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历怎么做影视制片导演?

报道丨罗楚皓、王建勋、张君浩

《这十年,我们的电影生活》丨导演刘循子墨

2012年,刘循子墨执导并参演的《报告老板》系列网剧上线,作品后来提名了“中国电视榜年度网剧”。

2021年,他执导的电影处女作《扬名立万》上映,以黑马之姿斩获票房9.26亿,编剧团队集体获得第36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殊荣。

回首过往十年,刘循子墨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完成了蜕变。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慢慢地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表达的是什么,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在这最好的时代,他将继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影视自媒体“小片片说大片”up主吕刚同样对当下的美好时代感同身受。

他出身自万合天宜,是刘循子墨的“旧同事”。凭着一颗热爱电影的心,自毕业起即扎根在这个行业里,至今已经十年有余。

见证着中国电影发展得越来越好,吕刚直言,“得到了机遇,做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他感激电影,为自己带来成就感与满足感.......

电影,共享美好生活。电影频道特别推出“这十年,我们的电影生活”系列纪录报道。本期节目,我们将对话导演刘循子墨和影视自媒体up主吕刚,以光影之名,走进属于他们的电影世界。

《这十年,我们的电影生活》丨影视自媒体up主吕刚

导演刘循子墨:十年探索,找到方向

刘循子墨大学专攻美术系,并非影视专业科班出身。而进入影视圈以来,他既是演员、又是编剧、还做过监制和导演......所涉领域多种多样。在很多人看来,跨度甚大。只是在他自己眼中,这些看似有所跨度的尝试,实际早已冥冥注定,全部贯穿在他的生命之中。

刘循子墨生于艺术世家,童年时爱画画,也爱讲故事,外号叫做“故事大王”。这两个爱好他一直坚持到大学。彼时作为美术系新生的他,不但喜欢跟同学们分享电影故事,偶尔还会在别人的作业里客串角色。

“大家觉得演得还行,我也就慢慢地接近了演员的表面。”刘循子墨回忆,大学后期他开始从专注表演转向尝试拍片,作品不仅收获老师的好评,还幸运地被现在的老板看中,邀请他加入万合天宜,正式成为导演。“所以之前的经历,全都是帮助我最后成为导演的东西。”

2012年,刘循子墨在万合天宜创作的首部作品是网剧《报告老板!》。看完成片后的他,成就感满满,觉得导演事业适合自己继续发展。

后来《报告老板!》上线两个月,播放量即破亿,收获不少好评,更加奠定了他在导演领域深耕的信心。

他一度萌生了开发影版《报告老板!》的念头。只是影版《报告老板!》筹备了四五年,中间经历过投资人撤资,兜兜转转,最后没有成事。

刘循子墨由此蹉跎了几年。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还在反思自己,“当时的创作不够踏实。里面的笑点很好笑,但集结起来不像是一部电影。我们可能是拿着做网剧的心态去面对电影,这种心态是不对的。”

影版《报告老板!》的“流产”驱使着刘循子墨“另谋出路”。2016年,他的导演处女作《扬名立万》正式立项。而从项目立项到电影上映,又整整过了五年。单是把初步想法落实为完整剧本,刘循子墨团队就耗时了一年半。

为了防止观众“坐不住”,编剧团队在单一空间里设计了很多戏中戏,不仅适时用悬疑+喜剧的形式进行调剂。台词也是经过精心设计,尽量做到每一句话都言之有物。

“做这个片子肯定是不容易的。”

《扬名立万》人物多、关系杂、反转频繁,刘循子墨坦言创作艰难。但同时,他也感叹,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并肩奋斗,从撰写剧本到开机拍摄再到影片上映,每一个时刻都意义非凡。

尤其是影片成功实现口碑票房双丰收,编剧团队集体拿下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编剧奖”殊荣,于他而言更是莫大的鞭策与鼓励,激励着他不断往前。

从网剧《报告老板!》到电影《扬名立万》,时光悄然过去十年。但刘循子墨笑言,“扬名立万,为时尚早。”

这十年是他的探索阶段,他慢慢地看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前进的方向是什么。在这最好的时代,他将继续充实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好。

十年巨变,中国电影市场的机会不断增多,刘循子墨期待突破,期待更多地与观众交流。

他说,在快节奏的时代里,短视频一刷而过,观众愿意付出生命中两个小时来看电影,创作者要特别珍惜这种机会,“尊重观众,尊重自己,尊重所有人的付出!”

