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将凉席批发开口子是什么原因

风扇是有寿命的,声音很大证明轴承需要润滑,你可以买一瓶风扇专用的润滑油,加一点…
抛弃你的欲望
&img src=&/7a1d7f2fc8b5ce9f6ca128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p&1.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美国的案子。州立法规定禁止使用不达标的汽油来进行运输,违反这条法律会遭到罚款。被告公司的经理人一比较发现用不达标汽油来运输赚的钱哪怕扣完罚款也比用达标汽油赚得多,所以选择用不达标汽油继续做生意。这件事在被告公司的股东会引起了反对意见。美国人讲究公司形象,如果被公众知道公司故意违反法律,会对公司的名誉起到负面影响。所以一部分股东反对这个做法,所以起诉到法院,要求法院禁止公司违反法律。 &/p&&p&2. 法官第一感觉肯定是违反法律是不对的,但是又束手无策。一方面,因为被违反的法律本身没有规定把禁止公司违法作为一种救济,所以法院不能根据这条法律来禁止公司的行为。另一方面,作为公司的管理层,他对股东有一种受托义务来为公司股东牟取最大利益。你当然可以说,如果违反法律,公司信誉受影响就不一定是公司最大利益。但是股东是不能干预董事会的商业判断的。董事会认为这个决定是受到商业判断原则的保护(business judgement rule)。&/p&&p&3. 法官也是很巧妙的找到了一个点。董事会作为所有股东的受信托人,必须在信托人的授权下进行操作,而信托人没有授权董事会从事违法行为,所以判禁止董事会继续违法。按这样的理论来判其实颤颤巍巍,按这么个逻辑推演就是如果股东授权了,似乎就可以违法了。所以你去看现在在美国设立公司的默认手续,一般经营范围那里都会写本公司可以从事一切符合法律的商业活动。&/p&&p&4. 有一种理论认为,法律是没有办法真正禁止人的违法行为的。法律只是给人一种选择,你可以选择守法,也可以选择不守法承担法律规定的后果。于是就会有人,就像这里被告公司的董事会一样,去比较违法之所得和违法的成本,试图取巧。&/p&&p&5. 在进行这样的比较的过程中,违法的成本在有些时候是高于法律规定的后果,有些时候是低于法律规定的后果的。譬如说,如果法律规定违章停车罚40美元,那么就会有人在棒球比赛日停车位紧张、球场周围停车位都涨价的情况下去违章停车。这个时候违法的成本和法律规定的后果一般是一致的,交了40美元就完事。 &/p&&p&6. 如果法律规定违反环境法超标排污,处罚200万美元。那么在这么大的标的下,如果企业被起诉违法,就肯定会有诉讼。算上诉讼的成本,其违法的成本就要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后果了。&br&&/p&&p&7. 但还有一种情况,违法的成本会低于法律规定的后果。那就是执法力度太差,公家很难发现违法行为,或者发现了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理论上来说,违法的成本就要在法律规定的后果在调整完程序上的支出后,乘以被执行的概率。&/p&&p&8. 咱们国家的税法就属于典型的因为执法力度太差而导致违法行为猖獗的例子。我之前在一个回答里也说的,如果多数企业有两本账的事情已经是一个常见的社会现象了,那么说明我们的执法力度实在是太差了。在中国企业所得税的领域是有玄学的。我以前跟一个国内互联网startup讨论过,这个问题,被他教育了一番。他说交税这个问题,不管你怎么操作,只要最后交满12%就不会有人来查你。我说你12%哪里来的。他说这是行业的不成文规定。我不知道我们的税务机关是怎么想的,很多时候不是没有这个技术查,而是懒得查,或者掌握查与不查的大权会有额外的便利。他们可能觉得只要每年税收计划完成了就可以了。&/p&&p&9. 因为执法力度差,每年又有税收指标。所以为了完成指标,就必须要制定更多的税种,或者提高税率。反映在咱们国家的情况就是,对于那些逃不掉的税,譬如消费税、进口关税,特别高。为什么不能多创造些税务局的就业岗位,让更多的人来查依法纳税情况,同时降低消费税和进口关税呢?&/p&&p&10. 一个法律只要实行,那么就是默认所有人都知道其存在的。配合法律国家强制力以后,法律就具有了权威性。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希望积极合法的。而对于同样一条法律,当违法的人比守法的人得到了更多的好处,那我认为这样的法律就是对正直的惩罚。与其订了法律不好好执行,不如让所有人都平起平坐。&/p&
1.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美国的案子。州立法规定禁止使用不达标的汽油来进行运输,违反这条法律会遭到罚款。被告公司的经理人一比较发现用不达标汽油来运输赚的钱哪怕扣完罚款也比用达标汽油赚得多,所以选择用不达标汽油继续做生意。这件事在被告公司的股东会…
啊,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什么样的题主我没见过?本题主这样的,我见过好多了,你们的回答都不会合她心意的,我有自信给出答案。&br&&br&&br&&br&&b&题主!别听他们的!&/b&&br&&br&上面所有的答主,都是蝼蚁之辈。&br&他们偏居一隅,&br&他们碌碌无为,&br&他们盲从,&br&他们懦弱,&br&他们不敢反抗现实,&br&他们只会冷嘲热讽。&br&他们&br&都是&br&&b&行尸走肉&/b&!&br&&br&他们是最保守的人,不敢越雷池一步,也憎恶突破常规之人。&br&他们会拿新闻,会拿传说,会拿臆想,骗自己,骗别人,好像只有像他们一样生活才能生存。&br&他们看到题主您如此大逆不道,自然精虫上脑,满脑子里都是污秽之事,对您横加攻击。&br&&br&但是您!&br&优秀!&br&勇敢!&br&有理想!&br&有道德!&br&有文化!&br&有素质!&br&&br&您突破了重重迷雾!&br&您打破了条条框框!&br&您奔向了世外桃源!&br&您站在了世界之巅!&br&&br&伟大的思想家歌名家文学家哭二哥冯尼古特曾经说过:&b&除了你自己,世界上其他人都是机器。&/b&&br&&br&对啊,冯尼古特说的就是您啊!您是世界上唯一的自由意志,您是世界上唯一的智者圣人!&br&&br&&b&众人皆醉,您!独!醒!&/b&&br&&br&&b&题主,干巴爹!!!&/b&&br&&br&&br&以上是我梦中所答,本人仅抒发情感,请诸位仔细思考判断。
啊,我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什么样的题主我没见过?本题主这样的,我见过好多了,你们的回答都不会合她心意的,我有自信给出答案。题主!别听他们的!上面所有的答主,都是蝼蚁之辈。他们偏居一隅,他们碌碌无为,他们盲从,他们懦弱,他们不敢反抗现实,…
(本文谢绝转载)&br&&br&书上找不到,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我认为有以下三种:&br&&br&1.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br&2.阈值自控意识&br&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br&&br&&br&&br&1.先说第一个,期望值管理能力。&br&&br&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到了最后一集,哎,这货突然抗日了,例如《大宅门》里的三爷。这时候观众对其好感度会突然爆棚,甚至超过许多没有爆点的正面角色,前几十集的劣迹简直一笔勾销。这就是期望值在前期被编剧压低之后的福利。&br&&br&我们刚进入一个团队时,如果一开始就大招尽出,会导致周围人和领导对你的期望值不断升高。最后总会有一次你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这时候对你的负面评价也会随之而起,甚至会低过一直表现平平的同仁。有人将其总结为“不胜任陷阱”,因为在一个上升通道中,只要达到了上层的期望,就会被继续提拔,直到提拔到一个你不能胜任的岗位,让所有人失望,这个升迁过程才会结束。&br&&br&这一点在情场上也依然适用,你会发现浪子回头会获得相当的赞美,许多女人甚至可以不计较你之前是个多么烂的人。