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然]陈式太极拳老架老架一路74式播放:105 发布:15天前

太极拳视频 常春芳演练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责编:张羽昕
发表时间: 18:11
  在太极拳的练习中,我们都知道意是相当重要的学习内容,那么的意应该如何进行练习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以便更好的通过太极拳视频教程进行太极拳的学习。  是内外兼修的内家拳术,内家拳的动作都是在意识的引导下进行的。意,即心意,意识。  陈鑫《拳论》说,“打拳心为主宰”,“妙机本从心发”,“运用在心,此是真诀”。“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问:运行之主宰?曰:主宰于心,心欲左右更迭运行,则左右手足即更迭运行,心欲用缠丝劲顺转圈,则左右手即用缠丝劲顺转圈;心欲沉肘压肩,肘即沉,肩即压;心欲胸腹前合,腰劲塌下,档口开圆,而胸向前合,腰劲刹下,档口开圆,无不如意;心欲屈两膝,两膝即屈,右足随右手运行,左足随左手运行,两膝与左右足皆随之,不然多生纰累,此官骸不得不从手心也。吾故曰,心为一身运行之主宰。”以上所言即是心意与动作的关系。  《拳论》又云,“打拳以调养气血,呼吸顺其自然……调息绵绵,操固内守,注意玄关……轻轻运行,默默停止,惟以意识运行。”由此可以看出,意念在陈氏太极拳的修炼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  练拳先修身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武先修德,现在人常说做事先做人,这些至理名言都是讲,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要拥有一个宁静平和淡泊的心态,少一分羁绊,多一分自由,少一分窘迫,多一分从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以这样的心理状态去练太极拳,才真正能做到意念清澈,入静放松,太极拳的练习是通过意念的作用使身心优化的自我锻炼方法,也有人说陈氏太极拳是一套编排非常高明的“意识体操”,练太极拳的本质就是练“意念”,人的意念往往受到心情、心态、心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如没有端庄的心态,良好的心情及正常的心理,你在行功时的“意”很难达到高层阶段的修练。因此练拳必须身心同修,心境舒畅是行功时达到“松、静”状态的关键。所以在太极拳修炼中,“心静和体松”加上“意念”的作用会使人由外动带动内动以产生内气,长期练习对人体内外会产生明显的功用。  意念统领的内容在修炼陈氏太极拳的各个阶段都不尽相同  拳谱规定“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心为令,气为旗;全身意在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太极拳中融合了意、气以及形体,通过这三点形成的统一整体来实现太极拳的练习。不过我们可以通过抓住主要矛盾的方式进行太极拳的练习。这是因为世间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而这些矛盾往往是能够相互转化的。  一是要注重外形,尤其是要注重太极拳的预备式要领,即“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且两脚平行,脚趾抓地且有入地三尺之感觉,涌泉穴要虚,双腿微曲即膝盖放松,两膝外张,两大腿肌肉向里卷,两大腿根内要松,泛臀卷癜,尾闾回勾,命门穴要放松,沉肩坠肘,手如瓦状,放于两腿外侧,腋窝要空(中指领四指,自然张开,大小拇指相呼应),含胸塌腰,气向后贴背,虚领顶颈,双眼平视且返视丹田,耳向后听,舌抵上颚,牙齿轻扣,双唇微闭,鼻吸鼻呼,静心涤虑,气沉丹田”。此要领在整套拳法中适用,熟记重点动作的要领以及中间转换时的要求,比如懒扎衣、合式,単鞭,这些动作相互连贯,且在整套动作中重复出现的次数多,按照许多前辈的说法这些动作是陈氏太极拳中的“亮相”动作,其中的技术含量高,用意念想要领,以要领为依据指挥全身协调,把动作做到位,不能快,要慢要柔。  二是要意守丹田,第一阶段笔者主张不可过多的分散意念力,只要气向下沉,不上浮就可以了,在此基础上要明确什么是逆腹式呼吸,呼吸在习练陈氏太极拳当中很重要,呼吸有三种,肺呼吸、体呼吸、丹田呼吸,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时小腹内收,胸膈随呼吸上移,呼气时胸膈随呼吸下移,丹田膨胀,吸气要绵远深长,呼气要充分,要符合黄庭经中“存思法”关于呼吸“出日入月呼吸存”的具体要求。三是要初步明确“意念与力”的关系。陈氏太极拳是用意不用拙力的拳种,陈氏太极拳的力(这里说的是力而不是劲,力和劲是有区别的),笔者认为用的是一种“临界”力量,比如说陈氏太极拳对手型的要求,手如瓦状,用中指虚虚领起四指,大拇指与小拇指相呼应,“虚虚领起”四个字很有讲究,要领的恰到好处,即多一分不要少一分不行,用力大了过了,用力小了手指就弯回来了,刚刚要把力出在临界点上,而且全身各处都要保持这种状态,即“松静”状态,要克服用力过大的问题,万不可将太极拳打成长拳,用拙力过大不利于放松,也就不利于气血的流通,势必会造成横气填胸,头昏胸闷憋涨等不适现象的发生。  在修炼陈氏太极拳的第二阶段“意念”要着重统领“开合”与“缠丝劲”的练习  “开合”与“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本质,在这个阶段要明确三丹田论,陈鑫的《任脉督脉论》,熟练驾驭内气沿线路运行,运通任督二脉,打通十二经脉,产生充沛浩然、流通自如、无阻无碍、鼓荡有序的内气,因为内气鼓荡是开合练习的基础。开合分为内合与外合,外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相合,手与身相合,手与头相合,身与步相合。內合即筋与骨相合,气与力相合,心与意相和,肝与筋相合,脾与肉相合,肺与身(皮毛)相合,肾与骨相合。心意一合,周身一起合住,心意一开,内外具开。同时开中寓合,合中寓开。一开一合,阴阳二气递相承。  陈清平在《太极拳正宗论五字妙诀》中说道:“气往下沉,由两肩收于脊骨,注于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形于脊椎,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便是放,能懂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无不如意矣!”正所谓: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得阳助则生化无穷,阳得阴助则化源不竭。陈鑫在《太极拳缠丝精论》中写到“太极拳缠丝法也,进缠,退缠、左右缠、上下缠,里外缠、大小缠、顺逆缠。而要之,莫非即引即缠,即进即缠,不能各是各着。若各是各着,非阴阳互为其根也。”练习缠丝劲,要求沉肘松肩,含胸塌腰,开髋曲膝,动作以腰为轴,一动全动。掌心内外翻转,手往外转,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表现上肢为旋腕转膀,表现在下肢为旋踝转腿,表现在身躯为旋腰转脊。三者合一,形成一条其根在腿,主宰于腰,行于手指的空间曲线。  打太极拳就要练内劲,内劲就是缠丝劲。凡是圆形发出来的力,它都带有缠丝劲。陈氏太极拳是上下,左右,前后,四傍,内有五脏百骸,外有肌肤毫毛,没有抽扯之型,没有提拔之意,没有平面,没有直线,没有缺陷处,没有凹凸处,没有断续处,是浑然一圆环环相扣连绵不断的运动形式。所以,陈氏太极拳的劲完全是圆形发出来的劲,是缠丝劲。缠丝劲发源于肾,处处皆有,无时不在,行于四体之内,浸润于百骸之中,达四梢通七窍,增长内力无穷,使内劲收敛入骨,气血流通,消化饮食,通体舒泰,这些都是缠丝劲产生的功效。缠丝劲百般缠法,都是结合中气运行的,要分清什么是正缠,什么是逆缠。云手完全是正缠丝劲,倒卷耾完全是倒缠丝劲,单鞭左半身是正缠丝劲,右半身是倒缠丝劲,其它的缠法在练拳时有什么样的身法,就有什么缠丝劲的表现,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学者千万不可忽视。  第三阶段意念要统领“形意的融合”  到了这个阶段,你的太极拳水平应该已经有了较高的提升,所以这个阶段的要求也比较有难度。在这个阶段,需要我们能够将内在的意念与外在的拳架套路紧密的结合到一起,做到用意来统领你的动作,真正做到形在意之内,意在形之中。  第三阶段功夫,完全浑圆一气,刚柔相济,大圈与小圈相结合。达到“缓慢柔活,平稳舒展,连绵不断,呼吸自然”的目标。  “缓慢柔活”就是练到至柔与至刚相结合,练到圈最小啦,人看不见了,圈至五脏百骸,肌肤毫毛之内,练时越慢,到发用时越快,就是静如山岳,急如闪电,如迅雷发之而不及掩耳,如拉弓放箭,不把弓弦慢慢拉圆,使弓背上有力,就是发箭也是无力的,必须把弓弦慢慢拉圆,使弓背上有力,与弓弦结合起来,将来发用时其快无比,力大无穷,所以圆慢柔活完全是这个意思,蓄劲如开弓,出劲如放箭。  “平稳舒展”的意思就是在运动时,姿势大方好看,美观自然,运动出于无心,鼓荡出于不觉,心领神会,意到劲随,拳内奥妙无穷尽,功夫到时自通神。  “连绵贯穿”就是在运动时有缠丝劲,连绵不断,用意不用拙力,意断劲不断;贯穿就是练拳如九曲珠的意思。  “呼吸自然”就是练一趟拳下来,气不发喘,面不改色,谈笑自若,完全用的先天自然之气,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有以上这些表现,这第三段的功夫就是练到化境了,猛打猛甩,猛起猛落踢腿打脚,肩肘胯靠等式都溶化到拳架里面了,外边看不见,内里是力大无穷;外行人看不见,内行人才能看得出,将来发人时,挨着何处何处击。功夫练成后,主要特点表现为两肾如汤热,膀胱似火烧,五脏六肺得到润泽,皮肤华润,外带儒雅之气,强生健体,怯病延年。真可谓是“神穆穆,貌皇皇,气象混沦,虚灵具一心,万象藏五蕴,寂然不动若愚人,谁知道阴阳结合在此身,任凭他四面八方人难进,纵有那勇猛过人,突然来侵,倾者倾,跌者跌,莫测其神,且更有,去难去,进难进,如站在圆石头上立不稳,实在险峻,后悔难免殒,岂有别法门,只要功夫纯,全凭一开一合一笔横扫千军。”  圆是太极拳的形,缠丝劲是太极拳的质,八面支撑是太极拳的魂。陈氏太极拳的理论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各个阶段有各个阶段不同的要求,各阶段有各个阶段的不同体会,修炼者一定要谦虚谨慎,敬师敬友敬拳,不可狂,不可妄,相互学习,不可一叶障目,不可断章取义,修炼者一开始就要投名师,像学生上课一样,按照课程按部就班的进行,急不得,万不可“未用功而先期效,稍用力而即期成”,在老师的正确指导下,个人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假以时日,自然有所成。这是本人的一点粗浅体会,斗胆组成文字,贻笑大方了。  以上就是陈式太极拳意的练习的全部内容,应该能够对我们进行陈式太极拳的学习提供帮助。太极拳的拳理很多,需要我们慢慢的进行研究,一步步的去进行掌握,然后通过太极拳拳架的练习融会贯通成为自身的东西。
相关阅读推荐:
西洋参泡水喝的功效有哪些?西洋参泡水喝的禁忌有哪些...
