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下有规模的影视企 业是怎么进行新人导演和培养演员的公司潜力评估的?


青年导演拍电影,不容易。
中国电影的年票房早就突破了600亿,各种创投平台、扶持计划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但实打实地拿出好剧本、找到投资、匹配团队、完成拍摄,一直到进入院线,这条路充满艰险,很多有才华的年轻人甚至被拦在门外。
为此,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会长李少红导演,在四年前做了一个决定,而且得到了国家电影局的支持——拥有400多会员的导协开始主办“青葱计划”。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导演
我们一直以为青葱计划是个“创投会”,直到前段时间,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听完它的论坛,才发现,完全不是。
创投只是青葱计划的一个小环节,他们所做的是帮助一个青年导演从剧本开始到拍完一部完整长片作品,并送到影院门口。
直观地说,这个小环节,却是改变无数青年影人的“生死”。
时代造就影人,曾经的第五代导演经历社会变革,他们最艰难的母题是生存,但和平年代的电影青年,直接跨过了生存问题,最艰难的反而是表达本身。而表达与生存,虽然外在重量不同,但在各自时代之下,都是头等大事,所以,表达——就是这个时代青年导演的“生死”。
“生死”有数,路却有很多条,而在青葱计划这里,有最原生态的一条道,也是改变无数青年导演的一生的路径。
在青葱的培训环节,他们会得到一线编剧、导演、制片人以及电影行业各个领域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五强导演拍摄的过程中,还会派驻一位导演协会的知名导演作为监制为青年导演保驾护航。
整个过程,不但不收取青年导演一分钱的费用,还提供吃住行及两只短片拍摄的经费。
前两届的时候,管虎导演在旁边看着,心里直犯嘀咕,“不太相信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平台如此纯洁,只是帮助别人。”
除了不求利益回报的公益性,青葱计划背后依托的强大资源,也是一个特点。
青葱计划的评审阵容几乎可以媲美国内一切电影节和电影奖项,连宗师人物徐克导演都被邀请位列评委、导师。
而青葱计划的指导单位是国家电影局——中宣部直属部门。活动最终晋级5强的学员,每人能获得国家电影局的一百万元专项扶持金。
青葱家族
那他们推出了什么导演?拍出了什么作品?
白雪的处女作《过春天》,豆瓣15万人打出7.7分。黄璜的处女作《武林孤儿》获得东京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国际交流基金亚洲中心特别奖”。
梁鸣的处女作《日光之下》,横跨平遥影展两大单元两大荣誉。还有叶谦的《蕃薯浇米》、王强的《被阳光移动的山脉》都在国内外电影节入围,并得到了观众的高口碑评分
听完青葱计划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上举办的论坛,第一导演的记者都有那么几秒想报名参赛了。
这样一个公益的项目,调动全行业资源的计划,究竟是怎么来的?到底想做什么?能给当下的中国电影市场带来什么?
以下内容,可能会有一点答案。
青葱不是佐料,它是一道大菜
青葱计划的全称是“CFDG中国青年电影导演扶持计划”,CFDG是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英文缩写——China Film Director’s Guild。
这个计划很年轻,自2015年正式启动,由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会长李少红导演发起。
跟国内的电影节、影展、奖项、创投不同的是,青葱计划是“公益性电影活动”,旨在“挖掘有潜力的青年导演人才,并对其优秀电影项目进行全产业链扶持”,aka:帮助青年导演拍出第一部院线长片。
因为背靠导协,青葱计划的评委/导师资源堪称逆天了。
前四届主席分别是冯小刚、贾樟柯、张艺谋和谢飞。
历届评审导师有陈可辛、管虎、曹保平、田壮壮、徐克、王小帅、严歌苓、陈国富……
青葱计划第二届部分导师和学员