但老实巴交的“好好男人”一旦被抓到一次不老实就立刻被打入“渣男”的行列再也不得翻身。娱乐圈这样的例子去年今年都有,不用我再赘述。&br&&br&这就需要我们对别人对我们的期望值进行有效管理。比较常见的手段是憋大招,有一些在对方期待之外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能随便拿出来用。但周围人也不是傻瓜,次数多了,别人都会倾向于相信你藏着一手,例如学生时代那些永远叫嚷着这次考砸了的第一名们,信誉早已破产,其他人对其期望值仍然在持续上升,这时候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要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周围人对你的期望值,需要做到真正无迹可寻,并在所有非必要的时刻压抑自己的表现欲与虚荣心。我认为这是进入职场的第一课。&br&&br&&br&&br&2. 阈值自控意识&br&&br&阈值又叫临界值,指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br&&br&我大概六七年在网上发过一篇文章,可能很多人以前都看过了,这里引用其中一段:&br&&br&“A片害了无数正常的男青年。没有A片的岁月里,男孩子满脑邪念充盈。可是在这个网络色情泛滥的当今,他们居然对生活中的女人没了想法,这不能不成为信息时代人类异化的经典案例。何以至此?阈值使然。也就是不断的持续刺激,抬高了男人们欲望的触发点。上个世纪初女人旗袍坐下时偶尔可一瞥的白花花大腿就可以触发老夫子们的欲念;可是100年后,看着满屏的器官进出,很多人居然会叹上一句:没意思。这就是时代的变迁,使得阈值不断上升的最好例证。&br&&br&举个极端的例子,释迦牟尼本是个迦毗罗卫国的王子,很早就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其父为其修筑春、夏、冬三幢宫殿。但他活的很厌世。其父为其选来印度最妖艳美丽的女子来取悦他。但是美酒美女对他的边际效用已经小到忽略,食欲肉欲的一切无法使他获得更高的满足,只有离开世俗创造佛教去了。他一出生就享受物质的极大满足,导致他的阈值高到普通人难以想象的程度,最后凡是物质都无法使他快活。中国的例子是贾宝玉,从小活在女人堆里,最后也做和尚去了。反而自小出家的人却未必能忘俗。所以施耐庵会有和尚最淫一说,潘巧云与裴如海那一段有很精妙的点评。盖因自幼出家的人,从未享受过世俗的快感,所以阈值很低,一点就着。能大彻大悟的慧根人士,往往反而是富家子弟,也就不奇怪了。&br&&br&女人亦然。泛滥的韩剧将正常的女生活生生逼成大龄剩女,归根到底也是阈值作怪。本来少女看见年轻男子怀春,是老天爷安排的正常心理活动。现在这个自然的程序被突然打断,横插10部韩剧,部部男一号多金英俊完美,还有若干男二男三争抢。电视机前的女人们于是看傻了,爱情阈值被活生生地抬到天上,身边的男人自然再也看不上。”&br&&br&当你深刻理解了阈值对个人幸福与快乐的影响后,你就知道这个概念不仅用在性和爱情上,更可以推广到人生幸福的方方面面。了解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并学会一定程度的禁欲和自控,是防止阈值升高的不二法门,这绝对是需要在人生早期就要着力培养和锻炼的素质与意识,尤其对于男性。
&br&&br&顺便提下。频繁观看色情片造成的过度刺激,会抑制大脑内对性刺激做出神经反应的奖赏机制,与药物成瘾相似,这种神经抑制会促使强迫的色情成瘾行为,并对正常的性意愿和性欲造成影响。可惜,对于有些人,这些话来的有点晚了:)&br&&br&&br&&br&&br&3. 应对时空扭曲的应对能力&br&&br&这个概念有点玄。这里说的时空扭曲,指的是主观的时间流逝感觉随着年龄开始加速,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相信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感觉,时间过得越来越快快了。小学时是一个月一个月过,大学一学期一学期过,工作后就变成了一年一年过,越往上过的越快,问问你的父母,他们会告诉你十年一眨眼就没了,他们讨论着十几年二十年前的陈年旧事,好像就发生在昨天。&br&&br&我很早就开始研究抗衡这种时空扭曲的方法。&br&&br&我在网上找了一些解释,有一个说法比较有趣。“五岁的时候人的记忆有五年,这时候过一年,到六岁时,记忆增加了五分之一。六岁到七岁,记忆增加了六分之一。七岁到八岁记忆就只增加了七分之一。以此类推,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过多一年,记忆便只增加二十分之一。这一年的时光虽然没变,但是参照物变了。所以大家就感觉时间过得快了。可能等你六十岁的的时候,过一年记忆只增加六十分之一,那时时间就过得更快了。”&br&&br&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你仔细回忆一下,会发现童年的课间十分钟休息足够你从楼上跑下去玩儿点什么;但现在你坐在公司电脑前,才喝了杯热饮,吧东西摊开准备干活,啥都没干呢一个小时就没了。小时候两个月的暑假特别漫长,现在的一个月不就是四个星期,一眨眼就没了。&br&&br&如果用记忆增量理论来解释,那就说明我们在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是在简单重复,所以大脑中的“总数据”并没有像儿时那样处在迅猛增长的阶段,大脑处理今天的24小时,只需要动用几年前就已经存好的索引,驾轻就熟,总信息量几乎没有增加,你主观上感受到的“新东西”当然就少,而体验“新东西”恰恰是放慢主观时间的命门。&br&&br&套用知乎上“舒适区”的说法,要解决时空扭曲的问题,我们必须走出“熟悉区”,熟悉区是时空黑洞,会不断加速消耗,吞噬你的时间。如果你走出办公室,去陌生的国度一个月,就会发现这一个月并没有像办公室里那样,星期三过完就差不多能指望星期天了,而是觉得比在办公室两个星期都要多,这便是对抗时空扭曲的一个例子。并不是只有旅游才能有这样的效果,你如果在自己身上多试验,会发现能找到很多适用于你个人的手段,但前提是你要有“摆脱熟悉区”的意识。&br&&br&这是我认为人的一生所需要掌握的最重要能力之一,掌握了对抗时空扭曲的本领,你就能延长主观生命。&br&&br&&br&--------------------------------------------------------------------&br&(本文为一项写作计划的提纲,如有任何未授权转载将停止更新并通过知乎法务团队处理。)
(本文谢绝转载)书上找不到,也很少有人讨论的个人素质,我认为有以下三种:1.人际交往中的期望值管理能力2.阈值自控意识3.应对主观时空扭曲的能力1.先说第一个,期望值管理能力。影视剧中往往有这样的观感:一个地痞或者土匪,平日无恶不作。到了…
谢邀。&br&&br&先得跟题主讨论一下这个题设。&br&&br&应该这么说:&br&&b&世界各国的传统画,普遍并非以纯写实为主导,所以许多国家的画,留白很多。&/b&&br&&b&大量写实填设背景覆盖留白,是文艺复兴后西洋画的一个大特色。但在那之前,西洋画也有留白。比如东罗马的许多马赛克作品。&/b&&br&&b&&br&总括起来,中国画,比起其他各国画,其实,也没有那么多留白。比如中国界画、中国行乐图、中国院画,留白都不算多。&/b&&br&&b&真正留白多的,不是中国画,而是中国文人志趣的写意山水画。&/b&&br&&br&空口白话说难以取信,咱们放图好了。&br&&br&&br&我知道我知道,许多人印象里,中国画是这样的:梁楷作品&br&&img src=&/7f5a49d7d5d58713fee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7f5a49d7d5d58713fee3_r.jpg&&&br&或是这样的:马远作品&br&&img src=&/5b0e55933e2ffd2c73df33_b.jpg& data-rawwidth=&1716& data-rawheight=&7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16& data-original=&/5b0e55933e2ffd2c73df33_r.jpg&&&br&&br&而西方画,应该是密密麻麻的,比如这样:范艾克作品。