、“木火刑金”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13、下列属于母子关系的是( )

14、用甘味药治疗肺气虚,其理论依据是( )

15、以下可用阴阳互相互根来解释的是( )

A.阳虚则寒 B.重阴必阳 C.寒者热之 D.阴损及阳 E.阴盛则A.五行相乘 B.五行相侮 C.五行相生 D.五行相克 E.同气相阳病

16、“阴中求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17、五行中木的“所不胜”是( )

18、肝病传脾在五行学说中属于( )

19、“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是根据阴阳之间何种关系提出的治法( )

20、“五脏分阴阳,则肺的阴阳属性是( )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 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A.阴阳交感 B.对立制约 C.互根互用 D.相互转化 E.相互消A.生 B.克 C.乘 D.侮 E.子病及至阴

21、因心火旺而导致目赤易怒者, 为( )

A.母病及子 B.木火刑金 C.水来乘火 D.火来侮水 E.子病及母

22、属于阳的味是( )

23、五色中属于木的是( )

24、以下治法中,哪个以五行相克规律为依据的( )

A.益火补土法 B.培土生金法 C.佐金平木法 D.金水相生法 E.滋水涵木法

2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的生理学基础为( )

26、下列哪一项是“夺血者无汗”的理论依据 ( )

27、下列哪一脏腑与津液生成没有直接的关系( )

A.脾 B.胃 C.小肠 D.大肠 E.肝 A.失血伤津 B.失血伤气 C.失血伤营 D.失血伤精 E.失血伤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津能化气 E.津能载

28、下列哪一项是根于肾的气( )

29、临床出现自汗、多尿、出血、遗精等症,是气的哪一部分功能减退的表现( )

30、脾虚可致下列哪一项血行异常 ( )

A.血行迟缓 B.血瘀 C.血行加速 D.出血 E.血脱 A.推动作用 B.温煦作用 C.固摄作用 D.防御作用 E.气化作

31、气随汗脱的理论基础是( )

A.气能生津 B.气能化津 C.气能摄津 D.津能载气 E.气能行津

32、唾与何脏关系最密切( )

33、有“主津”作用的是( )

34、“以升为健”的脏是( )

36、“气之根”是指下列哪一脏 ( )

37、具有恶湿特点的脏腑是 ( )

38、以下哪一项不属心血不足的症状 ( )

A.失眠 B.健忘 C.面色淡白无华 D.烦躁不安 E.多梦

39、“决渎之官”是指 ( )

40、“中正之官”是指( )

41、与齿的病机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

A.胃气的盛衰 B.脾气的强弱 C.肾精的盈亏 D.肝血的多少E.以上都不是

42、称为“真阳”的是 ( )

43、能使肺的呼吸保持一定深度的脏是 ( )

44、小儿发育迟缓,骨骼不坚的主要病机是 ( )

45、脾与肾主要是什么关系( )

A.阴阳相互制约 B.精血相互化生 C.阴阳升降平衡 A.肾阴不足 B.肝阴不足 C.肾精亏虚 D.脾气虚弱 E.肝血不

D.先天、后天相互资助促进

46、“乙癸同源”可归属于( )

A.心脾关系 B.肺脾关系 E.协调呼吸运动 C.肺肾关系 D.肾肝关系 E.心肾关

47、气机升降之“枢”是指哪一对升降关系 ( )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D.心火下降,肾水上承 B.肝主升,肺主降 E.脾之主升,肺之主降 C.脾主升,胃主降

48、“水火既济”是属( )

50、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三类的最主要依据是 ( )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E.病理表现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51、“髓海”是指 ( )

52、以下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 )

53、 有藏泄互用关系的两脏是( )

A.心与肺 B.肝与肾 C.肺与肾 D.肝与脾 E.脾与心

54、被称为“血海”的是( )

55、泌别清浊是下列哪一脏腑的功能 ( )

56、阴阳互损最易发生在哪一脏( )

57、“筋之余”是指( )

58、在血液和精神情志方面关系密切的两脏是( )

A.心与肺 B.心与肾 C.心与脾 D.心与肝 E.肺与脾

59、下列不属于督脉循行部位的是哪一项( )

60、十二经脉中,手足同名阳经交接于( )

61、下列哪一项是膀胱经在下肢的循行部位 ( )

62、“过阴器”的经脉是 ( )

