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产队计划5天梦见收割稻谷谷600亩,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收割30亩,实际用了多少天收割完成任务?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_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解分式方程及增根_无解的典型问题含答案 2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练习题_数学试卷_试卷习题_醉雪教育网
热门搜索:&&&&&&&&&&&&&&
您当前在:&>&&>&
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练习题教材:&&学科栏目:&&年级:&&格式:&&大小:&&
正比例反比例应用题练习题
『』1、淮光化肥厂要生产一批化肥,原每天生产432吨,25天完成;实际每天生产540吨,只要多少天就能完成?
2、某工程大队30天挖水渠3750米,实际每天比原多挖25米,实际只用多少天完成?
3、某工人制造一个机器零件所用的时间由40分钟减少到24分钟,原来需要8小时完成的任务,现在可以提前几小时完成?
4、有一本书,每页16行,每行36个字,共有150页,现在要改为每页18行,每行24个字。该书应有多少页?
5、一项工程,25人每天工作8小时,36天可以完成;现在增加5人,限40天完成。每天应工作几小时?
6、一间教室用边长0.4米的正方形砖铺地,需要300块,如果改用边长为0.5米的正方形砖铺地,需要多少块?
7、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有40个齿,从动轮有30个齿,如果主动轮每分钟转180转,从动轮每分钟转多少转?
8、电视机厂试制一批新产品,原每天生产40台,30天完成。实际每天比原多生产25%,实际多少天完成?
9、农机厂的配件车间,生产每个配件的时间,由原来的7分钟减少了4.5分钟,原来每天生产140个配件,现在每天可生产多少个?
10、电扇厂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还要多少天?
11、兄妹两人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兄走完全程需2小时,妹走完全程需3小时,两人相遇时,兄比妹多走2.4千米,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12、某人从甲地去乙地,每小时行7里,又从乙地回到甲地,每小时走4里,已知去时比回来时少用4.5小时,求甲乙两地距离?
13、两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它们速度的比是10∶9,如果第一辆汽车用2小时,第二辆汽车要用多少小时?
14、某工厂每天烧煤1.2吨,比原每天少烧0.1吨。这样原烧60天的煤,现在可以烧多少天?
15、一个纺织厂的织布车间,以前每人可以看2台织布机,每班用15人,现在每人多看3台织布机,每班可以少用几人?
16、某化肥厂生产一批化肥,每天生产9吨,需要30天完成。如果要27天完成,每天应生产多少吨?
17、同学们做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18、加工一批零件,每天加工120个,10天完成。实际比每天多加工30个,实际几天完成任务?
19、从甲地到乙地,快车每小时行65千米,6小时到达,它比慢车快5千米,慢车需几小时到达?
20、一个机械厂有一批煤,原每天烧15吨,可以烧60天,实际每天比原节约20%,这批煤实际烧了多少天?
21、南河村抢收小麦,原每天收3.2公顷,15天完成任务。实际比原每天多收25%,实际多少天完成?
22、同学们为幼儿园小朋友做一批小玩具。原每天做20件,7天完成。结果提前2天完成了任务,平均每天做多少件?
23、一艘轮船,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航行20千米,18小时到达。从乙地返回甲地,每小时多航行4千米,返回需要多少小时?
24、一个车间生产一批机器零件,原每天生产240个,25天可以完成。如果要提前5天完成,每天要完成原的百分之几?
25、有若干桶汽油,可用120天,技术革新后,每天实际用汽油10千克,结果比原多用了12天。问原每天用多少汽油?
26、一辆汽车开往某地,每小时行30千米,预定2小时到达。行驶半小时后,因故停车15分钟,如果仍要求在预定的时间到达,以后的车速每小时必须加快多少千米?
27、一个车间,原来用边长3分米的方砖来铺地,共需方砖640块,现在用边长比原来大1分米的新方砖重新铺地,需要新方砖多少块?
28、一个运输队有载重量相同的汽车32辆,每天运货物256吨。照这样计算,增加8辆这样的汽车,每天要比原来多运货物多少吨?
29、有一堆煤,原每天烧6吨,可以烧70天,由于技术革新,每天可节省0.4吨,这堆煤可以烧几天?
30、前进村每天积肥38吨,25天完成任务,如果每天多积肥12吨,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31、一个工厂加工一批机器,每天加工42台,8天完成任务,如果要提前1天交货,每天应增加机器多少台?生产效率提高百分之几?
32、一艘轮船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经过3小时45分由A开往B,回来时每小时慢8千米,需要用多少小时?
33、一条排水沟10个人挖,12天可以挖完,现在增加5人,几天可以挖完?
34、一个机械厂原每天生产56台车床,9天完成任务,如果提前2天完成,每天要多生产多少台?
35、甲乙两个齿轮齿数的比是5∶9,乙齿轮每分钟转40周,甲齿轮每分钟转多少周?
36、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原来每小时行63千米,5小时到达,后来改换行车速度,4小时就到达,现在比原来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7、在一段铁路上,工人同志用每根9米长的新铁轨代替原来每根6米长的旧铁轨,换下360根旧铁轨需多少根新铁轨?
38、服装厂用一批布加工制服,用旧剪裁方法每套用布15尺可做1800套,现在用新的剪裁方法每套节省用布10%,用新方法可做多少套?
39、有一项任务63人45天完成,工作15天后由于急用要提前12天完成,需要增加多少人?
40、开垦一块荒地120人65天完成,如果200人可提前几天完成?
41、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每小时飞540千米,3小时到。回来时每小时飞480千米,比去时要多用几小时?
42、解放军某部在一次演习中每小时行12里,2.5小时到达,结果提前0.5小时到达,求每小时实际行多少里?
43、解放军某部在一次行军中,行程1350里,用了27天,回来时速度加快了20%,求提前几天到达营地?
44、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速度比是3∶4,所用的时间比是4∶5,路程比是多少?
45、甲地到乙地是斜坡路,一辆卡车上坡速度是30千米,下坡速度是45千米,往返一次共需4.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6、用100千克海水可以晒出3千克盐,照这样计算,45吨海水可以晒多少吨盐?
47、2000吨的油菜籽可榨出菜油900吨,照这样计算。
(1)500千克油菜籽可榨油多少千克? (2)要榨出菜油500千克需油籽多少千克?
48、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需要432块。如果用边长是3分米的方砖,需多少块砖?
49、师徒两人合做了84个零件,师傅5分钟做一个,徒弟9分钟做一个,要求在相同的时间完成,每人应该分配到多少个零件?
50、走同一段路,小玲要12分,小丽要18分,已知小玲和小丽两家相距600米,这天两人同时从家出发向对方家走去,相遇时两人各走多少米?
51、某一时刻测得一烟囱在阳光下的影长为16.2米,同样测得一长4米的竹杆影长为1.8米,求烟囱的高度。
52、收割一块田的水稻,2.5小时收割了这块地的5/8,照这样计算,还要多少小时才能收割完这块地?
53、某工厂生产一批零件,12个人工作6小时,完成了的60%,照这样计算,其余的由20个工作来做,还要工作几小时?
54、用弹簧秤称物体,称2千克的物体,弹簧长12.5厘米,称6千克的物体,弹簧长13.5厘米,求称5千克的物体时,弹簧全长多少厘米?
55、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8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站相向而行,相遇时慢车行了240千米,求两站的距离。
56、客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的中点反向行驶,3小时后客车到达甲地,货车离乙地还有22千米,已知货车与客车的速度比是5:6,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7、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全程的1/16,相遇时客车和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5:6,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8、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当甲到达B地时,乙距A地30千米,当乙车到达A地时,甲车超过B地40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9、一对互相咬合的齿轮,主动轮100个齿,每分钟转90转。要使从动轮每分钟转300转,从动轮应有多少个齿?
60、甲城和乙城相距368千米,一摩托车从甲城到乙城,每小时的速度比原减少1/5,结果推迟2小时到达,求原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1、一车汽车从A地到B地,如果每小时行54千米,比原定时间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45千米,比原定时间推迟1小时到达,那么A地到B地相距多少千米?
62、甲乙两车从相距180千米的A地去B地,甲车比乙车晚3/2小时出发,结果两车同时到达,甲乙两车速度的比是4:3,甲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3、东风机械厂加工一批零件,30人工作,每天工作8小时,20天可以完成,后来实际工作人数减少5人,并且提前4天完成任务,问每天工作几小时?
64、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8天完成,已知单独做时甲完成1/4与乙完成1/3所用的时间相等,求单独做时,甲、乙各需多少天?
65、一项工程,甲乙两队合做10天完成,已知单独做时,甲1/2小时与乙1/3小时的工作量相等,求单独做时,甲、乙各需多少天?
66、判断。
&1&某班男生有8人,女生有10人,男生与女生人数之比是0.8。( )
&2&甲、乙二人同时走同一条路,甲走完需20分钟,乙走完需30分钟,甲和乙的速度比是2∶3。( )
&3&在比例尺是8∶1的图纸上,2厘米的线段表示零件的实际长16厘米。( )
&4&两个圆的周长比是2∶3,面积之比是4∶9。( )
67、选择题
&1&固定电话先收座机费24元,以后按一定标准时间加收通话费,则每月应交电话费与通话时间(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67、在一幅地图上,5厘米的长度表示地面上150千米的距离,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68、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地到乙地的距离是25厘米,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若一架飞机以每小时750千米的速度从北京飞往南京,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69、混凝土的配料是水泥∶黄沙∶石子=1∶2∶3。现在要浇制混凝土楼板40块,每块重0.3吨,需要水泥、黄沙、石子各多少吨做原料?