&br&&img src=&/8ff7290ce_b.jpg& data-rawwidth=&220& data-rawheight=&2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20&&&br&或是这样的:维美尔作品。&br&&img src=&/ed4ca761ce041a6cbee07385_b.jpg& data-rawwidth=&871& data-rawheight=&9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71& data-original=&/ed4ca761ce041a6cbee07385_r.jpg&&&br&&br&&br&&br&但实际上,有极其大量的中国画,是这样的:雍正美人图&br&&img src=&/c5efb322abd6939ac03e_b.jp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4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br&&br&是这样的:展子虔游春图。&br&&img src=&/1011ddc21e2a0ba4e254de404d64a446_b.jpg& data-rawwidth=&489& data-rawheight=&2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9& data-original=&/1011ddc21e2a0ba4e254de404d64a446_r.jpg&&&br&或是这样的:芙蓉锦鸡图,不介绍了。&br&&img src=&/eaeabb6e514a11de2e5dda_b.jpg& data-rawwidth=&366& data-rawheight=&54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6&&&br&&br&&br&&br&而西方画,也是有这样的:庞贝古城画。&br&其实也有留白吧?&br&&br&&img src=&/6b861eae77eb6deda2ce5_b.jpg& data-rawwidth=&1473& data-rawheight=&2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73& data-original=&/6b861eae77eb6deda2ce5_r.jpg&&&br&&br&&br&&p&所以,中国画是分阶段分体裁分不同材质的。比如界画、宋朝院画、明清行乐图,就讲究写实,画得密密麻麻。&/p&&p&反过来,西洋画也有部那么写实的时候。真正写实到不留白,该是文艺复兴之后到印象派左右的欧洲油画。如果找相当于中国唐朝时期的欧洲画,你会发现,他们留白也不少。&/p&&br&&p&&b&阿纳森先生说过一茬,他认为: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画,无论是文艺复兴风格、巴洛克、洛可可还是新古典,基本都建立在“雕塑审美”上。就是说,将面前的场面当做舞台或雕塑,用明暗、透视、短缩等法则画出如实的模样。&/b&&/p&&p&比如,下面这幅:米开朗琪罗的师父吉兰达约作品,就是按雕塑格局来的。&/p&&img src=&/a1b24f5bc948df33acf92f9b6d59a68c_b.jpg& data-rawwidth=&446&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6& data-original=&/a1b24f5bc948df33acf92f9b6d59a68c_r.jpg&&&br&&br&其他各国传统画,也并不写实,会有留白。&br&比如,日本浮世绘是这样的:菱川师宣著名的《见反美人图》,留白不少吧?&br&&img src=&/7bdf8a416f3b074d338540_b.jpg& data-rawwidth=&147& data-rawheight=&29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47&&&br&南非洲壁画则是这样的:留白也不少吧?&br&&img src=&/ae320b04cebe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e320b04cebe_r.jpg&&&br&&br&&br&&p&&b&所以,不是中国画留白多,其实各地传统绘画,都有留白,不那么笔笔俱到。只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绘画,写实方面独一无二,留白少,比出来了。&/b&&/p&&br&&br&&br&&p&而且,如上所述,中国画内部,也有分留白少与多的。&b&比如,行乐图,那么留白就不会多,一定也是密密麻麻的:&/b&&/p&&img src=&/f8b82e2f1ae_b.jpg& data-rawwidth=&1685&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85& data-original=&/f8b82e2f1ae_r.jpg&&&br&&br&&br&&br&&br&&br&而写意山水,讲究笔简意足,讲究风雅,讲究不匠气,是所谓文人趣味,留白就多了:&br&&img src=&/9dc18f82d88afa1c8feb_b.jpg& data-rawwidth=&1708& data-rawheight=&13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8& data-original=&/9dc18f82d88afa1c8feb_r.jpg&&&br&&br&&br&&br&&b&所以了,真正留白多的,不是中国画,而是中国写意山水画。&/b&&br&&br&&br&&b&这种趣味,是相对于工笔的中国文人趣味,讲究道禅之意,讲究笔简意足,讲究意境,而不求绝对写实。南宋马远夏圭的云烟缭绕、一角半边,给文人画更提供了理论依据,到明时浙派、吴派都有说法,认为南方水气,才体现出余韵不尽的韵味。于是留白渐多。日本研究雪舟的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只有中国士大夫才能了解趣味的认知体系,是诗境了。这是苏轼和他的好朋友们开始推广、梁楷到马夏到赵孟頫和元四家再到明朝把书画融合、使文人趣味占据水墨山水主流,然后一路下来的。&/b&&br&&b&&br&而与此同时,民间许多画师,还是在不留白的老老实实画行乐图等,但那就相对比较难流传了。&/b&&br&&br&&b&这么说吧,越是文人创作、文人欣赏的画,留白越多。&/b&&br&&b&越是接地气的画,留白越少。&/b&&b&春宫图就是典型的留白少……很写实……&/b&&br&&img src=&/5d861a8a39811afecd0d_b.jpg& data-rawwidth=&565&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5& data-original=&/5d861a8a39811afecd0d_r.jpg&&&img src=&/ec84fa2fc6498799acc5fd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ec84fa2fc6498799acc5fd_r.jpg&&&br&&br&&br&&br&捂脸……人家都不好意思了……
谢邀。先得跟题主讨论一下这个题设。应该这么说:世界各国的传统画,普遍并非以纯写实为主导,所以许多国家的画,留白很多。大量写实填设背景覆盖留白,是文艺复兴后西洋画的一个大特色。但在那之前,西洋画也有留白。比如东罗马的许多马赛克作品。总括起来…
这种排队抢毙看似没有战术,但实际上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术,没有任何同时代的战术能够与其相提并论。以下几点知识点可以帮助题主理解,为什么当时人们要使用如此难用的火枪,实行看上去如此愚蠢的战术。&br&&br&关于为什么大规模使用装填繁琐、精度极差的滑膛枪:&br&1.滑膛枪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只要命中基本可直接造成对方退出战斗,并且能够有效穿透各类铠甲,简单来说,虽然命中率差,但是蒙到了就是暴击,多半还是即死。&br&2.
