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ppt埃及人是怎样利用自然资源发展农业的?

古埃及史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古代居民简介和历史分期
&编者:连大历史,陈诚
内容来源:
《世界史.古代卷》齐世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文明史.第一编》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失落的古埃及文明》紫都主编,远方出版社
《古代西亚北非文明》汝信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
《古代埃及史》刘文鹏主编,商务印书馆
《世界历史》纪录片,央视与社科院合拍
《2010历史学基础考研辅导》杨立文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
东北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电子教案
揭开人类文明史的序幕,古埃及文明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一颗明星。希罗多德说过:“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令人惊异的事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这样多的非笔墨所能形容的巨大业绩。”尼罗河、金字塔、木乃伊、神秘的象形文字……..它们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向后人彰显着古埃及文明独特的魅力。
第一节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古代居民简介和历史分期
(1)地理位置
(古埃及地图)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一方面扼守着亚非两洲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优越;另一方面,它东濒红海和印度洋、西临撒哈拉沙漠、北挨地中海、南依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一系列天然的地理屏障就构成了其文明发展的“相对封闭性”。而这种“相对封闭性”对日后古埃及的历史又产生了双重影响:第一,阻隔了周边民族的外来入侵,使古埃及的发展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文明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得以持续发展而不中断;第二,阻隔了埃及和周边文明区域进行充分的经济文化交流,使其文明的更新速度十分缓慢,特别是在新王国后期,当铁器冶炼技术在近东其他文明广泛传播之际,古埃及却迟迟不能进入铁器时代,可以说,这是造成其文明衰落的重要原因。
(2)自然环境
(尼罗河风光)
(尼罗河风光)
自远古时代起,埃及在地理上就可大体以今开罗为界分为两大部分:以北的下埃及和以南的上埃及。下埃及主要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气候为地中海型;上埃及主要为河谷地带,地形狭窄,气候较为干燥。古埃及的国王自称“上下埃及之王”,这个称号反映了河谷和三角洲在地理上的差异,但至于是否真的存在过上埃及和下埃及两个独立的王国以及它们如何完成统一,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般而言,在古埃及历史上,上埃及的政治地位高于下埃及。
全长六千多公里的世界第一长河尼罗河纵贯埃及南北,它是埃及的母亲河。正如希罗多德所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是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流经埃及境内的尼罗河由上游的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白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由于有湖泊调蓄,终年水量稳定;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山区,处于干、湿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也会在每年7—11月定期泛滥。这种泛滥一方面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另一方面,还使两岸得以沉积大量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的淤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沃土。