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自然拳排比句的好处是什么么?

  与武结缘
习拳经历  
  我出生于1956年,今年57岁,来自山西省稷山县一个农村家庭,自己由一个体弱多病到一个武术爱好者,再到一个武术运动员,教练员,最后获得2010年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个人全能第三名,2011年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个人全能第一名冠军及荣获中国武术六段位的光荣称号。在习武的道路上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四十余年。
  自己生下来正处于五十年代国家困难时期,家境贫寒,营养不良,身体弱不禁风,经常生病,到了十几岁就开始长跑、打球等体育活动。后来跟我们当地一位老拳师谷德林师父(解放前曾在西安全国擂台赛获奖)练形意拳。后来又跟河南开封杂技团少林大师李金海练少林功夫,练过西安和式太极拳,练过藏秘功法,软、硬气功、头顶开砖,金枪刺喉,腹压千斤。90年代到北京拜一代宗师王选杰学习大成拳。2007年到西安拜西北大侠赵堡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郑琛为师学习赵堡和式太极拳,2008年使我三生有幸,喜入祝门拜北京吴式太极拳大师杨禹廷的亲传、著名自然太极拳创始人松空大师祝大彤为师,投身祝门之下。
  为求真谛,不惜代价
  2008年4月
  祝大彤师父在电话里对我说过几天在河南南阳市举办自然太极拳培训班。我听后非常高兴,终于可以见到盼望已久,久仰大名的祝师父。我马上放下一切活计,4次转车来到南阳市,通过一周的学习,使我真正才认识到了太极拳的本来面目。认识到了太极拳的内涵、特性,根本、灵魂、核心、结构。从而使我走上了真正的太极之路。在南阳我有幸拜在祝师父门下,收为弟子,其中还有美国纽约的音乐家王文光先生,浙江嵊州的蒋方忠蒋老板,河南拳师张亚平等八位师兄弟,当时祝师父只收五十岁以上的弟子。
  农历中秋节,我同我爱人又专程去北京看望祝师父师母,并求祝师父为我纠正拳架,到了北京,祝师父见我们是农民,没有什么收入,为了使我们少花钱,他亲自跑很远的路给我们找便宜的旅馆,师父又领我在他楼下的小花园,亲自手把手的教我练拳,纠正我的拳架,耐心的不厌其烦的给我讲拳理,教拳架,使我夫妻深受感动。
  我又坐了40多个小时的火车碾转来到福建,参加了漳州的自然太极拳培训班。
  我又到浙江嵊州参加嵊州自然太极拳论坛学拳一星期。
  又从嵊州连续同苗世民师兄,傅志远师姐到福建漳州参加了漳州自然太极拳协会成立大会,学拳一星期。
  跟随祝师父又到温州参加了温州培训班。在此次由于时间长在外跑了几十天,三个省份,没钱了,祝师父亲自掏钱给我垫学习班培训费,住宿、生活费、回家的路费也是师父给我垫的钱。回家时天气冷了,师父怕我冻着,又给我一件衣服穿。师父的大恩大德,我永世不忘,如果我练不好太极拳就无颜面对祝师父的一片慈父之心,在此我深深地向师父师母鞠躬。
  我到北京参加了自然太极拳面授班,我和苗师兄协助师父教学员练拳,得到师父的好评和奖励。
  我又参加温州自然太极拳年会,研讨会,在会上我发表了我的论文,受到师父的夸奖。
  温州年会结束后,我又随祝师父到浙江瑞安办培训班。
  为了组织香港国际武术比赛,我提前来到深圳,同祝师父一起组织参赛队员训练学习,在此之前两个月我为自然太极拳参赛做了报名汇交材料等手续工作,圆满完成了师父所交的任务。
  我协助师父组织并代表自然太极拳队参加了2010年第五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并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团体第一名,我获得了五块金牌,2个奖杯,及个人全能第三名,还获得最佳教练员称号,给自然太极拳队伍争了光,为自然太极拳在国际国内扩大了影响力和知名度。
  我又到福建参加了福州年会预备会和为期一周的培训班。
  我又参加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第五届自然太极拳六安会议和师父的八十大寿会后,又参加了一周的培训班。
  我第二次参加了第六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又获得了五枚金牌,2个奖杯,最重要的是获得唯一的个人全能冠军,给自然太极拳争得了很好的荣誉。并通过了中国武术六段位的考核,获得奖金3000元港币。
  比赛结束后,回到我县受到领导的热情欢迎和接待,认真听取了汇报,并在山西日报、省、市县报纸、电视、宣传我在香港比赛的成绩。
  我的这些成绩都是祝师父的功劳,是师父给了我发展的平台,我郑重的感谢师父!
