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我在灰烬中等你2》全文的广州日报电子版版或者在线阅读全文的网址 谢啦谢啦

食仙txt下载,食仙txt电子书全集下载_全文|全本_华夏小说网
食仙TXT下载
& 食仙txt全集下载◎ ( ← 请直接点击下载食仙txt电子书,不要使用右键"目标另存为" )
食仙下载介绍
食仙txt章节列表(点击后可在线阅读)> 读书推荐:《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版
阅读 550|回复 4
读书推荐:《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版
下载《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版 ( 06:20:13)
标签:三井财团 三井物产 三井帝国在行动 综合商社 中国
分类:读《三井》有感!(推荐)
请读者从以下网址下载
交流QQ群:102964
《三井帝国在行动》(WORD格式):
http://ishare..cn/cgi-bin/fileid.cgi?fileid=4403126
《三井帝国在行动》(PDF格式):
http://ishare..cn/cgi-bin/fileid.cgi?fileid=4403134
《三井帝国在行动》(UMD格式,手机电子书):
http://ishare..cn/cgi-bin/fileid.cgi?fileid=4434610
草根网(PDF):/bullent_detail.aspx?ID=110
祖国网(Word): /bbs/thread-.html
茶乐网(PDFWordUMD):http://www.tea6.org/blog/post/106.html
《三井帝国在行动》 ——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 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都是三井财团体系的重要成员,在他们看似激烈竞争的背后,却有着更多的共谋。
——— 从基础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到能源矿产,三井财团已经在中国展开了令人震惊的精妙布局,中国企业已经被三井层层“捆绑”。
——— 陆、海、空三位一体的准军事化财团体制始终是日本经济的脊梁,而不被中国人所知,到了该研究日本的时候了!
——— 一位深入三井财团12年,高喊“向日本学习”而“让日本畏悸”的中国人,揭开鲜为人知的内幕,并宣称“日本不再有秘密!”
阅 读 提 示
——中国著名的国有企业 “上海宝钢”怎么被日本财团称为他们的成员企业了呢?
—— 创建了“新浪网”的四通集团曾经“与巨人同行”,却被业界称为“引狼入室”,这个巨人和狼到底是谁呢?
—— 你知道谁曾经打造了索尼公司,又宣称将上海广电集团再打造成一个“中国的索尼”吗?
—— 东芝与索尼在蓝光DVD标准上的竞争不过是演给外人的一场戏,其实他俩是一家人,谁又是这个家的家长呢?
—— 日系手机真的全都败走中国了吗,还是另有图谋?这是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你清楚这盘棋的对手是谁吗?
—— 为什么日本媒体把中国的“和谐号”列车称为“异乡的新干线”,这又与“台湾新干线”有什么联系呢?
—— 在中国航油集团输掉5.5亿美元的一盘赌局中,谁是那个麻将桌上“3对1”的幕后庄家?
——“丰田汽车”真的是丰田家族创建和经营起来的公司吗,还是另有其人?暗中布局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又是谁?
—— 谁在背后为东芝撑腰,以42亿美元吞下了西屋电气,拿到了80亿美元的中国订单,又打响了“核大战”?
答案只有一个:三井
内 容 简 介
《三井帝国在行动》这部书,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将众多热点事件、中日企业竞争与合作、重点产业分析等以案例的写作形式联系起来。这部书将告诉读者,丰田集团并非是丰田家族一手创建和经营起来的公司,背后另有其人,他的名字叫“三井”。
除了丰田汽车外,书中提到的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等也都是三井财团的成员企业或重要关联企业,这的确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此外,三井住友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新日铁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也都归于三井财团这个大家庭,他们在书中的故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
本书不仅仅揭开了这些三井财团企业的身世之谜,更重要的是暴露出他们之间相互配合在中国众多产业上的隐秘布局和扩张战略,以及他们拓展市场和控制商权的手段,从而展现三井财团在钢铁、汽车、信息产业、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上开辟出的一个又一个战场。
对于很多坚持发展中国自主品牌的企业来说,《三井帝国在行动》这本书的推出,进一步展现了“商战”的波诡云谲。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上,面对一个比丰田集团还要大数十倍的三井财团这样一个“大帝国”,我们的企业如何找到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一个迫不急待要研究的课题,涉及到了经济体制的层面。
作 者 简 介
白益民,男,1968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 年,就职于三井物产(中国)有限公司;2006年,他创建了“超级主义者”网站(),率先提出东方经济学的理念,并推出了介绍日本经济模式的《三井帝国启示录——探寻微观经济的王者》一书;2007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的理事,并组建了“财团经济研究室”,还同时担当多家财经类杂志媒体的特约撰稿人。
到了该研究日本的时候了!
