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代俊峰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在新疆排名第一的分演员公司地

艺人邓恩熙,二公主是张艺凡。 时代俊峰都是男艺人目前只养了这两个女艺人。

}

对20世纪50年代前京剧老旦艺术流派传承与发展的初探

中文摘要:论文作者对京剧老旦行当艺术流派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概述、研究和探索。分别从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京剧的流派、京剧老旦行当艺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在第一大标题中,概括地叙述了京剧形成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在第二大标题中,阐述了京剧流派的产生及它对京剧艺术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第三大标题中,对老旦行当艺术流派传承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京剧是国粹艺术,也是国家正在鼓励发扬的一门重要学科。在两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京剧汇集和融入了各地方剧种的艺术精华,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成为我国现今影响最大、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性剧种。京剧的发展史,也就是流派的发展史。作为一名学习老旦行当的本科毕业生,对于京剧老旦行当的艺术流派有着一定的学习、研究和探索能力。下面,我将我自己对京剧老旦艺术流派传承的研究和探索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希望今后对我学习和继承老旦艺术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京剧老旦艺术的发展与研究做出自己的一点贡献。

    京剧从形成到发展共经历了四个时期,即:孕育期、形成期、成熟期、鼎盛期。

“四大徽班”相继进入北京演出。他们广泛吸收昆腔、吹腔、四平调、梆子腔诸家剧种之长,融于徽戏之中。自此,长期占据北京戏曲舞台的秦腔逐渐衰退,秦腔艺人为了生计搭入徽班,从而形成了徽、秦两腔融合的局面,为徽剧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乾隆末年,自汉剧名家米应先进京后,大量汉剧演员涌入北京,搭入徽班演唱。将汉剧的声腔曲调、表演技能、演出剧目融入于徽剧当中,使徽戏的唱腔板式日趋丰富完善,他们以湖广音、中州韵作为语言、声调的规范,并结合了北京地区的语音特点。为京剧形成过程中在唱念上的协调、统一奠定了基础。

清朝乾隆至咸丰年间(1790年-1860年),经徽戏、秦腔、汉调等剧种的合流,并借鉴吸收了昆曲、京腔的长处,从而形成了京剧。其标志之一:曲调板式完备丰富,超越了徽、秦、汉三剧中的任何一种。唱腔由板腔体和曲牌体混合组成。声腔主要以二黄、西皮为主;之二,行当大体完备;之三,形成了一批京剧剧目;之四,出现了以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为京剧形成初期的代表。他们在演唱及表演风格上各俱特色,在创造京剧的主要腔调西皮、二黄上,在京剧的表演形式上,以及在北京字音与湖广音的结合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83年一1917年,是京剧由形成步入成熟的重要时期。由于慈禧太后嗜好京剧,加之京剧名家频繁在宫廷献艺,声势日强,京剧演员的社会地位不断攀升。同期,位于北京大栅栏地区的广德楼、三庆园、中和园等戏园每天都有京剧演出,形成了京剧一统的繁荣局面。

    这一时期的京剧演员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革新。演唱技艺日趋成熟,并结合自身的条件,创立了众多的艺术流派。将京剧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1917年前后,随着戏剧的社会职能为更多的人们所重视和戏曲社会地位的提高,京剧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各个行当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表演手段丰富、技艺精巧,使得京剧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京剧表演艺术流派的空前繁荣。“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众多京剧演员的脱颖而出, 是京剧由成熟到鼎盛的重要标志。

京剧的流派主要是指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并且这种风格特色得到师承和传播。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是艺术昌盛的反映。也正是这样众多流派的产生,才使得京剧舞台更加绚丽多彩。所以,提起京剧流派,不得不提谭鑫培、梅兰芳、余叔岩、杨小楼、马连良、谭富英、程砚秋、裘盛戎、李多奎、张君秋等一大串艺术家的名字。一百多年来在它发展的不同阶段,流派艺术呈现着不同的特征。随着京剧艺术的日益成熟,艺术共识程度逐步提高,湖广音、中州韵、尖团字的音韵规范等一系列艺术法则逐步确立,京剧流派的发展也就朝着表演技艺的专门化、个性化方面深入发展了。同时,也推动了京剧艺术整体格局的建设。