大麦茶是中国、日本、韩国等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清...
金桔从个头上算有大、小之分,从口味上有咸、冰糖之分...
铁皮枫斗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中药材,它的口味清香,富含...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大家对于花椒应该都比较熟悉,因为它是生活中经常用到...
太极拳精选
当今社会健康是人们最关注的焦点,那么怎样在日常生...
太极拳看似简单,但是当真正学起来的时候,往往不知...
本期小编给大家推荐太极拳中的一种拳法,陈式太极拳...
现在喜欢练习太极的人越来越多,不仅因为太极是对外...
欢迎大家收看本期的太极拳教学视频,今天给大家推荐...
推荐太极拳
太极加油站陈式74式太极拳老架一路图解(上 )
01-22 | 发布者:两仪 | 查看:
| 来自:未知
摘要:老架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人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
老架一路特点是:以柔为主,由松人柔,柔中寓刚;行气运劲,以缠丝劲的锻炼为主,发劲为辅。初期动作力求缓徐,以揣摩行气运劲,全身内外,一动全动,使能处处保持平衡而不失其势,练成随遇平衡的技能。缠丝劲是粘化、牵动、进逼的核心,缠绕圆转,功深后能达到即化即打,依着何处便从何处击去的程度。发劲的运用,原则上是没有牵动则不发。缠丝劲的锻炼,能逐渐产生一种似柔非柔,似刚非刚,极为沉稳而又灵活善变的内劲。陈鑫曾说: &一举动,轻重、刚柔俱发。&可以说,陈氏太极拳特点是:以缠丝劲为灵魂,以内劲为统驭。这也是太极拳推手时具有威慑力量的基本条件。
& 第一式起式
  1.两脚并立,身体中正,两眼平视,舌尖顶住上腭,唇齿微合,下颌微内收;两臂自然下垂身体两侧,两肘尖略有外掤之意,手心向里,呼吸自然(图2-1)。
  2.上式不停,身体慢慢下沉,屈膝松胯,重心移向右腿,左脚跟抬起向左横开半步,与肩同宽,脚尖微向外,重心移向中间,两脚指抓地,脚心要虚,全身放松,含胸塌腰,气沉丹田,意识集中(图2-2)。
  3.上式不停,两掌逆缠缓缓抬起,与肩同宽、同高。同时,身体是随两掌上升而下沉(图2-3)。
  4.上式不停,松肩、坠肘,屈膝松胯,身体继续下沉。两掌随身下沉,落于腹前,掌心朝下。目视前方(图2-4)。
  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泛臀,沉肩坠肘,屈膝松胯,膝不过脚尖,立身中正,心静体松,意识集中,心气下降,呼吸自然。
  对于初学拳者,很容易犯有前俯后仰、身法不正的毛病。
  应注意,松胯在于塌腰,而塌腰必须松胯。松胯时不宜过,大腿根凹进去过了,就会前俯,大腿根没凹进去向前绷、挺,就会后仰,这样,腰劲就难以灵活运转。因此塌腰、松胯时就像坐凳子一样,放松下沉。以上要领在每个动作中都应涉及。
& 第二式金刚捣碓&&&&
  1.接上式,身体微右转下沉,再向左转,重心移向右腿。两掌左逆右顺缠,上拥至左上方,左掌心朝外斜下方,右掌掤至胸中线、掌心朝上。目视左前方(图2-5)。
   2.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右转,重心由右移向左腿,外摆右脚尖向右斜前方。两掌左顺右逆,坐腕,随身旋转向右侧,划弧变捋,与肩同高、同宽,右掌心朝外斜下方,左掌心朝右斜上方,两掌指尖朝左前方(图2-6)。
                               
  3.上式不停,身体下沉,重心由左移至右腿,左腿里合,扣裆提起,脚尖自然下垂(图2-7)。
&  4.上式不停,左脚跟内侧着地,向左前方45度开一步。两掌继续向右加捋上拥。目视前方(图2-8)。
  5.上式不停,身体先微右转下沉再向左转,重心移向左腿。两掌随转体左逆右顺向右走下弧向前拥,左手掤胸前,掌心朝下;右掌缠至右膝上方内侧,掌心朝右,指尖朝后。目视前方(图2-9)。
  6.上式不停,左掌先顺后逆,由外向里立圆合于胸前右肘尖上方,掌心朝下;右掌同时顺缠向前撩掌于胸前,与左掌相合,掌心朝上。右脚上步于左脚右侧前成虚步,脚尖着地,重心在左(图2-10)。
  7.上式不停,重心下沉。同时,左掌顺缠、下沉至腹前,掌心朝上;右掌先上引而后握拳,落于左掌心,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11)。
  8.上式不停,右膝提起与腹平,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拳逆缠向上提至肩高。目视前方(图2-12)。
  9.上式不停,右脚震脚落地?同时,右拳落于左掌心内,在小腹前。重心不变,两脚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13),
  (1)陈氏太极拳的弧线是以螺旋缠丝劲运化的,主要以顺逆两个相对立的基本缠丝为核心。
运化时,无论里外、上下、左右、前后,都离不开顺逆缠丝劲。但是,缠丝劲的运化过程,必须是以腰为轴,随身转化,在震脚时,要屈膝松胯,全脚掌着地,气沉丹田。
  (2)动作4,左脚向左前方上步,与两掌向右上拥要上下对称,上步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轻而不浮(陈氏太极拳凡是开步皆如此)。
  (3)动作8,提腿、提拳时,身体要下沉,松肩沉肘,上下相合,脚步稳健:
  (4)动作9,右拳落于左掌心内,与震脚一致,劲整,气沉丹田。
  误区:
  架肘:肘尖上架是初学者易犯的通病。动作2双掌向右捋,右肘上架使肩松不下来,周身上下绷紧、上泛,不灵活。&&& 耸肩:肩向上挺、上拔。动作8右拳逆缠向上至肩高,右肩 向上挺,腰劲不能下塌,身体右侧上泛,造成身法不正,影响胸腰开合的运化。
  涮腰:胯根左右晃动。动作5重心移向左腿,身向左转;两掌左逆右顺走下弧向前拥时,把胯当腰左右晃动,造成身法不正,重心虚实不分。
  架肘、耸肩、涮腰都是初学者易犯的毛病:应注意沉肩坠肘,塌腰泛臀。打拳时,身体左旋右转,重心的虚实变换,由丹田带动,以腰为枢纽,腰先动,再带动四肢。运动全在手领,转关全在松肩,功久则肩之骨缝自开。不能勉强,左右松肩不下,则转关不灵;两肘当沉下,不沉则肩上扬,不适用,不仅转关不灵,也会周身上下绷紧、上泛,不灵活。
第三式懒扎衣
  1.接上式,身体微向右转、下沉,再向左转,重心移向右腿。右拳变掌,逆缠向上于胸前。目视前方(图2-14)。
  2.上式不停,身向右转,重心移向左腿。同时,两掌逆缠,右掌随身转,拥至右上方,掌心朝前;左掌下按左腰部,掌心朝下。目视左前方(图2-15)。
  3.上式不停,身微右转,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向右侧开一步,脚跟着地。同时,左掌先逆后顺、由下而上划弧,右掌顺缠向下划弧,两掌交叉于胸前,左掌合于右臂内,掌心朝右,右掌心斜上方。目视右前方(图2-16)。
  4.上式不停,身体左转下沉,重心微右移。右掌微左上拥。目视前方(图2-17)。
  5.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右腿。 右掌随身右转下沉外搠,逆缠于 右膝上方,而后微顺缠,松肩沉 肘,指尖高与眼平,掌心朝右前 斜下方;左掌先顺后逆缠于身左侧叉腰,四指在前,拇指在后。目视右手前方(图2-18)。
  (1)动作1、2,头自然正,顶劲领起,立身中正。右拳变掌上掤时,身体微下沉,先塌腰旋转;逆缠向上时,以身催手;上掤与左手下按配合,气贯于两手指端。
  (2)动作3,手和脚上开下合、下开上合要协调一致,开步要轻盈自然,以右臂为主,手到脚到。
  (3)动作4,重心右移时,身体微向左转并下沉,裆部走后弧线,左髋部下塌。
  (4)动作5,右臂外掤,松胯,以腰催肩,以肩催肘,松肩沉肘。屈膝松胯,裆部贵圆,右实左虚,左脚尖内扣,立身中正,气沉丹田。
  1.动作1,重心向右腿转换时,身体向右倾斜,身法不正。
& & 重心转换时,以腰为轴,向左微转下沉,重心移向右腿,左右相互牵制,左髋部下塌,这样,身法才能尾闾中正。
&   2.动作5,右手逆缠开至左膝上方时,顺缠下沉外拥,腕关节坐得过紧,会重心后仰。
  开右手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贯穿于指尖,右掌指尖朝上斜前方。