艺术创作和操作业务,两手要抓。
除了这些一线的导演、编剧,还有摄影师、剪辑、美术指导都曾来做过导师。
四届青葱计划,累计有100多位行业导师,参与各个阶段工作。几乎每一届都是华语影坛的顶级阵容、一线人才。
正在报名的第五届青葱计划,由宁浩担任主席。
第五届青葱计划主席宁浩
宁浩本身就是受到前辈提携的榜样,他拿到刘德华的投资拍出《疯狂的石头》,早就是业内流传多年的佳话。而且在发掘青年导演、新作品上格外有眼光——文牧野《我不是药神》票房口碑双爆。
除了天然具有人才优势,青葱计划在行业内的地位也举足轻重。
比如第一导演听的这个论坛“青葱计划——中国青年电影导演人才的发掘和培养论坛”,是在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办的,属于九大主体论坛之一,是今年唯一一个扶持计划论坛。
这也是青葱计划第三次获邀,在金鸡百花电影节举办主体论坛。
金鸡百花电影节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电影节,未来的投入和影响会越来越大。而同样作为国家级电影扶持项目的青葱计划很有可能会成为金鸡百花电影节最认可,甚至深度绑定的一个电影论坛活动。
另外一方面,青葱计划的首席战略合作伙伴是背景雄厚的阿里影业,双方已经合作过《被阳光移动的山脉》《野犬笔录》《日光之下》等多部电影。
《日光之下》剧照
中国第一航空媒体运营商航美传媒和万达影业,都在第二届全力支持过青葱计划。
除此之外,阿里影业、优酷电影、山下学堂(陈国富、周迅、陈坤)也是青葱计划的长期合作伙伴。
另外,如前所说,青葱计划每年有5位青年导演的院线电影项目得到扶持,拿到的是国家电影局扶持金。
这5位青年导演,还会有一个重磅亮相——5强名单在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表彰大会上公布。
这意味着,青葱计划的5强学员亮相时,就被全行业的导演关注着。
第四届青葱计划5强颁奖
青葱不喊口号,它务实,唯结果论
今年的论坛上,李少红导演讲了一段特别实在的话,
“导演是干嘛,他必须得拍才能够是导演。可是一说到拍,我也挺怵的,因为得从构思开始,组织拍摄,找到钱,最后真正走到电影院,其实就是全产业链的活儿。”
一位身经百战的前辈导演,依然“怵”拍这件事,新人导演,更难。
青葱计划想解决的就是这个难题。
青葱计划的理事长王红卫老师说:“我们的目的既不是招募,也不是创投会,也不是一个奖项,我们的目的是让进到青葱计划的导演,不管是30强,还是10强,还是5强,都尽早地把你的第一部电影作品拍出来,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扶持的计划。”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副会长、青葱计划理事长王红卫
这是青葱计划最独到的地方,独到,也是“督导”。
它不是简单的优势,它是审美道路上的审时度势,一个身经百战的老电影人,也能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时代微妙变化中表达的另一个出口,青葱的打法,犹如绝地师徒,原力终生伴随,成就殿堂级的成材率。
在第四届担任面试复评导师的编剧袁媛说:“青葱能看得到是,从一个电影的起点,一直扶持到终点,存活率特别高。”
袁媛导演
李玉导演“刚出道”的时候,没赶上过这样的平台,表示既“羡慕嫉妒恨”,又为现在的青年导演高兴。
那怎么帮青年导演拍出一部完整的作品?
青葱计划有一个详细的流程,分为征集、剧本初审、面试复评、剧本工坊、三审、导演训练营、创投路演、表彰颁奖阶段。
初审晋级30位学员进入面试复评,再经过层层筛选后,15位学员进入到剧本工坊环节,不贪多不玩虚的,青葱计划会聘请5位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中国顶级编剧,1个人负责辅导3个学员的剧本。这几乎是占用了一个编剧一年的精力与灵感的吞吐量,它甚至比最终的拍摄团队的辅助更赚取经验值,它甚至是改变成片理念的关键关节。
拿第二届举例子,剧本工坊的导师分别是“编剧界的女诸葛”何冀平、“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梅峰、“金像奖最佳编剧”徐浩峰和翁子光,以及“金鸡奖最佳编剧”董润年(《老炮儿》)。
随后进行制片人、影评人、导演的三审之后,选出10位学员进入导演训练营,这个环节不再“纸上谈兵”。