京剧表演流派的发展过程,从各个行当来看,并不是很平衡的。有些行当的流派丰富一些,有些行当虽然也有不少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但并没有形成众多的艺术流派;有些行当的流派形成、繁荣得早一些,有些行当则比较晚。艺术史上出现流派不是偶然的事情,光有一个人是形成不了艺术流派的,他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某个艺术部门发展的客观要求,承前启后,从而对该部门艺术发展有比较深远的影响。因而应运而生的艺术流派,必然有许多继承者和追随者,从这些追随者中,又将出现一些具有独创性的艺术家,在艺术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于是又会出现更新的流派,这样也就推进了京剧艺术流派的发展。

三、京剧老旦行当艺术流派的传承与发展

3.1京剧老旦行当的孕育与形成(约1840年-约1880年)

    在第一代的京剧演员中,如老生卢胜奎、薛印轩;小生龙德云、徐小香;旦行胡喜禄、罗巧福、梅巧玲;丑杨鸣玉、刘赶三;老旦郝兰田、谭志道;净行朱大麻子,任花脸等等,他们为丰富各个行当的声腔及表演艺术都进行了独特的艺术创造,为京剧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从现有的京剧史料来看,谭志道、郝兰田两位老前辈应该是京剧老旦行当的开宗鼻祖。

    京剧宗师谭鑫培之父,原为汉剧演员。以演老生兼老旦而著名。因其嗓音高亢嘹亮,声彻云霄,故称“谭叫天”。他突出的贡献是将汉剧老旦艺术带到北京,为京剧老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原为徽调演员。“同光十三绝”之一。他的功绩在于融合了徽、汉老旦的唱法,并且吸收老生、青衣唱腔的特点从而创造了京剧老旦新腔,并使京剧老旦地位得以提高。

3.2老旦作为独立行当的确立(1880年-1920年)

    在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初期阶段,生、旦两行长时期占据着京剧舞台的重要位置。与此同时,其他各行当的演员也在通过他们的努力探索,不断地进行艺术创作,丰富和发展了其他行当的声腔和表演,提升了舞台地位。正是在这一时期龚云甫、罗福山、谢宝云等老旦演员的出现,确立了老旦作为独立行当与老生、青衣、花脸、武生并列的地位。

    是清末以来最有影响的老旦演员。他突破前人、精心揣摩、细心钻研、善于吸收、敢于创新,开创了老旦行当的新纪元。

他把大嗓的“擞音”和小嗓的“落音”,巧妙地运用在老旦唱腔上,使老旦唱腔自创一格,并吸收了青衣委婉缠绵的曲调和老生气宇轩昂的韵味进行加工综合,成功地创造了独特的老旦唱腔风格。他念白清楚、喷口有力,极具韵味。在做工上,他改变了先前的老旦演员重唱轻做的陈规窠臼,大胆借鉴老生和青衣的身段、步法并进行融合、加工。对老旦行当在表演上做出了较大的革新。为老旦行当的形成发展树立了一座丰碑,世称“龚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前,凡唱功老旦均效法龚云甫。私淑弟子有卧云居士、李多奎等。

3.2.2罗福山(生卒年不详)

    做工老旦的主要流派。但在《中国京剧史》中,却没有他的专门记载。从其他史料来看,他的艺术风格古朴大方,主要饰演配角老旦角色,但会戏广博,擅长做工,念白吐字真切,语气委婉自然,酷似老年妇女,但并不以唱功擅长。他的做工结合身段、步法、表现力很强。他所扮演的角色真挚善良、沉着老练、生动逼真。

罗福山先生的念白、演唱以徽剧、汉剧的音调为基础;而龚云甫先生则是使用北京的字调,所以二位先生的演唱韵味有所不同。罗福山先生老旦艺术支派的主要传人有文亮臣、孙甫亭、李文启、李多奎等。

    以擅演“里子”老旦而著称。他嗓音高亢、苍秀挺拔,唱腔富有韵味。做工规矩老练、神态逼真,讲求身份气度,能认真体会剧中各种不同人物的感情动作。他一生中塑造的形形色色的老年妇女形象,都能够恰到好处。

