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两只老虎表达了什么的旋律是怎样的?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5000(合集4篇)摘要:现阶段,中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新时期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正在积极强化教育改革工作,相关的教育改革中,幼师教学能力也成为重点发展领域之一。就目前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育情况来看,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对此,需要做好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工作,促进实践教学相互融合,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本文介绍了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分析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幼师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为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实践技能,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幼师岗位工作需要,很多院校都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校内外的实践育人基地,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锻炼场所,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升未来岗位胜任能力。一般来说,校内实践基地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幼师的技能训练和展示平台,校外实践基地注重锻炼幼师真实的应变能力、问题处理能力以及和幼儿的沟通能力等,校内实践基地具有一定的模拟性,但是不能代表真实的幼教课堂,而校外实践基地可以更好地让学生明确自身的问题和不足。相对来说,校内实践基地更易获取,实践教学更加方便,校外实践基地需要学校积极搭建合作关系,且实践学习往往是由固定时间的,自由度和方便性有一定不足。综合应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对于促进专业人才综合能力培养有一定的必要性。1新时期学前教育对于幼师提出的新要求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中,针对学前教育的地位进行了强调,要求通过资源整合和人才培养来促进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要求学前教育从最开始的幼儿托管向幼儿启蒙转变,奠定幼儿的后续学习基础。其中,对于幼师也提出了新要求。新时期,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实践技能,可以创新设计幼儿教育环境,规划好幼儿一日活动,进行幼儿管理和抚育。在幼儿的教育中强化引导,注重幼儿身心健康同步发展。这些对于幼师的专业态度、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需要幼师能够在工作岗位中以国家教育部门的改革要求为指导,基于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扎实自身的理论教学知识和基础,在实践中能够把握好幼儿认知规律,在教育环境中充分给予幼儿尊重和爱护,让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快乐、安全学习成长,培养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2目前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共同为专业学生培养而努力,承担着各自的教学任务。在目前教育和实践联系不断深化的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改革也成为必要。传统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用了,相关的实践教学要求在不断提升。而在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教学中,依然有一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2.1教学目标不统一目前在部门院校的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调研中发现,相关实践教学地区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上相对完善,相关实践基地开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基本上可以做到将校内和校外联系起来,将课堂和课外结合起来,实现教学延伸和强化。但是在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上,校内课堂和校外基地教学的目标缺乏统一性,两者教育的目标存在各自的针对性。在校内实践教学中,理论教学依然占大部分,实践教学比重不足,在校外实践基地,直接组织专业学生深入实际的工作岗位中,注重学生问题处理和应变能力培养,两者的教学目标存在差异,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缺乏统一性,内外联系不强,相对孤立,不利于发挥综合育人效果,也不利于在专业教学中的理论和实践联合。2.2教学内容存在一定倾向性不管是校内还是校外,开展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仅仅依靠单一的理论或者是单一的实践教学是很难确保教学成效的,必须要有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只是相应的比重设置不同而已。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践基地教学中,理论是主要部分,校外实践基地则强调实践锻炼,校内实践教学非常少,校外实践锻炼中几乎不涉及理论教学。这两种极端的教学模式应用,都降低了各自的育人效果,忽视了在学前教育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重要性。2.3教学评价的片面性目前,在学前教育领域,相关的专业校内外实践教学中,采用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比较单一,评价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比较多。学前教育专业涉及的岗位要求比较高,相应的学习内容和知识也比较多,在教学评价和考核中,也应该对应多目标评价。但是在目前的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评价中,没有构建起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3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深度合作的具体对策3.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统一教学目标新时期,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快速发展,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内容构建要加快进度,做好相关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联系工作。在具体的课程校内外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构建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保证教学比重设计合理。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景,组建任务小组,让小组展开比拼,尝试各种问题呈现、构建相应场景,完成具体教学任务等操作,让学生高效参与课堂教学,有效达成教学目标。要完善课程更新工作,及时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科研动态,积极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课堂中引入最新教育教学理念,优化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优化,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针对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实操动手能力,发挥学院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为学生实习、实训、就业提供更大空间,让学生学好技能,掌握技能,运用技能。此外,在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中,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应该建立统一的育人目标,双方要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协商、沟通,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优化设计,确保校内的理论教学和校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衔接和联系起来,共同朝着专业高质量育人目标发展。3.2深化内外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基地建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积极肯定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措施是推动人才培养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专业化、人文化的有效举措。学前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有助于实现高校和幼儿园的资源共享、互惠共赢、共同发展,相关院校要强化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调研,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资源共享。要注重从多方面强化学前教育工作开展,优化学前教育校内外实践基地师资队伍建设,针对实践导师资格以及教育实习目标、内容、时间与任务安排等事宜提出具体对策。充分调动资源,建设资源共享平台,在与幼儿园联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为幼儿园提供科研和师资建设的咨询和服务,实现高校与幼儿园的互利共赢。在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融合中,要深化校企合作,进一步加强园—校合作力度,规范学前教育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对实习实训基地将重新审核、调整。在具体的学前教育专业育人中,要结合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现状,从幼儿教育的意义、“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教育的意义谈起,对学前教育专业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落实提出具体要求。相关部门也要为学前教育的校内外实践基地教学改革提供辅助,首先各幼儿园及培训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办学性质,重视实训学生的实习条件、保险等问题,实习学生不仅能引得进,更要能留得住;其次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要提出书面申请,学院领导、系部领导、专业教师及学生家长将对实习园区进行实地考查,考核合格的单位将与学前教育专业签订合作协议,协议须经院务会审核批准后,派送学生进入实训基地。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进一步加深与实训基地单位的合作,不仅可以请幼儿园教师、园长进来,还可以派送专业教师深入园区,加强产学研合作,从优化课程教学合作、学生定期实习等多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新渠道。