滑膛枪的训练极其简单,训练一个滑膛枪手的时间远远低于训练一个弓弩手数倍,并且几乎对身体素质毫无要求,只要能机械式的重复装填动作,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滑膛枪手。滑膛枪的枪管和弹药制造在技术成熟后也较弓弩更为简单、迅速,制造铅弹只需要造一个高塔,然后让铅水从高处滴下,铅会在空中自然形成圆形,落地时已冷却为固态,而制造一支箭却麻烦许多。&br&&img data-rawheight=&480& data-rawwidth=&580& src=&/d35adaf1c86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35adaf1c867_r.jpg&&3.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不超过180码,看起来很短,但也超过当时常见的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英格兰长弓等特例不在此类,然而训练一个长弓手的资源足以训练五个甚至更多的滑膛枪手。图为拿破仑时代滑膛枪的命中率曲线,可见在100码内相当有效,而在50米以内杀伤效果是毁灭性的。注意A曲线,该曲线为普鲁士军队在理想靶场环境下的命中率,在150码的距离处命中率接近60%,而其他曲线为包含烟雾、恐惧等干扰因素后的实战命中率。这张曲线图也解释了为何双方的交战距离如此之短,因为越近命中率和杀伤效果越高,如果在远距离首先开枪射击尽管可以造成一些杀伤,却难免在装填的过程中被敌军迅速拉近距离来上一轮凶狠数倍的反击。而如果直接冲到过近的距离,敌军发起的先制射击又会让我军损失惨重,因而在实战中,双方开始接战的距离通常在150码左右,随后再根据后续发展伺机而动。&br&&img data-rawheight=&271& data-rawwidth=&670& src=&/05cf44ecff20c968cb843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05cf44ecff20c968cb8436_r.jpg&&4.滑膛枪只要加装刺刀(前期为直接插进枪管的型号,后期为不影响射击的套筒式,如图)即可成为类似长矛的近战武器,而长矛是最适合密集队形使用的武器,长矛与方阵相配合的威力在无数场战争中都经受过检验,即使冷兵器部队逼近,也未必能在近身相搏中对线列步兵队形成优势。刺刀的出现是线列战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见下方的追加部分。&br&&br&关于为什么要站成愚蠢的密集队形、不寻找掩蔽也不卧倒:&br&&img data-rawheight=&495& data-rawwidth=&670& src=&/de2fd365a1f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de2fd365a1fa_r.jpg&&1.密集队形便于指挥和保持组织,任何军队只要失去组织都将毫无战斗力,而密集队形无疑对整体士气的提升有极大帮助,同时在通讯基本靠喊的时代,密集队形也给予指挥官实行各类战术的可能,例如横队向左转90度以左端为头,转为攻击纵队进行快速穿插。始终记住,有组织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图为一次复杂的变阵:法军由行进队列迅速展开为横队,随后再变为空心方阵。如果采用散兵队形,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这种变阵和战术的实施根本无从谈起。&br&&img data-rawheight=&735& data-rawwidth=&472& src=&/22d251da71a3ac659e31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22d251da71a3ac659e314_r.jpg&&2.
滑膛枪的装填过程繁琐,首先要把枪直立起来,往枪管里倒火药,然后把铅弹塞进去,抽出通条插进枪管,把火药和铅弹捣实压紧,然后抽出通条,插回原位,举枪射击,如此反复。这个过程(主要是使用通条的部分)要求使用者保持站立,否则动作不仅极其别扭,还会使装填时间延长四到五倍,在这期间,敌军可以多进行四到五次射击,甚至直接发起冲锋。实战经验无数次表明,谁在正面接战中蹲下,谁就会败的更惨。图为滑膛枪的装填步骤,可见如此长的枪械蹲下装填是怎样一副别扭的景象。&br&&img data-rawheight=&740& data-rawwidth=&1030& src=&/2b051d7eeda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0& data-original=&/2b051d7eedad_r.jpg&&3.实际上线列战争并不是完全没有掩蔽,只不过绝大多数电影中描述的是野战和遭遇战。在实际的战争中,矮墙、战壕、栅栏和拒马刺等工事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其中以矮墙最为常用,它不影响士兵站在后面装填,却可以遮住从腰部以下的部位。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要塞工事,非常有效,当然,因为太过有效,敌军通常不会傻乎乎的与你对射,而是远远的放炮或直接发起白刃冲锋。&br&&img data-rawheight=&435& data-rawwidth=&580& src=&/f91ad37d2a5e22e5a47ba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f91ad37d2a5e22e5a47ba9_r.jpg&&4.
实际上当时的战争也不都是排队抢毙,在当时已经有独立行动的散兵小分队,称为猎兵或轻步兵,负责提供火力支援和进行游击战,这些猎兵通常被布置在阵前,允许自由的卧倒、移动、射击和寻找掩蔽,有些甚至还装备了线膛枪,可在远距离狙杀敌人,但是没有任何指挥官认为光靠他们就能赢得一场胜利,他们可以给敌军带来大量伤亡和困扰,但并不能胜任有目的的作战任务。此外,他们在遭遇骑兵时基本相当于被屠杀。&br&&img data-rawheight=&379& data-rawwidth=&800& src=&/e546fe4c856e87f237aebd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e546fe4c856e87f237aebdd_r.jpg&&5.反过来换句话说,密集的线列阵型在面对骑兵时也更加稳固,如果采用密集队形,骑兵在同等的战场宽度下将面对通常是三倍于自己的、亮着刺刀、站成密集队形的步兵,因而瞬间在战斗力上陷于劣势,
再也不能像中世纪那样为所欲为的正面平A蹂躏步兵。假若采用散兵阵型,在同等宽度下面对骑兵将不能形成如此的优势,其结果仍然是被正面平A蹂躏。&br&&br&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模式?&br&1.
