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亚欧大陆地形图知识总结

Our Local Area知识点总结(仁爱七下)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Unit&6&&Our&Local&Area知识点总结(仁爱七下)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Unit&6&&Our&Local&Area知识点总结(仁爱七下)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Unit 6& Our Local Area
Topic 1& I have a nice house
in front of
hear from sb.
for a while
go upstairs
have a look
play with a ball
on the second floor
look after
Why not go upstairs and have a look?
&(1) go upstairs&&&&&&& go downstairs
&(2) have a look
have a look at
have a walk
have a bath
have a swim
have a talk
have a rest
&(3) Why not+?Why don’t +
+ + Ok, let’s/All right./That’s a good idea.
Please give it back soon.
give …back:(=return)give back
&& /give back the book.
&& give it back / give them back
put away, put on, try on, take off,
3.Let’s play computer games for a while.
play computer games
Let’s …=Let us
4.My pet dog plays with the ball everywhere.
everywhere=here and there
&&&&&&&&&&&
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 play volleyball
&5.There is a watermelon and lots of apples in the box.
lots of =a lot of
There are a lot of students in that school. =many
There was a lot of snow last year.(=much)
There’s a lot of rice in the bag.(=much)
There beHave
"/"there behave There are four windows in the classroom =The classroom has four windows. The house has eighteen floors.=There are eighteen floors in the house.
Topic 2& I am your new neighbor.
a parking lot
at the street corner
play the piano
knock atthe door
hear sb. doing sth.
at the end of
in the suburbs
according to
What’s your home like?
likebe like, look like
I’m looking for a grocery store.
Are you looking for your pen? Yes, I am.
Can you help me find my bike?
Please find out who broke the window.
3.There is one in front of our building.
&& in front of
&& in the front of
&& There is a tree in front of the classroom..
The teacher is standing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room.
4.What’s the matter?
& What’s up?/What’s wrong?/What’s going on?
5.People enjoy living in a house with a lawn and a garden.
&& enjoy doing sth.Enjoying
&& He enjoys reading novels.
6.I hear you playing the piano beautifully.
& hear sb. doing sth..
& I hear them singing songs in the next room.
&7.Hello, this is Mrs. Wang speaking.
& Iyou, thisthat
& This is Mary (speaking).
& Who’s that (speaking)?
&8. The kitchen fan doesn’t work.
My clock doesn’t work.
Topic 3 Is there a supermarket around here?
thousands of
a public phone
the way to the station
be far from
traffic lights
across from
betweenand
the information desk
on the lefton the right
Excuse me, how can I get to the library?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turn.
turn rightleft= turn to the right (left)()
turn (turning)
at the first turning
Turn right at the second turn.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Thank you anyway.
Thank you all the same./Thank you anyhow.
You need to take No. 718 bus here.718
needneed to do sth. You need to have a good rest.
&&&&&&& needneedn’tYou needn’t drive so fast.
Every year thousands of people get hurt or die in road accidents.
hundredthousandoftwo hundred bookshundreds of books
five thousand treesthousands of trees
If everyone obeys the rules, the roads will be much safer.
much safer& mucha little
The earth is much bigger the moon.
Are you feeling much better today?
Tom is a little taller than his mother.
If you are hungry ,you can buy some food in the shop.
If he comes , I will tell you .
Is there a … near here?
Where is the … ,please ?
Do you know the way to… ,please?
Which is the way to … ,please?
How can I get to …?
Can you tell me the way to…?
Can you find the way to …?
I want to go to…& .Do you know the way?
It’s over there .
It’s next to the …
It’s across from…
It’s behind the …
It’s between … and … .
Walk/Go along this street.
It’s about …meters from here.
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ft.
Walk on and turn right.