  我听师父说师娘为了我们的自然太极拳事业发展,不辞辛苦劳累病倒,胳膊骨折了,我和我爱人专程到北京看望师母。为此祝师父对我也倍加关心和爱护。
  祝师父视我如亲儿,我也要继承中华传统美德,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孝敬他老人家。
  不忘师恩 深研太极
  自2008拜入师门到2012年至今,整整四年,我追随祝师父行程数万里,参加十多次学习班,为求太极真谛,放下了生计,卖掉部分资产,不惜一切代价,如饥似渴,忘我执着投入太极拳的修练中,这才使我真正进入了太极大门,认识到了太极拳是中华国宝,自先秦、至唐宋、经明清、历现代、涉古今,他汇集了易家的阴阳,道家的理念,佛家的超脱,儒家的思想,医家的修身,兵家的智慧,武家的拳法,是心理学、生理学、运动学、解剖学、中医学、经络学、阴阳学、哲学、佛学、道学、儒学、兵学、艺术学、美体学、未来科学为一体多元化的学科,也是一个心性的锻炼,心理的调整,气血的培养,大脑的开发,劲力的运化、拳法的应用、身体的锻炼、寿命的延长、认识到了太极拳的灵魂是松柔,太极拳的根本是阴阳,运行轨迹是弧线圆环、机密是阳动松肩,阴动垂肘,阳动舒展,阴动收敛、关键是溜臀,收腹股沟、核心是用意不用力、关要是空腰转胯、基本功是九松十要一虚灵、体能是关节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总之祝师父的自然太极拳内功上身之法是三动三不动,练拳的过程就是退力的过程、也就是内功上身的过程,通过改变思维,改变观念,以抽象变实际,以抽象变实际,以假设变现实,建立新的条件反射系统,训练周身肌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灵敏,神经肢体化的自动化与神灵化。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松空虚无,全体透空,早日登上太极大堂。
祝大彤太极拳网 版权所有太极拳自然训练法
太极拳自然训练法
来源:读者投稿&
作者:德 泉
&&&&&自然训练法
太极拳是依据《易经》衍生出来的一门生命运动学,博大精深。太极拳是东方智慧型的运动模式,藏天地之玄机,蕴机体之律数。从某种角度讲,太极拳的运动形式,是与宇宙天体的运动模式相吻合,其活性的生态运动状态,表现出生生不息、无与伦比的生命价值。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当人一旦踏入社会的“熔炉”中,有机生命的价值便逐年减小,系统运行不断受到外界的不良干扰和影响,很多行为已不被自己所支配,而是受社会行为的驱使,这就是现代人之所以不太健康的真正原因。练太极拳,就是通过功法训练把这种不良状态改变过来,达到养生健体的目的。因此,练习太极拳决不可只是机械式的局部运动,而是阴阳互根,虚实转换,动静有致,开合相宜,形成有机的整体平衡。练太极拳如果违背了这一原则,也就是失去了根本,失去了太极拳的真谛。故拳经说:“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我研究太极拳三十多年,拜师学艺,得到桂亭宗师入室弟子耿继义先生的真传,又得到杨氏第四代传人宋志坚先生的真传,先后学习了褚氏形意拳,八卦掌,杨氏太极舒筋功法,养生功法,六十四式经典传统太极拳(流传海外,境内稀少),五十五式太极剑,四十二式太极刀,三十八式太极棍、大枪等。天赐恩惠,能识宗师而登堂入室,并获太极内家真谛,莫不幸哉!时至今日,虽小有成就,然而艺无止境,太极殿堂,深邃无比,仍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勤奋耕耘,勤习体悟,太极之大雅风范,值得人们仰望追求,以达文化之巅。
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
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拜在耿继义先生门下,学习褚氏形意拳和八卦掌,时隔10年,九十年代初又拜在杨氏第四代传人宋志坚先生门下,宋先生赐我字号德泉,传我诸多练功心得,我把这些宋氏心得奉为至上宝典,并习练不缀,再揉进自身的感悟,不断总结出现今一套较为规范系统的训练方法,即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
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的前提,先要以东方的“有机整体观”了解人体,了解人体的系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作为人,从呱呱坠地离开母体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具有阴阳特性的高级动物,并和这个世界万事万物相一致相吻合,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隐匿先天之疾,或罹患后天之病。因此,修炼太极以达养生或武功之目标,都不能破坏阴阳之本体,这是最为重要最为珍贵的原则,太极之核心精髓就是阴阳互根,也正是拳论中所说的“阴阳之母”,学习太极拳的人一定要明白这一点。