63、被称为“阴脉之海”的经脉是 ( )

A.督脉 B.任脉 C.冲脉 D.阴跷脉 E.阴维脉 A.足少阴经 B.足太阳经 C.足太阴经 D.足少阳经 E.足厥阴B.内侧前缘 C.外侧中线 D.内侧中线 E.外侧后

64、十二经脉之中,循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腹中线)向外的顺序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

A.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B.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

C.足太阴、足阳明、足少阴、足厥阴 D.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足太阴 E.足太阴、足少阴、足阳明、足厥阴

65、头痛位于两侧者,多关乎哪一经 ( )

A.阳明经 B.少阳经 C.太阳经 D.厥阴经 E.少阴经

66、主胞胎的奇经是 ( )

67、下列经脉中有表里关系的是( )

A.阴维与阳维 B.厥阴与太阳 C.阴跷与阳跷 D.太阴与少阳 E.太阴与阳明

68、下列哪一种病邪致病,可表现为周身困重,四肢倦怠 ( )

69、导致“气消”的情志因素是 ( )

70、与病邪“从化”最为密切的因素是 ( )

A.病变部位 B.体质差异 C.治疗不当 D.病邪性质 E.邪正盛

71、尿频尿急,排尿灼痛多由下列何种病因病机所致 ( )

A.寒湿入侵 B.湿热下注 C.肾气不固 D.阴虚火旺

72、燥邪最易侵犯( )

73、大怒对气机的主要影响是( )

74、阳虚与哪种物质的衰少关系最为密切 ( )

75、可使人体“气和志达,营卫通利”的情志活动是( )

76、下列哪一项是火、燥、暑的共同致病特点( )

77、外邪中最易导致动摇症状的是( )

78、劳神过度容易损伤哪两脏( )

79、疾病发生与否主要取决于 ( )

A.正气强弱 B.邪气盛衰 C.邪侵部位 D.体质因素

80、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 )

A.暑邪、风邪 B.暑邪、寒邪 C.暑邪、热邪 D.燥邪、热邪

81、风邪易袭阳位,故下列哪一症状一般不会出现 ( )

82、牙龈肿痛红赤,口臭,多属于 ( )

A.心火上炎 B.肺热壅盛 C.肝火上炎 D.胃火上冲

83、致病后易引起病程缠绵的外邪是( )

84、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

85、疠气最突出的致病特点是( )

A.病情重,预后差 B.高热持续不退 C.易伤津耗气 D.扰动心神 E.传染性强

86、七情损伤,首先损伤的脏是( )

87、一经病证未罢,又见他经病证的发病类型是( )

88、人体各种病变的最基本病机是 ( )

A.邪正盛衰 B.气血失常 C.阴阳失调 D.津液代谢失常 E.以上皆非

89、下列哪一种不属于气机失调 ( )

90、阴盛格阳属于 ( )

91、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 )

92、形成虚证的病机是 ( )

93、“大实有羸状”其疾病本质属 ( )

A.实中夹虚 B.虚中夹实 C.实转为虚 D.因虚致实 E.真实假虚 A.邪盛正衰 B.邪盛正未衰 C.正虚邪未盛 D.邪去正衰 E.正胜邪A.邪正相持 B.正虚邪恋 C.邪盛正衰 D.邪去正虚 E.正盛邪A.实寒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

94、“至虚有盛侯”,其疾病的表现是 ( )

A.虚象为真,实象为假 B.虚象为假,实象为真 C.虚象、实象皆为

D.虚象、实象皆为假象 E.虚象与实象夹杂出现

95、下列哪一项是阴偏盛所形成的证候 ( )

A.虚寒证 B.实寒证 C.虚实错杂证 D.寒热错杂证 E.阳虚证

96、阳偏衰,一般以哪些脏为主( )

97、寒因寒用,适用于下列哪一病证 ( )

A.实寒证 B.虚寒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

98、邪实致病有通泄症状,应采用下列哪一种治法( )

99、属于从治的是( )

100、用寒远寒,用热远热属于( )

A.实则泻之 B.攻补兼施 C.通因通用 D.以补开塞 E.泻下攻A.治热以寒 B.寒者热之 C.阳病治阴 D.用热远热 E.以通治A.扶正祛邪 B.因地制宜 C.因时制宜 D.因人制宜 E.未病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相关文章: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学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