影视自媒体up主吕刚:十年辗转 仍爱电影

吕刚原来是刘循子墨的同事,曾在万合天宜担任编剧。2017年离职以后,一直专注在做影视自媒体“小片片看大片”,目前该账号微博粉丝已突破500万。

吕刚对电影的兴趣源自高中时看的一部片子《疯狂的石头》。影片主演黄渤是青岛人,恰好是他的同乡。看着就黄渤在戏里操着一口流利的青岛话,吕刚顿觉倍感亲切,“好像身边的人在跟自己开玩笑,一下子就感觉电影离自己很近了。”

《疯狂的石头》彻底点燃了吕刚对电影的热情,不仅激励了他大学报考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也奠定了他大步奔向影视行业的决心。

2011年7月,吕刚捧着新鲜热乎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登上了开往北京的动车,正式开启了自己的电影梦之旅。

初到北京时没有工作,他只好跟朋友蜗居。四个人同住在一间房子,晚上热得翻来覆去,浑身大汗,实在睡不着了,便结伴来到家里附近的肯德基,趴着享受免费的冷气,然后浅睡几个小时,日子一度过得清苦。

但能够追梦总是甜的。想到终于能够正儿八经服务电影行业,吕刚一直干劲十足。从第一份工作做电影推荐,到后来辗转做过编导和编剧,包括现在从事影视自媒体,这十年来,他换了很多份工作,却始终没有离开过电影行业。

如果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那么现在的吕刚就是一名“解梦人”。他尤爱推荐一些小众冷门的电影。比如忻钰坤的《心迷宫》。

好几年前他做过一期视频,精心解读影片的细节和铺垫,播放量超过了100万。有评论反馈,“博主分析和总结他原来的疑惑。”这让吕刚特别高兴。

一方面,能够通过自己的解说把一部好电影推荐给观众,让更多影迷发现“宝藏”,他便有无限的成就感。另一方面,他觉得很多宣发预算不足的好电影,确实需要影视博主主动推荐给观众,共同推动行业积极向前。

不知不觉中,见证了中国电影行业的十年变迁,吕刚认为,中国电影发展越来越好了。

好比《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战狼》《红海行动》等大片象征着中国电影类型风格百花齐放。它们能斩获超出预期的票房成绩,也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正在不断进步。

于他而言,生活在最好的时代,自己跟着沾了光。“能够得到机遇做喜欢做的事,把好电影推荐给更多的人,带给我很多满足感,感激电影!”

每天24小时连播不见不散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观看

/ 这十年,我们的电影生活 /

演技绝了,他这十年没白过

超20位影人携手最有故事的观众!

《万里归途》破12亿的秘密,在这些细节里!

为什么《万里归途》《平凡英雄》都把大家看哭了

国庆档首日票房破2.4亿,《万里归途》勇夺日冠

电影频道直播推介2022国庆档电影矩阵

300多部电影,靠他来“补妆”

微信最近开始乱序推送公众号文章了,不想错过《中国电影报道》最新内容的小伙伴们,请给我们的公众号加个星标:点击《中国电影报道》公众号—进入公众号首页—点击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是不是很简单?喜欢我们文章的也请点“在看”呦!

}

之前分享过一个“腾讯面试五轮,最后还是被挂了”的事 (原文可以查看《“腾讯面试五轮,面委挂了”:面对机会,没有一个选择是无辜的 》) 。

这个小伙子能坚持到第五轮,说明专业技能上应该是过关的,最后被挂的原因,据说是:

以前的公司没有名气,太小,加上做的项目也一般般,所以职业背景不好。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这种结果,说坦然接受不太可能,多少有些不舒服,毕竟“职业背景”这事,其实一开始就很容易知道了。但同时也确实引发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

难道没有背景光环的人,就注定没有机会吗?