此外,由于淤泥的沉积由于淤泥的沉积使河岸增高,所以泛滥时河水不是冲出堤岸,而是缓缓地通过河渠蔓延出去,进而在两岸的旧河道和低凹处形成许许多多的大小池塘。在进入干旱期后,池塘中的水倒流出来,既为逐渐干旱的河谷及时补充了灌溉,又把土地中由于先前泛滥而产生的盐分冲洗掉,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总之,这一系列良好而稳定的自然条件,使古埃及农民几乎只需在每年泛滥季结束后把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静待收获季的到来。但这也使古埃及人满足于“靠天吃饭”,不思工具与技术的改良及创新,因而农业具有很大的自然性,并长期停留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
古埃及人把尼罗河泛滥时沉淀下来的淤泥称为“凯麦特”,意即“黑土地”。与之相应的是“红土地”——三角洲和河谷以外的沙漠。沙漠富产各种矿产、石材,还有大量的野生动物,古埃及人一向十分乐于开发这片土地。
上埃及与下埃及、黑土地与红土地、尼罗河的涨与消......这一切促成了古埃及文明发展过程中独特的“二元对称”观念,推动了古埃及人的“均衡”、“和谐”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古埃及壁画)
(古埃及石刻浮雕)
(埃及开罗博物馆)
(埃及开罗博物馆内部)
(埃及开罗博物馆内部)
(3)古代居民
古埃及文明的创造者是由北非土著和来自西亚的人种融合而成的,其语言属“哈姆—塞姆”语系。此外,西部的利比亚人和南部的努比亚人也与古埃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4)历史分期
古代埃及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100年,终于公元前332年。生活在公元前4—前3世纪的埃及祭司曼涅托把埃及历史分为31个王朝,现代学者沿用了这种分法,并根据古埃及政治和文化发展的主要线索(如埃及的统一与分裂、新都的建立、物质文明的突破性进展等)将31个王朝分为若干历史时期。由于对这些线索的关注各有侧重,所以学界在分期问题上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普遍较为接受的一种分期是:
前王朝时期:前4500年—前3100年
早王朝时期:前3100年—前2686年(第1—2王朝
古王国时期:前2686年—前2181年(第3—6王朝)
第一中间期:前2181年—前2040年(第7—10王朝)
中王国时期:前2040年—前1786年(第11—12王朝)
第二中间期:前1786年—前1570年(第13—17王朝)
新王国时期:前1570年—前1085年(第18—20王朝)
后王朝时期:前1085年—前332年(第21—31王朝)
托勒密埃及时期:前332年—前30年
罗马埃及时期:前30年—公元395年
其中,前王朝至第一中间期为古埃及文明的源起期;中王国至第二中间期为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期;新王国为古埃及文明的鼎盛期;后王朝是古埃及文明的的衰落期,它又分为前1085年至前525年的利比亚舍易斯统治时期和前525年至前332年的波斯统治时期两个阶段。希腊罗马的统治从一般意义上讲已经不属于古埃及文明的范畴,但是为了一种历史的连贯性,我们还是在这里讲这样一个埃及历史上的外族统治时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古代埃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2.00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20080份文档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1)埃及人口众多,工农业发展的基础薄弱,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发展旅游业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增加国家外汇收入,并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任取2点,共4分)