线列步兵在白刃战中的战斗力丝毫不比任何专业的冷兵器部队差,甚至在训练和体能素质完全不如对方的时候依然如此,专业的冷兵器部队在向线列步兵发起冲锋的过程中就会遭到1-2轮甚至更多次的射击,造成大量减员和巨大的士气冲击,等到接战的时候,常常在人数上已经处于劣势并且陷入恐惧,而采用密集队形的线列步兵上了刺刀,从正面看就是一个刺猬样的长枪森林——这是冷兵器时代战斗力最强的作战形式。&br&2.线列步兵在远距离火力投射上也不逊色于任何专业的弓弩部队,就整体精确度、杀伤效果和有效射程而言并不处于劣势,当时的弓箭手和弩手实际作战距离不超过100码,而在这个距离内线列步兵的齐射完全能够全面压制对手。八里桥战役时,清军的满蒙骑兵乃是冲到线列步兵阵前30米处进行骑射的,被打成DOGE也是理所当然。&br&3.线列步兵甚至在面对骑兵时也不处于劣势,原因在上面的第5条已经讲述过,此外,受过训练的线列步兵还能够迅速转换为空心方阵队形,骑兵在面对这种方阵时几乎束手无策。&br&4.线列步兵的成本极其低廉、训练极其简单,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对抗传统部队时几乎总是有数量优势,因而总是在战场宽度上拥有优势,换句话说同样战斗力的两只军队遭遇,线列步兵的宽度总是超过对手从而能进行合围或抽调部分兵力进行迂回穿插。&br&&br&总结来说,这是一种战斗力更强、成本更低廉、效益比更高的战术,尽管他看起来很蠢,但无疑是中世纪之后——直到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之前最先进的战术,甚至就在一战当中也继续阴魂不散。&br&&br&其实线列战争这种看似排队抢毙的战法实际上也有很多精妙的战术策略,并不是框起来A过去干个痛快这么简单,比如说:&br&&img data-rawheight=&332& data-rawwidth=&670& src=&/c35e4ccbd435ea5c807ee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c35e4ccbd435ea5c807eef_r.jpg&&听口令统一齐射的实战效果要优于自由射击,尽管”装完了第一时间射击,不用等口令“的后者理论上能发射更多次,但是在士气杀伤效果上,身边时不时倒下一个人,跟一下子倒下一大片相比,刺激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听口令统一射击也更便于把握关键时机,如对方冲锋时在50码左右的一次齐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杀伤,而自由射击则毫无此机会。图为最可怕的三排齐射,第一排跪地,第二排半跪,第三排站立同时听口令射击,随后全部站起装填——或直接冲锋/反冲锋。诚然这种三排齐射后将会是很长的一段火力真空,但同时这也是在给敌军一个信号:亲,你还等下一轮吗?&br&&img data-rawheight=&335& data-rawwidth=&308& src=&/37976ffb750eb76cab7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8&&著名的三段射击,第一排射击后将枪械交给后两排装填,然后再传递给第一排继续射击,此战术在需要持续火力的场合经常被使用,还有一种被称为徐进射击的变种,即第一排射击后原地装填,第三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然后第二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能够在持续射击的同时向前缓慢推进,直到抵达冲锋距离进行白刃战。&br&&img data-rawheight=&300& data-rawwidth=&700& src=&/327eb07a4756acdd49fa0c5ae22c150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327eb07a4756acdd49fa0c5ae22c1504_r.jpg&&妖孽的空心方阵,线列步兵可以迅速从横队收缩转换为这种空心方阵,可全方向射击无死角,因为没有前与后的概念,也不会被包抄或绕后,骑兵也因此失去了其最大优势,数个空心方阵互相间还能形成交叉火力。如果骑兵侥幸突破了空心方阵,他也只会冲进方阵的中间被全面包围。这是近代步兵对抗骑兵最有效的阵型。对抗数量远超自身且四面八方都是的冷兵器军队(如土著)时效果也相当拔群,当然,方阵也有致命缺陷:如果对方有远程火力或者大炮,死起来会有种别样的酸爽。图为《滑铁卢战役》中内伊的法军骑兵部队冲击英军桥段,落得惨败,拿破仑在剧中高声斥责:“没有步兵支援的骑兵能干什么?我连一分钟都不能离开阵地吗?你们脑子进了水?”而实际上如果运用得当,骑兵优势者将可以逼迫对方摆出难以发挥火力且毫无机动性的空心方阵,随后用步兵压上,乃至用炮兵轰击造成极大伤亡,并且降低我军步兵的损失,如果对方重新展开线列队形与我军步兵交战,骑兵部队则可绕至侧翼或后方拔刀冲锋。这种兵种间的紧密协同是拿破仑时代战争的精髓所在,远远称不上是毫无战术。&br&&img data-rawheight=&409& data-rawwidth=&580& src=&/d5a3cb300f323ce7afad24db1411016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5a3cb300f323ce7afad24db1411016b_r.jpg&&&img data-rawheight=&240& data-rawwidth=&570& src=&/0afa44e38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0& data-original=&/0afa44e38f_r.jpg&&线列战争的时代军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最早的弹药是铅弹和火药分开的,火药单独装在一个牛角型的容器里,使用时需要手动往枪管里倒,然后再从另一个小包里掏出铅弹往枪管里塞,特别麻烦,火药还容易一不小心倒多或倒少,少了铅弹就犁地,多了枪管就炸膛。图为新型的纸壳弹,其堪称现代定装弹的老祖宗,用纸壳将定量的火药和铅弹包在一起,使用时直接咬破一角把火药倒进枪管,再直接把铅弹连着剩下的纸壳塞进去,用通条捣实即可,纸壳还可起到增加气密性的作用。线列战争后期出现的米尼弹已经接近现代定装弹。&br&&img data-rawheight=&196& data-rawwidth=&670& src=&/cfab38726ae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cfab38726ae7_r.jpg&&&img data-rawheight=&299& data-rawwidth=&670& src=&/ca8a72ace28dbf9b9cb4a2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70& data-original=&/ca8a72ace28dbf9b9cb4a26_r.jpg&&而实际上早在这个火炮还在发射实心铅球的时代,炮兵们就已经统治了战场。前膛加农炮发射的实心铅球打在地上会像打水漂一样跳来跳去,把一整条线上的步兵打成渣,在理想的入射角度下(不考虑不实际的侧翼横射)一颗打进三列横队的炮弹可以瞬间击杀6个步兵,而炮兵凭借较远的射程能够集中全部火力打击一点,当前线步兵们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互相排队抢毙时,炮兵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集中打击哪里,哪里就几乎必然会被撕开口子,随后就是骑兵和进攻纵队长驱直入、侧翼包抄、绕后爆菊不亦乐乎。这意味着炮兵在战术实行当中并不是类似猎兵那种‘制造杀伤’的角色,而是战术实行的根本条件,不外乎拿破仑对炮兵的集中使用和快速机动如此重视。第二张图是丧心病狂的榴散弹,乃是一种后期型号的弹种,相信这张图已经很好的表现出了炮兵的巨大威力。然而若没有成排的线列步兵撑起有条有理的战线,炮兵的使用也就无从谈起。&br&&img data-rawheight=&277& data-rawwidth=&550& src=&/f3a65a8dd7f3ee664df8cfe70b61626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f3a65a8dd7f3ee664df8cfe70b61626d_r.jpg&&骑兵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其原因已经在上面提到过,任何胆敢正面冲击步兵阵线的骑兵下场只有死路一条,然而骑兵能够快速机动的优势使其可以迅速出现在任何需要“最后一根稻草”的地方,只要战线出现漏洞,骑兵就能极大的扩大战果,乃至引起整条战线的连锁崩溃,此时唯一能够与敌军骑兵相抗衡的,只有友军骑兵,因此拥有更多骑兵者仍然掌握着极大的优势,当然,如果你的步兵甚至不够填满与对手同等宽度的战场去与对手排队抢毙、僵持消耗,骑兵也就没有可供发挥的舞台。