最近电影院陆续开放,有不少经典电影正在重映,其中就有一部耳熟能详的作品——《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导演是克里斯·哥伦布。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说起来,这部电影于2001年上映,可以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也因此成就了不少人。

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事,在二十多年前,小说获得成功准备改编成电影的时候,想要导演这部戏的人不在少数,而克里斯在其中并不占优势。

在2012年的一次采访中,他回忆道:

当我告诉经纪人,我想把这个素材拍成电影的时候,经纪人告诉我:“那你的排队,已经有另外50个导演也想拍这个故事了”,随后给了一个名单,上面有罗伯·莱纳,有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我想:“无论用尽什么方法,我都不可能得到这份工作”。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当时的克里斯与斯皮尔伯格,两人的差距大到什么程度呢,简单举个例子:

克里斯开始对电影有浓厚兴趣是1975年;

而这一年,斯皮尔伯格已经凭借电影《大白鲨》获得第33届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电影类-最佳导演提名。

不过,话虽然这么说,克里斯还是去面试了,并且做了他能做的最充分的准备:他带了一个自己起草的剧本。

一般来说,在没有正式接手电影之前,导演是不需要写剧本的,因为这个工作非常耗费时间。可是克里斯做了,用了两个星期,在没有任何报酬的情况下。

被问到,为什么选择了克里斯做导演的时候,制片人说:

克里斯有着无穷的热情,他已经完全想好了,他想要如何达到目标。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后来克里斯自己也承认,“大概就是那一刻,他们意识到,我是非常非常认真的想要把这个素材拍成一部好电影。”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克里斯能抓住这个机会,表面上好像是因为“热情”,因为他想做,但我认为,还有一点非常关键,那就是“他已经想要了要怎么做,并且给出了方案”,就是那个花了两周时间起草的“剧本”。

同时竞争的、更有名气的导演,相信他们对这个素材一定也有自己的想法,可是克里斯多做了一步:把只在自己脑子的想法,呈现了出来,让制片人知道,他已经准备好了。

毕竟,说是一回事,做,则是另一回事。

两者给人的冲击是完全不一样的。

同样是这部电影,还有一个角色的入选很有意思,那就是饰演罗恩·韦斯莱的鲁伯特·格林特。

《哈利波特》是鲁伯特的处女作,之前完全没有影视经验。他说:

第一次知道在选角的时候,看到说明“寄一个表格和一张自己的照片”,他就照着做了,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一点消息也没有。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如果鲁伯特一直等待,肯定也就没有下文了。

确实,后来鲁伯特说,看到有人寄了录像,他就跟着也做了一份,然后得到了试镜的机会。

没有“光环”,求职者如何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做这个采访的时候,罗伯特也还是个小孩子,说的非常坦然,没有太多起伏。

不过,不傻傻地等着,知道看竞争对手的动作,然后快速跟上,才让了不至于和机会插肩而过。

很多时候,面对石沉大海的简历,或者面试官的“有消息我们会通知你”,我们都是有些手足无措的,这时候,既然结果不会更糟糕了,为什么不主动一些呢?

在发简历的时候,别真的只有“简历”。

如果是邮件,配上100-300字左右的求职意向说明;

如果是软件APP,配上一段简单的打招呼,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热情和强烈的意向;或者附上一到两个相关的作品,等等。

再或者,像鲁伯特一样,在等待的时间中关注对方的动态,然后跟进和调整,学习对手的“有效”的做法并不可耻。没有哪个机会不是争取来的。

回到求职面试的本质,选择与被选择其实是相互的。

求职者与面试官之间的博弈,无论是面试官的问题,还是求职者的表现,最终考核的,还是“个人”与“岗位”的匹配程度。

就像《哈利波特》的制片人最终选择克里斯做导演,而不是其他更有名的人一样,比起经验,制片人更看重“热情”和“执行力”。

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当我们在顾虑自己没有“光环”的时候,我们可能要换个角度想一想:

对面这个岗位,它需要的“光环”是什么?