梦系中国人自己的综合商社
倡导中国新经济的财团机制
促进国民企业的振兴与发展
捍卫国家经济的主权与安全
对外开放30年,进入中国的外资早已告别“散兵游勇”状态。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与制衡,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通过各种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地介入了中国重大事务,并带来一系列复杂影响。然而,一些大型中资企业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充当日资的“铺路石”与“敲门砖”。
三井物产这样的综合商社以及其财团所属企业早就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基石,也是日本微观经济的操盘手。日本政商双方都对综合商社这种商业形态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高度共识。日本政府的重大国策多咨询于财团,而非院校学者,财团领袖成为内阁高级顾问是常事。日本政商之间一直处于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状态。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国的主权不仅体现在领海、领土的管辖与治理权,更重要的是集中在经济的自主决策权上。保持经济主权的独立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提,也是实现经济繁荣、国家富强、民族自决的重要保障。如何与三井这样政商一体的日本财团合作与博弈,将成为中国企业和政府相关经济主管部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更让人忧虑的是,中国大学经济系使用的教科书几乎都是清一色由美国经济学家撰写的,或者模仿美国经济学家撰写的,根本不提日本和韩国存在的被称为综合商社的企业组织。这些教科书不仅渗透到中国的院校,也渗透到中国政策制订者的思维之中,使个人自由主义、金融化、证券化成为一种近乎全国性的思潮。
媒 体 关 注
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似乎是个全球性的迷。三井物产中国副总代表魏杰是这样介绍的:“问我们做什么,不如问我们不做什么。我们不做毒品、不做武器弹药这些违犯法律的事,但是其他的只要有机会我们都可以做。”
—— 摘自《环球财经》2006年8月期/梁志坚
三井财团体系内的500强企业有一大把,财团所属的成员企业就有丰田、东芝、索尼等全球行业翘楚。在世界范围内,三井投资、参股的企业几乎无所不在,但是在三井关联企业的身上基本看不到三井的名称,三井就如一艘潜艇——它就潜伏在你身边,但你却感受不到它。
——摘自《商界·中国商业评论》2007年5月期/萧三匝
上世纪50年代末,原三井财阀直系、旁系公司以企业集团的新形式集结而恢复成为大财团。三井财团的经理会成员公司及其子公司和关联公司共达150多家。而三井物产则在1995年世界500强排名第二,并且连续5年以上进入世界500强前三名。
——摘自《董事会》2007年3月期/袁璐
无论是农作物、矿产资源还是消费品,无论是原材料、中间件亦或是终端商品,在所有的生产、贸易和物流环节,三井都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将自己的下属公司以及关联企业推到台前,不断地扩大着市场、资源和疆土,谋求着利润最大化,而自己则隐藏起来,像极了“影子帝国”里的王者。
—— 摘自《商务周刊》2008年1月期/ 袁瑛 王晓君
难怪人们常说,商社从拉面到火箭、从卫星到鸡蛋都做。甚至更有比卫星大的宇宙,比鸡蛋小的芯片和肉眼根本看不见的生物工程。那么,“综合商社”到底是什么?综合商社,是日本独有的企业形态。从三菱商事和三井物产这两家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可以发现,“综合”就是这类独特企业的金字招牌。
——摘自《中外管理》2007年4月期/王缨
《三井帝国在行动》
—— 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
前 言 (略)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4
三井财团成功地将上海宝钢纳入到自己的“利益共同体”中,并将其打造成一部 “超级提款机”,从而在铁矿石涨价、海运费上升和钢材物流布局中享用着一道道美味大餐。在分享中国钢铁红利的同时,一个更庞大的战略正在酝酿,三井财团推进的“大东亚钢铁共荣圈”开始逐步形成。
启动中国攻略••••••••••••15
向全方位和纵深发展••••••20
占据上游制高点(略)
高明的玩家••••••••••••••24