青葱计划会筹募资金让青年导演开始实战,拍两轮短片,一轮叫做命题短片,一轮叫做创投短片,呈现自己的创作状态和特点。
导演训练营里,1位导演带2名学员。像刚刚杀青的《春风荡漾》,讲述了一场“小镇春梦”,由第三届青葱计划五强学员王猛编剧并执导,他在训练营的老师是陆川,几乎是手把手、一对一地教。
青葱计划还会帮这些缺乏资源的新人,对接投资、监制和演员。这个可不是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它不是你想象中的“包办”,也不是在运转熟人交际。它是对青年导演全方位的培养,是围绕青年导演的本体自然生长。
它为青年导演对接的投资人、监制、演员,都必须真正懂得青年创作者,而不是青年导演缺人,才给他找人,是他已经走到了这个阶段,这个团队需要来到他身边。
德格才让执导的《他与罗耶戴尔》,由贾樟柯和万玛才旦担任监制完成拍摄。而来青葱计划之前,他已经拿着剧本奔走了五六年。
《他与罗耶戴尔》剧照
而申瑜的处女作《兔子暴力》,李玉导演和方励老师担任监制,手把手的带着她磨剧本、堪景、邀请黄觉和万茜担任主演。
导师和学员的种种故事,不一一细数,但是这些无不透露出他们对青年人的包容和保护之心。
截止到目前,青葱计划前三届拍摄完成的有12部,已经上映的有3部:《过春天》、《武林孤儿》、《了不起的高二八班》。其中有6部在国内外电影节展获得荣誉肯定。
正如袁媛所说,“存活率”非常高。
青葱不是消耗品,
它优质产出,豆瓣高分显见
有强大的行业资源,有完善的扶持流程,青葱计划想培养的是什么导演?什么作品?想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李少红导演在论坛说:“其实我们导演协会一直有一个初衷和宗旨,要承上启下。”
“承上”显而易见,大量的行业前辈把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创作的经验传承给新人,承上是一种运算,译名:乘上。老×新,前×后,它是把一个时代的精炼创作法则传下去,即便青年导演不为前辈那个时代的苦难史呐喊,也会通过对等观察,察觉到当下社会体制的发展与底层的召唤,说白了,根处是意志的延长。
“启下”,也是显而易见,开启的是多元和个性表达。但启下不是为了营造“膝下”,青葱不是为了培养嫡系,那太小家子气。你的开花结果,本质上和我没有必然关联,它一定是你的基因,你的固执,和你的决断。
青葱计划不给自己和青年导演设置太多障碍,用李少红导演的话说,“时代变了,影视行业发展很快,院线、电视台、网络每年都有大量机会给到新人导演。而青葱计划要做的就是,不限制类型、题材,不限制文艺、商业,给各种类型的人才创造机会。”
李玉导演则说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一个现状——类型单一。所以她格外喜欢青葱计划的各种剧本,“有类型片、艺术片,甚至有一些比较怪的,但是很有味道的剧本。感觉这个好有激情,想要去跟这些导演碰撞。”
目前来看,青葱计划扶持的电影项目确实比较多元。
白雪的《过春天》是剧情片,郝飞环《野犬笔录》是犯罪悬疑片,德格才让的《他与罗耶戴尔》像一部音乐氛围浓厚的公路片,姚学的《了不起的高二八班》是部网络电影。
保护多元化的一个关键点,是要同时保护导演的个性表达。
首届青葱计划五强导演黄璜告诉过我们,他拍《武林孤儿》(豆瓣评分7.1)就一个感觉:“爽!我要怎么拍就怎么拍。”
李少红导演一直都建议青年导演,在拍摄中尽量呈现作品的初创期最原始面貌,“这应是导演最该坚持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位导演的潜力。”
王红卫老师总结青葱计划学员的3个特点:“多样化是最显著的特点,首部电影完成度较高是第二个特点,而四年来学员作品越来越个性则是第三个特点。这些都是我们希望能保持下去的趋势。”
青葱计划从来不追求所谓的“爆款”。李玉导演在论坛上强调这一点:“艺术和商业平衡很难,学员应该首先明确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急于创作‘破圈’的爆款作品。”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委李玉导演
给予实质帮助,尊重个性表达,青葱计划几乎是青年导演的梦想之地。
但有很奇妙的一点,青葱计划不只是新人导演的引路人,还是一场优秀电影人之间的共振,参与其中,彼此影响,互相进步。