70、一艘轮船,从甲港开往乙港,每小时航行25千米,8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从乙港反回甲港,每小时航行20千米,几小时可以到达?
71、某工人要做504个零件,他5天做了120个,照这样的速度,余下的还要做多少天?
72、一间大厅,用边长6分米的方砖铺地,需用324块;若改铺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多用几块?
73、一根皮带带动两个轮子,大轮直径30厘米,小轮直径10厘米;小轮每分钟转300转,大轮每分钟转几转?
74、一件工程,如果34人工作需20天完成,若要提前3天完工,现在需要增加几名工人?
75、一本文艺书,每天读6页,20天可以读完,要提前8天看完,每天要比原来多看几页?
76、羊毛衫厂共有工人538人,分三个车间,第一车间比第三车间少12人,已知第二车间与第三车间的人数比是3∶4。三个车间各有多少人?
77、学校把购进的图书的60%按2∶3∶4分配给四、五、六三个年级。已知六年级分得56本,学校共购进图书多少本?
78、小明居住的院内有4家,上月付水费39.2元,其中张叔叔家有2人,王奶奶家有4人,李阿姨家有3人,小明家有5人,若按人口计算,他们四家各应付水费多少元?
79、某生产队由15个队员收割一块双季稻,8小时能割完,但割了3小时以后,由于天气突然发生变化,增加了10个社员进行抢收,问还需多少小时才能割完这块双季稻?醉
『』本资源下载地址:
上一个:下一个:
本资源下载地址:
与“”相关的资源
【】相关栏目导航&&社区主版&&拍客&&军事&&社会&&财经&&娱乐&&文化&&文学&&生活&&城市&&汽车&&大杂烩&&站务
阅读:66468 参与:0 回复:155到
GO级别:中尉积分:5929 引用:以下是此人言语无关政治在& 10:36:39&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地球围绕月亮转在& 10:31:17&发表的: 别的不说了我只说在我们这过去一户农家养七八个孩子的有的是.说过去不好的我不知道现在一户普通农家还能养活七八个孩子不!我不知道你家养七八个孩子吃的是什么!你凭良心说一句。现在要吃当时的东西养不起?你生七八个孩子吧,你要光吃肥肉、骨头、纸浆、树皮我养着你们!
&|||级别:上等兵积分:143流星上将告诉你,辽宁丹东的,欢迎你来调查一下。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让你看一下真实的农村。|||级别:把总积分:2107
引用:以下是中华反贪在& 01:19: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懂就不要乱说在& 00:53:38&发表的: 怎么老拿30年前说事?且不说楼主的数据真假,即使是真的,请问当时全国又有几个这样的生产队?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们那里的老人一说起大锅饭就摇头,他们的经历是,大家一起去劳动,几个人插一亩地的秧,一天都没弄完,因为大家都想偷懒,而希望别人多做&&你说这样的生产劲头,能弄出多高产来?碰到灾年,连粥都喝不饱,吃顿肉那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稀罕事,并且量不多。方圆上百公里尽是如此(远了他们也去不了)。我相信国家领导人不是窝囊废,更不是吃饱没事干,如果当时大多数人民生活那么好了,还用的着费那么大力气进行经济改革?
&&&&你把前30年都看做吃大锅饭,你母亲会生孩子,你会不会因为你母亲天天再生孩子?
&30年前就是吃大锅饭
大锅饭不仅仅是指大家集中一起吃饭,而是指当时的分配制度:大家一起出工,都拿一样的工分或者工资,而不是做得好做得多就多拿,所以很多人出工不出力,或者磨洋工。
还有,动不动就拿别人母亲说事,难道你就没有母亲?|||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375晒这个有神马用,即使是真滴也不具代表性。好在不是清朝滴东东,不需要权威来论证。只要问问乡下健在的老人便可得知,啊啊,。。让事实说话吧。|||级别:把总积分:2109 引用:以下是大雁南飞又北归在& 14:41:32&发表的: 流星上将告诉你,辽宁丹东的,欢迎你来调查一下。正所谓&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让你看一下真实的农村。&我也是农村来的,珠三角北部,距离广州100公里左右,包产到户之后我家一共10几亩地,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才觉得没有那么穷了。|||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96&&&&中国从1949年后就注定了这个国家将走向辉煌 但走上辉煌之路是漫长 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 一夜之间芝麻就开门了 里面的金银珠宝应有尽有 我到想问问你们这些智障者 你们认为中国那时应是什么样子 象现在这样吗 如杲那时都超时空了 那我们现在应过上比美国还要牛屁的生活 可是事实是经过了60多年的几代人的努力 仍未达到美国人的生活标准 说话要有根据 过去中国本身就穷 且非常穷 说有多烂就有多烂 你们有些人为什么就不尊重历史呢 中国的那个年创造了世界上很多第一你们为什么不探讨一下呢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 杂交玉米 优良小麦的培育成功 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吗 你们中的有钱人能随便喝牛奶 吃山珍海味吗 杂交水稻是解决|||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96&&&&了全世界几千年耒人类未能解决的难题 粮食产量低下的问题 而攻克这-难题的确是你们认为的那个最贫穷落后的新中国 连美国那么发达都没能创造奇迹 但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用了不到10年{1967年立项1975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创造了 这-伟大创举将使中国人走上康庄大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级别:上等兵积分:145三十年前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坏,也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好。就如同现在后三十年一样,虽然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点,但无论官场还是社会风气和以前无法相比,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现实。当初农民辛苦几十年攒下家底,被老爷们几年就花了精光,直到现在也没个交代,假如还在毛泽东时代他们敢吗?流星上将,珠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十几亩地在丹东恐怕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还要赡养父母、供子女上学了。农民始终是弱势群体,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的活着,他们只希望能有个好的年景,好的村长、镇长,多少能有一点毛时代的遗风,不要好大喜功多关心一下老百姓,就足矣!|||级别:中校积分:15705|||个人签名: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
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97&&&&再说了 建设这样的国家 如果思路错了 这个国家将会走向那里 实很难说 如果说毛泽东那时决策以卖资源 以委曲求全向美国要 -切靠大国援助过曰子 你们可以想象 中国能象现在这样 随便磨防 随意加工吗 中国的资源也许早就卖光了 我们将沦为笫二个非洲|||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30
&&&&当时与现在不能同比,时间越往前提越不行,往后是一个慢慢发展的过程,随着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逐步普及,农村开始推广科学种田、科学养殖、搞多种经营,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现在是好多了,但给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但他们也是一步一步发展的,我们将来也会赶上去,生活比现在更好。这是个自然发展规律,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不知楼主现在搬出七一年生产队的账本想干什么,想说明什么问题。其实只能说明一点,那就是现在农民比过去富裕了、生活好的多了,仅此而已。|||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54那么你回到当时去吧!|||级别:一级士官积分:299&&&&不论一小撮人怎样歪曲历史 事实胜于谬论 特别是三线建设 这不亚于长征 当年布下的珍珠 现巳成龙珠了 很多城市都是依这些企业而建 就拿你们引以为豪的深圳 现在已逐渐失去了光泽 因为她没有引以为豪的当家企业|||级别:少尉积分:4831顶汉大赋!!资料齐全,有名有姓,那些不相信的右屎们自己去调查下。|||个人签名:反毛右派无耻!卖国洋奴该死!删我贴者,出门摔死级别:五级士官积分:1745|||级别:二级士官积分:301&&&&历史是在不断的发展的 不可能永远停溜在原地 刚才看了那位仁兄的让我回到那个时代去 你无话可说就别说 特别是有的自觉得很有学问 人们称为什么 什么教授类的 希望你们自巳尊重已 不要认人耻笑喔|||级别:二级士官积分:312我是青岛的,77年我家5口人有两个劳力,年底分配时分了93元几角我就忘了。在我们这里我们队是好的,还有一个劳力一年十几元的生产队。|||级别:把总积分:2112 引用:以下是大雁南飞又北归在& 15:32:15&发表的: 三十年前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坏,也没有有些人说的那么好。就如同现在后三十年一样,虽然经济条件比以前好了点,但无论官场还是社会风气和以前无法相比,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现实。当初农民辛苦几十年攒下家底,被老爷们几年就花了精光,直到现在也没个交代,假如还在毛泽东时代他们敢吗?流星上将,珠三角是经济发达地区,十几亩地在丹东恐怕连温饱都解决不了,更不要说还要赡养父母、供子女上学了。农民始终是弱势群体,忍辱负重苟且偷生的活着,他们只希望能有个好的年景,好的村长、镇长,多少能有一点毛时代的遗风,不要好大喜功多关心一下老百姓,就足矣!外人都说珠三角富,但是贫富悬殊很厉害的。我现在在顺德。以前顺德还是独立的市(县)的时候,是中国第一县。但是顺德农村的普通农民也是很苦的,特别是杏坛和均安这两个镇,大部分人也只是在工厂打工,和外来工一样的工资。这两个镇的农民几乎没有分红的,有也只是每人每年几百块钱,生活就是靠打工的工资。
珠三角其实就是东莞顺德南海番禺比较好,其他地方也是比较很落后的。我小时候不在顺德,在珠三角北部,一直到1980年代才通电。那时候农民真的很苦,人人都想跳出农民成为吃公粮的人。农村孩子读书的目的就是考上中专或者师范以后成为工人或者老师。考上中专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事了,要大宴亲朋的,一直到1980年代后期才慢慢开始有人考上大学。
我家10多亩地是水田,种水稻,一年两季,夏天,也就是这个时候,最辛苦,顶着中午毒辣辣的太阳抢收早稻,收割完马上就是晚稻的播种插秧。都是一早5点多,趁太阳没出门就摸黑出门,到晚上八九点才回家。
除了水田,还有些旱地,一般种红薯或者花生,但不多,也就一两亩的样子。
10多亩地的收成除了交公粮以及留下口粮和种子,余下不多的卖给政府,日子还是比较紧的。我记得那时候每担稻谷才卖十几块钱。但肯定有剩余的,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说在你们那连吃都不够?|||级别:二级士官积分:471
71年绝大多数地方过了春节就缺粮,要是有这个收入,有两个原因,人均可耕地10亩以上,机械化程度较高,上报机耕地较少。|||级别:上等兵积分:148
流星上将看出来你真是农村人,对农村很了解很有感情。我家有二十亩地全是水稻,每年净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读书的孩子,仅读书的费用就有一万三千元以上,倘若赶上收成不好父母有病更是入不敷出举步维艰。我和妻子正值当年还可以打工补贴家用,虽然打工的环境和收入比你那更艰苦更微薄,只是苦了老弱病残家庭,他们只能死守几亩地顽强的活着。至于吃不饱你理解错了,我觉得农民不应停留在能否吃饱穿暖上,他们应该活的更好更有尊严。|||级别:少校积分:12898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11:58: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2:55:0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1:59:11&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1:48: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0:08:44&发表的:
&&&&1978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134元,楼主想说明什么?这个数字难道代表富裕吗?