梳理中国钢铁产业链(略)
大东亚钢铁“共荣圈”(略)
第七节 谁来主导中国钢铁联盟?•••29
踏上四通八达的跳板
•••••••••••••••••••••35
中国著名的“新浪网”是由四通集团创立的,而四通的发展历程以及它辉煌一时的产品“四通打字机”却与三井财团密不可分。因为四通最初的贡献,富士通、松下电工、瑞萨、ALPS公司、Ferrotec公司等一批三井财团的关联企业如今已经在中国市场茁壮成长,枝繁叶茂了。
“慷慨”的帮助••••••••••36
搏弈、竞合、抛弃••••••••41
鸠占鹊巢,借壳生蛋••••••••45
大中国工程(略)
活跃在全球居民周围(略)
失去的十年(略)
种下一棵“摇钱树” ••••••••••••••••••••••51
三井财团目标是将曾经制造出中国第一台彩电的“上广电”(SVA)打造成“中国的索尼”。在此过程中,索尼、东芝、松下、NEC等三井财团的重量级企业借助上广电这棵“摇钱树”,都参与到了对中国电视产业链的战略统合之中。时至收获季节,曾经种下的摇钱树开始哗哗作响了。
重复“引进-再引进”的老路••52
种下一棵棵树苗•••••••••••••56
不由自主的 “龙头”•••••••••61
暗中的统合(略)
日本领头 “雁行模式”(略)
政府担当怎样的角色(略)
隐藏的垄断与共谋 ••••••••••••••••••••••••71
以三井财团的东芝和索尼为首组成的6C联盟和3C联盟,向中国DVD生产企业擎起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利剑。此后,针对中国民间企业主导的EVD联盟的反抗,三井财团又通过“东芝HD-DVD阵营”和“索尼BD阵营”分别整合清华大学和中国华录集团的力量,实施“以华制华”的战略。
挥起专利大棒•••••••••••••••72
竞争背后的垄断•••••••••••••77
红光PK蓝光•••••••••••••••82
相煎何太急•••••••••••••••••87
内容为王的铁律(略)
中国需要怎样的产经体制(略)
大产业链上的棋局 •••••••••••••••••••••••93
三井财团曾经错误地估计中国3G手机牌照发放的时间,也低估了中国政府对国产标准的支持,造成了早期的市场战略被打乱。NEC、松下、东芝、三洋这些三井财团的企业在试水中国2G手机市场之后,采取“以退为进”战略,隐身中国3G市场。其中,NEC摆开了“3G,以中国为核心”的棋局。
3G产业的幕后推手•••••••94
咄咄逼人的实力(略)
目标中国,以退为进•••••99
布局中蕴含的野心•••••&#
整合资源再发力•••••••&#
韩国带来的启示(略)
中国缺失“综合性企业”(略)
无敌的商人道 ••••••••••••••••••••••••••&#
人们熟知的丰田集团是三井财团的重要成员。深受三井商业文化影响的丰田集团向来以夺取商权为根本目标,其商业能力集中体现在丰田通商(隐藏的三井)身上。丰田通商与丰田汽车如影随形,在中国悄然投资了120多家企业,分布在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不断延伸到其它领域。
影子丰田在中国•••••&#
丰田汽车商社•••••••&#
产业配套体系•••••••&#
决胜流通领域(略)
价值综合者(略)
像商人一样思考(略)
商场如战场 ••••••••••••••••••••••••••••&#
中国燃料油垄断企业“中航油”,曾经被《求是》杂志盛赞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棋盘上的过河尖兵”,却浑然不知地掉进了三井财团的大网中,在石油期权交易中亏损5.5亿美元。随后,三井财团的期货公司和战略研究所在中国境内展开行动,对中国能源市场和政策施加影响。
巨亏背后有玄机•••••••&#
“3对1”的庄家赌局••&#
事后现身的操盘手•••••&#
遏守咽喉,卡住物流(略)
情报力与战略视野(略)
学费不能白交(略)
“商人幕府”的真经 •••••••••••••••••••&#
为争夺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日本财团组建了“中国高速铁路日本企业联合”,基本上是“台湾新干线日本企业联合”中的原班人马。有所不同的是,在台湾出面领头的是“三井”,而在大陆换成了“三菱”。以台湾的“市场换政治”和大陆的“市场换技术”为背景,日本财团两岸通吃,满载而归。
政治挂帅显神通•••••••••••&#
“三位一体”的攻势 ••••••&#
进军中国“大提速” •••••&#
陨落的“中华之星”(略)
韩国为什么能?(略)
呼唤“中国产业军团”(略)
谁在觊觎“核按钮” •••••••••••••••••••&#
根植中国电力市场多年后,三井财团的东芝公司以54亿美元收购了有“核电鼻祖”之称的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从而顺利地从中国政府手上获得了80亿美元的核电设备合同。与此同时,三井财团还借助中科院和韩国企业的力量切入中国电力装备市场,并且在中亚地区与中国展开“核原料”的争夺。