陈思诚导演特别实诚,把青葱计划视为导演界后备军的基地:“我确实有这个需求,像《唐人街探案3》将是我最后一次执导这个系列,我也在给自己选后备导演力量。”
陈思诚导演
而导师和学员的合作,也是青葱计划又一特色。
陈思诚导演在第三届青葱计划中发掘了青葱学员姚文逸,认为他非常适合类型片创作,随后与其合作《唐人街探案》网剧,并为这个刚出道的青年导演配备了一流的幕后团队进行创作。而姚文逸的青葱项目院线电影《野摩托》,也正在陈思诚导演的监制下积极筹备。
管虎导演在影视圈奋斗了20多年,创作过各种作品,到如今反而在和青年导演的合作中碰撞出更多的灵感——
他和青葱学员高临阳合作《团圆日》,刚刚杀青。在论坛上,他直言高临阳的故事十分动人:“他关注的并不是爱情、自传、犯罪、热恋,关注的是空巢老人,他写得非常入心,一个非常朴素的故事却打动了我。我非常有兴趣通过这个故事去感受他的世界。”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执委管虎导演
而第一届青葱计划导师李玉导演和制片人方励,则在给申瑜的院线长片《兔子暴力》保驾护航。
《兔子暴力》剧照
可能难以置信,但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平台。以导演协会为支点,撬动全行业的资源,扶持青年导演去创作。
影视寒冬的冷风依然在吹,但一棵翠绿的小葱带来了温暖和希望。他们付出的是陪伴,陪伴才是相信,相信才是暖意。
对中国电影来说,“养葱”是个大事儿。
如果上一代与下一代统称为一个整体,那它首先巩固的是凝聚力和向心力,这是用来抵御市场低谷的。
如果第五代的繁殖依赖于历史特定时刻,那新一代的萌生需要与时代同行,它是和全世界影像力新秀并轨的瞬间。
在电影寒冬沉浸一年之际,在市场始终等待爆款来临的时刻,在所有影像性格艺术千篇一律,不再向死而生,它提醒了你,青年人,只要奋斗,就一定有出路,它的隆重,几乎,不再是一个电影话题了。
第五届青葱计划已经正式拉开帷幕,12月11日截止征片。
放眼全中国,你找不到资源比青葱计划更好,且项目成材率更高的平台。
相信会有许多正在努力的青年导演,会加入进来,成为一颗“小葱”。也希望有更多的电影人、行业资源参与这个公益活动,帮助青年导演。而青年导演才能再反哺中国电影。中国电影才能后继有人,实现行业振兴。
青葱计划不经营导演、不经营作品,更不是评奖项,就是一个承上启下传承新人的公益平台。这件事最好不要断,要一直持续下去。
努力吧,期待更多小葱加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每个电影人都有一个梦想:充足的经费!怎么拍怎么完美的现场!票房大卖,全球奖项赢个大满贯!梦想是完美的,但现实的心酸是每个电影人的心声,永远有限的经费,计划赶不上变化的“限X令”,艺术与商业片似乎天生存在的矛盾……一切的现实似乎诉说着只有大投资才会出大片,只有大导演才能拿到大投资,新人导演难道就没有出路吗?当然不是,预算低,一样可以拍大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好莱坞昔日的“小导演”们是如何“以小博大”的。温子仁:把小成本风格做到极致说到小成本拍大片,就不得不提到勤俭持家的温子仁,他最擅长的就是以低成本获得高票房!看看这些他执导电影的成本与票房对比,不佩服不行:2004年《电锯惊魂》成本120万美金,全球票房1.03亿美金。2010年《潜伏》成本150万美金,全球票房0.97亿美金。2013年《潜伏2》成本500万美金,全球票房1.61亿美金。2013年《招魂》成本2000万美金,全球票房3.19亿美金。2015年《速度与激情7》成本2.5亿美金,全球票房15.1亿美金。2016年《招魂2》成本4000万美金,全球票房3.20亿美金。2018年《海王》成本1.6亿美元,全球票房预估8亿美元。DC票房新王《海王》赢得口碑票房双赢之后,深刻意识到自身软肋的华纳DC,在推进《海王2》的项目时,甚至喊出了“全力保温!温不当导演,就不给绿灯”的口号。《海王》中对于水底世界的呈现,成功展现了亚特兰蒂斯如何光怪陆离,也成功显示出温子仁利用场面和调度来激发观众的心理感受的强大操控力。密集的鱼群和忽快忽慢的速度,巨大的海底巨兽和见首不见尾的三叉戟守护者卡拉森……这些在恐怖片中常用地制造悬念和视觉冲击的小技巧被温子仁不露痕迹地搬用到了《海王》当中,营造出一个充满危险、步步设伏的海底世界。去年大热的日本电影《摄影机不要停》虽然夸张,但是不无真实地反映了独立电影人们“艰辛”的创作过程。