3.3龚派、罗派的传承和发展(1920年-1949年)

    龚派艺术和罗派艺术创立后,京剧老旦行当已发展到第三代。在这一阶段,涌现出了许多较有影响的老旦演员,他们大多受过罗福山、龚云甫、谢宝云的亲传或直接影响,其艺术风格各有特色,在京剧老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上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就。在他们当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有文亮臣、孙甫亭、卧云居士(赵静尘)、李多奎等。

    罗(福山)派老旦主要继承人之一。他扮相端庄华贵,嗓音高亮清越,成功的塑造了各种不同性格的中老年妇女形象。在艺术风格上,除了很好地继承罗福山先生古朴大方的特点外,还充分体现了表演上的生动性与真实感。在中华戏曲专科学校教授老旦行当期间,李金泉得其亲授。为罗派老旦艺术的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是罗福山先生的“手把徒弟”。嗓音宽厚,声腔淳朴,念白沉着生动,富有膛音,给人以古道热肠之感。他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演戏注重戏情戏理,在刻画人物上独具匠心,扮演不同性格的人物没有雷同的感觉,且真实生动、细腻洒脱、严谨规范。孙甫亭先生曾执教于富连成科班、荣春社科班、北京戏曲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培养出许多优秀的京剧老旦演员,王晓临、王梦云等得到过他的教益。

3.3.3卧云居士()

龚(云甫)派老旦艺术主要继承人之一。嗓音清脆响亮而又富有韵味,且对嗓音控制细腻、腔调周转、灵活自然。他在获得龚派艺术扎实、规矩、精到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在艺术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在一些唱法和身段动作中,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如他在行腔中揉进了小生娃娃调的一些特点,吸收了孙派老生的气口运用,念白上借鉴了言派老生的一些音韵和方法;在身段上运用了青衣水袖的动作等等。他所尝试的艺术创新并没有生硬的痕迹,而是与剧情和人物性格很好的融合。尽管卧云居士过世较早,但其对“龚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早在二三十年代即被京剧界所重视。

    26岁拜罗福山为师,并得到龚云甫先生的教诲,后又深得龚的琴师陆彦庭先生的教授和辅佐,深得“龚派”神韵。成为继龚云甫之后影响最大的京剧老旦艺术流派。世称“李派”。在京剧老旦流派的发展是中占有重要地位。

李派突出的创造是注重人物,强调老旦行当应有的声乐审美特点。以充沛的感情将雌音、衰音、沙音、涩音精密地调剂起来,高度和谐地统一起来,而又通过娇、柔、脆、润、甜等音色的行腔,准确深刻地刻画人物和最充分地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此外,在唱腔节奏、尺寸、劲头、气口控制上,在擞音、颤音、滑音、脑后音和重叠句、镶嵌句、衬字、虚字技巧的运用上,也都有所创新和突破。“李派”演唱艺术风格最突出的特点是淳厚甜润、悦耳动听。从声乐审美效果上来说,他能给人以和谐舒适,圆润优美的感觉。在用气方面,他常说“气为音之本”,对于演唱中的换、偷、提、喷、吞、吐、收、放各种用气之法安排的精细到家,它在演唱中无论是急促的快板,还是长拖腔的慢板,都能唱得气足神通,保持声音的圆润悦耳。

他并不为自己有一条得天独厚的好嗓子和优越的学习条件所满足,而是兼取“龚”、“罗”、“谢”三家之长的同时,侧重对龚派艺术深入研究,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艺术上的理解不断地给予融化、革新和发展。经过多年的舞台实践,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特色。他所创造的李派老旦艺术,至今影响深远。成为迄今为止,京剧老旦行当中最大的艺术流派。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4承上启下的发展时期(1949年后)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以来的京剧舞台上,出现了凡唱老旦者无不学李多奎的现象。这一时期的老旦演员,均受到李派艺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中李金泉、何盛清、李盛泉、耿世华、王玉敏较有造诣。而在他们当中,只有李金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创立了具有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李(金泉)派老旦艺术。

    毕业于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受教于文亮臣等先生。1941年拜李多奎先生为师,并收为义子,深得真传,为继承和发展京剧老旦艺术打下了坚实得基础。

