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培养孩子阅读的7个办法大量阅读,有什么更省心的方式?

孩子上小学后,阅读要怎么搞。 这个阶段的孩子,最重要的事情是,能够主动拿起文字书,独立阅读,大量阅读,即阅读由兴趣,转化为阅读能力。 那怎么才能让孩子拥有这种能力? 上干货! 没时间读完的,先点个收藏。 拉到底部,还有整出来的“阅读框架”思维导图加推荐书单(超全书单)等着大家。 01 小学生的阅读规律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小学的孩子,正由形象思维转向抽象的逻辑的思维,自我意识也逐渐发展,视角不断扩大。 这就决定了小学孩子看的书,不再是绘本,而是文字书。 一般来说,可以总结如下:
低年级,还处在过渡阶段,适合看绘本和桥梁书。在内容上,重有趣。 在题材上,适合看童谣、童话。 图文1:1或1:2,字词浅显,句型简单。
中年级,正式进入儿童文学的世界。在内容上,重情节。 在题材上,适合看寓言、神话、侦探、冒险、科普。 在长度上,适合看2-10万字的中篇小说。
高年级,开始涉猎经典名著。在内容上,重情感。 在题材上,适合看名著、经典、成长故事。 在长度上,进入10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
02 家长角色
随着孩子自主阅读的能力越来越强,家长要做的事情也不一样。 低年级,亲子阅读不能放手,但慢慢把朗读权过渡给孩子。 有些家长可能在这个时候迫不及待地想“交差”了:孩子终于上了小学,再也不用给孩子念书啦!
停!可千万别在这个时候放手。原因有两个: 一,刚刚学着自己阅读的孩子,正在和字词句苦苦战斗。 家长贸然放手,相当于把孩子一个人丢在书海里,孤立无援。
二,三年级之前,孩子听得懂的内容,并不一定看得懂。 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文本。 所以,低年级的家长,要把阅读分成两种: 一,亲子阅读。书目选择高孩子一两个年级的读物。 二,独立阅读。书目选择适合孩子年级的读物。 中、高年级,孩子正式进入自主阅读阶段,家长要做的事情也变了: 做好荐书人。帮助孩子发现好书,平衡孩子的书单结构,营养要均衡。
适度引导。虽然孩子已经学会自己看书了,但对于一些比较长的小说,依然很难进入进去。 家长可以适度引导孩子进入小说的世界,比如一起共读前两章,孩子感兴趣后再让他自己看。 好书也需要适当带带,才能体会到好处。
有能力的情况下,带领孩子精读。能够精读文本才是王道。 市面上有这类的精读工具书,或者精读的课程,鱼sir后续也会给家长测评好。
03 读什么
有了学习的任务,阅读这件事就变得千头万绪起来,不知从何下手。 所以,我们从优先顺序下手,家长按照步骤来推进阅读,一步一个台阶。
第一优先:教材配套读物。以教材为第一优先。 围绕着教材的读物,主要有两种: 快乐读书吧推荐。也就是语文课本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书。 课文拓展推荐。也就是围绕每篇课文进行的拓展阅读。
第二优先:分级读物读本。最适合孩子年龄的难度。 读完了围绕着语文课本的读物,下一步就要读分级读物了。 为什么是分级阅读,而不是别的呢? 因为孩子刚刚摆脱了课本,最好先读一点难度最合适、营养较均衡的有趣读物。不要立马就开始上什么大部头,由易入难,先从简单的开始。 小学的分级读物,家长可以认准“亲近母语”。 他家真的踏踏实实在做分级,20多年的积淀,有自己研究出来的详细分级标准,很良心。
第三优先:世界文学经典。最优质的儿童文学盛宴。 吃完了分级阅读这个“小菜”,我们就可以上大餐了。 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真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啊。家长千万不要浪费。 人靠衣装,书也要看“颜”啊! 再好的文学作品,弄了个劣质的“载体”,也很难让人提起兴趣。装帧优美的书,孩子才更容易看进去。 其次,小学的孩子,虽然已经可以看文字书了,但插图依然很重要。 好的插图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把握住故事的脉络。
所以,在经典儿童文学这一块儿,家长不要太讲究性价比了。还是要选插图合适、装帧优美的童书。毕竟,孩子好好看书才是正经事啊。 第四优先:选择性阅读读完了教材配套读物、分级阅读读物、经典儿童文学,孩子的阅读基本就算是“吃饱了”。接下来的板块,家长可选择性阅读。
国学文化读物。 最需要的传统文化浸润。 主要包括诗歌,比如《日有所诵》;故事,比如《分类成语故事》;名著,比如《西游记》等等。
通识百科读物。 平衡孩子的书单结构。 主要包括历史、地理、生物、科学读本。
国际大奖小说。 最投合孩子心理的读物。 主要包括纽伯瑞大奖书单、安徒生作家奖书单。这两个奖是儿童文学届的最高奖项,水准在线。 国内名家读本。
试卷中经常出现的作者。 主要包括老舍、鲁迅、金波等等,孩子读点名家文学读本,对这些经常出现在试卷中的作者,有点感觉。
以上这些读物,鱼sir已经填好坑了,现在就把超全书单火速奉上。 04 怎么读
和前一阶段一样,小学阶段的阅读也分为这三种:
泛读用来积累阅读量。 在不伤害孩子阅读兴趣的情况下,越多越好,reading, reading, and reading!
教材配套读物、分级阅读读物、通识百科读物、国际大奖小说、国内名家读本,都适合用来泛读。
精读用来训练阅读技能。 精读的数量不宜多,精选几套即可。 最值得拿来精读的就是世界文学经典,以及我们国内四大名著。 至于如何精读,家长既可以选择很费爸妈的工具书,自己带着读,比如《小学生群文读本》;也可以选择app课,比如亲近母语的在线带读课,省心省力。
诵读用来诗文熏陶,积淀语感。 诗词、散文,这些国学文化读物,适合拿来诵读。 至于读多少合适,没个定准,家长自己灵活把握。重在长期坚持。
总结:小学阶段的孩子要读四类书,不可偏废。优先顺序如下:教材配套读物、分级读物读本、世界文学经典、选择性阅读(国学文化读物、通识百科读物、国际大奖小说、国内名家读本)。 其中, 教材配套读物、分级读物读本、通识百科读物、国际大奖小说、国内名家读本,最适合泛读,积累阅读量。 世界文学经典、四大名著,最值得精读,训练阅读技能。 国学文化读物,最适合诵读,沉淀语感。 好了,小学篇的阅读框架就讲到这了。如果家长还感觉思路混乱的话,可以收藏这份“阅读框架”的思维导图: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孩子阅读的7个办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