: poor &tall &great &glad &bad
great () greater() greatest()
wide () wider () widest ()
3)-y, -er, -ow, -ble -er
clever() cleverer() cleverest()
-y , -ier -est &&& .
happy () happier () happiest ()
big () bigger () biggest ()
beautiful () difficult () more beautiful () more difficult ()
most beautiful () most difficult ()
goodbetterbest
manymoremost
muchmoremost
badworseworst
little& &lessleast
ill worseworst
farfarther(further) farthest(furthest)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没有相关教案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七下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 对环境的察觉
  第一节 感觉世界
   1.人的感觉。
   (1)人体具有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如温度、气味、颜色、
  声音,等等。
  (2)人的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鼻及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生物的感觉器官能够感受不同刺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激的原因在于:感觉器官中有不同的感受器。
  2.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3.嗅觉的形成过程。
   环境中物质的气味刺激鼻腔中的嗅神经末梢(嗅觉感受器),嗅神经将物质的气
  味刺激传到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从而形成嗅觉。
   嗅觉特点:嗅疲劳;嗅适应;嗅觉敏感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
   4.舌和味觉。
   (1)舌具有味觉功能,可以感知酸、甜、苦、咸等各种味道。舌感觉的过程是:舌乳
  头一味蕾一味觉细胞。
   (2)舌的不同部位对酸、甜、苦、咸等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不同:对苦味最敏感的区
  域是舌根,甜味是舌尖,酸味在舌两侧的中间部位,咸味则在舌两侧的前部。
   (3)味觉感受器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
  产生的感觉;味觉、嗅觉等各种感觉密切相关。
  第二节 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
   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
   传播形式:声波。
   传播速度: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传播介质有关。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
  快;声音在固态物质中传播得最快,液态其次,气态最慢。在空气中(150C),传播速度
  为340m/s。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 
第三节 耳和听觉
  1.耳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 能
外&& 耳廓 收集声波
耳&& 外耳道
声波进入外耳道后撞击鼓膜
  结构&&&&
与咽鼓管连通
   听小骨 &骨性传导、放大振动
内有听觉感受器,把振动转化为声音信号
耳&&&前庭&&
&内有位觉感受器
  半规管 &内有位觉感受器
     2.听觉的基本知识。
   (1)听觉的形成:声波通过耳廓一外耳道一鼓膜一听小骨一耳蜗一听神经一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听觉的减弱与丧失:人的听觉与人的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听觉能力越弱,直到丧失。
   鼓膜、听小骨受到损伤或发生障碍会造成传导性耳聋;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
  关的神经损伤会造成神经性耳聋。
   (3)人的听觉:人类的听觉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可以听到频率在20赫到20
000赫之间的声音。据此,人们将低于20赫的声音称为次声,超过20 000赫的声音称为超声。
  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其单位为赫兹。
   不同的动物,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不同。
   3.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我们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响度。距离声源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响度用分贝来表示,分贝是声音大小的单位。
   音色:曾叫音品,是人们对声音质的感觉。音色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以及发声的方法等有关。
   4.噪声。
  狭义上讲凡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所发出的声音,均属于噪声;从声波对人的干扰讲,凡是环境中不需要的声音都可判定为噪声。
   预防噪声: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耳朵处减弱。
  第四节光和颜色
   1.光源。 正在发光的物体。
   2.光传播的特点。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固体、液体、气体)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最快,空气中次之,水中最慢;在真空中的速度为3&10’千米/秒。
   3.光的色散。
   白光是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多种单色光组成。
   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决定的。(其他色光被吸收)
   白色物体可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则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光线。
   在科学上,人们往往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路线与方向,称为光线,其中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第五节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均匀的物质射向另一种均匀的物质时,光会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发生传播方向的改变,从而又返回到原先的物质中的现象。
   (2)特点——光的反射定律。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分类:根据反射面的情况不同,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使我们从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物体。光在反射时光路可逆。
(4)应用——平面镜成像规律:像和物等大,像和物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
   生活中的应用:一是成像,二是改变光路。
   2.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射向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特点——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入射光
    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当光从其他透明物质斜射人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或减小。
  第六节眼和视觉
  1.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对光线有汇聚作用&&&
放大镜&&&&&
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近视镜  2.焦点和焦距。
   (1)主光轴: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连线。
   (2)光心:位于透镜的中心,光通过它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汇聚在一点,这个点叫焦点(F)。
  凸透镜有2个焦点。
   (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 (5)每个凸透镜的焦距是一定的。