悄然的渗透•••••••••••••••&#
从“三峡”到“2008奥运会”(略)
抢占中国核电市场•••••••••&#
“一鱼多吃”的手法(略)
资源争夺引发“核大战”••••&#
日本是怎么赢的?(略)
财团就是力量 ••••••••••••••••••••••••••&#
以三井为代表的日本财团,围绕“全套完整产业链”而构造组织结构,以主办银行、综合商社和制造企业“三位一体”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原料、技术和市场。这种财团体制充满着家族文化和商帮文化的浓厚色彩,而日本大学经济专业的参考书则直接称之为“日本型社会主义”。
对抗列强的坚定意志•••••••&#
合纵连横,网状生存•••&#
忠诚的经理人队伍(略)
争夺全球“商权”••••••&#
金融战败的教训(略)
新的丰收季节•••••••••&#
从内看是社会主义(略)
日本在明治维新(1868年)后很快成为亚洲唯一的世界性强国,更在二十世纪70年代迅速从战败国的灰烬中,重建、复原、振兴、一跃为经济强权。如今,美国借助金融实力控制着宏观经济领域,日本则一改当年锋芒毕露的气势,扮成一个“失去10年”的虚弱巨人,暗中把持着微观经济的命脉。
日本“装穷”为哪般•••••••••••&#
微观经济的王者•••••••••••••••&#
民族品牌的背后•••••••••••••••&#
岂只金融有风险•••••••••••••••&#
有计划的市场经济•••••••••••••&#
《三井帝国启示录》书评 ——本书之姊妹篇 ••••••••••••&#
丰田为什么卖白薯粉?(《21世纪经济报道》);
超越“超越日本的激情岁月”(《新京报》)
讨论|热点|聚焦|话题|
儿童与自然是两个大师&&泰戈尔(&)&
谁是美国高盛集团的大救星?
——日本三井财团与美国高盛集团的手足兄弟关系
谁是美国高盛集团的大救星?
——日本三井财团与美国高盛集团的手足兄弟关系
共同社日获悉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计划向和其关系密切的美国最大投行高盛集团出资1至3千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7至194亿元)。美国金融动荡使得高盛的经营环境趋于恶化。三井住友希望通过此次出资加强其国内外的投行业务。
为什么日本的三井住友集团会伸手会出手美国的高盛集团呢?我们在最近出版的一本书《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中发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作者白益民曾经在三井财团的核心综合商社——三井物产工作12年。日本的综合商社表面看是贸易公司,实际上扮演者投资银行的角色,他们的大股东全部是金融机构。
下面内容引自《三井帝国在行动》书中,供参考:
在“中航油事件”中,高盛集团的J.Aron公司是仅次于“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与中航油进行期权对手交易的第二大公司,而且建议中航油进行高风险的“挪盘”。其实,高盛集团是在J.Aron公司和住友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加盟之后,得以快速发展的,成为美国华尔街最著名的投资银行。1986年,日本住友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花费5亿美元获得高盛集团12.5%的股份,成为高盛的两家外部机构投资者之一,另一家是夏威夷的毕舍普地产公司(Bishop Estate)。
2002年时,为解冲销坏帐之急,三井住友银行出售了所持有12.5%的高盛股份。在这家日本银行将自己的股份卖掉一年以后,高盛反过来开始向三井住友银行注资。日,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向高盛集团发行可兑换优先股,以获得1500亿日元(约12.5亿美元)的投资,高盛因此获得三井住友银行7%的股权。三井住友银行向高盛发行的可兑换优先股发行后2至25年内可以转换为普通股,年息为四厘半。根据双方的协议,三井住友银行还向高盛提供10亿美元的亏损补偿,可能还有额外保证。
此时,三井住友银行的坏账于2002年9月底达到480亿美元。高盛如此积极购入日本银行的不良资产,此举在常人看来未免过于大胆。然而,高盛总裁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日就任美国财政部长)对此却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注资三井住友银行是加大高盛在日本市场影响的重要机会,同时也是高盛与三井住友金融集团成功保持长久合作关系的又一举措。高盛与三井住友银行的交易还未正式达成,后者已经从中大获其利,三井住友银行股价日在公布高盛的注资消息时暴涨8.46%。
