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的中国航天的资料

中国航天飞船资料大全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中国航天飞船资料大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公司名称: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所属地域:湖北省
英文名称:China Aerospace Times Electronics Co., Ltd.
所属行业:国防军工 — 国防军工
曾 用 名:武汉电缆->火箭股份->G火箭->火箭股份
公司网址:
主营业务:
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技术及配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新材料、通信产品、记录设备、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与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产品及上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等。
产品名称:
控股股东:
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
(持有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23.25%)
实际控制人: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持有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23.25%)
最终控制人: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持有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比例:23.25%)
董  秘:
法人代表:
总 经 理:
注册资金:
员工人数:
电  话:
86-27--10-
传  真:
办公地址:
公司简介: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的高科技上市公司,公司的航天产品主要包括:高性能传感器、电连接器等,公司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型号卫星、火箭运载工具、相应的地面通信测量与控制设备及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中.公司完成非公开发行股票并收购了控股股东所属激光惯导项目等一系列优质资产,使公司产品在原来的业务基础上,增加了激光惯导、特种电子装配等航天军工高端产品,极大丰富了公司航天专业技术种类,提高了公司航天专业技术优势,拓展了公司航天产品专业领域,为公司研制高附加值的系统集成级产品提供了的条件和能力。
刘眉玄,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八一一厂副厂长、厂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政治部主任、综合经营部部长,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副总经理,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现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总经理兼党委副书记、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52.00万元
王亚文,男,196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九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中国时代远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党委书记。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0.00万元
任军霞,女,197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曾任华夏银行公司业务部总经理;中国中化集团财务公司副总裁;中债信用增进投资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创新部主任。现任银通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0.00万元
强桂英,女,1974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会计学硕士学位,中国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上海交易所及深圳交易所独立董事任职资格。曾任北京天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部经理、业务经理、高级经理;现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合伙人、航天电子独立董事、国家开发银行审贷委员会外聘专家委员。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韩赤风,男,1958年6月出生,法学博士。历任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民商事法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国际法学会文化创意产业法律委员会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理事、呼和浩特仲裁委员会仲裁员等。
此简介更新于--
韦其宁,男,1960 年6 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总工程师、副总经理兼研究院院长.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任德民,男,1963 年2 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文化,研究员.历任航天十三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航天导航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十三所所长.现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王燕林,男,1961 年2 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航空航天部综合计划司规划处副处长、投资处处长,国防科工委综合计划司计划处处长,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吕伯儒,男,1962 年2 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研究员.历任航天16 所(7171厂)二室副主任、副所(厂)长;中国航天导航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副总经理兼导航与控制设备设计制造中心主任、党委书记,兼航天13 所所长.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张建伟,男,1969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二〇〇厂副厂长,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科研生产部部长、党群工作部部长,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工会主席兼党群工作部部长。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监事长、工会主席。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李伯文,男,196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会计师。历任航天三十一所科研生产处副处长,北京三发高科技实业总公司财务部部长,中国航天导航技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助理,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监察审计部审计处处长、审计部副部长。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审计与风险管理部部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审计与风险管理部部长。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王国光,男,1960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研究员级高级政工师。历任航天十三所纪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副所长,中国航天导航技术研究院办公室主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纪检监察部部长、审计部部长。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总法律顾问兼纪检监察部部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监事、总法律顾问兼纪检监察部部长。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35.00万元
