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在国内出发的中国邮轮旅游吗?名胜世界中国邮轮旅游

本月4日,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命名交付。这标志着我国成为可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集齐了造船业“三颗明珠”,也意味着我国正持续推进本土邮轮产业链建设,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如今离“爱达·魔都号”破浪远航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我国邮轮市场究竟已恢复到什么程度?本土邮轮企业的发展空间有多大?这些话题越来越受业界关注——非常复杂但要建明年1月1日,“爱达·魔都号”大型邮轮将带着游客从上海起航,途经济州(西归浦)、长崎、福冈,完成7天6晚的首航。“别的不说,国产大邮轮的船票必须要囤一张。”今年双十一,在淘宝平台上,出现了“爱达·魔都号”的身影,这让不少国内邮轮旅游爱好者兴奋不已,游客关先生说:“一想到在不久的将来可以乘着我们自己制造的大邮轮,吃着火锅看大海,心里就特别美。”在“爱达·魔都号”的9个餐厅里,专门有一家具有中国特色的火锅店,当然这只是这艘大型邮轮吸引人的一个点。但从这个点可以看出,将在海上行驶的“爱达·魔都号”有多稳当。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设计师陈刚在揭秘“爱达·魔都号”建造过程时提到,在全力保障邮轮建造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同时,设计师和建造者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地方也下足了功夫,包括在邮轮中部的两侧安装了“减摇鳍”,可以减少船舶88%的摇晃;通过预报技术的设计,让房舱的噪音指标低于42分贝等。在中国旅游车船协会主办的第五届旅游出行大会上,爱达邮轮有限公司业务发展总监国佳将配置高达16层、有4万平方米生活娱乐公共区的“爱达·魔都号”形容成一座安全又舒适的“海上城市”,这也是这艘国产大型邮轮名字的含义之一。在这里的每一位乘客,无论年龄大小,将会找到他们眼中的“一船好戏”。在“爱达·魔都号”建造时,就有不少业者感叹:“大型邮轮比航母还难造。”为何这么说?一组数据可解析这一系统工程:“爱达·魔都号”总吨位13.55万吨,长323.6米,宽37.2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是国产大飞机C919的5倍、复兴号高铁的13倍,相当于两艘航母。这么复杂为什么还要建?有业者认为,跟疫情发生前邮轮旅行市场火爆推高了船舶需求有很大关系。当时,对于邮轮等巨型船舶的供需关系极不平衡,研制国产大型邮轮恰逢其时。另外还有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在邮轮经济的高速发展下,提升本土高端邮轮份额迫在眉睫。尽管经历了3年疫情的冲击,但这一计划从未被打乱过。中国旅游车船协会邮轮游船游艇分会发布的《2022—2023中国邮轮游船游艇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透露,目前在华运营的邮轮企业90%以上是外资邮轮企业。当前运营中的本土邮轮品牌并不多,包括蓝梦、爱达邮轮、星旅远洋、天津东方、招商维京、渤海等。其中定位高端的只有爱达邮轮与招商维京,其他为经济型或中高端。现在,爱达邮轮和招商维京旗下均有一艘邮轮在国内母港开启航线,但跟国际邮轮品牌相比,市场占有率依然不高。待“爱达·魔都号”商业化运营后,本土高端邮轮队伍里又将增加一位有实力的选手。此外,爱达邮轮旗下第二艘国产新造大型邮轮,也已在中国船舶集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开工建造,这意味着国产大型邮轮实现批量化、系列化建造指日可待。海上风云将再现“随着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的交付,中国成为全球第5个可建造大型邮轮的国家,中国邮轮业将正式进入全产业链发展阶段。”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战略规划高级专家黄雪忠在解读《报告》时说,今年,中国邮轮市场有两件大事,一件是刚刚提到的“爱达·魔都号”,另一件就是市场在经历3年多的冰封之后,终于迎来了全面复苏。在上周结束的双十一中,淘宝平台上的邮轮套餐售出超过1万件。爱达邮轮方面表示,这段时间,“爱达·魔都号”在爱达邮轮官方小程序等直销平台中的销售情况不错,1月、2月出发的各个航次均在热卖中。其实,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邮轮市场的恢复正在按下快进键。9月25日,三亚口岸迎来我国全面恢复国际邮轮运输后首艘到港的国际邮轮——“名胜世界壹号”;9月27日,爱达邮轮“地中海号”和东方邮轮“梦想号”从天津国际邮轮母港起航,天津国际邮轮母港成为北方首个复航的邮轮母港;9月29日,“蓝梦之星号”邮轮载着近千名游客开启从青岛到韩国济州再到上海的旅程……“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的消息发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市场迅速有了反馈。在公布新航季的计划时,除了本土邮轮公司外,也有国际邮轮公司再次将中国市场作为布局重点。皇家加勒比集团宣布,旗下皇家加勒比国际游轮将于2024年上半年重启从中国母港出发前往周边国家的邮轮航线;MSC地中海邮轮也计划于明年3月16日开启从中国上海出发前往周边国家的邮轮航线。“任何市场的恢复都需要一个过程。比如,疫情发生前深耕中国邮轮市场的国际邮轮企业大约有6家,但目前只有两家宣布了明年在中国市场复航的计划。”