先简述人体的阴阳分布,前胸这一面为阴,后背这一面为阳,上身为阴,下体为阳,这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身体的其他肢体部分,是可以调节的,或阴或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但仍须分清,并在正确的方法下运行转换,而不可随意去做,阴阳的运动原则是阳动阴随,阳主动,阴相随,阴不可主动,阳不可妄动,阳要在意念的驱使下,带动阴面,共同完成动作目标,才符合太极拳的原则要求。当然,这种运动模式有一定的复杂性,但又必须这么做,因此,太极功法或拳法的训练,如果用一种规范去做,就比较容易了,这也正是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的意义,运用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习练太极拳,或者说,运用规范系统的太极理念训练人体,就可以更容易更轻松地进入太极这一神秘的殿堂,从而真正了解和感悟太极拳带给我们的美妙神韵,健康心灵和身体。
一、中正的含义
中正的实质含义在阴阳,我们在教学中,众多学员运用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一个月左右,就可以体验到什么是中正,并享受由此带来的诸多好处,往往是感悟深刻,更是兴趣盎然,越练越想练,不断有更多的目标追求。中正的状态如何用阴阳来体现?这是问题的关键部分,阴阳两字只是抽象的概念。我常说练太极要做到易学,易懂,具体化,在这里具体化最重要,不能具体化,犹如水中月,镜中花,永远无着落,也就没有什么实质意义。我把太极拳的阴阳修炼分为三度,而状态表现则是刚柔。哪三度?一是虚实,二是动静,三是开合。再具体一点,就是腿脚有虚实,手臂有动静,腰背有开合,三位一体。能做到这三度,则说明懂得了太极拳的阴阳关系,这就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了基础。所以天人合一自然训练法,其实质就是以三度阴阳为核心的动作训练。
怎样才能真正实现人体的三度阴阳呢?这是练习太极拳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大多数练习者往往并不清楚,或者并不知道正确的训练方法究竟是怎样的,尤其严重的是练习中出现了谬误,却还仍然走下去,结果南辕北辙,有悖于经纬,这完全是因为不懂得运用太极拳的三度阴阳所致,所以也就不能真正懂得什么是太极拳的中正,更没有中正的体验。简而言之,我认为中正就是做到了“阴阳互根”。因为太极拳在练习时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形位,即调节所有关节之间的相对位置,它们之间是有一定的联动关系的,身躯和肢体的姿态亦须摆放正确,也即所谓的“安排好自己”,使之符合三度阴阳的要求,那么怎样的状态才算符合三度阴阳的要求呢?为此,我在多年的教学中不断总结,尽量让大家理解,领会,直到有了体验。
地球对人体的作用力,无论你是静止不动,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它都会对你产生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没有这两种力的作用,人类是无法生存的,但同时也对人体产生催化破坏作用,如果不能巧妙地运用这两种力,人就会老得快,活得特别累,甚至罹患不应出现的一些疾病。所谓天人合一,也就是在训练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巧妙地把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与人体结合起来,产生良性作用,或养生,或健体,或武功运用。但是,要实现天人合一,就要懂得三度阴阳,并懂得怎样去练,能懂三度阴阳,又懂得练法,并且有了体验和感悟,中正即已形成。因此,太极拳的基础训练法是三度阴阳的训练,并逐步强化深入到身上,三度阴阳一旦上身,中正就有了,后面的几项也就不难了。
二、太极拳的松
同样,松是在三度阴阳训练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没有三度阴阳,就不会实现真正的松,否则,往往也只是无根无本之松,我称那是软榻,万事万物皆由松而起,无极是最彻底的松,是清虚之气,空无之境,然而,空无之中,却暗存阴阳的能量,阴阳的孕育才形成了太极,所以练太极的最高境界是松空,是虚无,其间更重要的是阴阳的能量作用,松柔为本,阴阳互根。
松是太极拳修炼者的终生追求,是最高境界,松是外修五体,内养心性之功,首先要放松心神而达意念,心灵静谧而至安舒,则头脑清醒恬静。心意能松,肢体才会松,应先从脚底、脚趾起,再脚踝往上,节节贯串,直达头顶,同时达肩、肘、腕、手、指、周身一家,皆不着力,空无一切之感。总之,系统能松,才是真正的松,神经松了,五官、内脏也松了,皮肤的毛孔也随即张开了,其舒畅通达之感,无可言状。能松则举止轻柔,一片虚灵之气。练松,要依照太极拳的拳论拳经,寻源而回归自然,由三度阴阳而实现天人合一,规范动作、系统训练、循规蹈矩、一丝不苟,否则终将一生盲练,耗时费力,一事无成。
三、螺旋之圆
