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疆民间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面临哪些生存挑战?

浅谈如何发挥“红色基地”的作用徐炜此次海林之行,留下深刻印象的当属杨子荣烈士陵园。这不仅仅是因为雨中重温入党誓词,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激发了为党和人民干事业的积极性。更为主要的是杨子荣烈士陵园记载了杨子荣智勇双全的英雄事迹,他的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成为激励我们每个人开拓进取的精神力量。在我国,如杨子荣烈士陵园这样以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革命烈士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力,组织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的红色人文景观很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红色基地”或“革命遗址”。我县在2010年的全国“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共确定“革命遗址”2处,分别是勃利县西山烈士陵园,李成林烈士牺牲地。其他遗址(勃利密塞)1处,大都保存较好,其中勃利密塞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勃利县西山烈士陵园、李成林烈士牺牲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县级爱国教育基地。下面我就“红色基地”的功能和作用谈以下几点看法:一、“红色基地”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各类“红色基地”都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英勇奋斗的壮丽篇章和丰功伟绩。这些基地,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参观者在参观学习的过程中,伟大的民族精神得以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从而帮助参观者认识祖国的现在,坚信祖国的未来,明确应以国家利益为重,自强不息,努力奋斗,为建设祖国、造福人民、振兴中华贡献力量。而“红色基地”在针对中小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学校平时也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思想政治、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但却往往采用说教灌输的方法,过于严肃、沉重,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即使能达到晓之以理,却难以动之以情,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但是通过对“红色基地”的参观,却能“抚今追昔添感受,对比之下出真知”,对于还处在处于学习阶段的的中小学生来说,既富有新鲜感和吸引力,又能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为拯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屈不挠的斗争史,学习革命先烈矢志不渝的高尚品德,带给学生们无数的遐思和启迪,从而增强教育效果。二、“红色基地”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红色基地”在展览方式上普遍存在枯燥、生硬的地方,图片、文字、实物,加上雕塑、画像,是“红色资源”基地除了场馆、建筑之外最普遍的展示物。我们在2010年的革命遗址普查工作中,发现我县的“红色基地”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缺乏完善的管理保护机制。一是管理单位不统一,缺乏相应的权威性。散落在山区的“红色基地”由上级哪个部门负责管理、保护,责任主体不明确,管理保护到什么程度,缺乏相应的文件及制度规定,更缺乏有力的督导检查。乡、村两级更是缺少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落实管理和保护责任。二是缺乏维护资金。没有专门资金用于对“红色基地”保护。三是缺乏日常看管。“无专门机构管事、无专项资金办事、无专人看护”是目前的遗址保护的真实状况。2、部分遗址建筑及纪念设施或旧迹难存或受损,急需修缮或修复原貌。如李成林烈士牺牲地纪念碑文字已出现字迹残损及磨蚀现象,亟需维护修理。3、对“红色基地”的宣传利用不够。一些“红色基地”,由于地处偏僻,到此瞻仰者寥寥无几。如不加大宣传力度,“红色基地”有被人们淡忘的可能。三、关于如何发挥好“红色基地”教育作用的几点建议:1、要完善保护机制,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地位。政府要明确“红色基地”的管理保护主体,建立专门机构,吸收历史、考古、旅游、文化等方面的专业人员组成专门小组,科学指导“红色基地”的管理和保护。要出台专门文件,强化管理手段、落实管理措施,保障管理资金,用尽短的时间对“红色基地”集中进行维修和保护。2、要大力推进“红色基地”价值传播工作。保护和利用本区域的“红色基地”,既是尊重历史的客观需要,又是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大力开展“红色基地”的价值传播工作非常重要,涉及宣传、文化、教育、旅游等部门,需要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认真指导协调工作开展。尤其是要将本地革命事件发生地、“红色基地”作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组织青少年清明开展扫墓活动,以期达到革命事件现场教育的效果。“红色基地”应该积极拓展发展空间,变“看门守摊”、“坐等上门”,为“开门迎客”、“出门请客”,组织具有一定特色的精品展览,到校园中巡回展出,使“红色基地”“冷清”的局面得以改变。同时,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不断有新景观、新事物、新典型涌现,应该及时发现、精心培育,将其纳入“红色基地”范围。3、积极引导民间投资者合理开发利用“红色基地”。当前投资商在开发旅游景点的同时,有利用“红色基地”的开发旅游的热情,政府及主管部门要加以正确引导,指导设计好开发规划及开发类型,防止“红色基地”在开发商手中走样,使“红色基地”真正发挥好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应有的作用。4、对现存“红色基地”进行保护价值论证,对具有保护价值的“红色基地”抓紧挂牌、修葺或立碑加以保护。5、要不断加大红色旅游开发推介力度,并力争在开发利用中保护好“红色基地”。全方位地对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研究、挖掘、整理、提炼、整合,展现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风情魅力,提升红色旅游文化品位,提升其知名度,使“红色基地”在维护和保护中得到利用,在开发利用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大多数是反映我们党历史上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革命活动的纪念馆、纪念地、领袖故居和烈士纪念建筑物。