   3.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V:像到凸透镜的距离)
  物距U&&
像的性质&(倒立或正立实像或虚象放大或缩小)&&&&
应用(P24)
  f&v&2f&&&
&倒立实像缩小&&&&&&&&&&&&&&&&&&&&&&&&&&&&&&&&
倒立实像等大&&&&&&&&&&&&&&&&&&&&&&&&&&&&&&&&&&&
/  f&u&2f&&&&v&2f&&&&&&倒立实像放大&&&&&&&&&&&&&&&&&&&&&&&&&&&
幻灯机、投影机&&&
无&&&&&&&&
无无无&&&&&&&&&&&&&&&&&&&&&&&&&&&&&&&&&&&&&&&&&&&&
U&f&&&&&&&&&&&&&&&&
正立虚象放大&&&&&&&&&&&&&&&&&&&&&&&&&&&&&
放大镜  4.眼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眼睑&&&&&&&&&&&&&&&&&&&&
随时闭合,保护眼睛
  附&&&&
睫毛&&&&&&&&&&&&&&&&&&&&&&遮挡雨水、灰尘
  属&&&&
泪腺、鼻泪管&&&&&&&&&&&&
分泌泪液,润滑,除尘杀菌;与鼻子相通
  结  构&&&
眼肌&&&&&&&&&&&&&&&&&&&&&
使眼球灵活转动
&&&&&&&&&&&&&&
角膜&&&&&&&&&&&&&&&&&&
和房水、晶状体、玻璃体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膜&&&&&&膜&&&&
巩膜&&&&&&&&&&&&&&&&&&
坚韧外壳,保护眼球
&    &&&&&&&&&&&&&虹膜&&&&&&&&&&&
中央是瞳孔,可根据光线强弱调节瞳孔的大小
     &&&&&内&&&&&脉络膜&&&&&&&&&&&&给眼球提供营养
   &&&&&&&
视网膜&&&&&&&&
上有感光细胞,接受光刺激,产生兴奋
睫状体&&&&&&&&&&&&&&&&&&&&
&睫状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改变眼球的焦距
内容物&&&&&&
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和角膜一起形成折光系统
    5.视觉的形成。
  光线通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视网膜上成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6.人类的视觉限制。
   (1)近视: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晶状体曲度过大,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前,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远处物体的光线经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后,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3)色盲:人类不能辨别颜色的现象,它是由先天遗传决定的。
   根据不能辨别的颜色种类,色盲可以分为红色盲、红绿色盲、黄蓝色盲和全色盲。
   (4)保护眼睛:近视大多数是因为长期用眼不科学造成的。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应该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
  第七节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1.信息的含义与重要性。
   信息反映的是事物的状态、特性和变化,人类总是根据所获得的信息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及行为方式。
   2.信息获取、利用的途径与技术。
   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储存等都有许多办法。
   通过人类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获得信息,借助各种工具可以获得更加准确、全面的间接信息。
   用于获取、传递、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技术称为信息技术。
   3.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电磁波。
   电磁波包括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除了在信息传播中广泛应用外,还有许多其他用途。
  光也是电磁波中的一员。
  第二章 运动和力
  第一节 运动和能的形式
   1.运动的多种形式。
   物质有许多不同的运动方式,如机械运动、声运动、光运动、电运动、热运动、生命运
  动等。
   2.能的多种形式。
   动能: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动能。
   势能:物体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时所具有的能称为势能。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会判断各种形式的能,如动能、势能、化学能、电能、声能、光能等,并知道它们的应用。
  第二节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机械运动的特点是物体位置发生变化。
   2.参照物。
   研究某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
   3.机械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某物理量是否与某个因素有关时,控制其他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实验方法就叫控制变量法。
   5.速度和平均速度。
   (1)速度。
   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计算公式为V=S/t
   (2)平均速度。
   当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时,由公式V=(S1+S2+…+SN)/(t1+t2+…+tN)算出来的速度。
  第三节力的存在
   1.力的作用效果。
   (1)改变物体的形状。
  (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和物体运动的方向。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当甲物体对乙物体有力的作用时,乙物体也会对甲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3.弹力。
   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单位符号是N。
   5.测力计。
   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
  第四节力的图示
  1.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图示。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
  第五节物体为什么会下落
   1.重力。
   (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方向:竖直向下。
   2.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计算公式为G=mg
  第六节摩擦的利和弊
   1.摩擦力。
   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产生的阻碍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力。
  2.增大摩擦的方法。
   (1)增大压力。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减小摩擦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第七节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原来静止的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有速度的大小和运动方向的性质。
  第八节二力平衡的条件
   1.二力平衡。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2.二力平衡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三章 代代相传的生命
  第一节 动物的生命周期
   1.动物的生命周期。
   动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这些生长时期组成动物的生命周期。
   2.动物的寿命。
   动物经历生命周期的时间长度。
   3.动物延续种族的方法。
   包括人类、青蛙、蝗虫等动物,其延续种族的方法是生殖。生殖使动物的种族不随个体的死亡而灭绝。
   4.人类、青蛙、蝗虫等的生长发育过程。
   (1)人类: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胚胎期一胎儿期一婴儿期一幼儿期一儿童期一青春期一中年期一老年期。
   (2)青蛙: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蝌蚪一幼蛙一成蛙。
   变态发育:幼体和成体在生活环境和形态结构上有很大变化的发育类型。
   (3)蝗虫: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若虫一成虫。(不完全变态发育) .