4总结学前教育专业育人要适应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要,必须要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融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强化学前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联系,深化校企合作,积极探索校内外实践教学相对接、相融合的对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提升实践育人成效。摘要: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对中职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兴伴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对幼儿大脑发育、行为认知养成有着积极作用。为此,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要结合当前幼儿教育理念,以幼儿行为、心理和学习特点为基础制定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准确了解现阶段幼儿心理活动。同时,教师还要把幼儿心理学和幼师岗位胜任能力、幼师岗位实践等衔接起来,全方位地提升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关键词:学前教育;幼儿心理;即兴伴奏;实践策略随着教育专业体系的不断优化,学前教育中即兴伴奏能力比重占比有所提升。幼儿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师的正确引导将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认知以及思想道德,使幼儿今后的身心健康成长有所保障。为此,中职学前教育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不仅要将职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即兴伴奏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教师还可以依托网络技术来丰富课堂内容,结合多种乐器教学来促进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提升,并通过相关的评价制度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一、即兴伴奏在幼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即兴伴奏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形式,通过简单的音符旋律能够更直观地展现人们的主观情感。幼儿年龄小,对事物认知存在一定局限性。幼师在进行伴奏时,可以根据幼儿认知的差异来制定灵活的伴奏形式,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情感。此外,通过相关数据可知,优美的音乐旋律能够使人体内分泌一种类似于镇定剂的物质,它会使原本焦躁的身心放松,从而降低人们的负面情绪。幼儿亦是如此,他们会根据音乐旋律的不同,情感也发生变化。由此可见,即兴伴奏在幼儿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二)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幼儿身体骨骼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师在开展学前教育工作时要注重幼儿身心发展。为此,幼师可以借助即兴伴奏来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性。幼师可以编奏一些活泼的音乐,来刺激幼儿小脑神经元,使其不自觉地跟随音乐摇摆。此外,幼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编排舞蹈,进一步让幼儿参与到课堂之中。这种教学能够促进幼儿的身体平衡及各个关节等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2]二、目前学前教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一)教学模式单一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职教师过于注重书本知识,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不仅提不起学习兴趣,并且对即兴伴奏的知识更加模糊,思维得不到发散,专业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此外,教师在进行伴奏演示的过程中缺乏灵活性,依照乐谱一板一眼地进行弹奏,并且在弹奏过程中缺乏情感。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思维逐渐固化,只是依靠理论进行演奏,左右手机械式弹奏根音、柱式和弦,对其含义丝毫不懂。在这种学习氛围下,学生对专业的定位不准确。这让他们在日后工作中会影响幼儿身心发展,也会影响到自己在教育事业中的发展。(二)伴奏形式单一从当前即兴伴奏教学来看,目前的伴奏形式多为电钢琴伴奏和声乐伴奏。电钢琴伴奏专业性过强,需要学生对乐理知识有所掌握,并且会简单的乐谱弹奏。这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虽然当前有部分中职学校开设了相关公共课,但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教师这种集中式教学也影响了学生能力的提升。[3]声乐伴奏作为一种常见的伴奏形式,其灵活性强,方式多样。学生不需要过多准备就可以顺利进行伴奏。然而,这种方式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合唱、独唱的形式过于枯燥,使学生参与率低下,阻碍了其专业能力的提升。这样,即兴伴奏也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即兴伴奏能力培养的具体措施(一)巧用,熟记乐谱歌词幼儿心理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幼儿心理,更好地针对幼儿心理制定教学计划。这也是一名幼师应该掌握的基础专业学科。为此,教师在进行即兴伴奏教学时可以融入学前教育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抓住幼儿心理,从而选择合适的伴奏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常见的儿歌如《两只老虎》《数鸭子》等,在进行旋律教学时让学生进行识谱演唱或是依照视频进行演唱。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帮助学生对歌曲进行充分理解和记忆。教师在弹奏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学生对音调、节拍的把握。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三角铁、口琴、手风琴等其他乐器进行旋律弹奏,使其借助不同的乐器来充分感受旋律的变化,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乐感。并且,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根据每首儿歌的结构特点以及和弦的变化及如何转化等,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身情感融入演奏中,从而对歌曲情感把握得更加准确。[5](三)优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体系作为中职学前教育课堂的一项重要环节,是教师培养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合理的评价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伴奏技巧及专业能力。为此,教师在制定评价体系时要立足于学生角度,根据学情调整工作方向,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首先,评价体系要和课程进度相统一。传统的评价体系只是针对学生考试成绩以及课堂表现进行抽查评价,时间跨度大、效果低,而且对学生评价过于形式化,没有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导致课堂质量始终没有提升。因此,教师可以将评价体系融入课堂中,在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将评价内容利用微课、蓝墨云课等制作成趣味游戏。这样既保证了评价体系的实时性,又能够准确地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其次,评价内容要多元化。课堂评价除了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外,还要考察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运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有谱即兴和无谱即兴对学生进行评价,根据其模唱、变调的能力,按照一定比例进行综合评价。最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擅长的乐器制定专属学习方案,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从而推进中职学前教育的顺利开展。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即兴伴奏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日后发展的一门基本功,需要教师充分地重视起来。教师要结合幼儿现阶段的心理活动,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要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为学生呈现即兴伴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帮助学生了解幼儿发展状况。同时,教师还要深度开展校企合作,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深入到幼儿园进行观摩实习,观察和分析不同年龄段幼儿;要制定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掌握即兴伴奏的运用技巧,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为他们今后开展高质量教学工作增添一份保障。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转型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并没有已有的办学形式参照,设计研究出符合自身发展的观念先进模式、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其专业建设里第一个需要处理的问题。本文通过参考大量文献资料聚焦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的相关概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希望促进中国学前教育事业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的发展。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培养模式引言在2023年6月21日,中国教育部组织举行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关于本科教育的任务会议,陈宝生部长提出,高等教育本质上就是本科教育,若我们的本科教育发展基础不扎实,高等教育就是形同虚设,一定要坚持把本科教育放在重要的战略高度。然而在实际发展中,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一味地寻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数量的扩张,大力地扩大招生规模,忽略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改进以及实践教育,导致当前一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不科学、不合理的矛盾。在此背景下,有效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以及质量,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综合素质能力水平是中国教育事业重要关注的对象。所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探索,不管是对于学生个人发展,还是对于中国教育事业的繁荣以及综合国力的提升都具有着重大的意义。