按78:2011的物价,你说穷还是富?当时上学几乎不花钱,看病也几乎不花钱。再说那时候的人很节俭,有钱也不乱花。就拿我家来说,我父亲一直是包工头,无论下放还是返城,都能算有钱人。就这我家兄弟姐妹6个,小的都是接大的旧衣服。我都上中学了,自来水笔还是在修理摊上用旧配件组装的。关于生活习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笑话是比戒指。即使口袋没几个钱,也要弄几只大大的金戒指戴着,再整个人造革的皮包,便是公司老板了。
&&& __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__&&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1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 多深入生活吧。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当时的农民,吃的基本上是自己产的,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轻工业品,物价?自己衡量一下吧。你的意思是自产的就不能计价?
拿点史料没坏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拿得出来。
78年的粮食价格实际是不准确的。说它不准确,依据是&工农业剪刀差&。这也是粮票、布票、肉票等存在的基本依据之一。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一直致力于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粮票等有价票据就是工农业品之间的调节杠杆。这个杠杆的倾斜度总的偏向工业,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丰收,政策向农业倾斜的程度小一些,欠收或大灾之年,国家要拿出大量的财力向农村倾斜。有时甚至超过当年农村的全部财政收入。这笔钱来源于过去的积累。
此外,粮食等农产品的去向有以下几个:
一、国家统购。指集体土地。自留地不收成不在统购之列;如完不成任务,以扣工分为惩罚方式,自留地的粮食是否用来充数,由农民自己决定。既:扣工分或用自留地的粮食充补统购任务。请注意,这不是国家政策,而是由当地生产队,特别是农民自主决定。
二、用于自身消费的农民口粮。
三、余粮。多数变成超额交统购,部分进入黑市,也就是当时的人们所说的高价粮。我父亲是包工头,返城的时候城市户口没落实,每天吃的都是黑市上的高价粮。这种情况持续了5年。试问:如果真如右右所说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那么惨烈,我家全家9口人,不让私人干活,没有经济来源,又没有黑市,没有粮票、肉票、油票的情况下,岂不是要全部饿死?而且割资本主义尾巴不是政策,而是提倡;当时的宪法是很具约束力的。你要当&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是被人看不起,没有政治地位和不名誉而已,譬如入少先队、共青团,参加社会活动等,你会自觉落选。这种生活我最有发言权。我爸爸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尾巴&,而且一直是,我也因此没有入队、入团。因为我爸爸&搞单干&,妈妈是&个体户&。
其他的不说了,依当时的科技水平,政府消灭了淮河流域猖獗了几千年的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全国范围的甲亢(俗称大脖子)、改造妓女、消灭梅毒等等。这些都得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此外,禁毒、解放妇女,(改变缠足等陋俗),消灭特权,人人平等,则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文明成就。楼主做个比较?
本人自认书读的比你多,路也比你走得长。经济或财富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诚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其次是安全、交流、价值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当人类的需求上升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时,价值观决定利己或利他。二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平衡它的杠杆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楼主最近很活跃。不能说你说的都是谬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判定:偏颇,一如买盾的那个武士。就价值观而言,至少你对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标准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是不清晰的。有此一点就足够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点你还没做到。以至于目前你对自身的需求层次处于哪个高度也还没有清楚的认知。当然,这不怪你;你身上的这些残疾,胡、温也存在,目前的政府和政党也存在。我这样说,算不算抬举你?&&&&别扯了,你大概没感受过当年农村困难地区缴统购粮、缴农业税的冲突和对立,不亚于今天的强拆!何故气急败坏?
文字加粗,再加感叹号,都是熟悉不过的特点&&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本人甚至能听到你浑浊粗重的呼吸声。恼羞成怒,而后以头抢地,否则何来黔驴技穷一说?
雪泥鸿爪总有痕。何不以本来面目示人?
看起来5美份也不好拿。|||级别:少校积分:12898
引用:以下是shushang在& 16:18:54&发表的: 我是青岛的,77年我家5口人有两个劳力,年底分配时分了93元几角我就忘了。在我们这里我们队是好的,还有一个劳力一年十几元的生产队。那叫分红。|||级别:上尉积分:7052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18:47:4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11:58: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2:55:0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1:59:11&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1:48: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0:08:44&发表的:
&&&&1978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134元,楼主想说明什么?这个数字难道代表富裕吗?
按78:2011的物价,你说穷还是富?当时上学几乎不花钱,看病也几乎不花钱。再说那时候的人很节俭,有钱也不乱花。就拿我家来说,我父亲一直是包工头,无论下放还是返城,都能算有钱人。就这我家兄弟姐妹6个,小的都是接大的旧衣服。我都上中学了,自来水笔还是在修理摊上用旧配件组装的。关于生活习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笑话是比戒指。即使口袋没几个钱,也要弄几只大大的金戒指戴着,再整个人造革的皮包,便是公司老板了。
&&& __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__&&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1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 多深入生活吧。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当时的农民,吃的基本上是自己产的,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轻工业品,物价?自己衡量一下吧。你的意思是自产的就不能计价?
拿点史料没坏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拿得出来。
78年的粮食价格实际是不准确的。说它不准确,依据是&工农业剪刀差&。这也是粮票、布票、肉票等存在的基本依据之一。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一直致力于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粮票等有价票据就是工农业品之间的调节杠杆。这个杠杆的倾斜度总的偏向工业,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丰收,政策向农业倾斜的程度小一些,欠收或大灾之年,国家要拿出大量的财力向农村倾斜。有时甚至超过当年农村的全部财政收入。这笔钱来源于过去的积累。
此外,粮食等农产品的去向有以下几个:
一、国家统购。指集体土地。自留地不收成不在统购之列;如完不成任务,以扣工分为惩罚方式,自留地的粮食是否用来充数,由农民自己决定。既:扣工分或用自留地的粮食充补统购任务。请注意,这不是国家政策,而是由当地生产队,特别是农民自主决定。
二、用于自身消费的农民口粮。
三、余粮。多数变成超额交统购,部分进入黑市,也就是当时的人们所说的高价粮。我父亲是包工头,返城的时候城市户口没落实,每天吃的都是黑市上的高价粮。这种情况持续了5年。试问:如果真如右右所说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那么惨烈,我家全家9口人,不让私人干活,没有经济来源,又没有黑市,没有粮票、肉票、油票的情况下,岂不是要全部饿死?而且割资本主义尾巴不是政策,而是提倡;当时的宪法是很具约束力的。你要当&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是被人看不起,没有政治地位和不名誉而已,譬如入少先队、共青团,参加社会活动等,你会自觉落选。这种生活我最有发言权。我爸爸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尾巴&,而且一直是,我也因此没有入队、入团。因为我爸爸&搞单干&,妈妈是&个体户&。
其他的不说了,依当时的科技水平,政府消灭了淮河流域猖獗了几千年的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全国范围的甲亢(俗称大脖子)、改造妓女、消灭梅毒等等。这些都得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此外,禁毒、解放妇女,(改变缠足等陋俗),消灭特权,人人平等,则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文明成就。楼主做个比较?
本人自认书读的比你多,路也比你走得长。经济或财富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诚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其次是安全、交流、价值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当人类的需求上升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时,价值观决定利己或利他。二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平衡它的杠杆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楼主最近很活跃。不能说你说的都是谬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判定:偏颇,一如买盾的那个武士。就价值观而言,至少你对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标准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是不清晰的。有此一点就足够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点你还没做到。以至于目前你对自身的需求层次处于哪个高度也还没有清楚的认知。当然,这不怪你;你身上的这些残疾,胡、温也存在,目前的政府和政党也存在。我这样说,算不算抬举你?&&&&别扯了,你大概没感受过当年农村困难地区缴统购粮、缴农业税的冲突和对立,不亚于今天的强拆!何故气急败坏?