&br&&br&线列步兵只是拿破仑时代战争中的一个兵种,他的普遍应用和线列战争模式的使用与当时的其他兵种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很多领域都有牵扯,不过在这里铺开来讲就扯的太远了。&br&&br&总而言之,在当时,没有比这个更加不蠢的战术。滑膛枪已经被证明是当时最先进、性价比最高、杀伤效果最好的神级武器,它完全配得上让人们专门使用一种以它为核心的、使它发挥出最大效力的战术,而这就是线列战术。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两次:它配得上。&br&&br&——————————————————————————————————————————&br&有点意外……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这个答案,其实以上都是些常识性的内容,描述方式并不专业和准确,只是为完全不了解线列战争的读者们提供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如有错误……反正也懒得改了!就请在评论区里订正吧!&br&&br&其实说到底,关于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军队要排队抢毙,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当时最有效的武器——滑膛枪的性能不佳,而关于滑膛枪的具体性能,知友 &a data-title=&@彭友&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ae7735ebeed82f929b615& data-hash=&ae7735ebeed82f929b615& data-tip=&p$b$ae7735ebeed82f929b615&&@彭友&/a& 的答案已经非常直观,在这里稍微做一些补充。&br&&img data-rawheight=&275& data-rawwidth=&485& src=&/b18cad84e3e592be4115ebf8a4727d5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b18cad84e3e592be4115ebf8a4727d57_r.jpg&&前装燧发枪是线列战术成熟期广泛使用的枪械,图中所示即是一个处于待发状态的燧发枪机,红圈标出的地方被称为药锅,使用者在将火药倒进枪管前需先将部分火药倒进此处,然后闭合药锅盖,将击锤(左边那个夹着燧石的夹子)向后扳动。扣动扳机时,击锤砸向药锅盖顶部立起来的那块铁板,将其撞开的同时砸出火星掉到药锅里,引燃火药,再通过一个小孔将火引向枪管内发射铅弹。此种撞击式燧发枪可靠性远远超过早期的火绳枪和火门枪(前者要靠一根燃烧缓慢的火绳去直接引燃枪管里的火药,后者甚至连这根绳都没有,点火自己想办法),但是仍然有相当高的不发火率,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包括没打出火星、燧石飞了、火药没被引燃、药锅引燃了枪管里的没被引燃、药锅盖被炸飞了等等等等。如果遇到下雨天或火药受潮,不发火率会急剧上升。&br&&img data-rawheight=&202& data-rawwidth=&473& src=&/42fd82b8dee8d628a62e11c17cae93f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42fd82b8dee8d628a62e11c17cae93ff_r.jpg&&&img data-rawheight=&198& data-rawwidth=&776& src=&/d69bf57dde8a2c68c1dcc0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76& data-original=&/d69bf57dde8a2c68c1dcc00_r.jpg&&随着军工技术发展,新型的击发装置也频繁出现。上图为采用簧轮枪机的手枪,各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燧发枪机,然而堪比钟表的复杂内部机械结构使其成本极为高昂,并不能适应大规模装备部队的需要,基本上是贵族们炫耀身份的奢侈品,实际作战性能的提升也并不明显。下图为使用雷汞的击针式步枪,已经无限接近现代的步枪,只不过当时的底火是单独装在枪机上,每次射击后需手动更换,而非与弹药制作在一起。这种步枪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已经大量使用,可靠性极佳,装填速度也有一定优势。&br&&img data-rawheight=&142& data-rawwidth=&195& src=&/bbbb87cb603d4b7bf2b2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5&&而滑膛枪精准度不佳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其光滑的枪管没有膛线,同时铅弹口径误差相当之大,不仅在枪管内会弹来弹去,离开枪管后运动轨迹更是高深莫测。人们很早就知道给枪管刻上膛线、让铅弹高速旋转可以极大提高精确度,但是要将圆滚滚的铅弹硬生生塞进线膛枪管里又谈何容易,线膛枪手们甚至需要用一根铁棍和一把小锤子才能把铅弹一点一点砸进枪管末端,装填时间相比滑膛枪也是四五倍的增加,直到……图中所示的米尼弹(左侧)的出现。&br&&img data-rawheight=&380& data-rawwidth=&485& src=&/bb9acfe6a21d42a8525b1bcd53b735b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bb9acfe6a21d42a8525b1bcd53b735bf_r.jpg&&米尼弹的特点是口径比枪管略小,并且并非球形而是有半球形的凹坑,因而可以比较容易的塞进哪怕是刻了膛线的枪管里,而在击发时,米尼弹会因为高温和自身形状瞬间膨胀,完美契合膛线和枪管口径,解决了线膛枪的装填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气密性。这项技术至今仍被使用在现代的金属外壳定装弹上。&br&&img data-rawheight=&386& data-rawwidth=&700& src=&/0a9788ebc0100d5cccd5bab980ac2c5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0a9788ebc0100d5cccd5bab980ac2c5c_r.jpg&&随着米尼弹的广泛传播,是否使用线膛枪替换滑膛枪就已经不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了。装备线膛步枪的军队能够在200码甚至更远的距离进行精确的火力打击,随后,无限接近现代枪弹的、自带底火和发射药的定装弹被发明,士兵们终于可以只用一个步骤装好弹药准备发射,而无需分别装填弹头、发射药和底火。后膛步枪也在同一时期迅速发展成熟,士兵们不再需要站立着从枪口装填弹药,也不再需要每次装填都拿着通条鼓捣半天,因此自由卧倒和寻找掩蔽也就成了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末期(1865年)出现的斯宾塞步枪,已经与现代的步枪相差无几,能够在短短15秒钟内射出7发子弹,重新装满弹药也只需要20秒钟。作为对比,1815年左右使用前装滑膛枪的线列步兵,通常每分钟只能发射2-3发铅弹,两者的射程和精准度更是天差地别。&br&&br&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枪械火力的不断提升,建立在“前装滑膛枪射速低下、精度不佳”这个大前提之上的线列战术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没落。美国南北战争差不多是线列战术最后的挽歌,随后的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算是彻底为线列战术画上了句号。