一、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在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基础上发展改变而来的一种院校类型,在教学模式上不同于以往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主要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并且在教学和课程设置上注重实践性,以及注重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由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基础上发展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不代表着院校的等级变低了,只是院校的分类和层次变得不一样。应用型本科院校在院校分类方面和以往的研究型大学是不一样的,在院校等级上和专科院校也是不一样的。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且同质化倾向严重目前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在针对人才培养上缺乏一个清晰的定位,很多院校通常是更侧重于培养学术型人才方面,忽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将培养目标变更为培养应用型人才也流于表面,根本上的性质没有改变,主要表现在仍然采取传统的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该培养方式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有诸多问题,比如培养的人才在应用能力上满足不了市场需求、理论知识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等。同时还有人指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理论知识型人才的培养,此学术型人才为指导的理念也是会限制着应用型人才培养。(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国家以及社会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也促进了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增加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扩大了招生规模,更有甚者在以前没有学前专业的学校也增设了学前专业,导致目前社会上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量有所增加,满足了目前社会对应用型学前教育人才的基本要求。但是也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第一是人才输出的速度过快,容易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比如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高校过于注重学生人数,而忽视了学校教育体系的容纳和教学水平,造成学校的师资短缺,师资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了学校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第二是缺乏与时代同步的发展观念模式,学前教育模式仍然按照传统教育理念,如重视课本知识以及专业知识的教授,但是忽略了教师创新实践水平的提高,忽略了学前教育培养需要更多实践活动来支持的问题。(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计有待改进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专业水平以及未来的教学质量。学校的课程设计是经过学校整体设计制定以及安排,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学课程。所以,课程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一个恰当的课程设计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人才的潜能,更能体现学校教育的质量水平,使人才培养更满足目前社会的发展需求。但是,当前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更多侧重的是教育学、学前教育基础理论的传授学习,也有与艺术有关的课程安排,以及后来的学前教育教学实习课程,但是几乎多数的学校并没有突出地方特点、校本特点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四)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足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虽然新增了不少学前教育专业,但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不足,仍是以传统的教学理念、以理论知识为主,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教育培养,致使幼教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随着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幼教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当前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学校即便很注重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和能力的培养,但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还存在不足,导致学校学前教育缺乏活力以及特色。三、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一)培养目标要与当地发展相结合,且突出专业特色设置科学恰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前提以及必然要求,关系着未来学校发展的长久性。地方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一定要从地方的发展实际入手,基于地方社会发展与办学特点,根据地方社会发展要求,设置顺应当地情况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地方本科院校各学院不仅要沿袭地方高校长久以往积攒下来的丰富办学经历,凸显出独具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设计和内容开发,同时还要根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大力创新高校和地方政府、企业需求、行业动向的融合,从而定位地方高校自身优势,在各界的合作中提升学科的竞争力,突出自身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二)学校注重教育水平,创新教学观念要创新教学观念,建立实施标准教学、素质课程以及创新教育的新理念,这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需要坚持贯彻的新理念,也是整个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该一直秉持的教学观念。第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关教育者必须要深刻理解、领悟创新教育观念。研究甚至是模拟可能存在的情境,使得学生在不同的情境设置中灵活地处理学前教学中可能会面临的不同问题,使得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新观念所带来的作用。第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要注重特色学前专业的建设,逐渐提升任教老师的教学素质水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真正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可以迅速实现职业塑造,让学生切实地站在幼儿的角度,从整体上分析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进而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三)改进课程设计安排,创新课程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是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规划,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课程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第一,要根据《专业标准》,全方位、正确地设计学前教育基础通识课程,同时借助适当、合适的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程等方式,给学生搭建有效的学习平台,从而增强学生的知识素养,提高其综合发展水平;第二,继续深化创新课程改革,将学前教育专业理念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设计通识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活动以及艺术类教学等,使教学结构更趋于完善优化,使学生切实地体会到课程带给他们的乐趣,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四)改进评价反馈机制,创新培养方式我们都知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这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学前教育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传统的教育方式、老旧落后的教学观念难以满足社会进步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创建以培养学生良好职业素养以及创新理念为宗旨的优秀人才培养规划以及评价体系,注重实践教学活动的安排,有效地引导安排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兴趣;第二,应用型本科高校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相关的反馈机制,将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思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设置为评价反馈的主要内容,借助评价反馈促进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以及实践水平的提高。四、结语作为高等教育和社会发展相结合而出现的新型办学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不但完善发展了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也给很多遇到发展问题的本科院校提供了可参考途径,为培养高质量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好了基础。在中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当下,学前教育非常重要,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和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逐渐革新办学理念,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办学理念,顺应时代发展需求,革新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摒弃老旧的传统教学模式,改进优化学前教育课程设计,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增添理论结合实践的,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素养以及实践水平,为学生未来就业奠定良好基础,促进中国教育事业发展。【摘要】好的环境,能得到好的教育;较差的环境,孩子也能得到好的教育。问题在于你怎样教育和在何时教育,环境好坏只占其中的一部分罢了。