给中航油放债进行豪赌的三井住友银行与高盛和三井物产的关系如同手足兄弟,这在三井住友银行追讨中航油欠款的起诉书中的一段叙述就已经不打自招了。起诉书中写道:“2004年8月和9月间,中航油向三井住友(银行)贷款1480万美元,用于支付欠(三井物产旗下的)三井能源风险管理公司和(高盛旗下的)J.Aron公司的债款,并在2004年9月将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口公司进行的一笔1326万美元燃油交易所得转入公司在三井住友(银行)的户头,以此为抵押取得三井住友(银行)2004年11月发出的1350万美元信托收据。”
高盛本身是一家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服务性公司,很多收购行动的背后都是由三井住友银行提供资金支持。2004年夏天,在外国投资者对日本武富士消费信贷公司(简称:武富士)股份的争夺战中,高盛公司从幕后走到台前,一度获得排他性的交涉权并宣称要收购武井家族的58%的全部股份。高盛此次收购项目的负责人是高盛证券(日本)公司总裁持田昌典,他与三井住友银行行长西川善文关系密迩,而三井住友银行是高盛收购武富士强有力的后盾。
最新的一个典型例子,2006年3月,为缓解财务紧张状况,三洋向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大和证券SMBC公司(三井住友银行和大和证券的合资公司)和高盛定向增发优先股。三洋最初只是希望三井住友银行投资,不料后者拉来了高盛。三洋共筹集了3000亿日元(约26亿美元)资金。作为交换,三井住友银行、大和证券SMBC和高盛共获得了三洋60%的投票权,在三洋董事会的8名董事中,这三家公司派出的董事占了5名。
三井住友银行作为三井财团的主办银行,是日本三大金融集团之一,名列全球前十大国际性金融集团第2位。三井住友银行的前身是住友银行和樱花银行(原三井银行与太阳神户银行合并),两家银行经营银行业务已超过120年历史,最早成立于1876年,均为日本全国性大型商业银行,分别是住友财团和三井财团的核心企业。住友财团和三井财团这两家银行于日合并为现在的三井住友银行,从而将两家财团的力量统合到了一起。截止到2004年9月底,三井住友银行总资产达92.7万亿日元。
三井住友银行在中国共设有9家分支机构,包括上海、天津、苏州、杭州、广州5家分行;在北京、大连、沈阳、重庆设立了4家代表处。日,也就是中航油宣布巨亏5.5亿美元的一个星期后,日本三井住友银行上海分行行长正木浩三在浙江银监局领取了《外资金融机构设立申请书》。三井住友银行杭州分行是其在长三角设立的第三家分支机构。杭州分行的设立,使三井住友在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苏州、杭州三个网点。三井住友银行也因此成为“在长江三角洲拥有最充实的营业网点的外资银行。”
正如前面所说,三井住友银行和三井物产是三井财团的两大支柱,而且三井住友银行既是三井物产的大股东之一,又是三井物产开展贸易业务的主要结算银行。此外,二者还在众多金融业务中采用共同投资的方式形成业务上的紧密联系。例如,2000年7月,三井物产、樱花银行(现三井住友银行)及NTT通信等五大公司宣布联合成立一家网络金融服务公司(SNSC),以推进企业间电子商务(B2B)的进行。该合资公司主要负责提供交易方的资信状况并提供债权回收、决算代理等服务,鼎力支持企业上网交易。
三井物产是一家大型综合商社,对原材料和能源业务过分依赖,它一直有加强金融业务的打算。日,三井物产联合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决定向消费者信贷企业Central Finance增加资本约400亿日元。三井物产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通过发行新股和可转债,分别对Central Finance投资约190亿日圆,在债转股后,它们的联合股份可能达到40%,由此成为Central Finance的大股东。在普通股方面,三井住友金融集团获得将近15%的股份,三井物产获得约10%的股份,在债转股后,这些股份将分别上升到20%。
  《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版下载:.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儿童与自然是两个大师&&泰戈尔(&)&
揭开日本商社的秘密日 16:57
《环球财经》杂志
揭开日本商社的秘密日 16:57
《环球财经》杂志
  这是揭开日本财团对中国产业布局的一本书。作者白益民在书中以大量的事实,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日本走向衰落的假象。并宣称:“日本从此不再有秘密!”