文字加粗,再加感叹号,都是熟悉不过的特点&&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本人甚至能听到你浑浊粗重的呼吸声。恼羞成怒,而后以头抢地,否则何来黔驴技穷一说?
雪泥鸿爪总有痕。何不以本来面目示人?
看起来5美份也不好拿。&&&&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扯那些没用的,有意思吗?|||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215 引用:以下是湖边丛林在& 07:32: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黄金童3在& 02:49:43&发表的: 我78年下放的生产队,一天十个工分。0.7元。我是知青只给7分,0.49元。那时只有米吃,干了一年,倒欠生产队20元。看来你当知青在队里干活的时间很少。为什么这样说?
你说你所在的生产队0.7元10分工,你只记7分一天,是0.49元。那么,年终决算是将你口粮钱扣除外的所得,
按楼主文章讲的口粮800斤稻谷(我也是当过知青,是1974年下放的,我记得我们一年的口粮是700斤稻谷,没有楼主文章讲的这么高),每千斤稻谷折价102.21,也只需要81.8元。
81.8元按你每个工日0.49元计算,81.8/0.49=167,就是说,你只要干了167天活,你就可以得到口粮800斤稻谷而不欠生产队的。
如果你还倒欠生产队20元,那么你的工分值就只有61.8元。61.8元除以0.49元=126.13天,也就是说,你最多只干了127天活。一年360天,你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干活,还有口粮保证你吃,只要自己掏20元,你还有怨气?你能怨谁?只能怪你自己不干活吧?!
&俺的邻居,一位大姐,她也在农村插队了几年,她说那时每年队里分两次稻谷,她除了够自己吃的,还能往家里(县城)扛回一百斤稻谷。|||级别:三级士官积分:664
那年头& 每个人都是吃包谷面长大的&& 没有吃过包谷面的人是汉奸& 贪官...|||个人签名:坚决支持讲真话的人,再没人讲真话,邪恶更猖獗。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341 引用:以下是bjiq在& 19:02:2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湖边丛林在& 07:32: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黄金童3在& 02:49:43&发表的: 我78年下放的生产队,一天十个工分。0.7元。我是知青只给7分,0.49元。那时只有米吃,干了一年,倒欠生产队20元。看来你当知青在队里干活的时间很少。为什么这样说?
你说你所在的生产队0.7元10分工,你只记7分一天,是0.49元。那么,年终决算是将你口粮钱扣除外的所得,
按楼主文章讲的口粮800斤稻谷(我也是当过知青,是1974年下放的,我记得我们一年的口粮是700斤稻谷,没有楼主文章讲的这么高),每千斤稻谷折价102.21,也只需要81.8元。
81.8元按你每个工日0.49元计算,81.8/0.49=167,就是说,你只要干了167天活,你就可以得到口粮800斤稻谷而不欠生产队的。
如果你还倒欠生产队20元,那么你的工分值就只有61.8元。61.8元除以0.49元=126.13天,也就是说,你最多只干了127天活。一年360天,你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干活,还有口粮保证你吃,只要自己掏20元,你还有怨气?你能怨谁?只能怪你自己不干活吧?!
&俺的邻居,一位大姐,她也在农村插队了几年,她说那时每年队里分两次稻谷,她除了够自己吃的,还能往家里(县城)扛回一百斤稻谷。我76年招为教师后,所分的口粮全部给了我的房东。|||个人签名:诚以待人,正以处事,严以律己级别:少尉积分:3701改开前的农村,因为是集体制,基本核算单位在生产队一级。由于各生产队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自然生态环境不同和交通、信息、距离城镇远近不同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全国各生产队之间的收入是有差别的。比如我所在的生产队,长期的工日(按10分计)就只有0.4元上下,而我们下个生产队,由于其自然条件好,人均田地面积比我们多,他们就花到了每个工日达0.9元上下,再,在城镇郊区的生产队,他们可以种菜卖和其他经济作物,他们就花到了1.1元左右每个工日。缺粮队就只有每年有几个月要吃国家的返销粮,当然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人道主义的充分体现。|||级别:上等兵积分:54
&&&&我的文革后期农村真实成长经历
&&&&我64年出生于的北方农村,我们生产队那时候有70左右户人家,350多口人,人均三亩地,靠天吃饭,没有水浇地。大部分都在生产队里,农户只有少量自留地。在70年代初,生产队里的很多事我已经知道了。那时候粮食亩产应该是不足300斤(玉米、谷子、高粱),在8月份,大队干部开始组织农业估产(怕生产队瞒产),由于北方降水量小,十年五旱,粮食产量极不稳定。一般情况下,我们生产队粮食产量在12万&&15万斤,我记得有72年干旱,估产9万斤,73年丰收,估产18万斤。那时候我们那里规定农村口粮量在340&&360斤/年。在留够口粮后,剩余要交定额公粮(国家不掏钱),再有余粮要交购粮(国家掏钱)。如果产量不足(生产队人均粮食产量低于340斤),生产队就要去公社粮站领买返销粮。我记得那个年代,我们村吃过好几年返销粮。种粮的缺粮,真是耻辱啊!
&&&&农村人干活、缺油水,饭量大,口粮量在340&&360斤/年根本不够。我家由于人口多,孩子小(8口人,爷爷、奶奶、父母,三个弟妹,我是家中长子),饭量小,再加上父母勤劳,自留地粮食产量高,那时候我家还有余粮,但有不少人家就惨了,到5、6月份,就没有粮了,青黄不接,开始到有余粮的人家、亲戚借粮,我记得那时我家梁东、梁西、梁南、梁北村庄的穷亲戚每年都有5、6户牵着毛驴、驮着口袋来我家借粮,每户亲戚借个百八十斤。好容易熬到7、8月份,以自留地刚下来的土豆、豆角为主食,并开始连续吃自留地的青玉米。我家那时有粮,父亲不让掰青玉米吃,说是没成熟,掰下来减产吃瞎了,只有偶尔尝一下鲜,我那时还小,看人家小孩吃,还挺眼馋。
&&&&我那时一年还能穿一两件新衣服,坏了就要打补丁再穿。除非长个后穿剩下给弟弟穿。由于缺粮无糠(糠都掺到粮食里让人吃了,我还吃过掺谷糠的干粮呢!),那时全村人家只有一半过年杀猪,由于给猪只能喂一些糠、树叶、菜叶,我记得我家杀一头猪只有八、九十斤肉,还是多的呢(记得我们村有人下黑龙江跑盲流,回来说那边一头猪二百斤大称抬不起来,以为是他在吹牛,后来才知道那边粮食多,猪喂粮食能长那么大)!也就是过年吃几顿肉。其余肥的靠成荤油,瘦的做腊肉等平时来客人吃。
&&&&我们家有尊老、男尊女卑传统,平时专门给我爷爷一个人吃小灶,偶尔有肉酱,我见得最多的就是比我们多一个鸡蛋酱而已。那小灶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甚至我奶奶都是没有份的,美其名曰你们吃的日子还长着呢(还真言中了,现在不是想吃啥吃啥?只是苦了我那已经过世三十六年的奶奶了,没有熬到改革开放这一天!)!只有最小的弟妹可以沾一些光。虽然粮食够吃,但钱是太缺了,16岁之前没吃过饼干、苹果(村上小卖店里有,家里缺钱不买只能眼馋),村里全是土平房,没有一处砖瓦房。甚至大部分人家窗户都是纸糊的。
&&&&村里人都说我家粮食足,生活富裕,连在县公路段上班的小姨都羡慕我家天天吃小米饭,生活好(我还羡慕她家总吃大米白面呢!),不也就是这个省吃俭用的水平么!那些缺粮的人家,就惨了,到秋天队里分粮首先要把借的粮食还上,再加上消耗了不少自家自留地的青玉米,剩余粮食还是不够来年吃,只有来年再借,寅吃卯粮,喝能够照人的玉米稀粥,吃掺糠的干粮,甚至吃掺高粱壳做的干粮,恶性循环。
&&&&直到81年,村里开始土地承包,粮食产量翻番,农村真正开始翻身。我记得在81年,我家就打粮17石(约8000斤左右),可以吃两、三年。
&&&&这些年我每年都回老家,乡亲们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是吃、穿、住是不愁了。每天吃大米白面,住的是砖瓦房,每户过年都要杀一口二三百斤肉的大肥猪,过端午节、中秋节还要杀羊,平时也可以上集市上称几斤肉吃。老家人农忙时在家种地莳弄庄稼,农闲时外出打工,很辛苦。除了个别人家外,一个勤劳的三四口之家供养一个孩子念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分析土地承包前粮食产量明显低的原因核心是缺乏激励管理机制,农民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1、生产队集体劳动时,人心不齐,农民社员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干活互相攀比,生产效率低,耽误农时;2、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农民社员干农活不认真,糊弄现象严重,造成农田秧苗缺苗断垄现象突出;3、生产队肥料不足,化肥买的少、农家肥来源也不足;记得那时队里有两辆大马车,往地里送粪(农家肥),每年送一个多月,就送完了。承包后,每家都购置了驴马小车,每户都要送粪半个月左右,可见农家肥量的差距。4、生产队庄家损坏、丢失现象经常发生。
&&&&上述原因,造成队里庄家缺苗断垄、苗不壮,给我的印象庄稼总是黄皮拉瘦的,产量不可能高。
&&&&土地承包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首先,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积极性、劳动效率大幅提高,每户化肥、农家肥足量一齐上。肥足、苗齐、苗壮,整个庄稼地黑黝黝的,产量大幅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农村现在再也不用为吃粮发愁了。
&&&&联产承包前后,反差巨大,这一点上,广大农民爱戴邓公,没人再愿意回到人民公社的毛时代了,再提文革,搞一大二公,肯定不得人心。
&&&&回忆过去,以史为鉴,绝不能再回到那个荒唐的年代去了!