对于常年靠着微薄的投资拍摄电影的独立电影人来说,每一个场景、每一个镜头,每一个道具,都要精打细算,在最简陋的条件下打造出最好的效果。对大部分尚未成为大导演的人来说,温子仁的成功是最值得学习与模仿的,凭借强大的创意与个人风格特色,温子仁踏上上升的阶梯,从120万成本的《电锯惊魂》到1.6亿成本的《海王》,创意与风格是每个新人导演前进路上的“金钥匙”。罗德里格兹:把省钱做到极致说道“以小博大”,不得不提到罗伯特·罗德里格兹。这几年他风头正盛,两部《罪恶之城》,还有刚上映的《阿丽塔》,都是大片,都很成功。他担任制片人的《丑娃娃》也将在国庆档正面迎战《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三大献礼片”,实力与底气不言而喻。罗德里格兹为人所知的另一个身份则是昆汀的好基友。昆汀曾在采访中自言自语道,“ 只有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和罗伯特·罗德里格兹(Robert Rodriguez)的作品还算得上电影公司的水准”。罗德里格兹他的出生和成长都是在得克萨斯州,也拥有着一部分墨西哥血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牛仔”。读大学时期就已经有了一定水准的自编自导能力,早期以拍摄纯血的西部片为主。在和昆汀一起厮混后,两人共同扛起了美国独立电影革命的大旗。要说导演和编剧,自然是昆汀更胜一筹。罗德里格兹则强在全面,除去制片、导演、编剧这老三项,作曲、摄像和视觉效果等也都是他的特长。当罗德里格兹光影交织的视觉效果,遇上昆汀黑色暴力的编剧,简直就是天作之合。备受追捧的《罪恶之城》,便是两人合作的巅峰之一。而罗德里格兹的起点其实比任何电影人都更加艰难,也可以说,他最初拍电影,比任何导演都更擅长“省钱”。他拍低成本电影,不是筹到多少钱就拮据地花多少钱,而是把低成本做到了极致,做到了行为艺术的境界。别人向低成本要高收益,他则不断试探低成本的底线。1992年的《杀手悲歌》是让他成名的电影,讲述一个杀手越狱之后去找仇家报仇的故事。而当年罗德里格兹拍这部片子,是拿着去给医院当人体实验小白鼠的7000美元作为预算,最终全球票房超过200万美元。7000美金少到什么程度?曾有人做过比较,当初哥伦比亚公司发了这个电影的英文配音版本,仅仅配个音,花的钱都比拍这部电影要贵。这已经不仅是节省,这是在试探拍电影最低成本的极限。拍电影最大的花费是什么?人工费用。编剧、导演、摄像、制片人、特效师,都需要花钱,而罗德里格兹为了省钱,一个人全包。演员除了极少的几个专业演员,剩下的都是“无辜”的路人。路上拦住一个人,求他帮个忙,友情出演一下。需要他们说台词的时候,导演就告诉他们说什么。第二项大花费是各种电影设备。设备的租赁费用也能省吗?其实也可以。没有专业的照明设备,他就用200瓦的灯泡做成了聚光灯;没有轨道、斯坦尼康、摇臂,如何保持镜头的平稳?罗德里格兹就坐在一个从医院找来的破烂轮椅上,由别人推着拍摄。这些省钱操作还属于“正常电影人”被逼到极限的操作,然而接下来的设定就真的是惊世骇俗了。1992年普遍用的是胶片摄影,而不是数字摄影机。只要有拍错的段落,就得重拍,胶片就浪费了。这是很大的一笔花费。胶片花费是没办法省的,低成本也不能以艺术质量为代价。而罗德里格兹的选择是:拍错了,那就改剧本,让它对了就行了。所以这部片子最后出来的剪辑风格非常快,为什么?因为很多都是拍错了的片段剪出来的。镜头不得不短,节奏不得不快。这部花7000美元拍的电影,用5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去,换来200万美元的票房。是好莱坞至今仍然津津乐道的一个低成本电影的奇迹。所以说,牛X的导演,不是花的了多少钱。而是花小钱,办大事。国人说得好,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想拍出好片子,总是会有办法的。大卫·F·桑德伯格:把颠覆做到极致以小博大的电影中,《雷霆沙赞!》的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也是一个典型。《雷霆沙赞!》算得上是超级英雄界的泥石流,不过,“反常规”的不仅仅是这个角色本身,还包括影片的导演大卫·桑德伯格。大卫·桑德伯格此前的影片都是实打实的小成本恐怖片,比如2016年的《关灯后》和2017年的《安娜贝尔2》。