每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都像一部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弘扬爱国主义,就是要让人们从历史的财富中寻找源头,从社会的进步中汲取力量,从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中获得启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一件件历史文物,一个个真实故事,昭示着中华儿女的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诠释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革命道德,阐发着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基本道理,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课堂。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能够帮助未成年人从重大历史事件和优秀文化遗产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斗历程中,从民族英雄、革命领袖、先进人物的成长中,增强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确立远大志向,规范行为习惯,提高基本素质,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继承过去好做法好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三贴近”原则,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拓展途径和渠道,增强教育活动的实效。全力以赴地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好、维护好、利用好,使教育基地在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真正发挥作用。我们要以示范基地为依托,整合周边红色旅游资源,通过组织新闻报道、举办专题展览、文艺演出等方式,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社会影响。要调整工作思路,加强建设管理,树立良好形象,吸引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和未成年人到示范基地参观学习,举行各种教育活动。要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未成年人的教育作用。积极发挥科普教育基地作用 努力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集安市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集安市科学技术馆一套人员两块牌子。坐落在市中心,总面积为1600平方米。现有工作人员7人。配有科普车一台,现有天文馆、生物馆、图书馆、青少年科技展览馆,青少年科技活动实践基地(一次可容纳80人活动和食宿),简称“四馆一基地”,各活动场所全年免费对外开放。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各级科协的关心下,在市委宣传部、教育局、共青团、林业局、环保局等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青少年科技领导小组,组长由一名主管科协的市委副书记兼任,下设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会长由科协主席兼任,秘书长由青少年科技中心主任兼任,负责组织开展日常工作。协会下设64个分会,目前聘请科技辅导员1678人,组建各类科技活动小组1683个,使青少年科技教育网络覆盖到各乡镇、街道、社区和学校。科学技术馆分别被国家、吉林省、通化市、集安市命名为科普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校外教育示范基地、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还是长春理工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多年来,在全市开展科普宣传、展览展教、科技培训、科技服务的同时,我们重点抓好未成年科技文化教育、思想 道德教育活动,我们以基地为依托,结合我市实际,开展适合我市特点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在实践中打造出五项青少年活动品牌。一是每年举办一届青少年冬令营活动。目前已举办青少年科技冬令营11届,每届2—3期,每期为四天,我们设计的项目有:走向冰雪世界、踏冰走雪观雾凇、冰上拔河、放爬犁、雪地足球、三雕比赛(雪雕、冰雕、根雕)、拼冷盘、包饺子比赛、创编《科技报》大赛,祭扫烈士陵园等活动,先后已有2300余名青少年参加。二是每年举办一届青少年科考营活动,利用“五一”黄金周和小长假,现已举办9届,每届四天,我们主要设计了红色之旅——踏察战斗遗址;古城之旅——探索丸都山城;科普之旅——考察母亲河;自然之旅——踏青走春赏花;生物奇趣探险等系列活动。现已有1100余人参加。三是举办青少年科技夏令营活动。现已举办21届,每年一届,每届举行四至五期,每期四天。我们设计了各种主题演讲比赛、走进军营、走进科技馆、绿野探宝、新黄金搭档、“夏之音”篝火晚会等活动。现已有4600余人参加。四是举办“十一”黄金周科技之星训练营活动,每年一届,现已举办8届,670余人参加,一期四天活动,活动内容有科普知识竞赛、灯谜艺术挑战赛、诗歌朗诵——秋色、辩论会——成功与失败、生存挑战、娱乐玩翻天等系列活动,最后经过评选,科技之星的事迹和照片上光荣榜。五是举办青少年科技艺术节,每年一届,时间在每年10月,现已举办十八届,竞赛内容包括科技发明、科学论文、生物、书法、美术、工艺、摄影等七大项,经过评委评选,优秀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分幼儿组、小学组、中学组。目前已有6000多名学生获奖、400多个单位获先进集体。我们还先后组织青少年参加历届省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艺术大赛,选送作品500余件,获奖率达96%以上,现已有1018名青少年、375名科技辅导员、118个单位获省级以上奖项。通过以上五项品牌活动,达到了四种教育效果。一是实践教育。我们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发挥动手动脑的能力。象夏令营中的野炊比赛,各班长带领营员向营部领取了餐具和柴火、油及各种调料,到达自己选择的地点,建好锅灶。看吧,每位营员都想露一手,打水的、洗菜的、烧火的、刻鱼的、改刀的、配料的,一片繁忙景象,经过一个小时的紧张努力,各班完成了野炊任务,一道道美味佳肴诞生了,绿色宝库,奥运圣火、闻鸡齐舞、一帆风顺、珍珠汤等,经过评委品尝,最后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这一活动,参加实践的人数多,教育面大,深深打动了每位营员的心灵。还有生存挑战,走进军营,自己动手做,包饺子,拼冷盘等活动也是如此。二是渗透教育。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诚信教育等,例如传统教育报告会,结合本市实际,把抗美援朝集安鸭绿江大桥、抗联战地医院、红军洞,为解放战争壮烈牺牲的烈士而建造的烈士塔等遗址遗迹微缩原型,通过报告讲解,达到活龙活现,科技馆馆长李青山同志先后做传统教育、科技教育报告312场,听众近20万人次。整个活动渗透了德育教育内容,使德育教育无处不在,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成果。还有创编《科技报》参观古迹、走进军营等活动同样收到很好效果。三是养成教育。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又决定行动,要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在活动中必须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措施和步骤。