|||级别:中尉积分:5862
引用:以下是lycllh在& 07:10:45&发表的: 30年前找媳妇可以保证都是处女。现在呢,,生活好了为什么处女少了?公务员多了!|||个人签名:感谢达尔文,使某些人可以理直气壮的当畜生!级别:六级士官积分:2342 引用:以下是流星上将在& 14:43: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中华反贪在& 01:19: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懂就不要乱说在& 00:53:38&发表的: 怎么老拿30年前说事?且不说楼主的数据真假,即使是真的,请问当时全国又有几个这样的生产队?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们那里的老人一说起大锅饭就摇头,他们的经历是,大家一起去劳动,几个人插一亩地的秧,一天都没弄完,因为大家都想偷懒,而希望别人多做&&你说这样的生产劲头,能弄出多高产来?碰到灾年,连粥都喝不饱,吃顿肉那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稀罕事,并且量不多。方圆上百公里尽是如此(远了他们也去不了)。我相信国家领导人不是窝囊废,更不是吃饱没事干,如果当时大多数人民生活那么好了,还用的着费那么大力气进行经济改革?
&&&&你把前30年都看做吃大锅饭,你母亲会生孩子,你会不会因为你母亲天天再生孩子?
&30年前就是吃大锅饭
大锅饭不仅仅是指大家集中一起吃饭,而是指当时的分配制度:大家一起出工,都拿一样的工分或者工资,而不是做得好做得多就多拿,所以很多人出工不出力,或者磨洋工。
还有,动不动就拿别人母亲说事,难道你就没有母亲?请问你怎么就要一口咬定30年前就是大锅饭呢?干多干少一个样?就当农民都是傻瓜?告诉你:那个时候根本就不可能干多干少一个样,是真正的多劳多得。我是那个时候的知青,是自己经历过的。农忙时我到生产队参加春插、双抢,劳累了一天,晚上还要评工分呢。自己多动点脑筋吧,别听忽悠!|||个人签名:诚以待人,正以处事,严以律己级别:县主薄积分:400 引用:以下是甄宝文在& 19:38:07&发表的:
&&&&我的文革后期农村真实成长经历
&&&&我64年出生于的北方农村,我们生产队那时候有70左右户人家,350多口人,人均三亩地,靠天吃饭,没有水浇地。大部分都在生产队里,农户只有少量自留地。在70年代初,生产队里的很多事我已经知道了。那时候粮食亩产应该是不足300斤(玉米、谷子、高粱),在8月份,大队干部开始组织农业估产(怕生产队瞒产),由于北方降水量小,十年五旱,粮食产量极不稳定。一般情况下,我们生产队粮食产量在12万&&15万斤,我记得有72年干旱,估产9万斤,73年丰收,估产18万斤。那时候我们那里规定农村口粮量在340&&360斤/年。在留够口粮后,剩余要交定额公粮(国家不掏钱),再有余粮要交购粮(国家掏钱)。如果产量不足(生产队人均粮食产量低于340斤),生产队就要去公社粮站领买返销粮。我记得那个年代,我们村吃过好几年返销粮。种粮的缺粮,真是耻辱啊!
&&&&农村人干活、缺油水,饭量大,口粮量在340&&360斤/年根本不够。我家由于人口多,孩子小(8口人,爷爷、奶奶、父母,三个弟妹,我是家中长子),饭量小,再加上父母勤劳,自留地粮食产量高,那时候我家还有余粮,但有不少人家就惨了,到5、6月份,就没有粮了,青黄不接,开始到有余粮的人家、亲戚借粮,我记得那时我家梁东、梁西、梁南、梁北村庄的穷亲戚每年都有5、6户牵着毛驴、驮着口袋来我家借粮,每户亲戚借个百八十斤。好容易熬到7、8月份,以自留地刚下来的土豆、豆角为主食,并开始连续吃自留地的青玉米。我家那时有粮,父亲不让掰青玉米吃,说是没成熟,掰下来减产吃瞎了,只有偶尔尝一下鲜,我那时还小,看人家小孩吃,还挺眼馋。
&&&&我那时一年还能穿一两件新衣服,坏了就要打补丁再穿。除非长个后穿剩下给弟弟穿。由于缺粮无糠(糠都掺到粮食里让人吃了,我还吃过掺谷糠的干粮呢!),那时全村人家只有一半过年杀猪,由于给猪只能喂一些糠、树叶、菜叶,我记得我家杀一头猪只有八、九十斤肉,还是多的呢(记得我们村有人下黑龙江跑盲流,回来说那边一头猪二百斤大称抬不起来,以为是他在吹牛,后来才知道那边粮食多,猪喂粮食能长那么大)!也就是过年吃几顿肉。其余肥的靠成荤油,瘦的做腊肉等平时来客人吃。
&&&&我们家有尊老、男尊女卑传统,平时专门给我爷爷一个人吃小灶,偶尔有肉酱,我见得最多的就是比我们多一个鸡蛋酱而已。那小灶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甚至我奶奶都是没有份的,美其名曰你们吃的日子还长着呢(还真言中了,现在不是想吃啥吃啥?只是苦了我那已经过世三十六年的奶奶了,没有熬到改革开放这一天!)!只有最小的弟妹可以沾一些光。虽然粮食够吃,但钱是太缺了,16岁之前没吃过饼干、苹果(村上小卖店里有,家里缺钱不买只能眼馋),村里全是土平房,没有一处砖瓦房。甚至大部分人家窗户都是纸糊的。
&&&&村里人都说我家粮食足,生活富裕,连在县公路段上班的小姨都羡慕我家天天吃小米饭,生活好(我还羡慕她家总吃大米白面呢!),不也就是这个省吃俭用的水平么!那些缺粮的人家,就惨了,到秋天队里分粮首先要把借的粮食还上,再加上消耗了不少自家自留地的青玉米,剩余粮食还是不够来年吃,只有来年再借,寅吃卯粮,喝能够照人的玉米稀粥,吃掺糠的干粮,甚至吃掺高粱壳做的干粮,恶性循环。
&&&&直到81年,村里开始土地承包,粮食产量翻番,农村真正开始翻身。我记得在81年,我家就打粮17石(约8000斤左右),可以吃两、三年。
&&&&这些年我每年都回老家,乡亲们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是吃、穿、住是不愁了。每天吃大米白面,住的是砖瓦房,每户过年都要杀一口二三百斤肉的大肥猪,过端午节、中秋节还要杀羊,平时也可以上集市上称几斤肉吃。老家人农忙时在家种地莳弄庄稼,农闲时外出打工,很辛苦。除了个别人家外,一个勤劳的三四口之家供养一个孩子念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分析土地承包前粮食产量明显低的原因核心是缺乏激励管理机制,农民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1、生产队集体劳动时,人心不齐,农民社员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干活互相攀比,生产效率低,耽误农时;2、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农民社员干农活不认真,糊弄现象严重,造成农田秧苗缺苗断垄现象突出;3、生产队肥料不足,化肥买的少、农家肥来源也不足;记得那时队里有两辆大马车,往地里送粪(农家肥),每年送一个多月,就送完了。承包后,每家都购置了驴马小车,每户都要送粪半个月左右,可见农家肥量的差距。4、生产队庄家损坏、丢失现象经常发生。
&&&&上述原因,造成队里庄家缺苗断垄、苗不壮,给我的印象庄稼总是黄皮拉瘦的,产量不可能高。
&&&&土地承包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首先,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积极性、劳动效率大幅提高,每户化肥、农家肥足量一齐上。肥足、苗齐、苗壮,整个庄稼地黑黝黝的,产量大幅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农村现在再也不用为吃粮发愁了。
&&&&联产承包前后,反差巨大,这一点上,广大农民爱戴邓公,没人再愿意回到人民公社的毛时代了,再提文革,搞一大二公,肯定不得人心。
&&&&回忆过去,以史为鉴,绝不能再回到那个荒唐的年代去了!