(2)埃及旅游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价值极高,且相对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和红海沿岸,集群性和地域组合好;埃及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交通发达;距欧洲发达国家近,客源市场好。(任取3点,共6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学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材料1: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材料2: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材料3: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呈&&&&&&&&趋势。(1分) (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2分)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6分)&甲图乙图农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评价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答出三条):(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图甲a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5)图乙中b、c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2015届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1: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
材料2: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
材料3: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谷物总产量呈&&&&&&&&趋势。(1分)
(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2分)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6分)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
(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
(答出三条):
(4)面对国际粮价上涨,请对图甲a地所在国提高粮食产量提出建议。
(5)图乙中b、c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日是第29个“世界粮食日”,今年主题是“应对危机,实现粮食安全”,它强调了目前全球10.2亿人营养不良的严重困境以及在当前萧条的经济环境下帮助饥饿人口的重要性。需要制定短期和长期计划,向受影响最严重的家庭提供紧急援助,并将持续增加农业投资作为长期措施。
材料2: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
材料3:世界重要农业区分布示意图
(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  )
A.谷物总产量下降       B.农业劳动力减少
C.谷物需求量减少
      D.谷物单产下降
(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  )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3)比较甲、乙两图所示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农业生产条件与特点,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社会经济方面的有利条件(列举出最主要的一条):
自然环境方面的有利条件(答出三条):
(4)图乙中b、c两个农业区(带)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    、      。古埃及史复习检测题A卷
命题:连大历史,陈诚
一.单项选择(共10分,每题2分)
1.古埃及王权萌芽是在():
A巴达里文化时期&&&&&
B阿姆拉特时期&&&
C格尔塞时期&& D涅伽达文化3期
2.古王国衰落的根本原因是(&& ):
A君主专制阶级基础的丧失
B长期对外战争激化了国内各种矛盾
C对外商贸的中断
D佩比二世的长期在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3.在第二中间期侵入埃及并建立第15、16王朝的是(& ):
A利比亚人&&&&&
B&亚述人&&&&
波斯人&&&&&
D喜克索斯人
4.被誉为“古埃及散文王冠上的明珠”的是(&&&
A《尼罗河颂》B《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C《辛努海的故事》D《大臣乌尼传》
5.下列对古埃及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早在第12王朝的墓中就有了星座图,到新王国时期时,埃及人已知道43个星座