然而线列战术并没有就这么死去,他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都深刻的影响着整个世界。纳粹德国所使用的“掷弹兵”这一称呼即是来自于线列战争时代的一个荣誉兵种,其伞兵部队使用的“空降猎兵”称呼亦是继承于那个士兵们敲着小鼓、排着横队齐步走向敌阵的时代。英国女王的冷溪皇家卫队甚至直到今天仍保持着他们在1815年打败拿破仑引以为傲的老近卫军时的装束。对于这些经历过线列战争洗礼的国家而言,那个愚蠢的士兵们排成排、面对着面互相枪毙的时代,大概算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往昔。&br&&br&——————————————————————————————————————————&br&一直觉得忘了什么,原来是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刺刀。虽然感觉稍微有点偏题,但总归还是相关的知识点,现已进行补充。&br&&br&线列战术之所以能如此发展成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刺刀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刺刀这种我们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孕育了线列战术。如果没有刺刀,我们恐怕就看不到士兵们排着队互相枪毙的景象了。&br&&img data-rawheight=&190& data-rawwidth=&455& src=&/8ed199ac7be8bf29a054a92e5248b0e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5& data-original=&/8ed199ac7be8bf29a054a92e5248b0ed_r.jpg&&在刺刀出现之前,火枪手只是纯粹的远程火力投射兵种,并不具备近身搏斗的能力,因而若要让他们发挥作用,就必须依靠其他兵种的保护。如图所示的西班牙大方阵就是一种早期的火器战术,方阵的主体仍旧是大量的长矛手,火枪手则被布置在四角,一旦遇到威胁就要退回安全位置,此时,长矛兵与火枪手的数量大约是2:1左右,火枪手仍然居于次要的位置,然而即使如此,这样的西班牙大方阵也足以将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扫进历史的垃圾堆。&br&&img data-rawheight=&490& data-rawwidth=&1000& src=&/bb3ea9c537cf9d3cd9436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bb3ea9c537cf9d3cd9436b_r.jpg&&此时已经有些思维超前的人开始胡思乱想:要是部队里有1/3的火枪手就这么能打,那要是提高到1/2岂不是要翻天?可是火枪手比例提升了的话,谁又来保护他们呢?聪明的人类很快想出了办法——大概想了100年——就是刺刀。最早的刺刀大约出现在1640年,只不过是一个能插进枪管里的矛头,如果士兵想用刺刀,自然就不能开枪,而安装或卸下刺刀说起来只是拔或插一下的问题,实际运作中却是麻烦重重,但是它却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潜力。随后,套筒式刺刀很快在1680年左右出现,原理如图所示。这是一种不影响射击的刺刀,可以整天装在枪上。至此,火枪手终于可以不依靠其他兵种而独立成军,并且同时扮演远程火力投射和近战冲击的角色。&br&&img data-rawheight=&381& data-rawwidth=&662& src=&/ac48e98a7b0c37c62522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ac48e98a7b0c37c62522b_r.jpg&&请注意这个“同时扮演两种角色”的功能。这意味着弓箭手是弓箭手、长矛兵是长矛兵的传统冷兵器部队若要在远程投射和近战冲击上都与此时的火枪手势均力敌,他们将需要两倍的部队,而在同等的战场宽度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此时的火枪手就是“近战兵里我最能射,远程兵里我最能捅”的犯贱角色,面对近战部队,可在敌接近前予以致命的杀伤和削弱,而面对远程部队又可向前逼近以冲击作为威胁。渐渐的大家开始意识到传统部队面对火枪手是占不到便宜的,便开始有样学样,都开始效仿,于是部队中火枪手的比例撒欢增涨,直到最后完全剔除了其他兵种,形成了完全由火枪手构成的部队,这就是线列战术的新时代。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刺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br&&br&线列战术发展成熟后,实战的经验逐渐转化为训练操典和指挥技巧。此时的火枪手——或应称为战列步兵——再将他们与传统的冷兵器部队作对比,就有点侮辱人的意思了。因为这时的火枪手已经不再是近战兵里最能射、远程兵里最能捅的搅屎棍,而是近战能打的刀枪剑戟丢盔弃甲,远程能射的弓弩手生活不能自理的先进兵种。此时的战列步兵,同样是手持滑膛枪,同样是毫无其他武装和防护,究竟是什么使他们与成熟之前如此天差地别呢?&br&&br&答案就是这个像排队抢毙一样的愚蠢的线列战术。……还有发明于1688年的套筒式刺刀。没有这种刺刀,就没有纯粹由火枪手组成的线列阵型,没有线列战争,没有排队抢毙。&br&&br&有些知友的评论中提到了明朝的火器使用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悲伤的话题,因为倒霉的明朝既没赶上古斯塔夫改革,也没赶上套筒式刺刀。
这种排队抢毙看似没有战术,但实际上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术,没有任何同时代的战术能够与其相提并论。以下几点知识点可以帮助题主理解,为什么当时人们要使用如此难用的火枪,实行看上去如此愚蠢的战术。关于为什么大规模使用装填繁琐、精度极差的滑膛枪:1…
高中的时候,有个帅小伙儿同学,有多帅呢,他钢琴十级,加入了一个只会弹beyond一首曲子的乐队,乐队在全校歌唱比赛中演奏了这首唯一,他作为键盘手,抢走了吉他手贝斯手鼓手黄家驹叶世荣邓炜谦李荣潮王力宏的所有风头。&br&&br&他的名字叫B.X,就叫他暴雪吧。&br&&br&下面要说的,与钢琴十级没有一毛钱关系,只与暴雪有关。&br&&br&暴雪不光长得帅,钢琴弹得好,英文也很厉害。有多厉害呢?在我们这个人人英文都相当厉害的学校,他高二就代表学校去北京参加CCTV举办的一个什么鬼英语演讲比赛了。&br&&br&当然我私底下认为他之所以能代表英语猛人辈出的高中去参赛,一是因为形象好,二是因为有才艺可以展示,英语水平也就那样吧。&br&&br&得到一个优秀奖回来后,我们的英语老师就经常捧隔壁英语小班的暴雪,有天老师把他拉过来非要他现场给我们来一发,暴雪礼节性的扭捏了几下之后,低头想了想说,那我就背诵一段《Tribute to Diana》吧。&br&&br&背完之后我哭了,不为王妃洒泪,而是觉得英语水平这辈子恐怕永远也赶不上这个同龄人了(我擦当年的我是真上进啊,给年轻的自己点个赞加没有帮助)。好些地方我竟然没听懂,但又清楚的知道那绝对是地道的英式英语,这种跟听电影原音一模一样的无力感,让我绝望。&br&&br&抡蹲和阑等的差距。&br&&br&我回头找Charles Spencer的原版听了听,简直是孪声兄弟。从此我把暴雪奉为我的英语男神。&br&&br&此后一次帮高一小姑娘给他传纸条并成功约见,小姑娘害羞的说,师兄,听说你去参加了CCTV一个什么鬼英语演讲比赛啊,你说一段给我听听好不好,然后仰望45°角摆出一副含苞欲放的花痴样。&br&&br&暴雪礼节性的害羞了一下,低头想了想说,那我就背诵一段《Tribute to Diana》吧。&br&&br&我又被洗礼了一次,如浴圣光。&br&&br&一个高三的已经保送的学姐找我帮忙约他散个步,发育特别着急的学姐星星眼的提及了CCTV一个什么鬼英语演讲比赛,并且挺了挺胸脯,我迫不及待的补充,是的,他口语可好呢,暴雪,你背篇戴安娜王妃的悼词来听听。&br&&br&再次浴圣光加搓背加大保健,晶晶亮,透心凉。&br&&br&直到现在我也没想明白,为什么当年完成了传递纸条和留言的我,还会出现在别人的约会现场。&br&&br&不记得到了第几次,被人贩子卖了还乐呵呵帮忙数钱做账合理避税的我突然醒悟过来,问到,你tmd怎么老背这篇?难道就不会点别的啦?&br&&br&暴雪低头想了想说,也会,只是我就这段水平特高,别的太差。&br&&br&晴天霹雳,裤衩一声!