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勒泰一日游有什么项目金山葡萄风景区独自游玩,应该如何保障自身安全?

(2017年3月19日)为全面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充分发挥新疆旅游资源、人文历史、民族风情等独特优势,加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充分发挥旅游业在“稳疆富民”战略中的产业优势,以深化改革和完善体制机制为动力,加快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转变发展方式、拓展旅游发展新空间为主线,推进“旅游+”融合发展和“全域旅游”新模式;以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拉动就业创业为核心,加大旅游就业富民培训和旅游精准扶贫力度,坚持生态保护红线优先原则。突出抓好宣传推介、品牌培育、精品线路打造、旅游纪念品研发销售、定向就业培训等重点工作,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产业创新发展,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战略支柱产业。二、发展目标旅游综合经济规模大幅提升,稳疆富民效应突出。到2020年全区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消费6000亿元。旅游就业人数达到250万人,其中旅游扶贫乡村旅游从业人数达到100万人,带动30万贫困人口脱贫。旅游品牌体系初步形成。到2020年,国家5A级旅游景区达到15家,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达到6个,位居全国前列。创建国家特色旅游目的地3家,建成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家,推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3项,培育国内知名旅游文化演艺品牌3家,国内知名旅游品牌连锁企业集团达到10家。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新突破,旅游发展优惠政策体系健全完善。党政统筹推进旅游发展机制有效运行,旅游市场综合执法机制高效可靠,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稳步推进。旅游用地、乡村旅游发展、跨境旅游发展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效果显著。旅游服务水平明显提升,旅游市场环境更加优越。旅游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明旅游和诚信旅游环境更加和谐,民族风情旅游特色更加显著,生态旅游环境更加优美。三、产业总体布局统筹发展、突出重点,构建“一心、一地、两带”旅游发展空间新格局。积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集散中心,重点推进乌鲁木齐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南疆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提升完善天山廊道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带,拓展延伸准噶尔北缘生态旅游产业带。加快建设14个特色旅游目的地,推进“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和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实现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和稳疆富民目标。(一)全面建设乌鲁木齐国际旅游集散中心。把乌鲁木齐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集散核心枢纽,强化国际标准化集散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完善服务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旅游信息咨询、旅游交通集散、旅游商贸物流、医疗旅游、旅游商务休闲、旅游公共服务等配套设施。重点建设完善乌鲁木齐国际旅游港,把乌鲁木齐打造成为国际名品免税购物区、国际旅游商贸物流集散中心、丝绸之路国际旅游服务中心、国际医疗旅游服务中心。(二)加快推进南疆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喀什民俗文化旅游区、阿克苏世界遗产旅游区为重点,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特种自驾旅游区、和田玉石文化旅游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文化旅游区为支撑,以G314和G315国道、沙漠公路、南疆铁路以及支线机场为交通纽带,从精品旅游景区、旅游特色小镇、旅游商品研发生产营销基地、环塔克拉玛干国家风景道、旅游集散服务体系等方面建设南疆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三)培育提升天山廊道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带。以天山天池、托木尔、喀拉峻、库尔德宁、巴音布鲁克等世界自然遗产地为核心,以那拉提、唐布拉、托乎拉苏、赛里木湖、天山北坡乌鲁木齐—乌苏山区、哈密东天山等休闲度假景区为支撑,发展一批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打造旅游产品富集区、旅游精品热线、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天山廊道世界遗产旅游产业带。着力完善伊犁河谷休闲生态旅游区,重点培育博尔塔拉温泉度假旅游区,积极建设天山北坡自驾休闲旅游区,推动吐鲁番丝路文化旅游区创新改革提升,引导发展哈密东天山自驾旅游区。(四)拓展延伸准噶尔北缘生态旅游产业带。以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塔城边境自驾旅游区、克拉玛依休闲旅游区发展,以G216和G217国道、奎屯—阿勒泰高速公路、奎屯—北屯铁路以及支线机场为交通纽带,构筑准噶尔北缘生态旅游产业带。重点提升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区,积极建设塔城边境自驾旅游区,发展完善克拉玛依休闲旅游区。(五)建立“多规合一、旅游引领、融合发展”的规划体系。将旅游规划纳入各级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旅游发展战略作为地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展战略和内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地方旅游发展考核目标和机制,形成符合新疆生态功能区划要求,土地供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交通体系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相协调的区域旅游发展综合规划,培育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加强“多规合一”综合规划的多部门考核,建立“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监督考核评估机制。