太极拳在运动中走圆,这一点习练者一般都知道,但太极拳的走圆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走圆,而是螺旋之圆。太极拳有缠丝劲之说,更精确的叫法还应该是螺旋之圆,或称缠丝功也可,因为练习太极拳要求用意不用力,一讲到劲就很容易使人误入歧途而想着用力,所以凡提到劲、提到力的时候都要特别谨慎,在这里笔者予以提醒。
太极拳运动的潜能发挥,体现在螺旋中。概括地讲,太极拳的运动模式是:大动走圆环公转,小动走螺旋自转,以脚为圆心,三盘传力,螺旋走劲(注:此处的力与劲,非人为所致,而是借用地面的引力和反作用力),人体的下盘在脚,也称作根盘,中盘是腰椎胯部,为中间的传力机构,两肩与头部为上盘,肘、腕、手、指的终端表现都是由肩背部传导而致。练太极拳经常提到的意、气、神,应是较高的境界和表现。意指的就是人体的高级神经系统:大脑和脊髓,练太极拳的过程,就是训练这一高级神经系统的过程,人在意的指挥下,运用三度阴阳的原理,控制人体各部位的形状和位置,使人体和地面的作用力相吻合相统一,产生螺旋运动。气指的是在上述运动状态下的神经感应,和周围空间产生互为作用,或叫做气感、电感。神指的是天人合一的神韵,蕴含在人体的内外,也称作内外双修,神形兼备,神是能量使然。
圆者,谓之极全,面面具备,点点连心,不尽之纳而不泄丝毫耳。圆者,周而复始,无端无倪,循环往复不已,无穷尽也。圆者,周正不偏,运达周畅,柔润自由,变易活泼,生气灵动,随机应变也。圆者,饱满圆润,包藏无穷,承载厚德,虚怀若谷,厚德者能虚也,虚自能容,能容则盈实成刚,刚则定也,故圆是两仪相合之像,谓最高境界,妙灵神韵。练拳时注意寻觅螺旋之圆,才算进入太极运行之正途。
四、顺的实质
顺,指的是系统的顺达,就好比一座顺达的城市,系统顺达,交通、通讯、水电等各系统,统一在一个主系统的统一指挥下,各司其职,恪守自己的系统原则,最大限度地完成系统赋予的任务和使命,保证顺达,保持顺达,这个城市才具有完备和健康的生命力。以上我讲到的三项训练,也正是为了保证和保持太极功法和拳法的正确,不断修炼身体的系统,系统好了,身体自然健康,功夫亦随之大为提高。
太极拳的运动形式看起来极简单,很多人在练,但若深入其中时,却感到其深刻的内涵。如果不能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基础功法开始学习,往往难以成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修炼水平,既要系统训练,更要训练系统。人体是一个完备缜密的巨系统,就如同天体运行,走定位,运天时,分毫不差。错综繁复的社会活动,使人的系统功能大为下降,甚至系统的某些部分遭到破坏,平衡功能的退化,导致协调性下降,精准度灵敏度亦随之受损,等等。系统的修复迫在眉睫,系统完好了,顺达了,即大功告成,所以,太极拳的修炼过程,就是系统修炼和整合的过程。习练者就好比是一台机器,训练的过程就好比把每个部件及零件都拆下来,检查一遍,擦拭一遍,然后再重新组装,成为一台全新的、性能良好的机器,其间当然也免不了吃很多辛苦,需要承受练功的寂寞和忍耐的煎熬,然而比起“十年太极不出门”来说,其所耗已不算什么了,因为运用科学训练法,三年就会有很多成就。
要实现顺的境界,须时时注意自我检查对照,第一,中正是否做到了;第二,全身是否松透了;第三,静态是否呈螺旋状,动态是否螺旋走圆;第四,上下左右是否贯通联动,是否能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节节贯串,无始无端,循环往复;第五,意、气、神是否有所感应,或者有更深刻的体验或更高层次的感悟,特别要注意地心引力和反作用力在身体上的反应是否灵敏,如果进入极其灵敏的反应状态,则是上乘功夫上身的表现。
太极长拳,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也。大海之浩瀚,长江之流远,莫不遵循一个顺字,顺者昌,逆者亡,四时八方,顺天时,走定位,皆万事万物之定理,喜太极者若知晓,可少走很多弯路。
五、气的追求
气是什么?笔者以为是身体空净后而至顺达,练成太极之躯所呈现的一种自然现象,也称作内功现象。内功是意念控制下的神经作用,运用阳动阴随,互动不离的练功原理,培养身体极其灵敏的反应,这种反应和身体周围的空间相融合相作用而表现出的身体感应,即气感或气场,亦称作无形作用力,古人称其为真气。
出土的古代战国初期的文物――《行气玉佩铭》记载:“行气,深则蓄,蓄则伸,伸则下,下则定,定则固,固则萌,萌则长,长则退,退则夭。天几庄在上,地几庄在下,顺则生,逆则死。”这证明战国时期就有了类似太极功法的练习,并且已有切身体验,这是练习后真气运行的现象,或者是一种真气运行练习法。天几(天机)上动,地几(地机)下动,这正是天人合一的现象,并且顺此行则生,逆此行则死。老子的《道德经》讲“虚其心,实其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致虚极,守静笃”,“专气致柔”,等等。《黄帝内经》也有记载:“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等等。这些都可以证明阴阳原理在练功中的重要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真气”现象。