我们一般每期活动为四天,吃饭住宿都在科技馆。针对部分中小学生存在的娇生惯养、奢侈浪费、缺乏生活磨练、生活自力能力差等现象,我们进行封闭管理,制定了整套营规营纪,营员守则,要求参加活动的营员按时起床就寝,被褥摆放整齐,参加洗碗刷筷,讲究卫生,节约用水用电,注意安全,遵守群众纪律等,个人的表现与评选优秀营员和最佳营员,先进学校结合起来。要求营员从一点一滴做起,使行为养成教育从量变到质变,从语言变成行动,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四是体验教育。可以说我们的每次活动都体现体验教育,在我们每次举办活动时都要竞选营委会,营委会的设置 是:营长、副营长、教导员、旗手、安全部长、活动部长、文娱部长、体育部长、卫生部长、后勤部长,还有各班班长。这样竞争的人多了,体验的人多了,展示的人也多了,许多中小学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平日在学校不愿发言的同学,在活动演讲获奖了,在家里“小淘气”在这里当上了营干部,农村来的营员学到了城里营员的风度和气质,城里来的营员学到了农村营员的质朴和勤劳。许多营员活动结束离开时恋恋不舍,盼望下次再来这里。我们以科普教育基地为依托,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品牌活动,许多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一步提高,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活动中我们先后教育帮助30多名辍学和贫困学生重返校园,现在有的上了大学、有的参了军,还有的当了企业老总,在各条战线上努力拼搏。几年来,集安市科技馆坚持科教育人,深入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取得了喜人的成果。先后获得省及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活动僵,获得集安市、通化市、吉林省、全国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全国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先进集体,全国校外教育先进集体,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先进集体,全国小星火计划活动先进集体。集安市科技馆
二O一O年三月四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传承红色文化滋养精神家园[摘要]党的十八召开以来,党中央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给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提出了新的课题。西柏坡是闻名中外的革命圣地、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立足实际,多措并举满足社会与公众对纪念馆的需求,把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作为迎接十九大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教育人民,服务人民,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键词]教育基地;西柏坡;传承;红色文化[作者简介]王军参(1972-),男,汉族,籍贯:河北正定,西柏坡纪念馆,中共党员,政工师,西柏坡纪念馆旅游服务公司副经理,主要研究方向:以“两个务必”、“赶考”为内容的西柏坡精神理论、现实意义及职工教育、社会宣传教育的研究。[中图分类号] D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17)07-0040-02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崇高美德,是社会主义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蕴藏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一种深厚的、巨大的精神力量,能焕发人民群众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自尊心,始终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巨大力量。西柏坡是闻名中外的五大革命圣地,一直重视打造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从深入发挥文物藏品作用打造精品陈列、挖掘红色资源拓展社教服务内容、创新宣教思路和形式、发挥“互联网+”的作用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爱国主义教育职能。西柏坡纪念馆先后荣获“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廉政教育示范基地”、首批“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一、有效利用馆藏,打造精品陈列,巩固宣教阵地,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文物是革命纪念馆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尤其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中,一件革命文物所发挥的作用,要比单?文字的描述更具有情感说服力。因此,利用馆藏文物打造精品陈列,发挥传播知识、宣传教育、丰富文化生活等功能是全国大多数纪念馆一直孜孜追求的目标。(一)利用新征集的文物,巩固提升固有的宣教阵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渐丰富,现有的陈列内容和展示手段已不能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为此西柏坡纪念馆发挥文物的作用充实提升陈列展览效果。如增加方志敏烈士的手稿――《清贫》、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反腐败文件,增添毛泽东使用过的收音机、衣架和江泽民题词用过的砚台等,不仅提高馆藏文物利用率,而且让收藏的文物“活起来”,提高了陈列展示的效果。(二)开辟建设主题鲜明、内容新颖的主题展览,丰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如利用“临时宪法《共同纲领》《土地法大纲》《婚姻法》”等文件,深挖党中央、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时期开展的各项法治工作举办了《“依法治国从这里起航”西柏坡法治建设启示》展览;利用馆藏的新闻图片举办了《中国梦、赶考行――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红色新闻文物》等展览。增强了馆藏文物的真实性、可看性、实效性,并且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西柏坡时期党的文物史料进行科学、人性化的诠释。(三)组织展览交流合作,延伸爱国主义宣教阵地。一是“请进来”联合举办展览。和香山公园管理处、河北省海内外名人联合举办《中共中央在香山双清别墅》《江山如此多娇――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名家作品展》等。二是“走出去”异地举办主题展览或巡回展览。