李金泉的嗓音清脆而响亮,能够很好地控制气息和力度的变化。他善于钻研,勇于创造,坚持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是从他步入剧坛到取得卓越成就的三十几年中,正是李(多奎)派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李金泉坚持的这种艺术创新精神就更加难能可贵了。正是这种精神,使他吸收前辈老旦艺术家的长处,并借鉴了青衣、老生等行当的艺术特点,而且还从兄弟剧种甚至话剧、歌剧中汲取养分,巧妙地化“他”为“我”,成为他独有地特长。使其创造的角色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更加符合审美需求。

李金泉的戏路宽,而且唱做均属一流。在他几十年的舞台实践中塑造了古今若干个人物形象,把年龄、地位、身份、性格各异的人物,演得绘声绘色、惟妙惟肖。而其清新俏丽、引人入胜的声腔,抑扬有致、清晰入情的念白,自然、细腻、优美的身段动作等高超的表演技巧,在他所演的剧目中集中地得以体现。他在艺术创造上,始终不渝地追求“真”、“善”、“美”、“新”、“深”、“精”,使他的表演时代感突出、生活气息浓、人物挖掘深、艺术表现真、舞台美感强。

李金泉先生还是一位唱腔设计者,从在戏校学艺时就为李玉茹等设计唱腔。他不但创编老旦唱腔,如《罢宴》、《李逵探母》、《响马传》和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平原作战》等诸多剧目中的老旦唱腔,还创编了《沙家浜》、《平原作战》等戏的老生唱腔。他的这些韵味浓郁,荡起回肠的作品,显示了他“因戏设腔、因人创腔”的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

    李金泉在京剧老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上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是唱、念、做都优于同辈,在人物刻画方面甚至超过了前辈老旦艺术家,其艺术风格独数一帜、自成一家,最终形成了有自己艺术特色的李(金泉)派。为解放后京剧老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戏曲教育家。1935年考入中华戏曲学校,师从刘俊峰、时青山、文亮臣。戏校毕业后,又得到孙甫亭、李多奎的指点。他尊崇龚派表演艺术风格,但又能博采众长,有所发展、创造。他的嗓音高亢、刚柔并济,无论是雌音、衰音、刚音、脆音、涩音,均能运用自如。强调唱念的技巧,他认为吐字与声腔的关系是字为主,腔为辅,要依字行腔,字正腔圆;声与情的关系,则是以声传情,通过吐字、归韵,唱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做到声情并茂、以情动人。他提出老旦的念白应该“刚而不暴”,表演应该“美而不媚”。他的唱念表演十分重视从剧情人物性格出发,注重生活气息,讲求传神,不故意卖弄技巧,富有艺术魅力。在中国戏曲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后,培养了许多优秀青年老旦演员,如王晶华、李鸣岩、郑子茹、郭跃进、蓝文云、史云兰、甄静娴等。

1925年入富连成科班学艺,师从萧长华先生。1933年拜李多奎先生为师,得到李派真传。后因嗓音条件所限,从事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前后,任上海戏剧学校和华东戏曲实验学校老旦教师。1957年受聘于上海市戏曲学校任教。他在教学中着重把握唱念中声、情、气、韵起伏张弛的丰富变化,以及高潮的蓄势、递进和爆发,使人物塑造个性鲜明、层次清晰、激情饱满。此外,他还擅长在新剧目中为老旦行当的唱腔谱曲。现代京剧《龙江颂》中盼水妈的唱腔原型是由他创作的。李盛泉先生为李(多奎)派老旦艺术的传承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经过四代前辈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使得老旦艺术在京剧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龚(云甫)派的形成,标志着京剧老旦艺术走上了成熟的道路;李(多奎)派的出现,标志着老旦艺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李(金泉)派的崛起,标志着老旦艺术的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从他们的艺术发展和创造轨迹来看,学习流派不能单纯模仿,而要结合自身条件创造性地继承,要敢于革新、善于创新、勇于求新。他们这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当代演员的学习和借鉴。为京剧老旦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再创佳绩。