我们运用三度阴阳训练法打好基础,找到身体的中正,再逐步放松意念心神,放松身躯内外,放松肢体,即松透身体各部,时时专注身体所有之动是否都是由脚而上至头顶至手指呈螺旋形,三盘传力,螺旋走圆,最后消祛所有拙力,空净身体,步入顺的境界,即内功已初步形成。内功的表现,是一种具有阴阳机理的混元状态,刚柔相济,收放自如,变易莫测,接手时,外不见其动,对方即有明显被化击反应,如螺旋楔进,又似电之所催,正所谓“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内功是道法自然的自然现象,是从规范动作,系统训练中产生出来的一种必然,是长期不懈努力,遵循原理修炼而获得的。真气运行,内功在身,则精神矍铄,体态轻盈,养生意义不言而喻,技击功夫自然高强。
不论技艺多么高强,终究还是要回归到无尚无量的精神层面。我常讲,练太极第一是修养、养生,第二是健体、祛病,最后才是功夫体用。张三丰祖师论道:“欲天下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也。”若能够做到以平和、松静、安舒、自然的心态来练太极拳,以超然的内心,达观的态度作为自我修炼的根本,不受客观世界的影响和干扰,内功岂有不上身的道理。&&&&&&&
&&&&&&&&&& &&&&&&&&&&&&&&&&&&&&&&&&&&&&&&&&&&&&&&&&&&&&(未完待续)您的位置: &&
练习太极拳的好处
  19:05:50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关键字:&&&&&&
&&&&& 到大城市,哪些公园里面,小区的休闲区里面都会看到一些老人在玩太极拳,这个太极拳并不是像电视里的那样厉害,但是健身效果还是有的,下面就一起来看下玩太极拳的好处吧。
  1、改善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作用是调节全身各器官功能活动、保持人体内部的完整统一,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
  太极拳通过意念和呼吸与动作配合,促进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完善,使人体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得到协调,对精神创伤、神经类疾病,如神经衰弱、失眠、高血压等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2、增强心脏功能,改善循环系统,扩大肺活量。
  心脏病是世界第一号杀手,目前西医对这种疾病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练习太极拳能预防心脏病,这是因为太极拳不同于其他运动。
  它动作舒展缓慢,全身肌肉放松,使心脏得到充足供血,但又不会加快心律,加重心脏的负担;太极拳通过缓慢、细长、均匀的腹式呼吸,使人体肺部的氧气充足,肠胃得到蠕动锻炼,增强消化和排泄机能,所以经常锻炼太极拳,对心脏病、肺病、胃病、便秘、等有防治作用。
  3、提高人的平衡能力,防止。
  老年人常见的意外事故之一是失去平衡摔倒而导致股骨颈骨折,为什么会有这个结果呢?这是因为老年人的骨骼钙质减少,骨质疏松而致。
  太极拳运动中,有一部分动作专门练习平衡能力的,练习者的平衡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练习太极拳时,常常一条腿支撑了全身的重量,腿部受力增加,骨质的含钙量也会增加,骨骼就变得很坚固了。所以经常练习太极拳的人不容易会摔跤和骨折。
  4、具有健美作用。
  太极拳的顶悬、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松腹开胯、敛臀等身法要求,加上在练习时的腰部旋转,使练习者的全身肌肉得到充分锻炼,保持良好的体型。
&&&&&&上面给大家介绍了练习太极拳的好处,在生活中,其实每个人都可以练习太极拳,也都很有效果,老年人练习是最好的,能帮老年人预防老年疾病,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预防疾病,大家多学习下吧。
编辑推荐:
(本文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编辑:洋洋 作者:)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网友关心话题:
点击排行榜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本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文摘]
您现在的位置: -
长期练习太极拳对身体有什么好处?[文摘]
来源:工会 | 发布时间: | 栏目:健康之友 | 浏览次数:8475