本文论述了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中国的现状,以及本人的一些建议和对国外学前教育的一些趋势。【关键词】学前教育;现状;趋势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作了很多的投入,而中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当前中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二、中国学前教育现状现在幼儿的启蒙教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但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幼儿的智育,忽略了劳动教育、集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教育,有的家长和教师所追求的往往是幼儿识字的多少,计算技能的强弱,会背若干唐诗,套弹唱几首歌;还有的家长甚至利用双休日继续为孩子补课,让孩子学弹琴、学书法等等。而在幼儿园里也一般开设六门课程:语言、计算、常识、体育、美术、音乐。极少数幼儿园只在大班开设思想品德课程,而且即使开设了思想品德课也常常是脱离幼儿的实际,以空洞抽象的说教代替德育工作,使德育流于形式。这就是幼教实践中存在的“重智轻德现象。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独生子士的家庭越来越多。在大、中城市,独生子士的人数占到幼儿总数的95%以上.而且比例连年上升。由于是“独生”,孩子在家中位于中心地位,这就容易形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任性,霸道,爱发脾气等缺点并且由于家庭中缺少同年龄段的伙伴,导致不容易学到与人相处的方法。不少幼儿在幼儿园里或是邻居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显得不合群。这些都是幼儿园和家长应该重视对幼儿施行“爱集体”教育的客观要求。并且现代的幼儿劳动观念差:目前在一些家庭中,孩子一出世,就成为家中的宝贝疙瘩、中心人物,根本不得让孩子参加劳动。让孩子长期过着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养尊处优的生活,在家中像是“小皇帝,小霸王”,使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惧怕困难、优柔寡断等环习惯,严重阻碍幼儿的发展,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还有很多幼儿园教育还存在着“小学化”的偏向。小学化教育,就是幼儿固套用小学教育的模式进行施教。小学教育是以教学为主,游戏辅助教学,提高教学兴趣;而幼儿教育是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游戏形式进行教学,在玩中学,两者有很大区别。三、个人观点和建议1.幼儿德育教育(1)爱集体教育。教育幼儿有的集体意识,比如要让幼儿知道}
幼儿音乐篇1
关键词:幼儿音乐游戏;幼儿音乐;整合分析
音乐是幼儿教育中比较重要的科目,它具有娱乐性强、活泼、欢快等特点,通过在音乐学习中贯穿游戏,使幼儿伴着音乐的节奏,利用肢体动作来表达音乐的主题,幼儿在放松、欢快、愉悦的状态下积极学习音乐,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也能有效地促进教学。
一、音乐游戏对音乐学习的作用
首先,一般来说幼儿还处于年幼阶段,对音乐的理解和接受还处在不成熟的时期,要想让学生积极有效地接受音乐,就要在歌曲和乐曲的引导下进行游戏,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能够加深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例如:歌曲《两只老虎》中的歌词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教师可根据歌词以及音乐的节奏来编排一套舞蹈动作,使幼儿可以伴随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以肢体动作去表演音乐,再用音乐来指导肢体动作。这样不但有利于幼儿对音乐旋律的记忆,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其次,开发了幼儿的舞蹈能力。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两种艺术形式,人们通常是在音乐节拍的带动下踏歌起舞。幼儿通过感受音乐中的节拍,会自觉跳动起,音乐促进了舞蹈的形成,利用舞蹈去诠释音乐节奏,领悟音乐内涵。例如:《摇啊摇》这个曲目,可以将音乐情节分出角色,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景:“静谧的夜空下,妈妈抱娃娃的身影映在窗面上”。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既学会了唱歌也领悟了音乐中的舞蹈的开发。
二、把音乐游戏与音乐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策略
首先,为幼儿营造一个音乐游戏氛围。无论什么音乐都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一些音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游戏播放相应的合适的音乐,使孩子用正确的肢体语言以及活动游戏来感受音乐、体会音乐并表达音乐,寓教于乐,达到引导教育孩子的作用。
其次,利用角色扮演的游戏方式使学生深入学习音乐、认知音乐,很多的幼儿歌曲都是关于小动物或者植物的描述,要想使幼儿深入理解其中的内涵,以更好的方式来接受音乐,就要让他们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愉悦。例如:在《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中,“啊树啊上两只一棵葡萄树——”可以安排两个孩子分别扮演“蜗牛与黄鹂鸟”两种动物,各自表演自己的角色,根据动物特点来展示自身动作,学生会从中领悟到不同动物具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利用不同的肢体语言来表现,学生会从中收获很大的乐趣。
再次,音乐的学习是通过听觉展开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听觉游戏练习来教学,使幼儿在玩乐的同时去感受音乐、认知音乐,例如:在《一个雨天》这首曲目的学习,教师可以先让他们听音乐,感受不同音乐设备产生不同风格的“雨天”。孩子在不同的雨声节奏中拍拍手,动动脚,定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幼儿处在孩童时代,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不成熟,对于音乐的学习如果单纯依靠文本教学,不仅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而且也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只有通过音乐游戏的方式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这一点,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更多、更先进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尹量青,曹理,缪力.外国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幼儿音乐篇2
关键词:音乐感染力;音乐活动;游戏
一、音乐活动开拓师幼、幼幼间交流的起点
音乐活动的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
我园在新生独立入园之前,有家长陪读三天的惯例。目的是在家长的陪同和辅助下,让幼儿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作息制度有初步的了解,对新环境有初步的认识,消除陌生感,减轻幼儿独立入园的精神负担。
在家长陪读的三天里,我充分利用音乐具有感染力,能很快调动幼儿情绪的这一特性,有序地组织幼儿开展了一系列的音乐活动。如,律动《小动物叫》、歌表演《我是一个大苹果》、音乐游戏《小兔子和狼》。他们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在初步体验音乐的趣味性、娱乐性带给他们身心愉悦的这一过程中,有效地拉近了老师与幼儿间的距离。伴随着这种美好的感觉——幼儿园真好玩,老师像妈妈,师幼间、幼幼间已经搭建起一座感情的桥梁,接下来的独立入园、开始新的集体生活会变得容易些。
二、音乐有效缓解新生独立入园的分离焦虑情绪
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好似一枚甜蜜的果实,妈妈轻柔的嗓音,发挥出她独特的魅力,酝酿出良好的氛围,吸引感染着孩子,有效地调节他们的情绪。通过好听的幼儿歌曲和有趣的游戏,孩子的注意力会不经意间被转移,短暂地忘却挥之不去的焦虑情绪。部分适应能力强的幼儿能与教师形成积极良好的互动,并被音乐吸引,深深沉醉其中。另一部分适应能力稍强的幼儿也会渐渐停止哭闹,静观其变,放下防备,想要参与。他们会想:幼儿园也不可怕呀,幼儿园里真有趣呀!他们都玩得好开心!我也可以不哭!安定幼儿情绪,音乐的作用功不可没。
三、音乐活动渗透于一日生活之中,并促进良好常规的建立
在幼儿园一系列活动中,音乐发挥着它的积极作用,能促进良好常规的建立,保证一日活动的有序进行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愉快地、轻松地、不枯燥地掌握相应的活动规则,建立科学、安全、文明有序的班级常规。
餐后、起床后,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来做一个音乐游戏,唱一首儿歌,把它作为音乐课后的延伸活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音乐学习内容、深化作品的内涵,也是给幼儿等待的一个积极回应,从而形成等待与收获的良性循环!当这种积极等待习惯化后,良好的常规便牢固建立了。
音乐课的内容选择应与各科教学有机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地全面发展。如,在新授歌曲《春天》时,先和幼儿玩一个语言游戏。教师扮成“春姑娘”,让幼儿分别分角色扮演“杨柳、花儿、蜜蜂、蝴蝶、小兔”,当春姑娘到来时“春风吹拂,太阳温暖”,幼儿便做出“花儿盛开、杨柳弯腰、蝴蝶和蜜蜂翩翩起舞、小兔子蹦蹦跳跳”的模样,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启发他们说一说:蜜蜂蝴蝶飞来会做什么呢?小兔为什么蹦蹦跳跳的那么开心?幼儿争先恐后地回答:“花儿开了,蜜蜂蝴蝶要来采蜜;小草绿了,小兔有青草吃所以高兴地蹦蹦跳跳;杨柳弯腰在鞠躬问好”……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还应该挖掘歌词里包含的各领域知识内容,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提升其学习生活的能力。如,通过学唱歌曲《我是一个大苹果》,歌词里“请你快去洗洗手,要是手脏别碰我。”边唱边启发,使幼儿明白讲卫生的重要意义。学唱歌曲《我的好妈妈》作为献给妈妈的三八妇女节礼物,在理解妈妈辛勤工作的基础上萌发对妈妈的爱和体谅。歌曲《小动物叫》则包含了科学领域的教育内容,通过不同的叫声来了解小动物们的基本特征。
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教师带领幼儿排成一列或者两列火车鱼贯而出。随着边开边发出的“轰隆 轰隆轰隆,我们的火车就要开;轰隆 轰隆,轰隆 轰隆,我们的火车就要开!”强有力的节奏型“×× ××,×× ××!”使幼儿情绪越来越饱满、高涨。在到达活动场地时,就已经提前做好了情感上的铺垫,参与活动时自然地就活起来、动起来了。但是在活动结束回教室的路上,本着整理安定幼儿情绪的原则,火车开得要安静、舒缓些。“轰隆 轰隆,轰隆 轰隆,我们的火车快到站了!”这种自我调节行为,是积极遵守常规的表现,更是自制能力发展和进步的显现。
饮水时,总会有掉杯子、敲击杯子的现象发生。那叮叮咣咣的噪音实在难听,让人无法接受。光是一味地说教起不了很好的效果,我选用歌曲的形式。利用歌词的教育意义、旋律的趣味性来启发幼儿学会正确使用杯子。自创的简单歌曲:“小杯子手中拿,两手紧紧握住它,咕咚咕咚喝完水,然后把它送回家。”并且童趣化地以杯子的口吻做出痛苦状:“是谁把我摔在地,使劲还来把我敲,弄得我头破身体疼。”形象地帮助幼儿认清这种不当行为的不可取与破坏性,提醒他们及时调整自身的行为。
离园前,孩子们会比较浮躁、兴奋,教师要因势利导力求闹中求静。组织大家一起跳跳集体舞、唱唱儿歌、玩玩游戏,用音乐转移注意力,戒除浮躁,让幼儿处于一个兴奋有序、活而不乱的情绪状态,安全愉悦地等待家长的到来。
总之,一句话——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让幼儿在音乐的浸润和沐浴中,快乐地开始幼儿园的新生活;快乐地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快乐地享受幼儿园的新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李红.幼儿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03.幼儿音乐篇3