}

  今年以来,疫情引发的多种黑天鹅式事件叠加爆发,给财富管理的增值保值增添了困难与变数,而行之有效的资产配置策略成为财富管理的关键选项,专业财富管理机构的价值在疫情之下也更加凸显。7月4日晚7点半,新新财富大讲堂迎来首期投资策略报告会——新湖财富2020年中期资产配置策略会。本期节目在新华网PC端、新华网客户端等平台同时播出,数据显示,收看人数超过500万人次。

  本次策略会主题为“拨云见日 持盈守成”,以线上线下融合方式举行,邀请植信投资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连平,北京财富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聂俊峰,中植企业集团首席财富管理官武建华,泓湖百世全球家族办公室董事长、新湖财富副总裁康朝锋,新湖巨源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鑫等财富管理领域专家,从宏观经济、资产配置策略、财富传承等不同角度为投资者看清大势,把握财富机遇。

  连平:谨慎规避海外资产风险,积极捕捉国内市场机遇

  对于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展望,连平认为,世界经济严重衰退,中国经济稳步复苏。基于这个判断,连平对下半年投资策略提炼了两句话:谨慎规避海外资产风险,积极捕捉国内市场机遇。

  近期,植信投资研究院推出了资产配置风向指数,涵盖宏观面、国际形势、公司/行业、基建/地产、资金面等五个方面。连平表示,2020年下半年,资产配置风向指数为3.6,级别为谨慎乐观。建议投资者适当提高风险承受度,部分资产类别获得显著增值的概率较大。

  具体而言,对于想要在下半年配置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投资者,连平认为,将不得不面对下滑的预期收益率。如果不想被动接受下行的市场平均收益率,则有以下两种应对方案:一是可以适当拉长投资周期,降低对流动性的要求,但也要权衡拉长周期后不确定性增多带来的潜在风险;二是选择行业内高于平均收益的产品,但一定要精挑细选,选择发行机构信誉度高、历史业绩稳健产品投资。“除了风险承受力较高的主动管理型投资者,我们仍建议投资者将固定收益类资产作为投资组合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大宗商品,连平说,大宗商品投资中黄金属于下半年确定性较高的资产,建议投资者适当提高黄金资产的配置比例。尽量选择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纸黄金”理财产品、黄金ETF公募基金等流动性好、标准化的投资工具进行投资。“对于部分投资经验丰富、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专业投资者,可以适当关注大豆、玉米等短期供需缺口扩大的农产品,选择期货合约作为配置手段。但期货投资是杠杆投资,行情波动对投资本金的作用是放大化的,因此一定要注意投资风险、谨慎操作。”

  对于权益类投资,连平表示,当前股票市场整体估值较低,部分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小或反弹较快,下半年业绩超预期可能性较大。因此建议投资者下半年适当提升股票及相关类型资产(投资股票资产的基金等)的配置比例。

  对于房地产投资,连平称,短周期内,房地产行业将进入弱复苏阶段,房价整体存在上行趋势,建议关注一线、核心二线城市中心房产。

  对于海外资产投资,连平则表示,考虑到美股股价趋势和基本面出现了明显背离,并且当前估值相比3月末阶段性低点已有较大幅度的弹升,当前美股存在较高的调整风险,我们建议投资者降低美股头寸、控制风险。

  聂俊峰:立地“核心” 持盈保泰

  聂俊峰认为,为应对实体经济“大停摆”,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宽松政策加码,财政赤字货币化渐成“风景”。“货币‘兜底’短期看缓解了市场恐慌情绪和流动性紧张状况。中长期看,2008年至今的全球性货币放水易放难收甚至‘覆水难收’,经济过于依赖货币刺激。中国经济被动面临杠杆率上升、竞争性贬值、资产泡沫化、国内物价稳定、资本流动冲击等诸多挑战。”

  “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双循环格局下,中国居民财富/企业产业配置的国际化需要配套的金融和财富管理市场。“无论固定收益还是净值型产品,股票以及债权首选策略是跟进头部与龙头。”聂俊峰如是说。