(六)建立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全域旅游统计新体系。构建旅游产业运行监测平台,建立旅游与公安、交通运输、环保、统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形成旅游产业大数据平台。建立涵盖乡村休闲旅游、边境购物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户外体育运动等旅游新形式,涉及经济型酒店、主题客栈、农家乐、葡萄酒庄、旅游购物街区、旅游电子商务等旅游新业态,以旅游消费拉动、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度和旅游就业富民成果为主要指标的旅游大数据统计体系。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加强对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餐饮企业、农家乐等基础信息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结合我区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为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四、主要任务(一)加大宣传推介,树立新疆旅游新形象。1.充分发挥新疆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广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蓝湖泊、丝路古道、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在国内外叫响“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新疆是个好地方”。建立和完善政企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的“大旅游”宣传营销机制,各级旅游和宣传部门负责主流媒体的旅游形象宣传,旅游企业跟进开展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实现形象宣传和产品营销相结合,切实提高我区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2.依托援疆优势,加强区域联合,建立旅游目的地精准营销体系。在积极做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传统旅游客源市场营销的同时,完善19个援疆省市“新疆旅游推广服务中心”体系,以周边国家为突破口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在国际重要客源城市设立“新疆之窗—海外营销中心”。加强区域旅游合作,突出区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整合各地不同文化节庆活动和特色旅游资源,开发设计不同主题旅游产品,重点推进主题特色产品营销,依托旅游中心城市建立旅游目的地营销体系。3.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自媒体相结合,线上线下营销相结合,建立精准营销媒体分工合作体系。充分依托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传统媒体优势在主要客源地开展精准营销;积极发挥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兴自媒体优势,针对时尚游客开展营销。积极推动区内旅游企业与大型在线旅游服务商(OTA)合作,依托OTA用户资源优势和大数据分析优势开展精准营销。(二)完善品牌体系,加快精品建设。1.推动精品景区建设,实施品牌多元化发展战略。提升喀纳斯、天山天池、那拉提、葡萄沟等11个国家5A级精品景区服务质量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丰富旅游产品,促进景区转型升级。加快帕米尔景区、克拉玛依魔鬼城、江布拉克、夏塔景区、赛里木湖、红海景区、罗布人村寨、巴里坤古城等景区创建5A级进程,着力优化4A级以上景区空间布局和产品结构,打造一批国家级乃至世界著名的精品景区品牌。加快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特色旅游目的地等旅游品牌创建进程,引导世界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沙漠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湿地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旅游品牌发展,配套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打破行政“碎片化”管理体制,推动资源与资本的融合发展,建设多元化品牌精品景区。2.鼓励引导国内外知名旅游品牌企业进入扩张,积极培育新疆本土旅游企业品牌。引导速8、如家、锦江之星、同程、携程、驴妈妈、喜来登、雅高等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合理布局发展,提升我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快促进经济快捷酒店、民宿主题客栈、分时度假酒店、在线旅游服务商、旅游电商品牌化发展,引导培育本地大型旅游企业集团化、规模化、品牌化、连锁化发展。3.加快培育旅游目的地品牌体系,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喀什(中国国际丝路风情旅游目的地)、吐鲁番(中国国际丝路绿洲旅游目的地)、石河子(中国屯垦文化国际旅游目的地)创建特色旅游目的地进程,不断完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中国国际高原风情旅游目的地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快特色旅游目的地品牌创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等品牌资源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和宣传营销工作,将品牌知名度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旅游部门联合主流媒体、科研机构和知名协会社团开展丝绸之路最美沙漠、戈壁、雪山、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历史古城、民俗街区、丝路古道评选和宣传营销工作,加快基础设施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培育旅游新品牌。(三)做优精品线路,增加市场有效供给。1.重点打造十条精品旅游线路,优化旅游发展空间格局。