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叶欣梁说,有不少国际邮轮公司对中国市场仍持观望态度。至于原因则很复杂,有一部分是因为邮轮业具有重资产属性,重新起航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经济成本。上述提到的反应迅速的邮轮企业,大多是本土企业,且提前很长时间就开始进行筹备工作了。比如天津东方旗下的“梦想号”在靠泊天津母港前,在浙江舟山历时5个半月完成了整体翻新,又花了近两个月进行装饰布置、系统调试、船员培训等。当然,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更为关键,即全球整体环境的稳定性。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邮轮产业的发展取决于旅游业复苏的程度,而旅游业的复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全球经济的增长。如果全球经济存在不确定性或者不确定性加深,就会影响到旅游业的发展格局。对于邮轮产业的未来增长态势,业界是比较乐观的。但各国的邮轮产业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其高度敏感性。因为邮轮的产业链很长、综合性很强,所以更看重外部环境的稳定性。当然,在市场消费端的挑战也不小,包括如何将尝鲜的消费者变成回头客,如何圈粉更多年轻群体等,这些也在考验着邮轮企业能否以各方面的创新去谋求发展。也有业者判断,中国邮轮市场的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还需要经过2—3年的恢复才可能到来,这对正在崛起的本土邮轮企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长路漫漫亦灿灿把市场恢复期当作市场机遇期,在境外邮轮没有完全回归之际,进一步增加市场份额,是不少本土邮轮企业管理者当下的想法。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前船员招募是我们的重点工作,这需要大量的时间。”“船员太稀缺了,现在把所有船员凑起来还凑不上一条船的。”“邮轮行业中断时间过长,之前许多邮轮公司不得不裁员或减少员工规模,如今必然面临人员短缺问题。”……几位本土邮轮企业的管理者提到的难处,也是业界共识。《报告》称,在邮轮全产业链背景下,我国邮轮专业人才需求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更对“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邮轮人才需求涵盖全产业链:高层次的本土邮轮船队运营管理人才、邮轮设计建造的研发人才和技术人才、邮轮供应链管理的创新人才、邮轮市场营销人才、邮轮金融投资管理人才、高素质基层人员等,一系列高质量人才需求愈趋强烈。这个问题如何分阶段解决?前不久,爱达邮轮宣布与多家国际和国内专业船员服务机构达成合作,为旗下包括“爱达·魔都号”在内的船队招募3000名邮轮专业人才。爱达邮轮计划未来3年通过招募更多邮轮专业人才构建本土邮轮运营团队。为何需要这么多人?“以‘爱达·魔都号’为例,这艘大型邮轮可以搭载5246名乘客,我们计划配备的船员数量约为1300多名,以此来保证高品质的服务水平。这些船员来自世界各地,服务类人员60%来自东南亚,30%来自国内;负责海事的人员大多来自欧洲。为了留住他们,我们打造了一个平等、多样、包容的工作环境,也花了很大力气去做人才培养,因为这是为客人提供安全的、愉悦的旅行体验的基础。”国佳说。记者注意到,引进国外优秀邮轮人才、健全自身人才管理体系,是很多本土邮轮企业目前的发力点。当然,想要提升本土邮轮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增强本土邮轮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也很重要。“招商维京旗下的‘招商伊顿号’已经运营满两年了。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坚持做成了一件事情,就是自主运营管理能力的培养。我们在海陆、机务、船员采购和安全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自主管理链条。”招商局维京游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树凯颇有感触地说,“‘招商伊顿号’的前身是‘维京太阳号’,当时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国际管理团队。但是我们意识到,如果一直依靠这个团队,我们在自主管理能力培养方面就不容易强起来,于是我们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将管理协议变成了顾问协议,一年后,又将顾问协议变成了咨询协议,加快培养可独当一面的人才队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将有经验的优秀人才揽入麾下,并持续锻炼他们的团队作战能力,形成和完善我们自有的管理体系。”近段时间,关于到底是发力单船票还是团队游的讨论也很多。不少本土邮轮企业希望像国际邮轮公司那样兼顾散客市场和团队市场,甚至更偏向于散客市场。但也有业者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如果品牌没有知名度,单船票真的能卖出去吗?“但这不是企业不去锻造创新力的借口,否则企业怎能扛得住大浪淘沙。”有业者说,长路漫漫亦灿灿。抓住机遇借势突破,根据游客变化的需求找准品牌定位、设计产品的独特性,是本土邮轮企业当下最应该做的事。作者:中国旅游报首席记者 王 玮编辑:范朝慧审核:邓敏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邮轮旅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