【关键词】音乐欣赏 幼儿园 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4-0173-02
音乐,是反映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其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之中,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帮助人类缓解由过快的工作或生活节奏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身心放松,同时音乐可以净化人类的心灵,给人类带来情感上的慰藉。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马克思曾说:“欣赏音乐,需要有辨别音律的耳朵,对于不辨音乐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对于具体的音乐作品,只有通过聆听并辅以乐谱分析等辅手段,方能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从而获得审美享受。
一 音乐欣赏的本质
1.音乐欣赏是音乐实践的最终目的
音乐欣赏通过对具体音乐作品的聆听和相关音乐创作背景的了解来领悟音乐的真谛,同时使欣赏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虽然每个人赏析音乐的方式不同,但无论是哪种方式,其最终目的都是实现对音乐美的探索和感悟。
2.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审美活动
在人们对具体音乐作品进行赏析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想象活动,人类通过听觉表象的想象以及对音乐含义的想象自行体验作曲家的创作意图,与作曲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从音乐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或情感上的慰藉。
3.音乐欣赏是推动时代音乐发展的主要动力
音乐的发展离不开音乐欣赏活动,高水平的欣赏环境,往往能造就杰出的作曲家;相反,一个水平低下的欣赏环境,则往往容易埋没音乐天才。
二 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特点
1.审美性
审美是一种主观性的活动,幼儿园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赏析,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实现对音乐的审美,亲身感受音乐的感染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2.游戏性
幼师将音乐与游戏相结合,通过做游戏让幼儿从中直接获得快乐与知识。因而,具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教学,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自觉自愿地投身其中。
3.综合性
考虑到幼儿年龄较小,幼儿园音乐教学往往将唱歌、跳舞、奏乐、演戏、玩耍等形式综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快速进入音乐天地,实现学习、娱乐两不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 音乐欣赏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聆听音乐,对音乐进行审美、感受和体验。音乐欣赏是培养幼儿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方式,教师应从幼儿的实际出发,采用符合幼儿生理与心理特点的音乐教学方式,使幼儿在愉悦的音乐欣赏中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的愉悦,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健康发展。
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对于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兴趣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
幼儿在进行音乐欣赏的过程中,靠听觉、视觉获取音乐的基本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从而获得对音乐的整体感知。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同时产生作用,既有助于全面开发幼儿的听觉、视觉和记忆力,又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外部世界的认知能力。
2.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幼儿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能力还较欠缺,这使幼儿难以通过交际认识自身世界和外部世界,而只能依靠想象,即自身的再创造,来认识世界。在进行音乐欣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对听到风格不同的音乐通过自身的再创造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使之成为能够被自己理解与接受的东西。如欣赏摇滚歌曲《快乐颂》时,教师先播放歌曲,让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手的动作并与小伙伴们交流,或让幼儿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摇滚乐手的动作,跟着音乐大胆地表演,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音乐欣赏和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幼师往往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一段音乐后,鼓励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领悟表达出来,如在教幼儿学习歌曲《新年好》时,教师先自弹自唱一遍,让幼儿欣赏,然后引导幼儿讲述歌词内容并用最响亮、最自然的声音演唱出来,这种方法既增强了幼儿的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4.培养幼儿的兴趣
音乐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是最能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幼儿对音乐则天生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优美动听的音乐往往能很快调动幼儿的情绪,使幼儿情绪高昂地投入到活动中。幼儿在音乐欣赏中体验快乐,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往往使他们情绪高昂、心情愉悦,让幼儿对音乐产生深厚的兴趣,从而引发其对世间一切美的事物的兴趣。如在教幼儿学习歌曲《妹妹抱着洋娃娃》时,教师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将歌词的内容讲给幼儿听,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对该歌曲的兴趣,然后老师抱着洋娃娃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激发幼儿的表演欲望,最后鼓励小朋友跟着音乐的节拍分组抱着洋娃娃进行歌曲的表演。
四 结束语
音乐是幼儿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初步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让幼儿在音乐赏析中获得愉悦的感官享受、广泛的音乐感受和音乐审美创造力,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音乐欣赏则是幼儿把握音乐真谛并从中体验快乐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对具体音乐的赏析,幼儿可以从中直接获得快乐的体验,并在无形中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认知能力。
参考文献幼儿音乐篇4
【关键词】古典音乐 幼儿音乐教学 方法
一、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现阶段我国幼儿音乐教学是遵循《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对于音乐教育内容大致如下:第一,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对音乐的天性、兴趣、感受、体验、表现及创作;第二,要照顾到各年龄阶段幼儿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水平,还要考虑每个幼儿的愿望和兴趣;第三,音乐作品的题材风格要广泛;第四,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音乐表现形式。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古典音乐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形式,国家是大力推崇的,因为它所能涵盖的范围很宽泛,从横向上来看可以代表各个国家的音乐风格,从纵向上看代表着每个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以及每个音乐家所诠释的音乐风格,它能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
二、古典音乐在幼儿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古典音乐尤其自身的独特性,幼儿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亟待我们解决,对于如何使其古典音乐能更好的发挥它的作用,笔者将着重两种方法谈起:实践方法和游戏方法。
(一)实践方法
如今幼儿音乐教学中最缺少的是实践,针对这一方面,古典音乐应该如何融入幼儿实践中去,应该如何体现幼儿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进行了一些探索。
方法一:器乐带进课堂
古典音乐的体裁形式多样的,如协奏曲、奏鸣曲、交响曲等,在幼儿刚了解古典音乐初期阶段,可以从交响曲开始,例如以贝多芬最为著名的命运交响曲为例,当乐曲的开头部分,强震撼的重音演奏出来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注意观察幼儿的表情,是充满了恐慌情绪还是依然镇定等等,来判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用音响、交响的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先给幼儿一种音乐初步的印象,再通过这首曲子介绍整个交响乐团的构造,最后,适当的带器乐到课堂,可以让幼儿进行适当操作或观看有特长小朋友的表演,这样幼儿可以知道,在这复杂的交响音乐中,原来单独一件乐器的声音也同样是美妙的。
方法二:音乐三要素的运用
构成古典音乐三个要素是:节奏、旋律、和声,一首好的音乐都是这三个要素完美的统一,在对于幼儿音乐的培养上,尤其在实践的环节,更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训练。第一,节奏上来看,据了解,儿童最初学习音乐最适宜的速度是每分钟120拍—130拍,如强弱的节奏,可以表现正步走的律动,但如果被拉宽,四四拍子的节奏,就变成了抒感的律动,正如“我的太阳”,相反如果紧缩,变成八分音符或者十六分音符,正如“土耳其进行曲”就是一种欢快。这样不同的节奏感训练,是常见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采用的方式。第二,从旋律上,表现的形式更加的丰富,旋律是音乐真正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以在教学中加上各种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如舞蹈、戏剧、音乐剧等等,这样不仅可以使更多的儿童参与,还能活跃课堂气氛,第三,从和声的角度,由于幼儿对于音乐基础的概念还不能完全的建立,在和声表现两个或多个不同的音同时发出的音响方面,不一定可以很好的掌握,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缺陷,引入其音乐相关背景及其故事情节介绍即可。