从几百万的成本到豪华大制作,从B级惊悚到A类大片,桑德伯格可以说是一位成功的“以小博大”的导演。和来自澳洲的华裔温子仁一样,《雷霆沙赞!》的导演大卫·F·桑德伯格曾经也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歪果仁草根。2013年,“瑞典草根青年”大卫·F·桑德伯格几乎用0成本,用一人之力拍摄了一部名为《关灯以后》的2分钟恐怖短片。概念很简单,只要关灯以后,就会有鬼。影片唯一的演员就是他老婆Lotta Losten。这支短片上线后,立刻获得了病毒式的传播。至今已经获得了1400万+的访问量。这支短片火了之后,大卫·F·桑德伯格的生活彻底改变,好莱坞制片人Lawrence Grey为了将这支短片Develop成一支长片,拉上了温子仁一起入伙担纲制片人,桑德伯格负责执导。2015年,桑德伯格拍摄处女长片电影《关灯以后》大获成功!49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1.48亿美元的全球票房。1年后,桑德伯格执导招魂电影宇宙新作《安娜贝尔2:诞生》,将温子仁招牌式的吓人方法,甚至运镜也学习地惟妙惟肖。1500万美元的成本,换来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两部影片,均带来20倍于成本线的全球票房,让发行方华纳影业甚为满意。再加上温子仁的美言,最终选择大卫·F·桑德伯格为《雷霆沙赞!》的导演,预算:8000万美元。是DCEU投资最低的一部超级英雄作。作为DC宇宙又一部英雄起源电影,影片一改DC以往风格,影片轻松愉快,老少皆宜,简直不像“恐怖片老手”桑德伯格的手笔。影片笑料不断的同时又映射了当代美式流行文化,其中对身份认同、自我成长和家庭的理解,同样体现了DC式的深度,可谓是“里外兼顾”。《雷霆沙赞!》对DC来说,是一种尝试,更是一种颠覆,而桑德伯格的谨慎为这种颠覆带来了最大的收获。高预算有高预算的方法,低预算有低预算的技巧,小成本片的电影拍起大片来有时反而能发挥出超出想象的实力。从好莱坞近来一些新片子来看,昔日的小成本片子导演似乎渐渐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很多时候他们甚至也拿到了几个亿的大项目。为什么好莱坞大片厂们突然都不约而同地“爱上”了恐怖片导演,都愿意将交给这些“不入流”的导演来操作?因为这些恐怖片导演都太擅长“以小博大”。拍低成本片出身却依旧能够风生水起的导演,大多有一手自己的独门绝活。要么风格出众,要么省钱省出特色,要么就是有独家绝活,这大概正是很多恐怖片导演被好莱坞大厂看重的原因。恐怖片导演们受到大片厂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他们是真省钱啊。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导演本身工资低(虽然这也是事实),而是说,他们能在有限的预算里,做出不一样的效果。除了省钱,这些从独立电影中打拼出的导演,往往都身兼导演、编剧、剪辑、摄影、灯光、音乐、演员,甚至营销、发行等各项技能于一身,对影片的各个环节了若指掌。这意味着在制作中能节省不少沟通的时间,保证导演的想法能够准确贯彻到每一个阶段。并且,当这些用几千块拍电影的导演们,终于有机会用几十万、几百万来构建他们心中的世界时,他们的“性价比”往往远比那些习惯了张口要大投资的导演们要高得多。对于常规套路的大胆突破,对于电影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对于各种“恶趣味”的迷恋,以及最重要的,对于电影本身,而不是电影票房的狂热兴趣,是这些导演们身上最闪光的特点。在过去的好莱坞要想成为一名大片导演很不容易。大片投资很贵,动不动就上亿美金,投资人冒不起这个险。因此创新的主力是像李安、斯皮尔伯格这样有作品保障的大导演。而年轻人的信誉则无法承担创新“失败”的后果。好在,很多小成本导演的实力证明了,创新能力足够弥补预算的不足。更好的是,这股热潮才刚刚开始,以后的行业一定会越来越好。更多详细信息,敬请关注微信订阅号 新片场学院(ID:xpcedu)一个木得感情的影视教育账号,欢迎大家来公众号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演员的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