  本刊记者 梁志坚/文
  宋鸿兵的《货币战争》揭开了美国金融阴谋,而新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三井帝国在行动》,被人视为是另一个阴谋说,揭开了日本的产业阴谋。“书中很多内容可能比较敏感,容易刺激中国人的神经,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商战手段,希望读者能等闲对待,重要的是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与日本财团合作与博弈的故事中获得启示。”作者白益民呼吁,“是到了该好好研究和学习日本经济的时候了。”
  初识三井
  2006年七八月间,本刊记者有幸两次采访了时任三井物产专务执行官兼中国总代表副岛利宏先生(现担任三井物产法人代表董事兼副总裁执行董事),之所以说是“有幸”,是因为三井物产很少在中国媒体露面,能采访到这个神秘公司的高层并不容易。
  “三井物产到底是做什么的?这似乎是个全球性的谜。”记者在后来的报道中这样写到。如果你对其他公司问出“你的公司是做什么的”这样的问题,被采访对象一定会认为这个记者弱智。但副岛利宏不但没有感到意外,相反,他非常认真地讲解三井物产的经营模式,整个采访都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他告诉记者:“美国人这样问过我,欧洲人也这样问过我。这很复杂,难以一下子讲清。”
  当本刊记者懵懵懂懂采访归来,开始四处查找三井物产相关资料,却发现,媒体上只有零星的动态消息,对这个著名企业的研究文章更是少得可怜,而当时三井物产的中文网站也处于关闭状态。记者最终只发现一家名为“超级主义者”的网站在深入研究三井及日本商社。
  网站的创办者白益民在三井物产工作了12年,2005年辞职后,开始专门研究三井及日本商社的运营模式。这个时候,他的第一本书《三井帝国启示录》即将出版。
  在白益民的帮助下,记者完成了报道,其中一部分写到了三井物产对中国钢铁业布控的内容。而在两个月后,又一篇署名张凌的关于三井物产对中国钢铁业布控的上万字报道传到了《环球财经》编辑部,文中以大量的实例介绍了三井物产协同日系企业对钢铁产业链全方位布控的事实。事后,记者才知道,张凌是白益民的助手。
  这篇题为《三井潜入——日资如何布控中国钢铁市场》被作为了当期的封面文章。杂志面市后,三井物产反应激烈,认为报道失实,甚至提出,如果不采取补救措施,他们会去找中央有关部门。记者从侧面了解到,三井物产把这个上万字的报道全文翻译成了日文,发回日本总部,足见其重视。
  这个报道不仅让三井感到紧张,也引起了国内钢铁企业的重视,有钢铁企业老总亲自找到编辑部;在钢铁协会的会议上,也有企业用这个报道对中国钢铁业国际合作模式提出质疑。当时正是国内钢铁业并购重组开始之际,这引发了对钢铁业国际合作模式的探讨。
  “日本从此不再有秘密!”