(二)游戏方法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我们应该注重儿童的音乐教育,用音乐来丰富幼儿的生活,陶冶儿童的情感,使儿童的性情通过音乐的洗练,达到至精至纯的陶冶,以至于引导儿童以快乐的精神来塑造自己的生活”。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期处于的象征性游戏阶段,幼儿的游戏不再是身体动作的简单重复,而是由思维的参与,出现了象征物或者替代物,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采取的游戏方法可以有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
第一,独自游戏
这个阶段主要是出于幼儿园的小班阶段,在这一时期,因为儿童喜欢独处,很专注于自己的世界,幼儿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优美的古典风格的曲目,作为背景音乐,侧重培养对于古典音乐的兴趣,感受不一样的声音。
第二,平行游戏
这种游戏方式,表明儿童对于游戏方式他要求一种对等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可以拿一首古典音乐谱子,例如肖邦的夜曲钢琴谱,可以先教会孩子们五线谱的一些简单的符号,比一比,谁画的好,这样的游戏是统一性的,幼儿更容易接受。
第三,联合游戏
这个阶段处于幼儿园的中班,幼儿会出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性,这时儿童大多表现出以自身的兴趣为出发点,愿意参加其活动,但是以自身出发。针对这一时期,在幼儿教学中,我们就可以采取一些创意性的做法,比如选用“圣桑动物狂欢节”片段,里面有不同的乐器表现出来的声音,幼儿教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道具,让儿童自己选择,想扮演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教师可以传达一些关于动物的常识。
第四,合作游戏
到了幼儿园的大班,儿童组建的以集体共同目标为中心,在游戏中相互合作努力达到目的,有明确的分工、合作及规则意识。鉴于此特点,古典音乐与游戏结合形式更加的丰富,不仅仅局限于角色的扮演,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变换。比如欣赏维瓦尔第的“四季”,其针对不同的季节,对于音色的选择,节奏的感觉各不相同,把音乐与生活结合起来组合一些小游戏,让儿童更好的熟悉生活,了解季节的变换,体验生活的美好。
三、总结
儿音乐教学正处在不断探索的阶段,利用好古典音乐这一宝贵的资源,创设出符合儿童的教学方案,这是作为幼儿音乐教育研究者急切需要解决和探索的问题。国内外对早期儿童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正在进行,特别是对“多通道参与”教学思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古典音乐作为独特的音乐素材,可以很好发挥感官作用运用到幼儿音乐教学,可满足其“多通道参与”功能教学属性,但如何让其更好的运用,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发现的。
参考文献:
[1] 冯志平.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M]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版
[2] 罗小平,黄虹.音乐心理学[M]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 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
[4] 张天军. 略论经典音乐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关系[J] .音乐时空音乐教育教学,2011.12.幼儿音乐篇5
重视幼儿音乐教育培养音乐人才
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父母和教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幼儿接受音乐的引领者。对幼儿进行良好的音乐教育,可以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促进他们的智力发育。因此,父母和教师应当了解幼儿音乐教育的含义,根据幼儿的心理、生理变化进行相关音乐教育,为幼儿的成长做好准备,进而培养音乐人才。
一、创造良好的音乐氛围 二、通过游戏形式寓教于乐
首先,可以朗诵古诗词、儿歌等。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学习到语言,另一方面由于古诗词、儿歌具有一定的旋律、节奏、音调,也是进行了一种音乐的练习。如像《咏鹅》《两只老虎》《春晓》《小小的船儿》等,这些古诗词、儿歌朗朗上口,简单易学,具有一定的律动感,家长和教师可以进行有感情的朗诵,融入情感,使幼儿感受到音乐的另一种风味。其次,可以多与幼儿做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播放适当的音乐。这样,幼儿在进行这些游戏时,潜意识里会留意到这种节奏,而不是刻意去学习,这便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
三、通过乐器培养幼儿乐感
家中、学校里都可以进行简单的乐器训练。例如可以通过敲打身边一些不同的物体,如筷子、积木、书桌等,感受不同物体带来的不同乐感;也可以将一些适合幼儿玩耍的乐器带给孩子,如口琴、拨浪鼓、小喇叭等,幼儿在玩弄这些乐器的过程中,会对乐器的发声产生强烈好奇心,促使他们自行探究乐器的乐感,并能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音调差异,从而形成基本的音乐认知。
四、注重对幼儿的鼓励幼儿音乐篇6
(贵州省盘县第四幼儿园 553500)
【摘要】音乐欣赏历来是幼儿艺术教学的难点,如何组织缺乏生活经验的幼儿进行音乐欣赏,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本文从欣赏内容的选择,对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预知,参与通道及辅助材料的选择,良好的音乐氛围的创设,充分利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几方面来阐述如何组织幼儿的音乐欣赏活动。
关键词 幼儿;音乐;欣赏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幼儿园开展音乐欣赏活动,其目的在于“初步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音乐教育又必须建立在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因为音乐欣赏能“用一种音乐环境把儿童包围起来,并且给她带来各种类型的音乐经验,使他能吸收和享受,在其中生活和成长。”“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向着音乐艺术的一种更丰富、更完美、更高尚的爱好和理解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如果我们运用的方法恰当,有计划地引导幼儿进行音乐欣赏,幼儿是能够理解被认为是比较复杂的音乐作品的,并能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音乐欣赏是以聆听的方式及其他辅助手段体验和领悟音乐,从而获得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开展音乐欣赏,不仅可使幼儿接触更多的优秀音乐作品,愉悦感官,开阔音乐眼界,丰富音乐经验,发展想象,记忆和思维,同时更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音乐的力量是巨大的。音乐能触动人们的感情,一切美好的音乐作品都有这种强大的感染力。列宁在欣赏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时感情非常激动,认为这是人间奇迹,音乐欣赏的魅力可见一斑。然而音乐有它自身的特点,它不像造型艺术或语言艺术那样直接地描绘事物,除了少数声音能用乐器直接模拟出来以外,一般都是通过有组织的音乐来表现艺术形象的。有许多音乐作品甚至是没有具体形象的,它仅表达人的某种意绪和意境,没有一定音乐文化涵养的人,是很难理解和领悟其中的蕴味的。
如何组织缺乏生活体验和音乐领悟能力差的幼儿进行音乐欣赏,让他们感受和认识音乐中所表现的艺术形象,从而进入音乐作品的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总结,我们认为以下方法对幼儿的音乐欣赏是有帮助的。
一、从幼儿兴趣出发,选择适合的欣赏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切学习的动力。所以音乐欣赏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有意识倾听音乐和乐于听音乐的心情。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吸引幼儿安静地倾听音乐,这就要求在选择欣赏内容时要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根据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经验,选择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相吻合的内容。我们常选择一些短小、有趣,幼儿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物作为音乐内容,这些难易适中的音乐作品,可以让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同时,通过听听、唱唱、跳跳、演演、画画产生兴趣。
因此,形式简单,结构清晰,特点鲜明,比较工整、短小,可参与性强的音乐作品是我们选材的首要条件。
二、活动前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的生活、音乐经验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幼儿在欣赏作品时离不开生活实践和认识能力,在活动前,丰富幼儿相关的知识经验是幼儿对音乐产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让幼儿通过自身活动来解决问题,获得经验,发展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我们在上《狮王进行曲》的欣赏课时,就充分了解到了幼儿非常喜欢看《狮王》这部动画片,分析了幼儿已掌握的知识内容,预知到幼儿应有这几方面的知识经验:1、幼儿能区分缓慢有力的音乐表现的是狮王,轻快跳跃的音乐表现是其它小动物。2、幼儿已经会跟着中速音乐合拍地做狮子走路的动作。3、幼儿能根据轻快跳跃的音乐,创编不同的小动物动作。
教学时,我们告诉幼儿,法国的圣桑爷爷用音乐写了“狮王”这个故事,然后播放音乐让幼儿欣赏。当音乐进行到缓慢有力的节奏时,小朋友们一个个模仿起狮王的动作来:有的用双手放在背后,抬头挺胸地跟着音乐节奏踱方步;有的用双手做爪子,张牙舞爪地把狮王威风、自得的模样表演得惟妙惟肖……当音乐进行到轻快、跳跃的节奏时,小朋友们有的表演小兔跳,有的表演小鸟飞,有的表演猴子抓痒等。由于充分预知到幼儿有这几方面的知识经验,教学中教师只需抓住幼儿好奇、喜动、纯真的心理特征稍加铺设,幼儿就很快地进入情境,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积极活跃,意犹未尽。
三、选择适合的参与通道,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是教学成功的条件
1、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选择不同的参与通道和合适的辅助材料。音乐欣赏活动的主要通道是听觉,其它辅助通道还有视觉、运动觉和语言知觉等。
年龄小的幼儿一般多选用的辅助通道是运动觉和视觉。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对象的外在运动方式往往比该对象的内在意义更具有吸引力。对于年龄大的幼儿,不仅可以广泛使用所有的辅助性感知觉通道,而且使用的要求、方式、方法也与年龄小的幼儿进行的选择有所不同。
2、不同的作品和不同的欣赏要求也是选择参与通道和辅助材料所必须考虑的条件。
如在欣赏《巡逻兵进行曲》时,由于乐曲结构工整,节奏感强,鲜明易感受,易表现,便可考虑用打击乐演奏的方式参与到欣赏的过程中去,将活动室布置成运动场,辑录画面同乐曲相吻合的录像带。而在欣赏《泥巴乐》时,由于该歌曲音域较窄,便可考虑用歌唱的参与方法。而舒曼的“梦幻曲”旋律优美,情感平静温柔,由于其节奏过于自由不适宜舞蹈和节奏乐;由于其音域过宽,曲调变化过细腻又不宜歌唱,因此便可考虑采用配乐故事讲述或诗歌朗诵的参与方式,在这过程中,幼儿仅仅只需要通过故事或诗歌的意境隐隐约约地感受该乐曲的意境。
在选择参与通道和辅助材料时,最重要的原则是幼儿是否能够操作,是否喜欢参与操作。若所选择的参与通道和辅助材料可操作能让幼儿喜欢,就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参与操作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享受。
3、在教育活动中,还要结合歌曲的目标、内容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