  3.动作5,左手叉腰,松肩沉肘时,左肘向前裹得过紧,产生弓背。
  重心移向右腿时,右手展开,左手叉腰,松肩沉肘,左肘微微下沉,与右肘尖相合,周身放松。
第四式六封四闭
  1.接上式,身右转。左掌从腰间走上弧线与右掌相合胸前于右膝上方,掌心朝右,左髋部放松。目视右前方(图2-19)。
  2.上式不停,身体下沉,重心移至左腿。同时,两掌左逆右顺缠,下捋至两髋部前,左掌心 朝下,右掌心朝前.有引进落空之意。目视右前方(图2-20)。
  3.上式不停,身先左转而后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掌左逆右顺向左上方捋走弧线合于左肩前,两掌心朝前斜下方,指尖相对斜上方。目视右前下方(图2-21)。
  4.上式不停,重心不变,身体微下沉、右转。两掌相合走下弧线,下按右前下方。同时,左腿随转体收于右腿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图2-22)。
  (1)动作1,身向右转,两手相合时,要与身体旋转重心右移相结合,左髋部下塌,身体自然中正。
  (2)动作2,向左下方下捋时,身体微向右转,下沉,重心左移,两手合劲略外搠向左下方下捋。
  (3)动作3,向左上方上捋时,重心右移,左髋部下塌。
  1.动作2,重心左移时,身体向左倾斜,身法不正。
  重心向左转换时,以腰为轴,微向右转下沉,重心移向左腿,左右相互牵制,右髋部下塌放松。
  2.动作4,双掌下按,身体上挺,身体起伏过大。
  重心右移,左脚成虚,以脚尖点地,身体右转,松肩沉肘,屈膝松胯,两掌合力下按。
第五式单鞭
  1.接上式,身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两掌顺缠,左掌向右,右掌顺缠至左小臂上方,掌心朝上,指尖朝右。左膝随身转里合。目视两掌(图2-23)。
&  2.上式不停,身体下沉,两掌相合,身向左转。同时,右手逆缠,变勾手左掌心,上提与肩同高;左掌随身左转下沉于腹前,两肘应有外掤之意。目视右手前方(图2-24)。
  3.上式不停,身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右腿,左腿屈膝提起里扣。左手合于腹前不变,右勾手上拥领劲不丢,上下相合。目视左下方(图2-25)。
  4.上式不停,身体合劲下沉,左脚脚跟虚虚贴地向左铲出,脚跟先着地,脚尖自然上翘里合:左掌下沉与右勾手相合,身体微左转。目视左前方(图2-26)。
  5.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右转,重心移向左腿,成左弓步,身体微右转下沉。左掌逆缠走上弧线,于右勾手相合胸前,掌心朝右,指尖斜上方。目视右前方(图2-27)。
   6.上式不停,身向左转下沉。左掌继续逆缠向左膝上方划弧拥圆,而后顺缠下沉与左足上下相合,掌心左斜前下方,指尖斜上方,两手、两足、两膝随身下沉相合,上下也要合。目视前方(图2-28)。
  (1)动作1,以腰为轴,身体旋转带动两掌,旋转时要圆活。
  (2)动作2,右勾手逆缠上提时,要随旋转以腰为轴,以腰催肩催肘催手,节节贯穿,手腕领劲。
  (3)动作3,右腿支撑重心,左腿屈膝提起里扣,上下相合,左手腕下沉腹前,与丹田相合。
  (4)动作5,重心左移时,裆部随身先微右转下沉,走后弧线,移动到左腿。
  (5)动作6,向左转,左掌继续逆缠向左膝上方划弧拥圆,左膝不能超过左脚尖,右脚尖内扣,虚领顶劲,松肩沉肘,松胯屈膝,裆要开圆,立身中正,肩与胯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上下合),手与手合,肩与肩合,胯与胯合,膝与膝合,足与足合(左右对称合)。
  1.动作1,身体旋转,两掌随转体向右方顺缠时,左右两掌抽扯使右腋下夹住,造成挑肩。
  两掌双顺缠向右转时,右肘不要向右后方抽,右掌随转体顺缠合于左小臂上方。
  2.动作2,右勾手逆缠上提时,勾手腕关节勾的过紧,造成右臂僵直。
  右勾手逆缠上提时,要随旋转以腰为轴,松肩沉肘,以腰摧肩摧肘摧手,节节贯穿,手腕领劲有上提的意思。
  3.动作3,重心移向右腿时,左膝提起扣裆太紧,使身体前倾弯腰,臀部突起。
  重心移右腿时,身体微下沉,左膝扣裆提起,领住劲即可。
  4.动作6,左掌逆缠向左外拥时,肘尖上翘,使肩部架起,右髋部顶起。
  左掌逆缠外掤时,松肩沉肘,转体,两掌右对拉之意,掤圆,身体下沉,移动到左腿,劲向左引,右髋部下塌。
第六式金刚捣碓
  1.接上式,身体微右转下沉,身体左转,重心在左。同时,右勾手变掌顺缠随腰转走下弧线至腹前,掌心朝左,指尖朝前下方;左掌自然随转体逆缠掤至左前方略高于肩,掌心朝斜下方.指尖朝右,与右掌相合。目视右下方(图2-29)。
  2.上式不停,身向左转,重心在左。右掌顺缠走上弧线与左掌合于胸前,掌心朝上,指尖朝左。目视左前方(图2-30)。
                         
  3.上式不停,身体微右转。两掌坐腕,左顺右逆向右方平捋与肩同高,左掌心斜上方,指尖朝左;右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朝左。目视左前方(图2-31)。
  4.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左脚随转体外摆。同时,两掌左逆右顺走下弧线,左掌搠至胸前,掌心朝下,指尖朝右;右掌下行护膝,拥至右膝前上方,掌心朝右,指尖朝后。目视左前方(图2-32)。
  5.上式不停,左掌先顺后逆,由外向上向里立圆合于胸前右肘尖上方,掌心朝下;右掌、脚同时顺缠,右掌向前撩掌于右胸前,于左掌相合,掌心朝上。右脚上步,与左脚右侧前成虚步,脚尖点地,重心在左(图2-33)。
  6.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同时,左掌顺缠下沉于腹前,掌心朝上,指尖朝右;右掌先上引而后握拳落于左掌心,拳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34)。
  7.上式不停,右膝提起与腹平,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拳逆缠向上至与肩同高。目视前方(图2-35)。
  8.上式不停,右脚震脚落地。同时,右拳随即落于左掌心内,在小腹前,重心不变,两脚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36)。
  与第二式金刚捣碓要点一样。
& 第七式&&白鹤亮翅
  1.接上式,身体下沉左转,而后向右转,重心移至右腿,随转体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掌逆缠,左下右上,外翻掤开,右掌上掤至与眉齐,左掌下按小腹前。平视前方(图2-37)。
  2.上式不停,重心完全移至右腿,提起左腿,下沉,脚尖轻轻贴地向后左45度退一步,随即脚内侧着地踏实,身体微向左转。两掌随身转体掤开,右掌拥至右膝上方,掌心朝外;左掌掤至左髋部,掌心朝下。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2-38)。
  3.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 重心移至左腿,提右腿先合于左 腿内侧,然后向右后方45度,下 沉退一步,脚尖先着地,随即脚内侧着地、踏实(同上式退步,要领相同)。同时,左掌先逆后顺,与右掌顺缠交叉合于胸前,左掌心朝右,指尖朝上;右掌心朝左斜上方,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2-39)。
  4.上式不停,身体微左转, 而后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时,两掌双逆缠,右上左下,掤开下沉,右掌上搠,略高于眉;左掌下开至左髋部。左脚收于右脚内侧,成虚步点地(脚尖点地)(图2-40)。
  2.动作4,两掌双逆缠,右上左下,掤开下沉,右掌上拥,肘尖上翘,造成架肘。
  重心右移,两掌上搠下按,周身放松,随身转并结合腰劲左转再右转劲产于两臂,贯于两掌。
& 第八式斜行
&&& 1.接上式,身体略向左转。两掌随身转一前一后,右手向左顺缠合于右前方,手略高于肩,掌心斜前方,指尖斜上方;左手向左后方逆缠略后于左髋部,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前方。目视左前方(图2-41)。
