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墨攻主要讲了什么道理文中开头是按照那个主角攻墨熄写的呀?

谢谢邀请。这个题目让我想到了以前的一些经历。很久以前,我跟一个同学聊天,我问他“你们课题组在做社会决策,都在研究些什么啊?”他回答:“我们在研究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多方交互博弈。”听名字就觉得好厉害,然后我只是点点头,没有再问。后来,我遇到他们课题组的另一个人,寒暄了上面同一个问题,他给我的回复是:“也没什么,我们研究怎么斗地主和打麻将。”我立刻回答“那太好了,我对这个领域也有非常多的研究,以后我们多切磋,哦不,多交流啊!”我的这段经历,其实已经部分解释了一个让人感兴趣的科普有哪些要素。回到问题,怎样才能够把心理学科普的文章写得有趣一些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入手。1.提高内容的实用价值一个事物一般具有认知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高认知价值的事物,往往低实用价值比较低,而高实用价值的事物,一般认知价值也不高。认知价值-实用价值曲线举个例子,一个遥控器的制作过程很复杂,它可能涉及到遥感技术和各种电工学知识,这是它的认知价值。而我们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只要按一个按键。背后的原理都被隐藏在这个按键后面,不需要我们知道什么也可以会操作,这是实用价值。而一个好的科普,一定要有较高的实用性。为什么呢?科研语言是针对同行进行沟通,侧重于认知价值。所以针对同行,我们会用非常多的术语,构建出一个专业体系。大家也都懂这些晦涩的术语。但是科普不一样,科普的对象是公众。他们缺乏足够的专业背景知识,没办法理解什么是“信息不对称环境中多方交互博弈”。他们也不以这个领域为工作,不需要这么专业的知识。他们感兴趣的是,如何提高斗地主打麻将的胜率。所以,我们在科普过程中,我们应该侧重强调文章的实用价值,而非认知价值。比如说,我们在起题目的时候,可以思考这篇文章如何应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多强调“如何做”,而不是“为什么”。2. SQCA模型SCQA模型是一种较好的表达模型。SCQA分别是背景(situation)、冲突(conflict)、问题(question)和答案(answer)的英文缩写。这也是一个非常高效的写作模式。我们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先提出一个生活场景,然后指出其中的冲突,再进一步提出问题和给出答案。比如,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学习好的人往往更谦虚?,它就是按照这个模式进行的。背景:我玩王者荣耀冲突:厉害的人互相配合,菜的人互相贬低问题: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答案:达克效应提供一个有趣场景,可以引起大家的兴趣。故事和生活化的场景的阅读门槛比较低,可以避免读者产生畏难心理。毕竟一上来就是术语,会让大家读起来很累,很容易放弃继续阅读。而提出冲突是为了引发读者好奇心,让大家发现其中的不合理或者值得思考的成分,让大家带着好奇心继续往下看。人都有知道答案的需求,有了好奇心就更想继续了解。我另一篇文章:你为什么讨厌抖音?,也是用这个模式背景:我看过一个视频冲突:换了背景音乐,人的感受变了问题:为什么会这样?答案:声音和画面对人的自动化影响这种模式相对来说,故事性强,逻辑性强,而且也不突兀。是新人学习比较容易入手的模式。3. 降低内容的抽象梯度抽象梯度是语言学家塞缪尔·早川提出的一个概念。就是我们的表达过程中,有不同的抽象程度的表达,并且根据表达的抽象层度划分为不同的抽象梯度。那么表达都有哪些抽象梯度呢?抽象梯度有,画面、描述性语言、论断、有程度词的论断、数据和公式,这大致五个梯度度。这五个梯度也有点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的不同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最低的抽象梯度表达,它需要依靠具体的场景和动作我们才能,这就像感知运动阶段。但是慢慢地,我们可以将动作和场景抽象出一些表象,建立一些简单的符号联系,比如孩子他们会一些实词,但是对虚词的理解还不够好,他们学会了描述,学会了虚词和句子,能够组织简单的语言和判断。再后面就发展出最高级的逻辑推理能力,可以对未来进行预测和符号思考。举一个例子,我们想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要坚持?有以下几种方式:画面:挖井(借助具体画面说明)描述性语言:我的一个朋友,靠着坚持不懈,在自己的领域深耕了10年,最后身价千万。(借助例子说明)论断:坚持就是胜利(从正面事实中抽象出结论)有程度词的论断:坚持的人更容易成功(从正面和反面事实中抽象出结论)数据:P小于0.05时,你的坚持会有95%的成功概率。(用统计的方式来说明)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抽象梯度低的表述,往往科学性很低,但是指导性很强。而抽象梯度高的表述,科学性高,但是指导性会低很多。而科普需要兼顾实用性和科学性。所以最好的策略是在写作过程中,用“有程度词的论断和叙述性描述”。如果我们用最高的抽象梯度,开口傅立叶转换、闭口P值统计论,那么这样的内容很难得到传播,因为大众看不懂。这也不利于科学内容的传播。正如物理学家霍金所说“每多一道公式,我的书的销量就会减半”。所以科普必须适当降低科学性,为中低认知人群做一个妥协。而有程度词的论断是为了照顾科学性,描述性画面是为了实现实用性。这样的方式是最好的。比如你说到一个术语时,不要通过定义去解释,而是用比喻和举例说明的方式。你要讲控制感,我不会说这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信念控制能力。而是会问“你跟朋友约好一起出去玩,但是你妈妈不让你出去,你会开心吗?这件事情你无法在掌控之中,你就会失去控制感。”所以,如果以后想要写更有传播度的科普文章,可以适当降低科学性,不用上升到太多的术语和数据,多用一些程度词论断就可以了。其实还有很多关于写好科普的方法,我就来抛砖引玉,期待大家更多的分享,一起进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近墨者黑读黑还是he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