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较为纯洁,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通过气氛渲染,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情为之而动,联想为之而生。如欣赏作品《摇篮曲》,教师就创设了这样的音乐氛围:一座房子外月亮高高挂、星星闪烁、柳枝轻摆,房里一名教师扮演妈妈,边哼曲边哄娃娃睡觉,洋溢着浓浓的母爱与亲情。很快,幼儿被这优美、温存、安宁的音乐氛围所感染,沉浸在无比温馨的气氛中,以景引人,以情带动,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从而激发了幼儿兴趣,提高了欣赏的质量。
四、充分利用幼儿多种感官活动是教学成功的手段
音乐欣赏是通过听觉直接与心灵接触,它首先诉诸人的听觉器官,所以,听觉感知训练是欣赏活动中至关重要、不可缺少的因素。
音乐欣赏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是多种感觉的综合活动。有关研究表明,个体在认识过程中开放的感知通道越多,对认识对象的体验把握就越细致、丰富、深入、全面。在审美感知觉的协同活动中,各种感觉之间形象彼此沟通、转移,能极大的丰富、加深对认识的体验。
因此,从审美感知结构的整体性出发,结合幼儿缺乏一定的知识经验和音乐经验的年龄特点,可以采用“多种感官参与”的欣赏模式来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如欣赏音乐作品《小舞步曲》,首先欣赏感知:整体欣赏《小舞步曲》,知道其名称;其次深入探究:先让幼儿开“语言节奏火车”,把三个字安装进三拍子的乐曲,感受三拍子的感觉。在此基础上,用视觉分辨强弱,给一个胖子、两个瘦子分房间,形象地表达了强弱弱的感觉;再次为探索操作:幼儿听乐曲用手拍出强拍(拍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示强拍),跺脚跺出强拍。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加强了孩子们对音乐节奏强弱的感受;最后为表达表现:一部分幼儿自选乐器敲击出强弱弱节拍,一部分幼儿自由起舞,活动在高潮中结束。这样的教学程序,幼儿的手、眼、口、脚、脑都充分得到了运用,从始至终都能积极参与,教师的要求在小步递进中顺利达成,特别是最后用乐器伴奏的设计比单纯让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音乐合理、可行。这种多种通道参与的音乐欣赏方式能更全面、更有效地提高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
幼儿音乐欣赏活动中,如果能借助语言、绘画、文学韵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参与,就更能充分调动幼儿各种感官协同配合,激起幼儿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帮助幼儿更好的理解和感受音乐。
利用图片教具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内容和性质。一次我让孩子听一曲轻快的“小松树”舞曲,同时在他们面前放上画有午睡、做早操及歌舞场面内容的三张图片,让孩子们边听边看,音乐结束后我问幼儿,音乐里说的是哪一张图片的事,结果没有一个幼儿去指哪张午睡的图片。
音乐与语言有密切的联系,旋律具有语言的节奏性,歌词又具有音乐性和文学性。幼儿在欣赏“幼儿园的一天”前,教师先给他们朗诵有关幼儿园的诗词,听音乐时又结合优美而形象的解说词使小朋友很快就进入音乐的意境。
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把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互相联系起来,彼此渗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手段,让幼儿各种感官参与活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春天,大自然到处充满着生机,教师让家长带幼儿到动物园去参观或到农村去观察各种动物,有重点地引导他们观察各种活泼可爱的小动物的形态、动作。回来后,结合图画给幼儿朗诵写小动物的散文诗,接着让幼儿自编谜语,描绘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的形态和特征。在此基础上,给孩子欣赏几段不同性质的音乐。当一阵轻快的音乐响起时,孩子有的说是蹦蹦跳跳的兔子;有的说是“机灵的小猴跳上跳下在找食吃……”当缓慢低沉的乐曲出现时,孩子们说是“笨重的猪”,“老牛吃着草慢吞吞地走来了”……边说边学做各种动物的神态,动作。教师因势利导,要求幼儿听音乐自编“动物音乐会”。结果,每个孩子的感觉,动作与音乐性质都十分吻合。
提高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是音乐欣赏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在指导幼儿音乐欣赏时,除了正确选择音乐作品,不断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随时激发幼儿的兴趣外,更重要的要把孩子的听觉,视觉,运动觉充分调动起来,重视各种艺术形式的参与,发挥综合教育功能,这样既能激发幼儿欣赏音乐的情趣和积极性,又能帮助幼儿较好地理解音乐作品,充分诱发幼儿的联想创造力,从而感受到音乐内在的美,真正达到欣赏的目的。
参考资料
[1]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1997年版。
[2]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2000版。幼儿音乐篇7
一、借助南音木偶小精灵,将幼儿带进南音的世界
南音虽是家乡戏曲,但是幼儿比较陌生,如何让幼儿接受呢?我们首先想到了木偶,泉州人常常在木偶剧场流连忘返,木偶戏更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形态各异的木偶:头戴黄斗笠的小小惠安女活泼可爱;美猴王孙悟空火眼金睛扫视四方……这些形神兼备的木偶深得幼儿的喜爱。我们邀请木偶剧团的演员到幼儿园来表演南音木偶剧,让幼儿感受南音的魅力。小精灵般的木偶给南音赋予了生命,深深地吸引了幼儿,将幼儿带进了南音的世界,让他们渐渐地喜欢上与众不同的南音。
二、收集南音材料,增进幼儿了解南音的兴趣
我们组织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南音的材料,如色彩艳丽的南音戏曲服饰和头饰;琳琅满目的南音戏曲道具;古色古香的南音乐器和丰富多样的南音戏曲表演图片。材料的收集过程,是幼儿学习和发现南音的过程:幼儿知道了南音悠久的历史,认识了演奏南音的各种乐器以及演奏方式,感受到南音原来竟有如此深刻、丰富的内涵。在收集各种南音资料的同时,幼儿产生了对南音进一步了解的愿望与兴趣。
三、制作多媒体课件,加深幼儿对南音的了解
我们制作了“欢迎你进入南音世界”的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方式向幼儿介绍南音乐器和每种乐器的演奏方式。通过对课件的欣赏,幼儿对南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在音乐活动区提供了响盏、小镗锣等南音乐器,供幼儿学习、了解它们的演奏方法。我们邀请幼儿和爷爷、奶奶一起联欢,幼儿手拿乐器为爷爷、奶奶的南音演唱伴奏,虽然动作比较笨拙,但是他们充分地感受到演奏南音乐器的乐趣,对南音的喜爱程度也大大加深。
四、设置南音区域,让幼儿在讲画唱舞中接受南音
环境是最好的课程,我们设置了一个南音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南音材料。在南音区中,幼儿有的面对自己喜欢的民俗图案,看看讲讲;有的描画南音表演的服饰道具;有的用乐器为自己喜欢的南音伴奏;有的高兴地套上水袖,为南音伴舞。在看看讲讲、描描画画、敲敲打打、袖子飞舞中,幼儿愉快地接受了南音,产生对南音的浓厚学习兴趣。
五、让家长走进南音课堂,帮助幼儿感受生活中的南音
南音是我们的乡音,很多幼儿家中的老人都能唱上几句。在幼儿园开展的南音活动周中,我们请家长走进课堂,他们生动的讲解和精湛的表演感染了幼儿,活跃了课堂,幼儿对南音的感受也深刻了许多。
六、争当南音小精灵,丰富南音探究活动幼儿音乐篇8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游戏中的动作要符合音乐的内容、性质、节拍、曲式并有一定的规则。蹦蹦跳跳是幼儿的天性,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游戏化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玩中学习音乐是很快乐的。为了稳定幼儿情绪,培养幼儿合作互动、创造性生活,结合幼儿爱模仿,爱游戏的特点,我选择了“音乐游戏”为切入点在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音乐游戏最容易被幼儿接受,喜爱,是幼儿感兴趣的,能让幼儿在悦耳、动听的音乐中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创造力,表现力及音乐感受力,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在挖掘幼儿潜能的基础上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音乐 故事情景 音乐区域
一、 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要有利于音乐旋律的记忆
音乐游戏是在歌曲或乐曲伴奏下进行的游戏。小班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力相对较差,因此为了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游戏,我们所选择的曲子都是配歌词或者是歌谣的,便于幼儿记忆的,例如音乐手指游戏《虫虫飞》中的歌词是“虫虫飞,飞上屋……”幼儿可以跟着歌词自己来做动作,再如《点点虫》中的词是这样的“点点虫,虫会爬,点点鸡,鸡会啼,点点狗,狗会叫”歌词指令性语言比较明确,幼儿很容易就掌握了动作要领。如《小小玩具兵》的音乐只有旋律没有歌词,幼儿就得在老师的提示下才能完成动作的变化,动作表现也是比较生硬地模仿老师的动作,由此可见,幼儿在浅湿易懂的音乐带动下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游戏,所以音乐游戏中音乐的选择应有利于幼儿记忆音乐旋律,乐曲最好有简单的歌词,幼儿能够朗朗上口,老师只需稍微引导,幼儿就能够很好地独立完成。
二、将音乐游戏的音乐故事情景化,加强了幼儿对音乐理解的趣味性
幼儿音乐游戏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趣味性,然而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让他们理解音乐确实很难,怎样在难的音乐与幼稚的孩子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怎样将音乐和孩子沟通起来呢?笔者认为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故事情景化,添加角色与情节,能够加强音乐游戏的趣味性,使他们能够在愉快的情绪中轻松、自然、饶有兴趣地去表演感受,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如《摇啊摇》的音乐教学中,笔者是将音乐故事分出角色“妈妈、娃娃”,创设妈妈抱娃娃的情节,在活动区创设了一定的情境:蓝色星空下,窗户上透出妈妈抱娃娃的身影。在音乐的带动下,幼儿戴着头巾抱着娃娃边唱边演“摇啊摇,摇啊摇,我的娃娃要睡觉”,孩子边拍娃娃边和着音乐节奏体验做妈妈的快乐。在创设故事情景的同时还以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游戏中,我不仅仅是老师,还可以是其他角色,如在《袋鼠妈妈》的游戏中做袋鼠妈妈轮流抱孩子;在《找小猫》的游戏中做猫妈妈瞪着眼睛寻找调皮的小猫;在《猫和老鼠》的游戏中做大花猫凶凶的抓小老鼠;在《捕鱼歌》的游戏中做渔夫勤劳的捕鱼等。逼真的表演把幼儿带入到音乐特定的意境之中,一个简单的游戏就有了丰富的情感的体现,变得耐人寻味了。加上笔者在扮演角色中潜移默化教育影响着孩子,孩子们玩起来就具有了丰富的面部表情,轻重快慢的肢体动作,从而使音乐游戏具有了生命力,孩子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了交往合作,表现创造等全方面的能力也提高了。
三、音乐区域的创设延伸了音乐游戏中的音乐教育
在游戏中进行音乐教育,这种方式实际上在著名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中早已得到了应用,来自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是世界上最著名,影响广泛的音乐教学方法之一,其在游戏中将动作,音乐、语言紧密的结合,适用于儿童,让他们在游戏中了解音乐中的旋律与节奏,可是这种知识技能的获得在单纯的游戏如何提炼呢?笔者将每个音乐游戏中的节奏性延伸到音乐区域,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模仿游戏,表演及乐器敲击的形式来巩固完成音乐游戏中节奏的音乐感知教育。转贴于
(一)音乐区域的图谱