不一定,或许还有性格、想法、执行力等等。

我们公司有一些时候会用项目制来做事,也就是临时抽调一些人组成项目组,在项目时间内,这些人一方面处理原部门的事情,一方面一起搞定这个项目。

这时候就经常发现,就算是经常组合在一起的人,面对不同项目的时候,负责人也是不固定的。

这件事需要性格活泼一点的;

这件事需要能扛事一点的;

这件事需要心思细腻一点的;

这件事需要动作快一点的……

没有谁好谁不好,而是“谁更合适”而已。

所以,当求职者在面对心仪的岗位时,哪怕没有学历、职业背景的“光环”,也不代表你就“黯淡无光”了。

做好一个岗位需要的技能、能力和要求很多,突出你最匹配的一点,然后放大它,这也是一种策略。

}

刚在金马奖上获得最佳原著剧本、最佳男主角奖和影评人费比西奖的《老兽》并未因奖项而成为票房新贵。影片于12月11日上映,上映9天,票房尚未达到200万元。作为80后导演周子阳的首部电影,一上来便体味到叫好不叫座的市场残酷。而在早些时间,今年10月,青年导演胡迁(原名胡波)的离世更令人惋惜哀叹,也让中国青年导演的命运状况受到关注。

日前,由画外hoWide、哪吒兄弟影业、凡影数据联合发起的《中国青年电影导演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出炉。报告试图通过60位导演的所思所想,了解中国青年导演这一群体在电影产业和社会中的生存状态。受访导演均为改革开放之后出生、有长片电影执导经验或有已在筹备的长片电影项目的创作者,其中,执导《绣春刀》的路阳、《心迷宫》的导演忻钰坤、金马奖新宠《老兽》的导演周子阳等人都已经才华外露。而在调查名单中,青年导演胡波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从调查报告中可以看出,虽然青年导演们的影视之路难免艰辛,但是,他们却都勇于坚守自己的理想,并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放弃。

中国将迎来学历最高的导演群体

60位受访导演中男性占83%,女性仅占17%。在年龄方面,80后占80%,最小的生于1994年,43%的受访者在2013年之后才成为导演,那一年正是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开始腾飞的年份。

这一批年轻电影导演,是通过什么方式出道的?除了9位受访者没有回答之外,剩下的51位受访者中有45位在各类电影节/影展上拿出了自己的处女作,参加影展已成为青年电影导演进入行业的最主要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92%的受访者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将近一半具有硕士或博士学历,18%的受访者为“海归”,这也许意味着电影圈即将迎来史上学历水平最高的电影导演群体。但是,这一群“高知”导演们,当被问到“认为电影导演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什么”的问题时,只有8%的受访者认为“在专业高校中学习”最为重要,而58%的受访者认为“更多观察和体验生活,增加人生阅历”才是成为导演的关键。在他们看来,学历虽然必要,但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才是电影导演们最重要的课程。

青年导演们并不将“票房大卖”视为价值体现

在“票房才是硬道理”的市场面前,青年导演们坚守着内心的理想,45%的受访者认为拍一部电影作品最大的价值是要让自己满意,另外32%则更在意观众的口碑,很少导演将“票房大卖”或“电影获奖”当成一部作品的价值体现。

让所有受访者列出最喜欢的三部电影作品,会发现他们的口味非常庞杂:180票中包含有134部不同的电影,其中《一一》出现了11次,《七武士》得到6票,《教父》得到4票,并列第四的有:《偷自行车的人》、《杀人回忆》、《老无所依》、《断背山》、《东京物语》、《地下》(库斯图里卡)等。

当受访者们被问到“作为偶像的电影导演是谁”的时候,答案同样多样化:25%的受访者表示没有偶像,剩下的45位一共填写了39个不同的人名。排名最高的是李安(8票),杨德昌排在第二名(3票)。

从数据中,不难看出新一代电影导演们对于电影的追求更多偏向艺术片和作者电影,同时也具有更为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更为多样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被问到“最想和大陆哪个明星合作“的时候,35%的受访者直接填了“没有”。

38%的导演用自己的钱来投入作品

尽管影视圈的主创在中国属于高收入人群,但对于还没有爬到金字塔顶层的年轻人们来说,日子并不是多好过。只有2名受访者认为自己是高收入人士,接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养得起家“,同样数目的受访者“只养得起自己”,剩下40%的受访者收入水平都在温饱线以下,需要靠家人朋友或者副业才能生存。