重点培育阿尔泰山千里画廊生态旅游线、伊犁草原文化旅游线、帕米尔高原风情旅游线、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线、环阿尔泰山中俄哈蒙跨境旅游线、环天山千里黄金旅游线、塔城博州边境旅游线、丝绸之路红色军垦旅游线、塔克拉玛干沙漠风光旅游线、中哈吉跨境自驾旅游线等十条精品旅游线,针对市场需求不断丰富旅游产品。2.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托旅游景区、户外运动基地、自驾营地、林果基地和特色民俗村,开发户外运动休闲旅游产品和乡村休闲旅游产品;依托森林管护站、温泉疗养地开发度假旅游产品;深度发掘、整合传统观光景区的历史、文化、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设计参与性强、体验深刻的观光休闲旅游产品;依托沙漠、山地和民俗旅游资源优势,引导规范沙漠越野、山地徒步穿越探险、自行车骑游、低空旅游等小众高端旅游,推出一批有安全保障的特种旅游线路和产品。加快推动环城市休闲度假带建设,鼓励城市发展步行街区、城市绿道、郊野公园、自行车和步道慢行系统,拓展城市休闲空间。支持重点景区和旅游城市积极开发旅游文化演艺产品,促进旅游特色街区民俗村规范发展,完善旅游风景道、自驾营地、汽车租赁等自驾旅游服务体系。建设旅游特色小镇,引导扶持创意观光农业、休闲采摘农业和绿色有机果蔬农业发展,支持发展农家乐、民宿客栈;鼓励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办开心农场、休闲采摘园、农业观光园,允许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高标准的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博览园和绿色康养园。3.着力开发冬季旅游产品,补齐冬春季旅游发展短板。重点开发天山北坡冰雪运动休闲旅游产品,积极培育阿勒泰地区冰雪运动休闲、冰雪风情观光旅游产品,形成以乌鲁木齐市和阿勒泰市为依托的冬季冰雪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宣传推广南疆丝绸之路民俗风情游、春季赏花游和沙漠风光特种游新线路新产品。4.实施“旅游+”工程,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引导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森林度假、购物旅游、户外休闲运动旅游、医疗旅游、工业旅游、自驾旅游、康养旅游、高铁旅游、航空旅游、低空旅游等旅游新形式,重点培育农家乐、民宿客栈、经济快捷酒店、自驾营地、度假旅游区、旅游特色街区、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基地、旅游电子商务、葡萄酒庄等新业态。(四)强化旅游纪念品开发,增强产业综合实力。1.加强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构建旅游扶贫富民新路径。面向国内外举办新疆旅游纪念品创意设计大赛,增强旅游纪念品的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提升艺术水平,利用现代工艺技术和科技手段改良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技艺,提高旅游土特产品的加工水平,引导旅游纪念品向小型化、艺术化、实用化方向发展。加快建设十大旅游纪念品生产基地,培育十大旅游纪念品研发中心和十大旅游纪念品销售特色街区,开发十大系列旅游商品,培养百名旅游纪念品生产制作匠人,扶持旅游商品销售十大电商。以旅游纪念品制作匠人和农副产品创意开发设计为核心,带动1万户手工艺品生产制作家庭和种养殖家庭,推广旅游纪念品生产“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旅游纪念品研发、生产和销售带动10万人就业。2.完善旅游纪念品销售物流体系,补齐旅游纪念品富民短板。引导扶持3A级以上景区设立旅游纪念品和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销售店,培育旅游纪念品和新疆名优特及精深加工农副产品销售特色街区,鼓励引导旅游纪念品经营者在大型电商平台设立旅游纪念品网店。旅游、公安、工商、邮政等部门联合制定旅游纪念品快递物流规范,畅通旅游纪念品物流通道,培育旅游纪念品富民产业链。3.规范优化购物旅游政策和制度,依托口岸培育购物旅游基地。完善境外游客购物离境退税管理及出入境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与中亚国家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的优势,大力发展购物旅游,引进大型免税购物企业建设新疆购物旅游基地,在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阿拉山口等地培育购物旅游基地。(五)加强旅游人力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就业。1.启动定向就业培训工作。按照“重点招生、专项培训、协议就业”的原则,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招收少数民族学员,开展专项培训,提升就业技能,统一安排就业。摸清旅游行业就业需求,以就业为先导开展订单式定向培训,确保在旅游行业全部就业。继续实施旅游从业人员“万人培训计划”。开展旅游扶贫培训工程,组织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员培训。以就业创业为目的,开展旅游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城乡旅游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对参加培训的人员给予职业培训补贴。2.发挥援疆优势,加强党政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交流。充分利用援疆制度优势,促进区内外旅游党政人才交流培训,坚持援疆旅游党政人才引进与受援地党政人才外出交流挂职相结合,引进旅游发展新理念、新观念,推动区域旅游发展。依托高等院校、行政学院和新疆旅游培训学院,开展各级党政干部旅游专业知识培训。3.加快旅游新业态专业人才培养和储备。依托旅游院校和企业开展旅游新业态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着力加强旅游新业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加大旅游科研投入力度,依托区内外旅游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旅游新理念、新业态、新动力、新趋势研究。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统筹、部门联合的旅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自治区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职能作用,调动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党政统筹、部门联合、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推进成立旅游综合管理机构,建立健全旅游、工商、公安、价格、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在旅游热点城市探索设立旅游工商分局和旅游警察,共同整治旅游市场环境。