B埃及人最初使用阴历,后来改用阳历。他们把一年分为3季,每季4个月 ,每月30天,其余5天作节日
C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是《艾贝尔斯纸草》
D古埃及人的代数已能解一次方程,他们还创造了自己的十进位的计数制度
二.名词解释(共40分,每题5分)
1.涅伽达文化2
2.《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
3.拉美西斯二世/哈特谢普苏特
5.阿玛尔那风格
6.科普特语/帕摩勒石碑
7.金字塔/木乃伊
8.奥赛里斯崇拜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10分)
1.试述古埃及自然环境条件在埃及国家产生中的作用和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
2.列举古埃及文化有哪些成就
3.简述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政治特征
四.论述题(共20分,每题20分)
归纳古埃及宗教信仰和墓葬习俗的发展演变和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D 4.C 5.C
二.名词解释
1.涅伽达文化2:约前3500年——3100年,是埃及历史上的格尔塞时期。这时,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逐步形成,出现了比较原始的象形文字。格尔塞后期,出现了若干小国家,埃及人称之为“斯帕特”。斯帕特国家的特点是:第一,小国寡民;第二,有一个以政府机关、王宫、神庙为中心的城市作为首都;第三,王权已经形成。主要标志是王名和王陵的出现。最为直接的证据是发现于赫拉康波利斯的蝎王权标头。当然,当时的王权还受到许多限制,国王并非专制君主。
2.《对美利卡拉王的教训》:古代埃及第10王朝的国王阿赫托伊给自己的儿子美利卡拉留下的一份政治遗嘱。当时是第一中间期,在长期的战争与混乱中,古埃及逐渐形成两大势力中心——北部的赫拉克列奥波里和南部的底比斯。他们相互争霸。起初,优势属于北方,第9王朝和第10王朝都是在赫拉克列奥波里城建立的。但是,从第10王朝起,底比斯就日益强盛,建立了11王朝与10王朝对峙。为了保住自己既有的霸主地位,赫拉克列奥波里的第10王朝的国王阿赫托伊给自己的儿子美利卡拉留下了一份政治遗嘱,即《对美丽卡拉王的教训》。“教训”阐述了新国王应当采取的国内外政策,尤其对如何加强王权做了较多的论述:首先,它要求国王加强同贵族的关系,这说明贵族仍是王权的主要阶级基础;其次,他注意到了正在兴起的平民阶层“涅杰斯”的作用;最后,它要求国王加强军队,给士兵以土地和其他财产,从物质上厚待之。虽然“教训”还在鼓吹君权神授理论,但它更加强调王权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国王对臣民尽义务的思想,这正是它的独特性与进步性所在。
3.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约前1314年—前1237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从18王朝后期开始,赫梯逐渐强大起来,其势力发展严重威胁到埃及的既得利益。为了争夺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并进而树立在西亚的霸权,埃及同赫梯之间进行了长达百年的争霸战争。拉美西斯二世时期,这场争霸战争达到最高潮,而他与赫梯国王穆瓦塔鲁的争霸又以前1274年的卡迭什之战为顶峰。在这场战役中,拉美西斯二世亲率大军进入叙利亚,与穆瓦塔鲁大军针锋相对。由于误信赫梯细作的假情报,拉美西斯二世孤军深入,遭到突袭,幸亏援军及时赶到才有惊无险,并给予了赫军沉重打击。卡迭什之战,双方都大肆宣称自己是胜利者,但实际上彼此都损失惨重以致无力再战;再加上亚述兴起成为了赫梯和埃及的共同威胁;以及两国国内矛盾和斗争日趋尖锐。所以,此战之后,两国的争霸战争就基本结束了。前1283年,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新王哈吐什尔缔和,正式结束了双方长达一个世纪的争霸战争。和约的主要内容是确立双方互不侵犯、永久和平,以及结成军事互助和互不接纳逃亡者并相互引渡的义务。显然,所谓的“互不侵犯”、“永久和平”是建立在双方对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地区的势力范围的重新瓜分这一基础上的;而“军事互助”则反映出二者结成了一个军事上的攻守同盟,以应对亚述的兴起;至于互不接纳逃亡者并相互引渡”是双方结成了一个政治同盟以便彼此支援解决各自国内的诸多危险。这份和约可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可能是出于对赫梯军事力量的担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将其命名为培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宫殿)。