  之所以现在谈起两年前的往事,是因为白益民出版了一本新书《三井帝国在行动——揭开日本财团的中国布局》,书中的第一章节内容便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尽管此前对白益民的研究有一点粗浅的了解,但看了这本书,记者仍感到震撼。白益民在书中把日本当作一面镜子,用“三井”、“综合商社”、“财团”这三个概念作为一条主线,将众多热点事件、中日企业竞争与合作、重点产业分析等以案例的写作形式联系起来。
  除了钢铁业外,书中涉及了汽车、网络和信息产业、家电、手机、石油、核电、高速铁路等内容,全面揭开了三井及日系企业相互配合,在中国众多产业上的隐秘布局和扩张战略,以及他们拓展市场和控制商权的手段。从基础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到能源矿产,三井财团已经在中国展开了令人震惊的精妙布局。
  三井物产是世界上最大的综合商社,有着悠久的历史。1993年,三井物产排名世界500强第一。2003年以后,三井物产将能源部门等重要产业机构独立核算,并且在全球设立独立法人公司,使得自己在500强排名中的位置迅速下降,其真正的实力和活动被隐藏起来,不为外界所注意。
  很少有中国人知道,丰田、东芝、索尼、松下、三洋、NEC都是三井财团体系的成员或重要关联企业,在他们看似激烈竞争的背后,却有着更多的共谋。此外,三井住友银行、商船三井、三井造船、石川岛播磨、新日铁等一批世界500 强企业也都归于三井财团这个大家庭,他们在白益民书中的故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而一些大型中资企业为了自身的短期利益,充当日资的“铺路石”与“敲门砖”。
  潜藏在暗处,并从“细节”上来控制世界,是日本最好的战略选择。白益民提出,日本通过采取向国外大量转移产业的方式来淡化产品的国籍,以借船出海的方式避免引起他国的注意。到2002年末,日本的海外纯资产约合16277亿美元,相当于法国、德国、意大利对外纯债权总额的6倍,与1991年的3831亿美元相比,11年间增长了3.25倍。
  日本的商社是日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金融资本的纽带,是民间与政府对接的桥梁,为日本的产业结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认为是“产业组织者”。白益民认为,综合商社以及其财团所属企业早就成为了日本经济的基石,是日本微观经济的操盘手。
  白益民在书中以大量的事实,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日本走向衰落的假象,并宣称:“日本从此不再有秘密!”
向日本学什么?
  “是到了该好好研究和学习日本经济的时候了。”白益民呼吁,学习发展经济不要忽视了我们强大的近邻日本,而研究日本企业首当其冲应该研究“三井”。
  近十多年来,日本国内经济表面上陷入低迷,加之中日关系几度出现裂痕,研究日本经济的中国学者几乎绝迹。
  中国企业家和经济学家普遍接受美欧经济学和MBA教育,所有针对日本的研究似乎还只是停留在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上。人们的视点都集中在日本GDP(国内生产总值)的缓慢增长上,却对日本GNP(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两位数的增长视而不见。
  美国经济学理论不仅渗透到中国的院校,也渗透到中国政策制订者的思维之中,使个人自由主义、金融化、证券化成为一种近乎全国性的思潮。白益民说,最近这场世界性的金融风暴中,美式的市场自由主义运作理念被证明也有其致命的缺陷,至少不是唯一最先进和有活力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白益民看来,当代市场经济其实存在美、日两大模式:美国是“股票资本主义”的典型代表,日本则是典型的“儒家资本主义”。正在发生的历史或许表明,美国模式并不能拯救全世界。而人口众多、资源紧张、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国,在很多方面都与日本非常相似,这是中国向日本学习的现实基础。
  美国借助金融实力控制着宏观经济领域,日本则一改当年锋芒毕露的气势,扮成一个“失去10年”的虚弱巨人,暗中把持着微观经济的命脉。
  白益民认为,美国企业背后的文化是个人主义,崇尚独立性,利润第一。当危机来临时,美国公司总是企图摆脱和剔除其陷入困境的产业和部门。而日本财团更加注重建立企业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形成命运共同体,共度危机,共求发展,共同抵御外部侵略。这也是中国企业需要学习的。
  有人认为,白益民的这本书是另一个阴谋说,宋鸿兵揭开的是美国金融阴谋,而白益民揭开了日本的产业阴谋。但也有人并不十分赞同这样的说法,“商战本该如此,只不过日本玩得更高明而已”。正如作者所说,“书中很多内容可能比较敏感,容易刺激中国人的神经,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商战手段,希望读者能等闲对待,重要的是希望中国企业能从与日本财团合作与博弈的故事中获得启示。”
  《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版下载:.cn/s/blog_4c87b7290100aggn.html
儿童与自然是两个大师&&泰戈尔(&)&
太神了,好贴,我双手赞成
> 读书推荐:《三井帝国在行动》电子版
登录后您才能在本版发布信息!
热点楼盘论坛
热门楼盘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日报电子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