和武汉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香山公园管理处等地组织了以西柏坡精神为内容的《弘扬西柏坡精神,实现伟大中国梦》《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展览,在潜移默化中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2012年到2016年间,西柏坡纪念馆在全国20多个省、市和地区举办各类展览60余场,观众达200余万人次,受到中宣部和国家文物局的嘉奖。二、深挖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扩大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红色文化的研究是革命纪念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研究队伍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在行业内地位及开展业务工作的能力。因此,西柏坡纪念馆非常重视学术研究,以自主和联合方式深挖红色资源,更是以研究成果直接服务陈列展览和教育产品,扩大了社会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自力更生”深挖红色资源。组织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收集整理历史资料、寻访革命后代,先后完成了《西柏坡研究》《西柏坡记忆》《西柏坡口述历史》《忠诚与信仰》《西柏坡见证和解读》等几十种书籍。(二)“借鸡生蛋”进一步深挖红色资源,在自主深挖的基础上学会“借鸡生蛋”,把红色资源挖深挖透。西柏坡纪念馆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西柏坡精神协作研究基地作用的基础上与人民大学、国防大学、市委组织部等单位长期合作。先后拍摄了《西柏坡光荣传统红色讲堂》党性教育电视片,编辑出版了《西柏坡电报解读》《西柏坡历史故事》《西柏坡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学习读本》等书籍,创作了动画电影《西柏坡》、纪录片《中国1949》等红色精品剧目,努力实现了红色资源的整合,优势的互补。(三)结合时代新特点和新要求,将传统资源转化为具有当代价值的党性教育资源。一是创新定制服务理念,打造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观看演出、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党员干部党性教育,目前已培训全国各地党员干部200多批,共计15000余人。二是紧跟当前时政教育主题活动,推出党性教育展览。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制作推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图片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推出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等展览,把加强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和开展党的教育实践活动紧密联系起来,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认真践行党的作风建设的生动课堂。三、注重创新持续,探索多种宣教形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力和感染力依托主题陈列,通过讲解开展宣教活动是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工作。创新宣传形式,就是“量体裁衣”,要根据实际情况和观众需求,勇于突破常规,不断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宣教模式,增强爱??主义教育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继承传统宣教模式,创新讲、唱、跳相结合的宣教形式。西柏坡纪念馆在承袭传统阵地讲解的基础上,融进“讲一段革命故事、唱一首革命歌曲、跳一段地方舞蹈”互动节目,使西柏坡的红色文化的宣传实现了从静到动、从古板生硬到鲜活生动转变,这种寓教于乐、形式新颖的宣教方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二)建立馆校、单位共建共育的宣教模式。一是与清华大学、国防大学、河北经贸大学等高等院校达成战略合作,开辟高校在校生进行革命教育的“第二课堂”;二是与中组部、中央党校、中国石油等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挂牌合作,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员工进行爱国主义的“精神加油站”。(三)积极开展“六进”教育活动,实现宣教活动常态化。充分发挥纪念馆独特的红色资源优势,以“五?四”、“七?一”、“十?一”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从社会群体需求出发,深入开展“西柏坡精神”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进军营等“六进”教育活动,通过发放相关资料、图册,摆放展板、报告会、现场讲解等形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仅2016年就举办30余场。四、运用新媒体技术,努力缩短与公众的距离,吸引更多观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互联网技术为现代高科技与红色历史文化的结合提供了实现的技术支撑,方便了观众于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使纪念馆与观众的距离更加缩短,形象更加接近百姓生活。一是继续利用好馆刊、广播、LED大屏幕和宣传标语等传统模式营造社会宣教氛围。在长期工作中,建设了一批爱国主义宣传工作阵地,他们以方便和实用为原则,结合了各地文化特色,符合了消费者习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要继续维护好广播、出版物等传统宣教模式,使其功能得到更好地发挥。二是建立纪念馆官方网站,使观众更便捷、更及时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西柏坡纪念馆成立了信息中心,并依托其创建官方网站,对馆内陈列展览及纪念馆建筑、功能设施、内外环境的资源进行数字采集、加工,并通过馆内触摸屏及官方网站进行展示。公众轻点鼠标便能足不出户了解馆藏信息,领略革命遗址的建筑风貌,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纪念馆。三是积极开展“互联网+宣传教育”行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为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空间。西柏坡纪念馆充分利用西柏坡公众微信、博客、QQ群、游客服务中心客户端等在社会教育中的应用,使信息及时公布,重大活动提前预告,负面问题及时改正,为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互动平台,提高了社会宣传教育的声势和效应。积极发挥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字号:小大2013-01-09 16:52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推进两岸交流合作,扩大文化交流,增强民族认同。南京曾是中华民国首都,中山陵作为中山先生陵寝所在地,承载着两岸同胞许多共同的记忆,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凸显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巩固和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基础作出应有的贡献。