   若虫:除形体大小和生殖器官未成熟外,其余与成虫相似的幼虫。
   (4)蝴蝶:精子+卵子一受精卵一幼虫一蛹一成虫。(完全变态发育)
  第二节新生命的诞生
   1.生命的起点。
   精子与卵子结合生成的受精卵。
   2.受精。
   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场所:输卵管。
   3.精子和卵子(卵细胞)的来源。
   都是由人类的生殖系统产生,其中男性的睾丸产生精子(睾丸也产生雄性激素),女性的卵巢产生卵子(卵巢也产生雌性激素)。
   4.排卵。
   成熟的卵细胞从卵巢中释放出来,进入一侧的输卵管的过程。
   5.妊娠期。
   从卵细胞受精到胎儿出生之间的一段时间。人类妊娠期约为280天,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受精卵沿输卵管下行阶段:约4~7天;所需营养来自于卵黄。
   (2)胚胎阶段:着床后开始的前8个星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3)胎儿阶段:从第九个星期到出生;通过脐带和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
   6.分娩。
   胎儿从母体产出的过程。分临产阵缩、生产和胞衣(将胎盘和其他囊膜推出子宫)三个阶段。
  第三节走向成熟
   1.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共分四个时期:
   婴儿期:从出生到1岁。
   幼儿期:包括幼儿前期(1—3岁)和学前期(3~6或7岁)。
   儿童期:又叫小学年龄期,约6或7~11或12岁。
   青春期:约10~20岁。
   2.青春期。
   由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
   (1)主要特征: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
   (2)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男遗精,女月经。
   3.第一性征和第二性征。
   (1)第一性征:男女在生殖器官上的差异。
   (2)第二性征:男女除生殖器官外表现出的性别上的差异(进入青春期后出现,由性激素调节控制)。
   ①男性:长胡须,喉结突出,嗓音变粗,肩宽骨盆窄,长出腋毛和阴毛。
   ②女性:乳房隆起,皮下脂肪较多,嗓音变尖,肩窄骨盆宽,长出腋毛和阴毛。
  第四节动物新老个体的更替
   1.动物的两种主要生殖方式: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1)有性生殖:通过精子和卵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2)无性生殖:不需两性生殖细胞,母体能够直接产生新个体。
   2.动物有性生殖的受精类型和胚胎发育方式。
   (1)受精类型:体外受精;体内受精。
   (2)胚胎发育方式:卵生、胎生、卵胎生。
   3.动物无性生殖的类型。
   分裂生殖;出芽生殖。
   4.人的衰老。
   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1)衰老表现:视力衰退,心跳减慢,听力减退,反应变慢,体力下降,呼吸增重,肌肉萎缩干瘪,骨骼退化等。
   (2)延缓衰老的方法:心情愉快,适当运动锻炼,合理饮食与营养等。
   5.人的死亡。
   (1)特征:心脏、肺、大脑停止活动。
   (2)标志:大脑停止活动(脑死亡)。
  第五节植物的一生
   1.种子。
  (1)种子结构:种皮、胚(含胚根、胚芽、胚轴、子叶)、胚乳(某些种子在形成过程中消失)。
  (2)种子分类:依据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或无胚乳种子;依据子叶数目可分单子叶或双子叶植物种子。
  (3)种子萌发:
   ①条件: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和氧气、适宜的温度。
   内在条件:饱满的活种子,完整胚,去休眠。
   ②种子萌发时各部分的变化:胚根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2.芽。
   未发育的茎叶或花称为芽。
   (1)芽的分类:依据将来发育成的结构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依据着生部位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腋芽)。
   (2)叶芽的结构:生长点、叶原基(幼叶的雏形)、幼芽(幼叶)、芽轴、芽原基(芽的雏形)。
   (3)顶芽发育和侧芽发育的关系:顶芽在生长上占有优势,顶芽的存在抑制侧芽的生长(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从顶芽开始,沿茎下行而逐渐减小,终至全部消失,两侧枝也随着顶端优势的逐渐消失而次第发展起来。侧枝上的顶芽也存在着对侧枝上侧芽的优势。切去顶芽,侧芽不受抑制,于是侧芽就发展起来了。
   3.花、果实、种子的关系。
   (1)花的结构: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构成。
   花的主要结构:雌蕊和雄蕊,它们分别产生卵细胞和精子。
   (2)传粉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
   4.植物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一幼苗生长发育一成株开花结果一死亡
  第六节植物生殖方式的多样性
   1.植物的有性生殖。
   (1)开花:萼片花瓣张开,雄蕊伸长花药裂开,雌蕊伸长柱头分泌黏液的过程。
   (2)传粉。
   ①定义:花粉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②类型:自花传粉(接受同一朵花的花粉),异花传粉。
   ③异花传粉:按媒介(风、昆虫、水等)的不同可将花分类:
   虫媒花:花冠芳香鲜艳(香气比颜色对昆虫有更大吸引力)、甘甜花蜜。
   风媒花:花被小或退化,无香味和蜜腺;花粉多轻而干燥,柱头呈羽毛状或具分叉。
   (3)双受精:两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两个极核融合,分别形成受精卵和受精极核。这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现象。
   2.植物的无性生殖。
   (1)类型:孢子繁殖、营养繁殖、组织培养。
   (2)营养繁殖:①定义:用营养器官根、茎、叶进行繁殖。
   ②举例:马铃薯块茎、番薯块根、秋海棠的叶等。
   ③优点:可保持优良性状且繁殖快。
   ④常用方法:分根、压条、扦插、嫁接。
   第四章 不断运动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4.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1)太阳东升西落:由于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因此太阳相对于地球自东向西运动,所以在地球上看太阳是东升西落。
(2)昼夜交替: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瞬间,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被照亮的一半为白昼,背着太阳的一半为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就不断地更替。