/哈特谢普苏特古埃及第十八王朝女王(约公元前1503年—公元前1482年在位)。她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图特摩斯二世的姊妹兼王后。但图特摩斯二世和哈特谢普苏特之间并未生育儿子,图特摩斯三世是图特摩斯二世和一个妃嫔所生。由于图特摩斯二世体弱多病,大权便落入哈特谢普苏特手中。图特摩斯二世死后,哈特谢普苏特成为摄政王。后来,幼小的图特摩斯三世被送到神庙教养,哈特谢普苏特自称为王。哈特谢普苏特女王当政期间对外少有征战,对内极力加强王权。为了使自己具有男性法老的威仪,她甚至着男装、粘胡须。但是,变故发生在她执政的第二十年。这一年,可能由于女王病故,又可能是图特摩斯三世返回王宫发动政变,女王的统治突然结束了,图特摩斯三世登上了王位,进而开启了埃及历史的新纪元。
公元前1553年雅赫摩斯领导埃及人赶走了喜克索斯人,埃及重获独立和统一,他建立第18王朝,从此,埃及迎来新王国时期。新王国包括第18—20王朝,是埃及历史上的全盛时期。总特点是,由于反抗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和此后的对外大扩张,埃及的民族主义得到张扬、王权变得强大,而地方主义则被削弱,贵族势力衰落。图特摩斯三世就是埃及帝国的最辉煌时代的开创者,他大肆对外扩张,空前扩大了埃及的疆域,北至叙利亚和小亚交界处的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达尼罗河第四瀑布以外,使埃及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走完了从小国寡民到地域王国再到帝国的历史进程,并成为第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奴隶制帝国。新王国期间的重大政治事件还有埃赫那吞宗教改革、与赫梯的争霸战争等等。埃及帝国仍采用君主专制的统治形式。国王之下的最高官吏仍然是维西尔,也基本上仍是执行法老意志的工具。不同的是,此时的维西尔被一分为二,以赫尔摩波里为界,一个管理上埃及和努比亚,一个管理下埃及和西亚属地。在地方,主要行政单位仍是诺姆,但诺玛尔赫的权力已大不如前,不能独树一帜的反对王权了。对被征服地区,埃及派王子为总督进行治理,并设军驻防。此外,也利用当地王公贵族进行傀儡统治。由于国家重新统一和对外战争的巨大胜利带来了大量财富和劳动力,埃及的生产力取得了巨大进步,社会经济取得了极大发展。由于国内各种矛盾激化、长期战争消耗了大量国力、利比亚人和“海上民族”的外来入侵、经济实力的下降和技术水平的落后等多种原因,埃及帝国在前11世纪衰落下去。公元前1085年,阿蒙神庙祭司赫利荷尔篡夺了王位,终结了第20王朝的统治。这也标志了新王国的结束。
5.阿玛尔那风格埃赫纳吞改革期间,古埃及的艺术创作挣脱了传统宗教的控制,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现实主义气息的朴素优美、活泼自然特点的艺术风格——阿玛尔纳风格。其表现主要有:
(1)建筑上:强调简化神庙结构,因为建筑家们认为在露天的庭院能够更为直接的感受到阿吞光芒的照耀。
(2)雕刻与绘画上:1.以描绘家庭生活为主题,如《埃赫纳吞法老的一家》
&&&&&&&&&&&&&&&&&&
2.采用与传统艺术迥异的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即对人物的瞬间表情和动作的捕捉,如雕塑作品《涅菲尔提提头像》、绘画作品《三个女乐师》
&&&&&&&&&&&&&&&&&&
3.采用一种特殊的形象模式,即艺术上探索以具体形式表达抽象概念的新模式,如阿吞神被具体化为人人可见可触的一轮太阳光盘。
(3)文学上:倡导口语书面化的运动
应该说,阿玛尔纳艺术风格,既是一种写实主义,意味着神与人在形象上的彻底分离;又是个人崇拜的毫无顾忌的表现。在温馨家庭生活和国王及其个人化的形象背后,是阿吞之子至高的权威。
6.科普特语:古埃及文字发展的第四阶段,出现于公元3世纪,到7世纪以后逐渐被阿拉伯语替代。在罗马人征服埃及后,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古埃及人接受了圣经教义。为了翻译《圣经》,古埃及人借鉴古希腊语的24个字母,又加进7个世俗体文字作为补充字母,创造了科普特文字,科普特文字是古埃及文字中唯一能写出元音字母的文字,也是古埃及文字发展史上出现的最后一种文字书写系统。罗马埃及时期,人们多使用科普特语,而阿拉伯人征服埃及之后,科普特语的使用仅限于极少数信仰基督教的古埃及人,因而逐渐被人遗忘。但后来象形文字得以成功释读,科普特文字是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的。
帕勒摩石碑:现存埃及年代最为久远的石刻,因保存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帕勒摩博物馆而得名,目前仅存部分残片。该石碑记录了埃及古王国第5王朝以前所有国王的名单(《上古埃及年代记》),国王们对诸如努比亚、腓尼基的远征以及将土地和劳动力捐赠给神庙等重要活动,还涉及诸如尼罗河涨水情况等经济社会生活问题,是研究古埃及国家早期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历史的重要资料。