章继伟:男,1963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办公室秘书处副处长、处长,办公室主任助理、副主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经理部部长、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兼副所长,现任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35.00万元
尹顺川:男,1972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历任中国航天电子基础技术研究院资本运营处副处长,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经理部法律事务处处长,发展计划部规划发展处处长,经理部部长助理、副部长,经营投资部部长。现任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经营投资部部长。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王亚文,男,196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十九所副所长、所长,中国远望(集团)总公司党委书记兼常务副总经理,中国时代远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副总经理。现任中国航天电子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兼党委书记。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42.00万元
李艳华,男,196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所长。现任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董事会秘书
薪酬:42.00万元
吕凡,男,197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研究员。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计划财务处处长、经营处处长、所长助理。现任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董事会秘书
薪酬:42.00万元
杨宏志,男,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工程师,历任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经理部副部长、部长,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办公室主任。现任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薪酬:42.00万元
盖洪斌,男,1961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高级会计师。历任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计划财务处处长、党委副书记。现任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此简介更新于2014年年报
减持23500股
注:点击高管姓名查看高管简历介绍;点击持股数查询所有持股变动
成立日期:
发行数量:2500.00万股
发行价格:1.00元
上市日期:
发行市盈率:-
预计募资:2730.00万元
首日开盘价:12.50元
发行中签率:-
实际募资:2730.00万元
主承销商:-
上市保荐人:-
历史沿革: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1995年10月,经中国证监会复审通过,同年11月15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批准2,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9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于同年11月及2000年12月将其所拥有的航天类资产与公司电缆类资产进行了两次资产置换。第二次资产置换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完全变更为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技术及配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新材料、通信产品、记录设备、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与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产品及上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
  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成立于1986年11月。1995年10月,经中国证监会复审通过,同年11月15日由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批准2,500万股社会公众股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1999年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通过受让股权的方式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并于同年11月及2000年12月将其所拥有的航天类资产与公司电缆类资产进行了两次资产置换。第二次资产置换后,公司的主营业务完全变更为民用航天与运载火箭技术及配套设备、计算机技术及软硬件、电子测量与自动控制、新材料、通信产品、记录设备、仪器仪表、卫星导航与卫星应用技术及产品、卫星电视接收和有线电视产品及上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技术转让、咨询和服务等。
  公司2006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增发价格为22元/股。日公司收到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人民币1,084,820,000.00元,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49,310,000.00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540,693,856.00元。
  公司2008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以日总股本540,693,856股为基数,向全体股东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转增比例为每10股转增5股,共计转增270,346,928股,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更为811,040,784股,变更后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811,040,784.00元。日,公司2008年度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方案实施完毕。
  公司2009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批准,决定将注册名称更改为“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了公司更名申请并向公司核发了注册号为036的“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执照。公司注册的名称由“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航天时代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经公司2012年第七次董事会、201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证监许可[号文核准,向全体股东每10股配送3股,日实际向全体股东配售人民币普通股(A股)228,496,253股,募集资金合计1,373,262,480.53元,增资后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039,537,037.00元。
  公司注册地址: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公司总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丰滢东路1号,公司业务性质:航天飞行器制造。
参股控股公司
上市公司最新公告日期:
参股或控股公司:15 家,
其中合并报表的有:11 家。
关联公司名称
参控比例(%)
投资金额(万元)
被参控公司净利润(万元)
是否报表合并
被参股公司主营业务
上海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航天火箭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时代民芯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市普利门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南京航天猎鹰飞行器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时代激光导航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航天长征火箭技术有限公司
桂林航天电子有限公司
富阳航宇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郑州航天平达智能交通信息有限公司
浙江航天神舟电控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金探高技术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详情:|||||||||||||||