那时候农村交农业税的做法是;
1,交够国家的。
2,留足集体的。
3,剩下才是自己的。
什么是交够国家的,就是无论丰欠年,都首先要把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和各级提留交足。
什么是留足集体的;就是把农业税那些交完后,留够下一年的种子,饲料。。。。
扣除以上两项后就是分给社员的。东北说法是;够不够,360。不够国家凑。就是分到社员的口粮以360斤(皮粮)为基准。遇到歉收分不够360斤就要上报,等上级核准,等返销粮,返销粮并不是无偿的,需要生产队凑足钱才能买回来。返销粮以粗粮为主,绝大多数是玉米,也有薯干等。
农民在哪个时期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
&|||级别:上等兵积分:55 引用:以下是油四两在& 20:25:33&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甄宝文在& 19:38:07&发表的:
&&&&我的文革后期农村真实成长经历
&&&&我64年出生于的北方农村,我们生产队那时候有70左右户人家,350多口人,人均三亩地,靠天吃饭,没有水浇地。大部分都在生产队里,农户只有少量自留地。在70年代初,生产队里的很多事我已经知道了。那时候粮食亩产应该是不足300斤(玉米、谷子、高粱),在8月份,大队干部开始组织农业估产(怕生产队瞒产),由于北方降水量小,十年五旱,粮食产量极不稳定。一般情况下,我们生产队粮食产量在12万&&15万斤,我记得有72年干旱,估产9万斤,73年丰收,估产18万斤。那时候我们那里规定农村口粮量在340&&360斤/年。在留够口粮后,剩余要交定额公粮(国家不掏钱),再有余粮要交购粮(国家掏钱)。如果产量不足(生产队人均粮食产量低于340斤),生产队就要去公社粮站领买返销粮。我记得那个年代,我们村吃过好几年返销粮。种粮的缺粮,真是耻辱啊!
&&&&农村人干活、缺油水,饭量大,口粮量在340&&360斤/年根本不够。我家由于人口多,孩子小(8口人,爷爷、奶奶、父母,三个弟妹,我是家中长子),饭量小,再加上父母勤劳,自留地粮食产量高,那时候我家还有余粮,但有不少人家就惨了,到5、6月份,就没有粮了,青黄不接,开始到有余粮的人家、亲戚借粮,我记得那时我家梁东、梁西、梁南、梁北村庄的穷亲戚每年都有5、6户牵着毛驴、驮着口袋来我家借粮,每户亲戚借个百八十斤。好容易熬到7、8月份,以自留地刚下来的土豆、豆角为主食,并开始连续吃自留地的青玉米。我家那时有粮,父亲不让掰青玉米吃,说是没成熟,掰下来减产吃瞎了,只有偶尔尝一下鲜,我那时还小,看人家小孩吃,还挺眼馋。
&&&&我那时一年还能穿一两件新衣服,坏了就要打补丁再穿。除非长个后穿剩下给弟弟穿。由于缺粮无糠(糠都掺到粮食里让人吃了,我还吃过掺谷糠的干粮呢!),那时全村人家只有一半过年杀猪,由于给猪只能喂一些糠、树叶、菜叶,我记得我家杀一头猪只有八、九十斤肉,还是多的呢(记得我们村有人下黑龙江跑盲流,回来说那边一头猪二百斤大称抬不起来,以为是他在吹牛,后来才知道那边粮食多,猪喂粮食能长那么大)!也就是过年吃几顿肉。其余肥的靠成荤油,瘦的做腊肉等平时来客人吃。
&&&&我们家有尊老、男尊女卑传统,平时专门给我爷爷一个人吃小灶,偶尔有肉酱,我见得最多的就是比我们多一个鸡蛋酱而已。那小灶我们这些大一点的孩子甚至我奶奶都是没有份的,美其名曰你们吃的日子还长着呢(还真言中了,现在不是想吃啥吃啥?只是苦了我那已经过世三十六年的奶奶了,没有熬到改革开放这一天!)!只有最小的弟妹可以沾一些光。虽然粮食够吃,但钱是太缺了,16岁之前没吃过饼干、苹果(村上小卖店里有,家里缺钱不买只能眼馋),村里全是土平房,没有一处砖瓦房。甚至大部分人家窗户都是纸糊的。
&&&&村里人都说我家粮食足,生活富裕,连在县公路段上班的小姨都羡慕我家天天吃小米饭,生活好(我还羡慕她家总吃大米白面呢!),不也就是这个省吃俭用的水平么!那些缺粮的人家,就惨了,到秋天队里分粮首先要把借的粮食还上,再加上消耗了不少自家自留地的青玉米,剩余粮食还是不够来年吃,只有来年再借,寅吃卯粮,喝能够照人的玉米稀粥,吃掺糠的干粮,甚至吃掺高粱壳做的干粮,恶性循环。
&&&&直到81年,村里开始土地承包,粮食产量翻番,农村真正开始翻身。我记得在81年,我家就打粮17石(约8000斤左右),可以吃两、三年。
&&&&这些年我每年都回老家,乡亲们的生活虽谈不上富裕,但是吃、穿、住是不愁了。每天吃大米白面,住的是砖瓦房,每户过年都要杀一口二三百斤肉的大肥猪,过端午节、中秋节还要杀羊,平时也可以上集市上称几斤肉吃。老家人农忙时在家种地莳弄庄稼,农闲时外出打工,很辛苦。除了个别人家外,一个勤劳的三四口之家供养一个孩子念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分析土地承包前粮食产量明显低的原因核心是缺乏激励管理机制,农民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表现在几个方面:1、生产队集体劳动时,人心不齐,农民社员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干活互相攀比,生产效率低,耽误农时;2、生产队集体劳动时,农民社员干农活不认真,糊弄现象严重,造成农田秧苗缺苗断垄现象突出;3、生产队肥料不足,化肥买的少、农家肥来源也不足;记得那时队里有两辆大马车,往地里送粪(农家肥),每年送一个多月,就送完了。承包后,每家都购置了驴马小车,每户都要送粪半个月左右,可见农家肥量的差距。4、生产队庄家损坏、丢失现象经常发生。
&&&&上述原因,造成队里庄家缺苗断垄、苗不壮,给我的印象庄稼总是黄皮拉瘦的,产量不可能高。
&&&&土地承包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首先,释放了农业生产力,农民积极性、劳动效率大幅提高,每户化肥、农家肥足量一齐上。肥足、苗齐、苗壮,整个庄稼地黑黝黝的,产量大幅提高也就是水到渠成了。农村现在再也不用为吃粮发愁了。
&&&&联产承包前后,反差巨大,这一点上,广大农民爱戴邓公,没人再愿意回到人民公社的毛时代了,再提文革,搞一大二公,肯定不得人心。
&&&&回忆过去,以史为鉴,绝不能再回到那个荒唐的年代去了!
那时候农村交农业税的做法是;
1,交够国家的。
2,留足集体的。
3,剩下才是自己的。
什么是交够国家的,就是无论丰欠年,都首先要把农业税和农业税附加,和各级提留交足。
什么是留足集体的;就是把农业税那些交完后,留够下一年的种子,饲料。。。。
扣除以上两项后就是分给社员的。东北说法是;够不够,360。不够国家凑。就是分到社员的口粮以360斤(皮粮)为基准。遇到歉收分不够360斤就要上报,等上级核准,等返销粮,返销粮并不是无偿的,需要生产队凑足钱才能买回来。返销粮以粗粮为主,绝大多数是玉米,也有薯干等。
农民在哪个时期做出了非常大的牺牲!
&那时年龄比较小,有些事没弄清。谢谢指教!|||级别:少尉积分:3891上网这么长时间,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的现象&&左派总有大量翔实的数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而右派总是臆想妄猜,揪住几个大家都是滚瓜烂熟、却又似是而非的故事在做八股文!
呵呵......
右右果然幼稚!|||个人签名:我哭鬼在笑、我笑鬼复哭,为免仇者快、含泪笑江湖。
一身是胆、以少胜多、见龙卸甲、常山赵子龙、提枪跃马灭东瀛级别:少校积分:12929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18:59:21&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18:47:4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11:58: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2:55:0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1:59:11&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1:48: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0:08:44&发表的:
&&&&1978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134元,楼主想说明什么?这个数字难道代表富裕吗?
按78:2011的物价,你说穷还是富?当时上学几乎不花钱,看病也几乎不花钱。再说那时候的人很节俭,有钱也不乱花。就拿我家来说,我父亲一直是包工头,无论下放还是返城,都能算有钱人。就这我家兄弟姐妹6个,小的都是接大的旧衣服。我都上中学了,自来水笔还是在修理摊上用旧配件组装的。关于生活习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笑话是比戒指。即使口袋没几个钱,也要弄几只大大的金戒指戴着,再整个人造革的皮包,便是公司老板了。
&&& __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__&&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1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 多深入生活吧。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当时的农民,吃的基本上是自己产的,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轻工业品,物价?自己衡量一下吧。你的意思是自产的就不能计价?
拿点史料没坏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拿得出来。
78年的粮食价格实际是不准确的。说它不准确,依据是&工农业剪刀差&。这也是粮票、布票、肉票等存在的基本依据之一。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一直致力于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粮票等有价票据就是工农业品之间的调节杠杆。这个杠杆的倾斜度总的偏向工业,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丰收,政策向农业倾斜的程度小一些,欠收或大灾之年,国家要拿出大量的财力向农村倾斜。有时甚至超过当年农村的全部财政收入。这笔钱来源于过去的积累。
此外,粮食等农产品的去向有以下几个:
一、国家统购。指集体土地。自留地不收成不在统购之列;如完不成任务,以扣工分为惩罚方式,自留地的粮食是否用来充数,由农民自己决定。既:扣工分或用自留地的粮食充补统购任务。请注意,这不是国家政策,而是由当地生产队,特别是农民自主决定。
二、用于自身消费的农民口粮。
三、余粮。多数变成超额交统购,部分进入黑市,也就是当时的人们所说的高价粮。我父亲是包工头,返城的时候城市户口没落实,每天吃的都是黑市上的高价粮。这种情况持续了5年。试问:如果真如右右所说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那么惨烈,我家全家9口人,不让私人干活,没有经济来源,又没有黑市,没有粮票、肉票、油票的情况下,岂不是要全部饿死?而且割资本主义尾巴不是政策,而是提倡;当时的宪法是很具约束力的。你要当&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是被人看不起,没有政治地位和不名誉而已,譬如入少先队、共青团,参加社会活动等,你会自觉落选。这种生活我最有发言权。我爸爸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尾巴&,而且一直是,我也因此没有入队、入团。因为我爸爸&搞单干&,妈妈是&个体户&。
其他的不说了,依当时的科技水平,政府消灭了淮河流域猖獗了几千年的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全国范围的甲亢(俗称大脖子)、改造妓女、消灭梅毒等等。这些都得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此外,禁毒、解放妇女,(改变缠足等陋俗),消灭特权,人人平等,则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文明成就。楼主做个比较?