2011年11月,国台办正式授予南京中山陵为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一、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山陵不仅是南京展示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更是联接华夏儿女情结、沟通两岸亲情的纽带,在海峡两岸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年来,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旅游管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接待台湾“三党”领导人,加强与台湾“国父纪念馆”的交流合作,组织两岸青少年交流活动,开展孙中山思想研究,举办两岸学术研讨会等,为推动宁台合作,扩大南京影响,推进两岸和平发展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设立为深化宁台交流合作,提升我市在全国对台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南京旅游业繁荣发展等方面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二、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中山陵交流基地设立以来,得到国台办、省市台办和各级政府的关心重视,交流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但同时,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1、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对于交流基地建设,目前市里还没有相关的具体扶持政策。如在扶持资金、配套设施建设、文化保护维修、赴台审批政策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据了解,外省市交流基地不仅给了牌子,并且也都有相关配套的政策支持。如台儿庄交流基地成立后,政府投资40亿元加大台儿庄古城建设,省财政一次性拨给基地工作经费500万元;海南保亭交流基地政府投入200万元作为交流基地启动经费。2、领导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交流基地申报前期,市台办和中山陵园管理局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办公室就设在中山陵园管理局,基地主要工作由孙中山纪念馆承担。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成立市一级的领导协调机构。办公室人员、编制、经费保障等没有专门的渠道,由中山陵园管理局自行解决。而外省市一些基地已经做到具有独立的机构编制和财政经费保障。如,枣庄市成立了高规格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领导小组,在市台办挂牌设立了基地办公室,由一位台办副主任兼任基地办公室主任,设立了独立的行政编制和工作经费;海南保亭成立了由分管对台工作副省长任组长的“海南省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安排省台办一名处长任中共保亭县委常委,主管交流基地建设工作;梅州市台办对外加挂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办公室”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运作,其中主任由市台办主任兼任,在市台办增加1名副主任领导职数,兼任基地办专职副主任负责具体工作,增加了2个事业编制,基地办工作经费每年80万元。3、对台工作资源有待进一步开拓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多年的海峡两岸交流活动中,打造出了一系列对台交流的品牌,积极开展与岛内各党派、高层人士、文化团体和民间组织的交流交往,除接待台湾三党领导人外,还先后接待台中市议员代表团、两岸县市双百论坛代表、台北奥委会代表团等团体。2011年,来中山陵参观游览的台湾同胞达到50多万人。但从总体看,中山陵园管理局对台交流渠道有限,在规模、层次、交流频次上与其在海峡两岸的影响力不相匹配,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同时,对政府主办的如紫金山峰会、台湾名品交易会等高规格对台活动的参与度不够。4、孙中山纪念馆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目前的孙中山纪念馆是1987年在藏经楼的基础上开辟而成,由于所在位置较偏僻,交通不便,到访的游客稀少。同时展厅面积狭小,大量内容丰富的展品无法得到充分展示。而人流量大的中山陵周边却没有为游客提供一个可以深入了解中山陵丰富文化内涵的展馆,游客对中山陵只能走马观花作粗浅了解。特别是中山陵免费开放以来,日均游客虽然达到2-3万人次,但参观时间大多只在1小时左右,造成游客虽多但留不住人的尴尬局面。三、对中山陵打造全国示范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建议目前国台办授牌的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共17家。据了解,国台办正在研究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并将打造一批示范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由于中山陵在两岸关系中特殊的政治地位,我们认为,如果政府各部门能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中山陵完全有能力率先创建成为全国示范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为此,提出如下建议。1、统筹各级资源,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同时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地方的积极性,整合利用各类资金,形成合力。对于交流基地建设,建议地方财政要给予一定力度的支持。二是出台扶持政策。建议有关部门起草支持基地建设的政策文件,尽快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措施。如重大建设项目立项、规划、用地保障等。三是拓宽资金来源。建议设立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发展基金,邀请台湾国民党方面、台湾各党派和台湾知名人士参与,动员吸引海内外台胞捐资,共同推动交流基地建设。四是简化基地人员赴台手续。海峡两岸交流基地担负着更多对台交流的工作任务,对台交流交往也会更加频繁。建议赋予一些特殊政策,放宽交流基地人员赴台和文化办展等审批权限,简化程序及手续。2、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机构设置一是强化领导机构建设。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由国台办批准设立。建议成立市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市领导出任组长,台办领导和交流基地所在地的党政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参与。二是明确机构设置。为便于加强对台工作领导,争取更多全国性对台资源落户南京,建议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建设办公室设在市台办,增加一位副主任编制,任办公室主任。同时,建议市编办对机构的人员编制进行统一定编,切实保障基地工作稳定有序开展。