  聂俊峰对2020下半年大类资产配置策略建议归纳为八个字:立地“核心”、持盈保泰。

  首先,货币与汇率或有震荡。聂俊峰称,基本面上美元将进入中长期走弱趋势;但年内及短期高度不确定。资产配置国际化应秉持天下精神、合常理和常识、积极多元化等原则。

  其次,固定收益率下行。聂俊峰认为,当前是低利率时代,银行理财、信托、交易所定融等固定收益类产品收益下行。固定收益产品应甄别底层资产、跟进头部财富管理机构(人士)和行业龙头的融资需求。

  第三,股票与权益投资拥抱确定性。聂俊峰说,宏观经济与金融形势及政策导向利好股票市场。行业与个股建议以内需为主兼顾外需潜在的复苏,配置节奏参考不同行业复苏景气差异及市场预期程度。拥抱确定性是市场高度分化情况下别无它法的选择和策略。一级股权投资围绕核心技术、商业模式可持续、上市条件受惠于注册制等3大主题。

  第四,房地产在低流动性下均衡。聂俊峰表示,房地产为居民财富“蓄水池”效应已逐渐丧失,疫情冲击之下家庭资产负债表修正、财富预期丕变导致需求端的萎缩,决定了房地产行业和市场长期走势。因城分化下,一线城市存量房市场在低流动性环境下寻求平衡,刚需和改善品质决定买方力量。商业地产寒冬方始,深刻影响居民和企业房产投资倾向拐点。

  第五,大宗商品供需或改善。聂俊峰称,需求在疫情过程和结束后持续改善,推动能源价格企稳反弹。工业金属黑色有色分化。货币超发和通胀预期提振黄金价格,但避险和抗通胀长期效应趋弱。

  武建华:中植企业集团深耕实业 打造三大战略

  自2015年控股第一家上市公司开始,中植企业集团逐步向深耕实业的方向迈进,截至目前已控股或直接管理10家上市公司,成立两家矿业集团专注管理运营集团早期通过投融资布局的煤矿、有色金属矿业资源,加之前几年pe投资形成的实体产业资产等。“可以说,集团进入了实业为主,金融作为支持和助力的2.0发展阶段。”武建华如是说。

  面对今年的大变局,中植企业集团集团是否会改变初心,未来是否还会一直坚持深耕实业的发展方向?受近几年的去杠杆、金融收缩等政策的影响,以及今年突袭而来的疫情,中植企业集团的流动性是否会受影响?为了回应这些关注,武建华分享了中植企业集团的三大战略。“这是指导集团未来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向。这三大战略也意味着集团稳扎稳打回归实业本源,参与产业运营,唯有归位尽责做好本源的业务,才是长久之道。”

  首先是投行战略。武建华称,中植企业集团利用多年积累的资本市场运作优势和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资源整合,包括并购的服务、引进资金资源的服务、引进优质资产的服务等。改变过去重资金投入的业务模式,少投、甚至不投资金,获取服务收益和超额收益。以中植国际为主要平台,要大力发展上市公司和不良资产的双托管业务。

  其次是打造龙头产业的战略。武建华表示,中国未来10年或者更长,将是一个新的周期,按照天风证券研究所所长赵晓光所言,将要进入产业立国的周期,未来会进入一个在细分行业深度专业化的时代,做产业一定要很深度、很专业、很专注,把这个领域做到极致,才会胜出。“中植企业集团也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做实业是认真的。将资金、优势资源主要向头部企业集中,向头部企业倾斜,甄选行业核心资产。不管是控股的上市公司,还是我们托管的上市公司,选择行业赛道,或者资产,都是以是否为行业龙头作为主要筛选标准。只有打造这样的产业,能够穿越不同的周期,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

  第三是基金战略。据武建华介绍,去年是中植企业集团产业基金大规模设立元年,力争3年的时间,落地产业基金2000亿。“产业基金作为另类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在长期低息的环境下凸显收益率高地的优势,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抗经济周期。”

  武建华最后表示,中植企业集团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积极贯彻这三大战略,优化集团发展结构,提升集团发展质量。