当前位置:&&
航空航天领域对复合材料需求展望
(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广泛
复合材料主要用于制造航空器的外饰和内饰部件,包括、肋板、内部装饰、舷窗、引擎罩盖、机翼、机身和导流罩等,目前在航空航天领域运用最多的复合材料为复合材料。
碳纤维复合材料以其独特、卓越的理化性能,广泛应用在火箭、导弹和高速飞行器等航空航天领域。例如采用碳纤维与塑料制成的复合材料制造的飞机、卫星、火箭等宇宙飞行器,不但推力大、噪音小,而且由于其质量较轻,所以动力消耗少,可节约大量燃料。
利用碳纤维的耐高温、轻而硬等力学特点,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飞机、飞船的。如飞机的一次构造材料:主翼、尾翼、机体;二次构造材料:副翼、方向舵、升降舵、内装材料、地板材、桁梁、等及直升飞机的叶片;火箭的排气锥体、发动机盖等;人造卫星结构体、板和、和导弹壳体等。目前小型商务机和直升飞机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用量已占55%左右,军用飞机25%左右,大型客机占20%左右。
图表1: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单位:%)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航空航天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机身所用复合材料比重将会上升
航空复合材料由纤维和树脂材料组成,根据纤维强度划分,纤维加强型材料可分为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GFRP)等,2013年,CFRP占整个航空复合材料市场的54.3%,GFRP占25.8%,预计到2018年,CFRP所占份额会增长到67.2%,玻璃钢会减少至17.3%。
根据用途不同,航空复合材料可分为机身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飞机内部复合材料。2013年,机身所用复合材料占总体的64.6%,航空发动机复合材料占6.9%,飞行器内部占28.5%;预期到2018年,机身所占比重会提高到77.4%,航空发动机占4.8%,飞行器内部占17.8%。
全球航空领域复合材料的需求现状
总体来看,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呈波动状态。2009年需求量略有下降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10年需求量有所上升;2011年,需求量再次下降;2012年需求量较上年有所上升。
图表2:2007年以来全球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量变化趋势图(单位:t/a)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航空航天产业高速发展、飞机需求数量飙增加大对复合材料的需求
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航空运输需求旺盛,中央和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民用机场建设的投入,民用机场建设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逐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枢纽机场为中心,昆明、成都、西安、武汉、深圳等重要城市机场为骨干,支线机场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的新局面。
截至2013年底,我国共有颁证运输机场193个,比上年增加10个。2013年新增机场分别为内蒙古阿拉善左旗机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机场、内蒙古额济纳旗机场、河北张家口机场、四川稻城机场,贵州凯里机场、安徽池州机场、贵州毕节机场、江西宜春机场、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机场。另外,完成了合肥机场迁建。四川攀枝花机场恢复执行定期航班、新疆且末机场停航。
图表3:2013年我国各地区运输机场数量(单位:个,%)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截至2013年11月底,我国民航全行业共有飞机3810架,其中运输飞机2179架,比去年年底增加174架;通用航空飞机1631架,比去年底增加233架。自1990年后,涡桨支线客机逐步退出民航运营,100-220座的单通道喷气客机比例逐年上升,同时,双通道喷气客机的比例也不断增加。50-100座级的涡扇支线客机数量近几年也增长很快。
图表4: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数量(单位:架)
资料来源:民航局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未来10年内,国内支线客机还有900架的市场。大型民用飞机国产化需要大量的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这给我国碳纤维及其增强材料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另据波音公司报导,到2020年中国需要1764架商用飞机,是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市场。中国航空公司要增加1459架新飞机,仅仅为了满足国内航线。此外军机数量在上升。因此可以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飞机制造行业对碳纤维的需求将迅速增长。另外,我国现在可在发展太空探索科技,对高性能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需求也在增加。
航空航天产业1.5万亿体量投资为复合材料行业提供更大的市场空间
&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提到国家战略推动层面,航空航天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都具有高端装备属性,其中航空装备制造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未来政策扶持超预期可能性大。预计行业&十二五&年均复合增长20-30%,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航母舰载机、枭龙、L15、歼10、歼11、直8(AC311)、直9、直10及直15等新机量产推动行业快速增长。民机方面,&十二五&支线客机ARJ21预计将量产,大飞机C919将试飞,并有望带动航空转包实现年均超过40%增长;通用航空有爆发可能。大型航母投资需求都在100亿美元以上,而从海域安全来看,我国很有可能建造两艘以上航母,两艘总造价估算应该在100-150亿美元左右,以及加上后期每年的维修保障费用,我国航母带动的投资应该是千亿元级别。
&十二五&期间,机场等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依然加大。&十二五&期间,预计全行业的投资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人民币,而&十一五&期间的投资在1万亿元左右。到&十二五&期末,运输机场的数量将达到220个以上;机队规模将由现在的2600多架增至4500架以上。
2020年全球航空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达1.97亿吨/年
结合全球碳纤维发展情况和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情况,预计2014年航空航天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达到1.20万吨,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1.97万吨。
图表5:年全球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需求量预测图(单位:t/a)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020年中国航天航空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近千吨
在国内市场上,目前在航天航空领域碳纤维的需求量还相对较少,2014年在400吨左右。
结合目前我国碳纤维行业研发技术及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情况,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预计,年,我国碳纤维行业需求量将保持15%左右的增速,按照这一增速预测,到2020年我国航天航空领域碳纤维的需求量将达到948吨。
图表6:年中国航空航天领域碳纤维需求量预测(单位:吨)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 相关推荐
最新行业动态,解密市场盈利点,把握行业竞争主动权&
本文作者:
(前瞻网产业研究员、分析师)
请尊重版权:本文知识产权归所有,转载请标明来源。
调查载入中,请稍候...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关注前瞻微信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前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征稿启事:
为了更好的发挥前瞻网资讯平台价值,促进诸位自身发展以及业务拓展,更好地为企业及个人提供服务,前瞻网诚征各类稿件,欢迎有实力机构、研究员、行业分析师、专家来稿。()
日,维朋在华合资健康险第三方管理服务机构(TPA)...}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航天取得的成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