本人自认书读的比你多,路也比你走得长。经济或财富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诚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其次是安全、交流、价值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当人类的需求上升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时,价值观决定利己或利他。二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平衡它的杠杆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楼主最近很活跃。不能说你说的都是谬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判定:偏颇,一如买盾的那个武士。就价值观而言,至少你对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标准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是不清晰的。有此一点就足够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点你还没做到。以至于目前你对自身的需求层次处于哪个高度也还没有清楚的认知。当然,这不怪你;你身上的这些残疾,胡、温也存在,目前的政府和政党也存在。我这样说,算不算抬举你?&&&&别扯了,你大概没感受过当年农村困难地区缴统购粮、缴农业税的冲突和对立,不亚于今天的强拆!何故气急败坏?
文字加粗,再加感叹号,都是熟悉不过的特点&&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本人甚至能听到你浑浊粗重的呼吸声。恼羞成怒,而后以头抢地,否则何来黔驴技穷一说?
雪泥鸿爪总有痕。何不以本来面目示人?
看起来5美份也不好拿。&&&&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扯那些没用的,有意思吗?文如其人。
你只有一只眼睛吗?
1,中国从一个传统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工业强国。国民总产值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是很苦,但苦的代价是中国不再是贫油国,不再是落后的刀耕火种,人拉肩抗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欧洲200多年,日本74年的工业化成就,中国逊色多少?社会文明方面,黄、赌、毒泛滥的社会不再有妓女、赌场、毒品,尊老爱幼,助认为乐。当时国家的政策是高积累,但这种积累都留给了儿孙,老一代共产党人,国家领导人谁把积累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没有那些积累,你拿什么改革?
究其一点不及其他,说浅点是无知,说深点是无耻。凡事有果比有因。不看历史条件和环境,甚至不搞清历史条件、环境与现实的中决策及决策后果之间的关系,讲故事时关公与秦琼大战300回合,并战而胜之的笑话不可避免的会在你身上上演。
至于说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无非是想给你们这些小右补点常识。只注重吃穿,把眼睛盯在吃穿问题上是低级动物的特征。说到过去30年就是如何吃不好,穿不暖,既不参考历史因袭,也不参考国际环境,更不了解当时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化基础,不知道知道马斯洛、佛洛伊德理论中动物意识与人类意识的差别,与猪狗同属;知道这两种心理学理论却装糊涂,是不是比猪狗多出一样东西呢?
答案是肯定的。多出的那一样叫无耻。猪狗的意识里不存在这种概念。
即使是右派,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人,应该牢记做为人存在时必须具备的人的特征。|||级别:上尉积分:7054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7:13: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18:59:21&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18:47:4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11:58: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2:55:07&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1:59:11&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见南师久在& 01:48: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我热爱祖国在& 00:08:44&发表的:
&&&&1978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134元,楼主想说明什么?这个数字难道代表富裕吗?
按78:2011的物价,你说穷还是富?当时上学几乎不花钱,看病也几乎不花钱。再说那时候的人很节俭,有钱也不乱花。就拿我家来说,我父亲一直是包工头,无论下放还是返城,都能算有钱人。就这我家兄弟姐妹6个,小的都是接大的旧衣服。我都上中学了,自来水笔还是在修理摊上用旧配件组装的。关于生活习惯,改革开放的第一个笑话是比戒指。即使口袋没几个钱,也要弄几只大大的金戒指戴着,再整个人造革的皮包,便是公司老板了。
&&& __汇添富基金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基金策略分析师刘建位计算出,1990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月平均值为4.81%。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在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时拥有100万元,按购买力论,到现在只值当年的15万元。也就是说,33年来,通胀悄悄&偷走&了85万。&
&&&__&&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教授钟伟,曾经从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居民人均储蓄着手研究,分别选取1981年、1991年、2001年和2007年四个时间点,对&万元户&财富的变迁进行测算。从居民人均储蓄看,上述四个时点居民储蓄总额分别为532亿元、9200亿元、7.4万亿元和17.3万亿元,考虑人口变化之后的人均储蓄为52元、800元、5900元和1.3万元。这样算来,1981年的1万元财富相当于当时人均储蓄的200倍,折算到现在差不多是255万元。
&&& 多深入生活吧。读万卷书,还得行万里路。
&&&&当时的农民,吃的基本上是自己产的,钱主要是用来购买轻工业品,物价?自己衡量一下吧。
你的意思是自产的就不能计价?
拿点史料没坏处,问题在于你是不是拿得出来。
78年的粮食价格实际是不准确的。说它不准确,依据是&工农业剪刀差&。这也是粮票、布票、肉票等存在的基本依据之一。从50年代开始,政府就一直致力于缩小&工农业剪刀差&,粮票等有价票据就是工农业品之间的调节杠杆。这个杠杆的倾斜度总的偏向工业,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农业丰收,政策向农业倾斜的程度小一些,欠收或大灾之年,国家要拿出大量的财力向农村倾斜。有时甚至超过当年农村的全部财政收入。这笔钱来源于过去的积累。
此外,粮食等农产品的去向有以下几个:
一、国家统购。指集体土地。自留地不收成不在统购之列;如完不成任务,以扣工分为惩罚方式,自留地的粮食是否用来充数,由农民自己决定。既:扣工分或用自留地的粮食充补统购任务。请注意,这不是国家政策,而是由当地生产队,特别是农民自主决定。
二、用于自身消费的农民口粮。
三、余粮。多数变成超额交统购,部分进入黑市,也就是当时的人们所说的高价粮。我父亲是包工头,返城的时候城市户口没落实,每天吃的都是黑市上的高价粮。这种情况持续了5年。试问:如果真如右右所说的割资本主义尾巴割得那么惨烈,我家全家9口人,不让私人干活,没有经济来源,又没有黑市,没有粮票、肉票、油票的情况下,岂不是要全部饿死?而且割资本主义尾巴不是政策,而是提倡;当时的宪法是很具约束力的。你要当&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是被人看不起,没有政治地位和不名誉而已,譬如入少先队、共青团,参加社会活动等,你会自觉落选。这种生活我最有发言权。我爸爸就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尾巴&,而且一直是,我也因此没有入队、入团。因为我爸爸&搞单干&,妈妈是&个体户&。
其他的不说了,依当时的科技水平,政府消灭了淮河流域猖獗了几千年的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全国范围的甲亢(俗称大脖子)、改造妓女、消灭梅毒等等。这些都得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此外,禁毒、解放妇女,(改变缠足等陋俗),消灭特权,人人平等,则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文明成就。楼主做个比较?
本人自认书读的比你多,路也比你走得长。经济或财富是衡量一个社会是否文明,是否发达的重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诚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言: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基本的需求是衣食住行,其次是安全、交流、价值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当人类的需求上升到自我价值实现的层次时,价值观决定利己或利他。二者之间需要一种平衡。平衡它的杠杆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楼主最近很活跃。不能说你说的都是谬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判定:偏颇,一如买盾的那个武士。就价值观而言,至少你对衡量一个社会文明化程度的标准有哪些,其相互关系如何是不清晰的。有此一点就足够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这点你还没做到。以至于目前你对自身的需求层次处于哪个高度也还没有清楚的认知。当然,这不怪你;你身上的这些残疾,胡、温也存在,目前的政府和政党也存在。我这样说,算不算抬举你?
&&&&别扯了,你大概没感受过当年农村困难地区缴统购粮、缴农业税的冲突和对立,不亚于今天的强拆!
何故气急败坏?
文字加粗,再加感叹号,都是熟悉不过的特点&&禽兽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本人甚至能听到你浑浊粗重的呼吸声。恼羞成怒,而后以头抢地,否则何来黔驴技穷一说?
雪泥鸿爪总有痕。何不以本来面目示人?
看起来5美份也不好拿。
&&&&难道我说的不是事实?扯那些没用的,有意思吗?
文如其人。
你只有一只眼睛吗?
1,中国从一个传统农业国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六的工业强国。国民总产值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是很苦,但苦的代价是中国不再是贫油国,不再是落后的刀耕火种,人拉肩抗的农业生产方式。相比欧洲200多年,日本74年的工业化成就,中国逊色多少?社会文明方面,黄、赌、毒泛滥的社会不再有妓女、赌场、毒品,尊老爱幼,助认为乐。当时国家的政策是高积累,但这种积累都留给了儿孙,老一代共产党人,国家领导人谁把积累的钱装进了自己的腰包?没有那些积累,你拿什么改革?