是古埃及国王的一种陵墓形式,因形似汉字“金”字而被中国人译为“金字塔”。金字塔的形态有两大成因:第一,这是其坟墓形式自然发展的结果。金字塔最初源于一般的平米坑式墓葬;早王朝时期,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坟墓基础上,发展出了平顶和垂直泥制墙组成的地面结构,即“马斯塔巴”;第三王朝奠基人乔塞尔(左塞王)任命伊蒙荷特普进行设计,建造了最早的层级金字塔;第四王朝以后诞生了真正的角锥体金字塔。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的建造达到鼎盛,因此也把古王国时期称为金字塔时代,胡夫金字塔、哈夫拉和孟考拉金字塔都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第二,金字塔的这种形态也与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有关。古埃及人相信人死后的灵魂会升天,层级金字塔的阶梯就是这种升天的天梯;而角锥体的金字塔则象征了对太阳的崇拜,因为金字塔的棱线犹如太阳的光芒。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及留给后人的一座艺术丰碑;金字塔的修建促进了古埃及建筑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金字塔的修建也加重了人民负担,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加剧了国内阶级矛盾,削弱了君主专制的实力。第五王朝的国王们考虑到地方贵族的意见,不再集中全国力量修建金字塔,所以金字塔修建规模较小;第一中间期,中央集权瓦解,国家陷入地方势力割据的混乱阶段,导致了金字塔建筑的衰落;中王国,国家重新统一,国王们重兴修建金字塔之风,但规模远不如古王国时代,且此时的金字塔都是砖砌的;第二中间期第17王朝是古埃及最后一个修筑金字塔的时代,但金字塔艺术已暮气沉沉,无力回天了;新王国时期,王室墓葬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宏伟的金字塔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极易吸引盗墓者,为了永久保存自己的墓葬,使之不受盗窃与破坏,法老们放弃了修建金字塔的传统,转而修建岩窟墓穴。
/木乃伊它是经防腐处理而得以长久保存的古埃及干尸。在古埃及人的宗教观念中,一个完整的人是由名字、影子、身体和包括卡(代表力量,以人的形象出现)、巴(代表生气,以人头鸟的形象出现)、阿赫(经过净化后的可以于神明共处的灵魂,以鹭鶿形象出现)在内的三种性质的灵魂构成的,五者缺一不可。而灵魂是以肉体为归宿的,否则便会在冥世迷失。显然,要想复活并永生,最重要的前提就是保护好灵魂所要依附的尸体。最初,古埃及人将死者的尸体用皮革、席子包裹,埋在挖得很浅的墓穴里。埋葬时采取卷曲侧卧姿势,在死者周围放上食物、武器、动物和人的雕像。最后用沙土盖好,并堆一个小土包写上名字以作标记;前王朝末期,王公贵族的墓穴日益讲究,出现了墓室、尸体用亚麻布紧裹;古王国时,权贵们开始制作木乃伊。;新王国时期,木乃伊的制作技术趋于成熟:古埃及人把尸体除去内脏,使用泡碱进行脱水,再涂以香料,最后用亚麻布包裹,制作成木乃伊。木乃伊反映了古埃及人的宗教信仰以及在医药学方面取得的杰出成就。
8.奥赛里斯崇拜是古代埃及的一种宗教信仰,尤其在民间广为盛行。最初在古埃及人的自然崇拜中,奥西里斯是作为植物、土壤和尼罗河水的化身而受到崇拜的。它象征了旺盛的生命力和强大的繁殖力。古王国末期才被人们注入了伦理道德的因素,而作为冥王被受到崇拜。传说奥西里斯曾是古埃及的一个国王,遭到其弟塞特的妒忌,被后者谋杀并篡夺王位。奥西里斯的妻子伊西斯找回丈夫的尸体,使之复活成为冥世之王。奥赛里斯的故事在古埃及非常流行,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个故事反映了人世间权力斗争和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道理;二是奥赛里斯的复活给人们带来莫大的信心和希望,人们相信通过对奥赛里斯的崇拜,人死后是有可能复活的。奥西里斯崇拜的核心是永恒思想和来世审判观念,前者表达了他们对秩序的稳定及权力的延续的渴求,后者的产生与古王国后期和第一中间期的社会混乱有关。在极为动荡的岁月里,有知识的书吏们开始思考怎样结束这种混乱局面,建立一个新的社会道德标准。他们抓住人人都想有一个美好来世的心理而杜撰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来世审判的故事。奥赛里斯崇拜经历了一个由上而下的“民主化”、“大众化”的演变过程。最初只有法老荷鲁斯死后的身份才是奥赛里斯,相当于被国王垄断的;后来,任何一个死后经过了来世审判的人都可以称作“奥赛里斯”了,如“奥赛里斯A”、“奥赛里斯B”等等。这种现象进一步推动了奥赛里斯崇拜的盛行;在新王国,奥赛里斯崇拜发展到鼎盛阶段。
1.试述古埃及自然环境条件在埃及国家产生中的作用和对其农业发展的影响