&br&&br&在我的再三要求下,暴雪展示了一下自己随口读拯救21世纪英语报的善行,竟然比我的口语水平只!高!那!么!一!丢!丢!&br&&br&我的心里,冬天走了春天来了、花开红了草长绿了、skies of blue and clouds of white、The bright blessed day the dark sacred night、感觉整个人明显变高、身体也变壮了、自信心又回到了我身边!&br&&br&开心了1分30秒后,我问他,为何你单单这一篇的口语水平如此不合理的高?&br&&br&暴雪一字一句的说,因为这是我的招牌,也是我的杀手锏,我是一个词儿一个词儿纠音、一个逗号一个逗号的模仿、一遍一遍的默写,一句一句的标示连读和语调的上升下降、一段一段的跟读对比的。&br&&br&然后你每次都在背诵前加上『那我就』三个字,仿佛是自己在脑海里许许多多的文章中随便随机选出的一篇?我问到。&br&&br&他低头想了想说,还要在每次『那我就』前先低头想一想。&br&&br&当天晚上,我就选定让小布什,成为我的戴安娜。&br&&br&后来,我们都因为外语特长保送上了大学,从年后一起浪到了9月份。暴雪的面试情况我不清楚,反正在我的口语考官看了一眼手表,提出最后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兴趣爱好的时候,我是这么回答的:&br&&br&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让人印象深刻的公众演讲,比如The Ballot or the Bullet、The Space Shuttle &Challenger& Tragedy Address、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ls Fear ltself、Order of the Day and of course I Have a Dream。(低头想一想)
要不,我给您背诵一段,嗯,让我想想,well,George W Bush的就职演说如何?&br&&br&上面是第一个故事,你猜接下来的是第几个?&br&&br&工作之后,认识了不少年纪一大把,恋爱经验无限趋近于0,但又不甘心做一个0的男生,于是我经常在闲时组织party聚会主题下午茶电影之夜等小型生活服务类活动,让朋友带朋友的朋友来参加,希望单身的他们和愁嫁的她们排列组合玩着玩着就能玩到一起去,折腾着就从一被子到一辈子。&br&&br&我甚至组织过很隐晦的仲夏夜睡衣趴以及很直接的8分钟约会,还为了他们更好的融合入手了特别方便卖萌的桌游跑跑龟以及特别适合献殷勤的桌游卡坦岛。&br&&br&下面要说的,是让我对直男癌这个词儿有了进一步深刻认识的一次三国杀活动。&br&&br&有的桌游规则简单上手容易,利用人和人之间的博弈横生妙趣,类似围棋;有的桌游是针对资深玩家设计的,掌握了相关的规则并熟悉许多设定后,才能开始乐在其中。了解的越多乐趣越大,情智皆低的老玩家也能依靠信息不对称以及由唯手熟尔产生的第六感轻松打败逻辑严谨的新手,类似麻将。&br&&br&三国杀无疑属于后一种。&br&&br&待大家坐定,我这桌有7男3女,3个姑娘都表示没玩过这个,要先观摩,再参战。除了一个哥们儿表示要教其中一个姑娘玩之外,另外5个男性都没有任何表示。于是我问了一句,谁带带这两位美女啊。&br&&br&无人回应。尴尬的无人回应。&br&&br&妈蛋,那我只好自己教了,一教二,教熟了再让你们泡。一种太监用凉席裹好了给皇上送到床边去自己再退下候着的即视感。&br&&br&“桌上一共四种身份,主公就是皇帝,是最厉害的,打个比方,就相当于是你;忠臣就是你男友,要时刻保护你。怎么可能,你好看成这样没男朋友?逗我们玩呢吧;奸臣是小三,目的是干掉你;内奸就是绿茶闺蜜,表面上保护你一直到最后,实际上要螚死你。”&br&&br&“你看,这是咱们抽到的身份牌,这牌就跟没P过的照片一样,是不能让任何人看到的。”&br&&br&“来,咱们仨一起选个武将,好好好,甄姬好看,就要她啦。她这个技能等会儿我演示给你们看。”&br&&br&“Bingo,出杀就是撕逼的意思,学的真快。”&br&&br&“这个青龙偃月刀就是你的武器啦,放在这儿,你想跟谁撕,就把你的刀尖位置朝向谁,吓死他”&br&&br&“现在,他快死了,咱们有个桃,送给他他就死不了,那要不要救他呢?现在我们就要分析他的行为。。。什么?长得还蛮帅的所以要救。。。好吧,那先救他一下。。。”&br&&br&大概就是这样,他们玩着,我说着,快挂了就阻止或者声讨一下向教学者出杀的行为。玩到第三把的时候,已经换成一个姑娘主玩,我和另外一个姑娘观摩指导了。之前互相不认识的大家渐渐熟悉起来后,这个故事的主角开始浮出水面了。&br&&br&一个坐在我正对面的男生,我们就叫他对面男吧,玩三国杀极其的娴熟,基本上一个人出一张牌,他就能把其余所有人受到影响后的状态算出来,并且特别喜欢帮人算血,这样的效率,我勉强跟得上,新手姑娘肯定是一头雾水云雾缭绕了。他经常会说这样的话:&br&&br&“你手上有没有无懈可击或者两个桃,好,那你死了,不会有人帮你出桃的。”&br&&br&“你这过河拆桥用的,哎,先拆马再拆八卦阵啊。”&br&&br&“你这还有一轮就挂啦,最后一次出牌机会好好把握。”&br&&br&“我出2个万箭齐发,你死你死你还有一血放心我知道你是自己人,我救你给你桃。乐不思蜀,放你这儿。杀你,死了吧。好,下面你们该知道怎么做了吧嘿嘿嘿。”&br&&br&在新手姑娘耳中,他这段话听起来肯定是这样的:Задрожало ???? Je t’aimerai ... _.__ __ гялайлаа CaCO3↓+H2O ??????或?????
嘿嘿嘿。&br&&br&于是我提出来,你能不能说慢点,或者讲讲计算的过程,毕竟有新手,你可以教教大家么。&br&&br&对面男没有回答我,而是问了我一个问题:“你知道玩三国杀,最重要的是什么么?” 随后自问自答起来:“没错,是节奏。想要推导出一个人真正的身份,需要在连贯的节奏下,前后对比找出他的破绽。”看我们大家都在发愣,他微微一笑,环视全场,说到:“不用想啦,我讲的肯定是对的,因为” 对面男停止了发言,从怀里掏出一个东西,往桌上一扔。&br&&br&大家纷纷站起来看过去:『三国杀官方认证裁判』。&br&&br&掏证的那一刹那,我仿佛看到了不小心露出衣袖的小当家、睁开了眼睛的沙加和扯掉绷带的飞影。&br&&br&可是我的朋友私下里跟我说的明明是:“我堂弟比较宅,他父母又催的紧,特别希望他早点结婚生子,你要是有合适的姑娘优先帮他撮合撮合,我代表大爷谢谢你了啊。”&br&&br&哦对了,对面男还有补刀,“你们意识不到节奏的重要性,是因为你们玩的不专业。但是放心,我会帮你们维持节奏的。”看了看两个姑娘,说到“建议新手和新手一桌玩,能学的更快。”&br&&br&所以,有些人单身,是有很符合逻辑的原因以及必然性的;&br&所以,有些人竟然真的就是想来玩三国杀/看电影/吃自助/省房费的;&br&所以,这个忙我实在是帮不上,寡人做不到啊,就别跟我客气了,不谢你大爷。&br&&br&第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只为让他人对自己的某方面印象深刻,并不一定需要真才实学。&br&第二个事故告诉我们:不掌握使用的时机和施展的姿势,一技之长并不一定能泡得到姑娘。&br&&br&如果真想让儿子用钢琴和吉他泡妞儿,选两首能讲出故事来的曲子,找个视频对照着模仿,或者砸点钱报个速成班,点名告诉老师,教会这两首就行。乐理和五线谱与你无关,指法和手型爱咋咋地,一个英语零基础的人,多下功夫研究一段录音,也能让别人以为他是演讲者不同父异母的兄弟。&br&&br&一个听过你演奏的姑娘站在你旁边看你弹同一首歌勾搭另外一个姑娘,发生的概率是极小的,如果发生了,恭喜你儿子,今晚能双飞了。&br&&br&如果希望更好的助自己儿子一臂之力,题主得搞明白,在用乐器吸引姑娘这个细分领域里,卖萌,吉他不如尤克里里;耍酷,钢琴远远比不上架子鼓;逼格,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那把古琴让人看起来仙风道骨活的跟慢动作似的;炫富,首推超跑排气管咆哮出的乐章。&br&&br&其实,让小孩自由自在的发展,给他撒欢的童年和兴趣这个老师,使他长大后拥有明媚的笑容和自己专注的小世界,是增加对异性吸引力最好的方法。&br&&br&家长的干预有时候是带有时代的局限以及主观期盼的,把自己的儿子往王力宏的方向培养,万一他长大后喜欢的不是女人呢?
高中的时候,有个帅小伙儿同学,有多帅呢,他钢琴十级,加入了一个只会弹beyond一首曲子的乐队,乐队在全校歌唱比赛中演奏了这首唯一,他作为键盘手,抢走了吉他手贝斯手鼓手黄家驹叶世荣邓炜谦李荣潮王力宏的所有风头。他的名字叫B.X,就叫他暴雪吧。下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麻将凉席团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