太极拳, 身体, 练习实践证明,太极拳是一种合乎生理规律的健身运动,是一种良好的养生保健方法。我国学者应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的方法,从太极拳运动对人体的影响,得出了太极拳具有的广泛的养生保健价值。现将运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对太极拳对养生保健的作用概述如下:(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太极拳运动要求体松、心静和意识主导,可以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抑制机制的转换。习练太极拳时可使大脑皮层运动区域的活动处于兴奋状态,使大脑皮层的其它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所以人们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习练太极拳可以变换大脑皮层的兴奋区域,从而使大脑得到较好的调节和休息。同时亦可以降低疾病在大脑皮层引起的病理兴奋,有助于被疾病病理兴奋所抑制或衰退的功能得到兴奋,使病状逐渐减轻或消失,从而达到较好的健身、祛病的功效。(二)对运动系统的影响太极拳特别强调以内中轴引动腰脊(外中轴),依次带动关节,使人体内外进行轻松、慢、圆的整体性武术运动。这样必然会对人体各系统特别使对腰和四肢都得到及其良好的刺激,增强其柔韧性、协调性和力量,将人体筋骨肌肉连的又有弹性又有力量,加强了关节和骨骼的固定性和平稳性,从而保证了关节和骨骼的正常活动。另外还将人体皮肤练的又松柔又细嫩,又光滑又红嫩,又有弹性又有韧性,又协调又自然,从而增强皮肤保护机体,感觉灵敏,调节体温和水盐平衡,毛细血管和毛孔畅通,分泌、排泄、湿润皮肤等能力。(三)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影响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随着动作导引内气贯通五脏六腑。深、长、细、匀的腹式呼吸,是以隔肌活动为主的深长的呼吸运动,由于横隔膜上下移动的范围较大,致使胸腔容积增大,胸内负压增加,肺泡壁弹性纤维网被动拉长和收缩力增大,从而可以增强隔肌及辅助呼吸肌的力量和肺泡壁弹性纤维的弹性,改善肺组织的弹性,提高肺的全部潜在通气能力。太极拳的动作要与呼吸配合,动作与呼吸配合时听任自然,毫不勉强,日久自然气贯四梢,呼吸变慢,膈肌收缩和舒张能力提高,增大肺活量,防治各种慢性肺病。
太极拳运动的腹式呼吸,可以加大隔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对肝脏,肠胃能起到自我按摩作用,提高肠胃的蠕动、消化和吸收的能力,改善人体内部的物质代谢,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四)对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的影响
实验证明,太极拳对人的心脏功能有明显提高作用。可使心机纤维增粗,心壁增厚,收缩力增强,冠状动脉口径变粗,心脏容量和每博输出量增加。
太极拳运动作为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以促进机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下降,因而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五)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作用
太极拳是按照太极理论和中医基本理论,按照人体阴阳五行运动的规律,通过经络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器官,通行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调节脏腑器官的机能活动,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使人体保持正常的健康状态。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与人的生理病理关系密切。经络畅通则身体健康,经络不通则生疾病。太极拳的练习方式、途径虽不尽相同,但根本目的都在于练就充足的内气,并运行内气贯通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通大小周天,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三环南路城南校区
邮政编码:221008电话:(32 E-mail:gh@
Copyright &2010 The Trade Union of Xuz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 by xzi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排比句的好处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