&  &2.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下沉,同时提起左腿。右掌逆缠向下走弧线至右髋部,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左掌顺缠向上合于左胸前,略高于肩,掌心朝右,指尖斜上方。目视左前方(图2-42)。
  3.上式不停,身体下蹲,左脚以脚跟贴地,向左斜方45度铲出。左手前拥不动,右掌随右臂后展逆缠向上,自然与左掌前后相合,与肩同高,掌心朝右,指尖向前。目视左手前方,耳听身后(图2-43)。
  4.上式不停,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同时,右掌顺缠向上,屈肘,合于耳侧;左手逆缠经胸前向下划弧至左膝上方,掌心向下,指尖朝右。眼神先随右手弧线而后目视左前方(图2-44)。
  5.上式不停,身向左转。左手经膝盖变勾手,向左上方领劲提起与肩同高;右手立掌合于胸中线,掌心朝左,指尖向上。眼先随勾手上领而后目视前方(图2-45)。
  6.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右掌先逆缠,向左、再向右拥臂外旋拉开,然后顺缠、松肩、坠肘、沉髋,上下、左右相合,掌心右斜下方,指尖向右斜前方。目视前方(图2-46)。
&&& (1)动作2,两掌要随身转体下沉,以身领手,以腰为轴,顶劲领起,劲由左向右转,缠至右手下按,左手顺缠合于胸前。
&&& (2)动作3,向前开步时,身体微向下沉,脚跟虚虚贴地,向前铲出,脚尖自然翘起,腰劲下塌,松肩坠肘。
&&& (3)动作5,左手勾手上提时,腕关节放松领劲,至左膝左侧领起。
&&& (4)动作6,右手向右逆缠,与左手有对拉之意,定势要立身中正,松胯塌腰,裆部开圆,虚领顶劲,是典型的十字合(左手与右脚合,右手与左脚合,左肩与右髋部相合,右肩与左髋部合,上下也要相合)。
  1.动作2,左腿屈膝提起时,左掌先逆后顺缠,走弧线至胸前时,肘尖领劲过大,形成架肘挑肩。
  左腿屈膝提起时,左掌先逆后顺缠,松肩沉肘,屈膝松胯,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
  2.动作4,重心移向左腿时,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下按至左膝前,右手先逆后顺缠,合于右胸前时,右髋部顶起,身体前倾,造成身法不中正。
  重心移向左腿时,左手逆缠随身体左转,下按至左膝前,右手逆缠向右后方上划弧变顺缠,合于右胸前时,身体向左旋转,右髋部下塌,与左髋部相合。
  3.动作6,定势时,右腿膝盖失去拥劲,造成跪腿。
  定势时,右髋部放松,右膝盖有外棚之意,右脚脚尖内合,屈膝松胯。
& 第九式搂膝
  1.接上式,身体下沉,重心在左腿不变,松胯。同时,左勾手变掌与右掌先逆外拥,再顺缠走下弧线,合于左膝上方,左掌略前于右掌,两掌心斜上方,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图2-47)。
&  2.上式不停,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左脚提收于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合裆。同时,随重心后移双掌领劲上掤,立掌合于胸前,左掌在前,右掌在后,两掌掌心相对朝里,指尖斜上方。目视前方(图2-48)。
  两手顺缠下合时,腰劲下塌,立身中正,松肩坠肘,重心走下弧线,随手领劲移至右腿,左腿收回时,要自然放松,塌腰松胯,两掌领劲合于胸中线。
  1.两掌顺缠向左膝搂膝时,右髋部顶起,造成凸臀、弯腰。
  两掌顺缠向左膝搂膝时,腰劲下塌,松肩坠肘,立身中正。
  2.搂膝时,过于追求身体的下沉,使右膝盖向下跪,造成跪腿;或身体向下趴,造成立身不中正。
  搂膝时,右髋部放松,右膝盖有外搠之意,右脚脚尖内合,屈膝松胯,塌腰泛臀,身体下沉,立身中正。
& 第十式拗步
  1.接上式,身体下沉右转,重心完全落于右腿,提起左腿。同时,双掌逆缠下捋,左掌捋至左膝内侧,掌心朝右,指尖向前;右掌捋至右腿外侧,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2-49)。
  2.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右转,再左转下沉,左腿向左前方约45度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上翘。同时,两掌左逆右顺缠,向右上方后捋,再向前搠,左掌上掤左膝上方,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斜上方;右掌屈肘上搠,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上与左掌相合。目视前方(图2-50)。
  3.上式不停,身向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同时,左掌逆缠下按至左腿外侧,右掌逆缠向前推掌。右腿提起里合。目视前方(图2-51)。
  4.上式不停,身体下蹲,右脚以脚跟贴地,向右斜前方45度铲出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卜&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左转。右掌前拥略高于肩,右掌斜前方,指尖斜上方;左掌向左后方逆缠略后于左髋部,掌心朝下,指尖右前方?目视右前方(图2-52)。
  5.上式不停,身向右转,重心由左腿移至右腿。同时,右掌逆缠下按至右腿外侧,左掌逆缠向前推掌。左腿提起里合。目视前方(图2-53)。
  6.上式不停,身体下蹲,左腿以脚跟贴地向左斜前方45度铲出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上翘,重心在右腿,身体微右转。左掌前拥略高于肩,掌心左前方,指尖斜上方;右掌向右后方逆缠略后于右髋部,掌心朝下,指尖左前方。目视左前方(图2-54)。
  (1)动作1,两手向左下方下捋时,屈膝松胯,左腿提膝领起,上下相合。动作2,两手继续向右上方上捋,要与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协调一致,上步要自然放松,脚尖自然上翘领起。
  (2)连续上步时,脚跟先着地,两臂在身体左右两侧划弧,随上步下履前拥,以腰为轴,步法轻灵稳健,腰劲要下塌,屈膝松胯,上下相合,身法中正。
  1.动作5,右脚尖微向外摆,左腿屈膝提起时,左掌先逆后顺缠,走弧线至胸前时,肘尖领劲过大,形成架肘挑肩。
&&& 身体向右旋转,要以腰力轴,右脚尖微向外摆,左腿屈膝提起时,左掌先逆后顺缠,松肩沉肘,屈膝松胯,右腿支撑重心,上下相合。
  2.向前上步时,右髋部顶起,造成凸臀、弯腰。
  向前上步时,两臂在身体左右两侧划弧,随上步下捋前拥,以腰为轴,腰劲要下塌,屈膝松胯,上下相合,身法中正。
& 第十一式斜行
  1.接上式,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同时,右掌顺缠向上,屈肘,合于耳侧,左手逆缠经胸前向下划弧至左膝上方,掌心向下,指尖朝右。眼神先随右手弧线而后目视左前方(图2-55)。
  2上式不停,身向左转。左手经膝盖变勾手,向左上方领劲提起与肩同高;右手立掌合于胸中线,掌心朝左,指尖向上。眼先随勾手上领而后目视前方(图2-56)。
  3.上式不停,身向右转。右手逆缠外掤向右方走弧线,拉开与左勾手相合拥圆。目视前方(图2-57)。
&  4.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左转。右手顺缠坐腕与左勾手相合,左掌心朝左斜下方,指尖斜上方。同时,松肩坠肘,身体下沉自然中正。目视前方(图2-58)。
  与第八式要求一样。
& 第十二式搂膝
  1.接上式,身体下沉,重心在左腿不变,松胯。同时,左勾手变掌,与右掌先逆外掤,再双顺缠走下弧线合于左膝上方,左掌略前于右掌,两掌心斜上方,指尖向前。目视前下方(图2-59)。
  2.上式不停,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左脚提收于右脚左前方,脚尖点地,屈膝合裆。同时,随重心后移双掌,领劲上拥立掌于胸前,左掌在前,右掌在里,两掌掌心相对朝里,指尖斜上方。目视前方(图2-60)。