结合音乐游戏中的音乐,将其节奏用特殊图案来表现音乐,如《我爱我的小动物》的音乐活动中通过动物图谱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动物的叫声。
(二)音乐区域中的音乐玩具幼儿音乐篇9
【关键词】幼儿教育 音乐教育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音乐艺术不是靠直接的说理,而是以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激励人的感情,给人以启示,发挥其感染教育作用,使人领悟其教育内涵。譬如:教儿童学唱《一分钱》,歌曲的教育意义是进行拾金不昧的品德教育,但是歌曲中没有直接说出拾金不昧的词句,而是以富有天真纯朴的儿童语气、音调的旋律、愉快的情绪,唱出了小朋友把拾到的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警察叔叔拿着钱对他点头赞扬的具体情节,塑造了这样一个生动感人的节术形象,给儿童以启示,使他们领悟到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能要,把拾到的东西,即使是最少的钱--一分钱,交给警察叔叔是对的,是一件令人愉快的好事。这样的激励情感的教育作用,往往比直接说教更能深入人心。在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进行思想意识、情绪体验、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还是进行知识技能、认识理解方面的教育,都需要通过审美感受的途径来进行。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4、音乐教育的影响产生于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
音乐教育是在儿童愉快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教育影响往往不像语言说教表述得那样直截了当,而是像春雨点点滴滴渗透到儿童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起着熏陶、感染的教育作用。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而音乐艺术教育作用于人的内心情感心灵深处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比说教更有说服力,更深刻,更持久。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如我设计了起步较低、由易到难的系列节奏游戏:听着小铃和拍拍手(即模仿小铃节奏拍手)。大鼓和小铃(即以跺脚方式模仿大鼓节奏,以拍手方式模仿小铃节奏)。机器人(即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小手小脚(即根据图谱上的小手、小脚标志,随音乐用小手、小脚表现相应的节奏)。这组游戏的技能要求并不高,目的是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内驱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XXX|XXX|)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此外,我还让幼儿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瓶子、碗或盒,使其感受到声音是有高低区别的;让幼儿在“小动物找家”游戏中听辨MI、SOL、LA的音高,获得良好的音准感。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如用作画形式表示MI、SOL、LA的音高时,有的幼儿画了一台电视机,其中天线是LA,开关是SOL,机脚是MI;有的幼儿画了一条吐泡泡的小金鱼,小泡泡是MI,中泡泡是SOL,大泡泡是LA,它们唱着356356|356356|的歌……面对这些稚拙的创造,我都予以肯定、鼓励,并引导他们当众表现。幼儿音乐篇10
学前教育音乐课程并非是纯粹的音乐知识讲授,更重要的是人的培养过程,因此我们往往将音乐作品的感受和体验视为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核心目标,旨在更好地引导幼儿理解音乐中蕴藏的情感。作为生活和情感的一种反映,音乐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突出优势,这正是音乐感召力的体现过程。比如在欣赏《摇篮曲》时,幼儿或怀抱娃娃、或手扶摇篮,这样宁静唯美的画面是幼儿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这足以证明情感教育在幼儿音乐欣赏中的重要性。
二、通过儿童生活经验辅助他们对音乐的感受
指导幼儿学会倾听声音和切实感受音乐的表现力是学前教育阶段音乐欣赏课的宗旨所在,这对于幼儿音乐欣赏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学会倾听音乐可从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入手,比如对各种动物声音的倾听都是幼儿感性认知的重要积累过程,这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可设计特定的音乐场景,在舞蹈、游戏和表演等方式的推动下更好地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已然能够从音乐作品中分辨出音乐速度与节奏的变化,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可将音乐作品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在肢体动作和语言的配合下突出直观教具的教学优势,帮助幼儿在音乐作品中发现情感,并运用自我想象将画面情景表演出来。这不仅与幼儿年龄特征及心理特征相符,同时也能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渗透必要的音乐情感,有利于幼儿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感知。
三、通过想象力激发促进幼儿自主欣赏音乐能力的提升
故事体验是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最为明显的特质,这时我们可以将故事与音乐欣赏相结合来体现音乐教学本身的趣味性,与此同时对于幼儿音乐感受力的培养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幼儿对于音乐结构和风格的理解也可借助故事的方式得到呈现,然而这一过程中需要首先加深幼儿对音乐内容的理解,并在故事情节中渗透音乐的内容。在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结构与风格之后,教师可针对幼儿对于音乐内容的理解进行绘画、故事或是表演的编排,通过直观形象来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并且在相互欣赏与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提高音乐欣赏课教学的实效性。可见,借助想象力激发来促进幼儿自主欣赏能力的提升对于幼儿综合音乐审美意识培养意义重大。
四、以多种感官辅助下提高孩子音乐整体感受力
多种感官辅助下的音乐欣赏过程可完善幼儿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与想象,在情感因素的影响下提高自我音乐认识和体验,这对于幼儿心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极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学前教育阶段幼儿的欣赏水平还相对浅显,因此音乐作品的选择及教师的指导就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感受音乐的美感。比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时若是播放一段节奏缓慢、声音低沉的音乐,幼儿的注意力很难被吸引,但若是配之以笨狗熊走路的画面并指导幼儿随着音乐一起模仿狗熊走路他们就能够很快记住音乐,并且印象深刻,这正是音乐感受力培养的重要过程。不难发现,一段描绘动物的音乐仅仅是播放很难激起幼儿的主动性,但若是配合对应的舞蹈动作,则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多种感官配合下的音乐欣赏过程不仅是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同时对于提升幼儿音乐感受力也大有裨益。
五、结语}

转发一篇关于儿歌《两只老虎》的文章:看到一个朋友写的文章很有意思转发给大家。 不可思议的《两只老虎》 金全国 “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真奇怪,真奇怪。” 这首儿歌自己唱过,儿孙们也唱过,唱了听了六十多年还是没有弄明白,好端端的两只老虎为什么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耳朵,这首儿歌究竟想表达什么,难道是随口瞎唱唱而已。 近日,有朋友来电话问我是否知道《两只老虎》这首儿歌的来历,我则回答一无所知。朋友调侃说:“亏你还是学法文的呢,快到网上去查查吧,你肯定会长见识的。”于是,包罗万象无所不知的电脑告诉了我这样一个法国古老童话:很久以前,老虎王国有一条律法,为了保证种群的健康繁衍,直系亲属之间不能恋爱通婚。但有一对老虎兄妹,他俩各自身怀特技,虎兄长着一双千里眼,虎妹长着一对顺风耳,他俩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还经常携手跑到虎山的最高峰上,虎哥哥眺望遥远国度把看到的奇观讲述给妹妹听,虎妹妹聆听远方对哥哥学唱从异国教堂传来的歌曲。长年累月的耳鬓厮磨,他俩不知不觉中爱恋上了对方。虎兄虎妹虽然知道这种爱情触犯了族规,但仍然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并不顾舆论压力尽情地享受着爱情的甜蜜。族长曾劝阻他俩不要再执迷不悟,父母和亲戚也都力图说服他俩不要再一意孤行,否则将要受到严厉惩罚。按照老虎王国的惩罚规定:如果虎兄虎妹执意相爱,那就无论虎兄还是虎妹,必须废掉自己五官之中的一个。为了向世人证明彼此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他俩毫不犹豫地答应自愿接受惩罚。于是,虎兄挖掉了自己曾为之自豪的千里眼,虎妹割掉了自己曾为之骄傲的顺风耳,他俩终于用自毁眼睛耳朵的惨重代价如愿以偿地相爱并相伴终生。很久以后,有个法国音乐家听到了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百感交集之余萌发了创作一首歌曲来歌颂这份纯真爱情的冲动,一首感人肺腑的儿童歌曲《两只老虎》就这样诞生了。意想不到的是,这首只有生性浪漫的法兰西民族才会创作出来的儿歌竟然不胫而走,唱出法国,流传到世界各地。至此,我才知道在这首看似简单浅显的儿歌背后,居然蕴藏着这样的一个爱情故事背景。若不是朋友指点迷津,我也许会继续糊里糊涂没心没肺地唱下去,着实辜负了虎兄虎妹的一片痴情。 由于手头资料有限,我暂时没有查到《两只老虎》的法语原文,但我知道这首儿歌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两只老虎》传入中国的确切日期已无从查考,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自从这首儿歌一传到中国这块神奇的土地后就开始了一段匪夷所思的经历。这首儿歌在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即北伐战争时期被北伐军看中,经重新填词后竟然蜕变成一1首激励北伐战士斗志的战歌,其曲调全无原本充满风趣童真的特征,俨然是一首旋律雄壮激昂的战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稍有年纪的国人从影视作品中大都听到过这首既叫《打倒列强》,也叫《北伐军歌》,又叫《国民革命歌》的歌曲,由于曲调简单、音节简短,易唱上口,这首军旅歌曲曾随着大革命的浪潮在北伐军所到之处迅速普及广泛传唱,成了一首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流行歌曲。历史进展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开展土地革命期间,根据当时的斗争需要又填上新词,改名为《打倒土豪》:“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我们要做主人、我们要做主人。真欢喜、真欢喜。”一首外国儿歌,在中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丙的现代史上两次被填词改变为革命歌曲,我想这在世界音乐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奇事。环顾世界,除了我国大陆之外,欧美各国和日本以及我国的港台地区也都有其独特的版本,美国著名动漫影片《猫和老鼠》中也曾出现过这首著名儿歌的欢快谐趣旋律便是一例。看来《两只老虎》还将继续演绎它的传奇故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儿歌两只老虎表达了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