3、加强资源整合,拓展交流渠道一是对民国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修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将景区内的民国纪念性建筑、学术机构和文化设施、民国阵亡将士墓地、民国名人公馆别墅等进行保护修缮,推动中山陵在中国国家自然与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基础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此外,还要深入挖掘灵谷寺舍利佛教文化和孙权陵三国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对台文化资源整合。二是进一步拓展新的交流渠道。加大与全国孙中山、宋庆龄纪念地的交流,以及海峡两岸四地(台湾、香港、澳门、南京)民国名人如宋美龄、张学良纪念地的交流,扩大中山陵在海内外的影响。4、完善配套设施,打造精品展馆建议在中山陵周边新建或利用原广场前的旧建筑改建一座综合性的孙中山纪念馆,通过陈列展示、孙中山思想及民国文化研究、对台文化交流、爱国主义教育、设立台胞旅游接待中心等,进一步突出中山陵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优势,打造好、利用好、发挥好中山陵海峡两岸交流基地的特色和品牌,使之成为两岸民众详细了解和感受中山精神的必到之地和南京与台湾交流合作的主要窗口。鉴于中山陵免费开放所带来的维护资金的巨大压力,建议纪念馆建设资金由市财政承担,并积极争取省财政的支持。责任编辑:汤文慧 作者:台盟市委来}
熊猫西游带你“趣”研学2018年至今雅安文旅集团“熊猫西游”推出30条研学精品课程,课程串联起历史古迹、名人故居、工业科技、红色景区、美丽乡村、传统文化等,让孩子们不远行便可探寻诗与远方,一路赏风光、品非遗,让孩子们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能力。1走进国宝世界探秘熊猫文化大熊猫科普志愿者研学课程走进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科研人员的带领下,观看大熊猫科普电影,制作大熊猫的美食,研究大熊猫营养构成,从科研角度分析大熊猫粪便了解其健康状况,听野保专家和熊猫的守护者讲述人与野生大熊猫和谐相处的故事。从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纬度出发有计划的引导学生在科普知识、行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充分得到发展。02拜水都江堰探寻天府源水利工程研学课程都江堰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同学们在研学导师的带领下去了解都江堰三大渠首工程和背后的科学原理、历史文化以及各个结构特点,明白其对成都平原的重要意义。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感受家乡的古代智慧和自然之美,树立川人自豪感。通过制作水轮大电机模型,把理论转化为实践,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实践力,锻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领会并感受都江堰和中华文明的情感关系,体会深邃的文化底蕴,从文化视角对历史文化、人类文明的反思与审视。03科技之光太空筑梦国防科普研学课程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则航天强。青少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储备力量,从小培养他们对航天、对科技的兴趣与热爱,培养他们勇于挑战、敢于冒险,乐于探究的精神,对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科技和人文精神的巧妙结合,让同学们对于世界充满好奇的探知精神更加美妙。以超近距离接触摸得着的航天科技,参与真实卫星互动体验。了解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史,学习航天科学家的精神,融合学校课程知识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家国情怀,通过优秀科学家的事迹,树立榜样的力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长远的目标和动力。04高铁探秘工匠精神工业研学课程习近平说“走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铁路将永远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我国从解放前的起步阶段到艰难前行阶段,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2.1万公里,解放后,经过我们70年快速的建设,目前中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达到13.1万公里,占世界的第二位。走进成都局集团公司成都动车段探秘中国第一快车,现场沙盘布局讲解中国高铁技术,通过铁路课堂知识延伸,校本教材深度结合来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推进国家素质教育。05车来车趣老爷车博物馆科普研学课程自汽车诞生以来,人们就从未停止过对汽车无限可能的探索。从车身外形的进化、驾驶功能的完善、甚至汽车周边产品的兴起,无不透露着人们对于汽车的想象。创造力远比知识和技能更重要。课程以项目式学习(PBL)为工具,通过现象教学法 + 案例研究法,从一个个真实的问题出发,触发思考、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展示成果。我们将引导孩子在主动探究、实际调研、项目规划中实现多维思考,在体验感和成就感中提升学习内驱力,带领孩子从技术与创新的角度与汽车对话,畅想未来汽车生活。06方寸美育手作空间非遗研学课程艺术能开拓孩子的视野,更是打破固有思维模式,增强引导学生的创造力。走进大型独立美育基地,去探索感受千年前古人的浪漫工艺——桐油纸伞、汉简遗韵、古法毛笔、花语制皂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启发、引导和重塑孩子对艺术的审美。以专业化的艺术体系课程为核心,通过与生活、情感、文化、科技四个方面的联系,探索学校及传统机构之外的独立艺术生态空间。07研习蚕桑文化传承丝绸文明蚕桑科普研学课程寓教于乐,普及蚕桑知识,传承蚕桑丝绸文化。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通过快乐体验式学习,了解蚕桑自然科普知识、蚕丝历史文化、丝绸之路及当前“一带一路”的由来和意义。通过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家乡、了解自然、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环保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08最美古村落千年红豆树绿色传承研学课程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五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的许多人间奇迹为世界所敬仰,中国的文化艺术,更是在许多方面独领风骚,独具特色。寻访碧峰峡镇的千年红豆树,了解红豆的医用价值、食用价值以及装饰价值,学习植物文化、聆听古迹故事、制作红豆感恩礼,在青山绿水间共同演绎一场文化运动盛宴,播种绿色足迹。09感知汉代文化体验非遗根雕汉文化研学课程四川芦山地区,继古蜀国的附属国——“青衣羌国”。自宋代以来,樊敏碑就有着非常大的名气,被录入李清照、赵明诚的《金石录》,还有宋代洪适《隶释》等著作中,因此被历代文人所推崇。