  与第九式要求相同。
& 第十三式拗步
  1.接上式,身体下沉右转,重心完全落于右腿,提起左腿。同时,双掌逆缠下捋,左掌捋至左膝内侧,掌心朝右,指尖向前;右掌捋至右腿外侧,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前方(图2-61)。
  2.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右转再左转,下沉,左腿向左前方约45度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上翘。同时,两掌左逆右顺缠,向右上方后捋,再向前掤,左掌上掤于左膝上方,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斜上方;右掌屈肘上拥,高于肩,掌心朝前,指尖向上:与左掌相合。目视前方(图2-62)。
  3.上式不停,身向左转,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同时,左掌逆缠下按至左腿外侧,右掌逆缠向前推掌。右腿提起里合。目视前方(图2-63)。
  4.上式不停,身体下蹲,右脚以脚跟贴地向右斜前方45度,铲出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上翘,重心在左腿,身体微向左转。右掌前掤略高于肩,右掌心斜前方,指尖斜上方;左掌向左后方逆缠略后于左髋部,掌心朝下,指尖右前方。目视右前方(图2-64)。
  要点:与第十式要求相同。
& 第十四式掩手肱拳
  1.接上式,身向右转,右脚向右方摆脚尖,重心右移,提左腿,向左前方上步。同时,右掌顺缠向下走弧线至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左斜前方;左掌先顺缠后逆缠与右手搭十字手相合,掌心朝下,指尖右斜前方。目视右前方(图2-65)。
&  2.上式不停,重心由右腿移向左腿。两掌同时先下按、逆缠左右搠开,左掌掤至左膝上方,略高于腰,掌心左斜下方,指尖向右,右掌拥至右膝上方右髋部。目视前方(图2-66)。
  3.上式不停,身体左转,重心移向右腿。右掌继续上掤,身体向右转,同时右掌顺缠,掌变拳合于腰间,掌心向上;左掌先逆后顺,立掌胸中线。平视前方(图2-67)。
  4.上式不停,身体略向左转,重心左移。同时,随转体,右拳逆缠内旋迅速向右斜前方发出,拳心朝下;左肘向左后发出,掌心朝下,与右拳对称。目视前方(图2-68)。
&&& (1)动作2,以腰为轴,以身领手,重心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展开,掤劲不丢,有外撑之意,松肩沉肘,塌腰松胯,立身中正。
&&& (2)动作3,右掌握拳合劲于腰间时,与左掌立掌胸前相合,身体下沉,屈膝松胯,蓄劲待发。
&&& (3)动作4,发劲时,左掌顺缠与右拳相合,形成周身完整的合劲,劲由右腿蹬地的反弹力,通过腰、肩、肘,摧于右拳,左肘向后发劲,与右拳配合,有对拉之意。
  动作2,以腰为轴,以身领手,重心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展开时,拥劲过大,造成上下不相合,架肘。
  以腰为轴,以身领手,重心右转左移,两手逆缠展开,松肩坠肘,塌腰松胯,身法中正。
  2.动作4,击拳时,拳臂僵直,身体前倾,造成送肩,上下不协调。
  击拳时,松肩坠肘,屈膝松胯,立身中正,以腰为轴,右拳逆缠前冲,与左肘向后发劲相合。
& 第十五式金刚捣碓
  1.接上式,身体向右旋转,重心由左移向右腿。同时,右拳顺缠走下弧线,砸到右膝盖上方,拳心朝上;左掌变拳,先顺后逆,向上方划弧合于左膝上方至太阳穴,拳心右斜下方与右拳相合。目视前下方(图2-69)。
  2.上式不停,身体向左旋转,重心不变,身体下沉。同时,两拳变掌,随转体右掌顺缠向上划弧至胸前,掌心左斜上方指尖左斜前方;左掌逆缠向下划弧与右掌相合在右掌上方成十字掌,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目视前方(图2-70)。
  3.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左脚尖内扣。同时,两手随转体上下逆缠,左右搠开,右手搠至与右方太阳穴同高,掌心朝右,指尖朝前;左手搠至左膝上方,掌心朝下,指尖朝前。目视左方向(图2-71)。
  4.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移向左腿,右脚随转体收于左腿内侧上半步,虚步点地(脚尖点地)。同时,右掌顺缠向下向前撩掌于右胸前,掌心朝斜上方,指尖向前斜下方;左掌先顺后逆缠向前合于右肘上方,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平视前方(图2-72)。
  5.上式不停,身体下沉,重心在左不变。右手继续上撩、握拳,左手顺缠走下弧线合于小腹前,掌心朝上,指尖朝右;然后右拳顺缠向下落于左掌心,拳心朝上。平视前方(图2-73)。
& &  6.上式不停,身体上下相合,重心在左不变,右膝提起与腹平,脚尖自然下垂。同时,右拳逆缠向上提起至肩高。目视前方(图2-74)。
  7.上式不停,身体略下沉,右脚震脚落地。同时,右拳随即落于左掌心内,在小腹前。重心不变在左腿,两脚与肩同宽。目视前方(图2-75)。
&&& (1)动作1,右拳向膝盖上方下击时,重心右移,左髋部下塌,以腰为轴,松肩沉肘,屈膝松胯,与左拳相合,拳心相对。
&&& (2)动作3,身体向右旋转,右掌上拥,左掌下按展开时,随转体,左脚尖内勾,左髋部放松,膝盖微屈,上下相合,手领神随。&&& (注:其他要点,与第二式金刚捣碓的要求相同:、)
  1.动作l,右拳向右膝盖上方下击时,以髋部带腰,造成左臀部翘起,弯腰。
  右拳向膝盖』:方下击时,左髋部下塌,以腰为轴,松肩沉肘,屈膝松胯。
  2.动作3,身体向右旋转,右掌上掤,左掌下按展开时,左脚尖内勾,左髋部顶住,重心转换不灵。
  身体向右旋转,有掌上拥,左掌下按展开时,左脚尖内勾,左髋部放松,膝盖微屈,上下相合。
& 第十六式撇身捶(背折靠)
   1.接上式,身体下沉略向右转。同时,右拳变掌,两手同时走下弧线,与两髋外侧前拥开,两掌心朝上指尖向里。目视右前方(图2-76)。
&  2.上式不停,身微向左转,重心完全落于左腿,提起右腿右开一步,脚尖着地。同时,两掌逆缠向上划弧至胸中线成立掌十字手,左掌在里.掌心朝右,指尖向上;右掌在前,掌心朝左,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图2-77).
&&&&& 3.上式不停,身体先微右转后向左转。两掌随身向左转,两掌左逆右顺缠,向左走弧线,左手逆缠身体左侧与肩同高,掌心斜朝左,指尖向前;右掌顺缠胸中线偏左,掌心斜左上方,指尖向前。目视左前方(图2-78)。
&&&& 4.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右旋转,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右手逆缠走下弧线,至右髋部外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前方;左手顺缠,随身转体,缠至胸前,掌心向右,指尖向上、目视右前方(图2-79).
  5.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左转,重心移向左腿。同时,左掌先顺后逆缠,先向右而后向左走下弧线缠至左髋外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手顺缠向上、向左缠至胸中线,掌心朝左,指尖向前.目视右手前方(图2-80)。
  6.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左微转,重心移向右腿,左脚尖内勾。同时,两掌变拳,左拳顶住腰,拳背朝上;右拳随身向右转,逆缠至太阳穴,身体下沉微左转,右拳、左肘尖与左脚尖相合,成三点一线,拳心斜向下。目视左脚方向(图2-81)。
&&& (1)动作2,两掌下分,接劲上撩交叉于胸前,向右开步,要协调一致,屈膝松胯,腰劲下塌,裆开圆,上下相合。
&&& (2)动作4,5中右掌下按时,随转体,左手向右拦拿时,左髋部下塌,右手拦拿时,右髋部下塌,两臂要与腰相结合,旋转,不能伸直,腰劲下塌,虚实分明.