究其一点不及其他,说浅点是无知,说深点是无耻。凡事有果比有因。不看历史条件和环境,甚至不搞清历史条件、环境与现实的中决策及决策后果之间的关系,讲故事时关公与秦琼大战300回合,并战而胜之的笑话不可避免的会在你身上上演。
至于说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无非是想给你们这些小右补点常识。只注重吃穿,把眼睛盯在吃穿问题上是低级动物的特征。说到过去30年就是如何吃不好,穿不暖,既不参考历史因袭,也不参考国际环境,更不了解当时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文化基础,不知道知道马斯洛、佛洛伊德理论中动物意识与人类意识的差别,与猪狗同属;知道这两种心理学理论却装糊涂,是不是比猪狗多出一样东西呢?
答案是肯定的。多出的那一样叫无耻。猪狗的意识里不存在这种概念。
即使是右派,也不能忘记自己是人,应该牢记做为人存在时必须具备的人的特征。
&&&&东拉西扯!
&&&&这个帖子讨论的是啥问题?70年代农村的生活!
&&&&你说的这些内容,证明你很博学是吗?
&&&&还&刀耕火种&?搞笑!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到你嘴里全变成原始社会了?无知,还是无耻?!此帖被我热爱祖国于 09:15:54编辑过|||级别:上等兵积分:138 引用:以下是流星上将在& 14:43:3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中华反贪在& 01:19: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不懂就不要乱说在& 00:53:38&发表的: 怎么老拿30年前说事?且不说楼主的数据真假,即使是真的,请问当时全国又有几个这样的生产队?我没经历过那个年代,但我们那里的老人一说起大锅饭就摇头,他们的经历是,大家一起去劳动,几个人插一亩地的秧,一天都没弄完,因为大家都想偷懒,而希望别人多做&&你说这样的生产劲头,能弄出多高产来?碰到灾年,连粥都喝不饱,吃顿肉那是逢年过节才有的稀罕事,并且量不多。方圆上百公里尽是如此(远了他们也去不了)。我相信国家领导人不是窝囊废,更不是吃饱没事干,如果当时大多数人民生活那么好了,还用的着费那么大力气进行经济改革?
&&&&你把前30年都看做吃大锅饭,你母亲会生孩子,你会不会因为你母亲天天再生孩子?
&30年前就是吃大锅饭
大锅饭不仅仅是指大家集中一起吃饭,而是指当时的分配制度:大家一起出工,都拿一样的工分或者工资,而不是做得好做得多就多拿,所以很多人出工不出力,或者磨洋工。
还有,动不动就拿别人母亲说事,难道你就没有母亲?孩子你太小,也太幼稚,你的智商也不怎么样,中国话里的意思就看不懂,还要在中华网坛里混,真是难为你了。|||级别:少校积分:10296 引用:以下是湖边丛林在& 07:32:14&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黄金童3在& 02:49:43&发表的: 我78年下放的生产队,一天十个工分。0.7元。我是知青只给7分,0.49元。那时只有米吃,干了一年,倒欠生产队20元。看来你当知青在队里干活的时间很少。为什么这样说?
你说你所在的生产队0.7元10分工,你只记7分一天,是0.49元。那么,年终决算是将你口粮钱扣除外的所得,
按楼主文章讲的口粮800斤稻谷(我也是当过知青,是1974年下放的,我记得我们一年的口粮是700斤稻谷,没有楼主文章讲的这么高),每千斤稻谷折价102.21,也只需要81.8元。
81.8元按你每个工日0.49元计算,81.8/0.49=167,就是说,你只要干了167天活,你就可以得到口粮800斤稻谷而不欠生产队的。
如果你还倒欠生产队20元,那么你的工分值就只有61.8元。61.8元除以0.49元=126.13天,也就是说,你最多只干了127天活。一年360天,你差不多三分之二的时间不干活,还有口粮保证你吃,只要自己掏20元,你还有怨气?你能怨谁?只能怪你自己不干活吧?!
算得对!懒汉养不活自己。
自留地种的菜可以卖、自己养猪和养鸡鸭,可以另外体现。生产队养的猪、羊、牛,宰都分给大家吃。|||级别:把总积分:2113 引用:以下是大雁南飞又北归在& 18:47:16&发表的:
流星上将看出来你真是农村人,对农村很了解很有感情。我家有二十亩地全是水稻,每年净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读书的孩子,仅读书的费用就有一万三千元以上,倘若赶上收成不好父母有病更是入不敷出举步维艰。我和妻子正值当年还可以打工补贴家用,虽然打工的环境和收入比你那更艰苦更微薄,只是苦了老弱病残家庭,他们只能死守几亩地顽强的活着。至于吃不饱你理解错了,我觉得农民不应停留在能否吃饱穿暖上,他们应该活的更好更有尊严。我算是农村出来的人吧,真正的农活干得少,都是妈妈姐姐外公他们干的,他们宠着我,现在感觉亏欠他们很多。
农民真的很苦。我正好赶上公费大学的尾班车,如果迟两三年,我就没能力上大学了。现在国家的问题挺多的,有些还非常严重。清明去给我外公扫墓,发现有部分田都丢荒了每人种,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你说你们那里现在日子也很艰难,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万多,所以我对你之前说的单干前队里积累了百万表示怀疑。我记得80年代中期的时候,余粮卖给国家才10多块钱一担(100斤)。|||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65 引用:以下是流星上将在& 09:58: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大雁南飞又北归在& 18:47:16&发表的:
流星上将看出来你真是农村人,对农村很了解很有感情。我家有二十亩地全是水稻,每年净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读书的孩子,仅读书的费用就有一万三千元以上,倘若赶上收成不好父母有病更是入不敷出举步维艰。我和妻子正值当年还可以打工补贴家用,虽然打工的环境和收入比你那更艰苦更微薄,只是苦了老弱病残家庭,他们只能死守几亩地顽强的活着。至于吃不饱你理解错了,我觉得农民不应停留在能否吃饱穿暖上,他们应该活的更好更有尊严。我算是农村出来的人吧,真正的农活干得少,都是妈妈姐姐外公他们干的,他们宠着我,现在感觉亏欠他们很多。
农民真的很苦。我正好赶上公费大学的尾班车,如果迟两三年,我就没能力上大学了。现在国家的问题挺多的,有些还非常严重。清明去给我外公扫墓,发现有部分田都丢荒了每人种,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你说你们那里现在日子也很艰难,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万多,所以我对你之前说的单干前队里积累了百万表示怀疑。我记得80年代中期的时候,余粮卖给国家才10多块钱一担(100斤)。支持& 同意&& 顶
&|||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67 引用:以下是流星上将在& 09:58:06&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大雁南飞又北归在& 18:47:16&发表的:
流星上将看出来你真是农村人,对农村很了解很有感情。我家有二十亩地全是水稻,每年净收入在一万元左右,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读书的孩子,仅读书的费用就有一万三千元以上,倘若赶上收成不好父母有病更是入不敷出举步维艰。我和妻子正值当年还可以打工补贴家用,虽然打工的环境和收入比你那更艰苦更微薄,只是苦了老弱病残家庭,他们只能死守几亩地顽强的活着。至于吃不饱你理解错了,我觉得农民不应停留在能否吃饱穿暖上,他们应该活的更好更有尊严。我算是农村出来的人吧,真正的农活干得少,都是妈妈姐姐外公他们干的,他们宠着我,现在感觉亏欠他们很多。
农民真的很苦。我正好赶上公费大学的尾班车,如果迟两三年,我就没能力上大学了。现在国家的问题挺多的,有些还非常严重。清明去给我外公扫墓,发现有部分田都丢荒了每人种,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
你说你们那里现在日子也很艰难,一年的收入也只有一万多,所以我对你之前说的单干前队里积累了百万表示怀疑。我记得80年代中期的时候,余粮卖给国家才10多块钱一担(100斤)。我不知道珠三角当时的农村怎么样?丹东的农村那时经济还是略有盈余,各项积累加上变卖房子、牲畜、农具,全村十二个生产队总额近百万。农村单干前很苦,单干后前二十多年也没好多少,记得乡统筹、村积累有十几项,农民交完公粮钱划到村里,干部大笔一挥,近百分之四十的钱就被扣下,那真是敢怒不敢言。还是不讲那些事了,走一步算一步吧。|||级别:一级士官积分:181 引用:以下是润-龙在& 08:19:03&发表的:
引用:以下是金子森在& 07:49:31&发表的:
71年太久远
活生生的现实
房价超高美国
工资远低非洲
13.5亿房奴
13.5亿负翁
干了几十年
倒欠了银行几百万!!!!!!!!
你太差劲了,现在的社会就是有能力勤劳肯干人的社会,我一次性付清买房款,未欠分文。&& 现在社会真如你说的,勤劳肯干的社会?即使你勤劳肯干你能代表人家?你不能代表贪官,你也不能代表那些用不正当手段坑,蒙,拐,骗的人。
&&&你只能代表你自己而已。说话不要让人笑话。也许你的钱也是用不正当手段坑,蒙,拐,骗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
网页游戏中心
迟来的3月游戏推荐,本月进入了游戏淡季期,除一两个比较注目的作品外,并没有…
迟来的3月游戏推荐,本月进入了游戏淡季期,除一两个比较注目的作品外,并没有…
中华站内短信
(中华网社区)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中华站内短信
对&&添加关注
系统提示:请勿轻信中奖、汇款信息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图片加水印
仅支持JPG、GIF、PNG图片文件
说明:加减财富会减少操作者同等财富值,最多输入20个汉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收割稻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