走近东汉石刻馆见证千年岁月沧桑的碑刻,通过汉砖拓印课程,细细地欣赏、解读和品味,领略它们不同寻常、历久弥坚的韵味,近距离了解家乡历史文化,体验非遗根雕的制作过程,传承家乡之美。10品川味 寻历史溯文化川菜博物馆研学课程走进世界唯一以菜系文化为陈列内容的活态主题博物馆,通过此次研学活动,不仅从“看、听、品、做”等途径深度体验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川菜文化,增强了学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责任感,让同学们得到了培养动手能力、合作能力的机会,接受食俗文化的洗礼,享受美食时、文化传承间,激起的是同学们对于家乡的热爱。11走进千秋蒙顶寻茶学艺小小茶博士研学课程行走于茶文化圣山采茶、制茶、品茶、礼茶。观非遗传承人展示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及参与非遗贡茶制作,探寻仙人植茶足迹。采摘茶文化发源地与古老物种共同孕育的茶鲜叶,与茶博士一起学习传承千年的非遗贡茶制作工艺。了解千年茶文化传统,在活动中体验茶文化内涵和礼仪相结合形成的文化现象,了解非遗文化,知行合一,增涨见识。12品诗书古韵传承东坡文化三苏祠研学课程带领学生走进三苏祠,通过参观三苏祠博物馆,了解三苏和他们的诗词文赋以及通过庄严的仪式祭拜三苏,让学生更懂得尊崇传统文化,同时与穿汉服、学祭拜、写拓片、绘书法等众多互动课程融入研学实践课程中,让学生们在近距离感受东坡文化、传承东坡文化后,把对中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心,把对先贤深深的景仰都融进今后学习生活中。13传承红色精神弘扬劳动光荣党史主题教育研学课程走进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参与系列主题活动,体验红军战士的红军服饰文化、劳作、生活、行军、微党课,引导激励广大青少年在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中,用长征精神战胜惰性,学习革命先烈英勇事迹,树立国家意识,同时让学生学会感恩,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造就新时代的好少年。14智创未来科技强国机器人工业研学课程机器人技术综合了多学科的发展成果,代表了高技术的发展前沿,机器人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多个领域, 它融合了多种先进技术,没有一种技术平台会比机器人具有更为强大的综合性。通过场景化营造、互动式体验、启发式教育,进入哈工机器人研学基地带领学生感受科技魅力,普及机器人知识,理解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引入教育机器人的教学将给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增添新的活力,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信息素养,是学生提升STEM综合实践能力的最好课题。16探寻农耕文化体验劳动之美农耕教育研学课程让学生们在享受大自然的过程中,探索学习,实现课堂的转换——仔细观看,用心聆听,认真记录、积极互动,在行走中发现,在行走中成长,通过研学丰富知识储备,提高综合素养,开拓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农耕研学活动也充分发挥了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以劳启智、以劳树德、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6筑梦蓝天放飞梦想航空职业体验研学课程走进拥有优美的教学环境,领先的航空职业专业体系与实训中心: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通过民航科普点参观,感受大学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波音737实体机机务参观,亲近拥抱737飞机,了解发动机学习飞行原理、感受高科技、培养孩子科技梦;通过个人航模制作和试飞比赛,更深入了解飞机各个部件,动力原理等;通过安全逃生体验,树立安全意识,在保护好自己同时帮助别人。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爱国意识,增强学生的自尊、自强、自立,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17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建川博物馆研学课程建川博物馆全称建川博物馆聚落,已建成开放32座场馆,拥有藏品一千余万件,其家一级文物425件,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历史会永远铭记血泪与光荣,让同学们了解了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感受了中华民族英勇顽强的民族精神,增强了民族复兴的使命感,通过研学老师深情的讲述和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同学们通过回忆战争岁月,学会珍爱和平,通过反思苦难来奋发图强,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18探寻茶马古道传承非遗文化寻踪茶马古道研学课程了解雅安作为川藏茶马古道的起点、作为一条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古代交通大动脉,为汉、藏以及其他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做出的重要贡献。同时通过对茶园探索了解六大茶类知识、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方式走进雅安藏茶厂,通过南路边茶非遗传承学习了解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藏茶饮茶文化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19唤醒千年之美让技艺留住记忆非遗小传人研学课程走进古代南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荥经县。荥经古名严道,其地域早在新石器时代便已有原始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距今有4700多年的历史。为研究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民族史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在导师带领导下体验砂器艺术,同时用创新实践和主动探究的方式探寻雅安引以骄傲的“双非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荥经黑砂和雅安藏茶的南路边茶制作技艺。20环保大课堂研学促成长环保绿色研学课程深入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进校园、 进教材、进课堂活动,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形成教育一个学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的良好氛围,逐步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和公共意识。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知识及出行安全常识,常用的垃圾处理方法引导学生关心自己生活的环境,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提高保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使学生自觉地用小行动来保护我们的环境,知道废物利用。