&&& (3)动作6,定势时,右拳,& 左肘尖、左脚尖成三点一线,左& 肩与右髋部相合,左肘与右膝相& 合,左胯放松。
  动作6,定势时,过于追求右拳、左肘尖、左脚尖成三点一线,或造成右髋部顶起,弯腰;或左肘尖与右肘尖向前裹,造成弓背。
  定势时,右拳、左肘尖、左脚尖成三点一线时,身体微下沉,略向前倾,左髋部下塌,与右髋部相合,右肘尖在右膝盖上方,左肩与右髋部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左胯放松。
& 第十七式青龙出水
  1.接上式,身向右转,重心由右移向左腿。同日寸,随转体,右拳顺缠合于右腰,拳心朝上;左掌外旋顺缠至胸前,掌心朝右,指尖向前。目视右前方(图2-82)。
  2.上式不停,身体下沉,重心在左腿不变.身体略右转。同时,左手继续顺缠、下沉于腰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右拳逆缠,合于胸前,拳心朝里与左掌相合。目视右前方(图2-83)。&
  3.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微向左转,重心移向右腿。同时,右& 拳逆缠内旋,经腹前向右膝前冲拳发劲;左掌随右拳发劲的同& 时,左肘向左后方发劲,左手收于左肋,掌心向里,指尖斜下& 方。目视右前方(图2-84)。
  (1)重心移向左腿,屈膝松胯,右拳合于右胸前,与左掌下沉于小腹前相合,身法中正,松肩坠肘。
  (2)动作3,右拳击拳时,身体微下沉,用左脚的反弹力,经腰的旋转力催于右拳,周身完整一气,裆部贵圆,松肩:
  动作3,右拳出拳时,拳臂过直,形成身向右探,立身不正。
  出拳时,右拳向右膝前发劲冲拳,右臂掤圆,与左肘向左发肘劲形成对拉力,相互牵制。
& 第十八式双推手(三换掌)
  1.接上式,身向左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随转体,右拳顺缠内旋向胸前冲拳,拳心向里,左掌逆缠向上合于右腕。目视左前方(图2-85)。
  2.上式不停,身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随转体,右拳变掌与左掌双逆缠棚于右膝上方,右掌心朝右斜下方,指尖向前;左掌心朝右斜下方,指尖斜上方.曰视右前方(图2-86)
  3.上式不停,身向左转下沉,左脚向外摆,重心移向左腿,右脚向右前方上步,脚跟着地、同时,两掌左逆右顺向左下捋,至腹前,左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心朝前,指尖向右。 日视右前方(图2-87、图2-88)&
  4.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左转,重心移向右腿。同时,两掌继续向左上捋,左掌先逆后顺缠至左肩前,掌心斜下方,指尖向右;右掌先顺后逆缠,缠至右胸前与左掌相合,掌心斜下方,指尖向左。目视左前方(图2-89)。
  5.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下沉.同时,随转体,两掌合劲向前推掌,两掌心向前,指尖向上。同时,左脚收于右脚左侧靠前,脚尖点地。平视前方(图2-90)。
  (1)右脚向右前方上步时,右脚经左脚内侧,身体微下沉,屈膝松胯,立身中正,向右前铲腿,移重心时,裆部走下弧线。
  (2)重心右移,两掌由捋劲变推按劲,含胸塌腰,松肩坠肘,合力前推。
& 第十九式肘底捶
&&& 1.接上式,身体微向左转,后右转。同时,左掌先逆后顺缠,向前拥至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顺缠合于左肘下方,掌心朝上,指尖向左前方:眼先随右手而后目视前方(图2 -91.图2-92)。
&& 2 上式不停,身向左转,重心在右腿不变。同时,随转体,左掌先顺后逆向卜-缠至左髋部略后,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右掌逆缠上掤右上方与眉齐,掌心右前方,指尖斜上方:目视左前方(图2-93)
&&& 3.上式不停,身向右转,下沉。同时,随转体,左掌由后向前顺缠,微屈肘于左胸前,手略高于头,掌心朝右,指尖向上:右掌先顺缠向下划弧而后变拳合于腹前,拳心朝左:目视前方(图2-9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E式不停,身体下沉,重心不变.同时,左肘下沉与右拳相合。平视前力&,气沉丹田,上F周身相合(图2-9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身体向左旋转是螺旋上升,肩要松活,勿耸起,身体向右旋转是螺旋向下沉,肩要松沉,右肘坠不要贴肋,腰肋要旋转虚圆。两腿先开后合。
&&& (2)两手上下展开时要上下相合,& &要紧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
&&& (3)定势时身体端Ⅱ,上下相合。
& 第二十式倒卷肱
&&& 1.接上式,身体向右转。同时,随转体右拳变掌向右下后方逆缠至右髋部略后,掌心朝下,指尖向前;左掌逆缠向前合于左胸前,掌心朝前,指尖向上。重心仍然在右腿。目视前方(图2-96)。
&&&2.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随转体,右掌继续向右后上方顺缠、展开与肩同高,掌心朝前斜上方,指尖向右;左掌微顺缠向前,与右掌相合,掌心朝前斜上方,指尖向左。目视右方(图2-97)。
&&& 3.上式不停,身体向左转,重心在右腿不变。同时,随转体,右掌先顺后逆缠,屈臂于右耳旁,掌心朝左斜前方,指尖向上;左掌继续顺缠合于左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眼先随右掌后目视前方(图2-98):
&&& 4.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左转,左脚向左后方45度方位,退步,以足尖先着地,而后全脚着地。同时,右掌经左掌逆缠于右前方推掌,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同时,重心略向左移,右脚尖内扣。左掌逆缠下捋于左髋略后,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耳听身后(图2-99)。
&&& 5-上式不停,身体向左转。两掌双顺缠,前后展开,两掌心朝里斜上方,左掌指尖向左略后,右掌指尖向前,目视左方(图2-100).
&&& 6.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随转体左脚尖里扣,重心移向左腿,提起右脚跟收步左脚右侧.同时,左掌先顺后逆缠、屈臂左耳旁,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向;右掌继续顺缠合于右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眼先随左掌后日视前方(图2-101)
&&& 7.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右转,右脚向右后方45度方位退步,以足尖先着地,而后全脚着地:同时,左掌经右掌逆缠丁左前方推掌,掌心朝前,指尖向上。同时,重心略向右移,左脚尖内扣。右掌逆缠下后捋于右髋部略后,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
视前方,耳听身后(图2-102)。
&&&&& &土式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不变:随转体右掌向右后方顺缠展开与肩同高,掌心朝前斜上方,指尖向右;左掌微顺缠向前与右掌相合,掌心朝前斜1:方,指尖向左。目视右方(图2一10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上式不停,身体向左转,随转体右脚尖里扣,重心移向右腿,提起左脚跟收步右脚左侧。同时,右掌先顺后逆缠,屈臂右耳旁,掌心朝左斜前方,指尖向上;左掌继续顺缠合于左胸前,掌心朝上,指尖向前。眼先随右掌后目视前方(图2-104)。
&&& 10.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向左转,左脚向左后方45度方位退步,以脚尖先着地,而后全脚着地?同时,有掌前推,左手逆缠沉于右小臂内侧,与右掌相合,掌心朝前斜下方,指尖向前斜方,目视右前方(K 2-105)&&&&
& &(1)动作4,左腿退步时,右手先顺后逆缠,由下而上,腕关节领劲,合于胸前,右手逆缠前推时,左腿向左后方退步,左脚尖先着地,两掌有前推后拥之意,重心在右,身法中正。
&&& (2)动作7,右腿退步,左手顺缠向上、向里合时,腕关节领劲,合于胸前,左髋部放松,左腿屈膝脚尖内勾,左手逆缠前推时,右腿向右后方退步,右脚尖先着地,两掌有前推后搠之意,重心在左,身法中正。
&&& 向后退步时,手慢脚快,造成身体不协调。
&&& 向左退步时,要等右掌合于右胸前,才能向左后方铲腿;同理,右腿向后退步时,要等左掌合于左胸前,才能向右后方铲腿。
& 第二十一式&&白鹤亮翅
& &1.接上式,身体下沉,向左转,重心移向左腿,提右腿向右后方退步(45度方向)。同时,左掌先逆缠后顺缠向下、向后,向上、向前,与右掌顺缠左捋交叉合于胸前,左掌在上,掌心斜向右,指尖斜向上,右掌在下,掌心斜朝上,指尖向左下方。目视前方(图2-106)。
而后右转,重心由左腿移向右腿。同时,两掌双逆缠,右上左下拥开下沉,右掌上拥略高于眉,左掌下开至左髋部。左脚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先随右手而后目视前方(图2-107)。
& 要点:与第七式要求一样。
& 第二十二式斜行