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一方面扼守着亚非两洲的交通要道,战略位置十分优越;另一方面,它东濒红海和印度洋、西临撒哈拉沙漠、北挨地中海、南依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这一系列天然的地理屏障就构成了其文明发展的“相对封闭性”。在古代,这种“相对封闭性”对于早期国家历史的形成具有重大作用。它阻隔了周边民族的外来入侵,使古埃及的发展有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由于尼罗河自南而北流贯埃及全境,冲击而成的尼罗河三角洲,使埃及分为上埃及与下埃及,使埃及国家首先在相对比较富饶的下埃及形成。
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高度发达的农业文明。流经埃及境内的尼罗河由上游的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汇合而成。白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维多利亚湖,由于有湖泊调蓄,终年水量稳定;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山区,处于干、湿两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因此,埃及境内的尼罗河也会在每年7—11月定期泛滥。这种泛滥一方面浸灌了两岸干旱的土地;另一方面,还使两岸得以沉积大量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的淤泥,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沃土。此外,由于淤泥的沉积由于淤泥的沉积使河岸增高,所以泛滥时河水不是冲出堤岸,而是缓缓地通过河渠蔓延出去,进而在两岸的旧河道和低凹处形成许许多多的大小池塘。在进入干旱期后,池塘中的水倒流出来,既为逐渐干旱的河谷及时补充了灌溉,又把土地中由于先前泛滥而产生的盐分冲洗掉,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困扰两河地区的土壤盐碱化问题。总之,这一系列良好而稳定的自然条件,使古埃及农民几乎只需在每年泛滥季结束后把种子撒在潮湿、肥沃的土地上,就可静待收获季的到来。但这也使古埃及人满足于“靠天吃饭”,不思工具与技术的改良及创新,因而农业具有很大的自然性,并长期停留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上。
2.列举古埃及文化有哪些成就
象形文字(圣书体——祭司体——世俗体——科普特语)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书写体系之一;
纸草纸的发明和使用大大便利了文字的记载,影响深远;
中王国时期的《辛努海的故事》被誉为“古埃及散文王冠上的明珠”;
埃赫纳吞改革期间,古埃及的艺术创作挣脱了传统宗教的控制,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现实主义气息的朴素优美、活泼自然特点的艺术风格——阿玛尔纳风格,如雕塑作品《涅菲尔提提头像》、绘画作品《三个女乐师》;
古埃及的宗教信仰分别形成了官方和民间两个层次,前者以太阳神崇拜为中心,后者以奥西里斯崇拜为中心;
金字塔和岩窟墓;
神庙建筑;
古代埃及人在天文、历法、数学和医学等方面有不少成就
3.简述古埃及古王国时期的政治特征
古王国时期包括第3—6王朝,其政治特征是:埃及的统一巩固了,君主专制正式确立。这集中表现在它的统治格局(或称官僚机构体系)上。
1.有国王实行专制统治,总揽行政、经济、军事、司法和神权。当时,国王不仅直接占有大批土地和劳力,组成王室经济,而且也控制了国家的土地,这是君主专制的物质基础;法庭分为两类,即审理重大案件的世俗法庭和处理一般民事纠纷的神庙法庭;国王被进一步神化以加强王权同神权的结合。最初,全国崇拜鹰神荷鲁斯,后来,太阳神拉的崇拜逐渐盛行,到第五王朝以后,拉神成为国王的主要保护神,国王自称“拉之子”。
2.国王之下的最高行政官吏是维西尔,他辅助国王掌管行政、经济、神庙以及司法中相关世俗法庭的那一部分权力。第5王朝以前,维西尔一职基本上都由王子担任,说明那时基本上是王室家族控制了朝政,并对国家进行统治。第五王朝以后,一些非王族的人甚至是地方贵族才得以担任此职,这也反映了当时中央王权的削弱和地方势力的渐长,维西尔和其他高级官吏都是由国王直接任免的。
行政单位为“斯帕特”,希腊人译为“诺姆”,中国人译为“州”。诺姆的最高官员是诺马尔赫。古王国时期,诺玛尔赫多为地方贵族,其权力或可继承,有时也需国王予以形式上的任命。他们有自己的利益,因而往往与王权发生矛盾和冲突。为此,古王国后期曾设置了用以加强监控地方贵族的机构——上埃及官邸。当然,这只是徒劳之举。
归纳古埃及宗教信仰和墓葬习俗的发展演变和基本特点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发达的古代农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