  康朝锋:低利率时代下的全球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

  在康朝锋看来,在资产配置和财富传承中,利率是最核心,最关键的一点。当前,全球的利率处于一个相对比较低的水平。

  康朝锋认为,资产配置的核心要素有四点,即合理预期、分散降低相关性、比例比品种更重要、战术服从战略。

  他称,资产长期回报是有一个合理范围的。从全球各类资产长期回报来看,6+%是高长期回报。同时,在资产配置收益中,分散、低相关会带来的额外收益。

  “比例比品种更重要。”康朝锋认为,在做资产配置时,要去拥抱未来涨幅最高最大的资产,如何拥抱?比例很重要,至于具体这个资产是谁在做,那可能只占10%左右重要性。

  战略资产配置关键在顺势,战术资产配置关键在选人。康朝锋说,战略规划很重要,大家一定要选择一个专业战略规划机构。在战术配置上,第一,就是要全球化分散化的思路来配置,第二,要融合领先的资产配置架构和理念,用成本更低、更安全,风险也更低的方式来进行配置,如信托、基金、保险。

  李鑫:“守正、纳新、致远”是FOF基金配置的指导思想

  李鑫观察到,从2012年以来,中国很多行业,尤其是传统行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开始面临着渗透率逐渐到顶、需求饱和、行业竞争激烈的过程。弱小的企业逐渐被淘汰,一些行业已经形成了寡头竞争的格局。“这是过去5-10年经济发生的最大变化,也就是当大多数的行业进入成熟阶段之后,会呈现行业份额向头部集中,增长放缓的趋势。”同时,李鑫还发现,在一些领域,一些企业或者经济体通过供给侧改革创造的需求取得了成功,出现了“爆发”的现象。

  李鑫称,经济中“聚集”与“爆发”并存,使得FOF(基金中的基金)投资策略也会以这种变化为主线进行调整。“今年我们的FOF产品管理,提出了‘守正、纳新、致远’的投资指导思想。”

  首先,所谓“守正”,现阶段就是通过指数型基金抓市场的主要趋势。李鑫称,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市场的效率某种程度上都是在提高的。美国资本市场上2/3以上的基金,都已经无法战胜指数了。而中国资本市场,随着过去几年行业ETF的快速发展,以及机构投资者比较快地在一些方向上达成了共识,这几年的市值增加的速度明显快于它们盈利增长的速度。这个大逻辑下,投资指数是逻辑最正确的策略。“我们近期的指数产品中,选择代表市场方向的指数为我们核心的跟踪目标,同时利用交易、打新、转债、大宗交易等多种手段加强收益。这种策略,产品的收益来源是经济发展中的聚集效应,赚取的是行业龙头盈利估值双击的钱。”

  其次,所谓“纳新”,就是在管理人的选择中选取市场感觉较好、对新逻辑接受比较好、交易能力较强的管理人,能通过交易赚行业轮动收益的管理人。李鑫说,今年的A股市场,行业和板块的轮动非常快。“近期我们的产品中更倾向于交易比较活跃、板块轮动较为频繁的股票多头管理人,而较少配置一些专注于单一行业的管理人。当然,管理人行业轮动的前提是以优质个股和深入研究为基础的。这种策略,产品的收益来源是管理人的研究跟踪能力和交易能力,赚取的是新行业、新产业爆发预期的钱。”

  第三,所谓“致远”,就是从长期来看,量化投资是投资交易的最终方案。李鑫认为,量化研究、量化交易在未来占市场的比例将越来越大,FOF投资中未来将不断增加量化产品和量化管理人的比重,上架的产品中总有一部分是以市场中性为特征的交易型产品。“这种策略,产品的收益来源是管理人的数理统计能力、交易算法的速度,赚取的是整体定价偏差的钱。现在中国的量化投资相对占比较小,几年之内这个投资模式的风险收益比会相当高。”

  李鑫最后表示,投资是一个面向未来,不断学习和修正的过程。固守陈规的策略偶然性、波动性都在加剧。“我们做为FOF管理人,要做的就是不断寻找适合经济特征、市场运行特征的投资策略,引导投资者适当进行策略择时,获取长期收益。”

  新新财富大讲堂是由新华网和新湖财富集团联合推出的投教公益直播,邀请业内人士、学界专家等做客,节目在新华网金融频道和新华网客户端播出,旨在帮助广大网友提升理财观念、拓展理财视角、丰富理财手段、获取最新投资趋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时代星源演艺经纪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