&&& 1.接上式,身体略向左转。同时.两掌随身体旋转一&前一后,右手向左顺缠合于右前方,手略高于肩,掌心斜前方,指尖斜上方;左手向左后方逆缠略后于左髋部,掌心朝下,指尖向前:曰视左前方(图2-108)。
&&& 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下沉,随转体提起左腿、右掌逆缠向下合于右髋侧,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左掌顺缠向卜合于左胸前,略高于肩,掌心朝右,指尖斜上方,日视左前方(图2-109)
&&&&& 3.上式不停,身体下蹲,左脚以脚跟贴地,向左斜方45度铲出。同时,左手前搠不动,右掌随右臂后展逆缠向上,自然与左掌前后相合,与肩同高,掌心朝右,指尖向前。目视左手前方,耳听身后(图2-110)。
&&&&& 4.上式不停.重心由右腿移至左腿。同时,右掌顺缠向上,屈肘,合于耳侧;左手逆缠经胸前向下划弧至左膝上方,掌心向下,指尖朝右。眼神先随右手弧线而后曰视左前方(图2-111)。
&&&&& 5,上式不停,身向左转。左手经膝盖变勾手,向左上方领劲提起与肩同高;右手立掌合于胸中线,掌心朝左,指尖向上。眼先随勾手上领而后目视前方(图2-112)。
&&& 6.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右掌先逆缠向左,再向右拥臂外旋拉开,然后顺缠、松肩、坠肘、沉髋,上下、左右相合,掌心右斜下方,指尖向右斜前方。目视前方(图2-113)。
& 要点:与第八式要求一样。
& 第二十三式& 闪通背
&&&& 1.接上式,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在左腿不变,身体下沉:同时,两掌双顺缠向左膝上方搂膝,两掌心相对向里斜一上方,两掌指尖向前,左手在前右手在后。目视左膝前方(图2-114)。
&&&& 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仍在左不变:同时,两掌左顺右逆缠,向右平捋,与肩同高、同宽,左掌心斜上方,右掌心朝外斜下方,两掌指尖向左?日视左前方(图2-115)
&&&&& 上式不停,身体略F沉合劲,向左旋转,重心不变.同时,两掌左逆右顺先向右引,左掌缠至左膝上方,于肩平,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向右;右掌向下缠至下腹前,掌心朝左,指尖斜下方。目视右前方(图2-116)。
&&&&&& 4.上式不停,身体先向左后再向右旋转,重心随身向右旋转,由左腿移向右腿,左腿屈膝收至右脚左侧略前方,脚尖点地。同时,右掌先顺后逆向左、向上、向右划弧缠至右前方,掌心朝外,指尖向左前方;左掌顺缠向左、向下随身旋转缠至小腹前,掌心朝右,指尖朝前斜下方:目视左方向(图2-117)&
&&&&& 5,上式不停,身体先微向右转再左转,重心在右不变,左脚尖点地。左手先顺后逆缠,向右、向上、向左上掤,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指尖向右前方;右掌顺缠向下、向左划弧,至腹前与左膝相合。目视右前方(图2-118)。
&&&& 6.上式不停,身体先微下沉左转,重心不变,左脚尖点地:同时,随转身,右掌先顺后逆缠,向左、向上、向右上掤,掌心朝外,指尖向左前方;左掌顺缠向下、向左划弧合于左跨侧。曰视左侧(图2-119)&
&&& 7。上式不停,身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随转体,左腿屈膝提起。同时,左掌顺缠,向上划弧左膝上方,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右掌顺缠下按至右髋部,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2-120)。
&&& 8,上式不停,身体微右转,重心在右,左腿向左前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翘起。目视前方(图2-121)。
&&&&& 9.上式不停,身体微右转,重心移向左腿:同时,右掌顺缠向E,经胸前穿掌,掌心朝上,指尖向前;左掌逆缠向下划弧(也可变勾手),缠至左髋部后侧,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勾手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图2-122)。
&&& 10.上式不停,身体速向右转约180度,左脚尖内扣,右腿屈膝提起,身体右转,右脚震脚落地,提起左脚向左前方上步。同时,右掌内旋向右、向上搠,而后捋至额前上方,再向下逆缠于小腹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左;左(勾手变)掌向上、向前顺缠于身体左侧,再向上、向前逆缠向下与右掌交叉于腹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左手在E,右手在下。平视前方(图2-123、图2-124)。
&&& (1)动作2,两掌左顺右逆缠,向右捋.重心在左不变,身体右转塌腰松胯,周身相合:
&&& (2)左手向左上搠,与右手下沉腹前相合,或右手向右上掤,与左手下沉腹前相合。要以腰为轴,塌腰松胯:左右转动时下合于腹前的手要与膝相合,上搠时松肩沉肘。
&&& (3)动作9,右手顺缠向前穿掌时,劲起于右脚蹬地的反弹力,行于腿,与腰劲结合通过肩肘,贯穿于手指。
&&& (4)动作10,右腿提起向右转体180度震脚落地,右手与右脚要速随身转,周身协调一致,一气呵成:
&&& 1.动作4,重心转换,收步时,右髋部顶起,造成翘臀,笨象,步法不轻盈。
&&& 转换重心时,以腰为轴,髋关节放松,随身体旋转,手领脚随:
&&& 2.动作10,右腿提起向右转体180度落地震脚,右掌逆缠外翻,右腿提膝时跷臀,造成转体不灵活,立身不中正。
&&& 转体时,左脚尖内扣,屈膝松胯,腰劲下塌,右膝随转体自然提起,脚尖自然下垂。震脚时,上下一气呵成。
& 第二十四式掩手肱拳
&&& 1.接上式,身体微右转,重心移向左腿,身体T沉。同时,两掌双逆缠向下分掌左右掤开,左掌拥至左膝上方,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向右;右掌掤至右髋部右侧,掌心朝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2-125)。
& & 2.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右腿,身向左转:同时,随转体,右掌先逆缠后顺缠,握拳合于右腰间,拳心朝上;左掌顺缠合于胸前,掌心朝右前方,指尖向上。目视前方(图2-126)。
&&& 3.上式不停,身体微右转,重心移向左腿。同时,随转体,右拳逆缠,内旋速向右斜前方发出,心朝下;左肘随左掌逆缠向左后方发出,掌心朝下,与右拳有对拉之意:目视前方,余光看冲拳的方向(图2-127)。
&&&&要点:&与第十四式要求一样。
& 第二十五式六封四闭
&&& 1.接上式,身体微右转。同时,随转身,右拳变掌逆缠外掤右前方,掌心朝外,指尖向前;左掌逆缠向上与右掌相合,掌心右前方,指尖斜上方.目视右前方(图2-128)。
& && 2,上式不停,重心略右移,身体向左旋转,随转体,左脚尖外摆。同时,两掌右顺左逆,向左方下捋,右掌心朝前,指尖向右;左掌心朝下,指尖向右:目视右前方(图2-129)。
&&& 3.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左脚,提右膝向右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翘起。同时,两掌继续向左方捋。目视右方(图2-130)。
&&& 4.上式不停,身先左转而后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掌左逆右顺向左上方捋走弧线合于左肩前,两掌心朝前斜下方,指尖相对斜上方。目视右前下方(图2-131)。
&&&& 5.上式不停,重心不变,身体微下沉右转。同时,随转体,两掌相合走下弧线,下按右前下方,两掌心朝前斜下方,指尖朝前斜上方。同时,左腿随转体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图2-132)。
&&&要点:与第四式要求一样。
&&& 3.上式不停,重心移向左脚,提右膝向右方上步,脚跟着地,脚尖自然翘起。同时,两掌继续向左方捋。目视右方(图2-130)。
&&& 4.上式不停,身先左转而后右转,重心移至右腿。两掌左逆右顺向左上方捋走弧线合于左肩前,两掌心朝前斜下方,指尖相对斜上方。目视右前下方(图2-131)。
&&& 5.上式不停,重心不变,身体微下沉右转。同时,随转体,两掌相合走下弧线,下按右前下方,两掌心朝前斜下方,指尖朝前斜上方。同时,左腿随转体收于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前下方(图2-132)。
& 第二十六式单鞭
& 1.接上式,身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随转体,双掌顺缠,左掌向右顺缠,掌心朝上。指尖向右;右掌顺缠至左小臂上方,掌心朝上,指尖朝右。左膝随身转自然里合。目视两掌的方向(图2-133)。
&&2.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同时,两掌相合,身向左转,右掌逆缠变勾手经左掌心上提,与肩同高;左掌随身左转下沉于腹前,两肘应有外拥之意。目视右手前方(图2-134)。
&&& 3.上式不停,身微左转,重心完全移到右腿,左腿屈膝提起里扣。同时,左手合于腹前不变,右勾手上掤领劲不丢,上下相合。目视左下方(图2-135)。
&&& 4.上式不停,身体合劲下沉,左脚脚跟虚虚贴地向左铲出,脚跟先着地,脚尖自然上翘里合。同时,左掌下沉与右勾手相合,身体微左转。目视左方(图2-136)。