每年在地州市召开“全区旅游发展现场推进会”。(二)实施“旅游+”战略,加强部门合作,建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建立健全“多规合一、融合发展”的规划机制,完善“大交通+大旅游”融合发展机制和旅游产业援疆机制;金融部门牵头建立完善旅游投融资机制;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牵头推动成立旅游投资集团;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牵头引导地方政府建立健全旅游特色小镇融合发展机制;统计部门建立健全全域旅游统计体系;体育部门牵头推进体育旅游运动基地建设,依托山地户外运动、航空运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自驾、赛马、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等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广泛开展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带动全域旅游发展;旅游部门牵头建立健全旅游扶贫就业富民融合发展机制,建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机制,推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文化演艺产业发展,引导旅游新业态发展,积极推动购物旅游发展,协调旅游项目用地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开展旅游目的地形象宣传,启动“辽阔疆域,无限风光,新疆是个好地方”系列宣传活动。(三)破解现有管理体制机制障碍,建立以市场为纽带的“资源—资本”融合发展机制。打破旅游景区和资源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一体化体制,打破旅游资源区域行政管辖权和行业行政管辖权交叉的“多头管理”体制,消除资源“碎片化”管理导致的旅游资源开发障碍。以资源经营权为核心建立“资源—资本”上市交易平台,引导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和社会资本成为旅游投资主体。建立健全社会资本从事旅游开发的上市融资、发行债券、并购重组和资本进入退出机制。(四)加大财政金融扶持力度,推动旅游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设立新疆旅游投资开发集团,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体”的旅游开发新模式。充分运用金融杠杆放大旅游融资效应,有效利用PPP模式推动区域旅游开发与融资,引导推动设立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充分利用PPP模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引入内地旅游上市公司参与旅游开发和融资,利用新疆企业上市“绿色通道”优势,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上市,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小企业私募债、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加大债券市场对旅游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旅游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发挥“政银担”模式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型旅游企业和乡村旅游的信贷支持力度。管好用好旅游专项资金,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五)优化土地利用政策。编制和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和生态功能区规划时,充分考虑相关旅游项目、设施的空间布局和建设用地要求。土地供应要保障旅游业发展用地,支持依法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垃圾场、废弃矿山开发旅游项目。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依法使用自有建设用地自办或以土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方式开办旅游企业。城乡居民可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旅游经营活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可依法通过承包经营流转方式,使用农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在不改变土地用途的前提下,从事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六)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各地要多方筹措资金加强景区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应急求援、旅游信息服务、垃圾污水处理、安防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旅游区和旅游线路,进一步完善游客咨询、标识标牌等公共服务设施,集中力量开发建设一批新的精品景区和特色旅游目的地。加强旅游集散体系建设,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体系,旅游咨询中心应覆盖旅游热点城市、3A级以上景区、重点乡村旅游区以及机场、车站、码头、高速公路服务区、商业步行街区等。加强连通景区与国省道的出入口和道路建设,加大乡村旅游停车位建设,加快旅游支线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加强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建设,完成3A级以上景区在高速公路和国省道公路沿线导引标识设置,完成乡村旅游点在公路沿线导引标识设置。加强城市与景区之间交通设施建设和运输组织,实现从机场、车站、码头到主要景区的交通换乘无缝对接。(七)建立旅游产业援疆新机制。各地要高度重视旅游援疆工作,充分发挥援疆优势,以民生建设、脱贫攻坚、就业创业、人才培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建立完善旅游产业援疆机制,大力推动客源送疆、产业援疆和人才扶疆等旅游援疆工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勒泰一日游有什么项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