资金的窘境不止在生活上,也体现在事业上:在受访者们执导自己处女作的时候,只有40%取得了来自专业电影机构的投资,另外有22%的导演资金来自于私人投资者,没有人从非电影行业的机构拿到投资,高达38%的导演用了自己的钱来投入作品。

即使作品找到投资成功立项了,仍然有可能失败:40%的受访者曾经历过项目终止,其中一半是由于投资方撤资,另一半的终止原因包括团队执行力、审查、创作分歧和自己主动放弃等。

听上去来自产业环境的困难重重,但受访的电影导演们清醒地表示,其实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自己。在被问到“最困难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放弃”的时候,63%的受访者表示“从来没有想过”,另外33%的受访者“想过,但最终还是选择继续”,只有两名导演已有明确的转行计划。而53%的青年导演都对中国电影总体发展趋势感到乐观。

生活中,四成人都很内向

走下导演椅之后,这些青年导演们是群什么样的人?在调研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八卦:尽管在剧组中导演要充当领袖,但在生活中近四成受访者表示自己很内向,还有少部分人有社交恐惧;只有不到两成的导演过着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80%的受访导演目前居住在北京,这是工作需要,很好理解。但问到“梦想的居住地点”的时候排名最高的答案仍然是北京(23%)。

感情方面,将近一半受访者已婚,至少10人目前是单身,还有十多个人拒绝透露;平时爱好中,看电影读书听音乐是排名前三项,不到一成导演爱玩游戏,其他答案中包括“禅修”和“喝酒”;除了电影之外,平常关注的新闻版块中社会新闻高居榜首,远远超过第二名娱乐新闻。

应对“残酷”,青年导演必须学会的一课

日本著名导演大岛渚拍《青春残酷物语》的时候才28岁。这部影片是大岛渚的第二部作品。他拍它是为了向当时日本电影界流行的所谓“言情调”挑战。最终,这部展现青年人生存状态“残酷”的影片为饱受“残酷”困扰的大岛渚带来了荣誉。

“残酷”似乎是每一位拥有情怀与志向的青年人必须经历的一堂课。如果说大岛渚的经历和他的作品过于极端的话;那么曾经像张军钊、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这些经历过文革时期的第五代导演,也依然像人们展示着学会面对“残酷”对于青年导演的成长的重要。

正是他们在“残酷”中反思,勇敢地走了下去,他们才有可能拍成《一个和八个》《黄土地》《孩子王》《盗马贼》……这些具有历史反思和文化反思的电影。

另外的一个例子就是冯小刚。在他艰难的时候,他同样的想方设法地寻找一条出路,最终他拍出了《甲方乙方》等系列贺岁片,也最终他现在才有资格说“如果老拍贺岁片,我会成钱串子”。

其实,今天的青年导演所面对的“残酷”,已经不是上述影人所面对的那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残酷”,他们所面对的是一种软“残酷”——要么就是曲高和寡的孤独偏执路线,要么就是过度追逐资本与金钱的庸俗迎合路线——无论哪种路线,青年导演一旦踏上,便会迷失,幻于其中,不觉“残酷”。

对于青年导演乃至一切的青年电影工作者来说,应对“残酷”,坚守理想,首要在于知道电影是什么,艺术是什么,它们的创作规律和市场运作规律到底是什么;其次要带着扎实的学院知识和技能走入社会,了解社会,真正地做到专业之“技”与社会之“道”相结合。

只重专业之“技”,而无社会之“道”,出来的作品就只是“花花肠子”“娘娘架”;只重社会之“道”而无专业之“技”,出来的作品就只是“无病呻吟”“不知所谓”。实际上,这恰恰是今天很多青年艺术工作者的悲剧所在:以为自己很牺牲很独立,但其实正在走向被赤裸裸的利用的路上。

理想是支撑,叛逆是勇气,时间是润滑,现实生活是根基,“懂得”是技巧,金钱是动力,专业是工具——面对“残酷”的挑战,我们需要的不是牺牲,而是智慧与情怀。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影视制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