&&& 5.身体微右转下沉,重心由右移至左腿,身体左转。同时,随转体,右勾手领劲不变,左掌略顺缠合于小腹前,掤劲不丢,掌心朝上。目视前方(图2-137)。
&&& 6.上式不停,身向右转下沉。同时,左掌逆缠走下弧线,与右勾手相合胸前,掌心朝右,指尖斜上方。目视右前方(图2-138)。
&&& 7,上式不停,身向左转下沉?同时,左掌继续逆缠,向左膝上方划弧,搠圆,而后顺缠下沉与左足上下相合,掌心朝左斜前下方,指尖斜上方。两手、两足、两膝随身体下沉相合,上下也要合。目视前方(图2-139)。
&&& 要点:与第五式要求一样。
& 第二十七式云手
&&& 1.接上式,身体微右转下沉,然后身体向左旋转,重心微向左移。同时,右掌随转体勾手变掌顺缠,下沉划弧于小腹前,掌心朝左,指尖向前斜下方,重心在左不动;左掌微逆缠外掤掌心朝外,指尖朝右前方。目视右方(图2-140)。
&2.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左转体下沉,重心移至右腿,身体向右转。同时,右掌随转身向左转先顺缠后逆缠,向上外拥至右前方,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向前斜下方;左掌顺缠下合于小腹前,掌心朝右,指尖朝前下方。目视左方(图2-141)。
&&& 3.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右转下沉,重心移至左腿,身体向左转,随转体收右腿右脚并步于左脚内侧,脚尖着地。同时,左掌随转身向右转,先顺缠下沉,后逆缠向上外掤至左前方,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向前;右手顺缠下沉合于小腹前,掌心朝左,指尖朝前斜下方。目视右方(图2-142)。
&&& 4-上式不停,身体微向左转,重心右移,再向右转提左腿向左开步?同时,随转体,右掌先顺后逆向上掤至右前方与肩同高(或略高于肩),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向前:左掌顺缠下沉合于小腹前,掌心朝右,指尖朝前斜下
方。目视左方(图2-143):
&&& 云手要以腰部的旋转,来带动上下虚实变换,两手高不过眉,低与腹平,在身体前左右顺逆缠绕时,以腰为轴,与下肢重心变换要协调一致。并步为提右脚收于左脚内侧,后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再向左开一步,循环往返,一般采用三并三开。
&&& 1.云手时,两手在体前分别向左右两侧划圆,没有结合步法的收与开,造成手快脚慢,上下不协调。
&&& 当右手上拥,左手下合于小腹前时,步法应向左开一步;左手顺缠变逆缠上拥,右手合于小腹前时,右脚收于左脚内侧并步,依次往返。
&&& 2.动作3,云手时,重心移向左腿,右脚收于左脚内侧,右髋部顶起,造成转换不灵活,立身不中正。
&&& 当转换重心时,以腰为轴,右髋部下塌放松,随转体,手领身随,右脚自然收于左脚内侧,虚步点她。
&&& 3.云手时,右手逆缠向上搠时,肘关节上翘,造成架肩;左手逆缠上拥时,同理。
&&& 右手逆缠上搠时,松肩沉肘,腕关节放松,以手领肘领肩。
第二十八式& 高探马
&&& 1.接上式,身体先微向右转下沉,重心移向左腿,身体向左转,随转体左脚尖略向左外摆。同时,左掌先顺后逆外翻上拥胸前,掌心朝下,指尖向右;右掌顺缠下沉,经小腹向上交叉于胸前,与左掌相合,掌心朝左斜上方,指尖向前斜下方。同时,右脚收于左脚内侧略靠前,脚尖点地。目视右前方(图2-144)。
& && 2.上式不停,重心在左不动,提右腿向右后方开步。同时,右臂随身体下沉微向左引劲。目视右侧(图2-145)。
&&3.上式不停,重心在左不变,身体微右转。同时,随转体,右掌逆缠向右髋部外拥,掌心朝下,指尖朝前;左掌就势逆缠外拥左肩前,掌心朝外斜下方,指尖向右前方。目视右前方(图2-146)。
&&&& 4.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右转,重心在左不变。同时,随转体,右掌顺缠屈臂,上搠至身体右侧与肩平,掌心朝前,指尖斜上方;左掌微顺缠与右掌相合,掌心朝右斜上方,指尖朝前。目视右前方(图2-147)。
&&5.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重心右移,提收左脚于右脚内侧略前,脚尖点地。同时,右掌经胸前,顺缠向右侧推掌,与肩同高,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朝上;左掌顺缠下沉合于小腹前,掌心朝上,指尖朝右。目视右前方(图2-148)。
& & (1)动作2,右脚向右后方退步时,周身放松,屈膝松胯,腰劲下塌,右脚经左脚内侧向右后方开步;两掌逆缠上下展开搠圆,松肩沉肘,上下要协调一致。
2)动作5,中右掌推出、左脚撤步和右掌推出、左掌里合下沉的动作,要以腰为轴,转体
推掌,周身一致,松肩沉肘,劲贯穿于右掌。
&&& 1.动作l,转体时,左掌先顺后逆外翻上拥胸前,右掌顺缠下沉,经小腹向上交叉于胸前,与左掌相合,右脚收于左脚内侧略靠前,脚尖点地,右髋部顶起,身体前倾。
&&& 转体上步时,右腿提膝松胯,髋部放松,松肩坠肘,立身中正。
&&& 2.动作4,转体时,右掌顺缠屈臂上掤至身体右侧与肩平,腕关节过紧,造成挑肩上。
&&& 转体时,右掌顺缠屈臂上搠至身体右侧与肩平,松肩沉肘,腕关节放松:
第二十九式右擦脚
&&& 1.接上式,身向右转,重心在右不变。同时,随转体,右掌& 逆缠外掤,掌心朝右,指尖朝前;左掌逆缠向右上方上拥,与41& 掌相合,掌心朝右斜下方,指尖斜上方。目视右前方(图)-149)。&&&&
&& 2上式不停,身体下沉微向左转,重心不变。同时,随转体,两掌左逆右顺向左下捋,右掌缠至右髋前,掌心朝前斜上方,指尖朝右斜前方;左掌
缠至左髋左侧,掌心朝下,指尖朝右。目视右前方(图2-150)。
3.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左旋转。同时,随转体,右掌顺缠向左、向上缠至胸前,掌心朝左斜上方,指尖朝前斜下方;左掌先逆后顺缠,向左、向上,与右掌交叉胸中线,左掌在上,掌心朝右斜前方,指尖斜上方。重心随左掌向上划弧时,左脚提起向身体右前方盖步,脚外掌先着地,然后重心移向左腿。目视前方(图2-151)。
&&&&& 4。上式不停,身体微下沉,重心不动。同时,两掌相合逆缠向外略上搠,两掌心朝前,指尖相对斜上方,松肩沉肘塌腰(左掌在里,右掌在外)。目视前方(图2-152)。
5。上势不停,重心完全落于左脚,右腿向右侧速向上踢。同时,两掌向左右两侧下打,两掌心朝下,右掌心合力拍击右脚面。目视右前方(图2-153)。
& (1)动作3,两掌两脚交叉相合,周身放松,两掌上搠,身体微下沉,左腿重心沉稳。
&&& (2)动作5,两掌由上而下,与右脚迅速上踢合力击拍,周身完整一气,右脚上踢时,脚面绷直,左脚重心要稳。
& 1.动作3,左掌与右掌交叉胸中线,左脚提起向身体右前方盖步时,盖步已形成,两掌还在空中划弧线,造成脚快手慢。
&&& 左脚提起向右盖步时,手领身随,右手带左脚向右侧盖步,同时右手与左手交叉于胸前,腰劲下塌。
&&& 2.动作4,身体微下沉,两掌相合,逆缠向外略上搠时,腕关节过紧,肘尖翘起,造成架肘。
& 身体微下沉,两掌相合,逆缠向外略上掤时,松肩沉肘,塌腰,腕关节放松。
第三十式左擦脚
&&& 1.接上式,身体向右转,重心不变,右脚落于左脚左侧,与肩同宽,脚跟着地。同时,两掌双顺缠交叉合于胸前,左掌在里,掌心朝右,指尖朝上;右掌在外,掌心朝左斜下方,指尖斜上方。目视前方(图2-154)。
& &&2。上式不停,身体继续向右旋转,重心移向右腿,身体下沉。同时,两掌相合,逆缠向外略上掤,两掌心朝前,指尖相对斜上方,松肩沉肘,塌腰。目视左前方(图2-155)。
&&& 3.上式不停,重心完全移向右腿,左腿向左侧速上踢。同时,两掌向右、左两侧下打,两掌心朝下,左掌合力拍击左脚面。目视左前方(图2-156)。
& &&要点& & (1)动作1,身向右转体时,身体下沉,右脚右方落地时,要自然,落在右前方。
&&& (2)动作3,两掌由上而下,
与左脚迅速上踢合力击拍,周身完整一气,左脚上踢时,脚面绷直,右脚重心要稳。
&&& 右擦脚拍击完后,接左擦脚时,右脚落于左脚前方,后转体,双腿扭在一起,使下一个动作无法进行。
&&& 右擦脚拍击完后,接左擦脚时,右脚落于左脚右侧、与肩同宽,脚跟着地,屈膝松胯,腰劲下塌,手到脚到身形到,以腰为轴。
&第三十一式左蹬一跟
&&& 1.接上式,身体向左旋转180度,以右脚跟为轴脚尖里扣,左脚随转体下落于右脚左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掌双顺缠,交叉合于腹前,右掌在里,左掌在外,两掌心朝下,右掌指尖朝左,左掌指尖朝右。目视前方(图2-157)。
&&& 2、上式不停,重心在右不动,身体略下沉。同时,两掌同时向身体左右两侧逆缠分开,掌心都朝外斜下方,指尖朝前,目先右后平视前方(图2-158)。
& &&3、上式不停,重心在右不动,提左腿。同时,两掌双顺缠,交叉相合腹前,身体略下沉,与两掌握拳合力,右拳在外,左拳在里,两拳心朝里:目视左前方(图2-159)。
& &&4、上式不停,左脚快速向左侧蹬出发力。同时,两拳向左右两侧发劲,两拳心斜下方。目视左侧(图2-160)。
&&& (1)动作1,拍脚后,身体微下沉,重心在右腿要稳,转体自然放松,两臂合劲拥开,不丢不顶。
&&& (2)动作3,身体放松下沉,屈膝松胯,提左腿,两掌下合,肘尖外掤,与左膝相合,蓄而待发。
&&& (3)动作4,右腿重心要稳,左脚侧蹬与两臂展开同时发劲,要协调一致。
&&& 动作4,左脚快速向左侧蹬出发力,两拳向左右两侧发劲时,四肢过于伸直,右腿髋部过直,造成站不稳,立身不中正。
& & 左脚快速向左侧蹬出发力,两拳向左右两侧发劲时,松肩坠肘,屈膝松胯,立身中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式太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