21探秘三星堆梦回古蜀国三星堆研学课程带领学生了解古蜀文明的形成,三星堆璀璨的文化,从而让学生感受我国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了解青铜代表的商代科技地位,学习三星堆青铜器美学艺术课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求知欲,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让青少年更全面更多维的成长。22学国医精神扬民族文化中医文化研学课程“听典故,知中医”,聆听研学导师讲述中医药发展史,介绍历代名医。让学员近距离接触,感受医者的传奇故事。通过观、闻、摸,对药材的气味、形状、功效有了直观的感受,体验传统中药炮制工艺:切药、碾药,感叹工序的复杂和神奇。让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丰富孩子们的精神内涵。23城市生存赛等你来挑战一元城市生存挑战研学课程通过团队协作、科学自我管理,在这个繁华都市中,身上仅有一元钱,用自己的劳动所得来解决中午的温饱问题,直面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和释放创意,开拓自我的智慧。生存挑战是一项充满魅力,处处精彩的实践项目!是对财商、情商、智商的全面挑战,更是学生展现才能的宝贵机会。24走近野生动物探索神奇大自然野生动物行为研学课程结合观察动物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在与动物亲密接触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行为特征、信息交流、群体分工等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拒绝残害生命的现象发生,通过课程逐步深入让学生们理解仁慈地善待生命进化低于人类的动物,应该是人类的一种责任。25走进工业基地寻源水文化水工厂研学课程走进农夫山泉寻源水文化研学基地,积极响应国家水情教育工作开展的号召,结合自身节水护水型企业优势,将研学课程、自然资源与现代工业有机结合,以“水情教育”为中心,设计和开发了针对不同学校、不同年龄的水情教育专业课程,让学生亲历来自森林深处的天然水从物理过滤、吹瓶、灌装到包装的过程,感受工业文明,开展爱水护水课程,加大力度宣传国情水情,提高全民水资源保护意识,让学生带着自然的敬畏之心,去原始森林寻源,去亲自见证群山之巅那口珍稀水源!26走进金融世界助力财智梦想银行职业体验研学课程进入金融教育示范基地,认识最新银行设备,聆听金融导师讲解钱币知识,前往中国银行网点进行银行职业体验课程。给学生健康的价值观指导,学会对金钱有一定的规划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理财意识,增强财富管理能力、正确防范金融风险。27书香妙趣纸因有你夹江古法造纸研学课程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纸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如今,只有在中国少部分地方保持着传统的手工造纸方式,这些古法造纸术,已经被选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课程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创新手工教学,使孩子们感受了古人造纸的智慧,对中国民俗文化有了进一步的认知,提升了文化自信,同时也让孩子们对纸张的来之不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节约用纸的意识。28互联万物智领未来梦想工程师研学课程2021 年 6 月国家八部委印发《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把工业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工业研学可以发挥工业产品自身所带有的特点,弘扬传统和现代工业文明,培养青少年追逐梦想和实现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优势。高科技工业和制造加工业研学有助于培养青少年学生科技报国的热情,帮助青年学生探索知识奥妙,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研学历练的经验和能力将成为一枚创新的“火种”,在未来的某一天破土萌芽,帮助同学们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路径,点亮生命的价值。29生命之舟科学领航生命科学研学课程生命安全与健康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永恒追求。良好的学校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健康观、安全观,养成健康文明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自觉采纳和保持健康行为,为终身健康奠定坚实基础。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研学课程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是实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系列化、常态化、长效化的重要举措,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30珍爱生命护航成长生命安全研学课程在地震实际情景模拟中,专业人员将会对模拟中的自然灾害预兆的现象、震级的调控,让孩子们真实感受“地震来了”的情景,了解当生命受到威胁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自我解救与保护。同时有多项生命安全教育实操内容:火灾安全、交通安全、用电安全、居家安全等,通过环境模拟和课程教学,学会在不同紧急环境下迅速判断威胁,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急救措施,学会在危急环境面前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调节自己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自信自强,在自救的同时学会如何施救。熊猫西游研学优势1课程优势4年经验,20多门独立课程,从半天到六天。课程内容结合校本课程,知识面涉及广泛。2人才优势专职持证上岗研学导师,有教师证、导游证。教学经验丰富,授课方式新颖。3资源优势拥有省级研学基地:蒙顶山、大熊猫国家公园雅安科普中心 。4保障优势拥有自己的车队、酒店,购买研学专用保险,吃住行标准安全可靠。4宣传优势通过中央、省、市媒体对研学实践活动及时报道,把研学实践课程的目的、意义充分地宣传给学生、家长和社会。5服务优势社会效益优先,针对学校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实行减免政策,定期开展免费公益研学课程。关于我们雅安文旅“熊猫西游”研学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塑造多元价值观、多样世界观、多重人生观。“大熊猫溯源科考”线路在中国旅行社协会公布2021年度全国中小学研学旅行精品课程评选中入选研学旅行精品课程全国十强;中国旅行社协会组织评选的建党百年红色旅游产品遴选推荐工作中,“踏寻红色足迹”小小红军“研学课程线路成功入选“中国旅行社协会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雅安文旅集团“熊猫西游”研学导师吴莎在2022年被四川省旅游协会研学旅行分会授予“金牌研学旅行指导师”称号。欢迎各大学校、机构预约定制研学课程。END扫码咨询详情咨询热线
▌转载自艺悦文创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