   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构成。
   (1)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昼变成夜的界线。
   (2)晨线:随着地球的自转,逐渐由夜变成昼的界线。
  第二节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
   世界上不同的地区(不同经度)在同一时间时刻不同的现象,它是人为规定的。例如:杭州是中午12时,英国伦敦才4时。
   2.时区的划分。
   (1)时区:分区计时制把全球划分成24个150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
   (2)划分法:以中时区为标准向东、向西各划分12个时区,其中东十二区与西十二区重合,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
  中时区(零时区):以O。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15。经度宽的地区。
  东时区:中时区的东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东一区、东二区等。
  西时区:中时区的西边分成12个时区,依次为西一区、西二区等。
  东、西十二区:都以180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7.50。
   3.区时。
  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即区时,又叫标准时。例如:伦敦所在的O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所以伦敦的地方时就是中时区的区时;北京在东八区,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1200的地方时。
   (1)区时的计算原则:
  东加西减: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加上时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减去时差(因为东边时区的区时总是要比西边时区的区时早)。
   (2)时差的计算原则:
   同区相减,异区相加: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均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
  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
  之和(因为相邻两个时区间的区时相差1小时。不同时区的两地,间隔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处的地方时。
(2)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的区时,即东经1200经线的地方时。
   5.日界线。
   以1800经线为基线,有几处转折的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
   (1)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2)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
   (3)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反之就要减去一天。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1.地球的公转:地球绕日不停地旋转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①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②夏至后直射点虽南移但直射点还在北半球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③秋分后直射点继续南移但直射点在南半球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④冬至后直射点虽北移但直射点还在南半球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在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时间其分布是不同的,就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来看,它的分布总是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达到最大值,冬至日达到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达到最大值,夏至日达到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但回归线上只直射一次。
  4.昼夜长短的变化:(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全球昼夜等长
  ①昼长&夜长,且昼越来越长
  春分 ②极昼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昼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昼
  夏半年 夏至 ①昼长&夜长,但昼越来越短
  ②极昼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 秋分 ①夜长&昼长,且夜越来越长
  ②极夜范围由北极点向北极圈扩大,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半年 夜最长;北极圈内全为极夜
  冬至 ①夜长&昼长,但夜越来越短
  ②极夜范围由北极圈向北极点缩小
  春分 全球昼夜等长
  (5)五带的划分:
第四节 日历上的科学
   1.年、月、日的科学概念。
   (1)人们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的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了“年”的概念。
   (2)人们根据月亮绕地球公转,产生朔望,形成“月”的概念。
   (3)人们根据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昼夜交替的现象形成了“日”的概念。
   2.历法的种类。
   (1)阳历:
  ①阳历又称为太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它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历法,所以又叫公历。
  ②置闰方法(闰日):凡公元年数能被4整除的是闰年,但当公元年数后边是带两个“0”
  的“世纪年”时,必须能被400整除的年才是闰年。(如:1600年是闰年,1700年、1800年、1900年皆不是闰年,2000年是闰年)
  ③公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公历闰年多出1天安排在2月,平年2月28天,闰年就29天。
   (2)阴历:是根据月相圆缺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来制订的。
  (3)阴阳历:
  ①兼顾月亮绕地球的运动周期和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周期而制定的历法。阴阳历月的平均长度接近朔望月,年的平均长度接近地球的公转周期,是一种“阴月阳年”式的历法。它既能使每个年份基本符合季节变化,又使每一月份的日期与月相对应。
  ②置闰方法(闰月):由于地球公转周期比12个朔望月的日数多,而比13个朔望月短,古代天文学家在编制农历时,为使一个月中任何一天都含有月相的意义,即初一是无月的夜晚,十五左右都是圆月,就以朔望月为主,同时兼顾季节时令,采用十九年七闰的方法:在农历十九年中,有十二个平年,每一平年十二个月;有七个闰年,每一闰年十三个月。
  ③农历平年是354天,农历闰年是384天,农历闰年不闰日,而是闰月。
   3.二十四节气。
(1)节气就实质而言属于阳历范畴,从天文学意义来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时间约隔半个月。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
   (2)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第五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
   1.地球内部结构。
   地壳:厚约0~17 km。
   地幔:厚约17~2 900 km,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地核:厚约2 900—6 371 km,分为外核和内核。
   2.软流层与岩石圈。
   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深约50~250
km的范围内,据推测是由于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产生高温异常,将岩石熔融后形成的。这里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为岩石圈。
   3.火山和地震:地球内部能量强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4.火山。
   (1)结构:由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组成。
   (2)喷发物:有气体、岩浆和火山灰喷发物。
   (3)分类:按活动情况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
   (4)分布:环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火山带、东非火山带、大西洋海底火山带。
   (5)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益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提供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
  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
   ②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
   5.地震。
   (1)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①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
   ②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
   ③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
   ④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2)分布: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带。
   (3)防震自救的措施。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要冷静、快速地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
  第六节地球表面的七巧板——板块
   1.大陆漂移说。
   地球的岩石圈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2.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3.板块与地壳活动。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4.板块运动。
   (1)板块张裂(生长边界)地区。
   裂谷或海洋(例证:大西洋、东非裂谷)。
   (2)板块相撞(消亡边界)地区。
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例证: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②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例证:喜马拉雅山系、阿尔卑斯山系)。
  第七节地形和表示地形的地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常见的地形。
  地形类型 特 征
  山地 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丘陵 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平原 海拔200米以下,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海拔500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大
  盆地 中间低,四周高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各种地形。
   (1)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山峰;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
  山谷(山谷水向中部集中)。
   (8)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9)等高线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降低,表示洼地。
   4.地形的变化。
   (1)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
  地壳运动 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
  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形发生急剧变化
   (2)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坦,具有广泛性和持续性。
   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 侵蚀——高山削低 搬运
  堆积——低谷填平
(3)地形是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欧大陆地理中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